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通用9篇)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篇1

近年来,xx市就业创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按照“四业工程”和“民生安市”战略部署,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形势保持持续稳定。现将xx市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多管齐下强化平台建设,就业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按照“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制度配套、服务高效”的目标,不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逐步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先后出台《xx市城关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在各县(区)设立就业创业办公室的建议》、《关于试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实施意见》和《xx市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目前,xx市已建立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各县已分别成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市、县两级就业服务平台已建成,均可正常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帮扶、人力资源洽谈会等就业服务工作。同时,我市计划2015年建成50%的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级平台,2017年底将建成覆盖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委会)的四级就业服务平台和保障体系。

(二)不断规范基层平台工作。编写印发《xx市基层就业服务工作指导手册》,作为全市就业工作指导性文件,对基层平台各项业务知识、业务流程、工作台账进行规范。同时,建立基层平台基础台账制度,制定下发基础台账模板,基层平台按照统一样式建立基础台帐,努力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知、信息灵、措施实目标。

(三)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市、县分别安装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和农牧民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区率先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网上申报、审核和监督及失业保险系统基础信息采集工作。xx市人社局门户网站也即将投入运行,届时,可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发布、企业在线招聘、个人在线求职等人力资源服务。

二、大力开展就业服务援助,就业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和稳定就业”为着力点,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进就业援助帮扶,不断加大职业介绍和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稳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

(一)坚持贯彻“以素质提升促就业”的理念,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力度,切实提升本地劳动力就业本领。根据劳动市场需求和技能培训任务,每年年初,制定下发“xx市技能培训计划”,培训坚持“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以政府为引导、以农牧民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大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结合xx市净土健康产业发展,配合本地劳务品牌开发,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传统技艺等技能培训。2014年,共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6期,培训农牧民、城镇失业人员5705名,培训合格5420人,培训合格率达95%,培训后就业4165人,培训就业率达73%。不断创新培训思路。成功举办“2014年xx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推广“以赛推广、以赛代训、以赛选才”的新型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强化技能鉴定。2014年,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034人,农牧民专项职业能力和技能培训学员鉴定人数逐渐增多,职业技能鉴定对培训工作的检验考核和提升作用日益显现。

(二)狠抓职介工作,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强化企工对接服务。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招聘会常态化开展,现已形成“有大型招聘会、月有小型招聘会、县(区)有招聘会”的招聘服务体系。2014年,共召开大型人力资源洽谈会1场次,市一级举办小型人力资源洽谈会9场次,指导各县(区)举办小型人力资源洽谈会8场次,均受到较好的效果,累计组织企业470余家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累计13174个,累计参与人数120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738人。

(三)着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企业求职者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推广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劳动事务代理、就业援助帮扶等“一站式”、“零收费”服务机制,2014年共开展职业介绍14781人,职业指导13210人,职业介绍成功8918人。

(四)不断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努力实现求职者都有其位。紧紧依托净土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二区四园”和本地大型企业,提前介入,主动上门收集空岗信息、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及时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和新生劳动力到企业就业。2014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5794个,并将企业用工需求汇总,印制《xx市2014年上、下半年企业用工岗位信息手册》,方便求职者了解岗位信息。

(五)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帮扶,重点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援助帮扶政策,零就业家庭常年保持动态清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100%。不断丰富就业援助活动载体,现已有“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人力资源洽谈会和引导性培训等多个每年定期开展的就业援助活动。通过专设失地无业农牧民就业窗口,积极组织失地农牧民开展就业登记、职业技能培训、专场人力资源洽谈会等方式,累计解决5000余名失地农牧民就业问题。

(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价值。每年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春风行动”、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动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14年,全市共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1.3482万人次,转移就业实现收入 54679万元。2014年下发《关于开展xx劳务品牌推荐活动通知》,积极鼓励县(区)挖掘农牧产品加工、净土健康产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高原特色品牌,8个县(区)均按照要求挖掘1个市级劳务品牌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例如曲水县才纳净土健康产业经济作物种植劳务品牌、尼木县吞巴藏香制作劳务品牌、墨竹工卡县宗穆夏传统艺术品加工劳务品牌。2015年1月组织各县(区)统一开展一期劳务品牌扶持培训,共计培训农牧民1350人。下一步,将通过加大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努力实现当地农牧民就业和致富双赢。

