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论文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论文(精选10篇)

论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案例教学 必要性 注意点

论文摘 要: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对旅游管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十分必要。本文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必要性入手,对案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探讨。

案例教学源于医学和法学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处方、手术或辩护、断案能力。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把案例教学引入管理学课堂,并发挥到“极至”,把课堂时间全部用于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而是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

目前旅游业发展呈现大众化、科学化,旅游消费方式改变,我国的旅游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行业一线操作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适应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效避免学生“高分低能”。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或是一些简单陈旧的流于形式的案例教学活动,都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试想,毕业生进入旅行社工作,不会开发设计新的旅游线路,或是在带团中无法解决突发问题,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要与实践中的案例教相结合,给学生营造“实战”氛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的能力还体现于在案例讨论中表达自己、说服他人,倾听意见、修正自己。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大体分为讲授法、讨论法、辩论式教学法、角色互换法、综合法和案例分析法。不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不相同,有调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对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案例教学法完全摈弃了教师、黑板、讲台这样传统的授课形式,教室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表演舞台,而是上演一场以学生为中心,案例为桥梁,教师学生一同上演的集体秀。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课堂主角。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见闻。

在案例教学中,先由教师讲述案例,再由学生自由讨论。同一个案例,因为个人经验和认识的不同,学生会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结束的时候,大家会从众多答案中挑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摆脱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并使学生记忆深刻。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一)案例的选择要做到“精、实、新、深”。

案例要“精”,指的是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加之同一原理必有诸多案例可用,所以选择案例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选择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案例,也就是说选用那些实际操作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能体现同类事物共同特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示范作用。

案例要“实”。就是案例应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真实的事例才事实清楚,有血有肉,使学生觉得事件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讨论的兴趣。如果带有主观臆造的痕迹,学生将不以为然,或以假对假,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案例要“新”,讲的是教学案例要与时俱进。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这样变化,旅游业不断推陈出新,更新商品,加强服务。一些情节过时的案例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起不到帮助作用,应舍弃不用。要选择旅游业发展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进行提炼和升华,使案例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案例要“深”。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因此选编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案例内容肤浅,学生套用课本基本原理即可得出结论,这种案例的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会敷衍了事,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讨论结果,教师应求同存异。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学会多样性和创造性地包容与欣赏,包括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不同的理解水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当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如果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去伪存真”的提炼,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并将讨论引向纵深。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灵活。

不容置疑,案例教学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完全套用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模式,因为案例教学法只适合技能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非旅游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都适用。所以,教师不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所受课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案例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很多高职院校,从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到课程学时安排都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对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的教授及信息的反馈都要在时间上进行很好的处理,才能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商教研究,2007,(1).

[2]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3]石海波.浅论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J].成人教育,2004,(4).

论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论文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应用

案例教学法, 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 由哈佛商学院首创, 透过对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产生的案例进行分析, 帮助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热情与习惯, 并且在实施之后颇具绩效, 由此开创了课堂由学生主导而非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 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始引进并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多年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 在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有很大影响, 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一、旧有的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

在旅游管理专业以往的教学中, 课堂多以书本为纲和教师为中心, 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接受容量, 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本应发挥的主体作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弊端重重。首先, 因其知识载体为更新速度极慢的教材和课本, 因此只能更多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机械灌输给学生书本上的内容, 不能及时更新所讲授知识, 更不用说跟随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来进行灵活转变了。其次,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战能力培养, 然而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毕竟有限且陈旧, 它无法带给学生亲临其境之感, 亦无法提供给学生完善的案例信息, 使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无法灵活地采用应对措施。这样的教育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 也就无法适应社会对于旅游管理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另外, 中国各行各业目前阶段的总目标是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也就是说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然而教师对学生传播固有的书本知识, 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导, 并不能对学生达到启发的效果。学生上课只对教师灌输的知识进行记录, 缺失了独立思考的环节, 不能对知识进行消化。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 连最基本的独立思考与判断都无法做到, 连新思路新理念都不敢提出, 何谈创新?因此, 想要适应社会的高要求, 培养出更多更精尖的高素质人才, 就必须革新旧有的教学体制, 引入一种新的、合理的、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精心选取有别于平时常规状况的案例, 进行适当的调整后交由学生进行思考, 其所选案例的源头通常出自各种实际旅游管理时的突发状况, 因此在教材上或是平时的课堂笔记中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同时,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鼓励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教师只能在学生的思维出现严重错误时予以纠正, 但不可能如同先前授课一般, 给学生以标准答案或者是进行偏向性引导,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只有依靠独立思考, 将自己带入情景, 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 在潜移默化中, 便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当今社会中, 合作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是社会对于人才的两项基本要求, 然而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中, 学生并不需要与他人交流或合作即可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因此在沟通与合作方面的能力往往很差。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小组合作与课堂讨论, 在这两个环节中, 学生可以充分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在组内与课内进行表达, 并与他人共同讨论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同时, 在倾听别人思考成果的时候, 还可以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 取长补短,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另外, 在交流中学习, 学生能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有利于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超越他人, 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环境。由此可见, 案例教学法的实行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标准的人才。

(三) 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往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 很容易忽视对其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培养。然而, 认识源自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 掌握了知识, 就应当为实践服务。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 给学生创造拟真的情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各种突发状况提供解决方案,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死板套用, 由此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中, 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更系统更透彻的理解, 这也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四) 案例教学法可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教学的成功与否并不只在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与学生素质高低, 更要看教师水平如何。在案例教学法中, 教师在准备案例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资料, 并进行仔细筛选, 从众多案例中选出最为典型、合理、有启发性的案例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课前, 教师需对此案例进行仔细研究与深入思考, 做到透彻理解案例, 积极配合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起到良好的掌控全局作用, 掌握好课堂节奏与动向, 避免出现知识型错误与方向性偏差。如此, 教师的知识面得到扩大, 知识底蕴得以增加, 同时提高了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而且在倾听学生的独到见解中, 也可以及早发现自身的不足, 在教学中弥补不足, 提高自我。

