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管理细则(精选8篇)
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对新建的放射诊疗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才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2.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法人代表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放射卫生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等的建立。
3.专(兼)职人员负责安排对放射诊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和防护性能的检测、评价工作,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立即向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汇报,研究整改方案,通过整改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4.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并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5.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督查。
放射防护器材,是指对电离辐射进行屏蔽防护的材料以及用屏蔽材料制成的各种防护器械、装置、部件、用品、制品和设施。我国放射防护器材的应用和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80年代开始步入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198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卫生部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监测中心”后,对放射防护器材的防护质量管理和监督监测的力度开始逐步加大[2]。1988年卫生部发布了《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管理规定》[3],在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的检测和监督管理方面做出了规定:要求放射防护器材产品必须经指定的机构测试合格后才能定型生产和销售,并接受监督管理。1996年制定了X射线防护材料屏蔽性能及检验方法的国家标准[4],对放射防护材料的屏蔽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出厂标志提出了要求。2002年实施了《射线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管理办法》[5],明确要求放射防护器材经检测符合有关标准及卫生要求,有由检测机构出具统一印制的检测报告单才能进行生产、销售、进口与使用。2002-2006年先后制修订了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6]、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7]和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8]等三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管理办法的实施、规范放射防护器材的质量及监督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2 放射防护器材的需求和作用
2.1 放射防护器材的需求
核与辐射技术在工业和医学等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群众对健康的追求变得突出和迫切。核与辐射技术应用中的放射防护日益受到关注,放射防护器材在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估计,目前全国放射工作人员数量在35万人左右,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的占有相当多的比例,其中核工业系统有3~4万名放射工作人员,非核工业系统约有12万放射工作人员,放射诊疗机构有超过22万放射工作人员[9]。在核工业的发展方面,2016年1月我国发布的《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显示,从1985年3月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破土动工起,至2015年10月底,中国大陆运行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达255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5台,总装机容量2751万千瓦,按照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大陆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左右[10]。我国已步入核电发展的快速期。在医学应用的发展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已开始大量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放射诊疗设备,但从2009年卫生部开展的全国放射诊疗资源状况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各类放射诊疗设备都远低于I类医疗卫生国家水平,美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的百万人口拥有量几乎是我国的10倍[11],表明我国在放射诊疗设备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方面还远远不足,仍有较大的差距。未来核和辐射技术在核工业和医学应用的发展,无疑将会带来放射工作人员数量、放射诊疗设备数量的高增长,也必将带动放射防护器材的应用与发展。
2.2 放射防护器材发挥的作用
核与辐射技术应用的发展,也伴随着放射防护器材的应用与发展。截至1993年纳入许可管理下的放射防护器材生产或销售的厂家约有50家,1994年将许可管理改变为检测管理后,至2001年底发展到135家,至2008年底发展到294家[1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作为国家级的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监测中心和全国唯一取得放射防护器材检测资质的机构,2005-2015年收到的送检样品主要有铅板、铅玻璃板、铅橡胶板、防护涂料板、铅钢复合防护板、射线防护服、射线防护围裙、射线防护帽、射线防护手套和铅玻璃眼镜等,共计4000余份,主要以建材类样品和个人防护用品为多,其中建材类样品占88%,个人防护用品占12%,且送检样品的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放射防护器材通常可根据用途分为个人防护用品、核医学放射防护器具、放射性物质运输/贮存容器和场所的放射防护器具四种类型[12]。从送检的样品种类来看,放射防护器材大多集中于应用在放射工作场所的建筑施工和个人防护两方面,这可间接反映出在近十年期间,放射诊疗设备得到较快速的发展。据统计,2005-2006年间和2008-2011年间送检的放射防护器材的屏蔽性能大部分能够达到或超过相关标准的要求[13,14],送检的个人防护产品中仍有低于标准要求的。与2005-2006年的统计结果相比,2008-2011年铅玻璃板、铅橡胶板和防护涂料板三种防护材料低于比铅当量推荐值的比率都有所下降,但仍有高达19.5%的防护涂料板的比铅当量低于比铅当量推荐值,表明随着放射卫生相关法规、标准的贯彻落实及国家对放射防护器材质量的监督力度的加大,放射防护器材的防护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改善的空间。通过开展防护器材屏蔽性能的检测,不仅有助于生产厂家保持和改进产品的质量控制,也有助于对产品质量采取最优化的设计,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减轻用户负担,这得益于我国医用辐射防护水平提高尤其是放射诊断逐步推行隔室操作。我国医学应用中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由1986-1990年的2.15 m Sv下降至2009-2013年的0.57 m Sv;工业应用上,2000年以前,除工业辐照及加速器运行职业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在1 m Sv以下,其他工业探伤、发光涂料工业、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测井等职业应用人员的人均年剂量水平高于1 m Sv,2011年工业应用人均年剂量水平平均下降至1 m Sv以下[9]。规范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的应用,在提高我国辐射防护水平及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监督管理
