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和教学策略(发言稿)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课是针对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通过对经典篇章的精读精讲,达到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因而是公共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但基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学英语教学也随之经历了一次次的挑战和变革。目前电子媒介的异军突起及由此而至的新媒体时代,使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嬗变的同时,也让教师的压力倍增。如何在学生热衷于泛娱乐化新媒体阅读的背景下,让他们意识到大学英语课熟读精思的重要性,并且能沉下心来乐于并善于学习大学英语的基础知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坚持“精、专、博”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新媒体冲击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目前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蓬勃兴起的热点媒介,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伴随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媒介的逐渐普及和网络服务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则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之一。以我所授的三个大学英语本科班为例,每名学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超过半数的学生配有笔记本电脑,还有少数学生拥有平板电脑,而他们日常的信息资料搜索、交友互动、娱乐消遣等基本都是通过电脑及手机网络进行。因此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阅读的影响。与传统的纸媒相比,新媒体阅读具有互动性、移动性及泛娱乐性等特点,而热衷于新媒体阅读的大学生也多采用“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终极追求的阅读形式”,其“阅读内容限于考试或工作需要,功利性较强”。
相比而论,大学英语作为面向大学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谓承前,就是要整合优化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英语知识,继承其知识精粹,矫正其学习盲点;所谓启后,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语音、语法、词汇训练及人文社科知识的熏陶,使学生达到由高考应试英语到大学实践型英语的质的转变,从而为高年级的专业英语课的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这一重要的作用也就决定了大学英语的“精读、慢读、苦读”的特殊性质,即大学英语要求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文化背景、篇章结构、写作手法、重要语法点、句型和词汇都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实践中。而对语言精准的把握,必须是学生宁静状态下的苦读及反复研习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如此耗时、耗力、见效慢的课程与新媒体阅读时代的“泛读、快读、悦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大学英语教学越发变得“不合时宜”。对于大学英语课,不少学生存在抵触和畏难情绪,不愿学又学不好。而大学英语教师又苦于无法摆脱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质与新媒体时代学习方式之间的冲突,在教学上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局面则让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困难重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困境
电子媒介的兴起,稀释了成熟于印刷媒介时代的读写深度和浓度,图像、影像挤走了文字,占据大众的注意力中心之后,视觉弱化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搁浅了我们对世界、人生的深度思考。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湎于图文并茂、视觉冲浪的网络、手机阅读,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阅读长篇文本,也不习惯深刻思考问题。而大学英语课旨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恰恰要求他们专注于经典篇章,在对语言知识点细致把握的同时,对其中涉及的有关社会、文化、环境等人文话题做出自己深入的思考和严肃的判断。但这也正是新媒体阅读所欠缺的。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继续成功有效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备课难、上课难和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难。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如上所述,新媒体冲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困难重重,如何突破瓶颈,让大学英语课能“常教常新”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个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精”、“专”、“博”三方面入手。3.1 精讲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大学英语的课程本位是基础英语,对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首先是“精讲教学”。而部分学生也确实体现出基本功不扎实、学风浮躁、眼高手低的倾向。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夯实其语言基础。(1)培养学生合理运用词典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部分学生喜欢用手机词典而忽视纸质词典的问题,我经常会比较一些英语学习实例,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电子词典和纸质词典的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引导他们在深入学习大学英语词汇时应多查看纸质词典。同时,向学生适时介绍一些二语习得方面的知识,让其充分意识到“先看英语释义再看汉语翻译的使用策略与英语主动词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的语言学习规律,鼓励学生通过重点学习英文释义,提高其词汇水平。
