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政治答题模式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必修三政治答题模式(共5篇)

必修三政治答题模式 篇1

(2)文化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材料中„„(3)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材料中„„

(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材料中„„(5)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材料中„„(结合材料而定)(6)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材料中„„(结合材料而定)

(7)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结合材料而定)例1:(2011安徽)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加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了炎黄子孙民族自豪感。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给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或者“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材料中„„(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材料中„„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材料中„„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材料中„„

(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6)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例

1、(2010广东)

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诵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3.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传承”等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材料中„„ 例:(2012安徽)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答案:

(1)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2)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10分)

4.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含义----看材料而写)

(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材料中„„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材料中„„

(5)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材料中„„ 5.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涉及“文化遗产的意义”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材料中„„ 例:(2009辽宁、宁夏)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答案: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6.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包容性”知识进行回答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材料中„„

(3)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材料中„„(2011福建)

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以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7.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知识进行回答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材料中„„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材料中„„ 例:(2012浙江)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10分)答案:

(l)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W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村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③“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具有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特点,自荐自评、互荐互评方式促进了村民自省自律,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8.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知识进行回答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材料中„„

②世界各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材料中„„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例:(2010山东)材料: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分)

答案: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9.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回答“民族精神”的意义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三精一魂”)

(3)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4)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例(2009江苏)

材料: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

(2)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3)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0.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涉及“建设文化强省”提出合理化建议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发挥人民群众在建设文化强省中的主体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立足本省改革开放实践,继承本省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省份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5)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例题:(2008山东)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答案:

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最高不超过分

11.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回答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地位)(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态度)(3)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意义)

12.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回答文化活动的意义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3)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例题:(2012山东)

材料: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灯环保意识,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8分)答案:①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分)

③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分)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2分

13.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回答文化的措施或意义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要巩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必修三政治答题模式 篇2

首先,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题“民主管理”中, 表述为:“发展基层民主, 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际的民主权利, 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P23)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以扩大基层民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P26) “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P26)

其次, 第三单元的绪言中表述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 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中, 聚焦人民当家作主, 感悟我国的政治制度中, “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中罗列了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而且要求学生说明它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以上表述同一问题的三部分的内容编排, 有些质疑, 现提出来与广大执教者和教材编者商榷。

一、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排除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章节之外, 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违背法理内在要求

我国1954年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经多年的实践于1989年修订为《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7年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004年修订的《宪法》第111条明确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因此从法理上来看, 基层群众自治是在建国后的第一部宪法中就有了相关的规定, 并且有专门的子法律作为具体保障。

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与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 确立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 并把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而且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因此, 从党和国家的角度看,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应该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去。但是教材编写者在第三单元的编写中, 有其它的三项制度, 唯独缺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为此, 笔者认为《政治生活必修2》内容的编排有悖法理。将来的教材调整中应该在第三单元的内容中增加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二、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排除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章节之外, 是否打乱了知识内在的逻辑体系

教材第三单元的绪言部分和综合探究部分都明确地提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政治制度, 但是教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编排中, 安排三课分别为: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唯独没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师和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只能回到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第三目“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中去感悟。

教材第23页的表述中有“发展基层民主, 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际的民主权利, 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教材54页绪言部分的表述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同样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在教材的编排中却没有都安排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章节中, 笔者认为略显厚此薄彼。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中, 没有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略显不够科学。

对此, 笔者认为, 将来的教材调整中应该在第三单元的内容中增加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彰显第三单元内容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三、从教学的内在要求来看,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相关知识应该调整为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内容, 融入第三单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

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主要表述的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包括四个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都详尽地表述了公民参与的方式与方法, 而民主管理仅仅将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内容归纳出来, 这样在正常的教学中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是只能通过参加这两个基层自治组织才可以。虽然教材上清楚地表述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都可以概括出直接和间接参与的方式, 只有民主管理中没有明确。而第一课和第三单元的内容都涉及到人大代表的相关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如果仔细分析的话, 选举人大代表, 通过人大代表来行使人民的权利应该是间接参与民主管理的内容, 可是这样的表述却没有。因而容易给学生们的理解造成误区, 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运用。

必修三政治答题模式 篇3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高中政治教学的不断发展,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高中政治主观试题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模板。实践证明,不是只有理科才会有所谓的解题万能公式,文科学习也一样能总结出不少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模板。本文旨在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政治学习的小技巧,希望帮助大家节省时间,考出佳绩!

