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考研英语经验之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牛人考研英语经验之(通用8篇)

牛人考研英语经验之 篇1

辞职考研拿下数学满分

牛人:苏俊霞毕业院校:青岛大学牛事:数学150分(满分)

辞工作回校考研

初次见到苏俊霞的时候,很难让人把考研数学150分满分这样高得令人咋舌的成绩与眼前这个秀气的女孩联系起来。可偏偏就是她,拿下了今年数学的单科“状元”。

其实,考研并不是苏俊霞毕业后的第一选择。8月,苏俊霞从青岛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进入青岛市一家私营服装公司工作。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都要先到工厂车间熟悉操作流程,苏俊霞被分到了制衣车间,每天负责为加工好的成衣剪线头。

“这与我当时对工作的期待相差太大了,觉得很无聊,也很委屈。”苏俊霞说,每天听到是机器的轰鸣声,面对的是单调而乏味的工作,曾经对工作所有过的美好设想全部被击碎了,真正进入社会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间残酷的差距。

苏俊霞急切地想摆脱这一切,于是,她想到了考研。没等车间实习期结束,她便向单位递交了辞呈。

同学鼓励重拾自信

苏俊霞和几个同学在青岛大学附近租了房子,开始了备战考研的日子。有了第一份工作的经历,苏俊霞在选择考研的专业和学校时也变得格外慎重。她选择了天津财经学院的金融专业,希望以后能进入银行工作,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当白领。

为了全心备考,苏俊霞更换了手机号码,与以前的同学、好友中断了联系。每天,她和同学早早地来到自习室看书,一直到晚上11点半才能回到租住的小屋休息。回忆起那段日子,苏俊霞说,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并充实。“对我而言,考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每天把自己埋在书本里,甚至不敢想如果考不上怎么办。”

备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苏俊霞也有过摇摆和犹豫的时候,特别是复习进展不顺利时也曾想过放弃。一次,在复习很累的时候,苏俊霞去上网,突然在校内网上看到以前的同学给自己的一则留言:“加油、加油再加油!”

“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关心着我。”同学的鼓励给了苏俊霞莫大的.安慰,她大哭一场,将备考以来的压力和辛苦全部释放。也是从那时起,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给所有关心自己的人一个交代。

拿高分有三法宝

在研究生考试中,数学是一门拉分科目。虽然是理科生出身,但数学对苏俊霞而言已是很陌生了,大学一年级学完后就再也没碰过。而想在考研中拿高分,数学必须要考好。

刚开始复习数学的时候,苏俊霞每次做数学模拟题,几乎都要错一大片。为了这个,她没少着急过。去年10月,一起复习的一位女生转让考研网校的课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苏俊霞进入了辅导班学习。

在辅导班的学习期间,老师所教的许多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苏俊霞帮助很大。她记了厚厚一本的听课笔记,一有空儿就翻出来看看。学校编写的复习资料,每本书她也都至少做了两遍,“辅导班的笔记、复习资料、真题是我考取高分的三大法宝。”苏俊霞说。

看到成绩大哭一场

辅导班结课后,苏俊霞的数学模拟成绩一直稳定在135分以上。距离正式考试前一个月的模拟测试中,她竟然还拿到了一次满分。“当时就觉得是个好兆头,也给自己增加了信心。”苏俊霞没想到,这份幸运一直延续到了正式考试。

1月11日,数学科目考试结束,走出考场的苏俊霞觉得一身轻松。上网对了答案,几乎没什么错误,但那时她也没想能拿满分,只是觉得“考140以上应该没问题了”。

天津财经大学考研查分系统开通后,担心考砸了的她迟迟不敢查成绩,直到两天后,才鼓起勇气打开电脑:“总分390分,数学150分……”当电脑屏幕上显示出自己的成绩时,苏俊霞简直不敢相信。她反复核对了几次,直到确认这个成绩就是自己时,她痛快地大哭一场。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之经验谈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文;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近几年,英语作文教学的质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写作缺乏素材、不愿动手去写、词句千篇一律、小错误层出不穷、教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实际的英语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大胆创新,不断探索适合高中生的作文学习策略。

一、让学生多读多背,积累素材

常言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学生即使文采再好,如果不注重积累素材,那么,写作仍旧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领,为了提高高中生写作的能力,只要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素材就够了,那么到底该如何积累素材呢?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多背。学生可以每天从阅读的材料中选取优美的段落、词组或句子进行背诵,只要做到长期坚持,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积累的越来越多,大脑也会越来越充盈。比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优美的句子“It must be kept in mind that there is no secret of success but hard work.”这是一个与成功有关的句子,学生就可以将这个句子背诵下来,等到遇到关于成功的作文时,就可以恰如其分的把这句话搬到作文中,会为作文增添不少的亮点。另外学生也可以改写这个句子。如“It must be kept in mind that there is no secret of losing weight but doing sports.”、“It must be kept in mind that there is no secret of achieve good scores but studying hard.”学生可以将这个句子改写成任何一种所需要的形式和主题,从而可以将其运用到多种作文题材中,也就是说,学生背诵这一句话,就等于背诵了成百上千个句子。

