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诗句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古诗诗句(共14篇)

小学古诗诗句 篇1

2、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4、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6、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7、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9、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0、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11、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12、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13、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1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5、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1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7、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18、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张华《游侠篇》

19、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0、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21、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2、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小学古诗诗句 篇2

一、深情朗诵,逐字解析,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讲究字数的对称、音调的平仄、句式的搭配,处处体现着语言美。例如,古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两句最后的“晓”字和“鸟”子在音律上就很搭配。还有就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比喻的句式将庐山瀑布的壮观用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让学生去诵读这些饱含语言美的诗句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体现在:(1)通过不断诵读,体会语言音调的合理搭配,培养学生的韵律美。(2)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句式的作用,例如,学生在朗读排比句时,可以感受排比句感情洋溢、气势强烈的作用。(3)朗读可以矫正学生发音,对于小学生声线的发育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古诗中蕴含的意境美、绘画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投入的增长,大部分小学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过去的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境美、绘画美只能从老师的描述中或者课本的插画中略知一二,不能准确地体会到古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现在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图片或者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壮丽山河,幽静隽雅的世外桃源等。例如,在讲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西湖的美就可以通过播放图片,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诗句描写的西湖美感。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感受到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美、绘画美,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了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情感也有了感情基调上的准备。学生在直观地体会美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对于诗句中的美丽景色有了切实的体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合语言美、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学生通过体会诗句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绘画美提高了自己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对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则需要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美。古诗的情感美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山行》等都是将诗人的情感寄托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2)抒发爱国之情和离别之苦。古代战火纷飞,不少诗人都要经受战乱带来的离别之苦,抑或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得已加入战争。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离别之苦,诗情充沛的诗人只能通过古诗去表达。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孟郊的《游子吟》等,表达的是对于家乡的思乡之苦和对亲人的惜别之情。王昌龄的《出塞》则表现出爱国的情感。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富足安逸,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体会到残缺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3)热爱生活,钟情于自然之美的山水田园诗。这类诗通过描写安静祥和的自然风光,表述自己寄情山水、与世无争、追求平凡才是真的生活态度。通过学习各类古诗,健全学生的情感美,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是人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语文的课程特点,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寓于古诗词的讲解中。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将学生的美学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教学中的要求。语文培养的是学生的气质,文学修养。通过小学语文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绘画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倪雪婷.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詩歌;教学方法

中国一直都被称为"诗的王国",韵律优美,铿锵有力的古诗词一直都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文化瑰宝。因此,语文学习中,古诗的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中国的诗词讲求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识记,特别是那些经典的诗词背后还蕴含着诗人自己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但是要做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于诗词的感受力和热爱,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诗歌本身的特点有效果的安排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欣赏古诗、背诵古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于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有自己的如下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1 利用点滴时间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

通常在学生早读的前几分钟,我会安排学生背诵一首诗词,首先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环节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其次,早上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好,好没有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记忆的效果比较明显。

利用早上的黄金时间段,利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一首新的古诗,既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压力,又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确实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做法。

而且对于诗词的选择也要尽量的选择一些有经典性的篇目,通常我会选择唐诗宋词三百首中的篇目和一些主要诗人的重要作品,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等的诗词,还有李煜和李清照的诗词,而且在最初的阶段,对于诗词的选择往往是比较容易理解而语言韵律也相对比较优美的诗词,用来提升学生对于诗词朗读和背诵的兴趣。

比如在学生二年级的时候,我让学生诵读的是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对于学生来说这首诗没有多少的生字,容易识记,而且通过字面的意思也能比较透彻的了解诗歌的主要大意就是男女之间的思慕之情,容易理解。而且读起来韵律和谐,也有一种美的感受。

2 古诗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性

具体说来,这个目标性就是指为学生规定古诗背诵的任务,而且要求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不能只求数量而不求甚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老师虽然也为学生制定背诵的任务,但是缺少监督性,背过的篇目不检查,也不复查,因此很多学生虽然背了很多的诗词,但是记忆效果往往不高,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并且要加以避免的主要问题。

