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精选6篇)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 篇1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1

1937年12月13日,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进入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开始了长达6周的惨无人道的烧杀_掠,致使多达30万以上无辜的中国平民惨遭杀害。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然而日本右翼分子选择背叛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肆意篡改教科书,并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着实让世界人民都为之感到震惊。

南京大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右翼分子就能全盘抹杀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受害者名单可以作证,当时任留在南京的外国记者们的口述笔录可以作证,战后审判日军战犯的军事法庭上的供词可以作证。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死于南京大屠杀的同胞亡灵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爱好和平的世界各族人民也不会答应。

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开展,也意味着中华儿女开始向日本右翼分子做出反击,国家公祭仪式的举行说明的国家对“国耻日”的重视,也说明中国不忘国耻的信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老去和逝去,国家公祭日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国家公祭日的举办除了证明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如山,更具有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伟大意义。

中国人的胸怀如海似天,只要日本勇于承认历史,中国人民就会对其抱有真挚的感情。希望日本方面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以严肃的态度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问题,认真吸取历史教训,方能保证中日关系的和谐友善发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然,牢记历史并不是让我们沉湎于过去的苦难,而是让我们从苦难中吸取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让我们拥有建设祖国的动力。只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方能不让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方能让全天下的中华儿女实现伟大中国梦!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2

紫金山含悲,秦淮河低回。83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这是中华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伤痛,也是人类文明最惨烈的悲剧之一。

83年来,我们曾以无数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以无数方式探讨这场屠杀带来的思考: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和平的共识、战争的伦理、人性的自觉与人道的尊严。现在,我们终于设立和迎接来了国家公祭日,以肃穆的仪式来悼念历史,让澎湃的感情集中表达,必将促使民族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促使一个民族汲取历史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

公祭日,展示了我们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性格。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锻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浸透热血的土地是每个民族的朝圣之地。当波兰人为奥斯维辛纪念馆献上鲜花,当德国人在大屠杀纪念碑林中默哀,也让我们重回77年前那座血与火的城市,阅读写在大地上的民族史,感受那种紧紧挽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深情与民族精神。

公祭日,让我们学会以宽阔的历史视野正视、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已过去77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近70年,我们用肃穆的国家公祭仪式提醒着自己,保持历史的痛感,但不煽动民族的仇恨;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反思战争、检省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余孽,但不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更应怀着宽阔的历史眼光,更应懂得珍惜和捍卫人类的核心价值。

公祭日,也让每个普通中国人找到带着历史感的活法。它让史书上的文字变得意象丰沛,让每个人的生活获得了历史的重量,也让一个民族的几代人之间,有了心传和默契。正是在这个低头默哀的瞬间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你我,都抹平了差异,仅仅成为十三亿中国人中的一个。

有象征意义的是,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抗战纪念日。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周年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领导人参与国家公祭,是国际惯例,也是规格和意义的象征,更与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情感互相呼应,表达了整个社会在民族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12月13日,为同胞默哀,为中华祈福,在灾难的创伤中培育人道态度与和平精神,在屈辱的历史中学会自立自强。今天,我们这样缅怀历史,正是要历练出迎接美好未来的气度与力量。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3

清晨,寒风凛凛,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类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时看到双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会不厌其烦的每一篇都点开仔细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内心都会剧烈波动,似乎悲痛的历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追思和呼唤,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幸存者逝世,照片墙的灯变会熄灭。今年,有了些许不同,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离开了我们,活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的长河中努力挣扎、抢救,让这一段悲痛的历史被国人所牢记,被国际所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给予中华民族如此惨烈灾难的国家的道歉、忏悔和追思。然而时间,并不会为我们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荣说过一句话:虽然这里的灯都会熄灭,但记忆不会熄灭;幸存者们不会被忘却,真相更不会被忘却。

那一天,一定会悲壮的到来,但他们永远会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忆不会被抹去,历史不会被遗忘,真相不会被掩盖。牢记历史,牢记灾难,是为了明天的崛起、强大和坚韧;是为了昨天的灾难不会重新出现在明天的时间长河中;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追忆。

今天,南京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为死难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灾难,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4

今天,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3周年。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列宁告诫过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侵华战争给中国记忆留下一个“败”字,烙下一个“耻”字,刻下一个“警”字。以史为鉴,我们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认清落后必亡的道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一味地退让不会带来和平,祖国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在深刻的历史教训基础上保持高度警醒,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中国任人欺侮的一页虽然彻底翻过去了,但是过往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会时刻警醒着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历史重任。居安思危、牢记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为实现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一步步壮大起来,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中国。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我们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我们需以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敢于划出红线,亮出底线。我们不主动惹事,但遇事也不能怕事。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用毕生的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5

