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推荐11篇)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篇1

陇县固关镇民族中心小学 薛丹丹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山区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关注中等生和优生是出不了成绩的,也不叫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另外,我镇处于陇县偏远山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也就较多,孩子长期无人管教、缺乏家庭教育,致使这些孩子学习习惯较差,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如本校现状:学困生班班可见,教师一直都在转化学困生,可是学困生屡增不减,这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进而影响到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如何转困、脱困,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转化策略,已成为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优秀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因此确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小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同时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

(1)、首先确立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六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进行研究。

(2)、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心理研究。

(3)、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不良学习习惯的研究。(4)、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研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5)、因材施教的应用研究。为了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最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困生”成因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有哪些类型,分别呈现哪些特点,寻找转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在理论层面找主客观因素的着眼点,形成《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研究报告》,以揭示形成“学困生”的内在规律。

(1)从学习过程方面的研究

学习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由非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智力系统和能力系统组成,四个系统应相互促进,任何子系统的有序都将影响和决定学习系统的有序程度。所以我们将对这四个系统进行研究,如何使“学困生”的四个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使系统有序化。

(2)对“学困生”形成主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很多,诸如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和毅力等方面,所以主观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学困生”学习动力的研究;“学困生”意志和毅力研究;“学困生”情绪研究。

(3)对形成“学困生”客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除了学生主体之外,当然不排除客观存在的许多因素,诸如学校环境,课程体系、教师因素、家庭的变故、社会的不良影响等等,所以客观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学校教育现状的研究;教师教育思想及教育行为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新课程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对家长的研究;对社会各方面的研究。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在研究“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的方法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教师的主要策略研究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学校所采取的对策显得尤其重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A、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缩小“学困生”群体,同时面对学习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对他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等;

B、课堂上进行转化。课堂上进行分层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信心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反馈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兴趣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能力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转化的研究。

C、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特别要热爱每个“学困生”,充满信心,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研究内容主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研究。

(2)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入手,通过学校对“学困生”管理的相关措施来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主要研究内容有:查缺补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研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研究。

(3)班级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通过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多种形式,从班级管理入手,创建班级评价激励制度,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困生”。确保与“学困生”家长的密切联系,制定计划并落实。加强学风建设,及时做好“学困生”教育工作。制定“学困生”的跟踪培养措施。通过班级对“学困生”管理的相关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班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和途径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作为我校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问卷调查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找出学习困难、厌学的原因。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实验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案”,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5、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6—2017.9)

1、组建课题组、申报课题、召开开题讨论会。针对我校学困生学习的现状和我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针对近几年学困生现状进行研讨, 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并申报《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的省级科研课题。

2、成立课题组成员。

3、进行有关学困生转化知识的理论学习,为学困生转化夯实基础。

(二)、第二阶段:调查分析形成方案阶段(2017.10—2017.12)

1、布置本阶段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课题相关理论,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2、确定课题研究对象。

以六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

3、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分析、分类并写出调查报告。制定学困生情况教师、学生及家长调查问卷,并在各个班级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困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初步分析学业落后的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对学困生类型进行分类。

4、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学困生的现状和成因,制定研究措施。并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跟踪调查,并经常对其进行家访。

5、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并展开交流和讨论,对授课形式进行改进,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6、总结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收集相关课题材料。

(三)、第三阶段:实施调整阶段(2018.1—2018.3)

1、布置本阶段课题研究任务,制定本阶段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课题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2、在对学困生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的姓名、性别、班级、学习状况、性格特点、住址、家长职业、经济状况、联系电话、形成学困生的原因、转化记录表;记录每次教育转化或辅导的具体过程、学困生跟踪对比表;记录学困生各种进步,各种好的表现,如:反映学困生进步的检测试卷,从而进行跟踪对比,寻找其闪光点,并及时把其闪光点进行放大,增强其自信心,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3、课题组每月一次举行课题研讨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共同分析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办法。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情况,根据研究情况适时调整策略。

4、加强课堂教学的科研力度。本阶段,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题实验汇报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5、努力探索出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自学—合作—互助课堂教学模式,适时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心理辅导。

(1)针对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研究成员采用分层教学,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出自学—合作—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2)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方法是:教给学生怎样预习,找疑难;怎样听课、边听边思、解除疑难;怎样积极巩固、训练所学内容;怎样课后复习,独立作业,记忆所学知识;怎样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等。

(3)定期开展学困生心理辅导,解决学困生心理存在的障碍;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解答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更正学生一些错误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一些因成绩差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学困生重新鼓足勇气,昂首阔步。(4)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以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6、收集实验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撰写实验论文。