二、让学生多写多练,总结经验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尽管在平时背诵了大量的段落或句子,看似积累了不少的素材,但是一遇到真正的写作,就无从下笔,产生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练习。素材的积累不仅仅包括了背诵,也包括了应用,只有能够将背诵的段落或句子熟练的运用到写作中,才意味着真正的积累了素材。如上述提到的“It must be kept in mind that there is no secret of losing weight but doing sports.”这个句子,尽管有些学生熟练的背诵了这句话,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仍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把这句话恰当的运用到作文中,也或者是将这句话套到了作文中,却造成了文不对题的结果。也有的学生不懂得灵活运用,如上面这句话,就非要将其运用在与成功相关的作文中,一旦改变作文题目,学生就乱了方寸,不能将句子改成与之相协调的主题和形式。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就是多写多练,学生在背诵了一个段落或者句子后,就要想方设法的将其运用到当天的作文中,以达到趁热打铁的目的,在运用中发现问题、领悟技巧,提高写作的熟练度。

三、鼓励标新立异

高中英语作文就要追求标新立异,否则很容易就陷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境。学生如果只会写大家都写的句子,那么这样的写作效果还不如不写。高中生不管是在词汇的积累上和句子的组织上、还是在文章的结构上都应该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因而在后续的写作中要学会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捕捉别人忽略的部分,尽可能的选择与众不同的视角和标新立异的句式和词语,从而避免雷同,展现个性。比如,在作文的结尾,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用“I hope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一旦学生在写作时不加思考,写出脑海中第一印象闪过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作文即使让人找不出任何的错误,也是一次失败的写作。这样的作文在老师看来总是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毫无创新而言,很难让教师找到作文中的亮点。在写作时,学生可以刻意的转化一下句式,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句子。如将上面的句子改成“It is hoped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unemployment.”虽然只是改变了两个单词,但是却改变了句子的整体结构,让人读起来瞬间眼前一亮,这种用新颖的句式和词组来提高写作质量的方法让学生屡试不爽。

四、建立严谨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教师的评价指证,那么学生只会原地踏步,作文中的问题也永远得不到解决。相反,如果教师建立了严谨的评价机制,认真对待学生的每篇作文,在批改时能够找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及时的纠正。总的来说,学生在写作时通常会犯缺少主语、谓语重复、时态错误、句式杂糅以及标点符号的错误。教师在批改时要从这些最简单的小错误入手,循序渐进,逐步突破作文中的错误。

综上所述,作文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正在逐步的上升,教师只有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提高高中英语作文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并为祖国培养出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胜敏.2010.基于学生体验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m].中小学外语教学(9)

北京理工大学牛人公共课考研经验 篇3

一、关于数学数学是我的强项,数一虽然很难,但考前我做的模拟基本上都是在120~150之间,网上曾经有人说:陈文灯的15套模拟题能做到90分,那么你考研时不会低于130分,陈文灯的15套我一套做了87分(这是最低那套,也就是我刚刚开始作的第一套模拟)以后的分数基本上在120多或者130多的这个区间分布较多,有两套做了140多,还有两套只有110多!这15套做完了做真题,从88年的做到,之前的基本上能保证90分钟到120分钟之内做完,分数可做到90――95分,偶尔会超过95分(02之前的都一百分总分)02之后基本上超过130,也是在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之内做完)我说说我数学所用的参考书。

考研数学基础教程(做了一遍3.9――6.20 )考试虫系列这本书大概需要6~8小时/天*90天这轮是基础,扎实的基础特别重要,否则你后面没办法学的!这本书的特点犹如她的名字,比较基础,适合你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做,我去年这本书是3.9―6.20号做完的,在这本书之前,我把数学教材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我认为翻教材不应该超过两星期)教材你再翻也就那个样,不做题目什么收获也不会有!数学一定得亲自动手做,只看看觉得会做不行!哪怕再简单,你一定得动笔把他做出来,做之前不要看答案!

还有,我说说我处理例题的办法,我跟其他同学处理例题的方式不太一样,其他同学都是在例题上花的时间少习题花的时间多,但我是在例题上花的时间多,习题上花的时间少,例题我不是拿来当例题看的,我是拿来当经典题进行研究的,每道例题我不会先去看他是怎么解的,而是自己先把他解出来再说,不管自己的方法有多么的繁琐!做出来之后再与他的解法进行对比,当然,如果你自己的不是最佳解法你一看就知道了,很多时候是觉得你的方法与他的也差不到哪里去!这时你就去挑他的解法的毛病!现在书的质量都不是很高,错漏百出是常有的事,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你会把书里的所有错误挑出来,包括低级的印刷错误还是高级的解答错误,我原来就这么做的!

数学复习指南(做了一遍看了两遍7.1―10.1做)陈文灯主编。做完这本书需要你投入8~10小时/天*90天)这本书的特点是难度较大,我认为在你做完一本习题集之前不要看这本书,免得打击你自信!这本书的例题的处理方法跟上面的一样!还有,提示一下,在上面那本书做完之后,再把数学教材从头到尾翻一遍,这遍你绝对能看到你第一遍没有看到的东西!这就是你的进展!

