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推荐8篇)
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相当相当脆弱,加之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每年都有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还常常造成大量的群死群伤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该县被省市有关部门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
根据2002年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资料,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其中滑坡48处,不稳定斜坡30处,泥石流4条。直接威胁1196户7028人、5289间房屋、多处公路的安全,其中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城关、汤坪、梅子、四亩地、龙王等集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经过近几年来的强降水作用,又引发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县列入各级防灾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其特点一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二是形成灾害主要受强降雨作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三是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四是到了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急剧增加。
自2002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原宁陕小学后山滑坡的勘查和3#教学楼浅层滑坡的治理;王家湾沟谷泥石流的勘查和治理可研报告;县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四亩地柿树坪隐患点危险性评估;太山中学隐患点危险性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2002年“6·9”、2003年“8·29”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滑工作,狠抓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防洪防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本人觉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防大汛抗大灾意识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待夯实。实践证明,在当今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群测群防。自2002年“6·9”以后,我县逐步建立了县—乡(镇)—村—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为年复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运行中,监测责任人一般都是村组干部,而监测人都是从受威胁的农户中确定一至二名比较精明的人来担任。由于群测群防纯属义务没有报酬,对于村组干部来说还比较好办,他毕竟还拿有一份工资,而部分监测人迫于生计要外出务工,不可能整个汛期都待在家里致使监测任务落空。
三是防汛防滑资源共享问题。目前,防汛办建立了九处卫星雨量遥测点,气象部门计划建立14个自动气象站,现已建成7个,其余的也将在主汛期前建成。这些雨情监测设施的建成,对加强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将发挥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我县防汛防滑工作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但是这些资源分属防汛和气象部门,没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6·9”、“8·29”两次大灾使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了直观认识,防灾减灾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近几年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部分群众对灾害的创伤已开始淡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一次大灾要管几十年,灾害不可能年年有,防灾减灾意识降低,违反“三避一高”建房原则,在河边、沟口建房有所抬头。
五是汛情、雨情信息传递问题,每年汛期当有重要天气情况时,省、市有关部门都要传真,而我们也分别向乡镇转发,同一内容的传真,乡镇要收两份以上,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纸张,还使值班人员疲惫不堪。
三、对策建议
1、建议设立气象资源共享平台,由县上出资编写通用软件,使气象、雨情资源共享,发挥应有作用。我们也将积极向省上争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试点项目,进一步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2、分清职责,夯实责任,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国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通俗地讲国土部门的责任就是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建议乡镇政府要切实负起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对于群测群防网络出现的线断网破问题要及时修补。牢固树立群测群防,以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理念,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3、全面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根据我县实际,要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从目前的公路建设、矿山企业、小水电开发拓展到各个领域,全面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4、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力度,努力提高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我县地处南北过渡带,特殊的地形地貌使之成为地质灾害高发区,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将成为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使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得到极大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建议编写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在每年的科技三下乡活动时免费发放,汛期时免费播放有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教片。
5、加强汛情、雨情信息传递的管理,建议统一由防汛办向乡镇传递,其它部门不再发送。
6、建议总结完善“乡自为战,预警到户”的成功经验。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
在调查中, 很多村干部对本村的三资家底不清, 一笔糊涂账, 连基本的台账都没有。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 特别是对土地 (机动地) 、“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有的要求村里做好三资的台账, 但村里故意敷衍, 不让镇里知道实情。
2. 合同不规范, 损害了村集体利益
一是对于合同的签订随意性大, 有些合同要素不全, 条款不明, 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 不全面, 造成群众利益损失。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 搞暗箱操作, 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 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 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 合同变更随意, 变更的内容和承包时间群众根本不知道。
3.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 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村收款后, 干部私自保管、挪用, 长期不报账;有的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 寅吃卯粮。
4. 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 在思想上存在误区
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 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 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 不好管理。
5. 强占强霸集体资产
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 随意侵占集体资产, 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 不愿惹事;群众敢怒不敢言, 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 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农村“三资”情况复杂, 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 既有现金的, 又有实物财产的, 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 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 又有集体收入, 还有筹资、捐资等, 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 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二、对策及建议
1. 强化农经职能, 改进方法, 强化监督
由于长期以来农经机构受体制因素制约, 尽管县、乡农经部门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却难以发挥出村级财务监管作用, 建议尽快理顺农经体制, 强化农经职能建设, 确保其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特别是在财务违纪和审计监督方面, 制定出相应的处罚办法, 明确农经部门的执法地位, 形成有权威的行政监管体系。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 (1) 是法律障碍, 如“村民自治”; (2) 是财力障碍, 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 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 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 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 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
