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天地宽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路天地宽(精选12篇)

思路天地宽 篇1

有这样一个故事:

王婆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扇。雨天,她担心小儿子的扇子卖不出去;晴天她又担心大儿子的生意不好做。终日愁眉不展。

一天她向过路的僧人说起此事,僧人一听,哈哈大笑:“老人家,你不如这样想,雨天,大儿子的伞肯定买得不错;晴天,小儿子的生意自然很好。”王婆婆听了,破涕为笑。

故事阐明了一个道理:

人生的悲观与乐观,其实就是一念之差,只要自己能够换位思考罢了。

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呢?我认为,恐怕只有那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了。因为他永远都不用担心自己的豆子会卖不完的。

每当豆子卖不完的时候,他可以拿回家用水浸泡,磨成豆浆再去卖给需要的人。如果豆浆卖不完了,他又可以加工成豆腐再卖。这豆腐卖不完的时候,变硬了,他又可以晒干了作为豆腐干再卖。豆腐干卖不完的时候,他又可以腌制起来再去卖豆腐乳。

另外,他还有一种选择是:把卖不完的豆子拉回家,用水浸泡,加上合适的温度,让它发芽,变成豆芽,再去卖豆芽菜。豆芽卖不动了,可以让它再长大一些,变成豆苗再卖。豆苗买不动了,可以移植到花盆作为盆景再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了,又可以移植到大田的泥土里,让它继续生长。几个月后,它结出了许多新的豆子,一颗豆子又变成了上百颗的豆子,想想那是多么划算的好事啊!生活的日子周而复始,他的种植事业周而复始。正因为如此,他是最快乐的人。

一颗豆子在遭遇到了冷落的时候,都可以有无数种精彩的选择,而有思维能力的人更应该是如此。

当你受到了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丧失信心,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稍加变通,光明在即,再接再厉,就会有美好的前程。条条大路通北京,所不同的只是沿途的风景而已。而在每一种风景中,我们都可以发现那种独一无二的精彩。

路二牛是自己的一个知己朋友,在社会上闯荡多年,说实在的,也没有多大成就,他自认为是一个失败者,非常消沉,很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为他始终难以走出自己心灵的阴影。他总是一个人呆着,脾气也渐渐地变得暴躁起来。

他平时也不怎么和任何人进行交流,他更没有把过去的失败统统忘掉,而是全部装锁在心里。但他并没有尝试着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因此,虽然始终把失败揣在心里,却没有真正吸取失败的.教训。

后来和他聊天,问他今后的方向。

他说,打算去咨询一下别人,希望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于是他决定拜访当地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成功者张三喜。

这三喜也是自己的一个要好朋友。

他们相约在县城的一家商业大厦的大厅里面会面。

当二牛来到那个地方时,眼前是一扇漂亮的旋转门。二牛轻轻一推,这门就旋转了起来,慢慢地将他送了进去。他刚刚站稳了脚步,就看到了三喜已经早早地坐在那里等候着自己了,心喜。

“见到你很高兴,今天,我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向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你一定要告诉我,成功有什么窍门吗?”

二牛虔诚地问三喜。

“哈哈!乡党的相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三喜大笑了起来。

“你高抬我了,我可没有什么窍门呀!其实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的,就是你刚才走进来的那扇门。”

三喜用手指着二牛身后边的旋转门非常幽默地说。

二牛回过头去看,只见刚才带他进来的那扇门正在慢慢地旋转着,把外面的人一个个带进来,把里面的人一个个送出去。所有需要进出的人们都顺着同一个方向进进出出,谁也不影响谁。

“就是这样一扇门,吐故纳新的门。可以把旧的东西放出去,可以把新的东西迎进来。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你会做得更好!”

三喜拍着二牛的肩膀鼓励地说。

二牛听了三喜的话,也笑了起来。

其实,失败与成功者的最大区别就是心态的不同。失败者的心态是消极的,结果终日沉湎于失败的往事中,被痛苦的阴影所笼罩,无法摆脱;成功者的心态是开放的、积极的、乐观的,能从一扇门领悟到成功的哲理,从而取得更多的成就。

心随境转,必然为境所累;境随心转,红尘闹市中也会哪有安静的书桌。

思路天地宽 篇2

教学时,先让一名学生朗读文字,全班倾听,熟悉内容,接着让学生自学思考,独立列出方程,然后采取小组合议,集中交流.这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设我军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一部分学生列出的方程是;另一部分学生列出方程是

我见状,忙将两种解法写在黑板上,请双方指派代表说出理由.前者认为“我军提前半小时到达桥头,说明少用了半小时,应减去”.后者认为“我军提前半小时到达桥头,说明敌军多走了半小时,我军应加上半小时,双方时间才相等”.语音刚落,教室里乱成一团,各执己见,个个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操场上传来一阵阵学生的跑步声,我灵机一动,示意同学们安静:“同学们,这是一道追及问题的应用题,在这里‘我军提前半小时到达’到底是减去、还是加上,暂且不做定论,我们不妨去操场,实地模拟一下如何?”“耶!真是太棒了.”同学们扯起嗓子大喊.

