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音乐之都维也纳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精选8篇)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篇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3.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兴趣。

4、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2.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维也纳有哪些了解呢?(板:古典音乐的摇篮)

(二)、细读感悟,体会音乐之都的魅力。

1.我们一起去欣赏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美好风光,请欣赏。(播放课文3—6自然段录像)

2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3至第6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迅速地画出来。(指名回答)相继板书: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具有世界影响

3.老师设置了3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解决。(课件出示问题)

4.出示自学要求: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师巡视)★第三自然段:

过渡:维也纳不仅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还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A “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呢?

“到处”看出铜像很多,你能想象下,在哪里能看到音乐家铜像或大理石像呢?(交流时出示图片)

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来到花园里,可以看到()站在商店门口,可以看到()你能读出音乐家铜像或大理石像的多吗?指名读。

维也纳到处可以看见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像,真是一个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啊,齐读这一段中心句。

装饰维也纳的还有什么?

B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这句话中,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带点的词语不能去掉。因为“许多”“多”是表示很多,但不是指全部。)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出示一组图片,你也来给维亚纳的地方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维也纳人民对音乐家是这样的崇敬,让我们读好这句话。过渡:维也纳人民对音乐家是这样的崇敬,也因此音乐家的名字装饰了维也纳,维也纳真是一座(接读第一句句子)。还有什么也装饰了维也纳?

C“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师:是啊,就连——王宫花园,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庄严的地方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对音乐的重视)请你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看,维也纳王宫前也装饰着音乐符号,这个城市真是个(接读第一句句子。)

3、小结:维也纳有这么多的音乐装饰,这么浓的音乐氛围,真不愧是一座(接读第一句句子)!让我们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中感受这浓郁的音乐氛围,齐读第三自然段。

★ 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那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呢?

1.出示问题,指名回答。

1随时可以听到优雅轻快地华尔兹圆舞曲 “随时”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每时每刻都可以听到、生活中时时都可以听到音乐)

学习工作劳累了一天,我们在散步的时候,听到这优雅轻快地华尔兹圆舞曲,会有什么感受?(舒服,放松,身心愉悦)读出你的感受,读好句子。维也纳真是一刻也(接读第一句)。

2、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维也纳离不开音乐?

(夏天的夜晚,露天音乐演奏会„„)(课件接着出示句子)

(PPT露天音乐会),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想象习习的晚风吹拂你的脸庞,远处悠悠扬扬的音乐随风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闻到了什么?耳畔又听到了什么?是呀,芬芳的花香掺和着悠扬的乐声,随着晚风一起飘进我们的心里,在这凉风习习的傍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柔和、舒服)能读出来吗?再徐缓一点,让花香和乐声混合得充分一点。真是一个迷人的夏天的夜晚,一切都是因为有了音乐。的确,维也纳真的是一天也(接读)!

3、接着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是呀,维也纳的家庭有着一个传统,在合家欢乐的时候,要在室内演奏一番,整条街都能听到那优美的旋律。这不,又有一个家庭聚会了,齐读。

维也纳真是一天(接读)。(集会、庆典、政府会议时奏乐)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突出“甚至”,联系我们的政府会议奏国歌,体会在维也纳,古典音乐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在当地人民心中,是维也纳国家的象征,体会对音乐的热爱。

在维也纳集会时奏的是——(古典音乐),庆典时奏的也是——(古典音乐),甚至政府会议时奏的还是——(古典音乐),演奏古典音乐已经几乎成为他们的(惯例),虽然不是规定却也是习惯了。

你感受到了什么?(维也纳人民对古典音乐的热爱)。是啊,维也纳真是(接读)

4、是啊,维也纳人民的生活每时每刻也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的每一个角落,也回荡在人们的心中,音乐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让我们在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中齐读这一自然段,让音乐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吧!

维也纳的“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

过渡: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下面我们看第3个问题,(出示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国家歌剧院的? 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听了对它的介绍,你觉得它怎么样?从哪里感受到?

(国家歌剧院非常宽敞。是欣赏音乐的最佳场所。)(国家歌剧院可以称得上世界一流的歌剧院。在那里听音乐一定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A课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让我们感受它的雄伟壮观?(列数据)师:是啊,真不愧为“世界歌剧中心”!你看,具体的数据可以使我们对事物有更深刻地了解,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把你的感受读给我们听。

B设计独特 C设备齐全。

是啊,在这完美的歌剧大厅欣赏完美的音乐,真是一种享受啊!让我们来感受一番,出示图片音乐。齐读。

2、在维也纳和“世界歌剧中心”同样著名的还有“金色大厅”。(1)课文是怎样描写被称为“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夏?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金色大厅”内部吗?

