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标识
“绿色文明”环保标识设计大赛活动策划书
活动名称:“绿色文明”环保标识设计大赛
活动背景:
21世纪,低碳出行俨然成为一种时尚,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近年开展的全球熄灯1小时活动、无烟日、无车日、新能源计划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也是个人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大家正在寻求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身为环境学院大学生的我们是否学习、了解足够的环保知识呢?又是否具备较高的环保意识呢?是否又具备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环保素养呢? 活动目的:
1.通过该比赛,掀起一股学习环保知识的浪潮,使环境学院学生能更多地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对自己所学习的环境方面的专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为将来的专业学习与工作做一次充分的准备。
2.学习环保知识,提高自身环保素养,做一个文明环保的公民。
3.通过创新设计的图标和文字来阐述环保理念,产生更多的环保创意。
4.增强环境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表现力。
活动口号:节约,节能,节节相关;环境,环保,环环相扣。活动形式:设计环保标识,用ppt演讲,阐述理念及灵感来源,与在场的评委老师面对面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宣传部制作活动的宣传海报和传单,并在校园内张贴海报;同时在人人网站上大力宣传此次活动。
2.利用晚自习时间,由学习部干事携海报到各班进行宣传,介绍活动的具体内容。
3.比赛地点、相关工作人员的名单、及前期报名作品收集工作。
4.发放邀请函,邀请环境学院的教授做活动的嘉宾和评委。活动时间及地点:2012年11月4日——2012年11月16日
教室、篮球场
活动主办单位:环境学院团委学生会
承办单位:环境学院学生会宣传部
活动要求:
1.组织各专业学生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环保知识,做到早知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参赛的基本水平;
2.组织各专业报名,每个专业不少于两组,每组不多于四人; 活动流程:
1.报名团队需在11月9日前把自己设计的作品交给相关人员,并用文字的形式简单阐述设计理念;
2.11月9日通过人人网、腾讯空间等网络媒体公布环境学院设计的环保标识及其设计理念,在网上进行首轮民众投票(占初选30%
比重),时间为三天;
3.11月11日相关工作人员将通知进入复试的小组。
4.11月14日(周三)举办环保标识创意的PPT演讲和交流会。邀请个设计小组来阐述设计的初衷及自己的环保理念;
5.各小组介绍完毕后由台下观众对其欣赏的作品进行投票(初选20%比重);
6.请环境学院教授进行讲话,之后对各作品进行点评和打分(占初选评比的50%),并在结束后与广大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进行学术指导;
7.结合多轮投票打分,在现场初选选出前五名;
8.将各通过初选的标识进行打印制作,在人流较多的地方面向全校进行悬挂张贴,路边进行复选投票(初选占60%,复选占40%),各组可以安排组员前去拉票,最后确定前五组的排名;
9.最终确定前三甲,颁发: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理念奖,并将其设计图案收入环境学院档案库作为活动备选图标。奖项及奖品设置:
一等奖(最佳设计奖)1个2.0个课外学分奖状 二等奖(最佳创意奖)1个1.5个课外学分奖状 三等奖(最佳理念奖)1个1.0个课外学分奖状 优秀奖若干0.5个课外学分
注意事项:
赛前环保知识学习要切实落实到位;
确保活动时间前后紧凑,活动流程能顺利进行;
保证各专业参赛队伍数量;
预计效果:
促进环境学院学生学习更多的环保知识,更早地接触自己专业的内容。通过学习环保知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其个人素养,做一个讲文明知环保的大学生。
通过活动让广大环境学子培养合作精神,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并在标识设计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力、想象力。给普通同学提供提前与环境学院知名教授接触的机会,让其了解专业发展前景,让参赛同学在领导老师面前更好的展示自己。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应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就产品而言,对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的评价,已有国家开发出量化方法学的标准,如英国的PAS 2050标准,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正在制定ISO 14067《产品的碳足迹》。在此基础上,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都开发了“碳标识”项目。虽然目前除韩国外,其他国家的标识实施都是自愿性的,但进展很快,对我国这样的产品大量出口的国家而言,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
英国标准协会(BSI)、碳基金(Carbon Trust)和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Defra)于2008年10月联合发布了一项公众可获取的规范《关于产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估规范(PAS2050:2008)》。企业可利用该规范对其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的获取,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后的处理)的碳足迹进行评估,从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该规范的宗旨是帮助企业在管理自身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时,寻找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它将帮助企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开发出更小碳足迹的新产品。该规范已经在百事可乐、库尔斯酿酒公司、桑斯伯里连锁超市、大陆服装公司、法国达能公司等多家企业得到应用。
