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通用8篇)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篇1

关键词:专业建设 教育市场研究 企业岗位需求研究 差异化竞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要顺应市场需求

1.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现状 从21世纪初我国推进国家信息产业化开始,到目前各大院校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经济、人文、教育、科技、管理、咨询、中介等社会信息服务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已从传统的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图书馆以及文献信息服务部门延伸到各类企业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该专业毕业生更多的参与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应用、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从我国现状来看IT人才总量存在严重不足。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4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8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50万左右,缺口很大。目前国内各高校目前都在摸索和探讨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创新问题。

1.2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针,使我国信息产业得以高速发展。特别是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IT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压力,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更需要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要,信息产业部已全面启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按照信息产业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要求,从2004年1月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5年内培训5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50万名中级信息技术人才和500万名初级信息技术人才。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3月颁布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咨询顾问等。

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调查分析师是政府和企业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中重金难求。根据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专业调查咨询机构1500多家,有关的研究机构上万家,但是专业调查分析人才缺乏的现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定量调查方法,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使学生在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开设信息管理专业是顺应时代的,但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国家和市场的发展而调整和创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2.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为顺应市场需求,我们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同步进行,相互支持,参与教师共同完成对教育和企业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研究。

2.1.1 教育市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专业建设不但要依托企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研究,还要着眼于教育市场对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在研究中还要充分重视和结合地域经济、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而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我们院校处于北京的特殊环境,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北京市教育市场的研究,分析并掌握竞争对手专业研究和发展领域、学生培养方向、其他地区专业特色等信息;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和北京市企业特点,结合北京市政府对北京总体规划的研究,从而制定差异化竞争方向,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系统的调查与研究①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研究 我们对全国大约50家本专科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分别为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训项目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要总结和发现全国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各个院校课程设置的关系和差异,并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甄别出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做好准备。②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研究 我们对北京市大约50家本专科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分别为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训项目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通过调查,我们总结和发现北京市相关专业各个院校课程设置的关系和差异,并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甄别出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做好准备。

2.1.2 北京市企业对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认证调查

通过对信息管理专业招聘市场研究,分析企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探寻企业岗位能力、人员性别、受教育程度、需要人数等各个方面的真实现状,细化各个岗位受企业欢迎程度,分析企业性质与本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等,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

调查研究的实施和渠道分别采用

招聘网站调查与分析

市级、校级招聘会以及各区人才招聘市场调查与分析

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证书调查与分析

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

各类型企业走访

2.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点和难点

2.2.1 主要研究方法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电话访问

问卷调查

企业访谈

专家论证会

网络调查

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专业课程建设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2.2.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重点是

信息管理岗位调查

学生岗位能力调查

企业需求调查

专业培养方向定位

课程设置

毕业生情况调查

含金量高的职业证书调查等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难点是

开专家论证会时,如何确认专家、讨论内容、会议方案

调查走访时,确认企业、与企业联系、确认会面时间、讨论议题

问卷设计时,问卷设计是否合理等

3 结论

在论证专业定位时,一定要注意专业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找到了改革专业的正确方向;在确定专业、寻找学生就业市场时,要善于发现竞争环境好的领域进入,从而拓宽毕业生就业的空间。所以,我们要通过课程改造,加强实训环节建设,了解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篇2

1 课程体系改革

1)职业岗位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建立在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农牧企业调查显示,高职层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办公、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维护及小量开发和利用商务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等工作。涉及软件技术包括数据库系统应用与管理、软件编程、操作系统的维护管理,硬件技术包括计算机本身、办公设备、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涉及到各企业具体的业务,如企业ERP系统、财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OA系统等,因此,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技术,还要熟悉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相关业务。本专业主要岗位群及专业能力见表1。

根据调研结果及岗位分析,得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实际需要,在农牧企业信息化管理领域,从事企业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并承担企业商务系统网站开发、维护与管理以及利用商务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行动领域分析

通过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调研,确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岗位的技能要求,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步骤是从职业工作过程出发,根据职业岗位群职责,分解该岗位包括的典型任务,分析典型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技能,推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组织和确定课程。表2是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课程开发时得到的行动领域分析表。

3)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参考社会培训机构课程设计思想,明确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把专业课程模块化、项目化。总结学习领域包含的课程,得到如图1所示“金字塔”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其中,信息管理技术基础和信息管理管理基础是各个工作岗位的行动能力基础,属专业基础知识模块。数据库设计与维护模块是课程体系的核心,计算机信息管理各个工作岗位都涉及数据库方面的技能,在图的最上端是由商务网站开发和管理软件应用组成,对应了信息管理专业的两个能力培养重点“商务网站开发+管理软件应用”,这三个模块同属专业技能教育模块。

2 实施保障

1)按课程模块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为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的落实,课程体系中每一模块的教学由一个教学团队来承担,每一教学团队由两到三名相对稳定的校内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针对每一模块培养的技能目标,教学团队负责这一模块项目化教学项目的设计,并负责实施。由于行业企业专家来自农牧业一线企业,对行业需求和业务非常熟悉,有利于教学项目的教学情境更接近企业实际,更好地培养服务于农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技能型人才。

2)基于工作过程改革核心课程

我们选取本专业三门主干课程进行开发,始终把握以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想: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将课程内容任务化、项目化,强调学习过程的连贯性。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强化对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3)立足农牧行业开展实践教学

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实践环节致关重要,目前,我们有“课程实验+专业实训+实岗锻炼”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岗锻炼环节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本专业定位于适应中原经济区实际需要,服务农牧企业信息化管理领域的目标,依托我校畜牧、兽医、生物、食品等优势专业的实训基地,把本专业的学生分散安排到农牧企业进行实岗锻炼,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农牧企业的业务状况和企业的行业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所学信息技术应用于农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优势就业。

3 结束语

我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在农牧业领域的优势,把握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核心理念,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目标,围绕“商务网站开发”和“管理软件应用”这两个能力培养重点,借助我校优势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全面实施差异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摘要:该文介绍了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依托学校优势专业,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目标,紧扣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核心理念,基于工作过程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并给出了一些实施保障。

关键词:工作过程,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汪清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20-21.