由此可见, 案例教学法能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且案例教学法更生动、形象而且重视学生参与, 因此, 将案例教学法进行推广, 有其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三、案例教学法与旅游管理专业传统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完善, 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增, 在这种形势下, 旅游管理专业应运而生。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下为旅游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不难看出,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灵活性极强的学科。对于学科教育的方式, 笔者认为, 应当推崇案例教学法与旅游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理由有三:

(一) 二者的结合有利于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或“华而不实”的现象

以往教学的种种缺陷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懂得变通, 无法灵活应对旅游管理中并不鲜见的各种突发事故, 甚至连开发一条新的旅游线路都做不到, 这种学生是远达不到社会对行业人才的要求的。同时, 案例教学法并非适用于所有阶段所有层次的学生群体。对于刚刚接触这一学科的学生,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是怎样的一类科学, 也不熟悉学习这一专业所需要的学习心态与学习方法, 在这一阶段, 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打好基础, 扎实基本功, 将课本内容读透吃透, 在专业知识上不逊色于他人。当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足够透彻之后, 方能以案例教学法进行实践引导。若只是一味强调案例教学法, 却忽视了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体系, 其学到的东西将如空中楼阁, 难以稳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 唯有将注重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方式与注重实践的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 才是解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难题的上乘之选。

(二) 二者相结合方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

学生的学习热情来源于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传统的教育方法给了学生探求本专业更高深知识的能力, 而案例教学法则通过活泼生动的课堂将这种能力表现出来, 这一循环能够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形成一个“学习好→展示出色→有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的良性循环。

(三)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丰富

传统教学的核心——教材, 更新慢、所涵盖知识理论性强,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地进行消化。而案例教学法的介入可以有效地通过实践方式使书本的内容鲜活起来, 书中的理论知识也更加具象、更加可感, 利于学生的理解与研究。同时, 案例教学法所涉及案例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特殊性, 其答案具有开放性。因此, 二者的结合可丰富学生见闻, 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具体措施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优化教学案例质量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所选案例。教师对案例的筛选必须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与课堂的需要。优秀的案例应符合以下四点:

1. 案例选择合理精当

旅游管理行业在实践中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案例也不计其数, 但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 对一个案例的研究要想深入透彻, 耗时必然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恰到好处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通过一个案例的演习, 使学生触类旁通, 通晓一类事故的处理。

2. 案例具有代入感

一个优秀的案例是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的, 这就要求案例来源于事实, 且逻辑架构合理, 前后推理成立。只有真实的案例, 才能让学生真正有实战之感, 让学生紧张“应战”。虚假的案例无法给学生以代入感, 学生以假应假, 草草敷衍了事, 能力上无法得到提高。

3. 案例内容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 更新换代速度极快, 案例也要与时俱进, 加入当代流行元素。过时的、老套的案例是不能给学生以实用性知识的, 学生在这种案例的影响下思想停滞在过去, 无法接受新生事物, 对新事物带来的突发状况无法应对, 这样的做法对学生无益。

4. 案例难易程度适当

案例教学法中举出案例的目的就是跳出教材, 解决一些教材中并未提到的突发状况。过于肤浅的案例, 学生可从教材中套用原有的理论即可解决, 而过于高深的案例, 学生无法从容应对, 思路阻断, 完全想不出对策, 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案例的难易程度应当随学生水平变化而变化。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 夯实基础

课本中的理论是今后实践的总指挥, 因此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应当夯实基本知识, 认真学习并理解教材理论, 只有专业知识的掌握熟练了, 才能为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理论

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课堂中的实践过程, 学生应当珍惜实践机会, 在实践中主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感悟, 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 坚持求同存异原则

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交流互动中, 教师应该怀着包容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答案的多样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对于不同的观点、价值判断与理解水平, 均应表示尊重, 并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张扬个性, 激发学习热情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 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与观摩

旅游管理专业因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必须要在实战的氛围里进行深入学习。实习与观摩等活动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实战环境, 近距离接触行业工作相关的事宜, 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

(五) 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学生的能力不同, 个性有异, 各自习惯的学习方法不同, 因此案例教学法进行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依照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同时, 案例的类型有所不同, 所选择的授课方式也应根据案例类型所适合的讨论方式而有异, 不宜全部统一。另外, 案例教学法虽然可以调动大部分学生积极性, 但有时会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 因此,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 应当循序渐进, 由简单步骤入手, 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后再走向复杂与深化。

参考文献

[1]祁颖.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 (7) .

[2]黎霞.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 .

[3]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商教研究, 2007 (1) .

[4]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4) .

[5]石海波.浅论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J].成人教育, 2004 (4) .

本土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本土化 案例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88-03

案例教学法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经典教学方法,成为提升学习者的工商管理实践能力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哈佛大学的MBA案例教学模式不仅推动了中国的MBA教育与教学,还进一步延伸应用至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甚至拓展到中等专业教育层次,成为我国各院校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通行的、经典的“标准化”教学法。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和完善适用于不同专业类型和专业层次的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实现案例教学的分类化和分层化,创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传统案例教学的局限与缺陷

在传统的MBA案例教学中,不乏精彩纷呈、经典优秀的案例。“高、大、精、深、宽”的系列化案例不仅为MBA学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以及企业职业经理人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的实践教学资源,还为案例教学参与者预设了极富挑战性的互动空间和创新创业平台。其案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并不在管理案例活动或结论本身,而是通过案例分析,探究社会经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探索成功企业家的精神、文化与特质,这种开放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对社会阅历丰富、知识面宽广、管理经验老道的企业家们来说,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体现了案例教学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思想和理念。

