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道路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发展道路(精选8篇)

文化发展道路 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反映文化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部署,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握文化发展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文化发展新趋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不断谱写文化建设新篇章。

文化发展道路 篇2

1.1 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经营是指, 国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规模上“做大”, 通过增加人、财、物生产要素的投入, 促使道路运输企业组织结构、从业人员、设备设施、经营业务种类、经营线路达到一定标准, 提高道路运输业务的网络覆盖率。规模化经营可分为内部规模扩张和外部规模扩张。

1.2 鼓励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促进道路运输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 鼓励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既是实现我国交通现代化,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 开拓市场,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又是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特点和优势, 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 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紧密相连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暴露出的问题, 也是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紧密相连的。

1.3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这里所说的“单位”, 是与个人相对而言的, 是社会中的群体。这里所说的“个人”, 是与单位相对而言的, 是指社会中的个体, 包括本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这里所说的“封锁”, 主要是指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限制其他地区的经营者到本地区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 或者限制其他地区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区市场的行为。

“封锁”主要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 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商品, 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济活动, 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妨碍正常的市场竞争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垄断”, 主要是指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限制竞争的行为。

1.4 禁止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是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 地区封锁、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欺行霸市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或者变相存在于道路运输市场, 损害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公平竞争, 阻碍了道路运输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了建立统一的道路运输市场, 建立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本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任何单位既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也包括道路运输经营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管理道路运输活动中, 不仅不得制定歧视其他地方道路运输经营者的政策, 不得利用行政权力限制其他地方道路运输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开展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而且在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时也应一视同仁, 为所有的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平等地对待所有的经营者。对妨碍公平竞争和搞地区封锁、地方保护以及市场分割、欺行霸市的行为, 应当及时查处。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企业和个人, 也应当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 不得采取违法手段妨碍或者排挤其他经营者。

2 大力发展乡村道路运输

2.1 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

这里所说的乡、村主要是指地理意义上的乡村, 是行政区划的范畴。乡主要是指乡级人民政府管理的范围, 包括乡、民族乡、镇所管辖的区域。村主要是指建制村, 与村民委员会自治的范围基本上一致。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主要是指国家要采取一些鼓励措施, 提高道路运输经营者从事乡村道路运输的积极性。支持从城市和县城向农村延伸, 增加乡村 (农村) 通车的数量, 提高通车的频率, 使乡村道路运输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

为了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 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快乡村道路运输的发展。首先,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道路运输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快乡村道路运输的发展, 配套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前提, 既要有通达的县乡公路网, 又要有与之配套的乡镇运输站点。目前, 县乡公路和乡镇运输站点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农村公路和站场建设普遍滞后于运输发展。因此, 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和运输站场建设的资金投入。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紧张, 一方面要以政府投资为主, 安排一定数量的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到农村路网建设, 另一方面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在农村运输站点的建设中, 要注意建站规模问题。在建设乡镇运输站点时, 应充分考虑农村的特点, 目前要多建设一站多功能、一站多用途的简易站, 做到经济实用、规模适中。其次, 注重农村运力、车型结构和布局结构的合理规划。在运力发展规划上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本着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原则, 控制运力盲目畸形发展。

2.2 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

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主要是强调要发展农村的客运班线运输, 增加驶往乡镇和建制村的班线及班次。在班线的布局和审批时要注意将城市、县城和乡镇连接起来, 要合理安排始发和到达农村车辆的时间。根据本条例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的精神,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履行职责时, 对乡村道路运输还可以采取以下优惠政策:第一, 申请经营农村支线、冷线和乡村短途客运的, 实行优先办理开业手续, 优先审批客运线路、优先办理营运牌证等优惠政策, 鼓励“车头向下”;第二, 农村客运发展较落后的地区, 可允许先开发农村客运的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不受运力发展额度限制, 由运输经营者根据农村客运市场需求自主投放运力;第三, 在未开行班车的线路上, 谁先开发, 可享有一定时期内的专营权;第四, 客运企业对不适宜开行日班的线路, 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行季节班、周班、赶集班等多种灵活的班车;第五, 在进行客运班线审批和招标时, 可以将热线客运班线和农村客运班线进行“肥瘦搭配”。

