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学习心得
每一次参加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我总有不同的收获。5月17日,我参加了坊子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在本次会议上,我先听取了坊子实验学校单彩峰老师的报告,了解了实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做法,又听了李延君老师和李萍老师的两节课,最后观看了该校语文素养提高工程的做法展示。感触深刻、收获多多。我重点谈以下两个方面的收获。
一、单元整体授课引领语文教学。
实验学校的单元整体教学法已经成为我区的特色教学。以前也多次听过代吉娥老师和黄海霞老师的授课。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老师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还要搜集大量相关的名篇,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形之中也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可是正是由于老师的整合授课,才给学生留下了充分阅读的时间。课堂上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能力。看着代老师班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真是羡慕。总觉得这些孩子真厉害,知道的多,表达的好。其实这正是代老师这些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堂上,我们教给孩子学习和阅读的方法,留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去交流。这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但这也是我们大部分语文老师所欠缺的。至今,我还是没做好这一点。总是觉得只要自己讲不到,学生就不会,不敢放手,留给孩子阅读的时间还是不够。今后,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尝试单元整体授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语文素养做得到位。
看了实验学校语文素养的做法,对我的触动很大。他们不仅做得细致,而且善于积累。特别是每月一期的学生优秀作品选,他们做得非常不错。在我校,每次学生作文比赛,或者是平时的习作,有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不错,可是我们却没有积累下来。有许多工作我们也做过,却没有留下宝贵的材料,这也是今后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文批改总是语文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情。看了实验学校作文的批改,我也深受启发。我们老师要善于创新和改革,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多发挥学生的能力,教师做好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能让老师更好地去钻研教法,研究教学。
一、教师在生态体验下备教材、备学生
因材施教这句古训是教学的第一准则。因此, 我始终认为无论任何教学活动, 都必须先备学生。众所周知, 兴趣是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我校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 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是首要之举, 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英语的欲望。如果我们教师只一味地按部就班以教材教学生, 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就感, 也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 进而失去学习英语的源动力, 自然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针对这种情况, 我与同组的老师坚持集体备课, 坚持做学案。我们把每个单元的warming up,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 ng和intergrating skill五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修改和删减, 在学案中设置一些能让各层次学生容易完成的教学任务, 形成一个有机的可行性整体。例如:在warming-up中有若干个导入本单元topic的学习任务,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都会进行取舍, 只需要选择适合学生操作的就行了。如果都比较困难, 那我们会根据本单元的topic自己设计几个简单的任务, 让学生即对本单元的topic感兴趣, 又有机会练习口语。在listening部分, 根据学生实际, 我们对书上的练习进行了大胆的修改。时常我们把听力训练改成听力填空题, 选择几个高考常考词汇让学生填空。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听力, 又熟悉了高考词汇, 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Reading是一个单元的重头戏。因此, 在学案上我, 会采用先泛读后精读的顺序进行教学。泛读以找main ideas, 做选择题, 判断题为主。因为这些题对基础差的学生也比较容易完成。在精读环节, 我会提出一些重点词组让学生掌握和让学生分析疑难语句。这样, 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掌握知识的重难点。Intergrating skill部分, 我则完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每一课时中我会设置各种教学任务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讨论从而掌握文章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我的英语教学形成了以导学案开展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在知识能力范围之内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目标。
二、学生在生态体验下合作学习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我要学生学”转化成“学生自己要学”, 这也是我教学探索的目标。从笔者的观点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积极地在生态体验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又如何进行操作呢?载体就是导学案。因为每个导学案上都已明确的指出学生应该合作学习完成的学习任务。课前, 以小组为单位, 提前进行预习, 小组长负责对学习任务进行监督和指导, 并在上课之前指定中心发言人。课堂上, 以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课后, 对表现好的会定期给予加分奖励。以人教版高二下unit 15 Destinations这单元为例。学案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单词及词组。我会在课前给每个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自主的学习本单元的单词及词汇。在课堂上, 让我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了——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 都非常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结果一堂课下来, 笑声不断,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每个小组也非常有成就感。笔者也非常欣慰, 终于把以前教学中要“灌”的知识在学生那里成了真正要“学”的知识。每次讲新单词时, 我都会期待学生们的出色表现。接下来在warming-up中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巴西的信息。在学案中, 我们老师创设了好几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比如巴西最著名的是什么?巴西有哪些名人你认识?你知道巴西有哪些风景名胜?一步步引入本单元主题Destinations。课前会将这几个学习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哪一个小组提供的信息最多、最好, 将会得到最高分。因为问题都比较适合学生的基础, 因此学生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每个小组畅所欲言, 气氛非常活跃。同时, 学生们也借此机会进行了口语训练, 很好的引入本单元的reading部分。当我把reading正式介绍给学生时, 学生们对此都非常感兴趣, 学习任务也完成得较好。
三、在生态体验下师生的反馈与交流
