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2025-0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精选10篇)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篇1

——课题总结

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及质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段落领悟能力,信息把握能力,全文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学校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现对本学期的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成立了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设计实施方案,具体分工明确。

二、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学理论,吸收先进教改经验,讨论各块研究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三、制定好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四、设立课题研究课活动日,共有五位教师上研究课,其他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五、本学期以本研究课题为中心内容,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公开课2节。

六、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加市里的各种教学活动。

七、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及论文。有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课题研究初步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2、促进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主动探究的氛围 通过组织学习,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形式开展探究,形成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了有外国语学校特色的阅读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和教科研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每人至少5篇;我们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开展了一些工作,由于我们研究水平的有限,时间的限制,尚有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教学过程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课堂,这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关系密切。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以更优化的教学艺术参与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升教学水平,切实做好初中英语拓展性学习的研究,使学生阅读能力有更快地提高,达到活用英语的目的。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篇2

关键词:英语,农村,学生,教师,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一、引言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本人在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我们的阅读教学还存在问题和难处,许多老师害怕教授英语阅读课。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采用强化训练模式,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以我们学校某次的考试数据为例分析阅读理解题———题号 (每小题2分)、平均分、得分率依次为:第36题、0.95、0.47,第39题、0.69、0.34,第41题、0.63、0.31,第43题、0.42、0.21,第45题、0.66、0.33。从考试结果得知,学生在阅读方面比较薄弱,失分严重。阅读理解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考中所占比重大,这是拉开档次的题目,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

二、当前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基础阶段的英语阅读课,往往以获取信息和学习语言知识为目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明白文章的大意,还要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整堂阅读课都是教师自己一个人讲课,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接受教师的“灌输”,这样的结果是让学生对英语阅读课感到乏味,更不用说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再加上学生对这种沉闷、教学方法单一的课没有兴趣参与活动,也就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实,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五级目标也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就会表现出消极的状态,这是一个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均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连最起码的26个字母也读不全、读不准,日常用语不知道几句,更不用说阅读英语文章。当学生看到那么长的阅读文章,就会感到吃力。虽然学生刚入初一时对英语有新鲜感,对英语兴趣较浓,但随着学习难度加大,词汇过多、课文过长,有些学生渐渐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便对英语不感兴趣,更何况是阅读课。

2. 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词汇量不足,也是导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加上许多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时,喜欢逐字逐句阅读,没有通篇思考,不但阅读速度慢,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概括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这样,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习惯。

3. 缺少学习英语的氛围

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课后除完成作业之外,其他时间很少去接触英语。课后要求学生完成背诵、朗读文章等任务,只有少数人能及时完成。没有浓厚的英语氛围,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就没有以前那么积极、端正。

通过对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应该从我们教师开始,注重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

三、教师需要运用适当方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因此,教师应该先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研究如何改变当前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 改变方法,活用教材

(1)问题提示法。在上阅读课时,就阅读课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阅读起来就会更流畅,针对性会更强,效果也会更好。以Go for it Unit 6为例,该单元的Section A Reading部分以An Accidental Invention为题,介绍了茶是如何发明的。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阅读。

Q1: When was tea first drunk?

Q2: Who invented tea?

Q3: How was tea invented?

Q4: Who is called“the saint of tea”?

Q5: What is Cha Jing about?

Q6: When was tea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在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后,让学生第二次阅读文章,找出每一段的中心思想。在检查答案时,引导学生如何归纳每一段的中心思想,从中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同时让学生明白每一段的中心思想一般在段首或末尾。然后,要求学生第三次阅读文章,根据所给的提示概括文章段落大意。例如:

Para 1: tea,first drunk,Shen Nong,boil,an open fire,fell into,remained,nice smell,delicious.

Para 2: Lu Yu,Cha Jing,describes,the finest tea,water,used.

Para 3: believed,brought,appear,1660,national drink,tea trade,spread,popularity.

(2)分解法。本人认为,可以将阅读文章分解为几个小任务来进行教学,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让学生一步步走近文章,教师也慢慢将学生带进阅读内容上。通过分解而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学生也意外发现自己已经掌握文章内容。例如:Gofor it Unit12“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的短文3a,介绍了9·11和新西兰大地震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阅读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Q1: What time did the writer arrive at World Trade Center onSeptember 11,2001?

Q2: What did the writer decide to do first?

Q3:Howfarawaywasthecoffeeplacefromhisoffice?

阅读第二段,完成以下表格(篇幅所限,表略)。表格中内容如下:Incident、Date、Place、How did the writer end up missing the event?对应内容 为 :Earthquake、February 21,2011、In New Zealand、Hemissedhisplaneto New Zealand.