而在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甚至中职中专教育中照搬照套MBA案例教学法,并把这种案例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行模式和方法,这显然有失偏颇。对缺乏社会历练、企业实践和管理经验匮乏的在校学生而言,那些定位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的MBA案例让校园里的普通学生无所适从和难以适应。学习借鉴MBA案例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企业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企业文化,把工商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定位于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立足于企业基层管理岗位,探索“接地气”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进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诸多文件中,多次提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把“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列入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范畴。无疑,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的有效载体。但这种案例教学方法不能照搬照套国外的案例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实施更接地气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方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MBA案例教学法。本土化案例教学开发经历了从仿制化向本土化发展的过程。2001年,为推进本土化案例研究,中国管理科学院科技进步研究所组织全国50所高校200多名专家,编制了100个反映我国新兴企业的教学案例,出版了中国首部案例本土化教材《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教程》,并入选当年高校工商管理教学通用教材。

基于对本土化案例的理论概念、定义边界等方面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加之参与本土化案例教学项目的高校多属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因此,我国的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更多地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层次也定位于中高端工商管理岗位。与其说是“本土化”,不如称其为MBA案例教学的“国产化”,即把美国MBA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引入国内,继续瞄准高端目标,培养我国中高端工商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这种所谓的本土化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同样难以满足大多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难以彰显本土化案例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三)广西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真正的本土化案例教学应立足于地方性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把人才培养定位于中小微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案例教学中的企业更应该是那些与案例教学参与者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处的地方性企业。由于学习研讨的案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关联性和亲和性,因此本土化案例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体验性。特别是案例企业与案例教学的参与者存在多方面的关联,可以不断激发案例教学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研讨热情,实现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对身边的事有启发、对熟悉的事感兴趣、对关注的事想讨论、对本土的企业想帮忙”的情景式、亲和性案例教学模式。

此外,本土化案例教学还可以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源优势,实现“边学习、边实践、边体验”的渗透式、参与性案例教学模式,并对案例企业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学习、观察、体验和研讨。

2.本土化案例教学实践。多年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承担了广西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培训、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教学任务。为提高经营管理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别于2002年、2008年、2013年主编出版了三部广西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教材,收集了包括南南铝业、柳州两面针、玉柴股份、利客隆超市、明阳生化、柳工股份等150多家广西本土企业案例,提出了“广西人学广西案例、了解广西行情和企情”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法”。

在本土化案例教学中,学员们一边宣讲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一边学习、比较自己企业与同学企业的案例。在案例教学组织方面,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还深入案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边看边学、边学边做。学员们不仅在培训期间学习研讨案例,还关注案例教学的事前背景调研、事中情景再现、事后案例追踪等环节。尤其是在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仍然关注案例教学的后续情况。通过对案例持续的、不间断的跟踪观察分析,达到了反馈案例教学成果、验证本土化案例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不仅提高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还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拓展了案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实施,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实现了案例教学与企业管理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为提升广西本土化企业管理案例质量和水平夯实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通过案例教学活动还直接帮助企业改进和完善了自身管理,提高了案例教学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本土化案例教学无论在岗位培训还是学历教育环节,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库建设滞后,企业参与度不高,教学案例质量有待提升

在案例库建设方面,由于企业参与度低,无论是案例的数量还是质量,均难以满足深层次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在实施本土化案例教学法中,虽然搜集、整理、完善、编辑和出版的案例达到150多个,但对于数量众多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中小微企业而言,案例库中的案例资源数量相对较少、行业分布不均匀、缺乏系统性和代表性。在案例质量方面,由于案例编写教师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实践,编写的案例不同程度存在“虚、大、假、空”的情况。

(二)案例教学专业师资匮乏,案例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案例教学与普通的课堂理论教学有很大区别。前者强调实践性、互动性和启发性,而后者强调理论性、单向性和知识性。传统教学以讲为主,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以学为主,往往采取“启发性”教育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阅历与经验,在实施案例教学中,简单机械地从“阅读案例”到“分析案例”,而不是系统生动地从“感受案例”到“剖析案例”。案例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课堂理论教学”,失去了其“实践性”的属性,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案例教学组织涣散,学生缺乏热情,教学互动性差

学生就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进行思考讨论、观摩评析、互动参与是本土化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和灵魂。但学生仅凭教师对案例单调平淡的书面陈述,很难激发对企业案例的兴趣和关注。此外,学生对案例缺乏直观感性认知,也难以在短期内融入案例的情景当中。因此,简单粗暴式的案例教学难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对案例涉及的人和事,涉及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和组织内容等缺乏事前的预判和考量。因此,在进行案例互动讨论时,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说不中要点,言之无物,教学互动性达不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四)教学手段方法简单,案例教学载体单调,教学活动缺乏生动性

如何将企业生动鲜活的经营管理案例展现出来,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多媒体展示和互联网传播变得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人心,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不再是简单的声音和文字形式,而更多是通过互联网途径,借助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立体化传播手段获得更加生动化、立体化和形象化的体验和感受。而在现阶段的案例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然采取通过“看文字、读案例”的单一模式,很难赢得学生的共鸣。鲜活生动的案例变成机械枯燥的说教,案例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课堂理论教学,失去了实践教学原有的教学魅力和实践优势。

三、创新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的途径与措施

(一)创新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背景的本土化企业案例库项目建设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实现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和手段。而校企合作共建本土化企业案例库,共同推进本土化案例教学创新与改革,是企业总结创新管理模式和经验,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合作模式。案例库建立与案例教学实施,不仅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人才培养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因此,可以把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案例库项目建设作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在本土化案例库项目建设的同时,校企合作双方可以就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通过创新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背景的本土化企业案例库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不断提升高校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丰富深化案例教学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提高本土化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本土化案例校企合作项目的良性循环和梯度发展。