2.3 发展乡村道路运输的目的是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 对运输线路的开辟和班次的安排以及经营业户的审批, 都要遵循并服务于这一宗旨。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缩小城乡差距, 方便农民进城和农村生产生活物资的流通, 本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 满足广大农民生活和生产需要。近年来, 各地在发展乡村道路运输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推动了乡村运输的发展, 即:a.针对农村道路运输经营主体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经营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等特点, 推进运输经营业户联合经营和规范经营, 提高农村客运和货运的组织化程度;b.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地理条件和人口分布、生活习俗, 针对农村客运具有营运里程短、客流季节变化大等特点, 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方式发车, 适应农民需要;c.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提高通达深度和行政村通路率。发展农村客运和货运, 关键是要通公路。各地在加快公路主骨架建设的同时, 对农村公路建设实施了“三扶持”政策, 即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东部偏远山区的政策措施;d.改革运输站场建管模式, 加快运输乡镇站场建设步伐。目前, 乡镇运输站场有公建公营站、民建民营站、国有民营站三种形式, 各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 自主选择建设和经营模式;e.根据农村实际, 改进农村客运管理办法, 简化审批手续,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f.协调相关部门, 采取优惠政策, 解决农村客运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 降低农村运输经营者的税费标准。

道路客运发展管见 篇3

【关键词】道路客运 发展 建议

道路路客运业是综合运输体系中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从业人员最多、包容性和衔接性最强的一种旅客运输方式,是市场最为开放、社会参与度最高、利益关系最为复杂的服务型行业。近年来,道路客运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运力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但是整体而言,道路客运市场集约化程度低、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性问题突出,已严重制约道路客运业的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在:企业资质问题突出,加盟企业管理松散;企业经营模式滞后,仍以挂靠经营为主;市场相对垄断,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经营结构不合理,运力资源过剩;运输服务质量不高,安全事故依然多发。新形势下,改变传统的道路客运管理模式,破解发展困境,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

加强客运市场规划管理,改变过去客运市场管理无规划、客运市场调整无依据、被客运企业牵着鼻子走的被动书面,引入客运线路规划理念,科学制定客运网络规划,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经济便利、安全有序的道路客运网络体系。完善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全面落实道路客运线路运营统计分析、运力发展计划公示发布、重点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标投标、经营权使用合同制、企业和人员质量信誉考核、安全生产评估等管理制度,避免因市场恶性竞争、行业不规范管理等引发的各类纠纷矛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道路客运业行政许可事项,对可由运输市场自行调解的审批项目应予以取消,对涉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沟通服务的事项转移到社会中介组织;推进保留审批项目的规范化,明确法定条件,规范服务标准,优化审批程序。

二、加大道路客运市场监管力度

完善诚信评价体系,健全企业信誉和从业人员诚信考核档案,实行诚信考核、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行业管理部门要把经营者的服务水平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鼓励和支持诚信企业发展,对诚信考核良好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客运线路招投、站场建设投资、技改资金补助等方面优先考虑;警示和惩治失信企业与从业人员,对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严格实施惩处措施,违法的要追究法律责任,逐步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推行标准化服务,从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入手,制定规范的客运服务标准,注重细节管理,不断规范客运服务流程和服务行为;同时,加强管理人员、驾驶人员和服务人员教育培训,通过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等办法,不断提高为广大旅客服务的技能。加强客运市场监管,对道路客运企业和车辆运营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具体措施,标本兼治,有效解决,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直接侵犯运输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从严、从重查处;加大对矛盾突出、上访不断的客运班线监管,切实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市场稳定。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努力解决客运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效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客运安全生产水平。

