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能力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能力(精选13篇)

家庭教育能力 篇1

教育应该是能力方面的教育,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素质是能力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素质应该在生物体和文化体两方面进行诠释.智力是人的心理特征,能力是人的行为方式.过分地讲求知识教育将会导致教育走向负面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能力本位”应该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作 者:程子杰 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50 刊 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xx “”(4) 分类号:B848.2 关键词:素质 智力 能力 能力教育

家庭教育能力 篇2

1.1 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收入较低

1.1.1 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收入总体水平

2004-2013年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3.78%的速度持续增长, 2013 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2004年收入水平的3.2倍, 增长速度和幅度都很高, 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 总体来看, 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4, 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差1413 元, 且绝对差值还在以年均11.21%的增长率不断扩大 (见表1) 。

1.1.2 民族地区间农村家庭收入比较

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纯收入不仅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民族地区间也呈现分布不均的特点。从年均增速来看, 西藏增速最快, 超过15%;广西省增速最低, 不足13%, 前者比后者的年均增速高2.31个百分点 (见表1) 。从收入额度来看, 内蒙古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 贵州的农村人均纯收入最低, 两者绝对差值高达3161.7元, 前者是后者的1.58, 省际差距显著。因此, 各省区农村家庭收入无论是在增长速度还是收入水平都有显著差异。

1.1.3 东中西农村家庭收入比较

各省区间农村家庭收入不仅分布不均, 而且与东部、中部地区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农村家庭收入总量上, 也体现在农村家庭收入增量上。2004-2013年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一直维持在东、中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3.08%和80.00%的水平, 而且, 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图1) , 这也说明了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东部、中部地区。

1.2 东中西教育投资严重失衡

从财政性教育支出额来看, 2004-2013年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教育支出的1.71倍, 平均每年差距1730.39亿元。从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来看, 东部最高, 2004-2013 年平均比重占17.34%;而西部地区平均比重只有15.68%。因此, 无论总教育支出额度还是从教育支出比重, 东西部差距较大, 教育投资区域失衡。

1.3 教育费用成为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承重负担

根据作者对恩施市的调查, 有89.6%的农村家庭认为大学学费超出承受能力, 贫困地区9 个农民全年的纯收入才能支付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7000元教育支出。为了满足教育需求, 农村家庭极力压缩基本生活支出和生产性支出, 但是生产性支出的压缩, 影响了家庭的经营性收入, 更加剧了家庭教育负担。从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现状来看, 教育支出比重已远远超过家庭总支出的20%, 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质量, 也更谈不上家庭教育投资能力的提高。

2 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对策

2.1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才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的根本途径。根据民族地区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建设, 发展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 延伸农业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 增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技能, 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2.2 完善教育分担机制

教育不仅能够增加个人收益, 也能增加社会效益, 因此, 政府、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分担教育成本。强化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主体作用,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核心, 社会团体、企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投资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努力减小民族地区农村家庭, 特别是贫困家庭的教育重担, 避免“教育致贫”、“教育返贫”。

2.3 改变居民消费观念

消费结构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不良的消费观念不仅使消费结构不合理, 更不利于家庭教育投资的提高。因此, 坚持求实心理的消费观, 改变居民不良的消费观念, 倡导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 引导农村居民正确消费,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 为家庭教育投资积累资金。

参考文献

[1]张光宏, 李杰.我国城乡家庭教育投资能力比较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1, (11) .

[2]杨琪.关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 .

[3]文大稷, 李忠斌, 李杰.民族地区收入约束下的家庭教育投资能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经济, 2010, (3) .

