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插上“诗意”的翅膀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语文课堂插上“诗意”的翅膀(精选8篇)

让语文课堂插上“诗意”的翅膀 篇1

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周晓蔚

内容提要: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基本能力,忽略了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其实是违背了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语文课程标准》)否则,就只能影响、阻碍人的发展,压抑和扼杀人的创造性,甚至成为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的元凶或帮手。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诗意身心规律个性

诗意课堂,语文教学应有的境界,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境界,是一种洋溢着情感、弥漫着想象、充满着浪漫精神的境界。为什么会诞生诗意课堂?原因不乏有三:

其一,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具,而是不能脱离思想、情意,为着表情达意而存在的工具。不要说一篇课文、一段话,往往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字,都反映了一定的思想,表达了一定的情感。一句话,它是这样的神奇,这样的富有诗意!至于经过编者千挑万选录入教材的课文,自然更是意蕴丰厚、意境优美了。所以,鲁迅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语文的三美共同营造了立体的、浓郁的意境,语文没有了诗意,就等于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命。其二,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在孩子的眼里,山、水,一切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活的,会跑也会,会说也会唱。儿童的眼睛,就是喜欢瞧着这陌生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我一千万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的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思维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太阳与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们在听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会伤心地流泪;春天桃花开了,学生会说桃花睡了一个冬天,现在打一个哈欠醒来了,桃花就开了„„

其三,教师的劳动是诗意的。高尔基有句名言:“人按其天性来说,就是艺术家。”教师“掌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能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是“人的问题这个艰难领域中的美的创造者。”教师的劳动,可以使学生受到美好意境的熏陶,产生自然愉悦的体验,达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同时,教师在劳动过程中也享受着诗意,和学生一样,心理上和生活中得到满足,要求和愿望得到实现,自身的价

值得到显示,产生幸福的感悟,呈现积极的状态。

既然如此,语文教学就应该努力成为语文的生命诗新发展飘溢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天性诗意盎然的过程,成为教师的劳动诗意弥漫的过程。换言之,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感知、感悟、感受语文的音律美、形象美、个性美、情趣美、意蕴美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心领神会,共同获得文本精神和言语智慧的过程,是享受自由、享受愉悦、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过程。显然,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生机盎然、充满诗意的!

但是,如果观察一下语文教学的实际状态,我们发现语文诗意的课堂正遭受着破坏、折磨、痛苦:

一是语文的生命被分解。众所周知,收进小学教材的文章,大多“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载、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可以这样讲,一篇课文发出生命的活力,洋溢着迷人的芬芳。然而,就是这样的生命,被某些擅长“解剖”的人分解了。他们无视血肉,不见情义,感受不到活力,感觉不到芬芳,但见筋骨——知识和技能。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和技能,学生读的、背的、抄的、默的、考的是知识,擅长的是读、背、抄、默、考。可怜的语文,被肢解成七零八落的碎块,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哪里还有什么美可以言说、可以品味、可以享受!

二是学生的天性被泯灭。好说、好动、好问、好想、好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走近学生,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会看到一个又一个奇异精彩的世界。这世界里,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弥漫着诗意的光辉。置身于这般诗意的世界中,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要说、要动、要问、要想、要表现。然而,某些课堂上,学生的天性被无情地泯灭了。

1、无聊的“启发”。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的确,有效的启发能“把人们的心灵点亮”,而无聊的启发则浪费时间和精力,让人云里雾里。

2、变味的“多练”。精讲多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有人将多练视作做习题,于是,名正言顺地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则置身于题海中苦苦地挣扎——判断、选择、填空„„

3、痴情的“多媒体”。恰当地使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可能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变戏法似的交替过频,削弱或替代了学生对文体的角读,岂不是本末倒置?

4、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很多的课堂、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讨论的主题浅显、讨论的成果只是几个成绩稍好同学的代言、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只是教师课堂的为了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摆设的一个花瓶„„此等“启

发”“多练”“多媒体”“合作学习”,抢走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剥夺了学生的说、动、问、想的权利,实在是对学生天性的泯灭。

三是教师的劳动被束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曾深有体会地说:“教育工作确实是一门艺术。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既要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又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不幸得很,教师本该富有诗意的创造性劳动,不得不变成了“带着镣铐的舞蹈。“一篇课文的内容较多,你以简驭繁,“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有人会指出,那些还设讲,教学任务没完成;你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小小的错误看作是美丽的小诗,课堂气氛轻松、民主、自由、和谐、活跃了,学生敢想、好问、多动、要表现了,有人会指责对待学生要求不严,组织教学能力欠缺;你把阅读看成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坚信“一个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就会有人提醒你,“考试的答案可不一定是多元的呀”;你不去挖掘微言大义,不去找出文中的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打比方的句子,不去出那些“作者无意,学者多情”的练习题,能够保证捉到“老鼠”吗?须知,“白猫黑猫,捉到老鼠才是好猫”!在如此等等的束缚下,你还有热情、还有闲情、还有心情去创造性地劳动吗?还是老老实实地按部就班吧!

语文教学应该是诗意盎然,一如明媚的春光多姿多彩,置身于种种樊篱中的语文教学、淡化、破坏、丢失了诗意。为了人的发展,诗新发展的课堂正在诞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惊奇地发现,展示在面前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活力四射、诗意地盎然的崭新天地,是一个鲜活生动、五彩斑斓的全新世界!

