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政策法规基本知识(推荐11篇)
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通常也称为林权,主要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按照《森林法》第三条的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有三种形式,即国家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
按照《森林法》第四条的规定,森林具体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我国林业建设的方针是,“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按照《草原法》第九条的规定,草原的权属有三种形式:1、国家所有权。 2、集体所有权。 3、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的使用权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
渔业,是捕捞、养殖和加工水生经济动植物区的水产品的产业
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假种子和劣种子
假种子,就是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劣种子,就是指第一,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第二,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第三,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第四,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第五,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
种子经营是指生产出来的种子通过各种渠道到达使用者手中的全过程。
种子经营者的义务
1、依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经营。
2、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
3、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
基本标注内容包括: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年月、生产商名称、生产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
特别标注内容包括:
(1)主要农作物种子应当加注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和品种审定编号;
(2)两种以上混合种子应当标注“混合种子”字样、标明各类种子的名称及比率;
(3)药剂处理的种子应当标明药剂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注意事项;并根据药剂毒性附骷髅或十字骨的警示标志标注红色“有毒”字样;
(4)转基因种子的标签应当加注“转基因”字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和进口种子审批文号;
(5)进口种子应当加注进口商品名种子进出口贸易许可证编号和进口种子审批文号;
(6)分装种子应注明分装单位和分装日期;
(7)种子中含有杂草种子的,应加注有害杂草的种类。
4、建立种子经营档案。
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种子使用者在购买种子、使用种子时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具体包括:
1、知晓权。
2、自由选择权。
3、公平交易权。
4、请求赔偿的权利。
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新颖性。
确定植物新品种的新颖性主要以商业销售为依据,具体衡量依据是: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以前该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
授予新品种权的实质条件即授予新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条件
我国城乡关系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这种失衡在农村的表现尤其突出:
首先,不平等的工农差距加剧了农业的弱质性。
关键词:危房改造,“三最”政策,节能示范,管理制度
一、引言
自中央2008年第四季度启动贵州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09年至2012年组织实施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5年间, 中央投入逐年快速增长, 累计安排731.72亿元, 上千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已覆盖全国各省份, 补助标准不断提高, 由2008年户均5000元, 提高到2012年户均7500元。并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既解决了贫困农户的安全住房, 又推动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既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既加强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 又推动了农村基本安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此阶段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绩, 与危房改造工作的制度设计和采取的主要做法密不可分。
二、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基本政策
(一) 严格限定补助对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通过实地调研、专家研讨、部门论证, 确保实现工作目标、任务、具体部署与国家财力、物力的衔接和协调, 研究确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目的在于解决居住在危险房屋中, 通过自身能力无法改善住房条件的农村最贫困的农户。
(二) 实行分类补助标准
考虑到居住在危房中农村贫困农户的实际需求和农村危房改造具体工作操作上的可能性, 2008~2009年, 确定中央补助标准为平均每户5000元, 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补助资金。随着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 2010年, 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户平均6000元。2012年, 提高到户均7500元。
(三) 严格控制建筑面积标准
根据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 确定按照最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标准, 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内。通过政府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 先建一个小的、安全的框架结构农房, 今后经济条件允许可在上面加盖一层, 或将农房两侧接出去。避免面积偏大或者建设标准要求太高, 造成农民借高利贷盖房子, 使贫困农民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漩涡。
(四) 逐步扩大试点地区范围
试点范围从2008年到2010年, 有计划、有步骤地由贵州一省扩大到了覆盖西部地区全部县 (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 、中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陆地边境县、享受比照西部地区政策县和东部地区陆地边境县, 覆盖范围超过1500个县级行政区, 涉及2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 扩大到中西部所有县市, 2012年, 实现了全国全覆盖。
三、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协调推进
中央将农村危房改造确定为重大民生工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进一步扩大内需、保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省区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成立以省长或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督促各试点县成立农村危房改造领导机构, 将农村危房改造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围。
一是部委联合, 建立协调协作机制。2009年,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建立起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牵头, 民政、民族事务、环保、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扶贫、残联、国土资源、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二是各地成立领导机构, 落实责任制度。各省成立省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 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和统一管理。各市、县也相应的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 各职能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 密切配合。三是地方各部门明确分工、落实任务。中央明确地方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地方责任和部门协作。
(二) 多方筹措危房改造资金
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力度。2008年,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之初, 中央拿出2亿元在贵州开展试点, 之后逐年增加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分别从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拨付。2009年追加到40亿元,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又安排中央补助75亿元、166亿元和445.72亿元, 资金规模稳步扩大。地方省级、市县级财政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计划, 调整支出结构, 进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配套, 增加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所需资金。农村危房改造的主体是农村贫困农户,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也以农民自筹为主, 中央和地方政府补助帮扶为辅。建设方式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各地引导贫困农户充分利用自筹资金, 就地取建材, 以亲友帮建等方式, 降低建设成本, 建设最基本的安全住房。
(三) 规范补助对象审核审批程序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程序上, 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各级各部门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内容进行公开, 接受上级部门、监察部门、社会监督。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申请上, 采取公平的原则, 村集体所有农户只要符合条件均可申请, 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 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 亟需改造住房的农户。严格执行公示制度,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确定以后, 在村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接受公众监督, 确保补助对象选择公正。
