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精选8篇)

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 篇1

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错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教,而进行了研究。在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对常见错题的反馈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正如皮亚杰所说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

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的错误全部视为不合理时,学生自身知识系统的发展就处于一种瓶颈状态,错误此时成为“限制因子”。而当我们用生态学的整体观、联系观、动态平衡观等重新认识错误的本质,充分挖掘和利用错误中的合理元素,学生的知识系统就能在一种不断逼近或扩展瓶颈的过程中波浪式前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一)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题

错题是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正常现象,是学生知识构成中薄弱环节的真实再现。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错题,不要把学生的不同意见乃至一些创见都当作错误而抛弃,使教学丢失了重要的价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回避教学中的错误,应对学生进行点拨、帮助和指导,发挥错题的教学价值。当学生出错后,不能随便埋怨和指责,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和思考出错的原因。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差错观。首先,给他们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差错的故事。其次,引导学生看到差错的价值。第三,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吃一堑,长一智”,不犯相同的差错。第四,在差错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错误,都要让孩子们学会正确面对,不害怕自己的错误,不嘲笑别人的错误。

1.反馈评价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反馈是指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线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只有当学习者从他们的学习结果中得到反馈时,评价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作业收来后,教师应尽快批改、反馈,通过反馈,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强化,或对知识错误进行矫正,改善学习状况。

针对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可以课堂上与学生集中评讲;针对个别问题的,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充分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从中发现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根据这条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原则,学生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艾宾浩斯的单词记忆实验的结论)。可见,如果反馈评价不及时,随着学生对练习题内容和解题思路记忆的消减,寻求正确答案及分析错误原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下降,“遗忘规律”就起作用了,这显然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和缺失知识的弥补。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排除负面心理因数的影响,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错题的产生。

2.让错例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学生的每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开发“错例资源”的意识,让错例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负迁移,让它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生成资源。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可以有效地避免相同错误的出现。例如前文提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后所出现的各种错误,如果教师能有效开发利用的话,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能实现飞跃。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设立“错题集”,定期进行整理,汲取当中的营养。把错误解法进行全面分析、系统分类整理,把错例设计成题组、判断题、辨析题等,通过对错例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结合小组讨论、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透过错例发现知识的盲点,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让错例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二)培养学生做题时的反思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发展。”④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结合,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两者缺一不可。

1.自主检查

当学生解题后应当养成自主检查的习惯。检查是否按题目的要求;检查数字、符号有否抄错;方法是否正确。自主检查应当是反思的第一步。

2.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在自主检查后,要引导学生从五个层次进行反思:

(1)这题运用了那些知识点?(想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我是怎样想的?(想解题方法)

(3)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解题依据和解题的思路)

(4)还有其它方法吗?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通过改、换条件或问题的方式来变成另一道题?(想一题多变,促进发散思维)

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 篇2

一、问题描述

在一次毕业班考试题中有道题:“图书馆共进两批书。第一批图书本数比第二批多10%, 如果从第一批拿80本到第二批, 这时第一批本数与第二批本数之比是3∶4, 图书馆这两批图书共进了多少本?”学生的解题错误率高,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解法:

(1) 解:设第二批图书进了x本。

(3) 80×3+2=242 (本) 80×2+60=220 (本)

242+220=462 (本)

(5) 解:设第二批为x本。

(6) 80÷ (4-3) ×4=320 (本) 80÷ (4-3) ×3=240 (本)

320+240=560 (本)

这些错误解法的背后暴露了学生在遇到综合性问题时存在的障碍, 即学生无法理清数量间的关系, 即使认真阅读题目后还是无从下手;也暴露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即教师习惯就题讲题, 指导时不够重视学生审题、解题方法指导及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学生解题思路较为单一, 喜欢套用公式机械地解答, 看不到条件与问题间最本质的联系, 对于条件间的联系不能灵活进行转化。

二、原因何在

此题综合性强、表达方式与平时不太相同, 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审题时, 数学问题与自己的图式知识相匹配时, 也就是自己所熟悉的题目, 学生能很快借助已有知识结构进行解答;当数学问题与自己的图式不相匹配时, 学生解题就发生了困难, 往往束手无策, 无从下手。需要学生对已有解题思路进行调整, 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学生是否顺利完成结构的重组。一般对学生造成解题的障碍主要有:隐藏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多余条件的干扰、题目表述方式的改变、条件中过多无用信息的干扰, 学生无法准确找到有用的信息等。

此题学生无法理清数量间的关系、认真阅读题目后还是无从下手。具体表现在:

