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精选10篇)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部分考题取自或改变于目标与检测,以使师生平日注重训练。
华村学校七年级地理参加考试的学生总共188人,平均分40.2 分,最高分85分,最低分8分,优秀人数 2 人,优秀率 1.1 ﹪,良好人数 7人,良好率3.7﹪,及格人数 34 人,及格率 18.1 ﹪。
二、学生做题分析 1.选择题分析
本张试卷共有22小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差,得分率较低;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或对知识不扎实,理解力差,导致失分。
失分较突出的有4题,6题,7题、10题、14题、17题、,平时要求学生识记、训练不够,使简单问题变难。下面举例来说明: 选择题就7题 赵成上图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没有识吉基础知识,而且训练不够,古得分率不高。2.综合题分析
第19题:14分。,较难,此题主要考的是主要是考察地球的公转图的分析和天气状况的分析,学生掌握较差,得分率较低
第20题:16分。考查的是办款运动和两大火山地震带以及印度的宗教信仰,此题较难,得分率低。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应单纯的死记硬背,整体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在授课中应多边绘边讲,易错字多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多联系当地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第21题,本题是8分,对某地气温、降水资料的分析的考查,考察面广,能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22题:8分。及格率83%,优秀率67%,考察的是世界人口的问题此题简单,得分率较高。
三、对策与措施
1、记忆理解相结合,掌握地理规律。解决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不会读题,不会获取材料信息,死记硬背,不灵活的问题。
2、读图画图齐训练,提取地理信息。解决看图就晕,下笔就乱的问题,扫去“图盲”。
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加大了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练习,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平日强化练习。
3、表达书写两手抓,提升运用能力。解决审题不清,书写不规范,缺乏地理专业述语,表述能力差,想说又说不出来等问题。
4、关注热点和时事,提高学生兴趣。扩大学生地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提升地理课堂的品味
考试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转向以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试题更加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设情景,寓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应关注教材中的实际问题、科普知识,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重在理解、重在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严防死记硬背。
5、落实好基础知识,培养迁移能力。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要以知识为载体,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夯实双基。在教学中应首先从双基入手,抓住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涵,试题落点一般都能在教材上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型。
C.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以隽永的笔墨,满含深情抒发了对济南的无尽热爱和赞美之情。
D.《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作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6、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你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7.古诗文默写。(任选做四个小题,每空1分,共8分,多答以最先4个小题计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3)《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观沧海》中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非凡志向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中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二、阅读能力考查。(58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每题1分,共4分)
(1)人不知而不愠()(2)学而不思则罔()..(3)饭()疏食饮水(4)博学而笃()志 ..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标一处)(2分)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11.《论语》十二章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2分)
12.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很多观点,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体会。(3分)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醉人春雨
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而是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丝云。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是夜里来的。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于是,忽然想起昨日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⑨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B)天空如刚擦过一样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的一样清爽,脸上笑成了花。
⑩田里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注释】①涸(yīn):向四处散开或渗透。
17.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4分)
18.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4分)
19.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A 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B天空如刚擦过一样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
