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调适能力讲座(精选8篇)
汕头大学 郭召良教授给高三学生五月份心理讲座
第一个词: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解释?走向成功的路上会有很多问题或挫折。比如,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考试没有考好。出了问题会怎么想?缺乏自信的人会觉得是那我不行,我不是这块料,我不适合做这个,然后打道回府。比如说我们有同学在班上的晚会上唱歌,结果唱歌跑调,其他同学笑,回去躺床上一想,说自己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数学,考得不好,不适合学数学。英语,几次英语很低,不适合学英语。今天中午吃饭不小心噎着了,晚上躺床上一想,不适合吃饭,自此以后不吃饭了。
因为你不相信自己,你会把你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为自己缺乏某种能力,不适合做这个,而我们要取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自信。只有自信,才能迈过这些坡坡坎坎,才会克服这些困难。比如,你打开中国地图,上面有两条河。知道什么河吗?长江与黄河。两条河都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有自信的人,能够让我们去接受挫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走向成功。
相信自己是一切的开始。如果你想考一个好大学,你要相信,你能考一个好大学,能够考一个好分数。早上起床,发现,他喜欢一个女孩,犹豫要不要告诉她。一想,别人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要好,学习成绩要比自己好,长得要比自己好,所以一直憋着没有说出口。40年后同学聚会,告诉那个人说,我当初非常喜欢你。这时候她说,你怎么不早说啊,你要早说,咱们的历史都被改写了。所以因为你不相信,一切都不会发生。你若相信,你便会采取行动。今年高考要考好,第一个字就是要相信自己能考好。
四句话:
自信是对自己潜能的信任。学得自己分数不够上中大,有自信的人会想,我能弥被这个差距。你前面站着一个高富帅,兜里有88万,而你自己兜里只有18.8,在他面前你只能算一个屌丝。但如果你想说我要通过努力,我也可以赚那么多钱,这就是相信。
不因为当下状况的悲惨,每年高考3月到5月份都有同学跌跌撞撞,但有不少同学在高考中都考出了他们高中以来最好的一次。考得再惨,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一个人很丑,同时也很有名,也很有钱。我们大家审美都是一样的。他讲了了两件事实。有一次去麦当劳应聘,25人去应聘,24个人都被雇佣了,只有一个人被拒绝了,那就是他。我估计是人力资源看他长得太恐怖了,怕把顾客吓路。上大学以后,去追杭州师范大学的校花,结果还成了。你要相信自己的潜能。买股票也要买潜力股。虽然现状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经过我最后30天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和成绩。
第二句话。自信是成功者的内心独白。心理意义很强。自信不是一直都相信自己。会有曲折。会有怀疑。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相信和不相信自己的时候。要在不相信自己的时候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我们要让自己相信。创业的路上,没有人理解你,没有人支持你。你需要自己鼓励,自己支持自己。就像你的左手握着右手。
中国人大有一个学生。从山西进人大附中,前30就能考北大清华,高三下跌到130多名,父母迁到北京付出了很多,为了成全一个北大清华的梦想,他的压力很大。于是妈妈减压。其实人大也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当你怀疑自己时,你妈也来了一句,我同意。所谓减压,是对你的能力的不信任。老师的鼓励也很重要。英语老师说,你肯定能考得上,考不上算我的。激动万分,好好看书。鼓励来自己外来。而成功的人很多都是来自自己鼓励。自我激励。考试考好了,奖励自己好好吃一顿。考砸了,三天不洗澡,不换衣服,臭死自己也熏死别人。如何自我激励呢?第一,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贴在床头,早上对着照片说,我相信你,你一定能行。晚上再重复一遍。要坚持,早晚各一次。要坚持。第二,对着镜子说,表情很好,很坚定。内心独白。在不相信自己时,要说服自己走下去,扛过去。有一句话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拐个弯来又一村。很多人就是在第一场时,就放弃了,所以成功跟他擦肩而过。你扛过去,你就迎来新的希望。
第三句话:自信者承担责任。很多人推卸责任。很多学校说我们学校生源不好。学生说我们学校老师不好。你的失败是别人造成的。那是不是你要生活得幸福也得依靠别人呢。今年高考考不好算我的。我的人生我自己走。要有担当你才能考好。老师我看不进去书,因为旁边有两个人说话。你不能做到你看书让别人说不下去话吗。你影响他。你拿古文和英文说,你练一句古文,练一句英文。不跟别人争。换学习方式。整理错题。该写的写,该抄的抄。走为上。你不要认为是别人影响你。你可以自己创造环境。听课没听明白,你下了课问老师,不行问同学,再不行看一本书,再不行看三本书,还看不明白,你不知道放弃吗。高考是考总分的。把成败揽到自己的身上去。你就没有考试焦虑症。
第四句。自信者不惧怕挫折。在成功的过程中会出各种问题。关键是出了问题我们怎么想。山西有一个学生,英语一向很好,都能考120多分,结果四月份的模拟考只考了10多分。考砸了怎么想?这个不该错的。这个还可以得的。这个应该会的。这个老师不该扣的。这里那里一加,四五十分一加,名次嗖的一下上去了。你感觉心里塌实。而实际上第二次考试,这个分数还是没有回来,因为这叫不认输,不认输你就不能考好。所以第一句话叫,认输,不服气。要承认现实。考砸了就考砸了。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分数。考砸了就想办法啊。有一学生,物理18分全做对了,可是老师只给了7分。关键问题在后面,这次错了,不要紧。不服输,要把握下一次机会。这一次错了,下一次不要错。那你就对了。这是遭遇失败所能获得的东西。
这也是我开头跟大家讲的。为什么有的同学,从3月到5月考不好,最后高考考好了呢。答案就是,因为他汲取了经验教训,他不再犯错误,他高考就考好了。出个题目。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而是不犯同样的错误。你上次考试考砸了,一定要知道什么原因,怎么解决,3月到5月各种问题出来了,然后一一解决。到6月份高考没出问题,那你分数就出来了,最后就能考好。这个同学英语为什么考砸。不是说武功被废了。有听力题不考听力。涂错了答题考。水平较高,成功地绕过了正确答案。是考试技巧的问题。
对于模拟考的态度。考好了值得高兴,考砸了值得庆幸。这次考试不是高考。成功路上本来就有很多挫折。要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聪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你明白了,了解了,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成绩就能得到提高。
第二个词,坚持。
高考不是减压的问题,而是坚持的问题。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了,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你发现道路是如此曲折,以至于你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越折腾陷得越深。于是很多人开始绝望了。一绝望成功就离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了。黎明前的黑暗。没有扛到最后。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就是半程路。九十九点九米,只要没到100米都叫半程路。坚持就是胜利不对。应该说坚持到底才是胜利。扛,死扛,扛到最后。五十米放弃,九十米放弃。每年我们高三复习考试都有学生放弃。比较早的,三月份放弃,五月份放弃,比较极端是6月7日绝望了。每年都有。一般第一天上午。感觉都不错。作文字凑齐了。下午问题就来了,数学不会做的就不会得分。做了的就能得分吗。有一个。第一天下午有16分不会做。总分120。班上数学差的出来说数学很简单。回去之后一句话不说,睡不着。到晚上12点钟。他最后一想。不是要重在参与嘛。接着考呗。带着这种心态继续考了。成绩超过北大清华录取线30分。而数学考了104,最高分。这个故事说明。第一感觉不好未必真的不好。第二,重在参与。第三,心理战术。今年高考语文很简单,数学好简单,结果最后一看最后一场只有你一个人。这个叫恐吓人家。坚持下去。有很多故事。英国苏格兰有一个赛车手叫斯图尔特。运动生涯得了很多奖杯。但有一个很特别。在一次比赛中,他名列第七。正常情况下他拿不到名次,可最好他拿了第一名。前面六辆车都先后出了问题。不是相撞了,就是出事故了。最好拿了第一。比赛中始终要坚持,尽自己最大努力尽可能长时间去争取胜利,最后自然会有运气。
坚持到底就有运气。女子500M李坚柔夺冠(索契冬奥会)。拿这块金牌,奇迹中的奇迹,意外中的意外,就因为她坚持重在参与。在第二圈时,英国人把意大利人弄倒了,意大利人顺手又把韩国人弄倒了。最后让中国人通过了。所以,你要相信你有胜利,要有这种气,谁都别挡着我的道,挡着我的道没有好结果。李坚柔说对于我来讲,500米不是强项,实际上是说讲就没戏了,但是自己就是要奋力一博。所要重在参与前面应有两个字。重在积极参与。去了还要拼博。不要跟人争输赢。她说,我只想自己该怎么滑,不去想别人在怎么滑。考场中,不仅关注自己的做题,还关注别人做了多少。不要想得太多,心思要单纯一点。坚持下去,幸运和机会才会降临。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两座山是谁搬走的?是玉皇大帝受感动,派人扛走了。天助自助者。上天成全你。坚持下去。
我自己考博士的例子。2001年考博士。心理咨询专业。北大,北师大。只有两个老师。有23人报名,只录取两个人。英语要好,美国最发达。专业课好。还有人跟老师关系好。听到这个消息,有六七个人没有来考试。我下定决心。第一年考不上,我考两年嘛。3月18日考试。把题目默写下来准备来年用。5道题100分。招两个人,我考了第三名,4月份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7月13日,北师大问我有没有报其他学校。就录取你了。当天晚上,IOC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先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拿到主办权。有决心和信念,生活中有很多意外都会发生,会成全你。并列第三名。招了四个人。幸运数学四。看起来好像没戏,认真去做。手一抖分数就上去了。六科老师手一起抖出三十多分是没有问题的。不要觉得没有希望。
希望是前进的动力。走下去是因为有希望。对于未来的高考,下面哪句话是对的?都是对的。你认为哪个说法更容易考好?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 A:你有可能会考试失败 B 你有可能会考试成功。如果你觉得自己考试可能失败,于是你就好好看书,下次月考考好了,于是乎焦虑减轻,如果没有上去还更惨,焦虑增加,看书不能专心。要想考试考好不要选择可能失败。考试焦虑怕死得很难看。担心就会回避责任。找个事情替他出头。江苏上初中村里人都叫他大学生。三月份有一天,他想到一个后果很严重的问题。要是没有考上,怎么面对父老乡亲。心理专家说一句话,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考不好。不到2星期就有心理问题。他发现看书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只能看20分钟左右。注意力被一件东西给吸引走。旁边同学的文具盒。把文具盒收起来。文具盒不见了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你总在想万一失败总要找一个人来为此而负责吧。所以一般人都是找客观原因,找他人的原因。生病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稀奇古怪的毛病,从本质上就是想逃避。
反过来说,如果你选择今年高考有可能会成功。你就选择了希望。我今年有戏,我好好干,说不定就中了呢。就刚才讲的,看起来不理想,但是我要往下做下去呢。有希望,我们就会全力地去追求成功。怎样的心理让你今年高考能考好。四川栈道。你怎么样活着走过这个栈道。觉得很危险,往下看,心跳加快。头晕。跳下去了。第一你关注目标。第二,一步一个脚印步过去。不要去想高考失败的事,更不要想高考考砸了该如何安排后事,如何去面对父母。你想的是我今天想干嘛,我想考好大学,我该干嘛,我该看书,我该做题。不要去想失败的事情。如果你开始想了,不要让自己想下去。
最后一个词,放下。
哲理上的意义。放下输赢才能赢。为什么有人平时学得好,但高考却考不好。为什么会发挥失常了。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想赢怕输的心理。特别想考好,又怕考不好。特别纠结,他会关注危险信息,比如别人比你做得快,别人比你做得好,这道难题做不出来,这个事完了。别人比自己做得快,意味着自己失败了。然后反复念几句,情绪紊乱,高考失败。
如果高考要考好,第一句话,想赢怕输一定输,放下输赢才能赢。一边考试一边想着输赢,考试自然就不专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把输赢这件事情放下了,才能够全神贯注去考试。武侠小说里面,剑客去偷东西,遇到主人家的剑客。不分输赢。挂着包袱的人输了。放下包袱,战胜的拿走。考试当中不要背包袱,关于输赢的包袱。考试当中唯一要想的是你要怎么做题。
第二句话,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做题上。只想答题,不要去想结果。邓亚萍拿了10多个冠军。她在比赛中,再有一个球就会定输赢。“在任何时候我都想的是如何打好下一个球。我不去关心比分这件事。”太不淡定。动作变形。篮球赛特别想投进去。不要想输赢事,平时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我就是想自己怎么滑。