2. 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有效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 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 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 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 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因此, 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加强对村干部财经法规、法纪的教育力度,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 发挥村民民主监督作用, 以堵塞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3. 强化资源管理, 堵塞交易漏洞
凡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滩涂、水面等资源实施承包、租赁、出让等开发利用, 未进入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项目, 一律要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招标、拍卖, 规范交易行为, 堵塞各种交易漏洞。建立健全“三资”台账, 加强档案管理。
4. 健全制度, 加强管理, 规范操作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要鉴证, 统一使用规范文本) 、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在落实原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相关制度的同时, 建议乡镇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本乡镇的细则。
5. 重拳出击, 严肃查处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问题;建议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涉农惠农政策,旨在减轻农民灾害损失,增强农民灾后自救能力,防止农业因灾减收、农民因灾致贫,从而保护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7年实施以来,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这项惠农政策在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政策的初衷相去甚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投保积极性不高。目前,大部分地方政策宣传工作依赖的是中标的保险公司,而不是政府的相关部门,而保险公司在人力、物力和责任心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完全不能将宣传工作深入到户,将政策解析到位,这就造成政策推行了多年,大多数农民仍然不甚了解,认为这是一项商业保险,是保险公司在推销,而根本不知晓这是国家给予了补贴的一项惠民政策,农民要么不知道投保,要么不愿意投保,连很多种植和养殖大户都因为不了解政策而没有参保。
(二)把“愿保尽保”变为“应保尽保”,保险政策存在强制变味。一是有些地方为了能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补贴资金,不顾农民意愿,强制要求农民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使部分农民产生了抵触情绪;二是种植性农业生产保险,如水稻、棉花、油菜等,需要到每户察看面积、收取保费(农民自费部分),工作量大,尤其是山区县,路程远,有的一户可能只收几元钱,费时费力。保险公司为了减少工作量,增加保险额度,就与乡镇和村委干部交涉,保险时由乡镇或村集体垫钱投保,再用理賠款归还垫付的投保款,使政策性保险完全变了味,农民根本没有得到实惠。
(三)存在虚假投保、协议理赔现象。一些乡镇或村干部为了图谋私利,与保险公司业务员协商,采取由村集体或村干部、或驻村干部垫付保费的虚假投保行为,保险公司协议理赔款不少于支付的保险费,理赔款直接打入村干部或驻村干部的账户,由村干部或驻村干部在还垫付的保费后自由支配,理赔款成了村干部的“小金库”,有的则直接据为己有,由于是虚假投保,即便农民遭受大的自然灾害,也得不到保险理赔款,保险公司和村干部成了最大的赢家。
(四)理赔额度相对于种养物化成本来说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种植和养殖的直接物化成本均高于风险理赔金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投保积极性。
(五)保险政策的覆盖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农业保险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但随着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等产业模式的形成,很多地方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都不包含在政策范围内,比如泰和乌鸡养殖、苏溪百合种植等,种养面非常广,经常遭受自然灾害,因不在政策性保险范围内,遭受灾害也无法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保障。
(六)保险凭证没有发放到户,农民理赔难。按照规定,保单或保险凭证必须发到农民手中,便于农民遭遇自然灾害后能及时申请理赔。一些乡镇、村为了减少工作量,以担心农民将保险凭证丢失为由,一直将保险凭证放在村里甚至是乡镇集体保管,使农民受灾后不知道能否申请理赔,有的虽已申请理赔,但理赔款迟迟不能赔付到户。
(七)部门各自为战,配合不力,影响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涉及财政、农业、林业、畜牧、民政、保险等部门,县级政府为牵头单位,但实际操作中,存在部门不作为现象。保险公司上报的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以及“两属两户”的房屋保险,本应由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民政部门调查核实盖章确认,但相关部门往往不调查核实,就盖章确认;宣传推动、理赔统计等工作,各部门都存在互相推诿,置之事外的现象。
二、建议
(一)因地制宜确定险种。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各地农业种植品种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在确定政策性保险险种时,不能以省为单位采取一刀切,要以县为单位确定险种,对种植面积太小的品种不应纳入保险险种,如有的山区县绝大多数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在一亩以下,有的一个乡镇才种植几十亩水稻,类似现象就应该取消水稻等种植业政策性保险,开设一县一品的特色政策性保险险种,既可维护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又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生产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二)充分体现农民意愿。无论何种政策性保险都应尊重农民意愿,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在农民愿意参加保险的基础上,做到“愿保尽保”,依法保护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对农民不愿参保的不得强制执行,也不能采取村集体或村干部垫付保费的虚假投保办法,不能给他人留下可乘之机,让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农民。
(三)适度提高赔付比例。就目前开展的水稻、农房等政策性保险而言,赔付比例较低,如水稻损失100%,每亩也仅能赔付200元,除去种子、农药及其它管理费用,收入仍为零,每亩还得赔上3.5元的保费;农房保险每户最高只能赔付3000元(按3间房计算),3000元连半间房也建不起来。面对如此低的赔付款,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依靠理赔款,农民的基本生活困难仍无法解决。
(四)建立多种保障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之一,要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一些地方还可以开展建立保险基金等多种形式的保障机制,也就是政府每年将上级的补贴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进行捆绑后,建立农业保障基金,每当发生自然灾害或重大疫情后,从农业保障基金中直接对受灾户进行补偿,保障基金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解决,保障基金剩余部分可转入下一年度使用,让政府补贴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让农民在遭遇自然灾害后能真正体会到惠农政策带来的温暖。
(五)建立部门职责管理机制。为发挥政府部门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县政府应牵头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范围,量化各部门工作任务,将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作为部门评优评先的依据,以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发动、理赔等各项工作能更好地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洪峰
立案作为一个诉讼环节,它决定着哪些纠纷可以进入法院的司法解决范围,即立案机构对诉至法院的各种纠纷首先起到过滤作用,这种过滤体现为法院通过受理与否的审判活动,将不合规格的纠纷排除在法院的纠纷解决程序之外。这不仅是一个诉权保护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司法主体自我免疫、过滤纠纷的机制问题,这种机制符合诉讼经济原则,其通过司法主体内各部门的相互协调而实现。
综合立案庭的职责范围,我们可以说立案庭在性质上是审判业务部门、审判管理部门和审判监督部门。立案机构的职责范围决定了立案庭的性质,而不仅仅是“立案”二字的含义决定了立案庭的职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纠纷也不断增多,其中不乏选择通过法律诉讼这一途径来解决的。作为诉讼程序的第一道门槛,法院立案庭的工作一向首当其冲、备受瞩目。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工作辐射面广、任务重、难度大。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立案工作的规定不甚完善,立案工作长期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等原因,基层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立案庭的工作任务繁重。立案职能的单一化与多
1样化问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大立案”格局,除担负正常的立案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或报批手续,处理告诉申诉来信来访,解答法律咨询等工作。立案庭的工作人员是极少的,几乎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处于超重的忙碌之中。
(二)立案庭担负起了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工作。因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范围较广,服务对象中有许多人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欠缺,法院立案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向当事人做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三)立案庭遇到大量不应立案的请求。一些单位或者机关在遇到自己不愿意或者处理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常常不负责任的让相对人到法院起诉,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来访者大量存在,但实际上,此类问题大部分是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根本不属于人民法院立案管辖的范围。法院对类似这种的立案请求的审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效率。