2 产品碳标识国际实践及对比分析
2.1 部分国家的实践
2.1.1 英国
英国的产品碳标识项目由英国碳基金负责。英国碳基金是政府资助的独立公司,其主要职责是帮助各种机构降低碳排放,并资助开发低碳技术。从2006年起,碳基金和其他公司合作,针对产品的供应链,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降低和信息交流工作,并在2008年与BSI出版了PAS 2050,作为标识和认证的技术依据。
英国的产品碳标识最早于2007年3月推出,2008年10月更换成图1的形式。目前,碳标识已经应用到100多种产品,包括:食品(果汁、土豆片)、服装(T恤)、玩具(非电动)、生活用品(洗发水、洗涤剂、灯泡)、服务(网上银行账户)等。
为了更好地运作,碳基金专门成立了下属机构,负责企业咨询和认证工作。其认证有效期为两年。
2.1.2 德国
德国于2008年2月针对私人消费品开展了产品的碳足迹试点项目。其模式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德国的应用生态研究所和气候影响研究所共同发起,10家大公司(像BASF、德国电信等)作为合作伙伴加入,试点的产品包括食品、生活用品(洗涤剂、纸质品、床上用品)、电信和网络服务等。产品碳足迹评价所依据的ISO 1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和《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该项目还推出了如下形式的标识(图2),粘贴于产品之上。值得注意的是,与英国不同,德国目前的标识上并未标注具体的碳足迹的数量,只是表明该产品经过了碳足迹的分析。
2.1.3日本
2008年7月,日本内阁出台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了产品的碳足迹系统项目,即了解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政府的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清楚地知道产品的碳足迹。
该项目由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部下属的执行机构负责,项目任务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标识、评估工作。30多家公司参与了该项目,试点的产品种类众多,包括食品饮料、生活用品、家具、办公用品、电池、荧光灯等。开发的标识如图3。由于日本开展生命周期评价(LCA)工作已有多年,也建立了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数据库,因此采用LCA方法进行碳足迹评价。反映到标识上,就是不仅标出了总的碳足迹,还标出了每个阶段的碳足迹所占的比例,如图3是洗发液的碳足迹标识,其中,原材料获取阶段占5.3%,生产阶段占1.0%,使用阶段占88%等。从中可以了解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对碳足迹贡献最大。
2.1.4 韩国
韩国环保部下属的工业和技术研究所负责产品的碳标识制度。该制度于2009年2月正式实施,是政府支持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它计划包括两个步骤,即产品的碳标识认证和低碳产品认证,两种标识如图4和图5所示。其认证依据是ISO 14025《环境标志和声明III型环境声明原则和程序》以及自主制定的《韩国产品碳足迹指南》。指南中分别对使用阶段耗能和不耗能产品的碳足迹评价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规定。
韩国碳标识制度发展很快,2009年已经有16家公司的37种产品(食品、生活用品、耗能产品、飞行服务等)通过了第一步认证。环保部还和3家主要零售商签署了备忘录共同促进制度的实施。其计划还包括2010年开展第二步的认证试点,通过绿色采购法的出台促进低碳产品认证工作的开展等。
2.1.5 其他国家
其他一些国家,像瑞士、瑞典、奥地利、泰国、新西兰等都开展了产品碳足迹评价和标识实施的试点工作。
2.2 各国碳标识机制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这几个国家实施的碳标识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点,分析总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基本是以政府推动形式开展工作,目前关注的都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在标识实施方面,英国、日本较为超前,直接标注出碳足迹的数值,虽然目前国际社会对这一数值所反映的内涵(不确定性、是否仅凭该数值就可用于产品间的比较等)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德国显得较谨慎,推出的标识主要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行动,还有韩国是分步走的形式,都值得我国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借鉴,即根据实际情况,先采用社会容易接受的标识形式,将来等时机成熟,再进一步完善。另外,韩国第二步的低碳产品认证,关注碳足迹的减少量,也值得借鉴。
3 国际碳足迹标识实施的启示
3.1 有助于企业关注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
促进企业重视碳足迹问题,采取措施减少碳足迹,并通过产品粘贴标识的手段,一方面使用户了解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已经采取的行动,扩大企业影响;另一方面,为企业树立关注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3.2 给消费者提供信息,提高消费者减排意识
标识可以非常直观地提供信息给消费者,帮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同时可以起到宣传作用,使广大消费者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身边,是力所能及的事,从而提高认识,自觉行动。例如,2009年7月的一项调查表明,50%的英国消费者理解“碳足迹”的意思,而在2008年,只有32%的人知道这个词。调查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碳足迹低的产品,而2008年,只有3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
