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精选11篇)
或许有人认为“大行不顾细谨”,但治国之事怎容马虎对待,殊不知一时大意便可能犯下大错。因此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许多事情的成败往往决定于一件微小的事,哥伦比亚号因为发射前一个小数点的计算错误而机毁人亡。一个小数点,在我们平时计算中也许微不足道,可关键时刻,却决定了七位飞行员的命运。我们怎么敢再说:“一点小细节而已,别在意”呢?治学应注重细节,不要以“大行不顾细谨”为借口,大意了事,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了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小细节,他出外探寻走进人迹罕至的小村落;为了小细节,他研究多年,最终成为国人敬仰的大师,这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只是粗略了解前人留下来的文献,遇上一些细节部分的内容不深究,现在,怕是没几个人知道“季羡林”这个名字吧。
细节决定成败,治学如此,做人亦是如此。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差不多先生”的故事。他总是说“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在意呢”。赶不上火车,只问“一分钟与两分钟差不多,为何不等一等呢?”做错了事,也说“两者差不多而已。”笑过之后,我们应思考,不注重细节的“差不多先生”为何一次又一次失去成功的机会,最终在“人医和兽医差不多”的笑话中死去。做人不能“差不多”,应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把握住机会,在成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细节决定成败,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一个著名企业家穷困时曾到垃圾堆捡垃圾,挑完之后,他总将垃圾装回原处,这一切被一位老板看在眼里,他说:“一个人能注重这一细节,为他人着想,在工作中一定可以顾及细节”。于是老板给了这位穷困的人机会,最终取得成功。
为人处事或是学习,都不仅仅是把握大局就可以了。许多成功的关键总是隐藏在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细节中,你注意到了,便能走对道路,你错过了,便可能失去这枚通往成功的钥匙。
有人说,成功之门总是虚掩着,看你有没有能力发现并推开它。我想,细节便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关键。成败总在一瞬之间,将细节部分做好了,你只需轻轻一推,成功便在你眼前。
我也是无聊地看着那几个工人洗车, 虽然这店很简陋, 可洗车的程度却和别的店并无区别, 撒泡沫、擦拭,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我那辆本来满是泥泞的车就一下子变得光亮如新了。就在我以为那车已洗好了时, 店主却从一旁拉过一台吸尘器, 亲自吸起车内的灰尘来。我倒是挺奇怪的, 因为在这个小城里洗车, 为了赶时间, 极少有洗车店会主动给顾客吸车内的灰尘。一般都是在车主的要求下才会不情愿地吸上几下。可店主显得很认真, 拿着吸尘器将车的前前后后都吸了个遍, 遇到不干净的地方, 还拿来清洁剂和毛巾擦拭几下。
忙活了好一会儿, 店主才将车内打扫干净。我付了钱刚想上车, 可店主却叫住了我。我以为是我付的钱不够, 可那牌子明明是写着这个价, 一下子我的心底里就腾起对店主的厌恶。可店主却笑着从一旁取来一块垫子, 放在我的车门边, 示意我可以上车。我这才明白这是店主的一番好意, 因为洗了车, 而且我的车比较脏, 车旁边全是污水了。店主是让我站在垫子上进入车内, 不会弄脏刚洗干净的车子。
进入车子, 我感到车内的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 我知道是我对这小店的感觉起了变化, 店主用几个小小的洗车细节俘虏了我, 我决定下次洗车还来这个地方。不但如此,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还为这个偏僻的洗车店介绍了好些朋友去洗车, 而朋友回来告诉我, 那里的细节服务也感动了他们, 他们也介绍了好些朋友去洗车。
我知道这家简陋的洗车店能生存下去的答案, 那就是用心去服务客人, 而心与心的交融是最让人感动的。
我从来都认为,现在的人智商差距愈来愈小了,对自我的认识愈来愈自信了。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另外一个极端又出现了,或正日益显现出来,那就是,人们过于相信自己,藐视一切。
的确,人不愧为高等动物。人的智商由7个基本部分组成:数字、感觉、空间、语言、记忆、归纳、表述。这得益于人有神奇的大脑。任何一位常人的大脑都优于任何一台计算机。
人脑有10000亿个脑细胞,每一个细胞就象一棵树一样地复杂,而人的每一只眼睛都有13000万个光接受器,结构之精密难以想象。人的大脑有7个智力中心:语言智力、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视觉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左半脑帮你管着语言、数学、逻辑、次序,右半脑则把节奏、旋律、音乐、图象、幻想管了起来。
我常常没道理地纳闷:人的大脑,就从蔬菜、水果、果仁、鱼、植物油等食物中吸收一点营养,另外加上运动使血液向大脑供氧,大脑就那么管用?后来我听一位叫卡尔·西秀的心理学家说,就智商的7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的记忆,一般人只用了其遗传能力的10%。太不可思议了!
