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教育现状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国防教育现状(精选8篇)

中国国防教育现状 篇1

1什么是教育?

2中国教育的问题?

3未来教育者应该怎样做?

教育,顾名思义即教书育人。从字面意义理解来看便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将要教学的内容传授给被教育者的过程。所以,教育必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书”即教育的内容;“人”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还有教育方法。中国的教育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时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欧洲人还在用简陋的武器互相征战时,我们的孔夫子已经广收弟子,坐而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人也早早就用科举制取代世袭制选拔人才的方式。而西方人直到近代才中国学会这种考试制度。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近代以后,我们的教育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在我看来,教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也是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从教育三个方面来看,那就是:工业革命后的西方科学技术,即教育的内容上更加发达,它决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素质高低,教育方法上也更加注重实际,这样,被教育着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优秀的教育者继续教育出更好的被教育者,人和教育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推动教育向越来越高的水平发展。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教育体制已经僵化,即使新的内容进来,仍然发展缓慢,这就和人有莫大的关系。

但当下的中国教育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那么简单的逻辑问题。我们可以随时获得与世界同步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我们甚至有世界顶尖的教师群体,还有国外学来的先进的教育方法,但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只是差强人意。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教育缺的不是“人”“书”或者方法,而是正确的教育目标。我们教育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的。小学考中学,中学考大学,我们从小就知道衡量优等生和差等生的标准全在于卷面分数,这绝对是一种变态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才。一个只有纸上功夫的人大概也只会纸上谈兵罢了。

如果说中国僵化的教育体制不能培养高端社会人才还可以接受,那么中国的儿童教育简直令人痛心疾首。不断爆出的虐童事件反映的不只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教育观念的问题。说白了,这也是中国教育长期恶性循环的结果。所以我觉得要想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光盯着教育体制是远远不够的,与其相适应的整个社会制度都必须一起改变。这对于中国来说将是一段艰难长期的过程。

中国国防教育现状 篇2

钢琴,作为一中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大致追溯到唐代“景教”的圣咏唱诵。由于中国人热衷于西方教堂里那种声音柔美、结构新颖的西洋乐器,意大利籍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试图打开中国传教士的大门,二次进京,在上贡的礼物中就有“西琴”一张。1840年鸦片战争后,现代钢琴传入我国。至此,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第一,1915年赵元任在《科学》杂志创刊上发表的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使中国钢琴音乐步入了萌芽时期;1934年贺绿汀《牧童短笛》的创作标志着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进入了初步繁华的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政治形势的剧变,唯有《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花独放,一统天下,中国钢琴音乐由此进入了停滞时期;1979年,刘敦南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山林》拉开了我国钢琴音乐创作阶段的“序幕”,这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由停滞落后的现状走向了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二、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

钢琴的传入使中国的钢琴教育有了新的曙光,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较庞大的钢琴教学体系,并培养了像郎朗、李云迪、陈萨、沈文裕等这些优质的青年钢琴演奏家。通过中国钢琴教育家们艰苦不懈的努力,钢琴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创造了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最终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现象。

但由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中国许多普通家庭都购买了钢琴,希望子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中国学习钢琴的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比2008年增长了2000万人数。如此庞大的琴童数量,致使一些不懂钢琴艺术的家长盲目跟风;学生以参加比赛和考级为目的,使得考级和比赛越来越成为商机,质量越来越低;社会上大量的钢琴培训机构教学质量差,很多情况下都是“宁滥勿缺”。种种问题表明:造成我国钢琴教育现状的因素多种多样。