(四) 创新改造建设模式
各地积极按照整合资源, 规划先行, 突出重点, 厉行节约, 加强相关惠农支农政策衔接的基本原则, 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稳步推进改造的同时, 积极研究政策, 创新改造模式, 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房屋置换模式、公有产权模式、与移民搬迁相结合模式、与村庄整治相结合模式。通过这些方式, 节约危房改造成本, 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同步推动移民搬迁、村庄整治等工作, 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五) 严格组织实施建筑节能示范
2009年以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多次组织技术力量, 研究农村住房建筑节能技术与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工作的政策措施, 先后出台了《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要求和政策文件。组织专家技术力量深入各地实地调研, 研究适应各地实际需求的本土化抗震节能技术与做法, 如农房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农房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房屋的朝向、间距、遮阳措施、墙面绿化、增强自然通风、平面布局等节能要求;适合南方地区采用的墙体内保温做法;草泥座瓦保温屋面、坡屋面吊顶内保温和钢筋混凝土平屋面保温做法, 节能门窗选用等。
(六)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安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每年下发“关于做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规定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的要求, 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危房改造的工程质量, 地震设防地区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与要求。为加强危房改造的规范工作,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各地要做好农户档案与产权登记、存档、录入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上报等工作。农村危房改造试行一户一档, 规范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工作, 包括纸质档案和信息系统建设。2011年, 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提出了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分配使用要遵循科学合理, 公正客观;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绩效评价, 规范管理等原则。建立农村危房改造逐级上报的信息报告制度。各试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 并逐级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组织进行抽查。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落实“旬报”制度, 及时汇总工程进展情况并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汇报。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 着力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建立起中央抽查、省区互查、地方检查、自查的三级实地监督检查管理方式, 不定期实地检查、核查;二是中央和省、市、县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利用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三是要求各级各部门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社会监督。
(七) 加大工作宣传力度
基层组织积极动员。切实发挥村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 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采取自建、援建、帮建和投工投劳等方式, 深入开展社会互助。加大宣传力度, 及时总结和推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政策。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进行专题报道、拍摄公益宣传片, 结合“电影下乡”放映、网站宣传等多种形式, 深入宣传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重大意义、基本政策、工作程序、农房安全、建房技术、建筑节能、各地好的经验做法等相关内容, 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 营造积极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宣传报道工作中, 主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把握正面引导宣传;二是围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三最”标准重点开展宣传;三是着力宣传推广建筑节能等技术;四是宣传农村危房改造好的做法、经验。各省区、市、县及时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 以简报、专报等形式发表, 利用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文字, 把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传达到每一个农户, 消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发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危房改造。
多种形式宣传建房技术知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多次在新疆、青海、广西等地举办农村危房改造技术培训班。对全国各地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参与危房改造试点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农村危房改造的主要背景、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主要政策、农村危房改造的相关要求、工作中容易遇到的突出问题, 以及试点工作进展等。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建筑工匠培训教材, 并下发到各省区, 要求各地对农村地区农村危房改造进行技术普及, 并多次举办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班。各地也多次组织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等, 加强对当地农村建筑工匠农房建筑技术、抗震节能等方面技术的培训。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副部长在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上的讲话.
[2]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
[3]关于做好2010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4]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5]关于做好2012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6]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
[7]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
[8]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
加快推进农村产品电子商务
北京、河北、吉林、湖南、广东、重庆、宁夏等7省(区、市)重点在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开展试点,采用“基地+城市社区”直配模式及“批发市场+宅配”模式,建立鲜活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和鲜活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
2015.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016.1.11 农业部《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
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
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渠道下沉,加强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鼓励“万村千乡”等企业向村级店提供B2B网上商品批发和配送服务。
2015.8.21 商务部等19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
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南等4省重点在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方面开展试点,建立农资网上销售平台,完善农资电商服务体系和农资电商监管体系。
2016.1.11 农业部《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
鼓励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
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作用,为消费者提供实时预订、信息搜索等服务,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提供市场推广和内部管理提升服务。
2015.11.30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的通知》
2016.1.11 农业部《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
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围绕电子商务实操、网络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内容,采取集中式、片区式、互联网远程教育等形式,为农村青年提供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帮助农村青年掌握网络店铺申请、网店美工、产品设计与发布、在线沟通、订单处理、网络支付与安全.营销技巧、售后服务等实用技能。
2015.4.7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商务部《关于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的通知》
2015.9.6 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
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支持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企业的合作,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下沉带动农村消费。
2015.5.4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2015.10.23 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5.11.9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物流园、创业园。支持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在农村和城市建设仓储、冷链、分拣包装、只能配货等设施设备。
