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精选13篇)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许你参加过各种调查或者被调查,即使你没有参加过调查,那么你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有什么看法吗?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于是就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进行问卷调查。恳请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与意见,想了解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姓名专业名称年级性别()(A)男(B)女你来自哪个地区()(A)大中城市(B)小城镇(C)农村
1、你是否考虑过自身就业的问题?()
(A)经常考虑(B)很少考虑(C)从未考虑(D)其他
2、你最希望到哪里工作?()
(A)大中城市(B)小城镇(C)农村(D)其他
3、你对自身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A)乐观(B)一般(C)不乐观(D)不清楚
4、你开始有了明确的职业意向是在什么时候?()
(A)小学(B)初中(C)高中(D)高考填报志愿时(E)大学期间(F)大学毕业找工作时
5、你是否考虑过在校或者毕业后创业?()
(A)经常考虑(B)很少考虑(C)曾经考虑过(D)从没考虑过
6、你预计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B)缺乏社会关系(C)就业信息严重不足
(D)户口难解决(E)性别歧视(F)其他
7、若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你会怎么做?()
(A)先就业,边工作边寻找理想工作(B)不管其它工作,一心寻找理想的工作
(C)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D)继续深造(E)其他
8、若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你会怎么做?()
(A)先工作,准备跳槽(B)努力适应工作(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D)其他
9、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B)为生计的需要(C)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D)为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E)为施展能力和完善人格;(F)为建立家庭奠定基础;(G)其他
10、你参加公司、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政府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于各种不同职业的意向、评价以及对就业所持有的态度,是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就业行为在思想中的反映。”[1]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观具有社会性,因为它受家庭、高校、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制约,同时又具有个性,因为它在大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下不尽相同。”[2]大学生就业观客观反映出他的就业期望和职业道德。这对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缓解当前就业形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正确就业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我国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情况。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调查问卷法
以佳木斯大学2014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从知、情、意三个维度对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进行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共发放问卷1 0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结果符合调查要求。
(3)专家访谈法
访谈佳木斯大学就业指导教师5名,访谈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5名,请专家对问卷进行检验,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与建议。
(4)逻辑分析法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观现状
1.就业认知的调查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有91%的学生对就业政策了解的积极性不高,说明大学生缺乏就业的危机意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减少”、“学校的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薄弱”、“就业市场不规范,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用人单位在聘用上过于挑剔”等,说明大学生能够认清就业的困境;有70%多的学生靠自己的力量、20%多的学生靠家庭力量,还有不到10%的学生依靠学校和政府的力量来就业,说明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基本确立,他们主动进入人才市场积极参加各种宣讲会和供需见面会,主动进行择业。
2.就业情感的调查
在对就业情绪和心态方面的调查中,65.9%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说明学生对就业具有一定的自信。在选择地区方面,70.5.%的样本首选国内省会城市南方发达地区,这一结果与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极不协调。在薪酬期待方面,对于工资的期望值底线,有52.7%的样本对工资的期望值底线为1 500—2 500元之间,这一结果与单位实际所能支付的月工资相符。这一结果说明,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薪资预期不再好高骛远,已经逐步下降至较为理性的水平。
3.就业意志品质的调查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有47.1%的学生感觉到有压力,并很苦恼;32.1%的学生感觉有压力,但会变成动力,推动自己的就业;另有17.2%的学生选择无压力,相信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说明面对压力,就业意志品质不同,就业压力也不同;在对择业还是就业的态度上,68.3%的学生选择优先就业,说明学生的就业理念逐步趋于现实,注意立足实际,生存第一,然后才是发展,逐渐树立了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分析
1.家庭因素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城市的父母不希望子女到不发达地区去就业。而农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靠知识来改变家庭命运能在城市中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当今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及包容,忽略培养他们自理能力、处事能力,导致部分大学生生活能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影响他们正确就业能力观的形成。
2.自身因素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生涯使他们缺少机会接触现实社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感叹现实是如此残酷,而事实上产生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与之相悖的是就业市场并不能总是给大学生提供最理想的工作。”[3]导致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3.社会因素
当前,许多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倾向严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过多地考虑眼前的利益,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也缺乏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导致其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而集体主义思想、奉献社会精神被忽视,致使其就业观发生了扭曲。
4.教育因素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端也日益凸现出来。“在高校加大改革和发展力度的过程中,许多高校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短期效应,不搞深入的社会调研,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产出与需求不成比例。有些高校学科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4]从而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学而无用”的感觉。正是这种高等教育的滞后性,造成办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办学质量的负面影响,给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对策研究
1.大学生自身的调整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应先从自身入手,“所谓自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自己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积极的影响,完善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点的自主构建活动。”[5]在遇到挫折时,需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总结教训调整心态和目标,争取下一次机会。
能力是影响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因素。“首先,思维方式即全面地透彻地思考社会活动的每个细节,包括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其次,个人发展即全面发展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增强能力认识;最后,社会能力即突破专业学习的局限,加强和社会的沟通。”[6]对自己的能力要正确认识和定位并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
2.家庭教育需要转变
在就业过程中“,家庭教育观念对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影响具有普遍性、权威性、长久性的特点。”[7]父母不要过分干预孩子的就业,让他们大胆的去和别人竞争,慢慢的融入社会,从而消除小时候培养起来的那种依赖症。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才让他们今后的生活更加幸福。高校和政府也要通过各种舆论渠道,让持传统观念的家长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认识到就业形势的变化,改变不切实际的传统就业观念。
3.大学教育的改进
就业观的教育应该贯穿大学始终。从入学开始,就应该让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个初步的了解,对其专业作出规划。“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8]学校应该帮助大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大学生特殊能力的培养;然后,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运用专业技术和正确的就业观沉着应对就业。另外,要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学习国家政策,利用国家提供的条件,走上创业的道路。
4.调整社会风气
国家的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和用人单位挑选人才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重要因素。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9]同时要发挥媒体正确的指引作用,“传媒和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起着潜移默化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具有较强的感染性、目的性、广泛性、持久性和针对性。”[10]“学生的就业观与整个社会的就业导向息息相关,尽管行行业业均可出人才,但是大学生忽视职业平等观和创业观的现象依然存在。”[11]所以,要引导用人单位摒弃对于高学历的追捧,转而加大对能力的注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三、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就业观体现了整个社会,包括家庭、高校和用人单位对待就业问题观点的转变。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高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已经认清了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就业观的转变是迫在眉睫。就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大学生以及其他因素共同努力,综合改善,最终攻破难关。
参考文献
[1]黄宣平.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浅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6):46-47.
