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简介(精选11篇)
根据安排,现就****湖乡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湖乡位于长江北岸,东临、,西接湖,南和*乡相连,全乡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1万余人。路穿乡而过,城市北路横跨境内,把****湖乡分成“一城一乡”,因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位于我乡北部“*”,2015年正式启动。
截止2016年7月,全乡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投资总额355万元,落实财政专项资金73万元,整合涉农资金53万元,完成8.8公里道路硬化,安装71盏路灯,建设3个村(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配置508个垃圾桶,清淤河道沟塘21处,拆除和改造危房2940平方米,流转土地(耕地、林地、水面)3750亩。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目标
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目标,积极打造“都市****、魅力****”****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攥紧八大抓手
一抓规划引领,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效率。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五个村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先后编制三个层次的规划。聘请专家首先编制了高起点的各村《美丽乡村村庄建设规划》;尔后编制具体的环境整治、景观开发等详细规划;其次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编制****湖乡现代农业示范区专业性规划。目前*村已经过会审、专家评审、成果公示、复核,待市级批复。*也已委托规划设计公司进行村庄规划设计,成果将于近期公布。
二抓学习借鉴,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档次水平。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积极借鉴优秀经验。一是近处学,组织乡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先后到周边的*等示范点参观考察,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逐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二是远处学,组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人员,远赴合肥、庐江、绍兴、乌镇等地,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动将好做法、好经验带回本地,结合乡情实际,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良好途经。
三抓组织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湖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适时调整充实乡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人大主席任常务副组长,政协主任和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科干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推进全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从乡机关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设立“四个协调组、五个指导组”,村级明确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小组和村民理事会,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指导服务。
四抓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我们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手段,为完善乡村道路管理体系,全面改善村容面貌,建立了“户集村收乡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实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同时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村民理事会与中心村农户签订承诺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自觉维护自家庭院和村庄卫生,全面提升村庄品味。
五抓产业支撑,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经乡班子成员带领村(社区)支部书记考察调研充分论证后,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产业来定位,依托3个村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现代水生蔬菜种植技术,筹划建设农产品展销中心,适时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村的经济实力。
六抓宣传发动,争取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主动。为发挥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调动村里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使广大村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广泛采纳党员、组长、代表们的意见,共同谋划建设项目。通过按期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简报》,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积极推广好的经验。通过宣传发动,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了村民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七抓常态管护,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我们坚持强化“三个落实”,执行“三项制度”。落实好管护力量,聘请稳定的卫生保洁队伍,及时收集处理周边垃圾;落实好保洁设施,配备合理的环卫设备;落实经费保障,一方面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向内挖潜,收缴保洁费用。在日常管理中,执行“一日一扫,全天保洁”清扫保洁制度、“日产日清”垃圾保洁制度、“日查周评月比”检查评比制度,保证了美丽乡村永久美丽。