(2)将校园生活和人文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入词汇教学中。教学研究表明,“英语 词汇量的多少,标志着英语水平的高低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强弱”,因此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资源已基本与教师持平。教师如果仍照搬教师用书或词典上的权威例句,不但不会发挥例句应有的示范作用,还会降低学生上大学英语课的热情。因此,我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将重点词汇的例句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反映校园生活的新动态和90后学生的独特看法。同时,鉴于词汇和文化、历史的内在联系,我经常在讲解词汇用法时,将其与英语发展的历史和民族思维的变化等文化现象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加深他们对特定词汇的印象。此外,还利用图、文、声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比较近义词的用法。例如在讲解有关“身体语言”的一组英语词汇时,就在课件中插入了十几个gif 动画图片,通过图片中动画人物滑稽夸张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意识到各种“身体语言”之间的区别。3.2 专业教学——训练逻辑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初入大学的学生仍囿于中学英语学习思维,对文章理解的重视不够,且受新媒体阅读的影响,浅阅读倾向明显,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能够回答课后阅读理解题的层面上,而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不甚了了。更有甚者,虽然明白一句话中每个词的意思,但却无法理解整句话的意义。而“阅读低效和理解偏差都是由于书面语言形式和认知背景的不相匹配,即阅读的很多问题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读者的图式知识和思维能力”。因此,大学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课,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应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综合性人才。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点。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大学英语课本中的部分语言材料虽然陈旧,但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因此我在课上有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鼓励他们课后反复朗读这些课文。而这种朗读不能是机械性的“发声阅读”,而应是“出于口、入于耳、沉于心”的诵读。如此这般,才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渐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其逻辑架构,并在不经意间将其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与文本配套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充分发掘新媒体时代的视听优势,激发学生对已学文章的诵读热情,深化其学习效果。
(2)实践出真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读”和“写”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学生以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而“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批评,也包括鉴赏,不仅仅是审视缺陷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讲述具体语言点前,都会通过问题解答、集体讨论、图文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行文逻辑、写作手法进行细致分析,并 在具体语篇分析中对其间的起承转合予以提示。同时结合该文的文体,介绍同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者达到一定水平需外力推动时,输出比输入更能起到推动作用”。学生通过长期的批判性思维阅读训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此时如果能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活动,提醒其在写作中注意行文逻辑,并及时评阅其文章、指出其不足,那么其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该书对大学英语网络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对大学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多模式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当前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 新媒体已经慢慢变成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在高校英语课堂内, 新媒体应用的实时性和互动性, 海量资源的分享性, 多媒体内容以及超文本内容的风格社会化和个性化等特点, 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 他们之间已经跨越了传统的角色界限。新媒体技术注重多种信息的融合, 例如对于大学英语课本中的一篇文章, 学生不仅能通过网络阅读文章, 通过搜索获得与之相关的文章, 还可以通过在线词典查询不明白的词汇或术语。这些手段让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此外, 新媒体技术可以把传统知识通过音视频、图片、新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使英语教学更具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内容的传播效率也大大提高。
作者在该书中以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 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方略:第一, 教学观念创新。在新背景下, 大学英语教学还应继续秉持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将新媒体教学方式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究的一种工具, 而不是老师课堂教授的一种辅助手段。老师应该努力掌握新媒体, 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 构建更加全面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第二, 教学系统机构优化。教学系统机构能推进教学进程, 是由四个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要素组成的, 它们分别是学生、教师、教材和新媒体教学资源。大学英语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 而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新媒体则是能提供优秀教学资源的教学辅助工具。