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 篇1

1 知识与技能:认识1个字,学会3个字。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读过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余地”是什么意思?“留余地”指什么?不留余地的狼会有怎样的结局?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事?)

3.请几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来思考刚才的这些问题。

4.学生间评议读得怎么样。

5.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作者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四天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

二、结合课前预习,汇报自学成果

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关注字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部分:

1.字音:逃窜(cuàn) 上蹿(cuān)下跳 堵塞(sè) 谬(miù)误

2.字形:窟(穴+屈) 窿(穴+隆)

衡(平衡) 恒(永恒)

3.词语:

余地:指言语或行动中留下的可回旋的地步。

仓皇逃窜:匆忙而慌张地逃跑流窜。

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上蹿下跳:到处蹿蹦。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穷追不舍: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谬误:错误,差错。

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三、自己朗读课文,做到文通字顺

四、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我们已经读熟了,你能结合书后习题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吗?

第一部分(1――5)讲述狼的故事。

第二部分(6――12)讲不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回顾内容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其他同学回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语句

1.这只狼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绝路,最后被老虎吃掉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发生在这只狼身上的故事。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

2.当狼发现这个山洞的时候,它是怎样的心情?它想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呢?

(狼当时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山洞的另一端,等着动物来送死。)

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吗?

3.事情的发展和它想象得一样吗?当羊、兔子、松鼠来到这里时,发生了什么情况?狼的心情还那么高兴吗?它又做了些什么呢?

(结合第2、3、4自然段的内容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4.看着被自己堵得水泄不通的山洞,狼此时非常得意,你仿佛听到狼在说――

(哈哈,这下看谁能跑得出我的手掌心!

嘿嘿,我这回可放心了,就在这里等着小动物自投罗网喽!

……)

5.狼在这个山洞里捉到小动物了吗?结果到底怎样呢?

(狼没有捉到小动物,却等来了老虎,被老虎吃掉了。)

6.什么原因让它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当它被老虎捉到的时候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这只狼把山洞里所有的窟窿都堵上了,整个山洞水泄不通,没有出口,它才会被老虎捉住吃掉了。当它被老虎捉住的时候,它一定非常懊悔,它可能会说:“都怪自己啊,如果我当时给自己留点余地多好啊!”)

7.还记得读课题时你想到的问题吗?还有什么疑问吗?可以交流一下。

8.面对这只不留余地的狼,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9.读过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10.对于这个故事,不同的人士有不同的评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1.你们从中读懂了什么呢?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同一个寓言故事,不同的人对它的评价是不同的。关于各界人士对于这个故事的评价,学生在学习时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先弄清楚各界人士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再结合不同人士的职业特点来理解他们说的话。)

三、回顾生活细节,感悟板块主题

1.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面对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问题等,人们总是会有不同的思考和看法呢?说说吧。

2.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板块的主题――不同的思考。

四、作业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 篇2

一是课前让学生按预习题预习, 教师不作任何提示和讲解,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样, 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 努力钻研, 从而挖掘出自学的潜能。通过课前预习和思考, 学生对课文内容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就能对不够明确或不能理解的内容高度重视, 为教师的课堂讲解做好充分准备。如, 学习《岳阳楼记》这篇课文前, 笔者给学生规定了预习的内容:1.查找资料,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并思考:作者为什么给“岳阳楼”写“记”, 即写作的缘由和目的是什么?2.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并熟读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子勾画下来。教师采取这种“先学后教”的方法, 使学生有了思考的余地, 也尝到了自学成功后的快乐, 既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况且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知识水平都存在差异, 而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学文本、思考问题, 到课堂上再重点分析、讲解学生有疑问的地方, 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区分。如, 对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则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 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加以提示, 对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教师则应加以详细的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让学生认真思考后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 教师再逐一解答,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仍以《岳阳楼记》的教学为例,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笔者进一步提出了下列问题:文中作者描绘了两幅图景, 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两幅图景呢?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明确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 进而与古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赞扬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这样, 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和自己的思考, 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是教师在布置的练习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练习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巩固学生知识, 使学生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布置课后练习时须设计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 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课后练习中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 笔者则应要求学生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寻找答案, 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解, 对学生讲解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师或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到发怵, 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 《岳阳楼记》的教学结束后,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作为课后练习:1.《岳阳楼记》中使用的表达方式除了描写以外, 还有哪几种, 举例说明。2.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只是为了表达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吗?