飞奔到操场,同学们立刻左右散开,排成两个“一”字,数学课代表、学习委员分别确定了路线、地点.四人一队,分别代表敌、我军队,老师发出口令:“模拟表演开始!”同学们眼睛紧紧地盯着两队人马,当我军提前5分钟到达终点时,敌军还未到达.此时一部分学生欢呼雀跃,另一部分学生则垂头丧气.

回到教室,老师趁热打铁:“同学们,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问题,主动探索,多动脑筋,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现在,这道问题有答案了吗?如果有,那就请动笔吧!我很想从你们的收获中得到快乐!”

(学生做题,老师巡回指导,5分钟后学生互相交流)

生甲:我认为“我军提前半小时到达桥头”是本道题关键所在,它说明我军少用了半小时,如果要和后来的敌军相比,就得加上半小时,才能和他们所用的时间相等.所以我是这样做的:我设出敌军的速度是x千米/时,那么我军的速度是1.5x千米/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生乙:现在我理解了“提前半小时”就是少用了半小时,但“少”不一定就是“减”,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丙:我也理解了这道题的关键之处,但我设的是我军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敌军的速度为千米/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生丁:“我军提前半小时到达”,说明了敌军迟到半小时到达,也就是多用了半小时,得减去,所以设我军速度为x千米/时,则敌军速度为千米/时,列出的方程为:

生众:老师,这样的数学题超出了课堂,融入了生活,我喜欢.希望老师多上这样的课!

我也喜欢……我也喜欢……

(立刻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反思】

本节课看似散乱,然而“形散而神不散”,老是紧扣“学生情绪变化,心理需求”这一根主线,突破了教材与传统思想的藩篱,将学生的视域从“无休止争辩”的课堂中伸延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操场上,再回归到“动手解决问题”的课堂中,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学生认知发生了质的转变,做到了以下几点:

1.超越教材,挖掘学习资源

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教学一直以来是难点,本节课备课时认真挖掘了教材,也拓展了教材.对课堂中的“意外”有点骑虎难下.如果就教材论教材,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并未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会分式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解法,教师大胆创新,由走近例题到走出例题,由走出课堂到走进操场,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超越,教学空间的转换,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释放了空间.

2.超越课堂,关注生活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为了让“无休止的争辩”得到检验,让学生走进操场亲自验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数学学习成为生动有趣、富于创造性的过程,改变了多数学生提起应用题就头痛的局面,实现了“数学—生活—数学”的转换.

3.超越常规,知道运用创新

思路天地宽 篇3

“思路一宽天地宽。”李纪恒表示,随着高速公路修通、机场通航、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怒江的旅游产业将迎来跨越发展。届时,怒江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界各国的宾客。“到了2020年,如果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会愉快地告诉他,这里是旅游天堂怒江。”

怒江可看作云南旅游未来发展的缩影。旅游业一直是云南省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实际上,李纪恒书记对怒江发展的定位,也代表了云南省委、政府对整个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和思路。

在此前召开的2016年云南省“两会”期间,陈豪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七次提到了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目标中政府工作将牢牢把握的10个重点工作,直接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工作首当其中就是交通条件的升级改善,报告提出,“十三五”期间云南省要加快建设出省出境的高速公路网、铁路骨架网和水运通道,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滇中城市群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力争到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超过5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000公里。建设广覆盖的航空网。优化和完善机场网络,加密拓展国际国内航线航班,力争到2020年,投入运营和在建民用机场20个。交通硬件在各个层面的重大升级,无疑将进一步解决一度困扰云南旅游“出行难”的问题,促进云南全域旅游遍地开花。

此外,“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也将着力规划建设好重点口岸和边境城市。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中老泰铁路等境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口岸、多通道”模式创新,加密中欧货运班列,积极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云南还将重点争取南亚东南亚国家使领馆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代表处或办事机构落户云南。这些重点工作的积极推进,无疑也将为云南边境旅游注入强大活力。

着力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也将是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陈豪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大健康、文化创意和高端旅游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并加快培育生态文化、养生休闲、大健康、文化创意、民族时尚创意等服务业。建设一批集生态、文化、旅游、创新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县,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拓展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打造一批“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新型村庄、特色村寨和边境村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古城古镇和文物遗址、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注重建筑设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2016年,云南省将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增强其对全省经济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构建高端服务业核心区,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

发展旅游业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战略举措,云南旅游加速软硬件升级,大力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的部署和规划,引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热议和共鸣。

2015年,云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32343.95万人次、境外游客1075.32万人次;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3281.79亿元人民币。可以想见,按照省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云南旅游业在“十三五”期间又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民生金融天地宽 篇4

说到民生金融,昔日“救济、帮扶、补贴”等词就浮现脑海,而尤努斯为告贷无门的穷人奔走呼号的艰辛亦一同涌上心间,民生金融往往让人五味杂陈。

通俗讲,民生就是在填饱肚子进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衍生的各类需求,而民生金融就是为了实现这种需求而存在。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民生金融可能随着政治气候的关注而沉浮。

一方面,从民生金融的推进来看,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为了实现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共同目标而主动推进,而金融机构虽有对各种因素的考量,但在社会责任这面大旗下的号召下也参与到民生金融中。

而需求方在获得资金支持前,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审批,这种民生服务的零散化和部门之间的重复折腾,往往让人望而却步。

