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评课稿(精选10篇)
高一英语阅读公开课评课稿
xxx 这次我听了xxx老师的一节公开课,结合所听的课及和其他老师的交流,谈一点我的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望予以指正。
一.值得推介的几点。
1.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本课教师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以当前的世界热点问题展开热身和讨论活动来导入整堂课,从而引出单元的主题----working land。
2.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对于高中英语的阅读课来讲阅读内容的落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环节,除了阅读内容的设计还牵涉到一个过程控制的问题。在这方面,郑老师充分利用了的课后的阅读后活动,如判断,回答大意等多种形式。在阅读开始前,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一项阅读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一些无效阅读。
3.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郑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4.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基础的语言形式训练上提升交际品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愿望和机会,使交际具有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
二.值得探讨之处。
1.导入的题目设得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的阅读时间显得局促,不妨直接把引入缩小,变成与farming相关的问题,诸如are you from a farmer’s family?what do you know about working the land?等等。
2.时间的分配上显得不够科学。
篇二:王娟英语阅读课评课稿
八年级英语任务型阅读研讨课评课稿
钟培平
王老师的本堂课可以说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英语课,她非常自然而流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说明她的基本功非常的扎实,而且平时对课堂教学和教学的研究一定是深入的。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注重了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欣赏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做好前测,巧妙导入
前测是科学设计、有效教学的基础,用好前测,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能使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这对整体的阅读教学具有重大意义。王老师能巧妙设题:导入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你知道的工作名称以及运用句型im going to be a teacher.使学生复习了已有知识,进一步复习巩固与工作相关的词汇,也为建构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2.精心设计,培养阅读能力。
在首次阅读时,老师先设计了两个简单的问题:what is she going to be when she groups up? where is tiantian going? 然后在难度上有所提升,完成两个填写表格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使用一些连接词,如first、then、next、finally等。这些词不是难词,但学生在平常写作中不会有意识的去用,而王老师的处理就使文章的框架水到渠成。尤其是retell写作策略,非常受用,学生可以根据板书的内容很清晰地复述课文,长期坚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总之,这是一堂设计到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课。
3.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纵观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对课堂上的活动都是积极配合的。我想主要是因为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老师的指导和感染下,学生处于相对自然地状态,他们不断地习得并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全班同学积极合作,认真讨论,动脑,动口、动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使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语言思维能力的理念,有效的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4.教师的专业素质高,基本功扎实
王老师虽然是为年轻老师,但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她扎实的基本功,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一、看语言: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二、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吕老师大气的板书准确的表达了本课的知识要点。
三、看操作:教师运用教具,操作多媒体电脑等比较熟练。
四、看教态:王老师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师生情感融洽。从课的开始到结束,教师始终是像一个大姐姐一样,面带微笑地和学生在交流,而学生也不因为有这么多老师听课而拘束,与老师配合相当密切。
5.教学效果好
本节课教学效率高,课堂容量很大,学生思维活跃,从上课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准确率高,犯错误的不多见,实现了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的达成。
6.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1)、整体时间安排有些前紧后松。没有给个体学生留下足够的机会去展现自我,比如说在复述课文与读小作文时,每次活动只有一男一女。
(2)、整堂课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有所忽视。长期的全英语教学教学使得好学生越来越好,但基础差的就很难跟上。
(3)、整堂课老师缺乏激情,显得很平淡。
篇三: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评议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案、反思及评议
教学反思
本节阅读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导入精彩
以老师的亲身经历为切入,首先呈现老师曾出国澳大利亚旅游和学习的照片,用问题
导入。这几个问题都具有趣味性和导向性,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明确而强烈的学习期待心理,这种心理会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要求学生在预习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说说与旅游及留学相关的词语,(碰到生词时老师作必要的解释。)帮助他们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有关出国旅游的信息包,鼓励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使学生知道如何用分类、归纳的办法记忆英语单词。
2.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
教师在布置每个任务后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比如:在阅读的skimming部分,教师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准确、快速地归纳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的略读技巧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也为下一步获取细节信息的活动打好了基础。又如detailed-reading部分,教师给学生共留出12分钟的时间,要求他们带着问题思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
3.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能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就内容而言,设计了大脑风暴活动、猜测活动、理解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等;就组织形式而言,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既有个体活动,又有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和师生互动;就学习方式而言,既有自主学习的活动,又有合作中学习的活动。活动前本人都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和任务,并调控好课堂教学。由于设计的活动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4.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任务,但毕竟基础差学生还是蛮多的。因此,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比如在consolidation部分,“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ll in the diagram below: benefits of doing a preparation course„difficulties at the university„” 笔者采用的活动形式是: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与同伴合作,也可以请教老师。但无论哪一类学生,都要求他们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激发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沉醉与迷恋,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5.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决心,帮助学