老师应该对传统教材与新媒体资源进行融合, 以教材为基础, 以新媒体为扩充, 以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讨,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 丰富教学情境, 通过视频、音频等内容建立多维度、宽领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主动地整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在课前, 通过融合与课文相关的音视频以及图像资源, 设计情景,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课堂上, 老师根据大纲, 设计合理的新媒体课件, 以此为载体讲解课文。在课后, 老师应激励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现代社交网络对课文相关的知识进行分享和讨论, 开拓学生的思维, 并把课外表现和交流结果纳入综合评价体系。第四, 教学方法创新。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单独的阅读、讲解或讲解辅助阅读的教学方式。要改变这种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与课文相关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为切入点, 分别针对篇章结构、段落结构、句型结构讨论、分析和掌握段落展开、句间关系、措辞要求。以个案分析来讲解重点课文, 让学生亲身实践“课件展示到学生操作再到相互参照”的模式, 使其发挥主体作用。做到学生学习、分析、体验为主, 教师讲解为辅。
摘 要: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有速度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模式开放、沟通互动、覆盖面广等特点,从而可能加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使其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破坏力增强,给现代企业危机管理带来压力。另一方面,新媒体能提高企业危机处治的效率,可以有效应对危机提供多元平台,便于引导公众舆论。因此,企业在危机预防、处理、恢复各阶段要充分考虑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危机管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合理调整危机应对策略,以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危机;危机管理;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指的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而言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博客、播客等。各式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迅猛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便利和广阔空间,但同时也成为引爆企业危机的导火线。近年来频繁爆发、影响巨大的企业危机事件,如万科的“捐款门”、震动全国的“三鹿”危机等,最初并非由传统媒体引爆,而是许多个人意见式、感受分享式、调侃式、揭露提醒式的小帖子、邮件或博客文章,使得某些事件迅速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并引来传统媒体的大规模介入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忽视新媒体,都有可能使企业在危机的旋涡中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企业需要了解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重视新媒体对企业危机管理影响,在危机管理各阶段恰当利用新媒体,调整企业危机管理策略,以有效地应对危机。
一、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多项指标稳居世界排名第一,世界已成为一个高度连接的网络。随着“3G”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传播手段得到空前发展。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表现出以下特点:
1.传播速度的实时性:网络媒体可以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传播信息给受众,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信息,信息的传播快到几乎可以与事件的发生同步。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统媒体的空间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网络媒体的超文本链接打破了这一局限,使网络媒体拥有无限量的传播空间。受众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几乎任何想要的信息,也利于对危机事件作更深度的报道,使危机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事态的进展、各方的态度及处理措施等更加透明化。
3.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传播形式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互动产品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组合在一起传播力度非常强大,也降低了在危机关头传递重要信息的成本。
4.传播模式的开放性:网络媒体使受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每一个人都可以散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开放的沟通方式更容易引起共鸣,也容易导致信息的非理性传播。
5.信息沟通的互动性:无论是论坛、博客、新闻跟帖、调查投票,这些方式都能够让企业更容易地与受众沟通,有针对性地展开双向交流,充分提高沟通效果。6.传播覆盖面的广泛性:可以对危机出现时利益相关人群有广泛而又精准的覆盖,包括用户、客户、合作伙伴、员工、股东,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投行的分析师、政府、监管机构、研究调研机构、权威专家等,便于进行全面有效的沟通。
二、新媒体平台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影响
媒体向来在企业危机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企业对于媒体却是爱恨参半,对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新媒体更是如此。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力量不断提升,其影响力日益强大,媒体这把“双刃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锋利。基于新媒体鲜明的信息传播特点,它一方面对企业危机的发生推波助澜,给危机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又给企业的危机管理以新的视野和观念,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企业成功化解危机的重要因素。(一)新媒体给企业危机管理带来压力