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 篇2

一、公祭对象与公祭日的解析

国家公祭日悼念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而是包括其在内的“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 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侵华历史。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策划了“九一八事变”, 并进而侵占整个东北, 拉开了长达14年侵华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 在北平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据统计, 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

为何要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命名?因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成为中国民众对日本侵华历史认识的一个象征。“这一震惊中外的惨案, 受害人数之众, 持续时间之久, 杀人手段之残酷, 均为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 (1) 。

在国际上, 南京大屠杀被称为二战史上的大惨案, 是人类文明史上泯灭良知、灭绝人性和践踏文明的暴行代表。因而, 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命名, 将使之对死难者的悼念超越国界,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反对暴力、追求和平的愿望。

将公祭日选定为12月13日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内涵。1937年12月13日, 是国民政府首都所在地南京城沦陷的日子, 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 正是从这一天开始, 侵华日军在南京展开了大规模的烧杀淫掠的屠城暴行,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所以, 这个日子最具代表性, 最应为世人所铭记。

二、充分的历史与法理依据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泯灭良知、灭绝人性和践踏文明的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 铁证如山, 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法庭审判, 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2) 。战时, 南京大屠杀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的象征, 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民众的这一印象。

1946年1月19日, 为惩治战争犯罪, 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等11个国家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对28名罪大恶极的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 其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 原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在法庭判决书中, 用两个专章的篇幅, 做了题为“攻击南京”和“南京大屠杀”的判词。最终认定:“在日军占领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 南京城内和附近地区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的总数超过20万。这一估计并不夸大其词, 而是可以通过埋尸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证据加以证实的。这些组织掩埋的人数多达155000人。他们还报告说, 大多数死难者都是双手被反绑着的。而且, 这一统计数字还不包括那些被焚烧的、被扔进长江的及被日军以其他方式处理的尸体。”“被占领后的一个月中, 南京城里发生了将近2万起强奸案”。同时认定:“几天后, 这样的纵火似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 并持续了六个星期。大约1/3的城市就这样被毁掉了。” (3)

1946年2月15日, 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后改称“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作为同盟国法庭, 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专门调查和审理。最终, 法庭判定 (三十六年度审字第一号) :“计我被俘军民……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 达十九万人以上…… (详见附件甲一号至二十八号) ”, “被零星残杀, 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 达十五万人以上…… (附件乙一号至八五八号) 。被害总数共三十余万人。” (4) 原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 “杀人竞赛”的刽子手野田毅、向井敏明, 以及田中军吉被判处死刑。

两个法庭的判决, 以法律形式界定了南京大屠杀的范畴:1.时间界定为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底;2.受害对象为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3.暴行内容为烧杀淫掠;4.屠杀规模为30万人以上, 从而形成历史定论和法律定论, 这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提供了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三、广泛的民意基础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距今已经77周年, 这一惨案一直铭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记忆中, 并通过书刊、报纸、影视文学作品等媒介转化为群体性记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日本教科书事件, 南京市政府组织建馆、立碑、编史, 使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得以向更深层次延伸。1985年8月15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江东门集体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建成开放, 是国内第一座抗战纪念馆。1983年、1998年至2000年、2006年该馆先后三次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进行抢救发掘与科学保护。广泛调查与整理遇难者名录, 将其镌刻在遇难者名单墙上 (又称哭墙) 。作为社会记忆的设施, 纪念馆和纪念碑将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予以保存、展示和传承。

多年来, 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但大多是自发性的民间小规模活动, 这一现状直到1994年得以改变。

1994年12月13日, “南京各界人士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在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各界人士和驻宁部队官兵近千人参加仪式, 放飞和平鸽, 悼念遇难的同胞, 北极阁、五台山、中山码头、燕子矶、普德寺等处同时举行悼念活动, 这是南京第一次举行大规模的悼念死难同胞的公祭活动, 这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已举办了20年。1995年公祭活动由南京市升格为“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2002年举行的“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65周年暨南京国际和平集会”, 首次增加了国际和平元素, 市民代表在仪式上宣读《南京和平宣言》 (至今已持续了12年) , 日本东铁路工会友好代表团等中外友好人士出席了仪式和集会。此后, 每年的“12.13悼念活动”规模不断扩大, 内容不断丰富, 如国际和平法会、烛光祭等。

