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格成语

2025-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字格成语(推荐7篇)

三字格成语 篇1

(二)——三字成语 一、三字成语

百事问 纸老虎 笑面虎 布衣交 杵臼交 摇钱树 煞风景 马前卒 下马威 无底洞 五车书 父子兵 父母官 钻空子 耳边风 旱鸭子 马大哈 口头禅 步后尘 忘年交 应声虫 闷葫芦 杯中物 迷魂汤 迷魂阵 破天荒 寄生虫 无底洞 炮筒子 铁公鸡 恶作剧 莫须有 紧箍咒 眼中钉 眼中刺 绵中针 解语花 落汤鸡 变色龙 千里驹 小广播 敲门砖 敲边鼓 敲竹杠 癞蛤蟆 掉书袋 清君侧 邯郸梦 东道主 马后炮 睁眼瞎 安乐窝

二、写出下列三字成语的意思。安乐窝:泛称安逸的住处。

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恶作剧:过分地戏耍捉弄人。

耳边风:从耳朵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黄粱梦: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犹如一梦。

九回肠:形容胸间的愁闷、痛苦已到了极点。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若有所忘。”

口头禅:原指不懂佛教、禅理,只会袭用禅家套语作为谈话资料。后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实际上意义的词语。

闷葫芦:难以猜破的哑谜,弄不清楚的事情。门外汉:指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的外行。

迷魂汤:迷信的人指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或行为。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马后炮: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

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奔走供役使的人,后多用以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鸟兽散:人群像鸟兽般一哄而散。破天荒:指从未有过的事。敲边鼓:意思是从旁帮腔。

杀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也作煞风景。宋朝苏东坡诗《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云:“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忘年交:指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无底洞:比喻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

想当然:据推想,应当是这样。现在大多指凭主观想像认为如此,与事实不相合。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眼中钉: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

应声虫:随声而应的虫。比喻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老古董:指思想陈旧的人。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杜甫有诗云:“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 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杵臼交:杵臼,舂东西的木棒与石臼。后称交友不嫌贫贱。掉书袋:掉弄书袋,指言谈中喜欢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耳边风:从耳朵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父母官:古时对州县官的称呼。父母国:古时称自己出生的国家。父子兵:上下关系亲如一家的军队。

风马牛:即风马牛不相及,喻指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左传·僖公四年》记载:“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紧箍咒:《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传授给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后来比喻束缚人的框框。

每事问:遇事多做调查研究。陶行知有诗《每事问》云:“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绵里针: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也比喻小心珍护。莫须有:意思是“也许有”。后来指凭空捏造罪名。

牛马走:本意是指在皇帝前如牛马奔走的人。常用作自称的谦词。

敲门砖:拣砖头敲门,门开后即弃砖。比喻猎取功名的工具,功名到手即可抛弃。敲竹杠:借故欺诈或要挟,以骗取财物。清君侧: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绕指柔:原意自喻英雄失志,俯仰由人。后来亦借以形容柔软。狮子吼: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想当然:据推想,应当是这样。现在大多指凭主观想象认为如此,与事实并不相合。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一言堂:原来是旧时商店挂的匾额,表示买卖公平不二价。后用以反映领导作风不民主,一个人说了算。

眼中钉: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

应声虫:随声而应的虫。比喻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执牛耳:古代诸侯歃血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直如弦:像弓弦一样的正直。《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了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做好准备,紧急时候才仓皇补救,很难来得及。用法举例:期末考试快到了,王小明只好临阵抱佛脚了。

破天荒:比喻从来没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用法举例:名不见经传的李刚居然获得一等奖,真是破天荒。

登龙门:比喻得到文人的赏识。在封建社会中,也把科举考试考中的人叫做“登龙门”。用法举例:苏家(苏试)一门父子三人,全都喜登龙门。

三字格成语 篇2

一、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谐音造词现象

(一) “无心插柳”型谐音造词

谐音造词是语音造词中的重要方法, 大量利用谐音造词是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的特点之一。究其原因, 除了谐音造词本身新奇、诙谐的特点之外, 还归功于网络词语的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工具———拼音汉字输入法。常用汉字输入法中, 汉字拼音输入法相较于五笔输入法等汉字字形输入法而言更加容易掌握, 因而更多的网络交际参与者选择汉字拼音输入法作为输入和传播网络词语的工具。由于汉语音同、音近字较多的特点, 在输入时经常会出现无意中输错的情况;如此机缘巧合之下, 某些现代汉语中本已存在的词语在网络语境中被赋予新的内涵;而通过对原词“将错就错”地进行谐音改造, 常常制造出与众不同而别出心裁的表达效果。

如“油菜花”, 是网友在希望表示对其他网友的赞赏, 称赞其“有才华”时, 一时手乱导致错误而输入的谐音词;但因为这种“无意”谐音造词的风趣幽默与理解上的曲折性, 这一类似于“通假”的表达在网络平台上迅速传播, 以至于如今在网络交际中表达赞赏之意时, “油菜花”已基本替代了“有才华”。类似的例子还有以“涨姿势”代替“长知识”, 以“肿么了”代替“怎么了”, 等等。

