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改实验报告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教改实验报告(精选7篇)

小学英语教改实验报告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教学中的那种教师主宰课堂,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探索中获取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小组学习就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共同学习理论,即在学生共同学习的情况下,将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自学、互学、互问、互查,从而达到互补的效果。这种互补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心理学上把这种对学习的推动力称为团体动力。该模式正是运用这一原理,通过组织恰当的小组活动,是小组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把学生集体作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从而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多元化的课堂结构。

二、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养成了不敢说,不愿说的不良习惯。这势必在英语教学中造成两极分化,一部分同学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发言,这种同学能力得到提高,另一部分同学从不主动地发表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语表达等反面的能力慢慢地退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他给一些较自卑的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避免了他们在课堂上当场答错的尴尬。在准备完成任务期间,他们可以再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在展示成果时,由于已经有了先前的准备和整个学习小组作为他坚强的后盾,就不会感到胆怯了。

三、具体的模式结构与内涵

基于以上理念,我校确立了以下基本模式结构:四环节教学法:即“目标导引、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巩固提升”的教学模式。

教学导引:就是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流程是,学生根据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组内学习、组际交流、师生互动等行驶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合作探究:就是学生在独立完成老师的问题后,进行的小组交流,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小组内解决难题、疑问,学生通过在小组内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讨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展示点拨: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模式就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之后,在全班进行讲解,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是学生解开一切的迷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巩固提升:就是教师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设计。练习设计必须有梯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提高。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环节”教学法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事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板块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

四、具体实施

1、目标导引—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在精心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有导向性的问题,学生个人自查,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使之产生合作的冲动和愿望,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2、展示点拨——小组合作,展示提升。在学生预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合适学生讨论的问题开始小组讨论。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至”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小组一般由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等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少的要素。让各组明确自己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学习小组中一般由小组长承担组织开展小组学习任务,调节好小组各成员的分工;有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学习活动;由记录员承担小组各成员发表意见时做好记录的任务;由形象代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结束后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发言,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阐明本组最新颖、最突出的见解。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里品质。

3、巩固提升——拓展创新,反馈矫正。

在展示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同时要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要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或试卷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学习中出现的共同问题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1、小组合作要注重面向全体。

以往的经验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生往往组成优合,而学困生往往被抛在一边,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力。这时的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要是他们认识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应在某些发面使他们感到被嫌弃,应互相帮助,用当代一些知识团体共同成功的例子去勉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共同提高。动员班干部,团员主动与差生结成对子,带动其他同学,并及时进行表扬。事实证明,通过这样做,优生成绩并未下降,相反,同学们的心情也好多了,性格也开朗了。教学相长,教了别人,自己也进行了复习,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关心弱者,爱护他人的美好品格。

2、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有效性。

有的合作,听起来热热闹闹,可仔细一听会发现,有的在大声地课文或句型,有的同学,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意见,也无法做到吸取正确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每个小组的分工,确定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分工到人。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合,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

3、合作学习一定要多走动、多观察。

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路不严密,谁的思路缺少条理性。此时,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尽量做到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必要时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小学英语教改实验报告 篇2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21-0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这不仅表现在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品德等方面,在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适应程度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这些差异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也就造成了学生的等级差异[1]。

在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在对待大量的学生时往往采用相同的方法,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就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导致问题积累情况的发生。因此,只有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别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有效实施。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为“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带来新的契机[2]。

1 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吸引不同层次学生注意力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特别严,不许学生说话、做小动作。上课稍不注意听讲,教师批评,家长责备。小学生天真活波、爱说爱动的个性被压抑了,他们上课时恪守规矩,活跃的思维也受到束缚,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学习压抑而没有激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形成大面积的后进生。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学习时也就没有心理压力,就能发挥出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吸引不同层次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课前播放《美丽的西沙》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大家了解作为我国海防前哨的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以逼真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巧用多媒体,提前预设,展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多媒体课件形象鲜明、生动,带有节奏的铃声,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上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一幅幅带着色彩的学习目标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提前预设,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的层次目标: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两段话。目标展示以后,笔者就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并用鼓励语言告诉大家:这节课谁能完成前两个目标,谁就是很棒的同学;谁能完成三个目标,谁就是最棒的同学,请大家争做最棒的同学!这样一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3 巧用多媒体,模拟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真”感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利用多媒体模拟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真”的感受。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多彩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增大了信息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通过Flash生动地再现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相互矛盾的两个结论,并生动展示了比萨斜塔上的验证试验,使所有学生都能深刻地理解伽利略得出的铁球下落速度和重量无关的结论。