家庭教育能力 篇3

【关键词】幼师 ; 教育环境创设能力 ; 教育指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32-02

一、注重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的影响因素

1.家庭环境因素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为主,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内的一家人都会围绕着一个孩子生活,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成为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随着幼儿教育的兴起,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个地方看管孩子,更重要的是找一个环境和教学好的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因此在家长挑选幼儿园的时候一般是大海捞针般的进行筛选,在众多幼儿园中比较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师资力量。从此处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幼儿园的选择都是慎之又慎,生怕输在起跑线,输掉了未来。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长对于幼儿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于教育的环境的观察,如果说环境较差,就算是老师再优秀,也会对这个幼儿园的评分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成为家长的一个评判幼儿园的标准。

2.教育环境因素

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园的创办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师资力量必须到位否则将给予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幼儿园的开办资格及师资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使得幼儿园对于幼师的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种教育资源差距较大,教学环境不容乐观,即便如此不明真相的家长盲目从众,选择一些价钱高但是师资力量不达标的幼儿园,从而对标准化幼儿园造成冲击。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压力下对于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的建设成为凸显幼儿园实力的关键因素。只有对幼师的环境创设能力和指导能力更好的建设才能形成更好的口碑,接收更多的孩子上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孩子成长和发展。

二、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

1.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的作用

教育的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幼儿园的初始阶段孩子们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离开家人的疼爱。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学到的,看到的将在以后的一生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阶段的环境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这里的环境建设不仅仅指的是座椅板凳等要求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幼儿之间,幼儿和老师之间,幼儿与所接触的硬件之间的各种综合环境。

2.保证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的前提

保证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的前提是幼儿教育机构的软硬件设施要配套齐全,即幼儿上课的教室环境、教师资质与教学能力等的配套。

在教室环境方面要严格遵守上级部门的要求对于各项该准备的物品要准备妥当,对于各项用品要符合标准,以保护孩子为主。教师资质方面必须聘请取得国家认可的幼师资格的老师,对于无资格的老师要给予劝退或者停职到其取得资格为止。

3.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的体现

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家长更注重的是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包括规范的教学环境创设,幼儿相处环境创设,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友好相处环境创设。

(1)规范的教学环境创设

对于规范的教学环境创设是指在孩子的天性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的目的不是压制而是改变和养成。

对于初入幼儿园的孩子更应该是以引导为主。他们刚刚脱离父母的怀抱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大吵大闹,如果此时老师发脾气那么對于孩子的成长将产生不良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抚摸和鼓励为主,让他们逐渐熟悉这里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循序渐进不能急躁,无论遇见怎样的小朋友都应该耐心指导,不能出现任何打骂和体罚孩子的现象。对于调皮的孩子要单独教育,并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对于吃饭,上厕所,上课等习惯要耐心指导,慢慢引导,不能急于求成忽视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性。

(2)孩子之间相处环境创设

在孩子相处的环境中幼师要相当注意,因为小孩的生长环境不同,好奇心重,因此性格也就不同,在幼儿园中的相处表现也就不同。有些孩子比较“厉害”显出“孩子王”的气魄,在教学中应该仔细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明白错误并且真心道歉。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不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这种情况则需要老师找一些活泼的孩子陪他们玩耍,让内向的孩子逐渐融入到大家庭中来。

(3)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友好相处环境创设

在幼儿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小朋友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一见到某一个老师便大吵大闹。这种情况不应该是让老师回避而是应该主动找小朋友玩,通过玩具,零食等物件让小朋友对老师产生信赖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孩子们相处,教会他们一些日常所需要的知识。

三、幼师的教育指导能力

幼师的教育指导能力是指在平时与孩子的相处中对于生活、文化、礼貌、常识等知识的教授指导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仅是要求老师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教学的耐心。这种教育指导能力和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相辅相成。不仅仅是从课堂中进行讲解教授更多的是在平时生活的环境中对于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对有错的地方要给予改正,要告诉同学们什么需要做,什么不应该做。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要告诉他们“规则意识”,学会礼让。要用和蔼的态度去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在课堂之上要告诉他们认真听讲。对捣乱的同学要规劝为主不能够采取体罚方法,在规劝的时候要多关心,多提问,让他们找到自信,提升自我满足感。在平时户外活动中要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也应该更多的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在玩中学会相处,在玩中学到知识。只有这样的做法才是一位幼师教育指导能力的真正体现。

幼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的创设、指导和应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我们遇见各种不同性格孩子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在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更加有耐心;才能真正的让孩子在心底接受我们,进而更好的接受知识,接受规则;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江慧,浅谈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

家庭教育能力 篇4

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看幼儿家庭教育

知识传递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新经验的构建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螺旋上升.家庭教育就是这种经验的传递,而我们家长应当自觉反思的是如何将这种构建的能力传递下去--这就是内隐的元认知策略的传递过程.本文主要针对家庭教育的.幼儿阶段,探讨家长如何在过程教育中将元认知策略--关于认知的认知--这一思考的上层阶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使得孩子受益终生.