但其终究只是江苏省暨南京市的地方性公祭悼念活动, 地域上局限于一省一市;从悼念规格来说, 尚无国家层面的领导参与;从影响力来看, 与国家公祭相去甚远。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已经77年, 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200人。这些老人多已至耄耋之年, 体弱多病, 时间并没有弥合受害者的精神创伤, 他们仍未走出当年的梦魇。以国家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公祭日, 使之能在有生之年见证、参与国家公祭活动, 无疑是对他们精神的极大抚慰。

近年来,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 以及人大和政协代表、专家学者不断呼吁, 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活动升格为国家公祭。2005年, 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 首次提出把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2012年,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向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的建议》 (第5888号建议) , 他指出:“南京大屠杀不是南京城一地的事, 它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南京之痛, 国人之痛;南京之灾, 民族之灾, 应该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悼念遇难的同胞, 振奋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 (5)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无疑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呼声与意愿。

四、符合国际惯例

目前, 以国家公祭形式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 以增强民众对国家遭受灾难历史的记忆, 已成为国际惯例。早在二战结束后, 主要参战国为了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民众和为国捐躯的将士, 纷纷设立国家级哀悼日:1959年, 以色列通过立法正式设立了大屠杀纪念日, 日期为每年犹太历尼桑月27日 (4月7日至5月7日之间) ;前苏联将德国投降翌日5月9日定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波兰、德国 (1995年) 、英国、意大利等国立法, 将1月27日设立为国家级哀悼日;2011年, 美国将12月7日确立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 以悼念在珍珠港事件中阵亡的美军士兵。波兰奥斯维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美国亚利桑那号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 每年都举行规模宏大、高规格的国家公祭活动, 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到场敬献花圈, 并发表公开讲话, 参加公祭的民众则达数万之众。2005年, 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 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 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 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大惨案之一, 为其设立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体现了对所有在暴力、战争中受害者生命价值的尊重。使之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灾难记忆上升到人类共同的记忆, 固化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的负面历史遗产。

德国文学家莱辛说, 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 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一直以来, 日本右翼否认、美化对外侵略战争, 特别是南京大屠杀历史 (6) 。通过篡改历史教科书, 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731细菌战等问题的表述进行删改, 歪曲历史;日本政要不顾中国及亚洲人民的反对, 执意参拜靖国神社, 并屡屡发表否认侵略战争的谬论。以国家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无疑是对日本右翼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行径的迎头痛击和有力批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 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7) 。而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 其意义不仅是固化这段惨痛的历史记忆, 更是为了超越历史,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

摘要:今年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以法律形式固化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决定》的出台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充分的法理依据, 符合国际惯例。本文就国家公祭日的内涵, 以及设立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做出解析。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历史记忆,国家公祭

注释

11 南京日报, 1994-12-14, 第一版.

22 朱成山, 朱同芳, 主编.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1.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 2014, 6:3.

33 杨夏鸣, 编.东京审判.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5:607-608.

4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7:822-823.

55 朱成山, 朱同芳, 主编.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1.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 2014, 6:15.

66 如[日]东中野修道, 小林进, 福永慎次郎编.南京事件——考证“证据照片”.草思社, 2005.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 篇3

当地时间12月13日,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合举行了公祭活动。公祭仪式的嘉宾有近400人,其中南京籍华侨约300人,除了部分受邀嘉宾以外,还有看到信息自发前来参会的,有的还特地从渥太华、温哥华等地赶来。现场气氛凝重,红底黑字的“国家公祭日”横幅下,白色的蜡烛星光点点,吐蕊的白菊、鲜艳的红旗,以及摆放在会场两侧的各类抗战文物图片等,将与会者带回到那个烽火战乱的年代。各界人士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壮志激昂。回眸78年前的南京大屠杀,不少参加公祭活动的人士流下了悲伤的泪水。现场演唱的“抗战三部曲”之一《松花江上》,歌声荡气回肠,久久盘旋。

参加公祭活动的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安大略省议员和多伦多市议员等政要,与各界人士共同手捧菊花,向死难者致哀,献花致敬。

中国驻多伦多副总领事张传兵、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谭耕先后致辞,呼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现场还播放了安大略省省议员董晗鹏此前在省议会发表的“南京大屠杀”国殇日专题演讲视频。

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外孙女刘丽女士也前来参加了本次公祭,她说,能够在海外看到这么隆重的纪念抗战、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活动,令她很受感动,她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事情,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本次大型海外公祭活动的主委会主席、加拿大江苏协会会长、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创会会长王海澄博士说:“1937年底发生在南京的惨案,”那是一段不可更改的历史,因为它太沉重,太悲惨,它必须被所有人铭记。在加拿大10多年来,从超生法会到歌舞祈和平、悼念亡灵祭奠活动、“和平颂”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南京同乡会对抗战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一直持续不断,也得到了社区各界的热切支持。他们还联合多方力量,将在多伦多建设“白求恩主题公园”,建设“加拿大亚洲二战史实纪念馆”,矗立“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呼吁各方人士鼎力相助。

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为此次公祭活动专门发去支持电文,对主办方长期以来在维护二战史实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赞赏!