如何在生态体验下, 加强课后师生的反馈与交流, 也是我探索的目标之一。如果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进行, 那无疑会增加工作的难度, 而且也比较片面。笔者想到了学案。在学案上每单元的每个环节设置反馈部分 (feedback) 。学生把还未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 进行总结。如果觉得对学案上的学习任务完成有困难, 也可以写在反馈部分。这样, 既让学生知识得以巩固, 又让老师全面的了解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状况。老师能及时的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在反馈的过程中, 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同时,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活动中, 形成了相应的听、说、读、写技能。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与其相对的是“个体学习”、“集体教学”。这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 在增加学生的交往, 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 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生态体验,合作学习,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总之,在语文学习的各环节中,始终要围绕“听、说、读、写”开展活动,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
如何知道学生修改作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构思好以后,下笔不停,一气呵成。写完后不能就此结束,应该对自己写的文章进行反思。教师应要求学生最少将自己写的文章读三遍以上。在读的过程中要三看:一改主要看内容,选材切题主题明;二改主要看结构,层次分明思路请;三改试读每句话,语句通顺心情畅。
数学学习金字塔
屯里联校沟上小学 曹学芳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这一教学理念在短期 这内不一定有效果,但长此一往,效果凸现!希望这一理念得到全体老师的普及应用,将课改进行到底!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学习心得
认真研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使我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更深一步,使我意识到职业教育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也让我明白,身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还需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与贡献。
一、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升学教育,它强调道德修养的培养,它重在职业技能的训练,它突出创业、就业能力的提高;职业教育不是多年不变的应试教育,它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紧跟市场变化而变化(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专业教育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校园教学,它是学校教学、企业实践、社会历练的结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历教育,它更是培训教育、就业教育,它是终身学习的具体体现(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
二、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
十五年前,国家根据国情的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科研型、学术型人才;十五年后的今天,科研型、学术型的人才严重过剩,大批量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社会上更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这个需求必将是长期的、稳定的。然而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远远满足不了这个需求。于是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对职业教育的优惠、扶持政策,职业教育迎来了他的春天。时势造英雄,在这个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也许你就是这个大趋势中造就的名师、专家,走上自己事业上的巅峰。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
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蒸蒸日上,同时又给了我们更大的挑战,对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了更高的要求。
1、“变”字当先
职业教育思路要“变”,不能一味的固守普通教育的思路,否者无法适应真正职业教育的需要。整天在黑板上开车床、在视频里做西点肯定培养不出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整天强调“分分学生的命根”,却对学生种种恶习视而不见的教学肯定培养不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
2、“严”字当头
转变教育思路,不以分数论高低,不代表我们要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要更加严格的要求他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提升一个更高的层次,并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都要严格把关,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仅做到高进高出,而且低进同样高出。
3、“德”字为基
在任何业绩考核里,都把“德”字放在首位,“德”应该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之最。道理显而易见,师者无德,怎叫学者诚服?学者不诚服,师者怎样去开展工作?上课应付学生,应付课堂,更有甚者,放一些与本节课甚至与本学科无关的视频,老师轻松、学生高兴,看来皆大欢喜,其实不然,在学生心目中,已经在给你打折扣了,你应付他次数越多,你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越清,学生看不起你的时候,他还听你“传道授业解惑”吗?还向你学习操作技能吗?所以“德”是我们做好职业教育的基础。
4、“学”字为梯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随着思想品德新课改的推进,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教师应在研究吃透教材的同时,关心时政,联系实际,用最典型鲜活、最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案例、信息补充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景,设计学习任务,把握学习讨论时间,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做到:参与而不干预、引导而不控制、帮助而不包办。
二、改变教学模式,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身份,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与老师互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信任,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参与思想政治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1
近日,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针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也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基础教育领域又一个重磅政策性文件,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是引领全国高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思想统领和行动指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意见》以“立德树人”为纲,系统设计发展路径,对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师德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2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我们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近期,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了解到最新时期的改革动向,明白在当下身为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好哪些准备,现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1.注重德育工作。曾经我所理解的德育工作就是所有有关于“爱”的工作,但在这次学习中,我更加具体的了解到德育工作的范围和重点。身为教师要从文化、活动、实践、管理等方面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与提高。让小学生从小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坚定爱国主义,让学生把国家放在心中,把党牢记在脑中。有了坚定的信念,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才能让国家的发展蓬勃向上。
