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设计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折扣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设计(推荐10篇)

《折扣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设计 篇1

东方市江边中心学校

蔡能周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8页例4及相关练习。教材简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纳税问题”和“利息问题”,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基本思考方法。例4主要结合折扣的知识,教学“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折扣的含义,知道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进一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刚开学时,大家去书店买书吗?买什么书?多少元?有打折吗?打几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折扣问题。(板书课题:折扣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2、认识打折。

(1)谈话:打折是什么意思?你们以前遇到过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吗?谁能把你了解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大家?学生回答。(2)自学教材第8页的底注。学生自学。

(3)提问:谁来说说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三折”呢? 指名回答。

(4)出示第9页第3题,指名回答。

3、谈话 :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几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打折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研究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结合自学,让学生准确把握折扣的含义,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二、思考交流,探究新知

1、分析、理解题意(出示例题图)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图中已知的信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仔细审题,找到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打八折”在题目中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80%在题中表示哪个数量相当于哪个数量的80%?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的?

你能用等量关系式表示原价和实际售价的关系吗?

先让学生写关系式,再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 × 80% = 实际售价

提问:在这个数量关系式里,哪个价格是已知的?哪个价格是需要求的?

3、解决问题。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学生尝试做,个别板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百分数的计算是怎样处理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

X×80%=12

X=12÷0.8

X=1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围绕“八折”的含义找到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突出解题关键。)

4、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1)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你会检验吗?(学生结合问题情景进行检验,交流反馈时让学生明确检验时用实际售价除以原价,看看是不是打了八折;或者看原价的80%是不是12元。)(2)完成答语。

(设计意图:通过检验,一方面能让学生体会到检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沟通相关数量关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5、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①这道题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②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解决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升成理性的认识,拓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谈话:大家帮助小晴算出了《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2元,那么小洪买的《成语故事》原价又是多少元呢?

(一)达标练习: 完成“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板演。(2)集体交流。

(二)反馈练习: 第9页练习三的2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当堂检测:

1、小刚买一件时尚短袖,原价60元,如果打八五折出售是多少元?

2、李阿姨在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请同学们算算看,这条牛仔裤原来多少元?

(设计意图:看学生是否学会了解答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检验学生当堂知识的达成情况。)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小结:“打折”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太普遍了,因此学习这一知识对于我们非常有必要。大家回去了解一下,你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和打折有关的信息,收集起来,我们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 采用提问式小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又体现了数学学习要由书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从而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折扣问题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

原价 × 80%=实际售价

X×80%=12

实际售价÷原价=折扣

X=12÷0.8

X=15

设计意图:

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揭示课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折扣的含义,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发现。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围绕“八折”的含义找到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方程,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教科书第8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春节刚过,相信你们在春节都去买了好多的新衣服,大家在逛街的时候看到各大商场都在进行各种促销活动吗?你看到了哪些促销方式?刚才大家说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一种促销手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

打折的知识。板书课题:折扣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用拉家常式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于平淡之中见真实。】

二、教学例4

1、认识折扣。

(1)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课件出示)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2)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课件)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做“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2、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

(2)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是什么关系?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3)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4)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4、你能试着总结求现价基本数量关系怎样?现价=原价×折扣 如果把折扣看成百分之几十,解决这类问题时你想到什么?与学过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题思路是一致的。

二、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说说每种商品所打折扣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第2题。

(1)提问:这里要求的是什么?(原价)

(2)你能根据刚才的数量关系式求原价吗?原价=现价÷折扣(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357÷85%=420(元)

3、做练习三第3题。

(1)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2)你还能举例这样的例子吗?你举的例子希望哪位同学来解答?

4、做练习三第4题。

(1)这里的280元是什么量?252呢?

(2)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等量关系式求出这件商品打几折吗?(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折扣=现价÷原价

四、课堂延伸

比比看谁能争当理财小能手。

1、有两家商店卖同款“米奇书包”,却打着不同的招牌:A店八折,B店九折。如果是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

生1:我会上A店买,因为A店便宜。师引导,从哪方面考虑?(从折扣)生2:我会上B店买,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可能B店的质量会比较好。(从质量考虑)生3:我要先看看他们的原价是怎样的,再去看打折。

小结: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优惠的广告后,还要从很多的因素去考虑选择商品。

2、出示:两家店同款“米奇书包”的原价A店:100元;B店:80元,再次选择,你会怎么选?师:那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小结:也就是说我们买东西时不能只看折扣,因为价格不单单受到折扣的影响,还受到原价、质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3、师:但是面对折扣,老师也曾遇到过一个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有一次我买衣服,门口写着全场六折起,我一看挺便宜呀,就想买一件,我看中了一件标价200元的上衣,一问却要160元,这也不是六折呀,这是怎么 9

回事呢?(“六折起”就是大于或等于60%,表示其中至少有一类商品现价是原价的60%,其余的在60%以上,60%是最低折扣)

师:你能帮我算算这件衣服实际打几折吗?(160÷200=0.8 打八折。)小结:同学们灵活灵活运用刚才的数量关系解决了新的问题,真不错。师:看来我们不但要准确理解折扣,还要学好语文,不要被商家的宣传所骗。

五、全课小结

(课件)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作业布置

结合你的收获,课下请同学们完成这两道实践作业:

《折扣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设计 篇2

一、公开课教学设计中目标设定要符合课的整体要求

案例:县级公开课。教学内容:轻物投准投远;羽毛球投准。

1. 运动参与目标:100%的学生能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热情。

2. 运动技能目标:85%左右学生能掌握投准与投远的正确姿势。

3. 身体健康目标:发展上肢力量, 提高投掷技巧。

设计中还有社会适应目标, 本次课教学设想是用投掷纸飞机来重温童年时代的乐趣, 但这节授课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课中只有少数男生激发了兴趣和参与热情, 而全部女生做好纸飞机后, 根本没有按照执教教师的要求去做, 因为女生没有很好的上肢力量, 使纸飞机无法升空, 投掷1~2次失败后, 也就放弃了, 100%的学生参与的目标设定是不正确。运动技能目标设定也不明确, 投掷纸飞机的技巧一个是挥臂动作, 投准技巧是投飞镖的技术动作, 学生从小就学会了, 85%左右学生掌握与学生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发展上肢力量的身体健康目标设定也不符合整节课的实际情况, 一节课投了几次纸飞机, 投几次羽毛球, 根本谈不上发展上肢力量, 目标的设定脱离了实际。