作 者:陈B ChenJun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36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年,卷(期):“”(20)分类号:H3关键词:元认知 家庭教育 人本主义 探究性学习形成性评价

家庭教育能力 篇5

最近,我阅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一段话: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当读到此处时,不尽回想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教一年级时,上课举手的学生很多,到了三年级举手的学生相对少了,那些举手的学生,应该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眼中的优秀生。当时的评价是学生越来越懒、越来越笨。现在想想,是自己的评价手段有问题:否定多于肯定、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宽容。在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追求答案的标准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追求高分,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过分追求人人成才,忽略了个体差异。我认为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不现实的,但把所有思维正常的学生都培养成人是必须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事高科技领域的工作,多数人还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我们应该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多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优点,捕捉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敢与跟教师交流,敢与向老师提问题。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该给时间让学生辩解、陈述,教师的高声指责,虽然能在瞬间让学生哑雀无声,但受了委屈的学生心中是什么滋味呢?他还愿意与我们交流吗?教师的怒吼,并不能显示我们的伟大,只能说明我们无计可施;轻声细语的沟通,并不说明我们的无能,而是反映出我们对学生的尊重,更能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更能让学生说出真心话。给学生多一点自由,少一点限制;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责;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平等,少一些专制。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整体风貌。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是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这样一种气质、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情怀、这样一种品位、这样一种

人格,需要相应的教育境界的濡化,需要一种真诚、公正、平等、友爱的教育氛围才能养成。要形成这样一种教育氛围,我们应该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我认为只要一个字就足够了,那就是“爱”。

1、我们要爱学生。缺少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爱学生;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他、保护他,用自己的品格、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品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平等的、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爱并不是溺爱,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应该给予教育和惩戒,惩戒学生应尊重学生人格、要有教育意义、要客观公正。惩戒是管理教育方法之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合法的惩戒,也正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2、爱学校、爱岗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维护学校的荣誉,维护学校的形象。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虽然我们的生活是清贫的,但我们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我们是在培养人,是在为国家、民族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正是有了我们,才有了祖国的富强繁荣。在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我们热爱她,也能开出绚丽的花。在目前教师待遇明显偏低的情况下,能坚守教育岗位,这本身就是奉献,就是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岗位,我们可以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从认真备课、上课、批改开始,从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起,用自己的言行捍卫教育的尊严,用我们的爱托起教育的辉煌。

3、爱读书。俗话说“活到老,学不了”,是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知识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多、更好。要教好学生,我们应该多读书。多读一些名著,让优秀的作品感染我们,祛除心中的烦躁,保留那一份清纯之地;多读一些名著,深深领会其中的意境,领略华丽的词句,激荡起我们的激情,激起我们书写的欲望。多读教育书籍,不断充实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崭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教育书籍,可以提高我们对教育现象的敏

感性。多读教育书籍,可以不断丰富教育手段,能让我们在教海中自由驰骋。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伴随我们成长。

教育教学能力鉴定 篇6

×××同志系我校高中英语教师。2004年7月毕业于××师范学院,2005年获得中教二级教师资格。

该同志任教以来,兢兢业业,认真钻研教学大纲,不断进修专业理论,更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在教学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在学校开展的教改活动中,能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切实落实了素质教育的原则,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通过课堂的质疑启发、分层次教学,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设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开发了智力,充分挖掘40分钟的效率,教学效果显著,使我校的英语高考成绩逐年上升,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

在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同时,她还将实践及时总结撰写了论文《作业,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负担》,并被全国教育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专家组评为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