(2)引说:正厅两边——金色墙壁;楼上两翼包厢后侧——金色大门、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

(3)(课件出示:金色大厅)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吗? 齐读(金碧辉煌,金光闪闪)

(4)参观了金色大厅,你有什么感受?

把音乐厅建造得如此豪华典雅的也只有这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了,这正说明了维也纳人民对音乐是多么的——(热爱)

(5)把这满目的闪闪金光深深印在你的脑海里,一起读出它的华丽典雅、非凡气派。

(6)“金色大厅”如此出名,就因为它华丽的外观吗?我们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小节,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读后交流)A一流的音乐家,一流的演奏,每一个音乐家都把在维也纳演出作为自己音乐事业的最高目标,在这里演出的都是技艺精湛的音乐家。我国的著名民歌手宋祖英曾在维亚纳举行过音乐会。出席的有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可见这音乐有多重要!影响力有多大!

维也纳的歌剧院闻名世界,它真不愧是(音乐之都)(三)、总结升华,感受音乐之都的氛围。

众多的音乐家都以自己能在这里演出而感到骄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色大厅,一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盛况。

(课件出示录像)这首由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每一年的新年音乐会结束之时,在这金色大厅内就会奏响这欢乐的乐章。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音乐之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幸福和欢乐,久久不愿离开。来,让我们也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点头,微笑,鼓掌)

即将离开维也纳,此时此刻你想要说些什么?(四)、课后作业,、搜集有关维也纳的其他资料,进一步了解这座文化古都。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篇2

传统与现代共存

在历史悠久的维也纳市中心, 传统与新型建筑完美地共存着。人们见证了历史建筑与当代建筑是如何融合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形象。例如中世纪时期哥特式的斯蒂芬大教堂。在它对面的是以玻璃和钢铁为主的现代哈斯大楼。而那里的霍夫堡宫是威严而豪华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心。对面的洛斯大楼是维也纳现代主义的象征。世界著名的国家歌剧院就坐落在不远处。旁边的阿尔贝蒂娜博物馆不仅是世界最大的图形艺术收藏馆之一。该建筑物还凭借Soravia Wing而变得尤为引人注目, 此翼顶是采用现代化玻璃钢铁结构建成的“飞行屋顶”。

城市的客厅——维也纳市中心

当人们今天漫步在艺术史与自然史博物馆之间, 仍然可以感受到昔日的帝国风采。据此一段距离, 您还可以欣赏到一种历史与时代精神非常特殊的交融, 即博物馆区。得益于当代建筑, 这个在100年前还是皇家马厩的整个建筑群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内院如今被设计成现代化雅致的客厅, 被历史与现代建筑, 如利奥波德博物馆或现代艺术博物馆所包围。博物馆区是维也纳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当地人常来这里放松心情、闲谈聊天、享受傍晚的阳光。

各种建筑文化的大融合

卡尔广场的周边是各种建筑文化的大融合:维也纳河畔大道附近的分离派展览馆是维也纳最重要的青春艺术风格建筑。巴洛克风格的卡尔教堂直接坐落在卡尔广场, 它是附近维也纳音乐协会世界著名古典主义建筑的对应建筑。

维也纳能够集如此多样的文化于一身, 正是由于其伟大的过去。哈布斯堡帝国遗留下许多帝国建筑, 其中包括两个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城堡。带有维也纳观景亭的美泉宫曾经一度是皇帝的夏宫。茜茜皇后曾在华丽的宫殿花园中游玩。美景宫同样使一个地区走向复苏—这座美丽的公园以其迷人的雕塑和艺术喷泉迎接着游客。

人们不能在任何其他一个城市像在维也纳一样以如此自然的方式享受葡萄酒。维也纳的妙处是拥有自己的葡萄园, 因此能够酿造出“本土的”维也纳葡萄酒, 并与杰出的现代葡萄酒建筑相结合。在维也纳的弗洛里茨多夫区, 有克里斯特酒庄和威宁格酒庄可供建筑爱好者和葡萄酒爱好者选择。在一个惬意的夜晚, 边品尝维也纳的葡萄酒特产维也纳混合酒, 边聆听着维也纳建筑奏出的优美交响曲, 依偎在爱人的怀里, 如醉如痴。

