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写作技巧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短篇小说写作技巧(精选11篇)

短篇小说写作技巧 篇1

文档作者:张狼才靖

文档版本:v1.0

修改日期:2014.08.01

历史版本记录:

1.前言

随着网络小说发展越来越成熟,章节字数越来越接近,题材越来越广,字数越来越多,为了小说的质量与可读性,有必要对小说写作进行一个规范设计,作者筹划新小说、更新章节之前和之后有必要仔细阅读此规范,尽量让作品符合人们共同的审美观,吸引更多的读者。

2.大纲

2.1.背景环境

确定小说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大环境背景,保证在一个延续的时代、自然与社会环境下。如《伐清》的背景环境是明末各将领抗清,抗清完成后步入和平与发展,这就是大环境。

2.2.情节脉络

对小说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情节进行概述。一般的小说内容简介既是该小说如果环境变化跃迁,请拆分为两部小说,中间有串起来的联系即可。的情节脉络。

2.3.中心思想

确定小说中伴随主角而且贯穿全文的一个卖点,该卖点可以牢牢抓住读者,让读者对小说产生连续的依赖性。这种卖点可以是穿越到古代的主角拥有现代知识与技能这一让读者产生反差愉悦感的“金手指”,可以是新颖独特的世界背景构造,可以是始终伴随主角的能让读者感到兴奋与代入感的机遇与幸运,也可是贯穿全文的搞笑诙谐。当然中心思想有时可以有两三个同时存在。

2.4.参考资料

有关环境背景(大至国家小至村庄的建筑、文化、科技、军事、教育和地理)的史料(或设定),各主角和配角的人物生平、性格、特点与成就。

3.故事段 各个大故事与小故事发展发展经过的历史(或设定)。

小说中最重要的结构就是故事段,一个故事段一般为几章或十几章,不能太长。

3.1.发展四要素

每个故事段应该有故事发展的基本元素,前期的平淡,中期的发展,中后期的困难,后期的高*潮,最后同样归于平淡。可以描述为渴望-阻碍-过程-结束。前期的平淡要在蛋蛋的描述中夹带浓浓的感情,环境描写满而不细,让人充满幻想。

中期的发展情节要非常生动,有代入感。

3.2.事件与人物关联

故事的发展中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之间之间应有强烈的关联,但又不能像白开水一样的描述,这时可以靠写一件物品或一件道具,这件物品与多个人都有关联。

3.3.人物

每个故事中都应该塑造几个典型人物形象,性格要有奇特的地方。

3.4.事件的偶然性

故事中的时间不能描写生活中平凡的事情,应该有偶然性,但应该是“偶然仔细想想是必然,必然中有各种偶然”。

类似的表现手法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细节写人物大品格。

3.5.故事的转折

转折要有衔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比法桥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个桥段,与主角的设定做嫉妒的反差对比,这样的方式,容易让读者有一个度量的标准,更能突现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个走投无路的败家子遇到一贫如洗,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主角,两者产生极大的反差,更能衬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栈法桥段:把桥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个高度,再将主角叠到这个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费吹灰之力到达最高的位置。

如:一个传说中的剑客,剑术相当精湛,没有任何人是他的敌手,一些挑战他的都在三招内被斩毙。但是离奇的是,在对上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汉时被一击打败了,而当众人崇拜他时出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流浪汉称他为师傅。

这样的范例说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厉害的角色,背后或许有很多的想象空间,看是我们已经将这少年的能力和地位等级,运用其他人的力量拉到了一个非凡的高点。

3、陷阱法桥段:运用桥段将主角慢慢逼向绝境,让读者一直为主角的危机而担心,再进行一个大的转变,使主角的位置正反颠倒,产生极大的落差,以突主角的能力。原则是,设定持续低潮的桥段,让转变过程迅速成为高潮,使主角能力加倍地突显。

比如:原本一直处在被欺负困境的主角,到最后才让读者知道,原来是主角一直在“大智若愚”,使得后期敌对方突然处在了下风。

4.章节

如果说小说也是一种艺术,那么它更贴近音乐和电影,它十分注重节奏感,非常排斥平白直叙(想一想一只发春的猫一直无休止的叫唤),它的旋律有轻、重、急、缓,小说有的章节缓和、温顺,有的章节必须激情、高昂,这就是小说故事的结构。

4.1.节奏设计

高低起伏越大的剧情,达到的效果就越惊人,就像是游乐园的过山车一样,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声音也就越凄惨,刺激的过程越高。

在章节之间要运用快慢的搭配来控制读者的情绪,如果章节是平稳剧情则搭配慢节奏,冲击剧情搭配快节奏。

4.2.巧设伏笔

巧设伏笔,既是为了创作惊喜,也是为了人物与事件发展转折的平稳过渡,可以在平稳的情节中突出重点。

伏笔就象是一个隐藏的炸弹,它让剧情产生更多的变化,它的表现方式可能只有出现一次的画面,也可能是一段不经意的桥段,甚至有可能是一句对白;伏笔的埋设,不要和伏笔的呼应脱离太久,这样,读者的记忆可能会消失,而失去了伏笔的意义;伏笔的描述也可以是连续性的,在一个个段落中埋下伏笔的一个片段,最后在全部组合起来,这样方式的可以让伏笔体现的时间不断向后延伸。但设置伏笔要注意的有:

1、伏笔的内容不要和主题无关,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也有可能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2、不要使用过多的伏笔过多不同的伏笔,这会让读者搞不清楚状况。

