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共14篇)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玻璃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于它的主要原材料是多种天然矿石,具有耐高温、抗腐蚀、强度高、比重轻、绝缘好、吸湿低及延伸小等一系列优异特性,是其它材料难以比拟的.功能材料和经构材料,是发展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尖端科学最佳的基础材料.也是新的技术革命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作 者:危良才 WEI Liangcai 作者单位:珠海玻璃纤维企业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20 刊 名:玻璃纤维 英文刊名:FIBER GLASS 年,卷(期): “”(3) 分类号:F4 关键词:首先, 要加强传统玻璃产品优化升级, 中国平板玻璃主要以钠-钙-硅玻璃生产为主, 今后要要研究开发新组分玻璃产品, 铝-硅超硬度玻璃, 硼-硅防火玻璃, 磷-硅生物玻璃, 超薄、超白、超厚玻璃等。
加强常规玻璃深加工产品精准化, 及设备先进完整化。重点解决钢化超薄玻璃, 镀膜玻璃的钢化, 积极创新开发夹胶玻璃中间体新材料, 加强真空玻璃, 中空玻璃。丝印玻璃, 浮雕玻璃, 沙面玻璃, 热熔热弯玻璃工艺管理和新产品的创新开发。
着重开发新功能玻璃, 使其更好的应用到高新领域, 解决产品结构不科学的格局。
另外, 升级版房地产建设, 节能环保, 生态环境, 交通, 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新功能玻璃。未来新型房地产以绿色建筑为主, 本着节能减排, 低碳环保, 绿色生态, 安全健康为目标。如;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 自洁-隔热玻璃Low-t玻璃, 阳光控制玻璃, 真空玻璃, 空气净化玻璃, 自洁玻璃等都会很好的在绿色建筑, 被动房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除此之外, 再生能源方面需要用到新功能玻璃, 这也将成为调整的方向之一。如太阳能低温利用, 太阳能中温发电, 光伏发电, 无论采用多晶硅电池, 还是薄膜电池, 染料敏化电池都要用到新功能玻璃, 如;增透减反射玻璃AR玻璃, 防污玻璃AF玻璃和ITO, FTO, AZO, ATO等导电玻璃。
其次是电子通讯, 电子显示方面需要的新功能玻璃。如;防眩+抗菌+减反射的3A触摸屏玻璃, 工业CT玻璃。锗, 硅氧化物半导体玻璃。液晶显示玻璃TFT玻璃, 等离子显示玻璃PDP玻璃及量子点显示玻璃等。军工, 通讯, 防电磁辐射污染方面也将推动新功能玻璃的发展。
总而言之, 今后玻璃往纳米化, 复合化, 集成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纳米小尺寸功能, 表面活性, 宏观隧道效应。有机高分子与玻璃表面复合, 多功能材料在玻璃表面集成及之间的修复, 被动智能控制向主动智能控制发展。迎合工业4.0时代的发展进程。更多相关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玻璃窗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一、中国机床工业现状
1.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产值世界第四,但单位产值的能耗和物耗第一,比发达国家高4~10倍。进入WTO后,在中国生产制造自己的全部和部分产品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战略,这使我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新的时期,19世纪以来制造大国必然成为经济强国的历史不一定会重演。中国制造业面临两种前途: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依赖外资和技术)和世界制造基地,全球制造的伙伴(利用外资和掌握技术)。
2.我國机床工业的处境
近年,我国机床消费金额世界第一。机床进口金额世界第一,机床生产金额世界第四,机床出口金额世界第十二。进出口逆差高达11倍以上,大陆出口额仅为台湾省的22%。总体来说,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缺乏创新产品,缺乏中华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满足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需要。
3.数控机床近年市场走势
从1999年到2003年,数控机床消费额从13.3亿美元增加到37.5亿美元,机床消费额数控化率从43.8%上升到57%。数控机床进口额从8.78亿美元增加到27.1亿美元。数控机床生产金额从4.52亿美元增加到10.4亿美元。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从33.9%下降到27.7%,出现产业危机。
4.谁是数控机床的买家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机床工业的最大用户,占40%以上,机床工业随汽车工业兴旺而发展、萧条而下降,目前发动机和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工业需要各种高速、精密、大型5轴数控机床,目前精加工大多采用进口机床,国产机床仅用于粗加工。造船和电站设备是我国的制造业的强项,需要大型3-5轴数控机床,目前进口量也相当大。信息、电子和家用电器产业主要需要模具和中小零件制造用的高速加工中心、电火花和线切割数控机床。
5.机床工业的使命
机床是工作母机,制造机器的机器。
机床工业是装备工业的核心,产业虽小,系关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我们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强国,谁来装备中国?美、德、日在关键时刻,都是靠本国机床工业装备自己。中国机床工业的使命是:擎起“装备中国”的半边天。我们的愿景是:掌握核心技术,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开创世界装备中国、中国装备世界的新局面。实现使命和愿景的关键在于周密的战略思考和中长期战略规划。
6.在国际竞争中成长
2003年德国的DMG、日本的丰田工机和牧野铣床、韩国的大宇等著名机床公司都在我国开办独资企业,北一大隈机床公司的投产可能掀起新一轮合资潮,外资和合资企业已占我国机床企业2238家的14%。中国机床市场已经国际化。
秦川发展收购美国UAI公司60%的股权,大连集团收购Ingersoll属下的2个分公司,上海明精收购德国Wohlemberg公司53%的股权,中国机床工业开始走向世界,但目前在技术、管理不如他人、国际市场经验欠缺的情况下,应该谨慎从事。
二、机床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机床是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机床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业和战略性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各方密切关注。
我国机床工业在国家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经历经济恢复时期及“十二五”计划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艰巨努力,建立起较大的规模、较完整的体系,奠定了有利的技术基础,具备相当的竞争实力。
我国机床工业已跨入世界行列的第一方阵。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必要强化,国家装备制造业对机床这种基础性、战略性生产制造手段,提出了大量急迫的需求。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数控机床产量不断地下降,其中2008年2月份当月同比增长了17.35%,5月份同比增长了6.97%,8月份、11月份都出现了同比负增长,分别同比减产7.58%和34.4%。具体数据分析。
造成中国国内数控机床不断减产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不断加深;其次,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数控机床出口,而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了全球数控机床主要出口基地的需求量,导致了我国数控机床企业以减产来应付“冬天的到来”;第三,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也是一个成因,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了数控机床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第四,国内物价水平高涨,原材料价格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第五,2008年新劳动法实施,数控机床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
未来几年,中国机床市场需求依然乐观,到2020年我国的工业化基本实现之时,作为工作母机,机床工业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都不会出现衰退和逆转。
三、结束语
机床工业是装备工业的核心,产业虽小,系关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中国机床工业正在走向世界,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深入研究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走出误区,迎接挑战,制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群和供应链。充分利用因特网的平台,创造新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自主创新:机床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制造.2006(01).