[3]张德芬,耿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123-126.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篇3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 教学模式 改革

1.专业概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成立于1998年,由国家教育部将原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整合而成,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前沿学科。伴随着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共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根据专业所处院校背景的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

(1)信息资源管理类

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为代表,专业结合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专业背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基础、计算机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并掌握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2)经济管理类

以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为代表,专业具有较强的工商管理、管理科学等背景,将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熟悉企业管理模式,掌握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设计开发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3)信息技术类

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为代表,专业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培养具有综合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系统设计与维护、信息分析和开发应用的技能,熟悉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应用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2.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明确规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层,信息技术层和系统应用层。基础知识层主要介绍计算机文化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信息技术层主要学习经典的计算机语言,数据库的管理及应用,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各类开发语言(C、Java、.NET)、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Oracle)、网站建设(Dreamweaver、ASP、JSP)、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而系统应用层主要涵盖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电子商务等综合应用,包括IT项目管理、软件过程管理、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课程。

目前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不尽完善,存在下列问题:

(1)计算机类课程宽度有余而深度不足

计算机类课程本身涵盖的范围很广,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而言,既需要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传统课程,又需要重视对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水平,难免占据专业课程体系中较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受专业本身和课时的限制,很多课程都不可能实现理论上的深究和实践上的深入,从而造成学生对很多计算机类课程囫囵吞枣,不能体会其中精髓。

(2)课程的学时分配不合理,实践机会少

实践教学是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手段,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笔者在对多所高校进行调研时发现,大部分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都形成了课内实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而课内实验主要是指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计算机类课程大多与软件平台或工具关系紧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教师上课演示为主,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是学生实践巩固的良机。但目前高校的上机实验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相比仍然较少,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所占比例较低,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不利的。

(3)课程衔接欠流畅,重复知识较多

以信息技术层的计算机语言为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统专业往往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多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其中的语言基础、语句结构等知识点存在较多的共同点和相似性,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叠和课时的浪费。另一方面,计算机类课程涉及较多领域,体系中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需要认真思考并合理设置。在调研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高校在此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4)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滞后于IT的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新的程序设计思想、语言、模式、软件产品等层出不穷并对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周期性难免会使得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理论上对原有知识体系的更新和扩充,并适当增设实践环节,力求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与时俱进,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3.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大部分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通常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是历来注重的传统教学模式,业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而后期增设的实践教学模式仍不尽完善。

对于理论教学,考虑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身的跨学科性和重应用性等特点,应该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以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综合应用作为教学的核心,并合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可分为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三类[2]。

(1)课程实践包括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课内实验与理论教学结合最为紧密,通常是针对理论教学内容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往往与理论教学同步循序渐进,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计是在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理论教学结束后而开设的综合实践环节,强调的是对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应用,其复杂性和综合性相对课内实验显著增强,全面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nlc202309011958

(2)专业实习是对课程实践的扩充,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相关活动以获得对本专业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的感性认知,具体可分为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认知实习可根据所学课程和实际情况在特定时间集中安排在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完成,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往往在大四时合并在一起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既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做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工作。

(3)社会实践是社会调查和服务、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假期支教等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的统称。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专业大有裨益。

4.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中会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职能,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应该能够敏锐捕捉社会需求的变化并做出快速反应,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扩充知识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力求适应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构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更具专业自身的特征,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而言,传统的板书和PPT演示等教学手段远不能满足多样化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需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和场景引入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興趣,营造主动思考和求解的学习氛围;灵活运用电子教室、网络课程平台、远程控制和教学、数字化多媒体授课软件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改良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有利于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3,4]。

(3)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JP+1]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主导的,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完成教师指定的内容,缺乏积极主动性,也很难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考虑在学生的第二课堂、创新学分等环节中增设更多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另外,可以考虑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吸收学生参与教师自身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理论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进。

(4)扩充实验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需要以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资源建设为基础。将教师科研项目的成果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处理后,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并与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结合打造为综合性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高校应该积极推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实现双赢。另外,实验室建设时应多选用仿真实境和通用软件替代之前的模拟软件,使学生能更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学颖,黄淑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371-381.

[2]张戈,刘位龙,张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7):151-153.

[3]陈江涛,秦丹.电子教室软件在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大众科技,2009(11):159-160.