2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醉人春雨》一文,说说三位作家在描写春雨时,表达了怎样一种共同的情感。(4分)①(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季羡林《听雨》)
(四)阅读下文,完成
回来。
③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④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慈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⑤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童年。
⑥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⑦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⑧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⑨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⑩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⑾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朦胧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3、“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3分)
24、“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3分)
25、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三.综合性学习(6分)
26.(1)某校七(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3分)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反方: 我方认为,(2)请写出《西游记》三个经典的故事情节,如【大闹天空】。(3分)
四、写作(60分)
27.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你的妈妈对你所做的一切,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请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一、试卷特点
今年数学试题覆盖初一年级上学期几乎全部的内容,考察内容比较全面,同时考察内容也比较注重基础试题。整份试卷的结构还算稳定,分值分配还算合理,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难度偏高。试卷表面上看比较容易,偏向基础知识的考察,实际上学生在做题时,却发现有一定的难度。考试结果对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水平要求较高。
(1)试题的综合运算性增强。一道试题不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前后章节揉在一起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必须上下融会贯通,全面分析,绝不能一叶障目,以偏代全,否则会劳而无效。与此同时,试题的解法也不单一,以考查考生的灵活运算能力。
(2)试题的论证性较强。这类考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考查学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试题更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或者说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得分分布情况
第一大题选择题在尖子班得分情况不错,但其中第8小题失分较多。在普通班选择题的第10,11,13小题都是属于失分多的题目。
第二大题是填空题,得分不太理想。第17题要求求52°角的补角和余角,有些同学把这两个搞反了,说明对这个知识掌握还不够。
第三大题计算题比较简单。却比预料中的要差。特别是第(3)小题,普通班很多同学没有做,没有掌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第四大题解答题得分都不理想,第(1)小题是属于简单的逻辑求解问题,但学生们对于定理的掌握不够另外对于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到位照成失分。第(2)小题是证明过程的填空,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区别不掌握,把它们填颠倒了。
第五大题是实际生活的应用题,学生由于不理解题意,“不足1千米的以1千米计算”,7.4千米应该当做8千米来计算,学生在求解时没有正确带入。第六题是属于统计问题,得分情况较好,学生对于公式“频率=频数/总的人数”掌握较好,基本上满分12分都能得到8分。
三、学生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
(1)对初一年级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不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推理发生错误。
(2)运算技能偏低,训练不到位,由此造成的失分现象举足轻重。
(3)在推理论证过程中不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出现层次不清、逻辑不严密、语言表述混乱的现象。第四大题就是这种情况。
(4)刚开始接触几何,难免出现畏难心理,相对于代数,几何所涉及的概念、观念让他们有点无所适从。接受程度参差不齐。
2、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有所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等的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解题基本方法的掌握,夯实基础。
从试卷来看,部分学生失分还是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够牢固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一定要落实到位,熟悉各种表述方式,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将基础知识打扎实。
2、继续围绕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在复习中仍要进一步围绕主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做到重点突出,对每一个
问题都要讲清楚、讲全面、讲透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量,确保学生该得到的分数能够拿到手。
3、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对于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法等,在平时学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点滴积累,细心体会,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作业书写要规范化,不可随心所欲,该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表述要清晰。
4、缩小后进面。
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需将知识内容一点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耐心指导,千万不要甩掉他们。给优生一定的自由度,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期高效。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今年数学试题覆盖初一年级上学期几乎全部的内容,考察内容比较全面,同时考察内容也比较注重基础试题。整份试卷的结构还算稳定,分值分配还算合理,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难度偏高。试卷表面上看比较容易,偏向基础知识的考察,实际上学生在做题时,却发现有一定的难度。考试结果对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水平要求较高。
