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案(精选8篇)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赏析本文肖像、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
2、探讨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课前预习案
第一步:通读课文,标注段落,勾画重点字词。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滴水穿石·夯实基础
1、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 年5 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 Q 正传》《药》《孔乙己》《故乡》《社戏》《一件小事》《**》等 14 篇作品。
小说集《彷徨》包括《伤逝》《祝福》等 11 篇作品。
《故事新编》,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 8 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 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秋夜》《过客》等 24 篇作品。
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陈抟.老祖()
悚.然()
踌躇..()
讪讪.()
草窠.()
唾.弃()
窈.陷()
蹒跚..()
歆.享()
牲醴.()
荸荠..()
3、找出自己容易读错的字并注音。
4、找出生词并解释。
自主学习指导
1、了解小说背景与作者创作意图:《祝福》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封建的思想观点和礼教仍然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2、难写的字,易混、易错的字,一定要落实到纸面上!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简述祥林嫂的主要生活经历。
2、找出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对比其中的变化。
3、请用简短的词概括情节。
4、试分析祥林嫂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知识链接 1、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以前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2、文体知识:
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叙述的方法: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实行叙述的方法。
(2)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实行叙述的方法。
(3)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一些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
(4)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所以又叫做分叙。
我的疑问
我的阅读收获
课堂探究案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1、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鲁迅语)下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的语句。
2、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A、鲁四老爷与四婶的态度:
B、人们的态度:
C、柳妈说鬼。而柳妈的说鬼又给祥林嫂新的打击。
D、“我”
3、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说说你的看法。
探究指导
1、分三个层次回答:⑴什么时候?⑵怎样描写?⑶什么心理?
2、请大家研读课文第三部分,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
3、注意对祥林嫂造成的影响。
4、各抒己见。
课后训练案
1、下列各组词语中,音形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A、寒暄(xuān)
监生(jiān)
间或(jiàn)
B、缪种(miù)
形骸(hái)
模样(mú)
C、搭讪(shàn)
诡秘(guǐ)
咀嚼(jǔ)
D、执拗(niù)
歆享(xīn)
朱拓(tuò)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瑟瑟有声
沸反盈天
一支竹杆
非懒即谗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咀嚼赏鉴
成为渣滓
烦厌唾弃
神情鬼秘
风声鹤戾,草木皆兵 C、声音呜咽
鄙薄神气
敛起笑容
荸荠式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D、精明强干
窥探舱里
清炖鱼翅
毫不介意
老骥伏犁,志在千里
3、下面一段文字缺五个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我 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
如所料的事,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特别的情形开始了。
A、因为
却
竟
因为
果然 B、因为
却
竟
所以
结果 C、因为
竟
却
因为
结果 D、因为
竟
却
所以
果然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①我很
,一见她的眼睛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②“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
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③晚饭摆出来了,四叔
的陪着。
④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加出力,看四嫂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淡然
俨然
坦然
悚然 B、悚然
淡然
俨然
坦然 C、坦然
悚然
淡然
俨然 D、俨然
坦然
悚然
淡然
5、写出你对祥林嫂的评价。
刚好所到的基地学校不仅仅使用“学案”, 他们还使用“学案导学”, 和“导学案”一样很注重这个“导“字。在数学教学中,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是学案导学的模式。这正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相吻合。
一、“学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启示
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不少课, 上课老师都是“学案导学”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经过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样做:一可以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当拿到学案后, 不认真听课, 一直埋头做学案的情况;二可以带动学困生从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交流, 就算他不肯动手, 但每次的合作都能让他目睹所有发生的合作过程中同学的不同表现, 这样可以感染或潜移默化他;三是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独立思考,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学案的使用恰恰能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一些简单的知识自己能解决的在学案上解决了, 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既提高了参与率, 又节省了时间。学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学案内容才能思考, 这样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学案收集起来就是一种课堂笔记, 复习时再利用·好处多多。
在“学案导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也会出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 同样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决这样的问题, 也可像“学案导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取长补短, 达成共识,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小组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教师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多一些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生成能力, 从而走向高效课堂。