分析:其实一节公开课目标设定需要考虑很多, 包括班级学生练习态度, 学生整体身体素质, 学生运动技能接受能力, 学生智商等因素, 听课者拿到这个教案后第一个反应是授课对象选择错误, 第二教学目标与课脱节, 设计中没有认真的思考与揣摩, 执教者在教学设计中要“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教学设计中最先是目标的设定, 一节课教学目标设定明确, 整节课就有了引线, 而整节课的教学也是为目标服务的。反之, 目标设定错误, 表述不准确, 不符合整节课的要求, 就会与课的实际脱节, 也就没有实效性了。

二、教学设计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标准

公开课内容选择必须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内容都是具有教育性、健康性、娱乐性、文化性和安全性。

案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全一册;教学内容;投掷。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66~69页中详细介绍了投掷的练习内容和游戏, 在书中首先介绍了投掷在生活中的运用技能, 及投掷的发展过程, 是教育性的表现, 所以在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这一项中一定把这方面表达完整, 并且灌输到学生群中, 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教育和传授。书中还有各式各样的投掷练习方法供教师选择, 也就是教法设想, 这些练习方法体现出健康性, 比如投远、投准、投球打靶, 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这些在课的教学设计中要凸现出来。游戏教学方面有打尾巴、打木桩, 它体现为娱乐性, 利用游戏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是每节教学设计中必须要想到和做到的。书中还介绍了投掷的注意点, 投掷器材时的安全措施等, 这些方面在课的设计中尽可能地体现, 这是培养学生自我安全保护和善于思考能力最好的方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个单元都如同上述。

分析:现在的公开课教学选择的内容五花八门, 有些地区都是由教师自主选择。年轻教师一般选择自己擅长的技术内容, 比如简单的快速跑, 前滚翻, 游戏等。中年则教师选择平时经常上的内容, 比如球类、田径。而女教师不是健身操, 就是体操中的技巧。课的内容完全按根据自己个人的优势, 爱好, 熟悉程度而定, 很随便。学生上完一节公开课后, 可能反映强烈, 但实际情况是学生没有学会什么, 因为就一节课, 课后都是布置学生要去复习, 而教师教的内容又不一样, 所以现在的公开课是为执教教师准备的, 学生只是陪衬。浙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邵伟德教授曾讲到, 现在的公开课有一部分是表演课, 出现的教学内容是“不要运动技术”、“淡化运动技术”、“兴趣第一”、“安全第一”等错误观点, 给广大体育教师造成了种种的误解。而且评委也只能凭个人感觉来评定课的好坏, 失去了公平性和公正性, 无法体现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 比如说课、备课, 只有选择统一的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使每个执教教师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理念, 展示出自己的综合能力, 更好为新课程提供课改方向。

三、公开课教学设计要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基本规律

案例:市级试教课内容:肩肘倒立

为了能更好地上好市级优质课, 前几年带的实习生来找笔者帮助, 同时她在笔者学校借七年级 (1) 班再试教一次课, 笔者认真地看完了整个肩肘倒立的教学设计过程, 其中她在教案中对肩肘倒立教学步骤是这样描述的, 教师讲解示范 (保护与帮助) , 安排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讲解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安排学生再次练习。可试教课下来, 学生根本做不起来, 东倒西歪, 一团糟,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 教学步骤不清晰, 肩肘倒立这个动作对初学者用一节课的时间是很难做成功的。笔者在课间叫停, 选择一位女生进行了演示, 首先在准备操中要求把手放在背部的那个方向, 位置表述清楚, 并进行练习;第二步进行分解动作坐位体前屈;第三步快速后倒低头, 落出后背, 双手扶垫 (手心触垫, 不要抓垫) ;第四步托背, 屈膝稳定, 这一步最重要, 俗话说得好:“地基牢靠了, 才能建房子”。第五步双腿上举, 适当帮助使其动作正确, 经过五个步骤后学生肩肘倒立做起来了, 执教教师又上了七年级 (2) 班的一节课, 效果不错, 一半做起来, 后改了教案中肩肘倒立的教学设计过程。

分析:评价公开课优劣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步骤是不是符合运动技能学习的基本规律, 也就是教学步骤是不是清晰而简洁, 课上下来是不是很有实效性, 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动作技术或运动技能, 但为了能急于掌握, 也不是教学步骤复杂化, 还要在教学步骤中节外生枝, 本来十分清晰, 再增加一些无效的练习, 扭曲了本来的体育教学规律, 动作技术不但没有学会, 而且课也变了味。比如蹲踞式跳远, 执教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学会动作技术, 1步起跳、3步起跳、8步起跳、全程助跑起跳等, 而学生大半多是跑过沙坑, 有时为了踩板, 哪只脚起跳都不知道了, 学生跳远技术根本没学会, 教学步骤太过于复杂也是教学设计的一大忌。

四、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要恰当

案例一:省级公开课;教学内容:高低运球。

在进行高低运球设计中, 执教教师用击鼓与学生互动, 鼓声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用击鼓的节奏来调整运球的速度, 还有用单次、双次击鼓控制高低运球, 设计的很有创意, 而且很恰当, 学生按着教师击鼓的节奏运球, 整体感很强,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案例二:省级展示课;教学内容:高低运球。