1988-1993年间,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监督监测管理主要采取的是许可管理的方式,发放“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许可证”;1994年后管理方式改为检测管理,发放“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合格证”;2002年起改为发放“放射防护器材检测报告单”并同时附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单合并附有检测报告的监督监测管理模式在发挥其有效作用的同时,已获得厂家和用户的普遍认可。2015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15]的要求,将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机构的审批职责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16]。2016年1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废止包括了《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管理办法》等25件部门规章[17],即放射防护器材检测报告单已退出放射防护器材管理的历史舞台,只有具备放射防护器材检测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在规范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方面才能发挥作用。原管理办法规定,已连续生产两年的产品、进口的每批产品、停产逾一年再投产的产品与设计、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比有改变的产品应当进行重新检测,该管理办法废止后,我国在规范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方面,则只有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范管理方面有章可循,而对生产或销售的厂家进行规范管理的依据缺失。
3.2 相关标准
除了管理办法废止可能会出现的缺乏规范管理的问题外,保证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的相关标准已显老旧,最近发布实施的标准也已有10年之久。虽然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3年对标龄满5年的放射卫生标准进行了复审,与放射防护器材相关的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和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等三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仍继续有效[18],但这些标准的适应性和适用性依然需要相关部门和技术机构给予密切关注,跟踪国际上相关标准的最新动态,结合我国放射防护器材的应用和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完善或建立相关标准,弥补在规范管理生产或销售的厂家方面的法规依据缺失的不足。
3.3 检测参数
在质量检测方面,放射防护器材的生产厂家及销售者往往更重视屏蔽性能的检测,而对与防护质量密切相关的物理性能的检测方面却重视不够,如铅橡胶板的拉伸性能、硬度、撕裂强度及老化实验后的各种性能的改变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近三年对所有铅橡胶板的防护性能的检测发现,委托方均只委托检测铅橡胶板的屏蔽性能,而没有委托检测其相应的物理性能。
4 发展趋势
2002年起,由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且具有放射防护器材检测资质的机构只有1家。自2015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该资质的审批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后,目前尚未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该类资质的审批。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国家实施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较多的许可审批由国家层面下放到省级部门,省级部门在承接相应的许可审批职责后需要逐步消化吸收并辅以配套的实施细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机构如需满足开展放射防护器材检测的资质条件,既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做支撑,同时还要满足对硬件方面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需要专用X射线机、X射线剂量仪及标准铅片等仪器设备[19],并且X射线机的辐射场要通过参与相关辐照剂量的比对以达到能力的维持和提升的目的,所以目前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只有1家。审批权下放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要求的举措之一。国务院明确指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但要放管结合。随着相关法规及实施细则的完善,会涌现出更多符合资质要求的技术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放权的同时也会加强指导和监管,真正提高技术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规范放射防护器材的防护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简政放权的作用。
【关键词】 放射诊疗;放射防护;监测
【中图分类号】R1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3-01
在疾病诊断中,放射诊疗方式应用范围广,影响力大,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放射诊疗设备地不断改进,被大量应用于临床中。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放射诊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因缺乏放射防护意识,使自己和患者受到了电离辐射,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1]。因此,笔者根据放射诊疗机构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监测的角度对放射防护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放射防护标准
为减少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在放射诊疗机构受到超额的放射照射剂量,国家颁布了卫生部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在颁布的标准中,对放射诊疗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2]。