教学《捞铁牛》,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充分理解怀丙和尚的方法,笔者同样以动画形式来展现船体随着泥沙减少而上升,铁牛被一点点往上拔的过程。接着让中下等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事情的过程和结果,让优等学生讲解结果和其中蕴含的道理,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美”感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桂林一带的山的特点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课堂上,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了桂林一带山“奇”“怪”“险”的特点,让学生亲身感受山峰特点。这样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仿佛走进“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5 巧用多媒体,分化重难点,实施分层设问教学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利用多媒体可以分化教学重难点,实现分层次教学。如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要鼓励学生不要静止地看待事物,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船动剑不动的情境进行模拟,让学生观察后,在屏幕上出示分层次思考的问题:1)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2)古人用“在船上刻记号”的方法来找剑,错在哪里?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直观、动画图片展示后,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这个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提高了课堂效率[3]。

6 巧用多媒体,因生制宜,实现学生分层次作业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练习设计要结合学生情况分层次进行。语文练习设计要注重“质”,切忌让学生“一锅煮”。如布置《桂林山水》一课后的作业,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配乐朗读,接着出示几项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1)朗读课文,弄清桂林山水的特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全文;3)能根据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画下来。因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他们都很乐意地完成了作业[4]。

综上所述,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并把它巧妙地、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改实验中,才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兴趣,从而实现以媒激趣、以媒达标、以媒获“真”、以媒获“美”、以媒提效,实现因材施教,让大班额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更轻松。

参考文献

[1]丁秀梅.多媒体辅助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97.

[2]鲁春华.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赤子,

2014(24):180.

[3]纪洪霞.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33):278.

[4]杨小平.浅谈小学语文分层次作业布置[J].文理导航,

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外语实验报告 篇3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从初中开始上外语课,上几学期外语课之后就迅速地产生 了对外语课的厌烦情绪,即使研究生毕业之后,绝大多数人也只能书面翻译和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而不能 流利地与外国专家进行口头学术交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外语教学方法与指导思想有误,另一方 面是学生接触外语太晚,错过了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力求改变这种局面,从改革 传统的设课方式入手,遵循“语言发展先于数理思维发展”这一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传统的结构语法教学思想:从学前中班始开设英语说话课,小学,一、二年级不开设数学课,而开设以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为 目标的英语课,三至五年级进行认读、读写能力的培养,初中侧重阅读和语法教学,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 力。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的阶段划分

幼儿阶段侧重听说和语感的培养,坚持让幼儿在游戏中多方感知语言材料;小学阶段,要求在学生五年级 毕业时能比较流利地运用外语交谈,掌握基础读写技能和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初中阶段进行以阅读、写作为主 的系统训练和语法知识学习,实验班学生初中毕业时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2.教师、教材与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师的选择上比较注重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

从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二年级,使用山东师大教科所与实验教师共同编写的《少儿英语教材》,从小学三年 级开始,使用L. G. Alexander编写的《Look,Listen & Leam》(简称3L)教材,为迎接中考,初中二年级开 始用两年时间学

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材”6册。

由于我们的实验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在低年级较重视听、说训练,到了 小学高年级特别是从初中开始,才强调对写和语法结构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比较注重交际教学方法的运用,以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3.实验结果的评估

(1)在实验结束时对这生听、读、写和语法知识进行全面的测试。测试所用材料为高中二年级期末高中统 考题。

(2)结合本班特长,对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摸底考试,试题由课题组编写。

(3)对学生学过的单词、词组、句式做全面考查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幼儿段实验结果

实验班幼儿经两年英语学习,平均掌握单词476个,日常用语215句。英语歌曲20首,发展了幼儿外语听说 及口语能力。幼儿普遍发音准确、清晰,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幼儿段结束前,通过师生对话、看图说话、听录 音找图片、汉

译英、英译汉等方式,对幼儿英语水平进行全面鉴定。测试题目涉及213个单词,300句日常语。 测试结果是及格率100%,优秀率86%。

2.小学段实验结果

二年级实验班学生平均掌握英语单词1037个。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听力及会话能力,能进行日常会话,能与 外宾进行简单交谈。听、说、会话程度相当于初中毕业生。三年级实验班学生能阅读简单课外英语读物,会唱 英语歌曲28首。四、五年级实验班学生的听力及会话能力相当于高中毕业生,五年级学生认识单词个左右 ,提前完成了实验预期目标。