2015.9.6 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
2015.12.24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
加大金融支持
加大对电子商务创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授信和贷敦支持。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手续。符合条件的农村网商,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患政策。
2015.11.9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部分省区市电子商务建设目标
河南省
目标:三年内,全省创建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平台、企业、物流、服务紧密融合。
河北省
目标: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10个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持建设100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成15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基地)。
湖北省
目标: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35%,实现“一网多用、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融合一体”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湖南省
目标:到20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12%。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50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电商化比例达100%。
浙江省
目标:到2018年,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制度体系和政策环境基本健全,培育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和品牌。
福建省
目标:到2018年,力争全省电子商务标准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
目标:提到2025年,全省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目标:力争3年内在全区14个地级市内建设1万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50个县级电子商务配送和服务中心,全区农村电商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创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示范县。
甘肃省
目标:2017年底,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5%,网络零售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达90%以上。
四川省
目标:力争在2017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千亿元。
重庆
目标:将通过3年努力,争取打造10个以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每个区县建成1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市级中心镇建设10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农业知识综合四》是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根据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的培养目标,和测试考生对于“管理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等农业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制定。
一、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功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变革理论
(四)组织文化与管理环境
(五)企业战略管理
(六)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
(七)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
二、农村社会学
(一)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概述
(二)农民、农业与农村问题
(三)中国农村土地关系的变革
(四)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五)村民自治与农村发展
(六)农村文化与农村教育
(七)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八)农村社会保障与城乡一体化
三、农村政策学
(一)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农业土地政策与农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三)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政策
(四)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保护政策
2004年至2011年中央连续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关心和高度重视。
一、惠农政策宣传
1、种粮农民良种补贴:按当年实际种植水稻面积,每亩补贴15元;种植小麦、玉米,每亩分别补贴10元,棉花15元/亩、油菜10元/亩、花生10元/亩、花生良种基地10元/亩、马铃薯原种100元/亩。直接补贴给种植农户。(中央政策)
2、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央资金的补贴率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单机补贴额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和大型联合收割机单机补贴达12万。一户一年不超过一台。(中央政策)
3、退耕还林补助:2001年至2006年实施,每年每亩230元,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到期后在延长一轮,第二轮为每年每亩125元)(省政府政策)
4、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每户补助1500元,农户自筹3000元。(省政府政策)
5、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省级重点贫困村,村平扶持1万元。(省政府政策)
6、动植物防疫:丹江口财政预算40万元动物防疫经费和40万元柑橘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对农村饲养的禽兽免费防疫,对柑橘病虫害防治。(市政府政策)
7、粮食直补:从省级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专项资金,按耕地面积和粮食面积等指标测算到各县市,由乡镇财政所直接发放到农户。(省委、省政府政策)
8、农资综合直补: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每年从中央财政列支农资综合补贴专款。2010年补贴我省27.42亿元,直接补贴到农户,由财政厅操作。(中央政策)
9、家电下乡补贴:补贴家电产品销售价格的13%。农户每年补贴不得超过1台。(省政府政策)
10、摩托下乡补贴:摩托车销售价格每辆5000元以下的,补贴13%,5000元以上的,定额补贴650元。(省政府政策)
11、农村广播电视卫星覆盖工程:对每个自然村补贴7000元直播卫星接收设施。
12、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免缴学杂费、教课书本费,寄宿制贫困生补助生活费,小学生每人每天2元,初中生3元,全年250天。
13、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年满60周岁,1973年至2001年未违背计生政策,独生子女或是两个女孩的,2009年起每人每年补助720元。
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150元/人,实行门诊统筹和大病统筹。(中央政策)
15、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补助: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户均5000元补助标准(中央政策)
16、农村低保:对达到要求的农民人均每月50元。(中央政策)
17、农村合作社扶持政策:登记不收费,处罚不罚款,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有1至2万的奖励。(中央政策)18、2011年粮食最低收购价:2011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7元。(中央政策)
19、养殖户信贷支持:省委、省政府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养殖户提供信用贷款,鼓励担保机构为养殖场(户)提供担保服务。并对受灾的养殖户进行救灾贷款扶持和贷款贴息。(省委、省政府决策)
20、农村公路建设奖励:按县道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公里1000元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经费(中央决策和省政府决策)
21、扶贫搬迁; 2010-2012年,扶贫搬迁建房补助提高到人平2000元。(鄂发[2009]8号)
2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16周岁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年满60周岁,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国发[2009]32号)
23、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务院确定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范围内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每户补助6000元。(建村[2010]63号)
二、实用法律知识(保留凭证、合法维权)
1、购买商品索要购货凭证的作用:经营者有义务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当发生商品或服务质量等方面争议时作为维权依据。
2、消费过程中的权益保护: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履行约定,或者提供修理、重做、更换、退货,补足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
3、农机质量问题解决:农机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三包”(包修、包换、包退),要求维修、退货和赔偿,要保留好发票。
4、防范假化肥、假农药:保留发票,立即向工商部门报案。
5、种子质量问题解决:尽早通知供种者或经营企业,与其协商;尽快申请种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田间鉴定,向其投诉。
6、交通事故的处理及医疗费用:拨打110迅速报告交警,120联系救护车,保留现场,等待公安人员到来勘察。记住对方车牌号,收集证据。保留医院出具的凭证,索取医疗费用。
7、医疗事故的解决:患者有权复印客观性病历,如入院、手术记录,化验单等。
8、保存医疗纠纷病历的作用:有利于索取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交通住宿费等。
9、醉酒驾驶:2011年5月1日起“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10、村民遇到民事纠纷的处理:遇到民事纠纷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申请人民调节委员会调解;如调解仍达不成协议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司法救助?