(1) 数量关系复杂, 学生无法简单地用第一批图书数量加第二批图书数量求出图书总数;无法简单地从两批图书数量的关系中找到两批图书的数量;关系结构不是学生熟悉的表达方式, 给学生的解答带来了困难:想用方程解答, 找不到相等关系;想用“比”来解答, 不知道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数量如何表示;想用算术解, 找不到相对应的关系。

(2) 不知该设什么为单位“1”。此题中设不变量为单位“1”较为简单, 而平时老师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找到单位“1”, 而是机械性地归纳为在含有分数或百分数的句子中找、比字后面的那个量看做单位“1”设为x, 第一批图书本数比第二批多10%, 把第二批看做单位“1”, 而又难以找到数量间的关系。

(3) 不知该从何下手进行解答。在分数解决问题中, 学生喜欢套用从题中给的具体数量入手, 找到相应的分数, 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 用乘法列式;单位“1”的量未知的就是用除法或方程;对于数量关系简单的题目学生能快速解答, 而此题中数量关系较为复杂, 学生一下子找不到数量之间的关系, 更不知从何下手。

三、解决对策

基于以上的问题与分析,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指导。

1.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1) 重视关键句,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学生找不到方法时, 再把关键句读一遍, 关键句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比如此题中的图书馆共进两批书, 对第一批图书本数比第二批多10%、第一批本数与第二批本数之比是3∶4进行重点思考, 找到第一批、第二批、总数之间的联系, 进而找到第一批 (或第二批) 变化前后之间的联系。

(2) 重视画图, 帮助理清数量关系。画线段图是最常用、实用的方法。利用画图, 可化抽象为具体, 化难为易,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比如, 此题通过线段图能把第一批、第二批及总数之间的关系较好地显示出来。

(3) 题目分解, 找准切入点。从条件入手, 分解成几道简单的题目, 从而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中, 往往是由几个知识点组成的综合题目, 解题时可以还原成简单题目。比如:

第一, 从图书馆共进两批书, 判断不变量为总数, 第一批图书本数比第二批多10%, 学生找到单位“1”为总数, 第一批、第二批各用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第二, 这时第一批本数与第二批本数之比是3∶4, 由比转化为分数。

第三, 再把前后两者的变化与“如果从第一批拿80本到第二批”联系起来, 学生抓住知识间的关系, 很快就找到了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几个知识点的联系处进行点拨, 帮助学生找到相关知识联结点。

总之, 此题可以利用联想找到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转化。

2. 教师重视平时的对比教学, 在教学中培养思维灵活性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充分预设学生在解题中的困难及点拨的方式, 特别是练习或讲评时要能加强对比练习, 讲评时不能就题讲题, 应在比较中突出本质。比如一套课桌180元, 桌子比椅子贵1/4, 桌子和椅子单价各是多少钱?学生用了各种解法:方程解、算术解、转化成比的应用。讲评完后可进行比较归纳:此题有什么特点?三种方法的解题思路是怎么找到的?这样学生就能把关注点再次落在关键句上:桌子比椅子贵1/4, 可转化为桌子和椅子的比是5:4;桌子价格与椅子价格分别占了一套桌椅价格的5/9、4/9。此外, 教师还可再问:在不改变桌子和椅子的价格关系时, 这句关键句还可怎么改?这样的一道题借助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两个抓手帮助学生抓住本质,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达到一题多练,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重视进行多种方式的基本训练

在解题时, 数学审题的过程就是弄清楚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 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运用数学语言替换文字信息, 以及数学题目中的字、词、句、数学符号、图表等信息本身的含义和隐藏的含义, 所需解答的问题能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审题的过程是学生把文本翻译成数学符号为主的语言。解题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 教师对于题中的重点问题可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可设计如下训练:

(1) 说的训练, 提高解读能力。数学解题实际上就是数学语言的转化过程, 教师可进行单方面的练习。比如行程问题、分数问题等, 通过所出示的图或表, 让学生说出题意, 帮助学生看清数量间的本质联系, 增强表象。

(2) 建立数学模型, 获得数学基本思想。2011年版课标提出使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学中要抓住本质, 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 获得数学基本思想。比如简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对应思想等。利用数学模型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多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平时可结合具体题目, 单从问题入手, 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 提出解题的思路, 给出相关条件, 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的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解决高校学生宿舍整洁问题的对策 篇3