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6.本节课通过整体阅读、分层阅读、整体感受来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了层次性与任
务设计的有效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阅读文章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个别学生如果预习不充分,可能会消化不了。
2.作业(1)可以改为:suppose your friend has a chance to go to england to study, what suggestions will you make to him or her ? 3.在做true or false和consolidation时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准备时间。
对裘云辉老师市级英语研讨课的评课
---庄亚丹老师记录
徐洁老师评议: 1.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指导下,非常有效地进行学习。2.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与活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变化多端,类别齐全。
3.作为阅读课,将更多时间用在与学生阅读、理解、解答问题。事实多样的问题设计成功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细致的学习。
4.本节课突出了“学”这一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可适当增加一点“思”和“活用”的时间。
孙涛老师评议:
裘云辉老师的这节阅读课很成功,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任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2.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lead-in到pre-reading到prediction到skimming到scanning到consolidation到interview到summary。
3.注重各种阅读技能的培养。如:预测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习课文升华到思想情感的教育。
4.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陈红洲老师评议:
本节课的亮点:
1、对课文的处理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层递进,深入浅出。以图片导入,结合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老师在布置每个任务后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
考,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建议:
作业布置时,可以把建议寄给“朋友”而不是“老师”,以避免重复。
任勇老师评议:
1、课件清晰,裘老师通过不同颜色的标注突出重点和难点,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2、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学生笑了,听课的老师乐了,这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快乐教学”的本质。从interview来看,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得不错,教学效果应该是有效的,成功的。碰到生词时,老师都会叫学生跟读,并用简易英语解释,说明老师很注重基础。建议:
是否可以放录音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篇四:高中英语评课稿
评 课 稿
英语组
就„老师的高三复习课,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育理念新:
1、体现了任务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这堂课的题目来看,老师与学生的训练很默契,2、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注重对学生动机、兴趣、意志、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授课方法活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2、学生参与面广。据我统计,整堂课有30位左右的同学站起来发言。
3、课堂互动频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生生之间的pair work、group work使课堂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三、组织能力强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用不同手段完成不同任务。
2、有亲和力。上课时老师始终面带笑容,平等待人,对学生耐心启发,循循诱导,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这种氛围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应变能力强。能妥善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随机问题,并与教师设计的课堂进程以及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步。
四.课堂效果好
1、整堂课下来非常流畅,自然,学生能很好的领会教师的意图。并与教师设计的课堂进程以及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步。
2、能有效利用45分钟,听、说、读、写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听了几位老师几堂精彩的英语课后,觉得有以下方面是特别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
1、在短时间内能准备出内容如此丰富的课,说明老师们平时英语资料的积累是非常多的。
2、每堂课的词组以分组竞争的形式展出,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竞争心理。
3、重视基础语言知识,对于基础语言知识,讲得透,讲到位。
4、重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讲知识点时,能结合语境,提供情景。
5、课堂教学有思想。不是照搬而是吸收消化融进自己的思想。
4、这堂课流程顺畅,节奏适中。师生问答,学生表演,处处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的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期末复习重点内容的落实更是别出新栽、设计巧妙。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和对课堂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或不同看法望多交流。篇五:英语阅读课natural disaster的评课稿
吕斯琼老师上的是北师大版高中英语module 8 lesson 3 natural disaster阅读课,这也是今年4月在淮南一中举行的一节市级研讨课。作为还不到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 能够勇挑重担,非常自然而流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说明她的基本功非常的扎实,而且平时对课堂教学和教学的研究一定是深入的。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注重了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欣赏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审美情趣。教师的角色已经成功地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转变是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做好前测,巧妙导入
前测是科学设计、有效教学的基础,用好前测,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能使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这对整体的阅读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吕老师能巧妙设题:写出你知道的自然灾害的名称以及与这些自然灾害相关的形容词;思考这些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把前测题当做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把握此话题学习的整体脉络,为真正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老师通过三分钟的左右的检测,帮助学生预习了自然灾害名称以及相关的形容词,使学生复习了已有知识,为建构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导入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观看完一段一分钟左右的反映日本大地震的视频后,一个问题:what’s your feeling about a terrible earthquake and flood?不仅成功地导入了本节课的话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进一步复习巩固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词汇。
