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产质量控制措施(推荐9篇)

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篇1

一、范围

本措施规定了猪场组织、技术、投入品的采购、加工、保管、产品检测与管理、产地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本措施适用于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猪场。

二、引用措施准则

NY5030-2001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31-2001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5032-2001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5033-2001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三、组织措施

1、场长职责

①制定饲养品种、决定全年生产计划。②制定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的生产岗位。③制定猪场生产管理制度。④负责对饲养员定期健康检查,按国家规定的传染病人员不得从事本行业工作。

⑤检查督促饲料原材料、预混料及其他添加药物,保证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兽药。

⑥负责督促检查技术员做好各项的生产记录工作和档案建立工作。

⑦负责外来人员参观猪场的审批权限。

⑧负责活猪销售头数、重量、单价、销售地的记录工作。

2、技术员职责

①协助场长制定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建立免疫程序,做好猪场保健工作。

②负责检查投入品(如原材料、预混料、兽药、疫苗)的质量。③负责配种、免疫、治疗、猪只转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及建立档案工作。

④负责检查生猪饮用水源头水质情况,保护饮用水安全、卫生。⑤定期投放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及时无害化处理。⑥遵守场内制度,不准对外出诊治疗和猪的人工授精工作。

3、饲养员职责

①负责清扫和清洗猪舍内粪污水,保持地面干净。②不准串栋,不喂霉变饲料。

③进入生产区必须严格消毒,更换工作鞋、工作服,工作服要经常洗,保持清洁卫生。④不准从市场购买猪肉和其他肉类,所有吃肉问题由本场解决。⑤注意观察猪群,发现猪只有异常现象,如咳嗽、食欲减少,尿赤、粪稀或粪硬变化,应及时向兽医人员或场长报告。

⑥负责炎热气候把卷帘卷起来,冷的天气把卷帘放下来,做好舍内空气通风,新鲜和保温工作。

⑦每天下班前检查饲料槽,将剩余的和地下的废料清扫装回饲料袋,不可随便扫落于水沟周围,防止招惹老鼠、鸟粪、生虫等,应及时清理饲料槽内饲料。

四、技术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措施 ①卫生管理制度

整理:清理出要不要的物品,不要的即给予处理,猪场四周杂草给予割除。

整顿:要留用的物品能随手取得,并加以定位、定量,改善猪场空间,以使工作环境一目了然。

清扫:定期清扫,检查畜具与设备,检查猪舍的设施、屋顶,以顺利维持工作效率的场所。

清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②卫生防疫制度

防疫:从外地新引进的种猪或猪苗,必须隔离观察20-30天,经场内兽医人员检疫,确认无病健康的猪方准进入猪舍并群。

消毒

①场内外环境、蓄水池消毒,每月安排三次。用高压水枪,用2%菌毒敌喷雾,用2-3%烧碱水进行交叉消毒。

②空栏猪舍消毒,每批猪调出后的空档猪舍彻底用烧碱水消毒3-6小时后,水洗,干燥数日后进猪。

③产房消毒干净后,方可准许临产母猪进入产房。④免疫

主要免疫种类:猪瘟、乙脑、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链球菌、口蹄疫等。

免疫程序操作,遵照标签注明方法、剂量进行接种。兽药 :使用兽药严格遵守有关停药期的规定。

2、病死猪处理:按GB16548处理,猪场不准出售病猪、死猪。

3、灭鼠:定期投放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做好无害化处理。

五、投入品的采购、加工、保管

符合品种特征、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结块及异味、异嗅的原料。

1、投入品的采购

①原材料采购。采购玉米、豆粕、麦皮、鱼粉等原材料,从感官要求符合品种特征,选择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结块及异味、异嗅的原料。

②兽药采购:必须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允许使用抗寄生虫药和抗菌药及使用规定》中选购。

③预混料、添加剂采购 具有产品标准编号; 具有生产许可证号; 具有产品批准文号;

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农业部颁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执行。

④疫苗采购:新罗区畜牧水产局指定供站或新罗区生猪产业协会疫苗供应点采购。

⑤饮用水符合《NY/T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规定》的要求。

2、投入品的加工 ①配合饲料加工

机械设备清洗:配合饲料生产前,应清洗、检查饲料加工机械设备,加工企业的卫生条件符合GB/T16764的要求;

加工程序:先大量后小量的原则进行; 建立档案:各批次生产的配合饲料产品均保留样品,注明采样人、饲料品种、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负责人,保管三个月;

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砷制剂、镇静剂、ß兴奋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

3、投入品的保管 ①原材料的保管

清理仓库:原材料进仓之前,必须要清理仓库,把先进仓的原材料清理出来,堆放在前面,清扫木地板。禁止后进仓的原材料压在先进仓的原材料上面;

原材料应分类堆放在清理出来木地板上面;

配合饲料成品按类别堆放,先生产的先用,严防霉变、结块。②兽药、疫苗保管

猪场药房不准放其他工具,其他工具应放在工具间,兽药按照抗菌药、驱虫药、消毒药分类保管,放在架于上面;

疫苗放在冰箱内,按标签要求冷藏保管; 饲料产品、兽药都必须造册登记; 所用过的麻袋、兽药瓶、疫苗瓶都要收集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产品检测与管理

1、产品标准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的无公害生猪。对人类健康和动物无害,对环境也不会造成公害。

2、产品管理

①对动物耳标免疫标识的管理:无公害生猪耳标由协会生猪调运部保管和发放。技术部根据猪场的生产记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符合无公害生产操作规范和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生猪调运部开具证明,发放耳标。

②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齐抓共管保品牌

市、区畜牧主管部门,对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场,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养殖用水等生产投入品源头上加强管理,形成上下齐抓共管,以保质量安全。

③区检疫检验站负责开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七、产地环境保护

1、产地环境要求

①防止污染,相对隔离。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坐北朝南、排水良好。养猪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与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②防疫合格、设施齐备