(四)立案标准不统一。我国现有的诉讼法对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当事人起诉时应向法院提供的诉讼材料未作详细规定。立案标准不统一,使得立案因法院而异,因人而异,给当事人的诉讼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新类型及专业性比较强的案件,当事人往往需来回奔波几次,才符合立案“标准”,引起当事人不满。
(五诉讼管辖审判业务有待加强。根据案件影响范围、疑难程度和数额大小,合理确定级别管辖,防止利益驱动。对案情简单、影响不大,仅是标的额较高的案件,可适度调低级别管辖的法院,尽最大可能将案件解决在基层;对数额不大但影响范围广、适用法律困难、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可适当调高级别管辖的法院,统一法律适用。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和专门管辖等规定,保持良好的诉讼管辖秩序
二、改进法院立案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人员配备。法院在立案庭工作人员的安排上要注重“质”与“量”的提高,保证立案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整体的高知识性、高能力性,以使得立案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合理立案的实现,同时还能够做好法律宣传及教育来访者的工作,消除因未被立案而大闹法院的不良现象。
(二)注重发挥当地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的作用。各地司法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法律服务者的监管,提高他们的社会信誉,以便社会公众通过选择法律工作者、律师的帮助来进行诉讼,从而降低证据不足,光知要起诉不知应如何准备或准备哪些起诉材料的影响立案工作效率的现象的产生。
(三)统一立案标准,规范立案工作。在目前法律尚未对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前,统一立案标准,特
别是统一同一地区各法院之间的立案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完善与基层人民法院立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立案程序、立案工作范围、是否应当立案的标准进行法定化、严格化、更好地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
(四)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立案调解理念。立案阶段的案件繁简分流处理,应当事人的要求、又可提高司法效率,应当允许,不能舍简趋繁。同时,应赋予立案调解法官一定范围的审判权,对调解不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可直接由立案调解法官开庭审理后作出裁判。
乌海市乌达区以“四个注重”积极做好
先进典型的选树培养和宣传工作
乌海市乌达区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加快两个转型和打造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中的主要作用,以“四个注重”,扎实推进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宣传工作。
一是注重统一思想,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开展,乌达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
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基本要求,把各行业和各领域事迹突出、党员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推选出来,精心培养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积极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使每一名党员学有标杆、赶有目标,鼓励和指导先进典型“践行学习提高、践行争创佳绩、践行服务群众、践行遵纪守法、践行弘扬正气”,全面推进乌达区整体工作再上台阶。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培育典型氛围。乌达区在23个社区开展“创优杯”基层党组织竞赛活动。各社区按照“六个一标准”(一个科学的创建方案、一个明确的创建主题和载体、一套健全规范的工作制度、一块党员设岗定责或承诺公示栏、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化党建思路、一项帮扶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举措)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采取建立领导联系点、包联共建、结对共建等方式,注重选树典型,并且在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积极搭建培养先进典型、促进典型成长的各种平台和载体,为典型成长创造条件;通过“学习型机关创建”,“树形象、作表率、争当服务先锋”,“党员示范岗、示范车、志愿岗”,“争当师 德标兵”等各类特色活动,为培育典型提供平台。
三是注重发现挖掘培养典型,确保先进典型的代表性。通过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查阅创建工作档案资料、随机抽查和暗访、检查创建现场、召开座谈会、个别了解情况或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区基层党组织进行督促检查,广泛听取意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优杯”评选活动,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宣传价值的先进典型作为培养的对象。注重从全区中心工作,特别是在城市移民搬迁、化解社会矛盾、迎接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自治区“十二运”、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等重点工作、重要会议和重大赛事中,发现挖掘一批先进组织和个人;注重从立足本职岗位,发现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个人,目前乌达区已初步确立26个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94个优秀共产党员作为重点培育典型,特别是在选树优秀共产党推荐名额中,侧重于环卫、绿化、建设、文教卫生等基层一线。
四要注重宣传推广,扩大先进典型的辐射性。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平台等
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做好近年来选树先进典型的宣传,形成 人人争先进,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乌达区梁家沟街道党工委、新达街道党工委、先锋社区、爱民佳苑社区作为首批推荐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人民网创先争优栏目在全国开展“五好党组织”风采大赛活动;中直党建网相继报道了乌达区巴音赛党工委贴心服务、真心为民的典型事迹;内蒙古、乌海市两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巴音赛先锋社区打造“民情流水线”;滨海街道党工委做精细做实群众满意工程;乌兰淖尔镇科技特派员郭金奎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等先进事迹;乌达区环卫局通过短信平台,宣传环卫系统先进的典型小故事向全区党组织发送,通过网络、新闻媒体扩大先进典型的辐射性。年底乌达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汇总有关部门审核、检查考核和社会评议监督等情况,提出拟推荐名单,由乌达区委、区政府审批后命名、b表彰、奖励。
关于进一步加大公安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力度的实施意见
镇公局〔2011〕60号
各辖市局、分局、支队,市局机关各处室: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激发广大民警践行“忠诚、奉献、务实、创新”新时期“江苏公安精神”的积极性、创造性,精心塑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全力服务全市公安工作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大公安机关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力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找准症结,强化认识,组织开展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的攻坚战。近年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在先进典型的发现、培养和宣传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及我市公安工作的整体发展要求看,这方面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有的单位没有站在“内促队伍,外树形象”的高度来理解和推动这项工作,重表彰奖励,轻挖掘亮点,用先进典型来引导、教育队伍的意识不强。二是运作模式不适应。一些单位在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上,既无工作谋划,又无责任机制。有的对崭露头角、逐步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未能及时跟踪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工作,使得一些典型“长不大”,或是半途“夭折”。三是发挥作用上不适应。存在着重评比、轻选树的现象,评比程序完成了,典型就算树起来了,宣传声势不大,学习氛围不浓,先进典型的辐射、示范和导向作用不明显。四是政工干部职能作用不到位。一些政工干部未把培养选树先进典型作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抓手来抓,有的工作不到位,有的甚至严重缺位。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就是一簇亮点。培养、选树和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是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方法,是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最具体、最直接的工作内容,对于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树立良好的队伍形象,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政工部门要充分认识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组织开展一场培养、选树和宣传、学习先进典型的攻坚战,全力把全市公安机关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和宣传、学习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抓住关键,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培养工作力度。在选树上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要在全面规划选树上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在摸清新、老先进典型和可塑性强、有发展提升潜力的先进典型苗子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工作规划,要立足基层、着眼全局,全面培养选树覆盖各单位、各警种、各层级的先进典型,让各级公安机关上至领导干部、下至广大民警都有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二是要在紧贴中心选树上抓落实。要紧贴公安中心工作,紧扣时代的脉搏,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突出重点地开展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围绕“三项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和深化平安镇江建设等中心工作,着力培养、选树一批在这些重点工作中开拓创新、成绩显著的先进典型。三是要在立足基层选树上抓落实。基层一线火热的警营生活是先进典型成长的沃土,是公安机关警力分布相对集中的地方,培养、选树先进典型离不开基层,学习、推广先进经验离不开基层的实践,培养、选树先进典型要始终坚持来源于基层、重在基层,要“接地气”,得到群众认可,使民警感到典型就在身边,真实可信、能学实用。四是要在突出重大典型选树上抓落实。在全面选树富有时代性、群众性先进典型的同时,要跳出公安,面向社会,突出选树能在全市甚至全省、全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代表公安形象的重大先进典型,全力打造镇江公安先进典型的品牌。年内,市局将结合“争先创优”和“在警营建功,为党旗添彩”主题活动,着力选树1个以上在全省有广泛影响的省级先进典型,各辖、市局、分局和交巡警要选树1个以上市级先进典型。