(二)提高本土化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水平案例教学团队

要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是关键。要做好案例教学工作,首先是要深入企业,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不断挖掘企业的经营管理特色和亮点、管理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其次,根据企业特色和亮点,确定企业案例编写的主题和线索,搜集整理本土化案例教材相关的各类数据和素材,并让承担案例教学的教师参与本土化案例的调研编写工作。第三,根据企业实践和本土化案例库建设,让任课教师讲授自己亲自调研、亲自编写的本土化企业案例,增强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第四,为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针对性,还可以通过企业观摩学习、案例企业的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延伸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第五,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水平案例教学团队。

(三)丰富本土化案例展示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广度、深度是衡量本土化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要提高学生对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关注度,教学案例展示的手段载体、方式方法非常关键。传统的文字阅览、案例导读等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共鸣。要采取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化传播途径、立体化教学方式和情景化案例手段,全面生动还原案例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生动场景。包括通过案例背景材料、案例音视频、相关新闻报道、图像动画、企业现场观摩、企业家对话、岗位实习实训等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示案例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本土化案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此外,案例教学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借助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场所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通过QQ群、微信关注、好友圈等现代社交媒体平台拓展延伸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并邀请本土化案例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作为案例教学的参与者,共同参与案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总之,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仿真性、情景化案例场景,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本土化案例教学由单纯的事中案例讲授环节,拓展延伸到案例活动的事前调研环节和事后分析追踪环节,实现全程化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益和效率。

(四)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提高本土化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土化案例教学是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手段。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对事件的简单回顾和叙述,而是要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案例的调研,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学会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学生可以在提供的案例素材中找问题,可以借助互联网找问题,还可以到企业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参与教学,是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特色和关键。其次,要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和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精准的确认与衡量。最后是要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案例角色扮演、场景模拟、小组讨论、工作座谈以及方案策划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组织、宣传、沟通、协调、社交、表达、写作及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创新完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机制和模式。

(五)加强本土案例教学的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色

本土化案例教学离不开本土化企业,由于各地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不同,不同地域的商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背景以及企业家精神等也各不相同。企业案例教学表面上说的是事,但实质上反映的是企业的文化和企业家的精神。因此,本土化案例教学离不开不同商业文化背景下各地域企业家的文化与传承。在中国的商业文明中,涌现了包括赋予浓厚地域特色的“晋商”“徽商”“浙商”“豫商”“粤商”等不同特色的商业文化与商业模式。

因此,要积极推进广西本土化企业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探索挖掘、总结分析和凝练打磨广西企业经营管理特色和广西企业家精神,不断总结提炼完善本土化企业文化,弘扬传承“桂商”文化精神。通过基于“桂商”文化为引领的广西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广西人学广西案例、了解广西行情和企情”的基础上,增加“弘扬传承桂商文化”的新内涵,拓展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外延,凝练广西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特色,不断提升本土化企业案例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夏旭晖,廖晓明,陈建付. 工商管理案例本土化开发的困局和出路[J].企业导报,2010(12)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本土化工商管理类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桂教高教[2016]6号)

【作者简介】冯俊萍(1967—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论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论文 篇4

案例教学法 互动教学 金融学

摘要:

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要求师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精心组织和互动,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Approach)是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1)教授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对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进行分析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金融市场运动规律更加复杂,金融工具形态也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当今金融世界的这一变化节奏。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笔者认为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应引入案例教学法。

一、新形势下金融学教学面临的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机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金融业务种类不断出新。生机勃勃的金融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同时也对金融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金融学教学进行改革。

20世纪70年代以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金融管制在国际范围内的放开深刻地影响并改变全球金融业的面貌。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再加上互联网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广泛使用,使目前的金融产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金融学所蕴涵的知识结构已经明显地落后于金融实践发展的要求。必须对金融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比较重大的调整,以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将金融电子化、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等新兴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金融学还应当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对开放条件下金融经济运行新型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研究,及时将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活动内容之中,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二、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心理学实验证明,常人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15%,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量为25%,而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住的内容高达65%。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通过呈现听觉和视觉材料,再经过分析讨论,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金融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以案例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不断提高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的实际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地呈现的是个体学习,而合作学习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增强了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式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则更高。教师不仅要有广博且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了解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还要熟悉国际上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幻,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实践案例。因此,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或得到的启示升华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了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总体上来说,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索,自主实践。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案例,了解案例的相关信息,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抓住关键问题思考问题,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提出看法和观点。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宣读各自的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之间再进行相互提问和答疑讨论。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担当导演的角色,对案例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统筹。通过有效的控制讨论过程,提示思考线索,提供分析方法,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以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要鼓励每一个学生,争取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讨论的方向。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国际金融业务操作也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哪个方案最优,或者说哪个方案不可行。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给予适当鼓励和帮助;当学生取得阶段性成果时,给予认可。鼓励学生积极充分参与进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暗示、引导、激发和肯定,增强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甚至表面看是“异想天开”的方案,教师要善于从中看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路。

四、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合适的典型案例,教师必须搜集、选择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整理,使之适应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控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进行编写。金融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因此对设计好的案例进行正确地分析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选择好合适的案例后接着要展示案例,展示案例的时间比较灵活,既可在讲授知识之前展示,也可在讲授知识之后展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然后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教师总结和评定成绩。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的态度,同时指出其中的不足,然后重点阐述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及个人看法供学生参考,并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讨论所获得的主要观点,对照个人的分析找出差距和改进之处,最终形成案例分析书面报告,教师再对呈交的案例分析报告加以点评,打出成绩,发还给学生本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问题分析的准确程度,又可以让有疑问和进一步思想的学生继续和教师探讨。

金融学教学偏重于理论的讲述,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教材侧重于制度性规定,操作性不强。如果仅讲述课本理论,要求学生进行简单记忆,内容繁杂、须记忆内容众多,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基本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用所学理论知识,在专业领域的更广阔范围内,分析现实问题,寻找一般规律和方法,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予以综合运用,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在金融学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本土旅游资源融入导游教学 篇5