八抓督查调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进度。乡美好办将建立月督查旬调度机制,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日常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南》,对照责任、任务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限,明确要求乡科干领衔驻村实地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建设全程有督查,建设前后有对比,建设成果图文并茂。
(三)做实五项结合
一是结合文明创建促环境整治提升。
为促进文明创建工作,乡投入资金对道路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购置垃圾桶,沿各个村组道路摆放,收集村庄内垃圾,与沿路住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确保了全乡范围内的交通主干道卫生整洁,有利的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结合八小水利促基础设施完善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集中资源,整合项目,将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塘坝、河道治理、泵站改造项等小型水利项目结合,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硬件要求,将水利设施项目建设成为美丽的乡村景观。
三是结合精准扶贫促农民生活改善
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扶持贫困户进行房屋改造,改善居住条件,提升村庄整体美观度,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公司+农户”模式,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借助环境整治工作,筛选贫困户从事环卫工作,保障贫困户就业,从而实现脱贫,改善生活条件。
四是结合水毁项目促基础工程建设。
组织相关部门,对水毁工程查看,将被列入水毁修复建设工程的项目,按照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科学制定修复建设规划,完善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结合涉农项目促资金整合
整合农村道路修建、村庄环境整治、沟塘整治、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配套完善美丽乡村村庄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一事一议”项目,全面整合社会资金和项目资金,放大资金使用效率,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资金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把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和工作机遇,细化工作方案,压实每一项工作责任;二要加快建设进度。严格执行村庄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加快水毁工程恢复进度,确保全年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精神,引导农民群众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同时,认真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形成长效管护机制,让更多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1 调研概要
地处江南的安吉具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特点,其农村大多位于山区。研究对象新村村是“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位于安吉县第二大镇——孝丰镇的东北部山区,距镇中心区较远,且村内只有一条道路通向镇中心区,有一定的封闭性。该村第二、三产业有待发展,因此外来人口较少。常住村民以打工和务农作为主要谋生方式,是安吉地区一个普通的行政村。村中的住宅以上世纪80 年代后建造的为主,具有不同年代的风格特征。
基于对整个村落的调查,本文将整个研究时间区间划分为1980~1990 年、1991~2000年、2001~2005 年及2006~2015 年共四个阶段,并从其中选择25 个样本进行详细测绘。这些样本均自建设以来并没有进行较大改动,能够还原建造之初的设计。对此,研究针对每个样本进行分析之后,根据其立面特征和空间设计等综合特征,共可细分为十二个类型。而每个时间区间均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住宅典型风貌,每个类型之间既有不同的特点,又相互联系(见表1)。
2 平面形态布局的演化
从25 个样本的平面形态可以看出,建筑形态上作为主体部分从形态方面可以细分为五个类别:三开间左中右型、前后型、两开间左右型、左中右型变形和左右型变形。因建筑材料的制约,开间大小通常是3300mm、3900mm两种(见表2)。
三开间左中右型:1995 年前建造的住宅,其特点是平面布局上有明显的三开间形式,左中右三开间大小进深一致。早期平面呈现“L”形,且三开间并列。90 年代后,三开间出现了前后互错、内部有隔间、进深加长、添加附房等变化,但其基本主体三开间的形态不变。
两开间左右型:两开间左右型的特点是有明显的左右两个等宽的开间。左右开间之间的墙将住宅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其他附属部分环绕周围。两开间左右型有进深一致的,也有进深不一致的。根据实际的功能需求,在其内部有多个分隔的空间,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两开间左右型有简易型的,如样本3—1(1988),3—2(1993);有内部分隔型的,如样本6—2(1997),7—2(2000);也有错开型的,如样本7—1(1999);还有延伸型,如样本11—2(2011)。两开间和三开间都是同时存在的形式,由宅基地的面积和户主自身的经济条件所决定。在近些年也有住宅采用了两开间的形式,但内部空间分隔和外部附属用房的布置则各有不同。
前后型:前后型的住宅特征是在平面上有明显的前后两部分。前后部分由墙体隔开,前后空间无穿插。这类平面布局比较特殊,类型八的住宅是其代表,建造年代集中在2000 年左右。
左中右型变形:这类平面的特征是主体部分的左中右三个部分开间均等。门厅所占面积较小,所以中部开间略小,由2700mm到3600mm不等。两边开间较大,呈左右大、中间小的特点。中部作为交通停留空间,设计门厅、楼梯,贯穿整个平面。左中右型变形是三开间左中右型的变形,有此特征的住宅建造年代集中在2005 年以后。
左右型变形:其特点是左右两开间不对等,开间一大一小。大开间用来作为待客场所。小开间则作为交通。左右型变形是两开间左右型的变形,样本不多,但可以看出其特点与左中右型变形是一致的,都是将交通空间缩小而得到。
从五种类别的平面形态可以看出,两开间和三开间是住宅平面的主体控制因素, 是同时为基本模式进行变形演化的。随着年代的推移,平面形态逐渐趋于复杂。无论是以两开间还是三开间为主的平面,其每个部分内部分隔的空间有大有小,附属部分则位居左右侧。左右、左中右或者前后部分之间告别了过去单一对齐的模式,有前后左右的错落变化,长短距离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
3 平面功能布局的变迁
根据25 个样本的分类,将其平面图进行具体讨论(见表3)。
3.1 建于1985 年至1990 年的住宅
