和谐警民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和谐警民

和谐警民 篇1

警民关系是指通过警务活动所形成的,并直接反映在警务活动中的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联系。警民关系的融洽与疏离,不仅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要敞开大门、面向社会,深入走访联系群众,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坚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使警民关系再上新水平,为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打牢根基。

一、和谐警民关系,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一些民警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仆意识严重淡化,对待群众态度冷、硬、横、推;一些公安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在工作中以管理者自居,不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所需,习惯于“横眉冷对”,这种居高临下、凌驾于百姓之上的民警形象引起了群众的反感和不满。“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是公安民警最基本的职责要求,只有公正执法,把公安业务纳入法制轨道,一切问题的处理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一心为民,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高

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愿意不愿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正执法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人民满意。

二、和谐警民关系,就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毛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现在的群众,获取知识、政策信息的渠道很多,思想观念、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了。要搞好公安工作,必须牢固地树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切忌总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比群众聪明,更不能认为,现在的群众只讲经济利益,比以前更“自私”了,不能相信,难以依靠。这些认识都是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加强公安工作,是保护人民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需要,而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是极为广泛的,但任何犯罪问题、治安问题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生活领域,人民群众是治安信息的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来源,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开创精神,他们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因此只有真正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真正发挥和利用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威力,我们的公安工作才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公安工作才能处处主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和谐警民关系,就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人认为,现在时代变了,过去一套老作风过时了;工作对象变了,老办法不管用了。这是一种片面认识,确实,时代和对象变了,但是我们公安机关与群众结成鱼水之情、血肉关系的优良传统作风并没有过时,仍然深受群众的欢迎,仍然是新时期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的基本方法。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局面和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我们公安民警不仅应具备严格执法、自我保护的技能,更应培养自己良好的政治素养、待人诚恳、热心为民的高尚的道德品行,继承和发扬公安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只有如此,才能让老百姓感到民警的可信可靠,才能成功地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纪,自觉参与公安基础工作建设。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从而使警民关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了好作风,难事不难,大事可以化小,问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没有好作风,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难事愈难,积重难返,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公安机关与群众的关系。

四、和谐警民关系,就要转变警务工作理念,建立警民互动信任关系。互动信任,就是通过公安机关的一系列警务活动,不断促进警民关系向和谐、亲近、信任的方向发展,形成警民之间的互动信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警务工作理念,要从过去的管制型警务模式,向服务型、互动型、人文型的警务模式转变,建立新型的警民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深度认识,提高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调动人民群众维护

和谐警民 篇2

设警务站:“联网”服务全社区

华明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 将华明家园25个居住区科学划分为昊园、翠园、坤园等6个社区, 分别建立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外观统一、设施齐全的社区警务站, 配备环保警车、计算机和通信电台, 并接通公安网。各警务站配置3名社区民警和4名辅警, 开展警情处置、纠纷化解、宣传发动、警务咨询、调研提线等区域性警务活动。

派出所在居住区内选任了22名“片长”和384名“楼长”, 配合社区民警开展工作;同时又健全完善舆情信息联络网, 在各居 (村) 委会确定两名联络员, 帮助社区民警搜集情报信息, 逐步形成“社情民意随时互通、及时掌控”的良好局面。

华明派出所要求社区警务站实行靠前服务、全天候服务, 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并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警务站内张贴《办事指南》, 设置《群众留言簿》, 准备“便民椅”、老花镜、便笺、饮水机等, 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同时, 社区警务站还兼具“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分中心”职能, 统筹治保会、调委会、民防办、流动办和街道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职能和信息资源, 对辖区居民日常事务实行“一站式”受理、“一窗式”服务, 争取让办事群众跑一趟就将全部事情办结, 最大限度落实爱民助民工作。

2010年8月, 华明所又建立了“网上警务室”, 设置“安全防范”、“案例警示”、“警务公开”、“法律政策宣传”、“民警监督评议”等模块。居民可以通过“网上警务室”向民警预约服务, 咨询具体业务和法律问题;民警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合理引导社情动态, 有效拉近警民距离, 提升服务效能。两年来, 该所通过网络受理业务1800余件, 全部及时答复。

