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技术论文(精选8篇)
当今世界,基于信息和知识的产品正在高速发展,这要求制造企业以最短的产 品开发时间(time)、最优的产品质量(quality)、最低的成本(cost)和价格及最佳的 务(service)-tqcs来赢得用户和市场[5]。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将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形成全新概念的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即虚拟制造。
近年来,许多国家进行了虚拟制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关于虚拟装配的研究与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外统计,目前制造业应用虚拟装配技术节约了25%的研制经费,并缩短了研制周期。英国tecnomatix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生产工程(cape)产品涉及到了设计、优化、制造可行性评价等技术;华盛顿州立大学开发的虚拟装配设计环境(vade)允许对系统进行计划、评估和改变,并将cad系统与沉浸式的虚拟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6]。这些充分证明了以获取知识为核心的现代设计方法,特别是并行设计和虚拟设计与制造技术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在并行工程中的应用即虚拟装配(virtual assembly,va)等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计算机辅助工具,适应了并行工程及其发展的需要,必将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一次新的变革。
虚拟装配是虚拟制造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利用计算机工具,通过分析、预测产品模型,对产品进行数据描述和可视化,做出与装配有关的工程决策,而不需要实物产品模型作支持。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产品设计、制造模式,在实际产品生产之前,首先在虚拟制造环境中完成虚拟产品原型代替实际产品进行试验,对其性能和可装配性等进行评价,从而达到全局最优,缩短产品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产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虚拟装配是许多技术的综合利用,例如可视化技术、仿真技术、决策理论、装配和制造过程的研究等等。仿真是实现虚拟装配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性能海量并行处理技术、可视化技术、分布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人-机-环境一体化的分布的多维信息交互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环境成为可能,仿真因此形成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如可视化仿真(visual simulation,vs)、多媒体仿真(multimedia simulation,ms)和虚拟现实仿真(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vrs)等。这3种仿真呈递进关系:可视化仿真强调可视的、灵活的仿真分析环境;多媒体仿真除可视化以外还强调多样化的多媒体集成,如音像的合成效果等;虚拟现实仿真则强调投入感、沉浸感和多维信息的人机交互性。
虚拟制造的最终实现就是要利用各种不同层次的仿真手段来模拟优化产品设计制造的过程,以达到一次设计成功的目的。仿真的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
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并分析。1.2.1装配过程仿真的概念和特征
产品制造过程仿真,可归纳为制造系统仿真和加工过程仿真。虚拟制造系统中 的产品开发涉及到产品建模仿真、设计过程规划仿真、设计思维过程和设计交互行为仿真等,以便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价,实现设计过程早期反馈,减少或避免产品设计错误。加工过程仿真,包括切削过程仿真、装配过程仿真,检验过程仿真以及焊接、压力加工、铸造仿真等。目前上述两类仿真过程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尚不能集成,而虚拟制造中应建立面向制造全过程的统一仿真。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中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约1/3左右的人力在从事有关产品装配活动,超过40%以上的生产费用用于产品装配,产品装配所需工时占产品生产制造总工时的40%-60%。因此,装配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是产品功能实现的主要过程[7~9]。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和并行工程ce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装配 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行工程认为产品设计对制造、装配等各环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可装配性设计(dfa,design forassembly)是实施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的支撑技术,对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降低装配成本具有显著作用。从根本上讲,这些作用是通过验证和改进产品的可装配性体现出来的对处于设计阶段的产品来说,可装配性的好坏最直观的效果,莫过于在计算机上仿真产品的实际装配过程。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仿真技术实现这一虚拟的装配过程,就是产品的装配仿真。它能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并改进产品的可装配性,从装配这一重要侧面反映产品的并行哲理。
零部件的装配作业是现代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零部件装配成功与否是与零件装配时的几何约束及相应的力学状态来决定的。几何约束可以通过运动轨迹分析和动画来描述。装配过程仿真以仿真技术、可视化技术为支持.在产品设计之后,而在加工制造之前,就能使人体会到未来产品的性能或制造运行的状态,以此来检验原设计的合理性,从而得到令人满意的机械设计,并规划出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工艺流程。
为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在设计阶段利用计算机模拟产品的实际装配过程,直观展示可装配性。装配过程仿真就是在计算机上模拟产品的实际装配过程,直观展示可装配性和装配方法。装配仿真可以展示装配仿真结果、运动干涉检查、分析运动合理性、生成文本方式的装配工艺文件、干涉检查报告和图形方式的装配路径等等。装配过程仿真具有多种操作选择方式,如全过程装配或拆卸、单个装配或拆卸操作、单个装配或拆卸操作中的某次运动等。
1.2.2装配过程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给虚拟装配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实 际上,虚拟装配系统是虚拟制造系统的部分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也完全是在虚拟制造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中得以实现的。
虚拟制造最初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kimura[10]等人提出。一经问世,立刻受到了制造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科学家和学者都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极有力的推动了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虚拟制造还是一项尚不大成熟的、很具前沿性的技术,加之资金、人员方面的限制,目前只有美国波音的无图纸飞机[11]、福特公司的虚拟产品开发方式[12]等技术较全面的引用了虚拟制造技术,其它一些机构和企业仅能“虚拟”产品实施中的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如虚拟装配、虚拟设计。他们希望通过开发一些这样的单元技术进而逐步完善,成为一个虚拟制造系统[12]。
就这样,虚拟装配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技术发展起来了。国外的发展相对较快。美国已经从虚拟制造的环境和虚拟现实技术、信息系统、仿真和控制、虚拟企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多数单元技术已经进入实验和完善的阶段。例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虚拟制造技术实验室发展的用于设计和制造的虚拟环境vedam、用于设计和装配的虚拟环境等,已经初具规模,美国nasa用于哈勃望远镜虚拟修理装配的原型系统等[12]。欧洲以大学为中心也纷纷开展了虚
拟制造技术研究,如虚拟车间、建模与仿真工程等的研究。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崛起受益于先进制造与管理技术的采用。日本对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也秉承其传统的特点-重视应用,主要进行虚拟制造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技术以及虚拟工厂的构造环境研究[13]。例如,葡萄牙j.r.galvao等所进行的虚拟环境下的生产训练研究;日本今村等人开发的虚拟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vsdss,日本n.abe等人开发的机械零件装配性验证和装配机器可视化系统以及发现初学者在装配虚拟机器时错误操作的训练系统等[14]。6 目前,我国在虚拟装配方面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其研究也多数是在原先的cad /cae/cam和仿真技术等基础上进行的,目前主要集中理论研究和实施技术准备阶段,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国外虚拟制造技术的消化和与国内环境的结合上。由于我国受到cad/cae/cam基础软件、仿真软件、建模技术的制约,阻碍了虚拟装配技术的发展。但这几年,我国虚拟装配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发展很快,发展势头强劲,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研究的进展和研究的深度还属于初期阶段,与国际的研究水平尚有很大的差距。例如: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的虚拟装配支持系统(vass)初步取得成果.虚拟装配支持系统(vass)是该中心在商品化cad软件pro/engineer基础上二次开发而成的一个工具软件系统,vass系统能够基于三维实体模型在计算机上实施产品及其部件的数字化预装配,实现装配工艺规划,验证产品可装配性,并生成能够指导实际装配作业的装配工艺规程和卡片[15]。现已向国家
版权保护中心申请软件注册,系统的修改完善及产品化研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15]。
对于尚处在设计阶段的产品来说,可装配性好坏最直观的效果,莫过于在计算 机上仿真产品的实际装配过程。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仿真技术实现这一虚拟的装配
过程,就是产品的装配仿真,它能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并改进产品的可装配性。装配仿真的研究进程,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
(1)装配仿真的可视化手段和干涉检验工具
直观展示产品装配过程中零部件的运动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并提供运动过程 中的干涉检验和报警;
(2)基于vr技术构造虚拟的产品装配环境
操作人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感知产品的装配过 程和效果;
两个层次的发展对产品开发ce实施均有深远意义,他们都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vr技术尚不成熟,且设备价格昂贵,所以第二层次的研究不便深入与推广,在国内
尤其如此。相比而言,第一层次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发展也更为迅速。1.2.3装配过程仿真技术的进一步展望
三维cad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设计过程的可视性和虚拟检验奠 定了重要的基础。事实上,三维cad设计、分析、仿真系统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得到
普遍应用。为了进一步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7 虚拟化和标准化,世界各国都投入巨资加速进行该领域的相关技术及其软件的研究
开发工作。近年来,以获取知识为核心的现代设计方法,特别是并行设计和虚拟设
计与制造技术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产品的设计进
度、缩短了开发周期。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量机械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设计手段落后,产品更新周期太长。要想迎头赶上国际发展潮流,就必须加快研究在推广应用先进设计和制造技术中的关键与核心技术。装配过程仿
真是虚拟化智能设计方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核心技术,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很强的实用性。
然而目前,装配过程仿真的具体应用依然很少,从事此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大 多是对某些具体造型及装配环节的算法进行研究,基本处于初期的理论探索和试验
中,而没有能够实现一个完整的装配集成系统的建模和实际产品的开发。从建立实用系统的角度来说,装配过程仿真系统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1.装配模型的重构与转换
基于零部件三维实体模型,从装配工艺可实现性的角度对装配体的层次结构关 系进行调整,形成面向工艺的装配结构树,为下一步的装配工艺规划奠定基础。但
是,目前cad设计系统的种类繁多,各种cad系统的数据模型千差万别,在将cad 模型向装配过程仿真模型转换的过程中,经常会导致实体之间拓扑关系和约束数据的信息以及其它参数信息的丢失。2.装配规划的生成技术
装配规划就是寻求一条最优的零件装配顺序序列,由于创成式自动生成装配规 划需要高度的智能化,难度较高,因此重点解决:如何更形象地表现装配规划过程
中信息的动态流动及其可视化;如何在生成装配规划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加入启发
性知识和融入人的智能。3.其它应用系统的集成问题
工艺是设计和制造的桥梁,工艺的数据是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工艺数据同时是企业编排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生产调度的重要基础数据,在
企业的整个产品开发及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少企业cad、capp、erp 的应用是分阶段、不同时期应用的,目前还存在着信息的孤岛,装配工艺数据的价
值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利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预测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基于三维cad的装配过程仿真系 统将会向以下方向发展:
(1)配合的约束关系自动生成和识别装配模型中的配合约束关系从总体上体现了产品的功能,虽然通过三维几何建模可以直接地、方便地在图形上生成组装体,但是其零件间并未建立配合的约束关系,因而不能支持设计后的约束驱动修改。因此如何能根据约束特征来自动生成配合的约束关系是发展装配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
内容。
(2)发展适用的人机型装配规划技术构建装配规划过程的可视化和人的智能 融入化,实现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装配规划的生成。
(3)装配干涉检查和配合力分析的智能化如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干涉部位变色、闪烁、声响,示出干涉区范围和干涉量。对配合时受力状态和配合公差的分析结果
提供可视化的直观形象,以利于优化装配工艺。
(4)装配术与产品数据库pdm结合当对机器进行故障诊断或修理更换某一 零件时,利用pdm中数据在虚拟环境中形象地示出它的相关特征和配合情况,有利于提供更准确的维护信息。
虚拟装配技术是将dfa 技术与vr 技术相结合, 建立一个与实际装配生产环境相一致的虚拟装配环境
(virtual assembly environment, vae), 使装配人员通过
虚拟现实的交互手段进入vae, 利用人的智慧直觉地
进行产品的装配/ 拆卸操作, 用计算机来记录人的操作
过程, 以确定产品的装、拆顺序和路径。
一、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现状
面向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作两个层
次: 一是采用装配过程可视化手段和干涉检查工具, 直
观地展示产品装配过程中零、部件的运动形态和空间
位置关系, 并提供装配序列的性能及其优化结果。二
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造虚拟的产品装配环境, 操作
人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能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来
感知产品的装配顺序和效果。
在美国由政府支持的研究项目主要有team(technologies enabling agile manufacturing)、namt(na tional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stbed)、ftp(fast trackprogram, us air force), 具有代表性的有华盛顿州立大 学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 合作开发的虚拟 装配设计环境vade。开发vade 的目的是通过生成
一个用于装配规划和评价的虚拟环境, 探索产品设计 制造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能性。vade 由虚拟现 实的软、硬件组成, 它将cad 系统与沉浸式的虚拟环 境结合在一起, 以保证设计人员沉浸于虚拟环境之中 开展工作。头盔式显示器提供高质量的三维图形, 电 磁跟踪装置跟踪探测用户的头部运动, 头盔的显示可 根据用户的头部自动刷新。配有手位和手势跟踪装 置, 数据手套随时监视手指和手腕的动作。vade 的 突出特点包括用户与虚拟环境的逼真交互、逼真的装 配环境、在虚拟环境中利用工程师的装配设计意图实 现产品的装配顺序规划等。
vade 的主要功能特征为: 1)从cad 到vr 的自
动数据转换。2)从cad 系统捕捉装配意图并应用于
虚拟环境。3)零件的交互式动力学模拟。4)扫掠体积 生成与轨迹编辑。5)虚拟装配环境中对零件结构参数 的修改。6)装配环境与零、部件初始位置的生成(整个 装配环境可以在cad 系统中定义)。7)双手装配与灵 活操作。8)支持虚拟装配工具: vade 提供!手 工
具?与!工具 零件?两种交互方法, 并通过这两种方法 的协同, 进行虚拟环境中零件运动的控制。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ye 等, 对传统交互方式与
虚拟现实交互方式中的装配规划进行了对比试验。实 验对象分别在传统环境(te)、非沉浸式桌面虚拟环境(dvr)、沉浸式cave 环境(cvr)中进行装配序列规 划。实验表明, 虚拟现实交互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装配 规划的质量与效率。美国wichita 州立大学rajan 等开 发了基于虚拟现实的产品装配与夹具设计分析系统 jigpro, 将cad 系统中的产品装配模型、装配顺序约 束、夹具模型、手模型导入到虚拟环境中, 进行虚拟过 程仿真, 检查零件与夹具之间的干涉, 并进行人机工程 分析, 以确保产品装配工夹具设计具有良好的装配性
1 AMESim软件介绍
AMESim是法国IMAGINE公司开发的一款高级图形化建模和仿真软件,用于工程系统建模仿真和动态性能分析,在燃油喷射、制动系统、动力传动、机电系统和冷却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AMESim软件以功率键合图为基础,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方便,可大大减少了系统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对工作经验要求,使用户能迅速达到建模仿真的最终目标,降低开发的成本,缩短开发的周期。总结起来AMESim具有如下特点:
(1)适合于多学科、多领域的工程建模和仿真,包括机械、液压、气动、热、电和磁等领域。
(2)采用基本元素建立模型的理念,即从物理系统中提取出工程系统的最小元素,给用户以更多的“自由度”建立尽可能详细的、且反映工程系统和零部件功能的复杂模型。
(3)定位在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建模的语言是工程技术术语,图形化建模方法使得AMESim成为在汽车、液压和航空航天工业研发部门的理想选择。
(4)提供了齐全的分析工具,便于用户分析和优化自己的系统,包括:线性化分析工具、模态分析工具、频谱分析工具以及模型简化工具。
(5)具有多种仿真运行模式:动态仿真模式、稳态仿真模式、间断仿真模式以及批处理模式。
(6)具有与多种语言远程迅捷扩展的能力,提高了软件的通用性和适应性[2]。
2 仿真模型的建立
AMESim中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元件库,使用户从繁琐的数学建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物理模型本身的研究。AMEsim的建模仿真过程分为4步:
(1)绘制系统基本构成图(绘图模式)。从AMEsim的模型库中用拖拽的方式选择搭建系统模型所需要的基本元素,然后再将基本元素框图按系统要求组合成仿真系统的框架图,如图1所示。
