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朗诵(精选4篇)
一、语篇衔接手段中的同构关系
关于同构衔接,胡壮麟[1]认为,同构衔接与修辞学中的排比相似,它类似于修辞上的排比,所谓 “同构衔接”指的是相同或相近结构的重复。但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包括重复,添加,交替和拼合四种具体方式。但是修辞学的概念不等同于语言学的概念。同构关系可以是对文字和结构一丝不改的重复,也可以是替代掉部分或全部文字,但句法结构不变的重复[2]。同构衔接不能光指形式上的相似,也不能光指语义上的相似,而是要求形式和语义的统一。交替性同构是在不改变原结构和原基本词语的情况下,以同类词语置换原结构中的某一词语。交替性同构不会带来很大的语篇差异。重复性同构是指原结构和基本词语没有发生变化,重复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词语,起到强调作用。拼合性同构关系是指上下文各属同一语义语法结构的一部分,要合在一起语义语法结构才完整,以便去理解其深层次的意义[3]。就英汉语言对比来说,大多数的同构衔接在英汉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很难达到统一的情况。无法一致的例子多见于交替性同构。本文将通过毛泽东诗词 《水调歌头·游泳》及许渊冲的英译版就交替性同构进行细致具体的分析。
二、毛泽东诗词 《水调歌头·游泳》 和许渊冲英译版的衔接分析
毛泽东说: “诗歌像其他创作一样,是一种精神创造。”毛泽东的鲜明个性和伟大人格,在他的诗词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毛泽东诗词的魅力,主要在于其意象的新颖与独特。毛泽东偏爱壮丽、 博大的名词意象。《毛泽东诗词》语篇衔接手段丰富, 《毛泽东诗词》原文的语篇衔接手段大多都被传译到英文,因此就翻译而言, 英译毛泽东诗词中也鲜明准确的体现了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我们可以用修正过的语篇衔接理论模式来考察其语篇衔接问题。毛泽东的 《水调歌头·游泳》[4]中多处体现了同构衔接。本文以此诗歌为语料,来分析语篇衔接手段中的同构关系在诗词中的体现与应用。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在毛泽东的这首词中,首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结构保持不变,是交替性同构。其中,才饮与又食对应,属于动词词类; 长沙水与武昌鱼相对应,属于名词词类。长沙水与武昌鱼实为古童谣中的两个意象,是同类词语之间的置换。于此同时这句词表达的语义也相近,都表达了作者愉快轻松的心情,所以体现了交替性同构。而在许渊冲翻译的英译本则是 “Having relished a cup of Chang- sha water,and then a dish of Wuchang fish”。原句符合汉语流水句的用语习惯,英译时并没有出现与汉语完全对应一致的同构关系,而是主要靠 “and”这种逻辑添加手段来实现衔接,将汉语和中文的语言表达细微区别贴切地传达出来,并且通过增加结构上的省略来一并实现衔接。“a cup of”和 “a dish of”的添加更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法,“relished”使读者能够领悟到原文的意味,措辞达意。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句也是交替性同构。这句中的不管和胜似相互照应,而且同属于介词词类,是同一类词语的置换。这句形象地描写出作者的不畏困难的世界观和乐观豪迈的气魄。而风吹浪打与闲庭信步虽结构相同,但词类有所不同,这两个词中的同构关系体现的不确切。英译中 “Braving wild winds and waves,I feel more pleasure than strolling in a yard at leisure. ” 没有出现类似的同构衔接,而是换用逻辑添加短语 “more than”来实现衔接连贯。这句译文与原文在词性、结构、行文上都有所差别,翻译过程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正如 “翻译者即反叛者”。这就需要译者创造性地寻找较为地道的表达,“Braving”、“wild”、“pleas- ure” 等词就完美地再现了原文的韵味,达到 “化境” 的境界。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属于拼合的同构关系,与此同时此句意思为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这句从侧面烘托了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桥飞架南北与天堑变通途为上下文各属同一结构语义语法结构的一部分,要合在一起语法结构才完整,读者才能理解其深层次的历史意义。在英译中 “A bridge will fly from north to south over there,turning the chasm into a thorough fare. ” 译文用动词 “fly”、“turn” 准确地翻译出了原文的意味,将建设桥梁的快速度淋漓尽致地传达了出来。此处的伴随状语将前后两个短句进行逻辑衔接,也是中英语言在翻译时不同处理的体现。 此句英译忠实地再现了拼合性同构关系的语篇衔接,与原文所期望达成的读后共鸣相呼应。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这句同样也是交替性同构的体现,其中风墙与龟蛇相对应,属于名词词类; 动与静相对应,属于动词词类。