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4-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用8篇)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1

2岁之前就让孩子开始各种学习,建议家长教孩子读书、素描、绘画、外语、乐器等。任何手边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小到一个玩具,一支铅笔。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千万不要丢给孩子一本书,然后自己转身离开。孩子会因为有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快乐,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会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当你的孩子从学校带回了家庭作业,应当要求他(她)一回家就做作业。完成作业之后才能出去玩。如果孩子不能按照你的要求回家就写作业,你可以给他(她)一小段时间来适应。小孩子会比较乐意在你的指导下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过程需要家长长时间的坚持,坚持就会有回报,不是吗?

当你的孩子越来越成熟,你可以稍稍减少对他(她)的学习的监督,比如小学5、6年级或者初中1、2年级的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你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都管,事无巨细,这样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是你仍然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做好学习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2

1.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最多的时候是在课堂上,40分钟的课堂用好了,效果还常会延伸到课外。而课内教学的效果常由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指导有效的朗读、启发活跃的思考、设计有吸引力的游戏以及关注学生细节等环节组成。我在上《Thisismysister》这一课时,本想布置学生画出自己的全家福,并配上英文介绍,后来想到我们班学生有不少家长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家,有些学生和家长感情不深,甚至有一些隔阂,如果一定要画,画出来的可能是全家,但不一定有“福”,这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或许还会造成讨厌英语的严重后果,于是我改成了让学生设计一幅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全家福,并配上英文说明,这样大家心里就比较舒服了。上课后由每个小组推荐一篇,在班上先作口头交流,然后全班同学参与点评,主要提优点。我还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大家尽量互相吹捧,这样就能共同进步。”教室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继续要求:“点评的过程尽量用英语。”于是有不少同学想表达自己的意思,提出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单词或句子,我就趁着这个机会,把还没学到、又是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一些相关单词预先提了出来,即使有些内容要到初二、初三才学到,但是由于有这个良好的环境,同学们也能记得很牢,同时我还直言不讳地表扬他们:“这些单词是初三才学到的,你们真聪明,现在就可以掌握了。”因此,同学们的情绪很高涨,心情也很骄傲。这样的心理战术,如果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用上,就能够四两拨千斤,让同学们迅速而持久地爱上英语。我常常在上完一节课以后,听到同学们喊着刚学的英语冲出教室,也常听到有同学用很笨拙的英语在宿舍边笑边交流,还看到有学生在默默地对着英语参考书思考——爱上英语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前提。

2.用有趣的课外活动推动学生形成习惯

在课外,我不会过多干涉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只是会经常性地提出一两个大家比较热爱的建议做引导。比如我会在跟两个英语学得比较好,又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聊天时,建议他们成立一个乒乓球英语趣味小组,搜集一些国际比赛资料,或者有关术语,互相比赛或交流,还可以在旅游时或网络上向老外推广我们的国球。另外,我也会鼓励爱看动画片的学生看原版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狮子王》等经典动画片,边看字幕边听那优美的美式英语,有一次我在课堂的导入阶段,让同学们秀了一把自己看片时学到的英语口语。听经典英语歌曲也是我热衷推广的内容之一,喜欢音乐的初中生,通常比较喜欢动感节拍、摇滚沸腾、嘻哈态度等类型的音乐,我从不反对,我觉得所有的爱好都可以顺其兴趣转化到学习上,所以我不会采用“堵”的方法阻止他们,在连迈克尔·杰克逊的《Dangerous》都被官方认可走进重庆小学校园,成为课间操音乐,并且深受学生欢迎的今天,听任何学生喜欢的英语歌曲,都可能成为学生喜爱英语的理由。所以我鼓励他们多听。开始他们还不熟悉的时候就推荐他们听,然后还与他们探讨歌曲,引导他们怎么欣赏歌词,从可爱的《TeenageLife-DazSampson》到励志的《peerless-DarinZanyar》,慢慢他们就学会自己选择、自己欣赏了。——结合自己的爱好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用学习习惯的介绍引导学生完善学习习惯

当学生能真正明白,英语将会在他们的人生中占到多么重要的分量的时候,当他们明白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都只是通往学到知识技能这个最终目的时候,他们探求到达目的地的方法一定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在此之前,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多种方法,例如读写背诵、尽可能用英语说话、使用字典、关注身边英语、整理总结、锲而不舍等。以背诵为例,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别人成功的背诵习惯:理解背诵、词组提示背诵、反复背诵、想象情景背诵、短时间强化背诵等,然后告诉他们:“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背诵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合自己的那一种。”让学生自己尝试选择,然后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综合或修订,成为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用常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培养 寄宿 习惯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223-01