二、"学案导学"中"学案"、课本、课件、教辅教学整合的启示
现在的学案内容设计已经非常灵活, 非常精细化, 与课本、课件、教辅等的整合运用都很有讲究, 如果和课件搭着用于课堂, 课件主要面对教师, 对于学生学案里有的幻灯片尽量少有, 除非是帮助学案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的, 并且课件的幻灯片张数不能太多, 学案的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探究、发现新知。如果学案和教辅搭着用于课堂教学, 那么学案里的练习不要和教辅上的重复, 学案里的习题也要少些, 是主角, 尽量与课本同步;教辅是配角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果与课本搭着用于教学的, 学案里的内容就不能和课本的重复, 以课本的阅读为教学的主线, 而学案是用于知识扩展, 或是帮助课本新知识的提高或巩固检测。其实三者都可以一起运用, 只是用起来会有些手忙脚乱, 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方向会乱, 因此, 四者整合运用教师的操作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教师建议常规课尽量不要四者一起运用, 这对学生是件好事。“导学案”也经常出现整合问题, 从“学案导学”中又可以突破整合设计。
三、“学案导学"重视课前预习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第一环节学习准备模块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 早期基地学校的学案都是发给学生带回家提前完成预习, 后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 原因很多;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提倡减负。这两个原因使学案不再提前发给学生, 改成上课发给学生,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完成预习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模块——学习准备模块。具体做法可以是复习, 或是知识链接, 或是了解这节课要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或是检查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课前网上搜索相关的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上的时间, 通过提问、小纸条、听写、题目、询问等形式进行检查, 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内容理解了, 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弄懂。这样经过不断地改良, 一直就坚持到现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准备, 如果学生能看明白的内容, 教师就不必讲了, 老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重点亦即难点。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四、“学案导学"克服学生厌学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学习导航模块其实就是我们“导学案”的自学互动模块。本环节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操作、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 不仅能够真正解决自己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克服厌学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因材施教, 还可以灵活降低知识难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便于教师进行导教, 还可以利用知识树或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慢慢发散思维。听“全国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不少年轻数学教师说课时, 都说到“让学生在学案中画知识树”的做法, 如在某s节课学完后让学生画出知识树, 或自主画出一小节、一章的知识树,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巩固了知识。知识树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方式, 是一种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用好知识树, 能强化整合意识和整合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在听课交流中也有不少教师说了, “导学案”其实更适合起点低的学生使用。早期也有用过知识树进“学案”中, 只是当时不注重“导”, 还看不出知识树对厌学的学生或学困生有多大的帮助, 但现在非常关注学案的“导”思想, 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用的时候很有趣, 还可以生长, 不过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看到画在纸上生长的树, 这样更能突破厌学孩子的心理防线,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 “导学案”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五、"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启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变教材为学材的教学指导下, 所到的基地学校加大力度抓教师的“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可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的能力, 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 更明确自己教什么, 还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在设计学案时处处注意课标和教材的使用:一是设计学案从最基本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起;二是设计学案时要体现分层施教的原则, 多练基础题, 增加中等题, 不漏拔高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 重在引导。体现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三是学案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学案里体现出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练习并归纳小结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导学案;课改;备课;知识迁移
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下,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应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让学生“学会学“就成了课堂改革关注的焦点,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下面就我在教学探索中用导学案实现由“教”向“导”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的粗浅做法谈几点认识。
导学案,强调的是“导”与“学”,是实现由“教”向“导”转变的有效途径。“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稿,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出发点,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精研教材,充分考虑学情、学法、学生的情况下编制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物质媒介。
一、利用导学案做好预习、备课工作