第一,使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加大。传统媒体除了在版面、时间和形式上对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制外,对内容的真实性、适宜性等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海量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开放互动的传播模式使得社会和企业的透明度和曝光率增加,民众的维权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迅速提升,加速了问题暴露的进程,从而大大增加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使危机的规模扩大。新媒体传播覆盖面的广泛性使得危机信息会通过手机、网络等迅速传递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在地域上更是没有界限,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一爆发随即扩散到全国乃至全球。
第三,使危机爆发的速度加快,危机反应的时间缩短。危机的爆发本来就有不可预测性和紧急性,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往往使危机信息一夜之间尽人皆知,特别是著名企业或影响重大的危机事件,往往在企业还没反应过来就极速爆发扩散,让企业在危机应对中措手不及。
第四,使危机的破坏性增强。新媒体传播造成的危机可能性增加、危机规模的扩大以及危机反应时间的减少,直接造成危机破坏性增强的结果。同时,新媒体的匿名性往往使得建设性的意见掩盖在破坏性的意见之中,从而使危机在不负责任和不可控制的传播过程中迅速升级演变,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沉重损失。(二)新媒体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实时的传播速度提高危机处置的效率。新媒体在传播速度方面的优势,使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企业对危机事件的态度、立场和解决方案向大众公布,及时向公众提供关乎切身利益的服务信息,为企业成功化解危机打下基础。
其次,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为危机应对提供多元平台。企业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一系列传播手段,快速有效地回应危机。比如:在主流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发布系列新闻专题,建立专题网站并保持信息的高频度更新,举行网上记者招待会或专家主题聊天,充分利用新闻组、OICQ和虚拟社区内的在线通告,在重要的或流言极其泛滥的BBS站点首页设置指向权威消息和权威网站的链接等。
再次,开放互动的沟通方式便于正面引导公众舆论。新媒体除了能以最快速度传播危机信息和动员公众参与危机处理外,还越来越成为聚集公众舆论的场所。企业可以通过博客、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视频分享等发布品牌、产品或服务的正面信息,并制作网络口碑传播效应。或者借助公司博客、官方网站、品牌社区等平台,解释品牌危机的问题根源,公布企业处理措施,与消费者展开互动沟通,从而形成巨大的网上舆论洪流,正面疏导危机。
三、新媒体时代的企业危机管理策略
企业危机管理分为预防、处理和恢复三个阶段。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防止其对危机管理的消极破坏作用,利用其对危机处理的积极功能,全面调整危机管理策略。(一)危机预防阶段的策略
1.唤起全员危机意识,强化日常危机训练
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不在于如何处理已经出现的危机,而在于企业上下能否辨别企业运行过程中潜伏的危机因素,能够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强化全员危机意识对企业的“长治久安”更为重要。海尔在“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强烈危机意识指引下打开成功之门;小天鹅通过“末日管理”树立起小天鹅优秀的企业形象;微软在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的告诫中一路风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在诚信经营、遵守商业道德、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的培养。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网站和论坛与员工加强沟通,建立危机教育专区,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全面危机培训,让全体员工对危机有足够的认识,做好应对危机事件的准备。2.建立信息监控和危机预警系统
网络媒体被称为“民众意见的集散地”,它的开放性使得公众得以自由地在网上表达思想和心理诉求。企业可以借助新媒体建立科学、规范、制度化的监测系统,在预警系统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整合资源,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发现危机的苗头。
面对每日海量发布的网络信息,企业可以建立一套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和即时电子传输、警示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员监测的方式,全面有效地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将监测的范围从平面媒体、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向下级网页中的BBS、论坛、热点博客延伸,从中发现可能发生危机的关键信息,及时警示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给予重视。比如:利用方正智思网络舆情分析系统能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进行自动抓取、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企业全面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提供决策分析依据。
而当网络负面报道发生并引起一定关注时,企业应该立即启动危机应对方案,通过与危机发生的源头网站进行沟通,争取第一时间撤下该负面信息,并防止其他网络跟进。假如情况严重,外界关注强烈,企业就有必要迅速对事件做出说明,刊登启示,消解民众的猜测或误解。进而可恰当运用网络媒体与公众进行及时的沟通,有效地疏导和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防止事态的扩大,把潜在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二)危机处理阶段的策略
当危机一旦爆发,企业应立即启动危机应急预案,组成危机回应小组,及时果断地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本着真诚负责的原则,积极进行内外部沟通,稳定人心,引导舆论,迅速查清危机根源,抑制危机事件蔓延。在应对过程中,一定要从危机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即使企业要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也要坚持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这样才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尽快度过危机。