3、配合故事节奏,如果我们善用伏笔在高潮点爆发,这是最好的表现方式。

4、伏笔最后都要有相应,前头埋伏了几个复辟,到最后就一定要相互呼应几个伏笔,如果我们的剧情太过复杂,建议最好能做笔记,再

在编剧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

4.3.吊读者胃口

记住你是导演,不是主角的附身,叙事不要直肠子一路通到底,要让重要的情节能够激发爆发出来,要采用插叙、倒叙。

你是作者,要和读者斗智斗勇,你安排的剧情一定不能一开始就被读者知道结局。故事的很多信息要让读者着急想知道又不能知道,被你的剧情牵着走。

4.4.描写角度

不要以第一人称角度或第三人称角度协议,而应该以导演的角度。什么事导演的角度呢?你可以假象一下你就是你所创造世界的上帝,你在空中看着主角和配角发展剧情,以这个角度来写作,有时候为了真实性你也会附身到各个角色上以他们内心的角度写作,或者以他们眼睛的角度来描写他们所看见的人。

记住,千万不要站在主角的角度写,主角只是你表达的工具,而你就是上帝。第一角度:深入人物内心,心理活动描写。第二角度:深入人物眼睛,描写人物对眼前事物的主管印象。第三角度:站在无所不知的造物主角度,描写环境、人物外貌。有关的人物描写还有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动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有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也就是说至少从两个相反的角度描写环境。

4.5.人物刻画

刻画人物的要素有:a、独有的表情,b、习惯的动作,c、常用的对白,d、思想,y、意念和欲望,f、弱点和缺陷,g、角色的好恶习性。而且人物比较重要的个性部分应该要不断重复的表现出来,以加深读者对角色的印象。

配角的使用也很重要,因为衬托才能突出主角。配角的类型:a、正面——导师型、爱慕型、协助型,b、不确定——神秘型、竞争型、丑角型,c、负面——陷害型。

导师型:给予主角正确知识和观念的辅助角色爱慕型:主角心仪的对象,通常也会是(男)女主角,对主角心境影响很大,是影响整个剧情变化的重要角色。神秘型:对主角会有明显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绝不会自己报上名来,通常他都会被神格化。

竞争型:实力一定不主角先占优势,但本身会对主角的隐藏实力感到兴奋或

畏惧,不会阻碍主角的进步,反而会促进主角的成长,成为足以和自己竞争的对手。

陷害型:通常为了得到主角拥有的某样东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顺眼等不同理由,经常和主角作对,也是剧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会扯人后腿,作出很白痴、荒唐的事,为搞笑而声的角色。故事的每个阶段不同角色的力量应该不一样,你的剧情中必须不断地制造平衡,再将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就相应的重要,正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危机感不足;负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溃。在这样的堆栈下不断地制造出高潮。

4.6.特殊章节

4.6.1.开始章节

埋下伏笔,引人入胜。

4.6.2.结束章节

小说收尾要要让人看完回味无穷,不要直接写满,要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而且结束章节要经得起读者的思考。

4.6.3.过渡章节

衔接自然,使用衔接收发

5.后记

短篇小说写作技巧 篇2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三百余篇短篇小说, 与莫泊桑、契诃夫并列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作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 他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是“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在创作过程中, 他通过诙谐的笔调, 生动的描绘, 幽默夸张的语言以及精彩绝伦的结构设计将街头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描绘的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二.修辞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中运用修辞格往往能唤起生动的意象, 使语言文字新鲜活泼, 意蕴优美, 发挥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取得艺术性的表达效果 (李观仪, 1995:27)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多种修辞手法混合使用, 使语言变得滑稽可笑, 轻松诙谐。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使作品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种妙趣横生的幽默感, 赢得了读者的一致青睐与喜爱。

1.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过既简单又风趣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 欧·亨利将“肺炎”拟化成一个既冷酷又让人无法看见的“陌生人”, “用他那冰冷的手指头碰碰这里摸摸那里…” (欧·亨利, 2009:39) 赋予了“肺炎”鲜活的生命力, 使其变得既生动又具体。又如在《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 作者将织布机拟化成生产商, 写道地毯破烂至极, 连织布机都不愿承认那是自己的作品。这里的拟人让文章更加活泼, 使作者的情感表达自然充分。

2.夸张

夸张这一写作手法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也是无处不见的, 例如为了体现主人公的伤心, 作者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里写道:“苏的泪水将一条日本餐巾都弄成了纸浆” (欧·亨利, 2009:39) , 这种夸张描写就很容易将气氛渲染到极致, 让读者深切体会到苏的极度悲痛与难过。又例如在《财神与爱神》中的一幕, 老安东尼为了说明钱是万能的, 他说自己翻遍了整本百科全书, 直到查到字母Y也没有发现任何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欧·亨利, 2009:62) 。这种夸张描写加强了老安东尼对于钱的绝对肯定, 若只是用一句简单的“老安东尼认为钱是万能的”来代替, 文章或许就会显得平淡无奇, 甚至会带有稍许的枯燥无味。

3.比喻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作为文学大家的欧·亨利, 经他之手的比喻值得我们去认真推敲与学习。在《财神与爱神》中, 他将大堵车的场面转化成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比喻———好像一个腰围为26英寸的姑娘却硬要扎一根22英寸长的腰带 (欧·亨利, 2009:68) 。读到这里, 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过度丰满的腰部和一个被堵的水泄不通的街道, 将两者联系起来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在《两位感恩节绅士》中, 侍者把饱餐好几顿的斯塔弗像扭陀螺似地转过来推到门口 (欧·亨利, 2009:118) , 这样的比喻使得故事充满诙谐幽默感, 读起来轻松自然, 不免会哈哈一笑, 但是回过神来我们则不得不感叹欧·亨利的写作功底之深厚, 比喻创作之精妙。

