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共16篇)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闵桥中心小学张玉梅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必要的先决条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益,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先决条件。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是音乐课教学的特点。

以往的音乐课教学生主要是学唱歌曲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全面提高,甚至会有一些压力。通过参加培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知道并体会到小学音乐课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幽默风趣的老师要以轻松诙谐的形态和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能歌善舞的老师要以优美的歌声和轻盈的舞姿感染学生;键盘水平高的老师要以流畅的琴声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调控能力强的老师要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音乐优质课的观摩,使我知道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因材施教,如对待活泼聪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对待文静内向的学生要多鼓励赞赏;对待协调性差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动作协调;对待调皮顽劣的学生,要扬长避短,既要发扬他们积极一面,又要采取机智的办法帮助他们转化。

由于知识的拓展、更新,社会的发展或家庭的影响,学生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最佳发展期,面一年龄段可能有所不同,甚至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去研究学生,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一堂创设新颖、活泼的音乐课,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充满兴趣地进行各种音乐学习和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音乐课观摩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乐感,随着旋律来让学生说一说,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并用歌表演的形势来体现出来。

音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例如:省教育学院的林教授讲到的在音乐课导入这一个环节,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分别采用故事导入、挂图导入、谈话导入、舞蹈或律动导入等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低年级的节奏训练中,可以广泛采用“声势教学”的手法,让学生通过自身肢体的感受去理解节奏,表现节奏,使学生以整个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之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切音乐学习活动都是以听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因此,以听为主的感受与鉴赏成为整个音乐课程内容建构的基础。随着文化多元化与商品化,音乐的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种类不断地增多,流行音乐、广告音乐、商业音乐充斥在整个社会音乐文化中。因此,学生要“听什么”成为了学校音乐教育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应根据需要适当地将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不同音乐种类引入音乐课堂教学,通过感受与鉴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学生学会选择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如何听”。大多数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喜欢“听而不闻”。

1.对音乐作品中音乐情感与情绪的感受和鉴赏。音乐是情感的载体,人类运用音乐符号体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音乐进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表达与生成的过程。音乐情感情绪的内容有欢快的、激动的、悲伤的等,音乐情感情绪的表达有抒情的、宣泄的、交流的等,只有用心去贴近和感受音乐情绪情感,才能获得深刻的音乐审美体验。

2.对音乐作品中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感受与鉴赏。音乐的体裁和形式丰富多样,如奏鸣曲、摇篮曲、进行曲等,对音乐体裁和形式的鉴赏涉及对音乐本体的感知和辨别。

3.对音乐作品中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感受与鉴赏。音乐作品中的音乐风格和流派有古典的、浪漫的、民族的等,对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感受和鉴赏,往往需要对其历史背景、人物、文化等进行深入了解,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听觉审美上,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整体的审美。

二、表现

1.演唱教学。其中又包括有表情地演唱、演唱技能、对演唱的评价、背唱歌曲、嗓音保护、合作意识的教学目标。

2.演奏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中,演奏主要指各种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电子琴等演奏教学。而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主要是在课外进行。演奏教学包括演奏技能、音乐表现、合奏能力、音乐评价等内容。

3.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有: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舞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片段表演、简单的戏剧片段表演、简单的曲艺片段表演、艺术评价等。

4.识读乐谱教学。与前三项实质表演内容相比,识读乐谱是辅助性的音乐表现教学内容,是作为音乐表现基础的学习。识读乐谱的教学内容有:认识、表现各种节奏符号、模唱乐谱、视唱乐谱、认识常用音乐记号等。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探索音响是指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活动,自然界声音现象如风声、雨声、雷声、鸟鸣、虫鸣等,日常生活声音现象如机器声、钟声、打字机声等;探索音乐是指探索各种声音的音乐属性。

2.即兴创造。即兴创造有两类:一类是综合性艺术表演性质的,用适当的速度、力度表现成语、短语、诗歌,用即兴动作表现歌曲、乐曲;另一类是音乐创编性质的,如即兴编唱或即兴演奏,依据音乐内容即兴创编。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音乐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功能,如礼仪音乐可以经常在节日、庆典中听到;实用音乐经常用于广告、健身、治疗等活动;而背景音乐则经常可以在餐厅、影视作品中接触到。