7、通过对实验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找出有效防止学困生产生或有效转化学困生的规律,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总结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收集相关课题材料。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8.4—2018.6)本阶段为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

(1)上课题研究汇报课。课题组成员每人上一节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以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2)采取多种形式,对前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整理课题档案,分类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将理论研究和实验数据归纳、处理,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3)根据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经验,梳理实验过程中的规律,撰写研究报告。

(4)课题成果的推广。课题研究是为了推动教学,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我们把课题研究的经验及不足总结出来,供全体教师借鉴。(5)申请结题。填写课题研究成果评审申报表。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 组长:马玉龙(负责全面工作)

成员:薛丹丹(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

张浩亮(负责实验班级和教师的管理)

王 敏(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薛丹丹(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

成员:张浩亮(负责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的研究)

王 敏(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健全,为教育科研的开发提供了物质保证。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我县教研室及校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充分认识到只有走教改科研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因此我校在教改科研方面从未放松过。

3、拥有姣好的师资队伍。

本课题组的老师,不仅有经验,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同时业务能力强,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证。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有效教学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学校生源复杂,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具有差异性。由于学校生源复杂,并且学生个体间存在了包括学习能力、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信息接收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从入校展开学习开始就已站在不同知识构造的起跑线上,因此,每一个班级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困生。另外,如今小学生的压力逐渐增大,学习负担更重,无形中给很多学困生又增添了不少心理压力,导致差异性的增大。

(2)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参与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这些学习内容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难度,使其逐渐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此外,学习过程中的枯燥还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缺乏学习思考与探究的动力,使其差异性更加明显。

(3)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缺乏一定的数学学习信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数学的学习和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当前很多数学学困生由于没有找到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面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无法以投入的状态、以最高效的形式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听课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找到学习重点,最终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且难以进步,于是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的信心。

(4)小学生成长阶段的特征导致其注意力以及自控能力较差。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正处于非常贪玩、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能力较差的阶段,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本身由于数学学习兴趣不足,进入数学学习课堂后注意力无法集中,在教师讲解重点知识时容易走神,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又很快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导致学习漏洞越来越大,数学学习停滞不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全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与研究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例如,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合声音、画面、图像、文字等多方面的优势,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生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活跃思维,从而取得高效教学的成果。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上不够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要多于理性认识,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学习能力不强,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过于敏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爱,通过观察尽可能放大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的细微进步,并不吝惜赞美之词,及时给予最大程度的表扬,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学生的动力都转化到数学的学习中去,让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发奋图强,努力上进,从而逐渐重拾数学学习信心,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3)加大对学困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行个人辅导。教师要密切关注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差异性以及形成原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在每次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积极引导学困生,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基础知识以及学习情况,让其对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要将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帮助学困生优化学习方式,精讲巧练,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中摸索出针对不同学困生个体而采用的提高方法,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最后,作业的安排上也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及时针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的辅导等。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管理;学困生;转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群体性的问题,为数不少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放弃了数学学习,成为学困生。数学学困生问题已经非常普遍,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非常重要,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小学数学学困生主要指在与同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水平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的学生。虽然学业成绩比较落后,但从学生的正常智力程度进行判断,学业成绩可以有效提高的学生,至于智力明显低劣、学业成绩未达到平均标准者,则不属于学困生的范畴。本文所述的数学学困生是针对小学阶段的智力正常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因一些心理因素等造成成绩不好使潜在能量发挥受阻,出现对数学学习活动参与困难行为的学生。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1.内部因素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更多来自学生本人,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很多学困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学习注意力,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短时记忆力差,对呈现在面前的大量数学材料的学习是盲目的,不能自主概括学习到的知识,只是单纯的机械记忆,不能理解一些数学问题的实质,因此在学习后不能有效地将记忆对象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并且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偏低,不会阅读数学符号和图表,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特别多的阻碍,不明白数学符号和公式的含义,是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大障碍。

2.外部因素

影响小学数学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外部因素是教师的固定思维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学生对数学初步知识的学习,一些小学教师存在固定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一旦学生在不受重视的环境下学习,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许多困惑,这样一来就更容易出现学困生,尤其是在遇到综合问题时,学困生在知识点的提取、运用上受到的环境干扰更大,造成数学学习的困难。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引导学困生观察数学表达式、图形、表格等数学信息,遇到困难时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逐步说出或表达出对有关式子、图形、表格、相关语句等条件的理解、认识,逐步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在学习中逐渐集中注意力。学困生由于知识结构上的断层,在课堂上可能会处于一个想听听不懂、想学学不会的困难境地,难免会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及时提醒,并且教师在课外必须要积极帮助和鼓励学困生把中断的知识链条衔接起来。

