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岗位职责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园欺凌岗位职责(共10篇)

校园欺凌岗位职责 篇1

组长职责:决定事故应急预的启动和终止;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及物资的调动。

副组长:协助组长现场指挥应急工作。

组员:发生欺凌事件后,听从组长指挥,采取行动。

具体做法:

发生欺凌事件后,组长马上带领人员赴现场,对欺凌学生者进行阻止,必要时可施行正当防卫行为。疏散现场其它学生,把他们带到安全地带。及时拨打110,向上级教育局报告事故情况 向相关家长第一间通汇报,川保诋顿逆

6.现场护:发生秋放事件后本部组在盟长的带领下, 遇速赶赴现场,对受伤人行治对仿应立即与“120”联 系运往压院治疗

校园欺凌岗位职责 篇2

校园欺凌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提起校园欺凌,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轰动一时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绑架并施虐同胞案,涉案3人在达成认罪减刑协议的背景下,被判6到13年监禁,而且在服刑期满后将被驱逐出美国。而被判决者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却认为,法官口中的“校园欺凌”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抱怨美国法律判得太重。更有意思的是,案发后居然有位涉案学生的父亲试图贿赂受害人,想私下以金钱摆平此事,也被警方逮捕吃上官司。这个案件,引爆了中国教育界对校园欺凌的思考。整个中国社会都应该刷新观念,积极营造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及时扼杀校园欺凌的“苗头”。

李克强总理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泛滥原因透析

1.多元价值观导致对权钱的膜拜与对人权的漠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冲击,利益多元化催生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利益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集中显现,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失范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权力、地位、金钱、颜值受到追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渐趋式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被利益关系所取代,人情变得淡漠,社会公德受到挑战,做好人的空间受到挤压,利己主义大行其道,对金钱、权力的膜拜盛于对人格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尊重。中国留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在美国人眼里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可判终身监禁,可在中国的学生和家长的眼中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而已。解决校园欺凌事件主要是批评教育,最多是赔钱了事。被害者合法的人身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能够提供的保护却严重缺失。相反,对于施害者的事后惩处,往往显得更加人性化,从轻发落,孩子接受教育,家长赔钱免责。

2.家庭养育形式造就的性格缺陷。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4+2+1”的家庭结构形式是当前90后、00后孩子典型的家庭结构形式,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层层的保护网中,这张网呵护着孩子童年的成长,遮挡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孩子生活在家庭王国中,受到层层保护,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这种培养模式慢慢地使孩子养成自私与冷酷的个性,使得孩子在遇到冲突时不能理性解决,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家长们也担心孩子在外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出于一种保护的本能,往往会要求孩子在发生冲突时敢于出击,不要退缩,以免吃了眼前亏。这在思想意识上对子女的欺凌行为起怂恿和默许的作用,从而间接导致欺凌现象的增多。

3.教师权威的丧失与教育惩戒手段的削弱。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家长们的民主法治观念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已被家长们抛弃。而且,家长要求老师们也要与时俱进,教师们必须懂得如何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家长们投诉,“吃不了兜着走”,身败名裂。“严师出高徒”逐渐丧失了市场。教育作为民生的热点话题被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民主遭到哄抬,社会各界都热衷于对教育指指点点,媒体对校园里的那点事格外敏感,教育的神圣外衣被记者尖刻的语言和家长挑剔的眼光撕得支离破碎,“师道”尊严扫地。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起来。当教育民主泛滥之后,学校和老师不再敢轻易地处分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已经十恶不赦。当教育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后,教育也就只剩下了“教育”。当高悬在学生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被摘除之后,小霸王们的任性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使得猥亵和暴力都变得无所畏惧,并在惩戒手段的日益退缩中越发强大起来,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学校秩序。

4.学校救助手段的无力与江湖文化的盛行。随着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和家长维权意识的加强,对孩子们的呵护从家庭延伸到了校园,学校不再轻易责罚学生,孩子们赢得了放纵的空间。但是,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相互碰撞也是在所难免。同学之间发生纷争如何解决?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帮助解决成了一种无能的体现。随着教师的权威被推翻,大多数情况下,求助老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遭到变本加厉的报复。当学校无法为受害者讨回公道时,学生们会依照自己的经验,用从电视、网络上学来的方法,通过“江湖决战”来解决问题。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盛行江湖规则,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信奉这种江湖规则。在此信仰的操纵下,学生间的纷争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用来评价判断人的地位的标准,成了这新的“处理条例”的基础,也成了裁定问题归属的新权威。这种江湖式的争端解决机制抛开了解决纷争时该走的正道,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发展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

5.歪曲的成才观助长了畸形心态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升学率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对升学率的崇拜导致很多学校对分数的崇拜,学生以分数论英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且成绩好往往一好百好,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被淡化。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关心,差生们内心希望获得成功的渴望与老师赋予他们的赢得成功的机会形成巨大的离差,他们会试图寻求机会,往往通过欺凌行为来证明他们的存在。

信息时代孩子接受的信息越多,和家长的思想隔阂往往就越深。这种隔阂,本质上是两代人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相互冲突。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但这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养育。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只是尽了养的义务,并没有尽到育的责任。家长往往通过物质的补偿或放任孩子更多的自由,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许可甚至纵容,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自私与任性,助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