2.强化体育锻炼。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无论家长、老师还是自己都觉得身为学生,学习就是最重要的事,所以语数老师经常占用体育课来讲课。如今看来,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见中提到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我想好的身体是一切个人发展的基础,学校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就是从基础上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能在体育锻炼中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与能力。
3.加强劳动教育。曾经我们看到过不少关于学生在学习堪称“神童”,生活上却是“低能儿”的新闻报道。由此可见,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想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练的孩子,往往不动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劳动人民辛勤创造出来的。现在,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严重。这些不良的现象大抵都可以之间或者间接的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所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学生珍惜劳动的成果,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作风。
4.完善作业考试辅导。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童年的美好回忆。但在考试评价制度的驱使下,有些学习任务的下达渐渐偏离了方向。这次意见中提到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对于这项意见我非常赞同但也觉得稍显片面,学生程度不同导致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不同,如果单单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来评定任务量的话,不能正确的来限定标准。所以我觉得身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因生而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加强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优秀生的探索能力。
探究性学习方式,如今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一个有力的新型教学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自发产生相关的积极性来促使本身获取相关的知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时提出相关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最后逐渐培养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确保为学生开展相关的情景,提前为学生创设出来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氛围,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开展探究活动,从而不断地扩展探究深度,最后设置出来一个完整的探究发展阶段。通过不同阶段设置出来不同的学习计划,最后来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中学语文的学习能力。
二、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相关措施
(一)运用多种启发方式来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1.做好课程导入教学工作。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在导入新课开展教学时,可以介绍相关的写作背景,或者可以带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置出一些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从多种方面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题材的选取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可以是古诗、寓言、名言、散文等。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可让学生带感情进行朗读,体会散文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同时,还可以体会到作者表达出来的相关感情,该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之情,因此就要饱含感情来进行朗诵。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题材,展开教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借助相关声、形、色等方式,从多角度来吸引学生,同时还可以进行谈论、讲解,不断地对文章进行剖析,教师要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点拨,从而不断地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收获对生活的独特体验。通过揣摩字里行间作者流落出来的思想感情,不断地品味生活的哲理。
2.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时,需要准确地对问题的顺序做出合理的安排,同时也需要把握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在当前的教学中,由于某些语文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后,并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这就导致了学生出现心里紧张,或者由于没有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忽略了某些要素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计划时,能够及时地提出来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思维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出一些暗示,如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等,让学生通过对词句的分析,从而不断地加深自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该种方式同样也会促进学生思维领域扩大。通过有效的训练,可促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思考能力,不断地提升自我语文素养。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好坏,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情,同时也决定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有助于教师跟学生之间展开相关的讨论,可能出现争辩,不同观点的碰撞,才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想交流,也能更好地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例如,作文题目,见义勇为应该不应该倡导?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需要依据实践情况来决定,看个人的能力,如果自身能力可以,则可以见义勇为,同时要采取理智的方法。否则,很多人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因素,盲目地进行,最后则使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因此,就需要用理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而不是盲目随从。该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课堂氛围,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指导学生以更理性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主要可以以以下两种方式开展教学:
1.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模式的探究情景。认知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提升的一个能力。它本身也是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动力来源。教师在开始新课讲解前,应该提前备课,设立一个良好的认知情景。在之后的课堂讲学中,将学生思维意识带入该课的学习背景中。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目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书屋的情形,自己对它有着怎样的感情,如果自己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书屋故事,自己是会采用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是说明文呢?学生学习语文,是需要学习相关的写作方法,在扩大自己知识层面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功笔,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2.加强认知矛盾情景的设立。如今的教材中,有大一部分是记叙文,目的是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很多人物的设立通常是社会中标榜的英雄,他们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壮举,当时因为时代法发生了变化,因此就需要用全新的角度来定义他们的事迹,也需要用另外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这种思辨精神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语文的学习可以被看作是基础性的认知学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以及获得更深刻的认识。但是,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是纷杂多样的,因此就需要我们保持清晰的头脑,学会“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对于人物、事件的多重分析,有利于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同时开阔眼界,获得不一样的体验、领悟。
(三)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
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化为运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发挥空间。例如,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合作竞争、演讲、比赛等方式,不断地丰富原有的文化知识,同时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摸索找出符合自身的学习习惯,不断地改进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取得进步。最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学习中,逐渐地培养读书、学习等习惯。
三、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也进行了相关改革。目的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导向,同时不断地增强个人的辩证思考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也越来越在中学课堂上得到应用。随着探究式理念的不断深入,希望对未来的语文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断地促进基础教育改革。
摘要:从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可以发现现在实行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找到新观念型的教育方法,确保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指导作用。同时,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确保根植于语文学习内在核心实质中,从多方面来达到德育目标。当前的应试教育制约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因此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仍然出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只有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来,才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加快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步伐。介绍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探究学习的相关措施,并给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式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军会.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究性学习[J].科技资讯,2011,(05):180.
[2]霍欣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朱建军.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王根榜.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4.
[5]王雪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学习[D].东北师范大学,2005.
1、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指在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未曾或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一切按既定教案办,不根据课堂情境及学生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厢情愿”、“单向流动”。所谓视学生为客体,是指教师把学生当成一只可以随意往里面填充东西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地位。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教师只在方法的层面考虑问题,只能围绕多提几个问题、多让学生发言、多组织几次讨论等方面组织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只追求形式,不讲究实效。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与之相适应,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2、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理念是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前面列举的诸多现象都源于没有从尊重生命的高度来认识学生。中学教育面对的是处于集中学习的生命活动时期的少年。这个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宝贵的,但他们自己却并不完全认识其价值。他们缺乏生活体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状态。这个时期,又是学生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这段时期教育的影响力,超出现阶段而扩展到学生的终身。因此,对学生的热爱和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关注,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注重全方位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控制教师讲授时间,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使之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也许有人会质疑:教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够理解呢?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其中深刻的内涵,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多做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所花时间虽不多,而课堂教学效果会呈现质的变化,学生对知识有兴趣了,思维活跃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2、要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要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一过程的设计。通过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提供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是这一过程的良好开端。