在新媒体越来越强势地影响着企业危机管理的今天,企业在运用上述危机处理策略时,还要充分考虑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危机管理的影响,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需要更快速
新媒体不但有可能使负面信息成几何级速度疯狂蔓延,也缩短了受众的心理忍耐时间,这就要求当事方更加迅速地对危机事件作出反应。哪怕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查明原因,也要迅速发表声明,表明立场。传统危机演变理论中的“黄金48小时”之说在当下已经不适用了,危情往往要求企业在“8小时”内快速响应。迅速的危机反应一方面可以防止虚拟连接范围扩大导致危机影响扩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公众对问题认知程度的加强,以及更多公众的“问题涉入感增强”。2.要抓住回应主动权
一方面,企业千万不要等到迫于外界的压力才作出回应,这样必然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还延误了危机处理的时间,使负面信息量和解释澄清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要利用网络及时、准确地传播有关危机的最新、最真实的信息。以此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占领舆论的制高点,使流言不攻自破,人心得到稳定,提高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3.运用媒体要适当
虽然网络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上有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但它并不像传统媒体的传播那样容易掌握和控制。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处理不当,网络非但不能起到化解危机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加快、加深、加大危机事件。所以企业要注意合理利用网络媒体,既要借助网络传播的方便、快捷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并获得公众的反馈信息,也要防止网络媒体的不可控制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不跟风,不盲目,不滥用。4.与权威媒体合作要积极
危机爆发之后,公众迫切希望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有关方面的处理措施。在所谓用户产生内容的新媒体时代,权威的有公信力的信号对引导舆论特别有效。企业要注意跟主流的、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合作,建立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并通过标准信息披露统一企业对外宣传说明的口径,满足公众知情权,正面引导舆论。
(三)危机恢复阶段的策略 1.反思总结
危机过后的危机管理工作重点是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或升级,并从本质上找到消除危机根源的合理途径。这一时期要利用网络舆论继续对危机进行监控,预防危机死灰复燃或出现新危机;同时,进一步修正危机计划,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危机应对措施,从而进入新一轮的前期阶段——危机预警阶段。这时企业应通过设立专门的网络反馈机制,强化与社会公众之间有效的双向信息传播,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危机过后,公众会对企业的危机处理工作形成自己的意见,其中不乏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应该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收集来自公众的意见并进行统一管理,从中总结在危机时期工作的成果与不足。2.恢复重振
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机遇。危机恢复期企业要尽快淡化危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修复危机给组织带来的破坏,恢复正常运作。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危机创造机会。比如,企业通过媒体投放企业形象广告、公布企业新的市场拓展计划和产品发展计划等,在公众对企业的关注还未减弱之前,重新树立公众对企业的信心,重塑企业形象。企业在危机后的传播中可以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社区类网站、专业性网站和传统有影响力媒体的网站,以及搜索类网站的力量,不仅注重新闻类的信息传播,也要关注虚拟社区中网民的言论,即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充分的信息传播和掌握信息反馈。在新媒体时代,企业要通过整合和利用一切相关资源,配合运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从而与公众充分、及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引导和控制舆论,提高传播的公信力。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传播具有诸多优势,同时也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只有善加利用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危机管理的各个阶段及时规避其潜在风险,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危机甚至化“危”为“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 [1] 什么是
新
媒
体
时代在飞速发展, 社会各方面的格局也随之发生着改变, 科技的更新换代孕育出了新时代下的社交新情境, 社交媒体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步一步地发生着改变。纸媒作为最古老的传统媒体之一, 其发展历程及其未来的生存空间在新的社交媒体情境下正接受着考验, 如今人人玩转科技, 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被传送到手机客户端,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新闻, 而纸媒在信息的传送速度上已经没有时效性可言, 加上如今科技走进生活, 中老年群体也开始接受手机电脑等新的东西, 纸媒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正在逐步缩小, 但不会走向消亡, 只是要生存、要发展, 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转型成了纸媒继续发展的重要一步。
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报纸面临的困境
1.1 阅读量下降, 广告收入降低
由于物价上涨, 纸张也在涨价, 纸媒的发行成本变高, 为了维系生存, 不少纸媒选择提高报纸价格, 这就造成消费者的选择偏向成本更低的新媒体。新媒体的消息来源广, 相比纸媒, 阅读成本低, 人们自然更愿意选择新媒体作为信息源, 报纸阅读量随之下降。广告是纸媒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发行和广告是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发行量的大小和广告收入成正比。互联网信息及时, 且是免费传播信息和新闻, 让更多的广告商将目标看向了新媒体, 报纸的广告收益越来越少, 纸媒在这方面就落后于新媒体。最新一期发布的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 新媒体的崛起成为传媒产业超越GDP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使传播渠道碎片化, 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网络游戏平台逐步体现媒体价值;社交媒体、网络视频、OTT TV、数据库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市场规模逐步扩大①。