调动民力:立体监控护社区

华明家园的建设坚持“开放、通透、美观”的理念, 小区围墙低矮、住户没有护栏。因此, 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成为华明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所建立规模化的民防队伍, 配备先进的技防设备, 构建起以派出所为核心, 包含6个社区警务站的治安防控网络。两年来, 华明家园入室盗窃案件仅发案6起, 且全部破获。

派出所建立了一支由12名民警和80名辅警组成的专职巡控队, 每天出动10辆巡逻车, 对华明家园及周边地区开展治安巡控, 做到“白天见警察, 晚上见警灯”。

该所民警针对村民“闲人多”、“聊天多”、“串门多”的特点, 在开展日常巡逻工作的同时, 因势利导, 强化村民的“邻里关照、户户联防”意识, 请他们注意发现可疑人、可疑事, 及时反馈给公安机关。

东丽区政府又投资1500余万元, 在华明家园安装了千余个监控探头、446个红外线报警器, 基本实现了园区监控全覆盖。社区警务站配置监控终端, 民警可随时调看、切换监控图像, 对社区实行24小时管控, 及时发现警情, 做好先期处置。

此外, 该所还协调物业公司组建了400人的专职保安员队伍, 结合辖区特点成立了80人的义务巡逻队, 围绕金融网点、临街商铺等复杂行业任命了30余名安全联络员, 形成“三位一体、相互补充、实时运行、全域覆盖”的民防力量, 并利用民防队伍开展“社区平安就是自家平安”宣传活动, 号召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区治安, 争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架起警民沟通的桥梁。

化解纠纷:稳定和谐在社区

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涉及到一系列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当, 都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对此, 华明派出所按照“稳字打头”的工作思路, 探索建立了“主动沟通, 协作处理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 收效明显。

华明家园的居民多是农民。每逢有村队支部换届选举, 村民之间易引发群体对立。这种情况若处理不当, 矛盾激化, 矛头将直指公安机关。对此, 派出所坚持“协调、协作、双赢”的原则, 会同街信访、综治、司法等部门, 与居 (村) 委会捆绑联动, 全力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其间, 所领导带领民警前往存在隐患的社区, 深入每一户居民家走访, 站在村民的角度维护村民利益, 站在街政府的角度维护社会稳定, 想方设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两年来, 华明家园村民与居 (村委会, 居 (村) 委会与街政府之间的关系已基本理顺, 界内17个村队的村民和睦相处, 没有发生因拉帮结派引发的群体对立事件。

另外, 针对华明家园居民从平房迁入楼房, 不适应新环境, 易发生邻里纠纷的情况, 派出所领导各自负责一个社区警务站, 与社区民警和“片长”、“楼长”联合组成矛盾纠纷化解小组, 提前介入调解, 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所”,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简析建构和谐警民关系的伦理意蕴 篇3

摘 要 本文通过覃新宇与李美文的事例,论述了警察伦理以其职业道德,对建构和谐警民关系,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实践性方法。

关键词 警民关系 职业道德 伦理

一、覃新宇与李美文感人故事回顾

2009年9月下旬,李美文与隘口边防派出所民警覃新宇的动人故事在中央电视台“爱我中华”少数民族国庆专场晚会中播出。覃新宇还应邀到晚会现场接受访谈。拄着拐杖,身着壮族传统服饰的李美文,见到民警覃新宇时,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覃新宇也是热泪盈眶。这一幕,感动了全国的观众。人们都把他们的事迹作为和谐警民关系的榜样。李美文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普通壮乡姑娘,出生于凭祥市友谊镇卡凤村。13岁年幼懂事的她那次随父母上山砍柴,不幸被地雷炸伤,从此失去了双腿,她只能用两张小板凳“挪”步。一直到2005年,覃新宇在一次走访中认识了李美文,在了解了她的艰难生活之后,只要工作空余,城里长大的小覃都会到李美文家里帮着做家务、干农活。在覃新宇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派出所给她申请了轮椅,暂时解决了“挪”步的困境。2007年,李美文成功安装假肢、重新站立。随后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事件,电视一播出就有很多的爱心人士与李美文联系并积极帮助她。更可喜的是在2008年,李美文与内蒙古的一青年喜结连理,并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的“媒人”便是覃新宇,一个普通的边防警察。那么作为警察和公民之间应该遵循怎样的行为规范与伦理准则?如何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