三、积极鼓励推动群众创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作用日趋明显

从提高群众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加快形成创业项目、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一)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努力提高群众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2014年,xx市共计开展创业培训185人,培训后实现创业成功18人,创业成功率达10%,创业带动就业75人。截至目前,累计有27名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创业带动就业400余人。不断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创业培训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累计开展创业师资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60名。2013年,成功探索出“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带动就业”的“4+”培训模式,不仅提供免费培训,还免费创建创业示范点,由培训机构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社会团体参与社会服务试点项目提供相关设备,每个示范点1人创业带4人就业的新型培训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此模式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108名,成功创建27家创业示范店。

(二)不断建立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2011年)、《xx市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补贴实施办法》(2012年)、《xx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操作管理规定》(2014年),并积极实施相关政策,累计发放创业补贴12.98万元,为3人发放小额贷款30万元,并计划于今年将创业扶持政策覆盖人群由高校生扩展至全社会。同时,市财政每年预算200万资金用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活动、创业扶持等工作,保障大学生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了xx市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座谈会、xx市创业人士座谈会、xx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成果展、xx市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评审会等系列创业活动,着力提升全民创业意识,推动创业工作开展。

(四)不断优化创业环境。计划近期建成xx市创业培训师资库和创业项目库,同时,涵盖群众自主创业贷款审批系统、创业培训师资库管理系统的xx市就业创业综合管理系统正在开发之中,以更加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式开展创业工作。xx市创业软环境不断优化,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倍增,2012年,xx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

(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将“民生安市”作为xx市“六大战略”中一大战略,积极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工作。2、2012年,市委提出“以业育人、以业安人、以业管人、以业富人”的“四业工程”战略,统筹军事化管理全市农牧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小、散、乱”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工作开展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针对性和方向性得到有效增强。

3、成功举办“2014年xx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推广“以赛推广、以赛代训、以赛选才”的新型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4、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区率先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系列政策,为xx市高校毕业生营造更好创业环境。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篇2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通知》和《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支持焦作市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的意见》精神, 日前, 焦作市政府下发文件成立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并出台意见明确工作指导思想、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创新完善普惠公平的就业创业政策制度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人才服务体系、运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保障有力的社会保障和劳动维权服务体系, 为我市有劳动能力者实现充分就业提供周到服务、有创业愿望者实现自主创业提供有力扶持, 在中原经济区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工作中起到先行先试、创新引领和助推发展的作用, 努力形成城乡就业创业者机会均等、同工同酬、环境优越的良好局面。重点包括要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政策和制度;建设纵向到村 (社区) 、横向到重点劳务输出地、功能完善的公共就业创业人才服务平台, 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 (街道) , 将创业培训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具备创业条件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 逐年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 妥善解决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人员待遇, 加快建设技术先进的公共就业创业人才服务信息网络, 开展就业创业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建设, 积极实施城乡就业岗位开发安置工程;着力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和劳动维权服务体系建设。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篇3

一、建立新增就业岗位信息网络

劳动就业部门要建立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信息收集网络,实施全方立体式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大力实施就业岗位资源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的区域内,把用人单位新增的就业岗位信息通过网络或其他现代化手段予以整合,能够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并将所掌握的此类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交流和发布,使就业信息共享,需求者与被需者皆知。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镇、区、街道、居委会等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所管辖的范围相对较小,他们具有灵活机动的优势,可以直接深入到用人单位,了解新增岗位信息,并随时随地将所掌握的信息汇总分析,然后由县级劳动就业机构统一整理归类并统一对外发布。三是大力推行兼职劳动力资源协管员制度。通过在部分企业设立一名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兼职人员,及时将所在单位新增岗位信息汇总上报,使岗位信息管理工作在最基层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四是对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控。通过对所在区域内的重点企业进行定期分析,可以基本上掌握在某一个阶段能够提供岗位的企业,对这部分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安排专人负责,随时了解他们的新增岗位情况。五是要随时掌握新开工的各类企业情况。这部分企业往往是劳动力需求的大户,能够提供较多的新增岗位信息。对此可以积极与经贸部门、工商部门以及园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争取他们的支持,掌握新增的岗位信息情况。