三、加快道路客运经营结构调整

面对铁路、民航冲击,油价上涨等重重压力,道路客运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方便灵活的优势,实施差异化竞争,在参与干线竞争的同时,瞄准铁路、民航客运盲点,错位发展,拓展二次转乘服务市场,争取部分中短途客源。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汽车租赁、旅游客运等特色运输业务,利用客运车辆待班空闲时段合理地开展包车业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客运车辆的利用效能;鼓励客驼企业参与商务会议、学生接送、员工返乡、企事业单位上下班接送等运输服务,开展客运车辆底仓小件运输业务,提高企业创利水平。优先发展城市公交,落实综合支持政策,理顺线网功能层次,大力培育城市公交企业,加快公交运力更新,推进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提升公交服务品质,让人民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客运,通过组建高速客运专线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车型等级、统一标识标志、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村务核算,打造高速客运服务品牌。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合理规划和调整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线路,鼓励公交车平稳有序向农村延伸线路,努力新开和延伸农村客运线路,提高通道深度和班次密度;对公路已形成网络、城镇化程度高、人口流动频繁的重点乡镇,试行开通域公交。加快信息化应用,通过搭建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开展联网售票、实施车辆联网联控,提升道路客运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继续深化道路客运企业改革

道路桥梁发展方向 篇4

班级:09桥梁5班

学号:20090110010724

赵宏涛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上总体水平不高,公路桥梁发展还是要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大、中桥,这类桥梁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要着重抓多样化、标准化,编制适用经济的标准图,提高施工水平和质量,然后再抓住跨越大江(河)、海湾的特大型桥梁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既体现公路人的建桥水平,又要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建桥。现对道路桥梁做以下调查: 一,我国建设业城市桥梁的发展状况

我国现行的《城市桥梁设计载荷标准》(CJ77-98)将城市桥梁称谓为:“城市内新建、改建的永久性桥梁和城市高架道路结构以及承受机动车辆荷载的其他结构物。”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要致富、先修路”已成共识,公路桥梁建设以令世人惊叹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变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如今,在祖国的江、河、湖、海和高速公路上,不同类型、不同跨径的桥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展示着我国交通特别是公路桥梁建设的辉煌。桥梁建设的成就和技术进步,是广大桥梁科技工作者才华、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国城市桥梁建设在20世纪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可概括为:实现了跨径大超越;桥型结构和技术有创新;深水大跨桥梁建设技术成熟;桥梁美学理念有所增强。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城市桥梁建设中的不足:我国城市桥梁技术的总体水平同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理念和设计、材料、工艺技术创新上;桥梁的安全耐久性是桥梁界关注的突出问题,一些桥梁所暴露出的质量缺陷,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在设计、施工、材料、养护维修、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有的地区或有些高速公路上的桥梁,包括立交桥、天桥,桥型结构呆板、笨拙,与环境、地貌的协调不足,存在拓展空间;建设日新月异,设计、施工、科研单位的实力有所增强,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地区、单位之间并不平衡。

随着祖国各地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新一轮建设高潮必将来临。二,交通系统公路高速公路发展状况

从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我国大陆地区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7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36万公里。我国高速公路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绩。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步入2008年,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必将依然如火如荼。

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的分为三个阶段。

产业发展期。在这个阶段,由于产业化实施释放了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的潜在动力,高速公路进入快速、持续的增长期。高速公路逐步网络化,即主骨架形成后,进一步加大干线公路的密度,形成网络状的、更为合理的高速公路结构形态,该阶段为技术升级和资本扩张综合发展期。

产业持续期。在这个阶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缓慢、资本扩张趋缓、高速公路的发展重点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智能化,应用新技术提高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维护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衔接性,靠技术提高来保持高速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产业的可能衰退期。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性在于:(1)高速公路个体逐步推出收费期,收费公路的减少使得高速公路直接经营产值下降;(2)其他运输方式的兴起,使得高速公路的地位逐步削弱,或因环保等需要限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

而使高速公路维持运营所需的通行费收入逐步减少致使高速公路的功能及作用逐步退化。但由于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不可能完全被替代,因此这个阶段呈现衰而不亡的特征。

因此,现阶段高速公路建设已处在由主干线建设转向大规模的跨省贯通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密集区,高速公路发展开始进入网络化的关键阶段。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全国每年将建成高速公路3000-4000公里,我国高速公路正处于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道路桥梁信息化建设.管理状况