一、顺应学生天性:洋溢温馨,充满情趣

我非常欣赏这样一首小诗:“散步的时侯,我走直路,女儿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了。女儿说,把直路走弯,路就更长了。”初读这首诗,感觉它就像作者跟朋友聊天时,随意说出的几句闲话。但细细地品味一番,你就会发现,这首朴实无华的小诗,竟蕴涵着颇为深刻的内涵:成人所关注的,往往是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孩子所追求的,则往往是过程,而对结果,并不刻意向往。在孩子的眼里,走路的过就是体验快乐、享受诗意的过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基本能力,忽略了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其实是违背了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语文课程标准》)否则,就只能影响、阻碍人的发展,压抑和扼杀人的创造性,甚至成为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的元凶或帮手。

人的本质是活动,诚如列昂捷夫所说:“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

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特级教师魏书生总结其教学经验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以学生活为主„„想方设法让学生用听、视、触、嗅等多种感觉器官感知文章内容。”让语文课堂成为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俗话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对击始发灵光。”课堂上,我用我的热情洋溢换来学生激情似火;我用我的眉开眼笑换来学生眉飞色舞:我用我的欢声笑语换来学生莺歌燕舞;我用我的柔情似水换来学生情深似海„„力求在语文课堂上给我和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那种心与心交流的撞击,带给我和学生同品共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带给我和学生一段曼妙丰盈的诗意历程。

无数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充分证实,开展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是引领学生走向诗意的重要途径。教学《碧螺春》时,我让学生带好茶叶,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泡杯碧螺春,仔仔细细观察碧螺春在水中的姿态、闻闻茶香,品品茶水,学生陶醉在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中了。如此教学,学生的口、眼、耳、手等并用,活动高度自主,既学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入情入境,品味到了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之情,收到一举数得之效。

二、构建诗意环境:珍视个性,充满童真

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一书中,大力提倡创造绿色的课堂环境。绿色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温暖,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不要让学生感受到为难,也不要诱哄着学生去学习;每个成员都是有价值的一员,都享有地位、尊重、基本权力、权利义务;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都应该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可以自由自在地驰骋,不同的思想、想悖的观点,可以无拘无束地碰撞,“胡言乱语”不会受到歧视,“异想天开”不会遭遇嘲笑,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一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珍视个性就是要给思想松绑,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最能展现独特个性的课堂。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具有意义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徜徉在语文那色彩斑斑斓的天空,释放自己的本真,在自由的空间里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发现,大胆地表达自己带着秩气童真却充满想像灵气的心声。有一次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理解“孤帆”,大家都说是孤零零的一条船,而一位女同学就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说:我从孤帆这个词体会到了

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大家想想看,这时候的江面肯定会有许多船,可作者为什么说是孤帆呢?这是当时作者的整颗心、满腔情都在好朋友孟浩然身上,即使其他的帆船进入他的视线也好像没看到一样,真可谓千帆驶过皆不见,唯见浩然一扁舟啊。学生那精彩、个性、诗意地发言,令我也不禁为之喝彩。

充满童真就要让学生带着童心童趣去感悟文本感悟生活。这种感悟不是老师提取出来敦给学生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这种发现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智慧去实现,只有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才能弥深。课堂上,我不断诱发学生走进文本的境界,与文本畅谈,开展充满灵动的对话,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涵咏、体验、诵读。记得教学《黄山奇松》—课时,我让学生充分晶文、想像、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情真意切地读,多元感恬地读,融会贯通地读,个性飞扬地读,出神人化地读。有的学生说:“黄山奇松太神奇了,我都被它陶醉了,我要把我的这种感觉读出来。”有的学生说:“黄山奇松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杰作,我为我国有这样的奇松感动自豪,我要自豪地读一读黄山奇松!”有的同学说:“黄山奇松那顽强的生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禁不住为它喝彩,我想邀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朗读,一起来喝彩!”这时的学生,用自己充满智慧的感悟,读出自己的心境,物我两忘,与文本共鸣。到此时,情至理顺,心到佛知,哪有心声不能聍听?哪有心火不能点燃?哪有心花不能怒放?哪有诗意不能彰显?

三、拓展课堂空间:放飞梦想,流淌诗意

语文课堂不应只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更应该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努力将课堂向自然拓展,往社会延伸,与生活连接,让学生投身自然,接触社会,融进生活,放飞梦想,流淌诗意!做梦的孩子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一旦我们用理性代替想像,就会禁锢语文课的醇浓韵致,就会扫荡语文课的绝美风景。缺梦的学习是乏味的,缺诗的学习的单调的,我们得让他们在特殊的精神生命旅程中充满梦想,怀揣诗意,让儿童诗意地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

《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第二自然段写到了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我问道:“这些地方你亲自游览过或者从书上、电视中看过吗?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介绍?”有的学生说:“我游览过西湖,看到西湖三面环山,重峦叠嶂,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湖中有孤山、白堤、苏堤、三潭印月,如同人间仙境。月光下的西湖,湖光灯光交相辉,令人陶醉。”有的学生说:“我玩过庐山,庐山的云雾真是变化无常,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还的学生

说:“我登过黄山。那里最有名的是奇松、怪石、云海。尤其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听着学生们精彩的发言,我想到了罗丹说过的一话语:“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绚丽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们的诗意之源,我们应引领他们走进生活,捕捉语文学习资源。语文生活中有鲜花绽放,有旭日东升,有蝶儿起舞,有黄莺欢唱,有绿柳飘逸„„我们得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四季的生命,去感受粉红嫩绿,去写写春天的诗唱唱冬天的歌„„