殊不知啊,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很高,我们也就不容易超越他人了。
2.18分理论
有一次,我给北京大学的学生演讲,说到一个“汪中求式”的“2.18分理论”。人的智商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2大部分,从对人的一生的作用来分,智力因素占40%的权重;在智力因素中知识和技能的对比中,我们认为知识占40%的权重;知识又分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书本知识占40%的权重;书本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又占40%的权重。假设我们同意以上的权重的分配,那么,总平均85分的在校学生获得的总智商分数是:1×40%×40%×40%×40%×85≈2.18(分)。当然,我们北大的高才生不可能没有非智力因素得分,也不可能没有技能和社会知识得分。这个“2.18分”的说法只是想给高才生们一个提醒:每一个北大的学生都可能成为人才,但仅凭手头的几张分数单,就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人才,就大错特错了。
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比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的阅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的标准播音速度听说是120字/分,而一般人的正常阅读速度是200字/分,但受过快速阅读训练的人的一般阅读速度是300字/分。但这要经过刻苦的训练啊。先训练默读,做到不出声音不受干扰,专心致志;再训练读目录和标题,使阅读中紧紧抓住段落的核心;再训练扫描读,象摄像机一样工作,而不是数人头式地阅读,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再训练段读,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几秒钟就抓住一段文字中的关键词,一次性阅读一个段落。一点一滴地强化,才可能最终突破。
再说一个消防队员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消防队员行动特别迅速,如果象我们一样慢吞吞,一幢房子早烧光了。可是你有所不知,我们的消防队员所有工具都必须非常严谨地合理放置;晚上入睡,消防队员的衣物的穿脱和摆放,都有十分明确的规范。否则,警报响起来,靴子找不到鞋带,裤子配不着皮带,怎么办?曾经看曾国藩的书,曾国藩要求子女(包括儿媳妇在内)连没有什么大用处的布片、线头都必须有序分放。我想自有其用意。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如今很叫响了,但当初的海尔经营管理可是一塌糊涂啊,海尔制定出的第一条制度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张瑞敏着手整理企业内部,而且愿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作大事做,这样一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看到了人家成功的辉煌,却很少去关注他们管理细节的用心。沃尔玛在全球共有20多个分销中心,再由分销中心送往近3000个分店。沃尔玛的每一家商店,林林总总共20000种商品,从在计算机上开始下订单,到货物上架,耗时不超过48小时。公司总部有一台高速电脑,同各个发货中心及各多家商店连接起来,通过商店付款柜台扫描器售出的每一件商品,都全自动计入电脑。公司为此专门设有一个6频道的卫星系统,可以同时和各家商店进行视频通话。为此沃尔玛一共花费了7亿美元,才建成了现在的计算机卫星系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数据库,比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还要大。我们的商场都很惧怕沃尔玛的强大竞争攻势,却很少去研究人家的服务细节,以及为了这些服务细节做出的巨大努力。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1917年修建的6层洋楼,这座名叫“景明楼”的楼宇在度过80个春秋后的一天,该楼的设计者——英国一家设计事务所远隔万里来信一封,告知:景明楼为本所1917年设计,年限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还有一个故事,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最合脚的尺码卖完了,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反正鞋穿穿会松的,于是要掏钱买,可售货员拒绝卖给他,理由是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劲,“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1992年美国国家品质奖服务奖的得主——丽滋·卡尔登饭店,在全球联网的电脑档案中,详细记载了超过24万个客户的个人资料。这就是成熟的企业客户服务的细节。
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我始终不明白,电影电视里的武打设计,总要设计一些奇招、怪招、绝招,观赏性强了,使观众赏心悦目;但大多不符合实际生活,而且还误导了青少年,使他们总认为生活中也是这样——一招通吃。但当这些观众再去看散打比赛的时候,方才明白打架并不是那么好看的,再厉害的冠军选手也始终没用上所谓的“绝招”。
武术本没有绝招,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策划市场、管理企业,也都不会有什么绝招。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了、做坏了,就使其它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件大事给弄垮了。可惜啊,明白这些的人并不多见。
我曾在一所财经大学讲课,课间我们做过一次小小的测试,一个班50位大四的学生,每人模拟填写一份增值税发票,结果填写完全正确的只有2人。作为学生,一张票据十几个栏目填写错了一两个栏目,老师还会给个70、80分;但作为企业的职员,发票填错一栏,整张票就作废,那就是0分;如果填写错了没有被及时发现,那就麻烦大了,就不只是0分的问题。如果你去公司财务部就职,发票若老是开错,我看你就该走人了。
做过我下属的人,大多数都觉得我要求甚严,因为我有两个要求是必须做到的:第一,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做任何解释我都不听;第二,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我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我曾经跟我的秘书分析说:安排你做的事,无论巨细,你不去做就该我做,你做不到位,我就要返工。从管理角度说,公司花了大价钱请我,成本在你的10倍以上,从经济的意义上说,我花一小时能做的事,你花一天的时间做好,值。同样的道理,一件小事,你花了一个小时做完交给了我,当我发现了不足,再去补充、修订,花半个小时,如果这样,费你半天时间都要合算。你把小事做细了,我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从此,她的工作越来越到位,我的工作也就渐渐顺手了。
日本人做事就比较到位。早在我国开发大庆油田时,日本人就特别能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1966年7月,《中国画报》有王铁人头戴瓜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断出此地为零下30度的东北地区;又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层的厚度,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人民中国》刊登出宣传王进喜的文章中,透露出一个“马家窑”的地名,日本人便推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王进喜原在玉门油田,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推断出大庆开发时间为1959年9月。这次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市场。单看日本人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谈判的主动情形,不明真相者一定会认为他们有什么绝招呢。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一顿奢侈的晚餐吓走了外商
东北某国有企业与一家美国大公司商谈合作问题,这家企业花了大量功夫做前期准备工作。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公司邀请美国公司派代表来企业考察。前来考察的美国公司的老板在这家企业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技术中心等一些场所,对中方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工人操作水平等,都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中方工厂非常高兴,设宴招待美方老板。宴会选在一家十分豪华的大酒楼,有20多位企业中层领导及市政府的官员前来坐陪。美方老板以为中方还有其他客人及活动,当知道只为招待他一人之后,感到不可理解,当即表示与中方的合作要进一步考虑。美国老板在回国之后,发来一份传真,拒绝了与这家中国企业的合作。中方认为企业的各种条件都能满足美方的要求,对老板的招待也热情周到,却莫名其妙地遭到美方拒绝,对此也相当不理解,便发回信函询问。美方老板回复说:“你们吃一顿饭都如此浪费。要把大笔的资金投入进去,我们如何能放心呢?”