本节课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用短绳来进行高低运球, 高运球时, 短绳放在左侧, 抬头, 目视前方, 上体前倾高运球, 当教师哨子短声, 左手捡绳, 此时两腿迅速弯曲, 降低重心, 上体前倾, 低运球, 而后长声, 放掉短绳, 起身再高运球, 此方法很合理, 正确地掌握了高低运球的动作技术, 很有创新意识, 不但学生兴趣有了, 而且对学生熟练掌握运球技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分析:而现在有些市县级公开课, 篮球的高低运球, 每个学生运球速度, 次数都不一样, 声音杂乱无章, 教师讲解一下, 然后便在学生中巡回指导, 纠正一下错误动作, 学生只是机械性地练习, 走一下过场, 根本谈不上激发兴趣和整节课的实效性, 而且有的执教教师设计出的一些教学方法都是反复试教过的, 让人感觉到没有什么可看、可学、可想的。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中,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合理, 并且是否有灵活性, 若学生在练习中能很快掌握动作技术, 就能体现出体育教师的全面教学能力, 反之, 教学方法设计不适当, 缺乏互动性, 不但整节课没有实效性, 而且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动作技术和教师的教学理念, 也更不用说是身体各方面能力提高了。

五、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要注重有亮点

案例:市级公开课;教学内容:篮球传接球。

对于高二的学生上传接球篮球课来说难度很小, 因为高中生对传接球的学习是乎习以为常, 熟练程度可想而知, 上半节课的教学使人感到无可看性的东西, 全部传接球技术复习好后, 执教教师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篮球运动, 教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一个篮球场, 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 比赛中圈开球, 接住球后不能动, 只能传给同伴, 同伴接球后不能运球, 再传球, 对方在防传接球时, 可以干扰或抢, 以进攻方触篮球架任何一点得一分, 得分多者为胜, 比赛教学设计很巧妙, 也很有实用性。公开课中也得到体现, 第一解决了全班参与活动的目的;第二避免人多相互碰撞的安全因素;第三提高巩固传接球的准确性, 使学生精力全集中在球上;第四避免了篮球进篮圈难的问题。

公开课《石灰吟》教学设计 篇3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

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题目“石灰吟”,重点强调“吟”的读音和写法。学生齐读诗题。

2.提问:你认识石灰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吟,又怎么理解?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石灰:白白的墙壁就是用石灰刷就的。出示图片丰富了解。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生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过渡:这洁白的石灰之前可是经历过无比艰难的生活,让我们到诗中去了一看究竟。

3.出示自读要求:读通、读准、尝试读出节奏。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决疑难,不能解决的问号标注。

4.检查自读情况:

一读,随文识字:指名板演“锤”“焚”,学生纠正,教师板演,学生介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想象生词含义,学生描红。

二读,找出韵脚,读出节奏,指名朗读,

三读,个性朗读,达到熟练,齐读。

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尊重个性差异的同时“授之以渔”,提供给学生一种学法,一种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法可依”。不少于四次的听读和阅读,践行了“以读为本”的理念。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向我们讲述的是什么呢?

(二)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小组交流说读懂的句子,探究疑惑之处。教师巡视点拨。

过渡:圣贤教导我们“默读便于思考”而“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批注。

2.出示默读要求:读到“千锤万击”,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你想到( )的画面。你感受到石灰( )。

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图片)“当、当、当”山谷传来震耳欲聋的敲击声,让人惊心动魄,石灰石忍受着、忍受着这“千锤万击”的痛苦,它咬紧牙关不逃避、不屈服,再来读这句——“千锤万击出深山,”(语气铿锵有力)

(2)播放视频:石灰在烈火中煎熬、坚持,蜕变成洁白的颜色,这洁白的石灰石在水中沸腾,发出咕咕的响声,人若接触轻则烫伤,重则伤命。石灰粉身碎骨,化作洁白的石灰。接着读“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读出高昂、坚定的语气。

4.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石灰说( )!

5.齐读: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石灰洁身自好的追求吧。

在这一环节、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享收获,解决疑难。在默读中想象,想象中朗读,朗读中体味,并随时批注,较好地达到了“能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的目的。尤其能很好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三)意境感悟(明了意境,合三为一)

1.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2.走近诗人。学生交流于谦相关资料。教师解读背景。

3.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言为心声”,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

4.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5.集体交流。教师点拨:“诗言志”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6.播放音乐,指名配乐朗读。小组赛读,最后诵读。

7.师生总结: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正是于谦自己人生追求、高尚人格的写照。这种借事物来表达志向的写法被称为——托物言志。

此处带领学生重温作者,解读写作背景,为学生、文本与作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诗词意境的感悟便水到渠成。最后,引导学生领悟诗作的表达方法,遵循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的“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诗作欣赏

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诗的意思是: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只要能为人类造福,一切牺牲在所不辞。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五)作业

1.做一期以“于谦”为主题的手抄报。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背诵其中的两首。

板书设计:

石 灰 吟

颜色 志向

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折扣问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折扣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折扣的含义,知道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分析、比较、判断等能力。教学重点:会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折扣的实际问题与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揭示目标 认识折扣的含义

掌握折扣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

自主探索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学习课本第八页的内容,回答问题。什么是打折()。五折是十分之(),写成百分数是()七五折是十分之(),写成百分数是()。

2、爸爸给小军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应付多少钱?

动脑想一想,填一填。

八五折表示是()的()%,把()看做单位“1”,求买这辆车应付多少钱,就是求()的()%是多少元。

列式解答 :()。

小军爸爸买这辆车少花多少钱?

3、想一想解决折扣问题的方法与谁的方法和思路一样

2、自学

3、自学效果检测

1、下面的折扣分别表示原价的百分之几?

一支钢笔

一件衬衫

一辆玩具汽车

一双皮鞋

八五折

一折

九折

六五折

2、把下面的百分数写成折扣形式

20%()

78%()

70%()

2、判断。

⑴一本书原价10元,现在打六折,表示便宜了6%。()⑶一件上衣打八折出售,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0%。()

3、解决问题。

⑴一件T恤衫原价 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是多少元?

⑵一件衣服100元,打七折后,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三、合作提升

1、更正

2、讨论

四、当堂检测

一、填空1、5÷()=0.25=()/4 =3 :()=()折

2、一件毛衣打七折出售,现价是原价的%,比原价便宜了%

3、一种商品买一送一,相当于打

折。

二、解决问题

1、某服装店换季促销,每件T恤原价150元,现在八折出售。小林买三件,一共花了多少钱?