在先进典型的跟踪培养上,要始终抓住以下“四个环节”:一是要始终抓住思想教育环节。只有始终保持求新求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先进典型才能不断成长壮大。在先进典型的培养中要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环节,经常与先进典型谈心交心,及时掌握思想状况,解决思想疙瘩,让先进典型保持先进性,为先进典型不断发展进步提供动力源泉。二是要始终抓住务实创新环节。只有脚踏实地工作,先进典型才有坚实基础;只有不断克难创新,先进典型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要有意识地给先进典型交任务、压重担、出题目,让先进典型在实战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对工作中的难题,要积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思对策,让先进典型在创新克难中不断丰富发展。三是始终抓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环节。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帮助解决先进典型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力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始终以积极进取的状态和旺盛的精力投身公安事业,干出一流业绩。四是要始终抓住总结提高环节。要时刻关注先进典型的成长进步,对其创造的新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帮助完善、促进提高,使先进典型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逐步提升、影响越来越大。
三、精心组织,超常施策,进一步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和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力度。对培养、选树的先进典型,一方面,要要通过集中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内外宣传,放大典型效应,树立公安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舆论;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学习活动,“一花引得百花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公安队伍的导向激励作用,示范引领公安工作。在内外宣传上,一是要加强策划,完善方案。凡选树的重大先进典型都要商请新闻媒体,根据具体情况,加强研究策划,制定针对性强的宣传工作方案,确保宣传工作有部署、按节奏,扎实开展、稳步推进。二是要精心组稿,一炮打响。要在挖掘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的基础上,协调媒体记者深入采访,精心组稿,以高质量、吸引受众的稿件,确保收到强烈社会反响。三是要网媒联动,扩大影响。在充分运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在积极占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实行网媒联动的全覆盖宣传,大造舆论和影响。四是要形式多样,增强效果。在采取组织事迹报告会、媒体、网络等多种载体和方式开展内外宣传活动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小品、相声、音乐剧、电视剧、数字电影等文艺的形式进行宣传,发挥文艺潜移默化、喜闻乐见的独特作用,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在学习活动上,一是要开展竞赛组织学。对选树的先进典型要及时发出学习决定,在民警中深入开展“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学比竞赛活动,激发民警创优、创新、创造热情,扎实推动工作。二是要把握要素全面学。既要学习典型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又要学习典型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经验,用典型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激励、感染民警,用典型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经验启迪、引导民警,力争使每个民警都能从典型的身上吸取到有用的方面,为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转型升级凝聚智慧、注入活力、生成战斗力。三是要结合实际随岗学。要结合民警岗位和工作实际开展学习活动,采取适当形式和途径,加强典型与民警的互动,对岗位相同的,可采取对口跟班学、随岗学的方法,确保学习活动收到实效。
四、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实现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一是要建立先进典型培养选树责任体系。市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工部门牵头负责、业务部门密切配合抓落实的全市公安机关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公安机关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考核奖惩工作。各地、各部门、各警种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市局明确:各单位、各部门政委、教导员和分管领导是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公安政工部门是第一责任单位,各业务部门及其主要领导是直接责任单位和直接责任人。二是要完善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和宣传制度规范。一是建立先进典型发现、培养和报告制度。各单位对发现的先进典型的好苗子要及时向市局推荐,对事迹突出的,要随时上报,切实做到发现一批、总结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二是建立先进典型的分级管理制度。市局负责培养、选树、宣传和管理由公安部、省厅、市局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局性重大先进典型;各辖市局、分局和市局有关部门负责培养、选树、宣传和管理本地区、本警种的先进典型,同时配合市局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警种产生的全局性重大典型的选树、宣传和管理。三是建立和完善先进典型信息沟通制度。政工、宣传、业务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业务部门对在工作中发现的典型,要及时向同级政工部门通报。政工宣传部门对拟宣传的典型要注意与纪检、监察部门及时沟通,防止失察失真,并积极组织力量配合业务部门深入挖掘事迹,总结经验,适时推出。四是完善先进典型跟踪培养管理制度。要切实做好先进典型的跟踪培养工作,把学习宣传新、老典型紧密结合。既要下功夫总结、宣传新典型,也要适时追踪宣传老典型,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他们永葆典型的先进性。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定期考核工作。省级以上的先进集体典型和部级以上先进个人典型由市局政治部每半年考核一次;其他先进典型由所在单位每年考核一次,考核情况同时报市局政治部。要逐人建立先进典型信息库,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先进事迹、考核情况等,同时注意收集文字、影像等资料,为进一步培养和宣传提供依据和素材。三是要建立先进典型培养选树考核奖惩机制。市局将把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和宣传、学习工作作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各地、各部门综合绩效和政治工作考评,严格考核。市局明确:对培养、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成绩突出的集体和在省、部以上重大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将予以记功嘉奖。
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永嘉党校:董建群
【内容提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不仅关系个人作风和廉洁问题,更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人心向背、国家的前途命运,它是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党历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发挥了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本文笔者通过调查和收集材料,指出了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主题词】党风廉政 反腐倡廉 预防 监督 惩治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不仅关系个人作风和廉洁问题,更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人心向背、国家的前途命运,它是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在新时期将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基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走上了通过建章立制预防腐败的路子,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着力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着力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着力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的日益进步,改革发展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临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反腐倡廉带来的新挑战,体制环境、执纪环境、社会环境不优等问题给反腐倡廉带来的新挑战,不断严格的办案要求与办案 难的现实形成反差给反腐倡廉带来的新挑战,人民群众对腐败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给反腐倡廉带来的新挑战。同时,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在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创新、预防监督体系、信访渠道、办案机制、责任追究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和不足,可以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原因分析