不留余地的狼 篇3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从小洞仓皇逃窜了。狼气急败坏地堵上这个小洞,心想,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

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的更小一点的洞口逃生。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别说羊、兔子,就连鸡、鸭等小动物也跑不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最终,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通道跑掉。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严严实实。狼对自己的措施非常得意。

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

对这一案例,各界人士说法不一。

哲学家说:绝对化意味着谬误。

宗教家說:堵塞别人生路意味着断自己的退路。

环境学家说:破坏原生态及其平衡者必自食其果。

经济学家说:预算和计划都要留有余地。

军事家说:除非你是百兽之王,否则,别想占有整个森林。

法学家说:凡规则皆有例外,恶法非法。

农民说:不留种子就是绝种绝收。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 篇4

三年级

史苑平

在没有亲自进入梦想教室之前,我对梦想课程的理解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听听说说,也只是别人的理解。没有亲自的体验,也不清楚,梦想课程,会给我和孩子,带来怎样的收获。

当我和孩子踏进梦想教室的那一瞬间,从他们新奇的眼神中,从他们啧啧的称赞声中,从他们想伸手触摸却又不敢摸得动作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激动和喜悦。

开课之前,我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仔细观察,并小组讨论,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梦想教室。很快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有五彩缤纷,有色彩斑斓,还有美轮美奂等等。孩子们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我也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染。

我们三年级的课程选的是《不一样的童话,不一样的梦想》,还孩子一个崭新的世界。这节课的教学,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真真实实的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我首先请一名学生当图片的解说员,解说图片的文字,其他学生只需看着绘本,静静的聆听,我只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自己的质疑,让孩子们去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

我秉着主动参与,却不主导的梦想课程理念,融入孩子其中,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分享绘本中狼狼的可爱,兔子的善良。我想,这时候的我,肯定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因为他们发现高高在上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喜欢听童话故事,甚至和他们头挨着头,一起期待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令人意外。

正在路上的我,前进之时不忘回头望望,也有了许多的疑惑:小组内发言的永远是那些积极主动的孩子,性格安静的孩子,把自己当成了看客,那么怎样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

我一直都记得,真爱梦想了的一句话: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我想:这是所有老师的愿望。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任何场所任何人面前落落大方的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和任何人不卑不亢的交谈,哪怕是错了,也能镇定自若的说句,抱歉,请见谅。

善良的狼作文 篇5

它走着走着,突然,它听见了呼救声:“救命,谁来救我!”吉娜循声而去,看见了它的`同类在欺负一只小松鼠,它看了十分生气,就大吼一声,将那头狼吓跑了,小松鼠对它感激不尽,小松鼠说:“大侠,你救了我一条命,我一定要感谢你,说!你要什么。”“要……要……”吉娜支支吾吾了半天说“要和你一起做朋友。”小松鼠惊呆了,可是它还是意不容辞得答应了。

它们两个玩得挺开得。突然它们两个看见了一头小蛇对着一支手套发懵,吉娜和小松鼠异口同声地问道:“干嘛呢?”“你们看这是什么?”小蛇疑或不解得说,“这是手套呀!穿起来暖活活得。”“真的啊!”小蛇带上手套说。之后它们就成了三个好伙伴。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校园歌曲,德育功能,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尝试

校园歌曲因其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活泼,易学易唱,又因其歌词朴实,贴近生活,唱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因此,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校园歌曲形象地反映学生的各种学习和生活,包含着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内容。从教多年以来,通过对校园歌曲的研究与分析,从德育教育层面开发校园歌曲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研究课题。文章利用校园歌曲的文化和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先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关系他人的情感三个方面分析校园歌曲的德育功能,再选取部分校园歌曲教学案例,试图利用校园歌曲的文化和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使之成为学生人生的方向盘,为他们指引人生。

一、校园歌曲的德育功能

校园歌曲因其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活泼,音域较窄,易学易唱,又因其歌词朴实,贴近生活,生动感人,唱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因此,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校园歌曲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个学校的音乐文化,记录了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青春岁月的怀念。校园歌曲的德育功能,就是指利用校园歌曲的文化和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功能。曾几何时的校园歌曲的歌词一直是我们少年梦想,多少年来激励着学子们的努力与拼搏。那么校园歌曲具有哪些德育功能?