3.3 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
消费者的选择必定会激励制造商及时调整产品开发、生产和推广销售的计划,并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开发新的、更有效、对环境友好的技术和产品。分销商和零售商也可利用产品的标识来调整自己的库存和陈列的产品。这些变化将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推动产品市场向“低碳”产品市场转换,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4 为政府提供决策工具,推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
标识的实施,是各种政策、法规、标准、标识的有机结合和配套。政府可根据信息标识,设计政府采购产品清单、出台财政激励政策等。从而在客观上推动其他措施的有效实施,这对于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家(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碳足迹标识实践活动的介绍和实施机制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实施碳标识的产品范围、驱动力、运行模式及其对中国实施碳标识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碳足迹,碳标识,实施机制
参考文献
信息与文献标识符在我国的发展
标识符标准是国际标准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对所标识的某一类对象在全世界范围内赋予统一的编码;二是通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框架下实施注册管理,确保每一个编码的全球唯一性。在ISO已经发布的信息与文献标识符标准中,有一些是我们已经十分熟悉并使用多年的,如ISBN、ISSN、ISRC。这些标准所规定的是对新闻出版产业中某一类别的标识对象,通过赋予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并通过全球注册管理机制确保的不重复的编码,使该类别每一个单一的个体在全球都具有唯一性的识别标识(唯一性名称),为国际贸易、商品流通、资源收藏、行业管理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在我国,为保证图书出版生产、流通和管理的有序性,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实行了全国统一书号制度。全国统一书号制度的实施对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统一编号的国家之一。随着国际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一种统一的图书编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德国、英国等国家发起,国际标准化组织于70年代初期组织制订了国际标准书号标准。我国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后,出版产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出版行业标准化机构对ISO 2108 ISBN国际标准进行了采标,自1987年1月1日起,使用国际标准书号取代了全国统一书号。此后,又相继采标了ISSN、ISRC,分别作为期刊刊号和音像出版物版号,在我国行业管理和生产、流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ISO发布的信息与文献领域的11项国际通用标识符标准,绝大部分已经在我国采标,应用在新闻出版和相关领域之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信息与文献领域的标识符从对实物对象的标识扩展到对网络对象的标识,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标识符除了对标识对象的唯一性识别的基本功能外,还在向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标识符的编码体系由早期的以供人识读有含义的简单编码符号组成,向无含义化编码加结构化元数据组成的可解析标识符系统进化。通过对标识符的解析,不仅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对被标识资源的解释性信息,还可以提供为使用资源设置的各种功能性信息,使被标识的资源在相应的应用环境中方便地实现各种使用功能。标识符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由静态变为动态,从单一的识别功能,扩展到来源追溯、版权保护、使用管理、用户分析等方面,甚至还可以参与为使用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等。标识符功能的扩展,对产业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关注标识符在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下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探讨并挖掘标识符在新闻出版产业未来发展中的功能和可能产生的重要价值,对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国际通用标识符,大多数是在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制定的,如ISBN、ISSN、ISRC等。这些早期的标识符功能单一,不能提供基本的解析功能,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新闻出版产业的更高要求。但是它们也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按照标准化的基本规则,对正在使用的国际标准每五年需要进行一次审核,并可以发起对不适应发展的问题进行修订。目前这几项标识符标准都在ISO框架下启动了新一轮的修订工作,通过修订不断改进,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发展的更高要求。
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的创新思想