梦想是诗意的感悟,是文本阅读智慧的体现,阅读要给学生留足梦想的空间,“欲求千里马,需爱百里驹”,诗意地教学要求我们放弃只有一种常规来衡量一切的标准,更多地宽容那些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言行,真正的诗意就孕育其中。教学《雪儿》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你眼中的雪儿是怎样的?一个同学说是蔚蓝色的,我一愣,为什么是蔚蓝色的?“鸽子飞翔在蔚蓝的天空中,它向往蔚蓝色,当它飞向天空时,它和蔚蓝色的天空已融为一体了,所以它是蔚蓝色的。”多么诗意的想像,这样的情景不就是一首美丽的小诗吗?如果我们的课堂上能多点诗意的空间,多点梦想的期待,学生那与众不同的创造思维火花将被我们点燃,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想像翅膀将被我们展开。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4期

让语文课堂插上“诗意”的翅膀 篇2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因此,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尝试着把音乐带入课堂, 让语文课堂插上音乐的翅膀, 从而达到音乐、美文共欣赏的目的。

一、利用音乐,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新课开始时, 先插入一段有关的乐曲或歌曲, 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时代背景, 能创设出一个非常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而把学生带入新课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例如, 我上陈锡添的新闻《东方风来满眼春》时, 先播放了董文华的歌曲《春天的故事》, 听完音乐后我开始激趣导入:“歌词中唱到了‘有一位老人’, 这位老人是谁呢?1992年这位老人来到了深圳视察, 有一位记者把这位老人视察的过程写成了一篇新闻报道, 今天我们就通过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来了解这段历史。”教学《孔雀东南飞》时, 先让学生听一段《梁祝》里“化蝶”部分的乐曲, 正当学生沉浸在这个美妙的故事里面时, 我就开始了提问:“这是大家熟知的世界名曲《梁祝》, 有没有同学来介绍一下这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呢?”学生介绍完之后, 我开始导入新课:“不过, 今天我们不讲这个故事, 而是讲另一个同样感人的爱情悲剧, 那就是《孔雀东南飞》。”此时可以继续播放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 相信在这荡气回肠, 催人泪下的歌声中, 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学习课文了。

二、利用音乐,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音乐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 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教师如能在讲解课文时用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歌曲, 适时地激活课堂,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也能让教师少费口舌,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 我播放了刘和刚的《父亲》这首歌, 在刘和刚饱含深情的演唱中学生们感悟到了父爱的伟大, 从而也更容易地理解了《背影》一文中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 并达到对文章主题的领悟。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 文中的白杨树象征着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文章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大多数学生都有困难, 于是我就深情地教学生演唱了阎维文的《小白杨》这首歌, 当学生们都学会唱这首歌时, 他们也已经深深地理解到:小白杨就像战士一样守护着边疆、保卫着边疆。他们不自觉地也能唱出对小白杨的由衷的赞美之情了。我想, 此时的我已不必用过多的语言再去解释课文。

在讲解课文时借助音乐的魅力, 渲染或点拨课文的内涵, 创设情境, 让优美的旋律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颤,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三、利用音乐, 达到背诵目的

语文课本中的诗歌大多要求背诵, 但很多教师都苦于学生不乐于背诵, 或苦于学生背得不劳。其实, 是因为我们教师自己没有好的方法, 不了解学生才造成了这样的现状。中学生多半爱唱歌, 那些歌曲、歌词他们都能记得快、记得牢。诗歌又是极富音乐性的, 很多诗歌都已被作曲家谱上了曲, 被歌星们热唱, 我们教师何不把两者结合起来呢?可以唱的诗歌也不少, 如《水调歌头》、《虞美人》、《关雎》等。

四、利用音乐, 促进写作

写作文, 学生大都较为头痛, 因为学生阅历不够深, 视野不够开阔,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如果我们教师能在作文课上适时播放音乐来引导, 可能效果会大有改观。

例如,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可以边放罗大佑的《童年》, 边让学生闭上眼睛, 随着舒缓的节拍, 驰骋想象, 回忆自己童年的喜怒哀乐。音乐中的歌词也道出了学生们童年的心声, 不断地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的写作灵感在优美的旋律中汩汩流出, 听完几遍之后, 大都胸有成竹, 而且创设这样的情境, 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再如, 写有关“爱”的作文时可以播放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写家乡的作文时可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实践证明, 用音乐既可以酝酿、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课堂插上“诗意”的翅膀 篇3

其一,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具,而是不能脱离思想、情意,为着表情达意而存在的工具。不要说一篇课文、一段话,往往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字,都反映了一定的思想,表达了一定的情感。一句话,它是这样的神奇,这样的富有诗意!至于经过编者千挑万选录入教材的课文,自然更是意蕴丰厚、意境优美了。语文没有了诗意,就等于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命。

其二,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在学生的眼里,山、水,一切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儿童的眼睛,就是喜欢瞧着这陌生的世界。所以,学生在听了《艾滋病小斗士》一文后,会伤心地流泪;春天杏花开了,他们会说杏花睡了一个冬天,现在打一个哈欠醒来了……

其三,教师的劳动是诗意的。教师的劳动,可以使学生受到美好意境的熏陶,产生自然愉悦的体验,达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同时,教师在劳动过程中也享受着诗意,和学生一样,心理上和生活中得到满足,要求和愿望得到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彰显,产生幸福的感悟,呈现积极的状态。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插上“诗意”的翅膀呢?