11、申请司法救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二是当事人经济上确有困难,难以承担部分或全部诉讼费用。
12、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能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十堰市气象局、地震局“三万”活动工作组
一、你是如何认识《农业法》及其基本原则的?
农业法和农业的概念:
农业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农业法则仅是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在本章中,我们主要研究狭义的农业法中的有关问题。
按照农业法的规定: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
1993 年农业法就规定了“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立法宗旨,并确立了“国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2002 年修订的农业法在 1993 年农业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规定以“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为立法宗旨,同时规定“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长期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整个农村基本政策的核心内容。而农村土地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制度,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以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为核心,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2002 年全国人大专门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在农村以公有制为主体,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耕地的 90% 以上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在农村主要是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绝不允许土地私有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绝不是私有化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要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维护农户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放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基本含义是:第一,他们可以依法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和其他各项权利,满足自己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第二,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通过行政的或者司法的救济手段,获得国家的保护。第三,任何侵害他们权利的违法行为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科教兴农的原则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根本途径。在农业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走农业、科技、教育相结合的道路,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针的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
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七个方案领域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加强食物安全和预警系统;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组合;提高农业投入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农村乡镇中心。
二、见教材P12~P13,1——8
三、简单介绍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农业法第五条规定,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四、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存在那些问题?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市场调节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快捷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普遍实现了联网或建立了企业网站,但这些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对于农产品流通来说还存在信息不集中、农民和商户用不上、信息质量低等问题,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滞后,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我国农产品流通已形成以批发市场为枢纽的流通体制,目前全国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500多家,但这些批发市场大部分是在农产品供求追求数量扩张阶段建立的,已远不能适应现在供求质量提高新阶段的需要。三是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食用安全缺少保证。
五、你认为我国目前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完备吗?你有何建议?
根据《农业法》的规定,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农业法》对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做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加强对用于农业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审计监督。2、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除国家财政投入外,通过信贷资金、其他社会资金和外资对农业进行支持,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农业投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要逐步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鼓励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扶持互助农业保险。、在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衔接的前提下,明确了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扶持措施。、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7、扶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贸易,采取措施保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之间的合理比价。、做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
应该说我国目前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比较完备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能把各项措施认认真真的落实到实处。
农村政策法规作业(二)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为 30 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 30 年至 50 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 30 年至 70 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作出这种区分,主要是考虑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较大。
二、见教材P44~P54自行组织整理。
三、见教材P67~P72自行组织整理。
四、按照《森林法》,森林是如何划分的?
按照《森林法》第四条的规定,森林具体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按照本条第一项的规定,防护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以及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2、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上用材林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4、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五、草原利用的主要制度有哪些?、草畜平衡制度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一般来说,草原的载畜量是根据草原的面积、牧草产量和家畜日采食量来核定的。根据适宜载畜量和实际饲养量之差,可以得出草畜是否平衡的结论。
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一方面要通过采取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牲畜舍饲圈养、提高牲畜出栏率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逐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工草地、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不断增加饲草供应量,并通过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牧民的增收。概括来讲,就是应当从增草增畜、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入手,从根本上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最终实现草畜平衡。