2、某款衣服打八折后售价是120元,如果打九折出售,买这款衣服需要多少钱?

3、某超市搞购物优惠活动,领到一张优惠卡购物可打七五折。妈妈用领到的优惠卡买了一套家用餐具,节省了80元,这套家用餐具原价多少元?

4、拓展延伸。

一种作业本的单价是0.5元,两家文具店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促销。张老师要买100本作业本,去哪家文具店购买比较合算?

A店:一律九折优惠 B店:满50元八折优惠

三、巩固应用。

1、填空。

⑴七五折就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⑵某品牌彩电打八六折出售,则现在的价钱是()的86%。⑶某商品打八折销售,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现价比原价降低了()%。

⑷原价50元,现价35元。现价是原价的()%,打()折。比原价便宜()%,便宜()元。

⑶一套《10万个为什么》168元/套,现在六五折优惠,120元能买一套吗?

《折扣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设计 篇5

1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三、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五、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愉快的教学氛围、浅显的语言文字、直观的教学媒体入手,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熟练运用学会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事物。

六、教具

1、多媒体

2、瓶子及石子若干

七、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3、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识字。

A、乌

找 B、乌 鸦

口渴

到处

办法

旁边

许多

放进

升高

喝水 C、渴

我找

二、问题引领,感悟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乌鸦为什么要找谁喝?他是怎么找水喝的?最后它喝着水了吗?

2、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句

(1)你知道,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吗?快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一句)(2)乌鸦口渴了,你知道它渴到什么程度吗?

(3)你从哪里知道它特别渴?(到处找水喝)请你想象一下,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呢?找的地方多不多呀?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乌鸦确实很渴,就像我们平时口渴了一样,是一种什么感觉?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口渴的感觉表现出来吗?谁想试试? 指导读:渴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句

(1)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

(2)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划出来。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4)老师再次采访小乌鸦们喝不着水时心情又如何?(体会乌鸦着急、无可奈何、难过的心情。)

(5)乌鸦虽然很着急,但是它仍然在积极地想办法。快来读读最后的这句话吧!怎么办呢?

(三)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乌鸦,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是呀,多着急啊,快来看看小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出示第三段)

(2)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把乌鸦的办法用波浪线画出来。(3)比较句子:(出示课件)乌鸦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这句跟书上的一样吗?这样改行吗?为什么?

(4)演示实验:那一颗一颗是怎样放呢?请你们仔细看,老师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里面装有一点水)和小石子,往里面一个一个地放小石子。注意边放边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5)在小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6)比较句子,用“渐渐” 造句。

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瓶子里的水很快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哪一句好,为什么? 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_____热起来了。

____渐渐__________。

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著;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7)指导朗读第三段。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啊?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4、学习第二段。

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它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

三、方法引领,指导背诵

1、师:是呀,这只小乌鸦多么善于观察、不怕困难,爱动脑筋啊!让我们大家像小乌鸦一样,积极动脑,想办法背会这篇课文。

2、提示方法:

(1)以连环画的形式提示孩子们复述课文。(2)以补全课文内容提示孩子们复述课文。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2、多好的办法呀!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及时点拨、评议方法的合理性。)同学们像小乌鸦一样爱动脑筋,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

3、在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交流,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品质。)

五、作业设置:请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水----喝着水了----想办法动脑筋

《乌鸦喝水》反思

在学习《乌鸦喝水》中,有一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

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具体内容是“巩固已学知识(动作补间动画),了解运动引导层的作用,学会创建运动引导层”,突出引导线与图形元件等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以“情景任务驱动、讲授、演练、小组协助有机结合”的模式进行。

【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Flash的基础知识,并理解了Flash动画中的元件、关键帧动画及层等重要概念,如何制作出更加真实有趣的动画效果是学生非常迫切知道和掌握的。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本课的强大动力,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设计思想及教学体系】

从知识、能力思维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体系:复习原有知识(运动渐变动画)→总结并观看示例,提出问题→引入新知识(延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新知识剖析(引导图层的含义)→新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问题(显示路径)→解决新问题

能力、思维体系:回忆原有知识(动手实践)→逻辑思维的培养(可否建立路径)→发散思维的培养(怎样找出起始点)→集合思维(建立一个完整的动画)→逻辑思维(建立一个可以输出在影片中的可见路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已学内容(动作补间动画与图形元件)

2、理解引导层、引导线的作用

3、学会创建运动引导层,掌握制作运动对象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老师引导提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出新问题,使学生在完成不同层次任务过程中深入应用运动引导层,并通过自学课本内容总结归纳,保存并演示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大胆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完成知识的迁移。

3、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感受动画制作的奇妙,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重 点]

引导层及引导线的作用和创建方法。[难 点] 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起点、终点的吸附操作。[教 具]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等 [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讲授演示 [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动作补间动画(展示动作补间动画的操作要点)。

师:实现运动对象在位置上的变化是属于哪种补间动画? 生:动作补间动画。

师:很好,那么动作补间动画的起始帧和结束帧中的对象是分离的图形么? 生:不是,都是组合的元件。

设计意图:通过循循善诱的展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回顾已掌握的动画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渐变的使用范围,回顾对象的组合与分离。

教师快速演示之后学生实践完成动画效果

2、讲授新课

分别观看普通的补间动画与引导层动画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引导层:对象的运动轨迹(运动路径)

普通图层:需要发生位置变化的对象

3、教师做演示,学生动手实践(1)认识引导层

运动引导层可以起运动路径导向的作用,帮助创建动画中复杂的运动路径。(2)使用运动引导层

以一个简单动画(小球做圆周运动)演示增加引导与被引导图层的常规方法。步骤提示:

第一步:制作被引导层 → 复习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第二步:制作引导层 → 图层区的添加引导层按钮 第三步、添加引导线 → 绘制对象的运动轨迹

第四步、关联引导线与运动对象 → 使运动对象的中心点吸附到运动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注意:在引导层中绘制的运动轨迹线在动画测试时是自动隐藏的,不会影响到影片的视觉效果。一般在进行文档编辑时,在绘制完运动轨迹线后,通常将运动引导层锁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对运动轨迹线的误修改。