(2)子模型设置(子模型模式)。基本系统搭建完成后,需要对组成系统的各子模型进行设置。如离合器模型就分为:双曲正切库伦模型、重置积分库伦粘性模型、Dahl库伦摩擦模型和Lu Gre库伦粘性摩擦模型4种模型。这些子模型对问题的描述侧重不同,表述模型的数学公式也不同,模型设置阶段就是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子模型。
(3)参数设置(参数模式)。确立系统采用的子模型后还要给子模型输入参数,同时系统的各个元件的参数也要详细设置,以备进行仿真。上面3个步骤统称为模型搭建过程,模型搭建的精略和数据设置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仿真结果的可信程度。
(4)运行仿真(运行模式)。完成对仿真模型的参数设置就可以进入运行模式运行仿真。在开始仿真之前,要设置建置各种仿真参数,其中包括:仿真起始和终止、仿真步长和求解器的种类等。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仿真软件都是通过迭代来获得仿真结果的,同样的仿真模型可能因为选用了不同的仿真参数或求解器得到不同的仿真结果。AMESim的仿真参数和求解器是在运行模式设置的。
本文选用某国产MPV汽车参数作为建模数据,如表1所示,利用仿真结果与整车试验数据对比,说明计算机仿真模型是值得信赖的。
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利用上述参数建立的模型如图1所示。
3 仿真结果
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搭建工作还要测试一下模型能否正常工作,对于车辆仿真模型来说,最简单的测试是循环经济性仿真和动力性仿真。通常用这两项测试来检验车辆的仿真模型搭建得是否正确。如果模型搭建正确,应能顺利地通过循环工况的测试;如果模型搭建的有问题,则仿真运行不能通过,需要根据仿真软件给出的提示调整模型,最终得到能顺畅运行的仿真模型。本文所建立的汽车仿真模型在标准的Japan10-15循环下,车速循环跟踪情况如图3所示。
3.1 经济性仿真结果
汽车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很多,各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弹性也较大。对于同一辆车,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燃油经济性会相差一倍以上。为了比较模型的经济性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相差程度,仿真和试验必须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选用相同的循环工况)。
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对标车辆在标准循下的经济性试验数据,只是厂家公布的等速油耗数据,为了测试模型的仿真精度,我们只好建立一个等速循环,以模型在等速循环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来验证模型的精度。
建立90km/h等速循环,设置变速箱档位为5档,仿真时间长为2000s,运行仿真。仿真结果为:行驶总里程49.38km,燃油消耗总质量2.763kg,带入燃油消耗率计算公式得:
其中,Ge-燃油消耗总量,kg;ρ-燃油比重,kg/L,汽油比重0.8kg/L;S-行驶总里程,km。
3.2 动力性仿真结果
汽车的动力性通过3个指标来衡量:最高车速、0~100km/h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为了测试模型的这3个指标需要分别对行驶循环作出适当的设置。
测试最高车速时,需要将行驶循环的车速设置的很高,驾驶员模型就会以最强的动力跟踪这一车速,目标车辆的最高车速为170km/h,仿真是设置最高车速为180km/h。
测试0~100km/h加速时间时,也要设置较高的行驶车速(高于100km/h),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设置行驶循环中最佳的换档时间表,使车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0加速到100km/h。最高车速和0~100km/h。最高车速和0~100km/h加速时间的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中最高车速为48.1m/s,相当于173.2km/h;对应于100km/h的车速为27.8m/s,0~100km/h的加速时间为18s。
用同样的方法设置行驶循环的路面坡度,仿真能通过的最大坡度值就是模型的最大爬坡度,经仿真测试对标车辆的仿真模型最大爬坡度为34%。
4 仿真与试验对比分析
厂家给出对标车辆的试验值如下:等速百公里油7.75L/100km(车速90km/h);最高车速170km/h;0~100km/h加速时间20s;最大爬坡度31%。
经对比发现,仿真结果并未与试验结果完全吻合。经计算得:仿真模型的燃油经济性比试验数据小10%左右,最高车速比试验数据高2%,0~100km/h加速时间少10%,最大爬坡度大11%。进一步分析可得:仿真模型运行的条件十分理想,没有考虑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能耗和阻力情况,因此出现了经济性偏好,动力性偏强的仿真结果,但仿真模型基本反映了车辆的各项性能,完全可以用来作为虚拟设计的有效工具。针对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出现的偏差,可以通过试验数据标定的方法予以校正,提高仿真真的精度,有的软件已经开始集成试验校正功能了。
5 结论
本文以某国产汽车参数在AMESim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用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该车的试验数据对比发现:经济性仿真结果比试验值小10%左右,动力性仿真结果比试验值高10%左右。分析其原因是:计算机模型仿真运行条件十分理想,忽略了试验过程存在的一些油耗和阻力因素。但仿真结果还是基本反映了车辆的性能,更精确的仿真结果可以通过试验标定的方法实现。
参考文献
[1]丘铭军,赵航,姚培.AMEsim软件及其应用[J].路面机械与施工技术,2005(8):61-62.
【关键词】仿真技术 电气控制技术 教学 应用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掌握全面性的专业知识和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仿真技术作为一种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手段,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针对于仿真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1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仿真教学的概述
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仿真教学,使学生能更真切地了解电气控制技术的内涵。仿真控制系统主要由动态软件平台、编程软件平台、控制器、通讯电缆等部分组成[2] ,结构比较复杂,在此不做赘述。仿真教学主要是应用仿真技术的相关功能,来体现出电气控制技术的实践性和真实性,是以培养学生加深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当今的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有些学校会因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缺乏可满足实践教学的实训设备,或者通过实训设备不能有效反映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的过程,或者学生首次实训时因技术不熟练,有损坏设备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等,而通过仿真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仿真技术应用到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可以将实际实践的操作过程或不易实现的控制过程进行仿真,不仅能实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还对提高教学质量、节约教学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仿真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思想
在电气控制技术仿真教学中应注意几方面的教学思想。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师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要利用仿真技术不断地导入课题场景,让学生在一些特定的模拟场景下进行电气控制技术的训练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讲练结合的教学思想。在一体化教学中,不能把理论和实践分家,两者结合在一起应用则显得圆满,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理解难点,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更能加深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或手段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4]。例如,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采用的一体化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的探究来将问题解决,这种教学思想是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使用仿真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的场景、环境、维修、建设等方面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5]。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来促进学习。表现欲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在进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到这点,将学生的这种天性变成有力的教学手段。利用仿真技术模拟一些实践场景,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完成相关的任务,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比赛学生的表现欲就会表现得十分明显,希望能通过自己更多的努力来完成比赛,这种成果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成就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来实现促进学生的学习目的。
3 仿真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堂运用仿真技术,增加实验实训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在以往的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引导,如,公式推理、原理分析等,而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学习的软肋,大多学生都对这样的教学感觉到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很难理解主体内容,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在课堂上一边进行理论性引导,一边配合实验演示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快速理解。但是,教师为了课堂上的实验演示,会花费很多时间来搬移相关的仪器设备,而且由于教室的空间有限,在使用起来也特别不方便,况且,在演示时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度。而仿真技术则不同,通过仿真软件可以将一些虚拟化的实验带到课堂,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再通过多媒体结合相关教学知识进行同步演示,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知识,而且,节省了搬移仪器的时间,为课堂节省了更多的可利用时间。
3.2 应用仿真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校都设有相关的实验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也是如此,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来领悟相关的实践知识,有利于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但是,在很多实验实训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学生的动手时间很少,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电气控制技术讲究的操作性还比较高。而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可以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实践,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对技术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精确性和灵活性。众所周知,一旦电路连接有误,就会产生短路或者设备损坏的现象,在电气控制技术实践教学中也是如此,一旦学生对线路连接知识掌握的不准确,连接失误的话就会产生短路以及相关的设备故障甚至人身伤害,导致实训设备损坏或无法继续使用的情况,实践教学中不可预测的因素有很多,这种事情也是常有发生的,但是却造成了安全隐患,为学校增加了负担。而仿真技术却能打破这种矛盾的处境,学生可先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操作,即使操作不当也不会对材料和元件造成损失,因为是虚拟出来的所以学生可以任意地操作,这样学生和教师都放下心理负担大胆地尝试,通过数据参数的变化,可以得出更精确的数据分析,仿真技术具有的精确性和灵活性是传统实验教学无法比拟的。
结论
本文针对于仿真技术在电气控制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运用仿真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加深学生对较难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继萍,张岩.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07).
[2]耿海波,陈力.仿真技术在化工实践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 河北化工,2009(03).
[3]李斌,邹灿红.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仿真教学应用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6).
[4]禹羡.仿真软件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 科技风,2010(05).
[5]王磊.基于仿真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策略[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07).
作业 1第一章
1. 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2. 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内容.
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 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
4. 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
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骗码.会议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
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 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6. 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
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雷击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
7. 简述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内容。P21
8. 简述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模式的内容.
答:香农-施拉姆模式是施拉姆对香农的传播模式作出了研究改进,在传播模式中加入反馈环节,并强调只有信息发出者(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信宿)的经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施拉姆模式的内容是传播的循环模式,不仅强调反馈并且突出,反馈的双向性,表明任何传播活动都应具有的双向性.
9. 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
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
10. P37
11. 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
答:1提高智力的潜力.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第二章
1.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泊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3、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
4、学生的学习要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
界观。
2. 简述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 8 个内部阶段。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特征的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贮存、长时记忆贮存、提取、反应组织、作业反馈、强化。
3. 皮亚杰提出,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 S→R,而是 S→AT→R。试述S→AT→R 的含义。AT 是主动同化刺激 S 于结构 T 的结果,A 是大于 1 的系数,刺激 S 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 T,才能成为 AT,才能引起一定的反应 R。
4. P56
5. 简述学习风格构成的 3 个层面。
心理性层面、生理性层面、社会性层面。
6. 谈谈教学活动过程有哪几个要素?并简述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这个要素,教学就失去了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离开这个要素,就不能引成教学的双边关系。教学内容是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这一要素,“学与教”就失去了基础的前提。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7. 试分析三种教学结构各自的优缺点。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难以全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搜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结构往往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可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和网上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8. 学习资源具有哪几类形态?
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
9. 试述教学媒体的基本理论。
麦克卢汉的观点、克拉克的观点、贝茨的观点、布鲁纳的观点、戴尔“经验之塔”的观点。
10. 试述教学媒体的四种选择方法。
(1)问题表型是列出一系列有关媒体选择的问题,引导选用者通过思考、回答,逐步发现比较适合的媒体。
(2)矩阵型是两维排列,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教学功能及其它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3)算法型通过模糊的数量计算,确定媒体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值关系。(4)流程图型是流程图建立在问题模型的基础上,通常先确定过程和分解过程的按序列排列的步骤。
11. 简述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模式过程。
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来知觉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建构的以及生成意义的过程。
第三章
1.为什么听觉有方向感?
人们是运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和强度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对于频率较高的声音,还要考虑声波的绕射性能。由于头部和耳壳对声波传播的遮盖阻挡影响,也会在两耳间产生声强差和音色差。总之,由于达到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
2.试说出视觉图像的种类和构图的要素。
视觉图像的种类: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构图的要素:平衡、线条、形状、质地和色彩。
3.P123
5.使用传声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使用传声器应该注意的事项:阻抗匹配、连接线、工作距离与近讲效应、声源与话筒之间的位置、传声器的使用要求。
6. 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方式?