另外,《草原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割草场和野生草种基地应当规定合理的割草期、采种期以及留茬高度和采割强度,实行轮割轮采。这也是为了实现草畜平衡而采取的一个措施。、建设征用使用草原和临时占用草原
因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交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另外,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还应交纳草原植被恢复费。草原植被恢复费是一种资源补偿性质的费用,国家将采取 “ 取之于草用之于草 ” 的原则,利用所收取的草原植被恢复费,用于恢复草原植被。草原植被恢复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临时占用草原是指因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察以及部队演习等需要,如地质普查、勘探石油、兴建地上线路、铺设地下管线、各种工程项目施工堆料、拉运物资通道等占用草原二年以内,既不需要改变草原用途,也不改变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根据《草原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农村政策法规作业(三)
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抓好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活动,2007年3月至5月,我们组织了司法、派出所、政府办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先后三次深入到者太乡三卡村进行实
地调查,通过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初步了解了该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现状及特点
三卡村位于者太乡西北部,地处云南、广西、贵州三省五县(广南、丘北、师宗、西林、兴义)交界处,辖20个村小组(三卡,落角、大湾)等,共769户,总人口3794人,居住着汉、壮、苗、彝四种民族,农民收入主要依靠饲养牛、猪、家禽和种植水稻,包谷、生姜、桐果等,2004人均纯收入为548元。该村地处边僻,交通闭塞、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众淡薄,生活还比较困难。2004年至今一直被列为重点扶贫村。该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层政权组织机构健全。该村有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两委组织都经民主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分别由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各5人组成,班子工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二)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各岗位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设有简易的村务公开栏,通过该窗口栏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在向村民公布村务、财务收支及计划生育工作等情况。
(三)村干部和群众在强烈渴望上级给予项目扶贫的同时,更希望能知法懂法用法和依法治理,渴求社会治安状况好转,社会稳定、安居乐业。在调查和座谈的过程中,从干部和群众的语言中流露出了因不懂法而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常过程中经常吃亏甚至在不知不觉中造成违法犯罪,遇到纠纷不知如何打官司等不懂依法维权的苦处。因此,村民在渴求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更迫切希望法律知识在农村得到普及。
(四)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上升,群众收入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该村地处三省五县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外地往来人员较多,加之长期以来很少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各村村民小组建立一支巡防队伍,让群众加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主制度尚未健全,村民自治氛围没有形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村的村民大会只在每届村委会换届时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也很少召开,村民参政议政、民主决策和议事程序不规范。干群之间缺乏经常性沟通交流,群众缺乏知情权,同时,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村委会虽然建立了村民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规章制度,但还不够系统和规范,并且,现有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另外,该村无依法治村规划,《村规民约》中一些规定也流于形式,如《村规民约》规定:村民对自家饲养的牲畜看守不力损害其他农户庄稼,每损毁一株,赔偿人民币2元,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及时,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相差甚远。
(二)村民法律意识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维权
村委会没有成立普法领导组织,普法工作尚未纳入班子的议事日程,无农民普法学校,未建立学法“中心户”、“培养知法懂法明白人,学法用法新户主”制度,村民只是单纯地通过日常身边发生的一些案例和电视里播放的节目一知半解地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因此,经常出现因不懂法而发生一些不应发生的事,如该村岩畔村小组一姓王农户家耕牛被盗,其私自调查认为是邻村的杨某所为,就邀约其亲戚朋友将杨某强制押到其家里,非法逼供,控制杨某人身自由并与对方写下保证书互相承诺,结果造成了违法犯罪事实。又如,安马小组一农户在经济来往中别人赊欠物款时未立依据,至使资金多年无法回收,欲用法律手段解决又因无效有依据,缺乏法律依据,眼看自己的血汗钱难以收回,该农户心急如焚,欲哭无泪。
三、主要体会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农村依法治理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三卡村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村级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
1、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作用;
2、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做到与各项工作、项目同时布署、同时规划、同时实施;
3、乡党委、政府领导在各项工作实行挂钩联系、责任分工时要把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纳入其中,做好指导工作;
4、在考核村委会各项工作指标的同时,也要对民主法制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督促该项工作的落实。
(二)认真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建立《村党总支议事规则》、《村民议事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两委干部带头学法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等自治组织,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村委会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在乡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监督,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依法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逐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民主议事、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方法,保证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作用,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积极推进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使村干部切实受到教育和约束。发挥好“民主理财日”“民主议政日”等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的作用。
(三)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普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要宣传党的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宣传宪法,农业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农业生产与流通,税费改革,家庭婚姻,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着重培养权利义务一致的法治观念,增强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法制宣传教育要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使二者互为促进,提高干部群众法制道德水平。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一、加强政府对医保的投入和监管力度