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在精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调难点,有的放矢,体现精炼、适度。其次,更要研究学情和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习惯之后,编制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本学科特点的学案。最后,设计的导学案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设计的问题应有质量,围绕学生如何学得轻松、学得丰富、学得有效去设计。习题导向要具体、明确,切忌含糊不清。且应围绕学习目标,由易到难,确定在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有质量的提问才能带来有质量的课堂。
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部分,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基本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和脉络。在此基础上独自或小组合作讨论学案中的探究问题,写下思考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
二、变教案为学案
传统的教案强调“教”的过程,即先教后学,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强调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单向联系。教案的编写也只是注重基本知识的罗列,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是老师的,即使有少量的提问,也往往是优等生唱“独角戏”,课堂的实效性不大,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导学案强调的是“导”与“学”的过程,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的答疑解惑,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由原来单纯的接受性知识获取转变为过程性知识获取,师生关系由原来的单向联系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的:“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导学案的设计实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变讲堂为学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常常出现“一刀切,一锅端”的弊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的局面,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改观念的冲击下,很多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式,但绝大部分都是在追求怎么让自己讲的课更精彩,或者怎么让学生记的知识更多。观察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表情一片木然,学生对教师的“倾情奉献”并不领情,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使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实现让学生“学会学”这一目标。教学过程切忌把课堂“放羊式”地教给学生,让学生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自学不管不问,甚至把导学案当成课外训练。而应该重点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当中,适时进行指导,发现并记录易错点、疑惑点,便于在课堂上对学生不理解的重难点及时予以解读,对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讨论”予以纠正,将“身在教室心在外”的学生及时拉回到正常的课堂学习当中。让学生头脑“动”起来,学习“活”起来,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学会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正确引导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智慧。
四、课堂达标测评,实现知识迁移拓展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测评题,做到精选精练,练习要求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灵活,针对性强。可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理解,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检测可以补充一些课堂上没有讲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设计练习题的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为主,主要是一些与重难点有关的题目,尤其是非选择题,在设计时应将本课知识点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考查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运用,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能力。
五、重视课后阶段的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道:“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堂课讲完并不代表一节课就此结束。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或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关注课后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通过教学反思的形式或者课后随笔的形式将课堂中的亮点或不足用语言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进步、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课改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如何使用导学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我还处在探索阶段。但通过导学案的应用,有效地把教师的教与引导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再进行巧妙点拨、指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做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契合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由单纯的“教”向“导学”方面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不屑的努力,勇于探索、创新,相信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切入点,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也一定会迎来人生路上教育改革的春天。
课题 :第11课《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A.人类竟然不打自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学习过程 无比的美。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一、预习新知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
斥鴳()
蓬蒿()
咫尺()狼藉()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二、课堂展示
(一)读课文小组讨论
1、本文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在人与自然这个问题上,作者是怎样认为的?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解决问题: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5、“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6、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这此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 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②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自量力 陷阱 呐喊 沾沾自喜 B.喜形于色 窃笑 佳肴 狼藉班班 C.相形见拙 呐喊 演化 美味佳肴 D.精巧绝伦 幼稚 误解 高深漠测
①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
正
是
她
生命力的体现吗?