类型一:二层三开间“L”形住宅。一层以堂屋为中心,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储藏室和楼梯间。厨房位于“L”形的附属部分,与“L”形平面主体部分成半围合。二层平面完全对应一层平面,为三个卧室,可由外部的走廊进入。厨房对应的顶层,为二层露台。
类型二:两开间住宅,有二层也有三层。一侧以堂屋为主,一侧以卧室为主。堂屋后有另一个空间,做卧室或者储藏室。样本2—1(1986)住宅内有预留卫生间,但建造时没有安装卫浴设备。样本2—2(1989)有独立的阳台。
类型三:二层两开间住宅。一层为堂屋和卧室,另一层为两个卧室,由走廊相连。样本3—1(1988)的楼梯间位于卧室前,样本3—2(1990)的楼梯间位于房屋的一侧。两个样本厨房和储藏室均位于与住宅相连的附属用房内。
3.2 建于1990 至2000 年的住宅
类型四:二层“L”形住宅。正中为堂屋,另一侧为卧室,楼梯间位于转折处,并且设有储物空间。二层为三个卧室。该类型与类型一最大的区别在于厨房的位置不同。样本4—1(1993)的厨房在住宅外的附属用房内,样本4—2(1994)的厨房在住宅内部后侧,并且住宅内预留卫生间。
类型五:三开间三层“一字型”住宅。一层正中为堂屋,两侧为卧室和其他功能空间。二层和三层为卧室,由走廊相联。样本5—1(1994)的卫生间位于住宅内部的后侧,厨房位于住宅后的附属房中。堂屋与厨房之间是餐厅,另一侧是储藏室。二层和三层均有独立的卫生间。样本5—2(1995)内无卫生间和厨房。
类型六:两开间住宅。一层一侧以堂屋为主,一侧为卧室,二层以上均为卧室。厨房均放在主体建筑外的附属房内。样本6—1(1996)一层有卫生间,位于楼梯间后侧。样本6—2(1997)的一层设有储藏室,每层都有独立卫生间。与早期住宅相比,这两个样本的卧室均有独立的阳台,走廊不再兼做阳台的晾晒功能。
3.3 建于2000 年至2005 年的住宅
类型七:两开间三层“一字型”住宅。与类型六相比立面风格完全不同,平面上功能上的布置并无太大差异。样本7—1(2000)在一层的后侧,设有两个储藏室。样本7—2(2000)的平面稍显不同,堂屋在前侧,卧室和餐厅放在后侧,三层有露台。
类型八:多层前后型住宅。该类型住宅的最大变革是不再有传统的堂屋,取而代之的是门厅和客厅。客厅与门厅的开间不同。住宅内客厅、卫生间、厨房、餐厅、阳台、卧室、储藏室一应俱全。主卧和次卧面积不同,主卧有独立配备阳台。卫生间一般位于后侧中部。其中样本8—1(1999)的底层设计了车库,二层设计了客厅和餐厅,三层设计了配有小客厅的主卧。样本8—2(2000)的二层中部有一个公共空间连接阳台。
3.4 建于2005 年至2015 年的住宅
类型九:错层住宅。延续了客厅、门厅的设计。厨房餐厅与主体部分相联,但位于主体建筑的附属部分。一楼的卧室、卫生间也均分布在后侧。厨房和餐厅抬高了1.5 米,抬高的地下空间作为车库是该类型的主要特点。
类型十:三开间住宅。一层均有卧室、客厅、门厅餐厅等。样本10—1(2008)和样本10—2(2008)都建于2008 年。样本10—1(2008)厨房和餐厅位于与住宅相连的附属用房内,二层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卫生间,各自为两个卧室服务。样本10—2(2008)的客厅和门厅位于一层,厨房与门厅相连,可由门厅外部走廊进入厨房。
类型十一:三开间住宅。一层客厅门厅相互分离,且有卧室,二层有公共的空间。样本11—1(2010)的厨房位于门厅的右侧,车库位于住宅的后侧。样本11—2(2011)由于其用地限制,将厨房设计在住宅后侧,二层的卧室配有单独的卫生间。该住宅是类型八的简化和延续。客厅门厅的做法已经基本被村民接受。厨房与住宅主体分离,主卧次卧明确分级都在其中体现出来。
类型十二:坡屋顶三开间住宅。该类型是类型八的简化。客厅与门厅的确立,主卧与次卧的分级,住宅与厨房的分离等特点都有延续。简化与更新,是近期自建住宅最大的特点。同时,在平面上还力求多样,比方说主卧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更衣室,餐厅、厨房和储藏室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样本12—1(2015)、12—2(2015)都新建于2015 年。两个样本在平面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比较不同类型的平面功能布局,可以看出其在变迁上的特点是:(1)纵向的时间变迁上,具备发展性。80 年代至今,经过演化和更替,平面功能布局更加完善复杂,向城市住宅靠拢;(2)同时期建造上,具备相似性。村民选择某一户型作为自建对象时,通常模仿村里同时期其他正在建造的住宅,并且针对自己的需求进行整改,因此同一时期平面功能布局具有相似性。
4 住宅中的变化与保留
4.1 功能空间的变化
待客空间:客厅代替堂屋。堂屋是位于住宅中心的待客吃饭场所,一般放置一张方形餐桌和四条板凳(见图1)。堂屋与正门相对,而客厅的引入则将待客场所偏向了住宅的一侧。客厅常见的做法是用大面积的玻璃采光,较少使用传统平开窗和推拉窗。客厅中一侧设计电视背景墙,另两侧放置沙发(见图2、图3)。客厅的引入在该村住宅设计的变迁中比较典型。
餐厨空间:厨房位置和设备变化,餐厅分为独立空间。传统厨房一般位于附属用房内,也就是村民所说的“小屋”。从2000年开始,新建的住宅内部越来越多开始有厨房的设计。厨房的设备也经历了从传统锅灶到现代化的橱柜、油烟机等变化。同时期大部分住宅的设计中都安排餐厅空间,脱离了原来堂屋吃饭待客一体的模式。
居住空间:单一卧室到主次卧分级和客卧卫一体的“套间”。由于平面布局简单,早期的住房卧室面积相同,主卧和次卧无明显分级,村民统一称为“房间”,即睡觉所用的卧室。后主卧和次卧从面积上即可区分开来,但还是单一的大房间布局。近几年出现客卧卫一体的“套间”概念。村民选择在二楼设计的套间含有客厅、卫生间,甚至有与卧室和卫生间相连的更衣室,留给即将成年的孩子日后结婚使用。
卫浴空间:卫生间在住宅中得到普及。在90 年代前,农村住宅里是没有卫生间的,村民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只能去附属用房里简陋的厕所,洗浴则是在厕所边的“大锅”中完成,俗称“锅浴”,具有江南特色(见图4)。90 年代初,卫生间逐渐被大部分家庭接受。卫浴设备则根据户主的需求布置,有部分只预留卫生间的隔间,但没有卫浴设备。2000年后,所有住宅都备有卫生间。而现在一套住宅中会设计多个卫生间,有公用和卧室专用之分。卫生间已可以完全满足洗浴的要求。
车库储藏空间:车库的出现和增加。2000年左右,大部分村民家中虽没有私家车,但建造时已考虑到停车的需求,车库逐渐开始在自建住宅中普及。只要有足够的场地,车库是必须的配备,一般位于二层客厅下方、住宅的旁侧,或者将附属用房改造成车库。有些家庭无建造空间则采用独立的停车位。无车时,车库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储藏农具和杂物。
交通空间:走廊到阳台的转换。80 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住宅内楼梯间连接上下层。走廊从左至右占据整个立面,连接各个卧室(见图5)。90 年代后,楼梯间平台直接可通向各个卧室,无需走廊。卧室有独立的阳台满足晾晒需求。
4.2 生活实态的保留
尽管每个年代的自建住宅设计都有所不同,整体有城市化的趋势,但是在变迁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生活实态的保留及对住宅设计的影响。
餐厨空间:传统厨房和多个就餐空间。在部分住宅的厨房中,不仅有橱柜、油烟机、燃气灶等现代的设备,也有烧柴的锅灶(见图6)。不少农村家庭主妇依旧习惯于传统的做饭方式。一方面,村民普遍认为用传统锅灶做饭更实用,且节约燃气开支。另一方面,对于年纪较大的村民来说,生火做饭比使用燃气更加顺手。另外,在自建住宅中,两个餐厅比较常见。厨房的面积较大,可以放置一张普通四方桌,供日常餐食使用(见图7)。新宅餐厅装修条件好,可满足待客吃饭的需求。主体建筑一个正式餐厅和附属用房、一个常用餐厅的模式可方便家庭主妇打扫。