二、警察伦理的基本内涵

在我们现代汉语中,通常说研究伦理就是研究道德,伦理就是道德之善。伦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人们行为品质是否是善还是恶的,以及社会所倡导和推广的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警察也有警察的伦理,警察伦理就是警察与警察系统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关系,有正当行为规范的原理,即警察人员道德的原理。警察系统中的人员人数很多,包括警察机关内的上司、部属、同事之间等,还包括警察机关之外的公民、政府其他部门、利益团体、大众传媒等,与他们相处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这套价值规范即为警察伦理。警察伦理不但是包含警察组织内部人员人际互动关系所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准绳以及警察人员与非警察人员互动关系共同依循的行为规范与准绳。

三、警察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般来说,警察职业道德,是指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恩格斯也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作为一名人民警察,重要的是责任。人类求生存、谋发展需要处理好人与人内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责任作为社会的职业道德首要的要求,它所追求的是人应该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负责,对自身内心深处的良心负责。以至达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道德范围内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责任有自觉意识,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遵守职业道德、公共秩序、家庭伦理道德,在与人们相处上做到友善、真诚去帮助他人。

四、和谐警民关系的构想

1.警民关系就是由警察职能作用所决定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社会关系,是警民之间必然存在和发生的且有国家法律加以规范和调整的一种公共关系。建立和谐警民关系所要具备的条件:(1)警察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基层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有一份真诚对待群众的热心,一切都为群众的利益考虑,做到为民服务。人民警察要懂得群众的心理,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公平公正地处理事情。(2)提高警察自身的综合素质。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是指人民警察所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身体状况等方面条件的总和。首先是身体素质,没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如何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到侵犯?其次是心理素质,人民警察对突发而来的紧急事件应该要沉着、冷静,在面对危险事件时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敏的思维能力、坚强的意志能力等。再次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指通过知识传递丰富警察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最后是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指人民警察应具备的政治立场、理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水平或状况。

2.建立和谐警民关系所要实现的途径:(1)警民之间应该平等。这是警民之间和平共处的基础。警察要致力于每个人在法律和政治权利上的平等,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警察就应该先树立平等人权的观念,平等地对待所有人,平等保护所有人的自由、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尊重人的生命权。(2)和谐警民关系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人民群众首先不要把警察看成是万能的,别忘了他们也是普通的人,对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不要强求,应该给予理解。对极少数不合格警察,也不要导致对公安机关所有人员的怀疑,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一致。

参考文献:

[1]陈晓济.警察伦理的内涵及其在警察院校的应用.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36.

和谐警民建设 篇4

公安工作涉及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涉及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社会性。人民群众往往通过与公安民警接触中的点滴小事来认识公安机关、评判公安工作。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适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措施,以实际行动向群众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一、要切实提高广大民警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公安民警具备优良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是提高办事办案水平,促进公平正义,取信于民的重要前提条件。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转变传统思维,创新执法理念,切实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根植到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一个民警的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善于用和谐思维来化解矛盾,用和谐态度来对待群众,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融法、理、情于一体,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切实健全执法制度,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防上民警滥用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执法告知制度,健全完善案件法律审核把关和个案监督机制,确保民警严格按照法

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从制度上对民警的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二、要及时整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大案与小案的关系。大案不破,社会不会安宁;小案频发,社会同样难以和谐。大案不一定难破,小案不一定好破,有些大案就是由小案积累、激化起来的,有些大案的破获也是从小案中找到破案线索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善于破大案,更要善于破小案,在始终保持对杀人、绑架、爆炸、强奸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切实加大对盗窃、扒窃等所谓“小”案的打击治理力度。

二是要正确处理“破案件”与“防案件”的关系。破案是硬道理,打击是公安机关的主业。如果一个地方案件高发的势头难以有效遏制,即使破案率再高,群众也不会满意。相对而言,只要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把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实到位,预防一个案件则相对比较容易。因此,我们既要善于破案件,更要注意防案件,有效统筹、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打击、防范的整体合力,真正使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人不敢做、使进入违法犯罪实施过程的人做不成。