近年来,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信息化政策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实现了交通运输部与42个省厅级单位、8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80多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的行业信息专网连通;高速公路专用光纤通信网络已敷设5.5万公里,联网里程占总里程的93%;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交通运输全球定位系统(GPS)安全监管系统、水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智能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亚之桥全国货运信息服务网、华夏交通在线等全国性物流信息平台以及20个港航电子数据交换(EDI)中心,规划了46个公路主枢纽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网络日益成为连结社会的纽带。道路运输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重点之一。信息技术是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在建设观念和重视程度及法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四,道路桥梁建设企业概况

五,道路桥梁建设人才需求

六,道路桥梁新材料的应用

文化发展道路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理解 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能力目标

提高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自己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难点都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大发展大繁荣,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你能列举一些吗?展示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上也不能贫穷。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本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观赏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从我们熟悉的现象入手进一步引出学生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必要性的思考,由近及远。

(二)、自学质疑:(给学生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完成主干知识总体认识)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思考、标划、小组间交流。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

(1)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2)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3)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精神文明精神的措施: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师及时点评,纠正、再补充。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目前全世界人均教育经费已接近500美元,其中美国人均超过了3000美元,日本为人均美元,韩国人均1100美元。我国人均教育经费还不足100美元。研究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时,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4.25%,而我国的比重为3.32%。

资料显示,日本在19就已经达到边远乡村教育普及的水平,当时的工厂企业管理人员中拥有本科学位的就已经达到47%。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日本的崛起。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后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展示一组图片

老师:展示希望工程三个标志性照片,“大眼睛”,“大鼻涕”,“小光头”。1992年,著名摄影记者解海龙用镜头进行农村教育状况调查时,透过窗户纸看到孩子们正在读“山、石、水、火”等字。“大鼻涕”读得特别卖力,他皱着眉头,流着鼻涕。92年至今,希望工程共捐助了275万名贫困学生,援建了11888所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27.3亿元。

深化理解:

教育的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的发展措施: 全面贯彻…坚持…把…作为根本任务…培养…

探究(二)展示图片

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北京时间6月13日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后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深化理解: 科学技术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措施:加强…普及…坚持…

合作探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问题有两种观点。(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观点一: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真正的科学。观点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经过同学们讨论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教师总结:观点一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是其可取之处;但否认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是片面的。观点二既承认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又承认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树立科学思维;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浅谈地方道路建设与发展 篇6

一、目前我县地方道路状况

现在,我县的地方道路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唐海线、沿海公路(省道)为主骨架,以地方道路为脉络的公路交通网,彻底替代了以往的“点、片”状公路,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截止到200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36.55公里,其中按路线等级分为:省道55.37公里、县道75.3公里、乡道89.8公里、专用道32.7公里,村道183.53公里;按路面结构分为:油路321.23公里、水泥路78.42公里,油路(水泥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7公里,比1995年每平方公里提高了0.2公里,全县11个农场、2个养殖场和145行政村全部通了油路和水泥路,提前一年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01年底实现“村村通”工程的目标。

二、制约我县地方道路发展的要素

我县地方道路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距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县的地方道路建设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1)缺乏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不稳不足。我县地方道路主要依靠“民工建勤、民办工助”的政策发展起来的,资金主要有养路费、国家扶持资金、民工、车辆建勤、受益单位和个人集资、地方财政拨款等形式。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修路的重要性虽早有认识,并迫切需求修路,但从目前来看,在实际运作中各项资金来源不足且不稳定。(2)地方道路技术等级标准低,服务水平较差。我县地方道路从公路等级看,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居多。从路面等级看,低级路面里程占比重较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公路服役期限过长,负荷过重,多数乡道、村道处于无人养护状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拖延了公路的改造周期,特别是早期修建成的油路,由于年久失修,损坏相当严重,使得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

三、我县地方道路发展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没有专职养护人员进行管理,致使公路病还十分严重,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如十农场的地方道路,在养护体制改革以前,该农场的道路由交通局专职人员进行管养,道路的病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公路基本上能够保持顺、畅、洁;养护体制改革以后,地方道路归地方自行建养。由于十农场对养护资金不舍得投入,致使地方道路疏于管理。无专职人员养护,造成了坑槽满道、车辙遍布的现象,使昔日十分平整的公路成了颠簸难行的伤心路,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建设。该农场现已对这一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加强对道路的管理,现该农场路况已有所好转。