三、中国钢琴教育现状出现的弊端

(一)学生和家长模糊了钢琴教育的性质和目标。钢琴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钢琴知识、掌握钢琴技能、理解钢琴音乐和领悟钢琴艺术并促进其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的培养性活动。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在演奏会上顺利地完成钢琴演奏。我国现阶段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和家长好像对学习钢琴的真正意义产生了误区。近几年,国内钢琴培训疲于考级,流于形式,加上媒体对成功钢琴家的宣传,刺激了一部分家长为了考级和比赛而学习钢琴,规定孩子必须在哪个年龄段考过几级,希望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通过等级考试。考什么曲目就练什么曲目,不注重钢琴艺术的精髓,其机械的钢琴弹奏法使学生忽视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更严重的是,有的钢琴教师担任考级评委,他们有权利在考试中随时叫停,所以,学生只需弹到教师之前规定曲目的地方,学生尽然连整首曲目都演奏不下来,侥幸过关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艺考热”。“艺考”即艺术联考,指当今我国教育部门备案的各大综合类、师范类及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系。艺术联考主要针对高三艺术特长生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的专业综合考试测评。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相应院校的合格证,考生凭此合格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待高考成绩公布后,各大院校择优录取。

中国高考人数几乎逐年增加,高考分数较高,学生竞争压力大。大部分考生选择“艺考”,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爱钢琴音乐这门艺术,更不确定将来是否从事这个行当,只是为了所谓的考学而走捷径。所以在钢琴“艺考”膨胀的今天,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这条路,成为了学校、考生、及家长十分乐意接受的事实,从而也出现了不少相关的利益问题。它掩盖了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所需的人才,促使钢琴专业类人士粗放增长,导致我国钢琴教学的整体水平及演奏水平停滞不前。

(三)中国钢琴作品廖若辰星。也许是因为西方钢琴艺术与教育深深扎根于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并且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中国缺少一种属于自己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体系,没有自己真正的与教材作品,所以大到中国一些钢琴演奏家所演奏的曲目,小到一些初出茅庐的琴童所选用的教材均为外国作品之多。

2012年12月8日,李云迪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一场以贝多芬作品为主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会后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不选择以中国曲目为主题时”,李云迪答道:“我更期待中国作曲家创造出属于自己一流的钢琴音乐与作品,但事实上,供我们弹奏的中国钢琴家创作的作品少之甚少,大部分都源于熟悉的、经典的歌曲改编,原创的中国钢琴曲却是凤毛麟角。”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至今影响着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现阶段,我们忽视了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缺乏一种民族音乐的意识。我们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特色,做到“洋为中用”。通过学习中国钢琴作品,使我们更深刻了解到我国丰厚的知识文化底蕴,为提高国民整体文化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

(四)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凡事都要从娃娃抓起。尤其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重中之重是加大对教育力度的投资和投入。现如今,中国钢琴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中国每年琴童的数量大幅增加,这就使一批专业不合格的音乐教师有机可乘。试想一下:培养一位合格的老师需要花好多年的时间,就算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就可以马上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名优秀的钢琴老师是有多年经验积累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如果大批不合格的钢琴教师流入社会,这将对孩子的启蒙教学造成多大的伤害。

中国钢琴教育重要的三个时期:1、儿童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4-7岁)。此阶段,孩子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怀着好奇心,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上课时间不能多于40分钟,每节课内容无需太多,但必须反复强调,教师要多与孩子进行二重奏的练习。初学阶段,是培养孩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的黄金时期。正所谓要“趣味教学”,抛开技术之类的问题,让他们觉得学习钢琴课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2、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7-9岁)。我国钢琴教育现状中,教师只是重视让孩子接触大量的曲目,不重视音乐的表达,这样,就使学生缺乏一种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与品位。此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给他们选一些谱面简单、好听的曲目,让他们从中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情感,体会音乐内涵的真谛,也使他们在演奏时小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对钢琴的热爱;3、钢琴教学的中高级阶段(10-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钢琴学习的关键时期,不部分孩子处在青春萌芽期,心理开始叛逆,钢琴学习进入了更高的层次,曲目变得复杂难弹,再加上课业的繁重与紧张,不少学生在此中断了自己的钢琴学习之路。老师应该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和赞赏,给与他们坚持学下去的勇气。无论是哪个时期,教师的讲解示范都要和学生的弹奏频繁转换,学生的弹奏时间越短,教师干预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就越长,教学效果就越好。