再次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找出语篇中的重点词汇和难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并组内讨论这些句子的意思,之后教师进一步解释。

(3)小组讨论自学法。以小组讨论为主,来理解讨论文章内容并且提出一些问题让其他学生思考回答。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后,让学生自己再次阅读课文一起讨论并设计问题(四人为一组),再让其他人在文章中找答案并回答。教师可以在巡视时进行适当指导,之后请几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对话,最后再由教师对文章进行总结。小组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样氛围会更活跃,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并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Go for it Unit5“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的短文3a,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商店找不到美国制造的产品而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事实。

首先,要求学生看标题和图片进行预测,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Q1: Where is the writer?

Q2: Does he want to buy Chinese products or American products?

结合图片的信息概括文章大意。之后,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小组讨论,设计问题。

Q1: How old is Kang Jian?

Q2: Where does he come from?

Q3: When and where did Kang Jian go to visit his aunt and uncle?

Q4: What did he discover in the toy stores?

Q5: Why did he have to visit many stores? …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brand、local、mobile、high-technology等生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让学生掌握利用语境猜词的策略。

再次阅读文章,讨论文中出现的代词,根据上下文判断代词指代功能。如:He found it interesting that so many products in thelocal shops were made in China. Kang Jian thinks it’s great that China is so good at making these everyday things.

2.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兴趣

其实,每节课的开场白很重要。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也是需要不断变化的,让学生每天都感觉不一样,具有新鲜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若感觉到学生的状态不佳,教师应该适时进行调整变化。也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手势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信心和动力。

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阅读目的而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速度和策略进行阅读。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在完成课堂上的阅读任务后,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反复训练课堂上学过的阅读策略和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策略和习惯。

四、结束语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形成性评价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教学条件与设备、资源上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缺陷与限制,学生们在英语阅读课堂上难以将自身的兴趣与阅读资源充分融合在一起,英语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发展难以及时跟进教育发展潮流。形成性评价是新时期提升农村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灵活性发展性的重要措施,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们阅读课堂情感、兴趣、学习态度变化的评价,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课堂上激发主动性,发散阅读思维。

一、形成性评价理论初探

形成性评价是新时期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所提出的一项新兴教学评价理念,它的评价重点在于让教师们能够在对农村英语阅读资源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本质评价,是对自身教学的有效评价,它能够让教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实施有效调控,保持农村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持续高效发展。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允许教师可以将其贯穿于农村英语阅读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得学生们了解自己的英语阅读兴趣、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阅读思维发展状况。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为了将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差生有效区分出来,导致学生整体英语学习能力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形成性评价则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体会到自己阅读能力的进步与提高,从而获得阅读自信。形成性评价更是帮助学生们在初中英语阅读学习阶段中树立自主阅读意识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能促进英语教师们不断进行自身反省,思考优化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环节的策略。

二、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前评价缓冲策略

对于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要从学生们的阅读学习心理及兴趣爱好出发,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课前缓冲策略,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扬个性,争取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农村中学的初中英语教师,在贯彻形成性评价理念时一定要在阅读课前进行相应的形成性评价铺垫,促使学生们对阅读材料和资源形成初步的了解与思考,让整个阅读课堂能够实践地更加顺利。教师们可以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调研报告中写下自己的阅读准备状况,主要包括主题了解、资源搜集以及技能训练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阅读课前准备状况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初步自我评价。

比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8B Unit 5《Good manners》的教学过程中,我在reading课前给学生们每人发放了一份调研报告,让学生们就“manner”主题的阅读准备情况完成各自的调研报告,将自己的准备状况如单词预习状况、语法了解状况以及主题阅读资源搜集涉猎状况记录到调研报告中,以此让学生们能够打破传统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堂单一落后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融入到素质教学理念中,学会自主预习和自主调节。

三、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堂对于初中生提升阅读能力和拓宽英语文化视野来说是唯一高效的学习主战场,教师们一定要在阅读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有效构建形成性平价体系,帮助学生们在英语阅读课堂上从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互评等多元评价内容中获得提高。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应当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充分凸现出来,因此,教师一定要在阅读课堂上积极设计多元评价环节,让学生们快速融入到评价性阅读学习氛围中。