2、村镇居民爱路护路意识差,不少沿线村镇的居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公路两侧非法建筑,开厂、设店,使多处公路形成了街道化路段,造成公路排水不畅,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有不少村民在公路两侧乱倒垃圾,乱堆物料,在公路用地内挖沙取土,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公路的使用。

3、乡村道路建设工程质量差,造成后期养护工作的困难,也致使养护费用支出增加。

四、对做好地方道路发展工作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两个紧紧依靠”战略来发展地方道路。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发展地方道路的重要环节。从我们的思想和认识上到位,决不能重干线而轻地方道路。要意识到加快地方道路发展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完善公路网、保证公路交通公路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地方道路的建设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这是近年来地方道路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地方道路的关键所在。按《公路法》规定,地方道路属于“民工建勤、民办公助”性质,投资主体为县、乡两级政府。因此要切实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进而发展成社会行为,强化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地方道路的重要手段,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公路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县乡公路稳步、快速的发展。

此外,道路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必然与经济协调地发展,因此制定技术标准和公路等级时,要以经济的发展为依据,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2、处理好建设资金不足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

建设资金的不足历来是困扰地方道路建设的重要问题和矛盾。要想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广开资金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企业、团体及个人资金,给投资人以相应的投资回报;二是利用农闲时间,实行民工建勤,以工抵资,农民易于接受;三是实行民办公助,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四是对修路项目和筹资措施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并实行强有力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增加资金的使用透明度。

3、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坚持质量第一始终是地方道路建设工作的生命线。为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要进一步抓好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明确规定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对县乡公路工程,一律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重点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在乡村油(砼)路施工中继续坚持政府监督、施工单位工序自检、监理人员把关,群众代表跟踪施工现场的办法,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4、健全养护组织,建立各种制度,加强养护管理工作。

文化发展道路 篇7

今天我主要就推动客运行业的科学发展讲三点意见, 归纳起来就是“三个着力”。

着力推进道路客运发展方式转变

道路客运具有联系千家万户、服务亿万群众的行业特点, 集中体现了交通运输业的本质属性。最近几年来, 交通运输部提出了“三个服务”, 即交通运输业要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交通运输业既是基础设施行业, 也属于服务业, 这不仅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本质属性, 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最重要的选择。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 90%以上的客运量是由道路客运完成的, 道路客运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交通运输的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 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正在向能不能走和走得好不好、走得经济不经济转变, 个性化需求日趋旺盛, 对运输需求品质的提高也提出新的要求。而另一方面, 道路客运是资源密集的行业, 投入大, 耗能高, 节能减排的压力大。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客流的季节性和不对称性问题非常突出, 比如每年的春节等重大节日, 客流量的爆增在全球都是非常出名的。

目前道路客运的现实是企业规模不大,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行业发展的方式还比较粗放, 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 因此, 必须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推进?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调整运力结构。道路客运行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行业特点, 具有灵便、快捷、通达深度广的比较优势, 特别是中短途客运市场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是铁路、航空客运方式所不能比的。所以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 调整运力结构。比如现在所倡导的门对门的服务, 只有道路客运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此调整运力结构, 优化客运线路, 着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道路客运的均等化,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二是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整合市场资源。目前客运市场还存在一些散、小、弱的现象, 挂靠经营等问题比较突出。客运的实载率低, 空驶率高, 客运企业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必须打破这种单兵作战的利益格局, 大力整合运力资源, 着力扶持一批会经营, 有实力的大型道路客运集团, 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着力推进道路客运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个体运输户, 这是党和政府所倡导的改革的方向, 而随着道路运输的发展, 这样一种分散的、小规模的经营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发挥规模效应, 整合市场资源, 需要扶持和培育一批有规模的, 经营水平较高的客运集团。