2.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在针对学困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吸引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力,将数学与问题联系起来,结合具体的教学课程内容,使学困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以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结合学困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知识基础进行恰当铺垫和诱导,同时以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吸引学困生进行学习,使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享受,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过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困生向着优秀学生的方向进行转化。

3.发挥外部环境影响的积极作用

对于学困生来说,学校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需要给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好的学习环境对其影响,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因为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多是在学校进行,所以转化学困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环境的积极作用,并且需要有效发挥集体的教育优势,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能够进行的更有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小学数学学困生教育的实际状况,详细说明了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方面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注重调动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倡导教师与学困生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帮助数学学困生进行大面积转化,对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董爱国.浅论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和转化措施[J].科技信息,2013(25):316.

[2]王丽.谈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40.

[3]郑艳敏.简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教学对策[J].学周刊,2013(04):91.

六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案 篇4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困生”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较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学习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我们的学生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低,对学生学习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放任自流,使这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上的不同程度的障碍。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念,逐步转变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内部动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学困生,要用“爱心”温暖学困生,要有信心相信学困生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要用平等的态度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多方面提高素质。

三、转化措施:

1、以长补短,鼓励表扬为主

面对后进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即使是点滴进步,也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史丽亚、陈嘉聪明表现欲强,偶尔上课时又举手又上黑板,显得很积极,说明这类学困生转化时只要认真听课一定能听懂。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以下办法改变他:每天上课至少提问3到5次,让他没有开小差的时间;做作业时选一些他会做而且感兴趣的题,面对面的批阅并写好鼓励语言;学习小组组长也给予一定的帮助......转化这些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粗暴,随意惩罚。上课时遇到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多用闪光的语言激励学生,通过疏导促使后进生积极向上,同时在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竞赛,以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问中找学困生到乐趣,享受进步的喜悦。

2、用点滴的恩爱关心后进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比如于思奇、卫阳、雷雨、张国盛、李鑫、何一萌智力不是太弱,但基础知识很差,上课听不懂教师所讲内容。他们在低年级的知识缺漏多,做作业时,不会做的只能抄好学生的,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方法对一些学困生进行教学:

(1)上课提问多采取层次化。如简单计算,多给机会板演等;

(2)在作业布置上也采取层次化。给他们布置一些和好学生不一样的简单的、基本的练习题

(3)课下多辅导,以优带困。内容主要以计算,画图和概念性为主。主要加强这部分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

3、通过面批的方法,让学困生学会数学思维方

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主要是对自己要求不严,遇到运用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时不闻不问,做错也不找原因,不订正,这样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便不会解决所有数学问题,从而对学好数学失去了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业适当的进行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及时帮助、鼓励学困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错,错在那里?以后应怎样思考这种问题?逐步让学困生学会数学思维,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缩小两极分化。使他们在本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加强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根据数学教材系统性强的特点,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就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课外辅导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课外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有针对部分学困生小组辅导,有针对个别学困生个别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给学困生解答疑难,指导他们完成课外作业,每次辅导要有针对性,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主,防止随意性。

5、建立同学“手拉手助学活动”。为学困生同学找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平时学困生同学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询问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并安排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手拉手助学活动”为学困生和优等生建立了友谊的桥梁,也促进了班内和谐学习气氛的形成。

小学学困生转化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健,是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本着教育要“为了一切的学生”为宗旨,我校针对这些学生制定此实施方案,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让“学困生”问题有所改观。

二、学困生的界定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与其同年龄的大部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予以补偿的学生,他们有正常的心理活动,却不能完成课标规定的学业,学习成绩低下。学困生一般分为两类:

(1)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这类学生虽经努力,成绩依然低下。但每班人数极少或没有。

(2)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是学困生的主体,具有较大潜能,是转化的重点。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尊重学困生制度

全组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学困生”尊重、帮助,不得歧视、挖苦、和讽刺学生,及时表扬和挖掘“学困生”的先进学习事例、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了解情绪的自我调节和宣泄的方法。在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活跃英语

学习气氛,减少学生的厌学心理。每学期召开

1—2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二)教师教育制度

1.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始前要摸清各班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名单,包括学生家庭地址、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工作单位、父母教育学生方法等学生第一手资料的整理。

2. 教师每学期要和1到2名“学困生”结对。每一个星期谈话辅导不少于1次,并做好辅导记录。谈话辅导时注意说话的语气、用词。有必要时要对“学困生”进行家访,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及时给与学习与生活上的帮助。

3. 任课教师要协调好“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在课上和课后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学生的上课纪律问题、课后的作业量与作业质量问题、课后过关问题等。