(五)教材的选用。

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研究也日新月异。为了使教学活动安排更加合理,很多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融入了乐理、视奏、视唱、听辨、等知识点,选曲内容方面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兴趣。可家长不接受,教师也未能受到良好的教材专业培训,汤普森仍在中国占据一席之位。中国的琴童,接触的曲目单调平凡,认为学琴是一件孤立的事情。除了弹奏之外,还需多听样本,多看演奏家的相关视频,多动脑思考,日积月累,才可以体会到音乐真正所要表达的内容。

四、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给我们的启示

现如今,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虽然存在着很多弊端,但其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并发扬的。学习钢琴,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而且提升了自己的音乐鉴赏力,使我们对音乐情感更加丰富。钢琴演奏需要相当娴熟的技巧,所以对培养严谨踏实、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至今影响着国人及整个世界。反之,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我们在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本民族的特点,“洋为中用”,努力改善我国钢琴教育现状出现的弊端,使它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摘要:钢琴的传入开启了中国钢琴教育的大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与探索,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庞大的钢琴教育体系与教学网络,但由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琴童数量大幅增加,使我国钢琴教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

论中国动画教育的现状 篇3

关键词:动画教育;市场;产业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动画教育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初,动画片被称为美术片,还处在起步阶段,制作人才屈指可数。所以培养人才,是美术片发展的关键今日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骨干力量,除了在工作中自学成桶外,大部分专业人员来自艺术专门学校。其中,主要的创作力量一动画人员,则经过艺术、技术等各方面专门的培养,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回顾动画人才培养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五十年代初

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家曾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开办动画科,先后招收两届学生,该科在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时,并入电影学校,于1953年毕业。而后停办。其中大部分师生进入“美影”工作,使美术电影增添了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1.2六十年代初

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其中设立动画专科,由钱家骏任主任、张松林任副主任。培养具有大专程度的动画人员。共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先后于1961、1963年毕业,该校于1963年停办,这批专业人员又充实了“美影”的创作队伍。

1.3十年动乱之后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动画人才。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断了十多年,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培养动画制作人才迫在眉睫,首先是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动画班,曾多次派专业老师任教,培养了一批高等程度的动画人员。其次与上海华山中学合作,开设中等程度的动画职业班,已招收了三个班级,共培养了六十多名动画人员。三是在厂内开办动画训练班和动画设计训练班,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创作人员。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在八十年代,又有一大批动画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2美日的动画教育

如果将世界动画比作一个大舞台,那么美国与日本无疑是这个大舞台最引人注目的两个主角。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与日本动画的成功,与他们的动画教育密不可分,他们的动漫教育与产业联系紧密,动漫教育与市场接轨。

2.1首先美国的培养模式自由灵活

在美国的大学,动画专业学生学习时间根据个人要求而定。例如:学生翔两年,得专科学位。学习四年,得本科学位。在此期间,需要完成一些作品。而且学校的要求不同,作品的要求也不同。

2.2日本动画教育模式

日本主要通过大学美术系或美术大学动漫专业、漫画专门学校、企业附属学校、特设专业强化训练学校等机构培养动漫人才。这些院校除去高质量师资力量和软硬件配置外,更注重实际学习成果的考察。其中,大学美术系或美术大学动漫专业主要培养创作能力,漫画专门学校则主要侧重培养技术能力。

2.3鼓励学生到动画公司自主实习

对于学生的这种实习需求。学校会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到动画公司自主实习。通过动画公司实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画制作水平这种实习形式也有两种。一种形式,是所在的动画公司提供一个实习机会,以进一步选拔后备人才。另外一种。则是学生到一家动画公司去做助理等工作。

3我国动画教育的现状与解决方式

3.1人才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脱节

近年来,我国动漫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丰富,除了各种动漫曜剐帆构充斥市场,很多大学开设的动漫专业也成为学生眼中的热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在校学生约50万人,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近10万人。然而,与这个统计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中国目前至少有5亿动漫消费者,每年有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但国内动漫人才的缺口却高达100万人以上。人才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的一大软肋。