居住空间:多个卧室和一层专用卧室。一般住宅的卧室数量较多,设计中普遍会预留一到两个客房,甚至更多。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客房为客人过年过节留宿使用,平时则用于堆放干燥的杂物,也是为农忙时雇佣工人的临时住所,新建的住宅也是如此。在所有的自建住宅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住宅的一层均有一个卧室。户主在建房时基本已过中年,即将三代同堂。因此一楼的卧室留给户主自己或行动不便的家族长辈,一方面是免去上年纪行动不便的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家庭财产安全上的考虑,而且可以与居住在二楼的孩子保持相对的独立的生活。
卫浴空间:延续传统洗浴方式。从2000年开始,该村建造住宅所设的卫生间基本能够满足洗浴的要求,但是在部分住宅的附属用房中,又添加了洗澡锅等设备。由此可以发现,村民在冬季洗锅浴的风俗习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消失。
储藏空间:大量的储藏空间在农村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住宅的主体内,还是附属用房,都需要灵活方便的储藏空间存放农具、农用车,储藏粮食蔬菜等。楼梯间、空置的卧室、车库都会被改用做储藏室。有些住宅中甚至将底层全部作为储藏室。
从上世纪80 年代至今,待客空间、餐厨空间、居住空间有更加细化的特点;卫浴空间、车库储藏空间则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交通空间则明显减少。住宅内部的功能空间是在近三十年的变迁中逐渐齐全完善的,能够满足更多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实态对住宅的变迁影响依然没有改变。无论在建造住宅时还是使用住宅时,农民习惯的生活方式都会对建造住宅和使用住宅产生特定的影响。
5 结语
通过对新村村自建住宅设计变迁规律的探索,可总结该村自建住宅设计变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遵循简易原则:历经多年变迁,住宅的设计仍然具有农村特色。住宅建造者对设计的理解是有限的,大多通过延续旧宅的基本形制、模仿别家的新宅设计和改造老宅的基本布局等设计手法来设计新宅的格局。基于经济、技术等其他原因,农村住宅的建造不需要很高的建造技术,因此在发展中,农村住宅相较于城市住宅仍然显得较为粗糙和简陋。
(2)趋向城市住宅:虽然住宅的设计建造没有专业建筑师的参与,但是农民有能力学习接受城市住宅中合理的设计并改为自用,也有经济实力能够建造较好的住宅改善居住条件。农村自建住宅向城市住宅变迁是一种趋势。
(3)基于生活需求:尽管随时间的推移,住宅越来越城市化,但是农民关注最多的还是建造的住宅能否适合长期的生活习惯、符合农村的生产要求。住宅的变迁虽有城市化趋势,但必定会延续居住者的生活习惯,保持农村居住特色。
“美丽乡村”新村村的农村住宅是安吉187 个行政村农村自建住宅的缩影,反映了安吉农村地区一部分农村自建住宅的基本面貌、建设状况和使用情况。建设“美丽乡村”旨在使农民生活幸福安居。关注农村自建住宅的建设发展,关注农民对住宅的本质需求,尊重农村的生活模式,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有利于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建设要求,推动“美丽乡村”的进一步发展(见图8)。
参考文献
[1]唐中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路径[J].今日浙江,2009(6):51-52.
[2]赵红梅,闫丽华.美丽乡村"醉"美安吉——安吉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升级版标准化工作纪实[J].大众标准化,2015(6):12-17.
[3]安吉县城乡规划设计院.安吉孝丰镇新村村庄规划[Z].2009.
[4]段威.浙江萧山南沙地区当代乡土住宅的历史、形式和模式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3.
[5]段威,项曦.同源异构——萧山农村乡土住宅的空间类型研究[J].住区,2014(3):63-70.
[6]王竹,朱怀.浙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反思[J].建筑与文化,2014(11):129-130.
[7]王竹,范理杨,陈宗炎.新乡村"生态人居"模式研究——以中国江南地区乡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1(4):22-26.
[8]周晓红,殷幼锐.基于调查的农村住宅单体设计[J].新建筑,2014(3):108-111.
[9]王冬.乡土·地域[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3):4.
[10]王竹,钱振澜,贺勇,等.乡村人居环境"活化"实践——以浙江安吉景坞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5(9):30-35.
[11]王竹,王静.低碳导向下的浙北地区乡村住宅空间形态研究与实践[J].新建筑,2015(1):32-37.
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
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县级示范村标准,全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重点加强人居环境的治理,开展清扫垃圾、清理柴草、清除粪堆、清除砂石、清理路障的“五清”活动。疏通排水管道,疏浚沟渠2公里,疏通排水管道,疏浚沟渠,翻新水渠20米,加固混凝土盖板30块,修砌拦河坝10块,河道底面硬化328㎡。下大气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采乱挖、乱贴乱画的现象,通过整治达到村庄美化、民居亮化、路院硬化、河渠净化的“四化”目标。通过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改造活动,对沿街道农户34户住房进行统一粉饰,共计面积5347㎡,达到建筑有序、干净卫生的新村容村貌。推进中心村区域的环境美化、绿化工程,重点实施街上组2公里公路两侧绿地建设。结合该村本来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山水风光,在白家山至黄家坎处路旁两侧建设村庄绿地2公里,栽种景观树,种花植草,打造绿色景观。建设仿木桥栏杆36m,修砌花墙214.2㎡,修建树坛7个,沙灰粉墙326.8㎡,粉挡墙勾缝476.6㎡。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了景美业新人和的新气象。
@@镇##村地处@@镇西南部、惠女水库西北侧,距离镇区3.5公里,与11市22镇接壤。全村土地面积357公顷,人口1469人,农民人均收入10623元,村财年收入23.2万元。##村山美,不仅有容纳飞禽走兽,嶙峋怪石,更有四季更妆,花开叶落,苍松翠柏,冬季长眠的独到美景;##村水美,不仅有清澈见底的倚龙湖亮丽美景,更有曲折迂回,柔情脉脉,百景汇集的山间小道。##村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多,是天然的氧吧。2011年党支部被泉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泉州市环保局评为“泉州市市级生态村”;2013年1月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泉州美丽乡村”。