4.讽刺

作为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作家, 欧·亨利也不忘在文章中披露一些社会矛盾, 他的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黑暗现实并以冷嘲热讽的笔调进行讽刺, 发人深省。例如在《繁忙经纪人的罗曼史》 中, “坐在办公桌前的人简直成了一部机器;它是一个忙碌的纽约市的经纪人” (欧·亨利, 2009:138) 。作者将经纪人比作机器, 暗示了他的冷漠, 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之间情感的淡薄, 一心工作只想挣钱, 笔锋深刻而辛辣, 值得后人反思。《警察与赞美诗》开头写道, 当冬天来临时, 没有海豹皮衣的女人就会对丈夫更加温存 (欧·亨利, 2009:24) , 这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下虚伪的婚姻关系, 批判以金钱为纽带所维系的无爱婚姻。此外, 从他对参议员脖子上特有脂肪组织的描写以及苏比对慈善机构的排斥可以看出欧·亨利对当时社会政治领域的强烈不满。作者运用讽刺的修辞手法, 借小说人物之口, 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败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 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与反思。

5.典故引用

典故是指将具有一定历史的词语以及各类诗歌中体现的古代故事情节进行再利用。阅读完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之后, 我们不难发现,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典故, 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更精湛, 内容更丰富, 文化色彩也更加鲜明。

在《公主与美洲狮》中, 当吉文斯准备通过和狮子决斗来向心仪的公主展现自己的勇猛时, 公主却掏出手枪打爆了狮子的头, 之后向他露出挑衅和嘲讽的笑意。文中写道“这本来是他的机会, 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可是掌管这个机会的不是丘比特而成了莫摩斯。毫无疑问, 森林里的精灵们一定正在捧腹大笑” (欧·亨利, 2009:103) 。其中莫摩斯就源于希腊神话, 在神话中他是嘲弄之神。相传他嘲讽宙斯在造牛时没有把牛眼置于角上以便让牛能看见撞到什么地方;批评普罗米修斯在造人时应该把心挂在外面好让每个人心中的想法表露出来。欧·亨利在这里运用莫摩斯这个典故旨在表示吉文斯认为全世界都在嘲笑他刚才滑稽的闹剧, 因此感到很丢脸, 无地自容。这一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段落简练, 并且增加了一定的文化气息与幽默诙谐感。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的一开始, 作者就提到贫穷的房客们“他们的葡萄藤是攀绕在阔边帽上的装饰;他们的无花果树只是一株橡皮盆景”, (欧·亨利, 2009:80) 这里就引用了《圣经》的典故, 《列王记上》有“所罗门在世的日子……犹太人和以色列人, 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 安然居住”, (《圣经》 旧约列王记上4:25) 葡萄树和无花果树是安定生活的象征。而对于文章中生活在纽约西区的居民来说他们的家当只有阔边帽和盆景, 而且整天过着居无定所的租赁日子, 每每搬迁时, 却还哼唱着爵士乐曲。作者运用这一典故, 制造了一个充满讽刺的对比:安稳舒适与动荡不定, 表达了自己对老百姓的同情, 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三.小结

欧·亨利的一生创作了无数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他在语言的支配上挥洒自如, 能够熟练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格, 融汇进自己的喜怒哀乐, 使得作品语言更富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从而让作品通俗易懂, 风趣幽默, 给人以不尽的余韵。他那高超且游刃有余的修辞技巧值得每一位英语爱好者去反复发掘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孔韶辉,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 时代文学 (双月上半月) , 2010年第1期。

[2]李观仪著,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小小说写作技巧 篇3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形各方面的特点的描写。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

第一、要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人海茫茫,但在这众多的人中,你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你要细心观察,总能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写小说,刻画人物,就要留心观察这些不同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小时候读冯梦龙“三言”,对书中的美女总是毫无印象,这与小说中刻画美女的描写手法雷同有关。如: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写高秋芳:面似桃花含露,体如白雪团成。眼横秋水黛眉清,十指尖尖如春笋。袅娜休言西子,风流不让崔莺。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写京娘:眉扫春山,眸横秋水。含愁含恨,犹如西子捧心;欲泣欲啼,宛似杨妃剪发。琵琶声不响,是个未出塞的明妃;胡前调若成,分明强和番的蔡女。天生一种风流态,便是丹青画不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杜十娘: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这些女子,眉毛都像远山,眼睛都似秋水,都和历史上的美女相似,因此,读者对他们的容貌根本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只是一个淡淡的轮廓罢了。

至《红楼梦》,曹雪芹描写人物已摆脱了古典小说中描写人物的老套子,他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各具特色,各有风采。我们举文中对黛玉、王熙凤的描写为例。

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在与众不同、各具特色的肖像描写中,我们已看出了人物性格:黛玉娇弱灵秀,王熙凤聪明外露,张扬跋扈。

第二、用个性化的衣着,透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只要细细观察便会发现:活泼开朗的人喜欢艳丽的服饰,沉着老实的人喜欢深色的衣装,文静娴淑的人衣着传统,狂妄不羁的人爱穿奇装。抓住人物衣着与众不同之处往往能写出新意。

《红楼梦》中是这样描写王熙凤的衣着的: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浓墨重彩,一个衣着华贵、艳丽而又略带俗气的贵族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杨沫在《青春之歌》里对林道静的外貌描写是这样的:

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色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视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

作家准确捕捉了林道静衣着的突出特征——白色,加上苍白的脸、明亮的大眼睛,形象地写出了她文静、纯真而富有教养的性格。

第三、借助比喻、象征和夸张等手段来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

利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将人物肖像描写得生动形象,别具特色。如:

小男孩儿正睡得香甜,圆圆的苹果脸上,半开半合的小嘴儿像一颗含苞欲放的花蕾,在睡梦中常常笑出声来。

运用比喻之后,主人公外貌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十分深刻了。

肖像描写可以一次基本完成,然后反复点染,逐渐充实;也可以分为多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完成。肖像描写的技法,可以是工笔描写,也可以是简笔勾勒。可以采用静态描写,也可以采用动态描写。总之,描写肖像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或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或多种方法交叉使用。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形特征,要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切忌犯脸谱化、套子化、程式化的毛病。

行动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无不幽默风趣,入木三分。正如作家莱辛所说:“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留心观察,抓住人物动作的特点,写出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动作。

不同的人物,由于地位的不同、教育修养的不同、性格的不同,行为上带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样是笑,内向的人可能是红着脸、害羞地低着头,外向的人则笑得自然大方,淳朴的人笑得爽朗,狡猾的人则笑得诡密,正是“一言一行,透出性情”。《水浒传》中的人物总是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原因就是作品善于用个性化的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描写:“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拳,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水,再一拳,打落两个当门牙齿。”一个“揸”字,把人物怒不可遏、义愤填膺的形象刻画得微妙微肖,充分表现了鲁达爱打抱不平、济危扶贫的性格特征。

再如巴尔扎克《守财奴》一文中对葛朗台的动作描写,就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一个贪婪成癖、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纵”“扑”的动作描写,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占有金钱、聚敛无厌的贪婪本性。

重视人物动作中的细节,戒空泛、笼统的敘述,重视用词的锤炼。

对人物动作,若泛泛而谈,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不深刻,文章就缺少了神韵。反之,若注意细节描写,用词精炼传神,那么,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鲁迅《药》一文中,有一段对城市贫民华老栓和刽子手康大叔的动作描写: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一段描写细腻而有特色,作者通过“摸”、“抖”“抢”、“扯”、“塞”、“捏”等一系列细节动作描写,写出了善良、老实的老栓和凶狠、贪婪的刽子手截然不同的性格。动词的运用非常精练,几乎到了“一字不可易”的地步。

第四、要注意人物动作的连贯

人物的动作,往往是前后连贯的,把这些连贯的动作具体逼真地写出來,便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作者写武松打虎的过程,就注意了动作的连贯,生动又传神。先是“三闪”,接着“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连成一体,如一部电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武松打虎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小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不可能长篇大论、精雕细描,所以语言的精炼尤为重要,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三言两语,简练形象,能在有限的篇幅内表现深刻的主题,所以动作描写的简练传神非常重要。

小说写作技巧 篇4

当下的长篇小说大多数都写得太紧张了,叙事缺乏耐心,写人记事也不放松,过分强调故事和冲突,反而失了写作的平常心;小说虽然写得好看,但没有味道。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作家越来越受西方语言哲学和形式主义美学的影响,写作的技术日益成熟,可写作所要通达的人心世界却越来越荒凉——小说如果只是故事的奴隶,而不能有效地解释人心世界的秘密,小说存在的价值也就变得非常可疑了。近读王蒙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尴尬风流》,感触很多。它里面的三百多个小故事,都是些闲散的生活笔记,这些闲心、闲笔,使《尴尬风流》看起来不像长篇小说,而更像是一篇篇“文章”。我以为,这种“文章”传统的恢复,恰恰是得了中国小说的神髓的。中国小说的叙事精神,从来不是只跟着情节走的,它在制造故事的同时,往往也把小说叙事当作“文章”来经营。比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写潘金莲毒死武大郎,这么凶险、狠毒的场面,可作者仍然不忘来一句“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这就是写“文章”时才有的闲笔,这就是一个小说家的从容。中国古典小说中常常穿插诗词歌赋,甚至故意将故事情节停下来,大写一个人的穿着或者一桌酒菜的丰盛,其实就是为了缓解小说本身的紧张,使小说因为具有了“文章”的味道,而变得从容、沉着——这是中国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在今天,它差不多就要失传了;而《尴尬风流》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中国当代小说的困境之一,就在于许多作家把小说写得太像小说了。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作家在小说中不断地加快叙事节奏,编造曲折情节,几十万字的小说写下来,没有一处是体现作者的闲心和闲笔的,也毫无“文章”该有的那种从容、潇洒的风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浅析金庸小说写作技巧 篇5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世界之大,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天下武侠作者奇多,繁星满天,只有金庸才是侠之大者,众星捧月。金庸的小说博大精深,将中国文化的传统诗意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14部作品无一不是精雕细琢之器。本人仅从构思、言语、境界三个方面浅谈金庸小说写作技巧。

金庸曾将自己十四部作品的首字连成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谈神侠倚碧鸳”,可见他的书名都曾经过详细周密的思索,不是随便安上去的,同样的,他的每部作品也都是经过严谨构思、仔细推敲的。

虚实结合‘技巧连环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金庸的小说,差不多都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康熙、乾隆、朱元璋、李自成等。这样,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人物同处一起,构成了虚实结合的奇异效果。再加上金庸创造的美妙动听、充满诗情画意的武功招式及传奇浪漫的人物经历,当真成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令人沉醉其中,拍案惊奇。