比如,上面说的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但是,并不是说今天背过的就再也不检查,而是要定期对学生的记忆效果进行一个评估。这个评估即使对上一阶段学习的总结,也是加强重复记忆,让背过的诗词在头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每周的周一要总结上一周的背诵情况,以督促学生复习背诵为目的,还要进行一些相关的测试,不仅要涉及到默写,还要设计关于诗词含义和中心思想。然后再以两个或者三个星期为另一个阶段,深化复习的内容,这样不停地向前"倒带",就能很好的督促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诗词进行一个总结和不停复习,最终将诗歌记牢。

而且这种背诵的任务还要落实在笔头上,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一遍比单纯的朗读记忆加深效果更加的明显。而且将诗词写下来也是培养学生的书写水平的一个主要的方法。老师定期抽查学生的诗词背诵作业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对于学生诗词学习的监督作用。

3 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

老调长谈的一句话就是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应用在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正确,如果老师可以引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兴趣,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更加顺利的完成,课堂的氛围也会非常的积极和活跃。如果老师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学生的听课效果不佳,教师的教课过程也会痛苦万分。因此,精心的设置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

对于古诗的教学来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诗词的写作往往都有一个"背景",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这个写作背景讲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知识积累有效方法。

比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我就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作者的相关写作背景,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再者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4 保持课堂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开始阶段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课堂学习不是几分钟而是四十分钟,怎样在这四十分钟内保持住学生的兴趣,才是对于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考验。

为了坚持不断的的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利用诗歌的内容或者诗歌营造的情境来做文章。

比如在学习孟郊的《慈母吟》时,我首先让学生集体将诗歌朗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诗歌的大意,当然这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从题目学生对于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就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就是对于母亲慈爱的一种歌颂。然后根据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诗歌内涵,我提问学生在自己的诗歌积累中还有没有类似歌颂亲情的作品。学生会想起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歌。

针对这个主要的诗歌中心我还会提到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然后让学生将这首诗和《慈母吟》一起进行背诵记忆。

总之,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充分的小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和利用学生的记忆特点,合理的运用教学的手段,穿心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诗歌的记忆效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施茂枝;小学语文第二册古诗教学建议[J];云南教育;2002年Z1期

小学古诗诗句 篇4

1、雨过晓山泉噪涧,花生春菜蝶穿园。——林春秀《山居》

2、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拍?一蓑烟雨任生平。——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5、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7、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8、为爱海冰资菜味,不嫌春雨破华枝。——释正觉《晖禅人丐盐求颂》

9、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陈与义《春雨》

10、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

11、远峰时振策,春雨耐香源。——皇甫冉《答张諲.刘方平兼呈贺兰广》

12、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13、晚风吹雨过西畴,恻恻轻寒似早秋。——喻良能《春雨》

14、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15、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16、新滩莫悟游人意,更风格檐夜雨声。——李商隐《仲春二日》

17、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杜甫《秋雨叹三首》

1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1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0、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贾岛《望山》

21、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牛殳《琵琶行》

22、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杜甫《雨不绝》

感谢的诗句古诗 篇5

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于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

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

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3、《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14、《谢五开府番罗袄》

宋·黄庭坚

叠送香罗浅色衣,着来春色入书帷。

到家慈母惊相问,为说王孙脱赠时。

15、《初望淮山》

宋·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梅花的古诗诗句 篇6

赏梅的人,往往会爱上梅花,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墨客都为梅花留下了诗篇,其中一些诗句,更是写透了梅花的外形和精神,使人颇有共感!

漠漠长天萧瑟冬,皑皑白雪寂寥风。

赏梅,寒霜万里凝眸处,一串深红映浅红。下面是关于梅花的古诗诗句,一起来欣赏吧:

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

翻惹得,旧时恨。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为伊写在春风扇。

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酒钟悭、贮愁多少。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相思一夜梅花发。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幽姿不入少年场。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梅定妒,菊应羞。

清芳夜争真态,引生香、撩乱东风。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玉人初上木兰时。

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

伤别易,恨欢迟。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雪絮雕章,梅粉华妆。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小学古诗教学“四法” 篇7

一、将古诗改写成散文

节选在小学课本中的古诗或描绘田园风光,或论时事、歌咏人物,为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及其诗意,每教学一首古诗时,笔者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对古诗进行现场改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学生充分读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诗意后,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自己想象成现场的第三者,以送别人起笔,将古诗改写成散文。事实证明,将古诗改写成散文,对学生理解古诗背景及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是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高招,因为它比那种声嘶力竭的讲解要省时省力得多,学生的感兴趣程度及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为古诗谱曲