我说说我的经历吧,举个例子,关于极限的概念,第一二三遍每遍看到他都能发现新的东西(具体的我不是记得很清楚,反正我通过三遍,才理解到我现在的程度!记得当时理解深入了一个层次特别的兴奋,“原来极限还可以这样理解”这是我当时发表的感慨)这本书做完之后再把教材翻一遍!大家也看到我6.20号做完之后是7.1号才开始做的,这期间一方面是期末考试,另一方面我在看教材考研数学习题集粹与练习题集(做了一遍看了一遍10.1―11.1)陈文灯主编。做完这本书需要你投入4~6小时/天*30天这本书的难度更大,你应该在上面两本书做完之后再做,不会做的看看答案也可以,不要死啃,甚至看着答案把这本书看完也行。

但我建议上面两本书每道题目一定得自己做出来,哪怕一道题目想个三五个小时甚至想上一个星期!一道题目,即使你不会做,但你想上几个小时,收获一定会不小,至少你知道了哪些方法对这道题是行不通的,还有个重要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很多知识点,你不做难题目,你的理解永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对于每个考点,当你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他怎么考怎么综合你都不用担心你不会做!不管什么形式出现都逃不出你的`手掌心!

通过上面三本书的学习,你的数学应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现在的事情,准备几十套模拟卷先把前面那本复习指南看一遍开始做模拟题,每做完十套二十套再看一遍,至于怎样看,到时你做了十套模拟题自然知道该怎样看,该看什么东西了!快到考前时再回到教材,隔三差五的做一两套题目(考前一两个月不是你狂看数学的时候)。

总的来说,数学就是要多做!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一点提醒,免得误入歧途。第一,不要死背题目,数学根本就不需要背的(我有个考研搭档,学经济的,他发挥了他文科的长,把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从头背到尾,结果做模拟时很多比陈文灯上的简单很多拿到就不会做了)第二,数学是需要动手的,只动动你眼睛是行不通的。一定得动手做出来,哪怕再简单,简单到你已经看出结果来了,但你任需要动手把他做出来!并且规范的把他写在作业纸上,不要怕浪费草稿纸!数学我觉得我没有失败的地方。

二、关于英语我的英语比较差,最有可能载在英语上,今年如果我英语过线的我很有信心进入复试!首先我要强调一下,英语的词汇和语法仍然相当重要,词汇不容易被大家忽视,但语法容易被大家忽视(包括我在内,从头到尾我从来就没系统的看过语法)。下面我说说我英语用的参考书及他们的特点。

考研英语词汇(2.20――5.1)星火,马德高主编。这本书的优点是讲解全面能覆盖大纲要求的所有词汇(我看的是05的,后来06的大纲出来了我把新增的词汇全部补上去的)单词是第一关。这一关不过好后面没办法做下去!单词第一遍需要你投入大量时间背,并且是见非常乏味的事情!不但要记住每个单词的意思,最好每个单词背一个例句,这本书其中之一优点是例句特别实用,可以用在写作中!缺点就是他的词汇相关的习题很少,可以说是没有,每个单元平均下来也应该有200多个单词,平均每道练习题包含十个单词也至少要20几道题吧?可这本书没那么多习题的,当时我也没另外辅以一本习题,07的如果觉得有另外的可选择另外的!

新编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复习指导 朱泰棋 这本书我没看多少,没有精编英语阅读理解220篇 石春祯(5.1~7.1)这本书的特点是阅读理解的文章比较难,但题目比较简单,用来提高你对长句难句的理解绝对有好处,这本书不要以把题目做对为目的,而要以理解文章为目的!他后面还有翻译,你也得练,翻译不纯熟是为了练练翻译,主要是提高你对长句难句的把握!这本书我大概做了前面的120篇阅读。

三轮复习90天过关,王长喜 (7.1~10.1)。这本书的特点是简单,绝对适合象我一样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每篇文章都认真的做。上面两本阅读书都不要太计较每篇文章花了多少时间,全面把握为止。

清华牛人科研经验 篇4

菜鸟的成长之路——在清华特奖经验分享交流会上的演讲

——作者自序:在11月28号清华特奖分享交流会做了一番演讲之后,收到了很多同学的咨询和交流。应很多同学的要求,把我的演讲内容公布在这里,以飨读者。欢迎大家的拍砖!

大家好,很高兴通过这个机会和大家聊一聊。今天是感恩节,首先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这次机会在这里作经验分享。第二,要感谢研工部和校研会,特别是要感谢所有为了这次活动而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才是最辛苦的!第三,是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实验室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也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最后是要感谢今天所有到场的观众,衷心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冒着严寒前来捧场!你们今天的鼓励和掌声,是我做好这次分享的最大动力!

我们的成绩已经代表过去,而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从这个角度讲,获得了特奖并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地方。然而,今天的意义在于分享,如果我们今天讲的故事能够更多地传达一种正能量,能够更多地激励后来者,能够使今天所有在场的观众都能受到感染、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那么我们今天这场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等到有一天,我们身上的光环褪尽,而我们今天所讲的故事却持续不断地给听到这些故事的人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我想这才是今天特奖经验交流会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下面,言归正传,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菜鸟的成长之路》。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笑,说堂堂的特奖第一名得主怎么可能是菜鸟呢?但是我一直认为我是属于菜鸟类型的,过去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过特别灵光的时候。这么多年,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异常难忘!