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改革的主要内容,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要深刻理解供给侧改革,首先要掌握供给侧改革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一、什么是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亦称“供给经济学”、“供给方面经济学”,是着重从供给方面考察经济现状和寻求对策的一种经济理论。该理论流派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主要代表有蒙代尔、拉弗、吉尔德等。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一)供给自创需求(萨伊定律)
供给学派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地位。社会的购买能力取决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社会的生产能力就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人们在向社会提供商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创造出多方面的需求。社会的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发生商品过剩的问题
(二)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供给学派从萨伊定律出发,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供求总是均衡的。他们宣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促进生产、增加供给的关键因素,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企业家施展才能的最佳经济体制,在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下,各种经济变量都能自动趋于均衡,保证经济长期地稳定发展。国家干预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且往往由于干预不当而损害经济中的供给力量,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
(三)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
供给学派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供给的大小取决于产量的多少,产量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应以提高储蓄率、投资率为目标,以鼓励企业家冒险和创业为满足。因此通过各种刺激就能增加生产以达到增加供给的目的。在所有的刺激中,税率的变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税率变动影响着劳动力的供应及其结构,影响着储蓄、投资以及各种有形的经济活动。因此,应该通过减少税收来扩大供给。
(四)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货币中性理论,认为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长期来看不会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实质影响。因此,供给学派主张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二、供给侧改革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质是结构调整,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从供给侧改革的上述内容看,同供给学派有着显著不同,而且双方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也有所不同。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减少价格补贴等不必要的支出,改革税制,平衡预算,消除赤字;长期推行低货币增长率,采取有节制的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应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废除一些束缚生产的规章制度,刺激企业投资积极性;适度减税,特别是削减公司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而我国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五大发展理念,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总体思路,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为五大重点任务,从供给侧开展的结构性改革。
三、供给侧改革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十九大报告提出,近期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守住底线,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如何在稳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上述目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开始十年之久的宽松货币周期。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已经达到167万亿,是2002年货币供应量的16倍。目前,美国已经开始了加息缩表的进程,如果我们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造成资产泡沫的进一步膨胀,同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相悖,对汇率稳定带来巨大压力,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容易爆发系统性的危机。
(二)控制债务
金融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很多,但是直接的导火索就有一个,债务。目前我国宏观层面的债务主体有三类:政府、企业和个人。经过四年的努力,目前政府部门的债务得到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乱担保乱负债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借助产业基金、PPP项目等方式变相负债的现象也大为减少。企业主体债务问题一直比较严重,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清除僵尸企业,降低低效、无效产能。对于企业负债的清理工作,应该按照底线思维,循序渐进,把握货币紧缩的力度,在保证不爆发大规模系统性债务危机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杠杆。我国居民债务一直不高,但是最近两年,在去库存的压力下,杠杆从企业部门转向居民部门的倾向比较明显,个人债务攀升迅速,从2015年占GDP的30%左右规模,迅速增加到60%,基本上翻了一番。目前住房去库存的目标基本实现,货币化补贴政策也基本退出,下一步应该控制个人贷款规模的迅速攀升,避免债务率升高对个人消费产生明显的寄出效应。
(三)治理金融乱象
金融乱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新技术引起的,主要是两种新技术进入金融产生乱象。一类是互联网技术,产生了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有两大功能,一个是发挥信息对称,一个是撮合功能,但后来很多互联网公司自己干金融的事,自己搞融资、投资,干的是金融的事,但是没有牌照,而且不受监管,出来大量的乱象。第二个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目前和金融的结合,体现的是数字货币。这个技术会如何改变金融行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看法,但是一个一致意见是必须加强监管。目前我国已经关闭了所有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金融乱象的第二部分是改革引起的乱象,改革方向没错,但是配套措施没跟上,准入条件没有搞好,所以就产生了乱象。这一轮金融改革是从2012年开始的,应该说初衷是好的,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配套措施没跟上,导致监管错位,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
2018年8月27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在教师培训基地举办的“2018年新高考改革与课堂转型专题培训”,收获颇丰。下面简单说说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期间,学校邀请到了华林飞、左璜和廖飞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给我们做了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