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离,建有围墙、防疫沟、绿化防疫带,排放的生产用水和废弃物应符合GB8978的规定。

2、污道和净道:要求污道和净道分开,互不交叉。

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篇2

一、建立健全生产质量专人负责制

公司法人对企业种子生产质量负总责;公司生产部领导对基地生产事项行使决策权和生产过程中紧急重大问题行使临时处置权, 自主合理安排生产资金、人力、物资等生产要素, 承担决策失误、种子质量不合格的主要责任;根据生产面积大小, 每个制种基地县派驻1~3位分片负责人, 具体负责各自片区的生产安排、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 解决生产中较大的技术问题, 收集整理技术资料, 对生产任务的完成, 种子产量、质量承担重要责任;每个制种基地乡镇或村派驻一名技术员, 组织村、社干部及农户全面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各项技术工作, 详细记载田间调查资料, 及时整理记载内容, 总结技术方案, 上报生产负责人, 对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督促、检查、整改及种子产量、质量承担直接责任。

二、把好亲本种子来源关

优良的亲本种子是生产优质水稻良种的源头, 如果亲本种子带病或杂株率超标, 再好的基地, 再好的技术也制不出优良种子。把好亲本种子质量关是每个种子生产企业的首要任务。要绝对保证亲本种子质量必须做到以下3点: (1) 一律不调用没有亲本繁殖资格单位的亲本种子; (2) 一律不调用没有合格证、检疫证的亲本种子; (3) 一律不调用没有通过审定品种的亲本种子。

三、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合法的生产技术规程

生产技术规程中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 公司生产部派出可靠技术人员根据不同作物类别和同一作物类别的不同品种, 提前考察生产基地, 确定基地所在的镇、村、社和生产面积, 并签定制种合同等法律文书, 确定合同双方各自的义务权利, 并对制种农户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其二, 基地技术员在播种或移栽后要及时登记分户面积表, 若面积发生变化, 应以书面形式报经生产部经理批准更正。面积确定后, 根据种子生产时段要求, 统一向基地供应亲本种子、肥料、农药、农用激素、采收包装等。其三,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田间隔离、花期质检两个特殊环节。在水稻齐穗后, 组织质检人员配合生产技术人员、村社干部逐块检查, 确保块块田过关。合格的发合格证, 不合格的坚决报废处理, 同时搞好产地检疫。其四, 农户收获时, 单打单晒, 赶在常规稻收获前将所有种子收回公司仓库。其五, 种子收回仓库后, 立即取样到海南进行田间纯度鉴定, 不合格种子坚决报废处理。

四、严把种子加工仓储质量关, 杜绝一切人为或非人为混杂

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篇3

【摘要】医药企业是我国所有企业中的特殊生产项目,其生产的产品能够食用治病,一旦其出现质量问题,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医药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也相当重大。加强医药生产企业内部生产质量控制,是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医药企业;质量控制;医药生产;信息建设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76-02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经营活动有效持续开展,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保值、增值,确保会计信息等企业信息披露的及时、完整、真实、客观及可靠性而制定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因素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影响了企业运行效率并增强企业竞争压力,从而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更高要求。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范控制风险的基础,但目前中国医药生产企业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内部控制建设跟不上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制约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即使把握医药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健全其内部控制建设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产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片面,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部分医药生产企业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部分管理人员甚至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限制企业经营活动,削弱日常经营管理的灵活性,为了低概率地经营风险支付相对较高的管理成本,从而基于趋利避害的原则淡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存在部分企业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规章制度的体现,片面地以为只要设立职责、权限相关的规章制度便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忽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及管理风险等。因此部分医药生产企业常常面临药物产品质量不过关,存在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或生产技术水平有限,药物产品功能性较弱,容易导致消费者过度消费;又或者存货管理不当,导致存货管理成本上升等具体问题。医药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基础薄弱或内部控制体系空洞无执行力、形同虚设,加上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识别及防范能力有限,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为医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负面影响。

2.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全方位多角度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第一生产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也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系统有利于企业贯彻实行内部控制体制。但目前,中国部分医药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比较落后。首先,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或信息化建设,或者因为企业资金实力尚未能够完全支付信息化建设的一切费用,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发展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这往往导致企业在药物生产、规模控制、存货管理、营销方案、应收账款管理、现金管理等具体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当企业面临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其他风险因素时,企业便不能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从而加大经营管理风险。信息技术运用的不全面,使得内部控制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缺乏流畅、高效的信息系统。信息是企业决策的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反映,如果缺乏健全的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将无法通畅地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流通,从而影响决策的客观性。中国部分医药生产企业正是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信息严重失真,信息不流畅。信息沟通的缺失,无法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员工只能被动地服从企业的安排,损害了员工工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中国部分医药生产企业确实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及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外部监管机构的不定期抽查,难以发挥内部控制的职能,不利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内部监督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医药生产企业设立的内部监管部门职能范围有限,并不能全面监督内部控制在经营活动、管理活动、财务活动等的落实情况。在现实操作中,企业的内部监管部门通常只由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简单地对财务原始凭证、财务数据、不同账目之间的审查,对于其他非财务活动便无能为力。并且只有规模较大、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次,医药生产企业设立的内部监管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虽然部分医药生产企业设立内审部门实现企业的自我监督,但是大部分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受财务部门上下级权利的制约及相关领导的制约,内审部门实际上很难完全发挥审计功能,只是在形式上代表企业的内部监管部门。因此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很难从根本上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行。

二、医药生产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医药生产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担着提高社会公众医药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医药生产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其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无法与经营规模的发展保持一致,导致企业管理活动与经营活动需求相脱节。自我调整,自我监督,自我制约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制是企业自我调节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前提。医药生产企业的经济战略管理目标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深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实现医药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稳定发展的根本渠道。

