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精选8篇)
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较强,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成功,充满生命活力,有创业的激情和梦想。
(2)大学生想通过创业展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才能,为社会和自己创造财富。
(3)当代大学生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创业潜能,他们往往在人际交往、协调沟通、想象空间、运动空间、团队合作、组织管理、敢想敢干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才华和活力,在非智力因素和创业心理素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二、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1)大学生创业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很多大学生都是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前提下,才会去考虑创业。
(2)当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缺乏客观的评价,在心理上对创业的难度准备不足,很多学生都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是希望自己能通过创业快速发财,缺乏长期创业心理准备,对在创业过程种要遇到的风险和困难预计不足。
(3)地方高校有不少大学生形成了个体学习的智障,成为创业行动的绊脚石。
(4)不少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怕苦怕累。怕竞争,不愿从基层干起,在做人做事方面欠缺等方面。害怕失败,怕出差错。怕丢脸,死要面子,对自己缺乏自信,低估自己。不敢接受挑战,不敢尝试冒险。总担心自己不行;缺乏敏感度,事事漠不关心。不善观察和思考。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
“孔雀西北飞”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下,张鹏下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
“最初,我想回到张掖市前进村做一名新农人的决定,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支持,连孩子都反对。”张鹏说,国家需要人才来发展农业,所以他决定回家乡。他是个喜欢自我挑战的人,他大伯曾是村书记,投资做乡镇企业结果失败了,尝试利用创新思维的方式带动家乡发展。
第三届农博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850万,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00万。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农创客。
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带着满腔热血的张鹏在回乡创业的路上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返乡创业最大的阻碍是和村民思维上的差异,小到村民法理与法规的普及工作,大到村子的环境治理,旅游项目用地的拆迁,我都很难和村民的意见达成一致。”他说,极少走出乡村的农民有自己种地经验,很难改变这种固有思维,让他们接受现代科学种植的方法就更难。
城乡思维的转换是张鹏解决农村创业问题关键。韩长赋曾指出,社会资本下乡要带动老乡,不能代替老乡,不能让农业现代化、农民边缘化,而是要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组建年轻的创业团队在各地考察后,张鹏带领村里的农民们一同开发农旅项目;注册成立甘肃前进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通过与台湾科研团队协作来促进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一晃数年,张鹏所在的前进村发生蜕变。如今,前进村获得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级示范性基地)的管理经营权,作为张掖国家绿洲农业示范园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的张鹏,利用园区现有的1.2万平米智能化温室和3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带领专家及农民研究、培育温室高端功能性水果、蔬菜等高经济价值新品种,将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打造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农业。这个位于黄土高原上的贫瘠山村,逐渐焕发生机。
返乡三年的“农创客”张鹏,用紧密来形容他和村民的关系。“我现在更能知道村民在想什么,说话办事也更能贴近他们的需求,村民也觉得我更接地气了。”
心系父母,海归创业
接地气的不止张鹏,80后的海归农场主饶胜男同样如此。
,远在莫斯科担任旅游贸易公司市场经理的饶胜男,因年迈的父母无力经营家庭农场,回乡帮助父母打理田地。“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差别巨大,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出现,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办好农场,但父母在体力和脑力上,很难规范经营农场。”回国后的饶胜男主管农场经营,父母负责种养。他通过积累客户,规划农田,改善设施,优化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后,饶胜男将农场改名为“淘果园”家庭农场,并以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线,走出“互联网+农场+旅游”的休闲观光农业之路。
随着全国大学生支农的兴起和壮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投入到了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现在,城乡之间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越来越活跃。不仅本土大学生返乡多了,很多海归也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在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浙江衢州的八月正值盛夏,天气闷热,饶胜男一早来到农场,察看自家母鸡的产蛋情况。不论是鸡鸭禽蛋,饶胜男都绝不用饲料代替天然谷物喂养,坚持“绿色,有机”的饲养模式,最终成为G20杭州峰会土鸡蛋、母鸡和老鸭的供货商之一。
经过饶胜男六年地努力,占地300多亩的淘果园产值从30万增长到了300多万。随着淘果园的名气越来越响,饶胜男在新成立了浙江厚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建立农技知识分享平台,为农产品提供商品化、网货化和品牌化服务。利用空余时间,饶胜男还对农村创业或从事电子商务的农村青年进行创业指导。
得益于人才返乡和资本下乡的政策红利,农村创业创新的发展生机勃勃。浙江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孝初,在参加第三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赛后表示,目前浙江省从事农创产业的有5012名,其中有四个项目进入了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赛的半决赛。“农业部双创大赛挖掘到的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和优秀创业项目,能够进一步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有利于促进人才返乡支农创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生于斯,长于斯,返乡创业的张鹏很喜欢现在生活。“我回到家乡就是为了做些事情,虽谈不上富裕,但看着村里的亩土地被更好地利用,村民的生活质量有改善,我就特别满足。”他说。
欧洲大国发愁:当地大学生不爱创业
英国:创业课令学生缺乏自信
在英国高校内,创业活动从未像现在这样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大学为学生们提供大量课上或课后的商业课程。课外商业活动包括举办训练营、励志演讲、专题讲座和商业计划竞赛等。既然如此,他们在毕业后创业方面还面临什么障碍?