风墙与龟蛇、动与静相互对照,是同类词语的置换。此句意思为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此句描写江岸山川自然景象,语义语法结构相同,表达了作者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了交替性同构衔接。在英译中 “Sails in the wind go past, Tortoise and Snake stand fast,Great works are on the make. ” 此句英译没有照搬原诗的交替性同构,而是运用了词汇 “go past”与 “stand fast” 来进行衔接, 避免了逐字翻译、 生硬晦涩的 “翻译腔”。 “past”和 “fast”则实现了修辞手法上的尾韵,既实现了衔接连贯, 又完美保证了诗的韵律。译文前两个短句为主谓结构,后一个短句为主系表结构,和原文结构相似,准确地译出了篇章层面的同构效果。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在这里,前两句反映了同构关系中的交替性同构衔接,动词词类更立与截断相照应,名词词类西江石壁与巫山云雨相照应,属于同类词语的置换。 此句意思为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又体现了拼合的同构关系,语义语法结构完整,要结合在一起理解,才能明确其内在联系,才能更准确的达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在英译 “Stone walls will stand across the river in the west,to hold back clouds and rains over Mount Witch's crest,until between steep cliffs emerges a placid lake. ” 中,前两句中没有按照原诗运用同构关系,而是通过语义衔接实现了逻辑的自然过渡,之后第三句和前两句之间体现了拼合的同构衔接,准确达意,恰到好处。同样,“west”和 “crest”压尾韵。从篇章层面来看,上一句中的 “past” “fast” 和这一句中的 “west” “crest”压同一尾韵,上一句的 “make”和这一句的 “lake”压尾韵。这两句形成了篇章的交替性同构,实现了音律对应的绝妙效果,可谓是上乘之作。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此句属于拼合性同构关系,而且此句句意为神女想必很安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神女应无恙与当惊世界殊为上下文各属同一结构语义语法结构的一部分,要合在一起语义语法结构才完整。在英译中 “Mount Goddess standing still as before would feel surprised to find no more the world of yore. ” 此句并无深层含义,适合直译,英译忠实地再现了拼合性同构关系这一相同的语篇衔接。
三、结束语
衔接是语篇性标准之一。衔接手段与方式对于英汉语篇的连接至关重要,而同构关系作为语篇衔接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是英汉语篇衔接与翻译不可缺少的理论指导。同构衔接的应用也常见于诗词中,对于理解和分析诗词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毛泽东诗词 《水调歌头·游泳》和许渊冲英译版中同构衔接的分析与思考,自己也有些小的收获。第一,就英汉对比来说,大多数英汉中的同构衔接是一致的,但难免也有一些很难达到统一的的情况。而无法达到一致的例子多体现于交替性同构关系中。第二,最能显现衔接在同构手段上的差异的语篇是古汉语诗词的英译。原因在于汉语的意合性特别便于组合成同构的诗句,而要用形合分析性的英语再现同样的意义内容,就不得不舍弃形式,用词汇重复、省略、词汇语义衔接等手段代替同构衔接。第三,在汉语中的同构衔接中,动词以及动词词组出现的频率更高,比如此诗出现的才饮与又食,动与静,更立与截断。这是因为动词及动词词组不仅很好的实现了衔接功能,而且也增加了诗词的气势与韵律。总之,在英汉语篇的连接中,应多使用包括同构关系在内的多种语篇衔接手段,同时也要注意英汉语篇连接的差异,更好的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摘要:衔接手段是在上下文中实现语篇连贯和构建语篇逻辑结构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保证内在意义和外在行文的顺达流畅。哈桑和韩礼德最早系统地提出语篇衔接理论,国内很多学者认为语法连接及衔接主要包括省略、替代和同构关系。衔接理论的运用也扩展到了翻译实践的层面。本文就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和许渊冲的英译版为例,对语篇中衔接手段的同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同构关系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同构关系,语篇衔接,毛泽东诗词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4):84-89.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77,488-490.
[3]胡壮麟.有关语篇衔接理论多层次模式的思考[J].外国语,1996(1):1-3.
[4]毛泽东诗词选(汉英对照)[M].许渊冲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3):105-108.