三、如何保证生产质量的有效控制

1.加强宣传,提升人们对生产质量控制的认识程度

医药生产企业药品安全的健康保证一定要以人的良好意识为基础,加强人们对内控管理的认识度,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对此,相关企业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人员都意识到内部生产质量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至上而下进行宣传,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颁布规范性规章,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工作,从而保证医药生产的质量安全。

2.设置科学的企业机构,做到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医药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仅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资金分配、人员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只有各部门良好配合,才能提升药品的安全性。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各部门在做好自身工作,优化职能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沟通,在资金、技术、管理、控制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为药品的安全生产作铺垫。

3.完善内部的信息建设,形成统一的网络系统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相当普及,在医药生产企业内部实施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各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引进先进设施,将生产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打造信息网络。帮助企业领导人员明确了解内部生产现状,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审批制度,并打造相对稳定的生产环境,保证药品的安全生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医药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各企业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就一定要加强完善内部的安全质量控制工作,逐步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监管环节,从而做好内部质量控制工作,为我国医药生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作铺垫。

参考文献:

[1]陈勤.加强医药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32+40.

[2]王仲怡.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4)

[3]杨玉财.关于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5(4):291-291

[4]张长军.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3(35):283-283

生产质量控制 篇4

对于目前的生产质量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施行首件检验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首件检验记录表(车间按照生产线划分,每条生产线一本,由班组长负责,部分辅助加工岗位以员工为单位),在首件产品生产后进行自检,并将数据记录下来,自检合格方可继续生产。(当班第一件产品、每批次的第一件产品、不同种类产品的第一件),要求关键岗位员工对产品的所有要求(以文件规范为准)都进行检验,不能只检验自己负责的工序。

二、施行封样制度,每位员工在首件检验自检之后确认产品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封样,采用直接保存在工作台上,等待质检员核实,经质检员核实无误后可继续生产,同时将封样产品放回周转箱。相反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停止生产进行整改,整改过后的产品从新报检验,直到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同时不合格产品由质检人员收集,判断问题出在何处,如有不法 判断或重大质量隐患的及时填写质量异常报告书。

三、施行自检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自检记录表,在当天的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自检,频次设定为3次/天,每次自检要求将检验内容、时间、数量等内容作好记录,以备查阅,个别工序生产频次较高的可以另行设置,如果自检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车间负责人及质检员,排查前期做的产品,由生产部及质量部共同解决,同时车间负责尽快对该产品加工工艺进行确认,保证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同时继续执行首件检验,自检等规范。

气体生产使用安全控制措施 篇5

通过审核、检查气体的生产、使用环节达到安全控制保证:  生产——供应商:资质、经营许可范围、特种作业持证人员数量、质量、安全、检验控制体系等评审。

 运输及装卸——供应商:专用气体运输车辆、驾驶资格及安全常识审查、装卸规范,防撞措施。

 入库环节——仓管:按照规范标准严格检验、对隐患气瓶予以及时退货、检验防护装置、相关监检合格钢印、气瓶色标、外观锈蚀变形程度检查。

 库房环境——五金气体库:防火、防爆、防雷击、防静电设施、应急处理措施、制度、进入库区人员管理、安全标示、气体分类隔离措施、货物检验记录、处理记录、工作日志。 发货及退瓶——仓管:发货记录、工厂退瓶检验、工厂气瓶损坏记录、相关责任处理记录、供应商签收记录。

 使用——厂长/仓管——领料收货检验记录、工厂气体存放区安全防护措施、班组领用记录、退瓶检验记录、气瓶防倾倒设施、防电击、高温、构件碰撞防范、用气安全常识培训。

电站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控制措施 篇6

为了保护员工的人身及设备的安全,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平泉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平泉公司安全目标保证措施细则》。本《细则》规定了平泉公司安全目标如何落实,明确各及人员相关责任,利用安全风险抵押进行考核约束。

一、保证措施:

1全面落实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全面落实“安全是第一责任,安全是第一工作,安全是第一效益”的安全工作理念,把安全工作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抓紧抓好,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和解怠。只有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安全才有保障。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建立和落实自上而下的安全责任体系,完善“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三级安全网的作用,做到“凡事做到有章可需盾,凡事有据可查,凡是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是有人指导”。积极探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手段、安全科技、安全文化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现场作业程序标准化工作,减少随意性、偶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电力运行应将本专业的安全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制定出班组的安全目标,并制定详细的保证措施,确保本专业安全目标的实现,班组员工应根据班组的安全目标,制定出个人的保证措施,确保班组目标的实现。真正做到个人保班组、班组保专业,专业保平泉公司,实现三级安全控制,一级保一级。重点抓习惯性违章

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特别是要强化各负责人、班长的安全职责,负责人、班长是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落实者,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安全,所以各负责人、班长一定要重视安全,对于每项工作,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超前预防,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若负责人、班长组织、措施不到位,工作过程中忽视安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因此,平泉公司决定继续执行考核管理制度,对完成目标的给予重奖,打破目标的给予重罚,真正做到狠抓头头,头头狠抓的局面。各专业要全面推进标准化作业,坚决纠正习惯性违章,认真做好工作前危险点分析、安全技术交底,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活动,检查出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各负责人、班组长、技术员、工作负责人要加强现场管理,工作必须到位,认真吸 取兄弟单位因管理不到位引发各类不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保证各项工作有人监督、有人检查、有人指导、有人考核。强化安全教育,重视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平泉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安全员和各专业要严格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落实各项安全培训,对必须掌握的规程、规范及标准实行百分合格制的考核,不合格的员工绝不能上岗,从而进一步提升全员安全与环境意识。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安全学习日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案例,使员工能自觉遵守各项作业规程,吸取事故案例的教训,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工作票制度的管理