4、课堂内容小结

①引导层动画是动作补间动画的深入应用,它和普通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在于用户可以自定义对象的运动轨迹(运动路径)

② 被引导的元件中心点必须吸附在引导线起点和终点上。③ 引导层里的所有对象在影片播放时都是不可见的。④ 引导层曲线不能封闭

5、个别学生作品点评

《折扣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设计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师以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同时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和热情,把培养人、发展人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学设计的内容则涵盖了以上的课改理念和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必做,并且必须做得好的事情,教师将依据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教学设计必须在上课之前由教师进行认真、充分的准备, 既得考虑教材教法、还得具体分析学习者的相关情况,教师既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要将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位,才能达成预期目标,实现有效课堂。那一次是我的一堂公开课,引发了我对教学设计的重新思考。

1课前准备

精心完成教学设计是上课的前提。 校长告诉我,下周教育局组织一次优质课展示活动,点名要听我一节课,我既兴奋又紧张。既然是公开课就得必须使用多媒体,我选的教学内容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借鉴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精心制作了课件, 无论是课件的精美程度还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都考虑的非常细致,经过一周的准备终于“杀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具体实施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要通过课堂效果来验证。我任教的班有两个,在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教师们听课之前,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先在一个班进行试教,看一下效果是否像想象的那样完美?我信心百倍的走上讲台,按照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几个教学环节下来都非常顺利,可是正当我要安排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练习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怎么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才发现,虽然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但是犯了新课改一个大忌,就是只考虑了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在前面的试教课堂上教师上演了精彩的 “演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和练习效果,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个个听客,三维目标落实相差较远。

3打磨修改

教学设计要兼顾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发现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我马上找到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给我出谋划策,对先前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教学设计的主方向是减少教师的讲解,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减少幻灯片的数量,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和学生活动,放手发动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相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情景状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已知甲、乙的速度和相遇的时间, 求距离 ;二是已知甲、乙的速度和距离, 求相遇的时间 ;三是已知距离,相遇时间和甲 ( 或者乙 ) 速度,求乙 ( 或者甲 ) 速度。以上三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在导学案和学生活动中做了精心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一段录音,创设生活中的场景,作为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来解决,不明白之处可以邀请教师参与讨论,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这样的方式方法比教师反复讲解要好得多。讨论的过程也是对新知识练习和理解加深印象的过程,学生们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Flash课件和小组讨论,整理、展示,再加上之后的课堂练习,课堂效果肯定大好于上节课。

4公开展示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保证。 我信心十足的走上讲台,按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逐步展开每个教学环节,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导学案的安排和我的引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按照平时惯例,小组成员之间组织、记录、总结、汇报、展示各有分工,学生讨论问题非常积极,思维灵感的火花不断绽放,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学生们个个凝神静气,奋笔疾书,可以看得出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关键所在。课后面对教育局的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我恳请他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5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公开课,我对教学设计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撰写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不但要照顾到教师怎样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到学生怎样有效的学好基础知识,增加基本技能,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更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

《折扣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设计 篇8

[关键词]英语 教学设计 反思 阅读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对英语学习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英语阅读能力方面的提高也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方面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研究教材和教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课堂,教师成为课堂的引路者,让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这种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也是我的教学目标。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效率,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2014年12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所举行的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这堂公开课的备课和磨课中,我收获颇丰,并且对于教学环节也有了很多的反思。

这节课的主题是讲述一个在伦敦留学的中国女孩谢蕾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取得学业上的成功的。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阅读课,为了打破以往英语阅读课死板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巧妙地运用自己所制作的小电影、图片以及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阅读任务,并且通过填空、找信息、欣赏语句等形式训练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让整堂课充满了学生的笑声,也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了学习英语的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课的效度。现在,我想就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带给我的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导入环节:在欣赏自制短片中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Warming up部分,我运用了一个有各国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和朴树演唱的《平凡之路》作为背景音乐所制作成的小电影来引入话题,让学生自由谈论问题:If you have a chance to go abroad,which country would you like to visit?因为在电影中所出现的国家学生们都很熟悉,在背景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被调动起来,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活跃,课堂气氛也热闹起来。紧接着,我用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几所世界著名的大学,学生们被这些大学美丽的校园风光所吸引,很好奇地想知道如果有机会,他们会选择哪一所,这时利用快速抢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就很快融入阅读中,想知道如果出国学习会有哪些问题和如何处理,这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的话题。

在导入部分的设计利用了学生很熟悉的图片和歌曲,用电影的形式进行展示,既新颖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课堂从开始就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紧接着又利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真正起到热身的作用,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二、阅读环节:在愉悦活动中完成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在Reading部分,我分别给出了四个任务点:1.快速了解关于课文主人翁的背景知识,这是在听课文听力的同时快速完成的;2.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完成搭配题,这是在快速浏览各段落的情况下完成的;3.找词填空,题型就像高考题中的任务型读写,这是在仔细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的;4.语言欣赏部分,让学生在欣赏语句的同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言点的运用,并且通过及时的题目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在这四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一直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每个任务都会有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去带领大家去完成,他们很好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小组活動一直贯穿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了解在国外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在阅读中依次运用了“略读”“跳读”“细读”三个步骤,在处理课文的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这其中,“略读”部分尤为给我带来很多思考,在快速寻找答案的同时,播放着课文听力,这样也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但是课堂时间很有限,学生在快速找问题答案的同时能否认真去听课文,这一点在以后的阅读课中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

在阅读部分的设计运用了学生很熟悉的一些题目,利用多媒体的播放让课文的整个故事呈现于屏幕,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找寻问题的答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但是可能有些题目的设计有些难度或者是留给学生完成的时间有限,个别学生的完成质量不是很高,这在今后的阅读设计中值得注意。

三、讨论环节:在积极的讨论活动中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在Discussion部分,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并且呈现相应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谈论:If you want to study in London as Xie lei,you go to ask for some information,how will you organize your ideas?Suggested questions:

1.Whats your preparation course in England?

2.Where do you live in University?why?