我在200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然而因为没有填好志愿,我被调剂到了山东一个二本学校,学校不理想,专业我又不喜欢,更郁闷的是学校不允许我们这个专业的人转专业。我硬着头皮在那里呆了一年。那一年我的心情郁闷到了极点。在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便决定退学,回到高中复读。一开始的时候,家里人强烈反对,老爸都在电话上骂我,坚决不同意我退学。我当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阻力,却得不到一个人的支持。我当时一赌气,一年都没有回家,那个暑假我呆在了济南,住在我弟弟打工的工棚里,开始了自己的复习旅程,忍受着种种煎熬。因为压力巨大,无数次在半夜中醒来,简直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那个时候,我无数次的用毛主席的那首诗为自己打气:“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2004年9月,在我该上大二的时候,我又回到了高中。从一个本科生再变成高中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那一年,可以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了自己以前非常脆弱、优柔寡断的性格,变得很坚强,也很有主见。这个经历可以说是我一生的转折点。2005年,经过一年复读,我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9年,我从石油大学保送到了清华。

来到清华,开始了新的历程。然而读博士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超出我的想象。我常常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拿到化工的博士学位,我还曾经有好多次想着去转专业,转到公管、经管或者其他人文类的院系。然而最终也没有转成。一番郁闷之后,我当时就想,不管我以后要做什么,我作为清华的一个理工科的博士,总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总要有一技之长,总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博士毕业生。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朴素的想法,我一路走来,坚持走到了今天。

回首这段经历,我感触很多。我讲这段故事,并不是要强调自己的经历如何,而是想告诉大家,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迷茫。很少有人,一上来就意气风发、气宇轩昂!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段经历令人潸然泪下,也总会有那么一段日子令人刻骨铭心。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勇于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迷茫和脆弱,是否能够勇于追逐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梦想,是否能够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对于我们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在我最郁闷的时候,我曾经写过这么一首小词:

小重山

昨夜西风吹落木。思绪回从前,任飞度。一帘幽梦有谁知,颇无奈,欲行又却步。

未来在何处?迷途何从往,恨无助。人生总难尽如意,且前行,望穿天涯路。

刚才讲了我的一些经历,主要就是想告诉大家,我并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学神、学霸类型的人,说白了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一开始就是一个菜鸟,一个像许三多和阿甘那样虽然智力平平、但却能够坚持走到最后的人。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经验分享。因为我是研究碳纳米管的,所以我今天就结合着我的研究工作和大家聊一聊,分享一下我在过去几年的科研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希望我这20多分钟的演讲,能够真正让大家有所收获!

首先说一下我的研究内容: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一维管状结构的纳米材料。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由一层或多层的石墨片卷曲而成。碳纳米管最早是1991年由日本科学家Iijima报道,很快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在纳米领域连续火了20多年。碳纳米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材料,他们的力学、电学、热学等多方面的性能都远远超过常规材料。比如,他们的密度只有钢铁的1/6,然而他们的强度却可以达到钢铁的一百倍以上,可以说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结实的材料。这为他们在航空航天、超强纤维、防弹衣等领域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碳纳米管都具有这么好的性能。碳纳米管从形貌上划分,可以分为聚团碳纳米管,像一团棉花;垂直阵列碳纳米管,像刷子上的毛毛;以及水平超长碳纳米管。其中前面两种碳纳米管虽然可以实现大批量的制备,但是由于生长机理的限制,他们最长也就一两毫米,并且还存在大量的缺陷,这就使得他们性能比理论值差很多。

而超长碳纳米管,则是一种从生长机理到结构与性能都很奇特的碳纳米管。超长碳纳米管遵循一种类似于放风筝一样的生长机理,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催化剂保持在碳纳米管的顶端,漂浮在气流中不断向前生长,也正是由于这种奇特的生长机理,使得他们可以摆脱基底的限制和影响,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米级以上的长度,并且这种类型的碳纳米管还具有相对很完美的结构,缺陷程度很小,从而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

然而,正是由于超长碳纳米管如此奇特的生长机理,使他们生长条件非常苛刻。要想可控地制备出宏观长度、结构完美的超长碳纳米管,在宏观尺度下发挥他们的优异性能,面临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多重困难,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国际前沿课题。

很不幸的是,我的博士课题的题目就是:超长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在所有类型的碳纳米管中,最难做的就是超长碳纳米管。当年这个课题在我们实验室那是公认的高难度课题,很难出成果,大家一般能避免就避免。由于我是外校来的,一开始并不了解这些情况,就稀里糊涂的做了超长碳纳米管,正可谓“一朝误入此门中,常伴青灯古佛前,一个猛子钻进去,就与超长碳管结了缘。”

我本科在石油大学,学的是炼油专业,来到清华后却要做纳米,从炼油转到完全陌生的纳米领域,面临的困难大家可想而知,本科学的那点专业知识完全用不上,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我还记得,我刚来到清华,我的导师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让我感到非常崩溃的期望:希望我们能够制备出一米甚至一公里长的碳纳米管,而在2009年以前全世界最长的碳纳米管也只有4 cm;还有一件让我感到更加崩溃的事情,我在本科毕设期间所做工作写的第一篇文章,本来是用来练手的,但导师看后却说可以投Science,我当时还以为Science是SCI的全拼,后来才知道Science意味着啥,哎,这简直是赶鸭子上架呀„„又让我崩溃了一次„„面对这些挑战,我无数次地要打退堂鼓,也无数次怀疑自己的能力„„然而,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世界最长的碳纳米管,而我的第一篇文章虽然没有发表在Science上,却也发表在了材料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因此,我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内容就是:

做科研,要有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对这句话非常认可。科研圈里面聪明的人太多了,那些好做的、容易出成果的课题,别人早就做了,哪能轮的到智力平平的我们?只有在一些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地方才是真正有更多机会做出大成果的地方。