历史经验和世界各国的实践已经证明, 政府在医疗保障的建立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推卸的主导责任。这就要求在农村医疗保障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 各级政府必须在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给以一定的支持和优惠, 逐步建立起各级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共同投入、风险共担的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卫生防疫保健网, 着重解决农村基础卫生防疫和公共卫生建设等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 可以因地制宜, 允许有区域性差别。
资金投入只是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险的第一步, 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此外还要加强管理, 强化准入制度和行政监督, 除了保证公共卫生, 预防保健投入外, 宜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医疗卫生事业, 行政部门应确立“不求所有, 但求所存”的观点, 把重点放在开发并规范医疗市场, 以解决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对各乡镇的财政也要进行严密监管和群众监督, 防止任何形式的挪用和贪污浪费。
健全举报制度。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应以不同的方式, 设立举报机构, 定期和不定期地受理有关农村合作医疗的举报;全面推行“公示制”。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资金的使用范围等均应采用张榜公布的形式, 保证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监督与审计相结合。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 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同时, 不定期对主要工作人员的离任、工作的交接实现离任审计, 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确保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推行
医疗救助是社会保障领域中救济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医保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这一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救助对象的确定一般采用客观经济指标作为标准。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操作性强, 但是, 往往不能急人所需, 不利于救助资金发挥最大效果。确定医疗救助对象应以经济条件和健康状况为基本标准, 其他特征为参考条件。在确定救助对象时, 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农户, 倾听群众反映, 严格按照规定的申请审批程序, 真正实现公平界定。同时, 对医疗救助对象进行动态管理, 每隔一定时间重新确定一次, 以保证特困人群能及时得到救助, 而不让己脱贫人群占用有限的救助基金。
确保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顺利推行, 就必须加强医疗救助金管理与监督。县级管理机构要建立独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 专款专用, 不得从基金中提取管理金或移为他用。除了建立严格的监督程序和制度外, 还要对医疗救助基金的支付情况建立举报制度, 发动群众对医疗救助工作的热情。
医疗救助最关键的一点还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一定要坚持覆盖面广、标准低、因地制宜的原则。第一, 医疗救助制度要面向所有符合救助条件的人, 具有公众性和公平性:第二, 医疗救助水平不能过高, 明确医疗救助仅仅是基本的救治, 是救危性救助非康复性救助。第三, 医疗救助方案的确定必须适应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 在省级政府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地方政府进行适度调整。
三、以法律来为农村医保护航
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没有法律的保证和支撑是不行的。不从法律角度提社会保障制度既无从建立, 也无从运作。”无论是破解当前农村医疗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还是着眼于农村医疗保障的长远发展, 制定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 我国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也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政策、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但从总体情况来看,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立法仍滞后于农村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 立法体系不完备, 立法层次偏低, 法规实施机制不健全, 滞后的法制己成为制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瓶颈。因此, 我们需积极推进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立法进程。
笔者认为,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立法宜采取“一法为主”型的总分结构, 即制定一部统一的综合性的法典式法律, 如《农村医疗保障法》, 对农村医疗保障法的目的、调整对象、农村医保的基本原则、保障种类, 保障资金的来源、筹集方式, 保障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以及法律责任等做出概括性规定, 以此来统领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和地方规章等单行法规和配套法规。各级地方政府和人大则应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地方特色, 以基本法为依托, 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相关法律 (包括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 保持协调和衔接, 也可对其它法规进行适当修正 (如土地法、侵权法等) 。最终形成以母法为主干, 以单行法、配套法为具体体现的完整、统一、和谐的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郑风田, 《制度变迁与中国农民经济行为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年。
[2]、韩明谟, 《农村社会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刘清华等, 《走进医疗保险世界》。
[4]、向德楷, 杨崇德, 《农村合作经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简介: 钟太洋,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
通讯作者: 黄贤金,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01063;40971104)。
摘要 为分析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的效果,论文把目标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是否对耕地流失面积的减少产生了影响;二是如果有显著影响,效果有多大,即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耕地流失面积减少了多少。论文收集了2004-2007年的省级面版数据,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均不优于混合OLS模型。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流失的影响,并计算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
关键词 土地经济学;政策效果评价;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1-0090-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1.015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是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管理法第34条第2款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9条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自从1994年出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来,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业已实施16年多,那么,以保护耕地为目标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效果如何?从已收集到的文献来看,有不少文献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的运行效果,有研究将耕地保护的各类政策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的综合效果[1-6],而有的研究则具体分析耕地保政策体系中具体某项政策的运行效果,例如分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效果[7-8]、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效果[9]等,只有少量的文献对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进行了分析[10-11]。从已有研究来看,有关基本农田政策效果的研究还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入:一是,在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表达指标方面,除采用虚拟变量和根据对政策强度的主观赋值之外,可以采用更为科学的定量指标来表达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二是,评价方法方面,除选择有关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和对比分析、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之外,还可以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拟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一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是否对遏止耕地面积减少有效?二是,如果有效,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效果有多大?即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耕地流失面积减少了多少?