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刘淑焕我国耐火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耐火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的产业体系,为我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耐火材料产业与国外比较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耐火材料企业规模小、装备差
我国耐火材料产业主要是从“六·五”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耐火材料科技攻关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生产,逐渐出现了一批定点生产这些品种的生产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往往一个品种由很多企业同时生产,形成低水平重复的局面。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小,生产装备落后,原有的科技成果在这些企业中已因陋就简被改头换面,失去了原有的科技特点。加之数量众多且企业无序竞争,竞相压低价格,造成以偷工减料为手段的降低成本,致使本来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状况更加严重,令人担忧。
1.2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速度慢
耐火材料是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等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高温窑炉的技术进步推动了我国耐火材料在品种、质量方面的发展,通过国家科技攻关和行业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很多科技成果,很多成果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了生产转化,但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技术附加值相对高的科技成果生产转化的速度较慢,迟迟不能形成大批量生产的能力,不能及时为高温工业的发展服务。我国耐火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定型耐火材料向不定形耐火材料方向发展
最近20 年,世界耐火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定形耐火材料迅速发展,如发达国家不定形耐火材料的生产比例已由以前的15 %~20 %增至在的50 %~60 %。不定形耐火材料已进入高温领域并且取得良好效果。在以前,不定形耐火材料多数用于使用条件较为温和,一般没有或很少有熔渣或熔剂侵蚀的中低温环境,例如用作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的炉衬(800~1400 ℃)。现在,不定形耐火材料已广泛用于温度高达1600~1700 ℃,并且(或者)存在熔渣(或碱)的化
学侵蚀和冲刷、高温钢水的冲击、急剧的热震等恶劣使用条件的部位,例如钢铁工业的电炉炉顶、高炉出铁沟、钢包和中间包包衬等等,而且使用寿命都有所改进。为扩大在高温领域的使用,研究开发了许多高性能不定形耐火材料。突出的为低水泥(LCC)、超低水泥(ULCC)和无水泥(NCC)浇注料,它们比加入约15 %水泥的传统浇注料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尤其是热机械性能和抗侵蚀性能。开发了许多用于制备优质不定形材料的高性能合成原料,它们包括:1)Al2O3 基原料,如刚玉(电熔、烧结、板状)、刚玉-莫来石、锆刚玉莫来石、莫来石和富Al2O3 尖晶石等;2)MgO 基原料,如电熔镁砂、MgO 含量为98 %的高纯烧结镁砂、镁铬合成砂和富MgO 尖晶石等;3)微粉类原料,如硅微粉、活性Al2O3 和ρ-Al2O3 等。
进入新世纪,定形与不定形材料的竞争将会继续。在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和中国等,不定形材料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以中国为例,目前不定形材料的生产比例只有15 %左右,预计近年内可能提高到30 %~40 %。
2.2耐火材料材质由高纯氧化物材料向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材料方向发展
高纯氧化物制品(如刚玉、刚玉-莫来石、氧化锆、锆英石和方镁石等)虽已广泛应用于高温窑炉的重要部位,但是它们存在抗热震性较差、易于产生结构剥落的弱点。近20 年来,具有优良抗热震和抗侵蚀性的碳结合材料迅速崛起,并已占据了炼钢过程的重要部位。然而,它们的弱点是抗氧化性和力学性能较差。综合考虑高温强度、抗热震性、抗侵蚀性和抗氧化性等各项高温使用性能,耐火材料行业泰斗钟香崇曾预言,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材料将会兴起并发展成为新一代的高技术、高性能的优质高效耐火材料,用于高温关键部位。这个预言的依据是从1988 年起我们在北京科技大学进行的关于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高温性能的研究工作。这里的氧化物包括Al2O3、锆刚玉莫来石(ZCM)、ZrO2、锆英石、CaZrO3和MgO ;非氧化物包括SiC、BN、Si3N4、SiALON、ALON 和ZrB2。研究结果表明:(1)与碳结合材料比较,它们具有优越得多的常温和高温强度以及抗氧化性;(2)与氧化物材料比较,它们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3)它们还具有良好的抗渣性。
2.3传统耐火材料制品向功能型耐火材料发展
耐火材料的另一趋势是向优化工艺与质量的功能耐火材料方向发展。所谓功
能耐火材料,即能起到类似机械部件作用的功能性耐火材料。目前,功能化最为突出,功能性耐火材料最主要的开发和应用领域是连铸用耐火材料。如注入控制用和吹气用滑动水口、长水口、浸入式水口、塞棒和滑板等。在今后20 年里,考虑到对洁净钢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预计白云石材料将再回到主要位置。在这方面将创新性地开发系列优质白云石新产品,从镁白云石到白云石再到钙白云石和氧化钙制品,这些可以称为含游离CaO 的碱性材料。高性能钢种(洁净钢、低碳钢、高氧钢、不锈钢等)所需的耐火材料,不仅应当是耐用的,而且最好能够对钢水起一定的净化作用(至少不应当污染钢水)。在各种耐火氧化物中,只有CaO 能够满足耐用性和净化作用这两个要求。
2.4天然原料向优质合成原料发展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耐火材料工业在采用原料方面的趋势是从主要用天然原料发展到天然原料与合成原料并用,而许多重要用途的高效制品越来越多地使用合成原料。这些新兴的优质合成原料多数是由人工原料合成制备的,价格相当昂贵,如:刚玉莫来石、锆莫来石和铝镁尖晶石等,都是以氧化铝为基料。又如:一些非氧化物(SiALON、ALON、ZrB2 等)也是以化合料为基料。
利用我们丰富的高铝矾土和菱镁矿为基料,制备优质合成原料(简称天然合成原料),如果质量接近于人工合成原料,使用效果与之相当,价格却可大幅度降低,一般有可能降低30 %~50 %,这样可以得到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八·五”和“九·五”攻关,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有了进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有的还未转化为生产力,有的虽已转化,但未达到产业化和商品化。今后应尽快把已有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推进其产业化。以高铝矾土和菱镁矿为基料的天然合成原料,发展均质类、改性类、转型类等优质合成原料。
均质类材料是通过均化工艺和适当高温煅烧,从而达到结构、性能和质量的稳定、均匀,如MgO 含量大于97 %的高纯镁砂,是以二步煅烧工艺制备的,即菱镁矿石轻烧后细磨、成球和高温死烧。在辽宁南部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在国内外批量销售。今后要巩固提高,扩大应用。高铝矾土基的均质料,国外仅有美国的含氧化铝50 %~70 %的系列均质矾土熟料(牌号为Mulcoa),系C.E.公司在Georgia 州利用当地和附近的高铝矾土,经过湿法挤压成型,在回转窑高温煅烧制成,其价格相当高,比原块煅烧的熟料高50 %~80 %。此外,英国牌
号为Molochite 的均质料(Al2O3含量为42 %~44 %)是利用当地高岭土,漂洗、净化后压坯并在隧道窑烧成。改性类材料指通过选矿或电熔减少杂质(减法),或通过加入适量有益氧化物(加法),以改善、调整高温性能而制备的优质合成原料。
改性类材料指通过选矿或电熔减少杂质(减法),或通过加入适量有益氧化物(加法),以改善、调整高温性能而制备的优质合成原料。近年来研究开发的镁砂基和矾土基改性合成料的理化性能示于表4。镁砂基的改性料有:①氧化镁含量98 % 以上的高纯镁砂(经过浮选后,细磨、压球并二步煅烧,体积密度为3.3~
3.4 g·cm-3);②合成镁铬砂(轻烧镁砂加入适量铬铁矿,混合细磨后压坯煅烧或电熔制成);③富铁镁钙砂(镁砂中加入适量的白云石和铁鳞,煅烧制成)。它们都已投产,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工艺上基本成熟,在应用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如高纯镁砂用以制备MgO-C 砖在转炉和电炉上使用;合成镁铬砂(烧结和电熔)用于制备全合成镁铬砖和电熔再结合镁铬砖,用于RH 精炼炉AOD 炉和炼铜炉;富铁镁钙砂用于电炉捣打炉底和快速补炉。今后,应继续巩固提高,推广应用,扩大市场。
转型类材料指由高铝矾土(高岭土或煤矸石)通过高温还原和氮化的工艺处理,使其转化为SiALON和ALON 以及它们与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氧化物与非氧化物复合材料是新世纪国内外耐火材料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预计它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兴的高性能的耐火材料品种系列。综合考虑高温性能(强度、抗热震性、抗侵蚀性和抗氧化性),它们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为:①与碳结合制品(MgO-C 砖、Al2O3-C 砖等)比较,它们具有高得多的中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②与氧化物制品比较,它们有优越得多的抗热震性和韧性,而高温力学性能相当;③对多种冶炼熔渣具有较好的抗侵蚀性。
近几年,我国耐火材料工业正朝着向产量降低、质量提高、品种增加的趋势发展。自主创新技术不断增加。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耐火材料的主要用户如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技术发展对耐火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品种要求。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向耐火材料提出了降低吨产品耐火材料消耗的要求,致使耐火材料企业要以更大的投入加快新的优质产品开发与研究,以适应和满足这些行业的需求。
总之,在多年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促进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耐火材料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世界范围的耐火材料技术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是耐火材料的产量大国和消耗大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耐火材料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面对国内高温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加入WTO 后形成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将不断地寻找发展出路,经历科技创新、结构优化、企业重组和品种结构调整,从耐火材料生产和消耗大国向耐火材料技术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我国地质勘查煤炭技术的发展趋势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贯穿于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它既担负着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任,又担负为煤炭开发、利用、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服务的责任.