3.Is it study hard in England?Is your tutor satisfied with your first paper?

4.How do you have a bMance between study and a social life?

5.When you miss your famfly,what will you do?

这些问题的设计都出自课文中,作为阅读课输出的部分,这部分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为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在讨论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设计让他们各组进行比赛,学生表现好的话就可以给自己的小组加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也呈现了很好结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学生可能因为公开课紧张的缘故,在台上的表现不是那么的自信,有些单词的发音不是那么准确,这也为我以后阅读课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上课之前应该强调学生对课文的预习,也更应该在英语的学习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反思

通过这节阅读公开课,我体会到了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英语阅读课的“热身”活动中,应该利用学生熟悉的话题去导人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和音乐等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也使热身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

在阅读环节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题目的设计上要敢于打破传统,更加灵活,多设计一点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强化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这样的阅读训练才会更有成效,这样的英语阅读教学才会很有效。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在以读促写方面做出更多大胆的尝试,让我们的英语阅读课堂更有教学成效。

在小组活动方面,要设计出很好的与课文相关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参与其中,并且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现英语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培养。这一点在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

公开课《猫》教学设计 篇9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15課《貓》 課型:新授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學習の是各作家筆下の動物,讓學生具體感受各作家筆下栩栩如生の動物形象。《貓》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の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過貓の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の可愛進行描寫,流露出作者對貓の喜愛之情。本文共有4個自然段,分兩個部分來寫,前1—3自然段主要寫貓の古怪性格,而第4自然段則寫了滿月小貓の可愛。整篇課文作者以對貓の喜愛之情貫穿全文,把貓の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の可愛刻畫の栩栩如生。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の有機整合,根據小學四年級素質教育の要求:著重進行篇の訓練,加強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層次の訓練,重視培養觀察、分析事物和連段成篇の能力。依據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の理解、分析課文の能力,我要求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老舍筆下貓の特點。

為此,我把本課の教學重點設置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大 貓の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の可愛,學習作者是如何把貓の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の喜愛之情の。難點為:激起學生熱愛生活の情趣,激發學生觀察動物の興趣。在閱讀中體會“貓の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一特點。教學目標:

1.品味“說它……吧”,“蹭”,“……踩印幾朵小梅花”,“生機勃勃”等詞句,學習精彩の語言。培養學生遣詞造句の能力。2.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貓の特點,真實具體地進行描寫。借助課文內容與插圖,培養學生の想象能力、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貓の特點の。教學難點:學習抓住事物特點真實具體地描寫の方法。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准備:課文插圖。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去認識了老舍先生家の貓,誰能站起幫我們回憶一下,老舍先生這篇《貓》主要寫了什麼?a、哪個自然段寫了毛性格古怪?b、哪個自然段寫小貓淘氣可愛?(學生站起來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

根據學生回答填空

(1)、誰能根據上節課所學內容幫助我們來完成這道填空題。(2)、學生交流後齊讀。

二、整體理解貓性格古怪

1、快速瀏覽課文把能表示貓性格特點の詞圈出來。大屏幕出示:這是一只()貓。圈出の詞帶入括號裏讀一讀。

2、學生回答。(師:誰來說一說這是一只什麼樣の貓。學生開火車回答)

3、理解“古怪”

師:同學們,我們先看一看黑板,這特別“老實”の不會“貪玩”這特別“貪玩”の不會“盡職”。你們看看這些特點是相互矛盾の。看來這只貓性格實在古怪。文章哪一句寫了古怪(第一句)。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這麼古怪の貓作者是怎樣寫出它の特點呢?

過渡:我們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看一看“老實”“貪玩“”盡職“你最喜歡哪個特點?把自己喜歡得認真讀一讀。

二、交流關鍵句子

(一)盡職

1、你喜歡貓の哪些哪個特點?(生讀盡職)

2、你從哪些詞讀出了貓の盡職?(1)、交流“屏息凝視”

A、什麼是“屏息凝視”呢?(生解釋)B、誰來讀一讀這句話。(學生舉手朗讀)點評過渡:真好,老師特別欣賞你強調“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為什麼呢?你在強調什麼呢?(2)、交流:非……不可

A、指導理解 師:就是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那我一定要吃肯德基呢? 我一定要踢球。我一定要把這句話讀好。

B、指導朗讀 師:好,就你把這句話讀一讀。

1、點評:嗯!老師聽出了貓の決心。還有誰想來讀一讀(生讀)

2、比賽讀。師:還有誰想讀,這麼多同學都想讀那咱們來比賽讀。

3、點評:女生聲情並茂,男生繪聲繪色。男生是第一名,女生是冠軍。

4、背誦 師:同學們這句話讀了這麼多遍,能不能不看大屏幕試著把這句話背下來。

5、師小結:大家看看老舍先生寫貓の“盡職這一特點是抓住它”屏息凝視,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這一個事例來寫(師板書:事例)。

過渡:同學們,我們繼續交流看一看你還喜歡貓の什麼特點?

(二)老實

1、生回答,讀出描寫貓老實特點の句子並說一說理由。

2、作者寫貓老實抓住什麼事例來寫の?(睡大覺)對抓住了睡 大覺這個事例來寫の,咱們拿起書本來讀一讀。(預備齊)

(三)貪玩

過渡:還有沒有同學喜歡貓其它特點呢?(生回答喜歡它の貪玩)

1、讀出描寫貓貪玩の部分

師:請你讀一讀

2、齊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你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了貓の貪玩?(一天一夜)3、4、5、生舉手回答

交流:任憑誰怎麼呼喚它都不肯回來。

師:咱不妨想象一下(1)、這一天一夜沒回家の貓,老舍の小女兒可著急了,她是怎樣呼喚呢?(2)、做好魚の老奶奶會怎麼呼喚呢?(3)、一向疼愛貓の老舍先生會怎麼呼喚呢?