()
②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 声音。
()
③
你
难
道
没
有
听
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水是自然界的产物,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清丽的湖泊,创造出富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5、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
我。
6、举例说明“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7、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
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五、小结
收获:
知识点一:音调
一、实验探究
实验一:仔细阅读演示实验,参照课本图,做课本演示实验,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先后两次实验,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
(2)用手拨动钢尺时,偏离中心的程度相同(振动幅度相同)
(3)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振动发出的音调。
你的发现:尺子伸出长,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尺子伸出短,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由此可知,音调高低受物体振动影响,我们把振动的快慢用频率表示,那么,当振动频率高时,音调,频率低时,音调。
实验二:将家中相同的玻璃瓶(类似啤酒瓶)中装入深度不同的水,向瓶中吹气。
(1)听声音,瓶中水多时音调(高、低)。
(2)声音是由于振动动产生的。
(3)向瓶中倒水,听声音,水越多,音调越
你的思考:在此实验中声音是由的振动产生。
常见例子总结:在生活中管乐器很多,有笛子,葫芦丝等,他们都是靠振动发生,他们不同的音调是通过改变实现的。弦乐器也有很多,二胡、古筝等,他们的声音是靠振动发生,他们不同的音调是通过改变实现的(弦的粗细 长短 松紧程度)
二、超声与次声
看课本21页想想议议,带着问题看课本20页。并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2)通过看课本我们可知自然界的许多活动能产生次声波如、、、等。这些次声波多数对人类有害。
(3)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________。知识点二:响度
我们有时需要低声细语,有时需要高声呼喊,那么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实验一:把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使尺子发声,想办法改变尺子发声的大小(也就是响度)。
你的发现:当用力大时,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大、小),发出声音响度(大、小),我们把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称为振动的幅度,那么,声音响度大时,振幅,反之
振幅小时,声音的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练习(1)蚊子的叫声和牛的叫声相比,的响度大,音调高。
(2)春节文艺晚会上,男低音在放声歌唱,女高音在轻声伴唱,歌唱时的响度大,这里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中的“高”“低”指。
知识点三:音色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说没见这人,听声音就知道是谁,类似这种现象还有很多,听到声音我们就可以判断是葫芦丝还是钢琴,是敲击桌子还是钢管,思考声音的这种特性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达标测试
1.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2.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以上说法都不对
3.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A.60次B.1800次C.3600次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4.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5、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6、我们能听到蜜蜂飞来了,却不能听到蝴蝶飞来了,原因是基础巩固
一.填空题
1.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2.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3.钢琴、吉他、笛子等,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可以区别出来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4.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
5.声音的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________ 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6.声音的响度是由_________决定的.发声体的_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7.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不
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8.超声波是指频率_________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________ 的声音;大象是靠________ 进行交流的.9、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
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10.如图12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比较图12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 ____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1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
13、每一首乐曲都有一部乐谱,演奏家们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他们的相同。通常人们说:“这个人说话嗓门大”。你觉得这个人嗓门大是说话时的大.14、如图所示,用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相同速度不等的力滑过,可以用来研究发声体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以上都可以
15、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__________大。我们听到声音靠的是___________传播。
16、元旦晚会上,舞台上音箱里正播着器乐合奏,我们根据不同乐器的不同来区别是小提琴还是笛子。如图,小明和小丽在茶杯里装不同深度的水,根据不同杯子发声的不同敲出一首动听的歌。
二.选择题
1.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2.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的现象表明()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它是次声波
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
5.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声音传播速度的声波
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7.码头上轮船的汽笛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A.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
8.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设空气是均匀的)
A.声波的波速不断减小B.声波的频率不断减小C.声波的振幅不断减小D.以上都正确
9.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多次被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10.晚上,你家门外有人叫门,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你仍能判断出他是否是熟人,这是因为
A.每个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大小不同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11.声音的音调决定于
A.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B.发声物体不同C.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 D.发声物体的结构不同
12.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致为
A.20 Hz~20000 HzB.60Hz~65000HzC.15 Hz~50000 HzD.10 Hz~150000 Hz
13.欲改变弦乐器的音调,以下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改变弦的粗细B.改变弦的长短C.改变弦的松紧D.改变弦的振动幅度
14.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里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声音的音色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保持不变D.在不同地方声音的大小相同