我们做科研,就是一个需要敢于面对挑战的过程。尤其是要想做出顶级的工作,更是如此。2011年,我博士三年级的时候,曾经有长达半年多的时间,我经常是通宵达旦的做实验,却得不到任何进展。当我周围的同学大步前进的时候,我却一直原地踏步,那个时候,内心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那半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在三更半夜的时候跑到东主楼前面的小树林里徘徊,反思原因。当时曾经写过一首小词,记录了当时的情形,也借以鼓励自己。

苏幕遮-科研小生记事

读文献、做实验,夜以继日,双颊洒热汗。暂将此身献科研,学海无涯,长途路漫漫。常失败,淡然看,苦中有乐,悲喜何须念。磨剑尚需待十年,这才几时,继续埋头干。

这是一个相当折磨人的过程。在经过了半年之久的煎熬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前前后后一共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制备出了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单根长度达到半米以上,这件事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还上了新闻联播,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也许这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当然,我也没有成名哈。

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出点成绩,必须要经历一个磨练心智的过程,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意识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之所在,才能够真正沉得住气,深入进来。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特别顺利,往往会不知所以,容易浮燥,也很难做出经得起考验的工作。

第二,要有百分之百努力付出的精神

无论是做任何工作,勤奋,都是取得成绩的关键。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之辈,则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汗水。当我们的周围都是强手的时候,要想取得一点成绩,更需要付出数倍于别人的努力才行。

我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每次去找导师聊天,经常被导师洋洋洒洒、天马行空式的谈话弄得一头雾水,导师的知识面实在是太过渊博,在那些谈过内容中,既有学术前沿,又有化学、物理、力学、电学甚至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跨度之大令我难以适应,很多内容我完全听不懂!怎么办?我想到了录音!每次再去和导师聊天时,我就提前把手机的录音功能打开,把谈话内容录下来,回去后放到电脑上反复听,听不懂的知识就上网去搜,通过这种方式我竟然学到了大量的知识。现在我的电脑里还存放着大量与导师聊天时的录音。现在都成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我在研一的时候,为了尽快完成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在来到清华的第一个寒假就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机会。大年三十都在做实验,大年初一那天到食堂吃饭的时候已经没有饺子了,只好回宿舍泡方便面吃,即便这样,我还坚持到实验室处理数据。紧接着,在第二年春节,我因为实验进展不顺,又选择留在学校过春节。每年春节期间学校里都异常冷清,所以这两个春节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我再也不想在学校过春节了!„„然而,我这还不算什么,我的一个师兄,他在清华读博士期间连续在学校度过了四个春节。当然,他也取得非常辉煌的成绩,他84年出生,25岁就博士毕业,27岁成为清华副教授,曾获得清华的学术新秀、特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他也是我们化工系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教授。

第三,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我觉得不管是做任何事情,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做科研,科研其实还是挺苦的,需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这个时候,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非常重要,要能够经得起打击,能够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中体会到乐趣。即使在最失落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能够看得到希望。在这个时候,大家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给自己一点鼓励。前面讲过,我在2011年那半年最郁闷的时候,曾经写了很多首诗来调节自己的心情。我没有太多的调节方式,写诗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无题

初入此境意朦胧,晦暗幽深步难行。

熬得云开见日出,便知何去又何从。

不管是顺利还是遇到挫折,我觉得大家都需要以平常心去对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科研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不断思考、迂回前进的过程。无论大家的天赋如何,都需要经历至少两到三年磨练意志的过程,这其中酸甜苦辣咸必不可少,但是一旦经受住了这种磨练,你的科研就会厚积

薄发,成果不断。高尔基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这所大学没有人愿意上,但是,能够从这个学校毕业的,个个都是强者!”

第四、要善于思考和创新。

搞科研不是干农活,光凭勤奋和力气是远远不够的。科研是一个需要很多智慧的行当。不管人的天赋如何,既然选择了科研这条路,那就必须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

碳纳米管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仪器设备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然而我所在的实验室是一个典型的化工实验室,很多实验条件都不具备。这怎么办?虽然我很多时候也会到外面积极寻求合作,但更多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拘常规,大胆尝试,敢于创造和运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困难。

比如,碳纳米管是一个非常细的纳米材料,到底有多细呢?只有几纳米,大概是人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粗细。我们虽然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中看到这么细的碳纳米管,但是你却很难在电子显微镜中对他们进行操纵。我当时就像,能不能利用光学显微镜甚至用肉眼就能看见碳纳米管?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很容易对他们进行观察和操纵。这个想法很大胆,却很难实现。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既然不能直接看到碳纳米管,那我就采用一个间接的方法吧。

我通过在单根的碳纳米管上挂上一串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对可见光有非常强的散射作用,从而就可以在普通的光照下看到单根的碳纳米管。打个比方,我们在黑夜里是看不到远处的一根很细的电线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这根电线上挂上一串灯泡,并且通上电使灯泡发光,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看见电线的位置。我们在碳纳米管上所挂的颗粒就起到了如同灯泡一样的标记作用。而我所发明的这种方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设备,只需要打开装有四氯化钛的瓶子口,由于四氯化钛很容易水解和挥发,这个时候瓶子口就呼呼冒烟,你把制备好的碳纳米管对准烟雾接触两三秒种,拿开,就完事了。没有比这个再简单和好做的实验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却蕴含着非常巧妙的构思。这项工作直接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我就凭着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又相继做出了三项非常有影响力的工作,分别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Nanoscale上面。其中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的那个就是前一段时间成为清华新闻网焦点新闻的宏观尺度超润滑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大气环境下的宏观尺度超润滑,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有这么一个独创的实验技巧。

