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项目进展的报告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影响项目进展的报告(通用8篇)

影响项目进展的报告 篇1

1.总论

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和依据,采用的标准和控制与保护的目标。2.介绍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 2)建设地点 3)建设规模

4)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5)主要原料、燃料、水的用量及来源

6)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噪

声、振动数值

7)废物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污染物处理方案、设施和主要工艺原则 8)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9)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10)发展规划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本部分要着重说明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和水文地质情况、气象情况

3)矿产、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植物、农作物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

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状况资料

4.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及环境的近期和远期影响

本部分内容应包括建设过程、投产、服务期间的正常和异常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周围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2)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对周围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

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5)噪声、振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7)环保措施的投资估算 5.环境监测的建议与对策 1)监测布点原则

2)监测机构的设置、人员、设备等 3)监测项目的确定

6.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设置经济损益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2)环境影响因素的经济量化 3)建立经济评价模型 4)分析计算结果 7.结论

1)环境质量影响

影响项目进展的报告 篇2

生态调查报告编制重点应该放在施工期为减轻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调查、竣工后环境恢复调查和工程前后周围环境质量变化调查与监测等方面。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通过项目建设前后周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说明此项目建设是否对环境产生了影响。按照规定要编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设施方案和调查报告,与工业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别。现以某公司配套码头项目为例,探讨调查报告的编写方式[1,2,3]。

1 前期准备工作

接到验收项目后,应首先明确此项目是否属于生态影响类范围,是否需要编制调查报告。接下来要认真分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内容,要重点关注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污染物治理措施、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等。因为生态类项目要重点考察和回顾建设前后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所以要重点研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内容,重点分析废水、地表水、地下水、废气、厂界无组织排放废气、环境空气、噪声等内容。并且在现场勘查中要仔细核对各相关点位是否具备采样条件,如果因为一些客观情况确实无法采样,要在方案中明确说明。本码头项目环评中设置了位于农田中的地下水监测井。在现场勘查中发现,由于长期耕种翻土,地下水监测井已被覆盖,无法找到。因此,应该结合环评报告书(表)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监测任务。

2 调查报告框架

本码头项目调查报告采用了以下结构框架(见图1)。

3 结语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是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调查报告内容必须全面并且突出重点,要体现出项目建设前后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客观分析变化原因,为环境管理决策部门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

(1)不同的生态项目,调查侧重点也应不同,应各有所偏重。

(2)到验收时,项目施工期已经结束,要考核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设和落实情况。

(3)对于调查报告中涉及到的生态修复措施、土地复垦及沉陷区综合治理,因治理工作时间长,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可以将此类项目分阶段治理(如前期、中期和封场治理期)。

(4)对于监测部门,需要对项目的通过与否给出明确的结论。调查报告结尾应给出监测结果,提出建议。

(5)对于公众意见调查,应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专家咨询和入户调查等等方式,尽可能全面反映该项目的情况[4]。

摘要: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新制度。结合某项目,分析了此类项目验收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调查报告编写框架,并对某些问题提出了讨论。

关键词: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报告,编写,框架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刘怡静.浅谈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编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16(4):42-44.

[3]常蓉,赵扬.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方案和报告的编制[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55-60.

关于体育中考跳绳项目的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体育中考;跳绳;技巧;训练方法;心理辅导

一、前言

纵观几年来无锡市体育中考跳绳项目的考试,其趋势是要求越来越高。以2009届中考为例,30秒满分92个,在不间断的情况下,一秒钟要跳到三个以上才能得满分。可见学生对跳绳的技术特点及练习方法必须掌握的非常娴熟,才能在中考跳绳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初三体育教师来说,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

对于学生而言,体育中考选择跳绳项目的比较多。这是因为跳绳是一项传统项目,平时大家都进行一些练习和游戏,所以对该项目比较熟悉。与其他技巧性较强、必须有一定基础才能选择的项目相比,学生选择跳绳项目是明智的。该项目成绩在短时间内提高相对比较容易,这对于平时体育成绩不太好或者不喜欢运动的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适合的。

鉴于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体育中考跳绳项目训练实践,就初三学生第一、第二次体育模拟考试及中考跳绳项目成绩进行对比,寻求每次考试后改进的训练方法的有效性,以对以后跳绳项目的训练起到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2009届初三年级选项跳绳的学生,共计263人。

(二)研究方法。将学生的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体育中考成绩进行对比。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各次考试成绩的比较与分析。一模过后,虽有8位女生将跳绳改成了仰卧起坐,但对总成绩的对比影响不大。从表1可看出,一模、二模、中考成绩呈明显的递进趋势,丢失总分从一模的97分到中考的8分,丢失总分少了89分,使失分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降到2.28%。

从表1中可以发现,一模30秒跳绳丢失总分达97分,成绩不理想。在一模过后改进练习方法,主要强调技术动作,考生每天跳绳的数量可逐渐增加,速度不必太快,重要的是保持连续性,同时,对少数动作不是很协调的学生加强动作指导。经过2个月的练习,第二次模拟考试跳绳失分明显减少,但离中考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考试中发现大多数失分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一考试就拿不了满分。针对这种情况,在二模过后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适应考试气氛,把考试当成平常的一次练习。经过学生相互测试、换教师测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到体育中考跳绳失分仅8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表1:各次考試成绩的比较表

(二)跳绳技术的研究结果。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也即是指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里正确运用肌肉的能力。体育考试要想取得成功,正确技术的形成是前提,也是关键。

(三)跳绳上肢技术。跳绳主要是手腕用力,手臂自然下垂靠近身体,不可向两侧张开,这样更能把手臂的力量全都集中于手腕爆发出去。两手心尽量向下或者相对,手心朝下便于发力,比如乒乓运动中的扣杀。跳绳要从基本动作开始,刚练跳绳时要有意识的把动作改回来,将双臂往里收,但不可太紧张,身体微屈但不僵硬,两眼直视前方,养成跳绳的良好姿势。

1.跳绳下肢技术。学会了手的动作剩下的就是脚了。起跳和落地都用前脚掌,同时脚尖和脚跟需用力协调,防止扭伤。切记不能用脚后跟着地,否则速度提不上去。膝盖微曲,这样可以缓和膝盖和脚踝与地面接触时的冲撞,防止受伤。最重要的是避免跳起后两脚往前伸,保证重心的稳定。跳绳时不必跳得过高,以能让绳子通过为宜。当跃起时,身体自然弯曲,同时呼吸节奏协调。在练习跳绳时,让学生掌握一口诀“双腿要有节奏感,一左一右交递踩;双眼不必上下看,耳听绳速用力甩”。

2.跳绳训练方法的研究结果。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种办法。正确的训练方法,有助于顺利地完成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学生考试的能力。

(1)不突击训练。体育中考的分数要计入总分,这就意味着所有学生都必须高度重视。初一、初二的体育课上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跳绳,比如准备活动可由跳绳代替慢跑、徒手操,同时强调动作的正确,这既改善了准备活动的质量又训练了正确的跳绳动作技术,这与初三时的临时抱佛脚相比,效果要好得多。

(2)训练时间适宜。只要是考试要求在30秒内完成的项目,学生在平时练习时都要掐准时间,以时间来计算。建议考生每天进行2—6组训练,可早上2组,下午2组,晚上2组。而到临近考试的一周左右时间里,因人而异,运动量可适量减少。同时制定训练计划,2月16日—3月31日为第一阶段,在这段时间里,考生可加大运动量进行训练;而4月1日—18日为第二阶段,考生可进行拾遗补缺,对薄弱项目进行专项训练,保证多拿分;18日后便是调整期,运动量要逐渐减小。

(3)家长配合训练。有些学生怕苦怕累,而有些文化课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认为这几十分救不了自己。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协同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可以在学生回家后学习之余帮助一起跳绳计数,以达到训练和调节紧张学习的双重目的。此外,由于学生运动量的增加,家长要适当给孩子增加一些营养。如果学生出现腿部酸疼或有疲劳感,要适时进行放松,勤用热水泡脚洗脚,或者做一些按摩、热敷等常规性治疗。

(4)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着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挥程度。如果心理素质发展不好,心理能量发挥不好,即使身体、技术、战术水平再好,也难以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成功的保证。①树立信心法。信心是运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平时训练基本都能达到考试标准,只是训练与考试的气氛不同,会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影响发挥。在考试前教师进行理论引导时应强调平时的训练成绩,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②注意力集中法。学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于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非常重要。平时训练及模拟考试时教师应及时提示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跳绳上,同时给自己的跳绳计数,做到对外界事物的影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③自我暗示调节法。自我暗示调节法是用语言、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为了消除考试前的惊慌,使大脑安静下来,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诀暗示,如“镇静,镇静,镇静就是胜利,我相信自己的力量,我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结论与建议

(一)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掌握跳绳的技术特点,注意训练方法得当,加上考试前的心理辅导,对体育中考成绩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与体育中考的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二)体育中考对初三学生的升学考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跳绳又是学生选择较多的一个项目,所以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求达到考试最好成绩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邰宗禧.汪康乐.施志社.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邓树勋.王健.黄玉山.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篇4

一、许可事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

二、许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

三、实施主体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

四、需提交的资料

1、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审批(含项目变更、逾期复审)时,应向窗口提供下列材料:

(1)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表(附相应的磁盘)、环境影响登记表;

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包括以下附件资料:

① 立项批文(自主立项除外)

② 规划红线复印件

③ 建设项目总平蓝图

④ 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在环评书(表)或登记表上盖章并签署意见

⑤ 环评单位的环评申报表和资质证书(彩色证书)

⑥ 专家评审意见(需经专家评审的环评报告)

⑦ 修改对照表(需经修改的送审稿)

⑧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表(需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以上资料应装订成册,其中⑥、⑦、⑧项为环境影响报告书所要提供的资料。

(2)当地环保部门初审意见(按规定要求提供)。

2、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工商企业登记环保审批时,应向窗口提供下列材料:

(1)拟建址的《排水许可证》复印件;尚未领取《排水许可证》的应提供市政污水纳管证明(由杭州市政府城管办出具);

(2)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合同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非法定代表人办理请提供法定代表人委托办理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4)工商部门核定的企业名称通知书复印件(或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5)敏感区域需提供建设项目受影响范围公众调查意见,及当地社区、物管等组织的相关证明;

(6)产生危险废物的,应提供委托处置合同;

(7)有资质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填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等文书。

五、办理程序和期限

1、办理程序

建设单位送件→窗口预审 →材料符合要求→审核→窗 口发送

项目环保审批部门在审查受理项目期间,对存在下列情况,有可能影响环保结论或审查结果的,应及时办理项目审查暂停手续,并在告知建设单位,以便建设单位及时补充内容或说明情况:

(1)提供材料不全;

(2)提供的材料编制内容不符合环保技术规范;

(3)提供的材料存在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内容;

(4)其他有可能影响环保结论或审查结果的情况。

2、办理期限

(1)自受理符合质量要求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分别在15、10、5个工作日内批复。

(2)自收到工商登记申请表或并联审批抄告单、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答复。

六、许可收费情况

无许可收费。

七、办理结果和公开方式

1、由经办人通知申请单位在受理窗口签收环评批复意见。

2、向工商部门反馈《企业经营特殊行业申报抄告单回执》。

3、窗口公布项目办理情况信息并在杭州绿网上公布,网址:http://。

八、责任部门

1、建设项目管理处

地址:东新路155号(和平会展中心4楼A40窗口)

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篇5

P3-4介绍了接受范围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图,说清了XXX村周边村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表1-2核实了农村居民用水指标和污水量预测统计表、水质表。

P22-23介绍了方案的工艺和运行特点,明确说明了满足《山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DB14/726-2013)。对照住建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GB/T51347-2019)的内容,合理确定核实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水量、水质和处理技术的参数。完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内容和排水体制(是否分质收集)、工程量等内容(包括检查井等)。完善主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给出内容和环评内容。工程方案应介绍是否对污水处理站采取保温措施和恶臭控制措施。

P3-4对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GB/T51347-2019)的内容,核实了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水量、水质和处理技术的参数。

P22-23详细介绍了出水前采取深度脱氮除磷方案和原理。P6-7完善了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内容和排水体制、工程量等内容。完善了主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内容,P27-29和35给出了环评内容。在区域水文地质图上标出污水处理站、乡镇水源地等地下水水文地质敏感目标,补充地下水监测水井的成果柱状图。详细介绍评价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污水处理站排口位置,充实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并对选址的环境可行性进行论证。补充污水处理站监控水井的设置要求。

附图8和9标出了污水处理站、乡镇水源地等地下水水文地质敏感目标,本项目地下水评价为三级,引用周边地下水监测资料,未绘制地下水监测水井的成果柱状图。P41-50详细介绍了评价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充实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并对选址的环境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补充了污水处理站监控水井的设置要求。落实选址与涑水河的距离(50000m?),补充排水走向图。处理后废水执行农灌水标准,应介绍农业灌溉的条件和全部用于农灌的措施分析(包括冬季)附图2补充了排水走向图。P37-40给出了农业灌溉的条件和全部用于农灌的措施分析(包括冬季)5 根据污水处理站设计规范,污水处理站需要设置化验室,明确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补充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坐标、井深、监测层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等相关参数。

P53-55设置了化验室,明确了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补充了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坐标、井深、监测层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等相关参数。

拟建厂址1 拟建厂址2 场内道路 场外道路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该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XXX市水工程移民工作办公室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 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 占地面积 400m2 绿化面积 — 总投资(万元)501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01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00%。

评价经费(万人民币)— 预期投产日期 2019年1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任务由来 XXX市XX镇XXX村供水方式为集中供水,水源充足,能够满足生活用水需求。但村内目前无污水管网,污水直接倾倒于街巷,部分下渗或蒸发,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环境。为了改善该村水生态环境,提高内河防洪排涝能力,该村委员会拟投资501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根据其设计方案,设计日处理量为150 m3/d,且仅处理生活污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过程中或者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44号,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本项目属于三十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中“其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XXX市水工程移民工作办公室于2019年7月6日正式委托山西华特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环评工作组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运城市生态环境局XXX分局于2019年9月19日在XXX市主持召开“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审查会,课题组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补充修改,并将修改后的《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提交建设单位,报请运城市生态环境局XXX分局审批。

2、项目周边环境概况 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项目四周厂界外为农田。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四邻关系见附图2。

3、分析判定情况 (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为〔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21号令)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 “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2)选址与用地规划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项目属于建设用地,用地不属于《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中禁止、限制用地类项目。

4、“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①生态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环评应将生态空间管控作为重要内容,规划区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在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中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提出相应对策措施。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需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服务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XXX市无相关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本项目所在区不在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其他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各类保护地。项目建设不违背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同时,根据XXX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是通过截污、治污等工程保护伍姓湖湿地。项目区域生态经济区主要功能为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本项目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有关环评应落实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提出区域或者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建议以及优化区域或行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施。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本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域环境质量一般,运营期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可以达到环境质量目标,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原则。

③资源利用上线:

项目用水由当地的自来水部门供给,用电来自当地供电网,本项目的用水、用电不会对自来水厂和供电单位产生负担。本项目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符合用地规划。因此本项目不会超出资源利用上线。

④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XXX市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次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本项目属于〔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减少了污染物的外排量,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项目概况 (1)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XXX村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图可知,本次规划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指标法是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等综合选取服务区内人口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预测收集水量。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2015 年),XXX市属于第二区中小城市,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值 70-90 升/人.日,XXX属缺水地区,本项目取80升/人.日。XXX村距离县城较远,村庄流动人口数量较少,据调查固定居民约1700人,用水包括居民生活、公共建筑、第三产业、市政用水。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DB14/T1049.3-2015)人均用水定额指标90L/人·d,用水规模为153m3/d。XXX村最高日用水量为153m3/d,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本方案产污系数选用90%,考虑部分未预见水量,XXX村日排水量约150m3/d。因此,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150m3/d。

同时,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347-2019)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属于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工程,按照标准相关要求,本项目采用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站。