(一)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够强。一是个别干部存在接受宴请和娱乐活动的现象,奉行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接受他人宴请,收受红包礼金,贪图吃喝玩乐和钱财,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就损公肥私。办事不讲公平、公正、公开,而是利欲薰心,唯利是图,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臵廉政制度于脑后,有办事制度不执行,或打个折扣执行。二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热点依然较热。公务高消费、收受红包礼金、党员干部参与赌博、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等热点问题仍然倍受人民群众的关注。三是有的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对自己所管辖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重工作管理、业务管理和“八小时内”的管理,而忽视“八小时以外”监督,在廉洁自律方面管理、监督不严,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有许多原因造成,有主观上的,有客观上。主观上原因的主要有信奉特权思想,刻意去追求权利的私有化,特别是把权利看成个人发财、谋利的工具;放松政治学习,忽视思想改造,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过度攀比,导致心理严重失衡。客观上的原因有监督机制不完善;社会上不法之徒的拉扰腐蚀;讲亲情不讲原则;多种分配方式的差距等。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出现腐败,最主要的还是主观上原因,因为思想是支配行动的指挥者,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下,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防线上出现松动,心态失衡,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把党纪党规抛之脑后,奉行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制度创新不够多。当前部分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在制度创新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对新形式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习惯于用老观念、老办法、老套路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照搬照套的较多,上级纪委有什么动作就跟着做,如何在上级纪委的指导框架下去延伸和深化做的不够;如何结合当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实际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监督机制、廉政宣传教育等方面创新不够;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不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理论研究成果不多。同时,个别纪检干部缺乏认真精神,工作不主动、不深入,不想得罪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走过场,监督不到位,存在“民不告,官不究”的错误认识,工作处于面上应付状态。
(三)信访渠道不够畅通。一是当前纪检信访渠道主要是匿名信检举为多,实名投诉不多,主要是怕报复。同时由于某些群众举报的案件没有落实,打击群众的信心。二是信访渠道宣传不 够。不少基层纪检部门都设立了投诉电话和网络举报渠道,但是对群众宣传不够,群众信访渠道只局限于信访部门,造成信访渠道比较单一,覆盖面不大。三是纪检部门查办案件成果宣传不够。当前,我县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最敏感、最关心、最期盼的一项工作。也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在茶余饭后、街头巷尾议论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纪检部门对查办案件的力度关系到群众对举办案件的热情度,群众看不到实在的成果,就对信访信任度大打折扣,起不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四)监督体制不够健全。一是制度执行不严。从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各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都制定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但在执行中与制度制定时的初衷尚有差距,主要是一些领导重视不够,仍存在着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现象,制度的效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钱的良好机制。少数人说了算,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较为突出。存在部门权力个人化、私有化的的现象。二是监督机构监督不严。目前,基层纪检、监察、审计、反贪局等这些监督机构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有失之于宽、监督不严的现象。各监督部门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相对独立,缺乏统一协调,同时也存在职能交叉、相互碰撞的现象,导致了谁都在抓、谁都抓不彻底的情况。三是人大、政协委员监督作用发挥不大。由于人大、政协委员代表广泛性不够,很大程度是以党员干部为主,同时关系错综复杂,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监督作用。四是党外监督失效。目前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热情不够,对社会不良习惯视以为常,认为监督也没用,官官相护。其实这种思想是最要不得的,也是党风廉政建设成效不明显的致命软肋。同时部分纪检部门对社会群众监督缺乏自信心,主要是怕群众乱举报增加工作量,怕大量举报打击面太大社会影响不好,有损政府形象。五是舆论监督不力。目前基层舆论监督以媒体为主,媒体受当地党委政府管辖,监督受到限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五)办案体制不够畅通。一是现行领导体制制约了办案。当前在人事、办案等方面对纪委监察局的领导是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以上级纪检机关的领导为辅,是双重领导。县级纪委监察局干部的考察、任用要经县委组织部考察和县委常委会研究,这些现状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纪检监察机关对干部的监督和查处。二是群众缺乏反腐信心。一些群众不愿参与到反腐败行列中来。有的群众认为:当地党委、政府及各单位的某些领导也在搞腐败,怎么自己会反自己呢?纪委也奈何他们不得。因而,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有的群众习以为常,有时还津津乐道。有的群众虽深恶痛绝,但不想或不敢去检举揭发,或是怕受到打击报复,或是对纪检机关缺乏信心。三是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案源线索。在举报者中有一部分是与被举报者有私人恩怨,为了报私仇才举报的。同时,纪检机关在拓宽案源信息渠道上还有所欠缺。如,有的纪检干部在社会上听到了领导干部的传言,也只是一笑了之,5 不会去做调查了解,不会去多方收集案件线索,而要由领导批案件线索,才会去初核或立案调查。
(六)责任追究不够严肃。一是不愿追究。有的单位对责任追究案件视而不见,没有组织力量予以调查,上级督办也故意回避,甚至还捂“盖子”;有的单位“一把手”故意为下属开脱;有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连违纪的当事人都不进行严肃处理,根本谈不上对失职、失察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好人主义”盛行,放弃党性原则,不愿得罪人。或者对被追究者有同情心,消除不了心理上的障碍。二是不敢追究。有的没有很好的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责任不明确,到出了问题要追究责任时,不好确定对谁进行追究;有的“一把手”本身有问题,担心被追究者在追究之后捅起漏子;有的担心被追究者“后台”硬,招惹麻烦。三是混淆概念,把责任追究等同于对违纪违规当事人的处理。四是受到人情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个熟人社会,讲究人情。基层纪检部门管辖范围小,抬头不见低头见,而且党政部门工作人员大都是本地人,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这导致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会颠倒合情、合理和合法的先后次序,缺乏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在目前纪检双重管理的机制下,在查办案件和责任追究的过程中会受到上级领导打招呼和地方人情关系的限制,查办案件和责任追究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届历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以服务中心、保障发展为主线,以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为重点,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继续下大气力惩处腐败的同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更好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在体制上、法律上尚有许多地方要完善,如纪检监察部门的双重管理机制,独立性不够,导致反腐败工作不彻底;如贪污罪与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重大量刑差别,导致一批贪污犯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如各地方司法机关对犯罪事实却存在不同的量刑等问题也待进一步完善。这些方面的完善需要上升到国家和法律层面,在这里就不再讨论,下面就如何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谈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宣传,深化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1、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一切罪恶的根源在于思想,笔者认为,7 人之初、性本恶,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只有在后天的教育中不断灌输正确的思想,不断提高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才能使这个人对社会有益。不少贪官在落网后忏悔,是因为自己放松了学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才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是重中之重。要加强价值理念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从根源上杜绝腐败;要加强党纪条规、法制、法律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从心理达到震慑作用。