[4]梁昌勇,顾东晓,李兴国,杨善林.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64-66.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篇4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①

作者:陈元滨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要:在教育部质量工程背景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内各院校近年来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都进行了改革的特点,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遇到了学时少、课程内容多的情况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课程如何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改革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建议及实践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材课程建设教学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37-01引言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及电气信息类共同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实际中,电类专业中又有强电和弱电之分;而在弱电中,有自动化和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但它们各自又有不同。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对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既要比较熟练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方法和应用,又不要求作深入的研究。非电类专业对于分析与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以便掌握计算机相关硬件知识和从事计算机接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而对于电机及其控制则一般不做要求。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对电子技术要求是介于电子与电气类和非电类专业之间。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教学与实践

在肇庆学院计算机学院,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逻辑”均采用三门课教学,先“电路”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在两个学期教学完成。采用电类和自动化类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路教材,共162学时(其中理论138课时、实验24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按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要求增减,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目前的现状,首先解决教材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选用国内的优秀教材,但这个教材不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是所有电子与电气类专业的,我们依据弱电专业所需知识为的教学内容为体系结构,向同学们讲授。实践中,《电路原理》这门课,我们选了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邱关源主编的《电路》、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模拟部分/数字部分》为学生的教材,而依

据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沈复兴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为知识体统结构,来向学生讲授。这样无论从知识面和知识深度,都满足了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要求。在知识面上,让学生应该看到,电子信息类专业应该了解哪些,在知识层次上,让学生知道,电子信息类专业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教材建设

2006年我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我校启动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重新制订了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由原来的3100多学时缩短为2800学时、174学分缩短为165学分,调整情况见表1。从2008~2009学年第三学期起,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08级,率先将“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合并成一门“电子技术”课程。使原来第二、第三学期完成的课程,在第三学期一门“电子技术”课完成,这样使后续课程提前一个学期,能使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课学习。目前在国内的教材中还没有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这一类教材。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及新的学生培养方案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做好“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建设十分必要。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电子技术”课程既不同于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的“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课程,不能是这三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相加,也不同于非电类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或“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强调基础、弱化难度;强调基本概念、弱化解题技巧;强化基本概念、弱化公式记忆上。遵循知识、素质和能力并重的原则,更新内容、优化结构、压缩课时、精讲多练、培养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2]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应从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进行组织和建设。教材要力求反映电工电子学科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要关注授课对象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引入在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的学科领域中发展和探索性的内容,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引入教材,努力使教材反映时代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体现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变化和基础知识相结合的开放性特点。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要突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在内容上力求丰富,在结构上力求创新,充分体现和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增加EDA演示,使学生既学到了书本的知识,又得到了实践的锻炼。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的学习以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为目的,作为掌握变化的、动态的新知识的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度。教材应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采用富弹性的模块式结构,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有目的地综合、融合和整合。从课程所含各个学科领域系统的观点出发,重视整体概念和系统特性,重视应用技术,多做定性分析,力求理论形象直观,强调理论教学和实验教材的衔接,使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体系

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基础知识(经典内容)→先进技术(提高内容)→应用能力(实用内容)”的体系组织教材。[2,3]结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逻辑三部分。电路部分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定理,电路的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主要学习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数字逻辑部分主要学习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在2010~2011第三学期,我们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洁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一书,作为教学教材参考,在实际教学中略有增删,第一章增加电阻△-Y型转换一节,第二章增加网孔(回路)分析法一节,第五章增加互感变压器一节,在第六章增加卡诺图画简一节等,在每章后附重点内容的EDA演示。

参考文献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篇5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87-02

【Abstract】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fessionals(medical direc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professional’s development for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eacher building.【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fessional building Teaching reform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是从医学图书情报专业发展而来的,从最初创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本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凸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地、系统地思考本专业教学体系中各环节的内容,进行一系列专业创新改革,全面提高本专业人才素质。本文浅谈一下对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点认识。

一、确立科学的专业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介绍》(以下简称《目录》),《目录》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给出了明确的指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1]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在确定培养方案时应在《目录》指导下,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以提高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办学经验与特色,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本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为导向,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充分思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建立适应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充分体现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二、明确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逐步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做到与时俱进,必须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修改并完善专业教学计划,不断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教学成果,使教学内容体现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目前,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一般包括基础课、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4个层次。在《目录》中,开设了管理学原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管理学等16门课程为主要课程,并在这些主要课程中,选出8门重要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即:管理学原理、经济学、信息管理学、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这8门课程体现了本专业的本质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要在选择《目录》中设置的部分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医学专业部分基础课与专业课,增强学生的医学背景,更好地为医学信息领域服务。

要积极不断地探讨课程体系改革,创建实践性强、可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整的课程体系,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推进学分制、加大选

凤凰平台 iyd

修课比例、增加实验与实践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利用网络共享教育资源,广泛使用国家及各省级精品课程,充分利用校级精品课程与优秀课程,并创造条件与其他高校联合,使学生能够实现跨校选修课程,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上采取“核心课程+课程模块”的方式,确定最基本的必修课程,其余课程根据性质进行分类,放置在课程模块中,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可从课程模块中任选部分课程,课程模块中可针对市场需求设置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就业方向选择机会,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等专业实践方式,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应以理论培养体系为主体,结合就业能力需求,同理论培养体系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实践培养体系。针对理论培养体系的内容,将本专业的实践体系分成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层次,[2]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各个层次的实践环节,每个层次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构建,以满足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加强实践教学,要大力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建立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先进、软件配置合理的分析与设计实验室,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基地,引入以能力为基础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教学模式,[3]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生今后的专业岗位所需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建设,完善知识结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作为专业领域中的引路人,对学生专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质量,必须加强师资建设。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面临变革。面对这些变革,教师首先应在思想上变更传统观念,明确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捕捉现代社会对医学信息人才要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不断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注重将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专业的发展;[4]再次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努力取得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此外,专业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聘请的专家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实践知识,这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必要且有益的补充。