第三句话,分数是挣来的,不是丢掉的。有同学拿到卷子,会说这个不会,只剩多少了。心理不淡定了。减法思维,从上往下走。父母对孩子期望最大的时候是没有生出来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多么聪明,多么漂亮。再长大,怎么牙齿比别人长得慢。怎么说话比别人慢,成绩没有别人好。这样过下去人生没有啥意义。加法思维去思考。拿到这个卷子时,是0分。你做10个选择题你得50分,再做一道题20分,不断往下做,你得到的分数越来越多。往下走,你希望越来越大。我做哪道题都能得点分。我们家孩子会不会白痴,耳朵有没有问题啊。孩子的一生充满惊喜。
第四句话,遇到问题,要积极地去暗示,从正面去思考问题,不要消极地去思考。想赢怕输的心理带来的结果是遇到问题心慌。你只要做到遇到问题不心慌,你高考就能考好。别人翻卷子。江西一个学生,一个考生平时理综,做到剩两道题时,有人开始翻卷子,只剩一道题时,大部分人开始翻卷子,进步很快,四月份,发现,他卷左边还未做完,有人开始翻卷子。怎么高人这么多。他就开始慌。平时,他在第一考场别人比他快,而那次考试,是仿真考试,好生差生混在一起。不会做的学生翻卷子去了。凡是有人翻卷子,你就说,翻卷子的都是不会的。会的翻什么卷子。你翻得越早,就说明你中间有题不会。你老翻,你在找你哪道题会。考试进度不要按别人翻不翻卷子走,要按你的进度去做就可以了。要积极暗示。心理比较塌实。第二,遇到有题不会做,该怎么想。第一句话,我不会的,其他人也不会。霸气。16分的没做出来,好像就没做好。第二句话,即使他会,他其他题也不会。
每年考试都有不该对的对了,不该错的也错了。明明这道题做不出来,结果你想办法把他抠出来那么辛苦,结果该得的分轻而易举地丢掉了。一个班的同学,只有两三个人错这道题,一定是成绩好的错。一个班的同学有一二十个人错,那肯定是成绩差的人错。高考考总分,不在于这道题的得失。把会的做对,一层意思,不要犯粗心的错误,文综选择题不能错三道题,尽量少犯粗心的错误。二层,后面会的要有时间做。抠物理,化学,生物没有时间做。五月份时,练习把会的做对。时间分配和时间安排的问题。三层,遇到不会的怎么想,你翻卷子吓别人去不就完了吗。你先绕过,把后面的做了,时间省下了来,回来再啃。最后,会的都做了,面对难题,静下心来想一想,会有思路。建议一,重新读一读题会有新的思路,第二,回想一下这道题跟哪次考的题相似,跟老师讲的哪个题有相关之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个事OKAY了。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高考最好一段时间该怎么想,我有一次看中央电视台采访一个攀岩的人。攀岩跟我们当下五月份的状态有点相像。抬头一看,看不到目标,低头一看,掉下来摔死了很恐怖的,所以他想的就两件事。第一个,我的目标就在那里,我现在当下要做什么,就是不断攀,不要想攀了多少还剩多少,唯有攀登。目标就在那里,认真攀登吧 不用抬头 你知道 目标就在那里 全力攀登吧 不要估算 你知道 目标就在那里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一位哲学家说过, 不善于驾驭自己心态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心态可以成为事业成功的动力, 而严重的心态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面对目前的就业压力,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 学生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 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就业动机, 他们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 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高职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 许多高职大学生都跃跃欲试, 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 高职大学生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
1 高职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
1.1 社会因素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教育”阶段, 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 2007年则达到495万, 2009年则再创历史新高, 达到689万。但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平均为70%左右。日益增多的“海归”人员, 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就业竞争。隐形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重男轻女的现象依旧普遍, 这对部分女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一切都对在校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1.2 职业评价因素
职业评价反映一般人对职业这一社会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劳动者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 以及劳动者个人对职业活动的期望和追求。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始终都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构建, 然而部分高职大学生依然固守传统的职业评价和定位, 在就业过程中看重经济效益、地域范围和社会声望, 强调自我发展而忽视才智发展、事业成就、社会需求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 造成了高职大学毕业生种种不良的就业心态。
1.3 自身因素
高职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 但是高职大学生学历相对偏低, 这使高职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从而表现出极强烈的焦虑心理。另外, 高职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 心理尚不成熟、稳定, 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全面了解社会, 理想和现实脱节, 容易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初次就业, 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心理承受力差, 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2 高职大学生中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高职大学生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过渡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一般的观点认为, 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 还有其他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 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
2.1 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我校学工处在2009年度的调查显示, 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 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 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高职大学生毕业前的心理压力较过去明显加大, 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恋爱分合、离别伤感、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 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 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 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2.2 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败
高职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 一举成名”的心理, 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1]。高职大学生都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社区基层单位就业, 过分注重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高职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起点, 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 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 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可是, 现实的就业岗位大多不像高职大学生想象得那么美好, 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较大时, 就容易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 并可能导致就业行为的偏差。
2.3 就业人格缺陷
2.3.1 自我认同混乱
许多高职大学生在毕业、择业时, 尚未达成自我认同性, 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的认识, 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 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因此, 他们在择业时往往犹豫不决、反复无常、见异思迁、躁动不安, 不能主动、独立地获取职业消息, 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 也不能解决就业中的问题, 做出正确的选择。自我认同混乱在就业中的2个突出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少数高职毕业生由家长陪着参加供需见面会, 职业的好坏完全由父母判断, 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
2.3.2 就业挫折承受力差
少数高职大学生在求职时只想成功, 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一蹶不振, 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对求职过程中的挫折既缺乏预测能力也缺乏承受能力, 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 以便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当高职大学生真正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时, 认为自己学历低, 从而缺乏信心、缺乏勇气, 求职时战战兢兢、顾虑重重、畏首畏尾, 不敢大胆自荐。结果是有压力没勇气, 不能真正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竞争实力, 错过机会, 不战自败。害怕竞争的保守心理一方面与高职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有关, 另一方面更与高职大学生害怕失败, 不敢面对就业挫折有关。
2.3.3 自卑与自大
一些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对自己评价偏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高职大学生看到其他应聘者口若悬河, 自己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就会自惭形秽;一些在校成绩与表现一般的高职大学生看到别人自荐书描述的奖励、证书、成果一大堆, 自己什么也没有, 也容易贬低自我;一些女大学生在遭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后也会自怨自艾。自卑的高职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 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 怀疑自己的能力, 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在抱怨、自我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自卑的反面是自大, 而且2者有时会相互转化。一些专业较好、就业资本雄厚的高职大学生容易由自信变为自负。还有一些高职大学生既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评价, 又对就业市场、职业生活缺乏了解, 一切都凭自己主观想象。如有的高职大学生自以为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炼, 任何工作都可以出色完成, 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 一旦出现变故则容易自卑、自责、一蹶不振。自卑与自大是高职大学生身上常见的人格缺陷, 在就业中的表现都是对自己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同时对职业也缺乏深入的认识。