[2]南音.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观的一些思考[J].商情,2010,(20):6-7.
[3]杨晓华.谈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就业心理的影响与自我调适[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2.
[4]杨小琼.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以广西四所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例[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7.
[5]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72.
[6]路德维希·胡贝尔.通识教育与跨专业学习[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38-40.
[7]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郭蓉.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9]张伟.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新型就业观[J].经济论坛,2005,(8):138.
[10]朱鹏武.试论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开封:河南大学,2006.
一、大学毕业生对四年学业的回顾
转眼间,大学生活结束了,在这四年里大家有得有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85.2%的同学对大学生活满意;思想成熟和知识增长各占81.3%;能力的提高占41.2%;2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一般,原因是同学们之间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只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少,缺乏理解。仍有2.87%的同学不满意大学生活,认为大学生活没有收获,这些同学是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弱势群体,应将其作为学生将来工作的重点。
专业技能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77.76%的同学对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成就持乐观态度;19.4%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持悲观的态度;2.73%不发表意见。有同学指出专业重要,但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对大学生选择专业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高考选报专业时主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占53.6%)和就业市场(21.4%)。热门专业9.8%;就业市场21.4%;自己的兴趣46.7%;性别因素1.4%;其它15.9%。填报高考志愿时,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是由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商量的,占89.1%,有15.43%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74.1%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在进一步对专业不满意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自己不感兴趣(占总调查人数的48.2%);专业前景不好和就业困难(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6.1%和26%);受家庭影响的占0.9%;其他因素的占3.2%。由此可见,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感兴趣。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
二、毕业后的打算
随着毕业的的临近,是继续“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学位,还是选择“出国留学”或及早就业,再次成为大四毕业生的热门话题。其实是否选择出国留学还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作出多方衡量。52.7%的同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考研(其中69.44%的同学考本专业;30.55%的同学跨专业考研);30.5%的同学选择先就业;10%的同学选择出国或创业。在选择就业的同学当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初次择业期望:47.22%选择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5,55%选择专业一定要对口;8.337%选择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27.77%要求待遇要好;5.55%的选择是工作稳定最重要;13.88%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要强调的是:出国留学仅是为自己提供了一次机会,至于能否很好的把握住,则要依个人的努力程度而定。但有些学生和家长由于误读政府政策,信息了解不到位,或忽视学生自身个性特质,跟风选择出国留学。主要表现在盲目选择留学国家和专业,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使学生抱撼终生,也造成了社会总体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关于择业
据悉,去年,全国新增高校毕业生212万人,到年底还有近20%没有找到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择业难度也日趋明显。在目前的情况下,充分就业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选择职业之难还不仅仅来自就业机会的多寡,更多的来自择业者自己对职业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成为青年学生的主体形象,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从总体分析,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支流问题不容忽视;思想情绪稳定活跃,但在许多问题上,表而上焰向于务实,深层次陷入迷茫困惑。大学生界定人才的主要标准:64.86%社会工作能力的认可度;16.21%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13.51%英语;5.40%毕业学校的知名度。在学校出现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修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对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在择业中作用的看法也很务实,比例占到22.85%;重要但是只是一个方面的占62.85%;在国内工作无所谓的占14.28%。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注重功利,价值多元化。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才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并力争社会的认可。
所以,同学认同的最主要的择业标准:47.22%看重的是待遇;43.58%看重行业发展的前景;23.07%考虑个人爱好(如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5.12%认为择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首选的工作单位是私企的占31.57%;事业单位的占23.68%;行政单位的占10.52%;外企的占23.68%;国企的占5.26%;自主的占5.26%。职业,被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转向,追求工作要轻松一点,环境要好一点,待遇要高一点,造成了择业初期一些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所以,“择业难”从某种意义上为个人价值观所驱动。关于择业,我们历来主张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首先是谋生,其次谈发展。
由于机遇等因素,人并不能百分之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人不能因此而不工作。分析当前大学生心中认同的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个人能力26.19%;社会环境17.85%;社会实践经验15.47%;学历问题13.09%;地区经济发展情况13.09%;高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配合14.28%。对单位工作是有机会就跳槽,或有更好的机会就跳槽的占73.52%;一有机会跳槽的占20.58%;不确定的占5.88%。其实,人的兴趣是有弹性的,有时个人兴趣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培养。你对某个职业没兴趣,可能是因为你不了解那份工作,关键是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选择社会。也是在接受社会的选择。在选择职业时,贪图高薪和安逸是最要不得的。个人成才是如此,个人致富也是如此。不少大城市出现的“许多工作没人做,许多人没工作做”的状况,说明人们在择业时的短视与轻率,最终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四、求职途径