《导游基础知识》是浙江省旅游局主编的导游考证教材,它融合了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地理、宗教、建筑等旅游基础知识,理论性较强。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专业教学模式更注重应用性和实效性,并以此强化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使学生在了解当前旅游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同时,有效获得参与实际工作岗位后的知识和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围绕着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依托学校地处朱家尖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的地域优势,将教材内容与本土旅游资源相结合,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本土资源的进行整理、挖掘、讲解,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以形成专业实践能力。

本土旅游资源的课程价值特征

本土旅游资源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具有深远意义。

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朱家尖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在旅游专业教学中,我们将教材内容和本地资源有机融入,深度拓展,让学生感到文化就在身边,化无形为有形。

具有热爱家乡、热爱专业的德育功能 学生在完成搜集、整编当地旅游资源的学习任务过程中,通过查找文献、实地体验和调研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浓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情操,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本专业的情感,增强了对旅游业的强大使命感和责任感。

传承本土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搜集和整编朱家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当地历史、民俗和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乡土文化。在《导游基础知识》教材的民俗风情,我们就制作了《朱家尖民俗资源》这一专题板块,学生分组作了“渔业、农业”“婚礼”“节令习俗”及“造船”“剪纸”等传统工艺协作作业,全面展示了朱家尖的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相比较,既有亲切感,又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在接受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浸染与濡化中,唤起自豪感,同时也深感肩负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组织形式及内容

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气氛 在《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采用观看专题片、实物展示、学生PPT展示、情境演示等多种方式,融入喜闻乐见的本土文化,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例如:在学习饮食文化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特别学会某道菜肴进行推荐展示,结束后做成专辑《舌尖上的普陀――十大风味海鲜美食及鱼类民谣篇》。学生在课堂展示时,拿出生动直观的图片,讲解通俗幽默,以及用舟山方言演练的鱼类民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延伸到本地菜肴知识并学会推销,这恰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能力。

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夯实拓展专业知识 在实践探索环节,主要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结合教材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置实训项目任务。学生们通过对本地的朱家尖旅游景区考察、调研,完成了项目任务,夯实和拓展了所学专业知识。

参与本地节庆活动,促进培育三维目标 朱家尖是著名旅游胜地,节庆活动众多,利用假期让学生作为义工参与本地节庆活动,促进学生培育三维目标。比如大型的朱家尖沙雕节活动,事先教师布置活动任务:要求了解朱家尖南沙景区,写好导游词;熟悉南沙景区线路、了解沙雕雕刻艺术和工艺品等;在节庆活动期间,学生义务为游客进行讲解服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专业知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开发校本教材,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朱家尖丰富的旅游资源,师生共同探索开发《朱家尖旅游一本通》校本课程,以此为任务载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个具体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本土资源进行整编,挖掘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效果

学生的专业品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利用有效的本土旅游资源,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共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通过整理和挖掘地方旅游资源,深化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推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在进行地方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中,能够考虑到朱家尖本土旅游资源的特点,从本地地理、历史概况、旅游资源分布及介绍等多角度着眼,打开地方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就很有可能成功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 在教材和本土旅游资源融合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迫使教师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不断学习提升;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论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论文 篇6

关键词:警察院校;案例分析法;形式逻辑;教学

形式逻辑学是专门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规律 和规则的 科学。警察院校《形式逻辑》课程融合了刑事侦查、痕迹检验、法医学、审判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缜密的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以适应现实案件复杂性和警察工作严肃性的要求。因此,警察院校将《形式逻辑》作为警察类专业基础理论课来开设,无疑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将逻辑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警察工作中迅速抓住关键性的内容,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警察院校《形式逻辑》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分析法的特殊性

一般意义上的案例分析教学法是1870年由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在《合同法案例》中创立的。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基本含义是:以精心选择、合理编组的若干个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教学方法。

本文所称的案例分析法源于以上案例分析教学法,其实质也是在于为学生提供模拟情景,训练其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论证的能力。因此,它同样是为进一步消化、巩固、检验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专门安排的一种应用性教学活动。但在警察院校《形式逻辑》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分析法有其特殊性:

必须先讲授理论传统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并不在学习前提供大量的理论知识,而是在研究案例的活动中提供相关的资讯以协助学习者解决在探索案例中所产生的知识冲突,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在警察院校《形式逻辑》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则必须是在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因为《形式逻辑》是工具性质的学科,它本身不能给学习者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而只能为学习者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达理论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如果不掌握基本的理论对《形式逻辑》进行案例分析法教学,就好像没拿到钥匙教人开锁一样达不到效果。

答案的唯一性传统的案例分析教学法由于着重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让每个学习者都有提出、回答、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权利,有意使案例不设置“标准答案”。而警察院校的《形式逻辑》教学则不一样。尽管形式逻辑学只能从思维形式结构的角度去解决思维的正确性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它离得开思维的具体内容。以推理为例,只要学习者获得的前提是真实的,过程又符合规则,则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唯一的: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要么为真,要么为假。并且警察院校的专业性又决定了学生在进行推理时首先就必须考察前提的真实性。对于警察而言,只有真实的前提,才有进行推理的必要和可能。学生如果能获得真实的前提,运用教师刚刚讲授完的规则,他只能得出唯一的结论。也就是说在警察院校《形式逻辑》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答案只能是唯一的。

案例分析法在警察院校《形式逻辑》教学中的运用过程

案例分析法在警察院校《形式逻辑》教学中运用过程如下表。具体运用过程阐述如下。

第一阶段是传统的教学过程,也是有效进行案例分析法教学的前提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运用小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不必追求精细,但求准确。