3.2解决办法

首先,“产”与“学”的脱节使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人才陷入就业艰难的境地,但市场急需的高学历、创意型人才却又供不应求。培养创意型人才比技术性人才重要。所以形成一个科学完备的教育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迎合市场需要注重未来就业,动画教育与市场接轨。如果只有从课本上学来的东西,而不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流程,是没法达到很好的效果的。美国的动画培训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紧密,他们的教材根据一个全国性的标准来设置,教师都是来自行业内部有经验的实际制作人员。所教授的都是实际工作的经验。加拿大动漫教学环境的规划非常注重与未来就业的工作环境相结合,把老师当做将来毕业后公司的主管,而学生就是未来投入设计的工作者。

另外,动漫是一个团体合作、各司其职、有严格流程的产业,完全不同于学院中的个人创作。一部动画片的完成,需要大家同心协力的彼此配搭。只有在教学中迎合市场需要,强调团队精神,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和实际操作,才能使之真正理解动画产业,在社会上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

4结束语

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篇4

一.现就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如下: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另外中国的总人口数中,我国受教育的人口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少,这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备了 “接收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探讨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极为不利。

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1.高等教育的生存与竞争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发端的严重滞后,发轫后的不连续性发展历程,以及一个多世纪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总体实力上远低于欧美等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实力。使得我国在WTO的框架和游戏规则内,在与欧美高等教育的生存竞争中处于“历史性的弱势地位”。可以说这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整个历史阶段中,挑战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言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

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教育部门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层次,偏离了社会需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培养与需求相脱节,本科生比例过大,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而专科生所学则过于理论化,不能胜任高级技工的工作。一方面,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下跌,接近普通的蓝领熟练工的工资。另一方面许多专科生找不到工作。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而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怀疑,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上升到对改革的抱怨。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负面影响逐渐蔓延到义务教育阶段,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文明、道德、公平,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是政策导向、社会价值观导向、人才培养结构出了问题。不是大学生太多了,是我们从政府到教育系统自身乃至全社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关心太少了。

5.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

一教育者方面,学术造假及学术腐败问题折射其背后的学术道德水准下降、科学精神缺失的状态,这种负面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未来社会的道德水准及社会诚信。另外,近几年高等教育自身也出现了一些背离科学精神的做法,如:过于频繁的各种评审、评优与评奖;过于量化的各种指标评价体系等。这些带有较强行政主导色彩和功利驱动背景的做法催生了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弱化了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二学生方面,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三. 解决方案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其本质仍然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国立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仍然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1.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网网络体系,增强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及高等教育的体系化和网络化:开展中外强强合作办学,努力打造以一流大学和学科,加快国际认证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准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开放化;加强高等教育符合国际标准的法规建设和遵循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及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建立终身学习观念,及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终身化。从而是我国高等教育首先从质量上达到或保持在高水平的运作平台上,以质量求的发展的机遇。

2.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亲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最后,针对不同高

校的发展起点的不同所衍生的二次不公平问题,可以建立对弱势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制度,鼓励如是高等教育的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3.要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适应性和质量的延续性,就必须建立高等教也质量的监控机制。具体地说,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满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关;二是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与法制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教,依法保质;三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有互不干涉的质量监控机制。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

4.教育的过度发展与“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互动必然造成教育资源的配臵不当和投资效率低下。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要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加大求职辅导的力度,提高毕业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工作能力,提高就业率、薪资、社会满意度,为宣传高校吸引生源提供第三方公正和专业性权威依据。

5.教育者方面,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强化法律意识,起到积极表率作用。学生方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崇尚科学与法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

四.总结与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虽然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方面要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努力的去做,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可以向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样,获得健康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五.参考文献

[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2]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3][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第六版)[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篇5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

够造成的,这显然有失公允。其实,处于中国社会和历史这个影响巨大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所有的单一的改革和创新都是苍白无力的。在几千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观念影响下,每个家长都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所有的孩子都去挤读书成才这一座独木桥,那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何谈起,我们的教育部门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岂不成了众矢之的。在社会分工和回报并不完全公平、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健全的现实社会,我们哪个家长能放任孩子成为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者,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巨大的生活困难而毫不在意呢?家长的期望和社会评价使我们学校在传统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来回摇摆,不知何去何从,也造成了我们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不平衡发展。