2、要加强典型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通过树立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宏扬正气、鼓舞斗志。通过开展腐败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以为戒。致使领导干部增强道德约束力,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
3、要加强反腐败成果宣传。大力宣传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方针政策、基本经验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看待反腐败斗争形势,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同腐败是根本对立的,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决定了我们必将战胜腐败,从而增强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肃宣传纪律,注意反腐倡廉宣传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4、要编发预防宣传手册。把重要的党纪党规、典型事例、落网贪官的忏悔书等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干部手中,不定期组织学习讨论会,撰写心得体会,时时敲响警钟。
(二)建立三级预防体系,深化预防机制建设
有效防止腐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注重预防既是《实施纲要》的主线,又是《实施纲要》的灵魂,既是工作的方向,又是工作的手段。
1、要建立三级预防体系。三级预防体系即即事前、事中、事后预防体系。事前要细化职责内容和操作规则,以制度约束让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使预防工作覆盖到每个人;事中要对每个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掌控“做的如何”;事后要公示量化考评结果,对结果运用到个人岗位和职务,对每个人的行为以考核评价来实施“怎么办”。
2、要坚持注重预防方针不动摇。我们无论是抓党风廉政建设,还是开展反腐败工作,都要把“标本兼治、注重预防”这根主线,贯彻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环节。既不能偏移,更不能脱离,始终坚持主线不动摇,贯彻主线不走样,体现主线不变形。特别要在思想上要树立注重预防的观念,工作中要坚持注重预防的方针,行动上要增强注重预防的本领,努力在提高预防能力、水平及质量上下功夫、见实效。
3、要改变预防的重点。就是要积极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实、做细、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对预防领域、部位、时机、对象、重点等要根据变化着的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方向,重新锁定目标,科学配臵力量,关口随机前移。尤其要杜绝和防止事前不知道,事发吓一跳,后事发牢骚的现象发生。真正做到万事防为先,凡 事预为主,要防得住、防得严、防得全、防得好。当前预防的重心要实现“四个转变”:即由事中、事后预防向事前预防转变,由教育预防向制度预防转变,由思想预防向行为预防转变,由个别预防向集体预防转变。
(三)加强作风建设,深化纪检队伍建设
当前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有所抬头,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是腐朽思想侵蚀和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首选对象。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建设,才能使纪检监察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纪的优良作风。
1、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时刻不忘纪检责任,时刻不忘办案纪律,时刻不忘办案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不怕难、不信邪,肯吃苦,敢碰硬,善较真。工作作风要过硬、要深入,在思想上克服想当然,凭经验办案的现象,严守组织纪律,严禁徇私情、办私案、人情案。在生活上要艰苦,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不搞特殊化,与群众打成一片,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成熟自己,检验自己。
2、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学习尤为重要。政治坚定和业务的熟练,来源于勤奋的学习,既要学习政治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政治上当明白人,在纪律上当把关人。又要学习业务,成为纪检工作行家里手。要解决“学的多 消化吸收少”的问题,自觉把勤奋学习与善于思考、全面消化吸收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转变“以干好工作代理学习,工作繁忙躲避学习,时间太紧不参加学习”的不良风气,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学习,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学干中提高素质,增长本领。
3、要加强机制创新。要大举调研之风,调研是一切制度制定的根据,没有调研就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当前,部门、企业、农村反腐败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和诸多问题,又有着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腐败形式也呈现出不同特点;不同部门由于职责、权利、利益分配、工作对象等不同,腐败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渠道、预防措施、监督重点、打击力度等又不同,如果按照过去的预防措施、案件信息来源渠道有可能不适应目前反腐败要求。所以要求新形式下的纪检干部要改变观念、更新思路,深化机制创新,精简文件、精简会议,走出办公室,要改变听汇报的习惯,深入农村、深入一线,贴近群众,强化调研。要采取入户、入田头、无记名调查等多样化的调研。要注意保密工作,消除群众的担忧,听取群众最真实的想法,掌握最真实的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加大对纪检监察业务的学习,形成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理论成果。特别是能结合当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实际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优势。
(四)进一步强化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深化监督检查机制建设
1、要大力推进即办制度实施。当前基层在推进即办制的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大力做好监督工作,做到群众当天投诉,纪委当天核查。在纪检监察内部要强化重点项目即时跟进机制,强化反腐舆情即时应对机制,强化廉政信息即时反馈机制,强化投诉申述即时核查机制,强化公文流转即时办结制度。对各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畅通信访渠道,推进行政问责,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
2、要进一步强化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当前实行的廉政风险防范工程建设,明确了每一个岗位职权的责任和廉洁风险点和风险等级,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应该防范什么和注意什么,从而形成了以岗位职权为监控对象的责任监控体系;以工作事项为监控对象的责任监控体系;以工作流程为监控对象的过程监控体系;以部门职责为监控对象的组织监控体系。实现了“防范到岗,监控到事,责任到人”的矩形权力运行监控模式。笔者认为,在当前实行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落实利益冲突回避制度,干部廉政档案建立等方面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风险点监控管理体系。要建立“一把手亲自抓、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风险点监控工作机制,各部门设立风险点监控员,负责协助纪委和本部门领导对风险点监控工作的具体落实和督查检查,注重将风险点监控工作纳入考核体系,注重督查,增强风险点监控力度。
第二、要健全相关配套制度。要逐步建立风险监控方案、风 险点监控管理办法、风险点监控员职责、工作人员防止利益冲突行为规定等制度,为党风行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第三、建立岗位风险提示警告机制。即对岗位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利用红、黄、橙颜色予以提示警告,受投诉经查实的,根据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予以警告,并记入档案,利用网络平台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四、建立警示诫勉制度。警示诫勉制度包括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形成廉政预警、动态监督、保护挽救三中机制。一是警示提醒制度,警示提醒制度是一项教育监督制度,属于橙色提示警告范畴,主要内容是对群众有举报反映、有可能出现不廉洁现象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部门、单位及个人,由组织及时过问和提醒的制度,通过警示提醒,强化组织对对党员、干部的主动教育和监督,形成廉政预警机制;二是诫勉督导制度,诫勉督导制度主要是对已经出现的不廉洁行为,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勤政廉政等方面具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实行督察引导、帮助改正的一种告诫勉励措施,属于黄色提示警告范畴。通过诫勉督导,帮助、督促改正错误,形成动态监督机制;三是责令纠错制度,责令纠错制度主要是对具有《党纪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所例举的违纪行为,但符合免于处分规定情形的党员、干部采取的一种监督挽救措施,属于红色提示警告范畴。通过责令纠错,形成保护挽救措施。同时,要加强督促整改、跟踪回访、组织处 理等后续监管措施,对已经改正错误的要在廉政档案中及时予以解除颜色警告。
3、要拓宽信访渠道。一是要拓宽、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完善网上投诉和机关效能投诉电话,鼓励实名举报,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信访举报的良好环境。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内部制约监督,保证信访举报事项件件有着落。重视群众信访举报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化解矛盾,认真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建立“信访接待日”制度。目前部分基层纪检部门尚未设立“信访接待日”制度,群众了解到的信访只局限于信访局。故要加强纪检部门“信访接待日”制度,接受群众的信访举报。三是要加大对信访渠道的宣传。有不少群众根本不知道当地机关效能投诉电话和网络投诉渠道。因此,要从多方位、多场合宣传投诉电话和渠道,覆盖面要广,形成强大的反腐震慑力。笔者建议纪检部门投诉电话要设计成容易记的号码,如工商部门设计的网上投诉电话“12315”和投诉电话“315”就容易被记住。同时要做要有投诉就有检查,如工商部门一样,接到投诉电话立刻核查,并给投诉者予以反馈结果,全方位进行监督。