第五,善于积累和总结

人之所以能够进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类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做科研更是这样,我们不能仅是一味的埋头做事,很多时候需要停下来去反思,去判断下一步的方向。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勤奋的双脚要踏在正确的方向上。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要想好自己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除此之外,要特别重视自己平时的点滴积累。鲁迅先生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一位历史学教授也曾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称为权威”。

其实对于搞科研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在一个领域里面成为专家,必须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总结。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积累了十几本的科研笔记,每一本厚厚的科研笔记都是非常有用的财富和知识宝库。每当我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时,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会想起自己这么多来的实验进展和心路历程。而这些总结和积累也成为我后来很多成果的基石。

举个例子,我不管实验结果是好还是坏,我都习惯于把所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努力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对于做过的事情,无论好坏,我都尽量尝试写出一些东西,能够下一个结论。哪怕是垃圾数据,我也要努力找出他们成为垃圾的原因。在我做出世界最长碳纳米管的过程中,我就是从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垃圾数据中发现了他们相互间的必然联系,并由此建立了一种能描述他们生长机理的模型。而在这个理论模型的指导下,以前所有的数据,哪怕是曾经认为的“垃圾数据”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也正是靠了这种不断的积累和总结,我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到半米长的碳纳米管。

第六,做一个知识面健全的人。

这对于一个博士非常重要。博士应当成为一个博学之士。不管我们以后做什么,我们都需要有健全的知识面,尤其是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我很庆幸自己在人文方面打下的功底,让我在学习理工科的时候,有着与很多同学不一样的视角。我后来发现,很多知识其实是相通的,当你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再去学习一门新的知识就不是那么困难。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幅在人人网上看到的画,“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只做到了中间的程度,学习到一点皮毛知识,看到了世界的可悲,却没有能力看到云巅,没有能力改变。”这幅画很值得我们思考。

最后谈一点梦想吧,对于我们从事超长碳纳米管的人来说,我们终极的梦想是能够制备出无限长的碳纳米管,下面以一首小诗结束我今天的分享。

莫看小管轻如鸿,韧性超强胜弩弓。

来年若长无限度,可作天梯上天庭。

我今天的分享很快到了尾声。也再次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也非常冒昧地把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和感悟分享给大家。如果我今天讲的东西,能够让在座的各位有所收获;特别是坐在台下的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涯的师弟师妹们,如果你们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起今天在台上的一位师兄还曾经有过比你们更郁闷的日子,能够从这位师兄的经历中得到一种鼓舞和继续前行的力量,那么我今天这次分享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就非常知足了!最后,再次感谢大家耐心听完我的分享。祝大家感恩节愉快!谢谢!

震撼!!!牛人分享德语学习经验 篇5

怎么样学习德语这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比较难的项目,即使是德语专业的学生也常常感到有力不从心之感。其实,我以前也经常在听力课上睡觉。后来我就弄了一盘磁带,在睡觉前翻来覆去地听,终于就练上去了。听力的要点在于对语音的感觉,所以,建议大家务必要掌握好语音,要能发准每一个音,这样,当你听到这个音时,就能正确地反应出来。听力包括对语音地辨别能力和理解所听到的内容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我们应更注重前者,因这是基础。具体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那到一篇听力时,先听一遍后(或者两遍)就去做练习;接着对答案,在答案的基础上再听上个两,三遍。然后,就可以看着原文听,直到能听清每一个词。最后再关上书反复听,直到听清每一个词。这样尽管表面上看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搞定一篇文章。但效果极佳,我本人听德语和英语都是这样的怎么样学习德语朗诵,就是读书。因为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读的词汇、语句都会在你大脑中留下印象,等到你再次听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大脑会很快的给你条件反射,领会其中的意思。要注意的是,在朗诵的时候,不要追求速度,囫囵吞枣读一气读完,结果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而是要放慢速度,在朗诵的同时要尽量理解,一定要有东西留在脑子里。

有些人认为读课文只是德语初学者需要做的事情,自己德语已经学了很久,根本用不着再读书。其实不然,如果你水平高了,完全可以读难度高一些的东西。朗诵是提高德语听力,甚至提高德语综合水平的一大秘诀。

怎么样学习德语朗诵,就是读书。因为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读的词汇、语句都会在你大脑中留下印象,等到你再次听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大脑会很快的给你条件反射,领会其中的意思。要注意的是,在朗诵的时候,不要追求速度,囫囵吞枣读一气读完,结果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而是要放慢速度,在朗诵的同时要尽量理解,一定要有东西留在脑子里。

天真与经验之歌 篇6

这些作品既体现着80后、90后年轻一代的影像创作者少年天真的情怀和创作上孩子般的天真状态,也能反映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人经验的体验与表达,以及他们迈向成熟影像创作的苦涩探索历程。

我们看到这些被视作“90后学院派”通过一次集体尝试,来证明自身并非刻板印象中的“学院派”。对这些年轻人更确切的理解或许应该是“经历过学院教育”的一个群体,其中学院教育只是一个过程,而非百分之百决定学生走向的唯一因素。

作为这几位学生的指导老师朱炯,她将项目作品划分为三个主题:面向内心的影像;用影像反思消费时代;日常照片的艺术探索。

在第一部分“面向内心的影像”中,刘艺程用自拍的方式进行表达,《幼稚的人》是对青春成长的直接剖析,《观照》则如影像日记般将所思、所想、所梦诚实表达。黎晨驰《见我所见》虽然将镜头面向了大自然,但是他只愿让底片记录他所想见的碎石、冰柱或者一波阳光。在对东方审美的“空”及“有”中寻找当代生存的自我立足点。袁远则以家庭影像为载体,将个人的影像经验转化为一个时代的公共影像记忆,与观众一起来追溯家庭的亲情和内心的成长。