比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8B unit 8《A green WOrk》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将reading部分的形成性教学评价过程主要设计为以下几个部分:(1)让学生先进行“green world”的阅读探索,自主评价在课堂上阅读过维中所取得的进展与提高;(2)让学生们就“green world”的阅读主题,从来源、特征、发展方向、what should we do三个层次出发进行探讨评价,使其能够就阅读材料本身进行评价,学会评价性学习,提升阅读能力;(5)教师指导性评价,即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的阅读环节进行指导,评价其方法的正确与否,以及能否获得优化与提高,例如在“green world”主题类阅读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资源受限,因此我在课堂上针对环保和绿色为主题,将互联网上与之相关的阅读资源搜集起来,让学生们积极阅读参考,从绿色文化的环保意识进行教学突破,提升整体阅读教学的资源性,让学生们享受更优化资源,获得更好的资源评价结果。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篇4

《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课题本学期为七年级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即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研究、探询多种阅读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研究;英语阅读评价体系的研究。

一、本学期研究成果

1、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

a.初步感知短文,思考教师所布置的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b.根据标题,猜测短文内容。

c.找出文中一些关键词和句型,理清短文脉络: 学生能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即搞清楚: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d.根据上下文猜词解意。

检测效果: 呈现5-10个是非题或选择题,在限定时间内检测学生粗读效果。

2、培养多种阅读方式的能力。

a.限时细读:

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呈现理解性问题(一般5小题)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便把握短文 的实质和内容的各个细节,然后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

b.倡导合作式阅读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课题组精心设计各项任务,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c.复述短文: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复述短文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能力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表达能力。

d.开放性设问。

运用发散性思维,围绕教师布置的话题,在短文的基础上得以启发,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际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能力

a.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b.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c.培养学生阅读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训练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具体方法有:

a.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

b.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c.复述并表演所学故事。d.变换人称重编范文。

5、英语阅读评价体系的完善

a.自评:在评价表的自评栏,目的在于引导孩子着重从这几方面去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展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改进。

b.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团结互助、取长补短。

c、教师评价:每个阶段,老师结合各小组评价和阶段测试的结果进行汇总。

二、问题与反思:

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1、学生在阅读英语短文时,已学会从标题、上下文、关键词句等大胆预测文章意义,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有所提高;

2、在合作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在小组发言中总是有些被动,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这种现象在高年级教学中相当突出,如果从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加以训练,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学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细节研究 篇5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阅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大多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没有学习动力。因此,面对此类现状,教师应当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培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文将对此方面作出以下探索。

一、科学选取阅读材料

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选取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以及现有英语水平来进行选取。例如,针对初一的学生,教师在选取的时候应该侧重于生活实际、较为简单的基本对话。而针对初三学生,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相对较难的内容,如人文、社会类的文章。

除了根据自身特点来选取阅读材料以外,教师还应该注重阅读材料的有用性以及趣味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认为阅读十分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当选取较为有趣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合理的阅读问题设计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提问的模式较为单一固定。学生学得多了也便厌倦了,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提问设计的时候,应当设计得较为有趣丰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提问设计的时候,应当注重问题设计难度的阶梯性,从简单到复杂,并且阶梯式地作出相应的铺垫。一环连一环,逐渐深入了解整篇文章。除了阶梯式的提问外,在设计问题时应当有“度”,即深度、广度等。在设计问题时,应当注重问题的深度和难度,适应学生自身的初中英语能力,并且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整体归纳整篇文章的大意。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安排阅读教程,科学地选取阅读材料以及合理地进行阅读问题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的初中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崔伶俐。对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之探析[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11)。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篇6

阶段报告

邻水二中课题组

执笔人:李长清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校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方面,我们已初具规模,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大型赛课、教研课;通过亲自参赛和广泛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使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效,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题研究进程

1.进一步完善研究课,细化研究内容

自2007年9月开展这一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领导特别关心、支持这项工作。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逐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给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做了具体分工,细化了课题研究内容。在课程安排方面,更为英语学科大开绿灯,每周安排了7—8课时,保证了教师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在资料书籍方面,学校每年都订购了多种书籍杂志,如《中学生英语园地》《英语周报》《中外教学理论研究》等可供课题组成员借阅研究。2.建立规章制度,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定期开会

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指导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方向及内容,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课题组成员之间即分工又合作。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努力地从事各自的工作,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课题组每隔一周都召开一次会议,对各自的工作做一汇报,提出各自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集体进行研讨。本课题组的主研人员有中学高级教师胡萍老师,她负责“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研究,中学一级教师李长清,负责“如何教好学生语音知识”,中学二级教师万雪莲,负责“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其他成员搜寻资料信息,积极配合协助本课题研究工作。3.加强课题组教师的学习及培训工作

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要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就必须进行师资培训。每逢有市、县级优质课、示范课活动,学校领导都会力争在本校举办的机会,并要求本课题组成员去听课学习。每当有其他高校举办的培训机会,学校也会组织一些骨干教师去参加学习。以期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我校教师的成长和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正是校本教研的一项具体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得以持续。