必修一:《经济生活》

1.在《经济生活》非选择题题中,凡是涉及到“解决就业措施”时,要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角度进行回答。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从国家角度讲(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从企业角度讲

①要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人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从劳动者角度讲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②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③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

2.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影响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1、人民币升值的利:

①有利于减少贸易争端,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有利于进口,降低以进口原料为主的企业的生产成本; ③有利于降低出境旅游、留学的成本;

④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调整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 ⑤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弊:

①不利于出口;

②竞争加剧,导致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工人失业; ③导致外汇储备缩水;

④增加外商在华投资成本,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时,其答题模板是:(1)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4)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4.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公司经营成功”的原因或措施时?(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其他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观;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强强联合”、兼并劣势企业,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新形势下,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形成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看材料而选择)

5.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遇到我国企业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时,设问是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时?(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

(2)企业要积极应诉,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企业要依靠科技创新,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6.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遇到“市场秩序混乱,不讲诚信”时,设问是采取哪些措施时,要从国家、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组织答案。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政府(国家):

①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具体表现: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规经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制定并完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信息引导,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社保制度,建立并完善预警机制。

②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①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③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立场、目标等结合材料)

7.在《政治生活》非选择题中,凡是涉及到“国际关系”的材料,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哪些政治学原理或依据。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材料中„„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材料中„„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看材料而定)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看材料而定)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看材料而定)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看材料而定)(3)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必修三:《文化生活》

1.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作用”或“文化意义”知识进行论述时?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材料中„„

(2)文化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材料中„„(3)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材料中„„

(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材料中„„(5)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材料中„„(结合材料而定)(6)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材料中„„(结合材料而定)

2.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等知识进行论述时?(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材料中„„(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材料中„„(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材料中„„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材料中„„

3.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传承”等知识进行论述时?(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材料中„„

4.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材料中„„

(2)立足社会实践,材料中„„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材料中„„(4)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材料中„„

5.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涉及“文化遗址的意义”时?

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材料中„„

6.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包容性”知识进行回答时?(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材料中„„

(3)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材料中„„ 7.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知识进行回答时?

(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材料中„„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材料中„„ 8.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涉及“民族精神”时?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

(2)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高二政治必修三前三单元试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从中选出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6 0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学校举行的体育节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⑨千年古树

A.①③④⑤⑦B.②③⑤⑥⑦⑨

C.②③⑤⑥⑦D.②③⑤⑥⑦⑧

2.法国作家雨果指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鲁迅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炮、气球等只是普通物品,但却赋予文化内涵,这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气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现象无处不在D.文化往往通过物质性的东西来承载

3、一位在英国投资的中国老板,为了感谢公司员工作出的贡献,在周末请员工吃饭。饭后,英籍员工要求中国老板为他们发加班费,对此,中国老板感到不可思议,为此还发生了矛盾。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是()

A.英籍员工无理取闹B.中国老板过于吝啬

C.文化素养存在差异D.不同文化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产生差异

4.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科技巨著,有“转换帝国古今工艺的 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之案头,而到乾嘉年间被禁毁,以至湮灭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这说明()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的影响 C人的文化素养对生活的体验D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5、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6、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2009年1月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高卢麟介绍,截止2008年11月底,我国博客空间超过5000万。网民用特有的网络语言和各种网络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关注热点问题,创造网络文化。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下列对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

正确的是()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8、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地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地的人在除夕总要千方百计回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示和集中表达④春节是汉族人的节日⑤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9、现代奥运会早已不再仅仅是一场简单“运动会”,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这里碰撞、交流与融洽。从文化的角度看,举办奥运会()

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促进了各自文化的发展②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繁荣④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③④10、2009年9月1日,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迎来一堂特殊的公益课——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在我国,能实现2.2亿人同上一节课直接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发展

C、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D、文化需求的多样化11、2009年3月15日,第六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广州蓓蕾剧院拉开唯幕,包括《西游记》第21台剧目从全国各地精心选出参演。虽然《大闹天宫》依然能唤起美好的记忆,但“《西游记》都看了几百遍啦”一句话足以让现在的儿童文学汗颜。孩子的评价很殊酷:“我不要看孙悟空,我就要看哈利·波特!”这表明()

A、我们的古老的文明已经完全失去竞争力B、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使其不适应现代文化

C、我们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容易为世界所接受

12、我国传统文化有“和为贵”思想,今天我党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古代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党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党提出创建“节约型社会。”以上事实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传统思想的全部继承性④传统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2009年10月26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14、毛泽东同志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所指出的“遗产”是指()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

15、下列关于教育方式的变革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教育方式的变革将改变其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具体方式②教育方式的变革只会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作用③教育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式④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

16、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电影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B、中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难以突破的D、对传统文艺坚决抛弃

17、书评家指出,《哈利·波特》继承了最好的惊险小说传统,从来不让任何场景拉长到让人沉闷的地步。相比之下,我国近年来出产的儿童精品乏善可陈;沿袭旧模式,缺乏儿童的语言和叙述方式,说教味太浓往往是“通病”。这表明()

A、喜爱惊险是儿童的天性B、文学作品的魅力根本取决于其叙述语言和表达方式

C、只有继承才可能增强文学作品的竞争力D、我国的儿童剧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8、唐文化的宏大气魄正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和美术,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首都长安则是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有()

①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②在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③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9、影片《江北好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苏北方言为主要对白的国产影片。片中没有坏人,只有好人,这部戏似乎没有矛盾冲突,而这恰恰是剧作的大忌。于是编剧就用“误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这部戏剧情紧凑、跌宕起伏,特别好看。这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20、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扬弃传统文化B、既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