2 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
2.1 放射防护监督问题 一些放射诊疗机构选择的工作场所不符合国家防护规范,在对工作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时,没有向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没有取得审批手续,从而留下设计不合理、机房面积不足、防护措施不达标等安全隐患,造成经济损失[3]。如对象山县水晶乡卫生院的检查发现,该院位于门诊楼1楼放射科X光室的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R),由北京中科美伦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ZK-DR(A),编号为20130709269,机器性能检查符合《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76-2011)规定的技术要求,虽然机房的防护监测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l8871-2002)中相关剂量限值的要求,但机房受检者防护门处存在X射线泄漏问题,上门缝0.97μSv/h,下门缝0.14μSv/h,左门缝0.35μSv/h,右门缝0.36μSv/h,中心0.34μSv/h,(本底:0.06~0.16μSv/h)。而象州县大乐镇卫生院的X射线摄影系统符合标准,但机房同样存在防护门处X射线泄漏问题,上门缝0.83μSv/h,下门缝0.52μSv/h,左门缝0.28μSv/h,右门缝0.52μSv/h,中心0.41μSv/h,(本底:0.06~0.16μSv/h)。因此,两所卫生院需要加强监测个人防护。
此外,卫生监督部门中放射卫生监督专业人员少,日常监督不到位,不了解自己负责区域内的医疗设备情况,导致多数放射诊疗设备没有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造成多数设备处于无证上岗的情况。如在象州县象州镇卫生院第一次检查时发现,该院的深圳市蓝韵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KeenRay TOP-U,编号为DU0114800369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超过了标准要求规定的±5%或±5kV,在检查后卫生院联系了厂家工程师到卫生院对机子进行了调试,使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达到了标准要求。
2.2 投入到放射诊疗设备防护不足 从对放射机构监测中发现,一些基层放射机构由于缺乏资金,购买已经淘汰的放射设备或购买二手、三手的设备或是改装组机,这些设备的放射防护性能较差,并且不能保证诊断质量,在为患者诊疗时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导致患者重复检查,接受过多的辐射剂量,并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与一些基层的放射机构相反,一些大型放射诊疗机构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盲目引进部分放射诊疗设备,开展多个项目的诊疗活动,但由于监测设备防护机制的落后,未对设备进行稳定状态监测,使设备管理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导致防护不足。
2.3 工作人员及患者个人放射防护意识差 一些放射诊疗机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差,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放射辐射的危害性,对放射防护不重视,没有使用个人防护放射用品,个人剂量监测剂即便是在工作时间也没有按照规定佩戴,而且一些工作人员不具有上岗资格,放射诊疗机构为了追求效益和医疗诊断效果,对放射防护工作不重视。还有一些放射机构的工作人员贪图经济效益,增加诊断胶片量,从而增加了患者接受放射照射的剂量。此外,放射诊疗机构在申请设备许可证时,为患者配备了放射防护用品,但患者在接受检查时,一些放射诊疗机构未能按照规定为患者使用非照射部位的防护用品,使防护用品成为摆设,并且一些放射医疗机构的医生对患者接受放射检查项目不具备正当的分析能力,将放射检查项目作为常规检查,随意让患者接受放射检查,使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放射照射,增加了照射剂量。
3 改进方法
3.1 加强放射诊疗机构的监督工作 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法令法规对放射诊疗机构的射线诊疗机房、设备进行评估,执行国家规定的审批手续,保证放射诊疗机构的防护设施达到国家要求。对评估不合格的放射诊疗机构限期整改,直至符合规定。监督部门在检查过程中要重点检查放射诊疗机构是否在其资质范围内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检查其出具的报告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检查人员、设备是否满足诊疗工作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将放射防护工作作为考核放射诊疗机构建设质量的依据[4]。
3.2 加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设备的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设备平均每年都要进行1次检修和状态评测,通过检修和评测状态评估放射设备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患者由于设备不稳定和灵敏度低等原因重复检查,造成辐射剂量的增加[5]。此外,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要了解放射设备的性能,在不影响诊断效果的情况下,要为患者选择低电流、高电压合理的测量值,缩短曝光时间、缩小照射的范围,在保证图像清晰的前提下,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并尽量控制在患者需要检查的部位。
3.3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个人防护意识 针对放射诊疗机构存在的问题,监督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根据不同职位的人员做不同的宣传工作,如放射诊疗机构的领导要学习管理及防护意识方面知识;放射工作人员要参加培训学习,学习防护知识,通过培训、学习和宣传多种渠道,提高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工作的意识,做到合理使用放射诊疗设备,不危害他人的利益。此外,对就诊的患者宣传电离辐射的危害性,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防护,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帮助患者做好防护措施。
4 小结
针对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监测中的问题,除上述应对措施外,放射诊疗机构在增加设备的同时,还需要提升放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应对设备发生问题时的应对预案,并设定紧急情况,进行实地演练,以保证应对紧急情况的预案具有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放射诊疗机构的防护工作中,放射工作人员要提高业务水平、防护意识,建立健全放射诊疗的监督机制,从而降低由放射防护导致的事故,以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雷,邳建庭,李春富,等.北京市通州区公立与私立医院放射诊疗场所防护监测与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4,8(5):219-221.
[2]郑钧正.医疗照射防护是现代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与强化的热点课题[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10):755-757,763.
[3]谭育林.放射防护质量量化评价对医疗机构放射防护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751-753.
