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杆子”是最好的员工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线杆子”是最好的员工(通用2篇)

“电线杆子”是最好的员工 篇1

因为他一上任就取消了员工的双休,要求员工每周上六天班,目的是使员工能在办公室更充分地工作;接着就是执行严格的坐班制度,一个月的外出次数有严格限制;第三是上班时间不许去咖啡室聊天,并将原来的咖啡室改为教室,每天下班后学习一个小时;第四是加大考勤的权重,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老板对他的作为很满意!但是一年过去后,除了这些弄得鸡飞狗跳的外围措施之外,这位总经理仍然无法解决公司生存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业绩增长,

尽管成本一再压缩,但无法掩盖经营只出不进的窘境。而随着核心员工的大量流失,剩下的人更加感到前途迷茫。

“电线杆子”是最好的员工 篇2

某日下午,台湾苹果日报的记者陈玉梅在MSN上叫我:“嵩龄,旅日作家刘黎儿推荐一位日本核电专家平井宪夫的文章,想在台湾找合作出版社,我看你出的一系列《黑心房地产》,你对社会议题的观察,应该很适合做这本书,有兴趣谈谈出版的可能吗?”

刘黎儿是我在中国时报集团服务时的前辈,素来景仰,上网找了关于平井宪夫的资料后,更勾起我的兴趣。原来这位曾经在福岛核电厂工作过的“监工头”,已经在十多年前过世,生前留下的这篇“内幕告白”在三一一核灾之后,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看过的人都觉得,以日本的高科技形象,核电厂的运转与维护竟然处在令人不可思议的草率状态,实在是太可怕了。

老实说,在阅读这些资料之前,拥、反核这类议题几乎与我无关,台湾跟日本一样,长期被政府教育“核电是成本最低廉的能源”、“台湾天然资源少,核电不可废”、“没有核电,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而拥、反核议题,多年来吵闹不休,在资讯来源单一又浅薄的情况下,直接用二分法被贴上蓝绿的标签,也不足为奇。

刘黎儿说,在福岛核灾发生前,她对于核电议题也是完全无感,反倒是她的先生,旅日围棋高手王铭琬,十二岁时随着恩师沈君山参观过清华大学的原子实验炉后,就对核电领域感兴趣,并阅读过不下百本的相关书籍。核灾发生后,他们都认为核电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影响生命甚巨,因此不断地透过写专栏、演讲的方式,希望大家反核。

黎儿不愧是资深文化人,她的一句话打动了我:“在日本,即便有五十五座核子反应炉,书店中仍有整整三个书架的核电专书,从科学到社运,百家争鸣,反观台湾,一年出版四万本书,但跟核电有关的,却一本都没有。”

的确,要民众对于如“核四”如此重大的问题做民意上的凝聚与评判,就不能少了教育的过程,我和刘黎儿都是记者出身,深信“读者有知的权利”,更何况在资讯如此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出版一本书也仅仅是尽一个出版人的基本责任罢了。

决定出书之后,我请黎儿帮忙解开两个疑点:一、网络上关于此文真伪论战不休,平井宪夫是否真有其人?二、作者十五年前即已过世,版权如今沦落何处?

多亏刘黎儿发挥了记者锲而不舍的精神,一路寻线追查,先是透过日本媒体线索证明平井宪夫真有其人其事,再找到当年跟着平井宪夫四处演讲,并将演讲记录整理集结的佐藤弓子、小田美智子两位女士,成功取得她们的信任与授权。

做这本书所花的时间是另一个难得的经验,为了赶在福岛核灾满三个月前夕出书,从签约、收稿、翻译、编辑、设计、印刷到上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形同以做杂志的速度在做一本书。不过,幸亏有精通日文且熟悉核电的翻译陈炯霖、海外关系良好的导演崔愫欣、法国核电学者彭保罗等学有专精人士,各自提供专业且无私的投入,也才能取得包括前美国GE原子炉设计师菊地洋一、前东芝核电设计师小仓志郎等专家的文稿,让本书除了惊爆内幕的告白文章外,还有完整扎实又多元的论述。

上一篇:高一学期学年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三好学生代表讲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