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精选8篇)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篇1

学校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焦作市,北依太行,南滨黄河,与省会郑州毗邻,交通便利。焦作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山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人文与社会环境。在学校办学历史上,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先后担任学校的名誉董事、常务董事、董事长和名誉院长;张仲鲁、张清涟、丁观海、张伯声等众多留美学者、教授先后在校任教或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在他们的带领和影响下,学校成为当时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学府。在近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河南理工大学形成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精神、“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好学力行”的校风和“勤勉求是”的学风。历经百年积淀而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学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占地面积3300亩,建筑面积近9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3000亩的新校区,校园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学校设有17个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万方科技学院),20个校级研究所。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建有网络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工电子、物理、语言实验中心等33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图书馆藏书150万册,另有电子图书50万册,各种电子书库和数据库36种,实现自动化管理,获得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评估优秀评价。学校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校园网覆盖全校各个区域,20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示范性学生公寓”和“示范性学生食堂”。拥有国内高校一流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各种球类运动场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

学校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8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57个本科专业,覆盖7大学科门类。建有7个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一级安全培训中心和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50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1人,省特聘教授8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8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8人;还外聘5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先后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24门,校级优秀课程51门。承担国家和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70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近三年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92部,《安全工程学》等16余部教材获国家、省级优秀教材奖。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600余个,获得孙越崎奖学金等全国性奖学金90人次,在大学生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中,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600余项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眼服务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在若干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性成果。近5年来,累积获得科研经费近2.5亿元,年度科研经费总额达7500万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53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6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12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6项。

学校是河南省较早实行开放办学的高校之一。80年代以来,先后与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0个国家的20所高校保持稳固的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进修,或交流学生,或共同开展科学研究。

百年辛勤耕耘,今日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6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历届毕业生以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博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有不少人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院士或担任省、市和大型企业的领导职务。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篇2

提及休闲, 研究者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有薪阶级的工作群体, 往往忽略拥有大量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大学生群体。对于刚从教授学习逐步迈入自主学习的大学生群体, 面对大量的休闲时间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多数大学生是初次离开家乡异地求学, 精神上的放松与经济上的相对独立都为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提供了支持。

不同的休闲动机导致不同休闲时间与休闲方式的选择, 休闲就像一柄双刃剑, 合理的选择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而不当的选择则会导致大量时间的荒废, 甚至会埋下一些隐患。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休闲动机不仅对改善大学生的休闲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着相应的推动作用。

2 相关研究综述

早在1983年, Beard&Ragheb就指出“动机 (motive) 是需求满足方面的潜在结构”。Kotler (2003) 则认为“动机是充分地促使人们产生行动的一种需求”。国内一般认为动机 (motivation) 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 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Beard&Ragheb (1983) 指出休闲动机是一种驱使的力量, 主要是寻求社会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以及确立和支持消费的形成。中国对休闲动机一词比较规范的界定出现在2004年李仲广等人编写的《基础休闲学》中。休闲动机是指引起、引导和整合个人休闲活动, 并导致该休闲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它是产生休闲活动的主观原因。Ahola认为休闲动机具有动态性, 会因时间、人物、休闲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颜智渊则将休闲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早期, Tinsley用因子分析法从45中休闲动机中萃取出10个因子, 分别是自我实现、友情、权力、补偿、智力、社会服务、运动、自尊与自我控制。之后, Crandall (1980) , Iso-Ahola与Allen (1982) , Witt与Elliss (1989) 等人也分别在休闲动机分类方面做出过一些研究。但是研究者普遍认可与接受的还是1983年Beard和Ragheb利用42个问项萃取出4个动机因子, 他们将休闲动机分为知识动机, 社交动机, 能力-支配动机以及刺激-逃避动机。 (知识动机:在休闲活动中运用知识或者增加知识, 社交动机:维系人际关系或使别人更好的认识尊重自己, 能力-支配动机:内部动因驱使挑战、达成一些目标, 刺激-逃避动机:逃避平时生活, 逃避人群, 寻求自我放松) 之后, Reddon (1996) 、Lounsbury&Franz (1990) 、Ryan&Glendon (1998) 、Murry&Nakajima等人在研究休闲动机的时候都参考了Beard&Raghe的休闲动机量表, 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或修改项目、因子, 使之发展成为一套新的休闲动机量表。而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则是Losier&Bourque (1993) 在研究老年人休闲动机时, 将休闲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与无动机。国内对休闲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大多也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结论。陈德广和苗长虹 (2006)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 通过因子分析将城市居民旅游动机分为精神动机、渴求与享受动机、顺便旅游动机、新奇和身体动机、休闲游览动机、感情动机、单位出游动机、名胜古迹动机。张志铭、苏荣立、吕崇铭以台湾大叶大学800名学生为样本, 将大学生课外参与休闲运动动机分为运动的特质、兴奋与挑战、人际关系、课业压力、活力释放、体能六项因素。

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休闲满意动机以Beard和Ragheb的休闲动机量表为依据, 根据实际情况增减问项, 最终确立了14个大学生休闲动机问项。

3 研究问卷设计及样本量说明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与信息,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对所得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笔者于2010年5月10日进行了预调查, 发放问卷20份, 并与被调查者进行深入交谈, 修正问卷中语义表达不清的地方, 添补有关测定指标。正式抽样调查与2010年5月20日至2010年6月5日在河南大学校园教室、自习室进行。正式调查问卷发放330份, 回收323份, 回收率为97.9%, 排除回答不完整以及真实性较低的样本后, 最终使用有效样本294份, 有效问卷率为89.1%。

3.1 问卷设计

综合之前相关文献研究, 并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 本次调查问卷共由三个部分构成: (1) 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包括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学科类型、月生活费、生活费来源、月休闲花费等问项。 (2) 为了调查大学生的休闲动机, 根据先前的理论研究并结合调查人群的实际情况设计了14个问项。休闲动机部分都采取了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 (Likert Scale) 来测定 (1=完全不同意, 5=完全同意) 。