三、构建文明校园,探寻治理校园欺凌的应对措施

1.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治校园欺凌的治本之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就特别重视从根源上来寻找解决之道。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进行善良教育。而我们是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民族,信奉“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崇尚“仁、爱”思想。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诚信、友善,助人为乐,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构建和谐社会。从小教育学生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格的尊重,要乐于帮助他人尤其要帮助弱小者。助人为荣、欺人为耻,培养孩子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2.完善学校安全法律,严格立法惩治。法律是受害者最后一道“护身符”。立法不会彻底消除校园欺凌现象,但是却可以让欺凌者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而起到警示作用。正如美国防控校园欺凌的严格立法足以震慑那些极为放纵的欺凌者。而相比美国法律对校园欺凌的严刑酷法,目前中国法律对施暴孩子的行为要包容得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过轻。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豁免,对施暴者过于宽容,对受害者的保护受到漠视。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防控校园欺凌的学校安全法律,采取严格的立法惩治措施,是治理校园欺凌的最重要手段。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尽快出台新的不良少年教育条例,对不适宜一般学校教育的学生依法进行专门强制教育;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法律制度,使之既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能有力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给学生一根红线,给老师一把戒尺。教育不是万能的。面对信奉暴力的校园欺凌,老师的空洞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必须还给教师一把戒尺,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职能。当某些行为超越规定的红线时,必须让那些施暴者得到应有的处罚。社会对孩子们的过度宽容导致某些人放纵任性,称霸校园,欺凌同学。哪怕是十恶不赦,也被看成只是孩子的不懂事,批评教育了事。老师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成为欺凌者称霸校园快意的陪衬。因此,应该为学生设置一根红线,对于校园暴力到达一定程度的,学校有权采取措施处罚,严重的可以开除,送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强制管教。对于侵犯人权、触犯法律的欺凌者要接受法律的惩罚。教育与惩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筑起校园安全的篱笆墙。要强化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他人关爱,培养正义感,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学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回归教育的本质,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评价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发展特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志愿者活动,学校要予以奖励。通过这种奖励制度,使拥有不同才能和性格的学生们拥有自信。

学校要强化校园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法制意识。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相关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相应的安全、法律知识,懂得安全防范措施,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身的权利。对教师也要培训如何处理欺凌事件。提高校园的安全保卫措施,制定校园欺凌治理方案。学校要坚持“对欺凌现象零容忍”。也绝不允许无视欺凌行为的态度。要进行广泛宣传,学校会根据情况对校园欺凌采取包括开除学籍等在内的严肃处理方式。

还要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5.家校合作,多管齐下。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家庭。家庭的教育与熏陶至关重要,在家庭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要富有爱心,帮助他人,要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每个家长都必须认识到,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对善恶的判断,树立正义感、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弱者的勇气。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正确教育子女,当遭遇欺凌行为时,不要沉默,不要以暴制暴,要迅速报告家长和老师,共同解决。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家长作为监护人也要明确责任。当学生发生欺凌事件时,不光对欺凌者要进行处罚,对家长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因为家长没有尽到监护教育的责任。

浅谈校园欺凌 篇3

关键词 校园欺凌 青少年 咨询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校园欺凌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Olweus最先重视这一问题,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目前,欧美日等许多地区和国家非常注重这一现象,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和执行步骤。在国内,校园欺凌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处于早起阶段。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密切相关,是当今社会和国家必须承认、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认识欺凌

1.1 欺凌的定义与特征

Barbara Coloroso(2003)认为“受到有意识、故意和好斗的意愿驱使,通过攻击、伤害他人,制造恐慌使他人产生畏惧的行为叫欺凌。”

欺凌不是单纯的捉弄,它包含三个特征:第一,它是消极的恶意的行为;第二,在一段时间内,它会反复发生;第三,“欺人者”和“被欺者”间力量是不均衡的。(Olweus,2000)

1.2 欺凌的类型

欺凌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身体欺凌——打、踢、推、用拳猛击等;第二,言语欺凌——起绰号、谩骂、侮辱、造谣等;第三,社交欺凌——排挤、孤立对方,将其排除在群体活动之外;第四,网络欺凌——通过邮件、博客、论坛等媒介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欺凌日益成为校园欺凌的普遍工具。Rachel Simmons认为网络欺凌是儿童社会暴力行为中,最新近、最邪恶的一种趋势。因为网络欺凌者无需直接面对受害者,不会看到其当时的反应,这使得欺凌者更加频繁地肆无忌惮地使用非常恶毒的语言攻击受害者。

1.3 校园欺凌的形成因素

校园欺凌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泛滥的网络媒体是校园欺凌产生的重大社会因素,青少年通过模仿习得暴力行为和污言秽语。学校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和校园氛围建设,致使校园欺凌屡见不鲜。家庭缺乏温暖、父母自身行为粗暴、无视或溺爱的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一般而言,暴力、动荡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欺凌他人,逆来顺受的“胆小鬼”也更容易惹上欺凌。“欺人者”一般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缺乏控制力、同情心、责任心。而“被欺者”一般性情腼腆、怯懦,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自尊心、自信心较低。