二、引导用人单位申报需求信息

要引导用人单位自觉把新增岗位需求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劳动就业部门必须有足够的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劳动力资源储备,从而吸引企业把新增岗位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企业有了空的岗位,劳动就业部门能够随时向他们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自觉把新增岗位资源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劳动就业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千方百计地为企业用工服好务,真正地把劳动就业部门建成企业不可或缺的“娘家”。对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劳动就业部门责无旁贷,要积极帮助解决,尤其是要做好职工培训、劳动管理、建章立制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劳动就业部门要做好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信息申报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渠道,增强企业负责人的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地把新增岗位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

三、加强依法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信息工作的依法管理也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有效手段。劳动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非法招用工、非法职业中介等活动的打击,净化劳动力市场,对未经批准擅自招用工以及在用工过程中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力就业,促使用人单位自觉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岗位信息。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企业新增岗位申报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企业新增岗位信息申报制定相应的法规,做出必要的规定,从法律角度加以必要的规范,对不按规定自觉申报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处罚,实施依法管理。

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工作汇报 篇4

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实现我市劳动就业工作新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通知》精神为重点,强化目标责任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落实

优惠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在重点解决好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问题的同时,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形势任务分析和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的工作情况

上半年,全市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万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66、59和55。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完善政策,各项配套文件全面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政发[2006]*号)文件下发后,市直**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若干问题的意见,我们会同市财政局、市人行、市工商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个可操作性文件,并于5月底以前下发实施。各项配套文件的全面出台,对促进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有效的拉动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学习《通知》精神,认真抓好新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一是召开了全市就业政策座谈会、就业失业工作会议,传达贯彻落实《通知》和省就业政策座谈会精神,安排部署就业再就业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年初对各区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制定并下发《关于2005各区县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同时,把2006年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各级组织和有关部门,量化分值,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三是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协调各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围绕四项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落实为重点,使新就业政策深入人心,不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狠抓再就业政策落实,进一步释放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力。上半年,全市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个,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人。为***户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手续,审批贷款***万元,带动就业***人。全市公益性岗位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人,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万元、岗位开发补贴***万元。共救助困难企业**户,为****名下岗职工发放生活救助金***万元。一季度,积极开展了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送岗位和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4月份,会同工会、工商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扶持政策,开拓就业天地”为主题的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活动期间共有***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个,签订就业意向****人。

(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按照人本服务和“新三化”要求,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创新就业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建立就业服务新机制。市职业介绍中心共举办人力资源市场**次,办理用人单位登记****个次,登记招聘人数*万人次,求职人数*万人次,意向成交*万人次。积极拓展代存档案工作,上半年,共为***名失业人员代办退休手续,累计为*万名失业人员代存档案,为****人代收代缴各类保险费,共计****万元。

(五)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继续组织实施好“春风行动”和“西输东接”工程。利用农民工外出的高峰期,开展了以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春节过后,市及区(县)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开展了“四个一真诚相助”服务活动,免费举办六次农民工进城专场招聘会,现场发放“春风卡”、农民进城务工指南1000余册。继续实施“西输东接”工程,加强与东明县联系,建立了稳定的灵活的输出机制。

(六)做好失业保险费的征缴、基金管理和发放工作。按照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的要求,不断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逐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切实保障了广大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1-6月份,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共征缴失业保险费****万元,共为*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万元。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篇5

昌都市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近日,昌都市召开了第一次就业工作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安排部署20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全力以赴做好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努力开创昌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据了解,2018年,昌都市登记应届昌都籍高校毕业生2295人,截至6月27日,2018年应届昌都籍高校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616人,初次就业率26.84%。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篇6

汇 报 材 料

XX乡地处XX西北部,紧邻我省四大淡水湖之一——XX湖,是典型的低湖地区和鱼米之乡,属全省“革命中心地27个重点老区乡镇和76.672007年末全乡总人口9490人,60%;本年度消除农村“零转移”农户302人。

2007年以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富裕、一、建立健全机构,夯实工作基础。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乡长XXX、占劳动力总数的4%乡党委、XXX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之一。辖3843126人,劳动力乡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实施XX1