1.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迅速崛起,“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令人刮目相看的同时,居心叵测者接踵而至。中国在国际上正面临着许多大国的虎视眈眈,如钓鱼岛事件,邻国小日本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国际分裂势力等见缝插针用种种手段全方位包围煽风点火,企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加上国内又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官员腐败、物价上涨,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等一系列重大民生问题,多数国人开始麻木、无信仰,一些媒体跟风附和,渐渐使一部分国民已经对咱们的国家失去了信心,这样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如今中国的下一代,也就是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挑战的,他们的爱国情怀已岌岌可危。

从事音乐教学以来,笔者认为音乐是一种荡涤心灵的妙药,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有时它比任何语言都将更有说服力,更加深入人心。为此,校园歌曲中适合中高年级学习的爱国情感类的歌曲,如《龙的传人》《精忠报国》《中国人》《真心英雄》《我的未来不是梦》《奔跑》《歌唱祖国》《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如果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能读懂它,充分运用这个语言的话,那么音乐教师也能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立下汗马功劳了。

2.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热爱生活的情感

校园歌曲中很多具有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热爱生活情感的歌曲。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校园歌曲,校园歌曲作为校园艺术文化的一部分,记录着学生曾经的梦想与激情,即使多年后,再次聆听那些旋律,心中也依然记着校园里的点点滴滴,这种记忆是跨越时空的。

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校园歌曲,如,《卖报歌》《读书郎》《踏浪》《兰花草》《蜗牛与黄鹂鸟》《大风车》《虫儿飞》《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螺号》《鼓浪屿之波》《赶海的小姑娘》《嘀哩嘀哩》《鲁冰花》《校园的早晨》《朋友别哭》《相逢是首歌》《童年》《乡间的小路》等这些校园歌曲的记忆是跨越时空的。校园歌曲以其清新真挚的曲风,积极向上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树立崇高理想、激励学生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关系他人的情感

感恩教育不单单从平时的教师教导中能体会,在一些校园歌曲中也能接触到。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大陆和台湾的《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不错的感恩教育歌曲。30年来同样经久不衰,令人百唱不厌。这是一首歌颂外孙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歌曲。这首歌曲用真情唱出了自己儿时的故事。此外,《妈妈的吻》《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也是这些感恩教育题材类的校园歌曲。

二、校园歌曲的德育资源开发的教学尝试

校园歌曲形象地反映学生的各种学习和生活,充分表现了他们的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校园歌曲的德育资源,结合上面论述的三个德育功能,笔者对此进行一些有效的教学尝试。

1. 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尝试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播放的音响一定要好,否则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例如,在教学《龙的传人》这首歌曲时,我将学生带到了学校阶梯教室,那里有最棒的音响设备,在介绍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上面章节介绍内容)之后,初听音乐时,当教室的上空回荡着这首令人荡气回肠的歌曲时,我感受到了学生身上的那种倔强、那种不服输、那种血气方刚。好多同学是咬紧牙关,满脸通红,他们内心的血液沸腾了。当他们经过努力,学会这首歌时,我让大家齐声演唱,天哪!与其说他们唱的是一首歌,不如说,他们唱的更像是一种声音,一种来自内心最真实的呐喊!最后,我也激情澎湃了:“同学们,中国的未来靠你们了!”

这首《龙的传人》歌词凝聚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表达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可爱的孩子们,纯洁的孩子们,他们的身上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他们怎么可能会不为所动呢?