作 者:陈伟清 作者单位: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泰安,2710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09 “”(28) 分类号:P5 关键词:
通过对我国工业近几年清洁生产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为我国工业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走新犁工业化道路提供参考.
作 者:毕俊生 慕颖 刘志鹏 作者单位:毕俊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100804)
慕颖(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100031)
刘志鹏(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53)
企业规模结构指的是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和比例关系, 而大中小企业的比例关系在不同的工业部门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快, 规模大。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结构, 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首先是制度特点, 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基本都属于全面所有制经济, 而小型企业的很大一部分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其次是区域分布特点, 我国大众企业分布主要实在沿海和主线地区的大中城市, 而小型企业怎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再次是对于不同工业部门的侧重不同, 我国大型企业主要集中于资金集中部门, 其固定资产占全工业固定资产的65%, 而职工人数却只占综述的35%。中小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部门, 占比却和大型企业完全相反。最后, 生产内容特点。由于企业的特点, 大体可以总结为, 大型企业主要从事生产资料, 为建设服务, 而小型企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 为生活服务。
二、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认为我国工业规模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大企业产值和增加值比重过低, 这说明了我国的大企业的的作用远不如发达国家。其次, 基础工业的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其中某些企业部门甚至具有小型化、分散化趋向。大企业的潜力并没得到充分的发挥。再次, 企业的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过小, 产业集中度较低, 资产负债率高, 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另外, 产品结构不合理, 一般产品的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的问题有待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人才结构不合理, 高级技术人才短缺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 经营制度的封闭使得企业吸纳要素的能力微弱。其次, 工业生产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低, 具有不同经济实力的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竞争, 大中小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再次, 企业破产、兼并制度不完善, 使得企业资金存量难以流动和存储。
三、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发展趋势
1.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重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从而形成地区之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技术先进, 基础雄厚的特点, 从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工艺和新产品, 同时通过调整、改组、改造和提高, 把具备条件的老工业基地逐步培育成为新式装备工业基地。
2. 着重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无疑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重中之重, 同时也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具备商品化条件的高新技术要加速产业化, 从而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构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有选择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发挥后发优势, 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 好好经营大企业的同时, 也要给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 同时也要从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应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国民待遇, 同时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和市场准入领域, 应当允许国内非公有制企业进入。
4. 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
政府的支持和体制的保障对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所以需要制定综合配套的结构调整政策, 必须扶持的重要行业、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的发展。同时要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包括规范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 实施公平的税收政策, 统一技术质量标准等, 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实行公开平等待遇, 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5. 从国情出发, 实行大中小企业相结合
大型企业由于技术先进, 装备精良, 管理科学, 可以为小型企业提供先进技术装备, 从而成为能将小企业发展带入正轨的中坚力量。反过来通过小企业灵活性大, 生产容易调整, 布点均衡等特点, 把经济搞活, 形成一个分工又协作的生产体系。
四、总结
综上不难看出, 虽然我国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发展很快, 然后在这飞速发展后面的问题也逐步浮现和加深。在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 顺应其发展特点, 针对其暴露出来的问题, 开展深度和广度的改革刻不容缓。希望本文能给予一些建议, 为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改革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魏成龙等著.企业规模结构--企业并购与企业集团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2]许庆明, 黄晖著.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J].生产力研究, 2003.
[3]李悦, 陈胜昌著.试论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 1981.
玻璃幕墙由于外观优美,造型典雅,在玻璃幕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要求日益提高。玻璃幕墙的设计制作理应也要不断革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以前人们在玻璃幕墙的方案设计时,只着重玻璃幕墙的抗风压、防雨水等其它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所需的基本功能上。在玻璃幕墙的遮阳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近几年,设计师在玻璃幕墙的遮阳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许多遮阳技术已在玻璃幕墙中得到广泛应用。下面笔者就有关遮阳技术的系统方案特点和方案设计作一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遮阳系统的分类
玻璃幕墙的遮阳有许多种类。根据遮阳系统在建筑物的使用位置、使用材料和控制及工作方式的不同,其分法也不同。
按使用位置可分为:室内遮阳,室外遮阳。
按使用材料可分为:卷帘遮阳,百叶帘遮阳,玻璃遮阳,金属遮阳。
按控制方式可分为:手动控制,电动控制,遥控控制,智能化控制。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单机控制,群控,组控。
在使用材料方面每一种材料又可细分为多种形式。如卷帘可分为升降帘,开合帘,天棚帘等。金属遮阳可分为铝合金遮阳板,穿孔铝板,隔栅等几种形式。阳光控制玻璃,LOW-E玻璃也可视作遮阳技术的一种形式。
在使用材料,安装位置和控制、操作方式方面可任意组合,达到所要求的效果。
遮阳系统的特点及方案设计
前面已介紹遮阳系统有很多种类,结构形式不同决定了其特点、功效、使用场所及主要目的也不相同。在玻璃幕墙设计时就应考虑所采用的遮阳方案。作为室内遮阳,应用较多的是卷帘和百叶帘。卷帘具有整齐,简洁,方便,耐用,而且可通过选择不同的面料实现全遮光、隔热、阻挡紫外线等功效。其缺点是卷帘通常只能处于打开和收拢两种状态,不能随阳光的照射角度调节室内光线。而百叶帘不仅能够打开和收拢,同时百叶片的角度可任意调节,使用更加方面。但其缺点是室内线条多,清洗困难。另外,室内遮阳有共同的缺点就是由于其结构安装在室内,只能阻挡光线而不能将热量挡在室外,所以隔热性能差。
室外遮阳,由于其结构安装在室外,既能阻挡光线,同时又可将热量挡在室外。室外遮阳系统安装要求比室内高。在结构形式方面,室外遮阳可选用卷帘、百叶帘和金属遮阳。而金属遮阳又可分为金属遮阳板、格栅等形式。如采用卷帘和百叶帘,在方案设计时应考虑遮阳系统在风的作用下的稳定性,防止遮阳系统产生摆动。卷帘可采用导向钢丝,百叶帘可采用导向滑槽。不管是卷帘还是百叶帘,由于安装在室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窗的开启。否则,遮阳系统距玻璃幕墙表面的距离要足够大,但这又增加了安装遮阳帘的难度。同时由于安装在室外,对采用布料的卷帘更容易被污染,清洗困难。
室外金属遮阳具有造型美观,在开窗换气的同时又能遮阳,既解决了建筑物对采光、通风和遮阳的全面要求,同时又是一种建筑艺术造型,增添了整个建筑物的外观美感。
室外金属遮阳可选用遮阳板、格栅等其他形式。遮阳板又可选用单板、穿孔板和复合结构。其安装形式分为固定式和转动式两种结构。转动式的控制方式为电动控制和智能化控制。所谓智能化控制,就是遮阳板可根据阳光的照射强度自动调节角度,从而达到最佳遮阳效果。当遮阳板全部关闭后,就形成了遮阳板幕墙,具有双层玻璃幕墙的功效。
格栅也是一种遮阳技术。其安装方式通常为水平式和垂直式。形状可选用园管、方管等其他形式。其特点是表面整洁,线条流畅,装饰性好,结构简单。但由于不能转动,调节光线能力差。
格栅在工程中的应用
多数情况下,格栅与卷帘同时使用。
今后遮阳技术的发展趋势
综合各种遮阳技术,结合目前玻璃幕墙的发展和我国的现状。今后的建筑尤其是机场、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更多是采用室外金属遮阳板。深圳会展中心玻璃屋面采用的就是复合结构的铝合金遮阳板。其单片遮阳板的尺寸为6000×1300×190 mm(长×宽×厚)。数量6000多片。形状之大,数量之多,目前堪成世界之最。这也为超大型铝合金遮阳板在玻璃幕墙中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采用玻璃遮阳也是将来的一种发展方向。如阳光控制玻璃,LOW-E玻璃,彩釉玻璃和玻璃百叶作为遮阳方案。采用玻璃本身作为遮阳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不需附加设施。现在也有在中空玻璃中安装电动百叶帘的设计方法。玻璃百叶遮阳系统比外装百叶帘有更多的优点。