3.初中阶级段实验结果

(1)实验班学生综合测试结果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班和高中二年级的一个普通班同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总 成绩优于高中二年级普通班的成绩,在阅读理解、写作等各分项能力上成绩与高二普通班成绩持平,听力、读 音、语法成绩高于高二普通班,语法知识中close test的成绩最好(实验班平均分11.93;高二普通班平均分为6.14,t=14.59,P<0.001),说明实验班学生语感强,语言经验积累得多,语言材 料掌握得更熟练。

(2)学生听力与口语方面的测试结果

实验班学生对熟悉单词组成的短文的听力正确反应已达90%以上。小学阶段已基本掌握了语音、语调,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及简单的英语会话。经过初中阶段的教学,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测试 表明学生英语的会话能力亦较高。但会话能力低于听力的发展水平,听力较好的,相应的口语能力也较强,在 会话时反应迅速敏捷,回答问题正确率高,但仍达不到听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而那些听力较差的学生,口语能 力则更显不足,单纯考查语法知识尚能应付自如,而应变能力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则不足,显示出外语学习中语 法知识的掌握易于听力的提高,听力提高易于口语的发展这样一个顺序。

(3)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型的情况

实验班学生现已学习和认知了近4500个单词,约1200个相关的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其中领会式掌 握3200个单词,复用式掌握约2000个单词。动词时态句型方面,已学了12种时态中的8种,对其中 有4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已能在写作和会话中应用,各种词类、句型都 已接触过并能运用自如。

四、讨论

1.关于开设外语课时间的思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学习母语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6—7岁的几年里,如果在这几年里尤其是早期 ,人被剥夺了学习语言的机会,那么这—损失将是终生难以弥补的。有研究表明,学习外语口语的最佳期也在 学前的这几年

里。因此,国际上有外语教学低龄化的趋势。这种低龄化体现了近年来教育界的研究成果,即低 龄儿童比大龄儿童或成人在外语学习上有优势。其优势体现在一是语言模仿、接受贯通和运用的能力强、速度 快;二是文化传统与心理积淀的定势小,因而能够较快地熟悉、理解与语言发展密切相关的异国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易于接受语言的`熏陶。另外,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母语还没有得到稳固的发展,这就可以避免大龄儿 童和成人在学习外语中的“翻译”过程,可以直接吸收和贯通外国语言的结构框架。关于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研 究也表明,0—1.5岁是感知发展阶段,1.5—5岁前为运算阶段,5—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1岁 以上是形式运算阶段。在5岁至11岁的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能够认知一个具体事物多方面的特点(Case, 1985)。我们顺应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这个客观规律,在幼儿园中班(5岁左右)就开设英语课,让儿童 在活动中从各个方面认知、熟悉英语,积累外语语言知识经验,在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认读字母及学习语法结构,实验结果证明效果是好的。说明及早开设外语课有利于掌握地道的外国语言,尤其是在听力与口 语方面其效果更好。

因此,及早开设外语课是学习地道外语、发展语言能力的前提。及早开设外语课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呢?“双序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一是在幼儿阶段开设英语,早期只 让儿童听、说和认读,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非常高,儿童年龄越小,头脑中语言潜在模式的可塑性越大,掌 握语言越容易。二是在小学期间遵循“数理思维发展落后于语言发展”的规律,推迟了数学课开设的日期,为 系统的外语口语学习和听力训练赢得时间,因而没有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改革传统的“结构法”教学,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外语的“结构法”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先教语音、词汇和语法,后教口语和听力,这种教学顺序违背了 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人类掌握语言的正常规律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只有当口头语言发展到一 定水平之后,书

面语言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如果将这3个部分割裂开来或者是在学生还没有获得一定的语言 经验之前就讲授语法知识,其结果必然不会理想。基于上述思想,实验班的外语教学运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 观:先教口语后教认读,进而达到听、说、读、写、译5种能力齐头并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班遵循 了以下几条原则:

(1)阶段侧重,综合训练

学习外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可以有所侧重。在小学低 年级,以听说训练为主,同时进行适当的读写训练。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和习惯,掌握了一定数量 的词汇,并初步接触了大部分的基本语法之后,应在继续进行听、说、写训练的同时,侧重培养

阅读理解能力 。

(2)听说领先,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不仅从教学实验总体设计上遵循 “积累语言感性经验,提炼形成语法知识”的原则,在开始读写和系统讲述语法知识之时,我们也仍然坚持这 一思想。具体授

课中我们采用整体感知、分段掌握、精讲语法点的方法教学。首先,采取视听导入的方法,先 放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其次,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单词、句子把课文内容形象生动地讲述一遍,并 且板书key words,让学生跟着老师和黑板上的key words 试着复述所听到的内容,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再次,让学生整体上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回答老师就课文提出 的问题,在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分段精讲语言点和讲解语法知识,让学生先造句,然后朗读 课文、说出段落大意、整理课文结构,接着根据老师设计的话题,就课文内容自由提问和会话,最后进行写的 练习。