[关键词] 高校;学生宿舍;卫生整洁: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54-02

现在高校的学生公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现代化的楼宇、现代化设施,高度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配置装备。但是在非常先进设施当中,却存在一个许多高校解决不了、或总是解决不好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宿舍的卫生清洁。不少大学生宿舍内垃圾遍地而无人清扫,和高亮整洁的学生公寓和现代化的设施形成鲜明的反差。虽然学校三令五申,但宿舍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情况,男生宿舍较女生宿舍严重,低学历层较高学历层次严重。

一 问题的成因

绝大部分高校都规定,学生公寓楼公共区域的卫生由公寓管理部门专职保洁员负责清扫,学生宿舍内的卫生依照“谁入住、谁负责”的原则,由住宿学生自行负责,每天安排值日生打扫,并定期进行大扫除。每栋公寓楼从住宿学生中选举楼长一名、每层层长一名、每间宿舍长一名,协助公寓管理部门组织住宿学生轮流值日做好室内及门前卫生。规定的很详尽、很好,但却绝大部分得不到执行。

1 学生值日很大程度是一种自觉行为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念书,在家几乎很少做家务,造成了他们不习惯做、懒得做、不会做,因而造成宿舍的值日往往得不到落实。前一个值日生不打扫,下一个值日生往往不情愿在上一个值日生不打扫的情况下,自己包揽两天的活。由此类推,最终形成宿舍内的卫生无人清扫,只是个别爱干净、品质优秀的学生或学生干部,偶尔打扫一次。专、本科生学生宿舍一般是1个宿舍6名学生。结果造成,他靠你,你靠他,正所谓“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结果。有的学生宿舍会永远无人打扫,室内卫生十分糟糕,有的垃圾遍地已经看不到地面的本色,有的宿舍的气味难闻。

2 班主任、辅导员到学生宿舍的制度得不到落实

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条例或工作手册都规定,班主任、辅导员要经常到学生公寓做学生工作。不少辅导员都是住在学生公寓的。但真正做工作或工作是否到位就很难说了。班主任、辅导员如果经常到学生宿舍,经常与学生谈心,做思想政治工作,那学生宿舍的卫生可能就不会那么糟糕。

3 学生所属的二级学院(系)长时间不组织所属学生进行宿舍卫生大扫除

按照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内的卫生,除了每天安排值日生打扫外,还要定期进行大扫除。既然学生宿舍内的卫生由住宿生自行负责,那住宿生由哪个二级学院(系)所属,住宿生宿舍的卫生就应该由哪个二级学院(系)负责管理。一个宿舍卫生脏、乱、差长期得不到解决,责任不全在住宿生,学生所属院(系)应该承担第一责任。一定时间的学生宿舍卫生大扫除,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宿舍长期无人打扫,垃圾遍地的情况。

4 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达到落地生根

长期以来,各高校开设“两课”以及党团建设、评先选优等形式,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德教育。但往往是理论上讲得多,实际落实的少;大的讲得多,小的落实的少。像学生宿舍卫生这样小的工作和问题,恐怕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少或几乎无人提到。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在“两课”理论考试中成绩优秀,演讲时慷慨陈辞,头头是道;还有一些党团员、学生干部或评出的先进,可在宿舍里不讲卫生、不守纪律。不少大学生认为搞宿舍卫生这是小事不值得耗费过多的时间,其实日常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品德,搞宿舍卫生这种小事更能磨练和考验出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水平。

5 责任落实不清

大学生公寓绝大多数高校隶属后勤管理部门,也有少部分隶属学生管理部门。但无论隶属哪个部门,绝大多数高校都规定学生宿舍内的卫生由住宿学生自行负责。这样做主要是育人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品质和素养。既然由住宿生自己清扫,那住宿生属于哪个二级学院(系),那么宿舍内的卫生就应该由这个宿舍内的学生所在的院(系)负责。这应该是明确的。但许多高校为此扯皮。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说,学生宿舍的卫生应该由后勤的公寓管理部门负责,后勤的公寓管理部门由于对住宿生没有直接的所属关系,也没有法定的管理、处理权,管理教育的力度很有限,也只能是提醒、口头要求和适度的批评教育,学生不听没有太多办法,起得作用很有限。由此造成此块管理的薄弱和欠缺。

二 解决对策

深刻认识做好学生宿舍内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学生宿舍是一个非常小的单元,学生宿舍的卫生这项工作似乎比起高校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个小而又小的工作,能深刻体现出大的方面。一所高校,党建工作抓得成绩斐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学生宿舍内的卫生很糟糕,就不能说这所大学的上述两项工作搞好了。

对每个学生而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美国的卡耐基也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可见,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重视小节的作用。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又有多少大事是败在小节上。一个人要有所作为,除了要有远大的志向之外,还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严格要求自己。打扫宿舍是小事,但细节往往决定命运。