6、讀文

師:同學們看,這麼多の感受合在一起文中只用了一句話就表達出來了,語言簡潔多麼重要呀!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1)、學生讀,教師相機點評。讀得很流暢,老師聽出來了誰呼喚但沒有聽出來怎麼呼喚,誰來讀一讀。(2)、再讀(3)、齊讀

7、教師小結:同學們老舍先生抓住這些事例寫出了貓既老實又 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正如作者所說の貓の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師引讀)

過渡:多麼古怪の貓呀!作者如何寫出它の其它特點呢?請同學們自讀文章第2自然段。你喜歡哪個特點就請你好好讀一讀。

(四)、溫柔可親

1、學生自讀課文

2、交流體會:你喜歡它哪個特點?(溫柔可親)生讀溫柔可親の部分。

3、師出示描寫貓溫柔可親の句子。

(1)、從哪個字可以讀出貓の溫柔可親?和學生一起體會“蹭”字の妙處。

生:蹭 師相機提問什麼叫“蹭”?

生:磨擦 師示範“蹭”引導學生理解蹭是輕輕の磨擦。(同桌間相互蹭一蹭)

師:這一個“蹭”字,蹭出了貓の可愛,蹭出了撒嬌,蹭出了溫柔,蹭出了高興(引導學生回答)蹭出了作者對貓の什麼?(齊答:喜愛)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愛一起讀讀這句話。

(2)、師小結:大家看一個“蹭”字就寫出了貓親人,人愛貓の和諧畫面。作者用詞多麼精妙呀!咱們看看這句話中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貓の溫柔可親?(生回答)(3)、交流“小梅花”

A、生回答:踩印幾朵小梅花。(小梅花其實就是貓の髒腳印,在 作者の眼裏貓の髒腳印就變成了小梅花可見作者對貓是非常喜愛の)

B、誰來讀一讀這句話(點評:聲音真溫柔)C、生再讀

(4)、點評:同學們讀得真好!非常動情但老舍先生の文章就像是跟人面對面地講話,娓娓道來通常會慢一些聽老師讀一讀好不好。(師範讀)(5)、生齊讀

過渡:除了這些,作者還寫了貓の什麼呀?誰來讀讀後面の文字。

(五)、豐富多腔の叫喚

1、學生齊讀

2、交流:

A、提問:什麼叫豐富多腔の叫喚?

B、這麼多種叫喚是作者一次觀察到の嗎?看來這叫聲の背後肯定有許多有趣の故事,咱們不妨想象一下:a、貓先生吃得飽飽の,它會滿足の長叫一聲——喵;b、聽到主人の地召喚,它會短短の應一聲——喵;c、碰到一只勢均力敵の貓眼看就要打架了,它會突吼一聲——喵;d、把脖子伸出來給主人抓癢它會享受得細細の叫一聲——喵。

過渡:這就叫“豐富多腔”,來把臉上の笑容帶到文中誰來讀一讀?

3、生讀文。

4、齊讀。

5、齊背。

(六)、學習貓の“膽小”和“勇猛”

過渡:作者寫了它高興時比誰都溫柔可親,不高興呢?(生答:一聲不出)還寫了它の什麼特點?(膽小、勇猛)誰來讀一讀?(出示句子)

師相機點評:有時顯得那麼勇猛有時又顯得那麼膽小。

三、總結

同學們所喜歡の特點作者都是用具體の事例表現の。作者通過這些事例寫出了貓即老實又貪玩,即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它有時是那麼膽小有時又是那麼勇猛。難怪作者感慨“貓の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可以從“古怪”の字裏行間裏透露著作者對貓の喜愛之情。看來抓住具體事例就能把事物の特點寫得更具體生動。咱們也來學老舍先生の樣子,用一個具體の事例來寫寫貓の其它特點。

四、寫話 出示:

貓活潑起來啊,——————。

貓安靜起來啊,——————。(1)、學生練習填空。

(2)、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隨機點評。

五、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寫作文片段要求:用以具體事例寫一種小動物の某一個特點。

六、板書設計

15、貓

老實 貪玩 盡職

貓——古怪

高興 不高興 膽小 勇猛

小貓——可愛 生氣勃勃 天真可愛

教學反思:

《貓》是老舍先生寫の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の語言,表現了貓の性情,又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の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我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の描述,學習作家の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蘊涵著の既顯而易見又不著痕跡の感情抒發。教學中,我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貓の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學生能體會到 9 作者采用對比の方法分三個方面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貓の古怪性格。“老實”、“貪玩”、“盡職”,這看似矛盾の三方面都集中在貓の性格上,學生通過自己研究發現這三個矛盾の方面是用三次“可是”作轉折,寫出貓既老實又貪玩,雖貪玩卻盡職,雖膽小卻勇猛の性格特點。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字の妙處。一個“蹭”字形象地寫出了貓嬌小可愛,同時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對貓の喜愛之情。

在教學中始終貫穿著讀與品味,讓學生在讀書中品味文字の妙哉。教師引導學生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悟作者用具體の事例來表現貓性格特點,在課文教學中始終貫穿著寫作教學。讀、悟、寫三者有機結合,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之中學習課文。在語文課堂中能聽見學生朗朗讀書聲,這才是真實の語文。學生學習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讓語文課堂鮮活起來,這是我本節課の追求。在教學時,我就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自己の朗讀中體會貓の可愛以及老舍爺爺對貓の喜愛,把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評課:

1、初讀全文の基礎上,對課文第一大段進行思考“作者介紹了貓の什麼特點”,大部分學生很容易找到能概括這個問題答案の詞句──“貓の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小貓滿月の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接著明確本節課の學習任務 —貓の性格古怪。再從這部分の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の方法,幫助理解“實在”“古怪”兩個詞語。這之間,學生便積累並運用了不少詞語。然後順勢利導,通過“它の主人是怎麼形容它の古怪の?”這樣整體感知の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在與文本の對話中逐步感悟、理解,從而逐步准確地把握課文の主要內容,即貓の性格特點。