摘 要:进入90年代,电子计算机不断渗透到传统工业的各个领域,信息的交换、存储、处理和利用将更多地通过计算机进行。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计算机科学逐渐与数据通信技术融合,令目前已经合并的计算机——通信产业在技术、产品和公司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鉴于此,本文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结合的发展前景与风险防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结合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信方式,主要是满足数据通信的需要。它将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通信过程中资源共享而形成的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满足局部地区的一个企业、公司、学校和办公机构的数据、文件传输需要,而且可以在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进行信息交换、储存和处理,同时可以提供话音、数据和图像的综合性服务,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计算机通信革命带来以下这些重要事实: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传输设备)之间不再有本质上的区别。数据通信、话音通信和视频通信之间也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单处理器计算机、多处理器计算机、局域网、城域网和远距离网络之间的区别也日趋模糊。这些趋势导致了计算机产业与通信产业的日趋融合,从元器件制造到系统集成皆是如此。另一影响是发展了能够传输和处理各种类型数据和信息的集成系统。不论是技术本身还是制定技术标准的组织,都被迫向能够完成各种通信的单一的公用网络系统发展,通过这种网络能够简单且统一地访问到全世界的信息源和各种信息。
二、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防范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脆弱性和漏洞正是风险产生的客观条件,威胁或攻击是风险产生的主观条件。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普及,信息的传送变得异常的便捷和快速,这对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但是因特网组网技术的开放互连性给人类带来信息资源充分共享潜在能力的同时,也为外部世界非授权进入你的信息系统、非授权获取、窃取你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同等的机会,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①硬件组件。信息系统硬件组件的安全隐患多来源于设计,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物理安全方面的问题。由于这种问题是固有的,一般除在管理上强化人工弥补措施外,采用软件程序的方法见效不大。因此在自制硬件和选购硬件时应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这类安全隐患。②软件组件。软件组件的安全隐患来源于设计和软件工程中的问题。软件设计中的疏忽可能留下安全漏洞;软件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冗余以及软件过长过大,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脆弱性;软件设计不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要求进行模块化设计,导致软件的安全等级不能达到应有的安全级别;软件工程实现中造成的软件系统内部逻辑混乱,导致垃圾软件,这种软件从安全角度看是绝对不可用的。软件组件可分为操作平台软件、应用平台软件和应用业务软件。这三类软件以层次结构构成软件组件体系。操作平台软件处于基础层,它维系着系统组件运行的平台,操作平台软件的任何风险都可能直接危及或被转移到或延伸到应用平台软件。对信息系统安全所需的操作平台软件的安全等级要求,不得低于系统安全等级要求,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组件的操作系统安全等级必须至少高于系统安全一个等级,因此强烈建议安全服务组件的操作系统不得直接采用商业级和普遍实用的操作系统。应用平台软件处于中间层次,它是在操作平台支撑下运行的`支持和管理应用业务的软件。一方面应用平台软件可能受到来自操作平台软件风险的影响,另一方面,应用平台软件的任何风险可直接危及或传递给应用业务软件。因此应用平台软件的安全特性至关重要,在提供自身安全保护的同时,应用平台软件还必须为应用软件提供必要的安全服务功能。应用业务软件处于顶层,直接与用户或实体打交道。应用业务软件的任何风险,都直接表现为信息系统的风险,因此其安全功能的完整性以及自身的安全等级,必须大于系统安全的最小需求。一般来说,外购的商业化应用业务软件比自制应用业务软件更安全些。③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协议。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中,局域网和专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具有相对封闭性,因为它不能直接与异构计算机网络连接和通信。这样的“封闭”计算机网络本身基于两个原因比开放式的因特网的安全特性好,一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相对封闭性,降低了从外部计算机网络或站点直接攻入系统的可能性,但信息的电磁泄露性和基于协议分析的搭线截获问题仍然存在:二是专用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较为完善、成熟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权限分割等安全机制。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与通信结合形成计算机网络,使信息采集、处理、存贮、传输和利用等五大自然信息功能通过现代可能基础上形成的各种信息技术在全球人类社会这个更宽广的空间综合起来,这将是一场更深刻的信息技术革命。但机遇与风险并存,在当今大规模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无论采取多么完善的信息安全手段,风险也总是存在。因而适宜的方法是在整个网络通信过程中应用智能化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应用智能化的分析控制方法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经济与社会效益、风险与费用中寻求达到风险最小、效益最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一、中国石油工业概况
我国石油工业起步较晚,但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油石化工业已经发展迅速,已建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振兴我国民族工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重要支柱产业。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从原油开采到附属产品产业链较为完善;我国不仅是世界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我国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和化肥装置等通过引进,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次,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石油资源矛盾突出;研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趋势
1、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
炼油工业:炼油工业主要是结构调整,扩建现有炼油企业,提高炼油企业的集中度,加强炼油能力的完善配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油品质量,提高柴汽比。淘汰一批工艺落后小炼油装置,并建设几个进口原油加工基地。乙烯工业:当前我国石化产品发展空间巨大,加快乙烯工业的发展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突出重点。我国要立足现有企业改扩建,抓紧完成国内现有大型乙烯装置的二轮技术改造,并根据市场、资源条件和地区布局调整,控制布点新建,统筹兼顾中西部地区的乙烯工业布局,加快乙烯工业的能力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规模、效益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附属产业精细化工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形成了产品门类基本齐全的工业体系,有约20 - 25 个门类,产品数量约3万种,未来5 年,化工新型材料,汽车、建筑、交通用新型高档涂料,电子和信息产业用的功能材料,胶粘剂和专用化学品及纳米材料等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品种;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饲料添加剂、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将成为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要把握住这些商机,精细化工就要在强化自主创新,突破核心催化技术、现代反应工程技术和精细化工加工技术,开发环境友好工艺方面实现突破。
纵览全球,美国在2012年成立了先进制造业委员会,主要目标是加速美国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德国在2013年提出了“工业4.0”,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而我国在2012年才刚刚启动工业互联网的构想。“从时间上看,我国比人家落后了三年。”何积丰院士说道:“也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计算、通信、物理的深度融合亟需发展新的设计范式和模型,信息与物理设施领域链接与融合亟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针对工业互联网需求亟待建立新的软硬件底层架构、平台与工业智能系统,同时也亟需研究工业互联网的设计体系与关键技术。”
由于工业互联网打开了与信息世界连接的通道,所以工业互联网使得闭环公司在产生新的链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世界的诸如病毒、黑客等安全威胁。针对此,何积丰院士指出:工控系统需要采用纵深防御的安全理念,以被保护的工业控制系统为核心,构建多层级纵深防御体系。
工控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何积丰院士毫不讳言,直言现在的工控系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这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随着硬件元器件的可靠性越来越高及冗余技术的使用,安全问题的矛盾主要集中于软件,软件安全性面临严峻形势;二是工控信息安全标准需求强烈,标准制定工作正全面推进;三是随着自动化系统IT化,传统边界防护难以满足工业控制环境;四是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气侯,需要整合自动化与信息安全公司优势,带动产业全面发展;五是工控安全防护技术虽然正迅速发展并在局部开始试点,但距离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有一定差距。
同时,他也指出,在建设工业互联网过程中,目标是要围绕其控制、计算与通信的核心特征,构建工业互联网的设计体系,研究工业互联网的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的工业互联网设计验证环境,为工业互联网系统的研发、生产、安全等各层面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重点方向有八个,分别是建模与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结构设计与实现模型、系统验证技术、大数据技术、安全防护技术、软硬件协同开发平台、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行业标准、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行业的示范应用与成果转化。