4、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决策机制。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细化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按决策程序、议事规则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要加强党内民 主制度建设,拓宽党内民主渠道。要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贯彻执行,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切实监督。
5、要注重外部监督。为有效弥补内部预防自身缺陷和视角盲点,要注重外部监督,充分发挥行政、“两员”、司法、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力量,并把监督信息运用到内控工作中,形成多方位的监督体系。
(五)认真执行干部使用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要加强干部使用监督。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印发的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和有关改革制度。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逐步建立起配套的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继续落实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以及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扩大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保障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完善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同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干部制度改革。根据中央纪委有关规定,纪检监察部门要配合人事部门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干部推荐、提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重要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坚决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跑官要官”及其他违反组织人 事纪律的行为。
2、要坚持良好的用人导向。要坚持选作风好的人,选群众信任的人,选能干事的人到重要岗位工作。可以说“人”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有了好的用人导向,就能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3.要在岗位转换上作文章。据了解,少数部门出现“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和“吃、拿、卡、要”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股所级的关键岗位,对这些岗位人员有必要在部门间进行定期轮换,并形成一种制度,可有效解决乱作为的问题。这个方面可以借鉴湖州模式:规定机关公务员在同一岗位工作一般不超过5年,人、财、物管理岗位要重点轮岗。单位机关中层职位实行定期聘任制度,聘任期限不超过3年,中层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5年的,不得继续参加这一职位的竞聘。规定中层干部在一个单位工作满20 年,而且任现职满3年的,必须交流;在本单位连续担任中层正副职满10年或任同一层次职务满6年的,优先交流。
(六)狠抓重案要案,深化查办案件力度
1、要加大查办案件力度。查办案件要严格依纪依法,要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抵制人情案。要讲究策略,宽严相济,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要切实纠正执纪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追缴力度,增大腐败行为的风险和成本。
2、要明确查办案件重点。在重点查办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同 16 时,要着重查办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如医疗腐败、土地审批等,要着重查办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案件,司法领域中的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案件,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重视查办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等。
3、要认真查处大案要案。加强对查办大案要案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执纪执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形成查办案件的合力。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审计机关查办案件工作的协调机制和违纪违法线索移交和案件移送等方面的制度。深入查办一批典型的大案要案,对犯罪分之形成震慑效果。
4、要深化责任追究力度。以检查和案件查处为切入点,实行有责必究。以案件查处、纠风治乱、执法监察和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口,对发生在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身上的问题,领导干部主管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实行责任追究。特别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事故、恶性案件及重大腐败案件等,应进行重点责任追究,以警醒各级领导干部。
三、结束语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为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抓反腐倡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执政基础的理念,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 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和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切实抓好监督检查,推进制度规定;切实抓好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以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为重点,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服务发展、保障民生、注重治本、着眼创新的工作要求,全力做好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
四、参考文献
[1]《中国监察》,中国监察杂志社2011年2月,第4期; [2]《中国监察》,中国监察杂志社2011年3月,第5期; [3]《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编辑部2008年6月,第6期; [4]《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编辑部2009年8月,第8期;
关键词:企业,物资管理,问题,建议
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最高的产出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达到该目标, 就需要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 (主要指人、财、物、技术、设备等) 进行有效充分、合理、科学的利用。物资管理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部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 就要不断地抓管理, 抓成本。
一、现代生产型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企业物资管理情况的调查了解, 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认为, 企业在物资供应、物资采购、物资储备、物资定额消耗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并影响企业的效益, 具体表现如下:
(一) 企业物资供应和采购计划不到位
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营销计划和生产任务来编制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导致盲目采购, 物资积压或短缺。物资积压使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备成本增加, 资金占用过多, 资金利用率较低;物资短缺使供不应求, 影响生产, 两者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 物资采购存在风险
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合同欺诈、供应商乱抬价、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供应商延期交货等情况, 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影响。
(三) 物资库存管理工作薄弱, 清仓工作滞后, 致使库存物资积压和浪费严重
1. 物资验收入库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手续进行检查验收。
2. 物资养护没有根据物资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分别加以妥善保管。
仓库管理不到位, 缺乏科学管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造成对库存物资品种、规格不清楚;对每份合同需要的原料品种、数量计算不准, 使原料长期堆放不用, 造成浪费。
3. 仓库保管员和会计不能及时对账和盘库。
物资明细账出现差错, 没有能认真地查找原因与及时处理。物资长期堆积, 造成物资长期账物不符, 影响了正常分配, 从而影响当期损益的真实性。
(四) 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原始记录不健全
在生产中材料支领、使用无计划, 监控无依据, 管理上漏洞多, 生产用料浪费大, 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五) 企业的财务人员观念陈旧
会计参与管理的意识差, 不能从记账、算账、报账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
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内不了解生产过程, 对外不了解市场行情。这种状况导致核算不规范, 财务分析滞后, 找不出盈亏的原因, 成本管理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六) 经济行为的不规范
企业对物资采购的执行过程缺乏监控, 让素质偏低的采购人员盲目采购, 违纪、违法进人情货, 在采购中捞好处, 吃回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既造成材料质差价高, 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
二、现代生产型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建议
(一) 编制好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物资供应计划是控制企业成本的重要环节。物资计划是在参考上年实际完成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 对企业所需各种物资做出预算, 并经生产技术等部门专业审查后编制出计划, 以杜绝盲目采购。物资供应计划主要包括:计划期物资需用量;计划期末的合理储备量;计划期初的库存量;计划期的物资采购量。