2.精心设计,培养阅读能力。
读前的词汇练习编排的很灵活,既有启发性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而且又技巧性地渗透本课的生词教学。如呈现生词thunderstorm、catastrophe、rainfall时就特别关注阅读技巧——根据语境来猜测单词的意思。读中活动能有层次地渗透一系列的阅读技巧——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picture、skimming、scanning、find the topic sentences。读中的close reading 富有创意,把文本中的生词覆盖掉,采用听读法,通过有意识的听,加强学生对生词的巩固。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连接词,如however、so等。这些词不是难词,但学生在平常写作中不会有意识的去用,而吕老师的处理就使文章的框架水到渠成。尤其是正三角形模式的写作策略,非常受用,学生可以根据板书的内容很清晰地将文章写成。本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总之,这是一堂设计到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课。
3.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纵观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对课堂上的活动都是积极配合的。我想主要是因为吕老师的课堂教学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老师的指导和感染下,学生处于相对自然地状态,他们不断地习得并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吕老师对文本进行了降低难度的处理,大部分学生都能在选词填空中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获得了对自然灾难的进一步的认识,把有效地教学策略运用到优化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堂观察中,我一直折服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没有发现一位不参与活动的学生。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倾听,随时记录。在小组讨论discuss 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earth more beautiful?时,全班同学积极合作,认真讨论,动脑,动口、动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使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语言思维能力的理念。
4.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好
吕老师虽然是为年轻老师,但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她扎实的基本功,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一、看语言: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二、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吕老师大气的板书准确的表达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看操作:教师运用教具,操作多媒体电脑等比较熟练。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吕老师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师生情感融洽。从课的开始到结束,教师始终是像一个大姐姐一样,面带微笑地和学生在交流,而学生也不因为有这么多老师听课而拘束,与老师配合相当密切。
本节课教学效率高,课堂容量很大,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生收益面大。从我的记录来看,在近40人次的回答中,仅有少量错误,而且很多情况下学生对自己在回答中的失误都能自己给予纠正,这说明,该班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尤其是对discuss 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earth more beautiful?的讨论,更使学生在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受到了一次情感教育。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实现了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的达成。
5.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一、整体时间安排有些前紧后松。改进建议:单词游戏环节,不妨植入本节课的后半段,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前紧后松的问题,而且对本节课的知识也是一个有效的复习巩固之用。
二、缺乏对学生输出的再挖掘的能力。比如:一个学生在回答处了自然灾害的类型后,吕老师没有及时点评或再挖掘,而依然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思路进行到下一步,显得有点不自然和生硬。改进建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思路进行再挖掘。比如在刚才所提到的情况下,不妨可以问:why is it made worse by people? how? 这样可以继续进行引导,显得自然而不生硬。
三、课件制作的过于繁多,据笔者观察,这节课总共展示幻灯片30多张,这很明显超过了正常的10张左右即可的标准。
改进建议:删除不必要的过于渲染灾难的幻灯片。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更加充分的进行阅读。
本次90学时培训观摩了绣山中学开设的几堂公开课,其中欧淑央老师《维护受教育权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借鉴作用,本课老师希望通过情景教学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我认为本堂课上得比较成功,她能够贯彻生本教育的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了轻松、愉悦,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教学目标:欧淑央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学校手机报里赴文成结对助学报道,大学生杨芳的案例,身边人物金昌建木工学徒的案例等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课标给出的重点是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难点是如何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欧淑央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这类实际问题是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各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三评教学方法:
欧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生本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案例教学融为一体,通过了情景、案例分析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更多的社会实际问题。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老师很好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手机报关于赴文成结对助学的报道,实现贫困地区的儿童受教育权利,引出主题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2、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深入浅出,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观点对对碰栏目,大学生杨芳的案例,促进学生去思考当前教育面临的认识误区问题,从而为学生及家长对教育权利实现提高思想认识,从而为下面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作了铺垫。
3、在师生研讨共同交流这一环节上,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感受和疑惑,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诱导并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且能适时精讲,注意讲练结合。
以上是我认为该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下面还有几点是关于本人的粗浅的建议:
1、整堂课结构设计不甚合理,思路清晰度不够,前后过度契合度有待提高。
2、个别案例的引用,去课堂要阐明的观点的适合度值得斟酌。
3、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家好!