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形式:定阻抗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定电压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
7.P146—148
8.试说出影碟机的技术种类和光盘存储方式。
技术种类:CD-ROM、CD-R、CD-RW、VCD、DVD。光盘存储的方式:首先对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 A/D 转换变成数字信号,然后分别进行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数据压缩处理,压缩后的音频、视频数字信号再经合成和格式变换成为光盘所要求的数据格式,再经光调制器和激光头放大器放大后,将信号传送到激光头电路,驱动激光头对光盘进行刻录,将信号信息汇录到光盘上。
9.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
设计过程:确定内容和时间长度,编写稿本和确定录音方法,组织录音,编辑加工,编目储存。录制方法:传声器录音和线路录音。
10.试说出单个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步骤。
1、扛起摄像机
2、装入录像带
3、将灯光射向被拍摄的对象
4、调节按钮,使图像处于最佳状态
5、扭动摄像机的开关,进行录制
第四章
1.简述网上教学形式。
讲授形式、个别指导教学形式、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 P192
3.简述 S-P 表的使用方法。
对每一学生行,从左向右数,使数过的问题个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然后划竖线,即竖线左边的问题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数。最后把每行的竖线依次在行间用横线连接起来,即得到一条阶梯状的曲线,成为 S 曲线。对每个问题,从上往下数,使数过的学生数等于该题的答对次数,然后在该元素下边划横线,即横线上边的学生数等于该问题的答对次数。然后,依次用竖线将横线连接起来,构成阶梯状曲线称为 P 曲线。
4. P207
5. P225
作业 2
第五章
1.P272
2. 试从功能上分析 4 种语言实验室的教学特点。
听者型语言实验室主要用于语言听力训练;听说(AA)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者型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传声器、放大器、呼叫装置和相应的控制电路,从而组成了双向对讲系统;听说对比(AAC)型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听力、发音训练和录音对比功能;视听对比(AVC)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说对比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功能。
3.简述计算机教室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基本形式:普通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特点:普通计算机教室只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有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节省资金投入、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能够集中监测学习过程、能够提供个别指导、操作与练习以及联机测试、为个别学生分配自己的学习任务,监测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学习情况与分析数据。
4.试述视频演示仪的功能和特点。
功能:可以让演讲人在课堂或会议室里,简单方便地将印刷物、幻灯片以及立体实物等清晰、逼真地显示在电视屏幕或投影屏幕上。展示功能将光学实物投影器、反射式投影器、选射式投影器、幻灯机、X 光片显像仪等仪器的特点综合为一体,可完全代替传统的投影仪,幻灯机等平面、立体展示设备。
5.P29
56.透射式投影仪的教学应用。
书写法、图片法、实物投影法、作业法、声画教学法。
7.试说出卫星电视的特点和组成。
特点:电波覆盖面大,利用率高;信号质量高且稳定,有利于改善接收质量;信号容量大;投资省,费用低;扩大教育规模;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重要传递途径之一。组成: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星载转发系统、地面接收系统。
8.现代投影器的种类和选择。
种类:阴极射线管投影器、液晶投影器、数字光处理器投影器。要根据显示环境来决定投影器的类型。
第六章
1. 试述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经常作的一项活动。教学设计包括了教学和设计两个涵义。教学是教育中的特定内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2. 教学设计的前提包括哪几方面?
教学设计必须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系统设计的教学应有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的如何学习知识;教学设计层次的选择、评价和修改是教学设计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 试述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包括 9 个环节和最后信息反馈修改环节:评价需要和确定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情境脉络;制定系统目标;开发评价工具;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
4. 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前期分析、策略、评价。
5. 试述肯普等人提出的关于学习需要分析过程的 4 个步骤。
规则、收拿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最后的报告。
6. 加涅提出的 5 种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7. 信息加工分析。
信息加工分析又称“过例任务分析”是以学习需要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评价中得到的学生的起点状态为依据逐步分析列出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为内容和单元目标,从教学的终端状态一直延续学习者的起点状态。
8. 使能目标分析。
在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第七章
1.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从划分标准来看,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的标准是测量学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测量,同时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从出发点看,布鲁姆提出目标分类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析,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适于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还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从涉及的范围看,两种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系统上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用词上的差异。
2. 行为目标的编写。
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3. 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编写。
首先应明确陈述内在的心理变化,列举若干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
4. P368
5. 试述测试题目的三种形式。
回忆性题目要求学生简单地再现教学中呈现过的知识,可以逐字逐句地重复,也可以用之间的话释意性地陈述知识。识别性题目要求学生以一组可选择答案中识别或鉴别出正确答案。结构化回答题目要求学生确实地产生或建构一个答案。
6. P374
7.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是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的理论为基础的。其基本结构包含呈现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进行实验,主动解释问题和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等 4 个阶段。
8.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的分类。其基本结构: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课程或学习材料,认知结构的加强。
9. 加涅的指导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认为信息加工搓成的学习内部条件是由 8 个有序的阶段组成的: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检索、提取、反应和反馈。对应着这 8 个学习的内部条件,加涅提出一种与学习的内部活动过程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程序-9 个教学事件,这也是教学活动的 9 个步骤。
10.试述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经费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媒体的教学性能。
11. 试述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五个基本步骤。
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第八章
1.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制订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计划和各项管理制度规章;管好、用好教育硬件资源;有效利用教育软件,收集资源和网络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普及、推广教育技术;组织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活动。
2.试述学校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原则: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内容:课题的申报和审批、课题的日常管理、课题评估和验收、成果奖励和推广。方法:系统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计划管理方法、计算管理方法。
3.试述微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确定开课形式;选定训练课题;提供范例标准;组织试教录像;指导反馈评价。
4.试述设备设施保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
1、设备设施及其它物品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保管人员应当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工作;
2、建立健全管理规整制度;
3、积极创建设备设施保管环境,达到防水、防潮、防生、防盗、防雷击、控温、控湿、防静电、防生物损害等有关技术指标规定的保管条件;
4、严格执行设备设施借用制度,办理借用和归还手续,对设备覆历书要进行认真查阅;
5、做好建帐立卡等财务工作;
6、做好库房管理,物品要摆放有序,定期盘点,保证帐卡物三项内容一致;
7、对易损、易变质物品要妥善保管,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物品,应按照要求条件保管,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及易挥发物品;
8、要防止设备设施挤压、损坏、发霉等情况发生;
9、要定期向单位负责人汇报设备设施管理情况,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事关重大的问题,要有书面文字材料;
10、库房及设备设施种地,非保管人员和工作人员未经充许,不得随便进入。
5.试说出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
1、大型、精密、贵重设施应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机操作。操作使用后,要认真填写设备覆历书,如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管理人员及时检修,对责任事故,必须查清原有,进行及时处理。
2、根据设备设施性能及其技术特性,合理地安排使用时间,防止负荷过重和设备的滥用。
3、根据各种设备设施的不同要求,设置并保持相宜的环境和条件。
4、建立一套合理使用设备设施的规章制度,以达到管好用好的基本要求。
5、较贵重的仪器设备工具需经主管领导同意,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领用。
6、一般常用仪器、工具,根据工作的需要,发配给有关人员,并建卡一式两份,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各一份。
7、一般材料和消耗物品应凭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领用。对空白录音带、录像带、刻录光盘和计算机闪存等应专项管理,领出和交回要登记和销账。
6.试说出收集教育媒体的 4 种渠道。
组织学科教师自行开发编制;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订购正规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育媒体教材;通过交流、复制等方式收集兄弟单位编制的高质量教育媒体教材;从卫星电视教育节目和英特网中接收和下载的教育节目和其它资源信息。
第九章
1.简述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区别.答: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分析:柯德维的教育类型”四分法”传统教育活动一相同时间,相同地点进行的,这种教育形式时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二是不同时间,相同地点;远程教育一是发生在不同地点,相同时间.借助于电视网络直播;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使用媒体进行学习,例如 VCD自学文字教材,访问网上资源.穆尔的”两大家族”第一家族即传统面授教学,在这类教育活动中,师生处于同一物理时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语音和形体语言进行,无需借助其他媒体和手段,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第二家族即远程教学,师生分离是其基本特征,师生间的交流通常要跨越时间,空间,需借助媒体等来实现.霍姆伯格的观点传统教育的特征是程度最高的”连续面授”,而远程教育是非连续面授的教育.