##村人勤奋朴素,开拓进取。##村种植花卉历史悠久,是洛江区较早发展的花卉村,从1964年至今种植花卉近50年历史,有30多个品种350多亩,以天竹桂、三角梅、茶花、海枣、椰子等品种为主,年销售额3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乡村生态健康持续发展。花卉种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村民把花卉作为本地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我村认真整合资源,集思广益,㈠把倚龙湖的“四季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垂钓、登山健身”作为亮点项目来抓。该项目主要以森林水生态环境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为一体,有益于人们消除工作疲劳、丰富精神生活,愉悦身心,是集人们游览、休闲、度假、社交为一体的活动场所。通过开发经营,不仅可以安排周边闲散劳动力,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增加收入,而且还可带动@@镇的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镇旅游乃至全区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为@@镇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该项目总投资300万元,目前已投资80万元完成倚龙湖一期工程的开挖、征地、整地、环境整治等;计划将继续投资100万元用于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在山上投建2座观光亭、湖边投建2座休闲亭以及周边土地的平整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套绿化、美化等,目前,二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规划、设计与测量,目前正在实施中。㈡创新思路,盘活土地、变思路为财路。引导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突破花卉基地用地“瓶颈”。盘活村闲臵集体用地45亩,创建金线莲培育种植基地,村财增收15万余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通过引导农民土地合作入股的方式,解决花卉种植用地157亩及销售问题。
##,一条条崭新宽阔的道路在延伸!几年前,不曾有一寸水泥硬化道路,而今,通往各村落各家都得到水泥硬化。##,一处处独出心裁的景观小品在增加!##人把城市特有的靓丽风景线“搬”到自己家门口。##,一座座亮丽如画的“农家乐”在镶嵌。##人懂得让城里人回归自然,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美了富了,##人乐了。##处处是花园!##处处是景观!远看##,绿树成荫、村在林中。一座座富有闽南特色建筑和高档小别墅在村中错落有致,厝屋与青山、绿水、田园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近看##,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庭院阁亭栽花种树,处处是花的世界、绿的世界,村道优美整洁,田间地头间或有白鹅戏水,好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
一、党组织设置及基本情况
良平乡位于宁县南部,早胜塬腹地,距县城28公里,铜眉公路穿境而过,辖13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6561户,30203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人,农业人口29543人,土地面积7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805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292元。现有党支部14个(其中农村支部13个,机关支部1个)。全乡共有党员798名,正式党员736名,预备党员62人,男党员688名,女党员110名,有农村党员737名,机关党员61名。村干部54人,其中女干部3人;35岁及以下7人,36-50岁38人,50岁以上9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4人。
二、现状及重点工作
近年来,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环境建设年”等活动,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建的新方法、新途径,全面提高全乡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班子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始终坚持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开拓型领导班子为目标,以“严”字当头强化管理,以“和”字为贵力求团结,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1-
密切协作,人尽其才。进一步规范了班子的决策过程和领导干部工作行为。认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党员廉政若干准则》,制定科级干部“每月一讲”培训制度及理论学习考核制度,规范了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等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强班子成员党性党风教育,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乡班子成员年均摘抄学习笔记3万字左右,撰写心得及理论文章5篇,开展讲座5期。
(二)干部队伍素质逐步提高。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和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新任干部岗前培训、党员冬训等培训教育活动,每年开展培训20期900多人次。坚持不懈地加强干部职工学习,把每周星期一定为全乡干部职工集体学习日,定期在干部职工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的作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党员干部继续深造学习。
(三)基层组织堡垒得到夯实。紧紧围绕党建“八项工程”,丰富活动载体,注重工作实效。在全乡全面推行了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党员干部帮扶制度,圆满地完成了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了村级两委班子,使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带头能力强、年富力强、富有朝气的优秀党员进入新的村级领导班子,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班子老化、涣、软等问题。积极开展“四民主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本做到了重大事项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民主决策,全面提高了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深入开展“三帮三联三增”活动,年均培养致富明星户126户、致富带头人113人,帮扶农户70户,帮办实事56件,解决各类问题137件。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及目标任务