1 健全组织体系

不少高校建立有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下属的有学生宿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或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这些组织应发挥作用,承担起领导组织学生宿舍卫生检查、评比、考核、落实的责任。另外,建立学生公寓自管委员会及其党支部,尤其是公寓管理学生党支部,一些在高校在组织住宿生参与包括学生宿舍卫生在内的公寓管理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也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的进步。

2 明确责任

高校既然明确学生宿舍内的卫生由住宿学生自行负责,那学生所属的二级学院(系)应该承担第一责任,教育、引导、管理住宿生搞好宿舍卫生。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所在各二级学院(系),应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的卫生工作。建立学生宿舍日查、周查制度,并进行打分、公示。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宿舍进行卫生大扫除。

3 还可考虑建立学生宿舍挂点老师制度

除了班主任、辅导员应经常到学生宿舍外,建议任课教师也应挂点几个宿舍,定期检查、定期反馈。这样,既密切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拓宽了教书育人领域。

4 做好评比考核工作

学校和学生所在各二级学院(系)应加强对宿舍卫生的检查,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对优秀宿舍和先进个人给予奖励和公示,并将评比结果作为评定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的依据之一,形成一个人人重视、个个爱惜学生宿舍卫生的一个良好氛围。

5 对学生宿舍卫生保洁进行改革探索

实行学生宿舍内的卫生由公寓管理部门专职保洁员负责清扫,这样可以彻底根治大学生宿舍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但这会使公寓管理的费用成本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素质和品德的培养。

三 公寓管理部门隶属关系探讨

公寓管理部门绝大多数高校隶属于后勤管理部门,也有少部分隶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公寓管理部门承担的任务主要是服务、管理,当然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但主要是服务和管理。根据其职能和承担的工作任务看,由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比较合适。因为公寓管理大量的任务是物业管理,包括保洁、安全值班、维护维修,提供服务。这正是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后勤管理部门具有此方面的设备设施、工具用具和专业队伍。如果隶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大量的后勤管理工作让学生管理部门完成比较困难,运行不顺畅,还会牵涉其大量精力,也不一定能管理好。因此,笔者认为,隶属于后勤管理部门比较合适。但公寓管理中尤其是宿舍卫生保洁,还有配合、支持公寓管理部门工作等,确实需要教学单位和学生管理部门深入介入和有力配合,不然,公寓管理工作难以做好。

四 如何让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重视公寓管理

公寓管理部门隶属于后勤管理部门,会使学生管理部门和住宿生所属的教学部门忽视甚至不重视公寓管理中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他们总认为,学生在公寓中、在宿舍中,理应由公寓管理部门负责,因而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很少顾及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等问题。却不知,学生在公寓中的行为,公寓管理人员管理、教育、批评学生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加之,学生宿舍的卫生,规定又是由住宿生自己清扫。如果作为住宿生所属教学单位不抓、不介入,公寓管理服务工作是做不好的,学生在公寓中的管理、教育、成长、进步是缺失的。

要让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重视学生在公寓中的教育管理,须从学院党委和学校重视开始。学院党委和学校在抓教学管理和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须将学生在公寓中的教育管理列入重要内容。在向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提出要求和考核兑现中贯穿始终。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也应深刻认识学生在公寓的管理教育对于学生的进步、成长和育人质量的提高的重要性,投入一定的力量和精力做好学生在公寓中的管理教育,从而达到整个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

总之,大学生宿舍的卫生整洁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卫生清洁、保洁问题,也不是单独的后勤管理问题,而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而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认清和明确这一点,才能抓住主题,明确责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瞿明勇.高校寝室文化的功能分析与整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 篇4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负担。因此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公式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本文我主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针对小学僧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和解决的对策,从而促进小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解决对策

“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要珍视心理健康。

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 篇5

一、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班级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来,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等名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积极探索培养这些创新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方式,从而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开始转变招生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并且有一部分学校实施了“大类招生”,虽然此项措施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当其在实施过程中会对班级管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从入学一直到毕业,班里面的同学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并且有一些同学兴趣也相投。但是在实行大类招生之后,学生在入学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调换班级,这样一来,班级里面的同学需要重新认识,这就增加了班级管理者的难度。

2.班主任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学校以及班级的许多信息不再是通过开班会来进行传达,这就淡化了班级这一概念。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班级管理会被其他形式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班主任认为学生可以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班主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教师很少干预班级里发生的事,也不关心班级管理的各种活动,从而导致了班级的秩序较为混乱。