投简历,参加笔试,迎接面试,人们都有了太多的相似,就业方式从就业双方来讲都有太多的可能和不可能,所以必须积极主动、卓有成效的从各方面来包装自己。在求职前对自己进行包装的看法有:58.82%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包装是现代职场基本的要求;20.58%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显的做作;14.70%持中间态度;5.88%的同学无所谓。
考大学是为了有个工作,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工作,不管是家长,还是大学生,都不可能甘心,所以家长及亲友十分关注孩子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求职途径主要是依靠学校的招聘会占24.13%; 人才交流市场占31.03%;查找相关就业信息,从中获取机会占25.86%;得到老师帮助的占8.62%;其它的占10.34%。
如何看待自主就业与家庭成员的关系7027%不排除在家庭的帮助下,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18.91%选择自力更生。
五、对学校提供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
据调查显示,对各校就业平台的利用情况如下:利用招生就业网43.90%;《毕业生就业实用手册》7.31%;《就业指导报》17.07%;就业辅导课14.63%;其它17.07%。
六、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还有一个怎样转变择业观的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适合大学生就业,比如民营企业、公共领域。教育部门在管理要转变职能,高校在办学上要转变思路,大学生在择业上要转变观念。当问到你认为求职当中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时:16.66%认为是表达能力不强;48.88%认为是社会交际能力差;8.33%认为和形象有关;11.11%认为专业知识不过关;19.33%认为家庭没有背景。
在择业中,你如何看待签署就业协议:73.52%同学认为必须签协议,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方法;&82%的同学暂时不签,有了反而成为制约自己的枷锁;11.17%无所谓,看公司的惯例;5.88%尽量争取。
一、基本信息
1、你的性别是□ A、男 □ B、女
2、你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 □ B、乡镇 □ C、农村
3、你是独生儿女吗?□ A、是 □ B、否
二、生活&学习
4、你努力学习的目的是 □ A、将来找份好工作 □ B、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C、实现自己的价值
□ D、提高能力,完善人格
5、你是否曾在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地方不良占座 □ A、经常 □ B、偶尔 □ C、一般
□ D、从来没有
6、当你到食堂打饭时,发现队伍很长,你会怎么做?□ A、规规矩矩排队 □ B、去其他楼层打饭 □ C、寻找自己认识的人,叫他
(她)帮忙打饭
□ D、直接走到窗口打饭
7、你是否曾在教室等同学学习的地方大声喧哗,影响到他人 □ A、经常 □ B、偶尔 □ C、一般
□ D、从来没有
8、你在路上遇见老师会主动问
好吗?□ A、总会 □ B、经常 □ C、很少 □ D、不会
9、你怎样看待大学生作弊、替考现象 □ A、无所谓,反正自己不作弊 □ B、可以理解,为不挂科 □ C、如果有机会也作弊 □ D、坚决反对作弊
10、如果寝室里,公共卫生不是很好,你会
□ A、号召大家一块打扫
□ B、无所谓,睁一只眼,闭一
只眼
□ C、看不下去就去打扫
11、班里的迟到旷课现象你如何看待? □ A、不应该,影响同学和老师□ B、可以理解
□ C、习惯了,我也有过
三、人生&道德
12、你对人生的态度 □ A、很乐观 □ B、顺其自然
□ C、很辛苦,但会努力奋斗 □ D、很悲观
13、如果在公交车上看见老弱病残孕妇等你会 □ A、主动让座 □ B、装作没看见 □ C、别人看着我,不得已只好
让座
□ D、坚决不让
14、当你扔垃圾时,不小心扔到垃圾箱外,你会 □ A、不管他
□ B、捡起来,重新扔进去 □ C、有人看到,就捡起来重新
扔进去
15、在看到别人遇到危难时你如何做
□ A、奋不顾身,挺身而出 □ B、没有危险就救一把 □ C、装作没看见 □ D、马上走人
16、当自己遇到危难时,你希望别人
□ A、见义勇为来帮助自己 □ B、不希望别人帮助自己 □ C、随便
17、当你遇到与道德标准相悖的事时你将
□ A、坚决反对 □ B、随波逐流
□ C、提出自己的看法 □ D、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18、当别人失信与你时,你 □ A、可以理解 □ B、感到愤慨 □ 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9、社会公正方面,你认为 □ A、很公正 □ B、不公正 □ C、差不多
四、道德&培养
20、你认为大学生道德缺失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多选)
□ 小节(如丢垃圾,不讲究卫
生)
□ 基本的道德(如作弊、不讲
信用、中伤他人)
□ 严重的道德失守(如违法乱
纪)
□ 其他
21、你认为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 大学开放的环境,使得社会
上不好环境风气进入校园,对大学生造成影响
□ 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出现了问
题
□ 其他
22、你觉得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多选)□ 社会风气 □ 学校教育 □ 家庭教育 □ 个人自律
23、你认为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低,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多选)
□ 大学生形象倒退
□ 扰乱学校秩序,影响学校和
谐稳定
□ 社会人情冷暖,缺少人情味 □ 中国的犯罪率上升
□ 个人的行为,不会有什么严
重影响
□ 其他
24、你认为造成大学生道德水平低,哪一方该负起责任?(多选)□政府 □社会 □学校 □家庭 □个人
25、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多选)□ 乐于助人 □ 尊老爱幼 □ 诚实守信 □ 勤奋好学 □ 热爱祖国 □ 遵纪守法
调查内容为单项选择题,请您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一、您的性别、最高学历、年龄:()、()、()
1、男
2、女
1、中职及以下
2、大专
3、本科
4、硕士1、16-20岁2、21-25岁3、26-30岁4、31-35岁
二、您对目前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1、乐观
2、比较乐观
3、一般
4、不乐观
三、您的就业方向是:()
1、就业
2、创业
3、待就业
4、其他(升学、出国等)
四、您目前就业或希望就业的单位性质是:()
1、政府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
2、国有企业
3、民营、外资企业
五、在择业或创业过程中,您首选的地区是:()
1、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
2、西部欠发达地区
3、中小城市
4、家乡
5、不限地域
六、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招聘信息:()
1、招聘会
2、网络媒体
3、中介机构
4、熟人介绍
5、学校就业办
七、您是否有参加过岗前培训:()
1、是
2、否
八、您期望的月收入是:(),实际招聘时单位承诺的月收入是:()
1、1500-2500元2、2500-3500元3、3500-5000元4、5000元以上
九、您认为求职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1、个人前景发展
2、薪酬水平
3、专业对口
4、个人兴趣爱好
5、单位规模
6、就业地域
十、您认为用人单位招聘时最关注求职者哪个条件:()
1、专业对口
2、工作经验
3、形象气质
4、教育背景
5、吃苦耐劳
十一、您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
1、金融危机带来不景气
2、对口专业难找
3、能力与经验不足
4、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5、薪资待遇低
6、就业观念有待改善
十二、您在就业过程有哪些帮扶需求:()
1、就业指导
2、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3、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
4、其他
十三、根据目前情况,您个人是否会考虑创业:()
1、会
2、不会
3、没考虑过
4、过一段时间再考虑
十四、您会考虑创业的主要原因是:()
1、目前未找到工作
2、自由轻松
3、锻炼自身能力
4、实现人生目标
十五、您认为青年创业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1、思想开放,敢闯敢拼
2、学习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
3、具有专业知识或技能
4、合作精神较好,注重团队建设
十六、您认为青年创业的主要弱势是什么:()
1、缺乏商业经验和社会交往经验
2、风险意识淡薄
3、借贷信用不足,缺乏资金
4、心理承受能力弱
十七、您在创业过程有哪些帮扶需求:()
1、启动资金扶持
2、税费优惠
3、小额信贷
4、提供创业场所
5、经营策略指导
6、政府购买创业产品或服务
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各种制度了解情况、以及相关意识程度的调查。为此我们设计此次调查文卷,希望能占用您两分钟的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请在你自己认为的选项上打“√”或在“”上写上相应的答案。
专业:年级:性别:
1、您是否了解制度的分类?