该教师还多次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奖:

2005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优秀奖;2008年参加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007年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三等奖; 该教师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中小学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全国及自治区一二等奖

总之,“师德修养高,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是学校对该同志的充分肯定。

家庭教育能力 篇7

根据中职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训课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中, 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 构建“创新、实践”的课堂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组织开展各种自主创新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营造“创新、实践”的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创新、实践”的育人环境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这里的人的环境主要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校的教育模式和人际关系 (尤其是师生关系) 等;物的环境主要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教学设备等。这些环境对学生有巨大的陶冶作用,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1. 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新观念。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成份相对复杂、问题学生相对集中、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的现状, 我们根据“创新、实践”的主题要求, 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着重引导教师更新以下观念:第一, 学生观。首先, 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在思想上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 因此, 我们要引导教师树立“没有不成才的学生, 只有不成功的教育”的教育观。其次, 学生是发展的人。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问题很多, 但教师不能就此丧失教育的信心, 在教育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内在进步发展的需要和倾向,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 承认他们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帮助其改正错误, 不断促进其进步和发展。第二, 实践观。职业学校的学生两年后就要顶岗实习, 如果在校期间缺乏实践, 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创造力下降。因为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起作用, 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无法形成的。所以, 我们近年来积极主动抓项目, 争取国家或省上职业教育专项资金, 建成装配18个实验室的省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综合实训楼, 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在教学中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实践任务, 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空间, 并不断激励和强化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 自主观。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 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 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 才能培养具有进取性、创造性的人格精神。第四, 多元观。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在普通教育中, 人们赋予的创新内涵过于狭窄, 认为创新能力仅仅局限于功课全优者, 相对而言, 学业平平, 但在其他方面 (如人际交往、管理、组织等) 表现得突出的学生则被忽视。显然, 传统教育的创新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创新一元观。其实, 创新具有多元性, 既表现在学生学业上, 又表现在非学业上。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发现并培养学生创新潜能所表现的各个方面, 识别他们多种多样的创新潜能, 以培养出更多的富有多方面创新能力的人才。

2.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育条件。

近年来, 我们非常重视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对教学楼门厅、男生公寓楼进行重新装修, 对校园马路统一整饬、命名, 拆除旧校门兴建现代化新校门。学校环境优美, 布局层次分明, 错落有致, 达到了“五有五无”的要求, 学校获市级信息化花园式学校、省级绿色学校荣誉称号。同时, 我校实施“教学条件现代化工程”和“校园宣传网络工程”, 装配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 安装了校园调频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系统;通过“校园之声广播”为主阵地的校园宣传网络, 大力宣传政策法规、职教动态、国内外时事、办学成就、招生就业信息、学生就业典型、校园新事等方面的内容, 全方位营造校园文化生活氛围。

3.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

近年来, 学校大力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放下主宰者的架子;改变动不动就辱骂、变相体罚、甚至体罚学生的性子;改变一本正经、严肃有余的样子。让教师从内心里重新审视教育理念, 由衷地体现新型育人观, 自然地允许学生对课本、教师、优生等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宽容学生学习过程、纪律方面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行为”;理解学生学习中的感受、想法和要求;参与学生课内外活动, 让学生参与评价。

二、构建“创新、实践”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我们重视引导教师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努力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从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三个维度, 重新构建“创新、实践”的课堂教学体系。

1.“创新、实践”的课堂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突破单纯注重知识灌输和智力培养的局限, 把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兴趣放到重要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各方结合现实, 创新教学理念, 在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实习课服务和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按照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现实性、市场化的具体要求, 组织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和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出了《文化课教学目标设计方案》、《专业课教学模块化设计方案》和《公共技能训练标准及考核办法》,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共16科27个具体方案, 明确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应知应会内容, 技能训练基础课题、专业课题、综合课题模块, 达到的标准, 考核的办法, 使其成为学校开展理论教学、技能训练、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模块化方案》指导下, 建立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题库, 形成了质量评价体系, 实现了质量评价的科学化;开展了以普通话、钢笔字、英语口语、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 以技能比赛、操作表演、作品展示为一体的技能集中训练集中鉴定工作;强化了实训教学, 优化了实训课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实训条件, 形成了教务处、专业组联手, 专业课教师联动, 学生之间互动, 日常检查跟进, 技能考核制度落实的实训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了专业课作业设计与批阅制度, 由完成理论作业变为完成实习报告, 注重过程, 突出方法要领, 提高实训效率。