1.4 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不仅损害“被欺者”,对于“欺人者”、旁观者和整个社会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被欺者”会焦虑不安、设法逃学。如若长期受到欺凌,可能会导致学业荒废,认知发生改变,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健康受到威胁等消极后果,最终有可能走上自残、自杀或杀人的道路。“欺人者”可能会沉溺于反社会的行为模式之中,也可能会因无法控制的攻击性而产生抑郁,贻害一生。旁观者会感到恐惧、体验到心灵创伤。如果欺凌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会从中汲取错误的生活经验教训,甚至习得欺凌。校园欺凌破坏人际和谐,影响青少年今后成年生活,甚至会导致自杀或犯罪,严重危害家庭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2 防治校园欺凌的对策

目前,校园欺凌的总体比例较高,危害较大。遗憾的是,我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更是较少。实际上,校园欺凌可以通过许多手段得以减少。防治欺凌,急切的意识和灵活的策略尤为重要。应对校园欺凌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2.1 国家和社会方面 (下转第246页)(上接第236页)

制定法律法规,颁布个性教育计划,营造社会和谐氛围,肃清网络媒体的不良影响。

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2003年9月,美国新泽西州制定反欺凌法规,要求学区采用反欺凌政策,处理欺凌和其他骚扰。“Olweus禁止欺凌计划”要求任命反欺凌协调员,并建立学校反欺凌条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对欺凌的专题讨论。据统计,这项计划实施后,校园中的欺凌和其他反社会行为减少了50%。设立电话救助热线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英国许多地方设立了针对儿童问题的热线,请自愿者和专业人士协助解决包括欺凌在内的儿童问题。

2.2 学校和教师方面

学校在反校园欺凌方面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有研究表明,学校范围的干预可以将校园欺凌降低20%~50%。

第一,创造尊重、支持和关怀的校园氛围,坚决抵制校园欺凌。第二,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起草和解释全校反欺凌政策。第三,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第四,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五,完善设施,设计操场环境、建全监控网络、设立安全室等。第六,健全匿名举报体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切实保障举报者安全。第七,发给教师指导材料,培训教师正确处理欺凌事件。第八,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性教育,对“欺人者”进行早期行为干预,防范欺凌团伙的形成。第九,注重与家长的交流,校园欺凌的有效防治不能只局限在学校内。第十,配备专业的咨询人员,给予青少年更科学、专业、有效的帮助。

校园欺凌在中学尤为常见,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不易被察觉。如果学生经常有腹部疼痛、小便不畅、情绪不稳定、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不专心做作业、无故旷课、设法逃学、酗酒、自虐或攻击他人等现象,很可能与校园欺凌有关。教师不能只关心青少年成绩,要注意观察其变化,真切关怀青少年,切实帮助青少年。

教师可以加强班级建设,使青少年获得更多的同辈支持。可以组织欺凌专题讨论,使青少年提高认识、学会技巧。可以进行自我肯定练习,赋予青少年力量。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训练:“被欺者”仰起头,眼睛盯着“欺人者”,大声说道:“不要胡来,否则你将要受到学校的惩罚。”

2.3 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最暖的港湾,家长是孩子最大的支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养与支持。

第一,为孩子营造安全、温暖、稳定的家庭氛围。第二,以身作则,用文明的方式解决冲突矛盾。第三,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幫助孩子完善性格。第四,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第五,当得知孩子被欺凌时,给予孩子支持,传授孩子应对技巧,减轻孩子的恐惧情绪,必要时获取校方帮助。

2.4 青少年自身方面

青少年自身多是校园欺凌的当事者,其主观意识态度和应对行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欺人者”、“被欺者”和旁观者都要意识到校园欺凌危害的严重性,共同维护校园环境,保护自己,远离欺凌。

第一,加强自身意识,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第二,打破沉默法则,勇于沟通,积极取得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第三,进行自我肯定练习和角色扮演训练。面对校园欺凌,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要以暴制暴,应做出行为上的改变。

值得强调的是,学校、教师、家长、青少年要经常沟通交流,进行谈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易行有效的方法。

综上,校园欺凌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方一起高度关注欺凌,共同探讨避免和解决的方法,才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鲁宓.陪孩子面对霸凌:父母师长的行动指南[M].廖婉如,译.心灵工坊出版社,2011.

校园欺凌岗位职责 篇4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

为防止欺凌事件发生,创建和谐校园,切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020 年 11 月 16 日,明德中心学校利用升旗仪式认真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七年级(4)班刘璇同学在国旗下发表了以“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演讲,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勇敢地向校园欺凌说“不”,为共建和谐校园尽一份力。半岗镇中心学校政教处主任蔡庆军就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发表讲话,他从校园欺凌

行为、校园欺凌类型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等方面详细解读,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当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做等内容。

半岗镇中心学校校长孙振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全体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理性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克制不良行为。

各班要做好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时时防范校园暴力和欺凌事故发生,家校协力密切配合,共建和谐平安校园。

学校还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不断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经验之路,为校园安全保驾

护航!