实际上,专业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专业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完善的过程。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知识的社会、快速发展的社会,为了保持长久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专业改革制度。适时地形成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我们要认真探索恰当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标准,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当然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创新积极性,不断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美好的明天。

凤凰平台 iyd

参考文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徐建国、逄锦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74~77龚花萍、沈玖玖.中外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比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55~57刘 青、王俐良.中美信息管理学教育比较与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1):15~19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篇6

摘要 : 配 送 中心 运 作 与 管 理 》 物 流 管理 专 业 的核 心课 程 , 《 是 实践 性 强 , 程教 学 有 一 定 难 度 。结 合 教 学 实 践 , 课 程 内 课 从 容 、 学方 法 、 学 手段 、 业 能 力 与方 法能 力及 社 会 能 力 培 养相 结合 等 方 面探 讨课 程教 学 改 革 教 教 专

关键词 : 流专业 ; 物 配送 中心 运 作 与 管 理 : 学改 革 教

中 图 分 类 号 : 6 23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9 ( O 2 1 - 1 4 0 1 7 ― 9 9 2 1 )2 0 9 ― 3

作 者 简 介 : 瑛 ( 9 1 , , 南 永 城 人 , 士 , 庆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徽 安 庆 2 6 0 ) 济 贸 易 系 副 教 授 ; 凯 茜 王 1 6 一) 女 河 硕 安 安 4 03 经 汪

( 9 1 , , 徽 安 庆 人 , 州 学 院经 济 贸 易 系助教 。 19 一)女 安 池

收 稿 日期 :0 2 0 -1 21- 3 2

基 金 项 目 :0 1 中央 财 政 支持 高 等 职 业 学校 提 升 专 业 服 务 能 力建设 项 目。 21 年

配送 是现 代 物流 的一 个重 要环 节. 流 服务最 终 物 体 现 在 配送 , 送 最后 完 成物 流 服 务 。《 送 中心运 配 配

首先 . 设 学习情 境 教 师 在深 入调 查安 庆物 流 创

配送 的基 础 上 .与物 流企 业 一起 以工 学 结 合为 切 人 点 . 于 物 流 企业 配送 活动 的工 作 过 程 . 析 、 纳 基 分 归

作与 管理 》 是物 流 管理专 业 的核心 课程 。物 流 管理专 业 为物 流 企业 、 业 企业 、 业 企业 等 培 养一 线 的物 商 工 流操 作 人 员 、作业 班 组 负责 人 、部 门主 管及 业 务 经 理 他 们 不但 需 要 掌握 先进 的配送 模 式 、方 法 与技 术 . 需 要掌 握先 进 的管理 理 念 与方 法 。 固树 立 服 还 牢 务 意识 、 成本 意识 和效 率意 识 。毕业 后 能够从 事接 受 订 单 、 货 、 品入 库 、 库 、 备 商 在 出库 、 分拣 、 工 、 加 配货 、 送 货 、 货 、 销商 理 赔退 返 等方 面 的工 作 。为 了使 退 经

学 生 能够 积 极 主动 地 投入 该课 程 的学习,我 们将 根

据 学 生认 识 问题 、 析 问题 、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安 分 解 按

完成 一 件产 品 配送 活动 所 需 要 的 岗位 及 其 能 力 , 创 设 了 流 通 型 配送 中 心 ( 快 递 业 ) 储 存 型配 送 中心 如 、

( 如各 种 成 品油 的配 送 ) 加 工 型配 送 中 心 ( 安 庆烟 、 如 草 配送 中心 )和 综合 型 配送 中心 ( 金华 联 配送 中 如

心 ) 四个学习情 境 等

其次 .开发 、设 计 完 成具 体 配 送 丁 作 的学习单

元, 依据 各 种 配送 中心从 业 人员 要具 备 的职 业 素 养 和职 业 能力 发 、 计完 成 具体 配 送 工作 的学习单 开 设

元 .由简单 到 复 杂形 成配 送 中心设 计一 配送 管 理一 商 品 的分拣一 流 通加 工一 配 送包 装一 装 卸搬 运一 退

庆、 安徽 区域 经济 特 点 与人 才需 求 , 合物 流 管 理专 结 业 的人 才 培养 方 案 .改 革 陈 旧的教 学理 念 、课 程 内

货管 理 等项 独 立 的学习单 元 .每个 独 立 的学习单 元

包 含 只解 决 一 个 业 务 环 节 的 理 论 知 识 及 实 践 技 能

容 、 学活动 、 教 教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 段 , 断 探 索促 进 不

学生 学习的策 略 和方法

点 各学习单 元之 间既 自成体 系 , 又前 后相 关 。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充分体 现职 业性 、 实践 性 和开放 性 。即一

个 基 础 ( 送 中心 概 述 )一 个 方 案 ( 送 中心 设 计 ) 配 、 配

课 程 内 容 改 革

《 送 中心 运 作 与管 理 》 材 为数 不 多 , 内容 配 教 且

和 四个 学习情境 的 “ 1 ” 程设 置模 式 ( 1 。 14 课 表 )

陈 旧. 实用 性 不 强 , 滞后 于 物 流 配送 行 业 的发 展 . 课

程 内容改 革 势在 必 行 由于课 程 内容 主 要 针对 配 送

二 、 学 方 法 改 革 教

改革 教 学方 法 是提 高 教 学质 量 的重 要 手 段 在 教学方法上 以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 性和参 与性 为 目

中心 实 际 和具 体工 作 任务 .因而 具 有 明显 的职业 导 向性 . 有 较强 的过程 属 性 。根 据这 一课 程 特 点 , 具 在 课 程 设计 理 念 上 . 我们 根 据物 流 专业 人 才培 养 目标 .