对于这家东北企业来说,能得到一笔巨额投资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这次合作是一件大事,但这件大事却因为一顿饭的“小节”而毁于一旦。
如果说吃饭是一种“小节”,那么随地吐痰就更是一种小节了,但这种小节却使一家制药厂失去了一次大的机会。
国内有一家药厂,准备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规模。当时,请来了世界著名的拜尔公司来厂考察。拜尔公司派代表来这家药厂考察。在进行了短暂的室内会谈之后,药厂厂长便陪同这位代表参观工厂。就在参观制药车间的过程中,药厂厂长随地吐了一口痰。拜尔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场景便马上拒绝继续参观,也终止了与这家药厂的谈判。
在这位代表看来,制药车间对卫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作为一厂之主的厂长都能随地吐痰,那么员工的素质可想而知!与这样的药厂合作,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呢?
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细节决定未来企业竞争的成败中国经济在经历WTO、APEC、申奥成功等一系列大事件以后,国际化进程大大提速,国内大、小企业也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市场格局。
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认为,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中国入世以后,WTO的游戏规则和市场环境的格式化,使得战略抉择的大方向已相对成熟稳定,像过去那样每年都作新的战略规划已没有必要,在基本“战略抉择”成形以后,决定企业成败的就是“细节管理”。
企业的成功与否,固然有战略决策方面的原因,但更在于决策后面的小事情是否做的足够好,是否能把这些决策真正细化、推行下去。国内很多企业都热衷于做大事情、规划大战略、挥写大手笔,很宏观,但战略做了一大堆,后来呢?没有人耐心地去细化、去落实,大战略也就不了了之。
纵观国内的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过很大功夫的。企业靠战略就能挣大钱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细节的大企业病拖垮了许多大企业,诸如浪费巨大而熟视无睹,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障碍,员工创新动力不足等,每一个问题都会在细节上找到其理由。
产品和服务微小的细节差异有时会放大到整个市场上变成巨大的占有率差别。一个公司在产品或服务上有某种细节上的改进,也许只给用户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场占有的比例上,这1%的细节会引出几倍的市场差别。原因很简单,当用户对两个产品做比较之时,相同的功能都被抵消了,对决策起作用的就是那1%的细节。对于用户的购买选择来讲,是1%的细节优势决定那100%的购买行为。这样,微小的细节差距往往是市场占有率的决定因素。日本SONY与JVC在进行录相带标准大战时,双方技术不相上下,SONY推出的录相机还要早些;两者的差别仅仅是JVC一盘带是2小时,SONY一盘带是1小时,其影响是看一部电影经常需要换一次带。仅此小小的不便就导致SONY的录相带全部被淘汰。
微软公司为什么要往往投入几十亿美元来改进开发每一个新版本?就是要确保多方面细节上的优势,不给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只要能保证产品在一比一的竞争中能够获胜,那么整个市场绝对优势就形成了,因而对于细节的改进是非常合算的。
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规格,20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德国西门子2118手机靠着附加一个小小的F4彩壳而使自己也像F4一样成了万人迷……而在类似的以细节取胜的经营之法也逐渐地涌入我们的视野,例如:饭馆在餐厅里准备了若干“baby椅”,专供儿童使用;客人吃完螃蟹后滚烫的姜茶便端送到手;商场在晚上关门前会放送诸如《回家》之类的音乐,让客人在萨克斯的情调中把轻松带回家……
细节制胜还反映在招商引资中。例如,宁波市一位副市长在飞机上因帮助一位香港客商捡眼镜而引进巨商投资高尔夫球场。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所以我认为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近日看了纪康保编著的《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感触颇深。书中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工作无小事,细节亦如金!细节决定成败!” 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因此我觉得对工作还是生活,应当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去培养、塑造和要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工作。
“用心才能看得见”。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我觉得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一种内涵,一种心灵的感应。在我的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真理对提高工作效率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很多女性朋友们都会很在意自己头发的状态和质量,一把美丽的秀发是自信的资本。正确的洗头方法和头发的健康状态有密切的联系,这里面的学问你又知道多少呢?快来了解下吧。
一、了解发质
油性发质最好天天洗。油性发质的人一般头发较少,一般隔天洗头,头发上就会有油脂,会比较贴头皮,可以用去油脂的洗发露;如果有头皮油而头发干的情况,可以用去油脂洗发露+补水的护发素。
二、选择正确洗发水
干性头发一定要用有补水功效的洗护产品。平时不要用风筒大量吹头发,否则头发的水分会流失更快,让头发自然干会好些。
三、正确的洗头顺序
1、洗头前,先用梳子将头发梳开,一边用梳子按摩头皮,然后用清水先将头发冲洗一遍,这样可使头发上的灰尘、脏污及头皮屑略微减少,如此在洗头时,便可减少洗发精的用量,以降低对头皮的刺激。