二、阶段成果

1、初步研究了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形成了英语教学新理念。

通过近几年来我校高中英语课题研究的进行和去年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模式建构的开展,在我校英语教师队伍中已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鼓励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

2、教研组科研意识强烈,教学研讨气氛浓厚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学校领导要求全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我们还经常外出参加兄弟学校的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吸取好的教学经验,促进我校的教学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1. 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时,许多教师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教师要有应对变化、滋生教学的基本功。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思想上来,教师需要有专业指导,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着眼于研究的科学性。

2. 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尤其是进入初三年级的时候,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也更浓;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能力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也就越来越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其表现在听说尚可,但读写则很难。

3. 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有待加强。从整体上看,学生的读写能力普遍较差,还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因此,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二)解决办法

1.进一步引导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教师自觉地、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教学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2.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英文读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精挑细选一些幽默故事、笑话等英文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

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维持的研究,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投入

到英语学习中,缩小两极分化。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篇7

一、目标设计主体错位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言技能。有效的阅读离不开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学目标就像一根指挥棒, 指引着教师教学行为的方向, 决定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出现了行为主体错位的问题 (教育部2011) 。

【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一位参赛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1.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structur of the text.

3.To improve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4.To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 good attitude of life.

【评析】

以上四个教学目标都以教师为中心, 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这违背了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目标主体的特点。所以, 我们在关注教学目标时, 常见的to help, to train, to improve等描述都是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

【建议】

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应该使用“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或者The students can...”, 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笔者对目标1和2进行了修改:

1.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y mak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Chinese.

2.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grasp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by dividing it into three parts and finding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二、文本话题导入牵强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为整节课提供良好的铺垫。然而, 有的教师对此认识不足, 文本导入与主题牵强。

【案例】

一位教师在执教twelve sincere smiles语篇时, 课堂导入是这样的:“Hello, boys and girls.I’m happy to be here with you today.I know you are very clever.Right?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教师提出两个问题:“What do I teach?What am I good at?”学生们回答“English”。教师高兴地称赞“How clever you are!”教师接着又问“Do you know why I am good at English?”学生没有回应, 教师自己表达:“Because I practise English every morning.I practise the sentence I can smile like an air hostess”同时用PPT呈现句型:I can smile like an air hostess.并辅以节奏感强的伴奏带领学生反复操练此句型。最后, 教师表达“I think air hostesses have the most beautiful smile in the world.”随即, 开始进行本文阅读。

【评析】

案例中的教师没有掌握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导入的方式冗长, 不够精准。教师提问“What do I teach?What am I good at?”学生回答出了“英语”就能证明学生clever吗?这样的问题是“明知故问”, 缺乏思维含量。教师表达“I think air hostesses have the most beautiful smile in the world.”也是不准确的表达, 且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提前将语篇故事中的主题告诉了学生, 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建议】

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揭示课题, 体现教学意图, 沟通感情, 创设学习情境。因此, 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要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 还要服从于教学内容,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进行导入的构思。这则语篇的主题是“十二次真诚的微笑”, 我们应该抓住核心———“smile”进行导入, 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

T:Good morning, my 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circle on the screen.What is it?Can you guess?

(Students raised hands.)

S1:I think it’s a basketball.

T:Oh, a basketball.Good thinking!

T:Good!Any other opinions?

S2:I think it’s a moon.

T:Oh, how romantic!Boys and girls, I really like all your ideas.But today, what I really want to show you is a face.Look, it has two big eyes but no mouth.Would you please draw a mouth on the face and make it friendly and kind?

(Students began to draw a mouth on the face.)

T:Wow, I feel so happy because I see so many smiling faces in front of me.Boys and girls, you see, smiling is so easy.We can see smiles in many places—in the classroom, at home, in the shop and so on.But do you believe we can also see smiles in the air?

(The teacher showed a plane with the words“Smiling China”on it and began the lesson.)

这种形象直观的、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课堂导入要与学生的认识特点相适应,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 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 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词汇呈现方式机械

词汇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 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 没有词汇, 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 更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参赛过程中, 一些英语教师在呈现语篇中的词汇时, 只是机械地采取了直白式的中译英, 英译中或者英译英形式。

【案例】

Match the new words with its meanings.