工作票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有力的组织措施,它是各项具体检修维护工作有力的安全保障。平泉公司要求各级员工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和工作票审核程序。安全员将严格检查工作票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工作票“危险因素及措施”执行情况。针对少数工作风险分析不全面、危险点控制措施执行不力问题,安全员要及时进行纠正。另外安全员要不定期的对所执行的工作票进行统计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5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安全员将根据上级公司的具体要求,精心组织好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工作,制定周密的春、秋检工作方案,各专业要注意总结去年春、秋检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时补充到春、秋检方案中。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查出的问题,不留死角。加强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的监控与治理,坚持定期检查和复查制度,根据季节特点落实防火、防汛、防寒、防冻措施。做好检查问题的整改、复查,形成全过程动态和闭环管理,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尤其是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严考核。平泉公司上下要群策群力,扎实工作,逐步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积极落实安全评价整改项目,控制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性评价工作是电站运行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我们公司维护部的一项基础工作。对安全性评价尚未整改的问题,要结合查评依据及现场实际制定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逐项解决。落实责任,积极组织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加强设备隐患普查与整治,不断提升设备健康水平。对评价工作中重新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安全性评价和设备运行倾向性分析,规范运维检修,不断改进运行维护业务的不足,及时跟进我们的管理,将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安全水平。7 积极落实二十五项反事故措施、九项技术监督管理,加强对“两措”的监督管理

二十五项反措是预防电力重大事故的法宝,各专业要结合现场实际,与生产工作结合起来,认真贯彻《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逐条逐项落到实处。各专业要把体系检查、专业检查和“两措”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两措”计划的落实,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安全员将加强对“两措”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保证“两措”能不折不扣的完成。认真落实九项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超前诊治,超前控制,超前治理,彻底解决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潜在问题。按照标准化检修要求,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以加强防磨防爆检查、减少锅炉四管漏泄为重点,努力降低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以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落脚点,不断提升设备健康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加强班组的管理

班组是平泉公司的细胞,班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平泉公司安全全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切实做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和班组建设。各专业要严格执行班组站班会制度,严格落实站班交底和检查内容,识别岗位危险因素,做到“四不伤害”,采取员工与交底人的点评和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提高预防事 故的能力。班组工前教育内容为:①结合当天的工作任务,明确所存在的危险源;②结合当天的工作任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③针对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明确应采取哪些必要的控制措施。班组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动,要有内容、有目的、有记录,并提倡员工根据所学的内容多发言多讨论,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对班组使用的小型机械、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按规定进行检查保养,有序存放,确保处于良好状态,逐步形成自纠自查的改进管理模式。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安全员将加强对特殊作业人员的管理,完善《特种作业操作规程》,狠抓各类作业过程监督,坚决杜绝以包代管。完善各作业程序,建立技术标准,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

加强质量和技术支撑,从技术上保证安全。各专业要梳理现有的文件包、工艺卡和作业指导书,根据需要及时做好升级换版工作,确保所使用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安全员要不定期的对技术文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重视过程监督,加强检查

各专业要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检查,查找作业过程中的隐患,将事故隐 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各负责人每周要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检查,重点要放在技术措施上。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每日巡查,重点要放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工作环境上。平泉公司要将无票作业作为今年安全监督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大处罚力度,坚决杜绝无票作业。健全安全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作业项目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和管控,正确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各专业要结合各自作业中的重大风险,及时升级换版应急处置程序,按频次进行实地培训演练,明确责任分工、通讯联络、措施程序、资源储备。规范车辆管理、杜绝交通事故

生产用车使用频率不断增加,如何保证车辆状态完好,保证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严格执行平泉公司车辆管理制度和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综合管理负责人要做好车辆的安全管理,健全车辆管理台帐,全面掌握车辆使用状态,监督使用者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日常保养和点检定修工作。加强消防管理,预防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各专业要重视消防管理,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普及消防知识,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广大员工的防火意识。重点防火部位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火源,落实消防措施。作业人员必须重视火灾危险源的辨识,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做到三会(会报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会自救),对此,不但要培训,而且要演练,在演习中提高技能。

15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保障员工安全健康

加强劳保用品的管理,对劳保用品的计划、审批、订购质量、发放把关,并指导、督促员工按要求穿戴、使用。

三、具体细则如下:

1、班组级控制保证措施:

各班组负责差错违章的直控管理,检查员工有无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的行为有关规定。主要是班长、工作负责人如何抓好本班组的安全工作,要求做到以下工作:

1.1.每天要按班组工作日记的内容认真检查填写有关内容。1.2.每天要掌控整个工作内容,检修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管控,重点过程中的监控必须亲自到现场,重点工作要有安全技术交底。

1.3.工作票、动火票执行需严格遵守工作票、动火票管理制度,班长、工作负责人要对工作票做执行前,执行终结的检查。

1.4.现场检修每个摊点要全面检查,检查检修人员是否做到危险点,预控措施到位,过程控制到位,交底到位,工作票安全措施执行到位。1.5.检查检修工作人员行为规范,重点检查是否有无习惯行违章行为,检查精神状态,检查防护用品配备是否齐全,是否正确使用,检查工具是否正确使用,检查安全技术交底是否明确,检查检修方案的可行性,定制化作业标准,安全文明生产等。

1.6.日常维护消缺巡检管理,做到每台设备有人管,熟悉设备的运行状况,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自查、自检积极消缺,保证质量,同一缺陷不准多次重复,避免人的不安全因素发生。

1.7.设备定期工作的完整,严格执行大小修标准,要按三级验收标准及有关工序卡进行,编制安全技术交底。

1.8.定期召开班组缺陷分析会,对重复缺陷如何控制,要有新的可行性方案,并要有总结,每周组织安全学习时,积极讨论让员工如何控制好安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加强安全意识。

1.9.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理念,根据各专业、各班组的检修工作不同要有针对性的培训。

1.10.发生紧急重大缺陷,及时组织人员检修,必须要有符合现场实际的检修方案,安全措施到位,平时要有重大的应急防范措施,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学习。