2、先将洗发精倒10元硬币大小在手上,加水轻轻搓揉至起泡,再涂抹于头部清洗,然后冲洗干净。如此重复两次,便可彻底清洁头皮与发丝,切记千万不要直接将洗发精倒在头上搓洗,如此容易造成头皮局部的洗发精浓度过高,长久下来,可能会形成异常脱发的后遗症。
3、洗头发时应以画圆圈的方式洗头,一边用指腹按摩头皮,可促进血液循环,切记千万不要用指甲搔抓头皮,这样的动作容易使头皮受伤。而油性头皮者应着重清洗发根,干性头皮者则不宜清洗太久,以免让洗发精与头皮接触的时间过长。
4、用大量的清水将洗发精冲洗干净。如果冲洗不干净,洗发精残留将会造成头皮过敏现象,热水是伤害头皮的杀手,高温会使头皮水分流失而变得干燥,所以,如果担心冲洗不干净,可用温水或冷水多冲洗几次即可。
小贴士:先用护发素,再用洗发水。
就拿拖地板来说,一种人可能用水把拖把弄湿了随便拖之;有的人可能先用扫把扫了杂物,再用拖把拖洗;有的人可能按第二种做的同时,还用上了洗洁精进行细刷,再用拖把拖洗干净。就这一样一个拖地板的过程看出,细心会让你取到更好的收效。
从事业务工作的我们,如没计划、目标,每天、每月,每年下来,忙忙碌碌就这么过了,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那你有没有想过,试着去记记日记,写写总结?把重要的事记录起来,写写一下计划,这样你就不会没了方向,更不会忘记了自己曾做过的。而且这样一来,做好的地方,看之,又可给自己积累不少经验。
细心能决定成败。为什么有的人,聪明且有才能,却偏偏败在一些细节上呢?而我们在工作中为什么也老是一些小错误犯了又犯,别人给你指出更正了,下次再犯呢?我想:
1、你也许认为这只是一些小错,不当一回事;
2、你也许会说某某也错了,所以没关系;
3、你没想过犯了这个错所带来的一些没必要的重复,浪费时间,甚至更复杂的后果。
假如你是以上情况的人,不想做好小事的人,也不会对大事好到哪去的。
你想细心吗?你想把事做好吗?你想成功吗?那就一定要这么做。
1、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做任何解释都是借口。
2、你做完的事情,自己要检查,认定没有错误了再上报或再往下执行。
3、一件事情一定跟踪到底,直到有结果出来了才行,决不能半途而废。
4、坚持到底,不要今天做到了,明天就放松了。(如员工档案、进入公司时间、电话等)
5、要做到用笔记录起来(对于健忘的人)。
6、自觉、严于律己。
个案之一:以元老自居最终被自己打败
小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刚刚成立的广告公司, 个性鲜明、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她很快就作出了不菲的业绩。工作满一年后, 老板破格将小晴提升为公司的副总经理。随着职位的升迁和老板对自己的重视, 小晴对自己的要求渐渐不像从前那么严了。在同事面前处处以元老自居, 在一些事情上不找老板商量, 与她一起进公司的几个同事, 因忍受不了她趾高气扬的态度, 先后辞职离开了公司。
老板对小晴的行为虽然不满意, 但认为她优点大于缺点, 而缺点是可以改正的, 所以多次找她谈话, 希望她能改进自己的不足。在老板面前, 小晴每次都表示一定改掉身上的毛病, 可一转身又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 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老板有几次曾用公司的制度对她进行了处罚, 但过后不久, 她依然我行我素。老板在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效后, 终于痛下决心找了一个借口将小晴辞退了。
分析:小晴失败的关键点就是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不注意工作方法和与人相处的细节所致。分析小晴失败的原因, 可以说是其心理认知性的心态所致。大凡有这种心态的人, 由于不注重细节, 认知性心态作怪, 工作一段时间后, 便会败下阵来。小晴已进入了一个团队, 但她缺少团队心态, 只依自己的个人心态来行事。所以不是企业淘汰了她, 是她自己淘汰了自己。
出招:小晴的教训值得一些职场人士注意。无论你处于什么岗位, 在工作上取得成绩或受到领导的重视后一定不要得意忘形, 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领导的信任和支持, 也离不开团队的协作, 只有得到大家的帮助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些都应是职场人士塑造自己、决定成功的座右铭。
个案之二:“直播”情绪受影响的是自己
公司人事部助理刘露是老总从基层选拔上来的, 人长得漂亮, 性格也活泼, 唯一的问题就是电话多, 而且打起电话就不顾身旁有人没人, 激动时常常大声“直播”自己的情绪, 吵得其他人不能工作, 同事们只能束手无策地被动地听她的“直播”内容。一天, 刘露未请假一上午没来上班, 下午上班时, 她才沉着脸走进办公室。人事部主管李大姐提醒她, 以后有事一定要请假, 这是公司的制度。刘露正要解释, 找她的电话又打了进来, 刘露跑过去接起电话。于是, 同事们又极不情愿地旁听起她的“直播”内容:“我现在的心情坏透了, 实在不愿再接你的电话, 请你不要再罗嗦了好吗?我刚刚被领导批评过, 正窝着一肚子火呢……好了, 不要再说了, 我去你单位当面给你说吧。”接完电话, 刘露没顾得上向主管解释未请假的原因, 拾起提包又冲下楼梯。
一个小时后, 刘露又冲回办公室, 仍然未提上午旷工的事, 而是与对桌的绩效考核员李娜唠叨起一个小时前在电话里发火的原因:“我上午没上班是被一位同学拉去看电影了, 谁料被男朋友知道了, 他竟打电话来盘问我们的关系。你说无聊吧, 害得我脸都丢光了……”整整一个小时, 刘露一直在“直播”着她与男朋友的摩擦, 愤怒的情绪影响得别人都不能工作。主管李大姐碍于情面没有当面提出批评, 坐在办公桌前忍了一个下午。在第二天的工作碰头会上, 李主管向总经理提出了对刘露的看法, 建议调离人事部门。总经理当即决定, 让刘露重回基层。
分析:刘露职场升迁后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少机关工作经验, 不能约束自己, 在宣泄情绪时太随意, 仍然像在基层工作时那样直来直去, 口无遮拦。把不良情绪带进工作场合, 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 而且还会干扰别人。长此以往, 你工作上再有能力, 领导也不会继续留你。刘露从基层到机关, 又从机关回到基层, 最大的失误就是上班时间随便, 不按规定请假, 平时不注重细节和约束自己, 结果因随时“直播”情绪而影响了自己的前程。