[4]郝欢.医院放射防护问题及对策浅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32(2):108.
[5]谭红玉,邓群娣,杨水兰,等.浅谈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放射防护管理的促进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9):29-30.
江阴市东方女子医院 二00五年九月
目 录
1、放射防护管理组织机构
2、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3、放射科主任职责
4、放射科医师职责
5、放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6、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7、放射工作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8、剂量监测规章制度
9、放射事故处理、应急处置规章制度
江阴市东方女子医院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1)放射防护管理组织机构
江阴市东方女子医院成立放射防护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如下: 主任:沙匡
行政院长
副主任医师 成员:宋传营
放射科主任
主治医师
(2)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院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负责对全院放射防护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并经常检查各种制度、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二、组织实施放射防护法规,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学习。
三、组织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教育。
四、会同上级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调整和处理放射事故,并对有关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五、负责本院放射人员的健康体检。
(3)放射科主任职责
1、在院级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并组织和实施本科工作计划,实行对常规X线统一领导和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保证对病员进行及时诊断。
4、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实施科主任领导下的常规X线读片制度,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投照质量。
5、经常和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6、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承担教学培训任务,搞好下级医师的培训工作。
7、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情况和设备使用与保养情况。严防差错事故,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8、制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和休假及参加学术活动、外出进修制度。
9、组织本科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10、审签本科药品器材的请领与报销。
(4)放射科医师职责
1、在医院放射科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工作。
2、负责X线诊断和技术操作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
3、负责本科的机器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
4、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5、参加会诊和临床病历讨论会,加强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5)放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一、全体放射人员应自觉遵守防护规定,尽量缩短时间,增加距离,使用屏蔽,避免不必要的照射,降低照射剂量。
二、操作开机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铅帽、铅围裙、铅眼镜、铅手套等,照射时铅房门必须关闭。
三、在机房门口醒目处装挂电离辐射标志牌,并经常检查联锁装置功能是否正常,加强对机房外非有关人员防护管理工作。
四、积极开展放射防护剂量监测工作,包括个人剂量监测和工作环境监测,并针对监测结果分析原因,及时改进防护措施。
五、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得佩带金属饰品,如耳环、戒指、项链等。
六、尽量减少透视下的骨插管、骨折整复、示教、取异物等次数与时间,必要时采用点射,尽量减少暴光时间,控制个人受照剂量。
七、禁止滥用放射线,对孕妇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婴儿、儿童尽量避免使用。
八、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使放射部门建筑物的防护设施符合规定要求。新建筑物一定要按规定设计、施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放射卫生法规、标准,接受定期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和防护知识培训,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
二、放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业务技术,提高放射防护意识,工作时必须采取时间、距离防护措施,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掌握X线检查适应症,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三、放射工作人员在透视前必须做好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视野”进行工作。
四、X线摄影时,工作人员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件加滤板,并在铅室等防护设施内暴光。
五、X线检查中,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当受检查者确需他人扶携时,除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还要对受检者的非透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六、严格控制孕妇及婴幼儿的检查适应症。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孕妇的下腹部检查。
七、放射工作人员要经常检查X线机、工作指示灯等设备,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机房内严禁堆放与诊断无关的杂物。
八、有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射线装置使用、维护、监督监测等档案。
(7)放射工作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一、准备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检,不适合者不得参加。
二、根据省防疫站及有关部门要求,每年组织放射人员进行体检,并将检查情况记入个人健康档案。
三、建立放射人员健康档案。