2.4 就业心态失衡
2.4.1 过度焦虑与急躁
就业时许多高职大学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 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还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生遗憾, 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焦虑是正常的, 但一些高职大学生会因为各种不必要的担心而造成精神上的紧张、烦躁、意志消沉, 行为上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还有一些高职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 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常常心急如焚、四面出击、东奔西跑, 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 但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和对自我求职的理性思考, 经常吃力不讨好。因此, 常常有一些高职毕业生在并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 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时, 就后悔莫及, 甚至毁约, 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困扰。
2.4.2 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
与就业时的急躁心理相反, 一些高职大学生在就业上表现得非常消极, 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 有单位来了就看看, 如果不满意就等下去, 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 抱着“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 期待着单位的主动邀请。还有些高职大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肯轻易低就, 明明已经找到工作, 但拖着不肯签约, 总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
2.4.3 攀比与嫉妒
在求职过程中, 高职大学生之间“追高比低”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高职大学生在求职中经常吹嘘自己的职业待遇好、收入高, 导致职业期望越来越高, 求职变成了自我炫耀。还有些高职大学生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更优越、效益更好的单位, 心理上就不平衡, 抱着“他能去, 我更能去”的态度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 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及就业中的机遇因素。少数高职大学生对别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 特别是看到自认为条件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时, 就更容易出现嫉妒心理, 于是故意对别人冷嘲热讽, 更有甚者抱着“我得不到, 你也别想得到”的心态在用人单位面前中伤、诽谤他人。
2.4.4 抑郁与逆反
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 一些高职大学生会失去信心, 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他们常常会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 听天由命。严重时还会对外界的环境也漠然置之, 减少人际交往, 对一切都无所谓, 进而导致抑郁症。
而另外一部分高职大学生, 对正面的职业教育、职业信息存在逆反心理, 对来自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及同学和用人单位的正确信息、善意批评与建议, 不相信、不听从, 偏要对着干, 要按自己的意愿去求职。比如, 当有人为他们推荐某工作单位时, 他们总是抱有戒心, 别人讲得越多他们越不相信。当求职失败时, 不总结自己的问题, 甚至明明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改正, 在以后的求职中依然我行我素, 听不进任何批评与建议。
2.4.5 说谎与懒散
有些高职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不可能去查实每个人的自荐书是否真实, 而且在面试时不可能对自己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只要自己当时充分地表现一下, 把工作骗到手, 签好协议书就行了。于是, 一些高职大学生把别人的获奖证书、成果证明等复印在自己的自荐书里, 而且自己明明没有当过学生干部, 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 也照着别人的经历抄上, 甚至胡编乱造一番。还有的高职大学生在面试时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 结果现场实践考核或试用时就现出了“原形”。
有的高职大学生签约比较早, 在离毕业还有半年或更长时间时就落实了单位, 这时容易出现懒散心理, 认为工作单位已定, 没有什么可以担心了, 应该松口气了, 导致组织纪律散漫, 长期旷课、上网、夜不归宿。还有极少数高职大学生因此受到学校处分, 严重的甚至被开除或勒令退学, 找到的工作也因此丢失, 后悔莫及。
3 增强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方法
就业本身就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 甚至经过几次挫折后才成功都是正常的。在就业中产生心理冲突、困惑和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 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 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 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高职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适自己。
3.1 接受客观现实, 调整就业期望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高职大学生带来了机遇, 但许多高职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 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 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与其整天怨天尤人, 浪费时间, 影响自己的心情, 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的客观现实, 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 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2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高职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 更要考虑职业对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自我实现价值。因此, 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 树立注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工作条件不怎么样, 但发展空间大, 能让自己充分发挥才能的单位要优先考虑, 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 但发展潜力大, 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总之, 盲目到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才能得不到发挥的单位去工作, 是不会让自己满意的。高职大学生应树立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规律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3.3 正确认识自我, 主动抓住机遇
高职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理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自我有关。因此, 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职业心理特点并接受自我, 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 并可以帮助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要知道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的职业、择业标准以及自己目前的能力, 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另外, 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 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 可以先就业, 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
高职大学生就业中的机遇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在了解并接受自我以后, 还要学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求职的顺利。要抓住机遇, 首先, 要多收集有关的职业信息, 多参加一些招聘会, 并根据已定的就业标准进行选择。其次, 一份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 对别人合适的, 对自己不一定合适, 因此一定不能盲从, 要时时记住,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后, 要注意机遇的时效性, 在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 不能犹豫, 也不要害怕失败, 要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3.4 坦然面对就业挫折, 增强心理承受力
就业的过程也是高职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 这对高职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都是非常有利的。高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时, 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 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首先, 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 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 应把就业看作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 应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 促进自我成熟。其次, 自己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 可能是因为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 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相符, 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 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 学会安慰自己, 以便在下次求职时获得成功。
3.5 调适就业心态, 促进人格完善
在求职时, 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 没有必要过度担心。高职大学生要学会主动调适, 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 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排解心中的烦闷, 放松自己的心情。