2. 奋发向上的教育教学尝试

风靡一时罗大佑的《童年》能给学生带来奋发向上的教育意义。歌曲略带欧美摇滚风格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歌词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挚情感和对童年生活所作的真实而深刻的描述。

当我满怀期待地把这首歌带入四年级的音乐课堂时,孩子们的反响果然非常热烈,身体竟不知不觉地随着歌曲摇晃起来,脸上荡漾着会心的微笑,是那样满足。全班64个学生,大约有60个学生喜欢这首歌,并表示想学会这首歌。校园歌曲还真是易学易唱啊,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在聆听跟唱歌曲三四遍后,多数学生就已经会唱歌曲的大半部分了。就算几个节奏比较复杂的句子在我的示范带唱下,也很快就迎刃而解了。当我在歌曲每一句的末尾进行处理,重复演唱最后几个字或者加上对白时,学生们在忍俊不禁中、在快乐陶醉中已渐渐地迷上了这首歌曲,虽然他们的嗓音是那样的稚嫩,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歌唱时心底里的休闲与自在了。

快下课时,我让学生谈感受,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曲,很多学生谈到了这首歌曲的歌词与他们的生活太贴近了,几乎就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其中的几句歌词写得几乎神相似,唱出了他们的心声,比如:“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班级里的几个调皮男孩差不多是异口同声地说。还有邓浩民同学说,“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以前他就经常干这样的事。另外,刘珈华同学在唱到,“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的时候不住地点头,他说,这一句写的就是他啊!最后,杨诺欣同学总结说,学了这首歌,他发现原来他们的童年那么美好!是啊歌词中描写的不就是这样一位虽然有着许多烦恼却又乐观开心的孩子嘛!其实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就是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啊。

通过《童年》这首歌曲的教学,我让学生们充分地认识了自我,并且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他们开始热爱生活了。

3. 感恩教育的成功教学尝试

校园歌曲中的感恩教育要数《外婆的澎湖湾》《妈妈的吻》《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了,教学中以《外婆的澎湖湾》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歌曲的感人之处在于演唱者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

我在教学这首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和歌曲背后的故事,无疑对学生来说是一份非常好的感恩教育素材。大部分学生学唱了这首歌曲后,从歌曲中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顷刻间,学生以往呈现出的叛逆、不理解,在那一刻完全融化了,我看到许多学生眼里噙着泪水。这时,我就停止学习,让学生谈谈学习这首歌的感想,很多学生说确实自己以前很不理智,自己不应该因为一点小事就向父母发火,希望回家后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工作后下班的劳累。毫无疑问,通过这一首歌曲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对自己曾经有过帮助的人。

校园歌曲朝气蓬勃,富有校园气息,它形象地反映学生的各种学习和生活,充分表现了他们的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在追求人类全面发展的今天,充分运用校园歌曲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塑造其完美人格,这正是时代的需要。基于校园歌曲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特点,校园歌曲对德育教育的功能有着独特的影响和作用,这种作用是直接的思想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校园歌曲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船过水无痕,燕过不留声!

参考文献

[1]马威.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J].考试周刊,2011(61).

[2]衣树羽.开发利用校园德育资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J].黑龙江教育,1998(Z2).

[3]刘林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

井里的狼-叙事作文 篇7

老山羊走了以后,狼在陷阱里呆了好长时间。正在它就要绝望之时,它看见了自己的同胞,急忙扯开嗓子大声喊:“喂,小兄弟,快来救救我。”它的同胞小灰狼听到求救声,赶紧停下来扭头一看,原来是老奸巨猾的老灰狼,忙问:“我该怎么帮你?”老灰狼说:“你伸下一条腿来,把我拉上去就可以了。”小灰狼说:“可是我的力气太小了,拉不动你呀。”老灰狼说:“要不,你去多找几个同胞来帮忙。”小灰狼说:“好的,我这就去”老灰狼等呀等,终于把小灰狼等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大群呢——狼爸狼妈,狼叔狼姨,狼兄狼弟……。

小灰狼又问老灰狼:“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 老灰狼说:“你让他们一个拉着另一个的尾巴,把我拉上去就可以了。“ 于是,它们一个拉着另一个的尾巴,最前面的那一个用前脚拉住老灰狼的前臂,一起用力往上拉,它们边拉还边说:“老灰狼,你可真沉啊!”