2、各专业控制保证措施

2.1.每天负责人对本专业日常检修工作全面掌控,负责人对人员 调配,工器具、耗材、备品备件管理要合理,对重点缺陷的消缺工作要从开工到结束要有管控,检查工作负责人、班长是否对各种安全措施执行到位有效。

2.2.重大项目的检修以及大小修项目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落实,编制审核的参与,组织施工人员安全措施交底和技术交底。

2.3.出现月类缺陷由负责人进行工作过程管控指导,并做好协调工作。

2.4.每天负责人对本专业缺陷消除进展程度,完成情况及缺陷检修质量标准有总结

2.5.负责人对工作人员现场检修过程各种资料的检查监督,作业人员的规范做指导,每天要有总结会,将当前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如何做好预防。

2.6.本专业管控的安全指标要有详细具体的安全措施,参照二类障碍,未遂事故、异常缺陷划分范围进行编写,并要严格执行。

2.7.积极组织专业全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通过安全思想引导,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至少每周一次。

2.8.每月召开专业内部安全例会,传达并学习各种安全文件,并要积极配合平泉公司搞好安全工作。

3、平泉公司控制措施 3.1.重大检修项目的升级监护,着手于工作票、,安全技术措施,检修方案,现场实际过程的监督。

3.2.深入现场班组监督检查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配合领导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3.监督各专业日常消缺工作过程中各种安全措施执行情况,人员违章等。

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篇7

1.1底层能量低

自喷井开采生产, 动力来源就是地层能量。因此稳定的地层能量是生产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的开采, 地层内的能量会发生变化, 尤其是地层压力与开采时间成反比, 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 压力会逐渐降低从而对开采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 其他驱动力也会随之降低, 比如水驱动等。

正是这些驱动力量的的降低, 导致了开采过程中原油的流动性变差, 使自喷井开采的难度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地层压力的变化还会对天然气造成直接影响, 使天然气与石油的分离时间大幅度提前, 致使天然气在上升过程中, 携带原油的能力大为减弱, 最终造成自喷井的产量下降。

1.2结蜡程度大

蜡是原油内的重要成分,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 蜡溶解于原油当中, 不会对自喷井的开采造成太大影响。但是随着自喷井开采时间的增长, 原油的蜡溶解能力降低, 部分蜡随着底层压力的变化而析出。原油内的溶蜡一旦析出之后, 就容易形成结晶。在自喷井开采过程中, 这种结晶蜡大幅度增加, 会粘附在原油输送管道上, 从而进一步淤积, 形成结块;蜡结块的不断增加, 最终会影响原油管道的输送能力, 造成自喷井减产,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停产。

同时, 由于原油内可溶蜡的大量析出, 会造成喷嘴的阻塞和管道的淤结, 对自喷井原油开采造成严重的影响, 增加了管理难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成本投入, 降低了油田企业的利润空间。

1.3含水量增加

在自喷井开采过程中, 分为主力层和非主力层。其中主力层是影响原油产量以及原油质量的重要方面。只要主力层压力保持稳定, 非主力层就不会对原油的开采造成大的影响, 自喷井就可以稳定、持续生产。

但是, 随着原油的长期开采, 主力层的压力与其他方面的能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对非主力层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会直接导致其能力的释放。在非主力层能量释放过程中, 地层中的物质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非主力层是含气层, 气体直接进入到主力层原油当中, 会对自喷井的产量造成直接影响, 使之产量大幅度降低。如果非主力层是含水层, 那样水体就会大量进入到主力层中, 从而对自喷井的采油质量造成影响。

2解决自喷井后期生产问题的管理措施

2.1加强能量接替

自喷井之所以可以持续、稳定生产, 与地层内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只要保持地层能量充足, 就可以保持自喷井的持续生产。所以, 要解决自喷井后期生产存在的问题,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保持地层能量稳定, 使之长久处于平衡状态, 这样自喷井就可以长期、稳定开采。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保持地层能量的平衡。通常情况下, 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方法, 就是对地层内注水和注气。

在水井注水或者气井注气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 这样才能保持地层内的能量稳定。如果注水量或注气量过大, 不但不利于稳定自喷井的生产, 反而会对原油产量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对水井进行注水时, 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注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 保证将水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如果注水太少, 就难以产生足够的压力, 地层能量不能达到平衡, 就无法稳定自喷井的产量。如果注水过多, 就会使地层内的压力过大, 从而造成水线的推进速度增快, 造成原油内含水量过大, 甚至会产生水体淹没自喷井的严重后果。

2.2进行井底积液排放

由于自喷井的长期开采生产, 造成地层压力发生变化, 从而对自喷井的产油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地层压力降低, 会产生连锁反应, 使井底的回压发生变化。这种压力变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使生产压差降低, 特别是水分, 会大幅度的在井底沉积, 严重影响到自喷井的产油量。

所以, 根据这一情况, 要加大对自喷井生产情况的观察, 密切注意井底回压的变化。一旦发生影响原油产量的异常状况, 就立刻采取相关措施, 对井底回压进行调解。同时, 对自喷井油嘴进行适当调节。这样, 采取多种措施对井底的积液进行排放, 来恢复自喷井的原油产量。

2.3进行及时清蜡

原油内的溶解蜡析出状况, 对于油田的稳定生产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因为稳定原油产量, 保证自喷井持续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 就是做好清蜡工作。由于原油内的可溶蜡的析出受到温度、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 越是到自喷井开采后期这种现象就会越严重。

此外, 在自喷井开采过程中, 越是接近地层, 各方面的因素的变化就越小, 而随着原油的输送和上移, 压力、温度等变化明显, 原油内结蜡现象也就越严重, 管道的堵塞状况也就越严重。所以, 要减少结蜡造成堵塞甚至是停产, 就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结蜡的状况做出科学的分析, 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要对结蜡位置以及结蜡程度进行确定, 其次, 要加大清理结蜡的频率, 以保证原油开采的正常进行。再次, 在结蜡清理之后, 还要做好结蜡的外排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因为结蜡淤积而造成管道或者喷嘴的堵塞。

3结语

在自喷井开采过程中, 各方面因素是随时变化的, 特别是在后期生产阶段, 开采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大。面对这种情况, 只有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才能进一步稳定生产。

摘要:自喷井与其他油田井口的开采方式不同, 它主要是利用自然能量, 从而达到开采条件的油井。正是由于这一点, 所以自喷井在运行过程中,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比较多。尤其是地质状况比较复杂的自喷井, 开采过程中, 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从而造成开采的不稳定。面对复杂的开采状况, 要想保持自喷井的稳定生产, 就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本文就自喷井后期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自喷井,后期生产,存在的问题,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军, 齐长智, 靳超, 任延峰, 张新强.自喷井后期生产存在问题及管理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 06:56.

