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杞人忧天的历史典故

2025-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杞人忧天的历史典故

关于杞人忧天的历史典故 篇1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相关历史典故:

从前有个小柄家叫杞(qǐ)。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子,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股积聚的气体,上下四方到处都有。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触。你整天在气体里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掉下来呢?”

这个杞国人半信半疑地问:“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不会,不会!”那个人回答,“太阳、月亮、星星也不过是气体中会发光的物质。就是掉下来,也不会伤人的。你尽避放心。”杞国人又问:“那么地要是塌下去怎么办呢?”热心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样的土块。你东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塌陷下去。”杞国人听了,心里好象放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热心人,因为解除了杞国人的忧愁,也十分高兴。

感悟:

杞人忧天的造句 篇2

使用类别:

用在「疑心忧虑」的表述上。

杞人忧天造句:

01事情状况未明,大家先别杞人忧天,乱了阵脚!

02他最会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了,你得多开导他。

03没想到他真有能力应付,大伙儿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04古人对彗星的出现,常杞人忧天,担心会发生灾难。

05公司经营状况尚好,且有主管撑着,你别杞人忧天了。

06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下大雨,这地区地势高,绝不会淹水。

07这消息不能告诉他,否篇他那杞人忧天的个性,会急出病来。

08儿子都还没出门,她就开始担心儿子路上的安全,真是杞人忧天。

09别怕!天掉下来有高个儿顶着,咱们就别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

10听他一说,我心里高兴,可是又难免杞人忧天,万一他事后变心怎么办?

杞人忧天造句 篇3

2、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搞登月行动会危及他们的安全,这可真的是杞人忧天了.

3、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

4、世界毁灭的事件也许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5、公司经营状况尚好,且有主管撑着,你别杞人忧天了。

6、古人对彗星的出现,常杞人忧天,担心会发生灾难。

7、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

8、很多人担心原子弹等大规模武器会带来人类毁灭,大家不必杞人忧天,我们还有很多和平组织,这事不会发生的。

9、常常幻想宇宙如果有一天灭亡,世界将会是如此的荒凉,但对生死却不是常常会产生恐惧感,不可思议的想象,杞人忧天。

10、事情状况未明,大家先别杞人忧天,乱了阵脚!

11、小明担心中美合作关系的发展,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12、不要忧虑太阳会不发光,你杞人忧天了。

13、没想到他真有能力应付,大伙儿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14、别怕!天掉下来有高个儿顶着,咱们就别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

15、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杞人忧天。

16、剩男剩女回家过年已成难题,希望父母们不要杞人忧天。

17、他最会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了,你得多开导他。

18、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下大雨,这地区地势高,绝不会淹水。

19、天气预报说今天根本不会下雨,你带伞出门真是杞人忧天了。

20、金融危机不但没有促进美元贬值,它却加速减少那些杞人忧天的人日夜担心的收支不平衡。

21、小明整天都认为天会塌会世界末日,真的是杞人忧天啊!

22、听他一说,我心里高兴,可是又难免杞人忧天,万一他事后变心怎么办?

23、七年前国家最低工资政策生效以来的事实证明,这些耸人听闻的告戒大错特错了。对工作岗位丢失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24、争端小小摩擦是很正常的事,爸爸整天杞人忧天会发生世界大战。

25、国家天气预报电视台都预报了今天深圳不会下雨,小燕子还拿雨伞去上班是真的杞人忧天了。

26、我们做事要认真分析可能的出现困难,既不要杞人忧天,又不要粗心大意。

27、这消息不能告诉他,否则他那杞人忧天的个性,会急出病来。

28、我发誓我以前是个很容易胡思乱想、杞人忧天的女孩,我以前最喜欢的故事书是小鸡跟全世界说天要塌下来,可是现在的我却完全不一样!

29、世界末日预测只是电影小说等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大家不必杞人忧天了。

30、中日争端小小摩擦是很正常的事,爸爸整天杞人忧天会发生世界大战。

31、儿子都还没出门,她就开始担心儿子路上的安全,真是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教学反思 篇4

《杞人忧天》作为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首先是要求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再有就是要能够理解寓意所在。

为了考察学生能否能自行疏通文意,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的环节。在以同桌两人配合演绎杞人和晓之者的对话时,学生的配合并不默契,对话不够顺畅。虽然还有同学主动要求尝试演读,可效果仍不尽人意。

但因为担心这个环节会压缩后面的教学时间,我匆匆结束了这个环节。课后反思,觉得当时其实可以让其他的学生做导演,现场提出修改建议效果会更好。其实这也是培养学生结合原文发挥想象力的好机会。

而在本文寓意探讨的环节,为了学生能够不局限于“杞人忧天”是对为了不必要的事情而担忧的人的讽刺的理解,让学生展开了小组讨论。

有一同学说:“这则寓言也有启示我们乐于帮助他人的含义。”我能理解他的这种说法,也追问他为什么这么说,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同学们纷纷赞同。可是临近下课,见没有同学能够说出其他独到见解,我便快速地呈现出了答案,讲到这一寓言换个角度可以认为杞人是有忧患意识的人,如果缺少这种意识,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就不堪设想。

学生虽也能够接受这一角度的解读,但还是讲解的过于匆忙。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

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

4、正音:杞(qi)人

躇(chu)步

跐(ci)蹈

舍(she)然

中(zhong)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3)奈地坏何?

(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

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拓展

讨论:

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十、板书设计(投影出示)

天,积气——奈何忧崩坠乎?

忧— 天地崩坠,身无所寄。晓 日月星宿,亦积气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地,积块——奈何忧其坏?(废寝食)

成语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篇6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杞人忧天出处文言文翻译 篇7

原文

《列子·天瑞》:“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清邵长蘅 《守城行纪时事也》诗:“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解释

杞:周代诸侯国名,杞国,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古老的方国,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为宋灭,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国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迁都至齐、鲁之间的.淳于一带,重建杞国。忧天:担心天会掉下来。老是怕天塌下来,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1-3]

典故

战国时代 列御寇 《 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老婆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飘然飞行,逍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3]

上一篇:设备维修岗位指导书下一篇:银行账户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