它们拉呀拉,可怎么也拉不上来。

就在这时,猎人来了。他看见那么多的狼挤在一起,乐坏了,可是又一想,这狼这么多,不好对付呀,得想个办法。 猎人思来想去,就果断地举起猎枪向空中打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那些狼一只接一只往前冲,全都掉进陷阱里去了。

聪明的狼作文 篇8

一天清晨,狼从他的树洞里钻了出来。咕噜噜,狼的肚子饿得直叫,哎呀!好饿呀,咦?前面是什么?狼一下子扑过去,哈哈,抓到一只小兔。小兔一看,揉着哭红的眼睛对狼说:我就要被你吃了,临死前你能满足我一个愿望吗?狼愣了愣,很绅士的说:当然可以呀!我想听你弹一首曲子。狼笑眯眯地说:好,我去取吉他,你在这里千万别跑哦!于是,狼快速往家跑,等拿着吉他回到原地时,小兔早已无影无踪了。

狼只好继续向前走,突然,一阵咕咕声传来,只见一只野鸡正在草地上捉小虫。狼放轻脚步,猛地一扑,哈!野鸡野鸡你马上就要被我吃掉啦,我可以满足你的一个愿望。野鸡耷拉着五彩的尾巴,对狼说:你能给我读一个故事吗?好啊,我去拿故事书,你千万别跑呀!说完狼向家奔去。结果回来时,野鸡已经逃得没影儿了。

狼只好叹口气,继续往前走,这一次,它抓住了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狼故意龇起尖牙,张开利爪朝小男孩逼近。小男孩吓得双腿哆嗦,结结巴巴地说:这儿的景色这么美,临死前,你能给我画幅画吗?狼点点头,立即跑回家,拿来了绘画工具。这一次小男孩儿果真没有跑。于是,狼架着画板,为他画了一幅漂亮的画:五彩斑斓的花丛中,蝴蝶和蜜蜂在快乐地飞舞,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正笑眯眯地和一只可爱的狼做游戏呢!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 篇9

“碳关税”引来平地一声惊雷。2009年6月22日,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这个看似普通的法案, 却如平地一声惊雷, 迅速在世界各国引发强烈的反响, 世界上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被卷进它所引发的巨大旋涡.其实看点就在于美国第一次提出了“碳关税”的相关条款。根据这一条款, 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 自2020年起, 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和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税”, 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碳关税”。

“碳关税”, 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 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 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 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 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

二、碳关税的本质, 保护环境还是保护贸易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这个提议貌似是正义凛然, 打着保护环境的旗号,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实则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当年,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碳关税”这个概念, 本意是希望欧盟国家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 以避免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 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

诚然, 保护地球这个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的环境, 人人有责, 任何国家都不可以推诿。而美国这个温室气体的头号排放大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不愿意承担减少排放额度的义务, 现在却突然热衷于对别国产品征收“碳关税”, 这除了借气候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之外, 实在找不出更合理的解释。

“一个控制不了自己能源的国家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未来。”奥巴马在自传《无畏的希望》一书中这样说道。一方面通过战争和金融手段继续加大对国外石油的控制, 另一方面, 要加快新能源的研发, 占领技术的制高点, 未来10年要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这两方面共同作用, 才能尽快摆脱对石油输出国的高度依赖。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说, 美国之所以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因为第一, 美国发现它当时没有应对气侯变化, 退出《京都议定书》以后, 它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发展上落后了。因为美国喊了几十年, 说要减少石油供应安全的这种威胁, 但是这种威胁, 仍然时时刻刻存在, 所以美国表示最后试一试可再生能源。

可见, 奥巴马挥舞绿色大旗, 大步前进的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要让那些以石油为战略资源、在政治上敢于向美国叫板的国家逐渐失去话语权。美国将通过制定使用能源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再次牢牢握住世界经济的主导权。

三、法律分析

然而, 诚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的那样, “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 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是“以环境保护为名, 行贸易保护之实”。