4. 每学期两次以上联系家长,多用鼓励的语言关注“学困生”的成长,积累学生平时的优点,婉转的指出缺点,增强家长的信心。

5. 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较为科学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6.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老师之间达成共识,提高教师集体作战的能力,提高“帮教”工作的实效。

7.教师做好帮教记录,并与学期末上交,对 “学困生” 进行评比,进步较大的给予一定奖励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学生自我教育制度

除了学校和老师的努力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学困生”要正视自己的困难,不放弃、不气馁、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不懂就问。独立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看到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妥善处理好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听从长辈的教诲,有主见,明辨是非,集中精力,争取学习上的提高。

3.其他学生要团结友爱“学困生”,不讽刺、不挖苦,待同学热情,与“学困生”“交朋友,结对子”,帮助同学一起进步。

(四)家庭教育制度

家长与学校与老师都有着共同的愿望,所以老师应引导学困生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1.“学困生”家庭应每月主动与学校联系1次,了解学生在校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与任课老师达成共识,交流探讨教育的最佳方法。

2.学生家长在家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正视学生的困难,重视孩子,加强监督,多用鼓励的话语,千万不可放弃孩子,与教师一起为孩子的进步加油鼓劲。

学困生转化实施方案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针对我班一些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制定此实施方案,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让“学困生”问题有所改观。

二:学困生名单 xx 三:实施措施

1、我们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学困生”要多给予尊重、帮助,不对“学困生”歧视、挖苦、和讽刺。

2、每学期开始前摸清班级中行为偏差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名单,包括学生家庭地址、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工作单位、父母教育学生的方法等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的整理,有计划的进行帮教活动。

3、每学期都要对“学困生”进行深刻的了解和给予热情的关心。建立“学困生”档案,做到每学期进行每生2次以上的“学困生”的家访,填写“学困生”家访记录。对每一个学困生每一周谈话不少于1次,并做好谈话记录。谈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用词。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及时给与学习与生活上的帮助。

4、对“学困生”的表扬奖励宽松一点。其实,“学困生”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他们正确的、闪光的东西埋得很深,若不注意观察,不从细微处寻找,便很难发现。为此,教师不能用“有色眼镜”去审视学困生,而应用“放大镜”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适时、适势、适度地对他们进行褒奖,真诚地为他们每个细微进步而喝彩。教师应多给学困生一些赞许的眼神、多给一些真诚的微笑、多给一些由衷的赞语、多给一些轻柔的抚摸,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

被重视、被赏识,从而克服自卑,找回自信。

(四)学生的自我教育。

本学年,我们要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学困生要正视自己的困难,不放弃、不气馁、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不懂就问。独立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看到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妥善处理好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听从长辈的教诲,有主见,不“言听计从”,明辨是非,集中精力,争取学习上的提高。

3、其他学生要团结友爱,对学困生不讽刺、不挖苦,待同学热情,与学困生“交朋友,结对子”,帮助同学一起进步。

(五)家庭教育工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问题 篇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学困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首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转变学困生学习态度的前提条件。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

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

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尽管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仅是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要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这是解决学困生学习上问题的关键。

1.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他们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遇到问题不愿动脑筋,直接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3.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有的时因为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导致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只好抄袭,本节课内容没有掌握,以后的内容听不懂,从而造成抄袭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武器。

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的自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个别的学困生,可以采取单独出试卷考试的方法。总之,教

师要想办法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篇7

一、教师应走出对“学困生”认识误区

“学困生”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 但这些学生并不代表永远差, 什么都差。目前, 教师对待“学困生”在存如下误区。

误区一:打时间战。某些教师为了提高“学困生”成绩, 专门在时间上下功夫, 中午留, 放学留, 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这是一种熬时间、耗体力、拼精力的做法, 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损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渐渐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 一种累赘。

误区二:缺乏耐心。某些教师认为“学困生”太难转化, 因此歧视他们。轻则责怪、厌弃、有意无意地嘲笑, 重则以粗暴的言行将他们赶出教室, 轰回家去, 造成他们自尊心受损, 产生“破罐子破摔”、“我不如人”的心理。长此以往, 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帮助, 一再消极、畏难, 也就逐步丧失了学习的毅力和动力。

误区三:给其定型。很多教师只要一提到“学困生”, 常会给其定型。比如这位学生这么差, 纯粹没救了!不管他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学困生”不是先天注定的, 之所以成绩落于他人之后, 也是由于诸多复杂的因素造成的。人无完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之处, 这是作为教育者该永远坚信的。教师必须用关爱之心去发现、去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而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