一、 顺应学生天性:洋溢温馨,充满情趣

课堂上,我用热情洋溢换来学生激情似火;我用眉开眼笑换来学生眉飞色舞:我用欢声笑语换来学生莺歌燕舞;我用柔情似水换来学生情深似海……力求在语文课堂上给我和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那种心与心交流的撞击,带给我和学生共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带给我和学生一段曼妙丰盈的诗意历程。

二、 构建诗意环境:珍视个性,充满童真

珍视个性就是要给思想松绑,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最能展现独特个性的课堂。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具有意义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徜徉在语文那色彩斑斓的天空,释放自己的本真,在自由的空间里,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各自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质疑发现,大胆地表达自己带着稚气的童真,却充满想象灵气的心声。

有一次,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理解“孤帆”一词时,大家都说是孤零零的一条船,而一位女同学却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说:“我从‘孤帆’这个词,体会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大家想想看,这时候的江面肯定会有许多船,可作者为什么说是‘孤帆’呢?这是当时作者的整颗心、满腔情都在好朋友孟浩然身上,即使其他的帆船进入他的视线,也好像没看到一样,真可谓‘千帆驶过皆不见,唯见浩然一扁舟啊’。”学生那精彩、个性、诗意的发言,令我不禁为之喝彩。

三、 拓展课堂空间:放飞梦想,流淌诗意

语文课堂不应只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更应该关注自然、社会、生活。我们应该努力将课堂向自然拓展,往社会延伸,与生活链接,让学生投身自然,接触社会,融进生活,放飞梦想,流淌诗意!做梦的学生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一旦我们用理性代替想象,就会禁锢语文课的醇浓韵致,就会扫荡语文课的绝美风景。缺梦的学习是乏味的,缺诗的学习是单调的,我们得让他们在特殊的精神生命旅程中充满梦想,怀揣诗意,让儿童诗意地栖居,是语文教师的天职。

教学《雪儿》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你眼中的雪儿是怎样的?”一个同学说是蔚蓝色的,我一愣,“为什么是蔚蓝色的?”“鸽子飞翔在蔚蓝的天空中,它向往蔚蓝色,当它飞向天空时,它和蔚蓝色的天空已融为一体了,所以它是蔚蓝色的。”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这样的情景不就是一首美丽的小诗吗?如果我们的课堂上能多点诗意的空间、多点梦想的期待,学生那与众不同的创造思维火花将被我们点燃,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想象翅膀将为我们展开。

让多媒体为课堂插上翅膀 篇4

关键词:观念偏差 参与性不高 技巧欠佳 现代和传统相结合 幼儿的主体地位 老师的主导作用 慎重选择应用 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由于科技含量高,应用性强,决定了它是教育事业中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方式,引发整个教育观念的巨大改变。现代教育媒体的选择利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作为探索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条途径和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正好符合了这一需要,它图像逼真、色彩鲜艳、具有动画功能,还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对幼儿来说具有直观、形象、运动、交互和可重复性,积极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正因为如此,许多幼儿园一哄而上,不管什么教学活动,都要凑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我们认为现代化教育媒体的使用不仅仅是用多用少的问题,而主要是用实用好用活的问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媒体的选择,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直需要我们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教学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作用的正常发挥。首先是教师教学的观念有些偏差。有些教师一遇到公开课,就想到了多媒体。认为应用多媒体上课很顺应潮流,感到自己是在时尚的前列,只要用到现代教学媒体就能上出新意。这是老师们对现代教学媒体认识的偏差,过分强调了电脑的作用,而忽略了自己才是活动的主导。

其次,有些多媒体的制作与应用在活动中的参与并不多,甚至只是为了要插上一个多媒体课件而设置一个多余的环节,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并不大,说不定却适得其反,成了一个败笔。这说明教师并没有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明确课件该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期望收到什么效果,以真正达到利用计算机促进教学优化的目标。

再次,教师对电脑的应用技巧欠佳。众所周知,要使用多媒体电脑,就要会制作课件,课件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并不是很容易掌握,课件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课件做好了也并不等于课就上好了,教师仍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手段,多方面影响幼儿,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地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进行教育。课上的操作技巧也能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教师如果不熟悉操作过程,就容易出错,这样就给整个活动大大打了折扣。

我们不得不承认,多媒体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对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益,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正视的。

多媒体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多媒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看法。

首先,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两者相结合。传统教育手段固然没有现代手段那样丰富动人的画面,缺乏新鲜感,现代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提倡广泛使用这种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摈弃挂图等传统教育手段。将两者合理的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食物的旅行”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先出示人体内部器官的挂图,告诉幼儿我们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叫什么,又各在哪个位置,在幼儿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将食物的运行过程动态的演示给幼儿看,这就避免了原本单用挂图演示的枯燥乏味,使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变得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所以说,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其次,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同时人机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教学中仍应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再次,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辅之多媒体技术,运用时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最好不要出现,以免干扰教学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而有些活动确实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例如,大班的“认识时钟”活动,其难点是让幼儿掌握时、分针之间的运转特点和相互关系,像这些生活中由于时空与条件的限制而不易见到的东西,如果运用电脑模拟,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就更帮助幼儿理解了。又如科学活动“雨的形成”,这个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单靠教师的言语指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多数教师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这个教学难度。我想,如果在幼儿对雨的形成有了感性认识的这个基础上,再播放多媒体动画,通过动画使幼儿知道江、河、湖泊中的水经过日照蒸发到空气中,形成云团,云团越聚越大,最终形成了雨。这样幼儿对雨的形成过程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

第四,课件制作应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以科学的设计,也避免过于鲜艳生动的画面引起 幼儿的无意注意,幼儿只注重画面而忘了所要观察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还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不同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多媒体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随着教育科研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逐渐普及并更加多元化,这自然也就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实施多媒体教学,使它真正为幼儿教育服务,达到更优化的境界。