2.“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中职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 结合各课程学科特点, 收集整理提炼加工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课题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引导型教学法、五段教学法”等七种适合职教特点的新教法。学校将这些新教法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编印成册, 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体会、领悟、试验、运用, 更新了教学观念, 放活了课堂教学, 实现了四个转变, 即:教师教学观由教师的单一型、绝对权威型向一专多能型、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学习观由被动接受、述而不做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班级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课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小组化、个别化学习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加简单电化教学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构建起了教、学、练相互促动, 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边学边做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创新、实践”的课堂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教学中, 我们重视运用录音、录像、VCD、电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故事引入、情境创设、图片图表、形象描绘、演示实验、表演操作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的效果,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目前,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正在开始改变我校课堂教学的面貌。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活了课堂教学, 使传统的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 逐步被充满个性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所代替。同时, 网络、多媒体中的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样化的信息给学生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创设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探索“创新、实践”的教学评估模式

评价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研究等功能, 正确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培养中职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一改过去“以分论人”的做法, 制定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标准, 逐步探索“创新、实践”的教学评价模式。

我们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把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理论、职业技能和体质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和推荐就业的依据, 由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招生就业办、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组成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小组, 每学期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同时按照《决定》中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规定, 开展实习期鉴定工作, 并将鉴定结果作为学生最终毕业鉴定的依据之一, 建立起了有别于普通教育的, 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选拔与使用的标准和制度, 形成了职业学校促教促学机制。建立学生就业和毕业资格预审制度, 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 划分毕业生就业推荐等级, 根据推荐等级, 确定推荐批次, 使“成绩优异者优先选择企业就业, 成绩一般者降低标准就业, 成绩较差者暂缓一步就业”, 以此激励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有效教育的核心——能力 篇8

有效教育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一是由教育的根本特征、任务所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特征、根本任务是“育人”。其“育人”的支撑点是教育者的主观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客观水平之间的矛盾,生物实体(人)与社会实体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两对矛盾主要看教育本身及教育过程的能力或者作用力、影响力。“育人”的能力和影响力越高,“育人”的质量就越高,服务于社会的效率就越高,教育的效果就越好。二是由教育目的决定的。教育过程、内容、教育方法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由教育目的决定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国家公民,教育就要有能力培养出具有民族情感倾向的各类人才;教育目的强调个性自由发展,教育就要有能力培养出自由活泼,又各自怀有专长的社会建设者。三是由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所决定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各类教育必须努力和坚持的方向。这就要求教育自身在教育条件、手段、教育者的自身素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和雄厚的实力。这些条件,是提高有效教育能力的重要基础。

有效教育以“能力”为核心,可以理解为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在行为上的表现和这种表现所达到的实际成效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它包括学校教育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创造知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和学校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由于课程设置合理而使学生就业顺利、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能力。

有效教育以提高效率为要求。学校教育的重要结论是,教育效果好的学校能够充分、有效地运用资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即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率。这是衡量有效教育效能的重要指标。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有效教育以效率为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健康成才率,即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要求,培养出更多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健康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二是提高教育创新率,即通过提高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受教育者学习的创新率,进而提高教育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成功率。三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群体优秀率,促进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结构和层次及素质的改善和优化,从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四是提高教育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服务率和支持率,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和科技支撑点。五是提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教育环境的适应率,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有效教育以达到效果为目标。所谓教育效果就是教育活动的结果,是教育实效的具体表现,是达到和实现最终教育绩效的综合反应,是衡量有效教育最终实效结果的指标。一般来说,教育活动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就必须根据理想的效果确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确定,一方面是由人所组成的有机体的价值需要来确定,即群体价值;另—方面是由社会的细胞来确定,即个体价值。但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却只反映了人的主观意识和需求,属于应然状态,还必须考虑社会的客观条件。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教育目标才具有科学性。确定了科学的教育目标,就为衡量教育效果奠定了客观标准。教育效果愈符合教育目标,教育效能就愈高。有效教育的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育的各个构成因素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它主要取决于这样一些因素:一是承担教育任务的教育组织要重视教育目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并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以良性的机制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教育目标。二是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即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合理的课程结构和积极进取的心态进行高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训练,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三是受教育者要以高尚的动机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各种技能的学习,并具备创新学习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满足社会和自身的需求,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感言 篇9

