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亡党亡国观后感(共9篇)
坚持不懈为党的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
——观《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有感
近日,公司组织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纪录片,该片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他们以各自的经历讲述20年前那场“世纪大悲剧”的前因后果、台前和幕后,并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
看了该片后使我感到震撼,使我们对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内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一再否定斯大林,否定十月革命和苏共的光荣历史;丧失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党的组织丧失了先进性;党风败坏 严重脱离群众;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干部路线。
这些原因和“教训”提醒着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时刻以历史为鉴,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永远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责 1
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履行职责、开拓创新、永不叛党。
首先,共产党员必须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争做改革发展的领头雁。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要刻苦学习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带头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即使有的改革措施暂时影响了自身利益,也应胸怀大局,放眼长远,始终把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其次,共产党员必须明志守节,清正廉洁,争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加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坚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习与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带头弘扬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和凝聚广大群众,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再次,共产党员必须践行宗旨,乐于奉献,争做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反映群众的意愿,真正在与广大群众的交心交友中增进对群众的理解和与群众的血肉感情。努力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最后,每一个党员都必须严守党的纪律,听党指挥。要提高遵守党的纪律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党的纪律约束,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坚决克服和纠正各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温亚晨
观看《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后,感触极深。二十世纪最大的政党事件,莫过于苏联共产党的兴起和消亡。其兴起,令世界上多少人感到振奋,其消亡,也令世界上多少人感到无奈。
本人认为,致使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度集权的党建模式是苏共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苏共几任最高领导人,莫不是权力过于集中,一人独大,又缺乏体制监督,孰不知这种现象如放在一些屑小小人手里就是灾难。戈尔巴乔夫时期更是大搞特权,排除异己,为所欲为,最后逐渐形成了脱离、背离和最终背叛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特权阶层和像戈尔巴乔夫等人这样的代表人物。
二、意识形态崩溃。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几个野心家丧失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主张放弃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全盘照搬西方的理论和制度模式,“背叛了党和人民”,全面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彻底背叛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导致苏共74年执政地位的丧失,使国内经济严重下滑,政治动荡不已,意识形态领域混乱不堪,精神消极颓废,社会矛盾叠出,人民群众遭殃。
三、实行政治多党制和指导思想多元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向国内外塑造所谓“公开”、“民主”的亲民形象,一是推行无休止的“公开性”,致使苏共高层内部矛盾公开化,加剧了苏共内部的分歧;二是推行所谓的“民主”,致使指导思想多元化,各种非法组织、党派林立,活动猖獗,且听之任之,导致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只能是内忧外疾,导致亡党亡国。
四、改革措施不力,发展方向不清,经济私有化,通货膨胀。虽然推行了所谓的“经济改革”,但缺乏正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举措,没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是苏共败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学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工作安排,全体在岗教工党员、全体学生党员于上周五晚上7:30—10:30在匠成楼“周末影院”(老图书馆报告厅)
观看了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让我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识。
这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倾听并记录了20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以各自的经历讲述20年前那场“世纪大悲剧”的前因后果、台前和幕后,并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看了该片,我深感震撼。20年过去了,回头看苏联的兴衰荣辱,我内心深有感触。它提醒着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永远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看了纪录片,反思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各方面,我认为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解放层次有待提高。思想的解放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全局性、敏感性的问题上还缺乏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二是理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没有完全科学地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学习水平有待提高。面对较为繁多的学习任务,要科学分配时间、把握重点,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为了解决自身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夯实文化功底,提升理论修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文化学习,努力做到:学理论,要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自己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强化政治素质,筑牢思想防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明志守节,清正廉洁,在各种考验面前自重、自警、自励、自律,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败的侵蚀。
三、强化党员意识,保持心态平衡。要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坚持党的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端正思想态度,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使内心世界更加充实,心态更加平和,进取心更加坚定,把党赋予的工作和自己的人生追求融为一体。