(二) “有意为之”型谐音造词

新兴网络三字格的产生, 在某种意义上, 是语言中的词汇系统为适应语用需要, 造词以填补语言中有所指而无能指的“空符号”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有所指、有能指但尚未成为言语事实的词即所谓“潜词”。王希杰先生认为, “潜词的出现, 有的是社会语用的需要, 有的是说写者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积极开发的。”②另外一种典型的谐音造词并非无意之举, 而是在新兴现象或时事热点的催生下, 由网友有意识地利用谐音造词的手法所“积极开发”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和上一类谐音造词所造词语不同的是, 这类词语并非赋予本已存在于规范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以新的内涵, 而是借用其语音形式, 用一个同音、近音的语素或词替换原形式中的某一语素或词, 产生新的词语, 以委婉地表达调侃或不满。

例如2010年前后产生的一系列谐音类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 如“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煤超疯”、“油你涨”等, 反映的是当时一段时期内大批食品、生活用品的物价集体飞涨的社会现象, 网友以调侃、戏谑的谐音手段来表达对于当时现状的无奈与不满。

二、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音译造词现象

随着外语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和深入, 外语国家的文化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而网民中的主力———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年轻人恰恰是这些产品主要的受众群体。于是, 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中出现了很多全部或部分根据外语词的发音而造出的音译词语。根据其来源, 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即英语音译造词以及日韩音译造词。

(一) 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英语音译造词

通过英语音译进行造词的方法在现代汉语中早已产生, 网络英语音译三字格词语自网络词语产生之初便也存在, 而近年来新兴的英语音译网络三字格词语与传统英语音译词 (如“麦克风”、“三明治”) 相比, 具有鲜明的新特点:虽然发音上是以字音谐英语单词或短语之音, 意义却在使用中引申出或通过借代而产生新的贴合中国实际的新的意义, 即发生了词汇意义的转移;由于这种词汇意义的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和明显, 已难以看出和原词义之间的关系, 这些三字格词语往往直接抛弃了原本的意义, 而是以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作为其词义。

典型的例子如“闹太套”, 本为英语短语“notatall (一点儿也不) ”的音译, 出处为国内某演员兼歌手在演唱某奥运宣传歌曲时将英语“notatall”唱得与汉语中“闹太套”三个字的发音一样, 这一三字格词语随即在网络走红, 网络交际中的例句如“做人不能闹太套, 说句英文让人笑”, 其中“闹太套”意义转化为对外语发音过于生硬进行嘲讽, 与英语中的原义毫无关系。

类似的例子还有“杀马特”, 本为英语单词“smart (聪明的、时尚的) ”的音译, 自从一个以盲目模仿欧美视觉系摇滚乐队的衣服、头发等等的网络“家族”使用这一三字格词语作为自己在网络平台上的名字之后, 这一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迅速通过借代 (借指代状态和现象的词代指经常呈现这一状态的一类人) 成为了盲目追求过于夸张的发型与服饰、思想空虚而过于激烈或过于颓废的非主流青年人群体的代名词, 与英语中的原义大相径庭。网络交际中的例句如“人家可是小清新, 怎么可能跟那些脑残杀马特为伍”, 其中的“杀马特”与“小清新”对立, 代指打扮、举止夸张古怪却又自以为潇洒, 思想空虚颓废的青年人。

(二) 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日韩音译造词

作为邻国, 日、韩两国在语言、文化上与中国更为贴近, 其文化产品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特别是近年来, 日韩动漫、电视剧等流行文化产品广泛流通于中国青少年之中, 表现在语言文字层面, 即产生了大量由日韩语言音译而产生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与英语音译三字格词语不同, 新兴网络三字格中通过日韩语音译所造词语的词义, 很多都基本沿袭原语言中的意义, 词义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意义发生了变化的, 通常情况下也多有明晰的扩大、缩小或转移的线索, 词义引申的过程十分显见, 变化后的词义不像英语音译三字格词语那样与原词义几乎毫无关系, 而是与原词义联系较紧密。

如“欧巴桑”, 在日语中为称呼年长妇女的称谓语, 意义相当于汉语中的“大婶”或“阿姨”, 成为汉语中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后, 其词义发生缩小, 一般专门用于指称动作、语言比较粗鲁, 八卦多事的中年妇女;但缩小后的词义由原词义所指称对象的典型特征而产生, 因而与原词义的关系仍十分清晰。又如“阿西吧”, 在韩语口语中作为表示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事物感到惊奇或者震惊、愤怒等等时所用的感叹语, 成为中国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后, 其意义发生了转移, 从代替汉语中“妈X”、“我X”之类的带有詈骂性质的不雅感叹语, 发展成为朋友之间交流时表示调侃和戏谑的口头语;而这是由于朋友之间熟悉亲密, 相互调侃戏谑时用语随意、无所顾忌, 因而这一发展过程也是顺理成章、有迹可循的。至于“干巴爹”/“刚八代” (加油, 日语) 、“米娜桑” (大家, 日语) 、“撒浪嘿” (我爱你, 韩语) 、“哦多尅” (怎么办, 韩语) 等词语, 其意义基本沿袭原语言中的词义, 未发生明显变化。