本项目废水量见表1-1。

表1-1 建设项目产品方案 工程名称(车间、生产装置或生产线)产品名称 设计规模 年运行时数 污水处理站 村生活污水 150m3/d 8760h 本工程污水处理水质和处理技术的参数见下表。

表1-2 XXX村污水处理站水质控制目标 水质 项目 预处理 生化处理 过滤单元 总去除率(%)原水 mg/L 出水 mg/L 去除率(%)进水 mg/L 出水 mg/L 去除率(%)进水 g/L 出水 mg/L 去除率(%)SS 250 225 10 225 2 9 2 8-97 CODcr 400 380 5 380 35 91 35 30 15 93 BOD5 150 15 0 150 8 95 8 8-95 NH3-N 35 35 0 35 1.5 96 1.5 1.5 0 96 TN 50 50 0 50 12 76 12 11 8 78 TP 6 6 0 6 0.5 75 0.5 0.3 40 95(2)项目主要构筑物 本项目主要构筑物情况见表1-3。

表1-3 建设项目主要构筑物情况 名称 建设内容 备注 主体工程 化粪池 停留时间:24小时制作形式,池体采用钢砼结构,容积150m3 新建 调节池 停留时间:12小时制作形式,池体采用钢砼结构,容积100m3 新建 格栅井 基本尺寸:1000*800*1000mm,池内设人工格栅 新建 综合水池 制作形式:土建停留时间:12小时 新建 一体化设备基础 尺寸15000*3500*300mm,用于放置地埋式一体化污水装置,平均承载负荷5T/m2以上 新建 设备间 尺寸5000*3000*4000mm,砖混结构 新建 收集管网 污水管网采用雨污完全分离,修建4条主要的污水收集管网,规格为DN200~500mm,总长度为900m。

新建 辅 工程 控制室 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m2 新建 储运工程 仓库 1座全封闭仓库,,尺寸4×3×3m,占地面积12m2,砖混结构,地面硬化 新建 公用工程 供电 由XX镇电网供给,并安装1台10KVA的变压器 新建 供水 由村水井供给 新建 供暖 生产区不供暖,办公使用空调供暖 新建 排水 生活污水经沉淀后回用于绿化和农田灌溉 新建 环保工程 仓库 封闭,砖混结构 新建 剩余污泥 送XXX市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处理站恶臭 加盖处理 新建 生活污水 入污水处理站 新建 废活性炭 送活性炭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新建(3)本项目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见表1-4。

表1-4 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 序号 名称 主要成分 用量(t/a)储存方式 1 过滤介质 活性炭 1 仓库堆放 2 消毒剂 片碱 3 仓库堆放(4)主要生产设备 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1-5。

表1-5 建设项目主要设施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位 1 人工格栅 碳钢防腐 套 2 调节池提升泵 QW 0-1-1.1 2 台 3 液位控制器 浮球 1 套 4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体 HYW-AO-7.5,13000*3000*3000mm,碳钢防腐 1 台 5 A级生化池生物填料 组合填料(75%安装密度)1 套 6 O级生化池生物填料 组合填料(75%安装密度)1 套 7 A级生化池挂料系统 碳钢防腐 1 套 8 O级生化池挂料系统 碳钢防腐 1 套 9 接触氧化池曝气装置 旋混曝气器 1 套 10 风机 LZSR60 2 台 11 污泥泵 QW 0-10-1.1 2 台 2 导流系统 碳钢防腐 1 套 13 控水围堰 碳钢防腐 1 套 14 竖流沉淀槽 碳钢防腐 1 套 15 电气控制系统 手自一体电控箱 1 套 16 消毒设备 HY-YF-200 1 套 17 过滤设备 Φ1000*2400mm 1 套 18 设备内管道阀门 配套 1 套 19 检查孔及盖板 碳钢防腐 1 套(5)总平面布置 污水处理区从南到北分别为化粪池、调节池、A2/O一体化处理装置、中间池和清水池,在南侧设置控制室和仓库。具体见附图。

(6)管网建设和服务范围 排水管道布设原则 ①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土石方工程量少、减少跨越障碍次数、避免沿途重大拆迁、少占农田和不占农田。

②管网布置结合道路竖向规划和地形特点,将污水管线尽可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并合理的布设在地形低凹的规划道路上,以利于施工和维护。

③尽可能利用现有地形优势,以减少管道埋深及提升高度,降低造价及运行费用。

④考虑近、远期结合和分期实施的可能。

⑤管道原则敷设于道路和规划道路两侧绿化带内地面以下,以减少日后维护量,节省费用。

⑥污水管道按地形条件、规划路网布置,最大限度提高对服务区域内的污水收集率。

XXX村地形总体看来南北向北高南低,东西向较为复杂,原有片区按照村庄现有排水走向及道路分布,将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布局如下。

管材的选择 ①排水管材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外部负载包括土壤的重量(静荷载)以及车辆行驶所造成的荷载(动荷载)。当自流管道发生淤塞时,也可能引起内部水压,因此自流排水管道也要适当考虑内压力。

②排水管材应具有耐冲刷、耐磨损和抗腐蚀的性能,以免在污水或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遭到损坏。

③排水管不允许渗漏,以防止污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

④排水管的内壁应整齐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

⑤排水管宜就地取材,并考虑到预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可能,以尽量降低灌渠的造价及运输费用。

项目区地震裂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方案设计选用HDPE双壁波纹管,具有重量轻、耐高压、韧性好、施工快、寿命长等特点,其优异的管壁结构设计,与其他结构的管材相比,成本大大降低。并且由于连接方便、可靠,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替代混凝土管和铸铁管。

XXX村东部区域的部分污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东部集水坑,经泵提升至污水处理站,其他区域污水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站。根据XXX村地势情况,最终确定了排污管长为分别为900m。本次设计采用直线段污水管道每隔40m设置检查井1座,共计设置Φ1000mm钢砼污水检查井223座。检查井位于路面时,井盖与路面平,检查井位于绿化带或其他高于防洪水位的地面时,应高于现状地面0.2m,位于河滩地等现状标高低于防洪水位的检查井盖,应将井筒加高至洪水位以上0.2m。检查井井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同时浇筑。井室砌筑时应同时安装爬梯。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与井内壁齐平,雨季砌检查井,井身应一次砌起。污水检查井井盖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施工方法详见14S501-1图集,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承载能力不小于A15级,位于道路上的井盖承载能力不小于D400级。另外,为保安全,设置防坠落安全措施,应在井内设防坠网。

检查井设计: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道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相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

(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 本工程劳动定员6人,实行三班制,每班工作8h,每年工作365天,全年工作时间以8760h计。

(8)公用及辅助工程 ①供水 本项目供水主要为职工生活用水,定员6人,用水定额为60L/d,用水量为0.36m3/d。

②排水 本项目排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定员6人,污水产生率为80%,废水产生量为0.3m3/d。

③供电 污水处理站由XX镇电网供给,并安装1台10KVA的变压器。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本项目四周均为农田,不存在的原有污染问题。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XXX地处山西省西南端,运城盆地西南角,位于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是山西省的南大门,地理坐标在东经110°15′00″~110°45′33″和北纬34°44′50″~35°04′50″之间。XXX西滨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

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

东邻运城市;

北接临猗县。辖区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43.5公里,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面积799平方公里,滩地水面面积81平方公里,山丘区面积263平方公里。距运城市56公里,距省城太原市468公里,距北京市982公里。

XX镇位于XXX市北端,东与开张镇相连,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相望,俯瞰全镇是一个葫芦形状,308国道横贯其中,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

本工程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

2、地形地貌 XXX市地处山、塬、河的交汇处,山与河之间为长条平川,黄河川道区有阶地、滩地和水面,东北侧为河水冲积平面,地形复杂,南高北低,东西狭长。北部为平川,地势平坦,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海拔在 350米左右;

由于地势低凹,部分地区为盐碱下湿地;

南部为中条山,横亘东西 60 公里,是XXX与芮城的天然界山,山势高峻,北陕南缓。平原区海拔高度一般在335米~400米之间。地层分布特点:除中条山区外,其他均属新生界地层分布。

根据地貌分区划分为:侵蚀构造型、剥蚀堆积型、堆积型三个大区,其中,亚区为带状中条山区、黄土台垣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冲湖积平原区、黄河阶地区。主要山峰有首阳山、宝玉台、雪花山、方山、五老峰、郑家山、卫家山等,海拔最高处在中条山—雪花山最高峰,海拔1993.9米,海拔最低处在黄河,海拔334米。

3、气候气象 XXX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自然降水不足,气象灾害频繁。据XXX市气象站1994-2013年气象资料统计:日照年平均为2168.1小时,全年有光照的日数近200天。年平均气温14.6℃,最冷月平均气温-0.4℃,最热月平均气温27.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3.6℃。年平均降水量465.5mm,最多年达851.8mm,最少年仅279.0mm。年平均无霜期219天。年平均风速2.4m/s。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大风、霜冻、雷击、冰雹、暴雨及连阴雨。本区以WSW风最多,频率为16.4%,其次为ENE风,频率为14.8;

全年静风频率为14.4%。本区年平均风速为2.4m/s,春季风速最大,秋末冬初风速较小;

其中四月达到2.9m/s,9月、10月为2.0m/s。

4、水文 (1)地表水 XXX市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涑水河、姚暹渠(人工排水渠)及湾湾河,另有山涧沟溪、湖泊及引黄渠系等。

其中,黄河是流经XXX的最大河流,黄河XXX段年平均流量为1014.4m/s,汛期多发生在每年七~八月份,初冰日期多发生在十一月份,终冰日期在二月份。

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为辖区第二条大河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绛县、闻喜、运城、临猗,于XXX弘道园以西汇入黄河,河长195km,流域面积5565km,沿途修建有吕庄、上马两座中型水库;

姚暹渠原名永丰渠,是一条古老的人工河道,开凿于公元505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后因隋朝大业年间,都盐史姚暹为保护盐池正常生产大规模整治而改名,该渠自夏县王峪口起,沿中条山北麓向西南和苦池水库,经安邑、运城市区,至XXX入伍姓湖,全长86.58 km,XXX区段长22.5 km;

湾湾河发源于XXX市中条山陶家窑峪,流入伍姓湖,属季节性河流,长15 km,流域面积152 km;

境内中条山溪流有大小沟溪44条,—般年份有清水流出的有29条,多年平均总清水流量约为0.304m/s。

主要湖泊为伍姓湖和鸭子池。伍姓湖地处XXX城区东北约2.5 km,西界三张村,北靠伍姓村,南近同蒲路,东至孙常村北,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9公里,总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水面10.04平方公里。本项目南距五姓湖5km,位置关系见附图5。

距离项目最近的水体是涑水河,位于项目南侧5km,区域地表水系图见附图4。

(2)地下水 按水文地质条件,全市可分三大区:基岩山区裂隙水区,山前倾斜平原空隙山区,冲湖积平原空隙水区(含XX台台元和黄河阶地)。

冲湖积平原空隙水区伍姓湖一带,水位埋深在3米上下。向西随着地势升高,逐渐变厚,XX台塬一带为35-80米之间。山前倾斜平原受冲积扇的影响,潜水深埋度变化较大,一般为7-70米之间,个别地方超过70米。

潜水水位全年变化为:2-3月为下降阶段;

9-11月为回升阶段;

12月至次年元月为稳定阶段。年变化幅度为0.24-5.6米。

基岩山区的承压水含水层,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因受洪积扇的控制,呈断续分布。洪积扇轴部厚度达100米以上,扇间洼地及洪积扇前沿含水层厚度逐渐变薄,直至尖灭。冲湖积平原的含水层组,从东北想西南,随着地形变低而厚度变大。XX塬含水层则由北向南逐渐变厚。

承压水与潜水有着明显的水利联系。承压水低于潜水10米左右,深层地下水除接收上游的补给外,还接收山区基岩裂隙及潜水越流的补给。各地区之间的地下水径流,按所处位置,较高一级的水文地质区,一次补给给较低一级的水文地质区,最后向黄河排泄。

地下水的水化学从山区到倾斜平原,再到冲湖积平原(即盆地中心),水质由好变坏,由简单变复杂。在中条山区,基岩裂隙水径流畅通,循环条件好,潜水水化学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克/升,水质较好。在山前倾斜平原,潜水径流条件改变,水质变为重碳酸钙镁型,矿化度未超过1.2克/升,水质良好。在冲湖积平原,潜水变为硫酸根氯钠镁型,矿化度一般大于5克/升,不宜饮用或农田灌溉。在伍姓湖底,潜水水质更坏,矿化度在10克/升左右,造成土壤盐渍化。

5、土壤 据土壤普查,全市共有褐土、草甸土、棕壤、沼泽土4个土类,11个亚类,24个土属,144个土种。

拟建厂址主要为褐土性土,洪立黄土,土质偏粘,水、气、热协调,属温性土,上等肥力水平。

6、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有关规定,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

7、XXX市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经济区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XXX市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属于IAXX台垣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小区,详见附图6。该区域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主要为:植树造林,加大植被的覆盖率,恢复生态环境;

保护水源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先进的环保型企业;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生态功能区划要求。

根据《XXX市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属于IVA-1XXX北部农工贸综合发展生态经济区,详见附图7。该区域的发展方向为: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生态工程处理污水。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生态经济区划要求。

三、环境质量状况 周围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与项目有关的环境空气、地面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现状 本次评价引用XXX市2018例行监测点位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资料,监测点位位于XXX市环保局。由监测数据可知,监测期间4项指标年均值全部达标,属于达标区。

表3-1 XXX市2018大气环境年均浓度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

mg/Nm3 序号 监测项目 年均浓度值 年均浓度标准值 最大值占标 百分(%)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 1 颗粒物PM10(pM)0.050 0.07 71.43 0 0 2 颗粒物PM2.5 0.026 0.035 74.28 0 0 3 SO2 0.048 0.06 80.00 0 0 4 NO2 0.038 0.04 95.00 0 0 2、地表水 本项目场地距离涑水河5km,本次评价收集了2018年涑水河张留庄断面的例行监测数据对项目地表水现状进行分析。监测结果见表。

表3-2 2018涑水河张留庄断面例行监测数据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点位 项目 监测时间和监测数据 标准值 达标情况 3月 4月 5月 涑水河张留庄断面 pH 7.43 7.9 7 50 6~9 达标 CODCr 14 20 1 ≤30 达标 BOD5 2.8 3.2 3.0 ≤6 达标 氨氮 1.68 1.53 1.72 ≤3.0 达标 石油类 0.034 0.031 0.09 ≤0.5 达标 根据表3-2可知,2018年3-5月涑水河张留庄断面监测结果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的要求,表明该区域地表水水质环境较好。

3、声环境现状 项目拟建厂址四周均为耕地,声环境质量一般。

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项目厂址周围生态环境以农业生态为主,植被覆盖度一般,无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生态环境因素敏感性一般。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根据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3。

表3-3 建设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 对象名称 方位 距厂界最近距离(米)规模 环境功能 大 环境 XXX村 W 600 166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东昭德 NW 400 852 阳城屯 N 260 564 吕封村 SSW 1300 1 54 任村 SSE 1600 2254 姥姥镇 NE 2650 8584 过远村 SE 1850 450 水环境 涑水河 S 500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2002)V类水标准 声环境 东昭德 NW 400 85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阳城屯 N 260 64 生态 厂区周围生态环境 厂区及厂区周围绿化 四、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SO2、NO2、NOx、TSP、PM10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NH3、H2S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中标准,臭气浓度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5中2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评价因子 取值时间 单位 浓度限值 执行标准 SO2 年平均 μg/ m3 6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4小时平均 μg/ m3 150 1小时平均 μg/ m3 500 NO2 年平均 μg/ m3 40 24小时平均 μg/ m3 80 1小时平均 μg/ m3 200 TSP 年平均 μg/ m3 200 24小时平均 μg/ m3 300 PM10 年平均 μg/ m3 70 24小时平均 μg/ m3 50 NH3 mg/m3 一次0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标准 H2S--mg/m3 一次.01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5中2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目区域涉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姚暹渠,根据《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附件2山西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断面水质目标,地表水执行氨氮≤3mg/L,其他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具体标准值如表4-2。