大棚养鸡是我区农村近几年在规模养殖中,兴起的一项养鸡新技术,应用此项技术投资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大棚养鸡的优点
1.解决了房屋紧张户、经济困难户、养殖大户的养鸡场所,拓宽了养鸡渠道。
2.降低设施投资成本。①经济棚:每平方米造价50元-60元,一般可使用5年-10年。②简易棚:每平方米造价15元-20元,一般可使用2年-3年。
3.利于退耕还田。若次年不再养鸡,棚即可拆除,种植作物。
4.病害轻。由于大棚通风透光,空气新鲜,从而病害减轻,鸡的成活率提高。
5.缩短了鸡的生长周期。大棚鸡一般饲养50天-55天就可出售,一年可养5批-6批。
6.提高肉料比。经对比试验,大棚比室内养鸡肉料比可提高8%。
7.节省用电量。由于大棚设计较合理,利于棚内温度的调节,为此用电量可比室内养鸡节电30%以上。
二、大棚的设计
1.棚址选择。选择地势高燥、平坦、运输方便、远离村庄、水电来源保证的荒圩、荒地或大田。
2.棚的位置。坐北朝南,东西向开门,南北向开窗。
3.棚的面积。根据饲养量多少而定,一般以750平方米左右,养鸡6000-9000羽的棚为好。
4.棚的材料。①经济棚:竹木框架,砖砌墙,开窗,水泥地面(下铺一层尼龙布,上浇3厘米-5厘米水泥)。棚顶由内而外依次为尼龙布、稻草(3厘米-4厘米)、石棉瓦(或油毛毡)。②简易棚:竹木框架,泥土地面,尼龙布或遮阳网作围墙,棚顶由内而外依次为尼龙布、稻草、遮阳网(或尼龙布))。稻草起到夏天隔热、冬天保温的作用。
5.棚的形状。下部长方体,棚顶人字形。
6.棚的规格。①棚体:长60米,宽12.5米,棚高3.5米。其中围墙高1.8米,顶棚坡度1:4。②窗门:南北两墙上每隔0.5米,开一个宽为1.3米、高为1.0米的窗。③天棚:在棚顶最高处每隔10米-12米,开一个长8.5米、宽3.5米、高1.0米的天棚,利于有毒气体逸出和散势。
三、大棚养鸡技术
1、棚鸡的饲养与管理参照室内养鸡技术,2.饲养量(每平方米)。春、秋8羽-9羽,夏7羽-8羽,冬11羽-12羽。
3.大棚调温方法(1)冬天,温度降低时,选用透明度好,保温性强的塑料膜或大棚膜覆盖窗、门、天棚,当室外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时,窗、门内加盖一层塑料膜,地面加垫砻糠、稻草或棚内加设热源。但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疾病发生。
(2)春秋天,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及时适度揭开或覆盖塑料膜。
(3)夏天,主要做好降温工作。偏热时,要打开所有的窗和通风口,有条件时开电风扇降温,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外挂遮阳网。
4.禁止烟火、鞭炮在鸡棚旁施放,避免鸡受惊而死亡。
5.做好大棚的消毒工作。每批鸡售出后用生石灰、烧碱、百毒杀或甲醛等进行消毒。
四、经济效益
据我区水阁镇调查,该镇2001年大棚养鸡面积达2万平方米,一年可养鸡90万羽,平均纯收入按每羽2元计,全年纯收入可达180万元;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2000年11月底开始建棚,前后共建经济棚8个,面积6000平方米。12月底开始养殖,并实行供、养、售一条龙服务,到今年5月15日止出售商品鸡3批,共7.6万羽,每公斤价6.8元,每羽收入17.5元,每羽纯收入3元,半年纯收入达22.8万元。目前该公司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大棚面积将达7500平方米,估计年纯收入共达60多万元。
大棚养鸡技术经济效益较高,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目前,该技术在我区农村应用推广面积逐年增加。
二、塑料大棚养鸡技术
塑料大棚养鸡技术适用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肉鸡饲养户规模化饲养场。
塑料大棚的建造
1、建棚场地的选择 在塑料大棚建造选址上,应本着节约用地、减少投资,利于保温、防暑,便于饲养管理及生产操作的原则。选择庭院、村头、路边、场院等空地插建。也可从培养地出发,选择地势高的薄地,有计划地建造规模化、流动性塑料大棚养鸡场。
2、建棚所需材料
1)细竹竿,直径3--5厘米,长5--6米,做拱形架(纵托架)和横向交叉固定用(注:3--4厘米宽的长条竹片也可)。
(2)粗竹竿或木杆:直径8厘米左右,长(高)度视大棚高而定(预算出埋在地下的部分)。做拱架顶立柱用。
(3)单层苇箔。做棚脊托膜层用。
(4)聚乙烯防老化无滴薄膜。8丝以上,做大棚包封用。
(5)草帘。做大棚保温、遮阳搭盖用(也可用稻草或麦秸草代替)。
(6)尼龙网和铁丝网:网孔小于1.5×1.4厘米,做大棚罩网和大棚;边底挡网用。
(7)聚乙烯细绳或铁丝。做棚架捆扎固定用。
(8)砖。砌棚体用。
3、大棚建造工艺 大棚建造规模:因地制宜,一般为东西向,长12--15米,宽6--8米,高1.8--2.2米。大棚建造形式主要分为拱棚式或单坡式两种。对塑料大棚内环境的控制
温度控制 视棚内温度需要和日光照射强度,通过草帘的起落和大棚底薄膜起落来控制。一般情况下,春秋季节,上午8--9时卷起草帘吸光提温,下午4--5时放帘保温;冬季上午10时卷起草帘吸光提温,下午3时放帘保温,且加火炉补温;夏季搭草帘遮阳;大棚;边底薄膜卷起0.6--1米散温。
通风换气 根据棚内温度和空气的刺激强度而定,一般春秋季:早、中、晚三次开通风孔和卷起大棚边底换气。冬季:上午7--8时,下午2--3时两次开通风孔换气。换气前1小时调旺炉火升温。
湿度控制 塑料大棚的湿度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冬季,在通过通风孔控制一定湿度的同时,要及时清理粪便,更换干燥材料,并在大棚内多放置点石灰吸潮防湿。
消毒措施 塑料大棚养鸡,由于流通量大、湿度高,措施相对要求严格。首先,出鸡后彻底清除大棚内粪便和垫料,进行通风干燥后,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再用2--3%火碱水对大棚内外地面进行喷洒消毒一次;进鸡前地面撒生石灰粉,垫上拌有抗毒威等消毒药的干燥垫料。夏季用百毒杀或抗毒威带鸡消毒药水。料槽、水槽、用具要定时清洗消毒,并注意搞好防鼠工作。饲养管理技术与一般舍饲相一致。
三、大棚饲养肉鸡技术
一、准备工作
(一)选址。大棚可以直接建在自家的冬闲责任田里,果园菜地、河滩荒坡以及经改建的废弃蔬菜大棚均可利用。要选择地势开阔、通风良好、靠近水源、土质无污染、远离大道无噪音的地块。
(二)大棚搭建。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双斜式大棚,棚长20米-30米,宽7米-8米,呈东西或南北走向,建筑面积140-240平方米,可饲养肉仔鸡1000只-1500只。
塑料薄膜比棚长1米,比棚宽2米。按棚长30米养1500只鸡计算,需长4.5米左右的竹竿200根、长8米左右的竹竿20根、砖2500块左右。另外准备适量的细绳、铁丝、麦秸或草苫子。
大棚两端垒砖墙,一端山墙中间留门,两侧留通风孔,另一端山墙只留通气孔或安装窗户,还要留1个-2个炉筒孔以供育雏或加温时使用。在两砖墙之间每隔2米埋植一排立柱,中间1根与棚顶同高,左右两侧各2根(其中外部两根与棚外侧同高),共计5根,这样纵向立柱共有5排。在每1排纵向立柱顶部用8米长竹竿连接就构成了大棚的纵向支架。然后用长4.5米的竹竿1组,对节绑牢,横向每间隔30厘米-40厘米,围绑在纵向立柱之上,构成大棚顶部的横向支架。这样,一个完整的大棚支架就建成了。
塑料薄膜按长宽规格事先粘好,盖膜时选择无风雨天气,先铺一层无滴膜,加盖10厘米-20厘米厚的麦秸、其他杂草或草苫子,再加一层普通塑料薄膜,上面纵横加铁丝、埋地锚加以固定,最后覆盖一层草苫子或油苫纸。棚顶部每隔3米-4米安置一个直径40厘米-50厘米可调节的排气孔。棚的四周挖上排水沟。这样,一个能养1000只-1500只肉鸡的塑料大棚就建好了。
二、进雏准备
(一)育雏室检修。不论是新建大棚还是改建大棚,进雏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要具备良好的保温和控温能力,保证不透风、不漏雨雪、不返潮。
(二)用具设备的检修。进雏前,配齐或彻底检修所用设备。取暖设备要试用,保证能均衡供温。提前安装好饮水器,调好水位和流量,备足料盘。
(三)严格消毒。育雏室及一切器具都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严格消毒。育雏室先打扫干净,再用清水冲洗2遍,待干后用1%-2%烧碱溶液喷洒消毒,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若是密封好的育雏室,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5毫升和等量的水放在搪瓷盆中,然后加入12.5克高锰酸钾自行蒸发,经密闭消毒24小时后开启门窗,换入新鲜空气。一经消毒,人员就不要再随便进出。
(四)预温。在接雏前1周对大棚进行预温,使温度达到33℃-35℃。进鸡前3小时将饮用水和开食料放在舍内一并预温。
(五)饲料、药品及垫料准备。按照配方要求备足各种饲料原料,喂配合日粮时要备好现成饲料。常用的疫苗、消毒药要备足备齐。垫料可按每平方米地面4公斤-6公斤准备,不论是木屑、刨花、稻壳、稻草还是其他垫料,均应晾晒,保持松软、干燥、清洁。
三、育雏管理
(一)饮水与开食。先饮水后开食,有利于胃肠消毒,减少肠道疾病。饮水要清洁,可饮用雏鸡营养液。配制方法是:在8公斤20℃的水中,加入0.5公斤葡萄糖粉、20克蛋氨酸、10克速补、100万单位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或在同样的水中加入0.5公斤奶粉、20克蛋氨酸、10克速补、160万单位青霉素、100万单位链霉素,每份营养液可供1000只雏鸡1次饮用。也可根据需要,在清水中间断性地加入高锰酸钾。首次饮水2小时-3小时后开食。
(二)温度。一般接雏时大棚内的温度为35℃,以后均匀下降,每2天-3天降1℃,直至21℃恒温到出栏。
(三)湿度。育雏期保持在65%-70%。
(四)光照。出壳后2天-3天采用全天连续光照;3天后改为23小时光照,1小时的黑暗时间,让鸡习惯黑暗环境,以防停电时引起骚乱。1周龄-2周龄时,每20平方米给予40瓦-60瓦光照强度,2周龄-4周龄可降到15瓦-30瓦。
(五)通风换气。在保证大棚内温度的前提下,加强通风换气,排除舍内污浊气体,使棚舍内无熏眼刺鼻的感觉。
(六)饲养密度。对地面厚垫料育雏肉鸡,0周龄-4周龄每平方米地面20只-25只,育肥期10只-12只,网上饲养比平养可增加40%-50%。
四、育肥管理
(一)合理分群。肉鸡育雏结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应随时进行强弱、大小、公母分群。分群最好在夜间或早晨进行,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素以防应激。
(二)饲料更换。为减小由于饲料更换所带来的应激,必须注意饲料的过渡,不能突然改变。过渡期一般为3天,第1天日粮由2/3过渡前料和1/3过渡后料组成;第2天由1/2过渡前料和1/2过渡后料组成;第3天由1/3过渡前料和2/3过渡后料组成;第4天完全改为过渡后料。
五、防疫灭病
(一)依据肉鸡发病的规律采用针对性预防用药。如:1日龄-3日龄用0.02%-0.04%痢特灵拌料,5日龄-7日龄用庆大霉素4万单位升饮水,防治白痢;9日龄-11日龄用0.05%-0.1%强力霉素饮水,重点预防呼吸道疾病;15日龄-17日龄用氟呱酸纯粉0.005%饮水和31日龄-33日龄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各种细菌性疾病;自10日龄后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25毫克球痢灵预防球虫病。
(二)做好免疫。依据地区疫情差异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一般提倡个体免疫。新发展大棚养鸡的地区,疫情一般较轻,建议采用下列免疫程序:7日龄-8日龄用新城疫Ⅳ系与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苗1倍量点眼,同时颈部皮下注射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14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中毒苗2倍量饮水,21日龄-25日龄用新城疫Ⅳ系苗2倍-3倍量饮水。
四、养鸡环境的综合控制
鸡生活和生产的环境因素,广义上是指鸡体之外的所有各种环境因素,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1)理化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气流辐射、雨量、光线、噪音等。
(2)生物环境:包括细菌、病毒、内外寄生虫等。
(3)饲养管理环境:包括食物和供水的数量和质量、运动、卫生、饲养等。
狭义上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湿度、空气、场址选择、鸡舍建筑等方面。所有动植物界的物种都有一个最适环境带,在这些条件下,它们可以表现出最高的产量。管理、鸡舍设置以及许多与现代畜牧业相联系的因素都能对鸡产生影响,只要按照鸡的不同生活需求,给它们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就能达到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环境因素的控制
(一)温度的控制
1、适温的重要性
(1)鸡是一种恒温动物,在可能的范围内自身进行调节,尽量保持相当稳定的体温。同时,由于吃料与活动等而不断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从而维持一定的体温。
(2)鸡耐寒怕热:鸡由于有羽毛,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较耐寒。另一方面,鸡体表面积小,还覆盖着厚密的羽毛,又无汗腺,蒸发和扩散体热困难,对热气候的反应要比其他环境因素诸如湿度、气流(风)、光照、营养等因素的反应敏感得多。
2、适宜的温度
不同类型、用途和生长阶段的鸡,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10日龄以前的雏鸡不能自行调节体温,处于“变温”状态下,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
3、舍温控制
(1)育雏期的人工保温:雏鸡的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保温能力差,在低温环境中,容易受凉而引起拉稀或产生其它疾病,甚至被冻死,所以,雏鸡要给以人工保温。
(2)育雏期以后的温度控制:育雏期以后的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已基本健全,一般不必继续保温。但是,适宜的舍内温度有利于健康和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故这时仍需注意调节舍内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是15—28℃。
(二)湿度的控制
1、湿度的影响
(1)湿度过高:垫料和生活环境潮湿,卫生较差,给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容易诱发疾病;种蛋受污染,使细菌进入蛋内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这些蛋在孵化过程中,可因细菌繁殖过多而爆裂或造成死胚、弱胚或弱雏;球虫卵囊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存活和孢子化,引发球虫病;霉菌在潮湿的饲料中迅速繁殖,破坏饲料的成分,使鸡吸收的养分减少,导致生长受阻、繁殖性能下降、受精率下降、孵化率下降、饲料报酬低;潮湿饲料、垫料容易发霉,鸡吃进了霉变饲料或从垫料和料槽中摄进大量霉菌与毒素后,容易感染霉菌病。