三是要正确处理破案与追逃追赃的关系。案件是否侦破,是公安机关的事。老百姓更加关注的,是犯罪分子有没有抓获,所遭受的损失有没有挽回。很多时候,案件虽然已经破获,但犯罪嫌疑人长时间不能缉捕归案,赃款赃物迟迟不能返还受害人,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此,我们要把追逃、追赃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健全追逃、追赃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要及时化解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群体性事件原因中不难发现,其中很多都与一些小矛盾、小纠纷没有及时化解有关。因此,我们要注重从源头上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善于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化解人民群众的怨气,最大限度地疏导人民群众内心的不满。要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着力提高民警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善于用群众语言、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深入社会弱势群体,广泛了解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掌握社会心态,把握社情民意,切实在主动发现矛盾、积极化解矛盾上下功夫。

四、要及时推出有利于群众工作生活的便民利民措施。公安机关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全国户政、车管、出入境等行政管理服务大

和谐警民 篇5

金牛所警民恳谈会演绎和谐警民音符

为进一步深化“三访三评”活动,3月27日下午,金牛所社区民警在派出所接待室召开警民恳谈会。社居委相关负责人、周边群众,辖区旅馆、网吧业主纷纷到场参加会议。

民警首先详细通报了近期的治安情况、整治情况,就如何有效压降辖区四类可防性案件与群众代表展开激烈的讨论,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开拓创新工作方法,推动防范工作措施得落实、防范出成果。会议就如何压降可防性案件形成两点共识,一是要重视对社区群众的教育力度,切实提高群众思想层面上的防盗、防火患意识;二是“群治群防”体系要与公安工作紧密结合,在群众中广泛物建义务巡逻工作人员,发现情况第一时间内与民警取得联系,确保打压及时,发案率实实在在压降。会上,民警还就各项公安工作情况虚心接受群众评议。最后,民警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派出所工作的群众表示了感谢,并表示要积极提高工作能力,完善工作方式,切实维护好辖区治安环境,维护群众利益,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篇6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警察的位置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前移,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警民关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如何才能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在此,本文通过对警民关系的现状、不和谐的原因以及对策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关键词】 和谐警民关系措施

一、什么是和谐警民关系

和谐警民关系,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公安机关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的原则,通过与人民群众的良性沟通,为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旨在谋求公安机关的凝聚力与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产生好感,自愿与公安机关进行合作所形成的互助互利的关系。

二、警民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公安队伍内部一直致力于加强队伍管理和形象塑造,在队伍中有很多爱民、为民的好警察,警民关系追求融洽仍是主流,但偶尔听闻有民警思想不坚定,贪图一些个人利益,利用执法人员的身份和权力,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或者以执法权谋私利、中饱私囊,严重影响了队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再者,有的民警在正常执法过程中,遭遇到不法分子的暴力抗拒、阻碍、辱骂、围攻乃至殴打,有不法分子事后聚众报复性袭击民警,围观群众无动于衷。至于民警被一些处理过的违法行为人恶意诬告、诽谤、诬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肆意践踏公安机关的尊严,在民警正常的执勤执法活动中,极少数违法当事人因不愿接受处理而恶意撕烂民警的警服、毁坏警用车辆甚至于聚众殴打民警。这说明,在新形势下的某些时候和方面,警民关系确实趋于淡化,而且有时甚至趋于紧张,警民关系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现阶段警民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公安队伍现阶段的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所出现的失调和冲突,客观的讲,其原因既有我们自身的不正之风引起的,也有广大老百姓自身的认识偏差所带来的,更有其他客观方面的是非曲直。真正要解决好警民之间的关系,也就应该研究这一特殊时期警民关系不和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缓和警民之间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许多矛盾,增强警民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所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我们队伍现阶段警民关系不和谐的各种因素。

(一)公安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

第一,极少数公安民警也由于个人意志不坚定,为警不廉、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虽然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民警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第二,由于过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民警难免偶尔会出现执法简单粗暴,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有的民警纪律松驰、行为失范、警容不整,甚至打人骂人、滥用警械,引起群众反感。

(二)老百姓认识的偏差。

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一些群众由于对外省或者地方上个别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甚至鄙夷而形成对所有民警群体的错误认识;或者由于对一些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意导致对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怀疑;以及由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对整个公安队伍的不信任。这些有失偏颇的认识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警民隔阂。