ISO 17316:2015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识别与描述分技术委员会(ISO/TC46/SC9)最新制定的一项国际通用标识符标准。ISLI以标识关联为目的,并通过标识关联为使用者提供最大效益。这项标准是由我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机构在我国《GB/T 27937.1—2011 MPR出版物 第1部分:MPR码编码规则》等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向ISO提出提案并主导编制的。通过在ISO框架下由来自七个国家的十名专家组成的ISLI标准编制专家工作组,历时三年多编制完成,ISO于2015年5月正式发布实施,并授权我国国际信息内容产业协会(ICIA)承担ISLI国际注册机构(ISLI RA)。
ISLI的编码结构虽然简单,但它却体现了当前最先进的标识符理念和设计思想。ISLI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有力支撑,以十进制数字为基本编码元素,采用了开放性的编码结构和结构化元数据,构成了功能完善的ISLI标识符系统。它的基本的编码结构分为三段:服务字段、关联字段和校验字段。服务字段的每一个编码赋予一个服务提供者的一种服务,由6位十进制数字组成,并设有扩容机制。当6位十进制编码容量即将用尽时,可将以9为首位数字的服务字段增加至7位或更多,确保在标识符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会出现编码资源枯竭的问题。关联字段的长度和语法没有任何的预先设定,可由注册者根据不同关联构建的实际需要,选择类型定义其长度和分段设置,对于任何一种关联应用,都可实现最优化的编码设置。一经注册确定了关联字段的长度和分段设置后,在该服务字段项下的所有关联字段编码都具有相同的分段结构和语法定义,这样的关联字段设置为应用层的解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保证编码传输和读取准确性,ISLI设置了校验字段,在编码的末端由1位十进制数字构成,校验码由服务字段和关联字段编码按照规定的算法计算生成。
nlc202309090020
ISLI在国际标识符标准中首次采用了不预先设定编码的字长和部分编码要素语法规则的编码方案,关联字段对用户完全开放,可由使用者针对某一种特定的关联应用需要,来确定关联字段的字长和结构的标识符编码体系。但这并不是说完全没有规则,ISLI RA将各种关联字段的设置方案做类型化的处理,不同的类型均有各自确定的字长和关联字段的语法定义,使之有规律可循,并易于管理和使用。ISLI编码结构的开放性使ISLI在关联构建中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实现对应用系统的最低技术条件要求,一些低成本的简单设备都可以引用ISLI实现使用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关联构建的实际需要。按照标准规定,ISLI RA提供ISLI标识符的基本解析服务,在线用户在任何时候发出解析请求都可立即获得相关结果,使服务提供者设置的任何合理应用在时效性和可靠性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以标识信息与文献实体之间关联关系为其基本功能的属性,决定了ISLI是一项与新闻出版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标识符,ISLI可直接应用于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构建,并成为其产品和服务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ISLI的适用范围极为宽泛,可应用于新闻出版和任何与信息文献相关的其他领域,到目前为止尚无法精确描述和准确界定其应用范畴。这种宽泛的适用范围为不同产业领域跨界融合提供了条件,应用关联理念和引用关联标识符可实现各种形式的产业开发和跨领域应用,可激发并创造出若干新的产业形态和产品形态。
关联标准化助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关联标识符与其他标识符有哪些不同?关联为什么需要标识?标识关联的意义何在?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ISLI在新闻出版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在ISLI之前我们使用的所有标识符都是以标识和识别单一对象为目的,我们把这一类标识符称为单一对象标识符。例如ISBN标识一种图书,ISSN标识一种连续出版物(期刊),ISRC标识一种录音制品,等等。单一对象标识符是一种能够对标识对象进行唯一识别的标识系统,在其应用范围内,它应该力求使每一个适用于本标识符的个体都纳入到标识符体系中进行标识,从而使该标识符获得尽可能高的标识覆盖率,减少该类实体中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识别的不确定性。以图书为例,有多家出版社都出版了《红楼梦》,但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ISBN号,通过ISBN可以清楚地辨别这些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如果没有ISBN,这些同名图书在流通环节会产生怎样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单一对象标识符的主要作用是唯一性识别被标识对象,可以将单一对象标识符理解为它是被标识对象的另外一个名称,这个名称通过标识符系统特有的注册管理机制确保不会出现重复(唯一的)。通过唯一性识别,可以使该类实体获得良好的秩序。
关联标识符与单一对象标识符在属性上有很大的不同。关联标识符不能用于标识单一实体,而是用于标识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在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关性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一本歌曲集和这些歌曲演唱的录音制品,显然词曲文字作品和歌曲录音制品二者具有相关性。但ISLI并不谋求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相关性关系都进行标识,尽管这本歌曲集和这些歌曲演唱的录音制品是有相关性的两种不同属性的资源,如果没有将它们纳入到某种需要二者共同参与的应用状态时,为其赋予ISLI编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当这种相关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资利用,能够用于满足某种需要,成为一种服务或有价值的应用时,为该关联关系分配关联标识符才是必要的。具体说就是通过某种技术实现方法,在阅读一首歌的乐谱的同时,可以听到这首歌曲的演唱,或是在听歌曲时,能够同步看到歌词。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相关性的资源,通过建立整体关联关系,以及在必要时在资源内部片段与对应的片段之间同时建立关联关系,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应用或者产生一种新形式的产品时,方可为其分配ISLI编码。