(二) 按计划做好物资采购工作
1. 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 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
质, 培养出一批即敬业爱厂, 又有责任心、有能力的高素质采购人员, 以采购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 杜绝采购人员为吃回扣拿好处而损害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2. 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管理, 降低采购风险。
物资供应部门应建立客户档案, 并根据其资信程度、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供货价格、供货质量、售后服务、协作关系等实行分类管理。选择信誉好、配合能力好、价格适宜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及时供应。
3. 控制价格。
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质比三家、货比三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 减少中间环节, 以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重大设备、大型配件、生产工艺需要的关键材料, 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 实行高质量、低价格、讲效率的最佳方案。一般采购制定“比价管理”制度, 避免盲目选择供应商造成损失, 杜绝暗箱操作。物资采购较多的企业可成立价格管理部门, 赋予其采购的审批权和付款审批权, 有效地将采购的审批和采购的执行、采购的执行和付款的审批等不相容职务分离开来, 保证物资采购在数量、价格上的合理性, 杜绝吃回扣现象。
4. 合理确定采购量。
采购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 少存实物”的新观念, 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计划, 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 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5. 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
建立合同台账、做好合同汇总是加强合同管理并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 强化物资储备管理, 降低材料存储成本
1. 物资验收入库必须严格按采购计划对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严格检查、验收, 质量不合格的物资予以退货。
2. 仓储物资储存过程中要采用良好的保养手段, 以科学的方法做好物资保养工作。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优化建议
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确保自身资产的安全完整,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促进经营方针的有效执行,实现经营活动的经济型、效果性及效率性而在内部进行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及自我控制的手段措施的总称。
一、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为了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而构建的各类规则制度,它和企业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使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执行,而内部控制体系的高效运行会直接被其法人治理结构适当的约束。然而,我国当前有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旧存在内部控制由决策层而定的局面,决策层集权和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不具备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财务活动无法发挥监督与制约作用。
2.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有不少企业把自身盈利当做了核心,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仅看重日常产能,清楚的意识到把经济权利下方的重要性,但对于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中占有的关键作用完全的忽视。有的企业虽然经营时间较长,但在实施内部控制方面的执行力严重不足,有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更有甚者对内部控制有着错误的理解。比如,依旧采用过去的管理方式来适应企业现代的状况,觉得企业只要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办事就行,没有真正掌握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未进行及时的改革;有的企业虽知道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经常是流于形式,未真正行动起来。
3.风险控制意识有待增强
现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实际中将会遇到各类风险,所以,其必须树立较强的风险防控意识。然而纵观我国各企业均未设置风险防控理念,并且,也没有把风险防控纳入到内部控制体系中,进而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作用尽失。具体作业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非常的注重某一项目的既有风险,没有把风险防控理念贯彻于各作业全程中,最终使得风险控制毫无整体性与协调性可言。所以,企业在确立价值观时应充分考虑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两方面的理念,以强化风险防范理念。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1.健全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要想使内部控制具有较好的空间与环境,就必须全面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以此来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将内部控制的功能作用全面发挥。对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企业构建各参与者之间责任、权利和利益的科学配置及彼此制衡的制度,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保证股东大会通过作为代理人的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程序设计与效果评价等问题起到良好的控制约束作用,同时,还将董事会确立为内部控制中的关键地位,从而及时有效的帮助企业管理层编制相应的规则,实现预期的内部控制目标。
2.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增强自身业务水平及意识,同时,还必须积极安排组织企业文化的构建,培养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此外,企业管理人员还应主动的参与进内部控制制度的编制活动中,培养全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良好思想意识形成,并保证职工们具备科学的企业观、价值观及工作责任心。管理人员应首当其冲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将自我管束为核心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这样就会使得企业职工主动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并且,积极的把内部控制中发现的不足问题告知给管理人员。
3.构建风险防控机制
现阶段,我国企业应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新增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合理的控制活动设定以及构建丰富的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占有核心地位的是风险防控机制的制定,所以,企业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用于风险评估的机制,比如,可通过SWOT分析法获悉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同时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估过程中也可使用该方法,主要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据此明确接下来的完善方向。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应以战略高度来对待风险防控。
4.健全内部审计监督
为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不断健全内部审计监督。首先,企业应构建规范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面发挥。其次,及时有效监督岗位设置工作及人员配备工作,充分掌握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一旦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另外,综合评估与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分析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以确保内部控制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企业要想在现代市场中长盛不衰,就必须积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高效的管理手段。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这是企业目前最为理想的一种方式,所以,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实际工作中有效执行,以此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加快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巨文.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商业,201l(18)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推荐阅读:
浅谈当前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01-17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06-15
法院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0-31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12-21
当前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28
当前药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07-08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09-1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