3.2 样本量说明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1所示。在294份样本中, 性别女生居多191人 (65.0%) , 男生较少103人 (35.0%) , 盖因为河南大学整体学生比例中女生人数超过男生导致数据偏差。学科性质比较均衡, 文科生137人 (46.6%) , 理科生157人 (53.4%) 。年级分布一、二、三、四年级分别为40人、184人、54人、15人。毕业后已经有明确目标的居多, 选择继续读研深造的有112人 (38.1%) , 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有125人 (42.5%) , 未确定的有57人 (19.3%) 。自我性格鉴定为活泼开朗型的有44名 (15%) , 内向沉稳型的有73名 (24.8%) , 另有综合性117人 (60.2%) 。被调查者中月生活费在401-800元的居多, 有181人 (61.6%) , 其次是400元以下的, 有75人 (25.5%) , 另外801-1200元和1200元以上的分别有33人 (11.2%) 和5人 (1.7%) 。生活费主要来源是家庭支持的有257人 (87.4%) , 来源是勤工俭学、奖助学金的人数分别是16 (5.4%) 、14 (4.8%) , 另有7人 (2.4%) 选择了其他。月休闲花费在51-200元之间的人数最多, 有159人 (54.1%) , 其次是50元以下的有106 (36.1%) , 201-500元和5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只有29人 (9.7%) 。休闲时间方面, 在2-4小时内的最多, 有169人 (57.5%) , 2小时以下的有65人 (22.1%) , 4-6小时的有40人 (13.6%) , 而6小时以上的有20人 (6.8%) 。总体来看, 整个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符合河南大学学生的整体情况。

3.3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工具SPSS15.0。首先通过描述性分析得出了调查样本的一般特性。其次, 通过信度分析 (Reliability Analysis) 对所有的大学生休闲动机进行信度检验, 再通过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 萃取出大学生休闲动机公因子, 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 (Varimax Rotation) 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 以确定调查项目的共同成分。最后, 通过聚类分析 (Cluster Analysis) 将调查对象进行分类, 利用列联分析 (Crosstabs Analysis) 及卡方检验 (Chi-Square Test) 对分类后的调查对象进行差异性分析。

4 实证研究分析

4.1 大学生休闲动机因子分析及信度分析

为了归类概括大学生的休闲动机, 剔除不重要的信息, 合并意思重复的信息, 本研究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之前, 先用巴特勒球形检验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和KMO统计量分析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对数据的合适性进行检验。其结果, KMO值=0.779, 大于0.7, 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且效果较好;Bartlett’s球形检验值=811.631, 在自由度为55的条件下和0.000水平上达到了显著, 说明大学生休闲动机的描述项中存在公因子, 适合做因子分析。

数据来源:本研究调查数据的整理。

其次用SPSS15.0对11个大学生休闲动机的描述项进行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 。根据主成分萃取方法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获取初始的因子分析结果, 然后使用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法 (Varimax Rotation) 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 以使公因子有比较满意的解释。按照常用的特征根 (Eign-value) 大于1的标准, 公萃取出三个公因子, 并根据较高因子负载的变量对因子命名, 如表2所示。11个变量集中在3个主成分上, 每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这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为57.575%, 也就是说用这3个因子代替原有11个变量, 可以概括原始变量所包含的57.575%的信息。

为了检验因子分析效果, 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了内在信度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动机因子信赖度克隆巴赫系数 (Cronbach’s α) 值为0.772, 而各因子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在0.584到0.766之间, 一致性系数较高, 基本可以满足研究要求。

4.2 基于休闲动机的大学生聚类分析

再次, 为了进一步理解大学生休闲动机因子的结构, 对提取出来的三项动机因子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15.0提供的快速聚类法, 即K-均值聚类法 (K-means Cluster) 。聚类及检验结果显示, 分为3类最为显著, 见表3。

注:**P<0.01 数据来源:本研究调查数据的整理。

Ⅰ类:共有103人, 这类大学生在“社会动机”因子上的得分在三类中最高。这说明这类大学生对自身要求较高, 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对社交方面的需求比较高, 对大学生活或以后的职业生活有较好的规划。此类大学生休闲动机很强, 往往出于明确的目的去从事某项休闲活动, 认为这种参与对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即使休闲活动本身对其并不存在吸引力, 所以将此类大学生归结为“利益驱使型”大学生。

Ⅱ类:共有112人, 这类大学生在“内部消极动机”因子上得分比其他两项高。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休闲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休闲意识较弱。他们对休闲活动带来的结果并不关心, 大多是在打发时间, 属于精神层面的放纵休闲, 所以将此类大学生归结为“消极休闲型”大学生。

Ⅲ类:共有79人, 这类大学生在“内部积极动机”因子上得分较之其他两项较高。这说明此类大学生比较关心个体的身心塑造, 不仅在身体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在增广知识、享受友情、精神放松等精神层面也不放松。他们的休闲动机较强, 参加休闲活动是为了获得乐趣并自我满足, 所以将此类大学生归结为“积极休闲型”大学生。

4.3 大学生类型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列联分析 (Crosstabs Analysis) 和卡方检验 (Chi-Square Test) 对五种高校大学生类型的人口统计学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其结果 (表4) 显示:三类大学生在年级和性格自鉴两个方面的分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学科、毕业去向、生活费来源、日休闲时间方面的分异虽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也能明显看出类别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性别、月生活费和月休闲花费方面的分异不明显。这种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结论有部分差异,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河南大学性质决定调查者的性别过于集中;问卷中休闲花费临界值的确定存在问题;没有考虑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

注:*P<0.05 **P<0.01

三类大学生在年级方面的分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主要表现在:“消极休闲型”大学生在二年级中比例远超过其他两种类型, 一年级和三年级中“积极休闲型”大学生最多, 而四年级学生中“利益驱使型”大学生占了主流。大一学生出入校园, 还没有完全脱离高中的学习习惯, 能够积极的参加各类休闲活动。大二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 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规划, 他们的休闲态度比较消极, 对休闲结果没有预期或期望值低。而大二的课业任务相对是四年大学生活中最大的, 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身心的放松。大三、大四的学生对日后生活有了一定的目标与规划, 所以有目的的休闲人数增加。尤其是大四学生, 面临毕业, 需要拓展就业或深造机会, 社会型动机明显。

在性格自鉴方面, 分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主要表现在:外向型大学生更偏向于消极休闲, 而内向型大学生则偏向于积极休闲, 综合型大学生分布比较均衡。外向型大学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去进行放松休闲, 接触更多的朋友, 但却是无目的的、无意义的, 可能他们本身并不自知。内向型大学生由于更多看中自身发展, 花费在社交休闲活动上的时间、金钱、精力就会减少。他们明确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并为此进行着目的性较强的休闲活动。