反对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篇5

近年来,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内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有蔓延的趋势。所谓“校园欺凌”就是指在校内校外的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等并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的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学生伤害的欺凌事件。

校园欺凌行为以暴力攻击为主要特征,以欺压侮辱方式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轻者严重违反校规校纪,重者构成违法犯罪。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除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外,同时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以自我为中心,趾高气扬,养成称王称霸,不讲道理,不讲道德缺乏爱心、同情心的恶习。”旁观者“会因为帮助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和不安。

校园欺凌受害者类型

1、性格内向、害羞、怕事。

2、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

3、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4、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5、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6、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校园欺凌欺负行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

12、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受害影响 身心影响

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可能是校园枪击案的原因之一。其他影响

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诉讼。

.学会宽容:同学间要友善相处,如果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要懂得宽容 2.寻求帮助:如果看到或遇到校园欺凌行为,要及时地找师长帮助。

3.言语规劝:向施暴者说明他这种行为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让对方主动放弃。4.机智沉着:如果遇到欺凌危险不要慌,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寻找机会拨打110报警。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篇6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校园欺凌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同学,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

不管是暴力还是欺凌,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如: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其他影响(常常逃学、对老师不恭敬、寻求黑社会报复等)。

一份对15个省市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36%的在校学生被抢劫伤害等暴力犯罪侵害过。而说起“有没有被人欺负的经历”时,则约有70-80%的学生均受过同学的欺负,大多数是受过身体上的侵犯。有的是被别人故意撞倒,有的被同学用铅笔戳过眼睛,有个子小的同学曾经被个子大的同学一把抱起来,然后突然放手摔到地上等等,形式很多。

还有些就是物品的侵犯,铅笔被人拿走,书包被同学藏起来等。被冷落也被看成是受欺负的一种形式。如此的高发率其实与青少年身心特点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中呈现的一些特点,使他们易成为校园暴力的高危人群:

1、易冲动,判断事物不客观,处理问题带情绪,自控能力差,易受情境影响。

2、独立意识建立,期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人;爱出风头,喜欢逞强,希望充当伙伴崇拜的“老大”。在该心理驱使下,易以暴力挑衅来获得成就感,满足虚荣心。

另一些青少年则相反,心理脆弱,自我防护能力差,受暴力侵害时选择忍气吞声,“受点皮肉之苦可消灾”,助长校园暴力行为的滋生蔓延。

3、自我意识刚刚形成,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和社会角色的矛盾冲突。此时青少年最需要的是精神支持,能使自己看到希望。然而,他们从小到大,无时无刻不处于有形/无形竞争压力下;加上其他方面的困扰,压力日积月累,精神得不到松弛调整,思想苦闷,易把压力转向对他人和社会实施攻击。

4、有强烈的伙伴集团倾向。这些集团容易在不良头目带领下发展成反社会团伙,“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朋友两肋插刀”,发展帮派成员,为扩大地盘打群架,成为团伙暴力的根源。

5、不良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大。青少年特别关注人际关系;交往中扮演好自身角色,有助于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缺乏交往技能,则难以和别人沟通,不能愉快相处,易出现孤独、彷徨等情绪问题。此时出现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很高。

6、伴随自尊的发展,特别爱“面子”。一旦交往受挫,便封闭自己,因孤独感、嫉妒心理而诱发激情报复,甚至演变成故意杀人。“差生”自认“低人一等”,对他人心怀嫉妒;破碎家庭子女缺少温暖环境,自卑心强等,格外易将所有的挫折和批评(即使明知是善意的)都当成是对自己人格的“诋毁”,从而激发强烈的暴力行为动机。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易成为欺凌者而哪些孩子又易成为受害者呢?典型欺凌者具有以下人格特征: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理心;得到部分朋辈的认同,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而一些孩子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嘲笑受害者无用,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者,则易成为被动欺凌者。易受侵害的孩子往往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性格缺陷,而孩子人格的形成受家庭影响最深切。只有合格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

因此,受害儿童大多来自以下家庭。

类型一:弱势家庭封闭、外来、下岗、贫穷家庭的孩子易形成自闭性格。

类型二:富裕家庭喜欢炫耀、露富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抢劫、勒索的目标。

类型三:暴力家庭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影响,孩子也习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孩子在互殴中往往也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类型四:单亲家庭来自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和别人沟通,缺少家庭管教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害羞、老实怕事;在同学间不受重视,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有身体或智能障碍者;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如有特长、爱张扬的学生易招来“教训”,邋遢的孩子容易成“出气筒”)。

作为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欺凌,如果怀疑孩子受到了欺负,首先要弄清事实真相:你的孩子是受欺负者吗?因为有时孩子之间的打闹很多都是出于孩子之间的社交尝试,游戏,或者善意的追逐,并不会牵扯到道德领域的是非。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在儿童社会交往,也就是玩耍的过程当中,无论哪种文化,进攻性行为都在所难免。事实上,能够显示一些进攻性或许是儿童社交发展的必经之路。不幸的是,当孩子们确实受到暴力欺凌行为的身体或精神伤害时,又往往不愿意主动地向你透露。

这些孩子或许认同了别人给他起的难听的绰号,或许认为他们应该自己来处理这件事情。此外,如果孩子们担心父母得知事实后,可能会有过激的反应;或者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他们往往就会保持缄默。

那么作为父母,要能及时观察和判断孩子是否受到欺负,应当注意哪些潜在的征兆呢?