所以,民生金融一直平淡如水,推进方、承办方、需求方对此心如明镜,却也默默守望。

民生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而民生金融就是为了达成前述目标。

民生金融解决的不仅是某个个体、某个阶层的脱贫致富问题,更肩负着沉甸甸的社会和政治意义,而对这种意义的论述可谓花样繁多、铺天盖地,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想说的恰恰就是民生金融在新时期的发展前景和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高歌猛进的进程中,金融业归集社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也正是这种如梦似幻,却又真真实实的高速发展迷惑了一些金融从业者的双眼,形成了部份金融机构独特的胃口和癖好,金融支持往往有好大喜功、贪大求洋、嫌贫爱富等阶段性特征。

对项目小、收效慢、程序繁的各行各业均无暇顾及,可谓两眼只盯“铁公基”,一心只为大项目。

然而有潮涨就有潮落,大快朵颐的.资金需求、大把大把的收益在握,可能只是特殊发展时期造就的特殊产物,犹如“金榜提名、洞房花烛“之类的甜蜜时刻,总是让人沉醉,然而生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

同样,动辄上千、上万亿的资金需求也只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甜蜜时刻,清楚这一点,金融从业者应从缅怀昔日的大刀阔斧,厌烦当下的零敲碎打中清醒了,唯有平淡、恒久才是真,人生如此,各行各业皆如此,金融业亦不例外。

是到转型发展的时候了。

从方向上金融业应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适应市场变化,从新兴领域和新型客户中鉴别有效的金融需求。

从国家层面转型发展已成共识,且高层对此亦下了“刮骨疗毒”的决心,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下的金融支持显然是“秋后的蚂蚱”过时了。

从内涵看当前的民生金融已非往昔可比,随着国力提升“国强”目标基本实现,“民富”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和民众的期盼,今天的民生金融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与此相关的社保、教育、医疗、环保等产业发展前景无限,涵盖了诸多领域,孕育着无限生机。

从政策层面社会各界对金融业以存贷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多有诟病,在金融业逐步走出当年的“理论上已经破产”的危机后,受益于国家高速发展的契机,金融业逐渐羽翼丰满,并不断发展壮大,在此背景下,政策亦有隐退迹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利率市场化等改革浮出水面,并逐步走向前台,必将对金融业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巨大冲击,而那些留恋政策“襁褓”,不愿长大者前景堪忧。

从竞争层面看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营银行”,6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马云“金融业需要搅局者”的文章,民间资本大佬进入金融业的热情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化的天然优势,与信息化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一拍即合,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追捧,开始向传统金融业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转换思维天地宽作文 篇5

不过,风雨过后,真的就会有彩虹吗?从我来到这个世上,下了多少场雨,有过多少被风吹落的树叶,但12岁的我,却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一次彩虹,不是说风雨过后会看到彩虹吗?所以,也许这是一句对的话,但并非所有人都照做便可成功的。有些人努力了,便有了收获,但有些人一直努力,却不但没得到收获,还付出了代价。是方向不对?还是太盲目?谁也不知道,只有自己清楚。

昨晚,我把一篇未修改过纯原稿准备比赛的作文,交给老师,看看可以了吗,但题目是《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最后写的是“即使很黏很黏,总会有分离……”老师说,主题很新颖,但结尾要朝正能量发展,和题目对应,当时我特别迷茫,我没觉得和主题不对映,没觉得不是正能量呀!只不过逆向了点……在老师面前,我还是微笑着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对此,我也是醉了……

要做一个好孩子,也许并不难,只不过是相信真理,无条件信任权威,但以后,长大成人了,也许只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往往有时候,当坏孩子,不畏惧权威,挑战权威是真理,但又可能会有一堆麻烦事,所以,也许当一个不好不坏的`人才是成功的通道。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没有人每一句话都对……

观念常新天地宽 篇6

今年年初,兵团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兵团一建)对内部资源、运行机制、市场板块等进行全面调整,把从内到外的资源整合变成看得见的手,用结构调整打通阔步行走的路,用市场布局铺设四通八达的网,使兵团一建在房建市场低迷的困境中,激流勇进,成功实现逆势而上。

资源整合形成看得见的“手”

早在2012年之前,兵团一建下辖房建分公司20多家,这些分公司依托一建这棵大树,开拓市场、塑造建筑品牌,推进了兵团一建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公司资源分散,很难形成拳头力量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分公司“长不高、养不胖”,发展良莠不齐。

2012年年初,公司党委提出打造亿元分公司经营战略,随之对3个业绩不突出、市场开拓成效不明显的分公司进行了撤并。整合后的各分公司“甩开膀子拓市场,互相比拼当先锋”,当年涌现出5个承建工程任务、完成产值均超亿元的分公司,公司完成总产值18亿多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0%以上。

翻开兵团一建近三年的发展履历,去年完成产值近30亿元,三年平均增幅达30%。

与结构调整同步推进的,还有经营机制的变革。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5名高管到基层单位兼任经理,绩效与工资挂钩,工资由基层单位发放,与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同工同酬,体现风险共担。与此同时,对经营管理大纲进行修订,删繁变简,形成指导意见,强化执行,对质量安全、经营绩效考核、项目经营和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整合后的公司职工不分彼此,融为一体,各公司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结构调整打通阔步前行的“路”