出招:作为职场中人, 不要把自己的私事带到办公室, 这是起码的职业素质, 也是职场大忌。勿因善小而不为, 勿因恶小而为之。一位管理学大师曾经说过, 现代职场的竞争, 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 细节体现品位, 细节显示差异,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化的时代, 细节往往能反映专业水准, 突出内在素质。
个案之三:不要让任性阻碍自己前进的道路
小萌毕业于一所省重点大学的传播专业, 毕业后回到家乡, 就职于一家演出公司, 主要为公司做些形象宣传活动。但在工作中, 小萌一直与分管经理合不来, 因为她觉得大她三岁同是女性的经理喜欢打扮, 好出风头, 根本就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人物, 所以, 两人合作起来总是会有一些矛盾, 弄得小萌很憋气。有一次开会的时候, 小萌提出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宣传方案, 被经理当众否决了, 这让她愈发觉得郁闷, 于是她未加考虑就提出了辞职。这正中了与她矛盾重重的经理的下怀, 经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的辞职请求。小萌因与经理无法配合而失去了好不容易找到的职位, 辞职后, 由于长时间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她对当初自己的草率辞职很后悔, 但似乎一切都太晚了。
分析:小萌因为和上司相处不好, 就轻言放弃, 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她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两个人发生矛盾, 往往是双方都有责任。在工作中, 尽量和上司处好关系, 并不表示要对上司阿谀奉承, 如果上司在工作能力和方法上有欠缺, 可以积极为上司提出解决问题的良策, 并真诚地辅助她干好工作。相信做到这些以后, 和上司的矛盾就不复存在了, 工作起来就会越来越顺畅, 也不会因矛盾激化而影响自己的前程。
出招:遇到小萌这样的事情,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你去面对、处理事情的基础。作为职场人士, 要明白人与人之间如果存在矛盾, 一定是双方都有问题, 而且上司否决你的方案, 一定有她的理由。作为下属的你, 这个时候需要静下心来, 仔细地思考问题的根结在哪里, 然后主动地去寻求上司的帮助或指导, 这对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我校与外校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我很想体验新课程理念教学,于是承担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为了上好课,我进行了试讲并邀请同组的几位老师来观课,以能得到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没想到几位同仁对我的试讲课产生重大的分歧,褒贬不一,之所以有分歧是因为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再则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并不透彻。我自己对这节课感觉也很不满意,总觉得有所欠缺。课后我仔细地揣摩,认真地推敲,并对原教学设计稍作修改。公开课后,同事们纷纷说这节公开课与我的试讲课有天壤之别,外校的老师也说精彩,我自己感觉到也满意。为什么两节课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事后我将两节课进行对比反思,结果发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细节决定课的成败。
【案例描述】
一、试讲课教学片段描述
在“试讲课”上课铃响后,我马上组织教学。利用“茑”的故事引出课题《依赖与自立》,并设问茑长叹一声说了什么,进行“摆脱依赖”的教学。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有一种植物叫茑,它身体又细又软,自己无法长高,只能沿着别的高大的植物往上爬,慢慢地茑的枝叶茂盛起来,还结了不少红黑的果实。
一天,一个过路人见了茑,摘了一个果实吃。
“真甜啊!长得也漂亮!”他夸茑说。
茑听了十分得意。
后来一位木匠上山砍树,他看了看被茑缠绕的那棵大树说:“这棵树做房梁正好!”木匠拿出斧头砍起树来,“他不会连我一起砍断吧?”茑很害怕,它想离开大树,可是它平时缠得太紧了,现有想离开也做不到了。最后大树要倒下了,茑长叹一声说:“……”
学生回答后,我又对不能依赖别人的道理进行了一番说教。然后运用故事情境对“学会自立”进行教学。
故事是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在候车厅等车时,却又都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就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幸亏还没上车,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时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人得到了去上海的票,要去上海的人得到了去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就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去上海的人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借“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长年奔波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名工人,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站,他刚要下车,一个拣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空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俩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通过《两位乡下人的命运》这个故事设问:(1)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2)你要向哪一位乡下人学习?为什么?(3)你如何做到自立?