耕地面积26397人,常年36%;本地转移就业15759人,占劳动力总245户,实现就秀美新

乡党委成立了农村

XXX同志为组长的4万元在市

全396051148XX带”100乡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个行政村,亩。外出务工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本地务农数的业人数城乡就业一体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认真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每村均聘请了劳动保障协理员,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服务网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专班由同志负责。乡政府投资

劳动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服务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工作机构,在全乡38个行政村聘请了38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作为全乡劳动就业工作的信息员。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入户调查,建立了农户人力资源手工台帐和电子信息档案,并定期召开信息员通报会,及时更新网络信息。

二、加大宣传力度,横幅、劳动保障服务阵地积极宣传《劳动合同法》进法》等法律法规和劳动就业政策;二是宣传“春风行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各项活动,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大力开展送政策、送”活动,成效显著。

三、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目标。达给我乡的转移培训就业计划下发文件,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行政村,由部门领导和支部书记负总责。自2005国家实施针对贫困乡镇、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雨露计划”以来,乡党委、乡政府抢抓这一历史机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术学校学习,组织高中毕业或肄业生)到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电脑全能、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电子电器、模具钳工、数控等年度46人,2006

形成良好舆论氛围。送技能、几年来共组织69名青年学生(初中毕业或肄业,部分XXX技术学校、8个专业技能技术(其中24人,2007年度2

一是将市委、市政府下XXXXX学校等学习电59人,《就业促、“四

20052008年度

利用标语、、送岗位、送信息人到中等职业技154年度

55人)。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上级劳动、扶贫部门的好评。目前,有150人学成毕业到沿海一带工作,月薪近2000元,其中学有所成,表现突出的有XXXX厂的XXX;XXX厂的XXX;他们都是厂家的技术能手,受到了委培厂家的一致称赞和好评。组织45名登记失业下岗职工到“XX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训练中心”学习电脑、电氧焊、缝纫、市场营销等职业技能。其中厂10人从事个体百货经营,来开支培训补贴近几年,乡党委、乡政府以就地就近转移为目标,努力推动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继续加大“要上班到“活力XX、创业之都”的宣传,在搞好劳务输出的同时,帮助本地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两年来,政府组织672人到市体育馆参加劳动就业局组织的“百家企业万个岗位大型用工招聘会”284人,2008目前在XX经济开发区、马口纺织工业园工作的326人,为缓解全市企业用工短缺作了一定的努力。今年,市委、市政府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教育部门职业培训等政策性、资质性培训资源,统一部署培训任务,统一组织开展培训,统一认定补贴对象,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补贴资金的使用功能。乡党

3.6万元。(其中1463人联合开办了32人从事灵活就业。2007当场签订意向用工协议3

XX湖泉纯净水2007年以XX”和242人,2008年春季512人,XX员工有、年年秋季人)、“春风行动”、“李兆基基金农民培训项目”和

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培训机制,根据我乡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利用红缨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请农业专家到村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2次计80人;利用农村沼气建设改厕工程的需要培训农民技工35人,利用劳动就业局实训基地培训农村中青年党员3人,下岗职工45人。整合培训资源这一机制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我乡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乡农村劳动力大培训、大转移、大发展格局的形成。

四、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乡政府对转移培训就业工作目标实行年终定量考核,对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部门负责人、支部书记和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进行奖励,同时对参与培训的人员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由乡政府拿出资金给予补贴。

XX市XX乡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年 4

今年乡党委、日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篇7

一、边区地方高校办学的自然社会环境

特定的环境是高校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空间,也是影响高校办学的客观因素之一。边区地方高校办学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其他高校相比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表现在“边区”二字上。如包括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的黔江开发区,贵州的铜仁地区等地在内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就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贫困、社会发展滞后是该区域的现实写照。

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着决定人类及各种社会组织的生存样态,美国学者珍妮·H·巴兰坦在研究高等教育和环境的关系时说:“不了解它们的环境,我们就不可能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因此,我们必须从环境的特殊性中找到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正视边区高校办学环境的特殊性及边区高校在边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特殊性,不仅是实现边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促进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影响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影响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以下诸方面。