[2]谢更飚, 李勇, 刘士君, 孔令琦.浅谈自喷井后期管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2, 02:118~119.

沥青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篇8

关键词: 沥青砼; 质量; 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公路通达深度和覆盖面迅速提高。路面作为高等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路基而言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 但其工程造价却占到公路工程造价的15 % —25 % 。作为道路直接与行车发生关系的“界面”,其工程质量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我国已建成的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里程约占总公路里程的40 %, 其中约75 % 采用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现结合太祁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的建设, 谈谈我们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很多, 不合格的沥青混凝土是造成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以有效地控制沥青混凝土的产纵观沥青混凝土的生产流程,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品质量。

1 原材料进场控制

原材料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所在, 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 对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某速公路路面为4 cm+ 6 cm+ 7 cm 结构, 上面层为SBS 改性防滑面层, 中面层为普通沥青混凝土加纤维改性、下面层为普通沥青混凝土。生产沥青混凝土所需材料为沥青、石料、填料。

a. 关键材料沥青由指挥部统购自辽河石化的AH- 70 号重交通沥青, 进场时又进行抽检, 三大指标分别为: 针入度72, 15℃延度大于100, 软化点48℃, 完全符合高等级路面施工要求。上面层沥青SBS 改性及运输工作由泰普克公司承担, 保证了太祁全线的沥青质量;

b. 防滑面层用防滑石料由太祁指挥部设立自采石料场统一采用当地产优质花岗岩用先进的锤式破碎机生产。中下面层石料由各施工单位依据施工技术规范自行采备, 要求洁净, 无杂质、无风化, 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由于路面施工需要石料数量较大, 所以及早备够相当数量的石料也是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环节, 以免发生由于石料短缺仓促进料而忽视对石料质量的检测。我项目部由于动手早, 料源好, 在工程开工前, 已备工程所需石料的90 %, 保证了工程生产;

c. 为了保证填料质量和经济性, 我项目部组织力量用当地优质石灰岩碎石, 采用先进的雷蒙磨自行制备矿粉, 保证填料干燥、洁净、无杂质, 符合施工要求。

2 生产设备保障

现代化高速公路建设, 工期短、任务重、要求严格,只有先进、可靠的现代化生产设备才能满足要求。为了工程按期全线通车, 我项目部组织进场2 套日产2000 型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 保证了拌合站日生产能力达到3 000 t 以上。同时提前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 使设备处于最佳工况, 特别是拌合设备的称量系统、除尘系统的性能对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影响很大, 称量不准确或除尘不彻底将严重影响产品的级配和油石比, 所以产前对两个系统的检测尤为重要。

3 拌合站生产控制

拌合站是沥青混凝土的直接生产单位, 拌合站的生产控制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的重中之重, 是最关键的环节。从装载机上料开始到运输车将料运走为止的全过程都需严格控制, 每个环节的一丝疏漏都会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3. 1 装载机的配备

拌合站装载机的配备必须保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足够数量的装载机上料, 保持冷料仓的石料充足, 这样才能保证冷配的供料符合目标配比的要求。以我项目部为例, 始终保持1 套拌合站配备2 台装载机上料,经实践证明既经济又可靠。

3. 2 控制室操作

在冷料仓石料充足的前提下, 操作员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目标配比结合设备各冷料仓的流速—流量表设定初配值。初配值的设定是保证生产效率、保持石料温度, 避免热料溢料的关键。如初配值不合适, 会发生某一档料等料而另一档料溢料, 影响生产效率, 又会因调节初配流量而调节燃烧器油门, 使石料温度上下波动,难以保证石料的温度, 影响混凝土质量。

3. 3 设备的检修、巡视

虽然设备在生产前已进行充分的保养、检修, 但拌和设备集机、电、气于一体, 故障发生的突然性和偶然性不可避免, 所以生产期间的巡视能及早发现隐患, 排除故障, 使设备稳定生产。对设备的检修、巡视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的保障环节。

3. 4 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是路面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之一, 生产的沥青混凝土不能及时运出将影响拌合站的持续生产, 从而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所以用于沥青混凝土的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应大于拌合站的生产能力, 能保持拌合站内有半小时产量运输能力的车辆最佳。同时运输车辆应加以覆盖减少温降, 保证施工现场的摊铺、碾压温度。

4 试验指导

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必须在试验指导下进行, “试验指导生产”是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技术保障。

4. 1 原材料检测

在原材料进场前, 试验室即应对石料厂的石料进行筛分检测、对比, 以确定符合要求的料源, 并在进料时进行抽检。

4. 2 配合比设计

用工程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 配合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矿料级配, 进行马歇尔试验,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以此目标配比指导拌合站试拌并从二次筛分后的热料仓取样筛分, 确定生产配比。在拌合站试用此配比在工地试铺后, 用从拌合站取的混合料料样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 由此确定生产用配合比。该配合比一经确定, 在施工中不得随意变更, 当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或经检测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4. 3 生产中监测