除英语音译造词以及日韩音译造词外, 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中还有一部分方言音译所造词语, 如“猴赛雷” (好犀利, 广东粤语) 、“黑凤梨” (喜欢你, 香港粤语) 等。其谐音造词机制与英语音译造词机制或日韩音译造词机制基本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三、结合谐音造词的“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

“1+1+1”缩略式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几乎全部来源于网络流行语, 原形式一般为一个甚至一组句子。其中一部分在造词过程中除了缩略, 还结合了语音造词中的谐音法。因此, 在分析结合谐音造词的“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之前, 我们先大致分析一下“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的共同特点。

“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最大的特点是不遵循甚至完全背离传统现代汉语的缩略规则:为了追求新鲜、奇异的表达效果, 特意选取语义承载程度不高的语素作为缩略后词语的语素, 以期达到令不熟悉网络流行语的人难以“顾名思义”的目的。正因为这样, 其内部结构难以用传统的现代汉语词语中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去界定和解释。其中有少部分勉强还可以说是选取了句子中主要成分中的部分代表语素, 如“来信砍”, 是“你过来信不信我砍死你”的缩略形式, “何弃疗”是“为何放弃治疗”的缩略形式;但绝大多数在语素的选取上并无规律可言, 如“我伙呆”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人干事” (这是人干的事儿?) 、“城会玩”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儿) 。这些“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在缩略方法上完全背离了传统现代汉语中要求的简明精要、非歧义、约定俗成等规则, 追求隐晦、曲折的表达效果。除了求新求异的目的之外, 这种缩略的方式还体现出网民们寻找“同类”、寻求“共鸣”的心理动机:只有对这些使用非常规方法所造“1+1+1”缩略式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的原型———句子或句群形式的网络流行语———十分熟悉的网民, 才较有可能在不经解释的情况下理解这些三字格词语的意义, 并进而欣赏造词者的“匠心独运”, 成为造词者的“知音”。

结合谐音的方法进行造词, 这是一部分“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的一大特点。这种结合的动机和效果仍是以求新求异为主, 带有类似“文字游戏”的戏谑性。造词者认为, 如果只停留在缩略后的阶段, 还是过于容易被理解, 不具有新奇性和曲折性;而进一步进行谐音改造后, 以其他词语的形式 (尤其是伪人名的形式) 进行表现形式上的“伪装”, 增加了识别其“原形”、理解其意义的难度, 从而增加了趣味性。如网络流行语“有理有据, 令人信服, ”缩略成为“理据服”后, 进一步通过谐音改造, 造出新兴网络三字格“李菊福”, 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和趣味性。又如刘德华歌词中“多情暂且保留几分”一句, 由于方言歌手演唱后在网络上爆红, 此句随后缩略为“留几分”, 后进一步通过谐音改造, 造出新兴网络三字格“刘继芬”。网友们通过在网络交际中使用这些披着人名“外衣”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 起到了活跃交流气氛或委婉地表达嘲讽或请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2014.

[2]王希杰.潜词和修辞[A].王希杰.显性语言与潜性语言[C].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3]刘楚群.近年新词语的三音节倾向及其理据分析[J].汉语学报, 2012 (3) .

三字格成语 篇3

关键词:三字格中医术语,病机,谓词性复合结构,准确性,系统性,英译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1-0024-07

Abstract: In translating the predicativecompound structure of threecharacter pathogenesis TCM terms, the key is verb translating. Both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CM term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achieve accuracy. As for systematization, nearsynonyms in source terms should be translated into their corresponding nearsynonyms in target terms.

Keywords: threecharacter TCM term,pathogenesis,predicativecompound structure,accuracy,systematiz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引言

三字格,又称“三字结构”或“三言”,由一个实义单音节词和一个实义双音节词构成,每一个词都对所属的语言单位起到深层的支撑作用,词与词之间是一更深层的意义上的关联[1]。三字格语法结构复杂,包含诸多词法与语法关系,近年有关三字格的研究多集中在三字格惯用语和成语的来源、形式、意义和内部结构上[2-4]。三字格的英译研究非常有限,目前仅限于译法层面。

无论是古代的中医经典与中医养生诗歌,还是近代的中医药基础书籍与中医英语词典,均有大量的三字格术语。根据频次数据分析,《素问》与《伤寒论》句子总数分别为5258句和7852句,其中三字格术语分别占20.10%与13.31%;《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5]与《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6]两大国际标准中的三字格术语分别占23. 05%与31.67%[1]。由此可见,三字格结构在中医术语中占有较大分量。

三字格中医术语及其英译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王尔亮等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5]中三字格中医术语的词法结构,按专业对三字格中医术语翻译分类归纳,总结了三字格中医术语翻译的技巧[7],并从等效翻译的角度,探讨了中医术语翻译的等效原则和方法。他同时指出,中医术语的汉语词法结构研究将是国内外中医英译翻译的大课题[1]。