[5]朱永生,郑立信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现又吃了武昌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
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
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
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连。
孔子在岸边叹道:
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
江面风帆飘荡,
龟蛇二山静静伫立,
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
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
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
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
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
逝。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
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
1.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2.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特别是一些词语的准确含义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3.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
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加深对本诗的赏析和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上节作业
背诵《沁园春•长沙》
二、 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是:万里江山我为主。这种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可以说贯穿了毛的一生,在任何恶劣的历史关头都能坦然面对一切,指点江山,笑对风雨,就连他的爱好也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喜欢游泳,几次横渡长江,虽然风高浪急,但在毛泽东眼里,却是小菜一碟,“长江横渡只等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关游泳的词《水调歌头·游泳》,再来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三、 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四、 分析词句理解内容。
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踪。
提问: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昌豆”?(诗要用形象思维,不宜直说,诗又要合乎逻辑的思路,题目是游泳,就要与“水”有关,因此“长沙水”“武昌鱼”均入诗中)
明确: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才”、“又”两个副词说明了时间短暂。行程紧促。 这种乐观开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
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
提问:作者游于长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 明确: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一个“楚天舒”的“舒”,从侧面写出心中之舒畅开朗:“得宽余”,则从正面写出心中的舒展与自在。长江风大浪急,但却“胜似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么豪迈!从中透露出建国伊始,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抒写诗人之志。
提问:孔子的语录流传后世很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想到这句话呢?(题目既是“游泳”,必须与“水”相关才可入诗。孔子面对江水一去不复返而生感叹,正好与眼下滔滔而而去的长江之水相贴近)
讲解:作者联想到孔子面对河水而发浩叹是十分自然的,这中间的媒介即是“水”。但作者的用意却又有新的内容。孔子在发感慨,时间一去不返,作者在这里进一步表明,正因为时间宝贵,所以应该抓紧大好时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而是只争朝夕的激励。同时,这个典故亦为过渡到下阙做了准备。
4、“风樯动„„天堑变通途”写出长江大桥的建设,气势宏伟,速度惊人。 讲解:这是写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图景,“动”“静”“起”“飞”“变”一连串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不但写出游于长江之所见,而且展现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与建设的迅速。这正是建国伊始,整个经济建设大好形势的缩影。
5、“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展望长江开发建设的美好前景,充满自豪之情。 提问:词中说要进一步开发改造长江之水,那是怎样的.一个规划?有什么特点?(大坝十分坚固——石壁,将上游的水蓄积起来——截断巫山云雨,水库的位置很高——高峡出平湖)
讲解:这是写设想中的全面建设开发长江资源的蓝图。开发长江,利用水资源是几代人的梦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手中,这一梦想才有可能实现。作者对词语颇有推敲,使之富有诗味儿,不说大坝而说“石壁”;不说上游流水,而说“巫山云雨”;不说高山水库,而说“高峡出平湖”。用语典雅得体,更富有艺术美感。这里又有一个神话联想——巫山神女的故事,那是因为巫山在长江上游,由武汉沿长江上溯,自然可达巫山,既到得巫山,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称来历。因此,词的最后一句便巧借神女之传说,设想神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该惊叹于世间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自然贴切,意味深长。这首词无疑抒发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愿望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赞美。 五、总结艺术特色:
本词运用了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 发挥惊人的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奇特的联想,是本词较为突出的手法。词篇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联想到孔子的名言,并赋以新意,突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气魄。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由眼前的龟蛇二山相对,万舟争渡而联想到大桥凌空飞架,并由当前的建设进而联想想象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神话故事中的神女,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从而突出了全词的中心思想。
五、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阅读下面毛泽东这首题为《七律 送瘟神》的诗,谈一谈它是怎样展开联想或想象的?其依据是什么?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qiáng)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赏析:
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这是世人皆知的。1925年所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便是诗人青年时代奋勇进取、劈波斩浪的艺术写照。毛泽东对长江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把浩瀚的长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多次畅游长江。本词便是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这里,“才”“又”两个副词一气连贯,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饮”“食”两个生活细节相映成趣,显得兴致勃勃;“水”“鱼”两种富有特色的湘湖风物,写来则亲切如见,情意拳拳。三国时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反映了一种安土重迁的封建乡土观念和保守意识。毛泽东稍加改动,一反原意,读来亲切自然,意趣横生,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现。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越是写出长江之大,就越是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这里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这是解脱束缚的畅快,是长久渴望的满足,是俯仰自得的轻松,是驾驭风浪的喜悦。“今日得宽馀”是上阕的感情基调,是对这次游泳的总括。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了上阕的结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因此他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古典诗词的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写作。他不仅能将古人诗词或其它韵文成句入诗词,而且能以散文成句入词。上二句便是毛泽东游泳之际见长江逝水,联想而及孔子之语,乃一字不易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赋予崭新的意义,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总之,作者对这两句古语的妙用,妥贴自然,不着斧凿痕迹,不仅加深了词的意境,而且意味更加隽永,这在古人诗词里也是十分罕见的。
【水调歌头·游泳朗诵】推荐阅读:
水调歌头·游泳鉴赏11-11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doc07-03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10-18
游泳作文400字 游泳记05-30
去游泳馆学游泳作文06-09
四年级关于游泳的趣味作文:学游泳07-22
游泳抽筋怎么办 游泳抽筋的急救方法12-13
游泳事件作文06-07
夏季游泳作文09-24
游泳课总结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