何积丰院士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他说:“工控系统大多采用通用协议、通用软件、通用硬件,其漏洞为系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系统相关的威胁,主要是指软件漏洞所造成的威胁,例如:攻击者使用软件漏洞传播恶意代码;攻击者使得系统栈溢出;第二个方面是过程相关的威胁,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遭受的攻击,包括影响现场设备访问控制的威胁;影响中央控制台的威胁。潜在的攻击途径有远程支持、防火墙策略、笔记本和串口、无线和合作网络。入侵途径主要通过企业广域网及商用网络方式为主,同时通过工控系统与Internet的直接连接、可信第三方连接、经拨号调制解调器、无线网络、电信网络、虚拟网络连接等方式。”
五大安全策略保障工控安全
何积丰院士指明了安全基本策略和具体防御措施。
安全基本策略有三个要求:通信可控、区域隔离、报警追踪。从整个架构来说,纵深防御是基本,共有五条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第三方商用防火墙;第二道防线是联合安全网关;第三道防线是工业PC安全防护;第四道防线是现场设备控制防护;第五道防线是安全可靠的现场设备。
安全防御措施有五大策略:去中心化、智能下移、异构冗余、分布协同和蜜罐技术。去中心化的基本想法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式、扁平化、平整性的系统结构,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操作员工作站、企业工作站的“漂移”。要建立信任模型,改变唯一的端到端信任,形成负反馈协同验证机制。智能下移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计算泛在化和芯片智能化;它能提供两种能力:计算冗余能力和感知认知能力。异构冗余是指用不同质结构的多变体和设备来提供不同种类的安全冗余服务,使得攻击者疲于系统的异构动态变换。它有两种实现方式:软件变体和系统变体。分布协同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功能分布协同,工控系统各层之间、同层之间、各种设备之间通过某种通信协议,协同完成特定的工业任务;第二类安全管理分布协同,自学性和认知性,慢慢要增强实时性和跨层的协同性。蜜罐技术是指模拟工控系统某些特征的蜜罐,成为一种相对主动的安全检测手段,它可以实现网络切片、数据捕获、数据控制和数据分析。这类东西可以利用新的发展技术来构建虚拟化,支持悬挂和恢复的功能,有助于冻结安全受危系统、分析攻击方法、打开TCP/IP连接及其它服务。
1 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 平台开放式发展
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 技术的出现, IEC61131的颁布, 以及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 使得未来的电气技术的结合, 计算机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1 IEC61131标准使得编程接口标准化
目前, 世界上有200多家PLC厂商, 近400种PLC产品, 不同产品的编程语言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 IEC61131使得各控制系统厂商的产品的编程接口标准化。IEC61131同时定义了它们的语法和语义。这就意味着不会有其他的非标准的方言。IEC61131已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标准, 正被各大控制系统厂商广泛采纳。结构化的编程方式使得程序更易管理, 也提高了代码的使用效率, 缩短了程序编程的周期。
1.1.2 Windows正成为事实上的工控标准平台
微软的技术如Windows NT、Windows CE和Internet Explore已经正在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平台、语言和规范。PC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商业和企业管理中得到普及。在工业自动化领域, 基于PC的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主流, 基于PC的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正在被更多的用户所采纳。在控制层采用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平台的好处就是其易于使用和维护以及与办公平台简单的集成。
2 现场总线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
现场总线 (Profibus、FF、Interbus等) 是一种串行的连接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的分支结构的通讯总线。它通过一根串行电缆将位于中央控制室内的工业计算机、监视/控制软件和PLC的CPU与位于现场的远程I/O站、变频器、智能仪表、马达启动器、低压断路器等连接起来, 并将这些现场设备的大量信息采集到中央控制器上来。分布式控制意味着PLC、I/O模块和现场设备通过总线连接起来, 将输入输出模块转换成现场检测器和执行器。
3技术与电气工业自动化
PC、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ntemet技术引发了电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正是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IT平台的融合, 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加速着这一过程。信息技术对工业世界的渗透来自于两个独立的方向:一方面是从管理层纵向的渗透。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要对当前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取;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横向扩展到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中。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产品所有的层面, 不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 而且包括控制器和仪表。Intemet/Intranet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 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 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 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 如人机界面和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的原动力是微电子和微处理器的发展。随着微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的增加, 原本定义明确的设备界线, 如PLC、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变的模糊了。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
4 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策略
4.1 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应当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应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台独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最终用户的需求决定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硬件PLC、基于Windows NT的软件PLC、嵌入式NT系统还是基于Windows CE的控制系统中。在这方面, 基于PC的自动化产品满足了以上要求。
4.2 通用的网络结构
通用的网络结构对于一个成功的自动化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企业管理层可通过Intemet/Intranet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督。在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 无论选择与现场设备通讯的现场总线还是与上级计算机或办公系统通讯的以太网, 所选择的网络产品必须能够保证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而且, 在整个网络中贯穿着集成的网络配置和编程、集成的数据管理以及集成的通讯等功能, 即所谓的全集成自动化技术。
4.3 标准化的程序接口
成功的自动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标准化的程序接口。基于Microsoft的标准和技术, 如Windows2000、OPC、Aetive X和Windows CE, 减少了工程时间和费用, 方便了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与企业的MES系统、ERP系统连接时, 基于Pc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意义非同寻常。使用Windows 2000作为操作系统, 使用TCP/IP作为办公环境的通讯标准, PC可以在自动控制和管理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最好的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厂家的软硬件产品的数据交换, 不需担心它们之间的通讯问题。
4.4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分布式、开放化和信息化。分布式的结构是一种能确保网络中每个智能的模块能够独立的工作的网络, 达到系统危险分散的概念;开放化则是系统结构具有与外界的借口, 实现系统与外界网络的连接;信息化则是使系统信息能够进行综合处理能力与网络技术结合实现网络自动化和管控一体化。
5 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的位置, 高度看待“工业自动化”
企业若想开创起工业自动化的新局面, 就必须围绕我国发改委和国家科技等部们的产业化指南目标, 方可做到“纲举目张”, 不仅如此, 还要紧紧抓住将要到来的大型国际活动的机遇, 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之类的大型国际活动, 这里面都蕴藏着巨大的“工业自动化”商机。另外, 我们在开创工业自动化新局面的时候, 还需牢牢把握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道路转变。在保持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 我们中国的企业还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 继续寻找一条更为健康, 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因为工业自动化企业, 惟有不停地吸收着高技术的新营养, 方可为开创工业自动化的新局面添加全新的动力。所以, 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内涵, 结合起本部门、地区和行业的客观实际,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严谨态度, 端正目标, 仔细找出差距, 并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从而来转变原始的发展观念, 调整原始的发展路线, 切实将行动和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我国“工业自动化”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上来。
参考文献
[1]贤阳.应用技术的发展是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关键——2007年纽伦堡电气自动化 (系统和部件) 展览会纪实.自动化博览, 2008 (1)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世界产能和需求趋势 1995~,世界聚酯纤维所占份额从28%上升到36%,而腈纶所占份额从5.6%下降到5.0%,其间,腈纶市场年均增长率为1.6%.据PCI纤维和原材料公司预计,~世界腈纶需求年增长率为1.7%,将从1994年254.9万吨、277.3万吨、255.7万吨、263.8万吨、20281.3万吨增加到292.3万吨、300.7万吨、20313.4万吨.