在第二部分“用影像反思消费时代”中,三位女性摄影师敏感而锐利地用影像剖析日常消费对象:王译媚的《重组速食》以色彩的暴力重建驰名中外的快餐食品菜单,仝丹奇为老老少少的日常消费用品树碑立传,沈孝怡自省而犀利地再造大众娱乐的消费对象——“女性”。

而第三部分是日常照片的艺术探索。日常照片是那些非专业的影像,是今天摄取影像总量中的大多数,也有着无限的艺术表达的空间。吴涛以自己的生命体验,长期以日常化的影像表现着无常的人生命运。何博则收集了他人的影像,并基于互联网的蔓延,挽手无名的世界众生,探索无从追寻的意义影像。

非牛人BEC中级考试B复习经验 篇7

PS:我是法律英语专业的,但也不是什么好的学校,二本,四级裸考560,其实我觉得,BEC和四六级没多大关系。

关键就是这两个月你怎么准备。因为题型就不一样(除了那个完型)。

这个帖子专门写给和我一样没别人聪明但是比别人努力的童鞋。

不要问别人BEC中级高级难不难,自己去找一套题做一次就知道了。

小马过河的道理嘛,自己去试试深浅,每个人的程度都不一样,别人的难不一定对你就难,别人说的简单也不是相对于你的简单。不要妄自菲薄,但是也不要因为CET4/6考的好就骄傲了。

(在这里还要谢谢这个学姐,也是在大家网的英研板块认识的,人很好啊,萍水相逢给我了那么多书!)

牛人考研英语经验之 篇8

先交代一下背景吧,我是 北京 211 院校(最烂的 211 学校 ^_^)的本科学生,学的是统计学(市场调查方向),偏经济方向一点,我们系也设在经济管理学院下,我不是什么牛人,成绩也很一般,大学前 3 年学积分(各科学分 * 各科成绩 / 总学分)83。一般的成绩,尤其是第一年的高等数学只有 60 多分,线性代数 66 分,还挂过一科!英语方面,四六级都 500 刚过,雅思 6.5,GMAT640。我是大三第一学期决定 出国 的,当时有点迷茫,最开始想去 英国,因此在 07 年 11 月份去新东方学了雅思,但之后又觉得英国不好,又贵,天气我也不喜欢。又考虑去 澳大利亚,但还是不太好,我正好有亲戚在 加拿大,最后就决定干脆去加拿大吧,毕竟有人在那边好办事一点 J。我 3 月份考的雅思,第一次还算凑和,6.5 分,每项都 6 分以上,但是觉得还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是 考试 型选手……),尤其是听力只有 6.5 ……当时考完雅思,还琢磨着出国最好学个商科,于是跟着我们班另外一同去美国的 同学 开始学 GMAT ……由于考完雅思再就没看过,第二次考试成绩和第一回一样,我也就认命了…… 6.5 分的成绩也让我和 Mcgill 这种牛校说再见了。GMAT 考得比较曲折,当时由于奥运会,还有跟女朋友分手,两件事情搞得我学习进度受到了影响,本来打算 9 月份考的结果 10 月份才考完,分时还是不理想…… 640(数学 50,语文 27,作文 3.5),NND,反正决定去加拿大了,不念商科,继续学经济或者统计,就凑活着用吧。自己感觉把,留学 这事情能尽早准备就尽早准备,因为大多数情况,自己定的计划都会被拖延(至少我是这种人;-P)当时想 12 月就把所有材料的寄出去,最后还是拖到了一月,因此错过了一个学校的 deadline …… 关于 中介

北京的大小中介我也问过几家,其中有一个给我印象深刻,那人问过我的背景之后,斩钉截铁的说:你这样申请加拿大基本不可能,GPA 和语言成绩低了。我就问他: concordia 有没有戏?他说:绝对不可能,除非我找人让你去读 XX 项目来着…… 结果呢?我收到的第一个 offer 就是 concordia 的…… 所以说中介这东西还是仔细斟酌,个人建议还是不要找了。中介无非就是帮你写 推荐 信,ps 什么的,别的东西还是要自己办……去北美的话中介费至少 1w5-2w,有这么多钱干啥不成?

准备好了考试,就开始选校和准备申请的材料了。建议申请的同学都去看看《飞跃手册》和《 上海 交大留学手册》,对不太了解的同学是非常好的帮助,上面把申请的每一步都说得很详细。10 月-11 月我一直每天早上 7 点和考研的同学起来去图书馆占座,然后就上网查学校的资料。还好加拿大学校不多,选校方面不是问题,把大概能去的学校用一张 excel 表全部列出来,大概就是我这图片上的内容——专业、推荐信、语言成绩、deadline 等等,全部学校整理完之后可以用 excel 做个筛选,之后查起来很方便的。在网上看资料确实是很烦的事情,尤其是外国学校有的网站做的那叫一个恶心啊,字又小,我几乎每天眼睛都累得不行。如果有什么问题,不要犹豫,果断给小米发邮件,他们会很耐心的解答的。基本都能很快回复,有的学校磨磨蹭蹭一个礼拜回你也是很正常的。