三类大学生在学科、毕业去向、生活费来源、日休闲时间方面的分异虽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也能明显看出类别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消极休闲型”大学生中文科生较多, 而“利益驱使型”和“积极休闲型”大学生中理科生偏多。依据河南大学的实际情况, 文科生的课业任务远远小于理科生, 可用于休闲的时间较多, 导致文科生无所事事的状况发生;由于理科生专业性较强, 他们往往明确的了解自己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毕业去向, 对休闲活动的选择就会比较功利, 文科生则需要广泛地了解知识, 而就业形式也不明确, 导致他们对休闲活动的选择比较单一、消极。“利益驱使型”大学生, 大多选择了继续深造。他们的参与休闲活动的目的性强, 为自己日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消极休闲型”大学生则大多选择了毕业后直接就业, 但可能由于对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的不明确, 他们并不十分积极的去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由奖助学金作为主要生活费来源的同学参加休闲活动的动机比较积极, 而家庭支持为生活费主要来源的差别并不明显。日休闲时间在4小时以内的大学生类型比较平均, 但在4-6小时间的学生集中于“消极休闲型”, 6小时以上的学生“利益驱使型”和“消极休闲型”较多。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分配利用这些时间, 导致消极打发无聊时光。而日休闲时间超过6小时的“利益驱使型”大学生则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达到自己或自我满足或社会交往等目的。

在性别、月生活费和月休闲花费方面, 这三类大学生的分异并不明显。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研究以河南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三个大学生休闲动机因子, 分别是社会动机、内部积极动机和内部消极动机。其次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大学生群体分为“利益驱使型”、“积极休闲型”和“消极休闲型”三类。研究发现“利益驱使型”大学生主要倾向分布于四年级、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并且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消极休闲型”主要倾向分布于二年级、外向型、平均休闲时间较长、月生活费较高、休闲花费较高且花费来源是家庭支持的同学;“积极休闲型”大学生则主要倾向分布于一年级较为内向的同学。三类大学生差异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交动机、积极休闲动机和消极休闲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大二学生有更高的消极休闲动机, 而大四学生有更高的社交 (利益驱使) 动机。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在消极休闲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向型大学生存在更多的消极休闲因素。不同学科、毕业去向、生活费来源、日休闲时间的学生之间也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理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靠奖助学金生活的大学生休闲动机更为理性、更为积极。

5.2 建议

具有良好的休闲动机是选择合适休闲活动的前提。具有明确的、积极的休闲动机能帮助大学生提高技能、培养兴趣、满足自我、利于他人。所以, 在大学生入校以后, 对其进行阶段性的休闲教育意义重大。在三种类型的大学生休闲群体中, “消极休闲型”大学生占到了总数的38.1%, 这值得深入地思考。大学生群体, 尤其是在低年级时期, 不具有休闲的能力, 导致了他们的休闲是漫无目的的, 对他人是漠不关心的, 生活态度是安于现状的。这时, 学校就要承担起其教育的责任, 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的休闲变得富有意义, 对他人心存关怀, 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但是, 休闲也不能过分功利化。合理的分配休闲时间, 参加丰富的休闲活动, 自我身心愉悦放松的同时达到利人利己的效果, 不失为双赢的选择。

“利益驱使型”大学生大多是为了增加就业或深造砝码而进行的知识积累与扩充, 为了以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顺利而有选择性地结交朋友、参加活动, 这样虽然目的明确, 效率较高, 但是也会致使大学期间得不到适当的放松休息。对这类大学生来说, 无目的的纯粹休闲可能是浪费时间的一种表现, 所以教师及朋友就应该帮助他们改善对休闲的认识, 在他们的额生活中多增加一些纯粹休闲, 增加一些自己确实喜欢、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休闲活动, 让其享受休闲活动本身。

“消极休闲型”大学生大多不会分配自己的休闲时间, 和“利益驱使型”大学生相反, 他们的休闲活动过度无目的化, 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这类大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 需要身边的人多加督促, 帮助他们制定一些有利身心的休闲活动并帮助他们学习有关的休闲技巧。同时, 学校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休闲场所, 以帮助学生解决由于场所限制导致的消极休闲。例如图书馆、自习室、健身房、操场等公共场所的设置, 要满足在校生数量上与品质上的要求。

“积极休闲型”大学生大多从自身出发, 参与了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是校园中对待休闲态度较为良好的一类大学生。但是同样他们也有不足之处, 他们休闲较多的是关心自身的塑造, 人生观不叫狭隘。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塑造这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使他们认识到除了自我休闲意外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休闲活动。此类大学生如果能利用休闲时间做一些兼职或者社会活动, 不仅可以得到一些物质回报, 也可以使得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总而言之, 不管是哪一类的大学生, 在大学期间, 学校都应该培养他们的休闲意识。由于大学四年 (或五年) 学生将经历不同的时期, 学校应当将休闲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当中,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休闲教育。学校应当开设相应的休闲教育课程, 并对辅导员及相关教师进行培训。组建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休闲意识、塑造正确人生观的优秀选择之一。当然, 良好的休闲设施也是学生能够合理休闲的必要条件。

5.3 研究不足和展望

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仅限于河南大学在校本科学生, 样本的代表性不足, 并不能够将研究结论适用于全国的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休闲动机的研究仅停留在几个基础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化比较, 缺少多角度的探索。另外, 问卷的题量较小, 因子分析所得出的三个因子对大学生休闲动机的概括度不够。因此未来研究时, 应该选取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问卷调查之前认真筛选问项, 思考多角度切入探索休闲动机。

参考文献

[1]Beard, J.G., &Ragheb, M.G.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83, 15 (3) :219-228.

[2]Kotler, Philip.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10th ed.) [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2003.

[3]Beard, J.G., &Ragheb, M.G.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83, 15 (3) :219-228.

[4]李仲广, 卢崇昌.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135.

[5]Iso-Ahola, S.E.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Dubuque[M].IA:William C.Brown, 1980.

[6]颜智渊.TYPE-AB行为对休闲内在动机、休闲参与及休闲满意度之差异研究[D].中国台北:体育学院体育研究所, 2002.

[7]Tinsly H.E.A., Kass, R.A.The latent structure of need satisfy-ing properties of leisure activities[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79, 11:128-133.

[8]Beard, J.G., &Ragheb, M.G.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83, 15 (3) :219-228.