对于寄宿学校来说,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同时也在学校里生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一起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也是极为密切的,要想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正常进行,那么学生的生活就必须有条不紊。当学生从家里回到学校,不管是在集体意识还是在纪律观念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懈,这就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自理意识

当前的寄宿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的学生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家中的宝贝,更有甚者会被家人宠坏,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在寄宿期间可能会连最为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例如叠被子,清扫宿舍,洗衣服等简单的生活问题,他们都不知从何着手,这种问题表现最明显的是在开学之始,尤其是之前没有寄宿过的学生身上。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不仅是制度上的强制执行,还需要宿管教师集中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统一的教育,逐渐的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作息。有的时候一个宿管教师会负责很多的学生或宿舍,这就需要每个宿舍根据人数选出一个或者两个室长来帮助宿管教师管理宿舍,保障宿舍的衛生环境,以及同学们的个人生活。宿舍长在宿舍内要做到表率作用,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定期的检查,对于优秀者做出表扬,以示鼓励,对于不合格者做出批评,以兹改正。很少人可以做到无师自通,这就需要宿管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潜移默化和日常严格要求中帮助学生逐步的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严格管理寄宿,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宿舍纪律方面,在教室学习的时候,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回到宿舍之后意味着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终于可以放松了,所以不管在哪个方面,学生对于自己的要求都会比在教室的时候低,由此也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个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是靠表面上装出来的,更多的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的培养起来的。诸如在宿舍内嬉笑打闹,当宿管教师来巡视的时候就会安静下来,表面上还是遵守纪律,但是宿管教师走了之后又做出各种违反宿舍制度的事情,甚至是轮流的看着宿管教师。所以,这就需要宿舍长的协助,对于一些违纪现象作出及时的指出和上报,同时对于洗漱和熄灯时间都做出准确的管理,要求学生在半小时内完成所有的睡前洗漱,减少学生打闹嬉戏的空间,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当前的事情。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在自控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或者强制,更多的是需要疏通和指导,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自控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的学生因为住在集体宿舍,所以对于个人的卫生就会有一定的疏忽,比如在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脏衣物随处乱发,零食垃圾到处乱扔。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尤其是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这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同宿舍的其他同学。同一个宿舍的学生通常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委婉有效的解决方式,绝不可以采取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去洗漱、去洗澡这样的形式,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于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该部分的学生做出重点关注,造成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是因为什么,因为没有时间?因为没有习惯?因为懒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原因,经常和该部分学生谈话,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学生的家长进行练习,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配合,改变学生的卫生习惯。在乱扔垃圾这种卫生习惯方面上,尤其需要身边的人起到表率作用,很多时候,学生的习惯都是从教师和家长身上学习到的,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言行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习惯

在管理寄宿学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句话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安全重于泰山。有的学生喜欢在熄灯之后偷偷的躲在被窝里吃东西,试想一下,在狭小的被窝里,如果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翻身等动作,导致学生将零食卡在喉咙里,那么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熄灯之后严禁各种违反制度的行为,尤其是在熄灯之后还吃东西。对于同一个宿舍的学生来说,有睡在上铺的学生,也有睡在下铺的学生,宿管教师要巡视熄灯之后上铺的学生的头朝向护栏的一向,避免在睡着之后翻身产生安全隐患。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需要学校对于寄宿学生做出相关的安全教学,加强学生在防火、防电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并指导学生党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当如何处理和自救。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交往习惯

寄宿肯定不会是一位学生一间宿舍,一间宿舍内多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小的群体,这就需要学生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保持宿舍的和谐,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寄宿生而言,很多人住在一起,远离父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未成年人在为人处事上缺少必要的个人主见,很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随大众,个人的交往能力较差,非常容易产生不良的习惯。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在宿舍长的协助之下,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于存在不良的习惯或者矛盾的学生,要及时的和班主任进行联系,避免导致矛盾的升级。让学生认识到共同生活在一起是彼此的幸运,应该友好的相处。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朝一夕是绝不会收到效果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共同努力,坚持下去。宿舍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宿管教师每天都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过程。滴水穿石,长期的坚持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摘要:

[1]刘巧妹.谈初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管理[J].才智.2010(19).