“碳关税”不仅不可能真正抑制碳排放, 反而事实上会增加一个贸易壁垒, 而这个贸易壁垒与WTO现行规则有直接冲突。WTO基本原则中有一条“最惠国待遇”原则, 该原则在国际贸易中具体解释为对其课以不得高于对国内和第三国“同类产品”征收的国内税。有部分学者认为, 我们很难推知产品的生产过程所排出的温室气体量和以上几个方面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所以, 碳关税的征收必将导致产品“同类不同税”的歧视待遇, 其次,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第766-768节规定, 按照出口国是否参与了美国作为缔约方的减排协定等标准确定是否对某一国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将导致不同WTO成员的同类产品在进口到美国时享受不同的待遇, 直接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再次, 碳关税虽然名义上是以国内碳税征收为前提, 但是美国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却将大多数初始排放额免费派发给国内产业, 而要求外国产品强制购配额, 有违国民待遇原则。

《京都议定书》实行的是“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展中国家暂不承担排放额度。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品征收“碳关税”, 这就违背了“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中国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坚持斗争、据理力争才赢得的结果。集中反映了国际社会在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促进国际合作、平衡南北利益方面做出的公正抉择。然而, 美国按照自己的标准征收“碳关税”, 别的国家也依法炮制, 如此, 全球合作减排机制必遭破坏, 世界卷入贸易战也势不可免。

从两个与环境相关的国际法案例探究“碳关税”的合法性

汽油标准案:委内瑞拉和巴西起诉美国:美国1993年修改后的《清洁空气法》颁布的新“汽油规则”, 对1990年经营6个月以上的国内炼油商一律适用企业单独基准, 而进口商则必须适用法定基准。原告认为这项措施违反了WTO有关国民待遇的规定, 且不符合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第20条的环保例外。经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审查, 认定美国的该项措施符合GATT第20条 (g) 项的范畴, 但不符合GATT第20条引言, 裁定美国败诉。本案的意义在于:对“可用尽的自然资源”进行宽泛解释, 认为“洁净的空气”属于可用尽的天然资源”;在对GATT第20条的理解上开创了“分先后”模式, 即首先分析该措施是否符合第20条所列出的例外情况, 进而分析该措施是否符合第20条引言的要求。

海虾和海龟案:美国修正《濒危物种法》, 要求其他国家在捕虾过程中采用“海龟逃生装置”技术, 从而禁止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进口虾及虾制品。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仍以不符合GATT第20条引言裁定美国败诉。该案的意义:把产品与产品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认为“如果某一产品因其生产过程而与‘可用尽的自然资源’有关, 即使该生产过程对产品的最终特性或性能毫无影响, 但基于该生产过程标准而采取的贸易措施本身仍然能够获得GATT第20条 (g) 项的支持”。由此可见, WTO开始不绝对禁止为保护环境而使用基于生产过程的贸易限制手段。 (梁丹妮, 2010) 。

GATT1994第20条规定:“本协定不得解释为禁止成员方采取或者加强以下措施, 但对情况相同的各国实施的措施不得构成武断或者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此处主要是 (b) 、 (g) 项:“ (b) 为保障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采取的措施; (g) 与保护可耗竭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 如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活或消费一同实施”。在汽油标准案中, WTO上诉机构认为, 分析一项措施是否符合GATT1994第20条应当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分析该措施是否符合第20条所列出的例外情况, 进而分析该措施是否符合第20条引言的要求。1.关于 (b) 项。碳关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清洁空气, 但该种措施还需要符合所谓的“必需的措施”的要求。必需的措施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所要保护的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性;对国际贸易的限制性影响;不存在合理的可替代的措施。 (梁丹妮, 2010) 。