实现关联的方式虽然有很多种,但在各种实现方式中,以标识符定义被关联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这也是在我们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ISLI标准提案构想时,得到各ISO成员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泛赞同的主要原因。
由于关联在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应用价值,决定了关联标识符应用与产业融合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引用关联标识符来定义相关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会带来诸多益处。其一,标识符定义的关联关系稳定可靠,不会因为所应用的技术系统改变或其他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失效,在任何技术环境条件下,只要引用ISLI,就能够确保关联的准确实现;其二,引用关联标识符构建关联,较其他方式构建关联更为简便可靠,大大降低了这类复合数字出版产品的开发成本和开发的技术难度,可以促进更多的复合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市场,惠及受众,并为出版者带来更好的效益;其三,通过关联标识符构建的复合数字出版产品和应用方式,可以不改变原有资源的独立形态,当资源被关联时,就成为复合应用的组成部分,不被关联时则仍然以独立形态的资源存在,不影响其独立使用的所有功能。因此,对于目前出版社的大量现存资源来说,构建关联应用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形成复合数字新产品,盘活存量资源,创造新的增长。另外,标识符还具有若干独特的属性,充分利用这些属性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出版产业面临的棘手问题。例如通过设置鉴权、授权机制,可以控制未经授权的非法使用,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关联标识符的应用前景
ISLI国际标准是我国近年来在探索新闻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和模式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成果。我国出版科研工作者早在十多年前就研究采用关联标识符构建复合数字出版产品和系统,并创造了MPR出版物这一全新的出版物种。MPR是全世界首创应用关联标识符的出版物编辑、制作、生产、发布的集成系统,经过十年来的深入研发和大力度投入,MPR已经成为以关联标识符为核心的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完善系统,从最初的纸质点读出版物,到高端的全媒体融合出版体系,为出版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适合于不同层次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2016年5月深圳文博会期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召开了“MPR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阶段性会议暨ISLI/MPR标准与全媒体融合出版技术系统应用者大会”。会上全方位展示了最新研发的以关联标识符为核心的全媒体融合出版技术系统,该系统以出版者为使用主体,以向读者提供最简洁、高效的服务为目标,在完善的授权、健全机制保护下,为出版者提供了完全自主掌控的编辑、制作、发布、销售全流程系统,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MPR作为一项在全球范围最成功的关联产业应用范例,引起了海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MPR的成功经验向世人证明,关联标识符中蕴藏着巨大的产业经济价值,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开发关联标识符的产业应用,将助力我国新闻出版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一项技术创新有可能催生一个新产业,一项产品创新有可能壮大一家小微企业,一项模式创新有可能开辟一片新天地。”“创新是新闻出版行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是数字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新闻出版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标志。”在我国出版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ISLI的理念和关联标识符的产业应用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闻出版产业关联应用的引领者。新闻出版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ISLI标准在国内外的产业应用,目前“知识资源服务”等关联产业应用项目相继启动,AR、VR等呈现技术通过关联标识符构建出版产品也在积极研发之中,“十三五”将是关联产业应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联关系是一种信息与文献领域不同属性资源之间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下深入研究和开发关联产业应用,对当前新闻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资源关联关系的深入挖掘和关联构建,可以创新产品、创新服务,为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搭建一条便捷、顺畅的通道。
作为ISLI国际标准的发源国,我们在关联产业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随着关联产业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将不断涌现,使我国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ISLI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应用将有助于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国际产业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系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编审)