菲利普斯表示,“在校期间为接受创业教育而投入的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反而使大学生在毕业后具有相当强烈的规避风险意识。”在他们看来,与毕业后获得的就业机会相比,创业并非总是吸引人,因为殚精竭虑地创办一家企业不仅有可能需要长时间工作,且最初的回报通常微乎其微。与此同时,英国高校内的创业教育本身也会产生负面作用。来自校外的演讲人经常公开讨论创业失败案例并解释“失败是学习经验”,但这种做法会让一些学生止步不前。随着最初的兴奋情绪逐渐消退,这意味着他们的自我效能和信心都会遭受打击。
在菲利普斯看来,英国各高校本身的创业教育也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例如学生们表示,这些课程应更重视培养实际技能,例如怎样编制预算、如何注册公司并为其提供更多实习和学习促销等机会,而非仅专注于偏理论的课题等。
法国:专科教育让精英远离冒险
在目前失业率高达9%的形势下,为避免“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法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其中包括最受人青睐的“大学生—创业者”措施:即一个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就可以申请创业,可一面读书一面经营自己的企业。但上述政策也反映另外一个现象:法国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严重不足。根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的人数不足1%,与美国超过15%的大学生创业率有着明显的差距。
与英美等国的教育制度不同,法国高教体系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其最厉害的院校并不是各综合性大学,而是起源于拿破仑时期为适合快速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而设立的高等专科学院。如国立行政学院、国立矿业学院、巴黎商业学院等。从创业与企业经营课程而言,几乎60%的专科院校都有开设,但由于这些精英院校的学生多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不少大企业在他们还未毕业时将大量优秀毕业生招入麾下。因此,这样的现状也从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正是法国高等教育难以出产创业者的主要原因。“拥有创业者土壤的综合院校在创业课程上有着明显的缺陷:仅在经济系设有相关创业课程,其他系科很少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创业教育的专科学院精英们又因为毕业就能找到优渥的工作而不愿接受创业的风险。分配不均正是法国创业教育的悲哀之处。”
德国:创业只是兴趣
“德国大学毕业生缺乏创业精神!”德国《焦点》周刊近日援引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公布的报告称,去年德国仅不到76万人选择自己开公司,只有最高峰时期150万人的一半。尤其是大学生在毕业3年内创业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五。“这与德国大学创业教育不普及有关。”
同英法等国一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一些大学就引入创业教育。德国洪堡大学创业教育和研究学者埃森辛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高校在创业硬件方面并不落后。比如,洪堡大学设有高新技术创业理念培训、莱比锡大学有创业中心帮助学生将创意变成创业。“不过,大部分学校仍把创业教育看作是一门少数学生的兴趣课,而不是必修课。甚至经济类学生也没有进行创业培训。”
德国大学很少培养学生冒险、自信等创业家的气质,相反,对技能教育的重视却是全球领先。德国从中学开始,就普遍进行“双元制教育”,以便为“德国制造”培养技术人才,培养一名“好员工”。《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德国奔驰、西门子等众多巨头都参与“双元制教育”。这样,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一毕业可以进行“无缝工作”。对此,德国《明镜》周刊曾指出,德国拥有数千家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及化学生物制造商,这是德国擅长的产业领域。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无法培养出下一个谷歌、Facebook等科技创业企业的主要原因。上海外国语大学学者姜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德国大学生根本不用担忧找工作的问题,自然没有创业的外部压力。从整体经济形势来看,若德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一旦走弱,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就会变高。
近年来,一些农村籍大学生返回家乡,这样一个新的群体逐渐地映入人们的眼帘,受到社会以及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对于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贡献,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籍大学生返乡进行就业创业,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还能为农村带来新鲜的活力,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对于大学生自身以及政府、国家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农村籍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返乡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困难,通常有以下困难:农村籍大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在经济方面有很大的负担,农村籍大学生家庭大多孩子比较多,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拥有的社会资产比较薄弱,农村的传统对他们就业也有很大的束缚,如果他们所学的专业就业形势不够好,而且政府对其也没有相应的重视和支持,那么他们在返乡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说,对于这种现象,政府应该提出一套完整的支持体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高校也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课堂的实用性以及多样性。家庭方面也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和理解。最重要的应该是大学生自立自强、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业创业的困难。
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遭遇的挑战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难,这不仅是由于他们自身产生的问题,更是由于社会不公平以及城乡差距导致的社会现实问题。农村大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知识,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农村籍大学生更容易步入一个陷阱,那就是知识性失业的陷阱,虽然有知识,但是不能改变命运,不能消除城乡差距以及教育的不平等。农村人上升以及流动的空间小、机会少,这样社会地位以及社会阶级的差距就会增大。正是这些不平等,注定农村籍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一)国家政策不完善、执行力度较差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总是遭受一些困难,最主要的就是在就业创业中国家没有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相应的政策,国家只是通过意见或是通知等形式出台一些关于大学生在农村进行创业就业的文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虽然国家在融资、税收以及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方面,出台一些政策适合大学生在农村进行创业,但是因为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对此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大学生在返乡进行创业时,在用地方面就有很大的制约。现在国家对于农村的土地控制比较紧迫,而且用地指标也比较少,而且出让土地的价格较高,大学生对于土地的承包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另外,在大学生子女教育以及社会医疗、保险、养老等社会保障措施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大学生返乡创业形成很大的困扰。因为农村是社会的基层方面,属于网络传递的末端,在接受资源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资源不对称或是获取资源的时间较长等问题。一个有助于农民的政策从最高的决策者传递到最低端,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在传递的过程中,传送的信息可能会失真,使得执行力也被打了折扣。如果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许可证迟迟拿不到手,选好合适的项目却迟迟没有达到相关部门的审核标准,正是由于执行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受到打击,因此半途而废,所以说,政府对创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要想做好大学生创业项目,就应当更加务实有效。
(二)农村环境复杂、就业创业基础条件薄弱
无论科技与工业如何发展,农村问题都是领导层面与民生建设过程中最重视的部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就业难”这一问题中,最困难的一环当属生源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情况严重影响农村籍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农村家庭对于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社会人才资源的流失与浪费。本文对妥善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推进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大目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农村环境比较复杂,而且硬件条件也比较薄弱,所以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也有很大的制约。虽然目前我国一直实行改革的政策,一直想要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平等以及更好地建设新农村,但是农村占社会总人口的80%,这种改革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农村的硬件设施没有达到相应的改善,甚至在许多偏远的西部,没有平坦的马路,交通不够发达。
农村人思想也比较禁闭,新鲜的观点、思想不能涌入,反而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的认知理念以及法制意识等都存在问题。大学生在返乡就业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政府或是农村的一些管理人员由于自身法制意识不强,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当成香饽饽,借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侵蚀,而且进行额外的费用收取,这些做法都会给新生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扼杀还在摇篮中的企业。产生这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农村环境的恶劣,各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市场法制不健全,没有做到有法可依,市场秩序的混乱,缺乏相应的信誉,加深农村市场的痼疾。