笔者选取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为研究对象,从三字格的词法结构入手,遵照准确性和系统性的术语翻译原则,重点考察了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的谓词性复合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四部影响大、学术价值高的国内外中医术语标准/词典的英译特点,较为系统地探讨三字格中医术语的英译方法。

一三字格中医术语的词法结构分析

1.三字格的词法结构

汉语中的三字格结构一般属于由多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几乎囊括了汉语合成词所有主要的结构类型。从内部语素和语素的组合关系来看,三字格成语可分为六类: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联合式、中补式、宾动式[4]。郑庆君对三字格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层次进行了详尽的划分[8]:第一个层次为复合型和缀加型;第二个层次又将复合型分为体词性和谓词性等。体词即是指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的一些词类,如汉语的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等;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一部分指代词,所以体词具有名词性质,谓词具有动词性质;第三个层次将体词性合成词分为偏正结构(定+中)、同位结构、联合结构(体词性)、方位结构、“的”字结构等类型,将谓词性合成词分为偏正结构(状+中)、动宾结构、主谓结构、补充结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联合结构(谓词性)等类型。该分类将三字格中复合型分为体词性(名词系)和谓词性(动词系),对三字格英译的词法结构和语义把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的词法结构

根据上述三字格词法分类框架,笔者将《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9]中所收录的47个常用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分为体词性术语和谓词性术语两大类,再将每类细化,分类结果见表1。

(1)体词性(名词系)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

上述47个三字格常用中医病机术语都属于复合型结构,其中有35个(占总数的74.5%)属于体词性的合成词,或称为名词系的合成词。在体词性合成词这一结构类型中,又都属于定中式的偏正结构,不论修饰语还是中心语都是名词,其翻译的关键是处理中心语[7],因此,这类中医病机术语翻译应该多使用名词性的英文结构来处理。

(2)谓词性(动词系)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

“肝气逆”“女劳复”和“亡津液”等12个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属于谓词性的合成词,也称之为动词系的合成词,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状中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详见表1)。

从上述三字格病机术语的词法结构分析来看,动词的翻译是谓词性三字格病机术语英译的核心[1]。动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其意义丰富而多变,是翻译的难点所在[10]。同时,中医术语具备哲学思辨性、文学隐喻性、高度概括性和一词多义性等特点[11],其动词往往具有多义性和多变性。在谓词性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英译中,难点也在于动词的翻译。因此,应正确理解动词在术语中的含义,从而选择准确的英语对应词语进行转换。endprint

二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的英译对比研究

1. 中医术语翻译的原则

术语是表达一定专业知识领域概念的词语,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语义上单义性和运用上的系统性[12]。姜望琪认为:在术语翻译过程中,应兼顾准确性、可读性、透明性,但准确性是第一位的,为确保准确性,可读性和透明性是可以适当牺牲的[13]。侯国金则指出:系统-可辨性应是术语翻译的第一原则[14]。随着中医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化成为中医翻译研究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就中医术语的翻译原则,李照国在1996年率先提出了自然性、简洁性、民族性、回译性和规定性原则[15]。英国学者魏迺杰(Nigel Wiseman)则将翻译原则系统化,并做成可以指导决定每个名词翻译方法的流程图[16]。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2007年推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准确性作为第一原则[17]。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先后制定出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民族性和约定俗成等原则[18]。

笔者认为,准确性是在术语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恰当英译中医术语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准确地反映了中医概念,因此准确性应是中医术语翻译的第一原则。其次,术语具有系统性,即“同一概念体系的名称,应体现出逻辑相关性”[19],术语的系统性决定其译名的系统性。在翻译谓词性的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时,应首先厘清源术语的含义,辨明其词法结构,在准确翻译出源术语内涵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译语体系与源术语体系的同一性,最大程度达到对等翻译的效果。

2.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的英译比较分析

本文以李振吉主编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9]中所收录的12个三字格谓词性中医病机术语为研究对象,从《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以下简称“WHO版”)、《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5](以下简称“世中联版”)、《简明汉英中医词典》[20](以下简称“李照国版”)和《实用英文中医词典(第二版)》[21](以下简称“魏迺杰版”)四个中医术语英译国际标准/词典中筛选出与这12个三字格术语相对应的英译词条,对比分析各版本三字格病机术语英译特点,探讨三字格术语的英译原则和方法。

(1)主谓结构

以下从两方面来考察主谓结构的英译。

一是主谓结构中的主语部分,即“肝气”“阴阳”“胃”“女劳”和“主客”,应在厘清源术语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肝气” “阴阳”和“胃”在源术语中语义比较明确,其英译分别为liver qi, yin and yang和stomach,这些名词的英译各版本基本趋同,没有太多分歧。而“女劳”和“主客”则需要理解其深层含义才能翻译准确。

“女劳复”指因房劳而病复发[9]。“女劳”被译作sexual intemperance(世中联版、李照国版)和sexual taxation(WHO版)。intemperance 指放纵,无节制;taxation 是由动词tax演变而来,意思是精神和体力上的负担。两种翻译的选词从不同侧面传达了“女劳复”的内涵:intemperance侧重的是无节制,taxation则侧重精力上的重负。由此看来,sexual intemperance应更接近源术语含义。