1、区位劣势带来社会就业资源严重短缺

扩招似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公平化,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市场机制的确立又在多个方面制造了新的不公平,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分享与高等教育有关的社会资源等,“教育扩张同时增加了精英阶层在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参与,故而能够在教育文凭的游戏中保持其总体的竞争优势”。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无形地左右着教育资源的分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和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不同客观地使不同地区的高校在获取教育资源方面处于一种与我们追求公平的愿望背道而驰的状态。这些资源自然包括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服务的相关资源。相对于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在占有和获取这些社会资源方面,处于严重的不平等状态。

(1)就业信息不畅。边区远离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相对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滞后。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捕捉信息的能力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抢得先机,获取就业信息的多少和快慢以及对有效信息做出反映的速度直接影响到就业的机会。从现实情况看,社会人才需求信息辐射边区地方高校的能力有限,边区地方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才需求信息的盲区。即使有限的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传输到边区高校,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做出相应选择和决策的能力也远不及边区外高校毕业生。

(2)就业市场限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人才的需求容量,可以这么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成正比,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人才流向和多年来的“民工潮”已经充分证明这一规律。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尚未兴起或发育不全,传统的就业岗位早已饱和,区域内就业机会极少,必然迫使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在区域外寻找就业机会。异地就业对于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本身就无优势可言,何况还将边区高校毕业生与重点高校、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置于同一竞技场上,其劣势处境可想而知。

(3)就业成本压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说又是学生经济实力的比拼,“毕业生就业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找到好工作必须有物质基础做后盾”。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成本在不断上涨。对于湘鄂渝黔边区高校毕业生而言,面对这些费用大多数学生望尘莫及。据对该区域的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怀化学院、铜仁学院四所本科高校在校学生经济状况统计,该区域高校贫困生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许多贫困生面对如此高的求职就业费用一筹莫展。

2、学校知名度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选择

现代社会人们的品牌意识不断强化,品牌就是竞争力实力。大学的知名度就是大学的品牌,大学的品牌效应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实惠,用人单位在选择招聘毕业生时亲睐于名牌大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02年12月17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总被“牌子”欺负着——一般院校的特殊窘境》的通讯,披露了“一般院校”毕业生求职时心酸历程和所遭遇的不公平的待遇。这种不公正待遇人为地为一般高校特别是边区地方高校的毕业生设置了求职就业障碍。

3、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在总结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规律后,提出一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管理形式和入学条件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还未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精英教育的惯性思维在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还左右着不少地方高校,继续沿用精英教育时期的办学模式。同时,一些地方高校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验欠缺,一味模仿名牌大学的办学经验,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学校类型和社会需求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致使人才培养在低水平上重复,与社会需求脱节。

4、毕业生就业预期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预期一种期望,大学生就业预期是大学生对自我未来职业的期望和设计。由于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直接经验,对于自身实际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在实施福特基金资助的贫困生能力建设项目时,对部分毕业生就业预期作了抽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83%的毕业生将较高的薪金、优越的工作环境、较好的发展前景作为求职就业的主要选项,选择到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就业的不到10%。就业预期过于理想,与现实脱节,就很难找到投资的市场,导致多次丧失就业机会。

三、化解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走出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边区地方高校自身检省,我们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边区高校人才的质量和特色意识

人才市场从精英教育阶段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大众化阶段的买方市场,人才培养质量既是维系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根基,又是塑造高校品牌的重要载体。人才质量与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机率成正比,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所以,边区地方高校必须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要将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上升到事关学校生存的战略高度来重视,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边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重视人才质量的共性要求,还要积极研究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充分人才培养质量的比较优势,形成质量特色。

2、构建与社会需求契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律,一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二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边区高校在遵循两个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在人才培养上应积极加强两个结构调整,一是内适性结构调整,即根据边区高校实际和办学定位调整内部结构,科学合理地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类型,使人才培养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二是外适性结构调整,即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实际,找准适合边区高校人才培养对应的社会空间,使边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3、引导毕业生把握形势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当前整个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都处于转型期,人们的某些观念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思维范式中,行为方式依旧按部就班。因此,正确引导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正确把握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规划自己未来职业设计,使就业预期与就业可能相吻合是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4、广泛搭建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