第二阶段是有效进行案例分析法教学的基础教师选择、提出案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要注意与教学进度相一致;其次要选择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难点,或者选择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不管怎样,案例的选择和提出,必须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并努力为之服务的。例如讲授完三段论规则后,笔者选用了“硅藻反映的错觉”案例:张×的尸体在大渠浅滩被发现,尸检发现其肺、气管等有硅藻反映,警方断定“死者生前入水”,但据此侦破毫无进展。原因在于警方进行了一个三段论推理:“凡是生前入水的尸体有硅藻反映,张×的尸体有硅藻反映,所以张某是生前入水而死的”。从理论上讲,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从实践上讲,警方的侦察方向出了问题,因为张×是死后入水,不过尸体入水后由于受到急流回力的作用造成机械性呼吸而出现了生前入水假象。这个案例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既能强化理论知识,又能补充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个阶段是有效进行案例分析法教学的关键当学生融入案例情境后,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引导学生剖析解疑。教师在设疑过程中,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采用“剥笋壳”的方式逐步提出问题;也可以将所有的问题全盘抛出,采用“跳起来摘桃子”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大的展示空间。但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随时注意控制课堂的情况,适时开展个别指导,或以不同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例如讲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后,笔者选用了2002年8月22日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报道的70岁长春老干部李某状告长春市公交集团案例:长春市公交集团内部职工集资承包的电气公交车对李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免费乘坐市内公共 交通 工具”的要求予以拒绝是否合法?笔者就一次性提出了问题:(1)出租车也是“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吗?如果是,为什么不能免费乘坐?如果不是,为什么?(2)“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的内涵和外延各是什么?(3)如何断定本案中的电气公交车是否属于“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的外延?由于本案例选材真实,并且所提出的问题所有学生都能接触到,立刻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第四阶段是有效进行案例分析法教学的保障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的案例分析法,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引导分析,紧紧围绕重点延伸和扩张,使学生在 总结 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完善和能力的提高。教师一是要总结学生在前几个阶段的表现,不管是积极表达观点的还是有独特见解的,哪怕是典型错误思维的学生都有应得到教师合理的点评;二是要评价案例本身所蕴含的原理,以及运用原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警察院校在《形式逻辑》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的组织形式

论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论文 篇7

中职旅游教学是提高学生的旅游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旅游逐渐成为热门产业, 对旅游服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职旅游教学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提升, 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职旅游学习要点, 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影响学生对中职旅游学习的因素

第一, 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旅游服务是当前社会重要的服务行业, 在新时期, 旅游服务对服务人员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化服务人才, 但在当前的旅游教学过程中, 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 还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旅游教学。以传授旅游知识为主, 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没有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对中职旅游教育进行改革。第二, 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在中职旅游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很多旅游课就是对一些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重复教学, 学生进行各种知识的背诵。比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就是对各种景点知识、导游的基本规则进行背诵。这种模式以及单一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感觉中职旅游课十分枯燥, 最终失去学习兴趣。第三,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进行教学, 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对旅游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第一, 案例教学法及其重要性。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各种实际例子对旅游专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方法。这种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对各种知识有更加立体的认识, 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旅游业逐渐成为一个热门产业,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 全世界的旅游业态呈现多元化和大众化。我国的旅游业想要实现快速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就应该从旅游服务角度着手, 培养更多专业化、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专业教学是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知识点比较抽象, 借助案例教学法对各种知识点进行讲解, 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一是加强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中职旅游是中职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当前职业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职业教育也越来越规范。在当前教育背景下, 中职学校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学。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对各种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可以让学生从真实案例中累积更多的经验,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旅游难题进行解决。二是合理设置教学案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 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教学案例一般是由教师来选择的, 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 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案例与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否紧密联系在一起。2) 案例能否对学生在新知识方面的自主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3) 选择的案例内容能否充分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4) 所选取的案例对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合作能不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意义。在中职旅游教学过程中, 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尽量选择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的案例, 从而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共鸣。当前, 有很多媒体报道导游与游客之间发生冲突的新闻, 这种冲突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服务人员与游客之间的沟通不畅造成的, 可以采取类似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第三, 结合合作讨论法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法中, 合作讨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 选择案例之后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就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对小组成员进行锻炼的时候, 应该让所有成员都得到锻炼, 而不只是对其中的一些成员进行锻炼, 尤其是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更应该加强锻炼, 使得学生在小组内能够得到一定的任务分配, 自己努力去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小组讨论后, 再在班级内进行集中讨论, 各小组要选出代表将本组的观点表达出来, 并且可以通过其他小组的发言, 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再思考, 从而便于学生思维拓展。第四, 合理的教学评价。在案例教学法中, 学生的讨论与分析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重要过程, 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该对案例进行分析, 并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实验成果给予肯定, 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 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中职旅游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的一个重要过程。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各种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加强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好充分引导, 给学生更多讨论的空间, 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洁.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14 (01) .

论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论文 篇8

【关键词】教育学 案例教学法 分析 应用

教育学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其对于正确引导师范类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掌握关键教学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高度的重视。然而,从现实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其教育学的发展现状不够乐观,教学工作中往往缺少必要的教学资源设施,而且过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教授,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下面就以案例教学法为例,简要分析其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案例教学法综述

1.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以运用案例为主,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解读和分析,从案例中解析出相关知识,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培养教师人才的独特、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案例的含义,其主要内容在于叙述某一个完整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道理进行挖掘,换句话说,案例就是一种教育学中的典型教育故事,并不断启发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目前来讲,我国教育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或冲突,引导广大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通过寻找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和矛盾,并在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1.2 教育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课堂往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借助黑板对学生进行教授,方式单一,缺乏一定的兴趣性,然而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课堂中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教育课堂不再仅仅以老师教授为主,而是紧紧围绕在广大学生的周围,通过为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丰富感性材料的熏陶,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从实践中寻找知识的身影,并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充分运用,确保学生在进入社会时,能够准确寻找自身的定位,得心应手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去。此外,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引用,使得中职学校内部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机制,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且能够大大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中去,对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充分利用,使得其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学校在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时,应该了解其具体实施步骤,下面就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作简要分析。