立 足 安庆 、 向安 徽 和 国 内 . 据 学生 从事 配 送 岗位 面 根 的知识 、 力 与素 质要 求 . 能 以企 业 配送 系列 主 题 活动

的 . 重 养 成 教育 , 出 实 践 教 学 , 训 练 于教 学 之 注 突 寓 中 . 求具 有鲜 明 的教学 特点 和较 好 的教学 效果 在 力

教学 过 程 中将 演示 教 学法 、 目教学 法 、 务 驱 动 教 项 任

为载 体实 施课 程 整体 设计 。课程设 计 总体 思路 为 “ 工 作 过 程导 向 、 体 任 务 驱动 、 力 提升

与延 展 ” 基 于 具 能 , 物流 企业 配 送 活动 的工 作过 程 ,补充 物流 师职 业 资

认 培 训教材 . 施课 程教 学 内容改 革 实

学 法 、 场 教 学法 、 例 教 学 法 、 真 教学 法 和 角 色 现 案 仿

扮 演教 学 法 、 图解 法 、 比较法 等 多种 教 学 方法 进 行 灵 活 运用 。 始终 以学 生 为 中心 . 并 把握 “ 生 ” “ 师 ” 学 与 教

两 条 线

1 94

表 1 课 程 教 学 内容 设 置

生 的工作 完成情 况进 行点 评 . 通过点 评使 学生 知道 完

成 此项 任 务所必 须具 备 的知识 、 技能 与态 度 。下 面 以

觚衅 础 能

配 送 中心 的选址 与设 计 内容为 例进行 情境 设计 。

… … 黼

心 快业 货: ( 递) 如

……

送 货

~” … Ⅵ崔

三 、 学 手 段 改 革 教

教 学 手段 改革 是促 进 学 生 变 被动 学习为 主动 学 习. 高学习积极性 教 学 过程 中多种 教学 手段 灵 活 提 运用 , 如去 企 业参 观 见习、 方案 设 计 、 媒 体 教学 、 多 教

心种品货、增瑟”l 油成分库 础加^’。 拣-库作的苎: 如嚣库、 上商 := 的 、货、流 == 各 人送 在 品 二 配 配库 ,程 进 在 库 m 时 品 业

分 拣 、 1、己 、 加 2 再 货 送

日; 蚺 特 喜 埔

配 送 中 心 作 业 的 基 础 上 . 点 掌 握 退 重

学辅 导 、 的考核 方式 等。 新 企业 参观见习我们 选 择一 些有 代表性 的 企业 ,

接受 订单 各货 、 商 在掌握 流储存型 配 在熟练进 行加 丁型

综 合 型 配 送 中 品 入 库 、 库 、 { . 送 中 心 基 本 知 识 的 在 H库 心 ( 安 庆金华 如 基础 上. 加对退 增

7缸

联 配送 中心) 货 、 退货 经销商理 货 、 绩效 考核作 业流

货、 绩效 考核作 业内

如烟 草配 送 中心 、 华联 配送 中心 、 装箱码 头 、 油 金 集 石

站等 企业 去参 观 . 过参 观见习学 生 可 以了解企 业 的 通 经 营思想 、 务情 况 和 基本 流 程 等 : 业 同时可 以邀请 受

访 企 业 的领 导 给学 生 们 介 绍企 业 的配送 作 业 流 程 的 运 作情 况 .学生 最好 是能 够带 着 问题去 参观 见习. 让

学 生

首先 . 据 工作 任务 将 学生 进 行 角 色 分 配 . 成 根 分

若 干 小组 并 确定 负 责人 , 明确 责任 。 次 , 其 学生 按照 工

作分工 , 采用 仿真 模 拟 、 会调 查 、 际操 作 等方 法 进 社 实 行 实 际操 作 。 并对 工作 过程 及结 果进

行详 细 记 载 。第 三. 对工 作 效 果 进行 分 析 改进 . 寻 找影 响 工 作 效 率 即 与工作 质 量 的 因素 , 对 问题 寻找改 进策 略 。 四 , 针 第 实 践 验证 . 即对 改进 策略 进行 验证 与改 进前 的工作 效果 进 行分 析 比较 。最 后 。 归纳 总结 工作 方法 、 作效 果 、 工 改进 策 略 . 寻找 一般 规律

受 访企 业 的领导 回答 学生 所提 出的问题 要求 学生 并

根 据所 学知 识在 实 际观察 中 的收获 及发 现 的问题 . 回

来 后完 成参 观见习报 告

方 案设计 训练 学生 进行 配送 中心 选址 、 配送 中 心 内部 布局 、现 代物 流储 存与 配送 作业 优化 的设 计 。 教 学 活动 的关 键 在 于 对 实 际状 况 进 行调 查 .找 出不 足. 重新 设计 . 可能 真实 的模 拟 , 尽 以便更好 地 调 动学

生 的学习积极 性 同 的方案设 计 可 以巩 固不 同的知 不

二 、 师 教

首 先任 务导 人 . 即教 师 向学生 提 出具体 的工作 任 务 . 学 生 明确 工 作 任务 及 工 作 要求 、 使 工作 效 果 的评

识点 。在 方案 制作 中 . 导 团 队精神 , 倡 同学 自由组合 , 3 5人一 个小 组 , 同调 查 、 同参 与方 案 制作 , 师 ― 共 共 教 指 导考查 每组 学生 运用 知识 的 能力

