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总结(精选9篇)
根据《某某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做好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秩序工作的通知》(青土资房发[2009]382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某某市国土资源局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狠抓落实,自今年6月份起,利用1个月时间,对辖内的地理信息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和检查整顿,圆满完成了全面检查阶段的各项任务,辖内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接到《通知》后,某某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立即把专项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6月25日,李健局长亲自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测绘科科长任副组长,监察大队、测管科、土调办骨干力量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结合某某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整治内容、时间要求和保障措施等,进一步细化分工、落实责任,确保专项整治工作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在某某电视台和《市委工作简报》开辟专栏,广泛深入地宣传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重点内容和具体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同时,向社会公布专
项整治的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和发动群众通过多种途径举报各种测绘违法行为。
二、全面摸底,认真自查。组织人员通过测绘资质、成果提供审批、工商企业注册、网络搜索等渠道,对辖内地理信息市场的从业主体、人员数量、市场规模、涉及行业等总体情况,以及各从业主体的业务范围、产品形式、经营情况、服务行业分布、是否持有测绘资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细致的调查摸底,对参检单位的基本信息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于7月3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自查的通知》,要求从事地理信息相关活动的单位利用一周时间开展自查自纠,并提交书面自查整改报告。重点自查是否存在未经审批生产或出版地理信息,是否非法获取、提供、使用或通过互联网传输涉密地理信息,是否有在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进行测绘活动等行为;在涉及地理信息数据方面有无违法违规或在地理信息数据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或不足;在开展测绘业务时有无不遵守测绘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等。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要求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限期整改,从源头上消除各种隐患。经自查,某某市地理信息市场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事件。
三、突出重点,彻底清查。在各相关单位认真自查的基础上,为不断把整顿和规范工作引向深入,确保专项整治活
动切实取得实效,自7月11日至24日,局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工商、文化、保密等部门,协同作战,联合执法,突出“涉证”、“涉军”、“涉外”、“涉密”、“涉图”五大检查重点,对某某市城乡测绘队、某某市土地勘察规划站、某某恒基房地产测绘等8家从事地理信息相关活动的单位,以及大迪印刷厂、新华书店、枫桥书城、小商品城新为民文具、万祺文化用品、隆坤文化用品等 家制售地图的企业及商店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在“涉证”检查方面,某某市主要涉及测绘证和工商证,被查单位均依法取得了工商营业执照和相应测绘资质,无超出测绘资质范围测绘,达到限额的测绘项目进行了测绘项目登记;在“涉军”检查方面,受检单位未在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进行航空摄影、摄像、测量等测绘活动;在“涉外”检查方面,未发现有“涉外”单位来某某从事测绘活动;在“涉密”检查方面,各涉密单位都按照规定建立了保密制度,未发现非法获取地理信息和失泄密问题;在“涉图”检查方面,重点检查了地图有无漏绘、错绘、粗制滥造、有无地图编制单位、图审号、出版号等,经查中未发现“三无”地图现象。
总起来讲,经过全面的检查,某某市地理信息市场整体秩序良好,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事件,但个别单位也存在 等一些不忽视的问题和隐患。下步,我们将按照市局的总体部署,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完
秩序工作总结
上半年市环保局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2007-12-07 21:54:2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上半年市环保局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上半年市环保局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上半年市环保局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
2006年上半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小组的部署,坚持以发展市场经济为核心,以规范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经济秩序为目标,以严肃查处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环境利益饮用水源污染源和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十五小”“新五小”为重点,集中力量,通力合作,深入开展严肃查
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城市饮水安全[第1文秘-www,找范文请到第1文秘网] 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查,控制主要流域水域新污染源的产生。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松花江支流沿岸严格执行“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保验收制度,“三同时”执行率要达到100。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新、改、扩建项目做到了坚决不予审批,严格控制饮用水源产生心的污染源。上半年各区、县(市)共排查企业218家,其中136家执行了“环评”及三同时制度,对其中香坊区**第二亚麻厂、平房区志友机加厂、双城市菊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存在私设排污管线偷排的情况,南岗区**市欧亚特食品有限公司及上述三家企业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理。
二是深入开展饮用水源地污染源
排查行动,消除了一批饮用水污染隐患。从2月份开始,市、区环保部门加大了水源地污染隐患检查排查力度,以松花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西泉眼备用水源地保护区重点,组织全市开展了对松花江及支流沿线5公里范围内污染企业的排查工作,全市共排查企业222家,调查排污口192个,做到了摸清底数,掌握情况;针对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77家重点企业督促整改,狠抓落实。对程家岗垃圾处理场的关停情况进行了检查。对一、二水源地进行实地踏查。根据排查掌握的重点污染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对249家市管企业,104家区、县(市)管辖企业,23家屠宰行业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整顿措施
同时,结合市人大的环境执法检查工作,以饮用水环境安全为重点,对市区主要饮用水源地和问题较多的二龙山水源地进行了重点检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产生的原
因,向市领导提出了进一步治理整顿的对策措施。
三是实行饮用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制度。在全市各类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实行了定时定点监测,主要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以及重点污染源加密监测频次,为我市保护饮用水安全提供了第一手管理数据。
二、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打击破坏市场经济违法经营
为了有效开展2006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年初我局根据全国环保大会上传达的最新精神和局领导的指示,结合我市实际,针对3年环保专项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区、县(市)环保局意见,制定了《**市2006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方案》(草案),该方案在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后,经王世华副市长批示,已经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并依据方案部署在全市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
专项行动
一是对破坏生态的矿山开展了清理整顿,进一步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的违法行为。在清理整顿中,对一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依法进行了限期治理,对严重的环境违法案件实行了挂牌督办,警告污染企业在限期内完不成治理任务将报请市政府给予关停。与经贸主管部门联合行动,重点对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违法开办的小炼钢(地条钢)、小造纸、小电镀等“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开展了专项查处行动,做到发现一家,查处一家,实行严厉打击,坚决取缔。
二是开展了以化工、造纸、酿造、制药、食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开展流域污染专项检查,重点解决违法排污行为。转发了省局《关于开展流域污染企业专项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全市开展了以化工、造纸、酿造、制药、食品加工企业为重点的流域污染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共排查企业174家,对于排查过程
中发现无污染防治设施、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严格依照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纠正其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为确保环境安全,避免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我局组织各区、县(市)环保局在以往环境安全排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重点污染企业又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对以化工、造纸、医药、印染、纺织、酿造、食品加工为重点的重污染企业逐户进行排查,重点检查企业的“环评”及“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拥有及运行情况,基本掌握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从调查总用水量、消耗水量、处理污水量和出水量的数量关系入手,走访企业周边群众,检查企业私设排污口和偷排的情况。
三是对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跟踪检查
泸州市江阳区建设局
2007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总结
区整规办:
按照你办2007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求,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筑市场整顿进一步规范