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项目 p CODcr BOD5 石油类 NH3-N 硫化物 挥发酚 氰化物 砷 标准 6~9 40 10 1.0 3.0 1.0 0.0.2 0.1 项目 铅 镉 总磷 总氮 氟化物 总铜 总铁 总铬 标准 0.1 0.01 0.4 2.0 1.5 1.0 2.0 0.1 3、声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噪声1类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具体见表4-3。

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 适用区域 功能区类别 标准限值(dB(A))执行标准 昼间 夜间 项目厂界 1类 55 4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物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指标中管制值,具体见表4-4。

表4-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序号 污染物项目 筛选值 管制值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重金属和无机物 1 砷 20① 60① 12 140 2 镉 20 65 47 1 2 3 铬(六价)3.0 5.7 30 78 4 铜 2000 18000 80 0 36000 5 铅 400 800 800 2500 6 汞 8 38 33 82 7 镍 150 900 600 2000 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具体见表4-5。

表4-5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V类 pH 6.5~8.5.5~6.5或8.5~9 <5.5或>9 色(度)≤5 ≤5 ≤15 ≤25 >25 总硬度(以CaCO3计)≤150 ≤300 ≤450 ≤650 >650 溶解性总固体 ≤300 ≤500 ≤1000 ≤2000 >2000 硫酸盐 ≤50 ≤150 ≤250 ≤350 >350 氯化物 ≤50 ≤150 ≤250 ≤350 >350 铁(Fe)≤0.1 ≤0.2 ≤0.3 ≤2.0 >2.0 锰 Mn)≤0.05 ≤0.05 ≤0.1 ≤1.5 >1.5 铜(Cu)≤0.01 ≤0.05 ≤1.0 ≤1.5 >1.5 锌(Zn)≤0.05 ≤0.5 ≤1.0 ≤5.0 >5.0 铝(Al)≤0.01 ≤0.05 ≤0.20 ≤0.5 >0.5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0.001 ≤0.001 ≤0.002 ≤0.0l >0.0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不得检出 ≤0.1 ≤0.3 ≤0..3 >0.3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1.0 ≤2.0 ≤3.0 ≤10 >10 硝酸盐(以N计)≤2.0 ≤.0 ≤20 ≤30 >40 亚硝酸盐(以N计 ≤ 01 ≤0.1 ≤1.0 ≤4.8 >4.8 氨氮(以N计)≤0.02 ≤0.1 ≤0.5 ≤1.5 >1.5 氟化物 ≤1.0 ≤1.0 ≤1.0 ≤2.0 >2.0 氰化物 ≤0.001 ≤0.01 ≤0.05 ≤0.1 >0.1 硫化物 ≤0.005 ≤0.01 ≤0.02 ≤0.1 >0.1 汞(H ≤0.0001 ≤0.0001 ≤0.001 ≤0.00 >0.002 砷(As)≤0.0001 ≤0.0001 ≤0.01 ≤0.05 >0.05 硒(Se)≤0.01 ≤0.01 ≤0.01 ≤0.1 >0.1 镉(Cd)≤0.0001 ≤0.001 ≤0.005 ≤0.01 >0.01 铬(六价)(Cr6+)≤0.005 ≤0.01 ≤0.05 ≤0.1 >0.1 铅(Pb)≤0.005 ≤0.005 ≤0.01 ≤0.1 >0.1 镍(Ni)≤0.002 ≤0.002 ≤0.002 ≤0.1 >0.1 银(Ag)≤0.001 ≤0.01 ≤0.05 ≤0.1 >0.1 总大肠菌群(MPN/ 00mL ≤1.0 ≤3.0 ≤3.0 ≤100 >1000 菌落总数(CFU/mL)≤100 ≤100 ≤100 ≤1000 >1000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厂界无组织NH3、H2S及臭气浓度执行《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5中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二级标准值,相关排放标准具体见表4-6。

表4-6 厂界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 污 物 单位 厂界标准值 执行标准 NH3 mg/m3 1.5 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5中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二级标准值 H2S mg/m3 0.06 臭气浓度(无量纲)无量纲 20 甲烷(厂区最高体积分数,%)--1 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排放标准见表4-7。

表4-7污水处理废水排放标准 污染物名称 单位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 pH — 5.5~8.5 COD mg/L 200 BOD5 mg/L 0 SS mg/L 10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8 全盐量 mg/L 1000 粪大肠菌群数 个/100mg/L 000 3、噪声排放标准 根据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区划,建设项目各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标准。具体见表4-8。

表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适用区域 功能区类别 标准限值(dB(A))执行标准 昼间 夜间 各厂界 1类 55 4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污泥定期送XXX市污水处理站处置,其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根据山西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程序暂行办法的通知》(晋环发【2015】25号文)有关规定,纳入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为CODCr、NH3-N、SO2、NOx、烟尘和颗粒物。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应立足于实施清洁生产、污染物治理达标排放和排污方案优化选择等为基本控制原则。本项目属于污水集中处置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结合XXX村实际情况,本工程选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XXX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经提标改造后的工艺流程见图5-1。

图5-1工艺流程图 一、工艺说明 污水先经化粪池进行处理,自流进入格栅,格栅主要拦截大漂浮物;

格栅出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是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使污水能够比较均匀地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同时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并减小后续处理单元的设计规模;

调节池出水经提升泵提升后进入厌氧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同时,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在厌氧池进行释放。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缺氧池的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以及吸附絮凝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通过回流硝化液,缺氧池中污水发生反硝化反应,含氮污染物转化成氮气,有效降低氮污染;

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好氧池(接触氧化池)的作用是利用附着在填料上的大量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曝气提供氧源,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降解,使水质得到净化。污水中的氨氮及有机氮化合物被氧化成硝酸盐(硝化反应),与缺氧池中的反硝化形成硝化-反硝化系统,避免污泥在沉淀池产生大量浮渣,同时聚磷菌在好氧池大量吸收磷,随剩余污排出系统,有效降低磷污染。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二沉池中的污泥经泵提升到污泥池,污泥池中的上清液回流质A1级生化池,剩余污泥定期清运至XXX市污水处理站处理。经一体化设备处理的水,经过过滤罐进行过滤,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之后再采取加片碱进行消毒后达标外排。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提升至污泥池,污泥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A1级生化池再处理。

二、工艺方案运行特点:

1、生化处理 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的一些污水处理专家在缺氧-好氧法脱氮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其宗旨是开发一项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国内从20世纪80 年代初开始以A2/O 工艺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进行小试研究,并在八十年代末成功地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目前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实践的经验。与其他生物处理工艺相比,A2/O工艺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的优点;

②具有厌氧、缺氧、好氧3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且具有不同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因此可使有机物和脱氮、除磷在系统运行过程同步去除;

③A2/O 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的条件下运行,导致好氧丝状菌无法大量繁殖,因此,系统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好,一般SVI﹤100;

④二沉池的剩余污泥含磷浓度一般较高,其含量通常在2.5%以上,可作磷肥回收利用。

2、脱氮除磷 反硝化细菌是一种能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细菌。多为异养、兼性厌氧细菌,如反硝化杆菌、斯氏杆菌、萤气极毛杆菌等。

聚磷菌也叫做摄磷菌、除磷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这类细菌被广泛地用于生物除磷。一般认为,聚磷菌分为两种,兼性厌氧的反硝化聚磷菌和好氧聚磷菌,其中反硝化聚磷菌能利用氧或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而好氧聚磷菌只能利用氧作为电子受体。当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生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在将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大量分裂作准备,细胞能从废水中大量摄取溶解态的正磷酸盐,在细胞内合成多聚磷酸盐。

硝化细菌一般是指亚硝酸菌属(Nitrosomonas):在水中生态系统中将氨消除(经氧化作用)并生成亚硝酸的细菌类;

亚硝酸菌属细菌,一般被称为“氨的氧化者“,因其所维生的食物来源是氨,氨和氧化合所生成的化学能足以使其生存。

硝酸菌属(Nitrobacter):可将亚硝酸分子氧化再转化为硝酸分子的细菌类。硝酸菌属细菌,一般被称为“亚硝酸的氧化者“,因其所维生的食物来源是亚硝酸(但也不一定是亚硝酸,其他有机物亦有可能),它和氧化合可产生硝酸,所生成的化学能足以使其生存。因这些硝化细菌能将水中的有毒的化学物质(氨和亚硝酸)加以分解去除,故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不过需要注意:硝化细菌在水质pH中性、弱碱性的环境下发挥效果最佳,在酸性水质中发挥效果最差。

整个设备处理系统配有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平时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只需适时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三、达标分析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该项目各项指标均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347-2019)的相关要求。

污染源源强分析 1、废气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站臭气处理技术规范》CJJ/T243-2016中臭气风量和臭气污染物浓度说明:需除臭构筑物和臭气处理设施应根据污水处理系统在日常的废水处理时会有臭气产生情况而定,主要来自于化粪池、调节池、生化池、污泥池等构筑物。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废水生化处理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

本项目废气来自于化粪池、调节池、A2/O一体化处理装置和污泥池。本方案拟将各设备进行加盖措施,废气无组织排放。

根据污水处理站经验数据统计,污水处理站各处理单元的恶臭污染物排污系数一般可通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散发量表征,项目根据设计的构筑物面积估算污水处理站的废气源强。本项目恶臭污染物NH3和H2S产生源强表见表5-1。

表5-1 各单元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名称 面积(m2)产污系数(mg/s.m2)排气量(m3/h)产生源强(kg/h)NH3 H2S NH3 H2S 污水处理区 化粪池 50 0.1.39×10-3 120 0.05724 0.0 06 A2/O池 50 0.05724 0.000 污泥池 60 5.17×10-3--0.0648 0.0011 合计--------0.18 0.0026 经计算,本项目NH3产生量为1.58t/a,排放速率为0.18kg/h;

H2S产生量为0.023t/a,排放速率为0.0026kg/h。经加盖后,逸散出池废气量占产生量的20%,则NH3排放量为0.32t/a,排放速率为0.036kg/h;

H2S产生量为0.004t/a,排放速率为0.0005kg/h。

2、废水 本项目污水产生主要为职工污水产生,产生量为0.3m3/d。送污水处理站处理,根据设计处理方案,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150d/m3,废水排放源见表5-2。

表5-2 废水排放量一览表 序号 主要污染物指标 工程进水 工程出水 流量(m3/d)水质(mg/L)产生量(t/a)流量(m3/d)水质(mg/L)排放量(t/a)1 CODcr 150m3/d(5.48万t/a)400 219 150 m3/d(5.48万t/a)5 2.74 2 BOD5 200 109.5 0 0.55 3 SS 220 120.45 10 0.55 4 NH3-N 30 16.425 8 0.44 5 TP 5 2.74 0.5 0.03 6 TN 40 21.9 15 0.82 3、噪声 本项目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泵、风机、污泥脱水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为80~90 dB(A),噪声污染源强见表5-3。

表5-3 建设项目噪声源源强 序号 污染源名称 数量 等效声级(dB(A))位置 距厂界最近距离(m)治理措施 降噪效果(dB(A))污水提升泵 4 85 厂区内 16 隔声、减震、消音、距离衰减 30 2 污泥回流泵 2 80 20 25 3 风机 2 90 15 35 4 车辆 1 85 25 60 为了减轻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方拟采取如下降噪措施:

(1)厂区合理布局,各类设备均设置在室内,车间封闭。木工区墙壁厚度至少240mm,同时内墙壁采用吸声棉吸声处理,顶部安装吸声吊顶,窗户采用双层中空玻璃,车间门采用重性隔声门,以上措施最高可降低噪声25dB(A)。

(2)隔绝传播途径:对于噪声源强相对较高的设备底座安装减震基座、垫橡胶圈,在声源周围加装隔声屏障或设置隔振沟。

(3)加强管理:加强对企业操作人员的业务管理,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设备不正常运转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4)搞好绿化:依附厂区绿化,厂区围墙采用实心墙,沿厂区边界种植绿化防护林带,以美化环境和滤尘降噪。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废主要有生活垃圾、废活性炭和剩余污泥。其中废活性炭消耗量为2t/a,暂存于仓库,定期送回收企业处理。剩余污泥产生量为8t/a,贮存于污泥池,定期由罐车送XXX市污水处理站进行综合处置。本项目定员6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t/a,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表5-4 建设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排放情况汇总表 序号 固废名称 属性 产生工序 形态 主要 成分 估算 产生量(t/a)1 废活性炭 一般固废 过滤工段 固态-2 2 污泥 污泥浓缩 半固态 COD、NH3-N等 8 3 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 固态 1.1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种 类 排 放 源(编号)污染物 名称 产生浓度mg/m3 产生量 t/a 排放浓度mg/m3 排放速率 kg/h 排放量 t/a 排放去向 大 气 污 染 物 污水处理区(无组织)氨气 — 1.58 — 0.036 0.32 大气 硫化氢 — 0.023 — 0.0005 0.004 水 污 染 物 污水处理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浓度mg/l 处理前产生量t/a 处理后浓度mg/l 处理后排放量 t/a 排放去向 废水量 — 54800 — 54800 农田灌溉 CODcr 400 219 50 2.74 BOD5 200 109.5 10 0.55 SS 220 120.45 10 0.55 NH3-N 30 16.425 8 0.44 TP 5 2.74 0.5 0.03 TN 40 21.9 15 0.82 固 体 废 物 产生量(t/a)处理处置量(t/a)综合利用量(t/a)外排量(t/a)备注 废活性炭 2 2 0 0 污泥 8 8 0 0 生活垃圾 1.1 0 0 1.1 噪 声 本项目厂内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泵、风机、污泥脱水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为80~90 dB(A),各设备产生的噪声经基础减震、厂房隔声及距离衰减后,各厂界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排放标准。

其它 无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项目周围为人工生态,无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正常营运产生的污染物量较少,没有对周围生态系统构成明显影响。总体来说本项目是一个较清洁少污染的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均能得到合理处置。同时,采取严格的生产管理和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可以将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七、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工程内容主要为各构筑物的建设以及主要设备的安装等。经环评现场踏勘,本项目尚未开工建设。

本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建筑垃圾、噪声排放等对厂址所属区域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以施工扬尘和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扬尘,来源于各种无组织排放源。其中场地清理、建筑材料运输等工序产生量较大,原材料堆存等产生量相对较小。由于污染源为间歇性源并且扬尘点低,因此只会在近距离内形成局部暂时污染影响。但施工现场的污染物未经扩散稀释就直接进入地表呼吸地带,会给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此外,本工程施工线路较长,在大风情况下还会对施工地周围居民区、医院、学校等敏感性区域等环境空气形成影响。

因此必须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晋环发【2010】136号文及《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的规定进行控制。

(1)关于管线土方开挖的污染防治问题 在管线土方开挖的过程中,主要产污问题涉及施工与土方堆存产尘,针对路径情况,评价提出以下要求:

部分管线路径沿线近距离内有居民区,施工中应事先划定施工区范围界限,并设置施工区隔离设施,一方面减小施工及土方堆存扬尘影响,一方面严格控制施工区范围,减小占地与植被破坏。

部分管线路径沿线主要涉及居民区边缘。据此,施工范围界限与施工隔离屏障(2.5m高)是土方开挖阶段必须的前期工作,同时,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作好施工计划,分路段实施,土方开挖、管线铺设、恢复与剩余土方清运工作必须分路段连续实施,缩短影响时间,对挖出土方适当洒水,并用绿网覆盖,避免出现管道沟渠土方、地基裸土等长时间堆积的现象。此外,施工前应当公布施工路段、场地情况,避免因产生相关纠纷或事件而导致不必要的影响。

(2)关于物料及土方运输的污染防治问题 施工单位必须对工程物料及土方运输车辆作出限制性规定,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应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运输扬尘。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限速行驶,以减少产尘量。