(1)试题的综合运算性增强。一道试题不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前后章节揉在一起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必须上下融会贯通,全面分析,绝不能一叶障目,以偏代全,否则会劳而无效。与此同时,试题的解法也不单一,以考查考生的灵活运算能力。
(2)试题的论证性较强。这类考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考查学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试题更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或者说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得分分布情况
第一大题选择题在尖子班得分情况不错,但其中第8小题失分较多。在普通班选择题的第10,11,13小题都是属于失分多的题目。
第二大题是填空题,得分不太理想。第17题要求求52°角的补角和余角,有些同学把这两个搞反了,说明对这个知识掌握还不够。
第三大题计算题比较简单。却比预料中的要差。特别是第(3)小题,普通班很多同学没有做,没有掌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第四大题解答题得分都不理想,第(1)小题是属于简单的逻辑求解问题,但学生们对于定理的掌握不够另外对于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到位照成失分。第(2)小题是证明过程的填空,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区别不掌握,把它们填颠倒了。
第五大题是实际生活的应用题,学生由于不理解题意,“不足1千米的以1千米计算”,7.4千米应该当做8千米来计算,学生在求解时没有正确带入。
第六题是属于统计问题,得分情况较好,学生对于公式“频率=频数/总的人数”掌握较好,基本上满分12分都能得到8分。
三、学生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
(1)对初一年级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不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推理发生错误。(2)运算技能偏低,训练不到位,由此造成的失分现象举足轻重。计算上产生的错误几乎遍及所有涉及到计算的问题。我们的考生的确存在一批运
算上的‘低能儿’,运算能力差是造成他们数学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是:算理不清,不能正确应用符号语言表明数学关系,计算技能低,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运算,不善于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造成解题速度慢,在大量的“相对难度”的试题上浪费了时间。
(3)在推理论证过程中不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出现层次不清、逻辑不严密、语言表述混乱的现象。第四大题就是这种情况。
(4)刚开始接触几何,难免出现畏难心理,相对于代数,几何所涉及的概念、观念让他们有点无所适从。接受程度参差不齐。
2、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有所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等的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3、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有待于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数学能力总体尚处于较低水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
(2)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
(3)以辨识、构造几何图形的能力较低,是造成解题失误的重要原因。
(4)即便是优生对于建立在严格逻辑推理以及抽象的数学运算基础上的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解题基本方法的掌握,夯实基础。
从试卷来看,部分学生失分还是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够牢固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一定要落实到位,熟悉各种表述方式,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将基础知识打扎实。
2、继续围绕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在复习中仍要进一步围绕主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做到重点突出,对每一个
问题都要讲清楚、讲全面、讲透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量,确保学生该得到的分数能够拿到手。
3、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对于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法等,在平时学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点滴积累,细心体会,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作业书写要规范化,不可随心所欲,该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表述要清晰。
4、缩小后进面。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
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种蜂场九年制学校
闫雪珊
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本卷参照中考题型,共有五大板块,小题,满分。
第一部分是书写(分)第二部分是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分),包含古诗词默写、文言虚词实词积累、及名著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技能考查;第三部分是现代文阅读(共分),考查了现代文的阅读知识;第四部分是文言文阅读(分)考察课内课外文言文;第五部分是写作(分),属于命题作文,题目难度小。
(二)试题特点、关注基础训练,突出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字词句运用到篇章训练,再到写作与评价,这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它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
因此,统测的教学导向作用在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
比如,字词的书写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视积累,只要学生每天积累一点,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
又如,古诗词默写题目也是对学生积累能力的考查。
阅读题中也无不体现了基础训练的重要。
、关注语言能力,突出运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七年级语文命题特别关注对语言能力的考查。