1、建筑市场各责任主体行为得到有效规范。进一步强化对建筑市场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监理、建设、施工单位等各责任主体的监督管理,规范其行为。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地勘、监理,竣工备案审查、档案管理等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加强从业资格管理,一是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管理,严格要求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完善诚信档案管理制度,以此作为企业年检、升级、市场准入的依据。二是加强对建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对各建筑施工企业的法人代表、项目经理、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操作工人进行业务培训,实行上岗管理制度,全年培训建筑企业各类人员300人。
2、加强对乡镇预制构件市场的规范整顿。针对我区乡镇预制构件生产和销售不规范的实际,制定《关于规范整 1
顿预制构件市场的通知》(泸江区建[2005]27号),进行集中专项整顿,规范和取缔不合格预制生产企业,建立工作机制,要求建设、监理、施工及质监等各相关单位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把好预制构件质量关。
3、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程施工进一步规范。以我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复查为契机,全面开展在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整治,规范建筑工地厨厕,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临街临路在建工程施工围栏和标牌等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文明整洁,建筑工地文明和谐。
4、进一步完善建筑从业人员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按照省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区政府要求,全面推行建筑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切实维护建筑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5、城镇房屋拆迁开发、产权产籍管理进一步规范。按省市政府要求,已完成分水岭乡农贸市场建设4户拆迁户550m2安置房建设目标任务。房屋产权产籍管理规范化达标已完成资料整理工作,并报上级相关部门审批。区房监所办证服务大厅已装修完毕,已投入使用。
二、以质量安全为中心,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建设安全保障有序
1、建筑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管工作机制,强化依法监管,进一步规范质量监督行为、办法和手段,着力提高监管水平,建筑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
实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审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办理质量监督手续达100%,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和重大质量隐患问题。
2、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建设安全。一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二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三是强化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着力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四是严惩违反安全生产要求的违规建设行为;五是切实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深入贯彻《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条例》为契机,强化宣传学习教育,抓好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完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发放工作,认真开展起重机具备案管理工作。全年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了8次拉网式安全检查,检查面达100%,下发《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10份,均已落实整改,全区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3、加大监察执法力度,违规违章建设明显减少。强化日常监管和检查,指导乡镇加强对农房建设的监管,及时制止违章建设行为。加大对违章建设行为的处罚,全年立案查处违章建设5起,处罚金额5.5万元,责令停工整改6件,均已整改落实。
4、燃气市场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按照液化石油气行业规范,对我区液化石油气实行“配送制”经营管理模式。取缔和关闭不合法的燃气企业及配送站点,指导燃气企业按照市场法则归并接收原配送站点,燃气企业负责对其设
立的液化石油气配送站点实行统一管理,我区燃气市场得到有效规范。
三、督促落实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完成市政府下达“清欠”目标任务
按照省、市政府要求,把清欠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认真落实。清理区属建筑企业拖欠工程款2296.1万元(辖区内拖欠1237.1万元),区属地范围内拖欠民工工资765.6万元(区属企业辖区内拖欠115.6万元),清欠工程款759.6万元。提前超进度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行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工程承包合同备案,工程竣工验收结算备案等审查管理,建立完善诚信档案等信用约束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加强监督检查,防止产生新的工程款和民工工资拖欠。
了重点核查,对企业存在地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具体做法是:
一、基本情况根据省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局于____年月日召开了辖区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会议,布置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施计划。提出工作目标是:
(一)通过对医疗器械注册环节的专项治理,要使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秩序进一步规范,注册申报质量进一步提高,弄虚作假违规申报行为受到严厉惩处。
(二)通过对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的专项治理,要使医疗器械生产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转,保障医疗器械质量,杜绝不合格医疗器械流入市场。
(三)通过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上市后医疗器械不良事
件监测体系,及时、有效反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
按照动实施计划要求,各企业在_月__前,进行了自查自纠,并写出来书面报告。我局在各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_家企业进行了重点核查,在这次核查中我局对存在问题的_家企业中,家下了责令改正通知书。整个工作在__月__日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一)、生产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够正规,制度落实不到位。
(二)、部分企业仓库较小,不能做到摆放有序。
(三)、部分企业无生产记录或生产记录不规范。
(四)、个别企业无灭菌记录。
(五)、个别企业的医疗器械未经全检出厂。
(六)、个别企业生产地址没有及时变更。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对存在问题企业的监管,限期改正。
一、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要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
(二)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强化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突出抓好小麦粉、肉类、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类、儿童食品、保健品等大宗重点品种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名、优、特食品违法行为,依法保护名优企业和优良品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增强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二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控。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节和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整治力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三是将食品监管重点和执法资源向基层和薄弱环节倾斜。加大对城乡结合部、乡镇和农村小作坊以及农贸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学生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小餐馆的监管,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的利益。
(三)继续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一是以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继续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制造邮售假药黑窝点。依法查处非法回收药品和非法添加药品行为,清理和收缴回收药品非法“小广告”,整顿和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重点在网络运行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的新路子。三是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认真实施GMp、GSp认证。建立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强化对药品生产经营的动态监管,抓好认证后企业的跟踪检查,巩固认证成果,确保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一)依法打击各种侵权行为。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集中统一行动,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查大案要案,进一步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多发的势头。
(二)认真贯彻实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出强化执法、打击违法犯罪以及完善法规、队伍建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逐步健全行政保护、司法保护、权利人维权、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共同发挥作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三)完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建立市级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案件和线索的集中受理、及时转交、跟踪督办、办结反馈、情况汇总等职能,实现对侵权行为的有效遏制和对权利人的积极保护。探索建立保护知识产权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完善重点权利人定期沟通协调制度。
(四)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宣传。组织开展对公务员、企业管理者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提高应用保护规则的能力。根据有关部署,精心组织好2006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三、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净化市场环境