当地时间13日,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侨学界举办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8周年公祭及档案申遗成功研讨会”。在围绕申遗成功举行的研讨会上,休斯敦大学城中分校教授、政治历史学专家李坚强指出,申遗成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上亿直接和间接受害者的胜利。

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大华府地区侨界首次自发在位于首都华盛顿近郊的马里兰州日耳曼敦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86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笠当天在仪式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吟诵自己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所作的诗句,呼吁珍爱和平。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我们沉痛哀悼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庄严祭奠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献出生命的战士,也将这段饱含血泪、屈辱的惨痛记忆,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这是一次回溯苦难的精神洗礼,当历史与现实在此时邂逅,幸福安稳变成了满目疮痍、自立自强替代了任人宰割、国力强盛替代了积贫积弱。回首屈辱与苦难的记忆,我们更应当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强大才能不受他人之侮。正因此,唯有奋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对遇难同胞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庄重的祭奠。

历史的不幸,我们不能忘却。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举国之辱永世难忘。“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中的不幸,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沿着复兴之路砥砺前行,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血泪悲怆的警示呐喊,犹在耳畔。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的惨痛教训,就在眼前。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以强大的国家实力护佑百姓岁月静好。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 篇5

今天是12月14日,昨天——12月13日,也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历史不能忘却1937年的那个冬天, 12月13日,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30多万中华同胞丧命于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之下。顿时,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是的,谁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残暴的战争罪行。

这,已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的记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杀一晃已经过去74周年了。时光虽逝,历史的烙印却深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沉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每每回顾这段历史,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

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永远难以忘记历史留给我们血的教训,痛定思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警告自己: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我们年复一年隆重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而是要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虽然战争好象离我们已很遥远,但历史让我们铭记——落后就会挨打,就会国破家亡!请记住,爱国主义永远是民族精神不灭的灵魂。

周恩来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心、爱国心的源泉。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岁月里,生活在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日子里,我们享受着,我们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人,我们当心存感激,我们当珍惜现在的美好日子。

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要把十三多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而你们肩负着富国强国的责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你们做一个求知上进,追求真理的人,做一个有为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学生,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到追求知识与追求道德完善的统一,你们怎样完成教育将会决定国家的未来,你们今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将会决定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能否接受未来的挑战。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 篇6

活动总结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强烈愿望,表达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情怀。xx小学于XX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开展了以“国家公祭日——‘12.13’南京大屠杀悼念日”为主题的系列悼念活动。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

. 12月1日 教师例会上,杨建新校长作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首个国家公祭日动员大会。杨校在发言中说道:“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公祭将是对妄图否定历史的日本右翼又一次有力回击,举行国家公祭,体现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表明的是捍卫历史的坚定决心。设立国家公祭日之举,唤起了全体中华儿女对死难同胞的深切缅怀。铭记历史,表达哀思,呼吁和平。”

2. 12月8日 早晨,我校利用升旗时间,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哀悼仪式。举行了以“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李志刚向全体师生讲述了这段悲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历史,勿忘国耻。并呼吁全体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我校在橱窗里张贴国家公祭日的宣传画,学校电子屏滚动显示:“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牢记历史、警钟长鸣”等标语,营造浓郁的祭奠氛围。

二、主题活动,突出成效

.观看相关影片。活动期间,我校利用活动课和电脑课组织学生观看了纪录影片《南京大屠杀》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影片《南京!南京!》,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流下了痛苦的泪水,奇耻大辱震撼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血的教训,让大家深深地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中高年级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谈观后感,再次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布置学生在家观看电视频道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活动报道,并利用双休日办了一期“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手抄报。

3.集中组织“虚拟城墙捐砖”活动。

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或业余时间,通过电脑登录“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全媒体宣传互动平台,进入“众志成城”页面,依次点击参与加砖、献花、点烛活动,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并选择寄语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思。三到六年级在学校电脑房完成,一二年级请家长参与完成,既为虚拟城墙捐砖,又是一次很好的家校联系机会。

上一篇:人物综述范文下一篇:《宝贝,别哭》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