价标 准 等 。其次 是过 程指 导 . 即教 师 向学生 介 绍工 作

环境 . 可利 用 的工具与技术 . 师通过对 学生 已有 知识 教 与技能 的启发 与引导 . 与学生一道 寻找完成工作 任务的 方法 , 醒学 生操作 中应注 意的安 全事项 ; 学生 的实 提 对

际操作进行仔细观察 . 对操作过程 中出现 的问题 进行记 载。再次是对学生 的研讨 活动进 行观察 , 帮助学 生准确

科学 考核 我们改 变传 统 的期末 试卷 考试 方式 , 重新设 计 课程 考 核 . 理论 学习和实 际操 作技 能有 效 将

地结 合起 来 。 出实 际操作 技能 根 据课 程 的教学 内 突

容 和教 学 特点 , 取 由三 部分 构 成 的考评 : 时成 绩 采平

2 %( 堂 回答 问题 、习态 度 、 勤 、 0 课 学 考 作业 等 ) 笔 试 ,

( 作 流 程 设 计 、 案设 计 等 ) 绩 4 % , 际操 作 、 操 方 成 0 实

基 于工 作 过程 成绩 4 % 新 考 核 方式 注 重 全 面考 察 0 学生 在整 个学习过 程 中和参 观 见习、 实训 过程 中的整

寻找 出影 响工作效 率与工 作质量的 因素 . 解答学 生提 出 的问题并 给予必 要 的提 示 . 学生 提 出 的有 效合 理 的 对 改进 策 略予 以肯 定 和鼓励 最后是 结果 点评 , 即对 学

表 2 《 送 中心 运

作 与 管 理 》 程 学习单 元 设 计 配 课

课 题

学习目标

体表现, 多方 面培 养学 生能 力 。

四 、 业 能 力 , 法 能 力 与 社 会 能 力 培 养 专 方

相 结 合

在 培 养 学 生专 业 能 力 的 同 时注 重 培养 学 生 的方 法 能力 和社 会 能力 . 教学 活 动 中的教 师从过 去 的` 以课 堂讲 授 为 主转 向现 在 的在 学 生 学习过 程 中起 着 组 织

配 送 中 心 的选 址 与设 计

课时: 4

通 过 文 献 资 料 以及 实 地 调 查 进 行 区 域 经 济 、地 理 环 境 、 交通情 况等信息的收集 . 并能对收集 的资料进行定量 与 定性 分析. 成设计。 完 选址 条件 . 址流程 . 送中心宏观布局及内部布局 。 选 配

主 要 内容

教方 学法

教 学 手 段

霉 萋

考与价 核评

纽 莹

者 与协 调 者 的作 用 .让 学生 成 为教学 活动 的 主体 , 教

师可 根 据不 同企 业 的 实 际情 况 以及 不 同的 工作 任 务

地 调 查 ’ 献 调 查 , 案 设 计 , 媒 体 教 学 , 学 文 方 多 教

学知 与力求暮藿 生识 能要 撕 能 教知与力求 磊雾配 中选 条与部 局 备 师识 能要 霉星 送心址件 内布 、 具

来 具 体 设 计学习情境 . 出具 体 任 务或 问题 , 而指 提 从

导学 生 的学习活 动 例如 教 师通过 改变客户 的不 同需

求状 态 . 引导学 生对 “ 货作业 ” 来 拣 内容 中的 “ 摘果 式 ”

1 5 ― 9

和“ 种式 ” 播 两种 方式 进行 自主学习与实 践 . 学 生通 让 过实 践后 自己不断进 行归 纳与 总结 . 学生 真正 理解 使 两 种拣 货方 式 的含义 . 只有 不 断强 调 “ 过 行 动来 学 通

习” 才 能构建 属 于学生 自己的经验 和知 识体 系 . 而 . 从 真 正培养 学生 的学习能力和 工作 能力等 方法 能力 : 通 常 .学 生 在实 践 活 动 中根 据 实践 内容 分 成若 干 个 小

益尝试 . 探索 配 送课 程 教 学改 革 的 新 路 , 有益 于高 等 职业学 校 提升物 流管 理专业 服 务产 业 的能力 . 对加 快

物 流专业 建 设 、 现物 流 专 业人 才 培养 目标 、 实 促进 地 方经 济 的发展都 有所 帮助 . 区域 的物 流业 发展 培养 为 高素 质物 流人 才

参考文献 :

组 , 个小 组 成 员有 各 自的分 工 与承 担 的责 任 . 且 每 并 各 小 组之 间需 要 密 切 的配 合 与协 作 才 能 共 同完 成 工 作 任 务 , 而培 养学 生 的 沟通 能 力 、 队协作 能 力 等 从 团

社 会 能力 。通过 专业 能力 、 方法 能力 和社 会能 力培 养

张 润 红 . 配 送 管 理 》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BOL.t: 1 《 E / ]t hp

/ n u. a d . o v e / we k b i u c m/ iw/ 5 1 3 0 b 1 a 1 4 3 d c .t 5 5 2 e a a 8 4 l 9 7h ml 1

慧 . 2谈 高职 院校 《 配送 管 理 》 学 改 革 的 实践 与 研 究 [ . 济 教 J经 ] 师 .0 75. 2 0 () [1曾琢 . 3 高职 物 流 管理 教 学 改 革研 究 : 流 配 送 中心 设 计 与 经 物