四、放射保健休息期间,不得接触放射线。
五、放射人员每季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必要时可做全面体检,以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六、不适合做放射工作的人员,如18岁以下、孕妇或其它情况可酌情调换工作,或者根据情况给以减少接触、短期脱离等处理。
七、放射人员的劳保措施,按国家劳保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执行。
八、及时送事故受射人员到医疗卫生防护单位进行剂量测定,视受照剂量和损伤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并记入本人保健档案。
(8)剂量监测规章制度
一、凡在我院从事射线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参加个人剂量监测。
二、监测仪须戴在(工作服)左胸前,严禁随意打开、不戴。
三、工作结束后,不允许将剂量仪放置工作间,应远离工作场所,放置办公室。
四、不允许将剂量仪放置工作台进行大剂量长时间照射,也不允许工作时不佩带剂量仪,一经发现,从严处理。
四、保管好个人剂量仪,损坏、丢失剂量仪赔偿损失200元。
(9)放射事故处理、应急处理规章制度
放射设备在诊断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源运行状态,并注意红、黄、绿灯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关机。一旦发现放射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所有工作人员、患者、陪侍人员均须迅速、全部撤离现场,并在安全地带设立警戒人员,以防其他人误入。
二、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及专业维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事故严重者要向卫生、公安、环保部门报告。
三、在排除故障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按规定穿戴防护衣帽、手套,加强个人防护。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放射诊疗管理工作,规范放射诊疗许可行为,依据《行政许可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参照卫生部《放射诊疗许可发放管理程序》,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遵照本程序,负责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的相关事宜,依法履行对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应当遵行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公布受理机构名称、地点、受理和批准条件、审批时限等事项。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按照本程序要求,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并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登记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放射诊疗工作。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五条
医疗机构申请放射诊疗许可,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
(三)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及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包括一览表和证书复印件)
(四)放射诊疗设备清单,放射防护与质控设备清单
(五)本年度放射诊疗设备防护性能和质量控制检测报告、工作场所防护检测报告(复印件)
(六)属于配置许可管理的放射诊疗设备,需提交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明文件(复印件)
(七)2006年3月1日后新建、改建、扩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的,需提交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八)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第六条
申请材料应使用A4 规格纸张打印(中文使用宋体小4号字,英文使用12号字)。申报的各项内容应真实、完整。所有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并与原件核对。
对符合受理要求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受理并向申请机构出具申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受理要求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机构出具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应写明不受理原因。
第三章 审查与批准
第七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对医疗机构提出的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进行审查。许可审查分资料审查和现场技术审查。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指定有关机构或自行组织3名以上单数审查人员对申请单位执业条件进行技术审查。审查组应当包含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临床医(技)师、卫生防护专家。各地应建立放射诊疗专家库,制定培训和管理制度。专家应当熟悉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丰富的放射防护或放射诊疗临床实践经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家对审查意见负责。
第九条
现场技术审查内容和程序
(一)现场技术审查内容
1.场所及设备情况:放射诊疗项目布局情况;放射诊疗设备配备及性能情况;放射工作场所卫生防护、辐射标志及安全联锁装置等配置运行状况。
2.执业人员情况:人员专业及职称构成情况,人员培训及健康监护、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3.放射诊疗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情况:放射诊疗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性文件,质量控制和辐射检测设备,以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4.档案管理规范性:放射诊疗病案,场所及设备检测评价报告管理档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个人剂量档案建立情况。
5.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情况及可操作性。
(二)现场技术审查程序
1.召开现场技术审查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现场审查专家及监督员,申请单位负责人,医务、防保及放射诊疗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会议由卫生行政部门人员主持,会议内容包括:
(1)介绍审查组人员。
(2)选出审查组组长和指定现场审查记录员,确定专家分工。审查组长负责组织统筹各项技术审查,对技术审查结论负总责,各专家对个人意见负责。记录员负责记录、汇总参会人员名单、各位专家审查意见。
(3)宣布现场审查日程安排及应遵守的原则。(4)申请单位介绍单位基本情况及放射诊疗筹办、开展情况。申请单位汇报必须包括上述技术审查的5方面内容。
2.现场审查。