高职大学生通过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 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人格缺陷是产生就业焦虑心理的根本原因。发现问题时, 不必为自己所存在的人格缺陷而懊恼, 关键是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 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顺利。
3.6 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主动适应社会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 在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2]。
观念就是就业力, 态度决定结果, 性格决定命运。因此,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每名高职大学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首先, 要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次, 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正确的择业观的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3]。
3.7 开拓创新, 自主创业
高职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精神、敢做敢为的青年先锋。因此, 高职大学生要有自主创业的打算, 这既可以在毕业后马上实现, 也可以有一定的社会积累后再实行。高职大学生一定要有开拓自己事业的信心与勇气。高职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观念与思路, 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定位, 要与有市场经验的人合作, 进行科学化、职业化的管理。
总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必将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虽然短期内无法根本消除, 但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科学而富有成效的就业教育逐步得到改善。因此, 高职大学生要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 及时调适心态, 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 培养自己敢于竞争、敢冒风险的心理素质, 要敢于向社会挑战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就业竞争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教育研究, 2006 (3) :85~86.
[2]刘慧.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3 (9) :50~52.
1、国家的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时代的要求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优厚,精神生活不足;身体发育早熟,心理发展欠缺,生活依赖性强,自立意识差。这些造成他们身上的许多弱点,如有的缺乏自信,对学习产生厌学表现,有的性格脆弱,禁不起一点挫折委屈;有的情绪不稳,心理承受能力差;更有甚者离家出走、轻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他们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幼稚,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缺乏对情绪情感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经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情绪,帮助他们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体力充沛,活动正是他们在校生活中最富于色彩,最能倾注感情,最能培养和激励良好情绪的关键环节。他们在活动中增进相互的了解,丰富各种情绪和情感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教科研,一直在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我们觉得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必须研究师生心理,促进主动发展,并以此为关键和突破口,研究心理学使我们的工作更精细、更有效。
我们把《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师生心理调适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他们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活动,教给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使学生健康、和谐、主动地得到发展。
二、研究内容
面向全体师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师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师生健康、和谐、主动地发展。
三、研究原则
1、活动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2、学术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3、群众性和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研究过程
(一)开设心理活动课,正确评价自我。
开设心理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我们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故事、游戏、讨论分析、行为训练、情感体验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分析不健康心理的表现、特点、危害和矫正方法,对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测、自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一名男生在体会中写到:我是一名比较内向的孩子,对于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交朋友都不在行,通过学习广交朋友这一课后,我知道了如何交朋友,现在我的身边已经有了两个好朋友。在一次调查问卷中,学生都反映特别喜欢上这样的心理课。
(二)通过心理日记,合理宣泄,排除不良情绪。
达尔文认为:人的情绪是人类灵魂的“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的作用。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情绪反应,不良情绪的长期压抑或不合理的爆发,都会影响身心健康。对于那些不快和委屈,不要把它们压在心底,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把它们宣泄出来。小学生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很敏感,他们的情感需要更为强烈,他们不仅需要情感上的引路人,也需要情感上的倾诉者。通过写心理日记,学生把自己愉快的事、不愉快的、想不通的事倾诉在上面。老师通过看心理日记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控,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王老师首先指导学生如何写心理日记,每次学生交来的心理日记,她都能及时回复,主要是找学生谈心。班里有位同学(原班长)在竞选班长中落选,自己又好面子,于是,第二天没来上学。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让班内同学在日记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设想假如你落选了,你该怎样做。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组织交流。通过互相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使同学们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这位同学在日记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班内还有一位女生与妈妈关系不太好,她把自己的烦恼写在了日记上,老师看到后,及时找这位女生谈心,开导她。这位女生回家后,按老师交给的方法和妈妈相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母女关系特别融洽。通过写心理日记,提高了学生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体验的能力。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矫正学生不良行为,改变认知方式。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有时候会发生偏差,只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者看问题的角度,消极的情绪体验就会减弱或者消失。如果一个人长时间陷于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当中,对她身边所有的事情都不满意,让自己走进一个死胡同,钻牛角尖,那么就极有可能产生某种情绪障碍。教育是立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自尊不断上升,自信心不断被强化的过程,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班级中,常有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常常与众不同,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歧视,长此下去,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我校对这些特殊的学生都建立了心理档案,组织老师对特殊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五年级有一位同学,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爸爸工作忙,没时间管理她,家里其他人也无暇顾及她,在班里没有朋友,课上发言的次数极少,即使有人上赶着跟她说话,她就好像没听见一样,毫无表情,显得孤独、自卑。针对这种情况,王老师决定利用正强化的方法来帮助她,关爱她。每次上课都鼓励她,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有点滴进步就及时鼓励并做记录,课下还经常找她聊天。经过一段时间正强化,这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话多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回答问题和朗读的次数逐渐增多,而且心里话也敢对老师说了。她在日记中写到:“老师,谢谢您。以前,我认为谁也瞧不起我,因此,很自卑,是您让我找会了自信。”
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生,使这些特殊学生获得了自信,改变了认知方式。实践证明,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制作手抄报,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手抄报”的 特点是“手抄”,它集美术、书法、编辑、设计等多种技能、技巧于一报,既增长了课外知识,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我校把办手抄报活动列入了学校的工作计划,定期进行手抄报展,每个年级都有手抄报精品专栏,期末评选出优秀班,办手抄报小能手和最佳小编辑。
手抄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既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常老师从教学生起报名开始激发学生的办报兴趣,他们结合报刊、杂志的名称,得出结论:报名好比人的大脑,内容就是在大脑指挥下的各部分器官。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起了30多个报名,如“七色光报”、“知识宫”、“心理健康报”、“烛光小屋”等,全班没有一个雷同的名称,而且每个题目都精彩别致,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有的同学认为手抄报的内容如果都是报刊、杂志中的小片段,就没有新意,如果能有自己的文章,那才有意思呢。于是“校园快讯”“卫生角”“光荣榜”“评论台”就出现在学生的手抄报中。有的同学说:“每次出手抄报时,我总要设计几种不同的版式进行对比,选择出一种既新颖又有美感的版型,然后选出和大家不同的内容,画出独特的装饰图案,显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有的说:“每当办完一张手抄报后,我的心情非常舒畅,因为我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办手抄报给我带来了乐趣。”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制作手抄报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开发智慧潜能的一片沃土,同时,也使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制作活动中,也伴随着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五)编演课本剧,使学生在体验中认识自我。