(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5〕21号)的要求,继续打击虚假违法广告、非法行医和商贸领域中的欺诈行为,务必在整治虚假促销方面见到实效。加强对商业欺诈行为的监控,强化执法协调,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定性、早查处,防止对公众利益构成更大伤害。
(二)治理媒体违法违规广告。重点整治新闻媒体违法违规发布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广告,有效遏制重点媒体、重点领域的广告违法违规行为。
(三)整治医疗服务市场。重点打击无证行医,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和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取缔非法性病诊疗活动,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四)打击商贸活动中的各类商业欺诈行为。重点打击虚假促销、骗取特许经营加盟费、冒用名优品牌标识的行为,整治服务业违规经营。整治外派劳务市场秩序,重点查处对外经济活动中发布虚假信息、超范围经营、违规承揽业务的行为。
四、严厉打击传销活动
(一)依照《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3号)规范直销,禁止传销。要坚决取缔“拉人头”、团队计酬、收取入门费和利用互联网等形式的传销活动,严厉查处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非法聚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
(二)集中力量查处涉及地域广、参与人员多、社会危害严重的重点案件,务求摧毁传销网络。加强对传销多发区、易发区的整治,严防传销进入学校。要多形式、多渠道充分揭露传销的伎俩和伪直销的违法犯罪性质和欺诈本质。
五、统筹抓好其他重点专项整治
(一)集中整治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一是以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农机及其配件等大类和品种为重点,加强以产品质量和主体资格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监督,突出重点地区和关键农时,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二是从加强源头管理、狠抓市场监管、强化服务指导和加强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健全农资市场监管制度,切实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农民维护自身权益能力和农资企业诚信经营能力,提高放心农资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继续抓好土地、文化出版、房地产、建筑、建材、盐业、汽车及配件等重点市场秩序的治理,集中整治价格秩序和矿产资源开采秩序。
(三)打击伪造、倒卖、违规使用发票等涉税违法行为,有效堵塞税收漏洞,不断推进依法治税。加强金融监管,取缔地下钱庄,打击洗钱违法犯罪行为。
(四)严厉打击卷烟制售假行为和非法经营大户,破除非法经营网络,实现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六、推进“诚信XX”建设
(一)抓好诚信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共铸诚信”系列宣传活动,组织诚信实践创建活动,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为“诚信XX”建设广造声势。
(二)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完善和整合。进一步完善重点监管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分部门、分系统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工商、本文由网络提供,请登陆查看更多文章质监、税务、金融等部门信用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初步形成跨部门、跨系统的企业信用综合评价体系。
(三)加快信用信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诚信XX”、“诚信企业”信用信息网。我市作为半岛城市群信用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信息网的建设速度,并积极推进省、市信用信息网的互联互通。
七、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步建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长效机制
(一)加强对重点整治活动的检查和调度,对重点整治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掌握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二)搞好执法协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创新监管方式,在重点市场监管领域探索和推进综合执法,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管理水平。完善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信息共享机制与案件移送机制,依法加大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以建立和发展现代流通网、行政监管网和群众监督网为基本手段,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药品、农资等重要商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四)强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宣传。坚持正面引导与批评曝光相结合,揭露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曝光大案要案,强化舆论监督,同时注意搞好正面引导,扩大对整治成果、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促进社会稳定,增强群众信心。
根据《南宁市工程建设项目跟踪监督制度》和南宁市关于2009年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检查的要求,决定开展南宁市2009年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检查。为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卫生标准(试行)》、《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监理行为考评试行办法》、《南宁市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范围的通告》、《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若干规定》、《南宁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暂行办法》、《南宁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规范我市建筑劳务分包管理的通知》、《南宁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我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等。
二、检查工作组织机构
检查工作组织机构设督查组和专业检查组,其职责和人员组成如下:
(一)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的指挥和协调等工作,并随机参加专业检查小组的检查。
组 长: 高 新(市建委主任)王艳珍(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副组长: 卢志勇(市监察局副局长)
梁 文(市建委副主任)刘学勤(市建委副主任)巫自富(市建委副主任)梁 鸿(市建委副主任)冯仕文(市建管处主任)
成 员: 黄胜红(市监察局执法监察室主任)
储德康(市建委党政办主任)姚鹏夔(青秀区建设局局长)陆元锦(邕宁区建设局局长)梁秋平(西乡塘区建设局局长)梁贵华(江南区建设局局长)陈应进(良庆区建设局局长)韦永谊(兴宁区建设局局长)覃世金(东盟经济园区建设局局长)蒙正祎(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房产局副局长)李彤彤(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局长)宁世朝(相思湖新区建设房产局局长)
(二)督察组:负责检查的督查工作。组 长: 兰云杰(市建委副调研员)
卢志勇(市监察局副局长)副组长: 岑越彬(市建委纪检监察室主任)
杨廷华(市建委政策法规科科长)黄胜红(市监察局执法监察室主任)黄少晖(市建设建筑管理监察支队副书记)刘新华(市建管处副书记)
(三)专业检查组:负责检查的组织、安排、实施等工作。组 长: 梁 文(市建委副主任)
冯仕文(市建管处主任)崔 垠(市招标办主任)
副组长: 莫立伟(市建设建筑管理监察支队支队长)
徐 伟(市墙改办主任)
专业检查组分五个专业检查小组,负责具体的检查工作。
1、房建检查一组:负责检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建设情况
小组长: 黄 赞(市建委建设管理科科长)
孙正坤(市建筑安全监督站站长)
副组长: 莫齐义(市建委安全监督科副科长)
彭桂森(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主任工程师)
成 员: 从市建委建设管理科、安全监督科、科学技术科,市招标办,市质量监督站,市安全监督站,市建材管理站,市劳务管理站,市建设建筑监察支队,市墙改办,市建筑业联合会,市监理协会,市墙改协会抽调。
2、房建检查二组:负责检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建设情况
小组长: 马邕坚(市建委安全监督科科长)
唐国荣(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
副组长: 舒 凯(市建委建设管理科副主任科员)
戚立平(市建筑安全监督站副站长)
林永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副主任工程师)
成 员: 从市建委建设管理科、安全监督科、科学技术 科,市招标办,市质量监督站,市安全监督站,市建材管理站,市劳务管理站,市建设建筑监察支队,市墙改办,市建筑业联合会,市监理协会,市墙改协会抽调。
3、市政检查组:负责检查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建设情况
组 长: 魏 辉(市建委市政工程科科长)
吴校成(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政科科长)
陆仕勇(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政科科长)副组长: 杨 峻(市建委市政工程科副科长)
苏周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
成 员: 从市招标办,市质量监督站,市安全监督站,市建材管理站,市劳务管理站,市建设建筑监察支队,市建筑业联合会,市监理协会抽调。
4、资质动态检查组:负责检查建筑业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资质符合性情况。
组 长: 黄 赞(市建委建设管理科科长)副组长: 舒 凯(市建委建设管理科副主任科员)
钱 强(市建筑劳务管理站站长)蔡 聪(市建筑管理站副站长)梁 峰(市建筑材料管理站副站长)
成 员: 从市建委建设管理科、科学技术科,公用事业科,市建筑管理站,市建材管理站,市劳务管理站抽调。
5、监理检查组:负责检查、评审各监理企业的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
组 长: 杨 荣(市建设监理协会会长)副组长: 梁 波(市建设监理协会副会长)成 员: 从监理协会抽调。
三、检查范围及工作安排
(一)我市行政区域内,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及其以上(投资50万元以上)在建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均为检查对象。具体检查项目从各城区、开发区和市工程监督机构提供的在建工程项目一览表中随机抽取。各工程监督机构提前一天通知受检工程项目的有关单位。
(二)检查采取全年不定期随机抽查的方式。各专业检查小组根据各组人员实际情况,安排检查时间。一般每周两个工程,每组全年不少于60个工程。上、下半年各做一次阶段性报告。
(三)检查组要求对受检工程进行进一步检测或鉴定的,应于当天通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由检测中心统一安排机动专项检测组实施监督检测,对受检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监督封样抽测,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将监督封样送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或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试验,并把监督检测情况上报检查组。
(四)各县内的工程,由各县建设局负责在本辖区内按本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市建委。
四、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包括有形建筑市场、施工现场、用工管理、建筑材料和建筑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资质符合情况五个方面及廉政建设情况。主要检查参建各方遵守和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一)有形建筑市场
1、检查遵守法定建设程序情况