3.现场审查专家组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及审查组成员,由审查组长主持。会议内容:(1)审查组各成员分别汇报现场审查意见。
(2)监督员、临床及放射防护专家形成现场审查意见和结论。现场审查结论分:“建议批准”、“建议整改后批准”和“建议不批准”。
(3)填写现场审核表。
4.召开现场技术审查反馈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组、申请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1)审查组长宣读技术审查意见及结论。(2)各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3)卫生行政部门及申请单位负责人发言。
第十条
审查结论为“建议通过”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予以审批。
审查结论为“建议整改后通过”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场向医疗机构明确整改时限并发出《监督意见书》。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整改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整改报告。逾期不提交整改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按“不予通过”办理审批。
专家现场技术审查及申请单位整改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期限内。
第十一条 审查或复查结论为“建议不批准”的,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出具《不予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作出行政审批决定的机关应及时将《不予许可决定书》通报申请单位医疗执业登记机关注销其医学影像科二级诊疗科目。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完成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核发、注销等许可管理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信息通报至核发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的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次年1月份公告本辖区内前年度取得和注销《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名录。
第四章 校验、变更和注销
第十三条
《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医疗机构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校验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放射诊疗许可证》正、副本;
(二)放射诊疗设备、人员清单及变动情况;
(三)本年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和教育培训情况;
(四)本年度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管理与检测情况及检测报告;
(五)放射事件发生与处理情况。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校验申请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校验。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进行现场审核。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委托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许可证》校验工作。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变更放射诊疗场所、诊疗设备或诊疗项目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至第五条的要求向有变更项目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提交申请材料并在申请材料中注明变更内容。
第十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至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放射诊疗许可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许可的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并予以公告: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三)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放射诊疗科目连续一年以上的;
(五)被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的;
(六)依法应当注销《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应当悬挂在明显位置,接受监督;严禁伪造、涂改、转让、出借或倒卖。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遗失《放射诊疗许可证》,应当及时在发证机关所在地的主要报刊上刊登遗失公告,并在公告30日后的一个月内向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办。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纠正并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给予批评或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情节严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制度,加强对持证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每年对放射诊疗工作现场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检查中发现或接到举报并经核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放射诊疗许可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撤销《放射诊疗许可证》:
(一)医疗机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
(二)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机构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
(三)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超越法定职权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有多个执业地点,但负责人相同的,只需办理一个《放射诊疗许可证》,并注明各执业地址。
第二十四条
广东省卫生厅负责对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的医疗单位放射诊疗许可的审查、审批和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9号令)和《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的通知》(粤卫〔2007〕131号)的有关要求进行分级审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将本级负责的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交由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卫生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放射源防护和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了加强我单位的放射源管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1、公司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放射源的保管、使用情况。