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华林飞老师的讲座。华林飞是武汉教科院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同时他也是湖北省新课程改革培训专家,在研究新时期学生心理特点,优选教育方法上处于国内研究的前沿。
华林飞老师的报告以《我的亲民主义——关爱学生的技巧与智慧》为题,围绕“学会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生活实际,让教育回归生活”的主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师生关系中“为什么我们讲道理他们不屑一顾”“他们和我们并不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为什么他们喜欢《喜洋洋和灰太狼》”“真正的教育智慧蕴藏在生活之中”四个问题。华老师用高超灵活的教育智慧、生动鲜活的教学事例、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分享德育工作的点点滴滴,引起老师们的强烈共鸣。会场内笑声阵阵,掌声不断。
为了让我们这些听报告的老师对教育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智慧认识,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学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教育回归生活
结合华老师的内容和我个人的理解,我想对于了解学生,回归生活,应该就是我刚才在上面的文字中所说到,要时刻和学生们保持亲密的关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促进心与心的交流,真正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二、学会创设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建构 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在是单纯的“灌输式”的教育了,需要我们在情景中去教育学生,这也是为什么我每周给学生们讲一个励志故事,因为我想通过这些故事来鼓励教育我班的学生,让他们在故事中得到成长,不过,我还需要学习华老师的体验教学思想,让学生们真正地去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才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这些道理。
三、学会关爱生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我们是老师,但是我们同样也是人,华老师认为我们老师也要关注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们需要做好,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是否幸福,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孩子们需要全方位的提升,有些学校推行“半天上课,半天兴趣”的方式,非但没有降低升学率,反而升学状况越来越好。因为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上去了,学生愿意学,教师乐于教,成绩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四、学会互动技巧,互惠共生,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我想我从中的体悟是我们要平等地和学生们在一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真正和他们共同地成长起来。
五、学会改变自己,不断调整心态,懂得宽容与忍耐
华老师列举了好几个自己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学生,他是如何转化他们的,从他故事中我感到华老师对孩子们的宽容和忍耐,恰恰是这点,让一个个有问题的孩子转化成优秀的学生,成就美好的未来。我想在未来的教学中,务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毕竟我们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更多需要的关心和爱护。
六、学会励志,掌握有效励志方式,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
关于志向的思考,对于新带的班级,无论良莠,华老师都会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写周记,比如第一篇周记就是《我的梦想》。他还会每周给学生讲一个励志故事,来提升学生对志向的认识,督促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我想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才会让学生们真正成长起来。
七、掌握关爱技巧,用行动表达对学生的关爱 爱,不能是无方向的,盲目的,应该找到合适的方法,比如处理一些学生矛盾,不能直接找他们谈话,而应该选择不同声色的方式挽救他们的关系,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尝试的,从中去感受关爱的快乐。
八、学会以善致善,尽量减少“反教育现象”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的确不乏反教育的现象,我们很多时候不应该直接告知学生某些缺点,也更不能直言不讳的说出学生的问题,这样反而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反而对学生不好,而华老师的“对面的女孩或者男孩看过来”的方法,互相指出错误,利用集体的力量,对于学生的自我认识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九、学会捕捉教育时机,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一、语文教师转变角色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3.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这样做的最大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语文探究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
4.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5.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
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探究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放弃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
(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
(3)加强教学评估。
6.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探究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任务。
下面以提问的教学模式解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在大班化教学的情况下,受教学进度的约束,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留给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思考的机会就更少了。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識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的,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鼓励和指导自学,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
自学往往是由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见识,发展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改革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学习心得05-28
学习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心得05-24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07-21
暑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06-23
语文教学改革方案06-06
语文实践教学改革案例06-23
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06-17
小学教学改革心得11-29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论文11-29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