(3)关于物料、土方堆存及混凝土搅拌的污染防治问题 施工场地应定时洒水,以防止浮沉颗粒,在大风日还应适当更加洒水次数避免物料及土方堆存起尘;

多尘物料的露天堆放应使用帆布覆盖。

混凝土应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

(4)必须重点关注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具体包括:“严格的施工时段安排,避免在大风季节实施建设”、“严格的物料堆存封闭要求”、“严格控制运输车辆高车速、不封闭的违规方式”、“预先告示,以求理解”等,以最大限度降低施工的敏感性。

(5)根据环保要求,本项目使用的混凝土与拌合土不得现场搅拌,须外购生产厂商搅拌好的混凝土。

(6)关于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地表的问题 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地表功能要求及时恢复开挖的地段,及时恢复地表植被;

管道开挖的剩余土方应及时清运实施合理处置,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措施。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整个工程施工中只有场地喷洒和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其中场地喷洒用水量有限,绝大部分都蒸发掉了;

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产生量小,可用于道路抑尘或就地用于厂区绿化。本项目处于山西南部,且主要设施均采用地埋式处理,且废水实现24小时循环使用,不考虑冬季保温。

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阶段会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使施工现场产生具有强度较高、无规则、不连续等特点的噪声。其强度与施工机械的功率、工作状态等因素都有关。

施工时的噪声源主要有装载机、卡车等。这些噪声源的源强一般都在75-95dB(A)之间。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计算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计算不考虑声屏障、空气吸收等衰减。预测公式如下:

Lr=Lro-20lg(r /ro)式中:Lr-距声源r处的A 声压级,dB(A);

Lro-距声源ro处的A 声压级,dB(A);

r -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o -监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施工场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7-1。

表7-1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单位:dB(A)设备名称 5m 10m 20m 40m 50m 100m 150m 200m 装载机 90 84 78 72 70 64 60 58 电 81 75 69 63 61 55 51 49 卡车 81 75 69 63 61 55 5 4 从表中可见,施工机械噪声较高,昼间施工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情况出现在距声源50m范围内,夜间超标情况出现在距声源200m范围内。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且施工噪声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的结束而结束。

管网建设施工噪声污染防治重点要求:

本工程属于规划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具有可预先实施有效控制的便利条件,因此,建设要求的重点是关注其整体建设的合理计划与安排,开展施工前配合规划区的具体建设规划及进度要求,设计及施工进度安排,积极开展施工建设。

工程实施前必须申请环境管理部门同意并征求施工要求;

施工前必须张贴告示,说明施工时间安排,征求广大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并设意见箱,随时改善不合理行为;

加强集中化施工的安排,产噪施工环节必须安排在居民非休息时间;

在学校周围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上课期间施工。

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强高强度施工环节的操作管理与要求;

加强物料运输管理,禁止夜间运输物料。

当地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警告,督促施工单位建设行为的规范性要求;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土、废物等建筑垃圾。对废土、废物采取防止其四散的措施,并建立临时堆放场地。表层土可暂时堆积在施工场地内的空地上,待建设完成后作为绿化用土,不可回用的建筑垃圾须运至离石区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送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置。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两类。相对而言,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产生量大、时间集中的特点,对环境的污染是暂时性的,可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减小其影响。

(1)土石方 经现场踏勘了解,本项目建设场地现状为荒山,场地平整阶段开挖土方可全部用于低洼处的回填,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不会产生弃土。

(2)建筑垃圾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会产生少量建筑垃圾,本次环评要求:建筑垃圾必须按照市容环卫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将混凝土块连同弃土、砖瓦、弃渣等外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或用于回填低洼地带,建筑垃圾中钢筋等回收利用,其他用封闭式废土运输车及时清运,不能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

(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作业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垃圾,预计本项目施工人员约为1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0.5kg/d计,施工时间约3个月,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量约为0.45t。生活垃圾若处置不当容易受雨水的淋溶,对地下水造成潜在的影响,所以,对施工人员外排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置也是相当必要的。本项目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进行分类收集,并定期送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5、土壤、植被、农作物影响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1)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要进行必要的挖填平整,施工期水土流失是最敏感的环境问题,如不避开雨季施工必然会造成短期的局部水土流失,部分植被地段和植物多样性将受到彻底破坏,施工区尚需进行施工场地的清理,这将会造成小范围的扬尘污染,整个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物料的运输,如果不注意加强规范化的作业管理,也将会出现物料抛洒和废弃物处理不当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

(2)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①要坚持工程的“三同时”原则,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②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四周设置移动围档。对建筑材料设专门的堆棚,也要设置围档,尽量减轻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在施工后,对破坏的地面要及时进行平整,及时将路面硬化,并进行绿化,恢复植被,种植树木、花卉、草坪等。

综合以上分析,施工建设期是许多建设项目对生态发生实质性影响的时期,因而施工方案、施工方式、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期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

(2)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

(3)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4)加强施工队伍管理。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7.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过去20年气相统计资料 本项目收集了XXX市气象站近20年(1999-2018年)的基本气象资料。具体分析如下:

表7-2 多年月平均风速(单位:m/s)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风速 2.2 3.1 3.3 3.2 2.9 3.1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均风速 3.2 3.3 2.7 2.6 2.4 2.2 表7-3 多年月气温(单位:℃)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气温-7.0 2.7 8.2 14.9 20.7 25.9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均风速 27.1 26.3 20.4 14.4 6.5-2.0 表7-4 风速、气温、降水量等多项气象参数统计表 月份 年均风速m/s 最大风速m/s 年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均湿度% 年均降水量mm平均蒸发量mm 月均气温 2.9 24.0 13.7 41.7-18.9 62 504.7 550.8 XXX市多年风玫瑰图 2、估算模型参数 估算模型参数见表7-5。

表7-5 估算模型参数表 参数 取值 城市/农村选项 城市/农村 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最高环境温度/℃ 38.2 最低环境温度/℃-10.8 土地利用类型 农作地 区域湿度条件 潮湿气候   地形数据分辨率 / 是否考虑海岸线熏烟 是/否 否 海岸线距离/m / 海岸线方向/° / 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的要求,选择NH3、H2S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4、评价标准的确定 建设项目NH3、H2S的评价标准见表4-1。

5、预测分析内容 本报告采用从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网站下载的估算模式(AERCREEN)软件进行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估算预测。

表7-6 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源强参数 编号 名称 面源起点坐标/m 面源海拔高度/m 面源长度/m 面源 宽度/m 与正北夹角/° 面源有效排放高度/m 年排放小时数/h 排放 工况 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 Y 1 污水处理区 0 0 350 40 20 10 5 8760 正常 NH3 0.036 H2S 0.0005 6、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2018的要求,根据项目污染源初步调查结果,分别计算项目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Pi,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空气质量浓度达到标准值的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

Pi=CI/C0i×100% ①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mg/m3。

评价等级按表7-7 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公式①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表7-7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分级判据 一级评价 Pmax≥10% 二级 1%≤Pmax<10% 三级 Pmax<1% 7、评价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NH3出现最大占标率为0.77%,最大占标浓度0.001544mg/m3,H2S出现最大占标率为0.31%,最大占标浓度0.00003088mg/m3,对照表7-6的分级判据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8.1.2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无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表7-8 评价工作结果 距排气筒下风向距离(m)污水处理区 NH3 H2S 浓度(mg/m3)占标率(%)浓度(mg/m3)占标率(%)100 0.000112 0.08 0.00000385 0.02 200 0.000854 0.42 0.00001251 0.06 300 0.001492 0.73 0.00002425 0.23 454 0.001544 0.77 0.00003088 0.31 500 0.001223 0.63 0.00002854 0.27 600 0.001002 0.55 0.00001825 0.15 700 0.000598 0.21 0.00001356 0.08 800 0.000353 0.19 0.00001298 0.07 900 0.000321 0.19 0.00001276 0.07 1000 0.000297 0.19 0.00001233 0.05 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目前暂不达标,本项目正常排放下的NH3、H2S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10%,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9、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无超标点,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0、卫生防护距离 为进一步预测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环评采用卫生防护距离进行保守校核。卫生防护距离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 ;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中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Qc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

建设项目大气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见表7-9。

表7-9 大气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 污染源 位置 污染物 名称平均风速(m/s)A B C D 标准限值(mg/Nm3)无组织排放速率(kg/h)卫生防护距离(m)污水处理区 NH3 3.0 470 0.021 1.85 0.84 0.2 0.036 100 H2S 0.01 0.0005 100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本项目拟将各设备进行加盖措施,恶臭废气无组织排放量较少。且设置以污水处理区为执行边界的100m卫生防护距离。今后该防护距离内不再新建学校、医院、居住区等环境敏感项目。

表7-10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评价等级与范围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范围 边长=50km□ 边长5~50km□ 边长=5 km√ 评价因子 SO2 +NOx排放量 ≥ 2000t/a□ 500 ~ 2000t/a□ <500 t/a√ 评价因子 基本污染物(NOx、SO2、PM10)其他污染物()包括二次PM2.5□ 不包括二次PM2.5□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 附录D □ 其他标准 □ 现状评价 环境功能区 一类区□ 二类区√ 一类区和二类区□ 评价基准年(2019)年 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调查数据来源 长期例行监测数据□ 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 现状补充监测 现状评价 达标区√ 不达标区□ 污染源 调查 调查内容 本项目正常排放源 √ 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 现有污染源 □ 拟替代的污染源□ 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 区域污染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 评价 预测模型 AERMOD □ ADMS □ AUSTAL2000 □ EDMS/AEDT □ CALPUFF □ 网格模型 □ 其他 □ 预测范围 边长≥ 50km□ 边长5~50km □ 边长 = 5 km □ 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包括二次PM2.5 □ 不包括二次PM2.5 □ 正常排放短期浓度 贡献值 最大占标率≤100%□ 最大占标率>100% □ 正常排放年均浓度 贡献值 一类区 最大占标率≤10%□ 最大标率>10% □ 二类区 最大占标率≤30%□ 最大标率>30% □ 非正常排放1h浓度 贡献值 非正常持续时长()h 占标率≤100% □ 占标率>100%□ 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 达标 □ 不达标 □ 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 k ≤-20% □ k >-20% □ 环境监测 计划 污染源监测 监测因子:(NH3和H2S)有组织废气监测 无组织废气监测√ 无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 监测因子:(TSP、NOx、SO2、PM10、PM2.5)监测点位数(0)无监测□ 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 可以接受 √ 不可以接受 □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距()厂界最远()m 污染源年排放量 SO2:(0)t/a NOx:(0)t/a 颗粒物:(0)t/a VOCs:()t/a 注:“□” 为勾选项,填“√” ;

“()” 为内容填写项 7.2水环境影响分析 XXX市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涑水河、姚暹渠(人工排水渠)及湾湾河,另有山涧沟溪、湖泊及引黄渠系等。距项目最近的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为辖区第二条大河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绛县、闻喜、运城、临猗,于XXX弘道园以西汇入黄河,河长195km,流域面积5565km,沿途修建有吕庄、上马两座中型水库;

本工程污水处理规模为150m3/d,本项目污水产生主要为职工污水产生,产生量为0.3m3/d。送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项目周边四周均为农田,面积超过3000亩,可消纳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的污水,冬季等非灌溉期废水排入涑水河。

因此从对地表水的保护角度来讲,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表7-1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影响识别 影响类型 水污染影响型R;

水文要素影响型□ 水环境保护目标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饮用水取水口R;

涉水的自然保护区 □;

涉水的风景名胜区 □;

重要湿地 □;

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

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

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其他 □ 影响途径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直接排放 □;

间接排放R;

其他□ 水温 □;

径流 □;

水域面积□ 影响因子 持久性污染物 □;

有毒有害污染物 □;

非持久性污染物;

pH 值 □;

热污染 □;

富营养化 □;

其他□ 水温 □;

水位(水深)□;

流速 □;

流量 □;

其他□ 评价等级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一级 □;

二级 □;

三级 A □;

三级 BR 一级 □;

二级 □;

三级□ 现状调查 区域污染源 调查项目 数据来源 已建 □;

在建 □;

拟建;

其他□ 拟替代的污染源□ 排污许可证 □;

环评 □;

环保验收 □;

既有实测□;

现场监测 □;

入河排放口数据 □;

其他□ 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 调查时期 数据来源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封期□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补充监测 □;

其他□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未开发 □;

开发量 40%以下R;

开发量 40%以上□ 水文情势调查 调查时期 数据来源 丰水期 □;

平水期 □;

枯水期 □;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

秋季 □;

冬季□ 水行政主管部门 □;

补充监测 □;

其他□ 补充监测 监测时期 监测因子 监测断面或点位 丰水期 □;

平水期 □;

枯水期 □;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

秋季 □;

冬季□()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个 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 河流:长度()km;

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评价因子()评价标准 河流、湖库、河口:Ⅰ类 □;

Ⅱ类 □;

Ⅲ类 □;

Ⅳ类 □;

Ⅴ类□近岸海域:第一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第四类□ 规划年评价标准()评价时期 丰水期 □;

平水期 □;

枯水期 □;

冰封期□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评价结论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

不达标□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 □;

不达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 □;

不达标□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

不达标□ 底泥污染评价□ 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 □ 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评价□ 达标区 □ 不达标区□ 影响预测 预测范围 河流:长度()km;

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预测因子()预测时期 丰水期 □;

平水期 □;

枯水期 □;

冰封期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设计水文条件□ 预测情景 建设期□;

生产运行期 □;

服务期满后□ 正常工况 □;

非正常工况□ 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 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 预测方法 数值解 □:解析解 □;

其他□ 导则推荐模式 □:其他□ 影响评价 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R;

替代削减源□ 水环境影响评价 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 □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R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 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 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R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 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 □ 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R 污染源排放量核算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生活污水)(0)()替代源排放情况 污染源名称 排污许可证编号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生态流量确定 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

鱼类繁殖期()m3/s;

其他()m3/s 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

鱼类繁殖期()m;

其他()m 防治措施 环保措施 污水处理设施 □;

水文减缓设施 □;

生态流量保障设施 □;

区域削减 □;

依托其他工程措施 □;

其他□ 监测计划 环境质量 污染源 监测方式 手动 □;

自动 □;

无监测□ 手动 □;

自动 □;

无监测□ 监测点位()()监测因子()()污染物排放清单 □ 评价结论 可以接受R;

不可以接受□ 注:“□”为勾选项,可打√;

“()”为内容填写项;

“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7.3地下水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 A,本项目属144、生活污水集中处置中其他,环评类别为报告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属Ⅲ类。

本项目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外的补给径流区,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照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三级。

7.3.1地下水现状分析 为反映XXX市区域地下水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引用《山西XXX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新建XXX十二场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养殖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中杨庄村、常旗营村点位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地下水现状评价。山西榆航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1日~12日对评价区杨庄村、常旗营村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为近三年内监测资料,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要求。故本项目所引用的监测报告仍然有效。

因此,本项目引用《山西XXX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新建XXX十二场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养殖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中杨庄村、常旗营村点位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地下水现状评价具有合理性。

7.3.1.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和本工程特点及当地水文地质特征,在地下水评价范围内布设了3个孔隙水水质、水位监测点,3个水位监测点。

表7-12 地下水现状监测布点情况 编号 监测点位 相对方位 距离(m)监测 用途 水质 水位 1# 杨庄村 W 1760 √ √ 农田灌溉水井 2# 常旗营村 SW 1290 √ √ 农田灌溉水井 3# 枣圪垯村 SE 860 √ √ 饮用水井 4# 牌首村 SE 1500 √ 饮用水井 5# 黄旗营村 NW 2100 √ 饮用水井 6# 朱家庄村 NE 2335 √ 饮用水井 2)监测时间与频率 山西榆航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1日~12日对评价区杨庄村、常旗营村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

山西博枫检测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21日对枣圪垯村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根据导则要求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次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1天。

3)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1)水质监测项目 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氨氮、挥发酚、氰化物、铁、锰、铅、砷、汞、镉、六价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共21项;