“主客”的翻译需要首先弄明白“主客”的含义。“主客交”出自《温疫论 主客交》,“主”专指正气,营血;“客”专指暑湿病邪[9]。世中联版的译名为pathogen invading nutrient and blood aspects,pathogen为病邪,病邪分寒、湿、暑、热等,若译为pathogen,英文读者从译名无法判断是何种病邪,因此,应译为pathogenic summerheat and dampness。

二是主谓结构中的谓语部分,其翻译要在动词上下功夫。上述四个版本或采取动词名词化,或采取动名词,都是目前名词术语英译的基本方法。考察四个版本的翻译,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肝气逆”出自《素问·藏气法时论》,是肝气上逆和肝气横逆的统称[9]。 “逆”被译为ascending counterflow(WHO版)、adverse/reverse flow (李照国版)和counterflow(世中联版、魏迺杰版)。ascending 表示肝气向上运动;adverse表示肝气异常带来不利的、有害的结果;reverse 表示肝气向相反的方向运动;counterflow运用英语构成法,用前缀counter表达“逆”的概念。若采用ascending,肝气上逆翻译出来了,但肝气横逆(为疏泄太过,肝气过旺所致)却没有译出来;若选reverse,则主要表达了肝气运动方向上的变化,译名的内涵略显单薄;adverse比较完整地译出了源术语的内涵,笔者认为是个比较准确的翻译;同时,counterflow不失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译法,译名表达了“逆”的基本含义、简洁、回译性好、适用性强。

“女劳复”指疾病初愈,因为过早进行房事,耗伤肾经,正气削弱,而导致疾病复发[9],“复”有两种译法:relapse(WHO版、世中联版、李照国版)和recurrence(李照国版)。relapse本意就是旧病复发(the fact of being ill/sick again after making an improvement),是“复”在英语中非常恰当的对应语,而recurrence可以指任何事物的反复出现,在这里外延过于宽泛,不够准确。同时,几个版本都舍弃源术语主谓词法结构,将译名译为由due to连接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名词短语,非常准确地译出了源术语中所隐含的因果逻辑关系。

“胃不和”又称“胃气失和”“胃气不和”,指胃功能失调。以胃的受纳腐熟通降功能异常为主要病理变化[9]。“不和”译为disharmony比discomfort更贴切,因为discomfort多指不舒服、不适的感觉,disharmony则为不和谐的状态。endprint

“阴阳交”中的“交”为热性病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9],分别被译为interlocking(世中联版)和combination(李照国版)。前者是两种力量互相交织、对峙,表达此消彼长的动态特征;后者则为两种物质的混合体,侧重于表达一个静态的整体概念,应该说,interlocking比combination更准确。“主客交”指暑湿病邪久羁,正气已虚,邪气陷于阴血,气血互结,深入厥阴,脉络凝瘀而神志昏迷[9],尽管“交”也是互结的意思,但照搬“阴阳交”中“交”的译法(interlocking),将“主客交”译为nutrient and blood aspects and pathogen interlocking则头重脚轻,很不自然,源术语的中心语“交”在冗长的修饰语中湮没。笔者认为若无更佳选择,世中联版的pathogen invading nutrient and blood aspects,比较准确地表达了源术语的含义,是目前比较好的意译版本。

从术语翻译系统性原则考量,中医术语的译名系统应从中医术语体系着眼,把源术语系统中的同一层级关系、上下位属种关系、语义关联关系和结构对应关系传达到译入语当中[11]。也就是说,术语的译名不应就单个术语孤立地进行,而应参照源术语系统中术语之间的关系,兼顾译入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肝气逆”而言,“气逆” “气滞” “气闭” “气陷”分别译为qi counterflow, qi stagnation, qi block 和qi fall,“肝气逆”是“气逆”的下位词,译为liver qi counterflow不但保持了与相关联的术语之间的连贯和对应,从结构上也更加工整、简洁,回译性更佳。

(2)主谓宾结构

主谓宾结构共有4个术语,除“心主惊”的英译比较特殊,采用意译法外,“肝主风”和“寒包火”的译法为n(主)+Ving(谓)+n(宾),译名词法结构清晰、语义准确反映源术语。“肝中寒”(被动)译为n(主)+Ved(谓)+n(宾)、n(宾)+n(谓)+of+n(主)两种形式,从译名的词法结构来看,n(主)+Ved(谓)+n(宾)更简洁、流畅,对应性和回译性俱佳。单独考察“中”的英译,选择attack和invade都是可行的,attack取其侵袭、损害人体之意,而invade多指武装入侵,侵略和侵犯,是用隐喻的修辞手段表达寒邪入侵人体的概念,两个英译都符合准确性的原则。但若把attack和invade放到译入语体系中考察,发现attack又是“攻”的译入语,invade也是“侵”和“犯”的译入语,同一个译入语表达不同的源术语的含义,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就术语翻译的系统性原则而言,需要译者对源术语中的近义词有准确的判断,并加以区别,在翻译时,采用译入语近义词的对译,这样既能传达源术语之间的近义关系,维护了一组词语的系统性,又能照顾到每一个词在含义上的细微差别[17]。源术语的近义词如何在译入语中保持其系统性,将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3)状中偏正结构