相 结 合 , 终 提 高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 现 由 “ 业 技 最 实 职

能” “ 一 职业资 格 ” “ 业 能力 ” 一职 的跨 越 通过 对 配 送 中心 运作 与管 理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有

营课 程 教 学 改革 初 探 [ . 宁行 政 学 院 学报 ,0 74. J辽 ] 2 0 ()

( 接 第 1 3页 ) 上 9 民主的课 堂气 氛 营造一 个让 学生 敢于 发表 意见 的 要

度. 如果学习内容枯 燥或 交流 的 内容不 在 学生 的最近 发展 区里 . 生将会 失去 信心 学

课堂 氛 围 . 管学 生意 见正确 与 否都要 尊重 不

( ) 设 教 学 交 流 情 境 五 创

五 、 语 结

高 职学 生愿意 在课 堂上进 行 充分教 学交 流 . 意 愿

在 轻松 活跃 的课 堂 中学习。 因此 , 师要 转变 观念 . 教 坚

数学 学习是 学生 的主 动构建 过程 .习数 学其 实 学

是学 生 自己在 做数 学 高 职学生 的学习基 础较 差 . 没

有 良好 的课堂 情境 很难 让 他们 注意力 持久 . 难 以让 也

持 以学 生为 中心 , 注重 课堂 的沟 通与 交流 . 积极 探 索 、 及 时 总结 、 步 提 高课 堂 教学 交 流 的 质量 , 逐 为高 职 高

专 创 新 人才 的培 养 提供 新 思 路 和新 途 径 . 学 生 “ 使 学 会交流, 学会 合作 , 会学习, 会生 存 ” 实现 人 才 培 学 学 .

养 的 基 本 目标

参 考 文献 :

他们 主 动学习。 因此 教师 的作 用要 建立 一种 能使学 生

建构 数 学 的情 境 . 教师 要 提供必 要 的数学 知识 的历 史

背 景 和 社 会 背 景 过 让 学 生 了 解 知 识 发 展 的 反 复 曲 通

折 过程 . 助学 生形 成正 确 的数 学 观念 . 帮 . ( ) 效控 制情 绪 六 有

情 绪 具有 喜 、 、 、 等 表 现形 式 , 人 们 对外 怒 哀 乐 是 界事 物 的主观 体验 师在课 堂 上要调 整好 自己的情 教

绪 , 免把 消极 情 绪 带入 课 堂 . 持 一 种轻 松 愉 快 的 避 保

【] 1 张奠宙 , 宋乃庆. 学教 育概 论嗍 . : 教 北京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0 4 2 0. 【] h ma SCF r U反 思 课 堂 交 流 , . 艳 ,

. 京 : 国 2 T o s .. r . ae 【 余 M] 译 北 中

轻 工 业 出 版 社 . 0 4 20.

心情 尤其 重要 。教 师要 对学 生充 满信 心 . 交 流过程 对

中 出现 的意料 之 外 的事 情 , 机 智处 理 . 要 影 响 了 要 不 课堂 交 流 ,同样 学 生 的情 绪 也将 影 响 教 学交 流 的程

[】 月 莲 . 师元 认 知 监 控 下 教 学课 堂 交 流 的 策 略 [ . 学 与 3梁 教 J教 ]

管理 . 0 9 1) 2 0 (0 .

[】 4 单雪 芳. 何 培 养 学生 的教 学交流 能力[. 如 J吉林教 育 ,0 05. ] 2 1 ()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篇7

一、改革措施

1. 通过增设专题讲座充实高等代数应用背景

专题讲座一:Page Rank算法的原理, 这是能够计算网页自身质量的完美的数学模型. 在互联网上, 如果一个网页被很多其他网页所链接, 说明它受到普遍承认和信赖, 那么它的排名就高. 这就是Page Rank的核心思想. 按照这个核心思想, 计算搜索结果的网页排名过程中需要用到网页本身的排名 (作为链接的权重) . Brin和Page[1]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二维矩阵相乘的问题, 并且用迭代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专题讲座二: 矩阵运算中的奇异值分解 (Singular ValueDecomposition) .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 , 最常见的两个分类问题分别是, 将文本按主题归类和将词汇表中的字词按意思归类.这两个分类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矩阵运算来解决的. 我们将通过讲座向学生介绍如何把这些分类问题转化为矩阵运算中的奇异值分解问题.

2. 利用数学软件辅助求解高等代数问题 , 提 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怀琛教授等在[2, 3, 4]中专门讨论了大学教学中科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并编著了相关的教材[5, 6, 7]. 五邑大学梁浩云教授在 [8]专门介绍了用Mathematica软件解决线性代数的相关问题, 内容包括:向量与矩阵的输入与输出、向量与矩阵运算、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与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解、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五邑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已经完成校级教改项目“线性代数工科特性改造的研究与实践”, 相关成果也发表在[9, 10]. 然而, 数学专业类学生仍然沿用以往教学大纲教授高等代数课程, 我们有必要把工科线性代数的改革成功经验移植到高等代数课程, 提高数学专业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

3.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小组, 贯穿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根据《关于做好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启动2012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我们以高等代数课程为平台, 选拔优秀学子, 成立兴趣小组, 从一年级开始就布置与高等代数课程联系紧密的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 尝试四年的贯穿式毕业设计工作.