3.淡化班级管理的意识日趋严重

学校教育学分制的改革以及后勤社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学校开始淡化班级管理。各个学校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的班主任缺乏责任心以及工作经验。当前各个学校的师生比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各个任课老师具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既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参加各种组织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理班级。与此同时由于班主任的工作负荷较重,经常发生班主任这一岗位有所变动的情况,当新的班主任上岗之后教师就要重新认识每一位学生,熟悉每一项工作,这就导致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很容易处于无序的状态下。虽然大部分学校开始实行了学生助理管理方式,聘请高年级的学生来管理低年级学生,但是毕竟他们都是学生,在管理方面欠缺经验,很多事情很难完成。此外还经常忽视了班委学生干部的工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导致班级内部关系较为紧张,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班级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成文的制度;第二种,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等。此种管理方式导致班主任仅仅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改正他们自身的缺点,但是却将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多同学认为班级的各项制度并不是由班级里面的每一位同学讨论而制定的,并且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认为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班级建设中,班级的制度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要慢慢的适应在集体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管理。但是很多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比较落后,有一部分规章制度是由学校管理者制定的.,这种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缺乏和谐的合作与竞争氛围

学校设立奖学金等激励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不和谐竞争。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但是其所带来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6.班委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以及技巧

现阶段,有很多班委在工作中总是抱着任务的心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当接到来自班主任的任务之后,他们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没有充分准备就下达通知,这样做既降低了班委在同学中的威信,又会影响到班级管理。然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在于老师没有专门培训班委。教师应该经常与班委沟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班委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每一位学生为中心,将班级的利益、其他同学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班委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其他同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真心实意地为同学们服务。

二、改进班级管理的对策

1.制定与班级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管理机制,制定长远的规划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听取其他非班委同学的建议,制定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构建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激励体系,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动机,让他们为班级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班主任要打造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学生的基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班级凝聚力成为良好班级环境的核心,然而只有通过班级活动才可以将班级的凝聚力体现出来。在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在班集体活动中,班委要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妥善处理与每一位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3.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机制班主任要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规范每一位同学的行为,并且也可以更好的指导每一位同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每一位同学营造和睦、奋斗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那么这就导致班级管理一直处于无序的状态下,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4.提高班委的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

班主任往往会从班里面的学生来选择班委,这样做方便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班委就成为班级的主要组织管理者以及协调者。班委为老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并且也成为其他同学们的服务者。在日常生活中,班委也起着引导以及激励其他同学的作用,因此班委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好班中同学的带头人。其一,班委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树立服务观念以及全局意识,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将同学们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他们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其二,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实践活动中,班委都要努力进取,促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不断提高,争取做一个老师信任、学生拥护的好班委。

三、结语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6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我市做为农业市,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很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拥有抗旱水源机电井5万眼,其中大井1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一半,大大高于全省20%的水平。拥有喷灌、微滴灌设备8500台套,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7万亩。小型集蓄水池67个,库容1682万立方米。农业桥、涵、闸数量1145个,农田高低压线路265公里,水田防渗渠道7.9公里,逐步改善靠天吃饭局面,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虽然加强了抗旱保收田建设,但仍有部分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如遇大的旱情,影响种植业生产。已建的农田水源井井房和电网不完善,管理难度较大、运行成本较高。全市灌排渠道布置杂乱无序,配套建筑物破坏严重,灌溉功效明显萎缩,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电、路、涵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不足。由于地方配套难度 大,部分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没有完成消险加固,影响防洪减灾效果。沼气、太阳能、秸秆燃气等新能源利用还在起步阶段,不能充分利用于农业生产。仍有近70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没有解决,已吃上自来水的农户还存在水质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农民生活质量,也影响养殖业发展。

2、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国家项目投入为主,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特别是水利工程、林草建设、病虫害防治、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性工程,虽然我市是产粮大县,却是财政穷县,地方财政经费紧张,在基础设施投入中,地方财政匹配和农民自筹占三分之一以上。虽然各级政府都有投入,但要求群众自筹比例较大,一家一户从事生产的农民虽然是最终受益者,却根本无力单独挑起这一重担。

3、维持基础设施运转机制还不完善,影响建设成效。虽然建设了一些农业科技实验场所,但科研推广经费不足,“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农业科技人员缺乏,不足需要量的一半,且非专业人员多、技术素质不高。农机合作的组织化、市场化建设成果还有待检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没有安排建后运行资金(现代化试点),在未落实相关管理办法的情况下,项目运转困难。