据此笔者来论述碳关税的不合理性及违法性, 证明“必需的措施”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其他可替代的对自由贸易损害程度更小的措施。实际上, 考虑对大气环境的保护, 可采取限制贸易的手段还有:禁止进口;征收惩罚性关税;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等。禁止进口措施是对自由贸易的完全否定, 破坏程度最大;征收惩罚性关税, 需证明成员方的政策有违WTO协定 (发展中国家生产高能耗产品是由于没有先进的环保技术所致, 不能当然的认为是对WTO的违反) ;而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需要证明高能耗产品的价格不合理以及政府在环保技术上的不作为变相形成了对高能耗出口产品的补贴, 在这点的证明上还存在困难。综合看来, 碳关税的征收是具有“必需”性的。关于 (g) 项。在汽油标准案中, 已经确认了清洁空气是可以耗竭的自然资源, 所以碳关税的实施与可耗竭的自然资源保护具有相符性。但进一步分析GATT第20条的引言。所涉措施必须“不构成对情况相同成员之间不合理的歧视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围绕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出台的背景和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协调活动的进程看, 当各国还处于对减排目标、技术转移、资金支持、监督机制等关键问题的磋商和谈判的阶段, 美国抛出单边碳关税措施有违“善意”;况且, 如上已述, 美国这个温室气体的头号排放大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另外, 法案的基本内容表明其根本的政策目标是为了保护国内易受影响的能源和碳密集产业的利益, 因此很难被认为是纯粹善意的环保之举, 它的歧视性, 阴谋性很明显。

四、我国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一) 立法及政策方面

1. 国际条约国内化

确立国际条约在国内法的法律地位。现在关于国际条约在国内的法律地位问题各个国家态度不一。因此现行的情形下就是把《京都议定书》中, 关于环境保护和“清洁发展机制”纳入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当中。

2. 从国际层面看:促进世界贸易组织法和其他的法律的完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国际层面应当积极推动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条款, 并通过有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来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实现。

3. 大胆构想:我国可以先行征收碳关税

与美国相比较, 其实中国更有立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真正合法合理的去征收碳关税。首先, 我国可以正确引导高碳企业的发展, 有计划地减对高碳产业的政策帮助。其次, 逐步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环境税法律制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最近完成的碳税研究报告认为, 开征碳税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经济手段之一。虽然我国目前也存在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 但尚缺乏独立的环境税种。构建起环境税制的框架。这样便不仅可以利用碳关税先发制人还可以借机加强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并大力发展环保技术。

以往, 在“世界消费, 中国制造”的模式中, 我们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 成为其他国家在环保问题上攻击的对象。为此, 我国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模式, 通过大力研发减排技术、取消高能耗产品出口退税以及淘汰高能耗企业等多种方式使我国的外贸发展走上绿色增长的道路。

五.结语

美国提出碳关税的问题, 其实是以保护全球环境的社会责任问题来掩盖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之实。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得出美国的碳关税征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基本原则以及“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也不符合第GATT第20条所列出的例外情况。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但是它的提出以及在美国的通过又是必然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必须提前做好自己开征收碳关税的法律准备, 先发制人, 保护自己的贸易不受伤害, 同时也应在适当的时机肩负起成为保护全球环境的领军的重大责任。

摘要: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提出以开征“碳关税”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 引发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有可能在环保大旗下推行保护主义的担忧。那么碳关税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 其有是否在国际法环境下合法合理呢?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最后, 提出中国当如何应对碳关税有力的对策。

关键词:碳关税,贸易保护主义,法律分析

参考文献

[1]印辉.WTO环境规则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2]法磊.碳关税——出口大国之隐痛[J].中国纤检, 2010, (03) :16.

[3]常昕, 郭蕊, 柴洪亮.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10, (02) :80.

[4]中国海关总署, 海关统计数据www.customs.gov.cn/

[5]徐淑萍.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教育:不留伤害只留美好 篇10

故事读完了, 文中那位“保安叔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是教师, 可他却用和风细雨、含蓄委婉的言语, 使小姑娘认识到自己的错处。这个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 而且充满着智慧。

纵观我们平时的教育, 有些教师对待犯错的学生, 轻则大声训斥, 罚站墙角;重则叫来家长, 一并批评。学生抵触, 家长反感。这样做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教育效果, 反而失去了教育者的威信。我们对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都有所了解, 陶先生对待犯错的学生从不训斥, 而是用智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愉快地改正。由此看来, 教育离不开智慧。如果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 我们都能向陶先生和“保安叔叔”那样, 让犯了错的孩子在“四颗糖”和“谢谢叔叔”的笑语声中带走自己的“贝贝”, 那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容易达到。

【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上一篇:均衡化学校发展简介下一篇:(鄂教版)《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