通过筛选,我最后确定了申请 Guelph, Mc Master , Waterloo, UWO, Concordia 等 8 所学校,总共 13 个 program(向我们这种非牛人只能用鸟枪法啊)。之后要按照各个学校的要求准备材料,每个学校要求的可能略有不同,不过大概都差不多,无非 PS、Resume、References、成绩单 等下面分别说说: Personal Statement 最麻烦的东西,我构思就花了将近一个礼拜,大体构思如下: 第一段:总括开头,写明目的

第二段:谈谈兴趣是怎么来的,什么事情使我感兴趣的 第三段:学术情况,学习品质 第四段:课外活动 第五段:职业目标 第六段:学习目的 总结

Taishai 有一篇文章对我 ps 写作 的帮助非常大————

http:// 此外,我还看了传说中的《 How To Write A Winning Personal Statement For 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虽然有点老,但是内容和最后对教授的采访还是很好的。由于是自己写作,我的英文写作又不是很好,于是主要是以模仿抄袭为主 ^_^,我经常去太傻文书区, 还有别的网站去收集创意和好的语句,用 word 收集下来。我先写了个中文版的 PS,然后再写英文的,最后然在加拿大的小姨找人看了看,从语言上润色了一下,就凑和着用了。个人感觉 PS 写作要义:无非以下几点: Answers —— 要回答学校的问题 Unique —— 一定要有特点 Honesty —— 要诚实 Present —— 立足现在

Expressive —— 语言有表现力

Resume 很 easy,找个模板套套就行,而且也不是所有学校都要。

References 加拿大的学校一般都要推荐表格,不过我也准备了推荐信,三封,系主任,副教授,实习时候的老板各一封。我也是全部自己写,先中文,后英文,这个就容易许多了。我参考了新东方的留学文书材料。个人觉得不要使用太多的牛逼词汇,把自己吹的好像爱因斯坦一样,太不现实了,重点是举出例子。向我而言,系主任那一封重点侧重突出我的创新能力和

leadership,副教授那一封突出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实习那一封就是学以致用了呗,什么勤奋、踏实都是每封都要提的。我们老师跟我的关系比较好,所以推荐信没遇到什么困难,很顺利就完成了。就是最后在封口的时候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要装错了,最后买个便利贴,封好一个贴一个,以免忘记。

写作的时候最好能够让每个老师的信看起来文笔不太一样,最后要有学校信头的纸打印,我们学校没有,自己拿 ps 做一个就行。成绩单、在读证明

每个学校不一样,就不赘述了,很容易。

在准备材料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晰,千万不能乱,其实是很繁琐的事情,一会儿推荐信时间打错了,老师邮箱搞错了什么的。每天头脑头很乱,因此在前一天或当天早上我一般都把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写在便利贴上,贴到醒目的地方。我当时为了清醒一点,把桌子收拾了一下,然后左边放了个鞋盒子,刚好能放下文件袋,然后买了十几个文件袋,用便利贴标明,每个学校、每个专业一个袋子,很清楚。然后自己做一个每个学校的 checklist,放在透明文件袋的第一页,准备好一个就用 mark pen 标明一下,就不会搞错了。笔筒里准备好剪刀、尺子、马克笔、签字笔,能随时取用。自己觉得相当有效率,哇咔咔。月初我终于准备好了全部材料,网上交申请 fee 的时候,突然发现老爸把建行的卡办错了,郁闷的不行,还好班里有一起申请的同学,我就用他的交了。第一次看到缴费成功,那叫一个激动啊!注意的是信用卡如果被 decline 三次就不能通过信用卡交费了,大家还是要小心。同学的信用卡是中国银行的,好像还不错。

剩下的就是把材料寄出去了,我 选择 的是 DHL,反正也不贵,125 一个,毕竟快又有保障,还是划得来的,一般 5 天之内就到了。而且加拿大的 post office 经常罢工,所以还是选择快递较好。关于陶瓷

怎么说呢,这是个尴尬的问题。因为我学的这个专业,半瓶子经济半瓶子统计,半个文科半个理科,那有什么实验室经验,而且又不是牛校,我自己寻思一下,找教授陶瓷也没什么好说的,自己的研究方向?我都不知道……最后一狠心,NND,不套了,爱咋咋地吧。经过慢长的等待,至今收到了 4 个学校的 offer(NND,McMaster 和 UWO 现在也没消息……)。很开心,毕竟这半年多很辛苦,个人认为比考研、找工作什么的烦多了,大事小事一大堆,一不小心就浮躁了。不过最后总算有了回报,心里还是挺温暖的。我还记得当时去问中介,中介说我希望渺茫,我就发誓,一定要让你们看看,我自己申也行。半年下来自己学到了很多,失恋、考试乱七八糟的事情掺和在一起让自己不知不觉的成长了,到最后回首申请的时候,我可以说没有遗憾,真的没有遗憾,自己尽力了,会收到好结果的。至于最后的 签证,我现在正在准备……也是相当麻烦……尽人事,安天命吧 ^_^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的支持、宿舍的兄弟 xiaoke,来二大爷,刀哥,辉哥,浩子,yxc,胖哥,cc,阿鱼,还有我在加拿大表姐,每天都跟我谈留学的事,帮我参考学校,开导我,没有你们我可能真的无法一路走来。

最后祝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PS:(目前就读Brock Statistics)

上一篇:老年人生日的祝福语下一篇:品牌年度传播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