(3)听、说、读、写注重实用

“结构法”教学使学生产生对学英语的厌烦情绪,其主要原因是语法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在没有语言积累 的前提下必须死记硬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积累语言经验、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上下功夫。让学 生听读一些他们

感兴趣的材料,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写一些学生熟悉的题材,在说和写中遇到问题会使学生 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于是主动地寻找能确切地表达思想的句型、语法等。例如,课前进行5分钟讲演,学 生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大部分学生用英语写日记。为了准备讲演材料和进行写作,他们常常主动问老师、查 字典,这时教师再教相应的语法知识。他们就很感兴趣,而且因为学的东西一下子就能用上,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了运用外语的能力。

(4)流畅性先于准确性

传统教学所教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只会“哑吧外语”,是因为大龄儿童自我意识较强,加之语言经验少,总 是用语法结构来套要表达的句子,因而不能很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们提出在口语能 力方面坚持“流

畅性先于准确性”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幼儿阶段和小学低年级我们试图 模仿母亲教孩子母语的方法,增强孩子的语感和流畅性;当学生对英语听力和口语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再教给 他们相应的认读、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当学生的语法知识逐步积累起来时,再进一步规范口语的 准确性。我们认为,改革传统的“结构法”教学,按人类语言发展的自然顺序教学。是发展语言能力的教学保 证。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课堂教学要增加 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坚持“大密度、快节奏、多重复、滚动式向前发展”的原则,提高每分钟的效率 ,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坚持在课堂上精讲多练,也就是先操练,使之在操练过程中感知语言结构特点;然 后引导学生归纳,加深理解。在这种语言现象的反复进程中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上我们从“精讲”中挤时间,让学生进行操练活动,这也为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了基础和 素材。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英语知识竞赛、英语书法和简笔画比赛、英语歌曲比 赛以及英语会话比赛;组织学生改编课文并自编自演、参加大学生的英语角活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China Daly》,读—些简易英汉对照故事等,有的学生已能借助字典阅读英文原著。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激发 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测试 表明学生的会话及阅读能力均达到或超过高二水平。因此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必要件。

五、小结

1.经过几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的外语综合成绩超过了高中二年级的水平,在口语和听力方面能力的发 展尤为突出。

小学英语教改实验报告 篇4

教改实验工作计划

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安排,2013-2014学是我县中小学“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继续稳步推进,为使我校教改实验工作有思路,推进有成效,特制订我校本教改实验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学校教学实际,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以“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开展为抓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校本教研,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积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推广现代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二、奋斗目标:

通过开展“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掌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的规范模式;逐步建立教改实验实施、管理及评价的科学机制;积极开展导课、观课、评课等活动,培养5至10名能胜任教改实验的优秀教师;以教改实验为契机,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建立校本教研的合理制度;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全面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实现以教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三、实施原则:

1、坚持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坚持边学习、边实践。

2、实行自主实验和统一管理的原则,实验教师自主进行实验,由领导小组管理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3、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本学年在四五六三个年级语文、数学开展教改实验。

四、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教改实验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部署和管理。组 长:魏岗博

副组长:杨建军姚金平

成 员:朱丹苟振宁白西文刘丽娟张军宽魏巧丽孙晓芳谭周会秋兰兰杨建军王玲芳姚金平

实验教师: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任教教师

领导小组设以下工作组,分工负责实验的具体开展: 理论指导组:聘请教研室教研员指导我校实验的开展;

实验指导组:副校长杨建军任组长,朱丹魏巧丽秋兰兰王玲芳为成员,负责教师培训、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安排、检查和协调等工作;

习惯指导组:刘丽娟任组长,孙晓芳、谭周辉 为成员,负责家校联系,组织召开实验班班主任会、小组长会等,指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后勤保障组:总务主任赵春太任组长,苟振宁、白西文为成员,负责实验所需物资的配置、登记、保管等工作。

五、具体工作及内容:

1、2013 年9月,制定学校教改实验工作计划,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及资料,引导全体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了解和熟悉“先学后教、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程序,具体安排、筹备、指导开展教改实验工作开展。各学科组明确任务、划分导学案、两单编写任务,各班级布置教室、进行学生思想动员、上报学生分组名单,习惯指导组进行学生培训,保证教改实验顺利实施。

2、2013年10月、2014年4月,分别开展实验教师观摩课活动。分层次开展集研组、教研组和语数两科观课、议课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教改实验实施能力。