[9]Losier, G.F., Bourque, P.E.&Vallerand R.J.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in the elderly[J].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Applied, 1993, 127 (2) :153-170.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篇3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情感教育;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编号:2013-GH-332.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众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多,而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也比较突出,其能力与其他普通大学生并没有明显差距,就是其意志力不坚定,面对挫折时容易退缩,容易对自己产生自我否定心理,这不利于其顺利就业。而贫困大学生要保持较好的择业心态需要高校、政府的共同努力。

1.河南省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

1.1焦虑心理

焦虑是河南省贫困大学生最常见的就业心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在网络、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就业统计数据,还未毕业就对自己的前景忧心忡忡。贫困大学生天天想到毕业就是失业问题,久而久之就无法凝聚心神到学习中,产生焦虑心理,进而造成失眠等问题,严重的还发展成障碍性焦虑,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疾病。

1.2悲观心理

贫困大学生面临较为窘迫的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和情绪压力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不知如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释放压力,时间一长,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缺乏奋斗的动力,没有自信,整天自责,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无是处。与周围同学一比,认为自己学习、社交、生活作风、才艺等都比不上旁人,对未来惶惶不安,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1.3愤恨心理

河南的许多贫困大学生遇到挫折容易退缩,对自己产生怀疑;而焦虑、悲观、担忧等情绪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一旦这时候学习、生活、找工作等都不如意,就会产生愤恨心理,对老师、同学、社会产生愤恨心理,认为是社会不公平造成自己的处境,以愤恨武装自己,看不惯身边的一切,将一些小事扩大化,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暴力事件。

2.对策

河南是农业大省,贫困大学生多,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未来,于是许多贫困大学生都非常努力,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当无法达到目标时容易产生挫折感。经济压力又使得贫困大学生必须放弃许多课外实践活动,去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减轻经济负担,这样使得他们的能力较为单一,缺乏特长,社会适应力低。所以说,政府、高校要积极为贫困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问题,为其创造优良学习环境,促进其形成健康择业观,确立合适的就业期望值。

2.1大学生:自我拓展,开阔视野,确定正确的职业期望值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自我拓展,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文艺活动,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正确评价自身能力,然后再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确立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体育拓展训练,培养坚强的意志力。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河南的旅游、酒店、保健、广告、网络媒体等行业发展起来,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尤其是旅游行业,其人才缺口非常大,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考导游证,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时做学生导游带团,这样既能获得一定的报酬,还能提高自己的社交、随机应变、协调各方矛盾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总而言之,贫困大学生要立足自身素质,积极为自己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汲取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

2.2政府:健全资助体系,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

对于政府来说,应尽快健全资助体系,积极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健全相关的资助文件,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促进其成长和顺利就业。除了减轻贫困大学生学习时的经济压力,政府还应加强市场引导,监督劳动力市场情况,加强对私营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的监管,减少企业对贫困大学生的歧视,积极为其建立公平、健康的就业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鼓励其到基层去锻炼,引导大学生加入到西部大开发的队伍中等等。

2.3高校: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加强情感教育,以情感人、教化人,加强心理咨询辅导。一般的高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主动为其开展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电话、网络等咨询服务,引导大学生发泄情绪,舒缓心情。倾听贫困大学生的想法,通过平等交流,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使其以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面对生活、学习。

第二,开展丰富的心理知识教育活动。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积极为其开展专题心理教育活动,如:法制与道德活动、诚信活动,让贫困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学会更多调控情绪的方法。

第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深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为贫困大学生创造更多实习机会,使其在实习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第四,组织“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得到锻炼,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使其自觉成才。

3.结束语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高校、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共同责任,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动并聚合社会力量,促使贫困大学生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瑞锋.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58-159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篇4

(试行)

一、省级三好学生评选标准(100分)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分)

2.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学位课平均成绩≥80分;(30分)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及其他有益活动,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某一方面成绩突出;(20分)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工作,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模范遵守和执行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15分)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15分)

6.获得过校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团员”、“模范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淘汰项)

7.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淘汰项)

二、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标准

1.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学位课成绩≥ 78分;(30分)2.热心承担社会工作,切实起到骨干带头作用;(25分)

3.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突出的工作成绩,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25分)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20分)

5.获得过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模范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淘汰项)6.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淘汰项)

三、加分项目

1.每发表1篇学术论文,CN期刊加1分;核心(含)以上加2-3分;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节能减排及其他有益的活动,每参加一项加1分;

3.每获得一项校级荣誉称号加1分;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加2分;

4.担任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加3-5分,年级委成员加2-4.5分,各部部长(各班班长、党支书)加1.5-3.5分,副部长(班委员)加0.5-2分;

5.担任本科生辅导员

加1分;

6.获得的其他荣誉或为研究生群体做出了增光添彩的事迹,校级每项加1分,省级以上每项加1.5分。

四、研工部评选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程序

候选人的得分由基本分和附加分两部分组成,根据“省级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和“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标准”确定基本分,根据附加项目确定附加分。

1.基本分:由教师和学生代表评分决定,学生打分占40%,教师打分占60%。学生代表由5-8人组成,教师代表由2-3人组成。学生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

每位候选人的基本分为学生打分的平均分*40%+教师打分的平均分*60%。2.附加分:根据个人条件,按照附加项目逐项加分。每位候选人的总分为基本分*70%+附加分*30%。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人选按照总分排序确定。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篇5

年研究生录取工作基本结束,现将考生所关心的后续手续的办理通知如下:

一、调档问题

1.年5月24日至6月5日,考生凭《准考证》亲自或委托他人到研招办领取调档函。逾期不领者,研招办将统一按考生网报时所填写的档案所在单位及地址邮寄调档函。

2.档案实际所在单位与报考时所填信息不一致的考生,自行解决相关问题,研招办要求档案到达时密封盖章单位与报考信息一致。如考生确实在报名后档案所在单位发生变动,档案中应有体现变动的材料。如档案来源单位与报名时所填写的档案所在单位具有上下级关系或者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可以认为两者一致。

3.河南师范大学在职人员、河南师范大学应届本科生(不包括联合招生单位应届生)、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应届本科生不用领取调档函,研招办统一送交相关部门。

4.档案在自己手中的考生,请自行将档案送达研招办,但要求档案齐备,密封完好。

5.所有考生均要求档案齐备(务必包括党团材料),特别是第一学历非本科的考生,必须确保有第一学历相关材料。

6.经审查档案合格或已办理定向/委培协议的`考生,方予发放《录取通知书》;没有档案或档案经审查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直至最终取消录取资格。

7.此次调档不涉及工资关系等各种关系的转移,待考生入学报到时统一办理这些关系转移手续;请考生(特别是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说明,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8.享受奖学金的新生,其奖学金的发放根据档案审核情况决定发放与否以及发放的起始月份。