古人写诗大多讲究韵律美和节奏美。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古诗的这一特点,古今结合,古为今用,鼓励学生借古诗的词和现在的曲进行谱曲练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高招不但教师爱教,学生也爱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如,在学习《赠汪伦》一诗时,学生将其用《摘草莓》的曲谱唱出来,能够轻松地记住古诗的内容;在学习《春晓》一诗时,当学生用《好孩子》等歌曲哼唱古诗时,就说明学生已经从这种学习方式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古诗谱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和动脑能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古诗记忆法很适合学生,以致于学生每次学习古诗都兴趣盎然,甚至不等笔者开课就已经谱写好曲目了。

三、给古诗巧配画面

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优美的意境,如果能适时地将这些意境挖掘出来,不但能使古诗变得丰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意,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为古诗巧配画面就可以有效地将古诗中的意境挖掘出来,将古诗的内容表达出来。所以,笔者总是引导学生每学完一首古诗后,给其配相应的插图,学生总是跃跃欲试,各显神通。看着学生画出的一幅幅妙趣横生的作品,笔者欣慰地知道,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已经透彻,因为只有充分地读悟、感受古诗内容,才能深刻地理解、想象出诗的意境,才能用图画表达出诗的意境。

四、用古诗精编情景剧

古诗中往往蕴含着一些浓缩的“景”和“情”,如,别友诗中总有一些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景语”,而咏史诗中又总会有一些历史典故的“情语”,山水田园诗中总有一些借景抒情的点睛之笔。教师如果能及时将这些课程资源挖掘出来,将会达到情景交融之功效。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有的合作小组将其一、二两首古诗串编成情景剧,将贺知章回乡前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青年贺知章临走之前和乡亲们告别的情景,又有中年贺知章在外漂泊的艰辛历程,还有老年贺知章回乡后又惊又喜的场面和悲叹。看着学生们演出的投入劲儿,不难发现他们对古诗背景及内容的熟悉程度。

小学古诗意境教学初探 篇8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优秀的古诗作品。古诗是十分讲究意境的,它通过作品形象,创造出一定的意境,让读者从有限的形象中,不自觉地捕捉和领会到某种更为深远的内容,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但在教学中,意境是较难把握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欣赏,领会古诗中蕴含的深邃意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配乐诵读

这是领会古诗意境常用的一种方法。古诗节奏感强,讲究平仄押韵,韵律和谐,朗朗上口,适合诵读歌唱。有感情地诵读吟唱,不仅可以理解古诗的内容,还有助于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意境和韵味。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利用课本中的注释、工具书以及诗人背景资料等初步感知古诗大意,然后运用配乐诵读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既可以闭上眼睛低声慢语吟诵,细细品味;又可以声情并茂地高声朗诵,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如在教学《宿建德江》时,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孟浩然,湖北襄樊人,40岁入京求官,却失意而归。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夜宿建德江时写的。”然后,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轻轻吟诵古诗。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作用下,就会浮想联翩,与诗中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悟到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二、古诗配画

大多数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而理解古诗光从教师对诗句的分析讲解是难以体会到古诗的深远意境的。因此,在学生初步了解诗的大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诗中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对诗中所描绘的景物进行再创造,精心绘制一幅诗意图,然后在空白处题写诗句,从而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体会到诗的意境。如在教学《宿建德江》时,我先引导学生说说诗中描绘的景物,如清清的江水、烟雾朦胧的小洲、树木等,然后引导学生想想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种画面中,一个羁旅他乡的游子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作一幅画,并在画中适当位置题写古诗。这样,诗画结合,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诗中的意境,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三、改写古诗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跳跃性大,常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为了把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古诗简单的情节或诗中描绘的景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想象故事的具体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把古诗扩写成一篇或叙事或写景的文章。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我引导学生具体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孤单的小船和浩浩荡荡的长江)以及故事情节(老朋友在江边互道珍重、挥泪离别的情景),展开想象,拓展古诗内容,改写成一篇表现朋友间依依惜别的记叙文。这样,学生通过语言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和故事的再创造,达到领会意境的目的。