15、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16、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17、夏天,挑选西瓜时,有经验的人会拍拍西瓜,判断它的好坏,这做法的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频率C.声音的音色D.音乐的节奏
18、欣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是用二胡还是小提琴演奏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节奏不同
19、如左下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震动幅度大致相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振动和发声的关系,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色与波形的关系D.声音传播的条件
20、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1、弦乐队在演奏前,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方向
22、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小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C.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D.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23、下面的几项措施中,哪项不能使声音的响度变大?()
A.使声源振动的频率变大B.使声源振动的振幅变大
C.使声源离人耳更近些D.拿一根空气塑料套管,一端紧贴人耳,另一端靠近声源
24、在正拉二胡的一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25、下列现象中,与声音音色有关的是[]
①有经验的养峰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采蜜归来
②我们能够听出钢琴的声音比小提琴的声音大
③选瓷器的时候,总要轻轻地敲击一下来判定瓷器品质的优劣
④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6.声音的音调决定于
A.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B.发声物体不同
C.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D.发声物体的结构不同
27.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致为
A.20 Hz~20000 HzB.60Hz~65000Hz C.15 Hz~50000 Hz D.10 Hz~150000 Hz
28.欲改变弦乐器的音调,以下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设计者:秦延会 审核者:孟三利
目标导航: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重点难点:
1、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和谐关系要靠彼此信赖。
2、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学生前臵性学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教学准备:
1、学生前臵性学习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诱思导学
1、创意导学:同学们,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可爱的小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
2、前臵性学习检测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愈发、繁茂、雏儿、蓬松、柜子、画框、细腻、流泻、信赖(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 垂蔓 雏儿 斑斑驳驳 天色入暮 眼睑(3)、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疑难点拨
珍珠鸟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我”把朋友送的一对珍珠鸟放进精心准备的鸟笼。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写“我”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读悟品学
1、师生共同学习,体悟“我”是怎样精心呵护照顾珍珠鸟的?(1)交流句子,谈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
A“它们被安臵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织的笼子里,笼人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引导学生抓住“简易”、“干草”,理解“舒适又温暖”的意思。B“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像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点拨:作者用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给珍珠鸟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家,让它们在最接近自然的环境里轻松自在地生活,可见作者的细心。
C“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点拨:“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并不是因为“我”不想瞧,而是因为“我”不想打扰它们的生活,体现了“我”内心对它们的爱护与尊重。
(2)小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很难与人亲近,可我的细心和诚心却换来了它们的信任。它们敢瞅我了,与我熟悉起来了。
2、小组合作学习,感悟珍珠鸟发生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3、交流汇报。(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品读)
珍珠鸟:怕-----信赖(板书)
“我”: 不看——不管——不伤害(板书)
4、总结: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得知博学
1、升华感情;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有了信赖,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你能仿照作者“信赖。”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
2、学以致用。同学们,鸟和人虽然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但小珍珠鸟却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与作者进行着情感交流。在小家伙一步步向我靠近时,我是怎么对待它的呢?文中写得很少,我们来想象一下。
出示: 当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时候,我
当小家伙一点点接近我的时候,我 当小家伙喝茶水的时候,我
(五)反思促学。
1、学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1.学会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 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 体会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1.默读课文, 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
【学习难点】
1.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这个灰暗的金片和宝石全部不在的、最后被拆除的王子叫做“快乐王子”, 知道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就是一种快乐。
【课前预习】
1.了解英国作家王尔德。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4.完成三道基础知识题。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知识链接】
奥斯卡·王尔德 (1854—1900) ,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
【教学过程】
1.把课文至少读三遍,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按要求完成:
(1) 正确地读出下列词语: (提示孩子把生字的读音注在旁边, 反复练读)
镶嵌剑柄燕子耽误裙子
代替火柴瞎子纯金片埃及
怜悯乞丐脸颊跌落啄面包屑
(2) 给多音字组词: (自己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在括号里正确组词。)
3.读了课文, 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一写)
4.读读“知识链接”, 了解作者王尔德。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读课题, 质疑: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 谁来读课题? (点名读)
师:在没读课文前, 读到这个课题时你心里曾经产生过什么疑问? (生畅谈)
二、汇报自学成果:
【课件1】:会读吗?
师:请各个小组的1号同学来开火车读。 (生读) (注意正音)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开火车读? (点一、两组读) (注意正音和激励评价)
师:全班一起读, “镶嵌镶嵌”, 开始。
1. 正确地读词语。
镶嵌剑柄燕子耽误裙子
代替火柴瞎子纯金片埃及
怜悯乞丐脸颊跌落啄面包屑
2. 重点指导写字:“燕”和“啄”
师过渡:看来大家生字掌握的不错, 多音字组词谁来汇报?
【课件2】:谁来?