总之,《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居安思危,要充分认识到如今的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像苏联那样,国家四分五裂、内乱外患,就没有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局面,更没有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要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思想、艰苦奋斗、严守纪律、践行宗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鹿娟
通过观看《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我感受颇深,尔巴乔夫上台时,正值苏联社会面临严重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苏联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在政治领域,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官僚主义严重,腐化和特权问题十分突出。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十分僵化,同时西方各种思潮涌入,群众思想十分混乱。在国际上,由于长期的军备竞赛和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处境极为孤立。在这样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苏共二十七大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经济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则开始有了激进的改革思想。
1987年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与新思维”,他对苏联现存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提出要对苏联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其中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倡导社会主义多元化、提出全面民主化纲领,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的变质,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90年苏联开始政治体制改革与对外战略调整,政治上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级属性、地位作用和组织原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上全面改革所有制关系,取消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生产资料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意识形态上实行多元化,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些改革不仅没有取得成果,反而造成社会生产的全面停滞,危机更加严重。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民族分裂、社会秩序混乱接踵而来。
概论:二十世纪最大的政党事件,莫过于苏联共产党的兴起和消亡。其兴起,令世界上多少人感到振奋,其消亡,也令世界上多少人感到无奈。苏共亡党、苏联亡国,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和辨析。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必然有一种是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苏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否定党的历史和领袖,不管有没有戈尔巴乔夫、有没有叶利钦,都会导致亡党亡国的结果。
关键词:背离马克思主义 脱离群众 体制僵化 外部原因 领导人
一、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和领袖。“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一再否定斯大林,否定十月革命和苏共的光荣历史,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的谎言。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二、否定正确的理论指导,背离马列主义。列宁深刻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革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的典范。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
社会政治动荡。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民主化”、“公开性”,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
三、严重脱离群众,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随着苏共领导层的蜕化变质,苏共基层组织也丧失了先进性,失去了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质量下降,严重脱离群众,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到垮台前夕,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已经是徒有其名。有人说苏共20万党员时取得二月革命的胜利,35万党员时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55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而在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党的思想教育长期无人过问。党的组织生活涣散,许多党员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前进方向,相当多的人入党不是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奋斗,而是为了自己在仕途上、物质上捞取好处。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相当严重,干部职务越高,特权越多。莫斯科的特供商店就达100多处,在这里各种进口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供高级干部享用,严重地脱离了群众。有些高干的子女也仰仗亲属的权威,为非作歹,贪污受贿,走私贩私。戈尔巴乔夫执行的改革成为新生资产阶级的催化剂,大批干部腐败变质。苏联解体后,莫斯科的大富豪、俄国政府中的高官,不少是原来苏共的干部。脱离了人民群众,背离了为人民
四、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下,苏联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体制显得格格不入,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这种体
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五、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但是,他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他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我院组织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大家深有体会。这部影片使我们深深地遭到教育和震动。该片围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党的建设的八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每一个方面都有我们应当认真汲取的教训。这部纪录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教育的好教材,对巩固和扩大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着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推动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当前,迫切需要加强、深化和改进反腐倡廉教育,主要是:(1)突出教育主题。要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廉洁从政、廉洁执法、廉洁司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建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2)创新教育方式。要把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融进领导干部的提拔、管理、使用、培训等各个环节,坚持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3)扩大覆盖范围。要面向全党全社会,扩大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加强勤政廉政先进典型的宣传,要提倡廉政文化,增进全社会建立“以廉为荣”。
以后在学习工作中我要在一下几方面加强努力。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努力做到:学理论,要捉住实质,在进步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经济,要在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方面下工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情势发展的需要。