由于农村各方面的条件和环境的问题,一些大型的工厂以及建筑设施在农村投资建设的机会就会很少,再加上农村自身的恶劣条件、水电以及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比较短缺,就会使得全省、甚至是全国最新的市场供求信息得不到传递,就会使得商机白白地溜走。商机会影响两方面:一是没有企业在农村进行投资,这就会使得就业机会少,大学生返乡就业很困难;二是没有商机,大学生在进行返乡创业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各方面的信息条件得不到传播,硬件措施不能及时地供应,创业也很难获得成功。
(三)大学生个体就业创业素质低、能力较差
在大学生群体中,不乏很多有非常完美想法的人,然而由于现代体制的教育方式,很多学生都是纸上谈兵的能力,并没有很多实践能力。大学生在返乡进行就业创业时,虽然具有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创业素质以及就业创业能力,一切都会变得很容易。我们所说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品质。创业教育这个理念最初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的,这一理念赢得很多人的支持,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是教育哲学,这一理念所倡导的是将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到和学术教育同等的地位。大学生在返乡进行就业创业的时候,总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就业创业意识不足,大学生总会在精神上出现一些不情愿,他们认为在农村进行创业就业非常低下,有损他们的形象,没有摆正正确的心态。在心理认识方面存在误区,所以一开始进行就业创业就不太积极,没有拿出所有的耐心以及信心,没有把这当成一种事业以至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创业也不是很顺利。二是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放弃,在农村几天找不到工作就怨天尤人,不懂得反思,他们不懂得坚持,不懂得在失败中寻找原因,总是遇到一点困难就逃脱退缩,这样,是不会做成任何事的。三是大学生缺乏就业创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创业的关键。许多大学生虽然在学校学到一些有助于他们就业创业的知识,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拥有知识,却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就业创业中,他们缺少实践能力,他们所学的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也不具备自己创业的条件。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现象。所以说,要想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就应该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水平。
三、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路径选择
基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遇到的挑战,根据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遇到的障碍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解决的对策。
(一)出台和完善国家政策,强化政策执行力度
要想更好地完善国家政策,加强执行力度,就应该完善农村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中央政府应该结合农村的环境以及特点,逐步改进和完善,鼓励大学生返乡进行创业和就业,使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成为一种普遍的、长期的行为。这就要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但是这种扶持政策不应该简单地照搬中央的就业创业文件,而是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突出该地区的特色,并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针对大学生创业用地难的问题,政府可以把大学生创业用地纳入政府城乡发展,适当地对荒山进行开垦和利用。因地制宜地设立科技生态园,为返乡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宽松畅通的政策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把当地农产品和产业组织有效地联合,将大学生的智力资源与当地农民的人力资源充分地结合,做到优势互补,达到共赢的效果。政府应该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更加健全平等的城镇居民待遇的社会保障机制,包括对于大学生子女的教育、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方面,解决大学生所有的问题,解决他们的疑惑,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是完善国家政策、加强执行力度的基础。只有服务意识提高,才能更好地对政策进行落实,才能更好地提高执行能力。这就要求政策部门转变职能,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政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社会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理解与认同,积极营造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氛围,真正形成大学生返乡创业光荣的舆论环境。
(二)改善和优化农村就业创业环境与条件
为了加强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的困境,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更多的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拓宽就业渠道以及促进就业创业的公平。政府应该注重教育,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的力度,政府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投入方面要舍得花钱,通过改善农村的教育质量来提高农村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大学生教育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才更有能力去进行就业,才更有想法去创业。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难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些农村籍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没有人支持,他们最能够依靠的就是来自政府和高校的支持。所以这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政府应该结合城镇化的需求以及公共服务各方面的协调关系,改善相应的恶劣环境,充分地挖掘当地的优势条件,充分地挖掘教育,在劳动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以及残疾人服务等方面进行推广,更好地改善和服务,更多地吸纳农村大学生,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平台。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改善。应该统筹各类服务项目,找出本地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从而创造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针对网络信息不发达等问题,政府应该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用实际行动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更好地加强执行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大学生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工作。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能力
农村籍大学生要想更好地就业创业,就应该主观地调整观念,摆正心态,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虽然他们会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是他们不是天生的弱者,他们应该学会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一是应该把自己的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的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的观念,客观地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找到一个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工作。只要是有助于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岗位,就应该去尝试,而不应该眼高手低。二是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学校和家庭也应该负起责任,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给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地鼓励他们去尝试,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坚定地去面对。作为学校,应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学校课程的开设中,应该更注重实践操作,尽量加入一些就业创业的指导课程,并且对于学生的创业思想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学生产生就业创业的想法和意识。在学校中举办一些创业比赛,让学生有充分的重视,并且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实际的动手能力,学校可以和一些企业进行联合,锻炼学生的工作意识和能力,使知识和操作有效地结合,才会为学生能够充分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才会赢得更好的就业以及更加的创业项目。
虽然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并不平衡,国家政策、农村的环境、执行力度、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对大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只要政府、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奋斗、共同协商、共同制定对策,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出现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所有障碍都会被清扫干净,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摘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成本比较低廉,而且门槛也比较低,这种情况逐渐成为就业创业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目前,有许多农村籍的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受到国家政策不完善、复杂的农村环境以及个人就业创业素质低、能力差等因素的阻碍。为此,可以通过完善国家政策、加强执行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和设备条件、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能力的途径,破解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困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杜丽华.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的机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65-273.