2.音乐与姊妹艺术。姊妹艺术包括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各类艺术,音乐与姊妹艺术的教学,通过将这些姊妹艺术结合构成以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学课型,从而体现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如舞蹈动作配音乐节奏、用色彩图案表现音乐等。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音乐教学中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历史等的结合,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更有利于音乐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如音乐与语文结合,可以以诗配乐;音乐与历史结合,可以了解音乐所产生的语境等。

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从外部环境看,是在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对国际音乐教育新思想、理念、方法、内容的吸收和借鉴;而从内部环境看,其核心内容就是课程的改革,改革以往课程中不合理的因素,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建构符合学科规律和时代需求的新课程标准。因此,学校音乐教育改革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国际音乐教育发展动态和国内课程改革趋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们迫切要求基础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开始启动。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我们的小学数学学习要想实现有效和高效,首先,教师要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现有的评价方式以及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相符了,教师也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标   教学改革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32

今年,我们学区组织了校本培训学习,笔者有幸参与了本次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地认识到,课改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教材的改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将课改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就能明显地体会到课改的重大变革:传统教学对于知识的学习比较注重,而新课改则是将培养方向和目标放在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上;传统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不太重视,只要能够达到结果就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而新课改则将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发展上,并设立了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个方面并重。因此,教师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使我们的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自己的感受,我浅谈一点浅陋的看法。

一、深入理解新课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我们懂得,“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并且,它还知道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对数学进行观察、实验,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数学活动中实现猜测与推理。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想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有效、高效,教师必须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还要把握住新课标的总体思想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新课本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研究,进而准确地掌握教材的主旨,找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使难点得到分散、疑点实现轻松突破。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轻松驾驭,灵活地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调整。

二、对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

新课标认为:数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理解、接受能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引导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和思考,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都有很大的学习潜力,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开发,当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了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时,教师要多加鼓励,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进行探索和实践。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他们,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组织和协调。小学生的知识面还较为狭窄,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进行敏锐的捕捉,并将这种长处进行拓展、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更好的发挥。

三、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评价的形式和性质有很多种,有的评价是终结性的,有的评价则是发展性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评价形式,它是一个较长时期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发展的评价。它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不仅有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有他们的技能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和多种领域的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我们之所以采取发展性评价,是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有效的发展。评价具有激励的功能和诊断的功能,只有在实际教学和评价中使它的功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发挥,我们的评价才算是有意义的,学生也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同时,对于评价的主体,我们要尽量避免单一,利用多元化的主体以及交互性的形式,使评价的主体得到扩大。小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获得健康的心理,幸福、快乐地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3]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4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想”。因此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近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课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真正懂得了进行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 促进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此之前,我们都是死背硬记得学习书面的知识,所以初上讲台对新课标领悟不深,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对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不够透彻。通过这次培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的形成转变为在学好基础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教材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非常有趣的。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静态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渲染气氛。其次,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全方位的思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发散思维,发现创新。让学生充分交流和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在教学设计的情境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6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参加业务学习,了解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知道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特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高了思想认识,转变了教学观念。现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语文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 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的语文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学本。这体现在个关注学习内容的客观性的同时,更关注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关注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关注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习者主动地去探索所学知识,能主动地、有个性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本位,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关注学习者的发展为核心,将学习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三、学习后,我体会到在教学中注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法的引导使很重要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活动中,注意观察、学会倾听、指导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活动,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发挥学生的特长;教师与学生积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的交流,既能达到知识水平的认知交流,又能达到情感价值方面的情感体会,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使我正确认识了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新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不受他人支配,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它主要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学习。它体现了学习的交往性和互动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学习专题,探究学习知识。它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在教学中,应准确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

总之,通过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提高了自己的思想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 篇7