幼儿教育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更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课件,哪怕只是简单的ppt,也往往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幼儿,自然地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需要和发展前景。幼儿园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手段上既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早期智力的开发,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我们从分析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情境、优化教育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在五大领域的运用 使它真正为幼儿教育服务,达到更优化的境界。

一、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幼儿园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兴趣广泛,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大量接受,促进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才是真正早期开发幼儿学习潜力的途径。和其他教学手段相比较,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满足幼儿心里特点要求。

(1)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龄前的孩子年龄小,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3-4岁,中班幼儿的年龄为4-5岁,大班幼儿的年龄为5-6岁。因此对于年龄越小幼儿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就越占主导地位,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小班幼儿主要是无意主义占优势,新异的或明显带有响声的刺激往往支配着他们的注意。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所发展,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获得进一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获得进一步发展,对有兴趣的活动,比起中班来能更长时间地保持注意。

(2)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某

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音和图象来实现,这样就更易

于幼儿掌握知识,同时也符合低幼年龄的认知特点。

多媒体教学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

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就是凭着它的这些生

动性、直观性、趣味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

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进入最

佳的学习状态。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性教学内容是以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

式交替出现,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多样化。正因为幼儿兴趣容易转移这一特点,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使他们的感官处于兴奋状态,以至于幼儿不会产生疲劳感,可

以集中注意力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知求识欲望,推动他们自觉的学习。

例如,中班音乐欣赏《春季细雨》,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幼儿来说往往比较抽象,使

幼儿难以理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 的情景,细雨从天空中落下来,春天的大门被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盛开

了,小草偷偷的从泥土中钻出来,树叶变绿了。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中,幼

儿的注意力更集中,兴趣更浓厚,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从

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浓烈的形象、生动性,使幼儿能进

入自觉的学习状态,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甚至连平时表现内向的幼儿也变得

活跃起来,这种效果往往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幻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

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

学习的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远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多

种限制,尤其是迅猛发展的动画技术可以表现生活中某些幼儿无法亲自感受的事物

比如:让幼儿认识猫头鹰的各种形态,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以及在捉老鼠时的不同动作方法,这样猫头鹰的整体形象就在幼儿意识中形成,及大增强了教学的密度,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幼儿学习时的负担,优化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换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的交换,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像机因倒回播放而中断教学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影响幼儿思维等弊端的发生,这就可以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在中班科学《有趣的齿轮》一课,其难点是让幼儿掌握齿轮之间的运转和相互关系。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逼真的模拟,并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并能清楚、准确地表现出运转的情况。用清晰、动感的画面来帮助幼儿发现规律,理解关系,建立表象,化解难点,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幼儿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滋长。

目前,人类正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信息化的相互较量,信息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素养正在逐步成为当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需要和可能,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使我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那就需要采用电脑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孩子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信息素养得已潜滋暗长。这对正处于学龄前的幼儿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中班社会《小动物找家》中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回家的路线。在课件制作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上运用了老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的想象。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采用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所带来的喜悦。

二、多媒体技术在各领域中的运用

(1)利用多媒体,开展语言教学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学主要依靠语言、思维来掌握情节,理解作品内涵。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在传统语言教育中通常通过几幅图片、几张画的教育方式进行,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幼儿的需要了。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统合在一起,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极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生动的动画与多变的表现,将抽象的文字知识形象化、兴趣化,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语言交往,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真正体现了“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这一观点。这样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语言《小老鼠的魔棒》,当活泼有趣的动画形象一出现时,立刻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老师的提问,立刻引起幼儿仔细观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简单归纳后,轻点鼠标,轻柔的音乐飞入屏幕,并朗朗读出。故事的学习,运用了六幅动画课件进行,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启发幼儿自己根据动画课件,构思、讲述故事情节,这样给幼儿充分的想象、交流空间。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编出了一个个内容各异、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故事内容。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教学的重点。整节课环节紧凑,密度适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幼儿始终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利用多媒体,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来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从传统科学教学来看普遍采用添

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组织上多半是通过教师用语言从头讲到尾的模式来进行的。对知识的把握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

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获得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 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多媒体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

在科学活动《小鸟出壳》时,我跟小朋友一起观看了课件,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小鸟是怎样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我们通过对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手段进行,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探索、讨论得出合理的原因。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3)利用多媒体,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视的形象,以反应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在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喜爱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幼儿美术就是一把通往心灵的钥匙,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通过绘画,窥视幼儿内心世界,观察幼儿智力成长状况,从而了解孩子个性、爱好。在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多半是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的形式进行,这样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这样对幼儿大脑提供的信息刺激不强,幼儿绘画的兴趣不浓厚。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动态、伴随音响效果的多媒体课件的打开,生动直观的动画会让孩子目不转睛,师生互动在动态情景中得以实现,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幼儿创造的火花。如在画《蚂蚁搬家》命题画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创造了形、声、音、像相结合的蚂蚁搬家的形象生动情景,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开阔了幼儿视野,拓宽了孩子联想的思路,同时,多媒体课件中示范画“蚂蚁”清晰有趣,幼儿从这里接受到新异的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想象蚂蚁动态的“相似块”,这个新的“相似块”与幼儿头脑中原有的“相似块”相匹配,进而创造。绘画中孩子们发生了出人意料的设想:“各种动态、花纹各异的蚂蚁,”“蚂蚁搬家的背景”也各不相同。幼儿对蚂蚁变化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的变成一只只鸡腿,有的变成一对

耳环,有的将蚂蚁的触角变成一辆辆坦克„„真是无所不在,无奇不有。运用多媒体动画给幼儿很大的启发、点拨,使幼儿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创造能力。