[2]张妍妍.高校农村生源学生就业长效机制研究——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34-36.
[3]马琼.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10):26-27.
[4]盛子建.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摘 要:“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能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笔者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09
Abstract: Farmers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undergraduates choose to return home to start a business can not only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 countryside, but can promote the reasonable and full use of talent resources.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uses SWO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 systematicall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farmers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under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SWOT analysis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但同时也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加剧。“农二代”大学生是指出生于农村、生长在农村、父母辈以种地务农为主的大学生。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成长环境的局限性、社会关系网络缺失等原因,“农二代”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呈现成本低、起步低等特点,因此,“农二代”大学生回到自己熟悉的农村创业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就业机会。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对“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提出对策建议。
1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必要性
1.1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且结构分布不合理,农村人员整体偏向老龄化状态,这与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相符。从“农二代”大学生自身特征来看,一方面,他们出生于农村、生长在农村,与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对农村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一方面,他们在高校经历了4年左右的教育培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在农产品网络营销、开发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更能把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1.2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可发挥自身优势,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从2001—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图1),由于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农二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社会关系网络缺失,“农二代”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如果“农二代”大学生选择在自己熟悉的农村创业,不仅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发挥用处,实现自身价值;更能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2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策略性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SWOT是指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机会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4个方面,其中S和W是对自身内部因素的分析;O和T是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
2.1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势分析(S)
2.1.1 技术优势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新知识和新观点的集聚地。“农二代”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所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这无疑是他们的技术和知识优势,而技术知识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说明“农二代”的创业项目是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与其他群体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2.1.2 情商优势 “农二代”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年轻有活力,做事情有激情,自信心充足,而且创新能力强,敢于对传统创业观念提出挑战,通过对市场最新信息的收集,对市场需求有准确的把握,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创业项目。
2.1.3 环境优势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给予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农村发展前景广阔,“农二代”大学生出生于农村、生长在农村,能够及时了解国家的支农政策和农村发展状态。而且农村大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对农村市场进行调研,对农村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为返乡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劣势分析(W)
2.2.1 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和环境的局限性,“农二代”大学生从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少。而在大学阶段,高校对实践教学课时的不重视也导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缺失,使大学生对创业的各个环节考虑不周,对创业的失败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2.2.2 心理压力大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不仅对使城乡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很大差异,而且对个人的心理特征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二代”大学生的家庭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没有可靠的背景关系,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经济来源,同时还肩负着父母“跳农门”的愿望和让父母离开农村的使命。因此,“农二代”大学生承载着比较重的家庭责任,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
2.3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机会分析(O)
2.3.1 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积极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同时还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放宽准入条件,降低注册门槛,并按实际情况给予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2.3.2 农村环境的改善 从2005年起,全国按照“二十字方针”全面建设新农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行路难、用电难、用水差、人居环境差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创业者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3.3 高等院校创业课程的开设 近年来,创业教育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不仅有着切合实际的创业教材,还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尤其是SIYB、KAB等创业课程在大学校园内开设,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理论培训;此外,各种创业大赛在校园内的举办,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施展平台。
2.4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威胁分析(T)
2.4.1 社会对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偏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为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一部分人认为留在农村是没出息的表现。而且农村父母耗费巨大代价培养出的大学生,也希望孩子们大学毕业后在城市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走出农村,留在城市。因此,“农二代”大学生在返乡创业时往往会遇到社会的歧视和父母亲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
2.4.2 政策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对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当前颁布的政策多是以意见或通知的形式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但是大学生返乡创业有着更多的后顾之忧,如创业大学生面临的个人社会保障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社会福利、医疗养老等基本性的问题,而这些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对“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有一定的束缚。
2.4.3 大学生融资困难 农村家庭一般以务农为主,收入甚少。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花费对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已经是雪上加霜了,再没有更多闲置的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再加上大学生群体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网络一直是处于“师生间”“同学间”这样的关系群。创业所需要的人脉关系相对缺失,缺乏有效的社会融资渠道。国家目前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远远不能够满足创业资金的需求,而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复杂,且需要抵押、担保,大学生往往因为没有资产可抵押担保而导致金融机构不予贷款,使得创业资金难以筹集。
2.4.4 农村基层网络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级领导干部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农村基层管理混乱。除此之外,农村监督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常常会受到村级领导的“吃拿卡要”,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3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5-9]
3.1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
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激励政策,有效解决返乡创业大学生在农村的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政府还应完善农村的金融环境,为大学生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创业项目开设“绿色通道”,给予一定资金补贴;政府还应通过主流媒体等方式提高社会对“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和认同,形成全社会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环境氛围;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训,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农村环境。
3.2 高校应帮助“农二代”大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
“农二代”大学生由于先天教育的缺陷性,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为缩小“农二代”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的差距,高校首先应帮助“农二代”大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愿意返乡创业的“农二代”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加深大学生对农村的了解程度,充分认识到农村建设对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高校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为“农二代”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大学生们在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志在从事从业的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校期间的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知识丰富的高等院校,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大学生要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敢于对新事物提出挑战,克服自身劣势,改变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缺点,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好创业项目的每个环节。此外,“农二代”大学生来自农村,应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期,多参加农村、农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同时也为创业项目的选择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庆,李敏,孙亮.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6):37-40.