4. 以数学专业竞赛为平台 , 实施分层次教学 , 满 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009年 , 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开始举办. 作为一项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数学基本功和数学思维的舞台, 为发现和选拔优秀数学人才并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调研素材. 高等代数内容占竞赛内容35%. 我们计划在高等代数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 , 给一部分拔尖的数学人才导入相关的竞赛试题, 同时也为四年级的数学类考研做好准备.

二、效果总结

通过增设课程专题讲座,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明白本课程的应用背景. 如专题讲座Page Rank算法的原理, 目标就是计算网页的排名, 而网页排名的计算主要是矩阵相乘, 足以让学生增强对矩阵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引入数学软件Matlab, 学生的实践解题能力提高, 能够借助计算机高效地求解高阶方程组, 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通过以课程为载体的贯穿式毕业设计为导引,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积极性, 成功申报以提高大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为目标的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分层次教学, 选拔出对高等代数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省级数学专业类竞赛获奖共11项. 实践证明了我们的教学改革措施是有成效的.

摘要:先讨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综合改革下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开设专题讲座介绍应用背景, 借助数学软件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小组并贯穿式引导学生利用高等代数工具完成毕业设计, 以大学生数学竞赛 (数学类) 为平台实施分层次教学并选拔培养优秀数学人才, 最后总结了这些教改措施实施的成效.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高等代数,科学计算能力,数学竞赛,MOOCs

参考文献

[1]Brin S, Page L.The anatomy of a large-scale hypertextual Web search engine[J].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s, 1998, 30 (1) :107-117.

[2]陈怀琛.线性代数要与科学计算结成好伙伴[J].大学数学, 2010, 26 (1) :28-34.

[3]陈怀琛.大学理工科要把“科学计算能力”当作一个重要培养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9) :15-17.

[4]陈怀琛, 高淑萍, 杨威.科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线性代数改革[J].高等数学研究, 2009, 12 (3) :23-25.

[5]陈怀琛.MATLAB及其在理工课程中的应用指南[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6]陈怀琛, 高淑萍, 杨威.工程线性代数:MATLAB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7]陈怀琛, 龚杰民.线性代数实践及MATLAB入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8]梁浩云.Mathematica软件与数学教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9]郑成勇.论将MATLA B融入线性代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6) :154.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篇8

关键词:会计学;教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97-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融合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在建设中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1]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但是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不同,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也有千差万别。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主要的流向是软件开发;有一些具有财经背景的学校,则把该专业办得和会计类、经济类专业差不多。该专业的学生也存在很多的困惑,由于是交叉学科,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好,又不如其它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知识牢固,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定位模糊的情况。

为了很好解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学方向不清晰的现象,首先得明确一个原则:由于该专业隶属于管理学,所以专业建设必须植根于“管理”。脱离了这个原则,专业建设的定位不准,就业方向就不明确,由此导致的就业率低,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的发展。会计学是管理学中的“科学”,有一整套成型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它是管理学课程当中最为具体的一门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设置会计学课程,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学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侧重于决策,研究如何利用管理知识提高正确决策的有效程度,取决于支持决策所需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更是辅助管理决策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管理的形式和组织结构,向管理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元素,也决定了信息处理的质量。虽然不同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但是最终计算机技术还是要为管理服务的,背离了这个层面的意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方向就会出现偏差。

因此,会计学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就凸显了出来。作为管理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会计学在设置过程中没有前导性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之前不需要特别多的知识储备。但是,会计学的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等,却需要会计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作为铺垫。从课程的内容体系上来说,会计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借贷记账法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也是一种“管理思维”,这种方法所涉及的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理解企业的基本构成和经济的来龙去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虽然很多管理类专业都会讲授会计学课程,还有的高校把会计学安排到通识教育的位置上,但是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会计学的设置要与其它的会计类专业区别开来。

1.教学内容要有主次之分

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符合专业建设的需要,课程内容要有主次之分。一般的会计类专业都会从基础会计到财务会计来进行讲授。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侧重于会计知识的普及,对于该专业来说已经足够,其中最主要涉及的是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教材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制造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分配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构造了企业的主要经济命脉,展现了一个企业完整的价值链条,而在这个链条上所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该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应该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而对于一些会计实务所用到的会计账簿分类方法以及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和处理,则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只要让学生掌握总账和明细账的区别和作用即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掌握课程最核心的内容。

2.实践教学改革

传统的会计学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编制会计分录以及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帐,最终出具会计报表。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是专业的特色,用计算机这个强有力的工具来辅助会计处理的过程,不仅可以减少差错,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该专业会计学除了理论课程之外,最好是能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入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掌握了核心知识,另一方面能将该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用友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软件来作为实践教学的辅助性软件,教师在培训资料的基础上,添加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会计处理综合实例,最终通过软件得到总账、明细账和会计报表。

3.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困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将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进行融合,其中包括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与管理类课程体系的融合。[2]课程体系改革见下图:

在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和管理类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和融合,找到相应的融合点以后,专业特色才能显现出来。会计学课程因为没有前导课程,所以建议在大一下学期开设。

三、教学效果

在会计学课程教改之前,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设置的原因和重要程度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放松对本门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还有的学生认为,计算机技术比较重要,而放松了对管理类课程知识的掌握,最终不能成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教改之后,学生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增加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文是对会计学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凸显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练习,增加不同课程体系间的融合,找到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陈延寿.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教育,2006,(8).

上一篇:形容猴年的成语及解释总结下一篇:原来,你就是我的远方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