城市名片

斯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地标建筑, 与科隆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教堂。教堂始建于1147年, 最初以罗马教堂之名兴建, 14世纪鲁道夫四世又下令进行大规模改建, 被二战硝烟焚毁后又几经重建, 才形成了现在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哥特式大教堂。斯蒂芬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 高耸的锥形尖塔直冲云霄、镶嵌着青黄拼花瓦片的彩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瓦片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十分壮观。

教堂内部经过数度改建, 各种欧洲建筑艺术在此折中调合、兼收并蓄, 阳光透过色彩鲜艳的彩绘玻璃窗照进教堂, 形成了梦幻般的光晕。步入其中, 宏大的哥特式布道坛, “忧伤的耶稣” (曾被戏称为“牙疼的耶稣”) 雕像, 以玛利亚加冕为题材、精雕细琢的巴洛克式祭坛等都令人流恋忘返。

高达136.4米的南塔是整座教堂外部最高的部分, 精美的雕刻让它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哥特尖塔之一, 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Steffl” (小斯蒂夫) 。你可以沿着尖塔内狭窄的345级回旋梯拾级而上, 到达72米高的观景平台, 一睹维也纳城风光, 满城秀色尽收眼底。

霍夫堡皇宫坐落在维也纳内城, 历史可追溯到1279年, 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因此, 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 还是上世纪的仿古典式风格, 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如今, 霍夫堡皇宫的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 有18栋楼房、54个出口、19座庭院和2900间房间, 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Wiener Staatsoper)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 也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 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它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 原是皇家宫廷剧院, 其前身是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木结构的包厢剧院。1861年, 由奥地利著名建筑师西克斯鲍和谬尔设计督造, 于1869年5月15日建成开幕, 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

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 是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剧院的式样, 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成的。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 楼上有5个拱形窗户, 窗口上立着5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 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在门楼顶上, 两边矗立的是骑在天马上的戏剧之神的青铜塑像。门楼内的墙壁上画的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魔笛》中的精彩场面。修复后的剧院设备已全部现代化, 更为适应歌剧的演出。

分离派展览馆由1898年一群对抗旧派建筑师与宫廷贵族的艺术家所建, 主要由华格纳的学生奥布里希设计, 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那颗金色的圆顶, 由一片片金色的月桂叶组成。当时, 曾遭保守势力取笑为“镀金的大白菜”, 白色四方形的会馆外墙浅浮雕花饰壁, 立面饰有猫头鹰与女妖美杜沙的头像, 三角楣上刻着分离派运动的主张—“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艺术, 艺术有它的自由”。这座分离派会馆曾在二次大战期间遭到破坏, 于1973年才又翻新, 内部有克林姆著名的壁画—“贝多芬壁画”展示, 以及维也纳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展。

音乐之都维也纳 篇3

维也纳音乐厅

维也纳音乐厅是去维也纳旅游的朋友们的必到之地,也被国人普遍称作金色大厅。甚至就连一些当地人也已经对这个称呼习以为常了,走在市中心只要看到是中国游客,就会有人问你要不要去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但金色大厅实际上只是维也纳音乐厅的一部分。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以及办公室。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

霍夫堡宫

霍夫堡宫殿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今日的霍夫堡宫殿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位于维也纳市中心。霍夫堡皇宫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集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有古典式风格。霍夫堡宫里还有几家展览馆,茜茜公主博物馆就在此。在博物馆里游客可以了解茜茜公主的一生,还能见到当年茜茜公主使用过的一些物品。另外还有皇家银器博物馆,展览了成百上千件皇室收藏的银器,游客可以很容易感受到皇室的奢华。

美泉宫

美泉宫是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是茜茜公主的夏宫,也是维也纳最富盛名的旅游景点。美泉宫的名称来源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泉”。在1996年12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0次会议上,美泉宫和皇宫花园以它们巴洛克艺术建筑在世界上的意义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旅游贴士

1、因为奥地利以及其周边国家都比较小,从国内过去如果只去一个地方从时间或花费上来说都不合适。一些旅行社会提供的奥匈捷的经典线路,指的就是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这些国家一般来说每个花个3天左右的时间就能游览到了,来往之间的交通也比较便捷,自由行的游客可以自行选择火车或者汽车的方式。奥地利位于捷克和匈牙利之间,布拉格到维也纳大概在3、4小时车程,布达佩斯到维也纳稍远些,但基本也5、6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了。