金庸的文字古朴通俗、准确传神。

金庸小说的一大重要贡献是,矫正了五四以来新文艺的欧化恶习,真正写出了汉语的神韵。金庸小说所用的笔法,是中国传统小说特有的笔法,虽然不是纯白话文,但是口语化的程度,甚至在白话文之上。他用他广博的史地与古典文学知识,用古朴雅致、通俗易懂的文字,准确传神地写出内容真实而丰润、意境深远而确切的作品。

金庸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除却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惊险刺激的内容和古灵精怪的武功,还要数那充满中国味道的境界。

诗词、历史、天文、地理、民俗、武术、医术、巫术、音乐、棋艺、舞蹈、书法、绘画、甚至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等等融汇在一起,构成金庸小说的博古通今,包罗万象。上至儒、道、佛的哲学伦理,下至古老中华的民风民俗。尤其是对人性最全面最丰富的表达,使他的小说悲沉深邃、博达深旷。神秘悬疑、置身云雾的开头,诡异神秘的气氛渲染,秘境绝景的匪夷所思,诗情画意、稀奇古怪的武功招式,使他的小说意境神秘曲折,变幻莫测,引人入胜。

高考小说答题技巧 篇6

2、观描写重细节。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读情节理构思。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景物描写题解答技巧 篇7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 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 分析其特点, 鉴赏其技巧, 概括其作用。这就是所说的“一景三考”。

一、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或 寓意

概括景物描写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要抓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 有时需要自己选词概括。

如2010年安徽卷中“那山也正在春时里, 半山的松树, 半山的草坡, 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 温意无尽, 青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些张力, 生命的趣味浓厚, 又鲜活不尽。”

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回答“特点”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这段景物描写完全是客观描述, 没有加入作者的感情、评价, 属于白描;回答“作用”时可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来答。这些景物描写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 因此可主要从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和小说情节的角度作答。答案归纳为:特点是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景象;作用是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 暗示人物的心理转变, 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 则要关注它所用的手法, 或隐寓, 或象征, 并结合小说背景或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如2011年辽宁卷中探究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这道题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文中写到的景物是雪、腊梅林, 先分析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描写这些景物的, 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 再结合作者写作这篇小说的意图及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 (前两段已交代) 即可进行内容及形式方面的探究。因此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 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 暗示战事紧急,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 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二、赏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抓住特征, 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写景有层次, 讲究观察角度;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细节描写;白描和工笔。

如2008年浙江卷第五段“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 她的身材匀称颀长, 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 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 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 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 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 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 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 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 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 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 只有淙淙的溪水, 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指出该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 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 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时, 要结合小说的相关知识, 再联系小说的具体内容作细致的分析。答案可呈现为, 手法:①衬托 (以动写静, 以景衬人) ;②分层写景, 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 ③暗示人物命运。

三、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 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指向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 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

指向人物: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 侧面写人物性格, 烘托人物心理。

指向情节:象征、暗示社会环境, 暗示、铺陈或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为情节线索, 勾连故事情节,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或主题的提示埋下伏笔。

(二) 根据位置判定作用

如在开头, 往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在中间,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衬托情感, 表现心理;在结尾, 升华主题, 照应开头。

如2009年浙江卷“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 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 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牒。我从三楼的窗户鸟瞰, 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 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 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这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我们应抓住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修饰语, 分析景物的作用, 应该结合景物的特点, 从整体的氛围、人物的心理及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角度来分析。根据景物的特点及后文第二、三段写自己离家后的感受———沮丧、 伤心, 我们可以得知开头景物描写营造了压抑、忧伤的氛围, 渲染了孤独烦闷的心情。因此, 答案可呈现为:特点是封闭压抑, 阴沉死寂;作用是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 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高考小说的阅读技巧 篇8

一、抓住关键——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在小说中,有许多词语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或形象性。如:“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里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守财奴》)“差不多”“很慈祥”是极有表现力的,这是点破葛朗台卑鄙灵魂和欧也妮极其单纯、善良的重要一语。对亲生女儿,老父亲本应很慈祥,这是人的天性,但老葛朗台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具备这种天性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他的眼里,顶多也只能闪过这种“差不多”——其实是与真正的慈祥大异其趣的古怪神气。而欧也妮全无觉察,不折不扣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这里对父女两人的形象刻画的确是力透纸背,仅以极简省的话语便勾勒出两个截然相反的灵魂。

要抓住关键词语,就必须做到联系语境、反复筛选、稳定注意、不断深化。

联系语境,就是联系上下文;反复筛选,就是对一句话中哪个词语更有助于把理解品味导向深入要经过筛选,而且有时要经过多次筛选。这也就是说,孤立地只看到一句话,是难以确认词语的特定情味的,只有对上下文形成一定的综合了解以后,才能真正把握词语的情味,而且随着综合了解的不断深入,对词语情味的把握也可能有所调整。稳定注意,就是要对某个具有特定情味的词语专心致志地进行思考,蜻蜒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必须让这个词语真正在头脑里打上很深的烙印,不仅通过它唤起上下文中有关内容的印象,而且有时还要唤起某些背景知识的联想,这时对它的理解便会不断深化。