3、2013年11月、2014年6月,组织教师通过参观学习、观看视频等形式,集中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进行教研组研讨、网上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教学模式内涵把握和理解,不断提升教师教改实验实践能力。

六、几点要求:

1、全体教师要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认识,要将“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贯穿于实验全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改革。

2、实验教师要切实做好教学实践,积极开展网上学习研讨活动、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并不断反思、改进。

3、各指导组要加强教改实验管理和跟进工作,全程调控和指导。实验指导组要加强教师理论指导,及时更新学习内容,通报教改开展

动态,宣传教师先进事迹等;习惯指导组要加强学生培训和管理,定期开展班主任、学生干部会议,协调和帮助开展教改工作。

4、各班级要加强对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每周组织召开小组长会和学科长会,了解学情、指导小组活动。各科任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5、各教研组要抓好教改实验的观课、议课、研讨等工作,每周组织听课至少一节,教研活动时间要认真研讨,把“高效课堂”作为教研组的重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6、学校每月召开一次“高效课堂”研讨会,解决问题,交流经验。通过实践,使实验教师达到对有效教学模式熟练驾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杜阳中心小学

教改实验总结材料5 篇5

作文教改实验总结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选择了“我手写我心”作文教学改革。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边摸索边实践;边查资料边想点子;在语文教学中,时时处处贯彻我的作文教学思想,抓住一切机会进行作文教改实验。实验中,既有成功又有失败。现对近几年的工作做一总结,既是对自己教改经验的整理,又是对自己在教改实验中失误之处的反省。仅以此鞭策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作文教改做得更好,让学生受益更多。

一、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所写。

学生每每写作,最愁的是没有东西可写。一写就是假话,文章怎么会感人呢?其实生活处处是写作材料,只是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学会汲取素材。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着手,让学生有所写。

1、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生活。学生生活在社会里,却感觉不到社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有目的地注意过社会。那么,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社会,有目的地观察、体验社会,他们才会真正体验到,社会原来很“精彩”。

这学期我共让学生参加了6次社会实践,分别是“八荣八耻我知道 ”、“是谁污染了小河?”、“网吧调查纪实”、“校外的小吃卫生吗?”、“我是安全小卫士” “畅游家乡山水”。

每次社会实践之后,我总要让学生作总结。尽管学生的总结有的好,有的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感受。有了这些丰富的真实感受,在今后的作文中就不怕没东西可写了。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积累了生活素材,更让学生体验到,只有留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材料才会积累的越来越多。学生养成了积累生活材料的好习惯,生活就成了写作的源头活水。

2、在电视中找写作材料。现在有些老师和家长对电视有抵触情绪,认为学生一看电视,就是影响学习。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而学生对电视节目又非常爱看。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有选择的让学生看电视节目,学生会在看电视中受益匪浅。我要求学生有选择的看电视,并组织学生讨论看电视的心得,引导学生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不仅如此,我还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电视节目写下来,看谁写的有意义。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不仅会看电视了,还会写电视了。写作素材得到了丰富。

3、我爱“说生活”:“说”是写作的基础。

“说生活”这种形式非常灵活,不要求说的语言多么好。既有利于学生养成积累生活材料的习惯,又使听者受到启发,开阔生活视野。所以我结合值日班长制,每天,新的值日班长上台说一段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小事。起初,值日班长害羞,不好意思说,也感到不知说什么好。针对这种情况。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单独对第二天上台的学生进行指导。常此训练下去,其他学生从中学到了怎样“说生活”,“说生活”的学生更是身临其境,感受到怎样说生活了。

4、记录每周一件“稀奇”事,做个有心人。生活材料光说还不行,还应该写下来。因为写是一种整理“说”的棚料的过程。有了“说生活”这一活动,学生不怕写了,写得还很好呢,篇篇真情实感。

5、“我喜爱的课外书”推荐活动,营造读书好氛围。

写作材料不仅在生活中,还蕴含在书海中。书籍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是最丰富的写作材料。为了让学生热爱读书,我除了利用阅读课训练学生阅读外,还开展了“我喜爱的课外书”推荐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自己的朋友。这样,在班级中营造了一种争相读书的好氛围。学生爱读书了,眼界开阔了,写作素材也多了。

二、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

1、把握写作时机:

(1)学生读到动情处,是写作的好时机。这时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抓住这一时机练笔,学生有情又有参照物,写起来不费力又收效大。通常,我都是结合讲读课文进行这一训练。例如,在学习《小音乐家扬科》时,学生读到扬科因为动了一下管家的小提琴而被遭毒打的段落,都被扬科悲惨的命运深深打动了,对社会的不公愤慨之极。我抓住时机,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一位记者,你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怎样通过报纸向社会呼吁呢?”事后,学生发自肺腑的作品着实打动了我。