以服务良平大发展为目标,以创先争优为主题,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努力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为实现新的更大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纪律保证。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突出加强乡党委班子建设,发挥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精干高效,务实创新的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选举村级能人挂帅、下派乡级骨干
一、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位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两市两县交界处的三江平原腹地,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约153.1公里,东西相距153.0公里。建三江分局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具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1992年,建三江分局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建成省级绿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批准为建三江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2003年,建三江分局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局”称号,并被国家认定为“中国绿色大豆水稻之乡”、“中国绿色米都”。
二、人口构成、文化特点
建三江分局总人口20万人,„„„
三、经济发展情况
建三江下辖15个大中型国有农场,拥有耕地80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0.1亩,居全国农垦之首。现已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粮食商品率最高、农业科技转化贡献率最高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共体现为:
1、建三江分局,从1996年开始,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40亿斤,占黑龙江垦区的22.2%,占全国农垦粮食总产量12.23%,年商品粮提供能力达到36亿斤,占黑龙江省的12%,占垦区的24%,商品率高达90%。粮食年产量可以满足京津沪及陆海空三军一年的口粮供应。
2、分局现有农机总动力49.6万千瓦,平均每亩0.085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3820台,各种配套农具4.48万台(件),大型收获机1185台,水稻插秧机9755台,喷灌机2191台,水利工程机械154
台,粮食处理中心39座,种子加工厂9个,农用机场水泥跑道11条,年均航化作业面积130万亩,初步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8.5%,其中旱田达95.5%,水田81%。全局农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标准作业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3、全局形成了农业科研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试验站、专业育种单位、品种试验网点配套,分局、农场、作业区生产管理和服务功能完善的农业科研、开发和推广服务体系。同时依托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总局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国内一流的农业高新技术支撑,在多年的科研、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具有寒地生产特色的水稻、大豆、小麦等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在保护性耕作方面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8%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95%以上。
4、建三江分局规模化程度高,具备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的整体功能。从事粮食生产人员人均耕地313亩,人均生产粮食104.3吨,生产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以米、面、油、机械制造、畜产品加工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格局。粮食加工能力已达到110万吨。目前一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国内规模最大的年加工水稻30万吨生产线,已经建成。
5、建三江分局是垦区开发时间最晚的地区,加上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使建三江至今仍保持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有国家级和省级四个低湿地自然保护区,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温家宝在2000年视察建三江时,多次提到建三江的空气、水、土地和绿色食品,对这里的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自1990年国家实施绿色食品工程时起,建三江分局就重视发展绿色食品,开始了水稻、小麦、大豆等主栽作物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目前已有一批经国家审核批准的绿色食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生
产的AA级绿色食品销往日本、德国等国家,生产的绿色有机大豆已出口日本等地。
6、建三江分局有230公里长的界江,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并拥有勤得利、东安等两个江岸码头,毗邻富锦、饶河、同江、抚远等4个大型口岸,具有明显的地域地缘优势。现分局洪河、浓江等五个农场在俄罗斯开发种植耕地21万亩,每年对俄贸易728万美元。
四、人才培养、引进情况
为了促进我局经济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建三江分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以吸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大引才力度,搭建聚才平台,为经济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生产力,提供优秀的后备干部、人才队伍,2005年底,我局与东北农业大学签订了《建三江分局与东北农业大学建立科技合作伙伴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毕业生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人才培训、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我局先后派出400多名中层干部到东北农业大学进行脱产学习。东北农业大学先后多次组团到我局考察,派出多批专家组深入到农场、科技园区进行科技推广试验。2006年8月2日,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学院也与我局签订了《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协议书》。