(每个多音字点一名学生口头组词, 注意评价。)
【课件3】:请大家齐读
3. 准确认读多音字并组词:
4. 读了课文, 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1~4自然段。
【课件4】:独学要求和方法
1. 独学:默读1~4自然段
2. 独学情况汇报:
四、理解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 进一步感受王子的不快乐
【课件5】:群学要求和方法
1. 群学:王子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哪些丑恶和穷苦, 忍不住要哭?
方法: (1) 默读课文5~19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 圈出关键词语。
(3) 抓住关键词句互相说说自己的体会。
2.群学汇报:
[第二课时]
一、回忆快乐王子看到哪些穷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快乐王子并不快乐, 他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自己看到了这座城市太多的丑恶与穷苦。
师:【课件8】: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配乐朗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 我深深感到王子的痛苦源自于他看到了别人的痛苦, 别人痛苦他痛苦。 (板书:别人痛苦他痛苦)
二、继续品读5~19自然段, 理解快乐王子怎样求燕子帮忙的。
【课件9】:独学要求和方法:
独学:默读1~19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1) 王子 () 燕子, 啄下 () , 救助 () ;
(2) 王子 () 燕子, 取出 () , 济助 () ;
(3) 王子 () 燕子, 取下 () , 帮助 () ;
(4) 王子让小燕子啄下 () , 帮助 () 。
独学汇报:
【课件10】:
(1) 王子 (再三求) 燕子, 啄下 (红宝石) , 救助 (女裁缝) ;
(2) 王子 (再三央求) 燕子, 取出 (蓝宝石眼睛) , 济助 (青年人) ;
(3) 王子 (连声央求) 燕子, 取下 (另一只蓝宝石眼睛) , 帮助 (小女孩) ;
(4) 王子让小燕子啄下 (一片片金片) , 帮助 (许多穷人) 。
【课件11】:对学要求
对学:角色体验——学习对子一人扮快乐王子, 一人扮小燕子, 根据以上四个情节进行对话练习。
对子汇报:
对子A:1.【课件12】: (1) 王子 (再三求) 燕子, 啄下 (红宝石) , 救助 (女裁缝) ;
2.先介绍谁扮快乐王子, 谁扮小燕子。
3. 王子和燕子对话。
4. 师采访小燕子。 (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善良真诚)
对子B:1.【课件13】: (2) 王子 (再三央求) 燕子, 取出 (一只蓝宝石眼睛) , 济助 (青年人) ;
2.先介绍谁扮快乐王子, 谁扮小燕子。
3.王子和燕子对话。
4.师采访小燕子。 (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舍己为人)
对子C:1.【课件14】 (3) 王子 (连声央求) 燕子, 取下 (另一只蓝宝石眼睛) , 帮助 (小女孩) ;
2.先介绍谁扮快乐王子, 谁扮小燕子。
3.王子和燕子对话。
4.师采访小燕子。 (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伟大崇高)
【课件15】:燕子和王子死去的片段
师配乐朗读此片段。
【课件16】:群学要求方法
三、群学:课题用“悲伤王子”好还是“快乐王子”好?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各组汇报。
2.【课件17】:穷人高兴语段组合
3.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
4. (师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别人快乐我快乐)
【课件18】:群学要求
四、群学:品读22~24自然段。
小组讨论思考题:
1.“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指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两件东西是最珍贵的?
3.市长和上帝对快乐王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 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和提炼)
1.“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指什么?
预设:我认为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心。
2.为什么说这两件东西是最珍贵的?
预设:因为他们的心都非常善良, 能够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 给别人带来无限的快乐。
3.市长和上帝对快乐王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市长是从外表是否美丽来评价快乐王子的;而上帝是从快乐王子的内心品质来评价他的。
五、全班互学:学完了这篇童话故事, 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师总结:让“真诚与爱心”常驻我们的心间!