提高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方搭建就业平台。针对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困难,创新边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思路,实现四个结合。一是坚持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加强大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稳固的、有利于提高边区地方高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实习基地,巩固合作关系,使实习基地既成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基地,又成为毕业生的就业基地。二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边区地方高校本地就业空间有限,主动走出去寻找就业机会是扩大就业率的必然选择,加强就业信息收集,有目的地组织毕业生参加区域外的人才招聘会是边区各高校服务毕业生就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边区高校贫困生多和就业成本的压力,主动邀请用人单位上门挑选毕业生,逐步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区域内人才供应市场,如由吉首大学牵头发起的泛西南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协作会对提高该区域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减轻了学生就业成本负担等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坚持落实校内责任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边区地方高校一定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同时,充分用好社会社会资源,构建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工作网络。四是坚持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随着人才市场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高校特别是边区地方高校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趋势要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坚持重视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实施素质拓展,根据学生未来职业设计,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

5、培养边区高校学生服务本土的意识

边区地方高校的使命就是服务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服务本土的意识就会偏离了边区地方高校的服务面向,背离了边区高校最根本的价值。因此,必须加强边区高校学生服务本土的意识教育、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创业意识教育,使学生自觉养成献身边区的精神,扎根边区,创造就业机会。如吉首大学在近50年的办学实践中,坚持立足湘西民族贫困地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培养地方人才方面,确立了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使学校成为所在区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摘要: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突出问题,解决边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提高边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必须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服务本土意识。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篇8

一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在较长时期内,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是我国的一项全局性重要工作。云南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基层农村贫困度深面广、待就业人口持续增长、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任务艰巨,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但经济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社会条件。

普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事关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及其家庭的幸福,事关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就业率的高低,对学校的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深刻领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

1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人才强国的百年大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水平为17.8%,发达国家为61.1%,我国刚达到15%,特别是从业人口中具有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不到5%,这反映出我国劳动者素质偏低。目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正往纵深方向发展,各项事业建设急需大批人才。高校毕业生不是供大于求,而是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树立人才强国战略思想,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的目标,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的历史责任。

2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普通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如果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业可就,家长的教育投资就得不到回报,其“望子成龙”的愿望就无法实现,他们将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对扩招的感激就会变成“抱怨”,这不仅影响高校的形象,还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能否让毕业生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扩招成果的巩固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因此,尽最大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体现,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3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国家的一件政治大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影响力大,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给毕业生以满腔热情的人文关怀,全面审视我们的各项工作,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工作,让毕业生充分就业,以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

二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对策

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标准。面对市场,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结构问题,龙头是毕业生的就业,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创新。下面从就业的角度,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做如下思考。

1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高校必须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人才观。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并不意味着学生走出校门就是人才。要成为人才,就要使毕业生能就业、能创业,并且有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才的价值。高校必须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发展观。学校要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提高就业水平,积极推进科研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高校的职能作用。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今后推动高校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只有转变观念,面向市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让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充分体现应有的竞争力,学校才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2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每年我们提供的就业职位数与毕业生的比例均在4:1以上,但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单位的只有10%。“有业不就”则是学生就业观念方面的问题。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让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我们要帮助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择业观。利用“两课”教学、学生党团活动、主题班会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势,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走向基层、走向农村、走向非公有制企业、走向艰苦行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与服务人民结合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创业教育,就是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准确地把握创业机遇和有利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立业、艰苦创业和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大力倡导并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毕业教育,就是通过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进一步坚定服务于祖国、奉献于人民的意识和责任感。引导毕业生树立“今天以母校为荣,明天以工作业绩为母校增添光彩”的集体荣誉感。严格按照毕业教育程序开展工作,认真组织毕业生完成教学实践、论文答辩、毕业鉴定等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安排好毕业典礼,通过庄严而神圣的仪式,使学生受到一次终生难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走向社会。

3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基层”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以及自主创业个体。从我国的社会实际来看,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是基层,这一点不可否认。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日益成为社会普通的劳动者,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也必然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地方。基层天地广阔,打开这一空间需要时间,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抓紧时间开展工作,力争短期内形成积极导向,工作抓出实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4切实做好形势与政策教育,让学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

首先,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前景,客观分析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立业与创业的关系。其次,要宣传党和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宣传各级政府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就业信心。高校要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人才需求情况,让毕业生了解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有计划地邀请地方党政负责同志、知名学者、企业家、成功校友等来学校举办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和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让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了解就业形势,把握相关政策精神。