在七年级语文试卷中,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渗透于各类题型中,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涉及到成语的正确使用;如低题第题题等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意在引导教学从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能够用正确、合理的语言来主导课堂的学习过程这种崭新的教学互动模式,有利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架构。
、关注个性成长,突出大语文。
语文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将社会生活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能从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去认识、理解并融入到社会中去。
七年级语文试题同样选取了一些鲜活的素材作为考查的材料,意在引导语文教学适度地关注身边的热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成长。
如第题,第题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视野要更开阔,树立大语文观。
综合整套试卷,试题以新课标和中考考纲为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对初一学生在半学期内语文素养的形成作阶段性诊断,难度不大。
二、考试成绩
三、卷面分析基础知识部分:第小题书写题,学生得分情况比较好,但也有一些学生书写凌乱。
第小题考查的都是七年级语文课本上注释和词语积累中所出现的难读易错的字,第小题考查成语的运用,有部分学生不理解不求甚解的意思,不能作出正确选择。
第小题文言字词,大部分学生回答正确。
第小题名著阅读,学生错误的较少。
现代文阅读部分第、、题得分较低,学生不会审题,答题不懂方法,胡乱回答。
缺乏启发意义,语言表达不通顺。
文言文阅读部分,第题答题错误较多。
写作部分,分。
以那一次,我流泪了或那一次,我没流泪为题作文。
最高分分,最低分分。
作文评阅中出现的问题:审题不认真,拟题时内容不完整,表意不明。
文中材料缺乏新颖性,时代特征不突出。
多数学生书写不认真;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缺少真情实感。
文章结构不清晰,写实文章文采不足。
多数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部分段落层次不分明。
考生得低分的原因: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字数不达标;语病较多;直接抄袭试卷阅读段。
四、改进措施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训练,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文言字词,让学生能熟背原文,对字词解释熟记于心,对句子翻译轻车熟路。
教师还要对文言句式作适当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
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
对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审题、结构……作专项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土陂中心小学
梁晓玲 2014-1-16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卷知识覆盖面大,题型灵活多样,与平时做过的练习差不多,考核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题量适中,难以适度,依据课标,尊重教材,同时渗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课外识字情况,是一份好试卷。
二、典型错例分析
1、错误率最高的是第七题写笔顺笔画,对于一些中、差生来说,尤其是“火”字笔顺,可能是因上幼儿园影响,老师讲解有误,学生写的时候总是出错。
2、第十一题写话练习,有的学生叙述不完整,有的学生格式及标点使用不规范有待加强。
3、其余题目正确率较高,偶尔出现一点小错误,都是由于学生粗心所致。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家长在外地打工,孩子大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爷爷奶奶只顾得孩子吃饱穿暖,根本不懂如何督促孩子学习,更谈不上辅导,所以很多孩子在学习上感到困难,从考查中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2、识字不过关,字意不理解。
3、写字习惯有加强。
4、学生的语感有待培养。
四、教学反思
1.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0°;4万 3.本初子午线;E;W。
4.东半球; 5.高温多雨,寒冷干燥,
6.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7.南极洲
8.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一年;四季更替。
9.梵蒂冈。 10.发展中 和平与发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
11-20DCAABDCBCD
21-30ACADBDBACA
三、连线题(10分,每线1分)
31.将地球上的五带、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带 四季变化明显 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 终年炎热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32、请将陆地地形与其特征相连
①平原 A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②山地 B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地面崎岖不平
③盆地 C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崎岖不平
④丘陵 D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小
四、读图分析题(30分)
33.(18分)
(1)亚洲(2分) 印度洋(2分)
(2)伊斯兰(2分) 黑色(2分)
(3)少(2分) 英语(2分)
(4)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任答两点得2分,每点1分)
(5)气候湿热(或高温多雨)(2分) 热带雨林(2分)
34、(12分)
本次试卷能依纲据本,题型灵活多样,考核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求学生基本功十分扎实,同时渗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课外识字情况,是一份好试卷。下面就这次考试情况做简单的质量分析:
一、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实考人数为29人,总分为2465分,平均分为85分。优秀成绩总人数为9人,占32.1%,良好成绩总人数为17人,占56.8%,及格成绩总人数为27人,占93.1%,不合格成绩总人数为2人,占3.4%。
二、对试卷的总体分析
第一题:我来分分类。由于平时我们多做练习找出声母、韵母和整体音节分别写下来,所以学生不难,得分率高。
第二题:拼一拼写一写。大部分学生字迹工整,书写正确。只有个别学生没认真读拼音,导致写错别字。例如:把马车写成妈车,耳朵写成儿耳等而失分.第三题:根据图片写拼音。大部分学生能写的对,但有的对拼音的前、后鼻韵母没有分区开,一小部分学生还是因为粗心分不清“p”和“q”,“ao”和“an”,导致失分。
第四题:把能组成词语的两个字连在一起。都是二会字,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第五题:看图,选一选,填一填。学生掌握好。第六题:找出不同类的一项,写在横线上。本题得分率99%,说明老师平时抓得扎实,学生掌握的好。