作 者:钱伯章 作者单位:刊 名:上海化工英文刊名: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200429(11)分类号:F4关键词:
二应遵循的基本思路
.坚持依靠县域工业发展带动一、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思维,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县域工业的发展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工业化是实现全面小康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充分发挥县城工业的主导作用,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才能更加有效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带动和发展一、三产业。应当以发展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增强竞争能力的思路,采取非均衡性的竞争策略,抓住重点,构建优势,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县域工业整体运行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着力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差别化竞争战略是县域工业应对全球化趋势的一项重要战略。要重点解决工业结构“低、小、散”等问题,以行业和相关产业的集聚性、设施及服务的共享性、要素配置的高效性、竞争与合作的互动性,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发挥“企业集群”的整体效应。
二是扶优扶强、做大规模工业。增强县域工业经济竞争力,关键是要做大做强规模企业。规模企业不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往往具备技术和人才优势,是带动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体制和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也是区域经济的骨干和支撑。
三是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方面要加快企业体制创新。要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注册资本扩大化、企业制度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推进县域工业企业进行公司制规范化改造,全面推进县属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县域国有、集体资产退出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自主开发引进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突出载体建设、机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以政府创新基金为导向、企业投资为主体、社会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不断激活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县域工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个体及私营为主体,加快推进民营化的进程
对县域工业而言,私营个体经济将成为发展的主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私营个体经济是县域工业经济持久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是提升县域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四个不论”:不论哪种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归谁所有,有贡献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不论业主来源,有作为就行。充分挖掘现有的工业基础和人才资源,注意引导、保持并不断激发私营个体经济的内在动力,努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在扩大总量、做强实力、提升产业上求突破。
二是要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建设县域工业园区,是发展县城工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完成县域工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后提升县域工业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坚持“以园兴县”的发展战略,确立“抓县域税源,就是要抓县域工业;抓县域工业,就是要抓园区发展”的工作理念,千方百计抓紧抓好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内外资并举、内外销并重、大中小齐上”的基本思路,集中精力两手抓,一手抓域内民资启动,一手抓域外招商引资。鼓励、引导个体企业和域外资本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利用外资、启动民资、重组存资等渠道,加快各类民营企业在园区落户,迅速壮大园区投资规模;通过挂靠联合、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等途径,加快推进园区横向联合,迅速壮大园区产业规模;通过增资扩股、开发新晶、挤占市场等措施,加快提升园区企业素质,迅速壮大园区竞争力。
.加快农村的工业化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不仅是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县域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把发展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立“支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支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围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着力启动民间投资、大力引进企业资本和外来资本,扶持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加快推进“订单农业”、“晶牌农业”等现代农业,使更多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主要农产晶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积极组建农业信息中心,大力开发农业信息资源,不断增强农业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指导性。
.坚持政府退出竞争性领域,积极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优化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政府正在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并回归到政府本身所应担负的优化经济环境的职能。政府一定要做好环境的优化工作,只有有了好的环境,才能使县域工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谁不与时俱进,谁就将被时代所淘汰。在新世纪县域工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县域工业的发展,必须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发展战略的创新。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发展战略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确立好县域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在县域工业的发展方面,首先必须要确保战略规划的合理性、连续性,这也是县域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战略规划规定着县域工业的发展方向,对县域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不少县却存在着发展战略不清晰、主导产业不突出、战略缺乏连续性等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对本区域的自然资源或区位优势全面考察、认真比较,导致战略不准确、主导产业不突出;二是主要领导人未能深谋远虑,较少从战略高度考虑全县的发展;三是干部频繁调动及战略制定和实施缺乏制度保证,导致县域工业发展战略规划频繁变动。
县域工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具有层次性。首先,全国要有一个系统规划,并依此制定促进县域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各县域工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要在实现总体规划目标的前提下,全面认识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出经济增长极,确定主导产业,带动县域工业的全面发展。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树立优势产业跨区域发展意识,一个工业系统不一定要定位于一个县域之内,应当形成以区域为核心的区域性工业经济。
战略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其科学性,既要充分考虑现实,又要做到高瞻远瞩,将县域工业的发展放到国内国际大市场中考虑,树立全方位考虑的理念。因此,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作用,组织多学科的专家深入调研,全面分析论证,切不可非理智决策;战略一旦制定,就要保持其连续性,不能以主要领导人的变更而改变。为保证主要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县域工业的大事上,上级部门在工作安排中,不要轻易搞“一把手工程”或“一把手责任制”;在干部任免调配中,要注意保持主要领导干部的相对稳定;在绩效考核中,应减弱短期指标考核力度,加大战略规划及考核实施力度。
二内外部改革配套协调,对县乡政府功能进行准确定位
县乡两级政府是关系到县域工业发展的基层政府组织,县乡两级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及功能弱化,会妨碍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基层干部的任期较短,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普遍存在,决策从长远角度考虑少、科学成分不足、非理性成分多。二是一些干部考核制度导致干部较多对上负责而较少对下负责,这虽然符合经济学的原理,利于这些干部利益最大化,却不利于县域工业的发展,有些干部甚至为出“政绩”而不择手段。三是许多部门的直线管理,导致县乡政府权力与责任不对称,而且,各部门的垄断使协调难度加大、办事效率低下,这种条块关系失衡使县乡政府应有的功能支离破碎。
县乡政府在县域工业的发展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应努力扮演好为县域工业发展服务的角色,作好县域工业发展的规划,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县域工业发展的经济环境,进行市场监督和调节。完整实现上述政府职能,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一是基层干部应当进一步年轻化,适当延长任期,使其有激情、有时间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县域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二是精简县乡两级庞大机构,压缩财政开支,将省下来的钱用到最合适的地方,将优秀人才用到县域工业发展的第一线。三是改革干部考核制度,使干部变对上负责为对上对下负责,作为基层干部必须并且应当做到这一点。四是适当下放权力,做到权责对称。要打破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旧体制,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随块转的新管理体制。
三加快县域工业企业改制改组,活跃民间经营主体
在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县域工业总体攒坡的伺时,民营工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有很多地方的民营工业经济的产值巳占到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晰以上。因此,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必须坚持区域工业经济以民营工业为主体的原则,重点发展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县域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但多数的县域民营工业起步晚,整体规模不大,缺乏全面发展的基础,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进行积极引导和支持。笔者认为,一是要放宽准入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对非公有制工业要做到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范围国家规定的除外,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尤其应在贷款、立项等方面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同等的待遇,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提高民营工业企业的经济总量和整体规模。二是要调整产业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工业领域。三是要建立民营工业园区,按市场化模式组织园区运作,实施封闭式管理,开通绿色通道,大力扶持人驻企业的发展。四是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以控般、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革,加快国企民营化,以增强县域工业的活力。五是要调整县域工业的经济结构,制止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的现象。政府要进行区域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县域企业群应根据其特点形成以龙头为核心的一体化分工协作体系。
四深化改革,优化县域工业发展的经营机制