5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在考虑到就业问题时,很多问题需要自己决策,很多工作需要自己去做,在理不清头绪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可以先考虑的事先考虑,可以先做的事情先做,尽早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帮助学生处理环境适应、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通过开展专题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等,缓解部分学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切实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6建立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我们要通过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场地建设和一系列制度建设形成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建设,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积极作用,从新生进校开始,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把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计划,统一落实。要加强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高效、准确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随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不断加强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队伍,通过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7加强就业统计,落实就业评估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篇9

副市长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1月29日

同志们:

岁末年初召开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会议,主要是通报情况,沟通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问题,以便更好地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根据市委的决定,市劳动保障局领导班子刚刚进行了调整,_同志不再担任劳动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已当选为市政协副主席,我认为这不仅是对文知同志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劳动保障系统和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工作的肯定,确实,这几年在以文知同志为班长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有位子的。我希望,在劲松、青华同志的带领下,能够发扬成绩,加强团结,把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做的更实、更细、更新。会议开始时,文知同志通报了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情况,__副局长通报考评结果并作了说明。刚才,会议审定了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的先进单位,原则通过考评结果和评选出的先进单位。下面,我再谈几点意见。

2006年,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构建和谐平安__,以促进就业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求真务实,创新方法,扎实工作,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十一五”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开端,表现在“三个成效显著”:一是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53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93.9,这是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最多的一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3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72.5;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482人,完成年目标的231.7,是历年再就业目标完成最好的一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2060万元,担保放贷1.25亿元,完成年目标的124.9,放贷额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就业创业培训8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19;免费职业介绍12.4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45.9,省外劳务输出82.3万人,[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完成年目标的132.8,创历史最好记录。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是近几年来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进展最快的一年。到年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5万人、29万人、26万人、18万人、11万人;全年五项基金总收入7.68亿元,增长26.2。三是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成效显著。全市启动实施了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0,劳动仲裁案件249起,结案率达100。所有县(市、区)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全年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879万元,涉案人员1.3万余人,拖欠工资举报投诉案与往年相比呈下降趋势。为此,去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评为“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

2006年能取得上述成绩,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扎实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比如,财政部门积极做好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预算和事业单位失业保险金单位应缴部分的代扣代缴工作,并与劳动保障部门一道,做好就业再就业资金的筹建、使用、管理工作。税务、工商部门认真执行新一轮就业优惠政策,搞好政策宣传,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简化手续,为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就业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全力做好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市小额贷款的扩量放贷,为推进全民创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当然,我们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要看到构建和谐社会,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难点、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比如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用工培训的问题、扩面征缴的问题等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2007年的工作,市劳动保障局有一个初步的意见,我基本同意,希望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按照省里的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力争达到“思路创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的要求。我就今年的工作提几点要求,供你们研究参考:

一、思想认识要进一步深化,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劳动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和谐之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劳动保障事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对劳动保障领域各项重大任务都有十分重要的论述。进一步强调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务院首次发布实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

局,明确了到2010年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列入今后五年的工作奋斗目标,并把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创业作为今后五年要实施的六大战略重要内容之一。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注民生40项政策措施,其中有14项涉及劳动保障工作;2007年省市县财政计划安排44亿元以上的资金,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其中,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就有20亿,占将近一半的份额。省政府与各设区市签订的2007年劳动保障工作考核指标由上的12项增至33项。1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省委孟建柱书记指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大力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吴新雄代省长在会上要求,必须把就业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来抓。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作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要履行职责,全力配合,积极参与,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劳动保障各项任务

省政府已经下达了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并且签订了责任状,制定了检查、考评办法。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贯彻省政府40条的实施意见,将民生工程的有关指标分解落实到县市区,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劳动保障各项任务。