[2] 田桂芬."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3):87-89.
[3] 董卫强.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4(12):90-91.
[4] 潘蕾.城乡生源大学生人格特征差异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1):132-134.
[5] 李光考,陈淑惠,林克显.新时期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困境与对策建议[J].农业教育研究,2014(2):14.
[6] 白延泉.探析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9):35-37.
[7] 常大治.大学生农村就业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91-92.
[8] 刘海学,王玲,朱文碧,等. 农林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1-3.
在海南澄迈县,“城归”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
,澄迈县在全省率先开展鼓励和扶持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3年来,全县累计投入622万元,扶持154名返乡大学生创业,拉动创业资金近1亿元。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表示,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返乡创业大学生加快成长,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领村民致富,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
海口教师家乡开办幼儿园
“我想把好的教育理念在家乡实践,惠及家乡更多的孩子。”
蔡笃童,曾经在海口市一流的第九小学当了老师。2年前,他毅然放弃海口稳定且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家乡澄迈开办了金诚幼儿园,如今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一直是蔡笃童的梦想。20,他了解到家乡支持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激励制度后,心潮澎湃,感觉梦想就在眼前。他考虑再三,终于辞职返乡创办幼儿园。
创业之初,受资金限制,蔡笃童选择位置偏远的大拉村,拉资金、调场地、跑审批、选建材、找施工队、做宣传……一切都要亲力亲为。创业虽苦,蔡笃童却心甘情愿:“我的目标是创立一个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幼儿教育品牌,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笃定一生献身幼教事业。”
短短2年,金诚幼儿园从借款100万元,在县城偏远的大拉村开园办学,园舍简陋;到如今,发展成拥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占地18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
20,蔡笃童获得澄迈县普惠幼儿园扶持资金14万元;9月,蔡笃童作为返乡创业青年代表,再次获得了澄迈县提供的14万元创业奖补资金。
蔡笃童说,金诚幼儿园迅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除了资金支持,政府还在办园指导、幼师培训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据我了解,在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方面,澄迈县是践行最早、力度最大的。”
年,澄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制度,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最高可获20万元创业资助。
澄迈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陈颖镇说,澄迈设立了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资金,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培训、资助和奖励等,吸引一批澄迈籍大学生回乡创业,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师范生创办“沉香王国”
“80后”师范院校毕业生王大裕,创办了自己的“沉香王国”,仅用5年时间,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路。
,王大裕瞄准沉香,选址老家加乐镇开始种植,一上来就承包了30亩地。沉香价值不菲,但沉香树需种植6至8年才会产生经济效益,结香也很费功夫,还要应对随时刮来的台风。因为这些,一开始很多亲友都反对。
王大裕却坚信自己的选择。
在说服家人后,王大裕购进了一批沉香加工设备,还专程从广东聘请了师傅,给当地乡亲培训加工、雕刻等手艺。他先用收购来的沉香做原料,建起了加工生产基地,并逐年扩大沉香树种植面积,如今已超过600亩。
短短几年间,原来每斤最高150元的沉香涨至4000元。年,王大裕发起成立了裕丰沉香专业合作社,并在海南和北京等地铺开销售网络,形成了沉香种植、加工、展览、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年销售总额达万元。他感谢澄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政务环境,让创业者消除后顾之忧。
为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王大裕鼓励自己厂里的工人推荐身边家庭经济困难的邻居来入职,初学者每月补贴1500元,掌握技术后每月固定工资2500元。
王大裕在金江镇兴建的沉香产业园是一座园林式建筑,集沉香观赏、品鉴、交流、文化休闲于一体。他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在裕丰沉香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加上县镇两级政府提供贷款和基础设施支持,加乐镇周边农户纷纷加入,种植沉香近1000亩;经过8年管理,亩产值可达30万元。“沉香种植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至少能新增300—400人的就业机会”,王大裕自豪地说。
2010年7月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周天兵,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和回报家乡的决心,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毅然决定回到家乡中和镇鹤林村,开始他的养牛创业之路。
周天兵从2009年开始像其他的大学生一样为了找工作,曾到处参加招聘会。但是要找一个能让自己施展才华的工作岗位谈何容易。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与其挤在城市里不如回乡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经过认真思考,周天兵选择了回乡创业。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周天兵又回家当农民,这让村里许多的乡亲们很难理解,周天兵的父母也觉得很没面子,自己的儿子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如今又回到了农门。
但是周天兵为自己的选择一点也不后悔,他有足够的信心去打造自己的人生。他要以事实说话,让乡亲们和父母真正理解他并支持他。
“你怎么想到回乡创业的呢?在大城市工作没有风险,创业风险大,何况你又是第一次尝试?”