2、冷轧车间负责放射源的保管、使用、安全防护,建立、健全放射源台帐。
4、辐射操作人员应做好放射源的安全监护及维护、维修。
5、建立放射源台帐。放射源从订货、接收、运输、安装、存放必须有专人负责,并做好放射源档案,做好记录。
6、建立暂存库,在检修期间、放射源购回未安装前和报废后,使用暂存库存放放射源,避面丢失。
7、暂存库周围设立明显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志牌,安装视频监控,做好放射源出入库记录。
8、放射源所在场所设立明显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志牌。放射源工作现场应悬挂醒目的责任牌,注明现场责任人、放射源核素、活度、编码、出厂日期。
9、放射源安装现场及暂存库必须有监控、报警系统,采取安全防盗措施,并有专人24小时值守,做好交接班记录。
10、放射源出入库、拆卸、安装,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记录。
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FJ-347AX·γ巡测仪生产于西安262厂, 经过国家标准计量实验室校准;水体模:25 cm×25 cm×15 cm, 是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制备。
1.2 评价依据及范围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文件、标准及医院提供的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等资料。本次主要对该新建放射线科的选址及机房布局;主要诊断流程;机房配置情况、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水平和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1.3 评价方法
1.3.1 现场调查
调查人员依据相关文献, 确定工作程序, 并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及院方提供的资料, 自制现场调查记录表。该调查表分为机房及其配置和管理措施两部分, 采用“问、听、看、查、测”的方法。调查前对调查人员经过严格培训;过程中要求院方负责人与调查人员共同完成现场记录确认工作。
1.3.2 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监测方法
1.3.2.1 监测条件
参照相关监测规范[2], 对该科CT、X线摄影机、透视机选用常规工作条件, DR摄影机分别选择管电压120、74、70、84 kV和管电流40、200、0.4、100 mA。在测量主屏蔽墙时, 有用线束朝向该墙, 在监测其他屏蔽墙时, 有用线束朝向地面。
1.3.2.2 布点及监测方法
布点方法:防护门外侧的周边、表面及门缝结合处等设检测点;主、副防护墙及顶棚外侧在距墙表面30 cm的平面上, 每隔1 m, 距地面高约1.2 m处取检测点巡测。控制室及相邻区域的必要位置处, 每间隔一定距离取检测点巡测。
监测方法依据《医用X射线诊断防护监测规范》和参考《劳动卫生调查手册》的方法, 在布点位置巡测, 发现有较高剂量点位置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当机器运行在监测条件下时, 用FJ-347AX·γ巡测仪在各布点处测量5次, 并记录每次所测剂量率, 数据经以下方法处理。
1.3.3 数据处理方法
现场调查结果经汇总分析后, 给出主要评价项目结果和指标。年有效剂量按年工作负荷2 000 h计算;剂量约束值:对于职业人员按年有效剂量基本限值的1/4, 对公众按年有效剂量的3/10计算。
2结果
2.1 选址及布局
该放射线科位于医院门诊大楼南侧一端, 单层建筑。除5号机房南墙与该院药房毗邻外, 其他墙外均为行人极少的通道。该放射线科共设5个检查室, 目前已有4个检查室开始使用, 其位置和布局见图1。
2.2 主要工作流程
临床医生填写影像检查申请单→影像医师作最优化选择→患者在候诊区候诊→患者进入机房→技术员固定体位→关闭患者进出防护门、工作防护门→X线机房门上防护警示灯亮→曝光 (工作状态) →停机。
注:监测本底为9.6×10-8Gy/h, 此表包括本底。下表同。
2.3 机房及其配置
调查结果该放射线科在明显位置设置了电离辐射警示标示, 机房门外安装了工作指示灯, 并且工作正常。机房内无杂物, 且通风良好, 符合放射卫生防护要求。尚未为工作人员及患者配备防护服、防护手套等放射防护用品。
2.4 X线摄影室、CT机房、透视室、DR摄影室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的监测
结果分别见表1~表4。
3讨论
3.1 评价
管理措施: (1) 医院已建立了机器安全操作、工作区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制等6项管理措施规程, 尚未健全该项目预评价时对院方在管理措施方面所提出的建议。 (2) 该放射线科设在建筑物底层一端, 有独立的机房和独立的操作室, 采用半分隔式的布局, 设置了内外走廊, 分区明确, 基本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中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的要求。 (3) 该诊断流程符合放射卫生学的要求。 (4) 该科所有机房均小于标准中规定的要求[3]。建议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水平监测, 为工作人员和患者配备必需防护服设施。 (5) X射线摄影机、透视机、CT机机房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均低于国家基本标准的要求, 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公众的受照剂量。
3.2 建议
建议医院加强辐射安全管理, 建立放射防护组织, 开展个人剂量监测, 建立职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定期演练。
通过这次评价, 笔者认为对于卫生监督机构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单位, 首先应该保证仪器、技术路线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笔者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 发现有的监督和评价机构仍然采用了80年代的陈旧仪器, 这些设备在能量响应, 灵敏度, 仪器读数方面均已经相对滞后。其次, 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差别较大, 笔者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 发现对于不同的评价单位, 采用了不同约束值作为放射性工作单位是否合格的基准, 在采用不同约束值时, 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现象。再次, 在评价过程中, 应该尽量用国家标准或国际推荐的实用量或术语[2]。另外, 在评价放射性工作场所时, 应充分考虑与评价的要求和各区域的利用因子问题, 倘若在预评价过程中采用了利用因子, 而在效果评价过程中并未考虑利用因子的话, 就可能出现与预评价结果不相同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郑钧正, 李述唐.“九五”期间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的剂量水平调查 (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 8 (1) :17-18.
(2) GBZ 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S) .