(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冲突期,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各种不稳定因素持续广泛影响着我国的各个方面,众多的社会矛盾,使警察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我们民警在无形之中充当了“无直接利益冲突”下的“迂回发泄”的对象,很容易造成民警在正常行使执法权,纠正和制止违法行为的时候,也引发群众围攻起哄的不正常现象;再加上交通运输业也面临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很容易因为民警对其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导致对民警的误解乃至“憎恨”,严重破坏了警民关系。

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公安机关作为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人政治和社会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所以说,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既是当下公安工作的重点,又是社会发展形势使然。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做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众所周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产生的根源是人,单纯的依靠基层队室微弱的路面警力投入进行路面管控工作,其效果十分有限。公安工作的安全管理不能单一依赖于队伍有效地履行职责,而是主要依赖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能否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取决于警民关系的好坏。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可以进一步打牢高管工作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更有效地发动、组织、依靠群众共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五、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措施

在深刻认识当前影响警民关系诸多不利因素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市场经济转型期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认真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从实际出发,首先要从公安队伍自身抓起,狠抓队伍建设,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提高民警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逐步改善执法环境,从而真正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和谐警民关系。

(一)贯彻政治建警方针,加强队伍建设。

政治思想决定人的行为意识,是决定民警队伍素质高低和战斗力强弱的关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思想道德、社会理念经受着各种考验。当前社会环境下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必须始终把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通过不断加强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和教育中不断强化民警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人生坐标方向,使民警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政治立场,经得起诱惑,始终保持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做到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扰。始终保持艰苦奋斗。

(二)强化民警的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民警工作绩效。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突破,改变传统的“管制型”执法思维。坚持 “服务在先”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执法,严格执法,采取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措施,竭诚为民服务,使群众真正信服,从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各大队应该坚持以执勤形象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实行规范化执勤,依法文明管理交通。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严整的警容风纪,规范指挥动作,文明的执法用语、公正的执法行为,热情周到的便民服务作为宣传高管精神的窗口,牢记亲民、爱民、便民、为民的思想。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公安工作的支持和拥护。

(三)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高管民警执法水平。

当前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各类社会矛盾比较集中,民警在道路上执法时既要严格查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又要避免矛盾激化造成纠纷与群体事件,就必须要求民警严格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只有加强对民警的法制教育和执法培训,从而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执法原则,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讲究方式方法,追求执法艺术,设身处地地考虑到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善于用群众语言、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

式来管理、来执法,不断提高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以达到营造有利于高管工作的执法环境,缔造和谐警民关系。

(四)加强警民之间的平等沟通,缩短警民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首先,针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心态、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不能再用简单说教的方式和行政命令的方法来面对群众。所以民警必须不断丰富社会知识,不管是在窗口单位、日常路面管控或者卡口执勤等执勤执法活动中,注意采取适合群众心理特点的语言,工作方式,提高与社会不同层次人员交往的能力,必须转变作风,尊重交通参与者的人格和主人翁地位,缩短警民之间的距离。其次,我们必须把警务公开作为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的重要环节来抓,努力在警察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彼此沟通、互相理解的桥梁,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迫切需要。大力实行警务公开,不断增强公安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和亲和度,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的认同感。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创造一个全新的互动局面。

(五)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大力开展队伍宣传是争取群众支持和理解的攻心之策。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宣传,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这是密切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借助当代传媒手段,多侧面、全方位地扩大公安宣传阵地,通过不同形式的的队伍宣传强化公安队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主流形象。第一,转变观念,寓宣传于工作。这就要求民警不仅在执法检查中,要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严整的警容风纪,规范指挥动作,文明的执法用语、公正的执法行为,热情周到的便民服务宣传,在宣传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缩短警民距离,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耳入心。第二,利用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警务专题节目,向社会宣传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公安机关职责职能、管辖范围等方面以及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既要宣传民警的工作,也要反映民警的疾苦,以唤起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第三,要大力宣传队伍的模范典型,挖掘题材,创作精品,教育感染群众,平凡艰苦的岗位上十年的坚守历程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是开辟和谐警民关系的直达通道,通过模范典型的宣传,让群众真正了解高管民警、信赖高管民警。构筑一个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社会环境。

在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中,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高管工作不仅要着眼于承担维护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重担,更要着眼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把工作标准定位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上。善于把面临的各种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积极因素,不仅要让群众有安全感,还要从我们的工作中感受到和谐的警民关系。