二、紧扣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

“抽象”就是不具体。在小说中有许多这样的语句。如《药》中夏瑜有一句名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句话应该怎样具体理解它的含义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夏瑜是在什么地方对谁讲这句话的。他身陷囹固,危在旦夕,还在劝说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确实反映出夏瑜是一位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然而,红眼睛阿义是什么人呢?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爪牙,对他宣传革命道理,实在是明珠暗投了,这又反映出夏瑜分不清敌友,颇有些“咸与维新”了,而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伤。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塑造夏瑜这个人物来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的。当然,这句话里还有民主性和民族性的意思。

理解抽象的语句,最好的方法就是使之具体化。不过,这种具体化是要通过阐述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小说阅读时能遵循小说的思路,结合小说的背景,紧扣作者写小说的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完善并丰富自己的理解。

三、透过表象——正确领会含蓄语句。

一般说来,小说为了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和某种需要,作者故意不直截了当地表情达意,而是采用特定的手法表达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的语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不是词典中所能查得到的静态意义,这就给小说阅读带来了一些困难。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只要认真分析,细加品味,还是可以透过语言表层,领会到它隐含的信息。

第二,设身处地,由表及里。这也就是说要“入境”。要在对语句涉及的对象,背景、情节了然于胸的前提下去领悟语句的深层含义。

第二,拓宽眼界,展开联想。对小说中含蓄语句的理解,如果囿于语句本身,即使是苦思冥想,也难悟真谛。这时就需要从更为广阔的背景出发,对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作连贯的思索,深入到语句内部,悬揣作者的意图。

第三,分析修辞,意会言外之意。小说中常常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法,在语句的含义上留出一些空白让读者补充、回味。这种意会言外之意的过程,不仅能锻炼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培养精细和敏锐的语感。

四、分析综合——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分析整理,进行认真的考察。

例如分析《祝福》的主题,我们首先把握住祥林嫂这一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善良、质朴、顽强却又被压迫、被愚弄甚至迫害。再看一看祥林嫂生存的環境——封建礼教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物是怎样行动的——步步被迫害致死。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我们不难看出作品的主题: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其次,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新手写小说的技巧 篇9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非常之快,多数现代人没有太多的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所以现代小说的写作与过去的方法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要熟悉的掌握现代人的阅读心理,才能写出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明清章回体小说中有大量的场景描写和诗词穿插其中,这对于现代小说来讲,是完全可以省略的,读者一般都没有兴趣来阅读长篇的描写,更多的时候,读者追求的是剧情快速的发展和主角的经历过程。以章节为例,现代小说,特别是网络小说,每一小节的文字通过都很短,只有三两句话,甚至一句话一小节。这种写作方式都是为了迎合读者快速阅读的心理,同样的,一章内容也通常只有3千字左右。长篇大论和密密麻麻的排版很容易让读者失去阅读的动力。

小说写作素材 篇10

(1)北城别。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转身一世琉璃白。

(2)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7)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8)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9)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0)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1)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1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1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14)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5)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6)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17)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18)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19)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0)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1)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22)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23)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24)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2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6)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向忘于江湖。

(27)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28)离离渐渐长相忆,此情不关风与月。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

(29)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30)谁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31)红颜无罪,只是太美。

(32)我怀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给的致命曾经。

(33)碎了一地的诺言,拼凑不回的昨天。

(34)习惯用那虚伪的笑,去掩盖内心的悲伤。

(35)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36)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再问我是否还在等。

(37)一些记忆挥之不去,一些回忆抹杀不了。

(38)明明都知道那都是谎言,可是我还是会被感动。

(39)曾经海枯石烂,抵不过好聚好散。

(40)其实酒不醉人,只是在喝的时候想起了那不堪的过去。

(41)都说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其实珍惜后的失去最痛。

(42)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43)沧海沧田沧为水,断情断念断人肠。

(44)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45)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6)彼岸花开,未央的等待静候着凄凉的到来。

(4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8)昔日伊人耳边话,已和潮声向东流

(49)花开花落花无情,醉生醉死醉红尘。

(50)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51)今生因你痴狂,慈爱天下无双

(52)君在酒下愁,伊泪止不流。

(53)花,为悦己者开,人为悦己者容。

(54)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去留随意,任云卷云舒。

(55)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56)欲要忘君朝日夕,忆年如秒泣不停。

(57)花似毒、毒刺骨、骨渗心、心连心。

(1)我的世界不允许你的消失,不管结局是否完美.(2)爱情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谎言

(3)承诺常常很像蝴蝶,美丽的飞盘旋然后不见

(4)凋谢是真实的 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5)为什么幸福总是擦肩而过,偶尔想你的时候….就让….回忆来陪我.(6)爱情…在指缝间承诺 指缝….在爱情下交缠.(7)如果你为着错过夕阳而哭泣,那么你就要错群星了

(8)感受梦的火焰,感觉飞舞瞬间,当一切浪漫遥远,永恒依然

(9)宁愿笑著流泪,嘢不哭著说后悔 心碎了,还需再补吗?

(10)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飞过

(11)地铁五分钟一班,公交车十分钟一班,我们的爱一辈子就一班

(12)与你保持着一种暖昧的关系,怕自己会爱上你,怕你离开后,我会流泪

(13)人活着 总是要得罪一些人的 就要看那些人是否值得得罪

(14)谁捡走了我的玻璃鞋,寻找遗失的玻璃鞋

(15)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16)在回忆里继续梦幻不如在地狱里等待天堂

(17)爱情就像一只蝴蝶,它喜欢飞到哪里,就把欢乐带到哪里。

(18)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将永远在花丛中徜徉。

(19)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

(20)如果没有相等的爱,那就让我爱多一些吧。

(21)在这世上珍贵的东西总是罕有,所以这世上只有一个你。

1.红颜无罪,只是太美。

2.我怀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给的致命曾经。

3.你忘了回忆,我忘了忘记。

4.碎了一地的诺言,拼凑不回的昨天。

5.深浅不一的印记,付之一笑的回忆。

6.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绝望。

7.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8.沿途的风景我只能边走边忘。

9.如果我爱上你的笑容要怎麽收藏、要怎么去拥有?