“课本剧”是把语文课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具体形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我校每年都举行课本剧汇演,并参加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课本剧比赛,多次获得区级比赛一、二、三等奖。看到这些成绩,老师和学生都很兴奋。有的同学说:“以前,我站在同学面前说话特别紧张、害怕,经常脸红、结巴,有时还哆嗦,总担心自己说错了,怕别人笑话我。自从演课本剧后,我的胆量大了,也敢大声说话了,老师和同学都夸我演得好,表情自然,说话顺畅,根本听不出我结巴了,我现在特别喜欢演课本剧,而且也敢像其他同学一样在课上大胆回答问题了”家长们也对学生的表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学们的信心更足了。有的老师还在班内开设了课本剧兴趣班,班内同学人人参与,让曾经的“小演员”变成了现在的“小导演”,协助老师排练剧目。两年中,他们共排课本剧30多个,已形成了课本剧特色班。
课本剧表演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的活生生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并通过排演课本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也使他们在体验中认识了自我。
(六)开展班队会活动 ,使学生学会自我调控。
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非积极因素和动向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随时铲除消极的心态,努力规范、调节自己的情绪、需要和行为。班队会活动就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在组织活动中提高认知水平,矫正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学会自我调控。
我校经常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队会,内容涉及向挫折挑战、同学间的交往方式、自制力的培养、提高注意力等方面,以提高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六(3)班的《学生自制力的培养》主题班会,通过游戏、行为训练等方式,使学生在纪律方面发生了变化。以前,班内同学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的约占30%,现已降到9%,尤其在集会时,能够自觉排除外界的干扰,抑制不必要的活动。四(1)班的《向挫折挑战,只要你有毅力,成功就属于你》主题班会。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要把事情坚持下去,只要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班里有位同学以前跑步总是坚持不下来,现在她不但能克服困难跑完全程,而且还参加了学校的长跑比赛。
五、效果及结论
通过学习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现对学习心理调适能力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如何正确理解心理健康
对于健康的概念众所周知,就是生物组织没有损伤或症状,《辞海》等文献对健康的解释也都是不完备的。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通过宪章规定:“健康…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正常。
何为健康的心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其标准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目前,国家工作人员除了他们党性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外,大多可能都是存在心理问题。我深深体会到公务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1、心理压力大。由于政府行政权力系统需要高度的服从性,使一些个性突出、能力强、水平高的公务员常会感到压抑;人格冲突、循规蹈矩的工作程序使少数公务员气馁,阻碍创新能力的发挥,有人思想报怨“不该做的必须做、该做的做不了”。
2、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公务员用来维持上下级关系和私人小团体关系精力支出大,认为这比作出成绩更重要,过度自我保护。
3、公权意识淡薄。即公权私用,少数公务员乐于结交“大款”相互利用,贪污腐化的风险低,一些公务员的行为处于“灰色地带”,是非观念淡薄。
4、自我意识有偏差。有些公务员在工作中总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哪,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怎么办?我认为必须要调适。
二、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公务员是代表国家利益与形象,不仅要有必要的综合能力,还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换言之,公务员工作成就就是公务员素质能力、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表现。而健康的心理是这些成就表现的必要条件。
本人是从事乡镇基层工作,基层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有过之而不及。我在和一些同事在平时交流中常听到唉声叹气,有的同志牢骚满腹,究其原因又不是很清楚,这些状态很可能就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日前,在网上看到某某市局长因为心理承受不了被停职检查处理而上吊自杀等事件。这些同志无论在生活条件还是工作环境上都是较好的,为何还自寻短见,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本人找到了答案:这类同志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心态失衡才走上了不归路。
目前,在国家机关中,公务员主要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的原因:一是特权心态。一些干部认为手中握有人、财、物等实权,就高人一等,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的崇高责任,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变为满足私欲的筹码。二是“眼红”心态。某些国家工作人员,认为别人没有自己的能力强、资历深等,却能享受,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利用权位“优势”,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将自己“送”进监狱。三是侥幸心态。明知道贪污受贿行为是犯罪,却还“铤而走险”,这除了金钱诱惑,就是他们大多存在侥幸心理。四是吃亏心态。一些党员干部到了晚年时期,为何出现晚节不保?他们认为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应该得到点什么,就被一些腐朽的思想蒙蔽,伸出了贪婪之手,于是毁了一生清白。五是版本心态。很多人眼里,当官是“挣钱”的最好方式。为了获取官位不惜金钱甚至是用“血本”来买官,一旦“成功”,走上官位第一反应自然是尽快把本扳回来。最终等待他的是一副冰冷的手铐。六是贪色心态。一些道德品质低下的国家工作人员,把美色当作成功男人的标志,于是他们不顾党纪国法,演绎了一幕幕利用职权换取美色的丑剧。
上述情况都是不健康的心理。公务员心理健康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是家庭和社会安全稳定的保障,是国家素质的具体表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时期,更要调整好心态,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说拥有健康的心理才是一名真正的国家工作人员,才能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三、如何提高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
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取决于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的高低,而心理调适能力主要有认知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意志力和社会能力等四个要素构成。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心理健康调节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正确的人生追求应当体现生命的价值,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对社会要有所作为,对别人、对自己要宽容。公务员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就获得一种精神支柱,就能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心有所恃,情有所依”,保持坚强的精神和健康的心理。
二要塑造健康人格。人格就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健康的人格塑造是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通过吸收一定的社会文化,经过自身主观努力和社会、学校教育的影响使人格逐步健康化的过程。心身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都与相应的人格特征无关。塑造健康人格的主要方法有提高自我意识发展人格、树立自信发展人格和锻炼自控力发展人格等。
三要培育健全的情绪。公务员的每个活动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绪背景下进行的,并受其影响和调节。情绪具有两极性,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和减力的作用。健康的人格标志是能够自由地感受情绪和控制情绪表达,培养公务员健全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培养幽默感、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和学习从光明的角度观察事物。
四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的合群性倾向是人际交往的驱动力,是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主要是关心他人、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
五要学会应对困境时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沟通能力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善于总结成功经验。
六要学会寻求外界帮助。学会训练自己的社会求助技巧,也是提高公务员调适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如何端正态度,正确认识自己
公务员虽然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属于让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其个体也具备一般人的性格,不能将公务员神化而促使其固步自大、傲不可视,从而“弱不禁风”,通过学习我从内心觉得如要尽量完善公务员心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个人理解就是公务员正确对待自己生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公务员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首先要把每一天的时光都要看成美好的时光;要把每一天的生活看成美好的生活;把每一天的工作看成快乐的工作;纵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这样那样的不愉快,也要学会化不愉快为愉快的本领。在基层我们面对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矛盾,解决群众疾苦,有时苦口婆心、三番五次,最终还是使群众满意,这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然而有些同志对待自己生活和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却无法解脱,不能站得高、看得远实在是很可惜。所以我们要理解别人珍惜自己。
就我个人而言,基层工作虽然压力大、任务重,但是通过集体共同努力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最主要的是能接触到最基层工作,融入到基层,感觉很有成就感。对社会还是有点贡献,问心无愧。所以人要知足常乐!