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 篇7

一、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警民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然而, 有些民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 思想保守, 因循守旧, 习惯按“老规矩、老思维”思量问题, 存在几个深层次问题。

(一) 重管理轻服务。

少数民警宗旨观念淡薄、为民服务意识不强, 常以管理者自居, 具体表现在:在执行警务活动时耍特权, 抖威风;在接待上门办事、求助群众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 态度生硬, 方法简单;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办案不公, 不作为、乱作为, 利用职权办理“人情案”、“关系案”, 侵害了群众利益, 引起群众反感, 影响了警民关系和谐。

(二) 重打击轻教育。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少数民警总认为不打击就凸显不了公安机关的职能, 在工作的摆布上, 总把打击放在首位, 而教育挽救似乎与己无关, 认为是社会或是教育部门、监管场所的事。为此, 他们一味追求破案率、打击处理率, 以多破案、多打击为杠杆来要求衡量自己, 对教育则不屑一顾, 特别是对青少年犯罪, 没有严格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宽严无度, 不注重心理矫正, 从而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偏见。

(三) 重破大案轻管小事。

孟部长指出:小事连全局, 小事连民心, 不会办老百姓关心的小事, 就不会办大事, 也办不成大事, 一些小事、小情, 对我们警察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怪、微不足道, 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 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而事实上, 一个大案、要案告破后, 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纷至沓来, 名利双收;而诸如“东家相骂、西家被盗”的“芝麻小事”难以引起关注, 久而久之, 重破大案轻管小事的“陋习”便逐渐形成, 致使事关普通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由此引起群众的不满。

二、影响当前警民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一) 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利益和矛盾呈现多元化, 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凸显,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 不可避免处于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前沿, 处置稍有不当, 则会成为矛盾的“焦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关系。

(二) 群众因素。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群众权利民主意识与义务责任意识发展失衡, 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 往往把处理结果理想化, 要求难以满足时, 就归咎于公安机关, 甚至无理取闹, 挑战民警执法权威。

(三) 民警因素。

主要表现在部分民警缺乏服务意识、执法为民意识, 执法水平不高,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警务工作透明度不高等方面。基于上述种种原因, 目前的警民关系已非常脆弱,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已迫在眉睫, 唯有此, 公安工作才能真正地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对策

(一) 强化宗旨意识, 不断教育民警树立群众观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宗旨意识是根本, “人民警察爱人民”, 才能“人民警察人民爱”。如果没有解决民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 亲民、爱民、为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教育民警始终掌握“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 以真情换理解, 以奉献赢民心, 寓管理于服务, 寓服务于管理相互交融;在执法执勤、行政管理等各项公安工作中切实尊重人权, 保障人权, 关注民生, 保障民生、服务民生, 让人民群众看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真正为民办事、为民谋利。

(二) 提高队伍素养, 努力打造作风优良的公安队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公安机关作风优良与否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与否的重要“看点”。为此, 要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重点, 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纪律作风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队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制约体系, 强化民警的养成教育,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不断增强民警的执法为民意识, 提高民警的素养和水平, 树立起亲民、爱民、助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真正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公安队伍。

(三) 突出公安主业,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安全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要, 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信任满意, 主要源自安全感。如果人民群众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和谐的警民关系则无从谈起。因此, 要进一步突出打击犯罪的主业意识, 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的同时, 要把打击锋芒集中指向那些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案件, 集中优势兵力快侦快破, 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影响,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同时, 对一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诸如鸡、猪、牛被盗的小案子也不容疏忽, 勿以“案小”而不为!此外, 要加大群防群治力度, 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 还群众以安宁。

(四) 公正廉洁执法, 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公正廉洁执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 也是消除群众误解、促进警民和谐、确保队伍纯洁稳定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实际, 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要切实做好两点:一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目前, 公安机关都在网上执法办案, 对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公信力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步伐, 实现信息化与公安工作的有机融合。通过全面推广网上办案, 明确责任, 严格案件网上录入、审批、查询, 增强民警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 着力解决执法不公、宽严失度、粗放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 加强公正廉洁执法。二是提高执法透明度。实行“阳光执法”, 将各项公安工作程序尤其是执法办案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 增强工作透明度, 主动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和打击破案工作的监督, 增强公众对警方的监督力度与信赖感。