为适应低年段学生好玩、爱演、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新版PEP小学三四年级英语的对话课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为了使故事情节连贯有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非重点的新词汇或新句型,此特点在四年级教材尤为明显,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比三年级有大幅度的增加。无论是起始阶段的三年级,还是难度跨度明显的四年级,其对话课的教学模式还是大同小异的,笔者通过实践教学课例,从解读教材、处理教材、丰富教材三个方面,谈谈PEP小学三四年级英语对话教学。
一、解读教材——对话课教学的基础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刘兆义老师指出:“新版人教版英语教材从美术设计来看,教材图画更加美观、印刷更加精美,更加利于老师操作;从内容上来看,降低了难度,面向大多数的学生,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了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来看,融入了的教学改革成果;从教育部来看,新教材无论是从文字内容、要求上都更加的规范更加的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表现和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为了能把其中各种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就需要教师们对教材进行认真仔细地解读。
1、明确教学目标、把准教学重难点。
·对话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表达法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是“说”;
·要从课本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真实、自然的表达;
·准确性与流利性兼顾。
二、处理教材——对话课教学的关键
1、铺垫扎实,输出自然
为了能更好地呈现教材的知识点、操练巩固主要句型、及综合语言运用,王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如课前“击掌说单词”放松心态→课堂伊始“Clap clap clap”拍手说单词、复习旧知→感受名词单复数形式的变化→说唱chant歌谣“How
many?”→走进老师创设的Happy Birthday真实情境,通过朋友送礼物、妈妈买礼物等活动巧妙地将本课时两个句型融合在一起。整堂课可以说是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使学生的语言输出自然、流畅。
2、文本再构,演绎精彩
三年级的对话课文一般语量不大,语句也较简短,这也符合初学者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因此,文本的再构不宜长篇大论、做过多的修饰、补充。文本再构也可以只是对教材进行调整句型教学顺序的简单再构,王老师也采取了这样的教材处理方式。
本课时教材文本是按照Sam’s妈妈和Sam一起挑选蛋糕、然后服务员询问需要多少个盘子的顺序展开对话,即This one, please. How many plates? OK! Here you are. 而课堂中,洁璇老师因Happy Birthday之送礼物情境,顺势先教学本课时重点句型How many…?,然后因妈妈忘记买礼物而到商场购物的场景学习了This one,Please. 存在一定的逻辑性,重点突出。整体呈现对话文本时,学生参与度高,也没有太大的输出问题。可以说洁璇老师完成了一个“情景”的完形填空题,使故事性更强,环节过度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情境串,将学习的内容融合于完整的情境串中,课件设计精美,为学生学习难点的突破借力。
洁璇老师的文本再构还体现在故事拓展环节,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好动好玩的性格特点,师生演绎也精彩纷呈,但再构文本的逻辑性(A: How many ducks? B: Four. A: This one, please. B: Sure, here you are .)却有待思考和改进。
三、丰富教材——对话课教学的营养
1、选择或自创资源辅助对话教学
课本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需要,灵活地选择或自创其他各种形式的辅助资源。正如王老师在操练句型How many?时所使用的歌谣: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one and shh~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two and yeah~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three and meow~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four and fly~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five and hi~
在借鉴他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地改编,再结合王老师那标准又甜美的配音,使得chant歌谣恰到好处地发挥了它辅助课堂、丰富教材的作用。可谓是“他
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好教材不能只仅仅是“利用”,还更要立足于“挖掘”。
2、绘本资源延伸对话教学
《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第10条指出:“课堂教学要尽可能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体现英语文化特色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发挥视听媒体对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形成的积极作用。”儿童绘本画面优美、情节简单,句型反复、语言押韵、寓意丰富,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儿童绘本这类优秀文本资源辅助对话课教学。 切合主题且好用的绘本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中虽然没能遇到好的绘本资源,但凭借个人良好的专业素养,创编了一个简单且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本课时的重点语言;最后,在愉快的故事表演中,实现了语言的有效输出。
本次青年语文教师赛课,我非常有幸的聆听了全部的课。这次赛课,代表了木洞片区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使人受益匪浅。听了两天半的课,给我的印象是:一是,选手优秀。表现在形象佳,素质精,精神好。二是,组织周密。表现在学生优秀,会场井然,保障有序。三是,体现在赛课水平普遍较高。表现在课堂上书声琅琅,读写结合更紧密了,年段特点更鲜明了。
这次赛课,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教会学生学习。本次赛课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课堂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需要能够终身学习的能力,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非常欣喜地看到,每一堂课的老师都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实践,真正地习得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以疑为起点,以思为核心,以体验领悟为目的的认知过程和意义过程。可以说,阅读的目的就是在不断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与文体进行交流,并获取意义和体验情感。能够质疑的学生才是肯动脑筋、主动学习的学生: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生,才是思考力较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好学生。《与时间赛跑》、《女娲补天》、《三个儿子》、《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神奇的玻璃家族》等课,老师都注意引导学生质疑。尤其是杨莉莉老师执教的《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在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研读的学习欲望方面做得尤为成功。