【评析】

面对大量生疏的词汇, 教师再用一些生词、一些定语从句去为学生解释, 学生如何能轻松自如地掌握新词汇?没有一定的词汇理解基础, 学生就不能较好地理解语篇, 更无法进行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

【建议】

在词汇教学时,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汇。语篇中的生词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不同的教学阶段, 但最好要利用一定的语境来呈现。例如, 师生在交流“Do you have good table manners?”时, 可以采用图片呈现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学习生词handle, lap, elbow, wrist, alcohol, oblige等 (见图1-4) , 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四、文本创设情境失真

情境创设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脱离情境创设的教学是不健全的、缺乏活力的教学。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效地运用语言, 但有时候往往因为情境创设的“失真”而使学生无法真实地体验、感受语言 (程可拉、何广铿2007) 。

【案例】

一位参赛教师在教授table manners语篇时, 在读前和读后分别创设了这样的文本阅读情境:

To be the leaders, they should pay more atten tion to the manners when they go abroad, especially the table manners.

2014 APEC is holding in Beijing now.Many leaders from other countries come to China.They ar interested in Chinese food, but they don’t know th table manners in China.Can you help them?Discuss in pairs and then tell them what table manners we have.

【评析】

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关时, 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如果创设的情境源于可感知的现实生活, 那么蕴含其中的英语知识将变得鲜活和富有生命力。如果随意捏造情境, 或创设与生活实际相悖的情境, 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从语言的运用角度也容易误导学生。显然, 这位授课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不真实的, 也缺乏科学性。国家领导人外出访问时, 不仅仅是关注餐桌礼仪, 因为各国领导人出访某个国家时, 对该国的餐桌礼仪都是熟知的, 这是基本的外交常识。

【建议】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不能忽视情境的真实性与科学性。真实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发现与探讨问题。为此, 笔者建议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并结合教学实际, 精心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

A:Winter holiday is coming.I want to go to...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B:It is polite/good manners to...

A:What else should I pay attention to?

B:You should...

这样的“寒假国外旅游”情境真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创设了自然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 将抽象的语言学习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 突出了英语学习的生活化, 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英语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 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阅读方式选择错误

英语阅读课上通常采用“读”的形式——有不出声的默读和出声的朗读, 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式读课文, 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语感。然而在阅读的不同阶段, 有的教师没有适时准确地选择阅读方式。

【案例】

一些教师喜欢在学生刚接触文本时, 就让学生边大声朗读, 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以此显示自己的课堂中“学生动起来了”。例如, 一位参赛教师在学生刚刚接触阅读文本后, 要求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并完成阅读任务: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writ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评析】

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 朗读会阻碍多数人对文意的理解。朗读较为费时, 有的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将朗读内容记在心中, 容易口动心不动, 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此时, 比较科学的方式应该是默读。默读能更好地调动视觉器官与思维器官, 速度快捷, 能满足学生快速了解文本的愿望, 并且默读的速度和节奏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适合于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如果遇到了模糊的地方, 还可以重新回到上文去寻找信息, 在重点或者艰涩的地方反复回顾思考。

【建议】

默读和朗读在学习中各有所长。默读的焦点在于对文本的思考和获取信息。朗读的焦点在于在语音、语调和对语境的感悟上。就理解、阅读速度来讲, 默读优于朗读。就培养语感、识记而言, 朗读则优于默读。在不同体裁课文的教学中, 应灵活设置, 高效配合。在具体的教学中, 默读和朗读的配合是灵活多变的, 只要把握住学生的难点和需求, 多了解学生的感受, 多和学生沟通, 就能更加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本节课阅读文本属于故事阅读, 在阅读的初始阶段, 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默读, 经过结合注释默读初通文意后, 可以让学生朗读一遍, 进一步熟悉课文, 为接下来要讨论的难点、疑点铺垫, 在完全理解课文后, 尽情朗读, 品味语言, 体会情思, 理解技巧。

六、任务设计顺序错乱

阅读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在设置阅读任务的时候, 教师应根据文本的顺序, 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基本原则编排组合各类阅读任务, 使其呈现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的面貌, 这样有助于保障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 有的参赛教师在阅读任务设计时, 出现了顺序错乱的问题。

【案例】

一位参赛教师在阅读课中, 设计了如下阅读任务:

1.Discussion (work in pairs)

We can divide the text into three parts.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main idea of the each part?

Part 1:Paragraph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2:Paragraphs 2 and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3:Paragraph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urther thinking:All the sentences of the last paragraph are imperative sentences.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ose sentences?

3.Read and guess:What does“couch potatoes”mean in the Para.1?

4.Fill in the flow chart when reading Paragraphs2 and 3:Use one or two words to fill in the chart.

【评析】

该参赛教师设计了4个阅读任务, 即讨论语篇的框架结构、段落大意;思考作者使用祈使句的原因;读中猜测短语“couch potatoes”含义;完成段落流程图。这样的阅读任务设计既没有按照文本的顺序, 条理混乱;更没有遵循阅读任务设计的原则, 缺乏层层递进的关系。

【建议】

在阅读任务的设计过程中, 笔者认为该参赛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修改:

1.Read quickly and quiet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Which month is National Bike Month?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mentioned in the text?