(二)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沟通更要端正生活态度。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时期,作为公务员思想要与时俱进,自我调节沟通是必要的。如何调节是我常想的一个问题,在解放战争年代那些先烈们在那种环境中都能奋发图强、牺牲自己,都不曾有什么郁闷、痛苦、头痛、精神病。解放初期,人们饿着肚子干革命,照样精神焕发争取革命胜利。而如今大好形势下住着洋楼、坐着轿车----还心烦意乱、百事不爽。我认为公务员首先应该自己跟自己谈谈话,应该问问我是谁?我怎么了?我到底有多大本领?我该做什么?我不该做什么等等。个人对话是一个方面,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不用辨证唯物主义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最终将走入歧途。
一、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自卑是一种自我怜悯的心理反应,在正常人中也会有的,不一定是病态心理,问题在于有了自卑感怎么办?有些大学生往往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终日沉溺于自己不如人的消极体验中,甚至回避与其他同学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办法虽然可能使自卑感暂时有所减轻,但长期如此,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使自卑心理加重。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针对自己不如别人的方面进行自我调试和改变。
二、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是用含蓄的方式,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以及行为产生影响。自我暗示或鼓励,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大学生总是有“我不如别人”、“我不行,是个差劲的家伙”这些消极的想法,将会对他的行动产生不良影响。相反,如果随时对自己进行“这难不到我,我一定能做得到”、“别人行,我也行”之类的积极暗示,则会信心倍增。实践证明,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提高人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修正理想的自我,调节抱负水平。
现今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美好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但由于一些学生抱负水平过高,虽然全力以赴,仍感力不从心,这就会使他们产生失败感,从而自卑。对于这种情况,大学生就应修正理想的自我,调节抱负水平,冷静地客观地剖析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把目标摆在既有一定难度又可能达到的水平上。这样,才能避免挫折与失败,获得成功与自信。
四、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以对抗自卑心理。
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而且这种评价往往是歪曲的、不合理的,表现为在某一事件失败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行普遍性的否定。正确的做法应是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力求认识到人非完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人不应该以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比。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某一具体行为进行具体的积极的分析和评价,不能以偏概全,如“我只是这次考试没考好,但这并不说明我以后所有的考试都会失败”。通过这种合理的积极的自我评价,便可避免产生诸如自卑等负性情绪体验。
五、利用补偿作用克服自卑。
一个人如果在某些方面不足,他可以发奋努力,通过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就进行补偿,这就是所谓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补偿作用。这种作用尤其对那些因长相外貌或身体残疾等不可改变的现实条件而产生自卑感的大学生有较好的效果。他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强化自己的优势以增强自信。
六、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克服自卑。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2004年12月5日星期日
教育系王洲林 副教授
一、什么叫心理不健康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一般心理问题,类似于医学上的伤风着凉等。
2.心理障碍:分为神经症心理障碍和人格心理障碍。
前者如害怕和别人交注、紧张担心、异性恐怖、抑郁症(神经症性和精神症性)等;后者如攻击性强、偏执、强迫型(对自己别人苛求等)。这类心理问题的处理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3.重症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病。
这类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一点常识:精神病一定得用药,而且应该试图从几十种抗精神病药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药物不能猛停,应从医生指导,服用可是终身,无甚副作用。
二、什么叫心理健康
194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概念里加入了心理健康,1989年又加入了道德健康、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情绪基本稳定,没有持久的内心冲突。
2.具备自我认识和了解能力。这是一个围攻着大多数人的问题。一般而言,13—20岁要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望哪去了”的问题。
3.能自我接纳;悦纳自己。不要过分去自责,比如一位女学生就是由于丢了100块钱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以致休学。
4.能与他人相处并友好合作。沙利文教授认为精神病人都是由于自我中心导致,所以走出迷误的第一步是让他学会关心别人。
5.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体现能力,享受乐趣。光享受生活是不健康的,应该学会享受工作,享受学习。
6.具备爱和被爱的能力。
7.具有幸福感:满意,快乐,对生活乐观。
三、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健康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心理障碍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焦虑、精神病、偏执、抑郁、敌意、恐怖、人际敏感和躯体化。(2)情绪困扰比较普遍。研究表明,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的神经症在大学生心理疾病中所占比例相当高。(3)因心理障碍退、休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占总退、休学人数的30%左右。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我们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家庭占48%,学校占37%,社会占15%,所以家长对人的影响特别大。在北京,有一个独生子女班,这个班里的孩子都很自私,很残忍。如果老师不进行一定的情感的交流,那么这些孩子将会是很残忍的。这一代人教育不好,那么以后更不敢想,这一代人没希望,下一代人也没有希望。如果老师想要学生锻炼劳动能力,那是不可能的,星期六到了,老师任务一布置,爷爷提着桶进来了,奶奶拿着扫把也进来了,爷爷搭着凳子擦窗子,奶奶拿着扫把在教室里扫着。做完清洁后,爷爷奶奶握着老师的手说:“老王洲林 第 1 页 2013-5-10
师,你好!今后有什么做清洁的任务。叫别人给我们带个信,我们马上就会来!”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才形成了自私,残忍的性格。现在,北京还流行八岁大寿,现在的孩子就是太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绕着这一个“太阳”转。孩子说同学们在哪个哪个酒店过的,孩子也向爷爷说,爷爷说好,我孙子满了八岁,去哪个餐馆吃都可以。好,去吃回来了爷爷对儿子说,今天我孙子过八岁生日,你把他带到街上去玩,他今天要什么就买什么,儿子觉得这是教育爷爷的好机会。于是爸爸带上儿子上街,回来一看买了八百元的玩具,爷爷想今天我包了,以后孙子不会再要了吧!但孙子说我还要,爷爷问你还要什么?孙子说:“我还要枪。”爷爷说:“你不是有枪了吗?家里都可以开军火库了。”孙子说:“我要真枪,那个时候,我要打打打,把你们都打死。”爷爷都听得心寒了!