二、加强了学生朗读的指导。一是朗读的形式多样化,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浏览等。二是在课堂上让孩子的读书时间更充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让孩子能有这种安静的时间,潜心的阅读,如《中彩那天》、《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神奇的玻璃家族》等许多的课例,出现了连续3到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学生在静心的读,安静的想,动笔批,这种批注,显然增加了阅读理解的程度,让孩子的思维能力更具有深刻性。《中彩那天》、《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两课,更是将讲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写给合,给了我们一些非常好的启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些课例呢,向我们展示了认知的过程,体现了学习的规律。
三、让孩子触类旁通的学。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在这次赛课中也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像《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迷人的九寨沟》、《女娲补天》等更多的课例,都在关注着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形成,体现了有效课堂的“导-学-练”的精髓。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15节课中,没有读写结合的课是很少的,尤其使人鲜明地感受到这一次读写结合深入人心。教师们都真正围绕文本进行拓展,进行读和写结合。课堂上不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课是创设情境写一段话;有的是联系课文的内容补充几句话;有的是围绕课文要填写一些词语。总之,这些课在努力的挖掘出读写结合的点。尤其是《中彩那天》让学生再现父亲面对彩票那种矛盾的情景,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将父亲的矛盾心理写得栩栩如生,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次赛课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问题,再此提出自己的愚见。
一、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交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学习成为一种形式,大多都存在时间不够,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沟通,全班交流反馈时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注重了生生的互动,但主要局限于朗读时的学生评价,并且学生的评价也只是简单笼统的“声音洪亮”、“有感情”、“很流利”之类的,包括部分老师的评价也如此,学生并不知道怎样评价,教师也没交给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同时也说明我们教师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二、朗读指导缺乏实效。老师们虽然都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读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究竟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我们的教师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大多局限在理解相关内容后,请学生读,指名评价,再请学生读,齐读等流程。我们都知道:文章重在读中感,读中悟,语文的美是学生读出来的,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出来的。语文课程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借助文本,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师在学生读的指导上,并没有体现出层层推进,一次比一次更投入,一次比一次更到位。小学语文,尤其是中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老师一定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把握感情基调,抓住重点字词,节奏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等等,必要时,教师还要范读。
三、有的教师放手不够,问题简单化。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尊重儿童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总观整个赛程,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严重,并没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要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好像不是在让学生感悟课文,而是在让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所以感悟不到老师所感悟到的,就频频问,问一个两个问到第五个终于问出来。或是老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让学生接出自己心中那词。这还体现在稍有难度的问题或是小练笔的拓展中,填空式题型特别多,这其实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课题负责人:方辉
这次我听了余井恒老师的公开课,结合所听的课,谈一点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望给予指正。整堂课下来,我认为值得推介的有如下几点:
1. 教师的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从这里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对课堂的顺利进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余老师以他独特的亲和力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整堂课下来我们都体会到了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
2. 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本课教师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以一首学生熟悉的英语歌曲 If you are happy.来导入整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 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中所提到关于条件状语从句,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在这方面,余老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像Guess games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
4.余老师本身的基本功扎实,英语口语流利,能使用多种教学工具来辅导整个教学过程,课件做的十分到位。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基础的语言形式训练上提升交际品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愿望和机会,使交际具有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
但这节课也有其值得探讨的之处:
1、在学生分小组竞赛时采用举手的形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时间的浪费,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并无帮助,只是训练了学生的反映能力。