误区四:拒绝给“爱”。“师爱”是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可有些教师却很吝啬, 只将其奉献给优生, 对“学困生”讨厌万分。这势必加大“学困生”与教师间的距离, 产生人为的疏远和压抑感, 更无益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1. 与“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一般对学习没有信心, 都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 自尊心, 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学习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学困生”要作具体分析。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 大多数较内向, 自卑, 性格孤僻, 我们要主动给他们父母般的爱, 找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 并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多找他们的父母交谈, 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有些家长无暇管教孩子, 我们要主动利用休息将他们组成学习小组, 不但辅导学习, 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对“学困生”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 不鄙视他们, 不放任他们, 了解他们特长, 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多表扬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2. 给“学困生”一点爱。

对于一个在教师眼里一贯“差”的学生, 用训斥、讲大道理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早已是老生常谈或司空见惯了。记得去年毕业那个班, 有几位“学困生”, 开始我总是用一种和颜悦色的态度与他们交谈, 鼓励他们失败了不要灰心, 只要振作精神一步一步往前赶, 是一定会追上其他同学的。本以为一番忠言, 能令他们奋发图强, 迎头赶上。殊不知, 当时的他们表现出一副言听计从的模样, 事后却依然我行我素, 俨然一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姿态, 考试成绩仍然不理想。于是, 我试着实行了另一种办法。在一天的下午, 我把这几位同学叫到身旁, 对他们说:“从今天开始, 你们都不要跟班上其他人比, 每位同学都与面前人相比, 看看每次作业或考试谁做得最好。”事后, 我每天从工作中或闲暇时抽出时间给他们辅导, 并嘱咐班上其它同学平时要多给予这几位同学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一个学期下来, 他们就有了明显进步。我知道, 是爱让他们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 让他们有了胜利的喜悦, 更有了进步的勇气。优生需要师爱, “学困生”更需要师爱。教师只要对他们热情接近、关心信任, 给予公正无私的帮助, 激活其“闪光点”, 创设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就一定能使他们慢慢地赶上学习队伍。

3. 理解、尊重、宽容, 善待“学困生”。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 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和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动怒、不急噪, 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告状。有些“学困生”在班级中常常受到学生鄙视, 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 “包袱”。这样, 他们在学校受到冷眼, 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就有一种压抑感, 产生厌学情绪, 自信心不强。无数事实证明, “学困生”有消极性, 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 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 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是孩子, 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 一句体贴的话语, 一个会意的眼神, 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4. 对“学困生”补缺补漏, 不离不弃。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工程, 一点一滴地积累, 一点一滴地进步, 都非易事。但是只要持之以恒, 水滴也会石穿。曾教过这么一个学生, 平时贪玩, 捣蛋, 爱撒谎, 毛病很多, 教过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摇头诉苦的, 家长却非常宠爱。我没有放弃他, 第一学期, 差不多一星期与家长联系一次。一开始, 家长很排斥, 以为我是告状的, 学生更是厌恶。可我每次打电话都夸一夸他们的宝贝最近哪里又进步了, 在学校哪次作业完成得不错, 从来都没有直接批评告状过。每次都说得家长喜笑颜开, 并很虚心地听我给他们提的每一点小小建议。后来这个学生习惯变好了很多, 对父母也开始有礼貌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 他们的孩子的成绩一直在80多分徘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8

一、教育对策

1.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事迹、案例、数学名著等,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五年级学习合数和质数,可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和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六年级学习圆周率,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2. 让学困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比如,在课堂上,可考虑专门为学困生设计一种“阶梯”式的问题串,由易到难,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尝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例如我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装》时,为了让学困生能顺利地理解和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设计一系列问题串:26×8=( );2.6扩大到10倍是( );0.8扩大到10倍是( );208缩小到1/100是( )。这个问题串,最后指向的是2.6×0.8=( )的问题。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梯式的提问过程,学生就都能比较轻松理解解题的思路了。

二、教学对策

1. 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有些学困生,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也肯下功夫,他们的数学成绩却上不去,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好的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指导,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包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如何观察、记忆、比较、归纳,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总结解题策略和解题思路等,让学困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自然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这就形成了学习心理的良性循环。

2. 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发展。

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研究还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4.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学困生,要多表杨少批评,真正使教师的评价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那怕是作业得了一次A,小测验得了一次B,课堂上看到了难见的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都要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评价学生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在“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评价。

5. 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课堂上存在的困难。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篇9

生”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1、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维度开发学习潜能,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培养学习热情等,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的有效学习。

2、在实践中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及时加以验证和补充,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3、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教师的教科研与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调查过程与方法

(一)、调查时间:2011年3月—— 5月

(二)调查的对象

从所教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入手,我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得到更多地关心和指导。

(三)、调查的方法:问卷法

为了能更为准确地掌握每个研究对象的信息,我首先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

(1)想了解研究对象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喜好程度。因此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数学吗?