10.她们都说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其实珍惜后的失去最痛。

11.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12.其实酒不醉人,只是在喝的时候想起了那不堪的过去。

13.记得,一个雨天、你说你会很疼我,现在、又下雨了、带走了我们所有的誓言……14华丽的转身、华丽的落泪、华丽的说、不爱你。

15.用最深刻的伤害,来表达最深刻的爱。

16怎么牵过的手可以随便放空,那些温柔,被你带走。

17.有时候 闭上眼睛、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

18.隔着泪眼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在哭。

19.你曾经给的那些名叫爱的东西,早已灰飞烟灭。

20.明明都知道那都是谎言,可是我还是会被感动。

21.曾经海枯石烂,抵不过好聚好散。

22.用生命去诠释你的逢场做戏。

23.一些记忆挥之不去,一些回忆抹杀不了。

24.你说时间会冲淡一切,距离会让我们好过些。

25.世界上最可怕的词不是分离,而是距离。

26.哭久了会累,也只是别人的以为。

27.我要怎样才能躲掉,命运的心血来潮。

28.我假装过去不重要,却发现自己办不到。

29.曾经以为你就是氧气,原来只是闹剧。

30.一个人害怕孤独,两个人害怕辜负。

31.明明是你做错,何必装作很难过。

32.不爱我,就别感动我。

33.我们之间,何只一颗心的距离。

34.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再问我是否还在等。

35.原本以为最伟大的是友情,可就连友情都那么卑微。

36.我一个人的魅力,哪比得上你们两个人的甜蜜。

37.每一次的自欺欺,我都做的很完美。

38.昔日是我们,如今已是你我。

39.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40.习惯用那虚伪的笑,去掩盖内心的悲伤。

曾经相遇,总胜过从未碰头。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鱼儿爱上渔夫的方式,唯一的只有上他的钩,用生命来博取渔夫一笑……

如果不能全给我,就全都别给我我不知道,何为意外,如果真心相爱,为何不相信未来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谈谈小说评论的写作 篇11

答:谢谢你的关注!其实,早在2013年,我就为一部小说集写过评论。

问:您能具体谈谈吗?

答:2012年岁末,朋友晓苏的小说新作《暗恋者》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他在第一时间签名赠给我一本。我如获至宝,利用2013年春节走亲访友的间隙,一篇一篇地读完,觉得他这部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小说集“有意思”,“心有戚戚焉”,于是重点研读了其中的10篇,选择了“写作技法”这个“点”,用一周工夫打磨出了一篇长达5400字的评论《〈暗恋者〉中的写作技巧》。该文发表在当年7月号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

问:您一出手就写出大篇的小说评论,并且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真不简单!

答:谢谢你夸奖!写小说评论,首先要选到“有意思”的小说文本。我前面提及的晓苏,他是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国家一级作家,被湖北名家刘益善誉为“当代颇有实力的短篇小说大家”,他一直推崇“有意思的作文”。所谓“有意思”,即作品在主题、人物、故事情节、表现技法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有非常独特的地方,能叫人“拿得起、放不下、读得有味、回味无穷”(晓苏语),令人如饮甘饴、如沐春风。这几个看似寻常的“点”,在高明的小说作家手中,便可熠熠生辉、华彩绽放。这其中一、二个有亮色的“点”,即可为多情的读者所捕捉、所获取,咀嚼一番,成为小说评论的突破口。

问:选好文本后,接着是在“读”上下功夫,对吧?

答:是的。比如我为本土作家艾立新、钟新华和80后女作家宋小词写的三个中篇小说评论,读任何一个中篇,都得花一天时间,先通读,再精读,后研读。通读即整合故事梗概,精读即在情节的推进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嬗变,研读即落实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品味小说的环境描写及细节刻画。如艾立新小说《门前是非》。通读一遍后,我即用简明的文字写出小说的故事梗概:秋菊老公因车祸丧身,她还没能走出丧夫之痛,突然面对挺着大肚子的小三;善良的秋菊好心收留了未婚先孕的文燕,不料又遇见文燕的前男友;成全了文燕一家的幸福后,她发现自己有孕在身,苦于身体状况而被迫做了人流手术;投身公益事业的秋菊获取了心灵的慰藉,不幸肾病染身;秋菊在省城治疗期间,文燕、钱老大以及社区、镇里干部看望、陪护,情急之下,文燕悄悄为秋菊捐肾……在精读时,即圈点勾画小说中秋菊与文燕、秋菊与钱老大、秋菊与众乡邻这几对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相关描写,细心琢磨,品味妙处;研读,即把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情感碰撞放出的人性之光置于一个有纷繁世象、能引人思索的小镇社会背景下,然后去透视。于是,我的小说评论标题“纷繁世象背后的人性之光”也就呼之欲出了。

问:读小说文本,如果它亮点丰富,是否要一一展示呢?

答:读小说文本,就是与作者“对话”。“对话”的过程,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要善于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选取一、二个亮点加以评论。“评”即评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论”即渗透中、西方文艺理论的元素,使你写的评论有一定深度。

问:您能举例谈一谈么?