随着新疆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受内地来疆的大型建筑企业增多、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依靠传统施工为主的兵团一建被推向挑战的风口浪尖。为使兵团一建获得持续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公司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围绕建筑主业,发展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装饰装修等。

2012年,公司立足房建主业,在上下游产业上出实招,探索混合制经济发展之路,与民营企业金石商品混凝土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投资控股该公司,完成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高位嫁接,国有企业规范化管理与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机结合,为金石商混公司快速发展注入无限活力。2013年,该公司完成营业收入近3亿元;2014年完成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15%。短短两年,金石商混公司跻身新疆最大商品混凝土公司前三甲。

一花独放不是春。这边,混合所有制企业取得良好业绩,那边,装饰装修业获得快速发展。公司所属装饰公司在立足乌鲁木齐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兵团城镇化建设,成功打开北屯装饰装修市场。去年,完成产值近1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

市场调整布下四通八达的“网”

2002年,为做大建筑市场这块“蛋糕”,公司决策层将发展的目光瞄向周边国家。

为顺利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公司采取“借船出海”、“驾船出海”两步棋。

2003年,公司分包中建承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棕榈岛100套花园别墅工程,迈出了借船出海走出国门发展的第一步。

2008年,公司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注册成立公司,随后承建了阿尔及利亚斯基格达600套住房项目,实现了由“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的转变。

捷报频传。去年,公司瞄准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稳步扩张阿尔及利亚市场,先后签下特莱姆森省公租房项目和阿尔及尔省国家商品房项目,合同额共计12.5亿元。至此,公司海外在手任务量累计近30亿元。

为使乌鲁木齐市场、新疆市场、海外市场成为公司发展的三驾马车,2011年,公司疆内市场开始由最初的零打碎敲变成整体推进。为成功打开南疆市场,融入兵团“三化”建设,2012年,公司与三师合作,在图木舒克市联合组建旺宏建设公司,依托图木舒克市向喀什、和田等南疆三地州辐射,当年,旺宏公司就完成产值3亿多元。

今年5月,公司党委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启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5月26日,第五工程公司中标高新区集资建房工程,第八工程公司中标新市区集资建房工程G标段。捷报频传。5月28日,第二工程公司中标兵团广播电视制播中心建设项目,随后又再度中标兵团新闻出版大厦建设项目。市场开拓的新成绩,是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效最有力的检验。

思路天地宽 篇7

做足深度报道, 提升地市报的“厚重感”, 既是新闻媒体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也是客观上应对媒体竞争的必然之举。在都市大报、门户网站、交通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的夹缝中求生存, 无论速度还是广度, 地市报都显然无法与之分庭抗礼, 唯有在贴近性、深度性上下大功夫、胜人一筹, 方能占据在地方媒体的一席之地。对于如何做深新闻、增加厚度, 提升报纸公信力、影响力, 宏观上, 需要编委会的总体规划和采编部门的引导协调;微观上看, 新闻采编人员的个体素质能力是决定新闻稿件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具体来说, 主要需要做如下努力:

一、加强新闻策划, 提升报道规模

新闻策划, 首先是确定选题。选择贴近地方、亲近民生的选题, 是地方党报比都市大报略胜一筹的不二法门。其次是策划版面和内容。报纸的“厚重感”与报纸版面数量并非必然的正比例关系, 但是, 只有报道达到一定数量, 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 才能丰富、全面、立体地展现被报道对象。今年《渝北日报》实施的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梦”即是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该大型主题宣传下设“中国梦·民生情”、“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文艺颂”、“中国梦在渝北”等4个子栏目。其中, “中国梦在渝北”又开设“城乡统筹篇”、“开放门户篇”、“道德高地篇”、“生态环境篇”、“宜居城区篇”5大专题, 共采用20余个整版分期报道。或从百姓视角反映民生改善。例如, 《125个手印成就的梦想》《“进城妈妈”的幸福梦》《从“农转城”到“农家乐”——统景居民李中洪的筑梦历程》, 将个人奋斗和梦想, 与民族梦想、国家梦想相结合, 让个人梦想与“中国梦”同频共振;或从全域角度俯瞰全局, 站位高远, 以管窥豹, 《百舸争流千帆竞——“第一门户”重点项目建设走笔》《3889公顷土地正在上演的转型梦想——重庆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纪实》, 呈现了渝北大地上各市级、区级开发平台的发展历程。这个大型系列报道, 全面展示了渝北人民热火朝天、激情创业、艰苦奋斗的“圆梦”之旅, 展现了“内陆开放高地第一开放门户”的磅礴气势, 起到了极佳的正能量宣传效果。

二、强化评论支撑, 提升思维高度

笔者翻阅了重庆某5家区县报10月的84期报纸, 发表评论、短论仅13篇。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与灵魂, 党报评论更是灵魂中的精华、旗帜中的方向。今年4月起, 《渝北日报》加强了评论的创作力度, 6月18日, 正式开办专栏评论“渝北潮”, 并将之作为《渝北日报》重点栏目精心打造。专栏开办以来, 就“中国梦”、“半年经济工作回眸”、“民营经济发展”、“好干部王伦”等时事热点、典型报道发表了一系列有力度、有针对性的评论, 有力地起到了引领舆论的作用。渝北是西部首个全国文明城区。为配合文明城区指数测评, 《渝北日报》不仅开办了“打造道德高地, 建设文明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专栏, 还在开展动态性新闻报道的同时, 配发《小处不可随便》《常回家看看》《停下来, 想一想》《文明没有旁观者》《多“找茬”, 常“较真”》《让文明充盈你我心间》《“三人成众, 排队自觉”》《身在渝北, 我心自豪》《造就有修养的人》《我文明, 故我在》等十大系列评论, 引导市民树立文明意识、遵守公共秩序, 为文明城区迎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深入采访调查, 掌握大量一手资料