一、转变观念, 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 弘扬人文精神,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把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 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 同时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例如, 我在教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光未然的《黄河颂》的时候, 先播放《保卫黄河》这首歌曲,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黄河的知识并告诉大家, 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找出一些不认识的字和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句子, 让学生从诗中感受伟大的黄河精神。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学生培养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提高了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注重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转变,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教师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 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趣, 有意识地强化活用, 形成教与学的互进。例如在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 对于百草园一段的景物描写, 我先让学生分析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并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及分析, 最后点评,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一课时, 这首现代诗相信很多教师都上过。一首好诗, 其实也是一幅优美的画, 还是一首动听的歌, 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 听课文的配乐朗诵, 想象着一个女孩子站在船头, 望着愈来愈远的祖国, 想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母亲, 只有以一只一只折着的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的画面, 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出画面的内容, 让同学们大胆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有的同学想象出了当时的冰心脸上挂满了泪水, 有的同学甚至想到自己的父母亲外出打工的每一次离别的场景, 这些都说明同学们已经融入了教学的过程, 欣赏完了画面, 我又让学生听了《懂你》这首歌, 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了, 但在那个特殊的情景下, 大家都闭上了眼睛, 谁也不忍心去打破那种宁静, 我发现有些同学的眼眶都红了, 还有一个大山的小女孩落下了眼泪, 我还需要说些什么呢?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要由封闭向开放转化, 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 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 即社会这个大课堂, 如课外阅读、书训练习、诗歌背诵, 看电视、报纸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使学生获得知识。

例如, 七年级下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叫“走进戏曲天地”, 我看到这个话题感觉很棘手———我自己都不会唱戏曲, 对戏曲了解都不多, 那么该怎么上呢?在一个周末, 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向老人学唱一段戏曲, 不管什么剧种都可以, 星期天要检查。学生顿时沸腾了, 我也在心里打鼓。到了星期天, 我让同学们唱给小组长听, 小组长列一个表, 把同学所唱的曲目、剧种, 唱的质量是好、一般还是优秀列出来, 反馈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有95%的同学多多少少学会了一段, 并且剧种多样, 有的唱黄梅戏《天仙配》, 有的唱京剧《红灯记》选段, 有的唱《花木兰》, 等等。问他们是怎么学来的, 他们回答有的是从电视里学的, 有的是跟自己爷爷奶奶学的, 有的是看影碟学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 比如戏曲的剧种;京剧的角色;每个剧种有代表行的人物, 这都是他们潜移默化学到的, 真可谓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真正体现了教学新理念。

此外,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 说明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 但是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对于这一节内容的教学, 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开展一次生活中学语文的活动。

(一) 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 分成不同的小组, 在家庭里、校园里、社会上, 学习运用语文。

1.搜集家庭、校园里、社会上运用语言文学的情况。

2.将搜集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各种小册子。

(二) 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写一篇作文。

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时, 为了达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我设计了一个分角色表演的环节, 我班几个同学表演得很出色, 像模像样, 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落落大方, 出色的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可谓是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真正体现了教学新理念。

如果说课本是一部小百科全书, 那么社会就是一部大的百科全书, 它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教师应将语文课堂开放, 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 比如, 让学生找身边的不规范字, 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 有的同学给保护花草拟广告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精心爱护我, 芳香送给你”等, 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起来,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对照四地音乐课程纲要标准,笔者发现各地音乐教学总体目标都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教育学家布鲁姆(Benjamin S.Bluoom)认为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以及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涵盖对具体音乐知识的领会与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六个方面;情感目标体现学生对所学音乐课程价值内化的程度;动作技能目标则反应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学习掌握的音乐技能。 笔者将两岸四地之音乐课程总体目标整理如下:

经由上述四份课程纲要标准的陈述,笔者发现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课程总体目标设定的原则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突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音乐情操。 各地都希望透过学校音乐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通过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强调提高学生音乐体验能力。 各地设计不同音乐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体验感受,强调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个人内在探索与外在环境探索,从学生出发,更贴近学生生活,使音乐更生活化。 3.重视学生音乐知识积累,增强学生音乐技能实践。 各地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音乐技能,通过演唱、聆听、演奏等方式表现学生个人音乐素养。 4.尊重世界文化多元性,热爱本土音乐文化。 各地的课程总目标都一定程度提及了当今时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氛围,指出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理解及传承的必要性。

因此,两岸四地的音乐课程纲要标准的总体目标均体现了科学、统一的原则,具体细化要求了音乐课程的准则,达到了指导性和指令性的作用。为下属层次的目标提供了导向性指引。二、两岸四地音乐教学学段目标分矣之差异性