对策 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各项政策和要求,针对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需要和发展潜力,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要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生产与服务保障并重,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以支持单纯的农业生产为主向为农服务体系、农业保障体系、市场化组织化标准化建设上转移,逐步转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择优扶持的原则,重点在良种工程、科技推广、农机装备、疫病防治、生态建设、新能源、农田水利、市场建设、产业化扶持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好钢用在刀刃上,以相对少的 投入换取较快的发展。同时,以各级政府为主加大水利工程、林草建设等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扶持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3、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新路,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改变过去主要由政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做法,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明晰产权、建立奖励和补助等制度,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在投入上,首先,政府要舍得投入。每年应扩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规模,发挥其杠杆作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担保、贴息和项目资金匹配,调动金融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财力和其他行业资本转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其次,动员大企业投入。充分利用大企业资金充裕、技术力量强等优势,引导动员企业资金、技术和人员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第三,加大对上资金争取。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时机,加强行业部门间协调配合,把握产业投向,争取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 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标准粮田、农机装备、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型集蓄水工程、灌区改造、动物疫病防治等国家和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发挥实效。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利用水平。一是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一些按照传统方法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因投入大、能耗高,成本增加导致运行不畅,建议在今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实现节本降耗。二是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园区、推广中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使其具备熟练应用农业设施设备能力,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三是对于一些资金需求大,维护困难,短期难完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转变建设思路,以其他方式实现建设效果,以水田防渗渠道为例,投入大、维护成本高,可以采取土地规模经营、统一渠道规划、控制灌溉技术等手段,达到降低水资源消耗目的。

5、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一是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探索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经营者对农民服务收费不宜过高,应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收取。对于一些收益较差的基础设施,如我市偏远地区的农田水源井,在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可以无偿交由农民使用管理。二是对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基础设施,可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运营和管理。我市的农机合作社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短期无法改变土地分散状况的情况下,以组织化带动生产规模化,并带来一定的经营收益。

二、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密山市农业人口23万人,农村劳动力人18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27万人。全市现有耕地总面积236万亩,土地集中经营面积80000亩。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程度的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逐步增强。为此,我们初步探索了土地使用权的适度流转机制,土地流转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引导和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

1、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土地流转心态较为复杂。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心态比较复杂、多变,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习惯于靠种地养活自己,担心流转土地后会 失去生活的依靠;兼职从事二、三产业,农闲时从事农业的农户,都想留几亩土地来补充家庭收入,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不强;已经脱离农业或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户,把土地作为今后生活的“退路”。不少农户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概念混淆不清,担心土地流转后,征用土地时得不到补偿。

2、土地流转还不够规范,原有流转遗留问题较多。农户间自发流转的,以口头约定、“君子协议”为主,土地流转的随意性较大,遇到利益冲突时,解决难度大。有书面流转合同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念不清、约定不明、权利义务不具体、流转期满处理办法不明确等问题。同时,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档案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台账登记和变更工作还需跟上。

3、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开发保护力度尚需加大。尽管我国的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对于转让的范围、形式、程序、价格、管理等,缺乏专门的法律和规定。从开发保护措施看,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为了实行土地规模经营,产生土地规模效应,提高土地产出率。但当前对大户和农业企业承包经营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大,个别群众过分地提高土地流转费,使大户感到左右为难,扩大规模、搞活经营积极性不是很高,影响土地的开发流转。

4、土地流转规模小,引进开发业主难度大。从流转规 模看,不少农户有多处小块田地,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流转规模小、农业收益比较低,又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业主参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的比较少。有的依赖性大,只想靠政府支持;有的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有的项目选择不准,品种单一,管理粗放。

推进规模经营的对策

农村经济要发展,最基础的工作是搞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努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目前,我市农业保险的范围小,农户参保率低,农业保险险种单

一、形式单调,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保险运营成本大,受农业生产自然因素的影响,保险收益不高。因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必须建立政策性保险资金,设立农业再保险制度,确保农业生产有盈余。

2、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离开土地。认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使外出打工赚不到钱还可以回来种田,心里踏实。所以农民从是非农产业经营后,仍然把承包地看成“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因此没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 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抗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只有健全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为农地流转提供强有力地安全支撑,才能促进农村土地市场的尽快发育。

3、健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中介为补充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多形式,多层次,有保障的劳务输出格局。目前,我市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环境不稳定,兼业农民非农产业收入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以彻底离开土地。因此,应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积极推进多元化建设,放手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通过广泛施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从多方面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而带动农地流转,实现“人走在先,流转在后”的目标。