地市报记者地处基层, 难免会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心态。在此种心态引导下, 往往会丢失“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的优良作风。今年, 《渝北日报》开设了两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记者文明体验日记”——记者亲力亲为地体验交巡警、园林工等文明建设一线人群的工作, 以及“城乡统筹渝北行”专栏——记者到渝北广大农村感受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这两大专栏都是结合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进行的有益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 走访木耳镇金刚村三篇系列报道《“篱笆”外的新生活——木耳镇金刚村走访见闻 (上) 》、《“七彩”田园“香村”生活——木耳镇金刚村走访见闻 (中) 》《葵花向阳党旗红——木耳镇金刚村走访见闻 (下) 》, 以渝北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为大背景, 记者驻村蹲点多日, 从一株向日葵入手, 写出了金刚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变化, 镇村两级关于村级产业发展的思路, 以及党的基层组织所起重要作用, 稿件生动活泼, 可信度和可读性俱佳。

四、刻苦思考探索, 力求立意深刻独到

在信息传播飞速的时代, 抢占独家新闻对于纸媒而言几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地市报要与大型都市报抢重大的独家新闻, 更是不智之举。此时, 选取独辟蹊径的报道角度, 或者在事实报道的基础上, 进行有观点、有见地的深度解读, 是地市报提升品质、抢占读者眼球的必需手段。例如, 第27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作品《妈妈的尴尬:公共场所难觅母婴室》 (《渝北日报》2012年11月12日) 。该记者观察到很少有公共场所设置母婴室, 导致妈妈们不得不当众“宽衣”的尴尬现象, 并敏锐地意识到, 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理应呼吁、得到社会关注, 这就是“人人都意识到, 但没有人提出这是个‘事’”的新闻。再如获得第二届重庆市区县报消息类一等奖的作品《石船葡萄引发的“蝴蝶效应”》 (《渝北日报》2012年7月18日) 。本来是某镇在水果节上海选“水果妹妹”的一则消息。如果是平常的写法, 只需要将新闻的“5W”交代清楚即可。该稿并未沿袭这一固有写法, 而是选择由“蝴蝶效应”——不同地区的女性因为一颗葡萄聚集, 从这个角度切入, 进而引出该镇产业发展思路的报道。写法新颖独特, 一开头就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

五、做足理论支撑, 给予读者启迪思考

地市报是地方的党报, 要有为党和政府当好参谋、为大众解疑释惑的意识。既然要出主意、讲道理, 那么记者自身的思想认识必须站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报社须得有一批有思想、懂理论、善研究、能写作的复合型记者。平心而论, 这种人才在地市报中是凤毛麟角。吸引、培养、留住这样的人才对于地市报而言是一大难题。

心底无忧天地宽 篇8

夯实根基,快乐生活

要坦然对待糖尿病,就必须造就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家庭与夫妻关系,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入手,心底无忧天地宽。

我家是一个九口人、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母慈子孝,家庭和睦。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家人间也会因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火冒三丈,导致自己的血糖不知升高了多少。为了控制糖尿病,我制订了生活计划,突出了不与人攀比,不争强好胜,不吸烟、喝酒等内容,起到了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的作用。同时为了告诫自己,我在家中、卧室及笔记本的首页都写下了“制怒”二字,一旦有过激反应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要平衡心态。

从大事着眼,从小事着手

细节决定成败。长期的服药打针,的确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但是只要多一个人理解和协助,就很容易克服这种厌烦的心理了。我每天早晚注射两次胰岛素,两年来从未间断,并且都是和老伴共同完成的。注射的过程是:我负责调节单位和注射笔,她负责拿棉签消毒,职责清楚分明,还体现了家庭的温暖。老伴还承担着一日三餐不可少的低盐、低油和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的生活安排。只要我一有愤怒的征兆,她会马上给我一粒“顺气丸”。由于经常地引导、提示、告诫,久而久之,她成了我治疗糖尿病的得力助手。

心底无忧,还需要患者的自信,有自信才能树立起必胜的信念,才能与“糖魔”抗衡。相信自己,因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思维一转天地宽”例文 篇9

刘家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乞丐讨饭的时候遭到一条狗的攻击,这令他十分惊惧。再次去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块石头带在身上。

然而,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他虽有一块石头护身,但还是被狗咬了。下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揣了两块石头。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再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揣了四块石头,这次他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依然是被狗咬了。于是,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头去讨饭。

后来,他转换思维,丢掉石头,拿着一根木棍去讨饭。后来,他再也没有遭到狗咬。请以“思维一转天地宽”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自定立意;③不得抄袭。

在生活中,对一些事物你会百思不得其解,陷入“山重水重疑无路”的处境。此时,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就会茅塞顿开,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正所谓思维一转天地宽。