纵观两岸四地音乐课程之纲要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各地都是依据学生成长所处的身、心特点来划分学习阶段的。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划分学习层次,既适合于学生音乐课程的接纳学习程度,又能让整个音乐课程学习体系设置更加科学流畅,既能让任课老师们根据各年龄学段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安排,又能让学校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与管理。

美国音乐教育家埃德温·戈登(EdWin Gordon.E)认为,儿童音乐性向在满九岁时便趋向稳定状态,即学生大约所处小学三年级。因此笔者尝试从四地音乐课程纲要标准中归纳小学初小学段学生应具备之音乐能力,探寻两岸四地学段要求之异同。

首先,四地有关学段的划归方法有所不一,具体如下:

由上可知,虽然两岸四地的音乐课程学段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划分,但各地对于初小学段的划分仍有差异,四地的解读与理解都各有特色,如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都将小学三年级划分为第二学习阶段,中国香港则将小学三年级划分为第一学习阶段,而中国澳门则将初小年级划分为三个年级具体的要求。其次,各地学段目标划分的课程内容维度亦有差异,以小学三年级学段为例。

中国大陆将三年级学生划分第二学段(3—6年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音乐感受与鉴赏;2.音乐表现;3.音乐创造;4.音乐与相关文化。

中国大陆认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段的学生随着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大,他们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随即增强。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的份额,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三年级学生在中国台湾归属于第二阶段(国小三至四年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艺术表现试探;2.艺术基本概念;3.艺术与历史文化:4.艺术与生活。

中国台湾将分段能力指标与学生十大基本能力相互连接,强调学生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培养欣赏、表现与创新能力;学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i善于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学会团队合作;进行文化活动与了解国际文化:学会正确规划、组织与实践相关活动;善于运用科技与信息: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中国香港在将三年级学生归属于KSl:第一学习阶段(小一至小三),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培养创意及想象力;2.发展音乐技能与过程;3.培养评赏音乐的能力;4.认识音乐的情境。

中国香港认为音乐科课程的四个学习目标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应该有系统地同步发展,而不是偏向某一目标能力发展。四个学习目标的比重不完全一致,教师有较大的自由度,在课堂设计和教学中应学生的需求而灵活调适。强调通过创作、聆听、演奏等综合音乐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全面的音乐体验。

三年级学生在中国澳门归属于小学三年级阶段,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歌唱;2.听音训练;3.聆听;4.节奏训练;5.读谱;6.活动。

中国澳门突出“综合性音乐活动学习”,让学生在歌唱、唱游、律动、创作等多样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藉由多元化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音乐技能与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可得,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课程学段目标分类方式不一,侧重点不一,课程内容划分的维度内容也不一样,各有特点。中国大陆的陈述更具概括性,简洁明了;中国香港的表述更为体系化,相辅相成;中国台湾的总结有较高的自由度,灵活多变;中国澳门的描述更为具体,清晰细致。 四、音乐教学学段目标学力要求之相似性

尽管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课程学段目标分类方式不同,课程内容划分的维度内容不同,但是针对初小学段学生音乐课程应该达到的学力要求却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我们可以从学生的音乐感知与鉴赏、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文化与相关生活环境这四个方面来概述初小学段学生应达到之音乐学习能力。

1.音乐感知与鉴赏

四地都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初小学段学生应体验并区分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聆听歌曲时注意旋律、调性、拍号、速度、强弱等基本音乐要素。运用正确良好的唱歌习惯歌唱。基本掌握读谱、唱谱的音乐技能。能参与齐唱、领唱、合唱、对唱、轮唱等不同形态演唱。对歌曲的节奏、音调把握准确。能进行简单的乐器独奏、合奏、伴奏。能主动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3.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 四地都着重提高学生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初小学段学生应该能够进行即兴创编歌曲或乐器伴奏、舞蹈创编等创作活动以反应不同的音乐特质。学会运用适当记谱方法记录、创作音乐,如简谱、五线谱、图形谱等。能观察、探索大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选择自己擅长的音乐表达方式模仿表现出来。