1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
1994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正式确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1998年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修订,在耕地保护方面区分了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并对基本农田规定了相对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在数量保护方面,明确只有国务院才有批准征收基本农田的权利。《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也在1998年作了相应的修改。2003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88号),进一步强调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提出了“基本农田五不准”,即“一是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二是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平坝)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三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四是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五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2004年,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2006年5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國土资电发[2006]17号)和2006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这两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基本农田保护的力度。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变量选择
本文以年内减少耕地面积为因变量,选择以下一些因素作为自变量:
(1)固定资产投资,有不少研究已证明了固定资产投资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8],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因此,通常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具有正向关关系;
(2)人均GDP,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尤其是建设占用之间存在着相关性[12-13],已有的研究对于人均GDP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关系形式还存在争议[14];
(3)路网密度,有研究认为与耕地减少之间存在联系[1,15],一般认为路网密度的提高会增加耕地占用的可能,因此,路网密度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
(4)年初耕地面积,一个地区某一年度耕地减少面积不应超过该地区的耕地总面积,从土地占用的角度来看,如果某一地区耕地面积比较大,在区域土地总面积总耕地比重相对较高的话,耕地被占用的可能性也相应会更高,也就是说某有地区年内减少耕地面积与该地区年初耕地面积应有正向关系;
(5)年度虚拟变量,在不同年份,除实施基本农田政策之外,国家还可能出台其他有关耕地保护的政策,这就导致耕地保护实际执行力度在年度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又很难将每年的政策力度加以量化,因此,这里设置年度虚拟变量以解决这一问题;
(6)基本农田保护率,在现行的土地统计体系中,基本农田面积包括耕地面积和非耕地面积,考虑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9条的规定以及上一轮规划,即《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的规划期限是1997-2010,基期年为1996年,因此,这里采用每年年初基本农田中耕地面积与1996年耕地面积之比作为年度实际的基本农田保护率;之所以不用基本农田面积除以耕地面积计算基本农田保护率,是因为基本农田中包含耕地和非耕地,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主要包括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这就导致有的地方基本农田面积大于耕地面积,因此,这里采用基本农田中的耕地面积与1996年耕地面积的比值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率。因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的征转审批存在差异,因此,如果某一地区的基本农田保护率越高,则其耕地占用的难度就更大,因此基本农田保护率对于耕地面积减少具有负向作用。
各变量的含义以及期望符号具体见表1。
其中,yit为第i区第t年年内减少耕地面积,a0为常数项,basicit为第i区第t年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变量,Zit为第i区第t年影响耕地面积减少的其他因素,vit为残差项;δ为basicit的系数,β为Zit的系数向量,i为区域,t为年度。
为避免共线性的影响,计算了表1中除年度虚拟变量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固定资产投资与路网密度、人均 GDP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585和0.417)且均在1%水平上检验显著,因此回归模型中,未把这两个变量包含在内。经过变量筛选之后的回归模型为:
yit =a0+δbasicit+β1arableit+β2investit
+β3year2005+β4year2006+β5year2007+vit (2)
其中,β1、β2、β3、β4和β5分别为arableit、investit、year2005、year2006和year2007的系数,其余同式(1)。
2.3 效果评价方法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是否对遏止耕地面积减少有效?如果有效,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效果有多大?对于这些问题,判断和计算方法如下:
(1)是否有效的判断。如果δ0且检验显著,则认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遏止耕地面积减少有效;否则,认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遏止耕地面积减少无效;
(2)效果大小,这里定义为绝对效果。通过模型估计得到各变量的系数,并将自变量的实际观测值代入模型,
2.4 数据来源
各省年内减少耕地面积的数据来自各《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只有2005年和2007年的《中国国土资源年鉴》有基本农田的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有2004年年初和年末基本农田数据,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有2006年年初和年末基本农田数据,这相当于具备2004年年初、2005年年初、2006年初和2007年初的基本农田面积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1996年耕地面积数据对应的时点是1996年10月31日,在其他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中也没有1996年年末耕地面积数据,因此,1996年年末各省耕地面积数据采用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提供的数据。
人均GDP数据来自2005、2006、2007和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并用GDP指数修正为可比价人均GDP。
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2005、2006、2007和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修正为可比价固定资产投资。
路网密度则根据2005、2006、2007和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公路里程数据和区域土地面积计算得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在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没有天津2004年初的基本农田数据,因此,在以下的分析中,未把天津包含在内;当然,本文分析所涉及的数据均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另外,数据均为省级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本文的数据为省级面板数据,这里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并分别用F检验和B-P检验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加以检验。固定效应检验的F值为1.93,对应的P值为0.0109;B-P检验的卡方值为1.15,对应P值为0.2842。综合以上检验结果,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均不明显优于混合OLS模型。因此,这里只报告混合OLS模型估计结果。估计结果具体见表2。
模型检验的F=16.48,其对应的P值为0.000 0,R2为0.47,N=120;各系数的T检验均在10%水平上显著,因此,模型拟合较好,可以用于解释。