2、肉冻是维也纳的特色食品,把肉末冻成像果冻状,咬一口凉凉的但是却一点也不腻,爱食肉但又怕油腻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3、对于学生朋友,一定要记得带上学生证,在维也纳看演出或参观博物馆都是可以打折的。比如霍夫堡宫就有学生票,而在维也纳音乐厅的音乐会更是可以有半价的折扣哦。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篇4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中我有意识注意了以下几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一幅幅展现维也纳美丽、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给了学生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他们能真切地感悟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金色大

厅”里举行新春音乐会的视频,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这些感性的东西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效果不错。

3、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

在课堂中加强朗读训练,抓住关键的语言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如,我指导学生抓住“到处”、“许多”、“就连??也??”来体会维也纳这座城市到处都是音乐。再提出:“假如我们漫步在维也纳,我们会看到什么?除了课文描写的,你还看到些什么?”等。我们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使学生将已经内化的语言再外化,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篇二: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寺头中心学校 武春霞

4月3日,我在本校的公开课上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是一篇散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教学中,我本着上“素课”、“真课”的思想,以“课标”为抓手,围绕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拓展写话、说话训练,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紧扣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以“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作音乐之都”这一中心问题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设疑、解疑,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理想的课堂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1、课堂上注重了10分钟写的训练,说的训练,读相对来说就显得不够丰满。

2、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推敲,要关注细节。

3、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如随时记笔记的习惯,批注批重点词等。

4、教师自身的素养还有待于提高,如课堂评价语言贫乏,课堂指令不够具体、明白等。篇三: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1]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丁桥中心小学 胡丽丽

4月22日,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由于教学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教学上,对课文内容只能整体感知一下。

教学中,我以音乐《蓝色多瑙河》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让学生从课题入手去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生字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去画出生字和词语,通过指名读、领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去掌握字音字形。在词语理解方面,通过学生互相帮忙解决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生字书写时,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字难写,再请学生上黑板书写,其他学生在随堂本上完成,对写字的评价还是放手给学生,学生讲的不全面时,我再进行补充,随后请那几个学生再次书写,最后我对学生书写仍存在难度的字进行范写。

但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1、课堂上注重了写的指导,写的训练,但时间稍短。

2、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推敲,要关注细节。比如设置阅读要求不够明朗,板书不够美观等。

3、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如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随时记笔记的习惯,批注批重点词等。

4、教师自身的素养还有待于提高,如课堂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重复学

生语言的现象比较严重。

篇四: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

张中行教授曾指出:读好文章,要从两方面学:一方面是内容,要透彻了解它传播了什么知识,宣扬了什么思想;另一方面是表达,也就是在写法和语言文字上有什么可取。苏教版第十册《音乐之都维也纳》从内容上来看,只是希望学生能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审美情趣。但从表达上来看,这一课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有序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方法表现得十分典型。

从全文通读,围绕一个中心“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作者从她的地理位置写起,“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波光粼粼的多瑙河”,读这两句我们似乎就可以知道:正是山灵水柔的自然环境,才赋予音乐以灵感,使得维也纳有了成为欧洲古典音乐摇篮的可能。接着,文章就从维也纳特有的人文景观,如城市的历史、城市的装饰、市民的习惯以及歌剧院具体描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层次之清晰,角度之全面,让人不得不概叹她为音乐之都。

名”、“就连??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乐装饰着。尤其是“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一小节,既是赏读训练的好材料,又是写作训练的好范例。它的段落结构与前一小节相仿,但比之又更富有诗意。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欢乐还是庄严,古典音乐从时间、空间、场合上多维地渗透进维也纳人们的生活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更有趣的是”与上节“就连??也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深一层地突出了维也纳音乐的无所不在。

应该说,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样也离不开对文本的朗读,感悟,只有让学生读出、悟到,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因此,就本文而言,音乐之境的创设必不可少。第一小节,可请学生欣赏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赏读第四小节时,可用小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或舒伯特的《小夜曲》为之助读,助悟。最后,更是可请同学们欣赏每年新年音乐会必奏的结束曲——老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的创境,是为了让学生从形象上更深地感受音乐之都,也为了让学生形成一 篇五:《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与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天王中心小学 周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维也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陶冶情操,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弄清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初步教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去了解维也纳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反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周老师心里特高兴!没有什么好的见面礼送给大家,只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

生:想(齐声)。

音乐欣赏。播放名曲《蓝色多瑙河》。

师:大家觉得好不好听?

生:好听。

师:以前听过吗?