重点检查项目报建、施工图审查、工程发承包、质量监督登记、安全监督登记、委托监理、建设资金落实、施工许可证等的情况。
2、检查工程招投标情况
3、检查工程承包单位(含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机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重点检查执业工程师和其他执证上岗人员的到位情况是否与驻邕(包括外地来邕)企业备案登记资料以及投标文件一致;受检企业贯彻执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文件、通知的情况;核查企业资质条件是否符合资质等级标准。
4、检查勘察设计单位是否按标准进行设计,是否遵守节能设计标准,是否按照规定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二)施工现场
1、建设工程质量
(1)检查勘察设计文件审查后的执行情况
(2)检查办理质量监督登记手续后建设各方和有关机构的质量行为
重点检查各方责任主体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并到位,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
(3)检查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
重点检查建设项目是否存在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缺陷、存在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情况,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资料、工程隐蔽资料、质保资料、验评资料是否真实齐全;检查监理单位的监理实施细则、阶段质量评估报告 是否真实齐全。
2、建设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1)制度和人员的检查(2)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
(三)用工管理
检查项目是否使用了具有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劳务队伍,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是否办理了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市场准入登记、建筑劳务分包合同是否备案,检查工程资金到位及支付、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重点检查是否设臵农民工工资监控制度牌,是否按合同支付工程款,是否按规定实行建筑劳务分包,建筑劳务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是否做好农民工登记册,民工工资是否按月支付并实行发放公示制度。
(四)建筑材料
重点检查项目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否从《南宁市建筑材料使用登记名录》中选择(市建委尚未规定对此类建筑材料实行登记的除外),查处不按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构件、墙体砌块等材料的行为;对施工现场所用主要建筑材料进行监督封样抽测,对使用不合格钢筋、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五)建筑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资质符合情况
1、检查建筑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
重点检查受检企业本部对项目自检自控的能力,是否对所承接各项目的组织机构、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控制、劳务管理和技术管理等内容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检查企业内部巡查计划的实施行为记录以及问题整改、复查情况;检查企业管理信 7 息化水平,以及到市建委、市建管处参加会议和接收文件通知的情况。
2、检查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符合情况
根据受检项目的检查反馈情况,将被下发整改通知书的企业列为今年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核查的重点核查备选对象(资质核查企业总量不少于企业总数的5%),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其资质符合情况进行核查。
五、迎检工作要求
(一)接到受检通知后,项目部应及时通知本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审图单位的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以及施工单位分管质量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必须到场,项目建设、勘察、设计、审图单位需委派熟悉受检项目的有关负责同志到场。
(二)各单位应提前二十分钟进入会议室(会议室应可容纳十五人),并根据本通知附件的检查表格的内容,提早准备好迎检材料,以便检查组人员迅速开展检查工作。如在检查人员提出要求的五分钟之内不能提供有关资料的,则视为资料暂缺;如在提出要求的五分钟后直至检查结束仍不能提供有关资料的,则视为资料缺失。
(三)被核查的企业应如实提供企业资质证书、企业财务报表、人员资料(包括各类注册执业人员资格证书)和业绩资料(包括施工业务的文档、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等与资质标准相关的资料,并及时更新南宁市建设行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数据。
(四)受检工程的报建材料、招标投标资料、工程质量监 督登记资料、工程安全监督登记资料、建设单位与各承包单位的合同及相关资料、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纸文件、工程监理资料、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等应存放在施工现场备查;项目总监、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书应带到现场备查。
(五)专业检查小组将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项抽检:①有形建筑市场②建筑节能专项③工程监理④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含建筑材料)⑤安全保证资料⑥工程实体⑦劳务用工⑧现场建筑材料⑨廉政建设情况。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配足熟悉现场情况的检查人员陪同检查,并分别全程作好检查记录。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应陪同工程实体专项抽检人员进行检查。
(六)市监理协会将对各监理企业所监理的项目和企业内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各监理企业应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应的受检资料。监理企业专项检查组自行安排检查时间,年内完成对所有驻市各监理企业的检查工作,每月形成检查情况汇报上报市建委,市建委将根据检查情况对存在严重问题的监理企业进行相应处理。
(七)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安全等缺陷,检查组将拍照取证并视情节轻重作出下发整改、停工整改和立案查处的决定。对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违法违规、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隐患的工程,由检查人员按照“广西建设行政处罚案件现场勘察笔录”的要求,做好相关人员的笔录及取证。
(八)各工程项目或工程参建各方如在检查过程中收到整改通知书,应在限定期限内积极组织整改和自检;项目建设或 监理单位应检查整改是否符合要求并签署检查意见;然后将整改报告、检查意见书面报至市建筑管理站(地址:金花路3号市建管大厦5楼507室,电话5521196),并根据整改内容抄报至市建设建筑管理监察支队或市建筑管理处有关站室,整改报告将作为工程管理及验收的核查资料之一。如发现各工程项目或施工单位拒不接受整改,市建委保留进一步追究处理的权利。
六、检查问题的处理
(一)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复检需按以下规定完成检查闭合的程序:各专项检查组每月要将下发的整改通知书及时抄送给市建筑管理站,同时,市建筑管理站每月要向有关企业核查整改的落实情况,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给各相应检查组、职能部门及工程验收资料的核查部门,并汇总当月的整改通知书及整改完成情况报告报本委法规科备案,并在每月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管理会议中通报。被下发整改通知书的企业将作为市建委今年建筑业企业资质核查的重点核查备选对象。
2006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
(国办发〔2006〕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6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2006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
根据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今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标本兼治,推动市场经济秩序持续好转,为促进公平竞争、净化消费环境、扩大内需提供保障。
一、继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一)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
(二)继续实施全国食品放心工程规划,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和信息资源共享,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对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的监督检查,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和回访督查制度。
(三)集中力量开展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监管,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要将农村食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抓出明显成效,通过集中整治和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督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流向农村。具体行动方案另行印发。
二、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工作
(四)制定实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按照标本兼治的要求,在重点行业和领域,针对薄弱环节,确定阶段性目标,提出强化执法、打击违法犯罪以及推动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等长效机制建设方面的工作任务,健全行政保护、司法保护、权利人维权、行业自律、中介机构服务和社会监督共同发挥作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落实和推进地方人民政府和大中型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五)健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各地都要建立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一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同时确定一个工作班子。
(六)进一步推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开展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和国际合作;充实和加强基层版权、专利、文化、公安和工商专业执法力量。
(七)建立健全举报、公告、统计通报等工作制度,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和对策研究,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和交流。办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和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
三、严厉打击传销活动
(八)依照《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规范直销,查禁传销。要坚决取缔“拉人头”、团队计酬、收取入门费和利用互联网等形式的传销活动,严厉查处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非法聚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
(九)集中力量查处涉及地域广、参与人员多、社会危害严重的重点案件,务求摧毁传销网络。加强对传销多发区、易发区的整治,严防传销进入学校。要多形式、多渠道充分揭露传销的伎俩和伪直销的操作手法等,使广大群众认清传销的违法犯罪性质和欺诈本质。