这次培训分两块进行,首先是为期两天的面授,由主讲武老是为我们理清本次培训的重点、难点,交给我们学习的方法。第二部分是远程学习,由学员回家自习,完成作业,在规定时间内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这一点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另外这次培训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够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可为教学增添了很多光彩。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篇10

本次培训很实用,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八个模块终于学完了,虽然这里很少有专门的名词解释,也没有硬性的思维灌输,甚至练习也没有参考答案,但却在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分析中、在一项项愉悦的活动中、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使我逐渐领会明白了需要我们去掌握了解的东西。这次培训、我们的老师就是把需要掌握利用的教育技术能力整合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中,展示出了高超现代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从教学的设计、资源的获取和加工整理、教案的编写、电子讲稿的制作、教学实施计划的设计及评价量规的制定等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每个环节在这里都进行了精心讲解。我心中似乎也出现了一条比较清晰的主线。这一堂堂讲课虽然听起来还略显生涩,但已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学习收获巨大。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家庭教育能力 篇11

士官队伍作为军队人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士官教育以培养实用型军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满足部队士官岗位任职需求为主要任务。卫生士官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其任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在卫生士官健康教育教学上做了一些探索。

1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享有绝对的主动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卫生士官特别是学历教育和升职培训中的学员往往都具有丰富的部队卫生工作经验,要比教员更了解部队,有些学员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健康教育教学要以学员为主,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特别在学员健康教育实践中,学员从宣讲内容的选择、资料的获取、收集、整理、制作到宣读形式的选择完全由学员自主完成,整个过程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教员仅是组织者而已,让学员能够真正做到自主、自觉、自动、互动、协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2以学为中心,成为学员学习的启发者

传统教学往往是单向传递、单向塑造的灌输式教学,理论多,实践少,学生动手能力差,而任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健康教育的教学中,根据健康教育学科特点和卫生士官任职需要,理论学时一再压缩,理论与实践课之比,从最初的一比一到一比二、一比三、直到一比四,把大量时间用来学生自主学习,而老师的讲授主要在于引导,只给学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循循善诱,激发他丰厚的探究潜能。同时考虑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这个目标、这个方向是个总目标、总方向,并不是一个具體东西,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专长、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的方向、目标,充分信任学员,然后用他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完成这个方向或目标,展示他最好的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员只是一个火种,教员的作用是如何点燃学员内在的求和之火,智慧之火,教员只是个启发者。

3教学互动,成为学员学习的合作者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相长,主要是指教员与学员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善于教、学互动,相辅相成,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每个学员都是教员,每个教员也是学员,学生以教员的身份在台上讲课,教员作为学习者和台下的学员一起听课,角色互换,人人平等,相互学习,引导全体学员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与教员充分的互动,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共同研讨协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健康情感。鼓励学员,以语言、文字、形象、现代传播等多种形式、方法进行运用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殊理同证的方法、浅显易懂的语言,力求把抽象深奥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形象化,增强健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力求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同时,变“闭营锁课、关门施教”到组织学员到基层部队对广大官兵进行健康宣教,进一步扩展其健康教育能力,做到课堂教学与部队实际工作互动;变“我讲你听、单向灌输|为相互启发、互助互动,使学员在亲身感受、相互交流中完成宣讲活动,做到内容与方法相互牵动,达到较远与学员的共同成长。