(2)湿度过低:只有在秋、冬季节的育雏初期,如由于室温较高、雏鸡呼出的水气和排泄的粪尿较少以及垫料干燥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湿度过低。尤其是使用暖炕温床育雏的条件下,由于地表面的水分不断蒸发,舍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造成舍内灰尘飞扬,雏鸡绒毛变脆,大量脱落,脚皮干燥,眼鼻粘膜发干,食欲不振,影响增重,还会导致呼吸器官疾病的发生。
2、保持合适湿度的措施
一般地说,高湿的界限为高于75%,低湿的界限为低于40%。湿度过高时,要加强通风,排除潮气;饮水器要放置牢固,防止歪倒弄湿垫料,可把饮水器放置在能吸水的新砖上;每天翻动垫料或更换过湿垫料1—2次,保持垫料干燥;对于高湿地区,鸡舍应建筑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鸡舍尤其是非暖炕温床保温的育雏舍的地面干燥,应尽可能转用离地栏养或笼养;在潮湿季节不宜采用喷雾消毒,确实需要时要适当提高浓度,减少用水量。
(三)密度的控制
密度不仅关系鸡的活动、饮水和采食,而且关系到舍内气体的污染和交换、地面的污染程度与啄癖、应激等问题。
密度小时,浪费场地、浪费栏舍且不便于管理;密度大时,鸡散热困难,会烦燥不安,啄癖增加,饲料采食量下降,肥大的鸡会发生昏厥,甚至死亡。因此,气温较高时,为利于鸡只的散热,鸡群的饲养密度宜小于其适宜温度下的饲养密度。
各个生长阶段鸡的舍饲密度以多在为合理,这要看品种、饲养方式、季节,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四)通风的控制
1、对鸡舍中气体的组成有基本的要求
以肉用仔鸡舍内气体为例:
氧气:必须占鸡吸入气的21%,当氧气降到11%时,呼吸困难,舍内空气中氧量只有6%时鸡会死亡。
二氧化碳:正常空气中仅含0•03%—0•04%,舍内二氧化碳要保持在0•2%以下。
一氧化碳:舍中一氧化碳达0•4%时就会有雏鸡死亡。
氨气:氨气是养鸡中最常见、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鸡舍中过量的氨是由含氮物质腐烂分解的产物。在正常空气中其含量为10—12ppm。鸡舍中要求不超过20ppm。如人感到刺激时,必须加强换气。
2、通风的方法
(1)机械通风:靠风机开动的多少或快慢来调节风量大小;有条件的鸡舍,可以使用热风式通风供暖工艺,将供热系统(热风炉)和通风换气结合起来进行,以使鸡舍的通风和温、湿度控制达到有机统一。
(2)自然通风:在鸡舍内墙上设有可开启的窗户,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由饲养人员随时掌握和管理。靠窗户与风口等开启的多少或大小来调节通风量。夏季多开窗,通风换气;冬季可以少开窗,保证舍内温度不低于正常生长和产蛋的舍温。另一种是用卷帘布做围墙的,夏季可将布帘卷起,冬季将布帘放下,使鸡舍不透风即可。
3、处理好温度、湿度、通风的关系
有些养鸡者只注意保暖,而忽视通风换气,使得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蓄积增多,而影响鸡的生长,甚至发生煤气或二氧化碳中毒。因此,在做好保暖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切不能强调保暖而忽视通风。
冬天育雏,1—2周龄时以保温为主,需通风时先提高室温,防止冷空气侵袭雏鸡;3周龄后适当增加通风量,冬季可在中午和日暖时把南边窗户开启数次,每次10分钟。
密闭式饲养时鸡舍的通风,不要靠打开窗户吹进自然风,而是使用风机,使鸡舍定期输进新鲜空气和排放污浊气体。这种通风系统必须能进风而不能进光或采取必要的遮光措施。除此之外,雏鸡舍与青年鸡舍应设有供热管道,以保证在冬季时鸡群采暖的需要。
(五)光照的控制
1、光照的作用
(1)促进性腺机能:可以通过眼与下丘脑影响鸡性激素的分泌,对鸡的第二性征的发育、性成熟与繁殖性能等都有重要影响,一定强度和时间的光线刺激不仅可增强母鸡体质,而且能促进母鸡脑垂体、性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鸡产蛋活动旺盛。
(2)使鸡的所有机能固有节律与自然的明暗周期同步。也就是说,光照对鸡的生理起同期信号作用。
(3)使鸡看得见饮、食与活动:对于肉用仔鸡,光照只是起着照明作用,使肉鸡夜间能见到水和食物采食。虽然从表面看,光照对肉鸡的增重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光照可以通过影响采食量和运动量而间接影响肉鸡的增重。
2、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
(1)自然光照:是指自然阳光,它一般不受人为控制。自然光照提供了每天全部或大部分的照明时间。用自然光照可以节约能源,增强机体的代谢,其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并能使鸡体合成维生素D3;在冬季阳光的照晒可以使鸡舍温暖而干燥。
(2)人工光照:是指用各种灯光,主要是用电灯进行的照明。
在有些品种,每天需14—17小时的光照,母鸡才可能达到最高的产蛋量。完全利用自然光照达不到这个要求,为此,除白昼的自然光照外,晚上还必须补充人工光照,才能使产鸡得到足够的光照时间。
3、光照的基本原则
人工光照必须按照规定的光照制度严格执行,不可忽照忽停,忽强忽弱,光线强度应渐明或渐暗,突然关灯或缩短光照时间,会引起惊群或换羽,产畸型蛋;照明时间不能忽长忽短,尤其对产蛋种鸡增加光照时间应该是逐渐的,开始时最多不能超过1小时,否则将使鸡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引起减产甚至换羽等。
4、加强人工光照管理
光照的内容包括光照的时间和光照的强度两方面。
(1)光照时间控制
鸡场如果是人工控制光照时间,饲养人员必须做到按时开灯、关灯,特别是在换班或工休时更应特别注意,防发生差错;现代化养鸡场全部采用自动控制的定时钟,要求自动控制系统灵敏,性能可靠。
(2)光照强度的控制
在光照强度方面,1勒克司的光照强度相当于0•0929尺烛光,也即1尺烛光等于10•76勒克司。
1—7周龄雏鸡舍要稍亮,可用10—12勒克司,以后用5勒克司。产蛋种鸡的光照强度通常为10勒克司。
调节光照强度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通过调压变压器,使照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任意调节。二是改变灯泡的瓦数,例如,育雏在第1—2周用40瓦灯泡,以后改用15瓦或25瓦的灯泡。三是控制开灯数量。
5、人工补充光照的方法
对不符合光照制度的,应补充人工光照。
(1)密闭式鸡舍:密闭式鸡舍缺乏自然光照,全部靠电灯光补充光照。
(2)普通鸡舍:日光不足部分用电灯光补充,有三种方法。一是天黑时补充光照,即当天需要光照时间减去当天自然光照时间的差数,在当天天黑时开灯一次补足。二是早上天未亮时补充光照,即当天需要补充光照时间全部在天未亮时一次补足。三是早晚补充光照,即当天需要补充光照时间分两次补给,一次在早上天未亮时补给,不足部分天黑时补给。其中以早晚补充光照效果最理想。
6、灯泡的安装
总的要求是瓦数小,灯泡多,灯距短,光线匀,照度够。
电灯一般安装在通道上,灯距3米左右,相当于1•5倍于灯泡与鸡背水平面的间距。如果舍内有排灯泡,则每排灯泡应交错分布,以使地面获得均匀光照。
无灯罩或脏灯罩、脏灯泡均降低光照强度1/3—1/2,因此,每隔2周或1周要擦去灯泡或灯罩上的灰尘,保持清洁明亮,并随时换去坏灯泡。
多层笼养鸡舍,灯头上设置灯罩,使聚积的光线朝下,尽可能不让光线直接照到上层鸡笼。鸡场综合控制
(一)清洁卫生
在集约化的养鸡场,必须采用“全进全出”制,在空舍期要进行清洗和消毒。水洗效果明显,药物消毒特别是熏蒸消毒效果更好。若鸡场不能进行空舍清洗消毒,会导致鸡成活率不高。
除鸡舍本身的空舍消毒制度之外,对外来卫生管理也要严格,如雏鸡的来源、用具的消毒、饲养员的更衣换鞋、门口的消毒设施等等。
(二)稳定安静
应减少对鸡群的惊吓、怪叫,清除舍外摇晃物;每次捉捕、转移鸡只要轻捷,不能粗暴,不能在舍内追捕鸡只,不能穿红、黄色和花格等鲜艳衣服去鸡舍,不让生人接近鸡群;要防止猫、狗、老鼠等进入鸡舍,对小鸡更要害注意防止惊吓。
鸡饲养环境还包括场址选择、鸡舍建筑等方面,场址选择、鸡舍建筑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饲养环境的好坏。养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
六、果园养鸡主要技术要点
在果园、经济林套养的肉鸡,其肉质风味独特、品质好、无巽腥味、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欢迎,从而扩大了市场的空间。而市场与饲养效益又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一定的饲养范围内,饲养效益看好。它既是传统养法和现代养法的结合,又突破了笼养肉鸡的缺陷,饲养难度不大,重点是抓好育雏,而育雏则是跟笼养仔鸡一样,只要能笼养,育雏就不成问题,其次是因地制宜利用门前屋后的果园、经济林套养,要根据果园、经济林的面积来确定饲养量和饲养批数,再就是控制饲养周期的问题,一般体成熟掌握在130-150日龄,当然更重要是要根据市场的销售行情来确定上市时间。这样饲养的肉鸡大大提高了成活率、鸡肉的风味和经济效益,是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典范。
1、雏鸡饲养管理
1.1、果园仔鸡保温房的设计。平养:保温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确定,以每平方米25-30只雏鸡计算,将温室内分为若干小区,以每小区饲养500-700羽左右来设计;温床饲养:每平方40-55只雏鸡计算,用1.3cm×1.3cm镀锌钢丝网制作而成,头两天用报纸铺垫,以后拿去,这样温床卫生清洁,雏鸡育成率高。如果园在房前屋后,就利用原有栏舍;如果园离家有一定的距离,则应选择向阳避风,地域开宽,地势干燥,水源充足,道路便利的地方建造保温房。
1.2、1-4周龄的雏鸡温室饲养。
1.2.1温度控制:可用红外灯、煤球炉、木糠灶等热源接散热管保温,以雏鸡均匀安静休息为好,远离热源则温度过高,相互挤压则温度过低,具体温度控制:1-2日龄35-33℃,3-7日龄33-30℃,8-13日龄31-28℃,14-18日龄29-26℃,19-22日龄27-24℃,23-26日龄25-22℃,27-30日龄23-20℃;
1.2.2雏鸡先喂水再开食。刚从外地运回的雏鸡先要休息安静1小时左右,然后喂水,水应用温水,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用饮水器供水,昼夜不能间断;稍稍休息后再予喂料,无论是外地采购或是就地买回的雏鸡,均应在出壳后24-36个小时内开食,头两天可加足精料让其自由采食,以后每天喂饲7-8次减至3次。1.2.3喂用饲料。前期的生长发育直接为后期生长打基础,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建议这一时期采用肉用仔鸡全价配合饲料,粗蛋白≥21%,代谢能2.77兆卡/公斤。
1.2.4周龄后开始脱温饲养。脱温期,特别要注意外界气温,内外温差大,仔鸡抗逆力低,调节功能差,一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要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放养,开始几天,每天放养2-4小时,以后逐日增加放养时间,使仔鸡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
2.1果园养鸡密度。出温房后第一周龄以一亩果园放养1500-2000羽左右;第二周龄以一亩果园放养1000-1500羽左右;第三周龄起密度还应适当降低。鸡群在果园内应限定活动范围,可用丝网等围栏分区轮牧,放一周换一块。果园放养周期一般一个月左右,这样鸡粪喂养果园小草、蚯蚓、昆虫等,给它们一个生养息期,等下批仔鸡到来时又有较多的小草、蚯蚓等供鸡采食,如此往复形成生态食物链,达到鸡、果双丰收。
2.2果园养鸡喂料的次数、数量和营养水平。除第一周早晚在舍内喂饲外,中餐在休息棚内补饲一次;第二周起中餐可以免喂,喂饲量早餐由放养初期的足量减少至7成,5周龄以上的大鸡还可以降至6成甚至更低些,晚餐一定要吃饱。营养标准由放养初(第四周)的全价料逐步转换为谷物杂粮,五周龄后全部换为谷物杂粮,这样人为地促使它们在果园中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机物和营养物。既提高鸡的肉质、品位,又达到省料、省本之目的。经统计投喂量可以减少20-30%,成本可以节省12-20%。
2.3设置避雨棚。根据鸡群多少和果园面积,适当搭一些油毡棚给仔鸡避雨休息十分必要。棚的质量要求不高,只要能避雨、避暑、补饲、休息就行,这是必备设施,对防止鸡群被雨淋打、烈日暴晒、意外惊动等非常重要,不可缺少。
3、园养鸡的品种选择。这是一个致关重要的问题,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平时一般三口之家,只需要500-1000克左右的鸡即可美食一餐,因此应选体型小的品种,如广东三黄鸡、广西麻黄鸡等;如春节等旺销季节,则应选用体型大的品种如红羽的星杂882等,春节家人团聚、消耗量大,市场价格又好,就出现三只大公鸡抵得上一头大肥猪(详见1999年5月28日《丽水日报》)的效益了。为了使鸡群生长发育整齐,有利销售脱手,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养殖公鸡、母鸡或混合群。
4、适时销售。销售是产生效益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饲养40-50日龄,有市场销路,每羽有1、2元的利润就可以开始销售,体型小鸡饲养期宜短些,麻黄鸡、仙居鸡等品种,最好能120天内销售完毕,最长不宜超过140天,体型大的鸡主要准备过年过节,则饲养期宜长些,可在150-170日龄内销售完毕。饲养时间过长,周转期长,饲料的投放多、投入产出比下降,当然主要还要看销售的货源和销售的价格,有把握获利的情况下是可以再养一些。总而言之,产生饲养效益是饲养的目的。
5、疾病防制(治)。果园养鸡,鸡的活动范围广,疾病防范难度大,因此防病免疫工作要求质量高,剂量足,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特别是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等主要传染病丝毫不能放松。能在网上育雏时完成的防疫接种工作都应在育雏阶段完成。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闲置消毒、进场消毒等,发现病鸡及时隔离饲养,避免交叉感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果园防治病虫害时对鸡的影响。防治病虫要巧妙安排,穿插闲置进行,因为农药毒性大,对仔鸡极易造成中毒,一要选用低毒农药,二要在安全期放养,即在农药毒性过后再进行放养。
6、要注意天气变化。冬季注意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夏天注意风云突变,谨防刮大风下大雨,尤其是开始放养头一两周,请多收听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时刻观察天空风云的变化,放养三周龄后抗逆力强了一般问题不大。同时还要防止天敌和兽害,如老鹰,黄鼠狼等。
总之,果园养鸡是一个适合山区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其一,让鸡在果园内自由采食,培养其“野”性,提高了瘦肉率和肉的品质;其二鸡在果园内可起到除草、松土、施肥的目的,减少对果园有机肥以及人力的投入,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短、平、快”发展项目。
七、民间几乎绝种的萧山鸡 萧山有人养出成千上万只 它的荣誉有很多:中国八大名鸡、叫花鸡最佳原料
本报讯 杨福生踏着泥泞的小路走到自己的养鸡场门口,扯着嗓子朝里面喊:“老戴!老戴!”院子里有狗“汪汪汪”地叫了起来,过了会,养鸡场的铁门才“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这扇大铁门外面没有锁或钥匙孔,只能从里面锁上。杨福生讲,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得有人呆在养鸡场里。
不仅如此,作为萧山东海养殖场的老板,杨福生最近还给这个养鸡场配备了5位保安、数条看门犬。那里养了什么宝贝?