生:没有。(少数说有)

师指一名说“有”的同学:你说说,这首美妙的音乐叫什么名儿? 生:(想了一会儿)不知道。(笑)

师:(笑)只是觉得耳熟,似曾相识对吗?生点头。

师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

生:齐读课题。

师: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生默读。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音乐摇篮 音乐装饰 音乐生活 音乐圣殿)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全面。你最想了解哪个方面?为什么?

生1:我想了解维也纳究竟是怎样用音乐做装饰的,因为我很好奇。

生2:我最想了解一下金色大厅,因为光听名字就觉得应该很漂亮的,想去欣赏一下。

二、浏览网页,自主学习。

师:那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小小愿望。我这里有一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页,打开它,你将进入一个更加丰富多采的世界。

生:点击电脑桌面internet explorer(自动弹出学习网页)

师:大家点击“阅读提纲”(是对学生提出阅读学习要求的链接),根据右边分好的组(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互动论坛),按照学习要求去阅读、学习、拓展,看看自己能不能学好,你可以边学习边把你的感受或收获用笔记下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学。(播放《蓝色多瑙河》)

师巡视。

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徜徉在这座充满着音乐的城市,我想每个同学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探究吧。

白板出示“音乐摇篮”页面,通过屏幕广播将页面切至学生电脑。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文。

师:你能找到这段的中心句吗?

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根据学生回答,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师:(白板上圈出“摇篮”)摇篮是什么?

生:婴儿的床。

师:是婴儿诞生的地方,是婴儿成长的地方。这里的摇篮也是婴儿的床吗? 生:(笑)?? 生:不是。这是在打比方。

生:把维也纳比喻成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师相机在白板上做记号)

师:那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发展、进步。师:说的真好,你形容得十分准确。那可不可以把咱们句容比喻成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生1:(吃惊)不能?? 生2:因为句容不在欧洲。

师:(笑)你挺专业的嘛!好吧,巴黎在欧洲,行不行?

生3:不能。因为有许许多多有名的音乐家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写过很多著名的音乐。指生3读相关文字。(白板上画线)

生齐读。

师小结: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

师过渡: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

师:先前大家通过自学,相信对这些音乐家都不陌生了,你最喜欢哪位音乐家呢?能简单介绍一下吗?(创作了什么乐曲)让我们欣赏一下怎么样?

生:根据网页提示作简要介绍。在音乐中齐读第二自然段。

白板出示:“音乐装饰”页面。

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文。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根据学生回答,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师:(白板上圈出“音乐装饰”)音乐果真可以用来装饰城市吗?还是这里的“音乐”有所特指?

生:我认为这些用来装饰的音乐指的就是音乐家们的石像、铜像。

生: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也是。

师:还有吗?

生:还有王宫花园草坪上巨大的音乐符号。(白板上画线)

师:都是从文中有所发现的,对吗?想不想一起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音乐装饰? 生:想。(打开网页中的flash链接)学生欣赏。

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生齐读第三小节

白板出示“音乐生活”页面。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老师读得美吗?

生:美(齐声)。

师:其实,维也纳人崇尚音乐的生活更美。这段的中心句大家一起说!

生:维也纳几乎一天夜里不开音乐。(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

师:(圈出“离不开”)从这三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维也纳人非常热爱音乐。

师:对。热爱音乐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白板上板书:如痴如醉)大家尝试着想象一下,习习的晚风吹拂你的脸庞,远处悠悠扬扬的音乐夹杂着花草的芬芳,随风而来,你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我觉得美。

生2:我觉得我好想快乐地飞起来了。

生3:我感觉我的心陶醉了。

师:带着你的感受齐读第3句话。生齐读。当一家人欢聚一堂,演奏一曲优美的音乐,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了幸福。

生2:我感受到了温馨。

生3:我觉得这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幸福。

师:说得真好。带着这样美好的感受,齐读第4句话。

师总结: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人更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音乐回荡在维也纳人的心中。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要求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

师过渡:维也纳到处回荡着优美的旋律。在大街上、在家里,我们都能欣赏音乐,但是最适合欣赏的地方则是歌剧院和音乐厅了。(取消屏幕广播)

师:点击“音乐圣殿”,借助右边国家大剧院、金色大厅相关背景知识,自学5、6、7段。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这是怎样的歌剧院?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歌剧院?

生1:这个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生2:“美观大方”、“色彩和谐”、“艺术品”等词语都可以形容它。(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

生3:还可以用“规模宏大”形容。

师:这个词语文中没有,你从哪看出来它规模宏大的呢?