4.音乐文化与相关生活环境

四地都提倡关注学生接触的音乐文化与相关生活环境的关联。初小学段学生应该学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能从各种媒体管道中搜集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进行欣赏。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音乐经验感悟。

从上可知,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课程初小学段学生应达到之音乐学习能力主要包括音乐感知与鉴赏、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文化与相关生活环境四大方面,各地皆强调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操,独立运用所学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探自主索、创造音乐能力。从学生出发,多方面培养学生音乐基础素质,建立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篇9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主要为了引导学生去发现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最终能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人结合教学,谈点粗浅的体会。在教学第三册分一分与除法这一单元,通过分一分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的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而除法的算式引入、注意事项及各部分名称则是讲授教学的。通过分一分、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理解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弄清“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 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有几个这个数。”如果采用“接受式”的方法生搬硬套给学生一个抽象的“倍”的概念,孩子们听起来枯燥无味,也就很难突破“倍”这个难点。在教学第四册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我是分几个层次来教学的。第一层:先复习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通过拨一拨、读一读初步感受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第二层:黑板上分类写出中间、末尾有零的两类数,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读法。第三层:通过你拨我说,我说你拨,我拨你写等活动巩固读数,写数。第四层:做练习再巩固、理解数的读法、写法。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些孩子不注意审题,把求剩余部分与有余数的除法混为一谈。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两类题目分别出示三个例子,要求孩子们注意审题,看清所给的条件和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对比,形成一个思维模式。我认为应用题引导孩子会读题、审题、找关键词及关键句,挖掘因隐含的条件,根据问题找相应的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只是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究,去交流,而不适时加以引导,让孩子学会思考,对于中下生而言,将会是一团乱麻,毫无头绪。对于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先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自报,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归纳。这样即给优秀者提供了探究、思考的空间,又照顾个别差生,通过合作交流或归纳总结,对一些较抽象的问题加以理解。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小学数学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有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教材内容符合儿童的特点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使小朋友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如:本册教材分为8个单元,单元的标题明示了所学的知识内容,如:“生活中的数”、“加减法”、“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等。各单元中每一节的标题都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如:“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搭积木”等。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配以各种活泼、精美的插图。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无论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材都没有明显的算法倾向,主张各种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单元中的“有几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图:一只牛奶箱里装有5瓶牛奶,另一只牛奶箱里装有9瓶牛奶。在解决两只牛奶箱里共有几瓶牛奶时,教材没有用一种统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种思考方法:(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几棵树”、“有几只小鸟”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三、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11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03-010

通过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研修和学习,感受很深,体会如下:

1.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内容表面,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课堂中来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过去,每一堂课只针对部分基础、程度好的学生,而不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贯彻这个新理念。

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了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工作相似,学生为了学习科学也必须读书,必须与同学交流、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要做实验、解决困惑,与同学进行讨论,学生还必须使用测量设备,这样可以使实验的结果更加准确。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当学生有疑惑时,他就会提出问题,然后他想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他尽可能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再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从而找到答案。

4.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理念使单纯的传授知识型转向提高素养教育型

5.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

《标准》强调学生应该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标准》列举的一些活动建议中,相当部分就是实验。部分实验还不能完成。但我们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实验。实验中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这里的技能,不仅仅是指的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操作等,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教材中列出的技能训练,正是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当中,要特别强调实验中用科学的探究方法,仔细认真的实验态度,注意控制变量,设计对照,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生物图的画法等。这和过去实验的要求重在验证以及定性为主有着显著的区别。

6.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反思自己近年来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或改进:

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一切有效手段,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服务学生的思想理念,把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二是要及时研究高考动向。要多关心高考,研究历年高考题,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搞好高考复习工作。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则要求在考试中提供的实例要么是非常熟悉的,如教材上的,要么是全新的。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全新的内容实在是无从下手。而前者的是我们备考时更要关注的地方。

三是要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联系新课标,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基本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是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图表分析能力。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就是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综合、迁移,理解生命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是要善于教学创新。问题的设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要善于打破常规,开阔学生的思路,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领悟课标,深挖教材实例。如何把教材实例用好用活是一件值得探讨的难事儿。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反复例举教材实例,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分析。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在本期的“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教学中, 我遇到了这样的教学实例:

做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准备后, 我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和方法尝试笔算“2488/8+8=?”学生独立做出了多种笔算方法, 然后我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板书汇报。其中伍倬彤同学展示出的是:除到百位后, 直接将十位上的8和个位上的8掉下来, 将88直接除以8, 商11。面对这位学生这种出乎意料的做法, 我也显得有点手足无措, 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哈哈大笑, 汇报这种做法的这位学生羞红了脸, 头慢慢地低下去了。

伍倬彤的笔算方法是否正确, 我以为得看我们用什么数学知识观和教学观去看待, 特别是我们对数学中笔算的用途的理解。对此问题我私下认为, 笔算也好, 口算也罢, 都是为了让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服务的, 所以伍倬彤同学的这种笔算做法虽然不规范——不合成年人的一贯做法, 但也没有什么错误可言。而此时除这种笔算方法是否正确外, 特别值得我们教师的关注的是伍倬彤同学此时的学习心理。

面对笑声不止的同学和低下头去的伍倬彤, 我把黑板上这位同学的做法看了又看, 沉思起来, 笑的同学见老师在认真思考, 笑声也就渐渐停止, 许多同学也开始关注起这位同学的做法。随后, 也许是出于急于为这位受窘的同学鸣不平, 有几位男同学急不过待地站起来说, “老师, 我认为伍倬彤同学的这种做法没什么错!”“是吗?你怎么看的呢?”我转过身来平静地面对大家。“因为我做出的结果和他做出的结果是一样的!虽然做法不一样。”因为有点心虚, 所以回答的这位同学显得语无伦次。“还有看法吗?”我待这位同学坐下后又亲切地问, 同学们安静着。过了一会, 有位同学慢吞吞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 得到我允许后, 才怯生生地说:“老师, 你说说, 伍倬彤同学的这种做法正确吗?”我顿了顿说, “我呀也觉得这很难说它正确不, 不过我们可以先来讨论一下, 笔算中我们为什么要用竖式来计算?”“是为了让我们计算更正确!”……教室里又热闹起来, 同学们相互交流, 发表各自的观点。待同学们逐渐恢复平静后, 我请同学们谈自己的观点, 有的说是为了更正确, 有的说是为了更规范, 有的说是为了更好看, 有的说是为了让计算更简单……说法不一, 但总体上认为是为了计算直观、简单、正确的占大数。我说:“看来大家的意见一时也统一不起来, 但大多数认为是为了使我们的计算更直观、正确, 那么就请伍倬彤同学上台来自己谈谈吧!”这位同学满脸的不自信, 但仍坚持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陈述了一遍, 其中他说到:“我除到8时, 我一看十位上是8, 个位上是8, 88除以8我早已知道等于11, 所以我就将个位上的8也掉下来, 一起除, 就商11了。”听完伍倬彤的介绍, 我叫同学们评价一下, 一半以上的同学响起了掌声, 我也跟着鼓起掌来, 但还没有等满脸笑容春风得意的伍倬彤回到座位坐下, 有位同学又站起来说, “我有意见, 你想, 假如不是88, 而是98, 伍倬彤同学又能够这么轻易地除到结果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早认为有一结果的师生们又进入了一轮思考, 我接过这位同学的话说, “对呀, 如果不是88, 而是98, 伍倬彤的这种做法又会怎么样呢?值得我们去研究。”……

我们可以预见, 新一轮热烈主动的学习研究即将展开。

在这一案例中, 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 打破“禁锢”, 用“活”教材, 让数学知识和技能鲜活起来。长期以来, 教师们以本为纲, 特别是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不敢越“课本”这个雷池半步, 甚至有时面对自己都认可的做法和观点, 教师也不敢苟同于学生。这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数学课堂教学弥漫着循规蹈矩、死气沉沉的学究式压抑氛围, 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无, 教师主动教学的情绪低落。因为课本上只有这样, 因为课本上是这么说的……这些太多的因为, 束缚了我们教师的手脚, 更束缚了我们孩子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的思维, 埋没了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天赋。其实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活数学、数学生活”, 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习有用的数学, 每一个人对有用东西都有自己的个性, 那么只有全面、客观而正确地理解孩子们自己独特的数学观, 打破“唯本为纲”的禁锢, 用活用足教材, 才能让数学知识和技能在孩子的心中鲜活起来, 才能让孩子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系。