为了提升各领域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我局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加强我局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真对引进的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我们专门制定了《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在工作上、生活上、待遇上都给予了充分考虑,以便让引进的毕业生能够安心工作,使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同时,我们先后走访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医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10多所高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建东小学简介
长治市城区建东小学位于“魅力长治”八一广场的东侧,是一所“长治名校”。她始建于1975年,占地面积为16447平方米。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余名,教师95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教学能手6人,三晋名师2人,长治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模范班主任55人。
多年来,学校承载着社会厚望、家长的期盼,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以“用爱心、智慧与责任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求真教育”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未来需要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体育传统,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思想品德、艺术素养、体能体魄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尤其是“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推进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碰撞”中,使知识全面融入生命,使师生共同进步,全面推进了新课程教学改革,迎来了建东小学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在创建“求真的教师文化、探究的学生文化、先进的课程文化、和谐的家长文化、浓郁的校园文化”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促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乐园,教师愉悦生活、幸福工作的家园,有效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上档升位,为此学校成为长治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为了明天——全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基地”,“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及长治市“文明单位”、“平安校园”、“绿色学校”、“品牌名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
公司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四十多年来,公司经营者和全体员工,艰苦奋斗、实干立业、科技兴企、与时俱进。和着时代的节拍,公司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端市场到高端前沿市场的发展壮大之路,成为辉映中原、驰名业界的企业之星。公司下设60多个分公司和项目部,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拥有固定资产15822万元,流动资产30933万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项目经理、建造师340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一级项目经理、建造师65人。具有承担与资质规定业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公司承建项目遍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年完成建安产值20亿元以上。产品合格率、合同履约率为100%,工程优良率75%以上。公司连续数年被获得“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安全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
公司在成立之初,即参加了红旗渠工程和南谷洞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70年代参加了焦枝铁路、鲁山战备机场等国防三线建设和我国对坦桑尼亚、赞比亚、巴基斯坦、南也门等援助项目建设,屡立功勋。近年来公司着力于
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推进规范化、正规化建设,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转变,适应了市场变化的要求。公司通过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整体素质发生根本性变革。承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工程,并获殊荣。如山西阳泉市农行北大街住宅楼(全国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之最),太原漪汾苑小区中学(部优),中卫黄河大桥(铁道部样板奖),邓州国家粮食储备库(群体省优),林州市官庄220KV变电站(中州杯),焦作市万方综合楼(中州杯), 鹤壁易嘉购物广场(中州杯),山西天脊集团培训楼(汾水杯),乌海市海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150MW CFB发电工程(草原杯),临汾市机关事务管理局2#、3#高层住宅楼(省优),鹤壁迎宾馆,包头第二热电厂2×300MW空冷供热机组扩建工程,神华亿利能源有限责任公司4×200MW煤矸石自备电厂工程等。获得市场普遍认同,彰显了企业潜能和创造特质。