(2)想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第二个问题是:你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哪些困难呢?

(3)想了解研究对象对待作业中困难的方式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在作业中遇到了困难,你怎么办呢?

(4)想了解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第四个问题是:家长关心你的学习吗?他们在学习上是怎样帮助你的呢?

(四)、调查的原始材料

关于转化辛寨镇中心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问卷调查材料

调查时间:2011年4月7日

(1)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数学吗?

(2)第二个问题是:你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哪些困难呢?

(3)第三个问题是:在作业中遇到了困难,你怎么办呢?

(4)第四个问题是:家长关心你的学习吗?他们在学习上是怎样帮助你的呢?

三、对调查对象的具体分析及转化措施

从这三份问卷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数学学习没有惧怕的心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态度不是太积极,不能自己独立克服,总是要求助于外力;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各不相同,一个学生家长做的具体实在,另一个学生家长则是停留在口头的关心,最后一位学生家长则是不闻不问。综合以上的调查,我初步撰写出了研究对象的诊断报告和个别教学的方案。

王欣茹:在数学学习上没有自信,比较自卑,数学底子比较薄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自身很认真,因此计算的正确率较高。

转化措施:教师利用各种场合对其进行鼓励,培养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课外的时间,帮助她弄清楚数学书上的概念,对于她的作业要做到面批,及时把握她的学习动态;帮她找一个学习的小伙伴,以便于她随时请教。

韩冰洁:家长工作很忙,对他没有要求,因此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书写潦草,错误率高,做作业的习惯不好,经常是看不清题意,但孩子智力条件尚可,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转化措施:与学生谈心,帮其认识自身的问题,提出希望,同时在校内对其学习加强监督与督促;与家长沟通,加强校外的督促,逐步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纪心:是一个很文静的小女孩,长的很是秀气,与同龄人相比,她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学基础很差,学习非常吃力。

转化措施:在课堂上多关注其学习过程,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她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同时与家长沟通,制定出帮扶的计划;家长每天都要认真地看孩子的作业,确保对于每天的知识点都能够掌握。

四、对调查对象进行跟踪分析

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学困生”的转化,我们需要随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以利于我们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实效。

1、建立错题档案。建立错题档案就是指对这些研究对象的错题进行真实地记录,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正的方案。

如:分数除法(三)

原题出处: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页第二行第二小题 1.5x=28.5

(1)、正解:1.5x÷1.5=28.5÷1.5x=28.5×2/3x=19

(2)、学生错解:1.5x÷1.5=28.5÷1.5x=28.5×1.5x=42.75

(3)、学生描述:因为除法可以变成乘法运算,所以将28.5÷1.5变为28.5×1.5。

(4)、教师分析:这个错例看似可笑,深入思考,喜忧参半。

喜:学生对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转化关系的应用自觉的从分数运算拓展到小数运算。

忧:源于两点:①学生对除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条件理解的不深刻,只强调了运算符号的转化,忽视了除数要转化为它的倒数才能满足乘法与除法转化这一前提条件条件。②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

这道题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习小数倒数的求法,但是学生学习了小数与分数的互化以及分数倒数的求法。在解决此题时,学生没能将这两个知识综合起来应用说明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至少两个)的训练还有待加强。

(5)、纠偏措施:以此题强化理解除与乘之间的转化,训练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错题档案的建立,加深了学生对于错误之处的理解,避免相同情况的错误再次出现,巩固了对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对于学期结束的整理与复习也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2、对研究对象每次单元测试的卷面进行细致地分析,查找其薄弱之处,寻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方案。如果进步了就标志为“+”,如果退步了就标志为“-”。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则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退步了的学生,就与其一起分析卷面,查找其学习的不足之处。

五、调查结果及建议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篇10

论证报告

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王益琴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能均衡发展,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最大的愿望。教学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牵绊着一切的教学活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是迫切而必要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等若干文件也积极提倡教学的重要性。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或者来沪打工的民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区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为了向区县重点中学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出学习的阴影,是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理论意义

对于学困生的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专家、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中国人民教师》杂志,曾专门阐述学困生的几大困惑,并提供老师及时、有效的辅导案例,同时指出“(1)辅导要与激发兴趣有机结合起来;(2)辅导要新旧结合;(3)辅导要重点突出;(4)辅导中要争取家长配合。”许多优秀的教师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如:袁妙月(河南省洛阳孟津第一县直中学)发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面向不同的学生。黄鸿基(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杏坛学校)谈论了在辅导过程中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心理上让学困生不再怕学习,给了很好的指导。李瑞菊老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从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改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进步、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并做好学法指导以及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等方面对数学学困生辅导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实践价值