“循经传”和“越经传”是状中偏正结构,“传”是中心词,“循经”和“越经”均用来说明“传”的方式。几个版本的英译都毫无例外地将“传”这个动词译为transmission,译入语的结构是a+n+n(中心词)或n(中心词)+prep.+n。从译名的词法结构看,第一种结构更加工整、紧密、简洁,更能促进术语的有效交流和使用。

从规范化的发展来看,“经”应该统一采用meridian而终止channel,但从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两种译法并驾齐驱,很难说孰优孰劣[22],因此,目前这两个译法是并行的。

“循”和“越”是英译讨论的焦点。“循经传”源自《素问·热论》,是六经病传变方式之一。疾病的发展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的排列次序传变,是《伤寒论》六经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反映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病理过程,是临床运用六经辨证推测预后的依据之一[9]。根据术语的定义,sequential meridians transmission(WHO版)比较准确地译出了源术语的含义。需要指出的是,世中联版和李照国版的meridian 均为单数,从词法结构考量,此处应为复数。“越经传”见《证治准绳·伤寒·总例》,是六经病传变方式之一。病情不按六经依次传变的规律发展变化而在传经次序上有跨越。“越”被译作skipover(世中联版), skipping(WHO版), bypassing(李照国版)。skip为跳过正常的步骤、略过、漏过,比较准确地传达了术语中“越”的含义; skip为及物动词,其后可以直接加宾语;而skipover是由动词短语skip over演变的,更为生动贴切地表达“越”,但从译入语本身的词法结构和与其近义的“循经传”考虑,采用动名词作形容词修饰meridians的skipping,译名简洁,与近义词结构上对应;bypassing 由动词短语pass by演变而来,但从语义上来讲,pass by 是通过、经过的意思,用在此处略显牵强。

(4)动宾结构

“亡津液”又称“亡津”,是指人体津液耗失与消亡[9]。看似词法结构简单的“亡津液”,其英译有多种不同版本,值得探讨。目前,“津液”有以下几种译法:fluid(世中联版、WHO版、李照国版、魏迺杰版), body fluid(李照国版), thin and thick fluid, fluid and humor。中医认为,“津”质地较清稀,“液”质地较浓稠,因此,采用 thin fluid 和thick fluid是比较准确的。但在实际使用时,这两个术语的派生性较差,交际效率不高。在众多中医翻译版本中,采用最多的还是fluid和body fluid,有的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津液”的定义,对“津液”做了进一步的释译。笔者认为,fluid是常用的英语词,若将fluid作为含义非常明确的“津液”的译名,其内涵和外延都很宽泛,还需要借助于释译才能准确地译出源术语的内涵。humor是旧时人们认为存在于人体内的体液,现在又在中医翻译中重新启用,用不同的译入语来区分“津”与“液”的不同,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由于fluid和humor派生性强,目前在许多场合可以看到这两个术语的运用。endprint

“亡”被译为collapse(世中联版、WHO版、李照国版、魏迺杰版)和exhaustion/loss(李照国版)。若单独看每一个具体的译名,似乎都表达了“亡”的含义,但若从中医术语体系来看,还有不少问题。中医术语中,“亡”“脱”“亏”“耗”和“夺”等经常用来表示气、血、精、液耗损的程度,其英译也比较多样化。 “脱”有各种译本:collapse,depletion, prostration,exhaustion,deserting, loss,“亡”被译作collapse,depletion,exhaustion等。中医术语中不同含义的词译为同一个英文词,会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造成中医术语理解上的困难。如何译好近源术语中的近义词?一些研究者认为,近义术语的英译应从整体着眼,所选译名须根据源术语中各词含义的轻重程度依次递增,把源术语在程度上的差别用合适的译入语表达出来[17]。根据这一原则,表示减弱到消亡有关损耗程度的概念可依照递增的顺序排列为:亏损(depletion)、脱/虚脱(collapse/prostration)、亡(exhaustion)。这一方法虽不能涵盖所有表达损耗程度的近义词,但帮我们打开了术语翻译上的思路,不失为一种尝试。当然,要系统地将中医术语中的近义词整理和翻译出来,还需要中医学和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实际上,中医术语自身的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许多中医术语的出处、内涵、外延、临床应用均各有其侧重点,加上中医辞典使用大量西医术语来解释中医所指称的现象,定义中医学术语,中医的概念体系并未通过中医学本身的术语体系及定义清晰地反映出来[19],在翻译时,译者更多地是依赖中医学辞典的释义来衡量译入语的准确性与合理性,难免有失偏颇甚至错误。

三结语

根据三字格词法结构,笔者详细地分析了12个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四个版本的英译,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英译推荐标准(见表2)。

研究发现,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英译的核心是动词,译入语最常见的词法结构是:n(主)+n(谓);n(主)+Ving(谓)。从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角度来看,译者必须要溯源术语本身的含义,考察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不一致的词,选择符合源术语含义的词进行翻译;同时,还需辨明源术语的词法结构,调整译入语的词法结构,使其逻辑关系清晰,符合源术语含义。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源术语体系与译入语术语体系应尽可能保持同一性,包括语义上的关联和结构上的对应。同时要特别关注源术语近义词的翻译。译者需要对源术语中的近义词有准确判断,并加以区别,在翻译时,采用译入语近义词的对译,这样既能传达源术语之间的近义关系,维护一组词语的系统性,又能照顾到每一个词在含义上的细微差别。

参考文献

[1] 王尔亮,晋永,段英帅,等.“三字格”中医术语英译解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01):68-70.