[2]高自莲.谈农村寄宿学生管理工作[J].宁夏教育科研.2010(0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本阶段性总结,介绍了我校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及在研究中我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介绍了我们是如何进行实际操作的,并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小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培养势在必行,2012年10月,我校申报并立项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①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是什么。

②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

③探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

④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⑤探讨如何在课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我们进行了跟课题相关的培训活动。首先我们进行了《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应遵循的原则》的教科研培训;接着我们进行了《习惯培养要尊重规律、讲究方法》的教科研培训; 我们还进行了题为《少年儿童应该具有的主要良好学习习惯》的搜集与培训工作;我们又进行了《培养小学生九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训„„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有的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加强了,但是计算能力又太低;又比如学生的个性张扬了,但是在大课堂背景下,课堂显得过于活跃,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等众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结为部分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培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我们利用教师调查问卷和查阅资料等形式,探讨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调查,更坚定了我们进行此项研究的决心。

第三,我们利用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教师观察等形式,了解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均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很大一部分学生课前不能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课堂学习用品就出去玩;很多同学没有验算的习惯,在老师的要求下又不知该怎样验算,往往是做样子给老师看,根本检查不出自己的错误;还有的同学课堂思维单一;课后不能自觉进行复习和预习,老师布置了复习和预习任务,却又不知如何下手等等。调查结果及分析,为我们确立课堂和课后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

第四,我们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我的金钥匙——学习好习惯”征集活动和以“我的学习习惯”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通过活动,我们搜集了学生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从正面引导学生思考: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自身发展有什么作用。

第五,将搜集整理的数学学习好习惯打印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里。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同时,也为了便于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学习行为,我们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归结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8条);一部分为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5条),打印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内,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了前期的调查与了解,师生已经明确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我们首先关注学生课前准备、课堂演算、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课堂思维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为了便于教师掌握情况,我们制定了《课堂学习习惯观察表》,由研究教师随机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

二、我们又根据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又进行了良好写字姿势的培养、认真听课的培养、独立思考和勤于思考的培养,并制定了相应的观察表。

课堂教学实践为实验教师的观察分析提供了最直接、最直观的感性情境。课堂观察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课堂学生表现,寻找预设与实践的差距,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提升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三、课后学习习惯方面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课前预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和家庭作业习惯培养三个方面。为了便于操作,便于我们检验试验结果,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观察表,由试验教师进行随机观察并记录。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方面,为了研究方便易行,我们采用的是“各个击破”策略,即每月或两月培养一个习惯。主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求试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习惯培养,在教学设计中试验教师要体现习惯培养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研究成效,我们不仅仅在大的方面实行“各个突破”策略,在大的习惯培养方面,我们又进行了细化,现在以“课前预习习惯”培养为例,说说我们是怎样采用“各个击破”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首先,我们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预习方法,比如:读读、看看;提出疑难问题;尝试做题;做预习笔记等。然后我们会在课后布置一定的预习内容,通过上课观察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以及预习方法的灵活运用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找到学生在预习方面的问题所在,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策略,以便下一阶段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训练,这样逐步深入,各个击破,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预习习惯,不至于使得预习流于形式。

在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我们在试验中采用的是“各个击破”的策略,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应该说本月习惯学生养成确实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前面培养的习惯慢慢地衰退,有“黑熊掰玉米,掰一穗丢一穗”之嫌,怎样才能使得习惯真正成为学生习而为常的惯性动作,把有意识的培养逐步转化为无意识的行为,让习惯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我们又进行了下面的研究。

一、精心设计“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记录表,让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表中包括的内容比较丰富,不仅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如:课前学习用具准备、课堂问题意识、认真检查习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等;还包括课后习惯的内容,如:课前预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补救,巩固前面的研究成果。

二、学校进行及时的督导检查。

为了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校根据我们的研究进程,进行不定期抽查,通过抽查,一方面可以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课题研究起到督导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小学是一个人构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较快的时期。小学生学习姿势端正与否,不仅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务必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用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近视、驼背等现象的发生。