二、通知书寄发问题

《录取通知书》预计在6月15日前后寄发,准确寄发时间请关注研究生学院网站通知。邮寄《录取通知书》前,给考生留出3天时间,自己或委托他人直接持《准考证》到研招办领取。逾期研招办统一按考生填写的通信地址邮寄《录取通知书》。

三、报到前需要办理的手续及要求

报到前考生需要办理的手续按《录取通知书》要求办理。考虑到通知书发放较晚,而应届生一般在6月底前或更早时间离校,这些考生需提前办理婚育状况证明(下载附件2后请勿修改格式,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后打印)、政审表(下载附件3)

四、报到注意事项

1.组织关系转移:共青团员办理团组织关系转移;中共党员(含预备)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其他新生无需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台头统一为“河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河南省考生),或“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组干处”(非河南省考生)。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不要放入档案中,开学时自己交到所在学院,但党团材料务必装入档案中。

2.户口迁移:应届本科生且户口在就读学校的新生可以将户口迁移到学校或原籍;户口在原籍或者已婚的新生,学校不接受其户口迁入;其他新生一般不必迁移户口。

3.工资关系转移:

①委托培养新生、应届生以及在择业期内(限2年,即年6月以后毕业)的新生无需办理工资关系转移; ②在职新生由人事部门出具工资转移介绍信,如无工资关系将影响所享受的奖学金;

③从未就业且档案在人才交流中心等人事代理机构托管的新生,由人事代理机构出具证明;如无相关证明,不能享受奖学金。

考虑到有的单位档案调出的同时工资关系必须转出,建议这些单位的考生,调档时让单位开好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但不要放入档案中。

4.婚育状况调查表:到原到就读学校(或工作单位)在第一文库网婚育状况调查表上盖章,下载见附件2(下载后不要修改格式)。

5.学费、住宿费:报到前向龙卡(报到时领取,卡号在通知书上。如果通知书中没有显示卡号,入校后再办理)中存第一学年学费,需住宿的再多存住宿费900元(自带卧具等生活用品)另再多存11元。如果确实不住宿请勿存住宿费(默认所有新生都住宿)。

学费按相应的奖学金等次收取,所在学院有资助的,研究生凭交费收据由相关老师从科研经费报销资助部分。具体学费标准在录取通知书中注明。硕士住宿费:900元/年,博士住宿费:1200元/年

6.报到时携带材料: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各级学历证书(专科及以上)、学位证书、身份证、近期免冠一寸照片6张(备用)以及1、2、3、4所要求的各类证明。

7.保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国办发119号)和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通知》的精神,入校新生应参加就读学校所在地(新乡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是政府为大学生补贴的医疗保险项目。每生每年缴纳20元(新生入校时根据学年制将医保费

一次性交清,学生门诊费报销的定点医疗机构是河南师范大学医院)。参保学生可享受门诊费60%的报销;在新乡市或外地定点医疗医院住院可享受新乡市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报销。

8.报到时间:按通知书规定时间报到(初步确定9月15日报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须事先向研究生学院请假(不超过1个月)。上述所有手续须在开学两周内办理完毕。逾期不报到又没有请假的新生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9.到校路线:报到时在新乡火车站乘河南师范大学迎新车,或乘公交(1路、801路、20路、31路、43路、28路)到师大门口下车后直接到校内学生宿舍区研究生迎新站。

10. 建行育龙卡的使用:育龙卡是研究生在校期间交纳学费、住宿费,领取奖学金的唯一途径,入学报到时发放(领取育龙卡,交身份证复印件,二代身份证复印两面,领取后到银行柜台凭身份证激活)。育龙卡年费10元,小额帐户管理费免除(需到银行柜台办理,启用后保持卡上至少存11元余额)。开学前向育龙卡中存入学费和住宿费,另加11元。如果不在校住宿,不要存住宿费(默认所有同学都住宿),开学后两周内办理退宿手续。

五、录取通知书发放

录取通知书领取方式如下:

1.应届生(不包括成人应届)不论档案到达与否,均可自己凭准考证直接到研招办领取。如果需要邮寄,必须等档案到达研招办之后方能邮寄。河南师范大学应届生及在择业期内的毕业生,领通知书时应交回《就业协议书》(由研招办代收)

2.非应届生只有待档案(或委培协议书)到研招办后才能领取或邮寄通知书。

3.河南师范大学应届生和教职工、附中教师、新联学院应届生,凭准考证到研招办领取通知书。

4.领取录取通知书的时间暂未定(确定后,在此处显示),过后研招办将按考生报考时所填写通信地址邮寄录取通知书。

六、相关附件

1.研究生委托培养协议书.doc(委托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使用)

2.研究生新生婚育状况调查表.doc(Word文档) 研究生新生婚育状况调查表.pdf(Pdf文档),(除硕师计划外的全部研究生均需要,请勿改变格式,两种文件格式任选一种下载)

3. 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需要随档案一起提供年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政审表.doc(限应届生、成人应届生、定向或委培生)

4.硕士生查询相关信息请点击复试系统,进入后可以查看下列信息:

(1)录取信息(包括录取院系、专业、考生编号、奖学金等级、新生学号)。

(2)政审表到达情况,要求和档案(或委培协议书)一起送达。

(3)银行卡号。学校统一办理后方能查看后,目前正在办理中。

河南师范大学研招办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篇6

深入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全日制研究生3000余人。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己任,积极进行研究生教育创新,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优化管理方式,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使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工作机制建设。我校于2004年成立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科和就业管理科。校党委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并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主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全过程,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作为职能部门,由部长负责,会同校团委、各学院有关部门,具体协调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

各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总支)副书记负责,分管副院长积极配合。学校将研究生计入学院学生总数,各学院在配备的辅导员中明确专人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报研工部备案。为把研究生教育及管理落实到实处,各学院还设置了研究生工作秘书。研究生辅导员和工作秘书分别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二者分工明确,但又相互沟通合作。目前我校有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24名,16个学院都有专职的研究生工作秘书。

为全面、深入把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学院还为每个院系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助管和助教。2011年我校根据各学院的实际情况,增加“三助”岗位数量,使研究生助管、助教人数达到了一、二年级学生总人数的8%。

2、规章制度建设。根据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办法》、《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素质发展综合测评暂行办法》、《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励管理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制度的意见(试行)》、《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纪律处分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了校院两级管理的各自责任和权力,而且涉及到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制度保障。