有关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今年来已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中小学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制度来推行。我们学校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农村初中数学的研究中,学困生已成为教学最大的问题,但通过有效策略可让学困生脱困,重燃学习的信心,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确定为研究课题并申报,作为学校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中的一小块,旨在通过研究有效的差生转化策略,使得农村初中数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希望材料能为其他地区数学发展提供素材。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01年7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可见,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学校的支柱,老师要给学生机会,给学困生更多的爱,让他们也能进步发展。

“学困生”这个概念从1962年Kirk首次提出至今己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内外的教育专家都非常关注学困生的问题。1981年,美国学习困难联合会(National Joint Committee on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7年,美国教育总署(United States Office of Education)分别给出了学困生的定义。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分析理解。

“学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各类研究者开始探讨学困生的成就责任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学困生的行为模式同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使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由可能性成为现实性。20世纪7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家Norman.Long创立的角色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形成是整个动力系统乃至人格角色偏差造成的,本身无法通过自我调整来改变,这就需要教育者的特定帮助以改变他们的社会角色;前苏联教育学者巴班斯基的同心圆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原因有两个:学习的可能性和教学的、发展的、教育的社会条件,前者与后者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若干同心圆组成的圆表示。20世纪80年代,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的研究表明,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可分三个层级,一次性因素是直接相关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法、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等因素),二次性因素、三次性因素是间接相关因素(包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环境因素)。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日本教育界往往通过学习困难学生“治疗日”来进行教育帮助,这种方法是大阪的一所中学提出来的,这些材料为我们调查分析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我国,国家教育部将《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和教育》课题列入了“八五”教育规划课题。成立了许多专家小组在全国23个省(市)80多所教育管理研究会进行协作研究的实验研究。对初中学困生进行了界定、分类,提出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学生的主观原因,如消极心理、缺乏学习意志、内在动机、明确的学习态度等,也有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教师的素质、学校教育思想等,有相应的学困生学习能力障碍筛查量表、判断标准、统计分析方法,并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学习系统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元曾在青浦县进行“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顾怜沅领导的数学教改实验小组自1981起,针对青浦县中小学学生,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结构归纳为五个环节:(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3)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4)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5)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及时回授调节。并总结出包括“诱导一尝试一归纳一变式一回授一调节”等步骤的“五步”教学法来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山东泰安师专主持的“初中数学差生的转化”教学实验中,对当地12所中学的30个教学班的2500名学生进行了专题研究,最终提出:只有将差生进行分类研究,“分类”转化,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西南师大王秀泉的“指导自学精讲法”,国西南师大陈重穆先生的“GX教学法”,梁威等人(1996)则提出使用数学学习反思卡,分层测试卡,矫正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等等对差生转化策略都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些为策略的形成提供了方法。

上述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的理论以及观点为我们的差生工作提供了借鉴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但我们发现以上的研究着力于整个差生队伍,对于农村这一片的研究不多,对于我区我校来讲,农村学校较多,差生占着很重的比例,现状比较严峻,我们急需符合本区本校自身特点的差生转化的策略、方法。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上述教育理论的同时针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状提出了《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利用近两年我校先后与两所实验性示范学校的结对互动的契机,可比较农村差生与城市差生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了解差生的心理发展与改进措施,更好地推进二期课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题概念界定和假设 1.课题概念界定

学困生:个体在获得并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面临明显困难而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的不同类型的人。

转化:将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通过教学干预,使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有序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2.研究的假设

学困生转化理论假设,通过对学困生的研究,深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让学困生从不懂到懂,从灰心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逐渐完善学困生的知识体系和社会能力。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预期目标主要分三个版块。切实从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抓好学困生的帮辅工作,采用赏识教育,爱心教育等,使学生乐学,善学,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在七年级初始阶段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及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2、对已形成的学困生,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总结经验,探寻行之有效的转化与矫治策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3、此外课题组通过研究,对部分教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教师产生影响,使其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师德修养,从而使教师和学校一起协作,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并以此引起社会、家庭共同对学困生问题的关注,共同为学困生学习形成良好的良好的环境,心理营造氛围。

2、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1)学习研究校本教研、学困生案例和转化的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2)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主要调查学困生的课前学习能力、课堂反应能力、课后作业的完成量、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等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3)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