2.Read in details.

Read Para.1 and fill in the blanks.

Read Para.2 and complete the chart.

Read Para.3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hy is cycling good for you?

Riding a bicycle______and helps_______.It not only________, but also your_________.

Read Para.4 and find out how you can enjoy your cycling.

3.Discussion.

We can retell the National Bike Month to people around us.What else can we do to make more people know it and take part in this event?

4.Make a poster.

这样的阅读任务流程设计, 遵循了学生的阅读认知结构, 也将阅读任务有序地组织起来, 学生在完成各种具有实际意义和语用价值的任务过程中, 提升了阅读能力, 发展了语言能力。

七、任务设置形式单一

教师在对阅读文本进行解读时, 可以找准文本的中心点, 设置形式多样的任务。阅读任务的设置要体现多样性, 即阅读任务不能单一化, 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 以更好地维持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多种阅读能力, 帮助他们通过完成任务, 得到准确的信息, 从而正确理解文本, 有效输出与展示。但是赛课中, 一些教师仍然设置了形式单一的阅读任务。 (彭小虎、陈静波2007) 。

【案例】

一位参赛教师设置阅读任务1、2、3和文本阅读总结时, 均是采用“阅读填词”的形式, 如下所示 (见图5-8) 。

【评析】

该教师设置的任务全部都是表格式阅读题词任务, 形式单一, 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文本阅读的兴趣, 并且所填写的词, 基本可以从阅读文本的句型中直接找到答案,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理解、思考的能力。

【建议】

有效的阅读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多层次的阅读, 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阅读任务指引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理解。如:

1.Read Para.2 and finish task1. (问答型阅读任务)

Ask and answer.

How can w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2.Read Para.3 and finish task 2. (排序型阅读任务)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put them in the right order.

How to count down calories?

() be a fun-in-the-sun person

() burn calories

() improve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3.Read Para.4 and finish task 3. (判断正误型阅读任务)

(1) You should take out our new bikes.

(2) We shouldn’t invite our friends to ride bikes together.

(3) You should be a fun-in-the-sun child.

(4) Summary. (列表型阅读任务, 如表1所示)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阅读材料和学生特点设计多元化阅读任务, 形成有的放矢的任务链形式。通过不同形式的任务设置,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

八、阅读问题设计无效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课中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有效性是问题设计的核心。然而在本次赛课活动中, 一些无效性问题设计还是存在的。

【案例】

一位参赛教师在执教National Bike Month这节阅读时, 设计了以下阅读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短文内容, 判断正 (T) 误 (F) 。

() 1.Bike Month encourages couch potatoes to go outside by bike.

() 2.If you are biking to school, you are helping bring up the air pollution.

() 3.Cycling is just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 4.The writer wants us to enjoy riding as often as we can.

【评析】

这些问题的设计过于表面化, 不需要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从题目本身, 根据生活常识就可以判断出正误。因此,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无效的, 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而会抑制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的阅读兴趣丧失殆尽。

【建议】

阅读教学中, 问题设计要适时、适量、适度, 提问要紧扣文本内容, 将问题集中在文本内容的关键点上, 以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还要有启发性, 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内容, 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 笔者建议依据此阅读文本, 设计问题如下 (见表2) , 这样的问题设计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修养, 也利于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升华道德品质, 不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九、读后拓展偏离主题

读后拓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信息的输出和反馈过程, 不仅能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而且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 并归纳出语言规则及其用法, 读后拓展应紧密围绕文本的主题, 不能脱离主题, 随意拓展。如果拓展环节脱离文本作者的真实意图, 就失去了拓展和延伸的意义。

【案例】

一位参赛教师在执教the super typhoon阅读课时, 拓展环节设计如下:We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natural disasters now.I think it is because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terrible.We shoul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from the small things around us.The earth is our home.

有的参赛教师还进行如下问题讨论的拓展:

Should we help people in need?

What can people do for safety when the typhoon comes?