同时检测 K+、Na+、Ca2+、Mg2+、CO32-、HCO3-、Cl-、SO42-浓度。

(2)水位监测项目 同时记录井深、水位埋深、水温。

(3)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详见下表。

表7-13 地下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项目 采样方法依据(标准名称及编号)分析方法依据(标准名称及编号)分析方法检出限 1 pH值 地下水环境 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玻璃电极法 GB/T5750.4-2006 0.01(pH)2 氨 氮 纳氏试剂光度法 GB/T5750.5-2006 0.02mg/L 3 硝酸盐氮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5750.5-2006 0.2mg/L 4 亚硝酸盐氮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GB/T5750.5-2006 0.001 mg/L 5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T5750.4-2006 0.002mg/L 6 氰化物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GB/T5750.5-2006 0.002 mg/L 7 砷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GB/T5750.6-2006 1.0μg/L 8 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GB/T5750.6-2006 0.2μg/L 9 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5750.6—2006 0.004 mg/L 10 总硬度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GB/T5750.4-2006 1.0 mg/L 11 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5750.6—2006 2.5μg/L 12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5750.5-2006 0.2 mg/L 13 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5750.6—2006 0.5μg/L 14 铁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5750.6—2006 0.025mg/L 15 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5750.6—2006 0.025 mg/L 16 K+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04-89 0.03mg/L 17 Na+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04-89 0.010mg/L 18 Ca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05-89 0.02mg/L 19 Mg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05-89 0.002mg/L 20 CO3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1 HCO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2 溶解性总固体 称量法 GB/T5750.4—2006 4 mg/L 23 耗氧量 高锰酸钾滴定法 GB/T5750.7-2006 0.05 mg/L 24 硫酸盐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GB/T5750.5-2006 5 mg/L 25 氯化物 硝酸银滴定法 GB/T5750.5-2006 1.0 mg/L 26 菌落总数平皿计数法 GB/T5750.12-2006---27 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GB/T 5750.12-2006---28 CL-硝酸银滴定法 GB/T5750.5-2006 1.0 mg/L 29 SO42-铬酸钡分光光度法GB/T5750.5-2006 5 mg/L 7.3.1.2监测结果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见表。

表7-14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1#:杨庄村 2#:常旗营村 3#:枣圪垯村 监测点位 1#:杨庄村 2#:常旗营村 3#:枣圪垯村 pH 8.33 8.25 8.21 挥发酚 ND ND ND 氨氮 0.172 0.185 0.119 菌落总数 57 45 29 氯化物 5 6 190 总大肠菌群 <3 <3 <2 NO3-N 2.06 2.28 0.742 溶解性总固体 443 454 1.3×103 NO2-N ND ND 0.004 六价铬 0.003 0.005 ND 总硬度 256 267 430 Mg2+ 31.7 32.4 55.9 硫酸盐 36.4 33.6 513 K+ 3.1 2.7 2.54 耗氧量 0.70 0.62 0.98 Na+ 27.6 27.4 172 砷(µg/L)ND ND 5.4 Ca2+ 46.8 44.5 94.2 汞(µg/L)ND ND ND HCO3-326.4 32.1 300 Fe 0.058 0.088 ND CO32-0.0 0.0 ND 氟化物 0.57 0.57 0.73 CL-5 6 190 氰化物 ND ND ND SO42-36.4 33.6 513 铅(µg/L)ND ND ND 锰 ND ND ND 镉(µg/L)ND ND ND / / / / 监测点位 1#:杨庄村 2#:常旗营村 3#:枣圪垯村 监测点位 4#牌首村 5#:黄旗营村 6#:朱家庄村 井深 100 120 300 井深 130 270 120 水位 12 35 280 水位 100 250 100 7.3.1.3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评价区的地下水质量分析,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Ш类标准进行评价,见表。

表7-15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 pH 氨氮 NO3-N NO2-N 总硬度 硫酸盐 溶解性总固体 标准值 6.5-8.5 ≤0.5 ≤20 ≤1.00 ≤450 ≤250 ≤1000 污染物 氯化物 氰化物 氟化物 Fe Mn Cr6+ 菌落总数 标准值 ≤250 ≤0.05 ≤1.0 ≤0.3 ≤0.1 ≤0.05 ≤100(CFU/mL)污染物 砷 汞 镉 Pb 挥发酚 总大肠菌群 耗氧量CODMn 标准值 ≤0.01 ≤0.001 ≤0.005 ≤0.01 ≤0.002 ≤3.0(MPN/100mL)≤3.0 2)评价方法(1)评价标准 地下水现状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标准。

(2)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地下水进行现状评价,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标准。计算公式为:

式中:

Pi——第i种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

Ci——第i种水质因子的实测浓度(mg/L);

Csi——第i种水质因子的评价标准(mg/L)。

对于pH值,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PpH=(适用条件:PH>7.0)PpH=(适用条件:PH≤7.0)式中:

PHj——pH实侧值;

PHSd——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PHSU——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3)评价结果 地下水现状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Ⅲ类标准,运用标准指数法进行统计分析。由表7-16可知,杨庄村、常旗营村地下水监测因子质量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枣圪垯村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其余地下水监测因子质量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原因为地质原因。

表7-16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pH无量纲)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pH 总硬度 溶解性总固体 挥发酚 耗氧量 亚硝酸盐 氨氮 六价铬 氟化物 氰化物 硝酸盐 氯化物 1# 数据 8.33 256 443 ND 0.70 ND 0.172 0.003 0.57 ND 2.06 5 Pi 0.89 0.57 0.44 0 0.23 0 0.34 0.06 0.57 0 0.10 0.02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2# 数据 8.25 267 454 ND 0.62 ND 0.185 0.005 0.57 ND 2.28 6 Pi 0.83 0.59 0.45 0 0.21 0 0.37 0.1 0.57 0 0.11 0.02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3# 数据 8.21 430 1.3×103 ND 0.98 0.004 0.119 0.005 0.73 ND 0.742 190 Pi 0.81 0.96 1.3 0 0.33 0.004 0.23 0.1 0.73 0 0.037 0.76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标准值 6.5-8.5 450 1000 0.002 3.0 1.0 0.5 0.05 1.0 0.05 20 250 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砷 汞 铁 锰 铅 镉 硫酸盐 总大肠菌群个/L 菌落总数个/mL 井深(m)水位(m)水温℃ 1# 数据 ND ND 0.058 ND ND ND 36.4 <3 57 100 12 15.4 Pi 0 0 0.19 0 0 0 0.15 <1 0.57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2# 数据 ND ND 0.088 ND ND ND 33.6 <3 45 120 35 14.8 Pi 0 0 0.29 0 0 0 0.13 <1 0.45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3# 数据 5.4 ND ND ND ND ND 513 <2 29 300 280 13.2 Pi 0.54 0 0 0 0 0 2.05 <1 0.29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标准值 10 1 0.3 0.1 50 5 250 ≤3.0 ≤100 7.3.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3.2.1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地下水含水系统 按水文地质条件,全市可分为三大区:基岩山区裂隙水区,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区,冲湖积平原孔隙水区(含XX台塬和黄河阶地)。

(1)基岩裂隙含水系统 分布于中条山山区,含水介质为太古界变质岩,由于基岩经过多次构造变动,构造裂隙较为发育、同时由于基岩长期裸露,遭受风化剥蚀,故基岩浅部风化裂隙也很发育。其中的构造裂隙经后期的充填作用,储水性能较差,而风化裂隙的储水性较好。故中条山区赋存着比较丰富的风化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埋深不大,多为潜水,沿冲沟两壁、沟底及山前有潜水出露形成山区地表径流。

基岩裂隙含水系统按汇水条件的不同,可划分为局部汇水系统和沟溪汇水系统。

局部汇水系统:指山前局部分水岭范围内的裂隙地下水,以地下迳流的方式汇集山前,流入山前的孔隙水含水系统。该汇水系统的特点是:裂隙水由降水渗入补给,赋存于风化裂隙中,经过缓慢的运动,汇集到山前,最后以地下迳流的方式补给孔隙水,迳流过程中基本无泉水溢出。

沟溪汇水系统:指沟溪分水岭范围内的汇水系统。该系统裂隙水由降水入渗补给后,在沟壁及沟底又以泉水的形式溢出,汇入沟溪形成地表透流,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蒸发,一部分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潜入地下形成地下迳流。这部分新潜入地下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再度溢出成泉。这个含水系统的特点是:裂隙水经过地表-地下-地表的反复多次转化,最后在山前沟溪口以两种方式补给孔隙水。一是以地表迳流的方式流出山区后再入渗补给孔隙含水系统;

二是以地下迳流的方式进入山前孔隙含水系统。

(2)倾斜平原孔隙含水系统 指沿中条山山前展布的一系列洪积扇构成的洪积物孔隙含水系统。根据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藏条件又可划分为两个亚系统。

倾斜平原上部孔隙含水系统:含水层岩性以卵石、粗中砂为主,没有明显的隔水岩层,潜水与承压水水位一致。含水层底板埋深在120-200m之间,厚度30-100m,水位埋深25-70m,单位涌水量4-20m3/h.m。

倾斜平原中下部孔隙含水系统:分布在倾斜平原的中下部。含水层岩性逐渐过渡为中细砂及亚砂土、亚粘土互层,由于有弱透水层的阻隔,使承压水与潜水水位不一致。据钻孔资料。弱透水层厚约15m,基本连续分布,其构成了潜水与承压水之间的相对隔水层,承压水位普遍低于潜水位0-20m。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粗中砂、细砂,含水层底板埋深一股为30-60m。承压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揭露底板埋深80-220m,含水层厚度30-70m,水位埋深10-25m,单位用水量3.5-15m3/h.m。在洪积扇边缘及扇间洼地,含水层岩性变为细砂及亚砂土。

(3)冲湖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 分布于伍姓湖一带。潜水含水层由中细砂、粉细纱、亚砂土组成,厚度约15-20m,潜水位埋深1-5m,单位涌水量1.1-2.6m3/h.m。下部承压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为主,水位埋深10-15m,单位用水量3-6m3/h.m。潜水与承压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岩性为粘土及亚粘土,厚度约15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类型为冲湖积平原孔隙水。

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运城盆地位于涑水流域,其北部与峨嵋岭相接,南依由变质岩系组成的中条山,东接紫金山西,黄河二级阶地与渭河盆地毗连。盆地最低处为盐地、北门滩、硝池、鸭子池和伍姓湖,自西经人工渠道注入黄河,这是盆地的唯一出口。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边山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量很小,总的流向是沿沟川向南径流最终流向黄河。

1)浅层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分布在本区汇总的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垂向补给;

而是侧向补给。垂向补给主要指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它是松散岩类孔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农田灌溉回归水的补给、地表水体及城市污水下渗补给。侧向补给指中条山基岩裂隙水和北部对冲湖积平原区侧向径流补给以及XX垣区中下更新统上段潜水和黄河地表水对黄河阶段的侧向补给。

该含水岩组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蒸发和开采。在中条山山前倾斜平原区浅层水和中层水无相对稳定的隔水层,有水力联系,向Q2含水岩组排泄部分地下水。XX垣区浅层含水岩组透水不含水,而中层含水岩组(Q2)地下水沿其分水岭轴部分别排泄于涑水河谷和黄河阶地浅层地下水中。

2)中深层(承压水)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该含水岩组地下水,在XX垣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中条山倾斜平原受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地下水自中条山前倾斜平原和XX垣向冲湖积平原径流。水力坡度为2.1-10.5%。

7.3.2.2厂区水文地质调查 1)厂区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XXX市卿头镇,属冲湖积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

2)厂区地层分布特征及地质构造 根据现场勘查,项目所处区域地质构造简单,无不良地质构造。

3)场区水文地质 根据现场调查、地下水监测报告及当地水文地质资料,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内的村庄水井水源均属于冲湖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补给主要是区内大气降水入渗,其次是工业污水灌溉及农业田间灌溉水的回渗。潜水由南向北流动,由于地势平坦,径流迟缓,故排泄方式主要是蒸发和工农业开采。承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潜水越流补给及上游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工农业开采是承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4)水源地调查 根据环评现场勘查,项目选址周围无水源地。

5)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埋深 经调查,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埋深为137m,地下水含水层类型为承压水。

7.3.2.3污染源调查 (1)工业企业污染源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周围为村庄和耕地,评价范围无其他工业污染源。

(2)生活污染源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生活污染源主要为村庄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评价范围各村庄均无污水处理设施,各村单户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小,均为自然蒸发、下渗。

(3)农业污染源 评价范围农田范围面积较大,大部分农田都使用化肥,喷洒农药。

7.3.2.4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 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降水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因此,包气带是连接地面污染物和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地下水能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一般说来,土壤粒细而紧密,渗透性差,则污染满;

反之,颗粒大松散,渗透性能好则污染重。

根据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点,结合本工程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分析本项目对下水造成的污染途径主要有:

(1)工程使用的各类废水池、污水管道防渗措施不足,而造成废水渗漏污染;

(2)废水非正常情况下超标排放,在排水途径上形成渗漏而污染地下水环境;

(3)工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地表形成富集并随雨水渗漏而污染地下水环境;

(4)生产设施因基础防渗不足通过裂隙污染地下水;

(5)废水汇集渠道防渗措施不足,而造成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由于评价区没有明显的地质裂缝、断层,地表水直接渗漏污染深层地下水的可能性很小。

7.3.2.4项目对地下水影响预测 根据类比其他污水处理设施及管道收集系统环评客户自,本项目发生泄漏情况后量较少,且本项目区域周围无水源地,距离超过了500m;

伍姓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也位于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污水泄露不会对附近地下水及伍姓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造成不良影响。

7.3.2.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选址可行性 项目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应充分做好排污管道的防渗处理,杜绝污水渗漏,确保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衔接良好,严格用水管理,防止污水“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营运期环境管理建议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表7中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双人工衬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a、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厚度不小于0.5m;

b、上人工合成衬层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2.0mm;

c、下人工合成衬层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1.0mm。

(2)排水系统应实施雨水和治污区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在场区内设置的治污区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用明沟布设。排水管采用PE管或PCV管进行输送,防止随处溢流和下渗污染。

(3)各污水处置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污水污染地下水。

(4)应在污水处理站设置监控水井,用于定期观测地下水污染情况,本项目设置3座监控井,上游1座参照井,下游布设2座观测井。

因此,在完成上述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后,地下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且本项目不在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选址可行。

7.3.2.6水环境风险三级防控措施 为了做好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轻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应制定水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旦掌握地下水环境污染征兆或发生地下水环境污染时,知情单位和个人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或其水环境污染主管部门、责任单位报告有关情况。应急指挥部要根据预案要求,组织和指挥参与现场应急工作各部门的行动,组织专家组根据事件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调查原因,分析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预防和防治措施,迅速控制或切断事件灾害链,对污水进行封闭、截流,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应急工作结束时,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事件“放大效应”和次生、衍生灾害,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同时应加强管理,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

健全管理机制,对于可能发生泄漏的污染源进行认真排查、登记,建立健全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建立从设计、施工、试运行、生产操作以及检修过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设计水平、施工质量和运行操作等的正确实施。

一旦发现废水发生异常情况,必须按照应急预案马上采取紧急措施:

为了防止发生厂区内设备、设施故障,导致地下水发生异常,必须按照应急预案马上采取紧急措施:

(1)当发生地下水异常情况时,按照制订的地下水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公司,通知当地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附近的取水点、附近居民等地下水用户,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

(2)组织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事件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采取包括疏散、切断生产装置或设施等措施,防止事故的扩散、蔓延及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地下水污染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7.3.2.7结论 本项目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很小,且对污水处理设施底部均进行了硬化防渗处理,对地下水影响很小。

通过以上分析,本项目在做好环保要求的措施后,对评价区水环境影响很小。

7.4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泵、风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为80~90 dB(A),主要噪声污染源强见表5-4。

为保证厂区营运期间的噪声得到有效的控制,应采取以下的噪声防治措施:

①为了减轻环境噪声,最重要的应从声源上控制,即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机械、设备、装置。