当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窗会向你敞开。如果你继续前行,就会吃闭门羹,撞南墙。向窗飞去,你就可以走出困境。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田忌赛马,反常规而行之,以下等马对上等马,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下等马,结果以2∶1的比分胜出。假如按常规思维赛马,很难打败对方。孔明三天內要造十万支箭,如果制造,这很难做到。但他打破常规思维,不造箭,而是借箭,如期完成任务,留下了草船借箭的智谋故事。当你的思维向下看,只能使视野弯窄,如果是反其道,向上看去,那就豁然开朗,不同的思维创造了非同凡响的佳绩。

与之相反的是项羽,他固守陈规,以成败论英雄,兵败时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如果他能换一个角度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学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卷土重来未可知。因此,思维一变则通,通则灵,灵则成;不变则庸,庸则堵,堵则败。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善于转变思维,就能走进广阔的天地。

一家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防止梯子倒下伤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 “注意安全”的条幅。一位客户来洽谈业务时看到了条幅,他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样一改意义和效果就迥然不同了,“注意安全”作为警示语,并没有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意义。更换后的标语展现了如何注意安全的一个具体细节,把安全提示变成彻底根除隐患的措施。

心有他人天地宽地理教案 篇10

(一)、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教师讲述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提问:

(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

(2)、什么是宽容?并结合故事说一说宽容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宽容是指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别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可以化解矛盾,宽容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宽容可以赢得更多友谊。我们生活在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活动:两个性格不同的人(材料见101页)

目的:使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有着性格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

(1)小娱和小乐的性格有何不同?

(2)小娱和小乐能够成为朋友的原因?

(3)小娱和小乐的友谊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其实,人世间也找不出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彼此尊重,相互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宽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意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二)、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活动:小培的故事

目的: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宽容的人一定能获得真诚的友谊。

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内容。

○2分析小培的行为有何不妥?

○3分析小亮的行为值得称赞之处。

○4讨论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宽容也是一种境界,一个真诚的宽容他人的人,他的境界就提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不懂得宽容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不便和麻烦。让我们来看看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可以上学生表演书中的故事,完成书中的提问,教师小结,略。)

出示故事:是宽容还是纵容?

小强吃饭很挑食,当菜不合胃口时,就把筷子一摔,碗一推,脾气大发:“这么难吃,不吃了!”当妈妈要批评他时,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这是宽容吗?这样做有什么害处?

通过辩论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三)课堂小结:集体朗诵P102页的诗,结束本课。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第2课时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以上这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

(二)学习新课:

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活动:外号

目的:使学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要求:阅读材料,结合学校和班级情况,说说“起外号”的现象。讨论

○1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2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小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平等待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阅读P105页“相关连接”中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发展。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能忽视别人的存在,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大到国家、单位,小到家庭、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这样。下面介绍一个个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

“管鲍之交”故事:

阅读后思考一个问题:你希望拥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人总难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引导学生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果?让部分学生谈谈体会,全班交流。

情境体验:懂得体谅!

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探讨:站在失主的立场上,你认为最体谅和理解失主的做法是什么?

教师小结: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是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怀,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8页的填空。

(三)、课堂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请同学们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少点误解,多点谅解,多一点友善。多一份爱心。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自由驰骋天地宽 篇11

一、激发兴趣,冲破限制显童真

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教学,大到作文题目、取材范围,小到文章结构、修辞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和严格的要求。这种看似简单有效的作文教学,无形中泯灭了儿童充满童真童稚的幻想。极大束缚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谈作文色变”。

教育家鸟中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习作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习作的潜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应从作文的最基础抓起,让学生大量读背,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底子。教材中,许多文章内容精彩、语言经典处,既体现了作者深厚遣词造句的文学功底,又蕴舍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及语感能力无疑是一条捷径。课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反复诵读名言警句、优美句段、佳节名篇,从中丰富语言,领悟写作技巧,进而学以致用,达到读写统一。

在学生具备一定语言的基础上,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作文。把教材中每单元阅读、习作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学完一组课文后,就给学生确定较宽范围,让他们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去作文,题目自定,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在自由空间里,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感到习作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消除了习作恐惧。

二、创设意境,入境动情辞勃发

一位名人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但感情不是无缘之水,情感来自身经其事,心在其中。如果教师构建动态化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问题、音乐、图像、游戏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习作,学生会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而情动辞发。

如一次游戏活动,把学生分成四大组,两个小组先上场游戏,没上场的学生认真观察场上学生的动作、神态、语言,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游戏一开始,全体学生手舞足蹈,喝彩声此起彼伏。等全体学生都上过场,趁学生们余兴未了,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具体、有奈理地说出游戏的过程。由于学生全部倾情投入,因而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说,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接着下笔作文便水到渠成了。

叶老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动起笔来就有景可描、有事可叙、有感所发、有情可抒。写的文章就真实、自然、有真情实感。例如,姹紫嫣红的春天,我带学生趟过小河,越过草地,走进果园、隐入田野……整个春游过程中,学生如快乐的小鸟,在明媚的春光里追逐着、嬉戏着、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回校后,都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春天描绘出来,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童真、童心、童趣、童意。