【评析】

这些拓展活动的设计游离于文本主题, the super typ hoon这则文本故事的梗要是台风中妈妈奋力挽救落入河流中的女儿, 但因为双方筋疲力尽, 女孩为了妈妈可以生存, 不得已恳求妈妈放手。以上的拓展活动要求学生讨论“是否该帮助有困难的人?”及“当台风来临时候, 如何采取安全措施?”这些拓展问题没有抓住文本的核心主题思想, 偏离了本节课的文本输入内容和输入语言, 导致学生不能运用目标语言或者话题词汇来完成任务, 也违背了读后语言输出环节应侧重深化主题内容、巩固所学语言的设计原则。

【建议】

读后拓展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文本主题, 要着眼深层次理解的阅读任务, 设计的活动要有助于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 由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 激发学生的批判质疑思维, 对教学内容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断引发、强化学生对英语的探究精神和更强烈的英语阅读兴趣, 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具有真实意义的学习情境,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笔者建议以上的读后拓展活动可以调整为:

a.The whole world witnessed all the beauty of her.Discussion: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beauty of he r?

b.The story has been heard about by many people.A reporter from China Daily interviewed the little girl’s mother.Please help the reporter finish the interview.

c.The story was very moving.Would you like to share the story with your friends?

总之,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过程, 通过阅读来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生持久性的改变, 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此次农村英语教师赛课活动展示的阅读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 在广大农村教师坚持不懈地思考与实践中, 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会不断提高, 城乡英语阅读教学的差距也会不断缩小。

摘要:结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阅读课赛课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 讨论了当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陈静波.2007.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程可拉, 何广铿.2007.初中英语校本培训指导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篇8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英语

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增加词汇数量,提高阅读速度,增强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广泛阅读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采用传统阅读方法,仅仅通过学习词汇和进行语法分析来学习阅读,显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相反,只有通过学习阅读技巧,不断探索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语阅读的质量包括两项硬指标:一是阅读的速度;二是理解的准确程度。读慢了,完成不了任务;而理解得不准确等于没读。只有快而准,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平时就务必在这两方面下功夫,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快速阅读

大家首先必须走出一个误区:认为读快了就会影响理解,于是对于一篇文章总是细嚼慢咽,又查词典又翻资料,逐词逐句阅读,以便理解。而事实上,读慢了就会导致读了下句忘了上句,结果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除了知道最后两句或几个词外,不知文章所云。这样既耽误了阅读速度,又影响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时,只有尽量快速阅读,才能强化对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综合分析文章,抓住文章主脉,融会贯通。

2.整体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一碰到生词、难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去思考,其结果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反而不能弄清其意。因此,应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词、难句,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从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又回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使阅读从感性认识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3.理清线索

这里的线索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上下文之间词的线索,一是上下文之间句子的关系。前者有助于我们对单句的理解,后者则有助于理解篇。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章的话题,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4. 重视细节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重视细节之间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却可以相辅相成。常见的安排细节的方式如空间转移,因果关系,比较对照,示例附加等。这样我们可以从细节安排中大约推测作者的意图,并据此列出提纲,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到达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猜词法

阅读时有可能遇到一些生词。解决生词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词汇量。事实上,个别词不认识,并不一定影响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信息,有的生词的含义也可以从上下文或利用构词法知识大致判断出来。

(1)较偏僻的专业词或难词。这种情况往往能从文章中找到对这词直接或间接的定义,这就为寻找正确答案提供了依据。 例: Telecommunication(電信学)means,simply communication from a distance.It may be by cable or radio by the use of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signals.

(2)普通词的一词多义。包括词义原义的衍生、词义的时效色彩和词义的本义转义。对于多义词,需要先看懂原文,即所考单词的上下文,试图挖出这个单词在特定上下文中的“特定含义”,从此“特定含义”中找答案。

2.学会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在英文阅读中,比较困难的问题就是读者对作者言外之意的理解了。这就要求读者不仅要看懂文章,而且还要体会出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如:一些观点,一些情感,一些看法等等。

3.学会通过“略读”获取文章的主题

在阅读课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面对一篇文章,常常通过逐字、逐句、逐段阅读,来判别文章的主题。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正确的读法应该是“略读”。当面对大量的阅读材料时,为了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只需略读。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略读”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应以正常的速度读完文章的第一段,因为作者对文章的介绍以及所要谈论的总观点一般都包含在第一段里。读到第三段,学生已没有必要读完全部字句,不过须注意作者的主要思想,它一般位于段首。但有时也不排除主要思想位于段落的中间或末尾的可能。

4. 学会读首尾句,预测文中细节

英语的写作特点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英语文章多是按“总——分——总”这样一个思路写的。因此,研读首、尾句,对快速阅读理解文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但由此可以抓住文章的内容,还可以揣测作者的态度、意图,从而进一步猜出作者所要写的细节。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平时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地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素质和能力,英语学习一定会成功,考试时也就不再感到困难了。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篇9

【摘要】本文从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农村英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农村英语教师需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有限、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和教学方法应用不当等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得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因此,分析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对促进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树立有效教学观念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得到了普及,但是部分农村英语教师思想中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和观念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自然显而易见。因此,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树立有效教学观念,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农村英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英语基础水平,围绕英语教学内容实施层次化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便顺利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2.农村英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而是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对英语的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3.农村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素质教育观念进行贯彻落实,以新观念和新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善于学习英语。