经常发生的身体征兆 :

1、伤痕与淤紫;

2、衣服被撕破;

3、头疼、肚子疼、胃口差;

4、失眠做恶梦。

而社会性征兆则表现为:

1、不愿意上学或向家长要求转学;

2、经常丢钱或心爱的物品等。

当孩子受到欺负时,有些父母认为联系侵犯者父母可以对暴力孩子的行为做必要的纠正。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效果不佳。芝加哥教育专家克拉克说:“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是在家里学会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除了导致同样的暴力事件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从而吓坏他们的孩子之外,家长们并不能通过开展妈妈或者爸爸之间的交流而加深了解。暴力具有向后传递的特性。它从一代人传到下一代,又从下一代人传到下下一代。一个孩子喜欢暴力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暴徒,而他父亲之所以是个暴徒又是因为他祖父也是个暴徒。”

也有些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积极反抗和自卫,以免养成懦弱的个性。但是,大多数父母同时又理智地认识到,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间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代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磨合,逐渐学会交往。

如果轻易地教孩子以动手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容易使孩子的争斗升级,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局面,最终造成更大的伤害。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最终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巧,学会以智慧和能力取胜,才是孩子立足于未来社会,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

具体的应对方法可以是:

1、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3、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6、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7、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当然,但愿他们不是继续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如果情形继续,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8、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说:你为什么打我,你这样做是坏孩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摄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9、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真正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到了一个封闭场所里面就比较难办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而不是准备在那儿忍受一切。

受到这种暴力以后,很多人都是被威胁报案的话会受到报复,但还是应该告诉孩子,碰到这种事情一个是不要沉默,再一个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

广西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活动 篇7

广西教育厅日前召开全区中小学安全稳定工作视频会议,宣布在全区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集中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活动。

活动要求各学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校园欺凌,根在心灵 篇8

欺凌者的心理行为

青少年欺凌者对有些同伴、同学怀有敌意。攻击者大多数是男孩,他们用身体、用工具攻击,也用语言攻击,而女孩更多的是用敌意的语言攻击同伴。

欺凌者往往都是同伴中逞能的孩子,比如年龄稍大、身强力壮、性格蛮横、孩子王。

青少年欺凌有始于儿童期情绪行为问题的早发型和始于青少年时期的晚发型两种类型。

早发型的儿童可能有喜欢攻击的遗传特质,比如生活不规律、接受新经验较慢、消极和强烈的反应的难养型气质,如果父母不主动调整改进养育方式,他们和父母容易形成拒绝型依恋,表现为生气、拒绝,有时候拍打妈妈,爱哭闹,不容易被安抚。

对他们的养育比较困难,很早就情绪暴躁、好动和任性,有一些攻击行为,易与同伴和成人发生冲突,甚至存在智力偏低或一些认知障碍。不良的家庭氛围和父母养育方式,比如父母不和、家庭缺少温暖、矛盾冲突不断、家庭教养严厉、缺乏管教原则等,会促使孩子把他们难于自控的行为转化成挑衅和持续的攻击行为,长大以后,常常对人发火、身体攻击、不遵守规则,如果学习不良被父母和老师批评,被同伴拒绝,就容易结交不良同伴,形成暴力行为。

晚发型的青少年表现出的欺凌和情绪行为问题,主要不是生理遗传原因,而是儿童青少年期的不良同伴关系,以及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比如,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无效,教育方法极端,或者撒手不管,孩子就容易加入不良的小圈子而减少孤单,其观念和行为就可能被小圈子同化,屈从于同伴,在同伴压力下,不听父母的话,忽视学习,表现出各种行为问题,包括结伴欺凌同学。

受欺凌者的心理行为

一些儿童青少年会频繁成为身体、工具、语言或其他欺负方式的对象。受到欺凌的孩子,往往很胆小、被动甚至有些自卑,而且独来独往,较少朋友,当被欺负的时候,他们会防御、哭泣、躲避或投降。

这些受欺凌的孩子,在性格特点上具有天生的抑郁性气质、不快乐、不合群,在身体特点上比较矮小瘦弱。在人际互动关系方面,对同伴对待自己的方式上有消极期待,并担心被斥责和被攻击。

实际上,早在幼年、童年时期,这些孩子就会被同伴排斥,他们的气质类型大多是“慢热型”,不活跃,对环境刺激反应消極、抑制,接受新经验慢。他们在儿童期是“被拒绝-退缩型儿童”,他们被动、害羞、不善交往,他们会减少集体活动和同伴交往,他们的孤独感增强,学习成绩下滑,并且想逃离幼儿园、学校和班级、同学,上学对他们不是一件乐事,他们很少朋友,适应比较困难。

当然也有少部分受欺凌的孩子,本身也是攻击者,他们的儿童期是“被拒绝-攻击型儿童”,他们表现出很多攻击行为,比如好斗冲动、用身体触碰他人,挑逗招惹他人,或者过度活跃、缺乏注意力,而且他们还存在认知和情绪调节不良,比如常把同伴的非敌意言行看成敌意的,把自己的不受欢迎归咎为他人的过错。他们挑起事端或者报复,而那些欺凌者会再次欺凌他们,形成了一个延续欺凌的循环。

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受欺凌者,他们的家庭氛围、养育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早期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而是回避型依恋或混乱型依恋,或者家庭教养方式高控制,或者过度保护,这些教养行为都会引起孩子焦虑、自卑、胆小、依赖和恐惧,使他们更容易受欺负,由于受欺负可能导致适应困难,情绪沮丧、情感孤独、学业不良,不喜欢学校、老师和同学,有的会有破坏行为。