四、表演课本剧

爱好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有很多古诗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如采用演课本剧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促进学生领会诗中的意境。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其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儿童急走追蝶、扑蝶,蝶飞入菜花,儿童四处寻蝶等,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充满了儿童情趣。上课时,创设情景,让学生演一演诗中儿童追蝶、扑蝶的情节。通过表演,学生感受到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对意境的体会也就会更深入。

小学古诗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诗句理解的表面阶段,而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或吟诵进入意境,或绘画再现意境,或语言描述情境,或表演体会情境,或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将诗中的“此情此景”内化为自己的“我情我景”,和诗人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真正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受到“润物无声”的审美熏陶。

春天诗句古诗 篇9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愁》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寂》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萱草萌芽,侵陵雪色。——唐·杜甫《腊日》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11、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3、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6、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1、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23、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24、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5、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 教学

但是,这种枯燥、机械、琐碎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削减了诗人“以诗言志”所提供的令人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二是束缚了学生的遐想空间,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长此以往,不但古诗文所蕴藏着的美感会被扫荡殆尽,而且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将深受影响。其实,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在古诗文教学中多重视內容与诗意相结合,那么,我们的古诗文教学也可以变得活起来。

一、激发兴趣,引导诵读

我们都知道,在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读”是第一大法,而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因为《毛诗序》中说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永歌之不足”时,犹须“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也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呢?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们的口中流溢出来时,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的。我用这种方法教学了两年,感觉效果不错,现在我班的学生在古诗诵读方面兴趣很浓,并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

二、体会意境,感受诗情

别林斯基说:“诗歌的本质在于美寓于形象中,给予无实体的概念生动的感性的美丽形象。”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只要把诗人所描写的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就能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众所周知,古诗本是有情物。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全能融入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要认真揣摩语言,把握情和景的统一,虚和实的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清平乐村居》中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句时,是这样品味“卧”字的:

1、反复品读这句诗。

2、看图观察想象小儿的神态、动作等。

3、让学生把“卧”换成“躺”、“趴”,想想有什么感觉。

这样一来,学生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卧”的情境、“卧”的情趣。辛弃疾这首田园诗词的另类风格、另类情感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诗人在写诗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往往只描绘印象深刻的景物或人物,感受最强烈的场面或细节,而省去某些情节和过程,使诗句之间在内容上有较大的跳跃性,时间上可以相隔许多年,地域上可以跨越千万里,从而形成一些情节发展的“空白”留给读者许多联想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诗人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个人生活经验,展开丰富又合理的想象,为诗句情节的跳跃的地方填补空白,通过填补空白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并训练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训练。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前两句叙事,只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缘由,没有描写黄鹤楼下依依惜别的情景。后两句写景,是一幅由船帆、晴空和长江水组成的景物画面。四句诗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友人辞别黄鹤楼,乘坐孤帆一叶,沿江东去的情景。这是诗中直接描绘的实境。在这幅送别的实境里,我们见到了客人,没见到主人;读到别离的行动,没有读到一个字眼直述离恨另绪。但是,只要细细吟咏,张开灵魂的眼睛去看,这孤帆、碧空、这楼台、江水,是景语,又都是情语。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意象(景语)去体会诗人的情思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孤帆”来品析:

1、知道什么叫孤帆吗?

2、出示帆船点点的长江画面后诘问,在浩瀚辽阔的长江上只有一条船吗?

3、那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只有一条船?

于是学生明白了: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情感只集中有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在他眼里,茫茫长江上没有其他的船,只有朋友乘坐的这一只帆船。

孤帆,一只孤零零的船,让我们看到了呆立在江边的诗人,看到了他那怅惘的凝滞的眼神,看到了他郁郁难平的心潮。这个诗人的形象,是作品实境中所没有的,但又确实存在于诗句之中,存在于可见的实境之中的。如果不加以咀嚼,学生们怎能体会到离别的忧愁,远行的孤独呢?