第二, 善待学生, 营造平等对话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数学课堂学习活起来。没有民主的课堂就不能交流, 没有交流的课堂就不能研究, 没有研究的课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推理的严密性而拒绝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性, 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组织、引导和参与数学课堂学习中, 要有大的“数学观”,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 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观点等要予以平等的关注, 同时要倡导民主, 要让学生、老师之间用民主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共同去对待、认识、研究和验证, 只有这样的数学课堂, 才能让学生相信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空间是广阔的, 有着无穷的发展空间, 才能使课堂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才能让更多的东西激发自己的思索和探求, 才能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数学空间。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3

一、思想认识上有了提高

1、不再犹豫。把选择权力还给学生和高校。把选择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学习的科目。把招生的权利还给高校,高校才能按照了自己的办学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把学校办好,选择的权利,是未来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主流。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落实立德树人,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升级为核心素养。这次招考改革,教材改革,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次改革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改革必须进行下去,不要再犹豫改不改,而是必须思考和做好怎样的改革才更有利于教育教学。

2、不再恐惧。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改革确实对学校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但通过和省厅领导及基础研讯中心同志的交流,发现辽宁省出台的文件,已经可能性地规避了这些问题。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不应该有所恐惧。如果我们有恐惧,肯定会把这种恐惧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就会带来整个社会的恐慌。只要我们认真宣传引导,精心的安排学校的活动,会减少因改革而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青岛十五中就能看出分层走班教学,并不是因为新高考而进行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精确性以及科学性,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就得分层走班教学。借着这次改革的机会,可能会从深层次上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一定会对学校的发展带来机遇和风险,抓住这次机遇,学校就会有新的发展,没有抓住这次机遇,学校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落后。

二、还有两个方面的担心

对于新高考以后,有两件事情我比较担心,第一个担心是,老师对教材不熟悉,还是按照原来的想法进行教学,讲必修教材时把选修内容穿插在内,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高一课时就可能出现不足。第二个担心的是,高一学习任务本来就比较重,一是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二是高一开设的科目较多,三是高中课程难度明显加大。现在是高一学习之后要进行学业考试还都想得到的等级。这样他们就会拼命地进行学习,这样一些社团活动可能会受到冲击。

三、个人体三点建议

1、建议省里,抓紧时间组建教师培训队伍。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内容标准和评价标准吃透,学考要求到什么层面,等级考要求在什么层面。在高一教学的时候要严格把握,否则就会对高一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建议以后参加调研的时候,能分层次看学校,学苗素质好的学校和学苗素质相对弱的学校,教学硬件强的学校和教学硬件差的学校,还有农村地区的学校也要看看,这样就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3、建议依据教学质量高低或者是按照办学特色,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设置作为典型学校,供其它学校进行参考学习。

四、学校面临四个任务

1、规划好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设置

2、为分层走班做好硬件的准备

3、做好自己学校分层走班的方案

4、抓紧时间培训学校教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4

南安市下房小学

黄雅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是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和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和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1)2)3)4)5)6)7)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展开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

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学习并应用它们到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去献身教育事业。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多设计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不仅如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领会新课程标准,激活音乐课堂 篇15

关键词:激活,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如何激活音乐课堂, 应从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谈起: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不以求其专为目的, 而求其全;不以求其深, 而求其正。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以技术的数量为追求目标, 而求其根本质量。