第七题:根据图片写反义词。考察学生对反义词,本题得分率99%,说明老师平时抓得扎实,学生掌握的好。
第八题:连一连。连线,掌握还可以,但有些学生不知道那些字(二会字)的读音,就连错了。
第九题:按要求做题。总体情况一般,两三个学生对要求背诵的课文掌握不好,因此填空时空了一大半。在这一部分,出现一个现象,大概有少数的学生动物的爪子不太了解。
第十题:快乐阅读。阅读能力这一部分,只有小部分的学生能完全读懂意思并且顺利填写完课后的习题,大部分学生没有辨别出方向。学生答错,主要原因是独立阅读能力不够,在以后还要对阅读方法上多加指导。
第十一题:看图写话。得分率80 %。大部分学生都会把看到的写出来,错错别字现象较多,而且标点符号运用得也不太理想。
三、今后改进教学策略
1、更加重视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仔细答题、仔细检查。
3、注重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
4、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方法。
A、风筝(zh ng)憔(qi o)悴 虐杀(n e)可鄙(p)
B、嫌恶()寒颤(ch n)霎(sh)时 揶(y)揄
C、什(sh)物 和(h)着歌来唱 天罡(g ng)陶冶(y)
D、笸(p)箩滑稽(j)言简意赅(g i)戏谑(x e)执著(zhu)
2、请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字词积累
A、肃杀 荡漾 惊惶 名正言顺
B、笑柄 宽恕 寂莫 怦怦直跳
C、消遣 无聊 苛责 猝不及防
D、佃农 慰勉 迁徙 为富不仁
3、请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明确词义
A、趾高气扬:高高举走,神气十足。形容人非常有精神。
B、瑟缩:这里指“小兄弟”因“我”的到来产生害怕而使身体蜷缩或抖动的情形
C、宽恕:原谅。
D、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正确朗读
A、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C、此非常儿也。
D、安有寄千金而不立券者?
5、下列诗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课文内容把握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高大?(站在山上)从齐到鲁都 可望见。
B、“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见鸡鸣时登上飞来峰,能看见日出的奇景。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到处一派绿树红花莺啼燕舞的景象,无论是傍水的村落,还是依水的城镇,都 是酒旗飘飘。
D、“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耕者、锄者)回家后相互埋怨生气,为什么只是坐在那里看罗敷。
6、颠倒了,怎么回事?快帮帮我,选出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2分)
⑴在生活中,和人谈话处处留心,同样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⑵读书是学习的一项内容,但不是惟一的内容。
⑶而且,直观知识和书本知识彼此印证,还可以相得益彰和增强记忆。
⑷社会,大自然更是一本书。
A、⑴⑷⑶⑵ B、⑵⑷⑴⑶ C、⑷⑶⑵⑴ D、⑵⑴⑷⑶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风 筝(节选)(14分)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3.选文写出了 的经过。(2分)
14.根据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恍然大悟?(2分)
答:
15.选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和 描写。(2分)
16.找出选文中描写“我”的动作的语句,写在下面。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17.请给选文拟定一个小标题(2分)
18.作者为什么念念不忘这件事?他想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3分)
(二)永恒的骄傲(10分)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0、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11、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2、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14、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2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伤仲永(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字词。(4分)
(1)邑人:
(2)利其然:
(3)扳:
(4)环谒: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2分)
(1)不能称()前时之闻
(2)泯()然众人矣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歧路亡羊(7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26、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27、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四、积累与运用(17分)
1、根据课文填空或默写。(14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体现了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是:。
(2)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
(3)小玉学习优秀,组织能力强,但她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罗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帮她解开了思想疙瘩。
(4)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孤单。请你用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诗来形容这一点:“。”
(5)《观沦海》中写出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诗句是:。
(6)《木兰诗》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表现将士们戎马生涯的句子是:。
(7)杜甫在《望岳》中通过想象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二)、口语交际:根据语境回答问题(3分)
小明想到邮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记得该往哪边走。这时正好遇见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
五、作文(50分)
题目: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考生注意: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不是()
A、气候干燥 B、石油资源丰富 C、有大面积沙漠 D、降水稀少
3、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的原因是()
A、亚洲降水多B、亚洲面积大C、亚洲河流多D、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B、地形起伏最大的一洲
C、位于面积最大的洲、面向世界最大的洋 D、地跨纬度最多的一洲
5、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