三、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古诗文灿若繁星,我们要精心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

例如:在观看插图引入《清平乐村居》时,可让学生背诵高鼎的同名诗《村居》;当学生描述到“大儿子在田间锄草”时,可引导学生吟诵《锄禾》;当学生描述到“小溪里开满了荷花”时,相机引导学生吟咏《江南》。比如:我在执教白居易、张煌言、万俟咏《长相思》三首,还引入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加以对照。

教学时,我们要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语言的基础上,精选有关诗句、诗篇,有机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篇11

我国诗坛上的诗人可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不同的生活背景,独特的性格气质,使得许多诗人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一生浪迹天涯的诗仙李白,他的诗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而经历安史之乱的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描绘出现实的悲凉,因此他的诗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精通音乐、绘画、书法的诗人王维,很多作品集诗、画、音乐于一体。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创作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传达出清丽丰润的美感……因此,我经常向学生详细地介绍诗人的生平情况以及创作风格,或要求学生自己去查找诗人的有关情况,再向别的同学介绍该诗人。这样,学生首先对诗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人及诗,他们往往对于自己熟悉的诗人及该诗人的作品理解得十分到位,当然也就记得更牢了。了解诗的背景利于学习诗句,体会诗的意境。整体感知古诗后,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该首古诗的信息汇报交流,初步把握诗的感情基调。作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的,表达的是什么,能不能从诗句中读出诗人的心情,揣摩诗人当时或喜或悲的心境。结合前面所学的古诗,如果曾经接触过这位诗人,那么能否说一说对他所写古诗的一点感悟或体会,甚至能说出他曾经的诗句即可。如果是新接触的诗人,看学生能否记住他的生平及嗜好,教师可告知学生他的生平力作,为将来学习该诗人的诗形成总体印象。

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吟诵是理解诗句的最有效的方式。反复吟诵诗句,才能读出诗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诗所表达的内容。教师最好先示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后读,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把握好古诗的节奏与韵律。只有做到正确无误的读,学生才能给诗句分好节拍,读好字的轻重音,这对后面古诗意境的感悟及感情基调的把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理解诗句,体会意境

记忆与理解密不可分,而古诗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解它内在所蕴含的意境。如柳宗元的《江雪》,寥寥几语,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冰天雪地、悲凉凄清的景象。但我们除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之外,还应体会到作者孤寂但高洁不屈的人格。这是正确把握诗意的关键环节。学生将诗意形象地再现于头脑中,融会贯通,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或蕴涵的道理。学生可参考诗句下面的解释,可运用工具书,联系生活经验,运用联想等,或个人思索,或几个讨论,或共同评议,以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小学生而言,不强调非按字句直译,只要能基本理解、说出诗的大体内容即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去体会诗的意境,置身其中去感受,以便在脑中形成印象。

四、诵品作画,把握感情

在反复的诵读中,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应的联想和画面就会纷至沓来,可以根据体会的诗的意境动手画一画,采用绘制草图的办法,这样能有效地将学习的内容变得灵活多变而富有情趣。草图绘制完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诗句内容上色,因为学生在上色过程中对于作品风格、基调能够有全方位的把握,在心中形成一种较为完美的意象。根据学生的作图,给画配上诗句,提在画中显得空的地方,恰当地布局安排,把标题写得大些,其余诗句写得小些。也可以根据所学书法的格式,把诗句写好,落款时书写标题。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还应让学生学会布局的匀称。学生绘制完毕,可以让他们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在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同时,学生自然地把握了作品感情基调,理解了诗的内容。诗句与画面相映成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组合诗“题”,拓展延伸

这里的“题”,指诗的题材。古人言诗,或描绘山水美景,或抒发乡愁别情,很多诗都描写同一对象。在小学生必背古诗中,就有很多赞美春天美景的名言,也有很多游子思乡的佳句。我们不妨把同一题材的诗放在一起形成组诗,让学生联想对比,进行学习。如把三首《凉州词》放在一起学习,把描写与“月”有关的诗组合学习等。我曾经在班内开展了以“春之韵”为主题的诗歌欣赏会,把描写与春有关的诗组合成“春天组诗”,让学生对比,诵读,体会春天美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了乡村早春的清新明丽;“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透出的是带给我们无限惊喜的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里流淌的是明媚醉人的春,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优秀古诗,如何运用智慧的学习方法学好古诗,并用于今后的自我学习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学会小学古诗,谈只言片语。

关键词:古诗教学,诵读古诗,意境

参考文献

冬至诗句古诗 篇12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鹧鸪天·冬至阳生才两日》(宋)无名氏