A、了解B、基本了解C、不了解
2、您知道跟你大学生身份密切相关的知道有哪些吗?
A、非常清楚知道B、知道一点,但并非很清楚C、完全不知道
3、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相关社会制度的信息的?
A、电视B、广播C、报纸D、街边广告E、其他_______
4、您会关注一些新制度的出台?
A、密切关注B、看情况,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会 C、完全不关心
5、您觉得制度在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可以规范我们的日常生活
B、一般吧,不会对我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C、没觉得有作用
6、您认为大家按制度做事了吗?
A、有,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B、没有,制度就是虚有途名。
7、您会用制度维护您的权益吗?
A、会B、不会
8、您认为制度可以维护您的权益吗?
A、能B、不能
9、您觉得最令您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制度是什么?
最满意:最不满意:
10、有关新制度的内容,您最关心的是 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艺术接受心理,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体, 是具有高层次文化素质、新时代的代表。而艺术显然是他们在现时学习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与最热切的追求。了解并掌握当代大学生艺术接受心理特点, 有助于深入掌握艺术教育教学新规律, 有助于提高全民艺术修养与素质, 更有助于指导艺术院校的教育实践, 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共设40个问题, 全部是封闭式试题, 均为选择题, 每题有4—6个答案, 有多选和单选。主要从艺术感知心理、艺术鉴赏与评价心理、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审美情感体验、艺术审美修养与家庭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40个问题各有考查的侧重点, 第1个问题是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 期望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对其艺术接受的影响;第2、3个问题是了解学生父母对艺术的态度如何, 期望通过这两个问题了解学生家庭因素对学生艺术接受的影响如何。
同时, 因为我们这次调查主要是在艺术院校内展开的, 且所有的学生都是学习艺术专业的, 所以我们专门设置了一个问题, 即第4题, “你为什么选择学习艺术”, 希望通过这个问题了解, 学生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原因何在。从第5题到第37题, 是了解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艺术流派的艺术感知情况。从第5到第25题, 是了解学生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音乐的态度;第26到第28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绘画和建筑的态度;第30到第32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舞蹈的态度;第34到第37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读书和写作的态度;其中第23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除本专业外的其他艺术形式的态度问题;第29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于现代派这样一流派艺术家作品的态度。第38、39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艺术情感问题的态度;第40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艺术创作的态度。
二、调查的范围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辽宁省的4所高校, 分别为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调查的学生全部为艺术类学生, 共涉及4所高校的310名艺术类学生。具体情况如下:
1、大连艺术学院 (舞蹈26人、器乐20人、表演29人、设计35人、美术27人)
2、辽宁师范大学 (音乐系20人、艺术表演30人)
3、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35人)
4、沈阳师范大学 (音乐学33人、美术、艺术设计共30人)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10份, 收回有效问卷285份, 回收率91.94%。
三、调查的进行与统计
本次调查采取委托专人负责的形式, 一般安排各个学校的学生辅导员负责调查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多数同学都能参加, 还能保证学生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当每个学校的调查结束后, 再由专人负责将所有的调查问卷进行回收。
所有调查问卷回收后, 安排5名学生对所有的问卷按指标进行了初步的汇总, 又对调查表所有的指标进行统计, 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汇总表。在初步汇总表的基础上, 3名老师又分别细致地分析研究了调查表上涉及的问题, 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调查表中几个重要指标的统计:
1、父母喜欢艺术的有253人, 占总人数的88.77%。
2、自愿选择艺术的有227人, 占总人数的79.65%;家长让选择的有20人, 占总人数的7.02%;为了上大学的有38人, 占总人数的13.33%。
3、对本专业外的其他艺术形式的态度。喜欢其他艺术的有216人, 占总人数的75.79%;无所谓的有50人, 占总人数的17.30%;不喜欢的仅有19人, 占总人数的6.67%。
4、审美趋势化情况, 50.21%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与艺术, 35.36%的学生喜欢流行现代音乐和时尚潮流, 如日、韩、欧美风格。
5、关于创作, 能进行艺术创作的有83人, 占总人数的29.12%;不一定能的有111, 占总人数的38.95%;曾经想过的有62, 占总人数的21.75%;从来没有进行过艺术创作的有27人, 占总人数的9.47%。
四、调查的结论
通过调查表中的这几个重要指标, 得出几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艺术接受心理特点:
第一、大学生的艺术感知敏锐而活跃, 且兴趣广泛
大学生充满着探索与发现的愿望, 对于艺术美的追求, 无论是自然现象、日常生活, 还是艺术作品, 只要有特别能吸引人的审美注意的外在形式, 都能被艺术类大学生们的感觉所捕捉、感知。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共调查了舞蹈、表演、设计、美术、音乐5个专业方向的学生, 有75.79%的艺术类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外的其他艺术形式也很感兴趣。并且这不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艺术专业, 对其他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比如, 很多学习音乐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平常很愿意看电影, 而很多学习美术的学生表示很愿意听音乐。
第二、大学生艺术审美观念受社会发展变化而影响, 表现为浪漫而易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他们的艺术审美追求时尚化, 同时更追求个性的张扬。因此, 当今的新潮多元、模糊朦胧、甚至错误的文化思想观念, 明显地左右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 使得他们的艺术审美观念在原有薄弱、浅识的基础上, 更加富有浪漫和易变的特征。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审美趋势时尚化、审美意识世俗化、审美活动休闲化和审美认知形象化几方面。在调查中有79.65%的学生自愿选择所学专业, 50.21%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与艺术, 35.36%的学生喜欢流行现代音乐和时尚潮流, 如日、韩、欧美风格。
第三、大学生在艺术感知过程中, 个体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生的艺术感知受社会环境、文化思潮、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的制约, 在艺术认知、情感等方面注重个体意识独立性, 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不局限与老师的教导, 不满足与书本的知识, 不盲从, 敢于动脑思考, 用眼睛观察世界, 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 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强烈的参与意识。
第四、大学生在艺术评价过程中, 还缺乏批判式思维的养成, 具有胆怯和片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面对一个艺术作品, 首先是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内容还不够丰富和广泛, 呈现评价的片面性, 其次是缺乏批判式思维的养成, 不敢于向其他观点提出质疑, 不能坦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缺乏自信, 存在胆怯和被动心理。
第五、大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有所欠缺, 缺乏创造、创新能力
调查中能够进行艺术创作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9.21%。分析原因:第一, 在调查表中, 我们对艺术创作没有做明确的界定, 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只有创作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才算艺术创作, 也就更没考虑到艺术创作实践这一部分了;第二, 接受调查的学生多为大一、大二的学生, 年级较低, 经过积累和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 未能学以致用, 创作能力还未发挥;第三, 部分学生思维不灵活、知识无活力、思想懒惰, 认为这是非常艰苦的工作。