三、在幼儿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优势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要在幼儿园广泛推广这种教学手段,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还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强化硬件建设,配备必要的先进设备。

幼儿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社会化办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资金来源不同,相对来说,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来源充足的幼儿园办学条件就较好,而欠发达的地区或者资金不够充足的幼儿园办学实力就显得弱一些。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套,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在教学中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必须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作为前提。电脑、大屏幕投影仪、数码摄像机等一系列设备,没有数万元的资金是无法配备的,加上专门的多媒体教室,这样一套设施对于稍有规模的幼儿园还承受得起,而对于那些中小型的幼儿园来说可能就有困难了。何况要是同时有多个班级进行多媒体教学,仅有一个这样的教室是不够的。因此,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拥有齐全的硬件设备,是幼儿园推广多媒体教学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2)投入必要的人力,进行教学软件的制作。

教学软件是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载体,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多媒体课件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购买、借用,最主要的还是要教学人员自己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自己制作,市面上教育教学软件针对中小学的较多,但针对幼儿园方面的较少一些。商业软件的开发者大多不是幼儿教师,他们缺乏对幼儿教学活动的了解,使用起来不一定合适。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教学的实际需要,直观形象的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软件最好是由幼儿园教师本人来制作完成比较好。制作多媒体课件虽然是事半功倍,突破难点的事,但毕竟要有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幼儿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本身就很繁剧,制作多媒体课件必定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制作课件所需时间长,教师在制作上花费的精力多。而且教师在课件的设计、素材的收集、声音动画的制作合成、视频的剪辑和插入等一系列的过程急剧加大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目前许多幼儿园还没有专门的多媒体工作室和工作人员,教师要备好课、上好

课、还要制作好课件,这对教师本人来说正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投入必要的人力,制作与教学相匹配的相关软件。

(3)加强教师培训,培养高水平的师资。

幼儿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有相当的电脑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比如Authorware、Flash、Prontpage、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来制作、演示多媒体课件,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生动活泼、动态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在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方面的水平还参差不齐,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达到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给小学语文课堂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篇5

摘 要:教育教学数字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将语文教学的资源和过程数字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仅如此,运用数字化平台对学生进行评测,也十分省时省力。关键词:数字化;语文教学;能力。

只要你留意就会察觉,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手机、电脑、互连网、网络电视、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一些老教师还沉浸在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可以把课上得很精彩的幸福里时,电化教室、多媒体教室、PPT、电子白板、校校通、班班通等已更替几番。伴随着好奇、争议与怀疑,云平台、云端课堂、数字教室、智慧校园等概念又开始充盈着人们的视野。更为新潮的是北京小学走读部实验班的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老师一起实现教学互动。显而易见,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已经相对落后,必须找到新的定位,而“数字化”的到来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数字化教学有助于改变现行课堂教学的缺憾,丰富学习资源,创设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充分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行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数字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然而,教师若要将数字化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得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调用素材,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先播放这首歌曲,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这首歌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旋律优美,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同学们想知道这首歌写的是什么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如诗般的歌。” 这样,教师巧妙的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数字化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

二、利用博客,进行个性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和和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为学生构建开放式阅读的空间,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言实践平台,走“开放型”大阅读教育之路。而数字化学习比传统阅读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使学生在阅读内容、方式和资源上有更多的选择,利于营造自主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的成效和质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和写又往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在进行开放性、多元化的阅读式,往往可以进行写作的训练,具体如下: 教师可以建立供学生阅读、习作的博客,各个年段推荐阅读书目(电子书与纸质书并举);建立教师电子档案,详细记录教育学的点滴情况。提供过程性材料,让教师与学生在过程性分析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同时,以班级博客为载体,教师在博客上进行阅读辅导,分层次发布阅读内容,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看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命题,自由作文。展示学生阅读感悟与作文,关注学生的横向互动,让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及时分享学习感受,共同得到提高。低年级写句子,中年级写段篇,高年级要求写出学生个性化的观点与感想。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建立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博客,就学生阅读与写作提供个案研究素材,关注他们的纵向成长,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展示学生的风采。此外,教师应改革阅读与作文课堂教学的方式,结合各年段习作要求,引进网络技术,撷取有效的图象、声像资料,创设丰富生动的声像情景,扩大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渠道,提高读写训练的效率。

这样的数字化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学生积累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不仅如此,无数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影响学生的言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勤奋好学”在全校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三、利用网络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获取作用,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

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能否占有信息、如何占有信息、占有信息的及时程度,是学习者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学习者发现所需信息,是学习者获取及加工信息的基础与前提。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获取工具,是学习者发现与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良好途径。在学校校园网络环境下,利用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库或著名教育资源库镜像,学习者可以从中查找或搜寻到所需的学习资源,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扩大自己的视野。例如在教学课文《恐龙》前,教师指导学生上“百度”或“谷歌”,搜集了恐龙的各种相关资料,有介绍种类的、有介绍生活习性的、有进食特点的;有介绍繁殖方式的,有最新研究成果的的„„师生整合这些资料,专门制作了一个《恐龙》学习网站。网络资源上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绚丽的色彩,使学生“胃口大开”,尽情网上冲浪,领略海量的网络资源,同时锻炼了他们收集、筛选、组合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妙用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交流通讯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点,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多种通信机制与交流手段,为实现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师生可以借助Internet、Ipad、Email、Chat Room、QQ、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与交互式电子白板形成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电脑等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教授《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一篇说明文时,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上网搜查各种历史资料,并要求将其中涉及的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等方面的知识知识巧妙地设成问题,用Power point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然后把作品传递到交流区进行展示。通过交流区,学生可以浏览本教室与其他教室同学提交的作品,同时对提交的作品进行相互提问、解答(如协商、辩论、竞争、问题解决等)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 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五、利用数字资源资源平台,改变作业练习方式,提高做题效率和评讲效果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从平台中自己选题。比如,在教学新课的生字后,学生可以从系统中进行选题。系统中各种题型都有,比如生字连一连、读音选一选等等。学生可以进行多种题型的练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自己给学生出题添加到系统中。这样布置的作业目的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学生完成本次作业提交后,系统马上自动进行诊断。不满意的,学生可以进行二次过关,多次过关,使学习变成了自我的竞赛。所有学生提交后,系统对全体学生的分析,还有每个学生的分析,甚至每个题目的分析,都一目了然。第二天早晨,老师上班先看检测分析,就会很容易地判断昨天的教学效果,确定今天教学的重点内容。