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鶺鴒原上欢声沸,棣萼堂前喜气新。

斟九酝,劝千巡。华途从此问云津。杨前未把耆年祝,且愿青云早致身。

《今日交冬至》(宋)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冬至相催》(宋)释绍昙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

唤起来打,更莫迟回。蛰龙须奋跃,保待禹门雷。

《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经典古诗诗句 篇13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凉州词二首》

5、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沈约《咏湖中雁》

6、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7、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8、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9、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0、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1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12、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杜甫《江汉》

13、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14、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15、燕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宋徵舆《玉楼春·燕雕梁画栋原无数》

16、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秋瑾《九日感赋》

17、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18、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19、刚断肠、惹得离情苦。——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20、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1、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22、诗酒社,水云乡。——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23、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袁凯《京师得家书》

24、浮红涨绿鱼文起。——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25、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刘长卿《新年作》

2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8、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29、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0、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31、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李益《从军北征》

32、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江外思乡》

33、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王维《不遇咏》

34、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35、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36、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平乐·怀人》

37、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38、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9、燕塞月,缺了又还圆。——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4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1、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42、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43、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王建《渡辽水》

44、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45、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46、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47、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子细谙。——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48、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49、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50、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51、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52、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53、唤我溪边太乙舟,潋滟盛芳醑。——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54、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周邦彦《六丑·落花》

55、壮年听雨客舟中。——蒋捷《虞美人·听雨》

56、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57、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58、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

59、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60、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61、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62、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63、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陆叡《瑞鹤仙·梅》

6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65、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6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67、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68、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69、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70、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向滈《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71、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72、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袁凯《京师得家书》

73、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蒋捷《虞美人·梳楼》

74、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齐己《送人游塞》

75、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76、天怜客子乡关远。——蒋捷《虞美人·梳楼》

77、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7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

79、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80、回首乡关归路难。——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小学古诗审美教育的实践 篇14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也是他们最基本的审美方式。中外美学史上, 都有“游戏说”, 用以说明审美或艺术活动的特殊性质和规律。实际上, 也正是儿童的游戏精神使他们特别喜爱艺术, 在自由的想象和直观的体验中获得过程性的快乐。他们以认真的态度从事游戏, 游戏似的活动令他们认真地投入。

游戏在美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为儿童提供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活动环境, 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儿童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特别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形成, 具有决定作用。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在近代心理学中也可以找到一定的科学根据。游戏对儿童精神、性格、情绪都有重要影响。所以, 在小学古诗审美教育中, 我们根据儿童喜爱游戏, 乐于参与游戏的特点, 进行了古诗审美实践活动, 运用唱歌、绘画、表演、改写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美、创造美。

一、古诗诵对

对对子是一项古老而新鲜的语文基础训练方法。说它古老, 是因为这种方法古已有之, 流传至今己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它是古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之一;说它“新鲜”是因为自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以来, 这项练习己被废弃不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第五册开始, 增添了这项值得注意的综合性语文基础的训练———对对子。先让学生读, 再让学生举出例子来对。如第五册练习2的第3题, 读一读: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中对外, 后对先, 树下对花前。红对白, 绿对黄, 故国对他乡。深对浅, 重对轻, 有影对无声。

二、古诗新唱

我国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曾指出:“诗包括音乐的美 (音节) 、绘画的美 (词藻) 、建筑的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这也就是说音乐是诗歌的灵魂,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也表明, 诗歌一体性是古诗词的一个根本特征, 忽略了诗词的音乐性, 就无从完整地、高效地赏析诗词之美。

音乐美可以说是古典诗词的胎记, 从上古的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 再到以后的词曲, 无不说明音乐之美是诗歌与生俱来的, 我们在进行古诗审美教学时, 可以采用古诗新唱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感官上的愉悦,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感和兴趣, 让他们随着优美的旋律进入浩渺的想象空间, 还可以方便学生记忆中华传统文学的精华, 深化、美化他们对经典诗歌的学习, 使古诗审美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用古代流传的曲谱和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二是让一些现成的曲谱与古诗“联姻”。学生可自选途径, 也可自行创新。古诗新唱既追求古风古韵、又追求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心理并适合于广大少年儿童歌唱。实践表明, 这种形式简单易行, 容易为学生所模仿和接受, 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诗画互动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苏轼对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作的评价从更深层面上揭示了诗作与绘画两大艺术门类的相通。并非仅王维如此可谓“善诗者, 诗中有画。”儿童以具体形象的思维占主导地位, 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 由于小学生阅历浅, 直接经验少, 要让他们从精炼、跳跃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中之情更是难点。因此, 借助直观的材料、多媒体的手段和学生的生活资源, 以画的形式丰富诗句的内容, 让学生在头脑中或纸上补充、组合、再创造时的表象。这种在古诗审美中以绘画技法来再现诗意的方法, 既能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又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真切的审美感受。