4、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发展规模经营的认识。要帮助农民读懂政策、讲清道理,算好经济帐。指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宣传到户,使农民明白30年土地政策不会改变。向农民讲农地流转可以形成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的发展。形成规模经营之后,生产者可以从规划决策、组织生产、农业生产力资源配置、先进农业科技的 应用等进行科学安排,合理配置,从而达到科学种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5、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规模经营形式。创新农村经营方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要不拘一格。我市推广以下几种经营模式。一是业主规模经营模式。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或折股,由种养能人或工商业主进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土地量化入股,村集体统一经营模式。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在村委会的领导下组建股份合作制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开展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三是龙头企业带动,村企合作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6、积极培育典型,建立试点示范机制。坚持因地地宜,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示范引导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手段。试点乡镇成立示范领导班子,以农村经管队伍为主体,组建工作小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当前农村土地经营现状,提出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为试点示范提供基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7、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专班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必须要有组织保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挂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工作领 导小组,并落实专人具体抓。加强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示范点的政策引导。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从构建优势产业入手,重点围绕“四个支柱产业、十二个产业链条”建设,积极培育市场,打造信息平台,扶持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我们紧紧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增值转化,形成了以水稻产加销、大豆产加销、颗粒饲料产加销、豆奶产加销四个链条组成的粮食深加工产业;以山葡萄产加销、玉米产加销二个链条组成的酒类深加工产业;以皮革产加销、乳品产加销两个链条组成的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白瓜籽产加销、山野菜产加销、烤烟产销、甜菜产销四个链条组成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等四个支柱产业、十二个产业链条。可年加工转化粮食、牛奶、白瓜籽和甜菜等40万吨,加工牛原皮18万张,年实现产值13.8亿元,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建成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黑龙江瓜瓜叫、黑龙江龙兴制革),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68 万亩,畜牧业奶牛养殖基地达7307头,肉牛养殖基地达10万头,绵山羊养殖基地达11.8万只,带动农户2.4万户。

1、产业规模偏小。我市虽然农业资源丰富,优质粮、油、养殖等,发展都不错,但形成规模的屈指可数,产业规模偏小。如畜禽养殖业,农民还普遍停留在“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小农意识形态;蔬菜种植仅停留在每家每户几分自留地的面积,没有形成商品蔬菜基地,没有形成产业效益。

2、缺乏品牌经营意识。我市虽是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市)、绿色食品开发示范县(市),畜牧、水产生产基地县(市)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而目前我市农产品经营的总体情况还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缺乏市场经营和品牌带动意识,产品难于走向市场,竞争力不强。

3、缺少资金、信息和科技服务。由于农民家庭资本积累有限,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壮大普遍受资金“瓶颈”制约,更难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仅仅依靠政府支持远远不够,金融服务缺失,必然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服务组织能力较弱,比如在科技服务、优良品种推广、实用技术应用和市场供求信息等方面,还不能提供全程的配套服务。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规划部门和科研单位,认真研究全市农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结合各乡镇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准确定位,确立1-2个优势农产品,制订具体的发展规划,打造优势产 业,集聚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经济。如山区乡镇重点发展林果和药材,市城周边乡镇重点发展“城市农业”(蔬菜),滨湖乡镇重点发展水产养殖,“沿路”乡镇结合林业“绿色通道”建设,大力开发公路沿线的低坡地和荒山荒坡,重点发展生态林果业。

2、突出重点,做大基地。围绕重点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通过良种扩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着力打造果业、水产、蔬菜、药材、畜禽、优质粮油特色产业基地,以基地的壮大促进龙头企业的扩大发展,将原本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把生产同类产品的 “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环节,包括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连接起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千家万户与一体化经营的有效对接,达到“农户联基地、基地联企业、企业联市场”的效果。同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力度,优先投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在项目申报、基地设施改造上,重点倾斜基地和种养大户。

3、抓住关键,做强品牌。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产前农资、产地环境、产品质量认证,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绿色、有机食品的品牌申报注册力度,尤其是加大原产地商标的注 册力度,培育开发一批品牌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实现基地培育品牌、品牌壮大基地的良性循环,使标准化工作真正落地生效。选择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重点予以扶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4、更新理念,拓宽思路。坚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走出农村繁荣农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三农”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型农业战略,用项目建设提升农业,主动对接农业发达地区、科研部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内涵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农业投资环境,扩大招商领域和范围,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跟踪、落实、管理与服务,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和开放度。

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 篇7

一、安排英语句型时出现误差

如:There are many students think.从汉语角度看, 好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这层意思, 但出现了英语语法错误, 句子应改成:There are many students to think.