三、大胆想象,处处有心皆作文

大胆合理的想象是作文的精髓。作文想象得体,比喻恰当,可使要描写的人和事在头脑中形成各种画面,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增加感情色彩。如习作前录下各种声音:风声、雨声、敲门声、火车的奔驰声、鼓声、笑声、电话铃声、鸟鸣声……然后让学生分辨各种声音来自哪里,有什么特点,用恰当的拟声词记录下来。最后,因势利导:“听了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准备选哪些声音,想象出哪些情节?根据你挑选的几组音乐准备编成什么样的小故事?”学生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思考、领悟、联想、想象,进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见解、新思路、新突破。

思路天地宽 篇12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造思维,训练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陆机在《文赋》中说:“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则说:“训之思也,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阅读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这都说明了想象与创造在阅读教学和写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阅读教学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作品分析模式, 每一篇课文都要围绕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写作特点, 从头至尾分析一遍, 这种多年形成的固有模式, 积习甚深;久而久之, 学生也按这个套路去学语文, 教师讲得十分吃力, 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被无端地耗费掉, 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体验、感悟乃至与作者、与主人公等对话等被忽视了;二是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和掌握好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 过于追求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备, 错误地认为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就能形成语文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 尤其是忽视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 应当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的高度重视。

二、如何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培养的氛围与条件

1.以人为本, 张扬学生个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就必须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 就如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才敢于、勇于发表见解, 自由想象和创造, 从而热情的汲取知识, 发展能力, 形成人格。”而且, 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所以语文课又很注重感性和理性的训练, 要求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 要求学生真切地以我口讲我心, 而这首先就需要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范围。

2.整合课程资源, 构建开放课堂。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贴近生活、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关注的材料, 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自己的才能。

传统语文教育混淆了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三者的界限。这种理解把课程与教材、教案完全等同, 认为执行教案内容、完成教材内容就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其实, 书本之外的语文课程资源十分广泛,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一切与语文教材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语文课程体系。基于这样的课程观, 我们就不会把读解文本教材当作课程的唯一任务, 教学的唯一对象;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 有关文本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情感、态度等才是课程的内容, 而阅读文本只是学习以上方面内容的途径之一。为此, 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 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 提倡“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教教科书”, 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

3.转换师生角色, 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转换师生角色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突破口。目前的阅读教学是:串讲串听, 串问串答;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课堂教学的双方发生严重错位。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平等参与者, 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 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另一方面,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之路上“把机会留给学生, 把苦难留给自己”的陪伴者。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是课文的解说员, 而要把任何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都留给学生, 将学生无法解决的“苦难”留给自己。

教学中, 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及教师的讲解提出异议, 大胆发表独立见解, 积极寻求其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如通常我们进行小说分析, 都会着眼于人物性格, 这固然没错, 人物性格是我们理解人物、把握小说主题的重要方面, 但仅仅停留在人物性格、尤其是思想性格分析上, 似乎就显得简单了些, 也概念化了一些。深入一步, 走进人物心灵, 探寻人物的心灵历程, 得到的可能是比人物性格分析更鲜活也更宝贵的东西。因为, 文学就是人学, 人的心灵是最为复杂的。走进人物心灵, 才可能对人物性格有更准确的把握, 对小说主旨有更深切的体悟, 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再如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独特体验, 对于同一段内容, 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要“蹲下身来”充分尊重他们的见解与观点, 切不可强求统一。

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夜宿山寺》, 一个学生把“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另一个学生却读得低沉轻缓。当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样读时, 他们都各执一词, 据理力争。前者说, 登上这样高的楼, 诗人心里一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自然会高声地吟诵诗句。后者说, 连高声说话都担心惊动了住在天上的仙人, 所以读的时候必须把声音压低, 这样才能把诗里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 一种从自身感受出发, 另一种则从诗的感情而言;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但讲得都有道理, 这位教师都充分地给予肯定, 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4.引导畅抒己见, 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不是教师展露才华的地方, 学生也不是坐“冷板凳”的看客。课堂不是平展着展开的, 不是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练几分钟的技术操作;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与生活的对话, 课堂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交叉地、立体地向前推进的。课堂上, 如果我们不能关注互动中生成的资源, 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回答出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切实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独立思考, 课堂教学将永远波澜不惊。只有做到以上几点, 才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位真心为他真心着想的引路的教师, 是学习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陪伴者。否则, 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切断了学生自主探索的道路, 人为地拉开了学生和语文阅读课的距离。

在阅读教学中, 应尊重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创新的权利, 让他们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飞翔。与其煞费苦心地“引导”学生找这个“关键词”, 寻那个“关键句”, 不如让学生各抒己见;宁肯让阅读课成为学生精神交流的论坛, 也不要让它成为教师传授阅读心得的讲座。尽管在课堂教学中, 受教学等因素的影响, 不可能使语文课成为纯文学课, 但可把阅读还原为生活的过程, 把阅读课堂还原为生活需要, 把阅读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 为学生发展“打精神的底子”;通过引入生活事件, 设计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 营造逼真的阅读环境, 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阅读, 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 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 变成活生生反复经历体验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升其素养。

(二)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训练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求阅读教学从着重对课文内容的分解性讲析转化到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上来。学生通过熟读以至背诵课文, 积累语言材料, 培养语感, 使优美的语言和文章本身的逻辑思维规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维,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语言能力、思维经验和审美情趣;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的自主精神。