试验室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应随时进行, 以保证100 %的成品料合格, 当先进的拌合设备正常、稳定生产时, 可参照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频度进行抽提、筛分和作马歇尔试验, 并指导拌合站对生产参数作相应的调整。

5总结: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我们必须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狠抓工程质量, 争创优质工程, 促进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铺设金光大道。生产配合比时是一样的。生产过程中要增加抽提试验的频率, 虽然每一次抽提试样是一个个体, 但它还是反映着整个实际生产的情况, 当试验结果与标准生产配合比的合成级配相差不多时, 尽量不要改变配合比。当抽提试验的筛分结果有较大的变动时, 首先要确定是否因上料的速度或原材料的变化而导致的, 如果不是应及时调整, 调整的要求与做配比时要求一样; 在调整时不仅要看合成的级配, 还要照顾到各档筛的分计筛余, 应全面考虑, 在调整后应及时取样试验, 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若还不能就需要重新取热料仓的料试验, 重新确定生产配比。在每天生产完毕后都要取热料仓的矿料进行筛分, 试验结果与做生产配合比时相比,看是否变化。若变化不大, 第二天则还按原生产级配生产。如果石料采用一个以上的石料场的石料, 在石料变化时, 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篇9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是根据服装生产流程制定的一份生产管理规范,它是从生产的计划阶段直到大货出运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对系统和工艺进行实时检查,对于公司的每一份订单,都必须有最终的质量控制报告,以保证质量符合要求。

公司的质量控制人员会在生产期间定期到供货商处查看,监督并确保供货商严格执行了公司质量标准与要求。公司人员应当有权利在生产前、生产期间以及生产后的任何时间都能随时检查所有服装和查阅所有记录。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检查出次品的百分率,而是要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能够在以后的生产中尽早纠正这些问题。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

一、原辅材料的检查

服装的原辅材料是构成服装成品的基础,把好原辅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料投入生产,是整个服装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

(一)原辅料入库前的检查

(1)材料的品号、品名、规格、花型、色泽等是否与入库通知单及发货票相符。(2)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整洁。

(3)核对材料的数量、尺寸规格及门幅等内容。(4)检验材料外观及内在质量。

(二)原辅料保管状况的检查

(1)仓库环境条件: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是否适合有关原辅料的贮存,如储存毛织物的仓库需具备防潮、防蛀等要求。

(2)仓库场地是否整洁、货架是否光洁,以免沾污或损坏材料。(3)材料堆放是否整齐,标志是否清晰。

二、技术文件的审核

技术文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因,属于生产中的软件部分。产品投产前,必须对各项技术文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正确无误。

(一)生产通知单的审核

对即将发放到各车间的生产通知单中的各项技术指数,如所要求的规格、颜色件数是否正确,原辅料之间是否一一对应等内容,进行核对与审查,确认无误签字后,再向下发放投入生产。

(二)缝制工艺单的审核

对所制定的缝制工艺标准进行复核检查,核对有否遗漏和错误,如:①各部位的缝合顺序是否合理、顺畅,缝迹缝型的形式及要求是否正确;②各部位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是否准确明白;③特殊的缝制要求是否明确指出。

(三)样板质量的审核

服装样板是排料划样、裁剪和缝制等生产工序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在服装的技术文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样板的审核及管理要认真细心。(1)样板的复核内容

①大小样板数量是否齐全,有否遗漏;

②样板上的书写标记(款号、规格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③复核样板各部位的尺寸规格,若样板中包括缩水率,需核对缩水量是否留够;

④各衣片样板间的缝合处尺寸是否准确一致,形状是否吻合,如前、后衣片的侧缝、肩缝等处的尺寸是否一致,袖山与袖笼的尺寸是否达到要求等; ⑤同规格的面、里及衬的样板之间是否相互匹配;

⑥定位标记(定位孔、剪口)、省位、褶裥位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⑦按大小规格将样板码齐,观察样板跳档是否正确; ⑧经纱标记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⑨样板边缘是否光滑圆顺,刀口是否齐直。

当复核审验合格后,需沿样板的边缘加盖审核章,并登记发放使用。(2)样板的保管

①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样板分类、分档,以便查找。

②做好立卡登记工作,样板登记卡上应记载样板原有编号,大小样板的片数、品名、型号、规格系列及存放位置等信息。

③合理放置,防止样板变形。如将样板放在搁架上时,应大样板在下,小样板在上,搁放平整。吊挂存放时,应尽可能使用夹板。

④样板通常放在通风干燥处,以防止受潮变形,同时要避免阳光直接曝晒以及虫蛀鼠咬。⑤严格执行样板的领用手续及注意事项。

(3)利用计算机绘制的样板,保存和调用均比较方便,同时可减少样板的存放空间,只需注意样板文件多留几个备份,以防文件丢失。

三、裁剪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裁剪前的要求

裁剪是服装加工的第一个环节,裁剪质量是保证缝制质量的前提。在对面料正式裁剪前,应注意以下项目的核查,把好裁剪质量关。

(1)核对原、辅料收缩率测试数据。(2)原、辅料等级是否符合要求。(3)面料纬斜有否超标。(4)样板规格是否准确。

(5)色差、疵点、亏损、残破等有否超标。(6)大小样板数量与样板登记卡是否一致。

(7)用料率定额是否明确,面料幅宽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符合。(8)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是否清楚明确。

(二)排料划样的审核内容

(1)排料图上的样板型号、规格及面料的品号、色泽、门幅等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相符。(2)面料正、反面有无划错。(3)大小样板有无漏划或错划。

(4)排料图上衣片经纱方面是否偏斜,有否超差。

(5)衣片的倒顺向、拼接、对条对格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6)总用料率是否低于额定耗用标准。

(7)划样是否清晰,每个裁片的规格是否准确,定位标记有否漏划或错划。

(三)铺料质量控制内容

(1)所铺面料的品号、色号、花号是否与生产通知单相符。(2)铺料的幅宽、长度是否与排料图相符。(3)铺料的方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