试讲课结束后,我们教研组几位老师和我讨论有关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说:“这节课材料典型,教材处理得当,衔接紧凑,能运用情境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有的老师说:“总感觉学生不活跃,材料典型但问题设计似乎空泛,没有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有的老师说:“标题设计过于简单,缺少科学性和思想性。”……回去以后,我重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仔细回想老师们的议论,对教学设计斟酌再三后对细节进行了修改。
二、公开课教学片段描述
“公开课”上课铃响,我组织教学后增加师生共读一句话“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利用“茑”的故事引出课题《摆脱依赖,学会自立》,并设问茑长叹一声说了什么,增加一个话题“你能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进行“摆脱依赖”的教学。
运用故事情境对“学会自立”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故事接龙活动:《两位乡下人的不同命运》让学生假设是到上海的乡下人发现上海人只爱花而不愿见泥土怎么做?发现一些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怎么做?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2)从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况,你怎么做到自立?
①假设学校取消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约束了,你们该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
②如果你的父母外出一周,你怎样安排这一周的生活?如做饭,洗衣服等。
③放学后回家,你发现家中的门虚掩着,透过门缝一看,有个人正在翻你家的东西,你怎么办?
三、试讲课和公开课比较分析
公开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评教活动,我的同事将试讲课和公开课的教学细节进行比较评析,他从四方面入手:
(一)课堂氛围的创设
在公开课时,我与学生共读“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这句积极的自我暗示的话语,它起到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振奋学生和我的精神,迅速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消除师生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第二,既承接上一节课“磨砺意志”的教学,又为“摆脱依赖,学会自立”的知识教学做了铺垫,激励学生要树立信心,有坚强的意志,树立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什么挫折、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能学会自立摆脱依赖,同时暗示学生们这节公开课我们将会表现很出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师生们共同充满激情和信心,这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标题的确定
“试讲课”《依赖与自立》;
“公开课”《摆脱依赖,学会自立》。
一节课的标题似乎不重要,往往会被我们忽视,尽管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教师自主整合教学内容,处理教学知识获得很大的教学空间,当然也包括每一节课板书的设计和标题的确定。但我们要重视标题的作用,因为标题是一堂课的眼睛,抓住标题,就可以统领整堂课的主要内容,而且思想品德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标题最早映入学生的脑海,有着强化的作用,所以我们更要关注它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试讲课中《依赖与自立》虽是本节课的关键词,但过于中性,不够鲜明,相反《摆脱依赖,学会自立》不仅明确本了节课的核心内容,而且所增加的两个动词能让学生做出科学的人生价值判断。
(三)关于“摆脱依赖”的教学
茑说了什么,在“试讲课”中我操之过急,在学生发言之后,就将人不要过于依赖别人的道理进行了说教,结果学生反应不强烈,只在那里认真地听,一言也不发。在“公开课”学生讨论中,我加了一个话题“你能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由于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说得有板有眼,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增加了一句话,但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一大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贯彻了新课标强调的“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茑”的故事启迪下,学生本来有话要说,如果仅仅问茑说了什么,答案往往较单一,现在让学生联系实际,就大大丰富了课堂资源,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四)运用故事情境对“学会自立”的教学
同样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教学策略,相似的提问,但所产生的影响天差地别。在“试讲”的课堂中,学生发言人数少,气氛也不热烈,所讨论的话题不深入,而在公开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发言,非常踊跃,情绪高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完全从学生角度设计,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由实践到创新的过程。在“试讲课”中体现出的是“老师教,学生听”,设计的问题空泛,脱离实际,学生当然只能泛泛而谈,所以气氛也不热烈,学习的积极性低;而在“公开课“中我改变策略,续说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提的问题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的兴趣,因而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当然课堂气氛就非常活跃了。
【反思与分析】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对新课程理念又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并不一定要告知学生多少知识概念,真正目的是在于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学中做”,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端正自己。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只是在细节上发生变化,却营造出不同的课堂氛围,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我认为思想品德课对以下三点的把握相当重要: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基于对课堂的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关系,师生之间具备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老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试讲”课中“老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是师生对话的主要方式,比较单一机械,事实上,这种对话根本没有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而在“公开”课中,我吸取教训,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动态的、开放的对话时空,营造了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使整堂课充满了活力。