上述心理特点的揭示, 为艺术教学与管理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为了提高艺术教育教学效果, 塑造学生良好的艺术人格, 促动高校教师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艺术需要、兴趣、趋向, 探索出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方法, 笔者有以下几点教育思考:
第一、为了增强艺术课堂的艺术性、时代性、趣味性, 艺术教育需要构建多元性与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提供足够的“欣赏与评价——探索与发现——表现与创造”的教学载体,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构建“生动与主动”、“单一与综合”、“表现与创造”、“课内与课外”等相结合的多元性与开放性的课堂结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 注重提倡主流文化和主流艺术;教学形式的多元性与开放性要体现在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转换, 像音乐剧就综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等多种元素。
第二、为了保证艺术的继承和可持续发展, 艺术教育需要积极培养大学生艺术创新能力。首先, 加大实践技能模块的学分比重, 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 扩大实践教学的外延概念。如音乐表演专业的课堂学习、课下自主练习、参赛、演出、考试、实习、采风均属实践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培养能力, 在实践中思考创新。其次, 以项目带动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尽可能的帮助介绍校外项目,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演出实践舞台, 激发创新。再有, 提高教师的艺术创新意识。急需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求教师在学习学科知识、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 力图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 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和转换信息、储存、应用、调控信息, 从而结合灵感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成果。
第三、为了更好地塑造大学生的艺术人格, 艺术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艺术人格应立足于培养其良好的艺术个性品质。首先是培养艺术思维。其次是弘扬艺术个性。鼓励学生在演奏、演唱作品过程中, 有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与创造,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和音调内涵所显示出来的美的独特的感受能力和认识能力, 体会学习音乐表演艺术家所具有的独特的表现方法。
第四、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 需要营造良好的艺术和学术氛围。大学校园中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者都要不断学会感知艺术、研究艺术、懂得艺术, 掌握并遵循艺术教育规律, 营造齐抓共管、艺术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 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 (第三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3版印刷。
关键词:大学生;环保素养;环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32-01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需要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努力,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投身其中。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在普通人民中的实践性,为人类共同生活的大家园做出努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现对大一学生的环保素养作一次调查,认真研究目前我校学生的环保素养情况,根据其特点,探索并提出新思路和方法,提高大家的环保素养,致力于创建一个美丽的校园。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对我身边的132名大一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实际参与网上问卷调查人数为132人。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内容
我观察了身边同学们在寝室、教室、食堂的行为,针对性的将以下10作为本次调查内容。具体如下:①寝室里的垃圾几乎不做分类;②寝室空无一人时,有些用电器(如饮水机、电灯)也时常处于工作状态;③某些电器(如空调)在不使用时插头也一直插在插座上;④在食堂吃饭时,食物大多情况都是不吃完的;⑤打包食物大多使用食堂提供的一次性用品;⑥有时会踩踏草坪以超近路;⑦在食堂或者寝室,不能及时关闭水龙头;⑧纸张只使用一部分或一面就废弃;⑨在校园小超市等地购物时较多的使用一次性塑料袋;⑩寝室内的水资源几乎不重复利用。
三、结果与分析
132名受调查学生中有上述10项行为的比例为:(单位:%)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84.0938.6470.4538.6488.6454.559.0920.4540.9172.73
10项行为按调查结果排序为:⑤>①>⑩>③>⑥>⑨>②=④>⑧>⑦
由此数据可知,大一学生们较多的使用一次性制品,尤其是在食堂;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寝室垃圾分类情况比较不好;循环利用意识较为薄弱,如循环利用水资源,但少有自发地做出浪费水的行为;节电意识较为薄弱;破坏校园植被问题较为严重;浪费粮食的行为颇多;对纸张的利用较为奢侈。
四、建议与措施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环保从身边做起的重要性,培养环保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的意识。环境保护简称环保。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各种痛苦,如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等,而我们人类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环保事业中。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现在可能还不能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方式进行环保活动,但是我们每时每刻在各种环境下都可以做的一件对环保贡献巨大的事——就是从身边做起。环保就在我们身边,捡起掉在地上的一张纸,人走灯灭,购物使用购物袋,垃圾分类,及时关闭水龙头,纸张双面使用,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碗筷,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不要浪费粮食,生活污水不随意乱倒,回收废纸等等都是我们身边的小事,而这些小事也是环保的一部分。
或许你觉得你只是浪费了一张水,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度电,而这些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事实是,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人人这么做的话,那浪费的水、纸、塑料袋、电等等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但如果庞大的大学生群体能够逐步培养环保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的意识,那么我们所做的贡献也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开展环保的相关教育,也可以开展以班级、寝室或个人为单位的环保知识竞赛,来鼓励同学们投身环保,培养环保意识。
(二)提倡自带购物袋、饭盒,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制品,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等特点,成为随用随弃的一次性餐盒的极佳材料。然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构成对人体的直接污染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一次性发泡餐具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属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发泡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有些一次性制品需要上百年时间自然降解,对土壤造成巨大危害。作为大学生,自带购物袋、饭盒并不是难事,难得是我们有没有这个意识和行动。
(三)提倡寝室垃圾分类,共同保护环境。寝室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寝室是我们大学生活中较长时间所处的地方,因为做好寝室垃圾分类是极其重要的。
(四)珍惜粮食,珍惜土地和劳动。我们已经离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很遥远了。从来没有体会过粮食得来不易,也很少亲自种过水稻种过高粱种过蔬菜水果的我们,慢慢的忘记了粮食是上天赐予我们生存的礼物,是农民辛辛苦苦劳作的产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诲,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甚至有时候还不如小学生把这一切记在心里。食堂中浪费粮食的行为屡见不鲜,被人遗弃的餐盘里往往都留着许多残羹冷炙。这种浪费,也是对地球的大破坏。作为学术知识不断增长的大学生们,让我们开始珍惜粮食的行动吧!