(二)培养学习习惯是小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有利于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态度等人格水平,提升学习潜力、思维潜力、创新潜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它还赋于更多内涵,如大胆发言、多向思维、独立思维、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习惯。这些都需要从小学生抓起,有目标、按序例、持续不断训练养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面临问题及归因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效率低,致使这些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这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究其原因:

(一)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这期间,上述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并且逐步具备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仍有待完善与发展,且在中后期逐渐出现不同认知风格的迹象。

(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比较短近,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渐向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它反映了该年龄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及其整个学习活动的水平特征。

(三)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真正发展起来。具体考察小学生意志特征的各因素,如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等在低年级并不显著,直到中年级后才有较快发展。但是,自制力和坚持性却呈逐渐下降趋势。这是因为,低年级行为方式主要受外部因素,如教师,家长的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对外在控制因素等方面的依靠性渐渐减少,但其内部控制潜力还不足以调节控制自己行为所致。

(四)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娇生惯养成了对独生子女教育的主旋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被家长淡化甚至放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关系不和谐,尤其对基础薄弱、习惯较差的学生还不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进行养成教育,因而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强行灌输、拔苗助长、过度训斥、情感冷漠、甚至排斥的现象。

三、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资料。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计划包括每一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到达什么要求。每一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能够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资料。计划要发挥孩子用心性,教师、家长不能代替,就应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能够调整,不可放弃。

2.引导学生养成按时按点完成规定任务的习惯。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构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学习,就应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必须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坚持下去,就能构成按时按点完成规定任务的习惯。

3.引导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务必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用心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教师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

4.引导学生养成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教师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能够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5.引导学生养成养成善于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务必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具体问题抓起。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总结精选(4):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

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既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1.良好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它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给保证,使学生终生受益。

2.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小学是一个人构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较快的时期。学生学习姿势端正与否,不仅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务必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近视、斜视、弯腰、驼背等现象的发生。

3.良好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还有它更多的内涵,如课堂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等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必须时期构成并要长时期保留进而发展的良好习惯。

4.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学习习惯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影响更大。年级越高,影响力越大。因此,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根本保证。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资料

(一)课前

1.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主动预习。

2.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二分钟前,应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必须的地方,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二)课中

1.良好的“三姿”习惯

(1)听课姿势:要持续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就应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2)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读书眼睛离书本一尺左右;写字时上身坐正,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处,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2.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1)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怎样回答问题、怎样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展示出学生用心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规范答题的习惯。口头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在学生课堂板演以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要规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细节,加强讲评,及时纠正。学生要认真审题、思考,语言表达力求规范、严密,运算要仔细。

(3)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要认真仔细,规范整洁,字迹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4)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勤于使用各种工具书,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的`潜力。

(5)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拖拖拉拉、动作缓慢的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3.课堂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教师应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勇于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1)用心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要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潜力。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潜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和探索精神。

(2)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堂上,务必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群众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3)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三)课后

1.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

(2)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3)要有“钻研精神”。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用心动脑思考,在确实做不出来时,再请教他人或者家长。

(4)做作业时,应持续正确的读写姿势。

2.自查、自改的习惯。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潜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明白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要让学生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做练习,都要“回头看”,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3.及时复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每一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资料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构成知识网络。

4.课外阅读的习惯。校园就应认真落实好“经典诵读”活动,并透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阅读评价,使学生从小喜欢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进一步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5.爱惜和及时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学习用品用完后,要及时整理,摆放到原先的位置。学习用品就应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要爱惜学习用品,不毁坏、浪费学习用品,不喜新厌旧。

三、实施要求

1.抓住关键期,加强启蒙教育。抓住学生在校的时间,进行系统规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构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状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状况,教师要定期进行评价或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务必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要以训练为主,然后配合言教法、身教法、名人故事启迪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小学生自制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构成,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不能只讲要求,要加强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比学赶帮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5.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6.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的任课老师、家长、同学都有职责。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校园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

总结精选(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是儿童构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必须程度上还影响其潜力、性格的发展。

一、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潜力不强,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从日常的观察记录看,大多数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资料。从家长反映状况来看,一年级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往往边做边玩,不够专心,大部分家长都是自己陪孩子一齐做作业。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理解别人的意见。

(三)语言表达的潜力不足。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明白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资料的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

(四)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观察发现,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能掌握正确的作业的姿势,做作业时候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个别小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到达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

二、一年级小学生应重点培养的几种习惯

学习习惯需要训练,但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资料和方法上都有区别。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规的学习习惯进行训练。