生3:从文中的三组数字。(读)(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课文中哪些地方把“金色大厅”的特点描写出来了? 生:第六自然段整段写的都是金色大厅的特点。

师:一点儿没错。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吗?

生1:?? 生2:美。

生3:金。

师:对。就是“金”字。自已找找这段文字一共用了多少个“金”字?

生:7个。

师:真不愧是“金”色大厅呀。一起来看看这美轮美奂的建筑吧。(打开屏幕广播,网页切换ppt)

生:欣赏“金色大厅”。

师:真是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啊。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歌剧院,欣赏着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非常的兴奋。

生2:我的感受是很荣幸,很骄傲。

师:是啊,不光是你,我想每一个去过那里的人都觉得荣幸,都觉得骄傲。如果你是一位音乐家,你想不想去哪里搞场自己的演奏会啊?

生:想(齐声)。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去那里表演就会出名,像贝多芬那样出名。

师:(笑)肯定会的。

生2:我也想。因为那里是音乐的圣殿,是音乐的天堂,我很向往。

师小结:说得好。那里是一个音乐圣地,每一位音乐家都向往那里,每一位音乐家都以在那里举办音乐会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每一位爱好音乐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赏而感到自豪。让我们带着荣幸,带着向往之情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大家都认识宋祖英吧,每年春晚都能看到的民族歌唱家。她拿过不莱梅奖(音乐领域的最高奖),也在金色大厅表演过。我们一起来欣赏。(打开网页中的“中国民歌音乐会”链接)

生:欣赏《好日子》。

四、回归整体,反馈成果。

师:今天,我们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从四个方面感受到了维也纳这音乐之都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难怪小施特劳斯说:“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将它归功于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维也纳的空气中飘着美妙的音乐,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写了下来。”这是他的感受,今天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感受写下来,点击“互动的论坛”,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发表。

生:动手操作,发表学习感受。

生1:维也纳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城市啊!那儿的金色大厅是多么漂亮啊。

生2:维也纳的音乐太好听了!

生3:如果让我们选一个旅游的地方,我们第一个就要去音乐之都维也纳。

生4:听到这里的音乐我仿佛身临其境,音乐之都维也纳真美!~~~ ?? ?? 师:同学们,你们发表的是学习的感受,也是美好的愿望。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出了

极大的学习热情,让老师有理由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能实现这样的愿望。最后让我们在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堂课。下课。

【教学反思】

知道自己将要参加这次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专业课比赛,内心有些忐忑。虽然听过类似的“课堂整合课”,但相比这次竞赛的要求而言都是不可企及的。打听下来,我们学校竟然没有人参加过这样的比赛,估计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样一想,让我恢复了一些自信,让我有了“开好头”的动力。以后的日子里,也确实在网络技术、白板应用上花了不少精力,不少同事给予了我帮助。现在想来,电脑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

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这节课之后的几点反思和感受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浏览网页,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我要求生点击“阅读提纲”(是对学生提出阅读学习要求的链接),根据右边分好的组(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互动论坛),按照学习要求去阅读、学习、拓展。这样安排既培养的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又教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点击,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阅读,找到相关的延伸知识进行补充性学习,通过欣赏图片、视频、音乐直观地感受到维也纳的魅力所在。而这些,仅仅通过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是不可能做到的。

2.利用电脑、白板技术,创设乐学氛围,打造便携式课堂。

电脑、白板技术的熟练运用,让我在课堂上的引导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学生无论是欣赏,还是理解都能快捷方便,也能让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最后,同学们通过论坛的形式交流感受更是网络环境下师生交流的高级形式,学生也更乐于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课文的学习中,用摇篮说句话时学生的思维有些窄,说不出来,想想也确实不好说,即使出示了填空“学校是的摇篮。少年宫是()的摇篮。”仍然开拓不了学生的思维。急!另外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环境的变化,使得一小部分的学生注意力有了些许的分散,游离于课堂外了,觉得遗憾。

《音乐之都维也纳》公开课教学思考:

在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这课时,我个人觉得比较注重营造音乐之都的氛围,通过图片的展示、作曲家的介绍、金色大厅的渲染让学生走进音乐的圣殿。同时,同时还设计了一些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对书中的语言进行提炼和运用。可上好后感觉节奏较快,很多该深入领悟的地方还不够扎实。就拿第一节的教学来讲。我重点讲解了“首都”和“音乐之都”中“都”的意思。但对于“阿尔卑斯山”“盆地”“多瑙河”等地名却未做介绍。讲解了“麓”是山脚的意思,但未放在“北麓”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来理解。后来想想,一张地图就可以解决以上所有问题。其实整个小节可以穿起来讲解,一气呵成。既让学生对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的方位有所了解,又能烘托气氛,把学生带进音乐之都的场景。