人的这种心理来源于家庭,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家庭。现在家中都是“天上一幅月亮,地下一副麻将”的放任式的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没有健康的心理状况的。还有一种是“严管家教”式的教育,对孩子不是永久性的教育,而是思想上的压抑。北京市的特级教师任小艾老师,她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很重视,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就是她主办的一个中学生节目。一日晚上,任老师正在改作业,忽然发现门在动,于是喊她的老公一起去看看,才发现是她的一个学生站在门口还没有回家。后来任老师问:“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这一下,孩子起劲了,孩子说:“我家的刑具特别的多,有皮革鞭,绳子等等。”爸爸在打他时,他却一句话也不说,孩子认为你总有一天会老的,现在我打不赢你,以后一定能打赢你。所以他从小养成了自卑的情绪。现在在大学里进行调查,有许多同学都想当明星。男生认为我们既然当不成马拉多纳,穿一下他的衣服总可以吧!这些都是自卑的反应。这是源于家庭的教育。
我们来源于学校,学校的教育方式要注意有效性。学校要把我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理想的人,这才是我们党培养我们的方针,我们的学校就只注意了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却忽略了全面的发展。去年,我们学校专门为成教班修了一个门,他们毕业的时候,我数了一下破的玻璃数,从1楼到6楼,共破了326块玻璃。我们学校的公寓楼,修得很漂亮。孩子们进去后,今天很漂亮,明天就有一个脚印,再过半年进去看,公寓楼的墙上都印满了脚印,我测量了一下,最高的一个脚印,离地面有2米多。所以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很大。上次我在学校里看档案,我看有的同学有早恋的现象,老师就写“该同学人际关系好”,看有的孩子在学校里打架,老师就写“该同学见义勇为”,看有的同学小偷小摸,就写“该同学手脚灵活”。中学的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却忽视了德育的教育。有的学校一味地罚款,有一个中学有着罚款的明文规定:划一下树苗罚款5元,吐痰一次5毛,迟到一次5毛。一个孩子一天没有20,30元钱那是回不了家。有一次一个孩子迟到,老师说要罚款5角,孩子掏去一元钱,老师说:“我没有找的。”孩子却说:“老师不用找了,下一次我还要迟到的。”这样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现在中学,高中的孩子,还不理解什么是理想的标题。有一次我们出了一次“老师你知道吗”的心理解释。有一个孩子,在文章中写到“我因为在上学的路上碰见了背着粮食的老大娘,就帮她送到粉碎房,然后再去上学,而来到学校就迟到了,但老师却无情地把我关在门外,我冒着凛冽的寒风,隔着墙听着从门缝里传来的老师的讲课声。”这孩子受到了多大的委屈。知道了我们的孩子在小学,中学受到了这种复杂的教育,就可以想想这样对孩子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讲讲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任小艾发现他们班的一个学生早恋,而北京的孩子又特别能说,就像他们说的,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广州人什么钱都敢挣,武汉人什么皮都敢扯。那天走之前,他说:“任老师,明天我要走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了,以后会很想你的,想我们班的同学。”任老师反问:“真的吗?你真的舍不得我们吗?还是舍不得哪个同学?”他说:“我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心里很难过。”任老师问:“你喜欢男生还是女生?”他回答说:“当然是女同学了。”任老师问:“她有什么好呢?”谁知那个男生一下子说出了几十个好,身体好,学习好,文艺好,字写得好,同学关系好,怎么好怎么好说了一大串。在临走之前,他说:“任老师,我好想把这种爱情向她表白一下。”任老师为他想了一个办法,说:“那好,你就写封信给她。”那个男生说:“那不是暴露了吗?”任老师说:“你就写北京119中学任小艾老师收,里面套上一小信封,我再交给她,但是有两个条件:
1、信必须一月一封;2,女孩子看了信要情绪向上,不要向下。”男孩子高兴地回答说:“好!”心里想:我怎么碰到这么好的老师?一个月以后,任老师收到了信,老师知道这封信,果然是一月一封,第一个目的达到了。于是老师找来那个同学,让她看了信,那个女同学看了那封信后果然情绪高涨,于是那个女同学把信给任老师看,信中写道:你一定要争取学习时间,我永远也忘不掉你!大家想,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啊!记得有一句话,冲淡的回忆却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初恋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北京的一个孩子,父母都是报社的编辑,发现自己的孩子每天回来也不学习,只写“花啊!草啊!我爱你啊!只有你知道啊!……”于是家长很着急就找任老师。任老师说这种现象很正常,人到了十七八岁有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而我们又没有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向导,所以早恋的弟弟,妹妹们没有导向。有的人把早恋比做甘露,而这股甘露随时随地可能被杂草,泥土所吞噬,只有有向导才行,就算是成年人,也把爱情比作是大海中的帆船,都不知道方向如何把握,更何况那些弟弟妹妹和我们呢?所以说,社会,家庭,学校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心理的障碍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1、主动适应大学生活
(1)生活上高中与大学的不同
(2)管理与教学方式上高中与大学的不同
个人学习所需的七个转变。第一,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所以,应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第二,需从“学会”到“会学”,“学会”即把书本记载的知识和课堂传授的知识学到手,而“会学”则需树立不断学习的态度,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懂得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第三,本着治学应“不妨碍他人而发挥自己的自由”,需从“知识型”学习转向“素质型”学习;第四,学以致用,因而应摈弃“仓库式”的学习,向“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转变;第五,从一般性应用到创造性应用,因为知识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创新性,创新思维是发展的导向,创新技术是发展的动力,创新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创新体制是发展的保证;第六,从“单一专业型”学习到“复合交叉型”学习,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兼备;最后,从“阶段学习”到“终身学习”,再次强调了“终身学习”。
2、学会积极认知,矫正非理性认知
3、要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习认知不良情绪,调适不良情绪,培养良好情绪。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自知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反应方式或叫反应模式。来事了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反应就叫反应方式。大家要训练最合理的反应方式。人的反应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情,这是一种情绪、情感、、感性的反应方式。它以事物的表面特征、个人的好恶为基础。
(二)理性,这是一种以事物的本质和自己的逻辑思考为基础的反应方式。
(三)悟性,这是比较超脱的反应,是看透了之后的反应。这种反应从行为上、语言上可以是零。要达到这种状态恐怕要到60岁,这是需要积累和培养的。当然也不是说你们现在一点悟性反应都没有,要是你们反复地碰到一件事,到后来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不就那么回事吗?这种情况是比较低层次的悟性。比如卡拉OK,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很新鲜,但是久而久之大家就厌烦了,不就那么回事吗?大家凑在一起扯着嗓子瞎喊一通。你们大学生要自觉地训练自己的理性反应方式。不用操之过急非要在30岁就练成70岁才会有的悟性。“随心所欲不逾矩”是要靠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不断丰富的。也许有人会说出家当和尚尼姑不都很快就有悟性了吗?这种做法更是极端化了,以前抗战的时候要是人人都去当和尚我们还怎么打日
本人?要是两个人结婚之后都出家当了和尚尼姑,那岂不酿成家破人亡了?当然也不能一点悟性都没有,要是一个人一丁点悟性都没有的话那他就是干面包一块,整天绷着脸,岂不成康德了?