减轻和防止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对策建议

导致青少年欺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青少年的先天气质、家庭关系、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都有关系。减轻和防止青少年校园欺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层面的合作。

父母需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改进教养方式父母本身的精神健康对于养育方式和孩子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情绪抑郁、阴晴不定的父母,看待孩子比较消极,亲子关系恶化,教养行为不一致,就会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是非观念,也不自信。所以,父母要在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改进养育方式,与爱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父亲的疼爱对儿童长期良好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疼爱,比如照顾、拥抱、举高、游戏、锻炼、安抚、夸赞、肯定、鼓励、支持,用语言和眼神表情表达的爱意,能促进孩子良好的认知、情绪和社交发展,减少孩子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问题。同时,通过父亲一系列的疼爱陪伴行为,增强了孩子对父亲的安全依恋,孩子从父亲那里获得了以后发展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父母的婚姻越和睦幸福,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亲子关系越好,陪伴越有效。所以,不同种族的文化都鼓励父亲参与孩子照料。

父母的养育方式影响孩子早期的同伴关系比如父母与同性子女游戏,父母带孩子与同伴玩耍,教孩子与同伴交往、处理冲突,都会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同伴接纳能力;再比如,孩子与父母形成安全依恋的孩子,更容易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形成积极的和谐的同伴交往,拥有朋友圈和同伴支持。

教会被欺凌的儿童用非强化的方式应对欺凌者 教会孩子正确交友,结伴同行,被欺凌时寻求老师和家人帮助,也可以叫他们强身健体,提高自信,减少焦虑和退缩。

教旁观的青少年团结起来,利用群体力量阻止欺凌 研究表明有20%~30%的旁观者不会帮助受欺凌者,有的甚至从众或屈从压力而参与欺凌。要教育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求助老师和家长,共同抵制校园欺凌。

加强社会联动机制中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减少青少年欺凌的最好方法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区管理法制规则,对于欺凌者和受欺凌者,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家庭干预,同时,让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参加学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不让他们陷入无所事事和无人过问的境遇,远离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

(刘贞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

校园欺凌岗位职责 篇9

认真贯彻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神,深入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反欺凌法治知识,充分认识开展学校反欺凌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对校园欺凌危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反校园欺凌”的意识,构建平安友善,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时间

205月16日-5月20日

二、 教育对象

本次教育活动主要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

1、组织动员部署,召开教育动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

2、抓好学校领导对全体教职工的教育培训,然后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3、加强校园环境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班会、宣传语、板报、橱窗、显示屏等多种途径广

泛宣传,形成“反校园欺凌”震慑力。各班要分别在晨会、班会、思想课时渗透反欺凌教育宣传内容,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提高学生抵御欺凌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促进友善校园形成与发展。

4、学校健全“反校园欺凌”管理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发挥法治副校长和“校园110”作用,注重心理咨询工作正常开展,每一个班级设立学生安全委员,各科任教师明确教育分工,班主任及时沟通掌握情况,特别关注少数人群,学校定期召开相关学生会议,有效疏导并及时处理问题。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5、加强家访工作及农村留守学困生跟单式家访的教科研关爱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教育方向,探求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活动成效,总结工作经验,坚决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6、建立长效机制。我们要结合实际把“反校园欺凌”教育立足于长期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并逐步构建“反校园欺凌”教育与师德教育、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教育机制。

五、组织领导

组 长:张红军

副组长:李存德 刘皇

组 员:朱宏滨 潘雪梅 各班班主任

预防校园欺凌讲稿 篇10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杜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近年来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针对近期连续发生的校园安全极端事件,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一起预防校园欺凌。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有:

1、索要钱物,不给就威逼利诱。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性格。

4、同学们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强。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近年来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常发生,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说几个令人发指的案例:

——2012年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6年12月初北京某著名小学一学生被同学把厕所垃圾筐扣在头上,周围同学哄然大笑导致孩子精神出现系列应激反应。不久前,陕西省蓝田县一个初中女孩因被嫁祸“在其他宿舍偷钱”,留下字条后离家出走;

1.女生太邋遢引公愤遭群殴

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一初中女生兰兰在住校期间太邋遢,引起宿舍其他女生的“公愤”,5名女生对兰兰打耳光,想要“教育”兰兰,不料竟将其打成10级伤残(十级伤残最轻微)2.多人围殴女生事件

2015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

3.初中女生遭扒光羞辱

四川资阳乐至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图片显示,一赤裸上身少女被另外三名少女包围,有两女孩还对镜头摆剪刀手。

4.7女3男扒光一女生

目击者说受害女生当时双手拽住自行车,被四五个女孩强行掰开,然后拽进巷子,因当时洗车的人太多,他没太在意,后来围观学生越来越多,有20多个。

5.甘肃女生6分钟被打38记耳光

2015年11月23日下午,QQ空间、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学生被两名同学轮番掌掴,视频画面之外,不时传来阵阵狂笑。

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上,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的校服的女学生轮番掌掴。记者细数了下,在短短的6分多钟视频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掴。据了解,这个视频发生在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校外,而打人者与被打者均为该校学生。

6.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 1人被刑拘

一起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视频中,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对着另一下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涉案人员刘某(白色衣服的女生)被刑拘。

7.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龄人扒衣拍裸照

从2016年6月22日晚11点之后到今(23)日,资阳有几张照片在网络、QQ、微博上流传甚广。照片中,3位女生包围着一位上身全裸的女生在自拍,其中黑衣女生手持手机对着镜头微笑,白衣女生和另一名黑衣女生同时用手比出“剪刀手”,而受害女生则低着头,用手臂遮挡着自己的胸。

8.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 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

2016年6月29日,福建南安水头,一小学女生被打视频流出,父亲认出女儿后报警。视频中,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分40秒。视频显示,女生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白衣黑裙,被10多个学生围着,两名女生断断续续,前后共朝前脸部扇了25巴掌。通过视频声音可知,其中一名女孩,一边动手扇巴掌,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质问:“你不是说见我一次打我一次吗?”