从表2可以知道, arable、invest和basic的符号与预期一致。年度虚拟变量year2005、year2006和year2008均检验显著,这三个年度虚拟变量的系数符号均为负,这说明与2004年相比较,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有更小的截距项。这可能是由于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5〕52号),开始实施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2006年5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17号)和2006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这些文件的出台加强了耕地保护的力度,使得相对于2004年,2005、2006和2007年耕地保护的力度相对更大、形成更为严格的用地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环境。比较年度虚拟变量year2005、year2006和year2007的回歸系数可以发现,这三个变量系数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这说明,在2004-2007年期间,耕地保护的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可能在2004-2007年期间地方各级政府面临着更大的耕地保护压力,2006年9月,国土资源部上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纲要》在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上没有被通过,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其中明确“原定‘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2 000万亩的规模,除2006年已安排400万亩外,其余暂不安排”,即暂停了退耕还林。
和预期一样,固定资产投资的符号为正,回归系数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约需增加4.3 hm2 耕地,这与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绩效采用基本建设投资数据的一项研究的估计结果比较接近[8]。年初耕地面积这个变量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也与预期一致,估计得到的系数为正且系数检验显著,表明区域耕地减少面积与该区域的资源基础相关的,耕地面积相对多的地区其耕地减少面积也相应多一些。
3.2 政策效果评价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δ的符号为负且t检验值在10%水平上检验显著,这说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遏止耕地面积减少确实产生了显著影响。δ等于-364.435 5,这说明,基本农田保护率每提高1%,每省每年平均约能减少耕地流失面积364.4 hm2。
采用式(5),计算各区域各年度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效果,计算结果见表3。
表3的数据是根据式(5)计算的,从式(5)来看,式(5)的计算出来的值的含义是与不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不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相比较,各地区各年度(2004年-2007年)以不同比例的基本农田保护率划定基本农田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减少耕地面积减少量。从表3可以看出,2004年-2007年期间,由于实施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全国(不包括天津市和港澳台地区,下同)分别减少了耕地流失面积为853 44519 hm2、847 72491 hm2、859 55937 hm2和857 96126 hm2,4年合计减少耕地流失面积3 418 69073 hm2,约为期间实际耕地流失面积3 020 76949 hm2的113倍。可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的确有效地遏止了耕地面积减少。
将表3中各地区各年数据与各地区1996年年末耕地面积相比,计算相对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从表4可以看出2004-2007年之间,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海南、青海、宁夏和西藏等地的相对效果比较明显。以表4中的相对效果(r)为因变量,因人均GDP和路网密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拟合效果不好,因此,还不能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相对效果与和人均GDP、路网密度的关系。
4 主要结论
通过前面有关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效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同时再次重申以下注意事项:
一、竞赛日程
(一)2013年10月22日公布试题并开始作答;
(二)2013年11月22日截止答题;
(三)2013年12月4日抽奖并公布获奖名单。
二、参赛方式
(一)试题查阅
竞赛规则及试题发布刊登在以下机关网站及媒体网站:
国家民委网站(http://.cn);
法制日报,法制网(http://.cn/)
(二)答题流程
答题请登录中华民族宗教网首页上点击“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专栏。点击网页上【答题】按钮进入,输入【个人姓名】、【身份证号】、【职业】、【通信地址】、【
伍方燚(761062636)10:00:46
邮编】后进行在线答题。答题须在11月22日24:00时前结束并提交,否则成绩无效。每位参赛者只有一次提交答案的机会,一旦提交,答题即告结束。
三、有关要求
各学院、各单位要安排专人组织、指导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网上答题,并将组织活动的情况、参与人数等进行小结于11月22日前报送校普法办。
为了普及民族院校学生的民族法律法规知识,请建筑工程学院所有班级的班
长组织班上学生登陆相关网站进行网上答题。答题时请完善个人信息,输入【个人姓名】、【身份证号】、【职业】、【通信地址】、【邮编】后再进行在线答题。注意每位参赛者只有一次提交答案的机会,一旦提交,答题即告结束,所以请先复习相关资料。
一、填空题
1.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五位一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实事求是,与时俱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5.18 ,宗教信仰
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7.宗教信仰,正常8.国家教育制度9.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
10.保护11.预防,防消12.诉讼,行政复议
13.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4.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场所15.101016.宗教团体,宗教事务17.10,备案
18.单位19.教师20.具体,行政诉讼
二、单项选择题
BBCCBCDBCABDCCADBBCCADDBCADBDACDABCBDABD
三、多项
1.ABCD2.ABC3.AD4.ABCD5.ABCD6.ABCD7.ACD
8.ACD9.ABC10.AC11.ABC12.ABD13.ABCD
14.BC15.ABCD16.BD17.ABC18.ABCD19.ABD20.ABCD
四、判断
开源代码的专利侵权纠纷会涉及六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对于专利侵权纠纷的应对方法上,通常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要分析告我侵权的专利有没有瑕疵,是否可以提出专利无效的请求;如果经过分析,这个专利的无效是打不赢的,那么,紧接着就需要考虑它是否在保护范围,有没有法律抗辩理由。
对于专利无效,大概有三个问题:一是专利本身的可授权的专利性问题。对于授权个体范围的要求,美国、欧洲的做法不一样。欧洲趋向保守。在司法实践当中,是否可以授权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二是关于新颖性的问题。研究发现,有涉及到计算机程序相关的很多发明都有所谓的技术特征,它与开源软件体现的完全是一段代码或者是流程的技术方案有区别。因此,在新颖性上,我们挑战基于开源软件申请的专利,可能性不是很大;三是关于创造性的问题。专利创造性的判断还是针对技术方案。基于开源软件产生的发明专利的创造性的判断是不是适用常规规则,还是适用新的规则,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在侵权过程中关于无效也有三点:一是开源软件最顶层的法律文件是合同,针对许可条件签署协议。开源协议有很多类型,有些是带有传染性质的,并且要求基于开源软件产生的后续一系列的知识产权都为大家共享。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专利,它本身的合法性就有一定问题,我们觉得有可能构成有效的抗辩,甚至会提出另外一个确定效力的诉讼;二是专利侵权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特征保护范围解释的问题。很多企业申请了很多专利,这些专利能否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法院在确定保护范围的时候给予明确的规则;三是现有技术抗辩的问题。假设实施例是一段源代码,这段源代码又是开源软件,那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不是使用了现有技术,现有技术的抗辩有没有可能成立的问题。
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周丹丹
所有公司都要考虑涉诉可能性
在我处理案子的过程中会遇到涉及权利怎么界定和侵权怎么认定的问题。这里存在着开源软件的原始著作权人,也存在再次开发的开发者,还存在着第三方。
在绕开许可证上的各种限制问题上,传染性的GPL适用时要看其它的能不能用。对于已经用了开源软件,还想维权的,这是另外的问题。其它做手机端应用开发的,目前都会涉及到使用了开源软件,现在自己开发的也做了著作权登记。假设开源协议是独立模块就可以脱离,这涉及到是不是独立模块,接口调用算不算独立?如果权利界定可以脱离开源协议,就可以享受著作权保护。
【农村的政策法规基本知识】推荐阅读:
农村政策法规06-09
农村政策法规试题10-24
农村政策法规试卷答案09-08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考试01-14
个人社会实践总结(农村政策的调研)06-07
农村宅基地政策06-28
农村个人贷款政策09-16
最新农村五保供养政策09-16
农村土地改革新政策09-27
全国农村危房改造政策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