(五) 提升宣传效果, 营造良好的的舆论环境。

。首先, 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以及内部工作简报等形式, 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公安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 在内外部营造人民警察爱人民的良好舆论氛围, 进一步弘扬正气, 凝聚警心、民心;其次, 对社会影响重大的事件, 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及时有效地澄清事实, 发布正面报道, 从源头上避免“流言”的扩大化;再次, 要加大互联网络的监管力度, 对故意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的涉警事件, 要在及时澄清事实的基础上, 对恶意“炒作者”予以依法严肃查处。

参考文献

[1].林黄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警民关系问题研究——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J].公安学刊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 2012

[2].李学良, 徐霞.正视警民关系现状构建和谐警民关系[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

和谐警民 篇8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管理不严,执法不规范。一是当前公安机关在管理职能方面尚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执法不规法,导致“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为弥补办公经费不足,动辄罚款收费,甚至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截留、挪私分罚没款物,以罚代刑、以罚代法,甚至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徇私枉法,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2、少数民警要求自己不严,宗旨意识淡薄。一是随着公安队伍不断扩大,青年民警大量增加,他们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干劲足,是公安工作的主力军和希望所在。但他们对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了解不多,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疏漏、不足之处较多,与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二是少数民警的思想觉悟不高,党性观念、公仆意识不强,遇事不能从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三是私心膨胀,贪小利、图享受,与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期望和要求形成明显反差。

(二)来自公众方面的原因

期望过高、认识偏颇。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崇尚民警职业的同时,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然而,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法制观念淡薄、警民配合欠佳。主要是公民法制心态不完善,对警察不信任、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近几年榆林麻黄袭警案、杨佳袭警案、瓮安事件、云南胶农袭警案等一系列暴力袭警事件频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1、行政干预,滥用警力。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较大,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往往将公安机关当成万能钥匙,一味强调公安权威,常常通过行政命令使公安机关承担许多原本不应承担的职责。

2、媒体误导。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一些传播媒介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追求市场效应,对“涉警”问题喜欢以偏概全或推波助澜进行炒作,尤其是在对涉警事件的版面中,媒体热衷于对其负面因素进行强调,集中报道,忽视甚至无视事件中的正面因素,客观上形成了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不利的整体氛围。使人民群众只看到了个别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却忽视了绝大多数民警的任劳任怨,为社会安宁流血牺牲的现象,造成部分群众对警察的认识存有偏差。

二、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对策

(一)当前应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以实际行动树立人民警察和公安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

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的执法形象,是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保证。怎样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的执法形象呢?当务之急,要巩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始终保持公安队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激发民警投身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各项活动;继续深入抓好警务公开,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各项活动的健康发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用经常性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教育培训,使民警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技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

公安机关坏事不能捂,好事更要传。要充分利用办案、走访、接待等平台,采取发放宣传画报,设立警务公开栏、宣传板报、发放手机短信及新闻媒体报道等宣传手段,加大对典型单位、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多渠道向人民群众宣传公安工作,提升公安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让称赞公安的声音从群众口中自愿发出。同时,要强化应急处置信息公开工作,正确掌握群体性事件处置“火候”,主动、透明、及时公布真相,保障民众知情权,消除民众猜疑,澄清事实,止住谣言,平息冲突。

(三)当前要尽快建立健全与群众的有效沟通机制,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

公安机关和民警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一方面要认真、广泛地听取群众的呼声,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公开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这样既便于群众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又可以使群众有目的地参与一些防范、打击犯罪的活动,还能够监督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活动,避免违法违纪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 篇9

2007年3月2日上午10时,公安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祝春林同志将围绕公安机关执法理念的转变和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等问题接受公安部政府网站访谈。以下是访谈实录。

端正执法思想 转变执法理念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公安部政府网站嘉宾访谈栏目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公安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祝春林,就公安机关执法理念的变革和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

[祝春林]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公安部政府网站这个平台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人们常说公安工作比较敏感,比较神秘,公安工作有些方面应该保密,这是由公安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公安工作不应该搞神秘主义,人民公安应该是透明的“水晶石”和“玻璃板”。神秘是对公开的封锁,而公开则是对神秘的批判。所以,我们强调要把从容接受包括政府网站在内的媒体的采访作为公安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祝春林]最近,公安部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用两天时间,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工作,研究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问题。这里,我想结合学习六中全会作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把你们的问题打个包包涵其中,题目就叫中国公安执法理念变革与和谐警民关系构建。

[主持人]祝书记,您认为什么样的警民关系才能叫做和谐?