1.2 报纸处于被动境地, 受众数量减少
在新的社交情境下, 受众成为各大社交媒体互相争夺的对象, 在各方都绞尽脑汁去拉取受众时, 纸媒的处境变得很被动, 在信息发展时代, 速度跟不上新媒体, 内容也存在缺失, 已经渐渐吸引不到读者了, 并且青少年等主流人群已经不看报纸, 订阅率降低, 发行量降低, 各方指标都在降低, 报纸的卖点确实是没有吸引力了, 同样的内容, 受众自然选择查阅方便且费用低廉的社交媒体, 受众正在一点点地减少。
1.3 报纸生存空间受到威胁, 市场占有率下降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使得门户网站、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相继崛起, 让传统媒体开始衰落, 人们现在不再看电视, 手机、电脑是主要信息的来源载体, 年轻人主要将手机、电脑作为社交的重要平台, 只有老年人才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受众。②在众多方面的压力之下, 纸媒如今的处境已经不仅仅是媒体圈流行词——报纸死亡那么简单, 在南昌的各大报亭的走访中, 很多报亭的销售人员表示, 报纸是卖得最差的, 一天最多也就卖到十几二十份, 最少的时候还卖过几份, 卖报纸已经无法支撑报亭的生计了, 只有另辟出路才能生存。有些报亭卖出的报纸价格也不一样, 生意好一些的, 卖的价钱适中, 生意差一点报纸卖不动的, 报亭还会随意涨价, 报纸已经渐渐淡出受众视线, 互联网发展和受众需求变化是当前纸媒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互联网导致传统媒体衰落, 移动互联网则有可能成为压垮传统媒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2. 新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2.1 加强报纸人才管理的创新
自古以来纸媒的人才层出不穷, 调动读者感慨文字, 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件难事, 没有好的文笔是无法驾驭的, 在纸媒工作的人, 不仅要文笔好、头脑灵活, 观察力等也都是经得起考察的。在经验上, 可以利用纸媒人才队伍优势加大新闻报道的深度, 实现与网络媒体报道的差异性, 增强纸媒的竞争力。③在纸媒的选材上, 应该坚持从平民的立场看待大事件, 从日常小事挖掘其中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 同时可以在网上设置新闻线索征集平台, 从中发现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焦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
2.2 加强报纸传播形态的创新
纸媒传统的传播形态是通过纸张也就是报纸的发行去传播信息, 传播形态是要创新的, 传统媒体加入新技术可以培育出多种形态的产品, 如电子版和网络版、街头打印的报纸、手机报、电子报纸等新产品, 因此“澎湃新闻”的出现就成了国内报业集团传播形态创新的一个先例。“澎湃新闻”是《东方早报》的新媒体项目, 其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澎湃新闻有网页、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 ④是已经做出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共账号。“澎湃新闻”是隶属于《东方早报》的新媒体项目, 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 是报业转型的典型例子, “澎湃”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⑤。
2.3 加强报纸传播内容的创新
纸媒要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要分析大众的需要是什么, 如果按照一成不变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那写出来的东西跟社交媒体推送的没有区别, 而且时效性还差了一大截, 所以内容创新才是纸媒的源头。内容是吸引读者的一个杀手锏, 纸媒可以在某些大事件的报道上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并且多策划一下活动让读者参与, 增加一些乐趣, 这些都是可以的。纸媒的互动性差, 大部分内容只能看却不能即时回复观点, 对此纸媒可以在报纸上开通对某些大事件的谈论热线, 这是在没有新媒体平台之前可以增加的内容, 开通热线后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接听, 和读者一起讨论, 这样的方法可以增进纸媒和读者之间的感情, 让纸媒的优势表现出来。⑥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我国报纸发展受到一定的威胁和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 报纸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 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纸媒是内容源, 新媒体是渠道, 纸媒正在朝着新媒体发展, 但纸媒不可完全转型, 两者相互并存发展才是生存之道。报纸要善于在人才管理、报纸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形态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创新, 从而有效实现报纸的良好生存与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媒体以其独有的特性在现代传媒行业中占剧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此时传统媒体不再如往日般生生不息地参与人们的生活、主导整个媒体事业的发展, 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其弊端也逐渐显露, 渐渐地退居主要市场。传统媒体深受新媒体的影响,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概念也逐渐不清晰,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就必须顺应时代进行改革, 当新旧媒体产生冲突时, 必然会暴露出两者的优势与劣势, 这时只有双方优势互补, 才能激发出各自更大的潜能, 促进传媒的发展。在这个大数据时代, 传统媒体如何才能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在转型中保持自身的优势的同时又能取得更加突破的成效?本文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报纸的生存和发展为研究对象, 对其策略进行了有效探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报纸,生存与发展策略
注释
11刁其田, 社交媒体会计框架下新浪微博盈利模式初探[J], 会计师, 2013, (10) :42-43
22许洋, 腾讯公司多渠道引发的管理问题剖析[D].吉林财经大学, 2012
33王卓雅, 传播学视角下探究实名制SNS对大学生的影响——以人人网为例[J].今传媒 (学术版) , 2014, (02) :47-48
44郭全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研究[N].人民网, 2010, 10.