简易宿舍改建而成的鸡舍里,公鸡和母鸡被分开圈养着,几只小公鸡正“喔喔”地打鸣。它们的毛色与菜场里卖的三黄鸡差不多,但体型更大一些。杭州市农科院的禽类专家讲,这些鸡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鼎鼎有名、但现在民间几乎灭绝、被誉为“中国八大名鸡”之一的萧山鸡。预计到今年年底,消费者就可以品尝到这只一度辉煌过的名鸡了。
曾是叫花鸡最佳原料
先说说萧山鸡的来历。
萧山鸡又叫萧山大种鸡或越鸡,特点是毛黄、皮黄、足黄,最早所说的“三黄鸡”指的就是萧山鸡。
据记载,萧山鸡已有2000多年的饲养历史。早在春秋时期的越国,民间土种鸡被择优选入越王宫中,作观赏玩乐之用,逐渐形成性状良好的鸡种,名为越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萧山鸡也是杭州、上海等高档饭店里指定的鸡种。
国家级烹饪大师胡忠英说,萧山鸡肉质细腻,味美鲜嫩,皮下脂肪厚,在中国八大名鸡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楼外楼的“叫花鸡”以前一直都是用萧山鸡做的。“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鸡’、绍酒、西湖荷叶加工„„”在楼外楼网站就是这样介绍“叫花鸡”的。原萧山种鸡场场长陈文辉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有外国元首访华来杭州楼外楼就餐时,楼外楼的厨师都会亲自来萧山,挑选一些140-150天大、即将下蛋的小母鸡做“叫花鸡”,因为这种童子鸡肉质是最好的。
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萧山的农户开始饲养一些外来的“白洛克”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洋鸡”,它们的优点在于生长速度只要四五十天,不到萧山鸡的一半,但是肉质一般。由于“白洛克”大规模饲养和杂交,纯种的萧山鸡在民间逐渐灭绝。现在所谓“三黄鸡”或土鸡,大多带有洋鸡的血统,因此肉质口感也大不如前。
专家 集体验明正身
“现在,民间几乎找不到一只纯种的萧山鸡了。”2006年12月初,在一个关于杭州市肉鸡农业标准的会议上,杭州市农科院家禽研究室主任徐章龙这样说。纯种的萧山鸡现在就出现在了杨福生的农场里。2005年8月,他想方设法从国内一家惟一保存着国家地方禽种资源基因库的研究院,引进了1000多只萧山鸡的鸡仔。接着他又请来了一些农科院的退休专家、以前萧山种鸡场的老职工,经过一年多的培养,这1000只种小鸡仔成长为五六千只的萧山鸡种群。
那这1000多只小鸡仔是不是纯种的萧山鸡?当地农业部门曾专门请了一批省里顶级家禽专家,从体形、毛色、肉质甚至解剖学的角度来验证其血统,最后结果是这批萧山鸡的基因是纯正的。
“举个简单例子,一般鸡的肋骨是7对,但萧山鸡的肋骨是8对。我培育了10多年萧山鸡从未有过例外,这也是业内的共识。杨福生的这批鸡,肋骨就是8对。”原萧山种鸡场场长陈文辉说。
纯种萧山鸡直接上市有困难
杨福生养了一年多萧山鸡,却一直没拿出来卖。
杨福生拿来小鸡仔后,一开始做的工作是在这群小鸡仔中筛选出基因稳定的鸡,作为萧山鸡的种鸡。所谓的基因稳定,就是其繁殖的后代,只只都是毛色、体形均符合标准的萧山鸡。保证了种鸡的数量和质量,就保证了萧山鸡这个濒临灭绝的鸡种能继续繁衍下去。
而目前,杨福生和市农科院的专家正在为萧山鸡的上市做准备。
萧山鸡体形较大,一般母鸡三四斤左右,公鸡七八斤重。以前萧山农家在春夏季把刚成年的小公鸡阉割,饲养半年多,到第二年春节左右一般能长到10斤左右。这种“红毛大阉鸡”在当时杭州人的年夜饭餐桌上,是很有档次的一道菜。
不过对于现在的三口之家或小两口来说,这么大的萧山鸡显然是吃不完的。因此市农科院专家把萧山鸡和其他体形较小的中国地方土鸡进行配种,繁育出一批体重在2-3斤的“新萧山鸡”。
“这两天,我们把鸡送到专业机构去进行检测了,从理化指标上测试肉质是否符合纯种萧山鸡的标准。”杨福生表示如果顺利的话,这种小型萧山鸡将作为商品鸡,在今年年底左右上市。
至于价格,杨福生还没确定。不过他说,另一种著名的中国土鸡、福建和田鸡现在是按只卖的,每只50元,大约2斤重,他相信自己养出来的萧山鸡卖得肯定不会比和田鸡便宜。
日本人曾经拿一辆本田车
换600只种鸡蛋
一年多来,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朋友找到杨福生,掏钱要买只萧山鸡尝尝鲜。杨福生并不拒绝,但他有一个条件,先把鸡杀掉再带走。
杨福生这样做,并非是提供周到的服务,而是保护他的商业利益。“如果活鸡拿出去,那就有可能被拿去配种、繁殖。而对于我来说,纯种的萧山鸡基因,就是核心商业价值,所以我的活鸡是不能拿出去的。”
基因作为一种资源,它到底值多少钱?这一点,原萧山种鸡场场长陈文辉非常有体会。
原萧山种鸡场是国家农业部于1979年前后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萧山鸡这种珍贵的地方土鸡资源(上世纪80年代末因为改制等多种原因,种鸡场变成了一家普通养鸡场)。1983年的一天,两个日本人千里迢迢来到萧山,走进了位于宁围镇(现钱江新城的范围)的萧山种鸡场。
“这两个日本人来头不小,一个是日本农林省的官员,相当于农业部的官员,另一个是日本一家大型种鸡场的经理。”陈文辉说。
这两个日本人一看到萧山鸡就捧着爱不释手。通过翻译,那位农林省的官员告诉陈文辉,日本最有名的地方鸡种、名古屋鸡,经过验证可能其始祖就是“越鸡”。而名古屋鸡因为外来鸡种的引入,当时在日本差不多已灭绝了,因此他们想来中国引进萧山鸡的种鸡,带回日本去培养。
日本的种鸡场经理私底下向陈文辉开了个价:“我只要600只种鸡蛋,作为回报送你们种鸡场一辆最新款的丰田汽车。”
“我不稀罕他的丰田车,国家农业部的领导也在电话里坚决反对,所以我们最后拒绝了日本人。萧山鸡是我们中国的独有资源,不能随便给他们。”陈文辉还翻出了当时的一张合影。照片中,那个矮墩墩、穿着西服的中年男人就是日本种鸡场的经理,他把一只萧山大公鸡紧紧地抱在怀里,好像抱了一只大元宝。(都市快报 记 者 崔 博/文 戴树林/摄)
八、家禽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家禽业的发展变化
1.品种结构的变化
从我国家禽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情况看,鸡的发展还是以蛋鸡为主,肉鸡相应发展。水禽将有较大发展,其中肉鸭和鹅发展较快。鹅、蛋鸭、土鸡、优质黄羽肉鸡是优势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开发潜力,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珍禽类宜适度发展。
禽肉生产要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加快优质肉用家禽的发展,特别是加强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良家禽开发,促进规模化、集约化肉禽生产迅速发展。加快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特别是要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进一步提高肉鸡业产业化水平。
2.产品结构的变化
从产品市场来看,仍然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促进产品出口。禽产品(主要是禽肉和禽蛋)加工中,深加工、精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原始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减少。绿色食品需求日益增加,而药物残留超标食品滞销。
家禽产品深加工是刺激消费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家禽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国外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鸡肉快餐食品。加工半成品、鸡蛋的分级和包装处理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外还包括我国传统蛋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国外蛋品加工技术的国产化研究,蛋品加工机械自动化技术以及蛋壳利用技术等。
禽肉产品中,可利用鸡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易快餐制作等特点,改进加工工艺,改革烹任方式,促进国内消费。禽蛋产业化开发在稳步发展传统蛋制品加工业的同时,大力开发蛋粉、液体蛋等新型蛋制品,改善生产设施和质量检测条件,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加工产品的卫生质量,不断增加花色品种,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结合医药用途,合理利用禽蛋中的壳膜、蛋壳、某些酶和其他成分,发展高蛋白饮料、蛋黄酱等深加工产品。
3.产业结构的变化
从家禽生产形式来看,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与农户小规模、大群体生产并存的方式。但实施家禽产业化生产经营是必然趋势,个体、分散、单一经营者比例将缩小。家禽业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数量第一向质量第一转变。
家禽业产业化的发展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在家禽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的基础上,重点突破规模养殖、加工储运、市场营销,以利益互补的形式将禽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1.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
通过引进国外优良基因库与国内培育商业配套系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准确、系统的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体系,遗传评定新技术、新方法,大规模联合育种技术以及繁殖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等,培育推广新品种,进行繁育体系优化育种规划,建立由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种鸡场和商品鸡场相结合的适合不同需要的鸡良种繁育体系。水禽生产也将借鉴养鸡生产的经验,建立相应的良种繁育体系。
2.全价配合饲料得到全面推广
制定和完善家禽饲养标准,家禽营养研究更加全面深入,为全价配合饲料的生产奠定良好基础。根据育种公司推荐的饲养标准结合我国饲养实际,为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打下了物质基础。无鱼粉日粮、按可消化氨基酸利用率配制日粮、根据采食量调整营养浓度等技术将更加成熟并得到广泛推广。
饲料设备和工艺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包括大型饲料厂关键设备研制及成套技术,提高和保持饲料营养品质加工工艺技术,饲料加工过程中质量监控技术,减少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技术以及功能饲料的加工工艺技术等。
3.疫病控制进一步加强
在场地选择、饲养工艺确定、饲养管理规程等方面,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
良好的环境控制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禽舍内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从而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而且是防制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主要技术体现在以湿帘通风降温设备、纵向通风技术、热风和换热器等为标志的环境控制技术等。另外,通过一些微生物制剂可降低粪便中氨气的产生,改善禽舍内空气质量,通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养殖场粪污生物沼气处理技术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4.生产环境控制技术更加先进
目前我国养殖业中规模化生产程度最高的是家禽业,而由于生产规模大而且集中,由此所产生的粪便、污水、病死家禽的量也很大,对家禽养殖场及其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十分突出,应该加强综合治理、改善家禽饲养环境条件、加强疫病控制。严格限制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的应用是提高家禽产品卫生质量的关键。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家禽生产效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促进了禽场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以粪便为主的废弃物处理受到高度重视,通过干燥、发酵等方式处理鸡粪的技术不断成熟并普遍推广。通过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以减少磷排放、添加微生物制剂减少氨气等技术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5.生产国际化、标准化
应重点扶持几个大型的外向型家禽企业集团,按照规范化的生产和卫生管理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增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我国禽蛋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大量出口的可能性不大,但在禽肉出口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我国劳动力便宜,因此在发展禽深加工方面有较大的潜力,需要注意的是对禽产品质量控制,尤其药物残留和烈性传染病方面的控制。
在生产环节上,将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更加重视无公害禽蛋和禽肉生产体系的建设,重点解决饲料中违禁药物使用和药物残留问题,改善鸡舍内环境卫生,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在流通环节,则应加快周转,并建立合理的冷冻、冷藏保存和运输体系。针对中高档消费市场,要推广品牌优质蛋和禽肉产品,对鸡蛋进行清洗、分级、包装,并实行冷链运输和储藏,对禽肉则要进一步加强深加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禽肉产品,以扩大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将出台与国际接轨的肉品检疫、检验规程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实行强制认证制度;健全检验检疫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加强对兽药、饲料生产使用的监督管理。
6.绿色食品和功能食品进一步开发
鹅业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水草丰富的地区,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鹅的养殖已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鸭的生产将在稳定传统蛋鸭和肉鸭生产的同时,发展具有良好的肉品质的品种。
禽产品功能食品开发也是未来发展的热点,除了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对禽蛋和禽肉的需求外,还可满足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需要。如高碘蛋、高硒蛋、高锌蛋、低胆固醇蛋、富维生素蛋、富不饱和脂肪酸蛋的生产技术将进一步完善。(齐鲁牧业报)
九、大棚养鸡
大棚养鸡是我区农村近几年在规模养殖中,兴起的一项养鸡新技术,应用此项技术投资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大棚养鸡的优点
1.解决了房屋紧张户、经济困难户、养殖大户的养鸡场所,拓宽了养鸡渠道。
2.降低设施投资成本。①经济棚:每平方米造价50元-60元,一般可使用5年-10年。②简易棚:每平方米造价15元-20元,一般可使用2年-3年。
3.利于退耕还田。若次年不再养鸡,棚即可拆除,种植作物。
4.病害轻。由于大棚通风透光,空气新鲜,从而病害减轻,鸡的成活率提高。
5.缩短了鸡的生长周期。大棚鸡一般饲养50天-55天就可出售,一年可养5批-6批。
6.提高肉料比。经对比试验,大棚比室内养鸡肉料比可提高8%。
7.节省用电量。由于大棚设计较合理,利于棚内温度的调节,为此用电量可比室内养鸡节电30%以上。
二、大棚的设计
1.棚址选择。选择地势高燥、平坦、运输方便、远离村庄、水电来源保证的荒圩、荒地或大田。
2.棚的位置。坐北朝南,东西向开门,南北向开窗。
3.棚的面积。根据饲养量多少而定,一般以750平方米左右,养鸡6000-9000羽的棚为好。
4.棚的材料。①经济棚:竹木框架,砖砌墙,开窗,水泥地面(下铺一层尼龙布,上浇3厘米-5厘米水泥)。棚顶由内而外依次为尼龙布、稻草(3厘米-4厘米)、石棉瓦(或油毛毡)。②简易棚:竹木框架,泥土地面,尼龙布或遮阳网作围墙,棚顶由内而外依次为尼龙布、稻草、遮阳网(或尼龙布))。稻草起到夏天隔热、冬天保温的作用。
5.棚的形状。下部长方体,棚顶人字形。
6.棚的规格。①棚体:长60米,宽12.5米,棚高3.5米。其中围墙高1.8米,顶棚坡度1:4。②窗门:南北两墙上每隔0.5米,开一个宽为1.3米、高为1.0米的窗。③天棚:在棚顶最高处每隔10米-12米,开一个长8.5米、宽3.5米、高1.0米的天棚,利于有毒气体逸出和散势。
三、大棚养鸡技术