3、党团学组织建设。以学院为单位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数量多的单位按年级或专业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组建工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并隶属学院党委领导。

研究生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有计划的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工作以及本学院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定期向本学院党委、研工部汇报本学院研究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同时加强与其他学院党组织的联系。团支部以学院为单位建立,并隶属于学院分团委和校团委领导。这些党团组织的成立,为研究生的交流提供了民主、平等的氛围,提高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近3年,80多位研究生党员由于学习、科研成绩突出获得河南省“三好学生”、市级、校级“文明学生”等称号,6个党、团支部因在党员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异表现,获得校级以上先进基层党支部、团支部称号。

研究生会在校团委领导和研工部指导下开展工作。研究生会现有6部一室,分别设有学术部、宣传部、生活部、文艺部、体育部、女生部和办公室。近年来,研究生会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文体活动,并组织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同学们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增长才干,充分发挥了桥梁作用。

二、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工程

做好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除了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以外,我们还紧密结

合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积极进行研究生的管理创新。近年来,我们以创新教育为抓手,以管理模式改革为途径,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研究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确保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1、改革培养机制。我校2009年就开始着手研究制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主要的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过去的“一次考试,三年不变”的管理模式。培养机制改革的最终体现是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在加大导师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话语权的同时,加大导师的义务,调动导师的积极性。改革后的培养机制实行奖学金制,设立特等、一等、二等奖学金。奖学金一年一评,而且奖学金评定与综合测评挂钩。在素质发展和综合测评中,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研究活动的表现占65%,政治活动和社会集体活动的表现占20%,科研成就和参加全国、全省单项大赛的表现占15%。实行新的培养机制,我们不仅激励研究生刻苦学习、潜心治学,而且要求他们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关心集体,激发他们的爱党、爱国、爱校热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2、引入激励机制。为了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鼓励他们早出成果、出好成果,我校制定了《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管理办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并且设立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专项,对研究生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优秀学位论文等进行奖励。根据《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研究生在读期间以河南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SSCI、EI源期刊、CSSCI、中文核心期刊以上以第一作者或除导师以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均可获得科研奖励。根据统计,近3年来,我校自然科学研究生在读期间60%以上在全国一级学术期刊和SCI、EI源期刊上发表有学术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40%以上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学术论文。仅2011年我校研究生在SCI、EI、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282篇,发放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超10万元。

根据《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管理办法》,对于通过校内外专家评审、具有较大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有可能出原创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学校给予4万元经费资助,博士研究生本人每年还获得2.5万元的奖学金。由于措施得力,我校博士研究生近3年在SCI一区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理论物理2010届博士毕业生常钦的博士学位论文今年荣获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被省学位办推荐参加全国优博论文评选。

根据《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办法》,我们每年在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中,遴选15%的遵守学术规范、选题新颖、学术观点或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的论文作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对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学校不仅颁发奖金,而且颁发获奖证书,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或考博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此《办法》评选的校级优秀学位论文,推荐参加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大都获得好成绩。近3年,我校推荐的学位论文入选率都名列前茅。2011年,我校推荐的10篇学位论文全部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肖文超同学的学位论文评分全省第一。

三、实施研究生创新能力锻造工程

为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我校2010年就启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锻造工程,主要包括:

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强研究生的学术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我校为研究生搭建了3个学术交流平台。一是 “研究生周末学术文化沙龙”,迄今已举办了93期,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教育等各个学科。文化沙龙的举办,为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形成多维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目前,文化沙龙已成为我校研究生的活动品牌,深受导师和广大研究生的好评。

另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是一年一度的“学术活动月”。“学术活动月”采取学术报告、硕士论坛、博士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学术报告主要是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旨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硕士论坛、博士论坛则是以学生学术讲座为主。“学术活动月”的举行,活跃了学术气氛,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第三个学术平台是创办《研究生学报》。2010年6月我校创办了《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至今已成功发行四期。《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从组稿、审

稿、到编辑、印刷,全由研究生会完成。作为内部交流刊物,自创刊始就得到了兄弟院校的密切关注,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部属院校及省内外兄弟院校对该刊的规格、质量、内容等多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在2011年的全省高校研究生媒体联席会暨研究生会联谊会上,《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荣获“优秀研究生校园媒体”奖。

2、开展研究生国内访学,拓宽学术视野。为促进我校研究生与重点高校研究生的交流,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设立了研究生访学资助专项基金,资助优秀研究生进行国内访学或参加教育部设立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长期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每年都有一些研究生被选送到合作单位选修前沿知识课程和做课题研究,学校为此制定了《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外出学习管理办法》,对参与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学分认定及经费支持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参加“研究生暑期学校”和“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研究生学校解决差旅费。

3、产学研用结合,提高研究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促进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每年暑期都组织硕士服务团、三下乡服务团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技术服务等活动。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研究生给原阳县小麦基地讲解小麦种植技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与新乡市化工厂合作开发了沥青粘合剂并投入生产;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硕士家教服务团被团省委确定为重点团队,奔赴贫困山区支教。我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队也多次荣获省市级社会实践先进,并受到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深了研究生们对国情的认识,提高了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也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与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国家举办的各种研究生竞赛活动。如数学学科的研究生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音乐学学科的研究生参加金钟奖、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等。

我校研究生在全国大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增强了研究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篇7

一、制定保障措施

校史资料征集工作分长期和阶段性, 相应的工作方案也要有所区别。对于一个学校的历史来说, 校史资料没有时间限制, 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搜集和积累、整理, 不管人员或部门如何变更, 工作的内容及宗旨不能随意变动, 工作方案要有稳定性、延续性。对于阶段性的校史资料征集工作, 如在学校重要庆典需要编撰校史、建立校史馆需要集中性地搜集资料等特殊时期, 就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开展相关工作。方案内容主要包括资料征集的目的意义、起止期限、工作人员组成、计划任务、内容、主要来源、表现方式、辅助措施等, 在一个阶段内征集到所需要的材料, 并根据要求进行整理, 表现为具体的某种形式, 用于特定的场合或途径。如河南大学在2009年贯彻执行教育部27号令的基础上出台了《河南大学档案管理办法》、《河南大学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 (试行) 》两个文件, 同时档案馆制定了《河南大学校史馆档案资料征集和利用管理办法》, 这些文件的出台从制度上为学校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校史档案资料的征集途径