1.孕育高潮, 激励创新, 突破一点带动全文。

阅读课堂最易引起高潮, 或在动情处, 或在人物形象评价处, 或在情理交融处, 这些点蕴藏着无限的解读契机, 也能够使学生见仁见智。高明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并安排高潮, 尤其是对那些极具高潮之处, 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做大文章,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这些凝聚点上激发学生思考, 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成功实现师生思路的对接。

突破一点即要抓住要害的地方带动全文。譬如教《祝福》, 有的老师就从对祥林嫂称呼的三个相似的句子中来突破:第一句,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第二句,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第三句,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通过这三句对称呼的不同描写, 带动全文, 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女人的悲剧命运。这最能引起学生深思, 让学生充分展示创造思维和创造才能。

2.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 进行求异训练。

求异思维训练法。任何事物总有其两面性, 我们往往只重视其中一面, 忽视了另一面。如果我们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 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 致力于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新结果, 从而进入求异思维。

同样, 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 还可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鉴赏苏轼的《题西林壁》可用此法。它是对事物各个侧面、不同层次的形象阐释。这种训练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能够敏感地发现同一对象随着立足点不同鉴赏方法也随之不同。

3.展开想象的现代技巧。

想象是作者对自己心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整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阅读教学中也是写作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思维活动, “再造”就是想象的技巧之一。“再造”是根据一定的语言文字、图画、图样、符号等对事物的已有描绘, 这些描绘也许未直接感知过, 只是在头脑中想象为这种事物, 并把它描绘下来, 便成了从未见过的事物的形象。这样的想象要靠推测, 即根据已知想象未知, 要着眼于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 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还要善于引导, 抓住阅读材料中最能“借题发挥”、“见仁见智”的地方做足文章。比如教学小说《孔乙己》, 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教学《祝福》, 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以后愤愤地说:“可恶!然而……”“然而”什么呢?作者没有说, 可安排学生揣测, 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教《药》时可让学生改写夏瑜的故事, 把暗线写成明线, 而作者又未到过现场, 这主要靠推测来进行再造想象。

加强思维训练的想象技巧还有扩展、补充、接续、夸张、对比等。

4.创新思维的意境再现。

“意境再现”是一种常用的创造性鉴赏诗歌的方法。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在原作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创造;或者借古人‘东风’, 来催开自己园中之花。这是一种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创新, 是种‘站在巨人肩上’的创造, 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取巧’, 体现出的正是一种可贵的创新的思维品质”。[1]

余秋雨就惯常使用“意境再现”法, 如《阳关三叠》中他这样写道: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 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 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 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 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 阳关之外, 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 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 一饮而尽的。

“这里, 余先生依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意境, 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联想, 再现了豪迈放达的唐人风范和原作的诗情画意, 像影视中的特写镜头一样, 把豪放的饮酒场面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 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耳目为之一新, 也使文章显得意境高远, 耐人品读, 让人陶醉于其文化文学意蕴之中。”[2]

5.变阅读的过程为文本再创作过程。

语文教育名家刘建松老师开设的《流泪的滕王阁》公开课, 从“流泪的滕王阁”出发, 以它的流泪讲述了王勃的不幸: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英年早逝, 最后把悲剧归源于王勃对生命的态度与选择上, 从而得出一种与我们一般观念不同的人生哲理:选择的, 放弃不合适的, 学会选择是一种生命的成熟, 并用文中作者的话“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 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 生来属于不同的风景”来佐证。刘老师在课文的结尾, 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明星, 牛群与施瓦亲格的鲜明对比, 使这篇文章多了一份生活的气息, 也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之时与时代和社会更贴近了一点, 这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强烈共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一文本, 不同的老师给予学生的也总是不同的人生体悟。如果老师给学生带来的是充满思维冲击的震撼与教学方式的突变, 把学生的视野无限地拓展, 从而把他们从文学的范畴抵达生活的层面, 这必是个大胆创新的教学实践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高度而又不落窠臼。”“我们的语文教学除了带给学生文化知识和审美感受外, 还应该给学生指向一种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方法。教育应该是使人幸福的事业。这种幸福是使他们懂得接近生活, 辨别生活, 评价生活, 驾驭生活。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文学又何尝不是, 谁又说得清, 对学生的将来有价值的是文学知识, 还是生活体悟?”[3]

6.读写结合, 培养学生创造力。

“语文教育人文性、实践性很强, 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多重功能的作用。”[4]《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读写结合, 重视积累、感悟,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写口语交际活动中,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体味、揣摩、把握, 培养良好的语感, 提高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如阅读《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后, 再以《记我的一次宇宙航行———太空遐想》为题, 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想象, 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 必要的语文知识须掌握, 但要强主干、删繁枝、去烦琐、除重复。学习的内容应眉清目新;如果藤攀枝蔓, 胡子拉碴一大片, 学生就会被缠绕其中, 难以脱身, 学习的主动权也就不知不觉地受到抑制。

参考文献

[1]何贤寿.语文学习.具体厚质的语言怎么表述, 2005, 02.

[2]高天友.创新作文.一种富有文化底蕴和文学色彩的写作方法, 2004, 07.08.

[3]从文学走向生活——评刘建松老师的公开课《流泪的滕王阁》.新浪“文苑采撷”博客论文, 2007, 03.

上一篇:家长给五年级孩子的一封信下一篇: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