1 体会本单元一组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
2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意象);
3 欣赏凝练、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一、课前延伸
1 熟读《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首诗。
2 了解以上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
3 结合课前导读、课后练习及工具书领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 尝试回忆多年来所学的众多篇章中与本单元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类似的篇目,选几篇进行比较阅读。
二、课内探究
(一)谈“爱”
1 诵我所爱爱犹切。各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诗作。
2 呈我所感感益深。各组代表展示本组对本单元诗篇的创意解读。
3 说我所悟悟愈彻。请套用以下句式,归纳诗作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组长组织组内交流,互相点评,修改后展示推荐的佳作。
这就是爱——
艾青说:
爱是炮火中撕心裂肺的执著鸣唱,爱是
鸟儿融进土地的热泪和翎羽……
原来,爱就是血肉相连;
余光中(戴望舒/舒婷)说:
爱是,爱是……
原来,爱就是……
4 忆我所学学更通。请联系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与本单元诗歌内容相近的作品,套用以下句式,进一步谈谈你对爱国思乡之情的理解。组内交流后展示推荐的佳作。
这也是爱——
都德说:
爱是小弗朗士课堂上忏悔而专注的目光,
爱是韩麦尔先生黑板前无助却傲立的背影,
爱是……
原来,爱还是……
(二)论“诗”
1 声与情并发并茂。各组结合以上的理解和体会,用各自喜欢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各自欣赏的篇章或段落。
2 赏与析入理入情。师从林黛玉苦学作诗的香菱曾说过:“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如果有,就请结合本单元诗作中的具体例子,谈谈你品诗的感受吧。
这就是诗——
难以言传却如临其境,
看似无理却有理有情。
3 褒与贬见仁见智。现代诗歌创作看似无定法,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请阅读以下修改过的作品,将其与原作进行比较,说说它们与原作有何不同,为什么?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你是否发现了一些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乡愁
乡愁曾是儿时对母亲的依恋,
乡愁曾是少时对爱人的思念,
乡愁后来成了痛失母爱的悲凉,
乡愁最终成了企盼祖国统一的梦想。
我爱这土地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
我要拼命喊出我的悲愤和激怒,
我要充满希望地等待自由和和平。
即使死去,
也要把自己埋在祖国的土地里,
永不离她而去。
我所有的悲哀,
都源自对她深沉的爱。
三、课后延伸
结合以上学习体会和情感经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用鲜明生动的意象和凝练优美的语言抒情言志。让阅读诗意地流经我们生命的每段时空。
教学反思
2012年12月参加了在山东省寿光市举行的“初中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后,我心潮起伏,特别振奋。因为同行们交流的做法和成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越来越充满生机,充满魅力,我们语文教师将在一个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精彩的舞台上舞动青春,学生们也将在一个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自由的空间里浸润成长。
在平日教学工作中,我尝试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贯彻在诗歌教学活动中,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 “语文主题学习”是本课的主旋律。单元推进的方式使学生在两节课的有限时空里,不仅学习了同一主题的四首现代诗,更将学习活动拓展到初中阶段所有同主题的诗文篇章中。
2 给学生和文本的第一次约会留出足够的空间。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把第一课时(课前延伸)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先与文本进行了一番充分自由的对话和交流,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魅力。
3 给学生的表达交流留出足够的空间。自选形式的诵读和创意解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读诗的形式多样,他们对诗歌的诠释方式(歌曲、绘画、哑剧……)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一环节起到了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和感受的作用。
4 把体验、领悟、品味进行到底。这几首现代诗,词句浅易,所表达的感情相近相通,所以我没有剖析讲解,而是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诗的语言,用以往的阅读积累去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既体现了理解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统一,又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祝福导学案】推荐阅读:
1.2《祝福》学案06-07
冬至祝福语、祝福短信、微信祝福语12-13
祝福语祝福爸爸12-25
祝福教师节的祝福07-12
冬季养生祝福祝福语12-01
祝福身体健康的祝福语07-02
祝福他人的爱情祝福语07-11
祝福祖国生日的祝福语07-27
祝福亲人升学宴祝福语09-18
除夕祝福爱人的祝福语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