主要包括:学困生数学知识水平提高的循序渐进、学困生数学学习期望的攀升。

(4)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主要包括:学困生学习能力改进(优先检测、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实践、优先批阅)、学困生心理定势改变(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鼓励)。

(5)学困生转化的意义和理性认识。

学困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只有不断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也符合着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体现着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

研究者通过研修和学习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获取必要的知识和研究理论;通过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建立师生互动的体系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通过学习、交流、互助、总结提炼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加快学困生成长的步伐。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对我校学困生的现状,成因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9年5月)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转变学校,教师的育人观、教育观,形成经验材料,措施。通过家访,课堂教学比赛,家长会,等形式研究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措施。研究家长、社会、学校转化学困生的动态关系,撰写研究个案,收集过程资料。

第三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条件和保障

1、校领导的重视和区科研专家的大力支持

本课题被列为区重点立项课题,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区教育发展研究室专家们的大力指导、关心与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

2、课题组成员有着较强的钻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由数学组构成,这支年轻富有朝气的数学组,保证了数学教学的活跃性。在公开课的演示中,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所任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课题管理科学、规范,能确保研究过程扎实深入。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中对课题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在过去长期的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各级各类课题都严格按照规范开展研究,有效确保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深入。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

王益琴 中学二级 初中数学 本科学历 组员:

徐雷 中学初级 初中数学 本科学历 陈波 中学高级 初中数学 本科学历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篇11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原因分析;转化;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全面贯彻实施,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然而,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数学“学困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如何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的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与大家共享。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2011年9月,笔者从一所农村学校调入现在的学校(县城新建的一所小学)任教,学校刚开始招生,主要招生对象为周边城镇学生和农村进城就读学生,生源较广,而且复杂,全县10多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都有在校上学的孩子。我当时带了两个班的数学,在学期期中测试时,每个班48人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及格,这让我吃惊不小,这么多的学困生怎么办?此后,我便将学困生转化作为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首先,我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以前在校学习、家庭教育等情况,认为产生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先天原因导致学习困难。由于遗传因素,个别学生天生智力存在差异,较其他学生水平低下,接受能力差,在同一教室、同样的时间学习,但效果与好学生大相径庭,逐渐变成了“学困生”。

2.教师对学困生缺少关爱和必要的辅导。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和作业上施行“一刀切”的政策,对好学生和学困生一样的要求,忽视了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差距,课后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辅导,往往采用错一罚“几”的方法,只有批评没有表扬,无形中加重了“学困生”的负担,导致个别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养成了许多学习上的恶习。

3.教学中知识遗漏长期积累的问题。在测试中,经常发现有一大部分学困生连一二年级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从而导致无法进行新知的学习,据此分析,认为是低年级教师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知识的巩固,从低年级开始长期积累,随着年级不断升高,学习的容量和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学困生转化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大。

4.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以我校情况来讲,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普通家庭,他们的父母有的务农,有的外出打工,也有个别经商或离异家庭的学生,总体来说,他们成长及学习环境都比较差。一方面是家长对他们的学习不重视,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制力也较差,畏学、厌学情绪比较多,所以,没有来自学生家庭的积极配合,单靠学校教育,学生学习还是难以得到改善。

二、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在教学上力求创新,强化学困生学习效果

(1)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困生能听懂、学会为出发点,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法,将枯燥、抽象、乏味的知识,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自觉主动地融入数学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活动实效。

(2)精心设计练习,开展分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在练习题布置上不能搞“一刀切”,

要给学困生适当降低练习的要求,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习题,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反复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辅导。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所以,为防止学困生出现知识断层,教师应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加强巩固辅导,及时查漏补缺,使学困生紧跟学习进度。

2.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1)强化学困生对数学概念、计算法则等的背诵、记忆。学困生学习困难往往是由于对一些概念不清、法则算理不明,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吃力,错题率高,成绩低下。因此,教师要把学困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作为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教给学困生记忆的方法,让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成诵,灵活运用。

(2)教给学困生思考的方法。学困生由于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好多题目往往不加思考就轻言放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多思考我也能行”。例如,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多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然后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说出怎样利用已知条件列式解答,长此以往,学困生就会去主动思考,减少依赖心理,自己去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批阅中,对学困生的作业应尽量采取面批的形式,对学生不会做的题及时给予讲解,这样既可以督促学困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又使教师及时了解到学困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长期坚持,就会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3.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对后进生的转化应该双管齐下,经常与家长沟通,和家长共商教育管理策略,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家庭作业的完成上发挥家庭教育的应有作用,做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确保教育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学困生问题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它的解决需要较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他们获得更多的

知识。

上一篇:二上识字五教案下一篇:以梦为题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