9.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 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 2016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

当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10.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事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据报道,经过走访,“副班长的王国”更多细节被披露,在事情败露后“副班长“还威胁要“弄死”其他学生。

记者:喝尿,真有这样的事发生?

学生:有,真有。

记者: 你们看到了,还是你们自己也喝过?

学生: 自己也喝过。记者:什么时候?

学生: 反正就是在那个地方。副班长母亲则说,副班长是被冤枉的,她认为其他孩子嫉妒副班长学习好。

11.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 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

本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12.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围殴学生

5月6日下午,一条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围殴学生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学生遭多人连番踢踹,被按进粪坑,被打得满脸是血。记者从山西夏县晋新中学校方负责人处得到证实,该学生系该校初三学生,目前当地警方和教育部门均已介入调查。

13.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

江西南昌市教育局宣教处工作人员2016年9月28日证实,视频中被打女生系南昌象湖实验学校学生,事发于2016年9月25日下午放学时间,目前被打女生伤情稳定,当地派出所正在调查事发原因。网曝视频显示,事发于一处楼顶天台,被打女生与打人女生均为初中生模样。打人者连扇被打女生耳光,而后又脚踹、拽扯头发。旁边有人拍手叫好。视频最后,被打女生脸颊红肿,鼻血流下,打人者看着她说“哎哟流鼻血了”,视频拍摄者则提醒“不要打鼻子”。

在这段全长1分39秒的视频中,被打女生被扇了32记耳光。

视频曝光后,有疑似知情微博网友“原谅原来”评论说,其实是被打女生此前殴打了拍摄视频的女生,拍视频女生找人来报复。记者多次私信联系该网友,未获回复。

这些同学的举动令人触目惊心。他们的心灵已被扭曲,良知已被埋没,完全跨过了道德的底线,人人闻之而唾骂。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主要表现是欺负、侮辱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孩子在学校被某个同学或某几个同学殴打,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被其他孩子抢走了?这种欺凌是肢体上的,也是家长们认为比较常见的。而有一种欺凌行为最不容易发现,就是言语欺凌。如果说肢体的欺凌比较多发生在男生与男生之间,那言语的欺凌,比较多发生在女孩与女孩之间。他们会用言语刺伤或是嘲笑别人,羞辱别人,给别人起绰号,甚至用威胁恐吓的言辞,给对方心理上造成伤害。

另外一种欺凌行为就是网络欺凌。是一个不容易控制的方式,学生们会从社交网站、微信或微博上传递谣言或是恐吓的话语。这种伤害很深,因为知道的人太多,一些孩子觉得丢人,无法接受网友的评价,会尝试自杀。

同学们,以上的行为不论大小,都已经违法,都将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二、校园欺凌的预防措施

针对于校园欺凌事件频发,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强调重点治理、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重点问题预防与应对,专项督导结果将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预防校园欺凌的措施应当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来做,三个层面相互结合,从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着手,应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其心理的容纳性和承受力,共同构筑预防校园欺凌的牢固防线。

1、家庭教育与预防。父母或监护人一定要更加重视孩子的发展,要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并时刻注意孩子的变化,多和孩子沟通,避免孩子孤僻,偏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动态、学习和平时表现,若孩子突然出现下列现象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可能在学校出现了什么问题:突然表现得不愿上学:原本并不排斥学校,成绩也不错的孩子,如果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并不是孩子厌学了,很可能因为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他烦恼头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厌学;无端情绪变化:孩子放学回家经常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小朋友突然间变得阴晴不定,很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抱怨有同学针对他:孩子向你告知在学校、班级有人针对他、欺负他时,就可能已经是孩子向你寻求帮助;身上出现伤痕却不愿告知家长:有些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明眼人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可孩子还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情绪变化异常:如果孩子突然出现情绪不稳定,胆小怕事,害怕去学校,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应激异常反应,此时,家长更应特别注意。出项上述问题时,家长要注意和孩子沟通交流,找出孩子出现状况的原因,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或者向孩子的同学询问,向学校了解情况。在确属孩子受到欺凌时,家长一定要冷静处理,如果事情在孩子的能力处理范围之内,应当教会孩子自尊和自我保护,锻炼自身的强大,不能一味柔弱怕事,不能一味的忍受欺负,要学会反抗,必要时报告老师,寻求老师帮助。如果事情超出了孩子自身能力所能处理的范围,家长一定要和学校、老师沟通,及时反映孩子所遭受的问题,要求学校和老师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