6、下列河流最终流入印度洋的是()
A、湄公河 B、叶尼塞河 C、长江 D、恒河
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8、欧洲西部主要地形类型是()
A、山地、高原 B、平原、山地 C、高原、盆地 D、平原、丘陵
9、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
A、日本 B、韩国 C、马来西亚 D、沙特阿拉伯
10、要观赏峡湾风光,选择的国家是()A.意大利 B.挪威 C.瑞士 D.英国
11、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A、琉球群岛 B、富士山 C、濑户内海 D、金刚石
12、日本国土由四大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是()
A、北海道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九州岛
13、日本人20岁时,要举行“成人节”仪式,这时他们会穿上心爱的()A、唐装 B、西装 C、和服 D、牛仔服
14、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泰国 B、柬埔寨 C、老挝 D、缅甸
15、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在我国称澜沧江的河流是()A、湄南河 B、湄公河 C、红河 D、伊洛瓦底江
16、东南亚最著名的佛教建筑是()
A、大金塔 B、婆罗浮屠 C、吴哥窟 D、泰姬陵
17、印度也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人口总数居世界()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学校: 班级: 姓名:
18、俄罗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是()
A.农业、畜牧业 B.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C.纺织工业,食品工业D.消费品制造业
19、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看着圣城的是()A、耶路撒冷 B、麦加 C、巴格达 D、开罗 20、被称为是世界加油站的国家是()
A、日本 B、英国 C、俄罗斯 D、印度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俄罗斯的管道主要用来输送 和。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和。
3、印度的代表性建筑是 ;印度的首都是。
4、日本的工业区集中分布在 海和 洋沿岸。
5、日本位于我国的 面;俄罗斯位于我国的 面;东南 亚位于我国的 面。
6、中东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 最大,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海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运往、、。
7、中东地区沟通 和 两大洋,联系、、三大洲。
8、欧洲西部 稠密,众多,目前是世界上工业 的地区之一,也是 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9、中东是 教、教、教的发源地。
10、在欧洲西部多数国家的农业以
为主,人们称牧草为“ ”。
四、综合题(共25分)
1、读“亚洲范围图”,回答问题(4分,每空0.5分)
①亚洲以_______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____ 海峡与(A)______________洲为界。②亚洲以__ ___运河与(B)_ ____洲为界。
③亚洲在南面隔海与(C)_________洲相望。
④亚洲在东北方向 以_________海峡与(D)________洲为界.
2、读东南亚图,回答问题.(5分,每空0.5分)
①东南亚地处亚州与____________州,太平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②东南亚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__两大部分。③ 海峡位于马来 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此海峡被称为“ ” ④把相应的国家字母代号 填入横线上:被誉为“花园 城市”的是,有“火
山国”之称的是,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是,最大蕉麻生产国是。
4、读印度季风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每空0.5分):
(1)将陆地、海洋、东北、西南分别填入 下面横线上:印度1月,风从_____吹向_____,叫__ ___季风; 印度七
月,风从______吹向______,叫_______季风。
(2)_______季风给印度带来了大量降水,但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容易造成_______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容易造成_______灾,影响印度的农业生产。
(3)印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读“俄罗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0.5分,共5.5分):
(1)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水域:A__________洋;B____ ___洋
国家:E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 河流,地形的名称: 河流:①________河; ②_______河
地形区:③_______ ___ ④_____ ____
(3)图中S 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地形区分界线,S为_______________。
(5)俄罗斯的铁路分布各地区差异很大,__________地区铁路网稠密,________地区铁路网稀疏,其中有“亚欧大陆桥”之称的铁路是__________铁路。
6.读“中东地区图”回答问题(每空0.5分,共6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_
(2)图中数字代表的国家名称是: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波斯湾沿岸的石油主要运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达地区和国家。
(4)实话实说
假如你是中东地区一位普通居民,从地理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所生活的地区最值 得骄傲和最让人烦恼的问题什么?(各回答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七年级上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11-22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05-27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11-19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考试卷11-09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07-23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09-30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09-28
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6-10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07-03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