《音乐之都维也纳》反思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篇6

师:同学们来看一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屏显)我们读一读。

生:(齐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师:说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你相信吗?大声告诉我。

生:相信。

师:凡是相信的孩子呀,都是认真阅读了课文的孩子。那么,现在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说明她被称为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在找到的句子前边写上序号(生读课文,师巡视)

师: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了,现在让我们来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生: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生: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

师:停,大家发现前几个同学读的句子都在哪儿吗?

生:都在每段的开头。

师:那你找到的这个句子是——

生:第4自然段的结尾。

师:我觉得这个句子有问题,你看看其他地方还能不能找到一句?

生: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

师:(打断)好,这一句就对啦。这四个同学找到了四句,现在我要请他们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准备好了吗?来!(生连起来读)

师:同学们,准确地说应该是三句半,是不是呀?我们把最开始的第一句加上,请看这几句话。(映示课件)你发现,这一句跟后面的四句有什么关系吗?

生:我觉得它们都是总起句。

师:哪个是总起句?不能说都是总起句。

生:后面的四句是每一段的总起句,前面的一句是这篇文章的总起句。

师:哦,也就是说第一句是后面那四句的——

生:总起句。

师:好的,请坐。同学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围绕几个方面写的?

生:四个。

师: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再看看这几句话,如果我们不讲内容,光从文字上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每一句的开头几个字都是“维也纳”。

师:好的,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它每一句都有“音乐”。

师:非常棒。这几句话里都有“维也纳”,都有“音乐”,“维也纳”和“音乐”之间关系就是这样密切。这样吧,现在我来读前半句,你们来读后半句,好吗?

【点评】教者意在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内容,但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思维去搜寻、概括,水到渠成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二】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第2~4自然段,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看看有哪些句子是你没有想到的。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开始。(生阅读课文,并圈画批注)

生:大家请看第2自然段:“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我从这一句话中的“等”字看出,在维也纳有许多音乐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给了这些音乐家灵感,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奇。

师:维也纳给了这么多的音乐家们灵感,是不是?那给了这么多大音乐家灵感的地方,就可以称之为他们的——

生:摇篮。

师:好的,同学们看看这些音乐家的名字,读出来。

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师:他们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他们都在维也纳——

生: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师:在维也纳,你可以听到许多大师留下来的许多传世音乐作品,你还能够见到大师们留下的许许多多的——(生:手迹)谁知道“手迹”是什么意思吗?

生:手迹就是音乐家随手写出来的谱子。

师:每天来到奥地利游览的人们都会看到这些音乐家留下来的手迹。你想想,这些大音乐家留在维也纳的这些音乐一定会——(生接:传向世界),所以,课文中这样写道——

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师:好,这是第2自然段,这里让我们知道了维也纳悠久的历史。下面,我们去维也纳的大街上看一看。看看在第3自然段中有哪些句子能够让你很意外呢?(学生找后,指名回答)

生:大家请看第3自然段,“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从这一句中的“多用”看出人们也很重视音乐。

师:是不是所有的街道、所有的剧院、所有的礼堂都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呢?

生: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从“多用”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用。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公园,都有乐坛大师的塑像呢?

生:也不是。

师:为什么呢?

生:也是从“多用”看出来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

师:是的,这样扣住关键的词语读书,使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课文的意思。有人说呀,在维也纳你如果一不小心,脚下就会踩到音符,让我们一起去维也纳的大街上看一看吧。(映示课件)你看到的有——

生:海顿街、贝多芬广场、舒伯特公园。

师:这些都是平民百姓可以活动的场所,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十分意外呢?

生:请大家还是看第3自然段中“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我从这看出那里的人们非常喜欢音乐。

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看起来非常的美,我感到惊奇。

师:那就请你用惊奇的语气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生:(惊奇的语气,并用肢体语言)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师:非常棒。你看,第一遍读得不是很好,第二遍就有很大的进步,对于有进步的同学我们应该——(生鼓掌)

【点评】在学第2~3自然段时,教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和感受走进文本,走进那个遥远的魅力之城,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富有真情实感。另外,在帮助学生对词语进行正确理解的同时,也让学生依托句段感悟了文本内涵。

【教学片段三】

师:这里写的是维也纳的街头,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维也纳,还得深入到维也纳人们的生活当中才行,下一自然段,你找到了什么?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维也纳几乎一天……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师:好好,我打断一下,我要表扬他,虽然他读得有点结巴,却依然坚持往下读。不过有一个词语读错了,但我们不怪你,因为这个词很多人容易读错,大家一起来看看。(课件映示)这红色的部分怎么念?