C、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21、一纸、一轴、一屏,串起开幕式整场演出,融合地面、上空精华,是亿万观众焦点所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奇特的构思、无比美妙的表演征服了全世界。开幕式的文化创新()①来自于社会实践,又高于社会实践②继承传统,博采众长,领先时代③融入世界优秀文化元素,体现当今世界文化特色④立足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面向世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

①全民学习②推动教育信息化③终身学习④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3、2009年2月12日,全国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工作会议研究决定,1500万字的大型文化丛书《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将于2012年国庆节前出版。这对于推进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4、2009年3月27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第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就黄帝文化做演

讲时说,黄帝把我们推进了文明的门槛。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十五分之一。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④

2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6、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之根、强盛之魂。回望历史长河,一些古代文明先后消亡了,而中华文明犹如浩荡的长江之水绵延至今,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A、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B、是促进中华民族发展起步的决定因素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D、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27、之所以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是因为()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③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的要求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

28、民族精神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中华民族精神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中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文化生产力,不断将其文化精神产品向其他地区传播,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这表明发展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

A、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B、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的客观要求

C、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D、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0、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做到()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2009年4月25日,中国首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升空。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中形成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又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道理。(12分)

32、2009年10月3日的中秋晚会,根据举办地的地方文化特点,晚会落户在有着“月亮故

乡”之称的江西宜春,主要着力点是月亮文化,千里明月寄相思,自古中华民族就有用月亮来寄托感情的传统。“天上人间,美轮美奂”是今年中秋晚会舞台效果设计的主题思想,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每年晚会都会融入最新的技术,本届秋晚最大的创新应该是在舞台景观的营造,今年中秋晚会的舞台同时用到了“借景”和“移景”两个手段,舞台搭建在宜春袁山公园内的湖面上,背景借用园内“五亭桥”等景观,将“明月山”上的“昌黎阁”采用现代技术在山下进行了复制,晚会配合灯光、烟雾、LED等现代技术手段营造出一个坐落在人间的“月宫”,给了电视观众足够的视觉享受,让人们感受到了中秋节的浓厚文化气息。

有人认为:这说明只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文化创新,创造新文化。你怎样看待这个观点?(12分)

33、材料一:五千年来,无数华夏子孙,为了民族、国家、正义、公理,不屈强豪,不畏险阻,不计名利,扎扎实实默默无闻地做着利国利民的好事,轰轰烈烈、旗帜鲜明地做着维护民族和国家尊严、利益的大事,他们头可断血可流而精、气、神不灭,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做着续薪传火的工作。从苏武、岳飞、文天祥,到李大钊、方志敏、张志新,从孙子、武训,到张炳贵、焦裕禄、雷锋……无数志士仁人,无数英雄豪杰,胸有浩气,腹有人民;他们,秉承的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杜鹃啼血、愚公移山般的奋发踔厉、坚忍不拔、兢兢业业、爱国爱民的胸怀和志趣。他们,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

材料二:2009年10月1日晚,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上,堪称世界之最的“光立方”表演,美轮美奂,精彩绝伦,奉献上一场经典的视觉盛宴。近日,记者走近“光立方”节目导演组和担负表演任务的4000多名官兵,记录下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整个节目大约480余万个动作,平均每人1200多个,最多的达2000余个,所有动作全靠官兵移动、蹲立、摇动呈现;表演全程,每名官兵要换9种道具和3套衣服,要操作总重近25公斤的道具;

七、八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排练场地表温度最高时达到47℃,官兵们每天平均训练13个小时,晚上都要排练到午夜以后,衣服不是被汗水湿透就是被雨水淋透,几乎没有干过。在不足1平方米的发光树下排练,官兵们每天下蹲、起立、举道具,做动作多达上万次。有的手臂和脸部被道具划伤,膝盖被地面磨破,关节肿痛更是“流行病”,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降低训练标准。为了熟记音乐节拍,许多战士将节拍写在道具、手臂、上,训练时背,吃饭时背,睡觉躺在被窝里还在背,有的甚至连说梦话都在数着节拍„„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什么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6分)

(2)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弘扬这种精神?(10分)

一、单选题

5、CDDDA6-

10、CBADB11-

15、CCBDA

16-20、BDDCB21-

25、CDBBD26-30、ADCBD

二、非选择题

31、(1)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有力物质保障。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

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32、(1)“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题中的观点具有其合理性。

(2)①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继承,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从头开始。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批判性继承;②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文化创新还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题中的观点只看到文化创新的一个方面,是片面的。

33、(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①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们要发挥这些理论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形成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先进的文化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分化、西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政治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5

政治高中必修三知识1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④教育(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政治高中必修三知识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表现: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2、怎么样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地位作用)

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5、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怎样做?

①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7、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8、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0、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

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政治高中必修三知识3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一是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二是参加文化生活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5、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政治高中必修三知识4

文化与社会

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要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④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政治高中必修三知识5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去解决,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排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又要排除“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6、“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②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怎么样建立“学习型社会”?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上一篇:高二年级暑假英语作文带翻译下一篇:以同学情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