三、教育收费的问题。

教育收费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贫困学生辍学和教育腐败,对于这两个后果几乎是千夫所指,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教育收费是谁造成的?办教育是公益事业,应该全部是社会投入,可是我们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社会其他渠道的教育投入微乎其微,这种情况下,教育不收费何以生存。多渠道筹措资金,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经常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可是校长不是企业家,学校也不是企业,不能融资,不能上市,拿什么筹措资金,只有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教育腐败和其他行业的腐败一样令

人恨之入骨,那么滋生它的温床也和其他行业腐败一样在于制度和环境,都是社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能解决的。

四、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是有所遗憾的。中国教育改革孜孜以求了数十年,却仍然没有摆脱“唯考试分数论”的束缚。素质教育的东风吹进新鲜空气之时,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这本来没错,却又被扭曲了,更高的教育质量,最好体现就是更高的考试分数!

五、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

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要求。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内容与方法的问题,而且更需要的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认识以及热心教育工作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怎么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与归宿,是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新课程教学特别强调的理念,其实,学生不仅要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人,也要作教育的主人。这个道理教育工作者都懂,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学者先行学习。而具体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往往是两张皮,教育教学者把自己当作主人,要怎么教就怎么教,甚

至人家怎么教我也怎么教。我们知道教育工作对象主体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时,除了正确认识学生学习态度、身心特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不同,实施因材施教外,还要了解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教学不能“授之以鱼”,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比被动接受更有效、更受用。

2、教学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余地,有一定的自我学习的时间与内容,这既是当前特别强调的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要求,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所必须的客观条件。

3、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有天生的惰性,学习又是一项辛苦活,如果缺少动机,缺乏兴趣,就没有了积极性,想学好比较难。有了学习动机,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投入学习,才能学好。

4、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尤其要让课堂充分生成。当教师的不仅要关注生成,而且要激发生成,更不能回避生成。

5、教师要吃透课标要求,精心选择和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能水平。比如现在进行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能进行的学习,必须进行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合作的活动,应该是需要合作,通过合作能解决的学习;让学生探究的活动,应该是值得探究的,学生能探究的学习。

中国国防教育现状 篇6

1.您的基本情况

(1)您的年龄:____25____

(2)您的性别:A.男B.女

(3)您的籍贯:____舟山____

(4)您的教育程度:A.大学B.硕士研究生C.博士研究生D.博士后

(5)您的职业:

2.您认为高等教育的概念是?

A.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

B.培养专业人才的社会活动

C.仅是所有大学生接受的教育

D.不清楚 3.您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4.您觉得中国高等教育现行体制是否需要改革?

A.亟需彻底改革B.不需要改革C.温和、渐进式的改革

5.您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高等教育体制存在先天缺失 B.高等教育政策导向错位

C.高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D.管理不到位

E.商业氛围比学术氛围浓

F.盲目扩招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6.您觉得高等教育改革的阻碍来自哪里?

A.社会环境B.教育体制C.公众观念D.其他:______

7.从学校角度看,您觉得高等教育改革该从哪方面入手?(可多选)

A.加强学生能力培养B.推行教授治校C.推动校企联合D.其他:_加强专业性 8.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可多选)

A.创新能力B.学术能力 C.沟通能力D.适应能力E.实践能力F.其他:_思考和质疑的能力_

9.您觉得现代的大学生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A.能够满足B.基本满足C.仅在在某些领域满足D.满足不了

10.您觉得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谁的责任更重大?