答:好的。在此我想谈谈“摇摆”与“延迟”。在为艾立新小说《门前是非》所写的评论中,我用到了外国小说创作中的“摇摆”。“摇摆”是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术语。在一篇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终点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所以,“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豫不定的状态。《门前是非》正是如此。行文中有意识地安排了多次“摇摆”。一是小红楼来了个不速之客——文燕的表哥。细心的秋菊从对方“惆怅和垂眷”的眼神里,从文燕端茶时慌乱的举动中,发现了端倪。秋菊于是撮合这对有情人成为眷属。这处“摇摆”既凸显了秋菊的仁慈善良,又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设伏笔。二是秋菊的意外怀孕与被迫做人流。这处“摇摆”,既与前面秋菊与吴良最后一次同房相照应,使情节合情合理,又点染出小镇“闲人”爱搬弄是非的世象,同时她因肾病被迫做人流的情节,将这个时乖命蹇的女人对幸福的憧憬、期盼之火无情地掐灭!三是浙江商人寻求与秋菊生意上的合作,而吃了闭门羹。秋菊并不热衷于做生意,她“不差钱”;她热爱公益事业,不惜一掷千金,乐此不疲!对比之下,这个善良却不愚直的女人该是多么可敬!而浙江商人包养小情人这一情节,也是小镇纷繁世象中的一斑一点。四是秋菊动过再婚的念头,然而几次相亲受挫。这处“摇摆”,既表现了秋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也为故事情节起了舒缓和推动的作用。五是正值秋菊肾移植手术进入倒计时,文燕却突然生病。其实,这处“摇摆”只是一种隐瞒秋菊的障眼法。秋菊不明就里,她挂念文燕的病情,想推迟手术。文燕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设计一个患病的借口,目的是让秋菊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顺利接受手术。真是煞费苦心啊!“摇摆”之间,这种血浓于水的姐妹亲情,足以撼天动地;它所释放出的人性之光,足以刺破纷繁世象的阴霾,照彻大地。

问:那么,什么叫“延迟”呢?

答:在为钟新华小说《我想有个包》所写的评论《70后的人生追求与生活重负》中,我用到了“延迟”。中国古典小说常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这种小说线路较为清晰,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即使是在规模较大的小说中,存在主线与复线、或者几条平行的线索,作家依然可以让节奏感一直有条不紊地保持到结尾。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的结构,作者常常有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度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环环相扣,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我想有个包》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当金花的“高中同学群”里发布张靖将从美国回来探亲、20年前的同学将组织一次隆重聚会的消息时,金花当晚便拉丈夫逛街,为同学聚会准备服饰。而后面写到的“同学聚会的具体日子还没定,但肯定不会太久”“群里今天发通知了,张靖10号回来,聚会可能在15号左右”,用舒缓的节奏,一次次地牵动女主人公的神经,促使她为同学聚会而紧锣密鼓地准备。当聚会日期越来越近时,群里突然发公告,说因张靖遭遇交通事故受伤而延期聚会。有意的“延迟”,于“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随着同学聚会日期的迫近,金花得到那款包的心情愈加急切,她当然更期待吴总发工资的日子。可由于自己心绪不宁误将咖啡洒在一个光头顾客的头上,引起纠纷,并引来了后面警察疑似店内有违法行为的搜查,还有吴总被请去配合调查,咖啡馆生意清淡,致使工资推迟发放。这些“延迟”的情节,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地推进。及至小说结尾,那个让金花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同学聚会始终没能启开大幕,倒是作者运用了欧·亨利式结尾法——正当金花还在为那个DIY皮包纠结不已时,路星儿带来了钱潇洒“身体不舒服”的消息。眼见他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嘴巴微微嚅动,金花禁不住潸然泪下!读者与金花为之期待的同学聚会的喜闹场景,居然化作了夫妇俩泪眼相对、默默感伤的画面。小说的“延迟”,牵出了意外之笔,却又在情理之中,产生了曲终情在、动人心弦的魅力。

问:哦!那是不是意味着每篇小说评论都要在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加入某一文学元素呢?

董:肯定不能雷同啊!小说评论也须“异彩纷呈”。比如《洈水》杂志今年第二期上我为宋小词小说《锅底沟的流血事件》所写的评论,结构与写法就与前两篇大相径庭。我拟题为“马德山悲凉人生的严峻拷问”,很显然,行文先要紧扣文本,把握“悲凉”二字来展示马德山这位草根的艰难人生。我用了2000多字的篇幅浓缩了马德山锅底沟摔伤——发誓修路——喋血新路的悲怆遭遇。写这一部分,是为后面引发“严峻的拷问”作铺垫。有了得当的铺垫,后面我顺势发问:1.我们的某些干部对民生问题怎么那样冷漠?2.为什么出生在锅底沟附近的人们贫富悬殊?3.曾经淳朴、实诚的民风都去哪儿了?4.国家林木的被盗伐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一连串的“拷问”,是由马德山历尽千辛万苦修路、而修路人不幸命殒于自己修建的新路这一血淋淋的悲剧结局引发出来的,它是严肃的、严峻的,有振聋发聘之效。这样写,是由小说的题材、主题所决定的。只有这样写,才能凸显出小说主题的深刻。

问:与您交谈,我对小说评论的写作,有了一点眉目。在今后的阅读生活中,我准备动笔练一练小说评论。

答:边读边悟,把读小说的心得写下来,这是一种深层次阅读,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还请你记住一点:好的小说评论也是“磨”出来的,文章不惮百回改嘛!

上一篇:市场营销总监的个人简历下一篇:回首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