2.1 准备阶段

在教育学教学工作中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每位教师在课前进行准备,也需要广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需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除并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上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外,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网络等教学资源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经典案例,并將这些案例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每位学生的眼前,只有选择合适的、经典的案例,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亲身进入到教育情景中去,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对于每位学生而言,需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对教师提出的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充分理解案例中的细节和精髓,及时发现案例中蕴含的问题,并尽最大程度地抓住案例中的本质,分清主次,并将这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2 呈现案例阶段

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呈现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口头陈述或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可以通过向每位学生发放纸质材料进行呈现。对于处于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境下的案例,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展现形式对相关案例进行呈现,保证学生能够清晰、完整地对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并抓住案例的本质和精髓,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习。

2.3 课堂讨论和总结阶段

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阶段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案例,学生需要对相关案例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整理,并就某些案例与周边同学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讨论阶段完成后,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地方要进行充分的鼓励,便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案例选择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案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对使用的案例进行认真谨慎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要有经典性。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便于理解,而且也能够在案例中领会到多方面的道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第二,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案例的真实性,教育案例一般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是需要引导广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一定要确保案例的真实性。

第三,案例要具有启发性。选择案例的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进步。

4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学教学工作也有了巨大的改革,特别是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仅减轻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引导学生进步,促进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蒯秀丽.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2):50-51.

[2]李章琼.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3,(11).

论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论文 篇9

背景描述:中英西南项目已经在从江县实施几年了,教育公平也真正开始走进课堂,许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开始感到老师可亲可敬了。过去的严师出高徒,板起脸孔教学,师道尊严,已经逐渐远离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育公平的主流化趋势已浮出水面。从江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开始了许多新的探索。然而,要让我们的学生确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感受到课堂中的公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正视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揪住学生的不足而不放。可是现实中的课堂,我们许多的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或者认为无足轻重。我自己的一个真实故事让我坚信做到这一点是多么的重要,说小一点,可以帮助许多同学拾回自信;说大一点可以让老师成为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

故事描述: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文后,要求两个同学(其中一个女的坐在前面,另一个男的坐后面)上黑板前,听写词语,其他的同学在下面写。我读了“马革裹尸、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之无愧、宰割、彷徨、鞠躬尽瘁”等共十个词语。其中前面的这个女同学完整地写对了八个词语,另两个词语,分别出现一个错别字。后面这个男同学完整地写对了七个,后三个词语也分别出现了三个错别字。结果我在纠错时,学生的.问题,让我永远也难以忘怀。

我说:“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交换,对照课本检查错误,看他(她)写错了几个?”

我又示意在黑板前听写的两位同学回座位对照检查。两分钟后同学们检查起了,我按照惯例,给在黑板写的两位同学纠错。

我问:“大家看,我们请的顾重秀同学(女同学)还写错了几个词语?”同时我注意到她也意识到写错了,满脸变得通红。

同学们:“两个!”

我说:“不小心了吧?以后要注意啊。”

我说:“大家再看潘良坤写错几个词语?”

同学们:“三个!”

潘良坤满不服气地说:“老师,我只有三个字还没写对,其余的全对。”

潘良坤的话,让我楞住了:是啊,为什么?我总是强调出的错误,而不是他做的对的呢?他说的多好呀。为了掩饰我的尴尬,我便对同学们说:

“大家看,老师的话与潘良坤的话有区别吗?”

很多同学陷入了沉思,这时语文水平较高的唐班长站起来发言了:“有区别,您和我们强调的是他的错,他强调的是他的对的。”

“那么,老师应该强调对还是强调错呢?”

“老师,我觉得应该强调对的,也就是我们的优点,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唐班长的话音一落,全班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注意到,潘良坤同学眼里闪过了一丝自信和高兴。我也随着同学们拍起了手掌。

“好,老师给你们道歉,同时向大家承诺,今后我就强调你们的靓点,希望你们展现更多的靓点给老师看,好吗?”

“好!”全班同学声音整齐有力。……

故事后的反思:在教学中,往往我们老师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强调学生学习的错误,希望他们能立马把自己所传授的学会,所谓恨铁不成钢,殊不知好铁成钢也有个过程,这过程还必须讲究技巧,才能炼出更好的钢来。老师强调学生学习的错误,出发点虽善,但对学生是很不公平的,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感受,很容易使学生泄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挫伤学生的成就感。这可以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为,中小学生从心理学来讲,更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对孩子来讲,就像炎炎夏日一丝凉爽的清风;老师一个赞美的眼神,就像寒冬天里一缕温暖的阳光。所以课堂上需要鼓励,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不仅给学生知识,还要给他们学习的快乐,让他们体会成功。而要做到这点,就要老师正视学生的闪光之处,不要紧紧地盯着出现的不足。如果一堂课,一个老师有几句鼓励的话,几个欣赏的眼神,几句赞美的话语,那孩子们该会怎样的高兴啊!试想这样的课堂,谁不欢迎呢?

所以让教育公平走进课堂,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闪光之处。

旅游企业人力资本管理 案例分析 篇10

试选取某一旅游企业,分析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特特点、模式,是否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策略? 企业:

迪斯尼主题公园 案例介绍:

所谓主题公园,就是园中的一切,从环境布置到娱乐设施都集中表现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主题。从1955年沃尔特.迪斯尼在美国洛杉矶创建世界第一个生产快乐的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到1971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创建迪斯尼乐园、1983年的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1992年的法国巴黎迪斯尼乐园和2005年的香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名震全球,成为世界旅游业主题公园中的一张王牌。

关于迪斯尼的人力资本管理,从网上搜集到以下信息: 1)“我们不是希望将员工放在迪斯尼中,而是希望将迪斯尼放在员工心中,我们要以‘心’服人!”