2月2日 国际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特别是对湿地公约的认识。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1979年2月,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故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1日为中国人口日。在中国,人口从建国初期的5亿增加到1964年的7亿,每增加1亿人平均用7年半时间;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阶段,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仅用5年时间;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多。1981年中国人口达到10亿,1988年超过11亿,1995年突破12亿,1998年底为12.48亿,占世界人口的21%。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荒漠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扩展的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防治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大会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谈判委员会”。1994年6月17日,《公约》的正式文本完成,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第四十九届大会又通过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800年为10亿,1930年为20亿,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达到50亿。
联合国从1988起年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 口问题的重视。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大环保工作之一。中国从一九九七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凭着主办方强大的主办实力和日益攀升的国际化程度,PMCHINA已成为粉末冶金行业促进技术交流、把握市场机遇、开发前沿产品、打通畅销渠道的商贸平台。
2013年PM展会上来自宁波东睦、扬州保来得、上汽、吉凯恩、安泰科技、北航、鞍钢、武钢、昆钢、莱钢、赫格纳斯、海格纳士、乐清中源硬质合金、自贡天兴硬质合金、厦门钨业、广东翔鹭钨业、阿博格、巴斯夫、克莱默、岛津、山特维克、岩谷、太平洋曹和、奥斯瓦尔德、柯美佳、PSI、美国易普森等著名企业展示了本企业的众多新产品与新技术。
2014上海国际粉末冶金工业展览会将于2014年4月27-29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同期将举办“2014上海国际注射成型高峰论坛”、“2014中国粉末冶金产业高峰论坛”、“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产业发展研讨会”。
PMCHINA2014主题:倡导节能环保、紧扣市场脉搏。
五大亮点:★倡导绿色节能,提供粉末冶金工艺的改造方案,在生产源头创造经济效益。我们将邀请上海节能办、上海电气集团等权威专家展开专题报告;★开展粉末冶金生产自动化,实现高质高量的高端零件的生产。
邀请ABB西门子做精彩报告;★展会同期,由世界著名企业巴斯夫公司协办举行上海国际注射成型高峰论坛和粉末冶金产业高峰论坛;
同时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产业发展研讨会也将举行;
了解前沿技术、获取学术界的研发和指导。
我们将邀请:中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等学界进行专业指导;★紧扣市场脉搏、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将邀请终端用户就粉末冶金零件的应用和发展作一论述,并提供网络、展览、发布会等系列宣传平台,助力企业创造更大的业绩。
市场前景广泛看好,造就行业共同繁荣
汽车行业、金属行业、航空航天、仪器仪表、五金工具、工程机械、电子家电及高科技产业等迅猛发展,推动了中国粉末冶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粉末冶金行业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将是制造产业链中的主要经济增长点,而中国制造业已步入关键材
环保已成为中国皮革行业业内一个广受瞩目的重大课题, 作为中国权威性皮革行业盛会,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皮革展将推出皮革业内最新环保科技, 其中包含各种有助改善皮革废水处理的最新科技, 以减少皮革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据悉, 展会举办期间还将举行多场与环保相关的专业研讨会, “美国皮革的优胜之处”及“新型皮革防霉剂的应用及皮革防霉测试技术解析”是研讨会的主题之一。
据展会组委会介绍, 根据国际国内皮革及皮革制造业市场形势, 将于2009年9月2日至4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皮革展及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 将为国际皮革企业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途径, 是全球同业与中国买家直接会面、洽谈业务、探讨时尚趋势和了解最新创意设计的荟萃之地。 (唐汉)
【国际环保标识】推荐阅读:
国际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10-18
环保环保作文06-18
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术语练习题05-25
关于环保的作文:环保起来07-15
环保技术员环保职责10-30
国际营销05-24
国际营销方案05-25
国际商法作业06-02
国际司法论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