(2)学生受委屈时,也是写作的好时机。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当发现学生因某种原因情绪低落时,引导他把自己心里话写出来。这时的写学生有真情,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作用——解脱自己。如,有一次我发现邓小松同学的情绪低落,我便把他叫到身边,经过谈心,发现他是因为自己的外老爷去世了而伤心,我适时引导,让他将自己对外老爷的怀念以及自己内心的悲痛写下来。第二天,邓小松拿着自己写的文章给我看,真实感人至深。我问他,写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他说感觉轻松多了。

(3)学生兴奋耐,是写作的好时机。这多指在活动后获奖者和那些积极参加的同学。让他们把自己的快乐记录下来,他们当然乐意接受了。

(4)有别的同学的文章发表时。看到别人的文章发表了,自己的心也动了,也想发表文章,这时写作欲望强,稍加鼓动,学生就会跃跃欲试,竞相投稿。

2、激发写作兴趣:

(1)创设情景后协作,如写《我的妈妈》习作前,为避免学生写空话,我便先请学生看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电影,让学生在电影中感受母爱的伟大,母爱的平凡,看着同学们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便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是伟大的,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歌颂自己的妈妈”。作文写得十分成功,学生都能从小事上反映母爱的伟大。

(2)热情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的习作本身有它的可贵之处——真实;当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不成熟。作为没有指导过的习作,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来就不容易了,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予以否定,应该抓住作文的闪光点,用热情的评语激发他。

(3)活动结束后谈话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有人认为活动后写作,学生都不想写,一提写都头疼,这是因为我们对作文指导处理太简单。我要让学生写作文,先不告诉他们,我总是在活动后,让学生说说活动中的见闻、感受。学生边说,我边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怕作文了。再者,我不直接说作文任务,而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同学们,大家在活动中感受那么多,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谁愿意让这财富白白流走?就让我们记下这笔财富吧!”几句话,学生写作热情就上来了。

三、积累语言,丰富词汇,让学生能够写。

学生有真事可写了,不代表就能把事情写好。因为这当中需要丰富的词汇作保障。词汇丰富了,文章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读书笔记的妙用:

读书笔记是学生读书的积淀。书读完了,脑海里留下了什么?除了文章的大概内容还朦胧的留在脑海里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当然,读书多,可以开阔眼界,可以培养语感,但读书后不作笔记,那受益就不会很大。我给学生讲清这一道理以后,便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次改读书笔记,我总是用评语来引导学生精心积累词汇。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下笔不再犯愁了。

2、古诗文的妙用: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遗产中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它以浓浓的情意,经精炼的语言,经典的选材征服了我们,让我们百读不厌。如此好的古诗文,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到写作中呢?单靠背诵能行吗?不行。我的做法是每学一首诗,都要让学生借助课后诗意提示来理解诗意,然后畅谈诗人为我们营造的情景,接着将这一情景画下来,最后谈谈诗人选择材料的好处。这样一处理,学生不仅记住了诗,还真正感悟到了诗的美,从而给自己启发,写作要选择典型的材料,用最精确的语言。在今后的写作中,学生到了特定的情境时,自然会引用学过的诗句,使文章锦上添花。

3、值日班长每日三词制:

值日班长除了每日“说生活”以外,要将自己筛选的三个好词抄在黑板上,推荐给全班同学。看似每天三个词很少,其实算起来,一学期下来,学生在轻松之际便能积累二百七十多个词汇呢!

4、利用课文,丰富词汇:

课文是精选的优秀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凭据。我利用课文中的精美句段,让他们积累词汇。久而久之,学生不光理解了课文,更将课文的精华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有了丰富的词汇,学生有事要写时就会不自觉地用上恰当的词语,使文章生动精彩。

四、敢扶敢放,扶放结合,让学生学会怎样写。

1、敢于扶

利用课文基础训练上的作文训练学生写作技巧。从布局谋篇到具体的一词一句都要细致入微。辅导学生力求语言通顺,情节合理,刻画细致,主张作文前必“说文”,“说文”时必面批。这样训练,学生深刻领悟到作文是这样写的。作文训练课,辅导得越细致,学生受益越多。

2、敢于放

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练笔。作文能力不是靠几堂作文课就能培养出来的,要多练勤练才行。让学生自由作文,不加任何指导,鼓励出花样,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就得到训练了吗?这种作文,我从不细批,也不指出缺点,我只是大力鼓励,指出优点。扬其善,促其学,在保住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指导今后的努力方向。敢扶敢放,扶放结合。学生在轻松的写作氛围中学会写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展示、发表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需要”写。