叶圣陶曾说:“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想象。”诗画互动的审美教学正是以“画”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去想象这幅画, 补白这幅画, 让古诗焕发出新的活力, 闪烁想象创新的光彩。

诗画互动在具体操作时分两种:一个是赏画吟诗, 让学生向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 一边吟诵古诗。这“风景”有些是写意的画, 有些是写实的照片。看到白鹅, 学生会吟“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看到柳树, 学生就背“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看到初生的荷叶, 学生则说“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有些画面含意深刻,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 如当一幅明月图浮现在学生的眼前时, 单纯活泼的学生笑着说“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感情丰富的学生却吟“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你看, 学生在这样诗情画意的风味中目视其画, 口音其声, 怎能不情醉其间呢?

另一个则是围绕古诗进行配画, 让学生在专用书画纸上进行创作, 也可以在平时的考试卷上让学生配画, 于是诗歌就变成了彩色, 图文并茂, 生动形象。

《山行》这首诗, 创造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境界, 使人赏心悦目, 令人陶醉神往。学习这首诗应重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时,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描写了什么? (高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 ;诗人又是抓住什么特点, 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先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秋色图, 再让学生动手把脑中浮现出的画面画出来:远处, 一座宁静的山庄秋色正浓,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 近处, 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然后让同学之间相互比较、讨论, 说说自己的创意。这不仅培养了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还可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四、古诗表演

古诗审美, 还要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 活起来。这样古诗变得容易理解, 易于学生接受, 赏析就更有效果。这就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把诗句没有绘出来而生活中又一定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 丰富到画面中去, 运用恰当的手段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

为了激发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 可以将古诗改编成各种各样的情景剧并搬上舞台表演, 再配以音乐、画面、服装、道具等, 通过舞蹈、歌咏、情节等形式表现古诗内容。通过表演课文内容, 既激发了学生外在的学习乐趣, 又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 使每一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 有所发展, 达到乐学和善学。这是一种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激情。

通过角色表演, 学生会渐渐进入诗人的丰富情感世界, 进而引起情感共鸣。在表演时, 可进行适当的分工, 有导演、有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 有模拟场景, 通过揣摩诗人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五、古诗改写

以诗解诗“诗无达诂”。古诗词的精练文字表达了深厚意蕴, 如果生硬地用白话直解, 就会诗意无存。在解诗时, 不妨运用模糊思维的“取其精髓, 去其糟粕”的原则, 引导学生意会、感悟, 不再将词语从诗中抽离出来做非此即彼的僵化分析, 更不要“点石成金”般的一字一句的将韵味无穷的精美诗词翻译成白开水般的大白话。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中的“残阳”如果非要解释成“不完整的、剩余的太阳”, 那么诗意的美已无处可寻了。所以, 进行古诗审美教育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改写儿童诗。

古诗用精练的语言, 通过描绘一景、一物或一事来抒发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或见解。在学生了解诗义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还可把原来的古诗改写成一篇描写细致, 内容具体生动, 如亲临其境的记叙文。这种改写训练, 既培养了学诗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素质。如《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就是改写的中心, 学生在写“儿童”时, 不仅写了“儿童”追黄蝶的动作、神态, 还写出了蝴蝶又飞走时, 他急追的迫切。

在古诗审美实践活动中, 我们除了采用上述的诵对、新唱、绘画、表演、改写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走进古诗去体验诗中的风景、诗人的情感外, 还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形式来让他们比一比谁记的古诗多, 看一看谁了解古诗深, 赛一赛谁会归类古诗。

上一篇:青年交友联谊活动方案下一篇:医院创建平安消防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