亮点一: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章实知识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
亮点二:利用中考题让学生掌握考察本章知识点的题型。
亮点三:板书清晰,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不足之处:
1、有点紧张,语言不够清晰、简洁。
2、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当:注意课件,板书,视频之间的平衡。不要过渡依赖多媒体,忽视实验的重要性。
本次化学教学活动对我的启发: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后都要善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接收学生在学习化学上存在的疑问等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增加师生的感情,令课堂气氛愉快,促进师生互动,增大教学效果。
science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共同相聚在二中进行交流学习。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校英语教师王岩,她是2015年12月份来我校的特岗教师,毕业于吉林华侨外语学院英语系。参加工作时间虽然很短,但她驾驭课堂能力很强,再加上工作敬业,取得了不错的教学业绩。
今天王岩执教的是初二英语Unit 6。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巧妙,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环节比较完整规范,能合理安排时间,容量密度适中,做到讲练结合,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好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一、课前通过欣赏一首英语歌曲,从中找出有关职业的词汇来导入新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又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同时将本课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呈现,良好的开端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我认为王岩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二、通过画图来猜测图中人物是干什么的,再次复习了职业的词汇,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和主动性。
三、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初二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多校的学生活动,其中有个人的、两人小组的,教师在启发示范后能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本节课主要语法 be going to 去进行表达交流,做到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所学知识。
四、王岩老师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王岩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声音悦耳,并能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勇气,用爱心童心去包容学生,用甜甜的微笑面对学生,就像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和朋友。实际上王岩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是一直和学生的关系非常亲密。
张xx老师的公开课《埃及》是一节成功的新课。
成功之处在于:
1、把整篇知识整合成四个小问题加以解决,即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文明古国,经济特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2、讲述每个小问题时,都采用角色(如国际仲裁、船长、水利部长、当地导游)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试着去分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角色愉悦的学习新知。
3、分析讲解每个问题时,都力求有理有据。先给出问题,然后给图提示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从苏伊士运河角度分析埃及地跨亚非两洲。
4、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如把埃及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西亚北非结合,温故而知新。且知识的讲述较详细,如以平原为主的地形,还结合地形图得出结论。
5、对尼罗河的定期泛滥进行辨证的`分析其利弊,让学生体会一分为二的观念,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6、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埃及的古老文明,位置的重要,经济的发展。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建议:
1、在给学生播放图片时,先不告诉是哪个国家,可让学生得出景观所在国,然后从文明古国角度出发介绍相关情况,接着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埃及的具体概况。
一、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实效性。
感恩教育永远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感恩教育更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情化的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亲情较为麻木,不懂得珍视亲情,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这样的孩子将是危险的。基于此,牛老师选择了“感恩的心”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二、情境设置真实、有效。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真实、有效的情境:感受母爱、感恩故事、感恩调查、唱感恩歌曲、回报恩情等,让学生体验情感,体验亲情,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层次性。
本次班会活动表现形式丰富:讲故事、现场调查、手语歌曲演唱、小品、做游戏等,而且在过程的安排上有层次性。如通过讲感恩故事、唱《感恩的心》、感恩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后,再实施感恩大回报,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给学生,活动开展规范、有序。
这节班会活动安排有序,一环紧扣一环,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倾听者,点拨者,学生是主体。整个过程是学生主持、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实的思想内化与生成的过程。
2011年9月23日
谢朝文