五、总结
组员:桑丹 崔丹 牛青松 亢燚鑫 刘明珠 张小妮 杨泽江 戚玉斌 王鹏辉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
随着现在高校的发展,社会中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大学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次调查就是为了分析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一.单选题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的专业:()
A.计算机B.工造C.汽修D.电商E.其他
3.在校期间是否有过工作经验:()
A.有B.没有
4.刚毕业时,你希望你的工资待遇:()
A.500-1000B.1000-15000C.1500-2000
D.2000以上
5.你现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岗位?()
A.有B.没有
6.你觉得你现在所学的专业对你以后求职就业有所
斌 王鹏辉
帮助?()
A.有B.没有C.不清楚
7.毕业时所找工作与专业不符时,你会怎么选择?()
A.不愿做B.先做着试试看,以后再考虑换工作
C.愿意在新的领域发展,认真对待D.无所谓
8.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因素:()
A.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B.自己没经验
C.缺乏对求职技巧的了解D.对企业基本情况不
了解
9.如果自身有能力,你会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吗:()
A.会,只要有机会B.不会C.正在考虑
D.没有想过
10.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
A.易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B.自信可以找
到合适的工作C.就业困难很大D.通过
努力可以找到合适工作
11.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
A.民营企业B.国营C.外资D.其他
12.你为毕业后的就业做了哪些工作:()
A.参加就业指导课程B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C.参加职业资格培训D.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
斌 王鹏辉
工作经验
13.毕业后你会选择哪个城市发展:()
A.河南省B.河北省C.湖南省D.湖北省
14.你找第一份工作花了多少时间:()
A.一个月内B.一到三个月C.一年以上
D.至今待业
15.你认为在求职前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是:()
A.如何写专业简历B.如何了解一个企业
C.如何面试D.企业选人的标准
二.多选题
1.你找工作时一般考虑的因素:()
A.工资待遇B.个人发展空间C.单位性质
D.员工培训 E.企业发展前景F.地域G.用人标准和聘用
2.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你是怎么看待的?()
A.毕业后先从低层做起,逐步向目标发展
B.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获得一份较好的工作
C.自己创业D.通过人才市场,人才招聘会找工作
E.学校推荐,提供工作岗位
3.对招聘企业的印象主要来自于:()
斌 王鹏辉
A.网络媒体B.传统媒体C.企业员工D.产品本身E.在校园的宣传活动F.其他
4.进入企业你最希望从中得到什么:()
A.企业的从业经验B.良好的专业技术
C.前沿的知识信息D.团队合作技巧E.自我价值的实现F.其他
5.对于高校就业指导你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A.应聘技巧B.专业出路C.就业法律
D.政策专业指导F.其他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就业形势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很多人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抱着美好的向往,但他们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就业的严峻性,没有强烈的危机感。我们同学现在只是掌握了书本知识而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有些人很难找到自己能够看中的岗位,更不用说是熟练精通了。
总的说就是实践能力差,我们大多数人的知识一
直滞留在课堂上并没有带到实践中。从求职困扰因素
斌 王鹏辉
来分析有42.86%的人表明对企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如果我们能够在求职应聘时提前充分认识到现在的不足之处,提前做些准备工作的话,一定能为我们的求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于毕业生择业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有53.57%的人没有明确的就业岗位,在择业工作时有48.21%的人选先就业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好的,先积累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在选择工作时应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有没有给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也要对工资有一定的的了解,努力做好自己。
3.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斌 王鹏辉
同学:你好!
针对现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对成才成人的影响作一些调研,望各位同学给予支 持。同学们只需在调查表中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出你的答案即可。
(1)您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
A.对社会贡献的大小B.社会地位的高低C.金钱的多少D.说不清
(2)您认为人的尊严和金钱的关系?
A人的尊严重要B.金钱重要C.两者都重要,但绝不以人的尊严去换金钱
D.两者都重要,为了金钱可以失去尊严E.两者都不要
(3)您认为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A.靠个人奋斗B.自己努力为主,利用别人为辅
C.自己努力,也争取别人的帮助 D.自己努力为辅,利用别人为主E.顺其自然
(4)您学习之余想的最多的问题?
A.如何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B.如何获得更多的金钱
C.怎样做到贡献与获取兼顾
(5)您认为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A.十分必要B.必要的C.不必要的D.很不必要的(6)您觉得妨碍您个人发展的是什么?
A.个人性格/能力B.学历C.人际关系
D.财力E.家庭背景F.政府政策G.其他
(7)您认为青年人怎样才算是尽社会责任的表现?
A.满足家庭需要B.尽力读书/工作C.奉公守法,有公德心
D.关心社会,响应国家号召E.主动纳税F.参军G.不知道
(8)您是否同意即令自己吃亏,也应帮助他人?
A.非常同意B.颇同意C.不大同意D.完全不同意E.不知道
(9)“如果0代表完全不关心国家前途,100代表极其关心,您觉得您可以打多少分?”
(10)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党员或申请入党者回答)
A.信仰共产主义B.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C.精神寄托D.能得到好处
(11)您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
A.认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B.认为不道德,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
C.只要真心相爱,无需职责D.只要两人同意,没有爱情也行
(12)您对大学生当“二奶”的看法?
A.认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坚决反对B.认为不道德,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
C.认为只要当事人同意,随她便
(13)你毕业后准备做什么?
A.找工作B.在国内继续深造C.创业D.出国学习
(14)一般你通过什么方式更好的培养你的人生价值观?