具体工作方案另行印发。
四、继续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
(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5〕21号)的要求,继续打击虚假违法广告、非法行医和商贸领域中的欺诈行为,务必在整治虚假促销方面见到实效。加强对商业欺诈行为的监控,强化执法协调,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定性、早查处,防止对公众利益构成更大损害。打击商业欺诈行为要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密切配合。
(十一)建立反商业欺诈行为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反商业欺诈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反商业欺诈行为预警监管、执法协调和社会联防体系;构建反商业欺诈行为预警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相关信息互联互通和联合监管;加强政府引导,开展反商业欺诈行为的宣传教育;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推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五、结合行业和地方特点,搞好其他专项整治
(十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和向农村贩卖假冒伪劣消费品等坑农害农行为;打击制售假劣建材、汽车配件、烟酒、边销茶以及烟花爆竹等产品及其商标和包装物的违法行为,遏制非法拼装车、“地条钢”、“黑心棉”和毒鼠强反弹势头;开展手机市场专项整治,查禁走私和以旧充新手机。
(十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推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严格进出口物流监控,严厉打击货运渠道价格瞒骗以及加工贸易和减免税货物进口中的各类走私活动,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建立打击走私贩私的长效机制。
(十四)贯彻实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依法维护财经秩序。强化税收征管,打击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做假账、账外经营等偷逃骗税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继续开展化肥价格、涉农收费、教育收费、医药价格、电力价格的专项检查,整治商业促销和通信业务经营中存在的价格欺诈行为。规范农村经纪人的经纪行为。
(十五)取缔地下钱庄和变相期货市场,打击非法集资和银行卡短信诈骗。加强对大额资金和可疑外汇资金流动的监控,打击和防范逃汇套汇、网络炒汇以及洗钱行为,落实账户实名制,打击地下保单。
(十六)整顿土地、文化、建筑、房地产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抓好安全生产。
六、完善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制
(十七)针对市场经济秩序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治理生产源头、完善市场监管、强化食品安全、打击商业欺诈、保护知识产权、规范竞争秩序以及有关社会公共安全等立法建议,推动反垄断法出台,完善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规定,出台行政法规和规章,完善法律法规。
(十八)积极探索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推动行政执法体制的完善,提高执法效能。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下移监管重心,加强基层执法。认真落实加快行政执法向刑事司法移送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涉嫌犯罪案件该移送不移送、以罚代刑行为,切实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的问题,对在查办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包庇纵容等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各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司法机关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办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对重大案件,要继续实行部门联动、挂牌督办制度。
七、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和社会监督作用
(十九)坚持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日常宣传与专题报道、正面引导与批评曝光、传统手段和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相结合,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围绕食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商业欺诈、打击传销等工作内容,制定专门的宣传报道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宣传。继续组织开展“诚信兴商”活动,通过“百城万店无假货”、“价格计量信得过”、“价格诚信”、“诚信企业”、“守合同重信用”、“质量诚信”、“诚信纳税”等诚信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新风尚。发挥好有关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八、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十)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整规”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把工作责任逐级落实到基层。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针对市场经济秩序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加以整治。对于那些搞地方保护、工作不力、消极应付甚至失职渎职的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协调,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各级整规办要做好督查、协调、指导工作。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6〕32号 【发布日期】2006-05-09 【生效日期】2006-05-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2006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
(皖政办〔2006〕3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6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五月九日
2006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
根据《2006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精神,2006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标本兼治,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公平竞争,优化市场环境,推动市场经济秩序持续好转。
一、继续推进食品放心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一)继续实施《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2007)》。进一步完善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管机制,促进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流、管理和综合利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重点开展儿童食品、保健食品、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高风险食品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的监督检查和治理,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和回访督查制度,继续实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和企业三级责任体系,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源头污染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和监测体系建设,加大药物残留检测力度。建立例行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力争全省17个省辖市的大中型批发市场、主要农贸市场及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农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的监管。建立和完善食品标准体系,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组织实施好28类特别是省级发证的14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加强对非食品用原料的监测,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卫生许可工作。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和肉品流通秩序监管。
(四)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加强流通领域食品监管。开展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清理,依法取缔无照经营。扩大食品监测范围,强化入市食品质量的检测和监测,指导经营者加强自检,督促大中型综合批发市场、食品专业市场、商场、超市等食品主要经营场所设立检测室,对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40类重点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强化食品退市管理。开展集贸市场、超市、加工作坊、小食品店等重点场所,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节日食品市场等专项执法检查。健全举报投诉网络,大力推进12315进商场(超市)、进市场、进社区、进乡村。进一步改进流通领域食品监管方式,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查。继续推进“三绿”工程。
(五)重点强化餐饮、学校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和执法工作。深入宣传《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强化餐饮单位法人和学校负责人是本单位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贯彻实施《安徽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规范和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工作。推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强化消费环节食品卫生许可证亮证生产经营和餐(用)具消毒措施落实的监管工作;加强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使用油、米、面的监督工作。强化对违反《食品卫生法》造成食物中毒等事件的查处工作。抓好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及生产经营场所,开展若干次全省上下联动的“卫监行动”。
(六)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突出抓好分散在广大农村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和学校食堂等整治,有效遏制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和销售;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大力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和技术装备,开展农村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执法人员培训以及防止源头污染专业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农村连锁经营。