作业的批改也可以通过使用数字资源平台来完成,在作业批改方面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针对性加强了。不同于传统的作业批改,学生要收作业,老师要一本本的翻阅、批改,而且批改完往往忘记或无法统计学生哪道题错的多或没掌握好。通过数字资源平台的使用,学生做题的情况一目了然,哪道题错的比较多、掌握的不好,就重点讲解一下。出错情况等信息更加明确,有利于教师对下一步的教学及时的做出调整。

六、应用数字化试题库,发挥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现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各种类型的试题库,学习者通过使用一些按照不同组题策略选出的不同等级的测试题目,做联机测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和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分析测试成绩,借助统计图表进行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例如,北京朝阳区多所中小学运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通过课堂答题功能将学生的试题答案即时的进行相关图表显示,操作简单,并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即时收集和反馈。使老师能够即时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精准定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漏洞,实现教学的即时性学情诊断,还可以根据学情诊断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科学高效。学生和家长通过查看个人数据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自己学习发展趋势,对学生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总之,利用数字化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数字化,是当今教育教学遭遇数字化“来袭”,Hold住课堂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让青春插上理想的翅膀 篇6

很高兴有机会站在这里跟你们聊一聊。

前些时候参加了你们的运动会,这是我进入中学以来首次全面领略中学生的风采,看着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我是由衷地为你们喝彩呀!你们完全体会不到,我对你们的羡慕之情,不为别的,只因为你们活力四射的表现,那是青春的华彩、是生命的乐章。

很多同学已经领略到了青春的滋味,享受着风一样的自由、花一样的芬芳。只可惜这样的日子会不会长久呢?青春是什么?我更认为:青春是上帝给于我们最好的礼物,是蕴藏在我们每个同学身上的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我羡慕你们的这笔财富。你意识到了吗?

有人意识到了。安徽就有一个17岁的高中生,为了买一部苹果的ipad2,毅然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脏。我们九年级的同学应该清楚,肾脏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而这名高中生,透支了自己的青春财富,也是用自己的青春和健康做赌注,仅仅换来了一部苹果公司的掌上电脑。令人叹息!

前几天在网上还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个人,在13年前悄悄地在床底下埋藏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8万元人民币,现在听说当初的纸币都升值了许多,高兴地把坛子挖了出来,等打开一看,里面的纸币全部变成了豆腐渣,已经一文不值了。

听到这里,你是觉得叹惋,还是觉得可笑。这些人是不是傻的可以呀?请你别笑,有些同学,正在干着和他们一样的事情------那就是把自己的青春财富深深地埋藏。不信吗?我来列举几个:今天站着的这些同学当中,有不做作业的吧、上课有看小说的吗?还有没有同学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呀?偷偷摸摸上网的、每天晚上都要对着镜子梳半个小时头发的、宁愿参加劳动也不想学习的、为躲避老师宁可呆在厕所里。还有个别人,小小年纪,居然向往起花前月下的”浪漫”。注意,我的浪漫打了引号。

面对着我们骄人的青春,有些同学正在随意地挥洒,或者说是恣意的挥霍,甚至是恶意地透支。守着青春的财富,有的昏昏入睡,有的欣然享受。等到一天,忽然醒来,青春不再,父母老去,愁苦袭来。就像那个埋钱的人一样,青春的宝藏,悄然之间,灰飞烟灭。

中国有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外国有句谚语: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的都同样的多。现在你们都有父母的呵护,也许他们可以保证你三十年的幸福生活。但请你记住:现在在享受,以后会难受。少年苦尽,长大甘甜。

周总理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为什么读书?是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还是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呵呵,周总理是鸿鹄之志,你那是燕雀之志。我也可以很坦白地告诉大家,我,一名老师,我没有鸿鹄之志,而恰恰只有一点点燕雀之志。我就只希望我的家人都能过的好一点。我认为,燕雀之志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这里的志气,就是理想,我们都知道理想是指路明灯,但更应该体会理想平添给我们的生活的勇气,而没有理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人生是空虚而无意义的。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这是青少年当中普遍现象,有些理想,不够清晰,却又不努力去做,就那么躺着,憧憬着梦幻式的理想生活,等待着好的成绩地到来,等待着幸福时光地到来。“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却还在床上”。

清朝咸丰年间,英法联军进攻广东,又是谈判,又是最后通牒,两广总督叶名琛毫无反应,既不抵抗,也不议和,更不逃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叶名琛被俘,4个月后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岛屈辱地死去。人们讥讽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想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我们不能无所作为,不能让青春白白流走。