②对厂区上使用的各种噪声源设备进行防振、隔声、消声处理,通过治理,使这些设备对周围的噪声影响降低至规定的标准,加强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以减少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的噪声影响。

③加强厂区绿化,保证绿化率达到规定的标准。建议在厂区周围和进出厂道路以及厂区运输干道两侧,种植树木隔离带,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从源头、传播等环节进行了噪声的防治,只要建设单位认真落实上述噪声防治措施,本项目的产生的噪声可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

7.5固体废弃物 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方式见表7-17。

表7-17 本项目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方式 序号 固废名称 属性 产生工序 形态 处置方式 主要 成分 估算 产生量(t/a)1 废活性炭 一般固废 过滤工段 固态 资质单位回收-2 2 污泥 污泥浓缩 半固态 XXX市污水处理站 COD、NH3-N等 8 3 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 固态 环卫部门处置 1.1 从本项目产生的固废的处置情况来看,各类固废都得到了合理安全的处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但是评价仍要求建设单位对固废处置上不能随意处理,也不能乱堆乱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些固废的收集和储运,必须切实做好固废的分类工作,尽可能回收其中可以再利用的部分,切实按照本环评提出的方案进行处置。

7.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占地为规划用地,不新增占地。对大气和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表明,本项目实施后,不会对厂周围的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其处理后的水全部回用,将改变目前污水处理站超标排放的现状,对局部地区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远大于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有利于当地发展的建设项目。

7.7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的相关规定,本工程属于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其他,属于IV类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7.8环境风险分析 1、风险评价目的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

2、最大可信事故 本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废水非正常排放时,废水中污染因子超标排放至周围农田。

3、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关键设备应有备机,保证电源双回路供电;

(2)定期对排污口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事故状况,防止废水超标排放;

(3)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水量不稳状态时的应急措施,以缓解不利状态;

(4)加强电站管理,保证供电设施及线路正常运行。项目用电设计为双回路,可确保应急状态下电力供应;

(5)加强压力输水管线及进水泵站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建立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和操作责任制度,搞好员工培训,建立技术考核档案,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7)设置雨水排口切换装置,若发生废水外溢事故,应立即切断雨水外排口,将废水全部收集到调节池内,待事故结束后排入污水管网。

7.9清洁生产分析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实行有效的监控手段,严格执行我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

各种污染物均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或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

7.10环境管理 建设单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已设置专门从事环境管理的机构,配备专职环保人员1名,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负责环保设施运营和厂界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环保培训,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

项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为保证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应制定部分环境管理制度,如污染处理设施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1)建立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检修、维护保养的作业规程和管理制度,将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一同纳入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范畴,落实责任人,建立管理台帐。避免擅自拆除或闲置现有的污染处理设施现象的发生,严禁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处理设施。

(2)建立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奖惩条例 公司建立并实施各级人员的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环境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设置环境保护奖惩条例,对爱护环保设施、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绩效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对环保观念淡薄,不按环保要求管理和操作,造成环保设施非正常损坏、发生污染事故以及浪费资源者予以相应的处罚。在公司内部形成注重环境管理,持续改进环境绩效的氛围。

7.11环境监测 1、排污口规范化 环保标志明显,排污口设置合理、排污去向合理,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公众监督管理,按照国家环保部(原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试行)》(环监〔1996〕463号)的规定,对各排污口设立相应的标志牌。

①污水(尾水)排放口 本项目排水系统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设计。设置污水(尾水)排放口1个,位于项目西侧,并设置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牌,实行排污口立标管理。

②雨水排放口 本项目排水系统按“雨污分流”原则设计。设置雨水排放口1个,位于项目西侧,并设置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牌,实行排污口立标管理。

③固定噪声源 固定噪声污染源对边界影响最大处设置环境噪声监测点,并在该处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厂界设置若干个环境噪声监测点和相应的标志牌。

④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 各种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堆放场所有防火、防扬散、防流失、防淋雨、防腐蚀、防渗漏或者其它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在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2、环境质量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涉水重点排污单位地表水每年丰、平、枯水期至少各监测一次;

涉气重点排污单位空气质量每半年至少监测一次;

涉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重点排污单位土壤、地下水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的,或周边环境质量相关污染物超标的,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综上,本项目应进行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建设单位应在厂区设置化验室,并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以掌握场区及周围地下水水质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应对地下水污染提供依据,确保建设项目的生产运行不会影响周围地下水环境,因此将场区内自备水井设置为监测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方案如下。

a监测点布设 场区内3座监控水井。

b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氨氮、挥发酚、氰化物、铁、锰、铅、砷、汞、镉、六价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K+、Na+、Ca2+、Mg2+、CO32-、HCO3-、Cl-、SO42-共29项。

c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一年一次。

将每次的监测数据及时进行统计、整理,并将每次的监测结果与相关标准及历史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地下水水质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确保场界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安全。

d地下水监测管理要求 为保证地下水监测有效、有序管理,须制定相关规定、明确职责,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1)管理措施 ①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的职责属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工作。

②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地下水监测工作,按要求及时分析整理原始资料、监测报告的编写工作。

③建立地下水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与环境管理系统相联系。

(2)技术措施 ①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有关表格。

②在日常例行监测中,一旦发现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异常,应尽快核查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并将核查过的监测数据通告安全环保部门,由专人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核实,并密切关注生产设施的运行情况,为防止地下水污染采取措施提供正确的依据。

应采取的措施为:了解全场区地下水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加大监测密度,如监测频率由每年一次临时加密为每天一次或更多,连续多天,分析变化动向。

③周期性地编写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2)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规定的监测频次,定期监测项目所在地土壤质量状况,土壤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表7-18。

表7-18 土壤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项目所在地 pH、汞、镉、铅、铜、镍、铬、锌、砷 每年一次(3)监测资料 每次监测都应有完整的记录。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统计,及时向各有关部门通报。并应做好监测资料的归档工作。

3、污染源日常监测 本项目和在建项目运营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在加强环境管理的同时,定期进行监测,以便及时了解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减轻环境污染,使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

(1)大气污染源监测 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规定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各种废气污染源进行日常例行监测,有关废气污染源监测点、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表7-19。

表7-19 废气污染源监测 监测点位置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厂界(无组织废气)NH3、H2S、臭气浓度 1次/年,每两小时采样一次,共采集四次,取其最大测定值(2)地表水污染源监测 企业应根据排污口规范化设置要求,对污水排口的主要水污染物和雨水排放口水污染物进行监测,设置采样点,并在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有关废水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表7-20。

表7-20 废水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置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备注 污水排口 流量、COD、NH 3-N、pH 每月一次,取样频率为至少每两小时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 排放口设置自动检测仪 TP、BOD 5、SS、石油类、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石油类、硫化物、色度、氰化物、氟化物、总氮、总铬、总铅、总镉、总汞、总砷、六价铬 / 雨水排口 pH、COD、BOD5、NH3-N、SS、TN、TP、石油类 /(3)噪声污染源监测 定期监测厂界四周噪声,监测频率为每季一次,并在噪声监测点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由建设单位进行监测。

(4)监测资料 每次监测都应有完整的记录。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统计,及时向各有关部门通报。并应做好监测资料的归档工作。

3、三同时验收监测 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方案建议见表7-21。

表7-21 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方案 监测点位置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备注 废气 厂界 NH3、H2S、臭气浓度 2天×3次/天 — 废水 污水排口 pH、COD、BOD5、NH3-N、SS、TN、TP、石油类 2天×4次/天 — 噪声 厂界 等效声级Leq(A)2天×4次/天 昼夜各2次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 — — — 营运期 — — — 水污染物 施工期 — — — 营运期 污水处理 排放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 — 噪声 施工期 — — — 营运期 噪声 基础减震、厂房隔声、消音、距离衰减 厂界达标 固体废物 施工期 — — — 营运期 一般固废 污泥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安全处置 危险废物 — 生活垃圾 — 其它 —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根据自然资源损失补偿和受损区域恢复原则,可采取一定的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以消减生态影响程度,减少环境损失,改善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根据长期的研究成果证明,绿化对改善区域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绿地具有放氧、吸毒、除尘、杀菌、减噪、防止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本项目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约为5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0%。建设项目主要环保措施见表8-1。

表8-1 主要“三同时”验收项目一览表 污染源 环境保护设施名称 投资估算(万元)预期效果 进度 废水 设备维护 501 达标排放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投产、同时投产使用 噪声 基础减震、厂房隔声 厂界达标 固废 一般固废库 安全处置 绿化 厂区绿化 符合管理要求 合计 501 占总投资的100% — 九、结论和建议 结论 1、项目概况 XXX市XX镇XXX村供水方式为集中供水,水源充足,能够满足生活用水需求。但村内目前无污水管网,污水直接倾倒于街巷,部分下渗或蒸发,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环境。为了改善该村水生态环境,提高内河防洪排涝能力,该村委员会拟投资501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根据其设计方案,设计日处理量为150 m3/d,且仅处理生活污水。

2、分析判定情况 (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为〔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21号令)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 “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2)选址与用地规划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项目用地不属于《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中禁止、限制用地类项目。

3、“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①生态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环评应将生态空间管控作为重要内容,规划区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在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中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提出相应对策措施。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需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服务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XXX市无相关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本项目所在区不在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其他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各类保护地。项目建设不违背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同时,根据XXX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是通过截污、治污等工程保护伍姓湖湿地。项目区域生态经济区主要功能为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本项目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有关环评应落实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提出区域或者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建议以及优化区域或行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施。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本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域环境质量一般,运营期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可以达到环境质量目标,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原则。

③资源利用上线:

项目用水由当地的自来水部门供给,用电来自当地供电网,本项目的用水、用电不会对自来水厂和供电单位产生负担。本项目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符合用地规划。因此本项目不会超出资源利用上线。

④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本次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本项目属于〔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不在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范围内。本项目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减少了污染物的外排量,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结论 根据2018年XXX市环境质量公报和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及声环境质量状况均较好。

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根据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NH3出现最大占标率为0.77%,最大占标浓度0.001544mg/m3,H2S出现最大占标率为0.31%,最大占标浓度0.00003088mg/m3,对照表7-6的分级判据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全厂需设污水处理设施为执行边界的100m卫生防护距离。今后该防护距离内不再新建学校、医院、居住区等环境敏感项目。

(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是污水处理站工程,项目出水水质执行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

(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经预测,建设项目厂界各监测点昼间环境噪声贡献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附近敏感点居民处昼间噪声叠加值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无明显影响,不会发生扰民现象。

(4)营运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间的固废能得到合理的处置或综合利用,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5、污染防治措施达标分析 (1)营运期废气达标排放和污染控制 本项目拟将A2/O池进行加盖处置,废气无组织排放。

(2)营运期废水达标排放和污染控制 本项目是污水处理站工程,项目出水水质执行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

(3)营运期噪声达标排放和污染控制 本项目主要噪声污染源为、风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为80~90 dB(A)。经预测,建设项目厂界各监测点昼间环境噪声贡献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附近敏感点昼间噪声叠加值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无明显影响,不会发生扰民现象。

(4)营运期固废达标排放和污染控制 本项目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有污泥和废活性炭,其产生量为10t/a,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6、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建设项目拟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对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及污染物的产生量进行控制,固废能得到合理的处置或综合利用,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

7、总量控制 根据分析,本项目建成后日处理量150m3/d,本项目不申请总量控制指标。固体废弃物可实现零排放。

8、环境影响报告表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及环境规划。项目具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合理、有效。废气、废水、噪声及固废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和安全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环保投资可基本满足污染控制需要,如能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并持之以恒加以管理,可控制环境污染,确保当地的环境质量不会因本项目的运营而下降。从环保角度来看,本项目在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1)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务必认真落实本项目的各项治理措施,确保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2)为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环境,厂方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清洁生产,从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全方位着手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建议公司加强各种环保处理设施的维修、保养及管理,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4)及时检修维护机械设备,切实做好噪声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将噪声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5)切实做好职工卫生防护,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6)项目竣工后,需通过环保部门的合格验收,项目方可投入正常生产。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注 释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的附表、附图、附件:

附表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四邻关系图 附图3平面图 附图4地表水系图 附图5本项目与五姓湖关系图 附图6XXX市生态功能区划图 附图7XXX市生态经济区划图 附图8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 附图9水文地质图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请示文件 附件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附件4土地说明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声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 7、辐射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影响项目进展的报告 篇6

目 录 研究背景 1 2 文献综述 4 3 研究设计 18 3.1研究假设的提出及变量的设计 20 3.2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过程 32 4 问卷的形成与有效性检验 35 4.1问卷前测 35 4.2 最终问卷形成 39 5 研究一的主要结论 40 5.1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0 5.2 杭州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水平、态度和意愿 47 5.3 政策对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 49 5.4 个体特征的控制效应——方差分析 54 5.5 研究假设的检验 57 6 研究二的主要结论 62 6.1居民所看重的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属性——探索性因子分析 62 6.2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主观评价 66 7 总结与建议 69 7.1研究总结 69 7.2建议 70 8不足与展望 73 8.1 不足之处 73 8.2 展望 73 参考文献 75 附录a——调查问卷ⅰ 79 附录b——调查问卷ⅱ 84 研究背景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产销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由此带来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为突出。因此,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既是我国有效解决能源矛盾和环境改善、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早在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应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快汽车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截至今日,我国从地方到中央都制定了诸多政策分别从激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研发企业、政府采购、个人购车者的角度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而一个产业的发展与成熟,政府或企业在当中所起的作用仅仅只能是辅助或是引导的作用。产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应当是消费者。为此,我国政府业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制定诸多政策来引导或激励新能源汽车的消费。2009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和推广试点工作全面推开,以财政政策鼓励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10年6月四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则进一步将财政补贴的对象转移向普通购车者。

杭州市已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我市的先导性产业。就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杭州市的发展而言,目前我市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23家,包括众泰控股、万向电动汽车、浙江吉利、东风裕隆、吉奥汽车、青年商用车、青年莲花轿车、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项目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家,拥有公开专利298件,其中发明专利87件。万向电动汽车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动力总成系统生产能力的单位。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杭州的快递、邮政、公交、出租车等诸多行业开始使用。为了激励更多的个人购车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杭州作为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工作的试点城市之一,已出台《杭州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助金管理办法》,给予购车者以经济补助。

可见,国家和杭州市政府在激励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选择上,均选择了价格补贴政策。政府期望通过价格补贴的方式来打破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高成本——高价格——低销量——低产量——成本难以下降”循环,试图通过政府补贴策略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从而促进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这一政策的有效性前提在于:价格是影响购车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前提是否成立,值得探讨。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款新能源汽车销售,如长安杰勋hev、比亚迪f3dm众泰2008ev、奇瑞a5bsg混合动力等,但新能源汽车销售状况不佳。2010年网易汽车联合j.d.power发布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该调查表明:大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仍抱有观望态度,但仍有37%的消费者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如何打破这一困境,价格补贴政策是否为一有效的利器,需要深入探究价格对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存在何种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根据我国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将新能源汽车定义为“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现有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文献综述

学者指出: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因素可分为情景因素和心理因素。其中,情景因素可分为经济环境、法规环境、车辆性能、现有能源及道路基本设施;个人心理因素可分为:态度、生活方式、个性形象、风险感知、企业文化和公司品牌等。

国外学者较早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展开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现有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主题:

1)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或动机

mcmanus & berman(2005)通过对532名混合电动汽车拥有者和933名混合电动汽车潜在购买和的在线调查,分析得出:在所有的调查者中,节省汽油开支的期望以及减少污染是消费者购买混合电动汽车的主要驱动因素。turrentine,kurani(2007)指出混合电动汽车早期的购买者主要关注的是其较高的燃油经济性。zhang等(2011)指出消费者购买生物燃料汽车的原因在于:替代能源技术的市场吸引力增加、生物能源服务网络的完善、法律法规的要求、令人满意的能源性能、购买其他汽车的税费刺激、能源价格的吸引、环境污染的降低、朋友的影响、尝试新能源。heffner,turrentine(2006)指出:机动车辆并不仅仅是机动性,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象征;这些理念与购车者的自我认同有关。通过选择一特定车辆,消费者明确并向外传递“我是谁”,传递其兴趣、信念、价值观和社会地位。在过去的研究中,诸如挪威和澳大利亚的蓄电池电动车早期购买车(gjoen and hard,2002)、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混合电动车早期购买者(oregon environmental council,2003;turrentine and kurani,2007)都认为汽车所传达的形象价值对于其购买决策来说非常重要。根据cnw market research(2006)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31%的混合电动汽车购买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购买混合电动汽车的原因在于:混合电动汽车向外表达了“我是谁”(转引自heffner,turrentine,2006)。

heffner,kurani,turrentine(2005)认为混合电动汽车具有一种形象价值。部分消费者购买混合电动汽车的原因在于此类汽车可向周围的人传递“驾驶人关心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对社会负责”、“关注他人”等信息。通过对南加州25个已购买混合电动汽车的家庭访谈,结果发现:成本节约和形象价值是影响这些家庭购买hev决策的重要因素。

heffner,kurani,turrentine(2007)认为混合电动汽车给人们带来的形象价值包括保护环境、节约成本、对新技术的支持、与汽油厂商保持独立性、成熟理智的人。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值得借鉴之处:即在访谈中发现,很少有家庭会对混合电动汽车的环境利益、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节约、对汽油厂商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很多家庭会看一些诸如消费者报导之类的期刊来证明混合电动汽车的成本节约性,会看一些诸如popular mechanics来评估新技术,会参考一些非营利性组织诸如sierra club来证明混合电动汽车的生态有效性。没有一个家庭会仔细计算他的混合电动汽车到底可以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或是hev能够给他们节约多少钱。

2)愿意购买或已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具有哪些群体特征? 学者就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高的群体特征得出了一些结论:

2004年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指出:混合电动汽车的所有者通常是高收入者,在购买混合电动汽车时更加关注的是汽油价格而并非是环境利益。ong and hasselhoff(2005)就美国居民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年龄较大且每年收入超过8万美元的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费用来购买混合电动汽车。kahn(2006)指。

证实了如果有折扣、退税等措施,消费者将会改变其购车选择,且基于能效比的政策措施要更好。de haan et al(2009b)则进一步证实了feebate政策的有效性,即该策略可以带来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使用量显著降低,但不会带来汽车市场的波动。nijhuis and van der burg(2009)研究能效标签和补贴对新西兰居民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影响。该研究指出税收补贴可以提升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同样,de haan et al(2007)也得出相同的结论。david(2009)则就美国政府为激励人们选择混合电动汽车所采取的政策有效性进行了研究。ambarish等(2010)则进一步分析了加拿大政府所采用的税费减免政策对混合电动汽车销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减免政策可使得混合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加。zhang j.(2010)的研究指出: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上缺乏积极性,因此,政府必须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制定一些临时性支持策略,以激发汽车生产商在环保汽车上进行创新。此外,对于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所提出的税费减免、补贴等多项措施,是否会鼓励消费者更多的使用新能源汽车而导致总体能耗增高,即政策的反跳效应是否存在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de hann,michel,anja(2006)、de hann,anja,ronald(2007)的研究均证实了政府相关激励政策并不具有反跳效应。gallagher,muehlegger(2011)利用美国2000-2006年间混合电动汽车的销售数据,验证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为鼓励消费者购买混合电动汽车所制定的各种激励政策是否有效。分析结果表明:州政府所提出的诸如营业税免征或所得税减免的税费政策都有效促进了混合电动汽车的销量,且营业税减免的效果更为显著。1000美元的税费优惠政策可以使得混合电动汽车销量增加5%。且该研究进一步得出,不断上涨的汽油价格也使得混合电动汽车的销量有所增加。(可见,政策选择应有侧重点)。ambarish,sumeet,milind(2010)则就加拿大政府提出的税费减免政策对混合电动汽车销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税费减免政策大大刺激了混合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1000美元额度的税费减免可以刺激混合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增加31%-38%。zhang 等(2011)的研究指出:优化生物燃料行业链和形成有效的利益机制以降低成本;协调原材料供应、制造、销售以形成以有效的生物燃料供应链;就生物燃料的使用给予补贴等三个政策可以促进生物燃料汽车行业的发展。

可见,国外学者就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现有实证研究大多是基于美国或瑞士居民的调查结果,这一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令人质疑,因此,有必要以我国为背景展开调查研究。

国内有关消费者汽车购买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传统汽车行业。目前,现有研究将居民传统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个人因素: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即消费者收入、存款与资产、借贷能力等因素将会对购车行为造成影响。而地区、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将会影响消费者对家庭汽车消费认知(胡小军,张希良,何建坤,2007;朱莉妍,2010)。文化程度与居民购车行为成正比关系(刘琛敏,2003)。且消费者个人的生活方式将会其购车行为产生影响(刘金平,张松鹤,2003;王卿,2008)。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在轿车主要“购买目的”、主要“信息来源”、重视的“产品属性”、“购买价格”、“购买渠道”、“购买车型”上均有显著差异(王卿,2008)。

2)社会影响因素: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消费行为会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文化的差异、相关团体、广告效应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朱莉妍,2010)。现有研究证实相关团队(雷欲倩,2008),特别是由家人、朋友、同事、邻居所组成的主要群体(何小洲,雷欲倩,2008)将会对购车者的购买意向产生显著影响。而消费者教育程度和职业的不同,其受相关群体的影响会存在显著差异(雷欲倩,2008)。

3)产品本身因素:随着居民收入的升高,汽车消费越来越多的摆在大众家庭面前。消费者在买车所考虑的更多的转移为该车的价格、质量、品牌及售后服务、外观款式、舒适性等方面的问题(邵世风,2003)。颜色对消费者的影响特别是对女性消费者的影响不可轻视(殷志扬,范金,2004)。

4)政策因素:政府的各种税收、财政政策(如燃油税)(李晶,2009;严军生,钱永坤,艾刚,2002)和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邵世风,2003)引导大众汽车消费行为。

国内学者也开始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展开相应研究。国内大多数研究局限于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政策(张经天,公静,2010;洪凯,朱珺,2010;陈柳钦,2010;李红利,2010;方海洲,胡研,2009)、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障碍(王气良,2010;徐枭,王巧凤,周荣,2009)、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策略(邢洪金,汪波,2010;吴勇,2009)的定性探讨、新能源园汽车的发展瓶颈(yao,liu,feng,2011)。而关于我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行为的相关问题却缺乏实证研究。因此,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叫好不叫座的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以及影响这一意愿的关键因素。

本课题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框架,对杭州市居民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展开调查研究,检验影响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因素,并探讨各要素对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内在作用机理,从消费者角度为政府各方推动杭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设计

本课题以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角度研究杭州市居民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行为,探讨当前杭州市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建议,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提供经营启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调查杭州市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现状

对杭州市居民对新能源汽车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认知水平指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知晓程度、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 态度是指居民认为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及其给自身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 购买意愿是指从消费者角度调查目前居民是否在购车时考虑新能源汽车。(2)研究影响杭州市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

本课题根据研究的内容选取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生活方式、家庭生命周期、个人价值观作为个人属性因素,测量个人属性因素对居民新能源汽车认知程度及态度的影响程度,从中可以发现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具有较高认知态度和积极态度的居民群体的某些特征。

本课题重点引入相关团体因素、产品本身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研究以上因素对居民新能源汽车“认知——态度——意愿”这一关系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向。

首先,选取家人、朋友、邻居、政府、销售员的宣传五个变量作为相关团体因素,考察相关团体因素对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及态度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向;

其次,选取价格、维护与保养费用、配套设施、品牌、消费者口碑、售后服务、动力性能、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续航里程、舒适性、造型、颜色等变量作为产品属性因素,考察产品属性对“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及程度; 再次,选取政府的价格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监管、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政策等变量作为政策属性,考察政策属性对“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及程度。

(3)构建杭州市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模型 使用spss分析工具,构建杭州市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决策模型。该模型大致框架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全面了解当前我市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杭州市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可行性策略和建议。

图3.1 本课题的基本研究框架

(4)研究提升杭州市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对策和建议

本课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应当如何有效提升杭州市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对策和建议。

3.1研究假设的提出及变量的设计 3.1.1 参照群体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缺陷在于: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并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立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正是社会对个人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营销学者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参照群体对个人购买行为、产品品种及品牌选择、奢侈品消费等决策问题的影响,即参照群体影响(reference group influence)。park & lessig(1977)将参照群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价值性影响、功利性影响、信息性影响。信息性影响在于个人把参照群体的行为和观念当作潜在的有用信息加以参考;规范性影响是指个体认为参照群体可感知其购买行为并产生奖励或惩罚时,会服从参照群体的期望以获得奖励回避惩罚;价值性影响是指个体被影响是因为其期望提升自我概念或喜欢该群体。

现有研究表明:产品或服务的必需程度越低,产品的公众性越强,参照群体的影响程度越大;消费者在缺乏购买经验与能力的情况下,其购买行为对相关群体的依赖性非常高(clee和wicklund,2008)。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属于一种环保的消费行为。在解释环保消费行为上,学者分为两派,一派是理性选择模型,而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参照群体对环保消费行为的影响。heithz & jan(2009)研究表明:传统的经济因素和教育因素(如收入、成本、教育)同样可以用于解释消费者的环保消费行为,且参照群体的消费模式对环保消费行为的影响同样显著。hein 和jan(2009)以德国居民环保消费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参照群体的消费模式对个人环保消费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同样,新能源汽车属于一新产品。而人们选择新产品时,通常是为了融入某个群体,或与之相区别(timmor,katz-navon,2008)。ritsuko & katerina(2011)也进一步证实了社会群体压力是消费者购买混合电动汽车的驱动因素之一。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参照群体对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可以预期,参考群体对居民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会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消费者尚未形成消费自觉和消费习惯时,参考群体可能会在引导居民新能源汽车消费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park & lessig(1977)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参考群体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影响:一是信息性影响,即参照群体向消费者传播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建议、鼓励或要求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等;二是规范性影响,参照群体的行为对消费者产生的引导作用,在消费者寻求群体认同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群体行为,群体里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氛围就会对消费者的安全农产品购买意愿和行为产生影响。所以,参照群体是影响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三是价值性影响。

假设1:杭州市居民在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中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

本研究选择park & lessig(1977)所开发的参照群体影响的3维度量表,来测量参照群体对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具体如表3.1所示。表 3.1 “参照群体”变量的测量问项 变量 测量问项

价值表达性影响 我有时候觉得如果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广告中那种类型的人挺好。

我觉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具有我所喜欢的那种个性特征。

我觉得购买新能源汽车会提升我在群体中的形象。

我感觉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可以获得其他人的羡慕或尊敬

我感觉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帮助我向其他人展示真正的我或我希望成为的人。功利性影响 我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受到同事们偏好的影响。

我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受到我交往的人际关系网的影响。

我决定是否购买新能源汽车会受到家人的影响。

我会为了符合社会标准而购买新能源汽车。

信息性影响 我会通过观察专业人士的选择来判断是否购买新能源汽车。

我会从一些第三方专业组织那里获得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信息。

我会从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专业人员那里,收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信息。

我会从熟悉新能源汽车的朋友那里获得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信息和相关体验。

我会通过观察新能源汽车是否具备权威独立机构的认证来决定是否购买它。

3.1.2 个人因素

过去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汽车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身份、地位、自我形象的象征(dittmar,1992;choo,mokharian,2004;heffner et al,2005)。诸如豪华汽车的驾驶者通常具有高收入、高学历,追求一种品质生活(choo,mokharian,2004)。anja, michel, peter and roland(2008)通过对瑞士居民的随机调查,发现:喜欢小型车的购车者在政府退税等刺激政策出台后,有可能改变其购车决定,去选择马力更小、车型更小的高能效汽车。anja,heinz,roland(2011)的研究则进一步指出:传统的symbolic motive对态度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购买意愿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susana 等人的而研究也指出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性别、年龄、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收入、驾驶习惯,会对司机的能源选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哪一类消费群体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我们引入一般人口统计变量如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因素。假设2:不同个体特征因素的杭州市居民就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

许多研究(antil,1978:roberts,1995,1996;roberts和baeon,1997;webster,1975)强调了消费者对环境友好产品的态度和反应取决于消费者相信的个人行为的结果对环境问题的积极影响。这一种态度和相信就是顾客感知效力(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这些研究发现的结果表明,pce与生态关注消费行为有着密切正比关系。robert(1996)发现这一态度变量是对生态消费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比所有的人口统计变量和心理变量的影响都大。因此,将顾客感知效力这一个人特征变量引入模型框架中,有其合理性。假设3:顾客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效力对其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具有显著积极影响。

“顾客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效力”这一变量测量量表将选择ritsuko和katerina(2011)的相关量表,具体如表3.2所示:

表3.2 “顾客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效力”变量的测量问项 变量 测量问项

顾客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效力 驾驶新能源汽车可以缓解气候变化。

驾驶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碳排放。驾驶新能源汽车可以保护环境。

驾驶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目前环境受污染程度。

驾驶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驾驶新能源汽车代表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reid r.h., kenneth s.k., thomas s.t(2007)、ritsuko和katerina(2011)的研究都指出对新技术具有积极态度或支持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因此,将对新技术的态度这一个人特征变量引入模型框架中,有其合理性。

假设4:对新技术的支持态度对消费者新能源汽车态度具有积极正向影响。

“对新技术的态度”这一变量的测量量表将选择ritsuko和katerina(2011)的相关量表,具体如表3.3所示:

表3.3 “对新技术态度”变量的测量问项 变量 测量问项

顾客对新技术的态度 当你驾驶新能源汽车时,它会让你成为分享技术知识的人

当你驾驶新能源汽车时,它会让你成为享受创新所带来的乐趣的人

当你驾驶新能源汽车时,它会让你成为率先使用该技术的先锋的人

当你驾驶新能源汽车时,它会让你成为能够向他人培训这一新汽车的相关知识的人

当你驾驶新能源汽车时,它会让你成为一个想要尝试不同事物的人

在过去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中,学者认为个人价值观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已有研究指出绿色消费者或环保主义者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kahn(2007)的研究也指出环保主义与拥有混合电动汽车间存在相关关系。heffner et al(2005)指出绿色形象将会影响家庭对混合电动汽车的购买决策。mcmanus & berman(2005)指出减少污染是消费者购买混合电动汽车的主要驱动因素。bradley(2009)表明:具有环保态度的家庭所拥有的车辆较少、车辆的能源利用率较高、更少开车、能源消耗更低。ritsuko和katerina(2011)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关注环境和拥有绿色价值观的购车者会购买混合电动汽车。因此,本研究假定个人价值观将会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

假设5:个人的绿色消费观会对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产生显著积极影响。

“个人绿色消费观”测量量表主要选择min 和 heejun(2011)的测量量表,如表3.4所示: 表3.4 “个人绿色消费观”变量的测量问项 变量 测量问项

个人的绿色消费观 我认为通过绿色购买可以缓解当前自然资源和能源匮乏的现状。

我认为我国的环保法规正在积极的影响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

我认为政府所倡导的“低碳经济”与社会福利息息相关。

日常生活中,我追求健康且高品质的生活

我很向往亲近大自然的生活

消费时,产品安全、健康、环保是我主要考虑的因素

我认为我们的消费应该对环境负责

在已有关于汽车购买的研究中,不论是传统汽油汽车、柴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学者均指出汽车所具有的形象价值。汽车对于人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多的一种自我形象的表达,比如说个人兴趣、社会地位等信息。而形象价值在消费者购车决策和汽车使用决策上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choo,mokhtarian,2004;turrentine,kurani,2007)。heffner et al(2005,2007)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5个购买混合电动汽车的家庭进行深度访谈,发现混合电动汽车所传达的形象价值是多方面的,如环保主义者、关心他人、对新技术的积极支持态度等。而anja等(2011)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传统形象价值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形象价值的感知引入到模型框架当中,试图探讨这一形象价值在本模型中所起到的作用。