二、继续整顿和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继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源头监管,充分发挥药品监管联合打假和省际协作网的监管作用,消除监管盲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的药品监管模式,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融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GMP、GSP、GAP认证工作,加强对通过认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在进一步完善药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守信褒奖、失信惩戒”机制。
以上工作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组织实施,省农委、省人口计生委、省卫生厅、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物价局、合肥海关等部门配合。
三、进一步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工作
(一)继续组织落实全国“保护知识产权两年行动计划”,认真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按照标本兼治的要求,确定保护知识产权重点行业和领域,针对薄弱环节,确定阶段性目标,突出强化执法、打击违法犯罪、推动法制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搞好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逐步构建行政与司法保护并重,权利人维权、行业自律、中介机构参与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筹备建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加强评估预警与举报投诉信息平台建设,争取纳入商务部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建设省。推进各市、县人民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二)加大执法和刑事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处罚工作,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充实和加强基层版权、商标、专利、文化、公安专业执法队伍,加大执法投入。
(三)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培训工程,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企业专业人员的培训。结合实施“五五”普法计划,推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建立长期沟通机制,保护其知识产权不受侵犯。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依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
(四)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中国・安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组展工作,充分展示我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宣传我省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增强国内外各界人士在我省投资的信心。举办“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咨询活动。做到对内教育和对外宣传有机结合。
此项工作由省整规办牵头组织实施,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公安厅、省信息产业厅、省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省质监局、合肥海关、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和省法院、省检察院配合。
四、严厉打击传销活动
坚决取缔“拉人头”、团队计酬、收入门费和利用互联网等形式的传销活动,严厉查处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非法聚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集中力量查处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社会危害严重的重点案件,摧毁传销网络。严惩传销的幕后组织策划者,惩戒、教育一般参与人员。加强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出租房屋的管理,惩治为传销人员提供仓储、培训场所和住宿的不法房主。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认清传销的违法犯罪性质和欺诈本质。
此项工作由省工商局牵头组织实施,省商务厅、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配合。
五、继续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5〕21号),坚决遏制虚假非法医药广告、非法行医和商业领域欺诈行为泛滥的势头。加强对商业欺诈的监控,强化执法协调,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定性、早查处,防止对群众利益构成更大损害。建立反商业欺诈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反商业欺诈预警监管、执法协调和社会联防体系,构建预警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相关信息互联互通和综合利用。加强反商业欺诈的宣传教育。配合省纪委等部门开展打击商业贿赂工作。
(一)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强化广告管理,严厉打击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开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广告经营发布秩序,提高广告业诚信度。进一步建立各级广告监测机构,落实完善分级监测制度,形成查处违法广告的快速反应机制。坚决查处顶风发布各类虚假违法广告尤其是虚假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行为。
此项工作由省工商局牵头组织实施,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监察厅、省新闻出版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配合。
(二)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严厉查处以“消费储值”等名义用高额回报为诱饵的商业欺诈行为,严厉打击中介组织发布虚假信息骗取钱财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贯彻《安徽省合同监管条例》,开展合同欺诈专项整治。打击服务业违规经营和外贸、外经领域的各类欺诈行为。建立防范商业欺诈的预警、客户资信调查和处置机制。
此项工作由省经委、省工商局、省商务厅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具体组织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建设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外汇管理局、合肥海关等部门配合。
(三)整顿医疗卫生市场。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的专项整治,建立完善医疗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此项工作由省卫生厅牵头组织实施,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人口计生委等部门配合。
六、继续打击其他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一)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建材、汽车配件、家用电器、卷烟、酒类等产品及其商标和包装物,遏制非法拼装汽车、生产销售“地条钢”、“黑心棉”和毒鼠强反弹势头;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机及其配件和贩卖假冒伪劣消费品等坑农害农行为,推动放心农资和其他工业品下乡,改善农村生产和消费环境;规范农村经纪人的经纪行为,加强对农村消费维权的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和保护机制。
此项工作由省农委、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部门按照各自监管职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继续严厉打击走私行为。加强进出口商品监管,严厉打击货运渠道价格瞒骗以及加工贸易和减免税货物进口中的各类走私活动,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逐步构建反走私长效机制。
此项工作由合肥海关组织实施,省工商局、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等部门配合。
(三)加强税收监管。开展偷、逃、骗税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认真抓好税收大案要案查处工作,组织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煤炭运销业、高收入等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开展对医疗机构的地方税收专项检查。
此项工作由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组织实施,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卫生厅等部门配合。
(四)加强金融监管。取缔地下钱庄和变相期货市场。加强对大额资金和可疑外汇资金流动的监控,打击和防范逃汇、套汇、洗钱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推动创建金融安全区向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过渡。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金融办牵头组织实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监局、安徽证监局、安徽保监局、省外汇管理局按照各自监管职责具体实施,省工商局、省公安厅等部门配合。
(五)整顿建筑、房地产市场。继续以清欠工程款为主线,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以构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为重点,规范工程交易行为。以推行工程清单计价方式招标为切入点,强化对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工程招投标过程的监管;扶持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流通。进一步加强房屋拆迁管理,规范物业管理市场,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准。
此项工作由省建设厅牵头组织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监局等部门配合。
(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环境,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行为。着力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为招商引资、园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带、产业群建设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加强和改进石油、天然气价格管理。加强涉农价格收费监管,稳定粮食和化肥价格,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大力推进医药、教育、房地产等价格监管方式改革,切实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价格问题。强化价格监督核查,规范价格行为。大力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推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继续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行为。
此项工作由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组织实施,省监察厅等部门配合。
(七)整顿文化市场。引导演艺业、音像业、娱乐业和网络文化业健康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继续开展音像、演出、娱乐特别是网吧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促进规范有序发展。抓好重点案件查处。
此项工作由省文化厅牵头组织实施,省公安厅、省工商局配合。