(4)铺料的正反面、倒顺向、对条、对格及对花是否符合技术要求。(5)每个色泽或花型所铺层数与裁剪方案是否相符。

(四)分包、编号、捆包的审核(1)有无分错包的现象。

(2)各裁片包的编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编错、漏编或重复编号现象。(3)同包内各部件规格是否相配。(4)包内部件是否理齐扎好。

(5)包外标签是否标准、清晰、正确,如产品批号、规格、色号、花号、数量等是否与包内相符。

四、缝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缝制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所涉及的工序、人员及设备均较多,是质量易发生问题的部门,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我们要求用流水线式加工。这样可以保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连续稳定。质量控制人员应当在生产现场和生产流水线末端监督质量。主管人员应当经常在生产现场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以后,方可重新开始生产。出现问题要做好记录。应当有机修工对机器进行维护。所有机器都应定期检查维修。建议供货商可以与机器制造公司建立维修服务合同。机器操作者负责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如果出现大的机器故障,应当立即与机修工或主管取得联系。出现断针情况应当记录下来。所有断针的部位应当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一)缝制前的要求

(1)领取衣片时,核对是否与生产通知单中的批号、规格及款式相符合。(2)核对每包或每扎的裁片数。(3)核对衣片规格尺寸有否变形。(4)核对工艺单和样衣是否符合。(5)核对裁片需组合部位是否吻合。(6)核对辅料、衬料与面料是否匹配。(7)操作要求是否清楚、明白、正确。

(二)缝制加工中的质量控制 1.加工工艺的核查

主要检查实际生产加工是否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规定的工艺设备及规定的工艺方法进行。2.在制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内容

①所使用的各种辅料,如线、带子、扣、填充料及衬料等是否与规定的相符;

②缝制质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如兜牙宽窄是否一致,缝迹整齐与否,各部位对条、对格是否在要求范围内,等等;

③中间熨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分缝是否熨烫到位且平挺; ④商标、规格标志及成分与洗涤标志等是否钉准、钉牢; ⑤部件尺寸及半成品尺寸的误差是否在允差范围内; ⑥产品是否整洁,无油污、水渍、浆点、擦伤等情况。

(三)缝制过程中检验点的设置

在缝制过程中的检验也称中间检验,如果检验点设置得合理,不仅能大大减少返修劳动量,同时能及早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

不同款式的服装,其检验点位置的设置不同,可参照以下几点:(1)由检验点验出的疵病,应不必为返修疵点而拆开完好的成品。(2)检验点应不被以后的工序所覆盖。(3)合理配置检验员,并提供适当的工作量

(四)疵品统计

对缝制过程中的在制品及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同时,应将检验的结果记录统计,并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使管理、技术人员对产生废次品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控制残次品的增多。

五、锁钉、整烫质量控制

(一)锁钉质量检验内容

(1)锁眼、钉扣线的性能、颜色是否与面料相匹配。

(2)扣眼间距是否与工艺要求一致。(3)锁眼的针迹密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纽扣钉得是否与扣眼位置一致,扣上后是否平服。(5)钉扣是否牢固、耐用。

(二)整烫质量检验内容

根据服装的材料和款式调节熨斗的加热温度。为了避免熨烫后出现极光的痕迹,建议使用尼龙熨斗罩。对厚重针织物来说,建议在熨烫服装时使用一些定型板,这样可以保持熨烫时服装不走样。(1)熨烫外观是否平挺或符合设计要求。

(2)有无烫黄、烫焦、变硬、水花、亮光、渗胶等现象。(3)线头、污渍是否清除。(4)折叠形式是否符合要求。(5)零部件是否放于服装的指定位置。

六、成衣检验

服装的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等整个加工过程之中。在包装入库前还应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1)款式是否同确认样相同。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3)缝合是否正确,缝制是否规整、平服。(4)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是否正确。

(5)面料丝缕是否正确,面料上有无疵点,油污存在。(6)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7)整烫是否良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有否渗胶现象。(9)线头是否已修净。(10)服装辅件是否完整。

(11)服装上的尺寸唛、洗水唛、商标等与实际货物内容是否一致,位

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形态是否良好。(1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服装成品检验标准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钮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止口丝路顺直、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特别要求除外)。

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隙对称。

8、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绊高低、长短宽窄一致。

9、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

11、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

12、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提花织带、提花背带,两边的花纹要对称。

13、填充物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

14、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热封条平整、不起皱、粘合牢固。

16、面料是涂白胶的,针孔处不能有白胶渗出,车缝线要湿线油(最好的方法是用一小块棉湿好线油、夹在机台上的过线孔处、让线从棉里面滑过)。

17、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长度不能超过8CM,封口一致,牢固,整齐。

18、要求要对条纹、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

七、包装入库

服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殊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确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1、线头、污渍要清理干净,2、衣服缝份要熨烫平服,不得起烫痕,熨烫后应待水蒸汽散尽后才能入袋

3、若用有水份的擦布擦过衣服后,要将衣服晾干后才能入袋。

4、全棉面料的衣服要加拷贝纸,有印花的衣服印花处要加拷贝纸。

5、吊牌按指定的位置挂上、不干胶贴纸按指定的位置粘贴。

6、塑料袋不得破损。

7、配比正确、不混装、短装;

8、纸箱封口处要加垫板、以防开箱时划破衣服(若有内箱的、垫板则要垫在内箱、而不是垫在外箱,我司在配发垫板时也要按内箱数量发出)。

9、纸箱大小适中,开箱后,衣物要平整,纸箱在验货时就已破损下沉的或纸质太软、受潮等情况,则要立刻更换纸箱。

10、订单无特殊要求,每个订单只允许三个尾箱。

11、箱唛各项内容要填写清楚、不可漏填任何内容。

12、打箱带牢固。

上一篇:耐久跑教学研究下一篇:运输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