三是细分道路客运市场, 加强专业合作。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品质不断提高, 个性化需求日趋旺盛, 更加注重安全、便捷和舒适。特别是高速铁路客运的快速发展, 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旅客运输格局, 对各种旅客运输方式提出了专业分工与合作的要求。应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必须以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为宗旨, 以安全优质为根本, 进一步细分旅客运输市场, 着力推进道路客运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分工、专业合作的方向转变和发展。这个问题也是高铁发展和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到现阶段对我们提出来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着力提升道路客运安全管理

(本部分内容另发, 详见本期独家策划)

着力推进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

交通运输业是燃油的消耗大户, 也是客运企业的主要成本, 必须强化节能意识。要依靠科技进步, 加强运输管理, 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放;要着力做好驾驶技术节能, 管理效率节能, 车辆技术节能三方面的文章。

一是控制浪费行业, 抓好技术节能。要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 强化节能意识, 加强节能管理, 完善驾驶员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二是要加强运输组织管理, 抓好管理效率节能。一方面要研究车辆能耗技术指标, 加强对车辆的能耗技术评估, 及时淘汰高耗能老旧车辆;另一方面要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 降低车辆的空驶率, 提高车辆的实载率。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 抓好车辆技术节能。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 引导道路运输企业使用节能环保标准化的车辆,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优化能源消费, 构建高效、绿色的道路客运行业。近些年, 我们在水上推广船舶的标准化, 我认为效果是比较好的。既促进了安全, 也加强了监督工作, 道路运输方面这个问题需也要引起我们很大的重视。今年交通运输部开展了全国道路客运科技助力行动, 其中海格汽车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能耗, 帮助驾驶员改正日常驾驶过程中的一些不良操作习惯, 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行业协会要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相关的节能减排政策, 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应用科技手段, 开展节能减排实验, 引导道路客运行业转型与升级, 及时总结和发掘在内部管理、驾驶员管理、车辆管理等方面的先进节能减排经验, 树立行业节能减排的先进典型, 推广行业先进节能减排的经验, 全面提升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各级道路运输行业协会要和政府一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借此机会, 我还要强调在道路客运的发展过程中, 必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社会中介组织, 尤其是行业协会, 是政府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 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推进剂, 协调行业事务的润滑剂,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处在行业发展初期, 所以我们要强调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有序和诚信, 这一方面行业协会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当然, 由于现在各方面还不够完善, 这给行业协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 在企业各项工作逐步落到实处的同时, 行业协会的工作也要稳步推进。在这方面, 客工委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客工委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尽其所能, 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 我对协会, 特别是对客工委的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要关注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 加强调查研究, 积极反映行业的诉求, 并组织行业力量, 共同商讨行业发展大计。要结合这次交博会期间企业代表和专家们研讨的问题, 分析总结行业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完善道路客运企业等级评定这项行业的基本制度。道路运输企业等级评定是行业的基本制度, 为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协会客工委一定要抓好落实, 使这项制度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发展, 其中主要包括做好评审专家队伍的工作。完善道路运输企业等级评定的制度, 包括修订道路运输企业等级评定的实施办法, 道路运输企业等级定期审核制度以及建议修改相关行业标准等等。

新农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篇8

关键词:新农村;发展;文化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3.016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3-045-03 收稿日期:2012-01-2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同时,政治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如果没有文化发展作支撑,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完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难以持续。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与文化辩证关系的原理同样适用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建设,文化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农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农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农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为农村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现代文明的全面融入和发展,热切呼唤从农村文化建设切入,探寻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怎样发展农村文化? 我认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硬件设施。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农村普遍严重落后于城市。因此,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工夫。要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定、项目建设、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把文化建设的重点逐步转向农村,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民群众为直接服务对象,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和活动场所,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确保农民在劳动之余有所学、有所玩、有所乐。要千方百计地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一要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仅仅靠政府和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实现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的良性循环。二要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活动搞得更好,形成长效机制。三要引导人们趋向健康有益的投资观和消费观,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文化投入才是长久的投入,文化收入才是长久的收入,文化品位才是真正的品位。