假设5:个人对新能源汽车形象的感知会对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产生显著积极影响。由于在已有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研究中,并没有可供直接参考的测量量表,本研究将在henffer等学者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一量表来测度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形象价值的感知这一变量。

表3.5 “对新能源汽车形象的感知”变量的测量问项 变量 测量问项

对新能源汽车形象价值的感知 驾驶新能源汽车的人是一种环保主义者的人。

驾驶新能源汽车的人是一种关心他人的人。

驾驶新能源汽车的人是一种节约的人。

驾驶新能源汽车的人是一种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

3.1.3 产品认知—产品知识

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许多实证研究也指出产品知识对消费者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产品知识是指“当搜寻发生时,存于记忆中的关于品牌或产品相关的知识”(srinivasan & ratchford)。bruck(1985)将产品知识分为主观产品知识和客观产品知识。也有学者将产品知识分为能力和熟悉性,而熟悉性则包括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客观产品知识指的是“消费者客观上掌握的有关产品的知识”(bruck,1985,1986;rao & monroe,1988)。而主观产品知识是指“消费者自己主观上感觉到的自己掌握了的产品知识的量”(brucks,1985;johnson &russo,1984),反映的是消费者的一种自信程度。schmidt & spreng(1996)研究指出,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虽然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由于客观知识的测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一般都用主观知识来衡量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在本研究中,产品知识被定义为主观知识.假设6:个人所拥有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知识越高,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就越强。

产品主观知识的测量量表目前仍未统一,代表性量表包括korgaonkar & wolin(1999)、srinisasan 等(1988)、srinivasan 等(1991),brucks(1985),raquel et al(2009)研究所使用的主观知识量表。本研究出于研究的方便性目的,仅采用一个问项,由被调查对象自行评估其所拥有的新能源汽车知识的多少。

3.1.4 产品属性因素

在过去已有关于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强调了产品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图的影响。产品因素分为产品相关因素与非产品相关因素。babin等(1999)认为产品自身所表现的属性是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最主要的动力,对产品属性的评价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最直接和主要的因素。吴亮锦等(2005)认为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之一的内部线索是指产品固有的属性,包括产品自身的价值、使用价值、质量特性等。具体来讲,耐用品的内部线索一般指质量、性能、可靠性等指标。产品的相关属性因素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线索。非产品相关因素指与产品自身属性无关的外部因素,比如价格、品牌、保证等。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或无使用经验,消费者不可能完全掌握产品的属性信息,因而可以借助非产品相关属性的信息来帮助识别产品的品质,以降低购买风险,进而影响购买意愿。例如品牌信誉、形象等信息。知名品牌代表高的知觉品质和低的选购风险,因而也会产生高的购买意愿。学者已经就消费者所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属性进行了研究。综合前人包括beggs et al(1982)),calfee(1985),bunch et al(1993)brownstone & train(1999),brownstone et al(2000),ewing & sarigollu(1998,2000),dagsvike et al(2002),molin et al(2007),turrentine et al(2007)h.o.& kitirattragarn v(2008),brian et al(2010),michael et al(2011),theo et al(2011)的研究,本研究将新能源汽车产品属性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使用便利性、安全保护性成本、外观内饰、服务、质量可靠性、舒适性、电池技术成熟度、动力性能、品牌、燃油经济性、排放污染物的降低等。相关测量量表可见附录。

假设7:个人所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属性表现越好,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就越强。3.1.5 态度

在学术研究中,就态度这一概念的认识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广义的态度概念。即态度是一种带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弗里德曼)。影响态度的三因素可以归结为:认知是指个体在对对象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评价;情感是指个体对对象的好恶;意向是个体对对象的反应倾向,即采取行为的准备状态。而另一派则是相对狭义的态度概念,即态度是指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赞同或反对的情感程度。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发现消费者持有的态度与其购买意向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消费行为学认为:态度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认为消费者对特定行为的态度是预测消费者行为最好的指标。而态度是由个人对该行为结果的认识、主观规范所决定。其中,主观规范(主观准则)指的是个人对特定群体(如家庭、社会)的感知期望,以及与他人期望保持一致的动机水平所决定的。

根据三成份态度模型,态度主要由三项因素所构成,分别为认知、情感(affect)和行为倾向(conation)。消费者对态度标的物的所有经验和信息集合而成的知识与信念,就是认知因素。而情感因素是指消费者对态度标的物所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情绪与感觉。行为倾向是指消费者对态度标的物所可能产生特定行为倾向与可能性。此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本研究的模型框架正是基于三成份态度模型所构建,其中认知因素即产品的认知程度,情感即本模型中的狭义态度概念,行为倾向则是购买意愿。

假设8:在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中,态度与购买意愿间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研究将采用anja等(2011)的测量量表来测量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测量问项如表3.6所示:

表3.6 “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变量的测量问项 变量 测量问项

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 我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们对环境和未来的一份责任

我支持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认为低碳出行是十分必要的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会促进环境保护

对个人而言,使用新能源汽车是支持环保的具体表现

我认为国家政策在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3.1.6 购买意愿

mullet(1985)认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品牌的态度,加上外在因素的作用构成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衡量消费者购买某项产品的可能性(schiffman,kanuk,2000),购买意愿愈高表示消费者购买的机率愈大。购买意愿可视为消费者选择某一产品的主观倾向,并可做为预测消费行为的重要指标,且得到实证(fishbein&ajzen,1975)。“购买意愿”这一变量测量量表来自min & heejun(2011),如表3.7所示。表3.7 “购买意愿”变量的测量问项 变量 测量问项

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 我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

如果新能源汽车不错,我将愿意推荐其他人购买

我期待有更多品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尽快推出市场。最终研究假设汇总如表3.8所示: 表3.8 本项目假设汇总 序号 假设描述 杭州市居民在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中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不同个体特征因素的杭州市居民就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3 顾客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效力对其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具有显著积极影响。4 对新技术的支持态度对消费者新能源汽车态度具有积极正向影响。个人的绿色价值消费观会对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产生显著积极影响。6 个人所拥有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知识越高,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就越强。7 个人所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属性表现越好,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就越强。8 在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中,态度与购买意愿间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3.2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过程

根据前文的阐述,依据已有学者的研究,参考已有学者的问卷问项,本项目所设计的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涉及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这几项个人特征,第二部分为居民对新能源行业及新能源汽车理解、汽车消费意识、态度、影响因素等问题。其中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居民的个人资料。此部分总共有7 道题目,其中第一道题为居民的性别;第二道题为居民的年龄,选项为“25 岁以下”、“26~30 岁”、“31~35 岁”、“36~45 岁”和“45 岁以上”五个选项;第三道问题是居民的婚姻状况调查;第四道题为居民的文化程度,选项为“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其他”七个选项;第五道题为居民的年收入,选项为“小于5万”、“5~10万”、“10~20万”、“20万以上”四个选 项;第六题是自主回答类问题,调查被调查人的职业;第七题为被调查者家庭人数请康,选项为“2人及以下”、“3人”、“4人”、“5人及以上”四个选项。

问卷的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居民对汽车消费的态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识与购车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用于模型中变量的测量。此外,问卷还调查了居民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渠道,与其认为促进消费者购买消费的有效方法等问题。在此部分与其他学者的调查问卷有所不同,问卷中使用5 点likert量表来反应居民对问题的认可程度。这5分制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或者“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又或者“非常不好”、“不好”、“一般”、“好”、“非常好”均分别对应问卷中“1”、“2”、“3”、“4”、“5”五个分等。居民所选的的分数越高表示对该问题的认可度越高。

本次调研设计以杭州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调研主要采用了个人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课题组在2011年12月-2012年3月分别进行了两次抽样调查。信度和效度说明后面详细分析中会进行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浙江省杭州市内居民,调查地点是杭州市。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实地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和网上发放问卷这两种调查方式进行。实地发放问卷、当场收回调查方式选择了汽车的大型卖场(譬如说九堡等)、居民小区公园、实习单位办公楼、各大高校校园作为调查点。选择这三个地方的理由是:第一,这四个地方的人一般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回答问卷的所有内容。第二,汽车大型卖场去的人要不然就是作为汽车销售人员,对车子比较了解,亦或者直接就是汽车购买者,具有购买意愿;居民小区公园里出现的不同人群会比较多;学校里的人受教育程度高;利用实习期间的便利,在实习单位办公楼里,发放部分问卷,这部分人,薪资收入较高。网上发放问卷调查方式,是在发放问卷于专业调查网上,对填写问卷的居民所在地区进行限制。由于网上居民填个人信息状况时,可能没有反应真实情况,所有在网上回收的问卷数量相对少些,仅有67 份。

本课题调查结束后,统计这次问卷调查所得的所有相关数据,用excel 以及spss 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和简单的分类,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对杭州市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问卷的形成与有效性检验 4.1问卷前测

进展缓慢的1例肺腺癌病例报告 篇7

男,64岁,因反复咯血6年余,咳嗽、咳痰3个月,胸闷、气促6 d入院。患者6年前开始出现咯血4~5次 /d,约20~30 ml/ 次,无明显发热盗汗,无胸闷气促,外院诊断为肺结核,予以抗痨治疗1个月余 (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控制欠佳,遂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就诊,门诊肺部CT检查显示:1双下肺背段可见条片状、片状影,边缘模糊,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考虑双下肺背段病变为炎症反应,不排除结核;2右肺支气管扩张(见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管腔通畅,支气管炎症改变,1~4级支气管黏膜充血发红,黏膜上表面见曲张的小血管,刷检时出血较明显,未予活检。予以加替沙星抗感染及对症治疗2周后,咯血症状消失。门诊诊断:1支气管扩张并感染;2社区获得性肺炎;3活动性肺结核待排。嘱患者继续抗感染治疗,半个月后复查CT。患者因咯血症状未再发而没有复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液痰,痰量中等,较易咳出,无咯血,未予以重视,6 d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症状,遂再次来本院就诊。门诊肺部CT检查显示: 1左下肺前基底段见4.1 cm×2.4 cm软组织团块影,边缘毛糙,呈分叶状,病灶跨叶生长,其周围可见散在分布小点片状影,两肺门及纵隔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影,部分钙化,考虑左下肺占位性病变并阻塞性肺炎;2右肺多形性病变,考虑结核可能;2右侧胸膜增厚、钙化,左侧胸腔少量积液;4主动脉硬化(见图2)。患者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等一般情况欠佳,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患者20岁开始吸烟>20支 /d,40岁戒烟饮酒史。入院查体:T 36.2℃,P 82次 /min,R 18次 /min,BP 128/79 mm Hg营养良好,慢性病容,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左侧颈部可触及数个淋巴结,最大约3 cm×1 cm,质中,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触痛。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结果为白细胞8.9×109/L,血红蛋白145 g/L,血小板200×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为64.4%,淋巴细胞比值为16.2%,嗜碱性粒细胞比值为1.4%,嗜酸性粒细胞比值为3.8%;2大小便常规、血生化、脑钠肽检查正常;3痰找抗酸杆菌检查2次阴性,结核抗体Ig M和Ig G阴性;4超敏C反应蛋白25.7 mg/L,Ig E 168 IU/ml,血沉17 mm/h。5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活检显示,中 - 低分化腺癌(左下叶)。患者最后诊断:1左下肺腺癌T2N3M0ⅢB期;2阻塞性肺炎;3继发性肺结核;4支气管扩张。

A:纵膈窗 B:肺窗

A:纵膈窗 B:肺窗

2讨论

再次就诊时与患者6年前的肺部CT比较发现,肺窗上原发肿瘤相同部位可以看到一个类似炎症的高密度病变,其在外围有极少量磨玻璃密度影 (ground glass opacity,GGO),该病灶在数年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笔者推测初始GGO病变性质有2种可能。

初始GGO可能为感染性病变,包括活动性肺结核,随后病变性质发生变化,缓慢进展为肺腺癌。患者6年前因咳嗽、咯血就医,虽未找到活动性肺结核感染的依据,但予以对细菌感染和结核病均有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持续6年未再咯血。因此,患者初始病变考虑为肺结核或其他感染性疾病。TAMURA等[1]报道分支杆菌感染常早于肺癌病变发生。结核杆菌能引起肺部炎症和纤维疤痕,诱导遗传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肿瘤形成的风险[2,3,4]。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结核病患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0倍[5]。当结核活动感染与肿瘤共存时,肿瘤可出现进展缓解、复原,甚至完全消失[6]。

同时,推测初始GGO病灶即为高分化肺部肿瘤或腺瘤样增生,数年后缓慢进展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肺腺癌。早期肺癌或腺瘤样增生可以表现为肺部局限性GGO。SHIAU等[7]研究表明,薄层CT扫描表现为单纯GGO、混合GGO及主要为实质性结节影的周围型肺腺癌患者,平均肿瘤容积倍增时间(volume doubling time,VDT)分别为 >1年、1年左右及 <1年。 SAITO等[8]研究表明,最初表现为单纯GGO样改变、气泡样改变、小结节及疤痕样病变的周围型肺腺癌患者,平均肿瘤VDT分别约为770、1 363、238和348 d,建议随访时间分别间隔6~12个月、>12个月、3~4个月及3个月左右。患者左下肺病灶在6年半内表现为缓慢进展,病程较长,肿瘤VDT较文献报道显著延长,但不能排除肿瘤由最初的高分化缓慢向中 - 低分化转变。

项目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篇8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施工方案;影响

1.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主要任务

1.1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

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管理科学原理而对施工中的技术方法、组织方案等施工措施进行控制的一种经济技术管理文件。施工组织的编制是按照工程建设、施工工艺、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来进行的,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实现最经济的资源配置,达到工期短、质量佳、成本低的目的。

1.2 工程造价的主要任务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总和。它是依据设计文件并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得出来的。工程造价反映了项目建造消耗资源的价格成本,是项目前期决策的重要依据。合理而准确地确定工程造价,可以为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根据。

2.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文件作为施工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技術和经济文件,二者同等重要,并且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从工程造价的角度来说,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决定了工程施工时拟采用的做法,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对应的工程造价也不相同。反过来,从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的角度来看,影响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选择的因素除了技术方法、机械设备和工期等因素外,发生的费用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1 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定额关系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反映建筑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每一分项工程或每一结构构件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它是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和工程决算价格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之一。而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每一分项目工程的消耗量。

2.2 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

3.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牵涉到工程技术、施工经验、定额指标、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以及计划、财务、银行、税务等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或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成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目标就是根据业主对项目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可能保持施工生产科学、有序、协调、均衡,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除国家政策有明文规定的因素外,施工组织设计中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主要有包括以下方面。

3.1 施工方法的选择

施工方案的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环节,工程造价能否得到控制,首先取决于方案是否优良。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施工方案的选定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决定,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认真研究工期、质量、工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博采众长,组合优化,从中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3.2 施工工期

依据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最短工期即为最合理的施工工期。工程建设耗资巨大,工期拖延一天,工程资金贷款产生的利息就会多增加一天的费用,合理安排工期,按期完成甚至提前完成对于工程的经济效益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提升措施。

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需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这是一个经济与技术统一的管理过程。具体的措施有:

4.1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编制一切供应计划的依据,也集中反映施工组织设计的最后结果,对整个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在影响工程造价的诸多因素中,施工进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编排施工总进度计划时,应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剖析,从中找出控制总工期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加快进度、突破难点的相应措施,尽可能缩短建设周期。

4.2 做好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要达到的质量目标,以及为达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检验和检测手段等。通常,一个工程的施工方案可以有很多选择,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确定施工方案时,运用技术经济手段进行综合评价,比较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确定综合效益最佳方案,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4.3 提高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

施工组织设计所反映出来的与价格因素有关的数据,不一定都要编制成预算,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数据在预算定额中已包括在内,而的确有一些技术措施和为组织工程所付出的劳动、材料、机械等费用在预算定额中并不包括。

总之,只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才能合理的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其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建超,蒋连接.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1).

[2]孟德臣.试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河南交通科技,1998(01).

上一篇:地方税务局税收票证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住院内科医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