周天兵笑了笑回答到:“现在在大城市工作压力又大,一不小心可能就被炒鱿鱼了,也不稳定,还要看老板的脸色行事,实在太累。加上现在惠农政策那么好,都积极鼓励帮助农民创业,我想有国家和政府的帮助,资金和技术都有保障,何不自己干一翻事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要是我做好了,就能够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创业,这样我们的家乡就回变得更加的富裕,那时农民也有自己的乡间别墅,自己的小车,多威风啊”。“那你就不怕创业失败吗?万一失败了你怎么办?”
“我不怕,其实我没想过会失败,因为我做足了准备,我查了很多关于养牛的技术资料,还有政府对我的帮助,我相信运用我所学的知识和勤奋一定不会失败的,万一真的失败了我也绝不放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我会总结失败的经验,绝不允许再失败。” 目前,周天兵已经投资20万元承包森林1500亩,修建了一个400平方米的牛圈,一个200平方米的水池,一个消毒池,一个沼气池,并去山东购买了40头种牛,他的养殖场也已经通过了各种检查,接下来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战斗”中。
现在对于周天兵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资金的不足,在镇、村两委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已向有关部门申请了50万元的扶农助农贷款,希望国家的优农惠农政策能成为他走向成功的坚强后盾。
看着烈日下被晒得黝黑的周天兵在为他的养殖场不停地忙着的身影,他的父母有些心疼了。但是在周天兵的脸上看不到后悔和疲惫,看到的只有信心和坚强。从他的身上透出一股年轻人的冲劲,强大得势不可挡。
相信不久后中和镇就会出现一个年轻的企业家。
中和镇万元办
当他从同学那里得知家乡黔江区正在招募脱贫志愿者时,他毅然报了名。“我是农村出来的,知道身边一些村民生活很困难,希望回去为他们脱贫致富尽一点力。”杨勇说。
跳出农村回到农村
今年26岁的杨勇是黔江区新化乡人,母亲在主城一家餐馆做服务员,父亲在浙江省打工。去年6月,杨勇从长江师范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跟身边同学一样,他开始在主城找工作,希望在大城市打拼。没多久,南岸区一家印务公司录用了他,工作内容跟专业相关,月薪3000多元,杨勇觉得还不错。
很快,杨勇收拾行李报到。过了一个月,他和同学聊天时听说有关部门正在招募脱贫志愿者,杨勇动了心思。“我没有多么崇高伟大的.理想,只是想着家乡很多村民还十分贫困,我读了这么多书,为何不能回去帮助他们呢?”杨勇说。
去年7月,杨勇经过层层考试,最终成为一名脱贫志愿者。
帮村民网上卖产品
回去前,杨勇对志愿者工作作了了解。不过,才接触基层工作的他还是被难住了。55岁的贫困户邓继红住在石会镇工农村,有两个子女,均已成年在外打工。邓继红和妻子身体不好,只能种点蔬菜、养些鸡鸭过日子,年收入不到2000元。
如何帮他们脱贫?杨勇想了很多办法,种茶叶、纳布鞋、编背篼,都被邓继红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很简单,“村民都不富裕,谁买这些东西?”杨勇说。
杨勇没有放弃,他发现政府打造的电商平台――云上武陵有一个交易功能,可以帮村民卖东西。杨勇把这个信息告诉邓继红,经不住多次劝说,邓继红将信将疑答应了。
1 新疆温宿县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温宿县位于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 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 反恐形势严峻, 改革发展稳定任重道远, 由于自然条件、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温宿县少数民族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条件差、压力大、困难多、政策落实存在薄弱环节等诸多问题。根据温宿县人社局的统计, 2007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27人, 其中, 少数民族179人, 未就业10人;2008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31人, 其中, 少数民族186名未就业13人;2009年, 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58人, 其中, 少数民族202人, 未就业22人;2010年, 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316人, 其中, 少数民族233人, 未就业19人;2011年, 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87人, 其中, 少数民族247人, 未就业28人;2012年, 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92人, 其中, 少数民族255人, 未就业27人;2013年, 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429人, 其中, 少数民族341人, 未就业40人;2014年, 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541人, 其中, 少数民族432人, 未就业67人。
2015年, 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541人, 其中, 少数民族412人, 研究生4名, 本科生164名, 专科生176名, 中专生68名;县内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315人, 县外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97人。其中:就业368人 (行政单位51人, 事业单位113人, 企业就业60人, 公益性岗位103人, 自主创业14人, 灵活就业27人) , 未就业44人, 就业率为89.3%。
从数据可以看出, 温宿县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2015年全疆85%的比例, 但从就业岗位来说, 温宿县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存在行业结构性矛盾, 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公益性岗位, 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极少。一旦行政事业单位和公益性岗位饱和, 那么将出现大量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无法就业的问题。此外, 相较汉族大中专毕业生而言, 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在就业时仍存在一定劣势, 主要是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能力不足。
(单位:人)
2 温宿县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思想守旧, 择业观念单一
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 在问卷调查的148名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中, 60%都认为只有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才是就业, 不愿到民营企业就业。48%的大中专毕业生对工作岗位要求较高, 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所期望的岗位与自身所学的专业、实际能力不符, 因此“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十分普遍, 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先从基层岗位做起。
2.2 企业薪水相对较低, 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去企业就业意愿不高
根据大中专毕业生报到登记求职薪酬期望值, 90%的大中专毕业生希望月薪在2000元以上, 47%的大中专毕业生希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但据企业摸底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平均值为1700—2000元/月, 大中专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截至2015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75元, 平均月收入2190元。从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薪酬期望看, 基本都高于新疆城镇居民平均月收入, 甚至有近一半的大中专毕业生月薪期望比城镇居民平均月收入高出近1000元。
2.3 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 不愿接受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受经济发展速度下滑的影响,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亏损面较大、开工不足, 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减弱。根据温宿县人社局2016年3月份该县开展的各类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用工需求情况的摸底调查发现:普工需求405人, 技术工人需求71人, 管理岗需求30人;而大中专毕业生大多为知识型人才, 其专业结构、能力素质与该县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能相适应, 因此出现了企业找不到工人, 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另外, 许多企业反映,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做事眼高手低, 知识脱离实际, 不愿从基层做起,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比较爱面子, 而且人际沟通能力差, 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2.4 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较弱, 创业人员较少
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父母不愿让其子女进行自主创业, 认为既然接受了高等教育, 就该进国家的编制, 吃国家的“皇粮”;更有父母认为孩子毕业后进行创业就是给自己丢脸, 辜负了自己的养育之恩。在调查的148名大中专毕业生中, 62%的人虽有创业意识, 但思路不清晰, 且无实际操作经验或经验不足, 创业准备不足, 缺乏创业资金, 创业能力较低, 因此不愿创业。另外, 创业资金是做大的瓶颈。由于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前期资金投入较大, 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额度相对较低, 无法满足部分群体的创业需求。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贴息贷款, 金融机构申贷手续较为繁琐、放贷时限较长, 导致小微企业贴息贷款无法落实。