在三种反应方式上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的建议是:屁股要坐在理性上,同时一手拿情,一手拿悟性。做到这点的话,人际关系就好办了。大家不生气也不吵架不别扭。大学生也高高兴读完大学。要是大家光有感性那非动干戈不成,要是光有理性,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也不会和你搞好关系的。
第二,每个人在与人共事时都有一个思维归因。思维归因有三种:外归因、内归因和科学的归因。几个人共事难免有成有败,在事情成功时内归因的表现是“没有我做不成,一切都是我的功劳。”这种内归因的做法会使你孤立,以后还有谁会和你搭伙啊?在21世纪的科学研究中,你单枪匹马的一个人什么也干不成,你必须和别人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就是拿诺贝尔奖的也不能把成功都归因与他自己。外归因的表现是极度的谦虚,说事情能成功全是别人的功劳,自己什么都不行。这种外归因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你会把别人吓着的。别人也会觉得你这个人是不是有点虚伪?凡是成功内归因的人肯定是失败外归因。在归因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实事求是,一归一,二归二,合同制先小人后君子来得爽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最后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明确的成绩可以拿出来,这就是先小人后君子。大家应该培养科学归因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利他和利己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利他不可能完全不利己。比如你在火车上给一个老太太倒水,你付出的是体力,可是你在道义上得到了满足,你的自我评价会因此升高,你的行为是扶老携幼,是“仁”的。人除了物质上的获得还有精神上的获得,在精神上不断地获得就会成为精神上的富翁。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不能“穷得只剩下钱”。所以我们要摆好利他和利己的关系。
第四,人际关系的大忌是嫉妒。嫉妒是一种自我贬低。嫉妒别人就是承认自己不行,在咱们中国一个人稍露苗头就会被别人嫉妒,这说明整个国民素质低下。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嫉妒的关系,而应该是竞赛的关系。互相竞赛,赢的不骄傲输的不气馁。输的祝贺赢的这次取得的成功,同时自己努力争取下一次超过他。嫉妒、造谣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这是很不好的。国民党时期说“闲谈莫论国事”,我要说“闲谈莫论他人是非”。有些人对别人的成功要议论,对别人的失败也要议论,任何东西都是他们议论的对象,这是很不好的做法。公众人物可以被别人议论,因为他们站在那里就是让你议论的,可是普通的人不应该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意义不是被他人议论。议论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不好的。你们年轻人要把这个民族的陋习改掉。
在别人背后议论他人的好坏是对人际关系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行为。你们同学之间也不要互相议论,对某个人有意见你可以约个时间,或找个机会当面告诉他,指出你对他不满意的地方。这样对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因此感谢你,人际关系就会和谐融洽。在美国和俄国时,从来没有人在别人面前说第三个人的坏话,因为他们认为和一个人议论另一个人的事是不道德的。你们青年学生应该也要克服这种毛病,它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极具杀伤力。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是重建人际关系的时期,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你的个人健康,对以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心理调适不当对专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近些年来, 媒体频频爆出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幼儿教师在教育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现实面前, 在繁琐艰巨的劳动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幼儿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调适, 就无法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相反的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比专业知识和日常教学来得更为重要。
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 幼儿教师不可能很好地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 也无从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更不会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意识。
2.心理调适得当对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 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生活、学习气氛, 使孩子心情愉快;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习, 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尊重、理解幼儿, 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的良好关系, 能根据心理卫生的要求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对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 幼儿本身心理发展不成熟, 具有模仿性强、好奇心盛、可塑性大的心理特点, 在认知活动中, 他们表现的是具体形象的思维, 心理活动及行为则是无意的, 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因而幼儿教师能否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如何正确调适心理, 促进专业发展
既然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我们就应该尽量将它调整到正面、促进专业发展的一面。
(1) 当情绪不佳时, 先冷静, 然后深呼吸。A教师正在安排幼儿排队上厕所, 结果童童硬是挤到厕所边, 一把推开欢欢。A教师大声地斥责道:“童童, 你怎么能这样呢, 快到后面排队!”童童并没有走开, 而是露出为难的表情。A教师继续说道:“好孩子应该懂得排队!”童童还是站在那不动, 其他幼儿也乱了起来。教师只好大声喝止, 让大家安静继续上厕所, 并把童童拉到旁边, 结果童童委屈地放声大哭起来, 教师一看, 童童已经尿裤子了。
当幼儿没有很好地按照教师设想的方式去做, 或者没有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时, 有的教师就会着急, 一着急出口的话多半就会是责备。如果教师冷静下来, 不因幼儿违背常规而喝止, 而是从正面引导:“你为什么要挤过来?怎么了?需要老师帮忙吗?”等等, 孩子有可能就会因为尿急而说出原因, 或因自己行为不当而退回原处。可见, 有效地维护班级秩序, 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舒适。
(2) 多与他人交流, 释放心理压力。现在的人们身兼数职, 家里要照顾老小, 单位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这些不愉快积压在心里, 会影响人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传染他人, 导致恶性循环。所以, 当教师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专业发展上的困惑时, 多与不同类型的人交谈, 释放心理压力, 将某些压力转换为动力。
一、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偏差现象及原因
1.青春期心理问题——早恋。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发育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与异性交往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幻想。许多中学生在这一时期容易陷入早恋中,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产生,如学习成绩下降、不合群、易喜易怒等。
2.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厌学。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面对学校大大小小考试的排名站队,教师的题海战术,不当的教育方法,惩罚性措施,学生不仅思想、心理压力大,苦不堪言,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可以这么说,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于是为了转移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迷恋上电脑游戏、网络小说,从而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3.因承受挫折能力差而带来的心理问题——行为过激。
越来越多的老师抱怨,现在的中学生不好管,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打不得,骂不得,一旦被老师批评指责,轻则当面顶撞,重则采取极端行为——寻死觅活。
那么,应如何调节中学生这些心理偏差呢?
二、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
对于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既不能避而不谈,使学生陷入误区;
也不能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堵截。应利用自己的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疏导,应让学生明白,他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很正常,但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会过早地凋谢。教育学生,让他们从小有一份责任感,明白早恋是对自己前途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认识到家长、社会培养他们的不易,不能因自己一时冲动而置自己的前途和家长、老师的期望于不顾。所以,应慎重对待感情,理智处理,把握好自己,本着自然适度的原则与异性同学交往。
由于中学生自我克制的能力较差,在对他们的情感教育、疏导的同时,还可帮助他们制定自我约束的守则,并督促他们自觉地履行守则。一旦形成习惯,他们便会自觉地遵守,并逐渐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
三、指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从容应对学习压力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挫败、逃避,教师要教育学生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苦乐交织的事情。同时,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多种学科活动,使学生做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沟通思想,指导方法
1.要通过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交流,使他们发泄不满情绪,消除内心矛盾,达到心理平衡;要引导他们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宣泄情绪的方法,如听音乐、跑步等,从而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快乐生活。
2.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劳动的辛苦,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主动化解与老师的矛盾冲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正视自己,使他们认识到人生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心理调适能力讲座】推荐阅读:
学生考前心理调适06-05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其调适05-25
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06-03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稿09-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总结10-20
应用心理学专业 学生个人职业能力提升计划07-15
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11-02
心理调适讲稿06-22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多选题07-23
读《教师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的心得体会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