县域工业的经营机制,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的方式。企业经营机制优化与否,决定了企业的活力和效益状况。县域工业有机制灵活的一面,但是不少企业也有机制退化的一面。要增强县域工业与市场的适应能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动力,必须继续深化县域工业企业微观制度的改革。
目前,县域工业在发展中遇到很多实际矛盾和问题,用传统的经验往往解决不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打破思维定势,围绕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一是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重点抓好“四个一批”:通过引进外来资金、技术、管理,嫁接改造一批老企业和困难企业;通过参股、并购、托管、联营等方式,内外联合盘活一批中小企业;利用区位优势盘活一批陷入困难的企业;鼓励有实力的部门按照新体制和机制,创办领办一批困难的企业。要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清楚、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不断优化县域工业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之真正成为独立发展的市场主体。应当从产权制度改革人手,积极探索县域工业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对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涉及的企业资产界定、人员安排、工资待遇、经营者权利和义务、债权债务、土地使用等各项具体问题予以明确的政策和法律规范。从县域工业企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国有民营、拍卖、兼并、破产等多种产权改革形式,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二是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和民营经济。在政策措施上要有大的`突破,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把民营工业引向县域工业的各个领域,引导民营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外向化方向发展,上档次、上水平,使民营工业真正能成为县域工业的主体。三是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市场体系,转换政府职能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五找准切人点,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
在发展县域工业的过程中,要力避各地区县域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同的现象。传统的县域工业发展战略,受传统的产业及区域发展理论影响,往往从资源现状出发,确立支柱产业为主导产业来拉动本县经济。这样确立的支柱或主导产业往往形成“小而全”的局面,造成全国性的重复建设和产品积压,最后受害的还是县域工业。来自民间的经营主体活跃起来以后,这些农户中的能人及在市场拼搏中冲杀出来的企业家从自我获利的角度,会在与市场的对接中找到真正的比较优势所在,形成特色。这些星星之火汇聚在一起,形成县域工业的特色。而这成千上万的、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的增长点的大交融,就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燎原
在我国加入后,县城工业要想长足发展,也必须走特色化道路。只有坚持特色,才能在国际分工中取得一席之地,才能使县域工业具有市场竞争力。县域工业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工业,讲求区域分与协作,在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对接中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变铺天盖地为顶天立地,变满天繁星为一轮明月,变大而全为大而专,小而全为小而精。
另外,发挥比较优势,应根据东、中、西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明确各个区域县域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使各地区、各县,甚至各乡镇,都要找准位置,扬长避短,走各自有特色的县域工业发展道路。东部地区利用县域工业起步早,基础较好,人才较多,地理位置优越的条件,继续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县域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加快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接轨的步伐。中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林业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水电资源、市场资源等,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并将其逐步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要从资源条件出发,积极发展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各种农林牧副资源的多次转化、增值;大力发展采矿业、能源工业、建材业、手工业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县域工业,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要发挥劳动密集和传统工艺的优势,努力发展出口创汇产品,凡能成为优势,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要争取走出国门,挤入国际市场。
六县域工业的良性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环境
目前,县域工业的竞争也进入到一个以创造良好环境为中心的新的竞争阶段。县域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好坏,能直接影响县域工业的发展状况。对于各个县域地方,区位是无法选择的,但环境却是可以创造的。良好的环境能弥补区位的劣势,而优越的区位优势却无法弥补环境劣势。因而,谁能营造县域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就能很好地带动县域工业发展。
一是要优化思想环境。如有的地方提出以“整治环境求生存、优化环境求发展”就体现出了这么一种做法。二是要优化政策环境。主要是规范收费管理制度,如一些地方制定了政务公开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免费试点制度和安静生产日制度及双向查处制度等,对不合理收费予以取消;有的开展各种专项督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整治;有的对县域工业发展有贡献的人员,放宽落户条件,简化办事手续,使企业及其员工在政策上有优惠感,生活上有舒适感,政治上有荣誉感,投资上有盈利感,财产上有安全感,形成政府为县域工业发展开路,主管部门为县城工业发展放行,其他各部门为县域工业发展献计的好局面。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如有的地方推出“软硬环境一起抓”,在抓好软环境的同时,大力搞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县域城镇整体形象,将县域城镇作为一个晶牌来经营,从而更有效地带动县域工业的发展。
七坚持科教兴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战略
人才是县域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县域工业企业成功的根本。各县域工业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收一批具有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融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县域工业的实业家队伍;必须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改革人事选拔和聘用机制,努力营造出一种尊重员工、尊重人才的氛围和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总的来说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要鼓励大学生、硕士、博士以及科研人员加盟县域工业的发展,县域工业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吸纳一批政府机关分流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和掌握着先进科技知识的学成回国的留学业人员,同时各县域工业要加强人才开发和职业培训,促进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对接,为县域工业发展造就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民营科技企业家队伍。二是要完善县域工业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可给予高层次人才一部分企业剩余索取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要努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人才保障制度,从经济上切实提高人才福利待遇,解决人才在养老、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留住一批一流人才和关键人才。三是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增加透明度,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激发员工开发新产品,提出好的创意;树立全新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全新的创新理念,树立服务社会、诚实守信、质量第一的企业精神,注重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鼓励员工努力工作,敬业爱岗,创造高效率的绩效
八加强技术创新,实现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县域工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县域工业企业进行合作研究。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解决县域工业技术支持不足、人才匮乏的问题,不断提升县域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潜力,使其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新技术,以保持在市场上的创新优势和主动地位。县域工业企业自身应以“科技”为落脚点,高度重视技术开发,始终以技术研发为本,要在正确处理好自有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后发优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方式,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技术开发,又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开发优势来培育、巩固和扩展市场,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的县域工业企业应积极与大企业保持技术协作,借助于大型企业的技术力量、重要技术创新成果、相互分工协作等,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县域工业企业必须重视持续创新,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有选择地针对不同市场、不同技术领域进行再创新,合理定位、扬长避短、获取优势、寻求发展,使县域工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县域工业还应该在发展中进一步将创新活动由技术战略扩展到管理战略、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在管理上重质量、重效益;在营销上注重市场需求、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在发展战略上能够居安思危,不断寻找潜在市场需求,真正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九疏通融资渠道,建立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系统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目前普遍制约县域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各地必须拓宽其筹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是以各地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各地政府财政资金为支撑,建立贷款担保机构,设立专门的县域工业企业担保基金和风险发展基金,为县域工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县域工业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在县域工业企业集中的地区,还可以设立县域工业企业互助基金,调剂解决县域工业企业之间的资金急需。二是对具有较大规模、市场占有率高、产品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晶牌、对提高县域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县域工业企业,具备必要条件的,应鼓励其融资。三是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大力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各县域工业应有效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在完善风险投资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对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风险基金,促进县域工业与科技的有机结合。
十选择非均衡战略,大力推行县域工业西进
在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情况下,我们绝不能搞均衡发展战略,而应选择非均衡发展的战略,并应当积极推行县域工业西进。
一是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中西部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差一些,县域工业起步也晚一些,现有的水平也差一些,发展的难度也大一些。因此,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要在人才、资金、税收、技术等各方面予以照顾,为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对国家和本地区制定的对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的优惠政策经常监督检查,保证政策切实到位。