中国教育现状之我见 篇7

关键词:正规的学前教育,辍学,能力培养

本人在高校工作6年, 曾担任过辅导员, 在带课、带毕业设计等与大学生的接触过程中, 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同时, 对于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以及中小学教育也有所关注。因此, 对当前我国整个教育现状有些自己的看法, 希望写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

一、学前教育阶段——办学不规范,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城市里, 一般2到3岁的儿童就都会进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幼儿园一般也都比较规范。因为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 没有统一的教学规范可遵循, 也造成了各个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有些幼儿园, 就已经把给孩子们灌输“文化知识”作为主要的任务, 使许多刚刚入园的幼儿已经开始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 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幼儿该有的童趣, 预先进入了“学习状态”。此外, 在很多地区, 幼儿园也出现了“择校”的怪现象, 有些“名园”光有钱也是进不去的, 还要“托关系”才能获得一个入园考试的名额。

在广大农村地区, 则在很长时间里学前教育都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近些年, 也有不少地区陆续开设了学前班。但由于学前教育未列入义务教育范畴, 所以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无论从师资, 教学计划, 还是硬件资源等各方面来看都处于较低水平。很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教教育, 只是起到一个“保姆”的作用而已;教学内容随意性强, 基本内容就是一些简单的识数、认字等, 缺乏正规的教学计划, 儿童自发的玩耍过程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由于缺乏投资, 因而教学设施一般都非常简陋, 因而该阶段的教育质量很难保证。而且, 由于农民普遍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认知度不高, 所以入学率也不能保证。

因而, 我认为学前教育也应该尽快被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并制定详细统一的规范, 从而使更多的幼儿能够接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

二、中小学教育阶段

(一)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堪忧

广大农村地区, 虽然“普九”的口号喊了多年, 但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一方面,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差, 工作环境差, 发展机会少, 所以绝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去任教。普遍而言农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另一方面, 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少, 学校的硬件环境也相对较差。

最重要的是, 农民对于子女接受教育的愿望不很强烈, 很多家长对孩子是否需要接受义务教育, 甚至更高等的教育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 孩子愿意上就上, 不愿意上就拉倒;更有些家长可能出于观念或经济的原因, 剥夺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 农村仍存在相当数量的适龄儿童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就辍学或失学了。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应该努力加大投入,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其次应该抓住舆论导向, 加大宣传, 使广大农民从观念上提高对孩子接受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还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措施, 保证适龄儿童起码都能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二) 、重知识轻能力, 传统教育缺失

我认为目前的教育体系过于侧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道德观的培养, 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等, 尤其在高中阶段更为突出。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90甚至00后, 独生子女很多。在宗族观念极深的中国, 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在家里被父母、祖辈包围着, 普遍被宠溺过甚, 自私自利的倾向严重, 心理承受能力弱, 自控能力差, 容易走极端。很多孩子眼睛里只有自己是需要关注的, 其他人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校园里,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 大部分时间是在接受填鸭式教育。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 很多老师也确实不大敢管学生。一旦老师对学生稍加惩戒, 别说像以前那些老先生动不动打学生手板了, 哪怕是罚个站, 学生也会振振有词的反驳老师侵犯了她的权利, 有些学生还可能会做出诸如自杀、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甚至有些家长也会一起指责老师。致使很多老师只能对学生的不当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老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 在很多学生眼里沦为了一种形而上的说教。因为从他们眼里看到的是社会上金钱至上观念的流行;传统道德观念不断受到各方面的挑战, 而越来越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充斥着金钱、物欲、肉欲、争斗、暴力等等的影视作品, 也几乎没有对他们的世界观、是非观、道德观的塑造起到多少积极的作用。

在大学教育成为了大众化教育的当今, 高中的平均升学率已经大大提高, 近些年已经达到70%以上, 上大学再也不像80年代初那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样竞争激烈了。而且上大学再也不是唯一的进身之阶, 上大学不应该再成为所有人追逐的唯一目标。只要有一技之长, 在这个社会都可以立足。

我认为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是非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所以这一阶段对他们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 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共同承担起这一责任。完全没有必要再把中小学生变成填鸭式教育的牺牲品。应该借鉴西方教育体系中的成功经验, 着力改变当前教育体系中不适应当前实际的部分,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有机会, 有时间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 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对孩子们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文艺工作者应该多制作一些适合孩子们看的影视作品。老师应该允许学生们个性的存在和发展。不再仅凭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而且我觉得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不应该被完全的禁止。因为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 没有外界强制力的介入并不是一件好事。