建北小学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读书一村3号(渝澳大道旁),始建于1989年,校园占地面积5891平方米。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共932名学生,45名市区级骨干及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9名,历经5任校长,属江北区校点布局长期规划扩建学校。
在江北区教委以“阳光教育”为理念,以“国学江北”区域特色为亮点,以“13455”教育发展为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学校一直秉承着实践教育家“墨子”的思想,以“实践是立校之本,兼爱是立校之魂”为办学理念,以“为创造而生活”为校训,以“士之有学而行为本”为学风,按照“11245”的思路引领学校向更高的领域迈进!实现一个领先,即素质教育水平同类学校领先;坚持一个目标,即以打造“创造型校园、创造型教师、创造型学生”为目标;培育两个亮点,即以“航空航模、编织艺术”为亮点;兼容四大主题文化,即“阳光校园文化、健康校园文化、书香校园文化、绿色校园文化”;达到五个提升,即“办学理念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提升、队伍素质的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横街镇份水村地处横街镇东北角,东西和北边与蓬街相邻,西靠本镇四甲村和杨桥村全村耕地面积569亩,共11个生产组,现有村民307户1138人,外来人口590人,党员33人。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元,人均收入13318元。20xx年建成建国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建国粮食生产合作社获得区水稻高产示范方竞赛一等奖;加快田园式生态公园建设,建成一个中心公园,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了新的平台。村民主要以经商为主,主导产业为电机和节日灯配件,村农业主要为水稻、蔬菜等作物。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村庄整治、村部大楼建设、村生态公园建设等,今年将不断加快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大力度创建田园式生态公园,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为建设生活富裕、行为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蓬街镇启明村基本情况
“中国梦”承载着成千上万的中国心,在这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物资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梦想已经不再是黄粱一梦,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柳州鹧鸪江社区进行了一次城乡清洁社会调查活动,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果。也让我看到了加快建设当中的一些瑕疵。此次的调查活动,在无形当中也增强了我们学生的清洁卫生意识,吹响了我们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美丽校园的号角。
调查活动的主题是强调学校把此项工作当做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结合该校实际和上级文件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学校硬化、绿化、净化、美化、文化化工作,全面建设美丽校园。并将组织教师深入乡村、街区贯彻实施上级指示,落实各项工作,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使广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以更加洁净、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要用“美丽柳州·清洁乡村”这瓶清洁剂使乡村风景美如画、城乡环境一体化。把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做成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做成打造天蓝、地绿、水净、街美,巩固“山清水秀地干净”城市品牌的“生态工程”;做成改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培育文明行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新风工程”;做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作风工程”。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即“三个清洁”活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生态建设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为此,柳州市将加快推进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污水整治,营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的浓厚氛围。力争经过一年半的集中整治、5年至8年的持续推进,使广西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乡村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要做到五个结合,即:坚持干部引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深入持久地打一场巩固成果的保卫战;坚持科学规划与统筹推进相结合,注重把村庄规划、特色名村名镇建设、城乡风貌改造、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坚持美化环境与促进增收相结合,通过清洁乡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典型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先进典型在引路、示范、激励等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整治“两违”的“风暴行动”力量不能减、劲头不能松、焦点不能丢,城里城外的清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立健全乡村环境卫生长效运行机制,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共同建设美好幸福家园。
在调查活动中,我们和社区里的人一同开展了打扫的社区里的死角垃圾活动,每个人都有了保护自己共同家园的意识,这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欣慰。不足的就是仍有一小部分人对城乡清洁工程活动的意识非常的薄弱,只为一时的私人之念,而影响大了大部的人。在这里,我衷心的希望那些阻碍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人能高抬贵手,让我们的中国梦实现得更彻底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