(一)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用心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是否有需要补充的;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搞笑,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二)口头表达。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潜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状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三)就语文学科来说读的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根据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从二个方面进行训练:(a)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正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姿势以及自觉朗读的习惯。(b)精读。就是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涉猎天文地理,扩大知识面,使孩子们从小主动寻找科学的奥秘。

(四)认真书写。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透过讲解,使学生树立构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必须的书写速度。为此,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宝宝,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貌,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

三、培养过程中需把握的几个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构成习惯。

(一)及时提醒。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十分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二)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个性注意言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务必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儒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构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还有争强好胜心理,要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

(三)恰当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觉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评价要多样化,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一句表扬,或是一个小红花、五角星都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用心性。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学习的必要前提,如果有了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自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人终生受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多应该培养他们那些方面的学习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包括如下的几点:

一、听讲的习惯。

上课首先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小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在教学时要多采用形体语言辅助口语以形象、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例如: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就可以形象的用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来表示“加”的含义。在教学减法图画应用题时被减数是写算式的难点可以用手势画个大的集合圈表示一定要先找到总数。二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小学生往往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时难以改变,这就要求老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要培养小学生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

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二、课堂上说的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这既可以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适度。这是我们的目标,得一步一步地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给孩子表达的平台和时间,组织好学生静静地用鼓励地眼神望着他,认真地倾听。

三、听课“想”的习惯。

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不会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想”的习惯。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每节新授课结束前,都应该留下点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讲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孩子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课重难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四、做作业的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7

一、拨动心弦, 突出一个“激”字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班主任的重要责任。兴趣不是天生的, 在于班主任正确引导、激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让他们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 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 广泛向学生宣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 让学生明白,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习得, 有利于能力的形成, 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个性不同, 兴趣各异, 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使之成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突破口, 并适时强化。如有的同学上课爱做小动作, 但爱劳动, 我们就可以利用班会课表扬他, 上课多让他回答问题, 有了进步就及时表扬。“好习惯是夸出来的”, 只要坚持肯定与表扬, 学生的良好习惯就会初步形成。班主任还可以把学习习惯汇成一个表, 让学生自己对照自评, 同学互评, 在好习惯一栏上贴上小红花, 期末进行评比表彰。班主任通过对表格内容的分析, 及时找出班级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对症下药, 学生进步会更大。设立“好习惯进步奖”, 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正能量, 让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表明, 3~12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班主任应根据学生这一身心发展规律,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样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身体力行, 突出一个“范”字

在学生面前, 班主任就是一本“教科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班主任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首要因素, 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制约着学生的重视程度, 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 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与质量。班主任的教学风格和工作作风也是建构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 不断充实自己, 要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坚持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 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 领悟教学艺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班主任还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身的学习者和教学实践的反思者。“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桶水, 教师要有长流水”。我们选择了从教, 就意味着对学生的一份承诺, 意味着为社会做出一个表率, 为学生做出一个榜样。“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班主任有了读书的习惯, 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 就会有披荆斩棘的能力, 也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走得更高、更远!

三、强化制度, 突出一个“管”字

学生进入一个新班, 班主任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自习课上以及回家后应该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这样, 有了统一标准, 学生就会去对照实施。在制订规范的过程中,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 主动制订。规范制定要在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 再细分到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 时间上分至早读、午自习、晚作业、双休日等节点上, 学生亲自参与了制订学习常规, 他们就会带着认同感去执行。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善于提问、有错即改的习惯, 经常阅读、勤于交流的习惯等。为了让制度贯穿学生整个学习活动, 班主任可将学习习惯绘制成表格, 每天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每日总结、每周强化、每月表彰。可召开主题班会, 让学生畅所欲言, 交流心得, 体验收获, 对学生中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 班主任可以和他们共同制订“学习契约”。对按时完成要求的, 适当予以奖励;对违反学习规定的, 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在执行学习规定中常常会出现反复, 有些学生自觉性稍一放松, 便会前功尽弃, 为此, 班主任要做到有始有终, 持之以恒。此外, 还可以建立“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 让学生写清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是什么、改正的可行性措施、邀请的监督人, 将改正情况如实记录在卡上, 定期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监督人评价。班主任这样严格地进行管理,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然会养成。