河南大学建于1912年, 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辗转搬迁办学中, 档案严重丢失, 解放前的档案甚少, 在学校的历次庆典中, 给档案利用和校史的编研、修订带来诸多不便。从2001年开始, 我负责学校校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特别是在2010年10月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工作启动后, 我们积极开展河南大学百年校庆档案征集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做法是:

1. 广泛宣传征集。

2012年9月25日, 河南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河南大学100年筚路蓝缕、自强不息、曲折辉煌的奋斗历程, 弘扬河大人“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的优良传统, 展示河大校友风采和业绩, 鉴往开来, 激励后学, 学校在上半年启动了新校史馆校史布展工作。2010年12月1日, 校庆筹备委员会在校园网站上向全校师生公布了“关于征集校史资料的通知”。2012年3月2日, 河南大学在《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刊登了100周年校庆公告 (二号) , 发布了“关于征集河南大学校史资料通知”。3月5日, 河南大学校园网站上又一次向全校师生发布了“关于征集河南大学校史资料通知”。3月7日, 北京的《人民网》以“征集校史资料, 河南大学追寻历史足迹迎百年华诞”、香港的《大公网》以“河大征集百年校史资料, 追寻历史足迹”为标题再次向海内外校友发出征集令, 向社会各界征集实物、图片、文献等各类校史展览档案资料。23日, 学校离退处召开迎接百年校庆工作会议, 安排部署校史资料征集工作, 分别在河南大学家属院生活区20余处, 张贴学校发布的“关于征集河南大学校史资料通知”, 动员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 积极为百年校史资料征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个别走访调查。

通过个别走访或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 采访各个历史时期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见证人, 鼓励他们通过写回忆文章、口述或提供各种材料的形式提供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当时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2011年11月, 我们通过到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刘炳善 (1927—2010) 先生的家中走访, 得知中国文联、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等多家单位想把刘炳善生前的遗物、原稿征集走时, 经过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其夫人储国蕾女士考虑再三, 将刘炳善生前编著的《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 (卡片41, 188张) 正编原稿, 以及他本人获得的各种国家级奖励证书、省级荣誉证书彩色复印件17份, 无偿捐赠给学校档案馆。2012年3—4月, 我们到我校已故宋史专家王云海亲属家中进行多次走访, 得知也有一些学会团体来征集档案资料, 经过我们细致耐心的工作, 其儿子王德纯将其父亲生前与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邓广铭等历史名家进行学术探讨以及和国内外知名学者沟通交流的73封书信, 及反映中国宋史研究会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的照片及两幅字画捐赠给我校档案馆。这些保存完好的老证书、老照片等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让我们如获至宝。这些老教师对学校仍然怀着深厚的感情, 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 会努力回忆过去, 不厌其烦地接受我们的访问, 更有老同志主动提出撰写回忆录提供给我们。

3. 复制。

对特别珍贵的资料, 持有者或部门有意愿自行保存, 不能外借、赠送的, 采取翻拍、复印、扫描等现代方法进行复制。2012年3月, 年近百岁的梁建堂 (1919—) 老人, 专程委托图书馆一位老师将《河南新志》 (民国初期) 、《河南省抗战期内教育概况》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复印件) 两本书, 无偿提供给河南大学档案馆。两书先后详细记载了我省教育行政、学校、社会教育和抗战期内教育经费、教育团体等重要内容, 这些档案资料的复制对我校百年校史的修订提供了可靠的佐证。我们在征集百年校庆档案资料时, 许多老照片都是在离退休老同志家里找到的, 弥足珍贵。我们通过现场翻拍将其带回;有的经过本人同意借来原件, 再拿到专业冲洗店进行翻印, 极大地丰富了学校馆藏档案资料, 同时也为我校百年校庆校史展厅的布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 向社会个人征集校史档案。

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因素校史档案曾遭受过巨大损失, 如:抗日战争时期, 河南大学在外辗转搬迁的8年中, 回到开封母校时, 各种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档案材料所剩无几, 大都散落在民间或个人手中。这些收藏者中多数是当地的农民、学者、文物爱好者等等。对此, 学校校史馆负责校史资料征集的工作人员先后到南阳的镇平、荆紫关, 嵩县的潭头镇, 陕西的西安、宝鸡、汉中, 江苏的苏州等办学路线, 进行走访并征集校史资料。2012年2—3月,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院长宋战利,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 将自己从地摊上收购的著名甲骨学专家朱芳圃 (1895—1973) 教授的《甲骨学》 (石印本讲义) 及反映我校20世纪50年代校园师生的《学习与生活》 (1950年6月至1951年2月1—6、8—12卷) 刊物, 1954年河南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学生须知》手册, 以及反映70年代开封师范学院时期的《1973年开封师院专业介绍》 (供一九七三年招生用) 招生简章等20余件无偿捐赠给河南大学档案馆。个人保存的校史档案往往不被重视, 校史部门不易发现, 一时难以估计其价值和作用。征集个人保存的校史档案, 既面广量大, 又错综复杂, 它涉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 工作方法不能简单粗暴, 要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 能收到原件就收, 不能收到原件, 可复制或复印, 对原件先作登记, 防止流失, 今后再慢慢收集, 直到思想工作做通为止。

6. 向文物市场部门和造纸厂等单位征集校史档案。

有些校史档案和有关资料, 经过多次周转, 最后被当做废纸送到了造纸厂或流转到了文物市场。这是校史档案遭到损毁的危险之处, 档案、校史部门要密切注意, 稍有疏忽, 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今后的档案征集工作中, 我们要与这些部门建立联系, 堵住销毁校史档案的口子, 使有价值的校史档案和文件回归档案或校史部门。对于流转到文物市场的校史档案, 校史馆部门可建立校史档案资料专项基金, 用于收购校史档案资料。对资料收藏者有意愿出让的, 双方进行协商后购进收藏。

三、征集档案资料的保管

档案保管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环节, 也是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的重要环节;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 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为了保护好校史展厅内实物档案资料的安全, 2010年学校拨出专项资金, 对展厅的门窗进行了安全加固, 2012年, 又添置了专用档案柜, 以保证征集档案资料的安全。同时, 健全完善了档案借阅制度, 防止征集档案资料的丢失。三是档案保护的专门措施, 即为延长档案的寿命而采取的诸如复制和修补等各种专门的技术处理。在2011年专项资金使用申报时, 我们申请了1万元专项资金, 对征集年代较远的实物档案资料, 如字画、老照片等进行抢救性保护。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

Study on Social Sports Majors Employment Problems in Hen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Yi-fan