3 推进返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3.1.1 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必须迅速构建和完善保护少数民族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完善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各项制度的改革, 完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合理化与法治化建设。大学生创业、就业必须依靠国家与社会构建长期而有效的指导体系、鼓励体系与扶持体系。强化国家政策的导向, 进行就业、创业的宣传, 积极与东部发达地区进行沟通, 加大人才输出率, 降低就业、创业的区域局限性, 为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1.2 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自治区党委、政府应对自治区的就业政策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自治区范围内制定统一或者专项就业、创业政策。例如在新疆自治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规定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应占的最低比例, 或者留出一定计划针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开放的岗位, 再例如可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对高中生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制度, 对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实行税收优惠, 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吸纳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企业, 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和物质、精神奖励。此外, 自治区政府可以积极与内地省市政府联系, 沟通, 推荐优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前去工作, 新疆自治区政府要为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提供目的地基本情况介绍、岗位培训, 以鼓励自治区优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前往上述地区就业。
3.1.3 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必须针对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新疆高校的特点, 来宣传新疆文化特色, 整合教育资源, 挖掘市场潜力, 科学合理的制作专业结构与专业课程, 培养适合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具备新疆区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人才。对于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求、大学生就业率很低的专业要及时果断的修改或停止, 重新设立一些新的、有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 比方说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特色农业等具有地区特点的专业。要彰显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多设立一些具备少数民族优势的专业。比方说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丰富的语言优势, 尤其是中东地区的语言优势以及周边国家的语言优势, 将其应用在外贸以及传统医学方面等等。
3.1.4 完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主动与县域各乡镇的服务中心联系, 做到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及时做好人才方面的信息搜寻工作。要在每年的毕业季到来之前, 主动出击, 与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的高校进行联系, 有组织的做好他们与用人单位的对接。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专场招聘会, 通过这种方法实现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集中交流。为广大的返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贴心帮助。可以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 建立雇主、劳工和政府合作的模式, 根据企业用工需要, 由政府组织有针对的技能培训, 培养出胜任其岗位工作的工人、技术工人或技术雇员。
3.2 大学生应提升自身素质, 为就业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2.1 主动适应现代文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想真正能够面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在大学求学的阶段去努力学习, 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要冲分的利用实践的机会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中必须主动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常识, 不断学习, 去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积极融入现代化的建设之中。
3.2.2 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
少数民族大学生一定要在社会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取长补短。新疆许多的民族在经营方面具备许许多多的优势, 比方说掌握着各种各样的语言, 能够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 有着很好的商业头脑, 具备经商的传统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各种语言,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让自己在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过程中畅通无阻。
3.2.3 完善个人职业规划指导教育服务机制
在疆高校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 建立起专业队伍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在校期间, 应当带领学生尽早建立起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少数民族大学生必须把握好在学校的学习机会, 把理论知识学牢固, 然后要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收集相关的就业、创业政策信息, 提高自己对社会, 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3.3 社会各界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3.3.1 支持鼓励大学生创办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
政府部门在税收方面要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必须完善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 让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方面的去申请小额贷款;对自主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政府部门必须简化相关的手续, 尽可能地减少行政收费。各级、各地政府部门一定要防止就业中的民族歧视, 并且为这些大学生制造一个公平公开的就业、创业平台。要结合当地的民族特点与地区特色, 鼓励大学生创建适合少数民族的各类企业。当地政府要对此类企业实行政策上的扶持, 坚决杜绝所有人为的制约, 同时要降低他们进入市场的标准。
3.3.2 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强化就业培训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就业指导部门要主动做好服务, 对所在区域的企业数量、用工需求、薪资福利等作一个统计和分类, 并建立电子档案存档, 做到心中有数。与发改委和经贸局定期与不定期保持联系, 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 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动向, 使得在人才引进和招聘中针对性和导向性更强。人才就业指导部门要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需要和本地区企业人才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就业创业培训计划, 加大对这其的就业创业培训。
3.3.3 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媒体及宣传机构一方面, 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分享会和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形式, 加大先进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 通过典型示范, 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念。另一方面, 要加大民族团结宣传力度。普及民族风俗文化, 加强不同民族间的沟通和认知, 消除民族偏见, 广泛树立平等意识。引导用人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客观公正的看待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长, 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英姿.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6) .