努力进步政治素质。作为一位国家的工作职员,在各种考验眼前必须自重、自警、自励、自律,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抗各种消极***的腐蚀。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利和地位,正确对待顺利与困难、成功与挫折、赞美与批评,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开辟创新,自觉奉献。
增强党员意识。端正思想态度,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贯串始终,并从中找到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方向,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心态更加平和,进取心更加坚定,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思想和工作上都获得新的成绩,使自己成为思想上的先锋,业务上的尖子,努力把党赋予的工作和自己的人生寻求融为一体。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意识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拥有85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的新成员加入其中。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趋利性和差异性也必然反映到党内来。理想信念的淡漠,价值观念的多元,已经十分明显,在是与非、荣与辱、优与劣、利与弊、得与失等等方面的评价尺度上也是人言人殊,莫衷一是。这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一些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四化的信心,对人民群众的信用。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密切相联;同时,党的执政能力又是具体的、实在的,它与8500万党员的素质、形象紧密相连。每一位党员就是构成执政能力的“细胞”,只有一个个这样的“细胞”康健,执政能力才能提高。
因此,我们应从这样的视角看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时刻谨言慎行,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以历史为鉴,永葆党的纯洁性,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党的纪律约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坚决克服和纠正各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实群众路线
我们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坚决反对“四风”,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
风,必须践行宗旨,乐于奉献。戈尔巴乔夫执行的改革成为新生资产阶级的催化剂,大批干部腐败变质。苏联解体后,莫斯科的大富豪、俄国政府中的高官,不少是原来苏共的干部,干部贪腐,脱离群众,成了党和国家的蛀虫,最后历史证明一个腐朽的政党是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的。作为执政党的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反映群众的意愿,真正在与广大群众的交心交友中增进对群众的理解和与群众的血肉感情。从财政监督工作的具体实践来讲,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及执行国家重大财税政策的有关情况,听取一线群众有关国家财税政策改革的意见建议,了解基层群众的具体诉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三、珍惜和平与安定,积极进取奋斗
我们党是国家的执政党,党的团结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只有国泰民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是革命最彻底、代表中国最广泛阶层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政党。当前我党领导下的中国,是经济发展最好、社会变化最大、人民最有幸福感的时期。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内外因主要有三类:一是外因,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和对其军事威胁与争霸。二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和弊端。三是自赫鲁晓夫始对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脱离、背离乃至戈尔巴乔夫的最终背叛。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勇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在不断出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势中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第二,必然始终坚持党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歪风邪气和错误潮流,群众在一定条件下、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无能为力,显得风平浪静,但在特定条件下,就有可能掀起巨浪,翻江倒海。
第三,把发展放在执政第一位,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两者不可偏废,更不能分离或对立,并应始终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只有不断在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改革开放确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巩固与自我完善,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因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让人民能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而不是一昧地把改革成本推向社会,改革成果被少数人享有。
第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改变了以往的显性的方式,利用改革过程中所伴随着的矛盾激化,以民主、科技等方式为诱惑、以金融操纵、意识操纵、非政府组织渗透、信息干扰等新武器,试图西化,分化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有合作、有竞争,同时有激烈的较量。我们在高度警惕西方对我运用硬实力的同时,更应高度警惕对我运用西化、分化的软实力、巧实力。第五、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反对军队国家化。“枪杆子里出政权”以“军队国家化”为幌子,是要党交出军队,最终将会使党使去政权基础。
第六、应突出法治和监督,党政职能分开,党必须做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动.。持这一领导方式,就要求党的一切组织、一切成员、一切活动,都没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力,都必须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绝不能以党代国,以党代法,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强化宪法和法律意识,带头执行宪法和法律,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执政党必须接收党外监督;如果没有党外监督,法治就成为空谈,也容易走上腐败,堕落之路,并遂渐成为少数利益群体的代言人。作为执政党,应胸怀坦诚地接受各方监督。既要接受党内监督,更要接受权力机关人大的监督,以及各民主党派、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第七、加强党风建设
1、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发展党内民主,民主与集中要有机结合,并由此推广到国家的民主。
八、改革过程中要注意改革步伐,不能拖也不能太快,从试点到铺开,循序渐进,一定得有群从基础,改革要能为广大人民带来利益,而不能为少数人所独享,同时把改革成本推给大众。
从网上看了《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电视专题片,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苏联的贪官污吏为了逃避共产党可能给予的惩罚,干脆暗中和资产阶级各种代表人物沆瀣一气,共同使劲儿来推翻苏维埃政权,以求这个国家能够自然长入资本主义社会,进而达到无人来清算他们罪恶的目的。
二是由于苏联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特权阶层的无比痛恨,窃以为这种腐败现象不可能在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出现,便天真而想当然地响应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人的号召,因而对于苏联共产党政权的灭亡持了冷眼旁观之态度,致使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四分五裂成世界二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