三、高等教育阶段

(一) 、当代大学生普遍不够成熟

正是由于中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对学习抓的很紧, 在除了学习以外的方面, 尤其是生活方面的全面包办, 学生能自主的机会很少。进入高校后,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相对宽松得多。忽然脱离了师长的监管, 在没有形成足够完善的世界观、是非观、道德观的情况下, 很多人就完全的呈现出了一种放任的状态。作什么事都是仅凭个人的好恶, 而不考虑事情的后果。生活追求安逸、享受, 吃不得一点点苦。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 和同学相处不睦。比如有些学生根本不懂得“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见到老师招呼也不打一下, 跟老师交谈时, 也不带称号, 甚至有个别学生在和老师交谈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这些毛病尤其是在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宽裕甚至是富足的学生身上体现的更明显。

而相比较而言, 那些家庭环境比较差, 甚至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则表现的要懂事得多。这些学生往往学习比较认真, 生活比较艰苦, 很多人会想办法自己打工赚些生活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较好的交流能力。

我认为要想改善目前的这种现状, 单靠大学阶段的教育和管理是很难收到明显成效的。因为大学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大学阶段不可能再有谁会来承担像中小学阶段那样的包办学生一切的角色。因此, 应该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人格、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前, 不仅成为一个年龄上“成年”的人, 更应该是一个心理上也“成年”的人。这样, 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 就会很快找到自己在大学校园里的定位,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从而以一个成年人的状态, 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二) 、大学生同居问题

这是我尤其想要提出的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多人忌讳提起的。但这种现象确实是在很多高校都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虽然很多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打击的措施, 但收效甚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 在中国传统教育过程中, 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性教育几乎是完全缺失的。另一方面, 在当代社会, 各种影视、手机、网络等资源很容易进入大学生的视线。很多人接触了这些不健康信息。他们又缺乏足够的辨别力、自控力以及足够的生理知识, 对一旦早尝禁果可能造成的后果认识不足。甚至在很多高校周边地区, 有些唯利是图的人看到了这个“市场”, 推出了很多出租屋, 钟点房等。因而有些大学生就不成熟的选择在校外同居。我认为大学生同居绝对是有弊无利的, 尤其对于女生的伤害是很大的。一旦意外怀孕, 通常都不敢让别人知道, 一般都是偷偷找个医院堕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堕胎后的女大学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休养, 身体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 甚至伤害会成为终身的遗憾。

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最根本的是给学生补性教育的课。高中生、大学生都是接近成年, 或者已经成年, 他们的生理发育早已经成熟, 可是对于自身生理发育的知识却是相当贫乏。所以, 在高中、大学阶段都应该开设性教育的相关课程, 使他们了解自身生理发育的过程, 了解科学正确的性知识, 形成正确合理的性观念, 性态度, 能够在性方面做出正确抉择, 从而维持自身的性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投资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篇8

关键词:中国 教育投资结构 收益率 困境

众所周知,“教育投资”属于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以教育为资金投入受体,以增进劳動者的知识技能以及智力水平、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为基本标的,进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社会收益最终目标。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也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进入本世纪以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与此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必须深入调研中国教育投资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科学调控教育投资分布比例,既要使教育投资与教育产出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本文主要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着眼于中国教育投资结构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原因分析和结果分析,探索实现教育投资结构均衡的可能出路。

所谓教育投资结构,是指教育投资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分配比例,包括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以及在中等、高等教育各专业之间的分配比例。由于我国主要是由政府来提供教育经费,所以本文所讨论的投资主体即为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首先,我们通过以下数据了解我国教育投资结构的基本现状:

在这张描述性表格里,我主要选取了两个指标来判断我国教育投资结构。其一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类学校之间的分配。由于高校的运营成本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单一的经费比较无法断定教育投资的政策指向性,因而我添加了各类学校数目比重这个指标,并且用“经费比重/学校数目比重”这一比值来衡量政策的倾斜程度。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高等学校在这一数据上处于绝对突出的地位,是中学或中等职业学校的15倍,而比小学更是高出60倍之多。显然,单纯依靠运营成本之间的差异已经不能对此作出解释。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于初中等教育而言,中国教育投资偏重于高等教育。

理论上说,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我们需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教育结构效益的基本理论前提之一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初等教育、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递减。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是优先发展初等和中等教育,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后,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而我国在投资收益率更高的初等中等教育尚未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过于偏重发展高等教育,这是不合理的。而从成本出发进行分析时,由于简单的教育费用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国情联系紧密,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因此,我采取了生均教育经费开支和生均经费指数,来分析我国的教育投资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的相对成本。

上表中生均经费开支表示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各国对教育的评价和投入水平,反映了每个在校生占用或耗费的教育资源的程度。而生均经费指数(生均经费支出/人均GNP)较好地测定和比较教育投资效益的高低。由于生均经费开支与人均收人呈正相关,因而将投人与人均收人挂钩,采用相对投人量,可以消除在人均收人相差较大国家间进行比较所产生的扭曲现象。显而易见,这一比率越低,说明效益越高,反之亦然。世界上人口较多的国家的统计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一般为:小学0.08一0.16;中学0.15- 0.22;大学0.2一0.7。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各阶段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都高于世界水平,换言之,效益低于世界水平。下面,我们通过表2来观察我国与世界一般水平的差距:

由表2可知,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大学的相对成本最高,而初等教育的相对成本最低。综上所述,根据“成本-收益”理论,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结构走的是一条整体收益率偏低而相对成本偏高的道路。

从我国教育投资机构带来的现实结果来说,我们也能看出其中的问题。首先,我国经济尚欠发达,无法提供足够多的高等人才市场就业岗位。但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供给过剩,直接导致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即严重缺乏的就业机会,使社会对学历的消费越来越高,原来高中生能做的工作用人单位却要求本科生来做,本科生能完成的工作研究生也在做,究其实质,这种现象既是一种人才浪费,又是教育投资不合理的必然结果。长此以往,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都将持续走低,将造成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浪费。

其次,我国技术工人面临严重缺口,普通工人素质较低。在亚洲15个国家工业效能的排名中,中国总得分仅略高于最后一名的孟加拉国。我国机械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电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1/18、日本的1/13;我国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4%。每年企业发生的事故,60%是因为职工岗位意识不强,劳动技能不高造成的。国有企业约有20%的员工人力资本的存量低于“临界点”,30%的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与人力资本成本正处于“平衡点”附近。而与工人人力资本存量低这一现实相对应的,就是我国对于职业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投入之和只有对高等本科院校投入的一半左右,在各类教育经费总和中仅占十四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而美国1963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Vocational Education Act)中规定,总拨款至少1/3必须用于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及设备。显然我国过度重视发展大学教育,而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则远远不足。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严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高校过度发展、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投入不足以及职业教育发展受限。这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技术工人短缺、国家工业效能低等社会发展问题。为了使我国人力资本投入合理化,我国政府应当扭转这一投资结构,增加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投资的比重,完善职业教育,实现社会收益率的最大化。

注释:

[1]数据来自《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7-2010。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2]王善迈,孙玉萍.50个国家三级教育投资结构变动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6期

[3]科恩.教育经济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版

[4]曲恒昌.试论我国初等教育的投资效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5]贾汇亮,刘清华.我国教育投资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3年,第12期

[6]刘立峰.我国各类教育投资结构现状及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

[7]孙绪平.优化教育投资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J].管理科学,2005年,第3期

[8]方芳.教育投资的均衡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9]庄贇.我国公共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统计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1期

[10]龙荣昌,郑志坚.浅谈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1]洪河.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时弊分析及改进思考[J].华章,2009年,第13期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

[13]《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7-2010》,2010年

上一篇:长期职业规划下一篇:教科研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