二是加强横向联系,实行东西经济联动。东部和中西部的县域工业之间,存在一种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内存关系。搞好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横向联合,’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的规模和档次水平。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当前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相继开放的有利时机,打开地区大门,发挥自身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东部投资,实行多种形式的东中西联合,包括东中西地区干部交流。通过产业转移、加工配套、技术转让、共同投资等形式,推进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技术联合,引进各种生产要素,使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借船出海,借鸡生蛋。
三是加大外延投入力度,积蓄发展后劲。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同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起步迟,基数小,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因此,建议中西部地区要把加大县域工业的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做好县域工业扩大再生产资金的筹措、投放、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持久的战略任务,一抓到底,切实抓出效果。要加快改革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投资体制,实行县域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更广泛地大量吸收农民资金、社会闲散资金、国外资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广辟融资渠道,加快资本集聚,为快速发展中西部县域工业服务。要认真做好县域工业技改项目和上新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尽量少付“学费”,杜绝无效投入。
四是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要争取高起点发展,走后来居上之路。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起步迟,水平低,如果按部就班,走常规发展之路,可能一直会被东部地区甩在后面,甚至继续扩大差距。为此,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要走超常规发展之路。要抓住城市大工业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在全国城乡生产力布局这盘棋上,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要起步时就注重加快技术更新改造步伐,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尽快形成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使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在提高水平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县域工业之间的差距。
推动力量。
.县域工业化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世界历史发展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农村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底子又薄,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弱,因此,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不可能走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大城市的道路,而只能走农村就地转移,农村城市化的道路。县域工业一般集中在农村小集镇,它的崛起,推动了以县域工业为主干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我国目前有大量农村建制镇,基本上都是依托县域工业产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中不少已初具现代化城市的雏形。这些新型的农村城市和城镇,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军,为繁荣经济、稳定社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并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经济转化模式和城市化发展道路。
.县域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主要途径。我国长期实行的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基本上堵死了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途径。建国多年后,我国的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逐步扩大。县城工业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由穷变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县域工业发展的发展趋势
一外向化趋势
市场的作用与经济的联系是没有国界限制的客观存在。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已日益呈现全球化趋势。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加快县域工业市场国际化进程,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道路。放眼世界,县域工业正面临全球中小企业跨国合作的历史机遇,发达国家正在继续把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它为县域工业与世界中小企业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近来年,各地区县域工业企业抓住机遇,双向开拓:一方面“请进来”,吸引外商到中国来投资兴业;另一方面“走出去”,积极组建“海外兵团”,大胆探索跨国经营,走国际市场的新路子,建立和拓展县域工业产品转换升级的渠道。由于外贸体制的改革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合作面增大,外商向县域工业投资的热情日益高涨,与外商合资合作企业迅猛增加。东部沿海各省市都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实现县域工业飞跃的突破口来抓。中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也很快。同时,经过批准,县域工业企业在国外办厂的也越来越多。这为县域工业积极利用国外生产要素,增加出口创汇开辟了又一条新渠道。
二特色化趋势
我国幅员辽阔,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之间以及三个地区的不同地域之间,由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人口情况、经济基础、各种条件差异很大,各地区在发展县域工业的战略和战术上都不能一个模式,搞一力切,那样,只会造成县域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严重趋同化,增加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工业持续发展尤为不利。其于上述认识,近几年来,一些地区在确立自己县域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时,坚持从不同地域、地区的不同资源、人员、位置、基础、功能等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因地制宜,分区定位,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出了一条各有特色的县域工业良性发展的路子。
东部地区如上海市,市委市政府将全市各区县布局分成四个层次:市中心个区和其余个区组成上海的第一环和第二环,近郊区和远郊区构成上海特大城市的第三环和第四环。市领导根据上海郊区第三环和第四环的不同区位特点,明确了各自不同特色的县域工业的发展目标。要求作为市中心与郊县连接点的近郊区,积极发挥两个扇面的辐射作用,重点发展县域高科技工业,逐步向一流水平的上海工业卫星城和中心城的延伸方向发展。远郊的县是上海中心城市向外延伸拓展的扇形黄金辐射带,要依托沿海杭州湾、沿江黄浦江、沿边江苏、浙江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
中部地区如江西省,省委省政府在对省情和县域工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后,提出了江西县域工业发展的“山海战略”。即对全省县域工业发展实行“两手抓”,一手抓“山”,一手抓“海”。“山”就是抓重点县、乡、村和骨干企业、“三资”企业,上科技、上规模、上水平,造成县域工业群山林立之势;“海”就是放手发展户办、联户办、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提倡变厅堂为作坊,形成县域工业发展的汪洋大海。“山海战略”为整个江西县域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部地区如甘肃省,省委省政府为了有效实现全省工作重心向县域工业的转移,立足省情,提出了发展县域工业的“双带整推战略”,即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整体推动县域工业的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对甘肃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聚集化趋势
县域工业的发展相对集中,有利于节约建设资金,节约耕地,降低工业成本,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城市化的关键是县域工业布局的聚集化。基于这种认识,全国各地近年来力图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功能互补、配套发展原则,以县域工业布局聚集化为主导,逐步改变县域工业布局散而乱的不经济状况,切实抓好县域工业小区的综合开发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地方集中连片大规模发展县域工业,不断提高县域工业的聚集效益和全社会的宏观效益。如江苏省的苏州市从实际出发,相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县域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使县域乡镇工业布局聚集化优势日趋明显。全市个乡镇都已认真规划自己的工业小区,有个乡镇工业小区实施了开发,有近个乡镇工业小区初具规模。这些乡镇工业小区与个国家级开发区、县市开发区互为补充,形成了滚动开发的新格局,对改善苏州全市的工业布局结构,提高组织程度,改善投资环境,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的一部分县域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带动交通、商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配套开发,使整个小区已经成为一座全新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的农村小城市。
(四)规模化趋势
经济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一定的边际成本范围内,规模同效益成正比。经过县域工业近年的发展和反复比较,越来越多的地区和有识之士认识到,县域工业比较普遍存在的“天女散花”、“村村冒烟’’的规模过小,过于分散的问题,占地多、浪费大、建厂成本高,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治三废污染,不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县域工业要实施规模化战略,已成为一种共识。近几年,全国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十分注意县域工业的规模经营。在企业内部,注重改进工艺,提高技术,扩大生产批量,降低平均费用,实现规模效益。企业集团,代表着现阶段的先进生产力,代表着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因而,各地都注意因势利导,在县域工业企业外部通过组织企业集团等企业联合体,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大力组建一批在国内甚至国际有影响的县域工业“航空母舰”和跨国公司。积极发展“三高二上”即技术起点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上规模、上水平的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企业群体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县域工业发展战略创新
★ 微电子控制机电设备在工业的作用
★ 县域工业污染源治理的对策
★ 在全市工业经济推进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 手势在演讲中有什么作用
★ 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浅析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 备课在高效课堂教学的作用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我国酒店发展趋势07-09
我国军事发展趋势10-21
9.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趋势06-08
我国连锁超市现状与发展趋势06-07
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05-23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7-12
浅谈我国医药的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07-25
2022年我国管道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07-10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主要特点09-30
我国旅游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