(八)整顿和规范交通市场秩序。继续开展道路运输市场整治,推进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客货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加快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加大在客运车辆、危险品专用运输车辆、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和零担快运厢式车辆上推广应用GPS的力度,完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治超监控网络建设,强化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出租车与驾驶培训市场管理,严厉查处出租车市场乱收费和拒载行为。
此项工作由省交通厅牵头组织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等部门配合。
(九)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大力整治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非法从事导游活动的行为。进一步规范旅行社经营和导游服务行为,整顿虚假旅游广告,打击旅游购物欺诈。积极开展旅游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净化旅游消费环境。认真处理降低服务质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正当经营行为,净化旅游景区游览环境。加强对出国(境)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滞留、偷渡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认真抓好日常特别是春节、“五一”、国庆黄金周期间旅游投诉工作。结合“旅游诚信活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保证旅游市场健康有序。
此项工作由省旅游局牵头组织实施,省工商局、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物价局、省质监局等部门配合。
(十)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界开采和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特别是煤矿开采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开展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组织砂、石、粘土矿开采的专项整治。严格矿业权管理,切实解决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善矿业权市场。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恢复补偿制度,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准入管理。加强对勘查、设计单位和中介机构的监管。
此项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组织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环保局、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等部门配合。
七、打破地方封锁,营造良好的市场流通秩序
坚决纠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乱设行政许可,阻碍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的行为。坚决纠正和制止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设立“执法保护区”,随意阻碍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搞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营造统一、开放、畅通的市场流通秩序。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组织实施,省工商局、省监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部门配合。
八、完善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制
(一)加强完善整规法制建设。针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突出问题,提出治理生产源头、完善市场监管、强化食品安全、打击商业欺诈、保护知识产权等相关立法建议,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体系。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配合。
(二)积极探索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推动行政执法体制的完善,提高执法效能。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下移监管重心,加强基层执法。举办行政执法培训,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信息共享与案件移送机制。坚决杜绝对涉嫌犯罪案件以罚代刑的现象,切实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的问题。对在查办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中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放纵犯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等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法制办、省检察院牵头组织实施,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烟草专卖局、省新闻出版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三)进一步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若干意见》(皖政〔2005〕15号)。开展市场预防、市场整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责任追究、市场诚信五大机制建设,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建立案件举报、督办查处快速反应机制。
此项工作由省整规办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四)推进“信用安徽”与诚信社会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制度,引导全体社会成员遵守市场法则,自觉守诺践约,建立信用惩戒机制。推进信用法制和基础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宣传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此项工作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
(五)加强整规工作机构与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健全整规工作机构。及时调整充实整规领导小组成员,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所“四落实”,落实整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整规工作考评机制,把整规工作成效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一个方面。继续坚持并完善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
九、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和社会监督作用
坚持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日常宣传与深度报道、正面引导与反面曝光、传统手段和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相结合,加强对整规工作的宣传和监督。要突出宣传重点,注重实效,围绕食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商业欺诈、打击传销等工作内容,开展专题宣传。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守合同重信用”、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宣传守法经营、明礼诚信的社会价值观。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制约侵权行为,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天,区政府组织召开全区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我区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动员全区上下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当前药品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防重大药品质量事故发生。刚才,钟宁局长就全区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作了具体安排部署,相关部门也作了发言,我完全同意,大家要按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药品是人们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事关国民素质的提高,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也密切关注。各镇、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的重要性,集中力量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认真汲取“齐二药”假药事件的深刻教训
今年“齐二药”假药案发生后,经媒体曝光,社会反响强烈,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副总理相继作出了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这次清查处理“齐二药”假药专项行动中,我区药监、卫生、计生、工商等部门以及镇、街道食药安办通力合作,行动迅速,夜以继日地开展拉网式清查,很快查明了我区假药的来源和去向,控制了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假药事件对公众的危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市上的充分肯定。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在这次清查处理“齐二药”假药专项行动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齐二药”假药事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教训深刻,不仅暴露了药品原料采购销售环节市场混乱,同时,也反映了日常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漏洞。“齐
二药”假药事件的发生充分表明,药品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药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如果我们不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认真解决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就会给公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最近,中纪委监察部关于认真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当中,把认真解决药品制售中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列为七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认真抓出成效。大家务必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总结并汲取“齐二药”假药事件的教训,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建立和完善药品监管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要深入开展全区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工作,坚决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遏制药害事故不断发生的势头。
(二)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重大意义