二、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在“试讲”课中,我是按照预定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让固定的教案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没有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压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和生命的活力,结果使情趣盎然的课堂变得呆板,程序化。而在“公开”课中,我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将学生视为课堂中最活跃的生命、最重要的资源,而非固定的教案。让学生在与教学文本、教学情境以及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产生“火花”,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不断生成。
三、善于构建生活课堂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通过许多鲜活的经营案例向大家表明:一个细节的疏忽,导致全局的失败;只有细节的精致,才有整体的精彩。企业经营如此,课堂教学亦然,课堂的精彩常常源于细节的精彩,老师的出色往往体现在细节处理能力的出色。任何事物和工作流程都是由若干细节构成,要想将一个产品或者一件事情尽量做到完美,就不得不关注操作的细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教学细节,如果被重视,可能因细节而精彩,如果被老师所忽视,课堂教学效果可能要大打折扣,有时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教育效应,下面就课堂上的几个细节来谈谈关注细节的重要性:
在我教学乘法的笔算这堂课时,这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场景,从中抽象出数学式子并板书:12×3(板书)。然后我请学生计算,我本意想请学生说说用竖式怎样计算。可事与愿违,我请了个举手的学生来说,可他竟说估算的方法:12×3≈10×3=30。我听后着急了赶紧想办法引导过来。我于是说:“你估算的结果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准确值在30左右。那么这个准确值究竟是多少呢?请四人小组合作计算吧!”这下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算法,都算出了准确值。然后,我就介绍了笔算的方法,从而似乎完美地掩盖了这一疏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这一环节,我发现忽视了一个细节。12×3少写了一个“=”,学生根据经验,自然就用估算来解决。经过这次反思,我任教第二个班级时,我把12×3的“=”添了上去。当我出示这一题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往准确值上去想,个别学生仍用估算,但得到了其他学生的指正,于是这一环节顺利地通过了。课后,我仔细的反思了这两节课。尽管第一堂课危机重重,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第二堂课,顺利过关,显得平淡的多。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时,并没有向传统教学那样,在课的初始阶段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铺垫,而是在课前准备一些操作材料,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所以,一部分学生自然地推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能是用相邻的两条边去乘。我在课堂上就抓住这个细节,引导学生加以验证。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发现这种计算方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学
生就从猜测,到验证,到自我否定,从而真正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再如老师正式上课前有一个简短的问候仪式,老师宣布“上课”,学生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然后学生落座,正式上课。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振作精神,迅速进入上课状态;二是稳定秩序,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看似无关紧要的教学小节,却常常关系到课堂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精神状态。认真对待,可以使教学秩序井然,学生精神振作;马虎应付,可能使课堂秩序混乱,学生状态散漫。据观察,不少老师根本没有把上课仪式当回事,并不认真对待,常常草率了事,具体情形如下:老师喊完“上课”之后,学生起立反应迟缓,有的拖拖拉拉,有的嘻嘻哈哈,有的心不在焉,还有的在做小动作,老师却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学生问候“老师好„„”参差不齐,老师回礼“同学们好。”有气无力。仪式完毕,课室里还闹哄哄的,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老师就直奔主题,匆匆开始讲课。结果是,开头没开好,整堂课都会显得很被动,学生难以入静,注意力难以集中,任凭老师口干舌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且,上课仪式不认真,不仅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还会滋长学生不良习惯;不仅起不到维持秩序、集中注意的积极作用,而且纵容了学生随意讲话、不讲礼貌的不良习惯。虽是小节,把握得好与不好,其教育效果想差甚远,不能不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中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易被忽视的细节,却被看在眼里就成了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揣在怀里便是阳光。人也如此,细节决定成败。文中的男孩先从厕所干起,细心维护厕所的整洁与美丽,令人赏心悦目,随后,由打扫厕所的,到店面经理,再到执行董事,最后到成为麦当劳公司的总裁兼CEO,查理•贝尔告诉我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他从打扫厕所开始,从最细微之处起步,他抓住了摆鲜花,贴名言警句的细节,最终,成就了他自己。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从细微处去做,坚持到底,你的人生就会有所收获,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日本名将石田三成未成名时,在观音寺谋生,幕府将军去寺中求茶,石田三成依次奉上三杯茶,第一杯是大碗的温茶,因为求解渴,所以温度要适当,量也要大;第二杯中碗稍热的茶,因已不会太渴,稍带品茗之意;第三杯则是一小碗热茶,只为品茗,将军被石田的体贴。细致入微打动,选其在自己幕下,终使石田成为一代名将。