——迪斯尼公司总裁及CE0迈克·伊斯纳

2)在企业招聘时,迪斯尼公司总裁迈克•伊斯纳坚持这一原则“保持公司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我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3)迪斯尼要求每一个新员工都要接受由迪斯尼大学教授团的新员工企业文化训练课,以便让他们认识迪斯尼的历史传统、成就、经营宗旨与方法、管理理念和风格等。除了这些精神、文化的培训外,迪斯尼专为新员工制定了一个为期3天的个性培训:☆第一天上午学扫地,下午学照相。☆第二天上午学包尿布,下午学辨识方向。☆第三天上午学怎样与小孩讲话,下午学怎样送货。4)对于已经有一定经验的迪斯尼员工来说,他们需要接受的培训更多,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丰富。比如在“生涯提升周”时,员工可以选择上“未来生涯”课,这堂课会告诉员工,迪斯尼乐园中有些什么新的机会,以及该如何去准备它。还有一种课程叫“应征课程”,它培训员工如何做一份好的履历表,如何透过履历表推荐自己,以及如何与主试者面试。

5)早在20年前,迪斯尼公司就开始实行公司范围内的员工协调会议,每月举行一次,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一起开诚布公地讨论彼此关心的问题 案例分析:

1、迪斯尼主题公园人力资本管理的特点与模式: ① 注重企业文化传承的招聘过程。当应聘者前来迪斯尼应聘时,公司会主动向他们发放详细列有 公司雇员工作条件及所应遵守的有关规章制度的文件,以便应聘者 决定是否愿意并能够在这里工作。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公司会通过幻灯片、可视电话以及面试等多种形式的沟通,传达企业文化相关内 容。在面试的过程中,除了必须进行的英文考试之外,考察的一个重 要的方面就是微笑,考官会留心观察候选者的面部表情。在迪斯尼公司看来,应聘者善于通过微笑表达友善并制造快乐的能力比英文能力更为重要。通过以上的招聘过程,迪斯尼公司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招聘来的员工能够热爱迪斯尼乐园的工作,用微笑带给顾客快乐。从而避免招聘进来一些与迪斯尼快乐理念不相符的员工,一方面给员工 带来情绪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损害公司的形象。

② 将迪斯尼放在员工心中的传统教育。正如迈克·伊斯纳所说“我们不是希望将员工放在迪斯尼中,而是希望将迪斯尼放在员工心中,我们要以‘心’服人!”。迪斯尼主题公园注重员工对公司理念的教育。

③ 职业教育终身化。迪斯尼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长期坚持的核心价值工程之一。新员工进入迪斯尼乐园工作,首先要接受 Tradition(传统)、DiscoveryDay(探索迪士尼)和 On-workTraining(岗位培训)三种培训。这些培训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技能教育,而是更重视精神层面的引导,注重向新员工传递公司快乐的理念,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为顾客提 供优质和微笑服务。不仅进行企业文化、历史传统、成就、经营宗旨与方法、管理理念和风格等方面的培训,还花费3天的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同时,对于迪斯尼的老员工,它们给予的培训更多,譬如“生涯提升周”“未来生涯”等课程。迪斯尼员工的职业教育终身化为其企业本声人力资本的培养与提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培训期间,迪斯尼公司会按照课时付给员工工资。老师授课 时也非常注重员工的参与度,并且注重学习的游戏性。这些细节保证了员工拥有快乐的心情,并且最终将这种快乐带给游客。

④ 诚心的沟通。迪斯尼构建了自己内部沟通网络在公司内实行员工协调会议,不论是公司管理高层还是员工都能诚心沟通、商讨迪斯尼的任何问题。同时,迪斯尼拥有完善的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渠道,通过正式的沟通渠 道,员工可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分享到公司的最新消息;通过非正式沟 通渠道,公司会帮助员工及时疏导不良的情绪,员工也可以及时将自 己的不满表达出来,从而防止员工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当中,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迪斯尼坚信,完善的内部沟通网络,是保持员工积 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2、存在问题:

迪斯尼的人力资本管理大致经历了一个人力资本招聘与选拔、人力资本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可见,仍缺乏人力资本绩效评估与激励的过程。迪斯尼主题公园应该把者四个过程统一到人力资本管理中。

3、未来发展策略: ① 做好人力资本规划。在迪斯尼主题公园内部根据组织工作任务、完成工作量、组织所处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现有人力的素质和性质做好人力资本的需求预测;同时做好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需求预测,从而促进人力资本规划的完善。

② 从招聘入手,打造服务型团队。招聘是人力资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招聘应该做到人职匹配,使员工的能力和特质能够很好的和岗位契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员工能够适应工作内容,热爱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服务业来说,员工需要时时刻刻与顾客打交道,为顾客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服务企业招聘员工的时候应该根据岗位特征选 择外向、热心、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员工;避免天生内向、冷漠的员工进 入企业,一方面损害企业的形象,另一方面给员工带来较大的情绪压 力和心理压力,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因此,服务业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向应聘人员说清楚 岗位的要求,让应聘人员清楚的了解工作的内容。其次,在选拔的过 程中应该注重考查员工对服务的理解,观察员工是否具有较好的服 务意识、是否善于并喜欢与人沟通、是否善于通过微笑制造友好的气 氛。最后,可以借助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对员工的性格特征进行测 评,以更好的实现人职匹配。

③ 有效的培训,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目前国内服务业的培训主要是以技能培训为主。然而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说,技能培训远远不够,旅游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增强员工的服务水平。因此在迪斯尼培训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传达企业的服务理念,在思想上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 认同公司的文化,认同公司的服务理念,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上一篇:多媒体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幼儿园开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