4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令一方面,也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施教,点面结合,并能适时地给予学员知识上的和学法上的点拨;要随时洞察和把握学员的思维情境,及时调整施教导向,并相机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还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浓郁是求知氛围,在突出学员主体性的同时,要能够掌握好教学的主线,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张弛自如,不能听任学员信任信马由缰。要做到让学员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法走,全面促进其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加强教育反思提升教研能力 篇12

一、教育反思的切入点

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可以成为其自身反思的对象。它可以是具体的某一堂课的教学, 也可以包括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教师整个的成长史;不仅包括外显的行动本身, 也包括行为背后行动者的观念或知识基础。也就是说, 教育反思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1、从自己心灵获取真切感受。

教师在从事了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后, 通过撰写“教育反思笔记”的方式真切地记录下自己的心灵感受, 或是一见之得, 或是疏漏之处, 或是教学感言, 通过这样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积累成功的经验, 抛弃违反教育规律的东西。

2、从学生那里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

通过学生, 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通过学生, 教师可以摒弃自己的许多“霸权假定”;通过学生, 教师会把教学当作一项研究来对待, 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总之, 通过学生, 能够帮助教师改变自己针对学生和未来学习者的行动, 帮助教师更好地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需要与关注联系起来。同时, 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

3、从同事那里获取客观评价和建议。

当只有一个人在承受问题和失败时, 我们往往感到沮丧, 意志消沉, 有时甚至想退出、中途放弃。通过交流与对话, 自己才明白, 同事是业务问题上的知音, 是专业上的话语空间, 是有益的监察者, 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与同事进行思想交流, 需要有外部环境的支持, 即来自学校方面的支持。学校管理者应给教师的反思交流活动“腾出”时间, 鼓励教师参与其中。在操作层面上建议:每两至三周一次, 教师聚在一起进行“问题诊断”, 大家开诚布公, 畅所欲言, 被评议者本人应虚怀若谷,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同时要注意不盲目从众而丧失了自己的特点。

4、从专家、学者、名师那里获得启发和指导。

为了保持理智的清醒, 教师需要聆听不同的声音, 需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和视角来刺激和激励。书籍和文章可以为教师提供看待熟悉事物的多种观点。通过阅读, 听专家讲座、观看名师教学实况录像等, 教师可以就实践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书本和专家进行自由“对话”, 思考认识上教师感到不解或迷惑的一些实践问题。

二、加强教育反思的策略

1、创建相应的组织制度和校园文化。

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 也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学校组织文化一经形成, 便会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为了使学校组织文化形成良好的氛围, 我们应致力于创建反思型的学校相关制度, 通过学校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活动体系建设以及其他管理行为, 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 教育、指导、激励、促进和保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提高教师的教育反思素质, 引导教师转变职业生活方式。

2、建立教育反思的基本模式。

关于教育反思的基本模式, 各地方和各学校各有特色, 不少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设计。例如卢琳提出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是:计划题—行动—观察—反思—新计划。又如:周卫同提出教育反思的“五环节模式”:“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刘华良博士提出另一种操作模式:“问题——计划——行动——反思”。

不管是哪一种程序、模式或方式, 都要体现教育反思的精神实质:研究的问题是不是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是不是直接参与研究;是不是以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改进教师教育行为为中心。只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理性认识并改进自己的行为, 就是在进行教育反思, 其研究成果也就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成果。

3、建立鼓励教师反思的制度。

对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标准, 而应该在教师评价表的一些项目中考察教师在何种程度上向学生提出了挑战和质疑, 在何种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4、管理者带头反思成为楷模。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篇13

终于就要结束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紧张学习,无论在教育理论水平还是教学技能方面,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一、自身素质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因而“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教师要想给予学生知识,那本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传统的授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正如刘局长说的“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所以,教师有着重任,要肩负起这些重任,必须去努力探索。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负责,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将以

这些老师为榜样,向他们学习,爱岗敬业,尊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加深了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效教学,真正体会到“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实质。在讲座中指出了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相对宽松、新鲜、愉悦、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获,也就是“有效的”。这对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

上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下一篇:鉴定证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