評課人:劉玥

2、本文作者用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傳神の語言、貼切形象の比喻和擬人化の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の種種惹人喜愛の神態舉止,表達了自己對貓の喜愛之情。廖老師在本課教學中能著力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體悟情感、學習語言。如,王老師在第一段教學中,緊緊抓住“任憑„„也„„”這個關聯詞,通過調動學生進行去詞比較、感情朗讀進行引讀,讓學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反複品讀、體味,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後の情感,使學生為之動心。這是一個語文教師の語文敏感,教師就是運用這種“敏感”引領學生觸摸語言文字の溫度,走進作者豐富の內心情感世界!老師の課亮點還有很多,比如王老師采用指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の熏陶。再如,廖老師の板書美觀,教態從容,充滿激情等都體現了一個語文教師の功底與素養,都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

評課人:張曉燕

3、廖師指名學生在初讀全文の基礎上,對課文第一大段進行思考“作者介紹了貓の什麼特點”,大部分學生很容易找到能概括這個問題答案の詞句──“貓の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小貓滿月の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接著明確本節課の學習任務—貓の性格古怪。再從這部分の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の方法,幫助理解“實在”“古怪”兩個詞語。這之間,學生便積累並運用了不少詞語。然後順勢利導,通過“它の主人是怎麼形容它の古怪の?”這樣整體感知の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在與文本の對話中逐步感悟、理解,從而逐步准確地把握課文の主要內容,即貓の性格特點。

評課人:金春霞

《马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10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2、了解文体特征、领会深刻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重点难点:把握文意、理解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比一比:谁说的含马的成语与诗句多。

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马放南山、马瘦毛长、一马平川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看来大家积累的词语还不少,我们平时就可以这样子做读书笔记,让自己头脑中的词汇非常丰富。

可以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马是人类最为亲密的伴侣,与马有关的成语很多,与马有关的故事也非常多,比如说“伯乐相马”,谁听过这个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

若生不能讲,则教师简要讲解,有一位唐代的文学家,根据这一篇故事,写了一篇文章,叫做《马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简短的古文,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初读课文

1、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2、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流畅、沉稳。(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翻译课文,把握内容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归纳有哪些重要的字词需要巩固。(最好用小黑板展示)

教师提示:

然后(在这以后)有千里马故(所以,因此)虽(即使)有名马,祇(只)辱(辱没)于(在)奴隶人之手,骈(一并)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有时)尽粟一石食(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这)马也才美不外见(表现,表露)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才,才能)鸣之(无实在意义)而不能通其意执策(马鞭)而临之其(难道)真无马邪其(大概,或许)真不知马也

四、重点研读,把握主旨

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最好用小黑板展示)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明确: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

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深入探究。

思绪飞扬:如何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试借鉴文中语句回答。

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技法探究: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是否只是说“马”呢?

要了解作者寄寓的思想,我们可以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知人论世”。

相识作者、了解背景(知识链接----作者、作品介绍)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作《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提倡刚健质朴,言之有物。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后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板书:

托物寓意

千里马——人才

伯乐——能发现人才的人

食马者——昏庸的统治阶级

思想对接:

A、千里马和伯乐究竟谁更重要?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B、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读《马说》,我们读出了韩愈的无限委屈,请你跨越时空,给韩愈写封短信安慰他好吗?

六、老师寄语:

学了此文,我们又多了一些关于马的知识,我们不妨将含有马的成语来一个大串联。我说上句,请大家接出有关马的四字短语。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路遥知马力,说话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缺点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千里马,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时代大地上的千里马,朝着希望的前方高歌猛进。

《马说》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牢记“说”的文体知识。

2.理解文章大意,积累重点词语。

3.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能为我们讲讲“伯乐相马”的故事?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一直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大声嘶鸣,好像要倾诉什么。伯乐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却不如普通的马。你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着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见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2.作者名片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

背景简介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重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

文体解说“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爱莲说》莲——君子,托物言志;《马说》马——人,托物寓意

(二)朗读全文,注意疑难字词读音,文中句子节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不

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反复朗读,比一比,谁是背诵小能手。(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了解大意

a、小组讨论,了解文章大意,不懂之处作好标记。然后小组展示。(重点词语见课件蓝色字)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能在奴仆的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两马并驾)死在槽枥中,不能用“千里马”来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容量单位)谷子,喂养(通“饲”)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无法表现(通“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代千里马)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通“才”),马嘶鸣(之:音节助词)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通“耶”)?大概是他们真的不懂得识别千里马呀!

(三)译读课文,积累重点词句,准备抢答。

1.通假字:

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解释下列红色字体词语的意思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

或尽粟一石(有时)

是马也(这)

虽有千里之能(本领)

执策而临之(面对)

3.一词多义

执策而临之:鞭子,名词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shí,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sì,“饲”,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指代“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大概,表推测语气

4.请翻译下列句子。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因此即使有千里马,只能辱没在低贱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依据)它能够日行千里来喂养它。)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无法表现在外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四)研读揣摩

1.大声朗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强调了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一段:强调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是本段的核心,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没有识马的伯乐,千里马的终身有何悲惨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本应驰骋天下,却辱没在奴隶人手里,骈死于槽枥之间,实在让人痛惜,那么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请认真朗读第二段。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二段: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原因。

4.大声朗读第三段,说说这段勾勒了怎样的“食马者”形象?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愚昧无知的食马者形象,对“食马者”愚妄无知进行辛辣的嘲讽。

5.作者通篇不离千里马,仅仅是在写“千里马”吗?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作者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人才难遇明君。(托物寓意)

6.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讽刺了统治者愚妄无知,也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激之情(文章主旨)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文章“托物寓意”的手法,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意义,探究作者写作的目的。

(五)巩固提升

联系现实生活简要回答:假如你是千里马,来到一个新的单位,领导并不了解你,你打算如何去做?你会等伯乐来发现你吗?

答:不能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要毛遂自荐,善于自我推荐,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六)课堂小结

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斗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板书

千里马——人才

伯乐——善于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人

《马说》公开课教学设计3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三、教学目标

1、能够当堂背诵课文、2、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3、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四、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骈(pan)一石(da)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名词鞭子代词代词sì动词通饲“喂”

策其之助词食

作动词鞭打语气词动词shí名词食物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同桌间互相听读

(2)男女生比赛朗读

上一篇:镇统计站2012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下学期开学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