四、寻找方法, 突出一个“导”字

小学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班主任要主动出击, 分类引导, 做到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 成长背景各异, 形成的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在培养时绝不能搞“一刀切”,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好引导工作, 为每个学生建立“不良学习习惯档案袋”, 明确具体的解决措施, 让老师、同学和家长监督, 直到形成良好习惯为止。注意学法指导, 教法渗透。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班主任要引导他们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向学生讲清读书的基本步骤, 让学生照着去做, 学生一旦掌握了适用的方法, 就会灵活运用。教育家斯宾塞曾说, 习惯养成的规律在于“重复、诱导、有趣”。有趣是良好学习习惯稳定并形成的法宝, 班主任可以通过趣味引导、活动内化去实施, 比如开展阅读知识竞赛、小组与小组之间成果大比拼、精美学习笔记展等, 让活动的开展与培养学习习惯同步。这样, 有趣的事情会被固定下来, 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追寻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如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 布置不同“量”和“质”的作业, 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个性不同的学生, 区别对待, 让个性强的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显示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教师在评析试卷作业时, 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找出原因, 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 明确错误产生的根源, 这样通过适时引导, 自我调整,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多方出击, 突出一个“帮”字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习惯 培养

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

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具体内容是:①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教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② 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大胆地挑错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和种种活动; ③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演示、板书、写作业等任务。纠正精神不集中、贪玩、做小动作的不良习惯。

2.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质疑问难的具体内容是: ①独立地思考问题,善于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自已的错例中寻找问题和答案,不畏困难,积极思考; ②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③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寻求创造性的解题方法;④纠正儿童懒于思考,事事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记忆、模仿、照搬等不良习惯。

3.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从长远看,一个人获得知识,主要是靠自己阅读书籍,因此自觉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当开始注意培养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4.嚴格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强,逻辑严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数学教学和学生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检验、自觉订证的习惯,这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以后对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好处。

5.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卷,及时改正,保存完整。开始时,要严格,统一格式,甚至字写多大,哪道题写在哪个格里,都要提出具体要求,以后逐步减少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要严防与纠正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毅力。

二、怎样培养低年级儿童学习的良好习惯

1.坚持正面启发引导,教会学生怎样做

低年级儿童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对于培养成什么习惯来说,犹如一张白纸,真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先入为主”的方针,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让学生在正确的方法和正确行动的反复训练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等出现了不良习惯再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因为对习惯来说,培养正确习惯总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

2.创造机会、反复训练

培养习惯的过程,在生理上是动力定型的过程。一种好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提出学习要求,这仅仅是训练的开始,还必须创造机会反复训练,一个一个去落实,并持之以恒。例如培养小生学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刚入学时,为了培养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先讲后看书的办法。老师把书上的插图放大,讲完后打开书看看,刚才讲的哪道题,插图画的教具和讲的有用的知识,都是来自课本,从而产生对课本的喜爱。

当学生初步形成了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时,可采取讲讲看看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的办法。即按照书上的例题,从上往下一步一步地去看。先看题里怎么说的,再看书中插图是什么意思,接着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是怎么写的,启发学生说为什么,老师再补充讲讲。

然后采取带着问题看书,分组讨论的办法,启发学生自己概括。最后可以让学生先读书后提出看不懂的问题,然后同学给解答,解答不了的老师讲解。

这些办法都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3.树立榜样,模仿行动

少年儿童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习惯等。另外,凡是学习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都给戴上小红花,上光荣榜,促使其互相模仿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做作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教师自己的板书就应该工工整整,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

4.激发兴趣,启发自觉

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依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观察力,特别是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更需要学生自己顽强的意志。

我较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只有儿童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他们才能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去行动或克服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5.注意方法,因材施教

刚入学的儿童,好奇、好动、贪玩、自尊心强,不习惯学校生活。特别是独生子女,更是任性、散漫。针对儿童的这些特点,我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办法,来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激发他们去重复曾经受到表扬的行为,巩固发扬这些优点。有些学生,由于自制能力不强,沾染了不良习惯、发生逃学、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等,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

大量事实证明,在小学阶段学生成绩的差异,并不主要取决于他们智力水平高低,而往往取决于他们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低年级教师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细微的变化和刚冒出的不良习惯的萌芽,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把它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习惯的机会。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在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切实打好这一基础吧!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一校)

上一篇:故事观后感下一篇:苦难是人生的财富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