【关键词】放射治疗; 肿瘤; 皮肤损伤; 防护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76-02
1前言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通过抑制或是消灭癌细胞的方式来治疗肿瘤疾病。一些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时其正常细胞也会受到射线影响而受到一定的损伤。因此放射治疗对癌症患者来说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比较常见的一种便是皮肤损伤。放射治疗对患者皮肤损伤主要表现在患者被射线照射的范围内的皮肤和粘膜上,造成损伤性改变。若是反应严重者甚至无法继续进行治疗,这样一来拖延了治疗进度,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影响。因此,做好对放射治疗患者的皮肤防护,让放疗顺利进行对患者最为有利。
2照射野标志的保护
照射野指的是放射线照射在病人体表皮肤的范围,是医生根据患者的肿瘤范围并结合了生物学的要求而设定的。在照射前首先在患者需要照射的体表用紫红色的皮肤墨水进行涂抹框定照射野,这样一来射线在此范围内能够达到对肿瘤的最大杀伤力并且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病人在治疗期间应当避免擦洗身体部位上的照射野,要保持照射野的清晰,避免照射野被冲淡,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注意提醒病人在洗澡前要讓医生将照射野描浓,洗后再描一次,保持照射野清晰可见,方便治疗。在夏天易出汗时病人若发现照射野不清晰应要求医生重新描绘照射野,切忌万万不可自行描划。
3照射野的皮肤保护
患者应当保持皮肤干燥,以免身上水分会模糊照射野,其次就是患者在洗澡时不适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洁功效较强的产品来擦洗照射野部位,要用柔软的干毛巾擦洗照射野。
禁止患者食用刺激性药物涂抹,同时禁止患者食用过冷或是过热的水擦洗;不可在强风下活动与在阳光下暴晒,也不可用热水袋热敷损伤部位;禁止将照射野作为注射点或是粘贴例如药膏等东西于照射野上;避免穿着过硬或是带有金属物件的衣物,应多穿着柔软宽松的衣服款式;位于患者颈部的照射野应当避免与粗糙衣服摩擦,更不可佩带项链,冬天时宜用柔软的丝巾做保暖用。
在放疗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皮肤瘙痒,甚至奇痒难耐,应禁止患者用手抓挠,应采用手掌轻拍发痒部位,或是扑上一些痱子粉或是薄荷淀粉等能够镇定消痒等物,且能够保持皮肤的干燥。一些潮湿不透风的部位例如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耐受量较差,更容易起不良反应,应当注意通风清洁。
4放射局部皮肤损伤的防护
4.1放疗前: 在放疗前应当为患者理发、剃胡须等,进行此步骤时要避免工具刮伤皮肤。再者应当叮嘱患者勤剪指甲,避免因指甲锋利而弄伤皮肤。如上文所述,要注意保持照射野的清晰与照射野皮肤的干燥。夏天时清洁身体最好是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清洁用品和化妆品。在进行放疗之前可以将新鲜芦荟汁涂抹于患者的照射野处皮肤,自然干透后在进行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放疗时对皮肤的损伤。
4.2放疗中: 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异,对放射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同一名患者不同部位对射线的耐受量与放疗过程产生的程度也不相同,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红斑、干性皮炎、湿性皮炎等,这些反应都会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甚至在放疗结束后可能出现皮肤发红甚至逐渐变至暗棕紫色,同时身体毛发也逐渐脱落。放疗剂量的加大还会引起干性皮炎,干性皮炎多瘙痒,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发展成为湿性皮炎,湿性皮炎会伴有严重灼伤感,出现水疱和皮肤表皮破损,最后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让患者疼痛不已。
对于放疗产生的红斑,一般可以不用特殊处理,只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且不在未经医生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一些软膏或是洗剂等物品,若是恶化则应当咨询医生。对于放疗期间所造成的干性皮炎,不需要中止放疗。只需要提醒患者切勿抓挠瘙痒部位,局部瘙痒和干燥的皮肤可以使用一些医生开的例如鱼肝油软膏等无刺激性软膏进行涂抹。局部的炎症可涂上氢化可的松软膏来减轻炎症症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干性皮炎部分的皮肤破损,翘起皮肤切不可剥落以免发生感染,在干性皮炎恢复后皮肤上痕迹可消除。患上轻度湿性皮炎的患者可继续进行治疗,患病局部皮肤采用暴露疗法多通风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合并感染,另外可涂抹一些例如青霉素羊毛脂的抗生素类油膏来治疗。若出现水泡或皮肤糜烂并伴有严重灼伤感的患者,可局部每天涂以1%的龙胆紫2-3次。倘若湿性皮炎严重,有必要中断治疗,先进行湿性皮炎的治疗,治疗时注意避免皮肤受到污染。
4.3放疗结束后的护理: 在每次放疗结束后可用温水清洁皮肤,并涂上适量维生素E帮助皮肤恢复,或者可以使用亚芬乳膏涂抹照射野处皮肤,预防皮肤损伤。
在放疗结束后要注意提醒患者不可急于将照射野擦掉,可以让它自行消退。再者就是患者照射野处的皮肤会因色素沉淀而变深变黑,切不可用美容方法或是外力将其消除,随着时间的变化,照射野处皮肤颜色可逐渐恢复。
患者经过病痛和放疗后,情绪都会有所改变。因此要注意在放疗后通过心理教育让患者的情绪稳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教会患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现实和生活,通过自我调节正确对待疾病,才能够让放疗效果达到最优。
5结语
放疗对正常皮肤的损伤是因电离辐射作用物生物体所产生的自由基损伤于生物膜、酶、核算等而引起的。皮肤损伤是最常见的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其中的一项,会给原本体质虚弱的患者带来不适。许多患者因为缺乏对放射治疗的了解,会对放射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担心和恐慌,甚至会放弃治疗。因此医生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治疗,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情绪,让他们能够以正面积极的心态接受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中要时刻注意观察照射野,放疗结束后应当给予患者一些皮肤护理方面的知识指导,让患者能够学会护理因放疗而受到的皮肤损伤。对于一些皮肤反应症状较轻的患者,适当的防护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正确还能够让患者皮肤损伤尽快康复继续接受放射治疗,确保放疗效果。参考文献
[1] 江泽琴,刘焕义,叶启芳.浅谈放射治疗局部皮肤损伤的防护.西南军医.2005(01):85.
[2]彭金娣,齐莉,钱银霞,吴霞霞,熊华凤.浅谈肿瘤放疗皮肤损伤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44):439-440.
【放射防护管理细则】推荐阅读:
放射防护管理小组职责12-24
放射科安全防护管理制12-27
9.放射防护制度07-26
放射人员防护试题12-19
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12-05
放射科防护培训总结09-21
放射科职业安全防护12-06
医院2014年度放射防护工作计划12-31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11-22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