[2]芮国星, 袁祖社.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3) .
关键词:农民工;本土化就业;城市融合;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17-02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5278万人。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求着成功与财富的梦想,以劳动与付出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和城市的面貌。同时,城市也改变着农民工的生活及精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现出来。城市的繁华与农民工经济收入低的矛盾、城市的融合感、公平感等,造成了农民工的困惑,也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关于困扰农民工就业的几个问题
1.称谓上带有歧视文化色彩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长期以来,“农民工”已成了人们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习惯性称呼,媒体也一直沿用这个词语。但事实上,“农民工”这一称呼背后隐藏着歧视文化色彩。一些企业、单位在给予农民工的待遇上,农村招进来的跟本地的不一样,跟城市居民更不一样。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而唯独“农民”却永远被加上了特定的标签,“农民”被界定为一种身份,不能够与城市很好地融合。对“农民工”这一带有歧视色彩的称呼,是城市文化派生出来的对乡村政治、文化、经济的排斥而产生的人的等级观念的歧视。更有胜者提出,农民属于“草根”底层,城市人属于“花草”上层,这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鸿沟,不易于社会和谐。
2.经济能力成为农民工定居城市的主要问题
自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市场化改革以来,与户籍相关联的很多社会福利逐渐被剥离出来抛向市场,而市场化的新的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再加上农民工整体地位较低,在市场化条件下城市生活的重压之下,收入低就成为农民工居留城市的首要障碍。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民工并未获得与市民一体化的安全保障,市场因素对农民工定居城市的阻碍逐渐加强。城市化进程使一些农民与土地相分离,而非市场化的征地补偿制度又使一些农民的利益受损;城市土地价格和房价飙升,使城镇居民生活压力骤增,城市新增人口更无力承担高房价带来的高昂生活成本,城市廉租房建设滞后难以实现“居者有其屋”;农民工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使农民工获得的经济收入和保障水平远远低于正式职工,这些都造成了农民工市场能力和经济地位较低。
3.公平感影响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近期发布的《社会心理蓝皮书》显示,农民工普遍感觉社会不公平。大多数农民工处于相对剥削地位,从而产生了不公平感。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难以进入高端人才市场。同时加上户籍限制,农民工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就业机会。在企业内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工却不同酬;在企业外部,农民工工作相对不稳定,流动性大,大多因辞去工作而损失应得收入,即使工作稳定的也难以有效应对企业欠薪风险,且缺乏有效维权途径。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的户籍制度衍生出一系列不公平政策,如劳动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城市房价调控政策、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等,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农民工的就业权、健康权、居住权以及子女教育权等,抑制了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意愿与期望。2011年的“潮州古巷事件”、“广州增城事件”和最近的“中山沙溪事件”等农民工与本地人的大规模群体性冲突,表面上是地域族群矛盾的激化,实则是农民工对于“二等公民”身份不满情绪的爆发,是农民工反抗歧视,争取城市公民权的前奏。
三、城市融合与返乡创业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外出打工的一种派生现象。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有农民工回乡创业,而进人新世纪以来,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强烈回乡创业愿望的动力驱使、西部大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城市二元体制排斥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一些农民工率先作出了回乡创业的理性选择。返乡创业,应该说是未来时代发展的趋势。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农民,需要农业,农民阶层对社会未来远景的建构依然有着重要意义。现代农业能为人们创造就业和收入,农业能够应对新的稀缺。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帮助农民工实现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为农民提供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这对拓展农村就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等,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2.对农民工实行“公民”身份,促进农民工与城市融合
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明确排斥自己的“农民”身份,积极认同自己的“工人”身份。然而,传统的“农民工生产体制”已影响到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解决“农民工生产体制”内在矛盾,在企业中实行农民工“企业公民”身份,在社区生活中实行农民工“社区公民”身份。农民工成为企业公民,就能够在受到管理和约束的同时,还享有公民权利,有权就工资、工时、工作条件和其他相关问题提出诉求。通过集体议价机制,及时反映市场用工、物价水平、企业利润等方面的变化,让企业公民通过程序正义实现自身利益。农民工成为社区公民,就有权享受所在地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社会福利,包括自身及子女有权在城市中平等地享受包括教育、医疗、住宅等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逐次推进社区公民建设.统筹考虑制度安排及各项具体政策设计。
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农民工就业以及相关保障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方面,要推动实现农民工更高质量的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涉及农民工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协议、工资标准及发放、土地权益、子女教育、户籍、技能培训与教育、法律援助、工商、财税等各方面的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同时,要对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惩治,维护社会公正。
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案例计划书06-30
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09-09
大学生返乡座谈会发言09-10
台前县加强返乡大学生党员管理服务工作12-08
大学生创业杯-“德创杯”大学生创业大赛06-06
毕业大学生创业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详解06-19
北京大学推荐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11-29
大学生创业扶持10-28
大学生创业六大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