我们学校一直在不断地寻求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措施。我们希望通过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等课型为载体,通过互相研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形成一股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合力,促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基础上自我升华,真正探求适合各学科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常态化教学研讨活动是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上一周的新老师汇报课便开启了我校本学期常态化教学研讨活动的序幕。我很浅薄地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把课堂变成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的和谐的课堂。这一次新老师的汇报课语文组共有五位老师作了精彩的讲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这五位老师的课,让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位老师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心!下面我就对几位老师的课谈谈我个人不够成熟的看法。
一、首先是郭燕老师的《爬山虎的脚》这一堂课
郭老师在整堂课的安排方面,科学合理,环环相扣。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学习语文的气息、有品词析句、有潜心会文、有听说读写的训练。郭老师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语言文字抓得实在,课文感悟相当深刻。教师很科学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连续的观察的;并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顺序地写下来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郭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是分三步进行的,一是读课文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抓住嫩红、嫩绿、绿的新鲜来感受叶子颜色的美,抓住一顺朝下、铺的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漾起波纹等感受形态美。二是认识爬山虎的脚以及怎样爬。抓住长在茎上、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蜗牛的触角、嫩红、牢固、不费一点劲、休想等来感受爬山虎脚的样子的与众不同。抓住变成圆片、巴住墙、弯曲了、拉一把、贴等词语感受爬山虎就是借助这些脚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教师抓住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以及他的脚写的这样详细?让学生感受到,要想把一件事物写具体,就必须认真细致的观察,而且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叶圣陶爷爷通过认真的观察才将我们经常见到的爬山虎描写的这样生动具体,就连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的脚以及它怎样爬都写得如此详尽。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了解了爬山虎的有关知识,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为今后写作奠定了基础。
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如果能找到几根爬山虎的标本,那就更好。这样既可省去学生上台表演爬山虎爬的样子,因为爬山虎是植物,人是动物,也够难为那两个学生了。又可以让学生看得更真切,为以后的观察和写作打下基础。这个爬山虎我乡下的家里有好多,墙和围墙到处都是,如果课之前告诉了我我一定会帮你带过来的。
2、在上完叶子那部分后,学生在读课文时,老师默默地板书叶子:美、嫩红、嫩绿、新鲜、均匀。板书不是来源于课堂和学生,不过后面的板书做得很好,开始也许是不记得了。
3、这篇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与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孩子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和他脚的样子以及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爬山虎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的品质,教师可以引出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处处流淌着作者对小生命的敬意与热爱。
二、下面我就成佳佳老师的《猫》这一堂课,谈谈看法: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以幽默通畅又富有童趣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猫的性情,同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成佳佳老师的这一堂课,我认为有很多优点,不一一列举,象教师的教态大方优雅,端庄秀丽,普通话标准流畅。等等很多很多。而且还有:
一)、注重整体把握,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尊重学生自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在《猫》这篇课文里,老舍先生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成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内容、体悟情感。你比如,成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只老实、贪玩、尽职的猫时,和学生一起抓住“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一天一夜、任凭、也”;“屏息凝视、非„„不可”学生通过重点词的理解更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会,然后再结合朗读的指导,一只生动的猫的形象就跃然在眼前了。又如将“小梅花”和“小脚印”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的情感,领悟比喻运用的精妙。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整堂课对优美段句的品读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读的形式单一,读没有充分发挥。语文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实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以读为本”。
2、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成老师关注“字词句”的品味与体会方面也做得不够到位。例如:(1)猫的性格古怪。(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老师可以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老师应由“字词”入手,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学生对字词的深
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读“它会不时蹭你的腿-----”这个句子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它会怎么“蹭”?它还会怎么蹭“(学生的回答会是:温柔、轻轻、撒娇、快乐„„)如果你是老舍先生,当猫就这么温柔、轻轻、撒娇、快乐地蹭你的腿,你的心情会怎样?来,就读出你的这种心情!就这么一个“蹭”字就把作者内心许多细腻的,丰富的情感牵引出来了。
3、教师对文本的驾驭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强。整堂课前段速度较快,后段却在拖延时间。
4、板书不科学规范。从板书中找不出规律来,特别是画格格的那些板书,前者和后者是并列还是递进,还是后者是前者的解释?我无从知道。
5、我认为教师为这堂课所作的准备工作不太充分。如果这篇课文就这样结束了,那么我认为学生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没有消化和吸收。
6、我们的集体备课我觉得有时是流于形式,备课组成员之间没有充分进行交流,没有达到一个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群策群力的这样一个高度。每一节需要展示的课,我们都应充分发挥我们这个群体的力量。
三、下面就喻寒英老师的《梅花魂》这一堂课,谈谈我的看法:
喻寒英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梅花魂》。我个人觉得喻寒英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特别好: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课堂上,喻寒英老师关注了读,读的过程分初读、再读和细读。读贯穿于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课堂上,也采用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读,指导学生在文本的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初读课文是注重对课题的读法,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在细读时先让学生用心读课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教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更可贵的是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包括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中的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包括写梅花的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教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把整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
二)、教学活动中融入了老师自己的感情。语文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追求情感。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
课文佳境。喻老师在这方面还是下了不少功夫,准备课件,搜集咏梅诗词警句。
三)、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一个“感悟和对话的课堂”。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这几个主体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在这节课中,喻寒英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文本对话”和“师生对话”。
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喻老师在课的结构安排和任务编排方面,不够妥当。导入部分用时长达13分钟。如果在教学时间上再把握一下,重新分配时间或教学方案稍作修改。那么效果一定会更好。
2、板书不够精致和科学。课件形同虚设。
3、本课重点是爱国心和民族魂,如果在这方面喻老师还稍作挖掘,让人的感觉会心旷神怡耳目一新。
4、为有暗香来注意为的读音。
四、下面就杨文彬老师的《声母j、q的认读》和邓晓娟老师的《声母j、q、X的认读》这一堂课,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是杨老师的课,杨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拼音教学的示范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细节之处别具匠心,充分体现出“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落实。这堂课给人总的感觉是设计非常大气,有一个吞吐自如、容量可控的多层面、立体性、大框架的结构,每一个环节都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生成、拓展与延伸,能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点及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信息量大,教学环节紧凑,层次多,坡度大,跨越长,师生的注意力,包括听课老师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发现李惠波、谢胜良等老师一直张着口看着杨老师,目不转睛。
二)、面向全体,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堂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杨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对每一个孩子的关爱,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这不仅仅指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轮读等多种学生活动的方式,提高参与的密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杨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生动的体现。首先,体现在杨老师的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她了解她的学生,特别对那些需要进步的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爱,特别的教育。我认为,一年级的学生中还没有什么真正的后进生,今天是这几个后进,明天就可能是那几个后进,老师稍不留神,假后进便会变成真后进。因此,老师关爱学生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今天的进步和落后,不让一个学生有积累不良习惯的机会。
杨老师整堂课都在不停地激励和不停地纠正,因而杨老师的课堂便形成一股鼓团结的、合作的、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比如对孙家栋同学的关注,发挥到了极致。
三)、养成教育贯穿始终,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还不到一个月,对小学的课堂生活,对小学的教学常规还非常的不适应,在课堂上他们还显得十分的“自由”,孩子们生性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特别短,所以,一节课40分钟,要组织他们动静结合,有所学习和收获,确实是一件难事。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杨老师在课堂常规教育上下的功夫,该班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坐的习惯、听的习惯、说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等。尤其是听的习惯,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会听,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听是思维活动、学习活动的开端,而且,教学生学会听,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优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一种重要的体现。听杨老师的课,始终觉得她一直在变着法儿强调这个主题,或鼓励、或表扬、或开门见山地讲道理,或旁敲侧击地明事理,正是这样长期的训练,才出现了这堂课的又一个亮点。我想,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像杨文彬老师那样每天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让学生体验情感又培养正确的学习的态度,既抓常规又发展个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良好局面,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再就是邓晓娟老师的课,邓老师的课也很不错,只是应注意学生的读,把读融入到学习当中,贯穿课的始终。
【初中英语阅读课评课稿】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优质课评课09-27
优质初中英语说课稿07-25
初中英语阅读经验总结10-07
初中物理评课稿07-15
初中英语阅读教案全英07-02
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策略09-10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09-20
初中物理评课稿模板07-04
初中英语课中如何进行阅读课教学06-20
四年级上册英语评课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