二、安排英语词性时出现误差

如:I share the happy with my e-mail.错句中学生的本意是想表达“我与我的电子邮件分享快乐。”从汉语分析似乎表达出了这层意思, happy是形容词, 而在句子中应该用名词。句子应改成:I share the happiness with my e-mail.

三、安排英语习惯用语时出现误差

如:That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her was at times a gnawing worry.学生把心急如焚与英语的worry等同起来, 不知道“pain”可表达得不到某物而产生的烦恼。句子应改成:That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her was at times a gnawing pain.对于学生作文中汉语式英语的问题, 笔者就某些话题挑选出一些英语文章让学生阅读, 摘录出好的词、短语、句子, 让学生尝试在类似的作文中使用;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课后阅读, 然后拿到课上讨论,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指出可以学习的地方, 特别是要求学生看懂作者是以什么手法写的, 用了哪些修辞和语法手段, 从什么角度写的, 等等。经过分析后, 老师给出一个类似的话题, 由于事先进行过讨论, 所以学生在下笔时会加入对语言、角度、手法等的考虑, 尽管不是很成熟, 但至少在写作过程中, 他们不再是提笔就写, 想到哪写到哪了。总之, 在要求学生写作时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学生在作文中的汉语式问题, 教师采用的解决方法。

浅析中学生迟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篇8

关键词:偶然因素;思想认识;习惯;性格

就迟到本身而言,对于学生来说,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小事,但是,班主任如若不加强重视,长此以往,将会使班级的组织纪律变得散漫,日常的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会受到破坏。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与开展者,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进而实现对中学生的正确教导,使其正确认识到迟到的危害性,继而避免迟到现象的产生。

一、中学生迟到的原因分析

1.偶然因素导致

这是最为常见的迟到原因,这也是相对而言不可避免的、较为正常的迟到原因。如:天气变化、疾病影响、交通事故以及交通故障等不可控因素导致迟到的产生,使得原本学生不想迟到却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迟到,这些因素的不可预见性与偶发性,造成了迟到现象,同时对其也无法实现有效的规避。

2.思想认识的问题

部分学生认为,迟到是个人的事情,只是一件小事情。在教学过程中,即使自己迟到一小会儿,也不会影响到别人,别人也管不着自己。这类学生的班级意识较为薄弱,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却很少思考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别人带来的影响,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人,其品性存在一定的缺陷,进而使迟到这样的现象不断产生。

3.习惯问题

由于部分学生从小的时间观念不明显,做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时刻不着急,做事情的效率非常低下。因此,在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体现即为爱迟到,这类学生的习惯是其成为迟到学生的关键所在,对其的改造也较难进行,因为习惯的产生与改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4.性格问题

就性格因素进行分析,部分学生迟到的原因可以说是受其“慢性子”影响。其行为缓慢,做事不上心,即使心里已经很着急了,但在做事情的时候依旧慢吞吞的,继而使得规定的任务难以达成,也就使其爱迟到的特性表现了出来。

5.厌学情绪

这类学生受到父母、老师的期望较高,学习压力较大,但同时学习成绩又不理想,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参加日常教学活动的兴趣也不断下降,就相应产生了迟到现象。

6.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展时期,对于休息时间的要求较高,其生理需求的不满足,将会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头脑意识模糊,即使能够按时起床,也感到乏力,总想再睡一会儿,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赖床,也会产生迟到现象。

二、中学生迟到现象的解决对策

1.了解学生迟到的理由

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当教学活动中出现迟到现象的时候,应当对迟到学生抱以宽容的态度,进行了解沟通,而不能一味地否定、纠正,这样将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只有真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其转变与改善迟到这一行为。

在学生出现迟到现象的时候,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提醒,而不是放任不管。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语气以及交流方式,不能采取指责批评的态度,而应当积极引导与鼓励,通过友善的方式来解决该类问题,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2.引导学生不再迟到

在对迟到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可以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来使学生对自身迟到这一行为的认识更为深刻。同时,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尝试主动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特别是针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来说,当其能够避免迟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应当对其的进步提出及时的鼓励与肯定,使其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就个别迟到的学生而言,当其受到某些原因影响迟到时,班主任老师一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提醒,另一方面需要对其表达善意,做一个善于鼓励、通人情的老师,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不愿意再遲到。这样一来,学生的迟到情况将会明显减少。

总的来说,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需要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懂得学生学习的不容易与压力所在,对其的行为与看法进行真诚倾听,同时也要懂得包容。就迟到这一现象来说,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杜绝迟到现象的产生,除却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张丽霞,陈飞宇.论德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J].知识经济,2010.

上一篇:故都的秋 教案下一篇:实训课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