2、学校教育与预防。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预防校园暴力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防线。从大的方面来言,学校要加强师德、师能及教师队伍的法制观念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作为教育管理人员和老师,要密切注意在校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多多深入到班级,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状态,遇到学生厌学、胆小怕事、同学纠纷、情绪变化异常等情况,或接到学生的反映、求助时,一定要认真、及时、有效处理,拿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对于出现欺凌苗头的一定的进行打压、批评教育,必要时沟通家长共同处理。如果老师和学校对于欺凌现象视而不见或者处理不当,一方面往往会助长欺凌者嚣张气焰,欺负他人有恃无恐,变的无法无天,另一方面对于受欺凌者是二次伤害,使受欺凌学生无法得到学校、老师的保护而对学校、老师失去信心,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学校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学校和老师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指导和检查,责任督学要对责任区内学校的专项治理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校方沟通,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当地教育督导部门报告,建立健全未成年学生权利保护制度,防范、调查、处理侵害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事件,开展心理、行为咨询和矫治活动情况。

3、社会教育与预防。社会教育主要是配合学校和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的氛围。学校欺凌的防治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岗位安全职责,落实资金、资源情况。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和预警公告,督促中小学安全教育、安全风险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发生的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涉校涉生违法犯罪的事件,要从有利于恢复孩子身心健康、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学习的立场出发,理智、冷静的处理和看待争端,避免情绪化宣泄和媒体的过度曝光,对欺凌者,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对于受欺凌者,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学校作为在校学生的监督管理、监护主体,不能置身事外,而是作为责任方,要认真组织实施事件调查、善后处理和责任认定、追究工作。

4、在法律层面。对于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和法律追究制度,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要根据案件事实、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情节和危害后果等方面,依照法定的标准来认定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学生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虽然因不满十四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建议公安机关会同监护人对其严加管教,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育;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学生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学生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少量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的,要加强对其进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学生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追求精神刺激,多次对其他学生强拿硬要、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对于在校学生之间实施的其他严重欺凌、暴力犯罪行为涉嫌犯罪的,尤其是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要依法以其触犯的罪名予以惩处。对于校外人员或成年人组织、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的,要从重处罚。

三、小学生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其实在我们学校,我就看到过欺凌事件,事情是这样的,某节课下课我去上厕所,在厕所门口,一位男生很凶恶的站在女厕门口,我看向女厕里面,里面一位女生有点害怕的看着门外,我转过头对男生说:“这是女生厕所,你在这里干什么?”男生看着我,却恶狠狠的对着厕所里的女生说:“你出来啊,你敢出来吗?”男生又看看我,觉得自己威胁不能够成功了,便把手里的石头子扔向女生后跑出了教学楼。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 “校园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对“欺凌者”自身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如不及时反省及改正,难免会误入歧途。对“受害者”的伤害更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同学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所以,受“欺凌”的同学应该坚强勇敢,当受到欺凌时报告学校,让学校来处理。告诉家长,让家长来处理。使“欺凌者”受到相应的惩罚而改掉自己的过错。

在学校加强安全保卫的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一些面对危险的应急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

2.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

3.如果危险发生,可用自己的书包、扫把、凳子、桌子等物来挡,可以躲避受到的打击;若是隔壁班发生危险情况,要赶快关紧自己班的门、窗,不让歹徒进来。

4.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5、若被很多学生围着,要明白逃为上策,这个时候就要斗智斗勇,尽量周旋拖延时间,逮到机会撒腿就跑;如果遇到对方先未动手,而是”谈判“,先尝试谈判,见机不妙撒腿就逃。

6、要明白人身安全是首位的,面对围困时要”做个小人,不要去激怒对方,防止暴力发生或升级。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必要时,向路人、同学、老师呼救求助。

7、当看到有同学被同学欺负时,应尽快报告老师,如果是看到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介入驱散,防止暴力持续或升级。

8、上学和放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9、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10、防止青少年去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网吧等鱼龙混杂的地方。关于遇上校园欺凌怎么办的问题,律师给出了专业的意见:保护好自身安全最重要。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告诫大家: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害怕而选择怯懦,不报警只能助长‘下暴’者的嚣张气焰,他们不仅还会不停地来纠缠你,而且还会继续危害其他同学。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我们少年儿童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暴力”。回去以后,同学们要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如果校园暴力侵害我的时候,我还能怎样做?完善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熄灭暴力的火焰,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这里老师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小主人的眼睛近视了,要去配一副眼镜。配完眼镜回来的路上,鼻子和耳朵不情愿地说:“眼睛近视了,应该戴眼镜,但眼镜为什么要卡在我们身上呢?”于是,他们俩就决定戏弄一下眼睛。一天,小主人弯下腰捡东西时,鼻子和耳朵使劲一晃,眼镜“叭”的一下掉到了地上,碎了。小主人眼前一片模糊,只能看见东西的轮廓。他向前走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鼻子和耳朵磕破了。小主人只好再去配一副眼镜,也去了一趟医院,花了好多钱呢!这时,嘴巴说话了,“要是你们不捣乱,小主人能摔跤吗?能花那么多钱?”听了嘴巴的话,鼻子和耳朵再不敢捣乱了,也乖乖地听话了,而且也很友善地对待眼睛,他们齐心协力支撑起眼镜,小主人能看清楚了,也常常夸它们是自己的好助手呢。

是呀,“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友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上一篇:保洁服务合同范本下一篇: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