55朕文强.探讨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之路.海口晚报, 2013.
大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已经开始从应试变成自身的技能开始转变,此时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对于知识框架的整理,以及实际运用技能的提升。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准确系统的运用微课进行实际的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去,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展以及知识点的丰富,可以更好的提升整个教学的质量。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主要目标就是服务教学的,因此微课是根据整个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为指导,联系课堂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普遍接受能力,采取的通过有关的教学视频或者是语音材料而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知识框架而进行的教与学的过程。微课主要是对于课堂没有办法直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知识点的扩展,采用对于其他教学资源的引用,实现对于知识点进行的补充,让学生可以更加立体的了解到知识,掌握住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是对于整个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微课的基本属性
1. 单一性,由于微课在时间上比较短,是一个教学片段式的展示,因此无论是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知识点的扩展都是针对特定的某一知识点进行展开的,这样具有围绕着一个知识点的微课,单独性更加的好,无论是在语法或者词汇的讲解上都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掌握。2.形象性,对于英语这样的一种语言性的课程的学习,针对某些知识点来说,恰当的语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的运用,引入微课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将英语学习根植到英语语境中,实现对于知识的学与用。3.实战化,技能化。由于缺乏语言实际使用的客观环境,使得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在积累上,对于知识的运用上缺乏实际的机会,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停留在课本之上,对于将其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经验,损失对于英语技能的提升。将知识点通过更多的生活化的运用,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的机会,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而微课就可以通过利用其它的教学资源,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技术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控制
1. 对于微课的选择:
由于本身微课资源比较丰富,加之老师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微课,因此对于如何选择微课,选择怎样的微课将是在是实施微课这样的教学手段的关键。首先老师应当对于整个教学大纲的知识有一定预判,同时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针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效果的预判、知识点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选择出具有实际教学效用的微课资源。微课的选择不仅需要控制微课本身的质量,同时需要对应相关的教学实际的知识点,以及控制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微课的选择需要将质量与使用结合起来,才能选择出最适合的微课资源。
2. 对于微课的应用:
对于微课的实际效用,可以分为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扩展、框架整理。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微课需要更加细致化以及情景化的选择,使得对于知识点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包括实际的运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知识点的全部面貌,了解知识点的关键点以及实际运用的方法。对于知识点的扩展,微课需要更加生活化和背景文化化,知识点的扩展,离不开对于文化的介绍,而在对于文化的介绍上,应当更加偏重于文学和生活风俗的选择上,实习学生对于整个知识点的语境上的了解,提高使用的技能。对于知识点的框架整理,由于英语语法以及考试要求,使得学生对于知道需要一个逻辑上的框架结构的构建,微课需要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选择,对于整个知识点的梳理,应该更加的细致,逻辑性更强,更加方便记忆与使用。
3. 对于微课的控制:
由于微课是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起着链接性作用的,由此老师应当控制微课相互之间的联系,对于某些特定的微课资源可以反复利用,同时也要控制微课资源的数量与时间,不能单纯的将微课资源直接运用到课堂,要将微课作为手段,而不是为了微课而微课。同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运用过难的微课资源,让学生无法理解微课上的知识点的讲解。同时对于总结性的知识点需要让学生更多的自己去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学习框架,形成自己逻辑思维能力,要将微课作为辅助资源,而不是全盘学习、全盘灌输的通道。
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教学实践中,对于一个教学片段式的参考资源,英语教师应当积极的对于资源进行分析整理,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要求,及时的调整和改善微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将微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发挥出来,更好的实现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接受情况,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使用,使得更多的新媒体技术被应用到课堂中来,学生思维方式的得到了改变以及接受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得到了扩展。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身可以获取的知识的方法加宽,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更多的是需要是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如何更好的运用微课技术,实现大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要求,将会是其中重要的课题,值得每一个大学英语老师的思考。
关键词:微课技术,大学英语,新媒体
参考文献
[1]肖安庆.《对于微课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
[2]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学技术,2013(05).