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从具体内容来实践:应优化核心课程, 建立少而精, 容纳量大, 实用性强的主干课;应扩大选修课程范围, 增加课程设计和课程编制的灵活性, 确立扩展课程;要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艺术和社会实践, 形成隐性课程;三种课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形成新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方面, (1) 强化教育类课程, 一是增加教育课程门类时数, 二是加强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可开设跨学科课程,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如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研究等课程; (2) 拓宽基础课程, 其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应减少原公共基础课程, 增加选修课程, 如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等课程, 有利于学生的选择,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 调整音乐学科专业课程, 将音乐表演、音乐技术、音乐学内容结合起来, 构建以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育素质为宗旨的综合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育人环境。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 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 即音乐审美类课程, 音乐表现类课程, 音乐创造类课程, 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 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以音乐审美为统领, 音乐表现为载体, 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 音乐教育为基础, 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调整必修课、选修课门类, 精减课程内容, 压缩课时, 通过合并, 新设, 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增加选修课与自修课的比重, 这样便会拓宽学生的理论思维,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加快音乐学科的教材建设, 充实课程内容, 及时反映音乐学科的最新成果。变粗放式教学为科研式教学, 变讲授式教学为主体式教学, 变注入内化式教学为生成建构式教学, 改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专业水准, 使之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这样不但不会降低专业水平, 而且有利于形成高师学生合理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近年来, 一些师范院校从实际需要出发, 适当地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在加强音乐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同时, 增设了中学所必需的选修课程, 技巧课也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形式转为小组课或集体课, 虽然这种课程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 但这些有益的尝试, 必将有力地推动高师音乐教育的整体课程改革。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 如果停留在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的单纯目的的话, 那么, 课堂教学必定变成呆板的照本宣科;学生的兴趣必然降低, 因而就不能达到“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 萌芽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的能力。使其在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的教学目的。这样, 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花大力气去挖掘音乐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给他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使他们产生愉快、满足的情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欲望, 使他们兴致勃勃, 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注意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 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发展学生实践交流能力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 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 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 受到情感的陶冶。音乐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 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出积极的反应。在教学中, 使学生既听 (欣赏) 且动 (反应) , 能够讲诉出曲表达的意思、奏出乐曲的内容、体验到内在情感、吟唱出音乐主题, 编配出较好的伴奏……同时, 使学生在具备较好的课内学习能力同时, 具备组织、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通过组织合唱队、乐队、舞蹈队、创作小组、开展文艺演出、歌咏比赛、音乐欣赏会等活动, 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艺术实践交流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 促进个性和全面发展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 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音乐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艺术。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 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 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四、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 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

新课程标准根据音乐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 即“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总之, 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音乐教学过程的比例要恰当, 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音乐, 掌握用音乐表达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培训体会 篇16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2011年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培训,每一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自从小学开设英语以来,我伴随小学英语一路走来,亲眼见证了英语教材的变革。伴随着标准的完善化,教材经过四次的改革,我觉得有必要谈谈新旧两版《英语课程标准》的区别:十年前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那么《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优点在于: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为全面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打好小学基础。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清晰可见的教学目标使人一目了然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具体可行的教学评价给了教师工作的方向

课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老师们看了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实施建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建议,同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非常详尽,不仅列举了各项技能不同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带着实际工作中的些许疑惑,带着想要了解新课程标准做了哪些调整的心情,带着希望能通过解读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的美好愿望。新课程基本理念还是六大点,但做了修改与补充。2001版课标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2011版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英语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非仅概括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理念更先进,更具体了。2011版课标还体现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目标更清晰,更有指导意义。

特别是听了刘丽娟老师精彩的课标解读后,我对如何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训练课的教学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体会。我觉得如果我们经常在做这样的事,经常在教学教法上进行探索,我们的脑子里会有无穷无尽的新点子,但我们如果没有过多关注这方面,可能我们慢慢就会觉得越来越困难,加之我们的学生听课不积极,接受知识不主动,学习效果方面就会不太理想,可能原因就是我们在备课上花的时间和心思还不够,或者说理念理解还不到位。下面就简单的说说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英语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应该不断提高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个人觉得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口语通畅流利,语音语调正确尤为重要。因为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力很强,而此阶段正是儿童形成正确语音语调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发音正确与否。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

二、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结构的组织

通过学习,我从中吸取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如:对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活动设计、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设计与规划。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有了一些较为全面较深入的理解。多数时间里,课堂教学不该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教师不是机械的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学会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学习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目标。通过学习,我也深感压力重重,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地努力,继续深入学习才能扩展知识,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全新的新课标下的实际教学工作。这次的培训,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三、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刘丽娟老师的讲解,是从学生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把所学内容与身边的人物结合起来,学生倍感亲切,实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

上一篇:抢险救灾指挥中心应急预案下一篇:火力发电厂常见问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