二、农村英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很多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缺乏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因此,农村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农村英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既可以帮助农村学生克服紧张心理,让学生将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展现出来,从而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也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农村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英语朗读比赛、讲英语小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乐于参与英语课堂活动,又可以让学生在体会到英语学习乐趣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农村英语教师需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

农村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英语课堂变为自己的“一言堂”,限制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英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英语教学情境,保障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农村英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为学生布置合适的英语课堂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农村英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农村英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和团队意识。

同时,农村英语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益友,关系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理解和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分享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英语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

四、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对农村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英语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差异和生活环境差异等问题,以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为主,注重鼓励和表扬,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农村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互结合,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其中教师的评价需要注意语言和方式的合理运用,既要起到评价的作用,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例如对于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其学习的过程,表扬其在英语学习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的同时,委婉的点出其在成绩方面的不足,鼓励学生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以取得更好地回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农村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肯定,从而在英语学习中迸发出更大的热情。

总之,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注重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篇10

摘要:

英语学科是初中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学科。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有的学生不能适应英语学科中思维逻和语法句式的教学要求,导致了对英语学习中不顺利。也有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的跟不上教师的进度直接就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丧失。本文在阅读了大量的近几年关于初中英语课程中阅读教学的核心素质培养的的文献,来针对初中英语课程中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实践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语法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其中,阅读能力是检验学生词汇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1]付野认为:初中英语教学对整个英语基础教育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是沟通小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桥梁。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它既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一直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阅读不管在积累词汇还是在熟悉语法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良好英语学习素养对整个英语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八年级的英语阅读课文大量增加。面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的现状,我们要积极的采用措施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提高阅读教育效果,为整个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是阻碍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原因,影响着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1]付野在教育实习期间,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了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教师方面,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师缺少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学模式固化、教学评价主体一元化和教学反思不足这七个方面;学生方面,学生缺乏对英语教材的阅读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对阅读课堂的参与度较低;教材方面,内容编写过于注重外国文化以及教材内容组织跨度较大。[2]张素平则认为:而近几年的教育却反映出,初中英语教育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一些学校过于追求教育结果而忽略了教育过程所带给学生的体验。这些都是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限制因素。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重点工作。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并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英语学习而言,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工具。可以说,阅读能力就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和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日益紧密。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发挥出积极地作用。[3]葛玉敏认为,初中阶段,是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来保证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难度,学生参加英语阅读课的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传授阅读技巧,验证阅读策略,教师阅读教学模式的选择,初中设置英语阅读课的必要性,评价阅读效果。这八方面的研究来明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想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从这八分方面入手,逐步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活动。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来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通过增加阅读技巧的培训,端正阅读动机,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渐的深入展开:

1、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推动着课程教学的改革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4]周文娟认为,阅读能力低下是阻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重大因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改变英语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并叫大部分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收获和进步,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质,对整个英语教学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来实践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培养。

2、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核心素质

[5]王鹤宁在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初中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讲解,对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所涉及的课时部分较少。这也是导致了学生虽然对语法句式的了解,但是却不能说出来、用出来、读出来,造成了学生学习完英语却成了“哑巴英语”,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都产生了很消极的影响。而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能力培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学生的核心素质得到了整体的提升,学生在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下,还可以将阅读能力作为工具来学习更多的知识。

3、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的培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展开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培养。[6]张伟指出:学生对英语阅读策略有认识、有辨析、有使用,帮助学生学会并能恰当地使用英语阅读策略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从而真切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水平。教师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利用建构主义在英语阅读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

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是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新课标的实施使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对技能主动建构的过程。[7]郑英英认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思想是适应我国教改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养成就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实践,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接受,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英语阅读能力都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建构主义注重学生阅读能努力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质。

5、利用分层教学培养英语阅读核心素养

分层教学的思想体现了对学生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是存在差异性的。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8]吴春认为,正式学生间这种能力的差异性的客观事实是展开教育教学的基础。通过分层阅读教学的方式,将能力水平想接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分层阅读学习,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分层阅读教学满足了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的需求,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分层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关键,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着重大的意义。笔者相信,通过以上方式措施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改善阅读教学现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参考文献

[1]付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2]张素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6.(17).[3]葛玉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4]周文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5]汪鹤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D].延安大学2014.[6]张玮.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测试中的阅读策略测试研究[D].鲁东大学2013.[7]郑英英.构建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3.[8]吴春.论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初级中学校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下一篇:环境卫生整治优美句子