一当前电子商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 教师。一方面,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 电子商务走过的全部路程不过是这十几年, 甚至最近几年的事情。然而, 当前一些学校承担电子商务教学任务的老师, 年龄普遍偏大, 知识结构早已固化。另一方面, 从专业背景看, 电子商务教师有的来自计算机专业, 有的来自经管类专业, 有的来自市场营销专业, 可唯独缺乏的正是在电子商务这一具体行业上有着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学人员。
第二, 教材。总体情况是教材落后于形势发展、隔绝于时代潮流, 缺乏新材料、新事例、新理论。一些教材由学校自主撰写, 系统性、规范性不强;一些教材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订, 内容明显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且对基础知识介绍较多、对专业技能讲述较少, 虽然面面俱到, 重点却不突出。
第三, 教法。现在, 在一些学校在电子商务教学中, 重理论轻实践的价值取向普遍存在。一些学校仅仅配置了非常简单的模拟实验系统的电子商务实验室, 但这些设施一般利用率并不高。理论固然必要, 但过度推崇以致忽视实践就会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学生无法通过亲自操作来获得实用技巧、增强动手能力, 从而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桎梏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运用现代技术, 创新教学策略
以校园网平台为依托, 实现教学网络化。电子商务本身就是立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新型商业模式, 如果脱离网络, 电子商务也就无从谈起。正因如此, 一味采用极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打算通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讲义就把这门课程教好的思想, 都在实践中被证明此路不通。当前, 大部分学校都实现了校园网全天候覆盖, 包括教务处、学工处在内的党政职能部门, 图书馆、教室等教学活动场所, 计算机机房、网络中心等网络终端机构, 均可通过因特网形成网络一体化, 这就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了硬件条件。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网络特点, 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众所周知, 现今的主流教学模式, 还是十分老套的“填鸭式”“满堂灌”。新型教学方法应该得到广泛采用和普遍推行。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知识点融入某一项具体任务之中, 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答疑解惑, 指点迷津, 但不能和盘托出、包办代替。 (2) 案例教学法。网络资源数量庞大、内容丰富, 电子商务有关案例数见不鲜。教师可从网上获取新闻媒体、报刊书籍关注的真实事件, 适当加以选择、编辑, 形成教学所需的鲜活案例, 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 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此种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对案例的把握和对课堂方向的掌控:学生展开研讨之前教师应做好充足准备, 学生意见发表完毕之后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点评。 (3) 互动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种互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课堂上教师在更大幅度上让出话语权力,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个人联系方式如微博、微信、QQ等与学生在课堂之外建立友谊, 随时随地获取最新动态, 最终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多渠道、多路径双向互动。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高科技工具手段, 增强课堂趣味性, 提升教学效率。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自动升降银幕等在内的各类多媒体工具在各大学校已经基本配齐,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其优势在于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将一些平时口头无法表达或难以说清的问题借助各类高科技手段加以阐释。同时, CAI课件、电子教科书、动画演示等多种形态的教学工具均能为我所用, 以此进行备课、上课, 使多媒体的工具和技术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运用。
三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商业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状况层出不穷、俯拾皆是。电子商务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当前, 信息革命不断深化,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电子商务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横空出世, 这种以计算机为工具、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商业模式, 很快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竞相追捧。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不可估量, 越来越成为经济方面的一支崭新力量。因此, 加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既是对时代召唤的响应, 也是对现实需求的满足。当前, 新媒体大行其道, 利用网络, 发挥特长, 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策略, 有力推动电子商务教学, 我们有理由相信, 电子商务教学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摘要:鉴于电子商务教学的广泛存在, 急需革除的种种弊端, 我们提出了基于新媒体背景、运用现代技术创新电子商务教学策略的命题。本文首先对当前电子商务教学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学策略创新的具体方式和实现途径, 最后对电子商务教学的未来做了展望。
关键词:新媒体,现代技术,电子商务,教学策略,创新
参考文献
[1]戴建中.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J].电子商务, 2010 (7) :70~71
[2]姜薇薇.浅谈高校电子商务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 :182~183
[3]乔陆、陈静.电子商务教学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 :150
[4]李明翠.从电子商务人才的供求错位看电子商务教学[J].科技广场, 2007 (6) :190~19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和教学策略(发言稿)】推荐阅读: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11-21
新媒体时代论文05-23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07-21
新媒体时代高校形象宣传的思路创新07-05
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06-25
论微博时代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07-01
融合与品牌——全媒体时代的制胜之道11-07
新媒体社交的运用特点10-11
多媒体教学特点09-10
再说新媒体和广告网络广告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