A.读成功人士的自传B.不用理会,自己会潜移默化形成C.天生的,后天改变不了D.通过生活的积累形成(15)你现在大学几年级的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摘要】勤工俭学在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实意义、当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勤工俭学
本次调查研究,以全国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含高职高专)平均发放调查问卷共2300份,选取有效问卷2000份,有效率为87%。调查问卷共设计问题22个,从大学生勤工俭学群体的基本情况、所获得的报酬、勤工俭学的方式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地对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比例呈下降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方面,其中17.5%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勤工俭学,而82.6%的学生则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勤工俭学。
在大学生勤工俭学中,53.0%的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29.5%的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14.0%的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3.4%的学生从大学四年级开始。这表明在大学一年级时候做勤工俭学的比例较大,随着年级的增长,做勤工俭学的比例是逐渐下降的。
(二)学业情况影响大学生勤工俭学
而在不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时间进行勤工俭学,要以课内学习为主。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此项占比为59.4%,本科三批(含高职高专)此项占比为49.3%,说明学业和校内活动占据有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而这个倾向,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的高校中更加明显。除此之外,还有自身对于勤工俭学兴趣不大、学校及父母不支持勤工俭学、认为勤工俭学没有保障。
(三)女大学生勤工俭学比例较高
在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学生中,男生占28.5%,女生占71.6%,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讲,总体更加勤奋、努力一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生活学习所需,从而减轻父母压力。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
(一)勤工俭学主体广泛
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不再只是家庭贫困生,其主体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非贫困生开始参与到勤工俭学活动中,且所占比例不断扩大,并超过传统的贫困生逐渐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体。
(二)勤工俭学目的多样
在传统的定义中,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赚取报酬维持生计”。赚取生活费,在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历史上长期居于主要目的。随着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资金的支出,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学杂费减免、特困生补助等学生帮扶和奖励制度的不断完善。因生活压力而放弃或中止学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少。在所有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中,因生活困难,需要依靠勤工俭学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和学业的学生比重已下降到不足19%。
在参加勤工俭学原因的调查中,其中72.8%的同学参加勤工俭学是出于主观因素,以锻炼自我、赚取报酬、积累经验为目的主动参加勤工俭学,同时可以赚取一部分生活学习费用,减轻父母压力,27.2%的学生出于客观因素,被动参加勤工俭学,这包括父母要求、同学引导、模仿他人等因素。
(三)勤工俭学途径丰富
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作为传统的勤工俭学途径,因其他途径的多样化以及其自身存在的消息量少、消息滞后、更新慢等问题,逐渐被企业和商家直接在校园里张贴小广告或印发宣传单的形式所取代。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能通过家人及朋友的介绍、上网浏览(兼职网站、兼职APP)获得勤工俭学的岗位。
(四)勤工俭学岗位丰富
校园内的工作岗位因工作安全、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有一小部分固定的大学生选择,但实际上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问题是不能满足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需求。而校外勤工俭学的岗位诸如:服务员、促销员、调查员、校园代理、淘宝刷单等工作,工作时间灵活,技能要求简单,工资结算方便,这些优势对于刚接触勤工俭学的在校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逐渐成为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岗位的首选。
另外,和强调统一的时代不同,在提倡个性化的当代,部分大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特长优势和市场需求,并且积极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个性化的勤工俭学岗位,例如承接商业演出(包括文艺表演和礼仪主持)、影视字幕组翻译、标志设计等。从事这些岗位对于这些大学生而言是一举多得,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可以获得不错的勤工俭学收入。这样的勤工俭学方式很受大学生的欢迎,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今高校勤工儉学工作在思想、管理、制度等方面还存在部分缺陷和疏漏,新时代涌现出的新的勤工俭学方式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因而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缺乏职业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没有清晰的目标
据调查,85%以上参加过或有意向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其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和选择岗位的依据依然很局限,获取经济收入依然是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对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增加阅历、适应社会等目的虽然逐渐引起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的注意,但是这种注意还是微弱的,相比较参加勤工俭学对毕业后就业的帮助,阶段性收益还是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关注点。因此,在勤工俭学岗位的选择上,85%以上的大学生并不在乎自己所选择的勤工俭学岗位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提升和创业就业有帮助,并且一部分大学生资金积累意识浅薄,并没有对勤工俭学收益有合理的规划。
(二)高校勤工俭学体制不完善
高校(特别是三本、大专、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远高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勤工俭学工作。这一点表现在,连一个专职管理和指导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部门都没有,大多数高校一般将其划归到后勤处、学工处或毕业办管理。这也就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勤工俭学工作常常遭遇“三不管”的尴尬境地。
(三)勤工俭学的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
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指导服务章程,相关的扶持政策尚未制定。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方面并不重视,甚至是忽略,导致双方没有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大学生劳动力资源处于空白状态。社会上权威性的大学生勤工俭学服务组织和机构数量少、影响小、与学生联系不紧密,在社会上和学生中没有产生实际效力。部分企业商家由于各种原因,故意设置招聘壁垒,不与学生签订正式的劳务合同或用工协议,在用工过程中时常出现欺诈、侮辱、随意克扣工资等权益侵害行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基础
企业招聘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与大学生的求职认知有较大差异。研究者们通过调研发现,72.14%的企业反映,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依然是难以找到适用的人才。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而深感忧虑的今天,企业的窘境再次印证了高等教育与实际需求的脱离。企业招聘时,除了考虑学历、专业外,更重要的是对素养的要求。企业首先会从勤奋、踏实、工作经验、人品、社交能力、敬业精神这几方面来选拔人才,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奖情况要求并不高。[1]孙艺丹(2012)在调查后也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招聘人才时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包括道德品质、实干精神、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以及实习经历、学习能力、文化认同等。这一点与毕业生求职考虑因素有较大的差别。毕业生在求职时,35%的人优先考虑个人的发展空间,20.5%的人优先考虑酬薪待遇,18.7%的人优先考虑工作地域,15.8%的人优先考虑企业的前景,10%的人优先考虑企业的知名度。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长远利益,与企业的需求并不一致。[2]在企业招聘与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人岗不匹配的问题是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目前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余发有,2007)。[3]大学生的就业和企业招聘需求之间存在诸多距离,这些差距包括核心竞争力欠缺,道德品质需加强,基础竞争力不扎实,环境竞争力不清楚等(刘娜2010)。[4]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致使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尤其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时期,部分大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张艳萍2009)。[5]谢裕娟(2008)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多数情况不是因为没有就业岗位,而是毕业生感觉没有自己“理想的岗位”,就业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机会。[6]
二、调查过程与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就业认知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差异状况,2011年8月—10月间,课题组针对2011届大学毕业生和部分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邮寄、E-mail、QQ、电话等方式将调查问卷发送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此次调查共收回毕业生问卷570份,其中有效问卷559份,有效回收率达98.07%。调查对象来自工科、理科、文科、管理学科等10个专业,其中男性347人,占被调查者的62.08%,女性212人,占被调查者的37.92%。收回用人单位调查问卷301份,其中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3.69%。被调查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国有或集体企业、私营或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中党政机关占4.61%,事业单位占30.14%,国有企业占30.14%,部队占8.51%,民营企业占12.41%,三资企业占6.38%,股份制企业占4.96%,其它类型企业占2.85%。调查的单位以中型单位为主,占所调查单位数的46.81%;小型单位占27.66%,大型企业占25.53%。被调查单位37.23%分布在地级城市,32.98%分布于省会城市;县级市占23.06%;乡镇及以下地区有6.73%。
毕业生调查问卷通过7个题目对毕业生的就业认知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当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最需要加强的知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对工作的影响、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等。