生:掺和(cān hé)。

师:不对,掺和(chān huo),跟着我一起读!

师:请你(刚才读错的同学)领着大家一起读。

生:掺和(chān huo)。

师:好,现在把那个句子完整地读一遍。(生读)

师:同学们,有些句子你得细细地品,才能品出句子的味道。谁再来读一遍?在听别人读课文的时候,用你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你会有什么收获呢?(生再读)

师:好,请坐。此时谁仿佛看到什么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在夏天的时候,维也纳的公园里有许多人在唱歌,在演奏乐器。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许多人在演奏乐曲。

生:我看到有许多人都陶醉在乐声当中了。

师:嗯,陶醉其中。还有人看到其它什么了?

生:我仿佛看到人们在随着音乐跳华尔兹舞。

师:看到有人跳舞。有人看到花吗?

生:我看到他们沉浸在花香中,旁边的花朵争奇斗艳非常美丽。

师:好,还有谁闻到什么了吗?

生:我闻到了花草的芳香。

师:有谁听到什么了吗?

生:我仿佛听到了美妙的曲子在我们的耳畔回荡。

师:是的,同学们,这里有争奇斗艳的花、有醉人的花香、有美妙的音乐……所有这些把我们包围,将我们融入到了一个美妙的环境里,课文里面用了一个词叫什么?大声地读。

生:掺和。

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是的,同学们。这一段还有许多其他优美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生: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我从“随时”感受到在维也纳能够听到音乐的次数很频繁,就连漫步的时候都能听得到。

师:那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讲,就是维也纳的人们几乎——

生: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你看,同学们,在维也纳——(生读第4自然段)

师:是的,第3自然段,说维也纳是——

生: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生:在维也纳,到处都能看到音乐大师们的铜像或者大理石像。

师:第1自然段,所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

生:摇篮。

师:这样的一座城市,我们把她叫做——

生:音乐之都。

【总评】本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学得高效。

首先,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既放手让学生自学,又鼓励学生去表达。如在理清文章脉络时,教者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能够说明它被称为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的句子,并标上序号。等学生找完后师生交流时,教者抓住适当的时机,既让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又帮助所有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体把握。的确,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其次,教者巧于辨词析句,善于点拨引导,还语文本真的面貌。比如,在第4自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通过“谁仿佛看到什么了?”“有人看到花吗?”“还有谁闻到什么了?”“有谁听到什么了吗?”等这样一连串的问句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想象成画面,从而完成了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另外,在本节课中,课件和音乐的应用是适可而止的,没有牵绊住学生思考的脚步,这也是新课改理念下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实录由陈悠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李建国节选)

(王伟福,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小学青年教师;李建国,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读《音乐之都维也纳》有感 篇7

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名叫《音乐之都维也纳》。

这篇课文是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世界上许多著名音乐家都在这里谱写优美的乐章,在这里渡过自己的音乐生涯: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维也纳很多花园的草坪都被剪成音符的世界。在维也纳很多街道,公园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散步或在公园都可以听到许多嘹亮、清脆的音乐。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篇8

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做音乐之都?(板书:?)

二、自学:

1、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将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学生自学。

3、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发问,教师板书: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文,要求人人在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回答第四个问题,要引发学生争论:第六自然段是不是也在回答这个问题?)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查查“摇篮”的意思。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维也纳风光(花坛、城市雕塑)。

再读课文,抓住“到处、就连……也……”等词语读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练习背诵。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练习抓住要点概括地、快速地数一数,加深感受。

练习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A、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某几句话之后的感受。(批注)

B、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C、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

师点拨:再读描写歌剧院金碧辉煌的几句话,你会有新的发现。(多媒体显示这段文字,并闪动其中的音乐女神像、音乐大师胸像、音乐女神彩像”等词)

学生发表意见。

练习朗读。

D、默读第六自然段,自由体会。

E、交流汇报:

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等。

四、回归整体:

读全文,回答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五、课外延伸:

上一篇:面试的程序及技巧讲述下一篇: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