石田三成以细致,细腻,打动了将军,为自己赢得了机会,机会就隐藏在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抓住细节虽未必能够遇到平步青云的机会,但也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高人一等。老子曾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做大事必从小事开始,做难事必从易事开始,细微之处也可见其不平凡。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一个企业无论有多么宏大、英明的战略,没有严格,认真地执行,没能注意细微之处,也还会功亏一篑。“地不畏其低,方能聚冰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一个人只有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才能成为人中之王。细节决定成败,把握住细节,似泰山一般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像江河一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大礼不辞小让,注意细节,以一颗细致入微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定能取得成功。
细节描写的功能
细节描写在新闻中的作用概括起来不外乎有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提升表现力、增强感染力等。但最主要的功能,笔者将其概括为两点,一是情景再现;二是反映事物本质。而上述所提到的关于细节描写的其他作用,都是由这两点延伸开来的。
“两人早上五点多起床,带上窝窝和一大塑料桶水上山,趁天凉快抓紧抢栽。夏天的太阳像火球一样,晒得人脸红肩肿。殷玉珍的双脚被沙子烫出了水泡,穿上鞋磨得疼,不穿鞋杀得疼,没办法只好用塑料薄膜包住脚干活儿。中午吃东西想找处背风的地方都难,有时刚熬好米汤没等喝,一阵风过来吹翻了锅。”殷玉珍和丈夫在沙漠中植树造林的艰难场面、情景,通过这一段简练精准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出来,栩栩如生、逼真传神,使读者仿佛看电影、电视一样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受到感染。通过细节描写,把读者引入记者再现的现场,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是细节描写的情景再现功能。
细节运用的另一大功能则是反映事物本质。细节描写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新闻的情节,还往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突出新闻的主题。如《“消毒柜为什么不能用?”》的现场短新闻中的两段细节描写:
“‘消毒柜为什么不能用?为什么除了碗和盘子,里面还摆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昨日上午,西贝莜面村呼和浩特店内,呼和浩特市卫生监督所的执法人员指着冷荤间内的消毒柜,询问饭店的工作人员。”
“执法人员边说边打开消毒柜取出一个小瓷罐,指着里面残留的油污给大家看。‘不清洗就往里面放,消毒有用吗?’随后,他又从里面取出一本纸质说明书,吃惊地说:‘这东西难道也能烘烤消毒?’原来,消毒柜根本没有插电,变成了真正的摆设。”
这是一篇批评性新闻报道,通过卫生监督人员一系列的动作、话语,将个别饭店在卫生消毒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表现出来。特别是纸质说明书长期摆放在消毒柜中的那一段,将个别饭店对于消毒这一不可缺少的卫生环节全然不顾甚至弄虚作假的本质真切的表现出来,读来令人气愤。
细节描写所拥有的情景再现和反映事物本质的两大功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新闻的价值。
细节描写的分类
总的来说,细节可分为引语细节、动作细节、肖像细节等,这些细节描写在人物新闻和含人物的新闻作品中必不可少,可以把新闻中人物的相貌、服饰、音容笑貌和举止风度等全面的表现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立体感强。
而相对于人物细节描写来说,景物环境细节描写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事实上,景物环境细节描写,往往可以使新闻情景交融,不仅能增加新闻的画面性和现场感,还能使主题更突出。
“新房是沙梁上开出的一个地窨子,总共不足两米高,低矮潮湿,人猫着腰才能进去。地上铺些柴草,便是炕。顶上四处漏风,墙上镶着的一块小玻璃算作窗子。四周满是黄沙,一阵风刮过,全家人须马上将门口和房顶堆积的厚厚一层沙子铲开,否则就有被埋没的危险。”这就是殷玉珍初到位于毛乌素沙漠的新家时看到的情景,通过细节描写情景再现给广大读者,反衬出殷玉珍植树造林的艰苦和令人敬佩的坚强意志。
再如,“在位于回民区坝口子村的村姑莜面饭店内,肮脏的厨房与漂亮的前厅形成强烈反差:地面油腻、炖好的鸡肉随意摆放,搁物架上残羹剩饭与洗好的碗碟摆放在一起……”这段对于某饭店恶劣卫生状况的细节描写,能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细节描写的来源
一篇文章如果不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不到发生新闻事实的现场身临其境去感知观察,是抓不住细节的,这就是细节描写的来源。但只有深入的采访显然是不够的,抓到了细节,还需要周密构思,选取为主题服务的最精彩的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一段语言,才能使新闻生辉增色,这就意味着:功夫还在文章之外,一个好记者,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过程,才能运用好细节。
细节运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细节运用不可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细节描写往往是细腻感人的,因此一些文章便把堆砌辞藻当成了细节描写,这其实是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细节描写也来不得半点“合理想象”。
其次,细节运用切忌繁冗。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句话用在新闻写作中是再合适不过了。不要以为细节描写就是多写、多描绘,事实上,细节描写的最佳状态便是干净利落。例如内蒙古日报一版刊登的《一个基层检察官的人生追求》一文:“5月19日一大早,上访农民刘丑踩着两脚烂泥,推开了张章宝办公室的门,反映村干部贪占土地、变卖扬水站、扣留他的2.1万元土地补偿款等问题。半个小时后,老张看完了上访材料说:‘你不要再到处跑了,按理说,你反映的多数问题并不归检察院管,但我给你做这个营生吧!’” 这样的细节描写就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用简短的话语,用事实说话,寥寥数语便将新闻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推荐阅读:
细节能决定成败06-30
面试指导:细节决定成败06-03
关键细节决定企业成败06-18
细节决定成败英语作文10-31
读细节决定成败后有感05-30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500字07-26
细节决定成败优秀议论文06-26
教师读细节决定成败心得体会11-02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800字优秀06-08
细节决定你的成败作文1000字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