[祝春林]在展开这一话题以前,我先给大家谈谈济南交警的故事。1995年,没有经过整顿的济南交警的形象不佳,济南市公安局调历下区公安分局长李长水担任交警支队长,他到位以后,派人拿着摄像机录下交警执勤的现场。摄像机捕捉到了令人尴尬的镜头:有的交警站在岗台上嗑瓜子、有的坐在岗台上翘着二郎腿、甚至个别喝酒后站在岗台上耍酒疯……拍摄回来后,支队长让全体交警看录像片,看到中间,交警们坐不住了。最后的结果是封闭训练40天。40天后,还是这些交警再上岗台,让老百姓眼前一亮,一个个都像雕塑,他们以为来了批新交警。一个星期下来,一个月下来,几个月下来。夏天,岗台温度40度,柏油路都晒化了。公安部后来开现场会,一起看录像,有个交警的爱人,是个售货员,她爱人就在她单位旁边执勤,她哭着要求给自己调换工作,因为她实在不忍心看丈夫那么辛苦。

[祝春林]交警们的举动最终感动了济南百姓。少先队员来了,把凉茶端到民警身边,用稚嫩的声音说:“警察叔叔辛苦了,喝杯凉茶吧。”警察流泪了,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进凉茶里;老大娘来了,颤巍巍地走近岗台,把茶叶蛋塞到警察衣兜里;老将军来了,给他们一个庄严的军礼……警察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在与人民的水乳交融中,人民警察的价值观不断得以升华。当地党政领导作出决定,给每个交警每个月补助170块钱,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给每个交警中队买洗衣机建洗衣房,每个中队的休息室安装空调。

[祝春林]后来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你嗑瓜子能嗑出空调来,耍酒疯能耍出洗衣机来?警察从工作性质上讲是特殊的人群,但同样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的精神动力来自人民,老百姓认可了,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就得到升华。四年后,济南交警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交警支队”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公安战线一面鲜艳的旗帜!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济南市的人民培育了这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什么叫和谐警民关系?通俗点讲就是“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一家亲”,展开说,就是警察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爱护警察,理解警察,支持警察,当然也包括监督警察。我理解,这是一种双向的良性互动关系,是警民双方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好、和谐的境界。正是在实现这种境界的过程中,双方各自获得了一种鼓舞和追求的动力,从而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主持人]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在今天,在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后,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怎么从公安机关的性质来看和谐警民关系构建问题?

[祝春林]和谐警民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种关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先导性关系、全局性关系之一,这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决定的。党中央、国务院曾经指出,公安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

[主持人]你怎么理解这个“不同”?

[祝春林]这个“不同”,我理解就是性质不同,所担负的职责使命不同,中央文件概括为三句话,非常精辟准确,那就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入户走访暖民心 警民齐心筑和谐 篇10

为进一步做实、做好、做强派出所基础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掌握辖区的社情舆情,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河东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利用冬季农闲时机,入户走访,推出“五上门”零距离服务辖区群众。

一是送证服务上门。积极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针对老、弱、病、残等群众行动不便,不宜到窗口办理领取证件的情况,民警克服天气寒冷、路途遥远的困难,进村入户主动为群众送证上门。二是解决矛盾上门。积极将掌握到的矛盾纠纷归类分析,及时上门调解,同时入户走访群众,排查、化解新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家门口。三是帮扶服务上门。积极进村入户,走访重点人口、邪教人员及其家属,与其家属进行交谈,询问其生活情况、从事工作、经济收入,掌握其思想动态,帮扶其正常生活。四是宣传服务上门,积极进村入户,从防骗、防盗、防抢、防火以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入手,利用村务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现场讲解等方式开展安全防范宣传。五是征求意见上门。积极倾听辖区群众的心声,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专门制作进村入户登记表及居民意见建议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征求意见。

上一篇:电气预防性试验方案下一篇:2024护士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