让语文课堂插上“诗意”的翅膀 篇7

一、充分利用语文文本资源, 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祖师爷”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者”, 就是让学生喜欢学、有兴趣学.兴趣不仅能诱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而且能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开出美丽的花朵, 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主动观察、调查和探究, 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勤奋好学的精神、开拓求实的态度、积极进取的信念.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拨动学生的兴趣弦,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 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 以此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如课文《航天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 具有极浓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具体的、动态的演示,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用看图、贴图、想象、写作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使研究活动富有情趣性, 既认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又能有感情地朗读普通飞机与智慧老人的对话.特别是学生能在反复诵读、感情发现中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小练笔环节, 我根据课文内容, 让学生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让大家了解航天飞机的知识, 在课堂上就把学习、运用有机结合.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知道了很多有关航天飞机的科学知识, 胜过老师的枯燥讲解.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而且点燃起他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让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成为终身学习的动力.

二、巧妙精心地设计问题, 努力挖掘学生学科学的潜在力.

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年龄特点优势, 通过多种途径, 找准培养的最佳时机, 使学生的大胆想象, 善于求异的创新能力, 勤于操作、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 勇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深入、最大程度的培养, 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 开掘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教学过程中, 教者要能正确处理好文本资源, 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蕴含在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元素, 并作巧妙地设计, 创设“问题诱因”, 进而借机实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目的.

教学《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时, 学生已经知道科学家做的实验是分别蒙住蝙蝠的眼睛和嘴巴, 塞住它的耳朵, 得到的结论是蝙蝠夜里飞行, 靠的不是眼睛, 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家为什么不做有关蝙蝠鼻子的实验?是蝙蝠没有鼻子呢, 抑或是科学家的疏忽?鼓励学生去观察, 让他们在实际的观察中寻找答案, 增加探索的乐趣.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 制造出了雷达, 造福于人类.针对这一发明, 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你能根据自然界的哪些启示进行创造发明, 为人类作出贡献等等, 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创造的价值, 努力挖掘出学生学科学的潜在力, 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又加强了思维的训练.

三、从课堂延伸到实践生活中,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优秀品质.

科学知识内化于心, 外现于行,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制作, 对于进一步增强科学意识, 丰富科学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提高学科的科学渗透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通过阅读课文内容, 让孩子们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 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小稻秧脱险记》要求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 让学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

教材中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做起, 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看云识天气》从讨论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开始, 到模仿气象学家的研究天气情况: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天气预报等.《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春的语言———桃树上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竹笋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 像胖娃娃似的;小树发芽了;燕子从南方飞来;布谷鸟, 谷谷叫……什么是冬的语言———河水结冰;雪花飘飘;人们穿上了棉衣, 戴上了帽子, 围上了围巾;白茫茫的一片大雾;腊梅花开了;天昏沉沉的, 是下雪预兆……什么又是地震的语言———鸡飞狗跳;老鼠跑出洞;青蛙、蛇躺在马路上;井水变色变味、泛油泛泡;竹子开花;柳树梢枯死;蒲公英在初冬季节就提前开了花……其实质是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科学研究并不神秘.

让语文课堂插上“诗意”的翅膀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特别是在教育界,信息技术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而语文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通过对它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语文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适应了这一转变。我们以语文教学为例,来探讨一下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及实现措施。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再加上教师的一张嘴,就是课堂的所有组成部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用精美的图画和清晰的文字代替了黑板上单调的书写,用优美动听的声音代替了老师单调呆板的讲解,用动态的画面带着学生回顾旧知,学习新知,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遨游世界,遍知天下事。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可以使教材中抽象晦涩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视觉感受,还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2.帮助教师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理清教学思路,更好地驾驭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出电子教案和课件。电子教案相对于传统的用笔书写更加方便、快捷、清晰、条理。教学课件使得很多教学内容能够以非常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出现代替了老师在黑板的书写,提高了课堂效率,帮助教师理清了教学思路。总之,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教师有了更加充分的课前准备,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从而使教师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教学内容。

3.延伸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语文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而广泛,仅仅靠课堂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突出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为课堂知识的拓展提供很大的便利。

目前几乎七八岁的孩童就会使用电脑,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正确引导,让学生借助网络查阅有用的知识,就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和效率的具体举措

1.创建网络教室,建立班级网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网络课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学校也可以考虑创建专门的网络教室,开设网络课堂,建立班级网。因为中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自觉性,创建网络教室后,每一台电脑就是校园网的一个信息点,学生既可以通过内部校园网利用本校资源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在教师的许可监督下用因特网自主学习。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网络课堂,让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在课后可以再听一遍,对一些好的学生可以在难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

学校还可以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网络学堂,博客网站,设置一些像基础大比拼,激情朗诵,优秀作文展示、答疑解惑,单元测验等等的一些模块。通过这些方式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2.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首先,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复习,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习,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查阅;其次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评改也可以借助网络,这样每位学生都有和老师直接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一些相同的错误教师就可以直接复制,而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写,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再次,学生之间还可以借助网络合作学习。几个同学坐在一起,分工合作,一起探讨交流,总结概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积极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现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许多书籍不需要买,在网上直接下载就可以阅读了,这对于学生来说,免去了东奔西跑去图书馆,花费金钱购买图书的诸多不利因素。教师可以开展网络名著阅读活动,通过名著的阅读,学生可以继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文学修养,另一方面,教师不用说,学生自己就会阅读一些网络文章,通过和名著的对比,融合,吸收,学生不仅会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变化,用一种动态的观念来学习语文。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张高华.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国教育信息化

上一篇:数控编程及操作教案下一篇:海关总署领导最新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