1、棚鸡的饲养与管理参照室内养鸡技术,2.饲养量(每平方米)。春、秋8羽-9羽,夏7羽-8羽,冬11羽-12羽。
3.大棚调温方法(1)冬天,温度降低时,选用透明度好,保温性强的塑料膜或大棚膜覆盖窗、门、天棚,当室外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时,窗、门内加盖一层塑料膜,地面加垫砻糠、稻草或棚内加设热源。但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疾病发生。
(2)春秋天,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及时适度揭开或覆盖塑料膜。
(3)夏天,主要做好降温工作。偏热时,要打开所有的窗和通风口,有条件时开电风扇降温,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外挂遮阳网。
4.禁止烟火、鞭炮在鸡棚旁施放,避免鸡受惊而死亡。
5.做好大棚的消毒工作。每批鸡售出后用生石灰、烧碱、百毒杀或甲醛等进行消毒。
四、经济效益
据我区水阁镇调查,该镇2001年大棚养鸡面积达2万平方米,一年可养鸡90万羽,平均纯收入按每羽2元计,全年纯收入可达180万元;三和畜牧有限公司旭光养殖场,2000年11月底开始建棚,前后共建经济棚8个,面积6000平方米。12月底开始养殖,并实行供、养、售一条龙服务,到今年5月15日止出售商品鸡3批,共7.6万羽,每公斤价6.8元,每羽收入17.5元,每羽纯收入3元,半年纯收入达22.8万元。目前该公司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大棚面积将达7500平方米,估计年纯收入共达60多万元。
大棚养鸡技术经济效益较高,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目前,该技术在我区农村应用推广面积逐年增加。
十、塑料大棚养鸡技术
塑料大棚养鸡技术适用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肉鸡饲养户规模化饲养场。
塑料大棚的建造
1、建棚场地的选择 在塑料大棚建造选址上,应本着节约用地、减少投资,利于保温、防暑,便于饲养管理及生产操作的原则。选择庭院、村头、路边、场院等空地插建。也可从培养地出发,选择地势高的薄地,有计划地建造规模化、流动性塑料大棚养鸡场。
2、建棚所需材料
1)细竹竿,直径3--5厘米,长5--6米,做拱形架(纵托架)和横向交叉固定用(注:3--4厘米宽的长条竹片也可)。
(2)粗竹竿或木杆:直径8厘米左右,长(高)度视大棚高而定(预算出埋在地下的部分)。做拱架顶立柱用。
(3)单层苇箔。做棚脊托膜层用。
(4)聚乙烯防老化无滴薄膜。8丝以上,做大棚包封用。
(5)草帘。做大棚保温、遮阳搭盖用(也可用稻草或麦秸草代替)。
(6)尼龙网和铁丝网:网孔小于1.5×1.4厘米,做大棚罩网和大棚;边底挡网用。
(7)聚乙烯细绳或铁丝。做棚架捆扎固定用。
(8)砖。砌棚体用。
3、大棚建造工艺 大棚建造规模:因地制宜,一般为东西向,长12--15米,宽6--8米,高1.8--2.2米。大棚建造形式主要分为拱棚式或单坡式两种。对塑料大棚内环境的控制
温度控制 视棚内温度需要和日光照射强度,通过草帘的起落和大棚底薄膜起落来控制。一般情况下,春秋季节,上午8--9时卷起草帘吸光提温,下午4--5时放帘保温;冬季上午10时卷起草帘吸光提温,下午3时放帘保温,且加火炉补温;夏季搭草帘遮阳;大棚;边底薄膜卷起0.6--1米散温。
通风换气 根据棚内温度和空气的刺激强度而定,一般春秋季:早、中、晚三次开通风孔和卷起大棚边底换气。冬季:上午7--8时,下午2--3时两次开通风孔换气。换气前1小时调旺炉火升温。
湿度控制 塑料大棚的湿度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冬季,在通过通风孔控制一定湿度的同时,要及时清理粪便,更换干燥材料,并在大棚内多放置点石灰吸潮防湿。
消毒措施 塑料大棚养鸡,由于流通量大、湿度高,措施相对要求严格。首先,出鸡后彻底清除大棚内粪便和垫料,进行通风干燥后,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再用2--3%火碱水对大棚内外地面进行喷洒消毒一次;进鸡前地面撒生石灰粉,垫上拌有抗毒威等消毒药的干燥垫料。夏季用百毒杀或抗毒威带鸡消毒药水。料槽、水槽、用具要定时清洗消毒,并注意搞好防鼠工作。饲养管理技术与一般舍饲相一致。
文章来源:通辽日报 责任编辑:tllfc&wxl
十一、大棚饲养肉鸡技术
一、准备工作
(一)选址。大棚可以直接建在自家的冬闲责任田里,果园菜地、河滩荒坡以及经改建的废弃蔬菜大棚均可利用。要选择地势开阔、通风良好、靠近水源、土质无污染、远离大道无噪音的地块。
(二)大棚搭建。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双斜式大棚,棚长20米-30米,宽7米-8米,呈东西或南北走向,建筑面积140-240平方米,可饲养肉仔鸡1000只-1500只。
塑料薄膜比棚长1米,比棚宽2米。按棚长30米养1500只鸡计算,需长4.5米左右的竹竿200根、长8米左右的竹竿20根、砖2500块左右。另外准备适量的细绳、铁丝、麦秸或草苫子。大棚两端垒砖墙,一端山墙中间留门,两侧留通风孔,另一端山墙只留通气孔或安装窗户,还要留1个-2个炉筒孔以供育雏或加温时使用。在两砖墙之间每隔2米埋植一排立柱,中间1根与棚顶同高,左右两侧各2根(其中外部两根与棚外侧同高),共计5根,这样纵向立柱共有5排。在每1排纵向立柱顶部用8米长竹竿连接就构成了大棚的纵向支架。然后用长4.5米的竹竿1组,对节绑牢,横向每间隔30厘米-40厘米,围绑在纵向立柱之上,构成大棚顶部的横向支架。这样,一个完整的大棚支架就建成了。
塑料薄膜按长宽规格事先粘好,盖膜时选择无风雨天气,先铺一层无滴膜,加盖10厘米-20厘米厚的麦秸、其他杂草或草苫子,再加一层普通塑料薄膜,上面纵横加铁丝、埋地锚加以固定,最后覆盖一层草苫子或油苫纸。棚顶部每隔3米-4米安置一个直径40厘米-50厘米可调节的排气孔。棚的四周挖上排水沟。这样,一个能养1000只-1500只肉鸡的塑料大棚就建好了。
二、进雏准备
(一)育雏室检修。不论是新建大棚还是改建大棚,进雏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要具备良好的保温和控温能力,保证不透风、不漏雨雪、不返潮。
(二)用具设备的检修。进雏前,配齐或彻底检修所用设备。取暖设备要试用,保证能均衡供温。提前安装好饮水器,调好水位和流量,备足料盘。
(三)严格消毒。育雏室及一切器具都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严格消毒。育雏室先打扫干净,再用清水冲洗2遍,待干后用1%-2%烧碱溶液喷洒消毒,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若是密封好的育雏室,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5毫升和等量的水放在搪瓷盆中,然后加入12.5克高锰酸钾自行蒸发,经密闭消毒24小时后开启门窗,换入新鲜空气。一经消毒,人员就不要再随便进出。
(四)预温。在接雏前1周对大棚进行预温,使温度达到33℃-35℃。进鸡前3小时将饮用水和开食料放在舍内一并预温。
(五)饲料、药品及垫料准备。按照配方要求备足各种饲料原料,喂配合日粮时要备好现成饲料。常用的疫苗、消毒药要备足备齐。垫料可按每平方米地面4公斤-6公斤准备,不论是木屑、刨花、稻壳、稻草还是其他垫料,均应晾晒,保持松软、干燥、清洁。
三、育雏管理
(一)饮水与开食。先饮水后开食,有利于胃肠消毒,减少肠道疾病。饮水要清洁,可饮用雏鸡营养液。配制方法是:在8公斤20℃的水中,加入0.5公斤葡萄糖粉、20克蛋氨酸、10克速补、100万单位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或在同样的水中加入0.5公斤奶粉、20克蛋氨酸、10克速补、160万单位青霉素、100万单位链霉素,每份营养液可供1000只雏鸡1次饮用。也可根据需要,在清水中间断性地加入高锰酸钾。首次饮水2小时-3小时后开食。
(二)温度。一般接雏时大棚内的温度为35℃,以后均匀下降,每2天-3天降1℃,直至21℃恒温到出栏。
(三)湿度。育雏期保持在65%-70%。
(四)光照。出壳后2天-3天采用全天连续光照;3天后改为23小时光照,1小时的黑暗时间,让鸡习惯黑暗环境,以防停电时引起骚乱。1周龄-2周龄时,每20平方米给予40瓦-60瓦光照强度,2周龄-4周龄可降到15瓦-30瓦。
(五)通风换气。在保证大棚内温度的前提下,加强通风换气,排除舍内污浊气体,使棚舍内无熏眼刺鼻的感觉。
(六)饲养密度。对地面厚垫料育雏肉鸡,0周龄-4周龄每平方米地面20只-25只,育肥期10只-12只,网上饲养比平养可增加40%-50%。
四、育肥管理
(一)合理分群。肉鸡育雏结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应随时进行强弱、大小、公母分群。分群最好在夜间或早晨进行,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素以防应激。
(二)饲料更换。为减小由于饲料更换所带来的应激,必须注意饲料的过渡,不能突然改变。过渡期一般为3天,第1天日粮由2/3过渡前料和1/3过渡后料组成;第2天由1/2过渡前料和1/2过渡后料组成;第3天由1/3过渡前料和2/3过渡后料组成;第4天完全改为过渡后料。
五、防疫灭病
(一)依据肉鸡发病的规律采用针对性预防用药。如:1日龄-3日龄用0.02%-0.04%痢特灵拌料,5日龄-7日龄用庆大霉素4万单位升饮水,防治白痢;9日龄-11日龄用0.05%-0.1%强力霉素饮水,重点预防呼吸道疾病;15日龄-17日龄用氟呱酸纯粉0.005%饮水和31日龄-33日龄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各种细菌性疾病;自10日龄后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25毫克球痢灵预防球虫病。
(二)做好免疫。依据地区疫情差异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一般提倡个体免疫。新发展大棚养鸡的地区,疫情一般较轻,建议采用下列免疫程序:7日龄-8日龄用新城疫Ⅳ系与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苗1倍量点眼,同时颈部皮下注射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14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中毒苗2倍量饮水,21日龄-25日龄用新城疫Ⅳ系苗2倍-3倍量饮水。
十二、冬季怎样利用塑料大棚养鸡 我国北方地区利用封闭式塑料棚舍养鸡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0月底或11月初至下年的2月底或3月初。应根据北方气候和塑料大棚的特点进行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保持薄膜清洁 薄膜的透光率一般在80%左右,这是指清洁薄膜的透光率。随着薄膜的使用,薄膜不断发生老化现象,同时薄膜的表面还会附着有水滴、灰尘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薄膜的透光率。必须经常擦拭薄膜表面的灰尘,及时敲落薄膜表面的水滴,保持薄膜的清洁。
要备有厚纸和草苫 将厚纸和草苫的一端固定在薄膜的顶端,白天卷起来,晚上将其覆在薄膜的表面。厚纸放在草苫和薄膜之间,既可防止草苫扎漏薄膜,又可增加保温效果。
适时通风换气 棚舍内中午时温度较高,通风换气应在中午前后进行。这样既有利于通风换气的进行,又不会使棚舍内温度下降到过低的程度。每次通风换气的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幼雏或中雏阶段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水汽较少,一般每次通风换气10分钟即可;随着鸡的生长,应逐渐增加通风换气时间。如果鸡较大,饲养密度又偏高,每日可进行两次通风换气。
加固薄膜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风雪较大,如果薄膜固定不牢,就会被风刮掉或被雪压塌。因此,要经常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清理棚顶的积雪,并要经常检查薄膜是否有漏洞,如有漏洞要及时修补。棚舍的消毒 在入雏前,对塑料棚舍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对棚舍的地面、墙壁最好采用火焰喷灯消毒,既可取得较好的消毒效果,又利于降低舍内湿度。对棚舍内的空间,可用熏蒸消毒的方法,即先将棚舍封闭,按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尔马林、15毫升高锰酸钾进行熏蒸1~2小时。
十三、大棚地面养肉鸡如何能更好的控制疾病
大棚肉鸡饲养技术
一、择址建棚。
养肉鸡的大棚可以直接建在自家的冬闲责任田里。要选择地势开阔、通风良好、靠近水源、土质无污染、远离大道无噪音的地块。果园菜地、河滩荒坡都可利用。废弃的蔬菜大棚经改建后也可养鸡。目前采用较多的一般是双斜式大棚,棚长20-30米,宽7-8米,呈东西或南北走向,建筑面积140-240平方米,可饲养肉仔鸡1000-1500只。
二、育雏管理。
1、饮水与开食。先饮水后开食,有利于胃肠消毒,减少肠道疾病。饮水要清洁,可根据需要,在清水中间断性地加入高锰酸钾。首次饮水2-3小时后开食。2、温度与湿度。一般接雏时大棚内温度为35℃,以后均匀下降,每2-3天降1℃,直至21℃恒温到出栏。育雏期湿度保持在65-70%。
3、光照与通风。出壳后2-3天采用全天24小时连续光照;3天后改为每天光照23小时,黑暗1小时,让鸡习惯黑暗环境,以防停电时引起鸡的骚动。1-2周龄时,每20平方米给予40-60瓦光照强度,2-4周龄可降到15-30瓦。在保证大棚内温度的前提下,要加强通风换气,排除舍内污浊气体,使棚舍内无熏眼刺鼻的感觉。
4、饲养密度。用地面厚垫料育雏的肉鸡,4周龄前每平方米地面养20-25只,育肥期10-12只,网上饲养比平养饲养密度可提高40-50%。
三、进雏准备。
1、育雏室检修。不论是新建大棚还是改建大棚,进雏前都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要具备良好的保温和控温能力,保证不透风、不漏雨雪、不返潮。
2、用具设备的检修。进雏前,配齐或彻底检修所用设备。取暖设备要试用,保证能均衡供温。提前安装好饮水器,调好水位和流量,备足料盘。
3、严格消毒。育雏室及一切器具都必须彻底清洗和严格消毒。先打扫干净育雏室,再用清水冲洗两遍,待干后用1-2%烧碱溶液喷洒消毒,经4小时以上,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若是密封好的育雏室,最后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5毫升和等量的水放在搪瓷盆中,然后加入12.5克高锰酸钾自行蒸发,经密闭消毒24小时后开启门窗,换入新鲜空气。不要随便进出消毒后的育雏室。
4、预温。在进雏前1周大棚预温,使温度达到33-35℃。进鸡前3小时将饮用水和开食料放在舍内一并预温。
5、饲料、药品及垫料准备。按照配方要求备足各种饲料原料,喂配合日粮时要备好现成饲料。常用的疫苗、消毒药要备足备齐。垫料可按每平方米地面4-6公斤准备,不论是木屑、刨花、稻壳、稻草还是其他垫料,均应晾晒,保持松软、干燥、清洁。
四、防疫灭病。
1、依据肉鸡发病的规律采用针对性预防用药。1-3日龄可用0.02-0.04%痢特灵拌料,5-7日龄用庆大霉素4万单位/升饮水,可防治白痢;9-11日龄用0.05-0.1%强力霉素饮水,重点预防呼吸道疾病;15-17日龄用氟哌酸纯粉0.005%饮水和31-33日龄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可预防各种细菌性疾病;自10日龄后饲料中添加125毫克/公斤球痢灵,可预防球虫病。
2、做好免疫。依据地区疫情差异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一般提倡个体免疫。新发展大棚养鸡地区,疫情一般较轻,建议采用下列免疫程序:7-8日龄用新城疫Ⅳ系与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苗一倍量点眼,同时颈部皮下注射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14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中毒苗二倍量饮水,21-25日龄用新城疫Ⅳ系苗2-3倍量饮水。
五、育肥管理。
1、合理分群。肉鸡育雏结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应随时进行强弱、大小、公母分群。分群最好在夜间或早晨进行,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素以防应激。
听了段老师的课程,我了解到三维软件的功能是如此强大。从基本的实体画法,曲面造型,到参数化设计,以及后来的反求技术和仿真模拟,都给我们现实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多便利。用三维软件做的三维实体给人一种入目清新的感觉,也给自动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
近年来,随着产品复杂性的不断增长,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当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势在必行。
产品设计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对信息进行采集、传递、加工处理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两种重要的活动:设计活动和仿真活动。因此产品设计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设计活动和仿真活动彼此交织相互作用的过程。设计活动推动信息流程向前演进,而仿真则是验证设计结果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仿真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加强。