学生写完作文,如何处理呢?是老师批改完就完了吗?这样做,写作文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训练写作能力。作文的重要的性质——传播、交流思想——却给丢掉了。作文写完以后,要让学生意识到我是写给别人看的,我要敢于给别人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给他们提供一切机会。现在,终于扭转了“写完不愿给别人看”的作文怪局面,引领同学们自信的作文。

l、班级中的作文展示栏

在我班的北墙上,除了有写字展示栏以外,我还开辟了作文展示栏。这样同学们的作文就可以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了。起初,同学们都不好意思,我就从好学生入手,首先展示他们的经过我修改完的优秀作文。看到别人的作文都敢展示,其他同学才试着投稿。同学们敢于展示自己的作文了,写作的态度也严谨了,看得出每篇作文都是认真修改过的。

2、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作文 作文不光要写给自己看,还要写给同学们看,更要写给家长看。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拿给自己的家长看,给亲戚朋友看。起初同学们觉得自己写的不好,不愿给家长看,我便适时引导,可以修改吗,有困难老师来帮忙。经过修改以后,同学们将作文带回了家。第二天上课,我专门组织了“家长看我的作文”交流会,同学们纷纷介绍了家长看完作文的态度。从活动中同学们终于懂得家长也爱看自己的作文,自己的作文还不错。就这样,学生不仅敢于写作文,敢于展示自己的作文,还养成了认真写作的好习惯。

3、积极帮助学生往报社投稿

作文展示栏成功以后,我要继续扩大战果,要鼓励好学生冒尖,那就要往报社投稿。

六、留下的遗憾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文教改之路远没有走完,还有一大批学生的作文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好。他们的写作欲望被激活了,可写好作文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单靠一个学期是不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保持学生的写作欲望,我打算要在积累词汇、丰富写作素材上大下功夫,让同学们的作文妙语连珠,充满个性。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改浅探 篇6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

人体解剖生理学既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1]。实验教学是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通过实验课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2]。按照高校人才培养要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的注重点。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培养创新能力,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实验体系改革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与实践。

一、合理定位课程,饱含激情爱心,态度决定一切

开设一门课程,我们要知道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课程将要讲些什么内容。给予课程恰当的定位,将为课程教学打下基础,也让学习者清楚自己将要学习的方向。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而当代大学生不能没有生命科学知识,因此学生需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面对广有主见的大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饱含激情对待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满怀爱心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生。只有教师首先尊重学生,才能使得学生尊重该门课程,尊重教师。师生互相尊重,能促进有效教学与学习。

对于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师应提早到达实验室,在黑板上书写好本次实验的重要内容,如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器材以及试验步骤等,准备课堂材料以及课程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够准时到课,遵守实验室规则,提高课堂效率。

二、切合实际,整合教材,合理安排课程

一切教育教学实践都应基于实际情况。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才能吸引学生呢?专家提倡把教师自己的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只搞教学,往往创造性不够,只搞科研,则思路不够广,推行探究式教学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内容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深度,融入教师自己的内容,或自己的经历与见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而言,教师应提前做好整学期的课程设计安排。课程安排也并非完全按照教材内容一节节从头往后,而是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加上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选取部分实验,合并实验,使得实验内容更为丰富、新颖。而每周三课时的实验时间安排,让大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了解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清晰实验结果,从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显得尤为重要。精心策划课堂讲授内容,对于大学生的课堂并不需要教师讲解得面面俱到,更应讲授重点,其余可以留给学生们课后自学。部分知识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漫画等信息量大而清晰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并消化新知识。多元化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对课堂、课程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堂常要求学生了解一些人体基本结构特性等,对于这样的课程内容,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文字叙述,更多时候直接给学生们展示结构模型,并且要求学生对照书本上的相应切面图和简单介绍文字,观察了解这些结构,做到印象深刻。

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学生对实验课的动手实践操作比学习理论知识更为感兴趣。活跃的课堂氛围,多变的内容形式,自由的实验安排,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勾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高度兴趣感,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性。

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是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学生自由和自主地探究辩论的场所。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恰如其分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设备,融入教师自己的内容,而并非照本宣科,课堂将会成为师生交流、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舞台。作为教师,要具备引导思维,不要代替思维,更不要窒息思维,而学生则要有积极思维,不要被动思维,更不要拒绝思维。我院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借助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验问题,时而教师提问,学生对答;时而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洽的课堂氛围,为学习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