【Abstract】The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our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sports talents due to physical fitness activities􀆰 The study of social sport major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helpful for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to better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shows that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graduates’ confidence is low, salary expectations are not high and there is a big pressure of employ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scope of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intention is narrow, which increases employment difficulty􀆰 To improve social sports majors’ employment problems, we should gradually establish self-employment, multi-channel employment mode from the students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transform the employment ideas, etc􀆰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employment

收稿日期:2013-10-10;修回日期:201-10-20

作者简介:杨宜凡(1982—)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和就业指导方向研究。

引言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因体育健身活动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体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不同于专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其他竞技体育专业,主要培养专门面向社会化体育运动的专门社会服务人才〔1〕。从专业设置的目的来看,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这就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与群众性体育相关的工作。

本文以河南省高等院校(含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3年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了省内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本文研究的问题,选择在河南省内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以及河南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及其他设有体育院系的院校机构,选择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入学的大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实施抽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调研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与本文相关的历史文献,查阅相关主题的国内外其他文献资料。

1􀆰2􀆰2调查法

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从三个方面对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三个方面的问题是:(1)自我评价情况;(2)自身就业期望情况;(3)就业及择业意向。

调查过程中随机选择郑州大学40人,河南大学40人,河南师范大学40人,其他相关院校20人,进行访谈和调研。发放了调查问卷140份,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28份。问卷有效率为91􀆰4%。

1􀆰2􀆰3访谈法

本文在研究中还有针对性地选择开放式访谈的调研方法,走访相关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院系负责人、企事业单位等,了解了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状况及社会需求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咨询了有关专家,有力地支持了本研究课题。

2结果及分析

2􀆰1自我评价情况

2􀆰1􀆰1就业形势研判

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中,近四成(39%)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不好,认为就业形势好的不足两成,占比仅有16%,其余4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一般。见表3􀆰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信心相对不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有就业环境的影响,待业人员规模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另一方面也有自身的认知问题,导致就业出路比较窄,对自我就业形成压力。

2􀆰1􀆰2专业能力评估

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评估过于乐观,62%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强或很强,认为自身能力较弱的仅占8%,这表明相当部分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这也对就业形成一定的落差。见表3􀆰2。

2􀆰1􀆰3大学教育的价值判断

调查结果显示,43%的毕业生认可当下大学专业教育,认为对其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帮助,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54%,认为毫无帮助的只占3%。见表3􀆰3。

2􀆰1􀆰4专业优劣的评判

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竞争中,仅有10%的毕业生认为社会体育专业与其他体育专业毕业生相比处于有利地位,但有33%的同学认为相比之下处于不利地位。见表3􀆰4。

以上结果表明,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这也是造成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对自身能力认知的不足和就业定位的失当,是导致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面临难题的基本因素。

2􀆰2薪酬期望值

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薪酬期望的调查显示,有62%的毕业生期望薪酬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分布情况基本呈正态分布)。而在实际签约中,有95%的就业成功的毕业生工资低于2000元,起薪2000元以上的仅有5%。见表3􀆰5。

研究结果还显示,毕业生薪酬期望值上升的占24%,期望值降低的占49%;期望值持平占26%。而对毕业生就业选项调查发现,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发展空间和工资、福利待遇这两个方面,各占了41%和36%;其次是工作地点,占13%。

nlc202309012204

2􀆰3就业意向以及择业范围

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范围和去向相对比较窄小,多集中在教师和教练行业,占比达70%,就业渠道单一成为制约就业的重要瓶颈;就业意向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占比79%,但西部意向仅占3%,进一步制约了就业效果。见表3􀆰6和表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群众体育活动需求逐渐开始释放,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以及大小城市之间社会体育活动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落差,大中城市的需求高于小城市、东部需求高于西部,这也在客观上形成了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格局的分化〔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平衡,社会体育的需要也将逐步得以释放,这对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也会形成积极的影响。对于广大毕业生而言,积极面对市场的需求,调整好就业的心态和对策,也是能够成功就业的重要前提。

3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膨胀,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社会矛盾之一。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一方面来自大学教育规模的释放,另一方面也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结果。社会体育专业既是应对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生,对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运动的基本需求。由于社会需求的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大学教育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相关专业毕业生结构性的过剩,是导致目前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问题,既要看到长期的社会需求的存在性,也要对专业进行系统的设计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现状。一方面,要调整专业设置的课程结构,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纵深要求,培养适应面更宽的毕业生,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另一方面,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探求多元化的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就业渠道,切实做好针对性指导服务工作。

3􀆰1规范就业市场,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要建立毕业生资源配置的良性机制,在就业市场、毕业生资源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发布平台,建立和不断完善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模式,引导毕业生尝试更宽的就业渠道。

3􀆰2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快速凸显,这就要求广大毕业生要转变传统的就业思维,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就业,自主创业将是重要的就业渠道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大幅度提升,对衣食住行之外的体育健身需求逐渐得以释放,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城市区域,健身已经成为生活的时尚潮流,这就为广大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一方面,可以在专业范围内寻求社会体育领域的创业机会,如健身教练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相关的延伸领域,寻求创业机会,如器材和配套用品,这些都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专业发挥的空间和机会,甚至在其他领域可以寻求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实现自主就业。

3􀆰3以需求为导向,调整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

我国大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专业设置僵化、课程体系老化,这不利于培训宽口径、厚基础的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毕业生,往往造成众多毕业生就业渠道单一的问题。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高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主动调整培养方案内容,优化更新课程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确保毕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吻合,减少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从而提高就业率。

3􀆰4改革培养环节中的计划模式

现代生产的基本方式是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即企业只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对于高校来说,这个道理也可以适用。高校培养学生,也要兼顾学生未来的适用性,要打破传统的计划培养模式,借鉴大专业培养方式,避免专业划分过多过细,提升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强化能力和素质培养,提高学生未来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学校提供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也要提供基本道德规范约束指导,另一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强调对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主动学习的能力。

4结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我国传统的就业观念与现实的教育问题冲突的表现,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待于大学生自我就业认知的转变,有待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深化改革,有待于我国整个教育体制的转变。从目前来看,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改善需要学校培养模式的逐步改善以及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逐步实现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10-1312􀆰

〔2〕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

〔3〕李实,孙延林,陈大为,等􀆰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模式研究〔J〕􀆰体育成人学刊,2005,21(2).

〔4〕严秋菊􀆰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责任编辑:李宏斌)

上一篇:听见花开的声音作文900字下一篇:关于工作室注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