[2] 郭蕾,刘洪泉.浅谈汉语三字格惯用语的英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3-114.

[3] 池挺钦.浅析三字格惯用语的稳固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4(8):177-179.

[4] 张鑫.由《中国成语大辞典》看汉语中的三字格成语[J].邢台学院学报,2012(4):117-119.

[5] 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7] 王尔亮,晋永,段英帅,等.从“三字格”中医术语翻译看中医术语的等效翻译[J].现代中医药,2010(4):96-99.

[8] 郑庆君.三音节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及层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0):68-71.

[9] 李振吉.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10] 李照国.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6(3):31-33.

[11] 毛和荣,曹中凯,文惠.从中医语言的特性看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英译原则[J].长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3-144.

[12] 孟令霞.从术语学角度看术语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1(5):28-30.

[13] 姜望琪.论术语翻译的标准[J].上海翻译,2005(S1):80-84.

[14] 侯国金.语言学术语翻译的系统-可辨性原则——兼评姜望琪(2005)[J].上海翻译,2009(2):69-73.

[15] 李照国.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6(3):31-33.

[16] 魏迺杰.中医名词英译:应用系统化原则的翻译模式[J].术语学研究,2004(4):30-33.

[17] 刘力力,朱建平,高新颜.例析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的系统性原则[J].中国科技术语,2012(6):26-29.

[1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M].2010.

[19] 康财庸,荣光,孟庆刚.ISO704术语形成原则对中医学名词术语翻译原则的启示[J].环球中医药,2014(60):472-476.

[20] 李照国.简明汉英中医词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21] Wiseman N.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 [M].Changsha:Hunan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2008.

最全三字成语 篇4

遮羞布

迂夫子

一团糟

一把手

寻短见

无底洞

挖墙脚

土包子

铁公鸡

太上皇

随大流

死对头

势利眼

实心眼

实打实

杀手锏

丧门神

软骨头

群英会

擎天柱

破烂货

跑江湖

抹稀泥

美人计

冒失鬼

冒牌货

吝啬鬼

苦肉计

孔方兄

卷铺盖

救世主

金不换

阶下囚

叫化子

贱骨头

及时雨

过时货

狗腿子

干瞪眼

二五耦

二流子

二杆子

二而一

二百五

尔汝交

儿皇帝

阿堵物

多面手

东家丘

挡箭牌

单相思

打圆场

打擂台

吹牛皮

丑八怪

唱高调

败家子

白费蜡

傲霜枝

一字师

一人敌

一掊土

一牛鸣

一而光

屋上乌

忘形交

忘年交

团团转

守财奴

清一色

清君侧

墙有耳

七返丹

捋虎须

卷地皮

假慈悲

急先锋

风马牛

放冷箭

耳旁风

东窗计

打死虎

打边鼓

杵臼交

一言堂

石尤风

三家村

碰钉子

满天飞

九回肠

九折臂

虎而冠

故纸堆

附骥尾

耳报神

不旋踵

取以来

走过场

绝人事

执牛耳

逐客令

应声虫

一溜烟

一风吹

一刀切

一窝蜂

眼中钉

下马威

想当然

五里雾

笑面虎

耍花腔

替罪羊

试金石

肉中刺

杀风景

敲边鼓

敲门砖

敲竹杠

破天荒

跑龙套

鸟兽散

门外汉

泼冷水

马后炮

露马脚

闷葫芦

莫须有

迷魂阵

马前卒

迷魂汤

老江湖

里程碑

乱弹琴

口头禅

空城计

紧箍咒

假惺惺

刮地皮

故封识

更若役

赶浪头

二把刀

耳边风

恶作剧

东道主

掉书袋

尝出入

不得命

不成器

闭门羹

必以情

杯中物

百世师

安乐窝

辽东豕

三字开头的成语 篇5

【读音】:sān zāi bā nàn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作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去装裹,岂不忌讳。”

【解释】:三灾八难的意思是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三月不知肉味

【读音】: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解释】: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是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三怨成府

【读音】:sān yuàn chéng fǔ

【解释】:三怨成府的意思是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浴三衅

【读音】:sān yù sān xìn

【出处】:《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解释】:三浴三衅的意思是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余读书

【读音】:sān yú dú shū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解释】:三余读书的意思是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三盈三虚

【读音】:sān yíng sān xū

【出处】:

【解释】:三盈三虚的意思是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阳开泰

【读音】:sān yáng kāi tài

【出处】:《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解释】:三阳开泰的意思是《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三阳交泰

【读音】:sān yáng jiāo tai

【出处】:《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解释】:三阳交泰的意思是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三言两语

【读音】:sān yán liǎng yǔ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

三字成语大全[最终版] 篇6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假心假意的样子。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路旁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乱弹琴 马后炮 马前卒 门外汉 闷葫芦 迷魂汤 迷魂阵 莫须有 鸟兽散 跑龙套 泼冷水 破天荒 敲边鼓 敲门砖 敲竹杠 肉中刺 杀风景 试金石 耍花腔 比喻胡扯或胡闹。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指外行人。

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比喻挫伤别人的热情或兴致。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用虚假而动听的话骗人。替罪羊 五里雾 下马威 想当然 笑面虎 眼中钉 一刀切 一风吹 一溜烟 一窝蜂 应声虫 执牛耳 逐客令 走过场 抱不平不旋踵 杵臼交 打边鼓 打死虎 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形容跑得很快。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也指不退却。

指不计贫贱的交谊。

指从旁鼓吹、协助。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东窗计 石尤风 耳报神 耳旁风 放冷箭 风马牛 附骥尾 故纸堆 虎而冠 急先锋 假慈悲 九回肠 九折臂 卷地皮 辽东豕 捋虎须 满天飞 碰钉子 七返丹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指打头逆风。

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乘人不备,放箭伤人。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

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慈悲:慈善,怜悯。表面上装出一付慈爱怜悯的样子。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指遭到拒绝。

传说中的一种丹药,有增功保健的功效。墙有耳 清君侧 清一色 三家村 守财奴 团团转 忘年交 忘形交 屋上乌 一而光 一牛鸣 一掊土 一人敌 一言堂 一字师 傲霜枝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指偏僻的小乡村。

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

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

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历史三字成语典故精选 篇7

公元前2,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40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安营扎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之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在宴会上,项羽谋士范增令项庄舞剑, 欲刺杀刘邦。项伯急拔剑起舞,以身掩护,后刘邦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卫护,刘邦得以脱险。这次宴会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门宴。后来用以指暗藏杀机、加害客人的宴会。

美人计

汉献帝九岁登基,阴险狡诈的董卓专权,满朝文武对董卓深恶痛绝。司徒王允担心朝廷难保,但董卓势力强大,其义子吕布对其忠心耿耿。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皆好色。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叫貂蝉,色艺俱佳且深明大义,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一次宴会上,王允提出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喜不自胜。第二天王允请董卓到家里,席间貂蝉献舞,董卓一见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喜欢便送给太师。”老贼兴高采烈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吕布闻听勃然大怒斥责王允,王允花言巧言骗吕布说:“太师说良辰吉日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过了几天再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不见吕布,赶回府中在后花园看到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气得怒发冲冠,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一档没能击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王允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骂董贼占了女儿,夺去将军的妻子。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父子关系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说:“将军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他占你的妻子,用戟杀你,哪里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王允见吕布心意已决便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耀武扬威进宫,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奸贼一除,朝廷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连环计

东汉末年,恶贯满盈的太师董卓专权,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但又无计可施。司徒王允,深夜独自到花园,望着天空一轮明月,心想着国家大事,不觉悄然泪下,他忽然听见牡丹亭处有人长吁短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家中十六岁的歌女貂蝉。问她为何长叹,亭亭玉立的貂蝉跪道:“我自入府,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最近见大人总是一筹莫展,一定是有难办的大事,但又不敢问,故而长叹,如果我能与大人分忧就好了。”王允一听,恍然大悟道:“没想到汉朝天下,竟在一个女子手中啊!”他把貂蝉领到亭内,跪在地上给貂蝉叩头。貂蝉忙问:“大人,你这是干什么?有用我之处,尽管吩咐。”王允见貂蝉十分坚决,就说:“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收你为义女,先把你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你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为保住汉朝江山,想方设法让吕布杀掉董卓。”貂蝉听后,满口答应,并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我不按大人说的去做,不报大义,我当被乱刀砍死!”这就是王允和貂蝉共同定下的连环计,最后终于除掉了董卓。

丧家狗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途中到宋国的时侯却没有受到欢迎。离开宋国后孔子跟众弟子到达郑国的时侯,孔子跟弟子们走散了,他便只好一个人到了东城门外。弟子们四处寻找孔子。有个路人跟子贡说:“我在东城门外看到有一个人站在那儿东张西望的,好像在等人,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子贡问道:“此人相貌如何?”路人说:“此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有点儿像没有主人的狗一样狼狈不堪,额头长得像古代的尧,肩膀像子产,脖子像皋,腰以下很短,都没有大禹腰的三寸。”子贡听了后赶忙来到东城门外一看,果然是孔子。他把路人刚才形容他的话语跟孔子说了以后,孔子哑然失笑地笑着说:“他的形容还是很像的,虽然外形不像,但是神情却真的有几分相像哦!”

耳边风

上一篇:2024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变更劳动合同通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