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主要通过5个题目对企业招聘中对人才素质要求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单位招聘时对学校的选择、招聘时最关注的学生素质、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是否适切、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应做怎样的改革等。
三、大学生就业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1. 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认知
在个人的学习成绩、实际能力、所学专业、学校的社会声誉、家庭背景、社会关系、送礼买人情等几个可能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46.54%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影响学生就业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所学的专业,占17.31%。说明大学生认为个人实际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学习水平对就业影响最大。
2. 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认知
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关系是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当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或比较对口的达到70.12%,完全不对口的只占6.26%。
3. 大学生对工作中最欠缺的知识认知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最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专业知识,占到27.44%;其次为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占到22.51%;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也非常重要,分别占到15.85%和15.07%。
4. 大学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作影响的认知
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大学生认为,对他们今后在工作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占到参与调查的学生数的26.91%、20.59%;英语及计算机知识、实验与实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掌握也对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有较大的影响。
5. 大学课程设置合理性认知
参与调查的学生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给予了评价,其中44.55%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合理或比较合理的。55.4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或不合理,有点偏离社会的需要。这一结果值得我们深思。
6. 对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认知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是严峻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定位不合理,学生期望值过高,用人单位给毕业生的待遇总体上不高、毕业生供大于求。
四、用人单位关于大学生就业认知调查结果
1.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认知
在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调查后,23.21%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缺乏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18.36%的单位认为是毕业生供大于求。16.53%的单位认为是毕业生期望值过高。
2. 用人单位招聘时对高校的选择认知
用人单位总是希望招聘到最符合自己要求的毕业生,因此招聘时对学生所在学校的选择就非常重视。调查显示,27.43%的招聘单位在选择学校时,首先考虑的是该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24.36%的单位看重高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18.23%的单位认为知名度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学校的重要影响因素。
3. 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认知
调查显示,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最为关注的素质,分别占到26.35%和25.35%。此外,毕业生的敬业精神、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等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比较关注的素质要求。
4. 用人单位对高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认知
调查显示,只有13.12%的单位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很适应,38.30%的单位认为较适应,近50%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一般或不太适应。
5. 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认知
参与调查的单位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急需改革,27.15%的单位认为要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要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此外,加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也十分重要。
五、结论与启示
1. 调查结论
在对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认知开展调查分析后发现,大学毕业生目前就业总体上来看,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对口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对工作最有帮助。此外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成功就业也非常重要。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或不合理,有点偏离社会的需要。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定位不合理,学生期望值过高,用人单位给毕业生的待遇总体上不高。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它们选人最为关注的是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此外,也非常看重毕业生的敬业精神、社会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感到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不太适应,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急需改革,要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要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
2. 启示与建议
在对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进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认知比较后不难发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存在。在对专业素养的要求、对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对大学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切度的认识等是一致的。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就业素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大学生认为原因在于自身的求职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而用人单位则认为是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所致。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满足用人单位的选人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要主动研究社会的实际需求,提高课程与企业需求的适切度。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培养组织领导能力及人际协调能力。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傅剑,刘青.浙江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2]孙艺丹.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谈大学生就业[J].神州,2012,(1).
[3]余发有,万茗.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4]刘娜,李向阳,黎鸿雁.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3).
[5]张艳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出路探索[J].社会研究.2009.(11)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学生,我们要研究关于当代大学生读书生活,所
以设计了本调查问卷,请您协助我们完成这次调查, 你的回答对我们此次调查信息的完整性
非常重要,为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读书生活状况提供了实际的依据。
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回答也无对错之分,务请照您的实际情况回答,请在符
合您的情况项目旁的空白处填上选项的答案,谢谢。
基本资料:
1.性别:()A.男B.女
2.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调查内容:
1、您认为读书是一件:()
A.很享受的事B.无趣的事情C.负担很重的事情D.消磨时间而已
2、您认为读书对您的帮助:()
A.非常大B.一般C.不大D.没有E.不好说
3、您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
A.基本不看B.1小时以内C.1至2小时D.2至4小时E.4小时以上
4、您每学期大概读几本课外书?()
A.0本B.1~4本C.5~7本D.更多
5、您会选择哪种方式得到想要读的书()
A.自己购买B.在网上看C.去图书馆借阅D.找同学借阅
6、您最喜欢读哪类书(可多选)?()
A.历史传记B.自然科学C.哲学宗教D.文学名著E.通俗小说F.经济管理
7、您选择某类书时主要考虑的是:()
A.完善自我知识结构B.仅从兴趣出发C.比较盲目D.十分盲目,完全是随机选择
8、您选择某本书的主要原因是:()
A.朋友推荐B.内容可读性强C.价格比较合适E.封面设计或书名比较吸引我F.这本书的作者比较知名G.这本书在同类书中比较
知名H.其它
9、您读书时主要采取下列那种方式:()
A.以最快速度读完,然后放一边(泛读)B.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或批注(精读)C.仔细的读,但不做笔记或批注D.其它
10、您认为大学校园的读书氛围如何?()
A.特别好,大家都喜欢读书B.一般,读书的功利性太强C.很差,没有什么人看
书D.不清楚
11、您怎么看待大学生读书问题?()
A.应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B.精通专业基础上,读部分经典图书C.只读有实用
价值的图书D.读不读影响不大
12、您觉得课外阅读有什么价值?()
A.能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B.提升自我文化涵养与综合素质C.课外时间的放松与
消遣D.感觉没什么价值
13、您认为当今社会大学生最应该读什么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06-14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问卷调查09-25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担当责任的调查问卷09-15
韩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建设影响的调查问卷05-24
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问卷09-20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07-02
大学生当代礼仪现状之思09-28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10-14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07-10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