维护正常的药品市场经济秩序,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责,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全区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规范的药品市场秩序,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和谐社会也无从谈起;没有规范的药品市场秩序,医药企业的合法利益就得不到保护,医药产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规范的药品市场秩序,我们的药品监管工作就可能陷入被动。因此,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事关我区改革发展的全局。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大局出发,从加强医药企业和行业自律的角度出发,从加强药品监管工作的需要出发,把思想
统一到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既要坚持不懈地长期抓下去,又要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努力为全区人民营造安全放心的用药环境。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重在落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重点,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把工作做到家,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责任。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坚持政府负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卫生、工商、计生、物价、公安、监察、宣传等部门配合,统一行动,形成整体的治理合力。区上专门成立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协调小组,统一负责指挥协调,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镇、街也要相应成立协调机构,加强对专项行动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将专项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逐级考核,确保抓出实效。今年年初,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首次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占总分的1.5分,并下发了《关于食品药品立体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意见》,年终将严格考评,年终考核结果将作为
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凡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玩忽职守造成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要追究责任。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强化责任,健全质量管理内控体系,把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关键工艺、落实到车间班组和每一名员工。各监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加强自律,向社会公开承诺,恪守诚信,保证不制售假冒伪药品。
(二)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力度。这次专项整治行动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必须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区政府将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统一领导,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专项行动的牵头部门,要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督查;整规办、卫生、计生、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围绕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区财政局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区公安分局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区监察局要依法加强监督,对拒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违规审批,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问题严重的区域和部门,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各镇、街道食药安办要按区上工作要求做
好工作,在今年底以前做到“六有”:有机构、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经费、有职责制度、有管理相对人基本情况、有工作台帐。要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履行好宣传职能、协管职能、信息传递这三大职能。护国镇、白节镇、棉花坡镇要按泸纳府发[2006]58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镇、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试点工作”,要将镇本级和两个重点村的工作落实到位,年底迎接市上检查。要通过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审批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使制度机制在治根本、管长远上发挥作用,推动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督促检查,查办大要案件。区政府将不定期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各镇、街道专项行动进展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并将督查结果向全区通报。对行动迟缓、执行不力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对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或玩忽职守而造成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并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充当保护伞的,要追究监管部门和领导责任;对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给予严肃查处。要将此次专项行动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有机地结合,集中查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大案要案,摧毁一批生产销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窝点及其销售网络,关闭不具备药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企业,扶持名优企业,促进全区医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纪检监察联动的大案要案查处工作机制,对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加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紧密结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大声势,争取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广播、黑板报、召开会议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区有线电视台和纳溪通讯也要注意加强宣传和报道。在宣传报道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舆论宣传的社会效果,既要及时报道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又要大力宣传党委政府整治药品市场秩序的坚强决心以及各部门的措施和成效;既要及时曝光假冒伪劣药品及其生产加工企业,又要宣传诚信经营的优秀企业;既要态度鲜明地抨击那些在药品监管工作中不作为的典型,又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那些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的执法人员。
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健全药品监管的长效机制
良好的药品市场秩序不仅要靠打击和整顿,更要靠规范和建设。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药品监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同时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和完善药品监管的长效机制。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各部门要针对药品监管工作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的再度发生。一是建立完善监管运行机制。要针对市场整顿中的突出问题,强化制度创新;结合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清理过多过滥的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清除制度,禁止无证、无照经营。二是加强社会信用工程建设。要从根本上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必须广泛开展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增强自律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必须注重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长效的监管机制,建立药品市场信用体系,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药品市场环境。三是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质量问题突出,质量信用低下,不符合生产经营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要通过新闻曝光、从严处罚、吊销证照等措施,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四是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广造社会舆论。要进一步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揭露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栏、专版或制作专题节目等形式,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既要揭露、曝光药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宣传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为群众营造宽松、放心的用药环境,增强群众消费信心;要广泛开展普及药
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群众抵制假冒伪劣药品的自觉性,形成人人关注和维护药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后,我强调一下食品安全工作。今年来,我区个别乡镇(企业)发生了食物中毒事故,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各镇(街)、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各镇、各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在最近市上的食品安全动态中,四县三区只有纳溪没有报送信息,这个问题请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
【某某市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整顿和规范医疗广告市场秩序活动工作汇报10-08
2005年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总结09-08
县酒类市场专项整顿工作实施方案05-23
司法局整顿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情况汇报09-18
整顿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活动情况汇报10-31
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和建设活动实施方案07-12
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认识和几点体会11-02
教育整顿活动总结10-05
“三风整顿”工作总结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