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作家别称

2025-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代诗人作家别称

古代诗人作家别称 篇1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篇2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初度:指初生之时。《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

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chèn):又称为龆(tiáo)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十五岁左右的儿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笄(jī)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礼记?曲礼上》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知天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

艾:指五十岁。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花甲: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

耆(qí):六十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亦作“古希”。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mào)耋(dié):指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下寿、中寿、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诗经?鲁颂》:“黄发台背。”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诗经?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古代诗人作家别称 篇3

她不是作家,却有着作家般丰富细腻的情感。她常常在不经意间提起她的生活,她常常说要做烤鸡翅给我们吃,她的桌上常常摆着一本关于健康食谱的菜谱,她的手机桌面总是一张可爱的婴儿照片,她的言语总是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深刻的生活经验迫使她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真正感动人灵魂的文章,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属于作家的书籍的气息,但,她不是作家。

她不是诗人,可她有着像苏轼和辛弃疾一样的奔放和豪迈,但她的奔放与豪迈中又透露着柳永和李清照的婉约。她是女人,所以她有着女性的温婉含蓄,但她吟起诗来豪迈奔放,把自身的思想感情、诗文气魄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诗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倘若一件事让她诗兴大发,她便会滔滔不绝地吟诵起诗来,还不时对诗作出评论。

她不是文学批评家,却她对文学有一种特殊的见解。她敢于指出文学作品的优劣,她不按个人喜好评论一篇文章,在她眼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即使是书中出了错误,她也毫不留情地指明书中的错误。她如同二十一世纪的鲁迅一般,没有智者虚张声势、打拱作捐之陈腐,没有文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之虚伪。她的眼神足以杀死每一个学生,她评论文章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咄咄逼人 ,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若你写的文章被她发现哪怕一点的错误,她也会长篇大论的教育很久很久,直到你真正理解。若你写的文章让她觉得甚好,她便会赞不绝口,还常常引用一些千古流传的名句,但要写出一篇让她这种高标准的严师觉得好的文章,实属不易。

上一篇:学士论文开题报告字数下一篇:最新保安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