五、考核制度多元化,学生机会复数化

改革“大一统”的教学制度,努力克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积极推行个性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以往以考试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努力实行考核制度多元化、学生机会复数化,给当今教育教学考核一个新起点。与此同时,重视综合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我院实验课程均严格要求学生按时书写与上交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每一位学生就每一个实验提前预习实验内容等并书写预习报告,在实验结束后需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就自己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书写相应实验报告。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注重实验过程,若实验失败,必须在讨论中写明失败原因,看到的现象等。若实验成功,必须在讨论中写清实验过程中的生理状况等,使得学生在实验过后对实验有所反思。这些实验报告也将作为学生该功课的有效成绩的一部分。实验课程应更注重平时成绩,而非最后一试定结果,这样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展示平台。

六、结语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3]。這一环节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思维习惯。如何上好实验课程成为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对于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教师的积极创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了教学改革成功的推助力。当然,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试验教学。通过实验教改,希望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整合成集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开放性大实验,以使培养的学生更具现代竞争力,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艾洪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2]汪朝阳, 祝凤荣, 张向阳等.实验报告在多元化考核与评价中的功能[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6 (5): 119-121.

[3]高宗华, 付彩霞, 胡威.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0): 95-97.

实验中学教改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7

个人资料:李明旺,1983年参加工作,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为平阴县实验中学“首席教师”,担任年级主任、班主任,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济南市数学学会会员、济南市数学学习评价研究核心组成员、济南市考试评价研究核心组成员、平阴县数学组成员、平阴县中考数学学试题研究中心组成员、山西省《学习报》社“特约编辑”。“济南市教师发展学校”首批学员。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科研标兵,有20余篇论文在全国及省市发表或获奖。

谈起李老师的教改之路,真可谓是用心血、汗水和智慧铺就。1985年他首先接触并实验了黎世法教授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88年学习借鉴了卢仲衡教授的“自学辅导教学法”,91年又在全国名师李庾南老师指导下尝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后又相继试用了上海青蒲教学模式、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等,尽管这些实验没有取得什么突破,可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产生了质的飞跃,为他以后进行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前几年,“创新教育”风起云涌,面对新的形势,李老师决心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把创新教育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他对当代的创新教育经验、方法,仔细推敲,认真领会其实质,融百家之长,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反复提炼和完善,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他成功了。全国数学教学权威李庾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市教科所所长张金宝对他的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课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一万字的篇幅,被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编入创新科研成果《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一书中,并在“全国 《整式混合运算》课上李老师增设了"数学门诊部",把本班学生所出现的计算差错一一列举出来,让全班学生都来当"医生",寻找"病因",进行"小组会诊",然后"对症下药",效果很好。李老师认为,每个学生就是一本活教材,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李老师总是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的好题、新题及有关知识信息,然后由学生自行选题或编题,再让他们充当"小老师"上台展示交流。学习其实是一种体验,在学习《从不同方向看》的"三视图"时,他把学生熟识的生活用品搬进课堂,如:热水瓶、茶壶、茶杯、水管"三通"接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物体;在学习《温度的变化》时,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对天气预报中济南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进行纪录,学习新课时根据变化绘出统计图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情感,同时使知识的掌握过程积极主动、切合实际,还增强了学生积极入世的社会情感。在他的引领下老师们都做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去年,他又承担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五"重点课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实验与研究》,并被发展为济南市数学评价研究核心组成员,他身为学校课题组组长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年来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研究《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研究》,他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建立在“重过程”、“多角度”、“全方位”动态发展基础之上,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加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评价的内容应多元化:如①掌握知识与技能。②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③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方法。④情感内容态度与价值观。⑤阶段性进步与不足。⑥交流与适应能力等。在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如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教学成长记录,撰写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还可通过同伴评、老师评、家长评、自我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等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的全面发展。经过一年的挚着探索,他所研究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习评价方案》受到了济南市课题组长曾美露老师的高度评价,她认为这份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前沿性,在济南市两次大会上给予了通报表扬,永站潮头的他又成功了。今年2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习评价方案》获教育部十五规划优秀成果二等奖。今年《济南教育》69期又刊登了李老师新的研究成果——《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期末评价方案》,受到上级有关科研部门的高度关注,已有三家出版单位进行约稿。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李明旺老师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成绩更加突出,特别在03年高中升学考试中,所教班有4人考入全县数学前十名,平均分高出全县30多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中国当代创新人才》详细介绍

了其主要业绩和创新教法,他也光荣的获得了“济南市名师”的荣誉称号。

上一篇:口服药发放流程下一篇:农行贷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