仿真通过对所要研究系统模型的开发,帮助人们了解系统行为,不管该系统是真实的还是假想的,使人们在产品设计阶段即可对产品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有可能根据产品行为进行优化设计。复杂产品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开发难度大、时间长、成本高,因此要求将仿真应用于其设计,使企业能以更短的时间、更好的质量、更低的成本推出自己的产品。在过去的12—20年内,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仿真已在复杂产品设计中得到大量应用。
通过对齿轮参数化设计的摸索与练习,查资料,看视频,相关参数的输入与修改,当一个完整的零件出现时,特有成就感。我对catia软件的功能也更加熟练和了解,这也对以后从事的工作很有帮助。
后来学了逆向工程技术的造型以后,课上老师给了点云的数字化设计(曲面重构)的基本思路,以及汽车外壳造型的实例,看着做起来特别复杂。带着懵懂与好奇,开始了鼠标的“研究”。。
电子对抗组网作战分析仿真系统是对在实际或假想的环境下,按照所设计的规则和过程行动2支或多支部队进行对抗的仿真系统。组网仿真即运用仿真分析的方法,模拟综合运用各种电子对抗装备,与相关部队密切配合,将具有不同特点、性能和工作频段的信息对抗装备组织起来,形成全时空、全频域的各种平台互相补充、各种干扰相互联系且相互支援的有机整体,评价这个整体的综合作战能力,研究武装力量的需求和组织结构,为作战指挥提供辅助决策。
1 仿真体系结构
电子对抗组网仿真技术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层次上进行:
(1)构建较为完善的各电子对抗设备模型,能体现设备的主要性能;
(2)构建完善的地理环境电磁环境的模型,能适应多边的电磁环境和典型地形环境的变化需要;
(3)对敌通信系统建模,能仿真敌通信设备和系统的主要性能和工作过程;
(4)构建完善对抗系统模型,能体现系统的主要性能和通信对抗作战能力;
(5)建立系统模型的性能评价标准。
为了适应组网工作环境,实现各种电子侦察、测向和干扰站型组网协调工作,建立组网仿真控制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 仿真系统建模方法
模型生成是指在系统内形成一组能反映实体运动形态的模型。模型生成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模型在系统内的主要存储方式是非程序式的。基于数据的模型表示和基于知识的模型表示都可以作为模型的基本形态;
(2)在生成模型的过程中,采用定量建模和推理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定量建模用于确定模型的数学形态和有关的参数。推理分析在建模前、建模中和建模后都起作用;
(3)模型生成在人机交互中完成。在传统的建模过程中,人的作用和机器的作用二者的分界线十分明显,而在模型生成技术中这种分界线是模糊的。
模型生成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特别是在实体所处的环境变化时,模型的生成环境也应该随之变化,即使按同一工作步骤,所生成的模型也不会完全相同。
3 仿真设计
3.1 仿真建模方法
组网仿真系统首先建立电子对抗各设备完善的性能描述,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设备的仿真模型,其次建立电子对抗系统及战场电子对抗组网的一整套系统描述和性能评价标准,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验证系统模型描述和系统性能评价标准的正确性。
在组网仿真系统中,干扰站仿真布署主要涉及到的关键环节有:建立干扰站及干扰目标的模型,要求准确、完整,能体现设备的主要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建立战场电磁环境和地形环境模型,要求模型建立准确、完整,能够适应多变的电磁环境和典型的地形环境的变化需要;从技术角度建立战场中电子侦察对抗装备的统配原则,为战术使用提供必要的准则,以实现对战场上所有电子对抗装备的最佳利用。组网仿真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图中各部分组成说明如下:
(1)情报资料库:记录战场侦察分析得到的情报信息;
(2)装备资料库:记录本方当前战场配属的装备资料信息;
(3)目标模型:根据情报信息抽象,产生敌方目标模型;
(4)电子战装备模型:根据本方装备资料信息抽象,产生装备资料信息模型;
(5)战场电磁态势模拟仿真:根据战场地形地貌的地理特征,提取战场电磁环境特征,根据电磁环境特征确定模糊推理输入量;
(6)模糊评判规则库:根据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累积的经验建立的一套评判准则;
(7)统配规则库:根据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累积的经验建立的一套装备配属准则;
(8)模糊推理决策:给出了模糊逻辑和近似推理的方法;
(9)仿真结果报告:根据仿真推理结果,显示和在地图上标绘仿真结果信息。
3.2 地理信息建模
电磁环境仿真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场景产生和场景处理2步。在场景产生期间,首先由用户输入或外部数据库产生地图绘制文件;然后,用户可以在系统仿真平台上根据特定的试验要求确定辐射源参数和辐射源工作方式。建立战场地理环境模型,首先必须能够精确分析和测量战场地理环境,对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3.3 电磁环境建模
根据仿真模型做粗略计算和根据抽样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首先要解决下述模型建模环节。
3.3.1 围绕地球表面的绕射损耗数学模型
围绕地球表面的绕射基本衰减计算公式为:
式中,G(x0)=0.0575x0-10lgx0;函数F(x1)、F(x2)和C1(k,b0)可以通过样本做曲线拟和取得;G(x0)、F(x1)和F(x2)所用到的函数参数如下:
x1=dlt·B0;x2=dlr·B0,其中,dlt为发射端离其视线点的距离;dlr为接收端离其视线点的距离;d为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直线距离;a为等效地球半径。
以水平极化方式为例,参数k,b可以表示为:
式中,x=1.8×104σ/f;参数ε、σ为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3.3.2 山峰绕射损耗
对于电磁波单波绕射其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山峰绕射损耗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绕射参数,H为山峰与发射天线的高度差,r1为第一菲涅尔半径。
此外还有树林绕射损耗、4个基本无线电气候区传播方式、气体吸收所引起的具体衰减、波导模式衰减、对流层散射模式衰减、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和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等等,限于篇幅不再介绍。
4 仿真实例分析
4.1 在数字地图上布置干扰台站实例
在确定干扰站布设截面以后,需要根据敌台方位选择布设合适的干扰台站。在这里可按照如下方法布设:
(1)分别在对方电台布设位置,向干扰站截面所在直线做投影,与干扰站布设截面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2)将这些点按纬度高低进行排序;
(3)根据模糊计算得出的对方电台的重要等级程度对投影点进行排序,依次将重要等级高的投影点进行冒泡排序;
(4)计算干扰站布设点与目标之间是否存在遮挡。如果存在遮挡,以布设点为圆心,r为半径,背离目标方向做半圆,在圆弧上选择点,计算与目标是否存在遮挡,如果不存在遮挡,则将干扰站步设点选择在这里,否则继续扩大半径r,寻找新的布设点;
(5)根据第1个干扰目标的信号特征,选择相适合的干扰站,将干扰站布设到目标对应的投影点,并对该目标做已分配标记;
(6)以干扰站布设点为中心,根据干扰站波束宽度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按一定步进进行扫描,计算是否有新的电台位置出现在扫描线上方;
(7)如果有新的电台位置出现在扫描线上方,判断电台信号特征是否能够被当前干扰站干扰;
(8)如果信号特征能够被当前干扰站干扰,根据目标距离和目标信号强弱,计算干扰所需压制功率,如果干扰战能够满足功率要求,将该目标打上分配干扰标记;
(9)将已经分配干扰的对方电台移出目标集,重复(6)~(8),直到目标库中绝大多数电台都分配干扰站对其进行干扰。
4.2 计算干扰范围
在选定干扰站和确定干扰站位置以后,从干扰站位置向这个干扰站对付的第1个目标引一条射线,以干扰站位置为中心,从这条射线位置开始,向低纬度方向扫描天线波束宽度角度,记录下所有能够干扰的目标。从这些目标中,选择所需的最大的干扰功率,根据最大干扰功率,计算最大干扰距离。以干扰站为中心,最大干扰距离为半径,从射线位置向低纬度方向做扇形,扇形夹角为天线波束宽角度。这个扇形区域就是分布的干扰站的干扰范围。
4.3 电磁环境模型仿真
在实际电磁环境中,产生电磁波传播衰减的因素很多,每种因素对电磁波能量损耗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将仿真模型的计算局限在传播方式为传播方式一即晴空的传播方式。在这种传播方式里,对流层散射L1、波导传播L2、层反射/折射L3、气体吸收L4和场地屏蔽L5构成主要传播损耗。
记损耗向量为:L=(L1,L2,L3,L4,L5,ε),损耗系数为β=β1,β1,…,β1,κ。
总的传播损耗为:
式中,ε为其他因素构成的损耗,这里根据经验值给出。
(1)2点通视计算。在地图上的任意2点,根据地形地貌,计算2点之间是否存在遮挡。其中表示2点的位置,实线表示从第1点到第2点之间无遮挡距离,虚线表示遮挡部分;
(2)2点剖面计算。由于地表的崎岖不平,在地图上的任意2点之间其地面存在高低起伏,为直观描述地表起伏,仿真中可以计算2点的剖面。例如计算2点之间的剖面,其坐标分别为:(109.997 97,34.558 4)和(110.171 3,34.339 3),其剖面如图3所示。
图3中横坐标表示2点的水平距离,纵坐标表示高度,曲线表示2点间的剖面。在这里曲线采用直线插值逼近。
5 结束语
针对电子对抗组网仿真的具体特性,对构建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环节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应用于通信对抗系统中组网仿真各个体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实际算法。该方法对电子对抗组网仿真性能研究和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了一条较好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曙东.制模与仿真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杨瑞平.系统仿真与建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相反
蒸汽机技术以来的工业革命,主要的方向是机械化;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革命,主要方向是相反的生命化。信息技术越来越呈现出与工业技术不同的发展范式。信息技术与物质技术、能量技术区别最大之处,越来越呈现在生命化的方向上:
第一,生命体系不同的物理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信息分享的技术,成为信息技术不同于物质技术、能量技术的独特方向。作为生命系统核心的负熵,与作为载体的物质、能量有不同规律。分享是生命不同于机器、负熵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显著特征。无论是物质,还是能源,都不可共同分享,面包吃一口就少一口,价值越来越少;而信息却具有共同消费性,而且信息越分享价值可能越高。
技术的这种特征一旦渗透和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影响,将对以往文明的基本制度,如产权制度,产业组织方式等,产生摧毁性的作用。
第二,生命体系不同的增值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
生命与机器一个重要不同,是自下而上涌现的模式。自下而上计算正在不断取得突破。例如,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1年2月9日报道,首个可编程纳米处理器面世。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工作代表着自下而上方式制造的电路在复杂性和功能上的一种飞跃。因此也证明了这种自下而上范式可以催生纳米处理器和未来其他各种综合系统。”
技术的这种特征一旦渗透和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影响,将改变市场和组织的游戏规则。
例如,凯文·凯利把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归结为失控。他认为失控将成为未来文明的常态,害怕失控的人顶多可以期待“在持久的摇摇欲坠中保持平衡”。
凯文·凯利认为:“生命是无法控制的;活系统是不可预测的”。机械系统本质上是简单系统(“小系统”);生命系统本质上是复杂系统。维护复杂系统的秩序,与维护简单系统的秩序,规律是不同的。他引艾克利的话说:“‘正确’是水中月,是小系统的特性。在巨大的变化面前,‘正确’将被‘生存能力’所取代。”意思是,以往的文明,面对的是一个机械系统的世界,可以自上而下定义“正确”来控制;全新的文明,面对是一个巨大变化的复杂系统,要象生命体那样,自下而上涌现出适者生存的秩序。
伴随自下而上涌现模式出现的,是生命与机器根本不同的“交相胜”的机制。生命的特点在于整体性不能还原为各个组成部分,而从分布式地存在着的低价值的局部节点的交互联接中,会涌现出大于它们分别累加所得总和的价值。这种价值不光具有量的优势,即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还具有质的优势,就是呈现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多样性)的进化优势。这是物质技术和能量技术不具有的特点。
第三,生命体系不同的生产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生命与信息网络技术一样,具有分布式特征。
技术的这种特征一旦渗透和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影响,将会带来多元化、组织扁平化、复杂系统控制和自组织、自协调等方向的巨大影响。
第四,生命体系不同的传播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
原有文明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之上,关系是不对等的。不对等关系,从技术上说,相当于主从结构。在黑格尔那里,称为主奴关系。按黑格尔的物性逻辑,系统一旦复杂化,主奴关系一定应该向着金字塔化的方向发展。但黑格尔算漏的是王阳明的逻辑,如果心性渗透进来,生命体系一旦成为宇宙模式,完全可以在象经络一样的网络结构中,低成本实现节点间的通信和协调。黑格尔和王阳明都没有想到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都具有这样的作用。
第五,生命体系不同的物耗、能耗与社会消耗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
信息生产的成本消耗模式,与物理世界和货币世界完全不同。由于信息与意义在实体型文明和价值型文明中虽有应用但比重明显偏低,结果是文明大部分耗费在实体和价值的运转上。在新文明中,由于信息的作用在生命型的体系中得到充分发挥,大量无意义地在时空迂回中空转的实体活动,大量无意义地在社会迂回中空转的社会活动,都将被废止。新文明可以根据环境的承受能力,提供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实体和价值活动,所不同在于同等活动的实体耗费和社会耗费将大大减少。以信息为表、意义为里的生命体系,将使世界运转得更为润滑。
第六,生命体系的感性特征改变技术的“本性”。
凯文·凯利讨论过生命一旦与机器融合,会给技术本性带来何种影响。事实上,这种事情至少已经发生过一次,这就是宇宙通过信息,利用DNA作载体,以地球作为客体,合成心物一元的人类。从这个角度说,信息革命不过是在还原人类的起源,让人真正回到心物一元的人本身。因此,轻易断言机器是否会拥有智慧,是十分冒险的。至少从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技术“本性”的改变,不是没有可能。诸如情感、心理、审美这些感性的判断力,出现在机器身上,与人合为一体,是有可能的。
信息技术将与生命技术融合
目前IT发展还相当于整个进程的原始社会的较低阶段。向前看,IT未来发展到“原始社会”较高阶段,还有量子计算机、纳米器件等硬件发展空间,可以逐一记录人的一生(如MyLifeBits);在软件方面,遗传算法进一步发展,使信息技术与生命技术开始融合。
IT度过原始社会阶段后,向“中世纪”的发展将更加惊人,软件从湿件进展到“软件生命”进化快车道,依次进入软件机体(人体神经网络)、软件脑、人体神经网络、软件中枢神经系统总线设计、软件骨干网设计,第四、五代软件语言将实现基于软件工具酶(STE)的基因编程,形成人工物思维体系;硬件方面,分子机器、生物芯片,一直到生物计算机、人工生命将渐次得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一旦达到纳米级,硅计算将受制于先天不足,与人体兼容、液体形态的DNA计算将成为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的终结者。数字计算将被类比计算取代。植入芯片将OUT,直接以人体的酶为硬件、DNA为软件,在人体体液中进行的计算将成为现实。早在1994年阿德勒曼用他发明的最初级的DNA电脑计算,一个星期时间就完成了电脑几年的工作量,成功破解了经典数学难题“汉弥尔顿路径问题”。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就相当于人类社会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运算总量。而软件将依次开发端脑(皮层)、间脑(上丘脑、下丘脑),小脑,直至脊髓、内脏神经纤维网络回路系统的替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