就像前文所说,依据现实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疏通文化渠完全依靠政府加大投入,像城市文化建设那样修建图书馆、艺术馆、大剧院、电影院等,在现阶段是很难做到的。最近,在一些乡镇调查的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为精简机构裁员,不少乡镇文化站被合并,文化站工作人员也被裁了,公共文化事业设施不够健全,有的乡镇电影院成了危房。我们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国家将会更加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彻底改善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但在目前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较少的情况下,我认为,绝不能“等、靠、要”,而应抓住国家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农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利用农村文化资源优势,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把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农村文化产业化将会改变传统第一产业(种植业、畜牧业等)的经营观念和产业格局,扩展农民职业内涵,农民不仅可以耕田种地,而且可以从事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民间工艺加工、民俗风情演展等第三产业,使农民的社会身份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劳动素质,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市场竞争力,而且将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化产业在农村的发展和壮大,是富有超前战略意识的举措。中国农村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从总体上审视,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承载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农村文化,显示出无比诱人的文化韵味。它与现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强烈反差和对比。这正是农村文化吸引城市市民和异地游人的地方。如果我们在地域性、个别性、差别化方面整合农村文化资源,予以优化配置,就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出独特文化品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传媒信息、现代生活方式不断进入农村,农村和小城镇民风民俗正在逐渐消逝。这一方面,让农民享受到了现代物质文明成果,是全社会整体进步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农村特色文化也会因民俗风情的失落失传而失去独有的文化意味。因此,我们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时,应有意识地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进行现代性改造,吸收传统民俗文化中科学有益的养料,培育村民们的文化承传意识,开展民俗风情演艺,吸引社会公众前来参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绝不能把农村落后现状等同于原生态文化,把原汁原味当作文化底蕴而不按照现代人的心性需求和审美观念来加以改良改革。因此,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不是和盘托出某种文化资源,而是按照现代产业生产要求和规律,根据文化消费市场的变化,精心呵护农村文化,精心打造农村文化,精心发展和丰富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产业要立足市场、走进消费,面临着多样化的路径选择。一是可以通过特色农村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这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来感受独有的淳朴的农村生活风味;二是可以通过体验生活来多样化展现农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农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休闲、养生、田野等系统链接,打造农村文化产业链条;三是开发农村石器、木器、竹器、藤器、草编、剪纸、泥塑、砖雕等土特名优工艺品,组织农民进行特色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四是组织农村歌舞、农村竞技、农村风情、农村婚俗、农村观光、农村耕织、农村喂养等表演和竞赛活动,提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服务;五是开展农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农村生活等活动,为城市老年人、为国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务和自助式生活服务;六是开展农村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生动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的特色和历史,开辟针对中小学学生的农村文化教育基地,等等。这些经营方式,仅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基本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应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产业运营创新。因此,我们的创意、策划、咨询机构和文化艺术专家应重视农村的建设,走进田野,走进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农村文化产业的项目定位、产业布局、经营管理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站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科学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中国农村文化是一片广袤的富矿,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各级政府、国有和民营企业乃至跨国公司完全可以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乡镇基层组织应具有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和创造激情,绝不能“守着金饭碗讨饭吃”。已经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例如浙江横店农民利用山川风物,打造逼真度高、价格低廉、风格多样、服务周到的中国影视拍摄基地,修建出万里长城、故宫、19世纪南粤广州城等场景,不仅为拍摄影视服务,而且成为新的旅游休闲景区,创造了震惊海内外的“横店模式”。再如山西晋中榆次后沟村因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一跃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黄金旅游点。后沟村为此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各地有不少被文化部命名的特色文化之乡,如“风筝之乡”“唢呐之乡”“竹编之乡”“陶艺之光”“剪纸之乡”等,这些特色文化的建设一旦与产业融合,必将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里的商机无限,这里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丽曙光。

文化建设为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经济实力的竞争,乃至整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竞争。农村的发展,最终要靠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农村文明程度取决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农民的素质关键在于文化建设。“十二五”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新农村的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当然,新农村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关键是要使文化建设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应对时代变迁带来的文化挑战,增进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只有文化滋润的田野,才能更加繁荣昌盛;只有文化熏陶的人民,才能更加幸福美满。只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上一篇:精选云南九乡导游词下一篇:日语初级上册翻译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