(一)要下大力气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要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完善政府扩大就业的目标考核制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确保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2万人。二是要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严格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就业服务补贴等优惠政策,并适当延长政策实施期限。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下岗失业人员以及“4050”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零就业家庭有就业愿望的人员除免费培训外,实行免费职业介绍,免管理、登记、证照类收费,提供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补助,使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推进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小额贷款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适当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规模,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要积极建设公共培训机构和公共实训基地,__(赣西)职业实训中心今年要投入使用,同时要整合和优化现有的培训资源,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进城务工农民等,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四是要做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要重点探索建立“三个体系,两项制度”,即:管理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以主动服务、个体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务为标准,进一步完善失业人员登记、免费就业服务、再就业援助、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领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用两年时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街道、社区和乡镇以及工业园区的劳动保障服务网站。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保和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续保为重点,以破解工业园区企业参保难为突破口,切实落实好五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二是努力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江西省完善企业职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6]8号)文件的各项规定,组织实施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积极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尽早研究2007年调待方案。三是继续深化城镇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医疗保险多层次、保障功能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四是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中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职工给予适当生活补贴,把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和国有农垦、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纳入城镇居民合作医疗,解决企业离休人员医药费单独统筹历年超支问题。认真落实国有困难企业和已关闭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努力做好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大集体企业职工老年补贴和未到退休年龄职工的参保工作。五是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把基金监管工作放在与扩面征缴同等的位置,健全基金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基金行政监督和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实施基金征缴、支付、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督,重点开展社会保险征缴环节监督工作。

(三)积极调整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结合《__市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各类企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我市劳动合同制度普遍覆盖,到2008年底,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在欠薪高发的行业和企业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从制度上防范工资拖欠问题发生;贯彻落实《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相关规定,将各类企业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强化对企业劳动用工的监督作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落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经费,从制度上保障劳动监察人员依法监察执法的独立性,加大对违反《劳动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有条件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承担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职能,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处理工作,妥善处理城乡劳动者的劳动争议纠纷,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思路举措要进一步创新,不断提升劳动保障的工作水平

劳动保障工作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切实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举措,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并做到有所创新:

一是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这一问题事关重大,各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根据省里已出台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坚持统一制度和因地制宜相结合,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要探索以养老保障为主体的多样化保障形式,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促进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农民就业,确保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保。现在,我们正在加快__经济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如何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我看,一方面要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另一方面,重点工程建设要优先考虑招收失地农民。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一方面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熟练工,另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解决这对矛盾就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就培训而培训,不能满足于发一个文凭了事,而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特别是园区用工的需求针对性地培养有用人才、高技能人才。这里有三个问题要考虑:一是培训方向,即培训什么样的员工。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培训。培养高技能的熟练工也是创造条件招商的一个方面。二是如何培训,即要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培训效益。劳动和教育部门要采取措施,引导培训机构培训出我们需要的人才。三是要激发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把培训补贴和扶持资金作为利益的驱动,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并与培训成果挂钩。现在招工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希望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开动脑筋,想出好的办法和措施,力争在全省有所创新。

三是如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问题。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我认为,根据参保群体的变化,养老保险扩面重点应该放在民营企业上,要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工业园区企业参保,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对我们的招工很有利。另外,还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农村中有稳定收入的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险办法,建立符合我市农村实际和农民要求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着力解决制约农保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医疗保险省政府有明确要求,两年内城镇居民全覆盖,劳动保障部门要按规定操作好。

四是孵化基地建设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创新,打造就业再就业服务平台。要考虑在__经济开发区或宜万工业走廊安排一块土地,创办全民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先期“三通一平”、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租赁、贴息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加入,打造培训就业和全民创业的服务平台。

四、部门协作要进一步密切,努力形成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合力

劳动保障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建立完善工作领导和组织协调机制,继续发挥好领导小组联动机制的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

一要积极履行职责。在座的部门都是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在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都有各自的任务,不能只挂个虚名,而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作用,着力解决困扰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和突出问题。我们都应该经常调研,经常想一想,近期为劳动保障做了一些什么有益的工作,提了一些什么有益的建议,解决了几个什么突出的问题,推动了哪方面的发展等。

二要加强沟通协调。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劳动保障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经常主动与各成员单位联系,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协调各成员单位对劳动保障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群策群力商讨对策措施,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及时解决政策落实和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三要强化指导督查。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县市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对口指导,建立成员单位挂县市区指导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拿出可行的工作方案。要深入基层和企业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强化对县市区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进度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特别是要对民生工程责任状的内容加强调度,定期通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推动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同志们,劳动保障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07年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希望大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上一篇:新生培训心得感悟下一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